如何做一个快乐的我想养牛如何贷款人,我想养牛如何贷款

&用户账号:
←点击获取验证码&&
您所在的位置:
养牛人最害怕的一个问题 你知道是啥吗?
10:46:24   来源:今日头条   【
  要让咱养牛人说一个最害怕的问题,不是牛价低,也不是喂牛累,而是外出买牛。不仅仅是我这样说,相信不少牛友都有这样的感觉,一想到要外地买牛就害怕。
  外地买牛让广大牛害怕,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怕上当,二怕买不到好牛,三怕牛应激生病。
  一怕上当
  到外地买牛,交过学费的牛友应该不少。很多牛贩子、中介在网上发布一些卖牛信息,说自己养了几千上万头牛,报价特别便宜,许诺特别好。一头牛说二三千就能买到,免费运输还送铡草机,派技术员还保证一个月的伤亡,就差买牛送老婆了。
  很多人看到后,感觉非常便宜。可到真买牛的时候,就不是这个样了。差牛说成好牛,三百斤的牛说成五百斤的牛。价格还比原来贵很多,买回家才发觉上当受骗。
  外地卖牛有两不能信,一是报价低于市场价格的不能信,去外地买牛就想着买点好品种的牛,这样的牛要比当地牛价格还要高。比我们当地牛价格都低,这是不可能是事情。二是说自己几千上万头牛的不能信,大家都知道繁育不赚钱,有人会好心繁育出牛犊外卖吗?真正的繁育场都是自繁自育,根本不会卖牛犊。我们去外地买牛犊一般都是到交易市场,找网上所谓的大型养牛场、养牛基地去了他们也是带你去交易市场买牛。
  二怕买不到好牛
  外地买牛前一定要掌握一定的技术,没有一点技术,没有两把刷子,无论去哪里买牛都会上当受骗。很多人去外地买牛,连牛品种都分不清,再实在的卖牛人也要多赚你的钱。
  选牛时一定要选择四肢粗壮、头大颈粗,以及背宽,后臀部宽的牛,这样的牛买回去生长速度才会快。
  三怕应激生病
  应激生病也是外出买牛的一个大问题,不少养牛人就栽倒这上面。
  首先我们外出买牛,应该选择健康牛。毛色光滑,精神好,体温正常,肛门附近没有稀粪。
  其次就是运输以及回家后的调理。运输时一定要在车厢内垫一些稻草,同时装的不要太挤,夏天尽量选择晚上运输。运输路程一定要选择最快、最平稳的。
  牛到家后不要急于喂草喂料,先把牛放到牛圈中适应两个小时。然后喂水,夏天可以在水中加一些食盐,冬天可以加一些葡萄糖。也不要喂太多,缓解一些路途中的口渴就可以。六小时后正常喂水,少量的喂一些粗饲料。第二天开始正常喂粗饲料,少量添加精饲料。精饲料一定要逐渐增加,到7~10天达到正常饲喂量。
  最后就是发病后的治疗。最常发生的就是感冒发烧,一般应用青链霉素加退烧药物便可治疗好。对于那种长期发烧,反复发烧的就要考虑传胸了。这个一般都是原本带病,运输应激后发病。比较难治疗,可以采用替米考里或者泰乐菌素配合其他药物治疗。
(快乐养殖)
· ( 10:45:20)· ( 9:50:45)· ( 9:24:41)· ( 9:22:38)· ( 14:56:01)· ( 16:16:35)· ( 9:11:38)· ( 14:30:26)· ( 14:29:22)· ( 14:24:31)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畜牧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畜牧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畜牧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编辑部电话:8 电子信箱:(请把#换成@)&&&&&&&&&&&&&&&&&&&&&&&&&&&&&&&&&&&&&&&&&&&&&&&&&&&&&&&&&&&&&&&&&&&&&&&&&&&&&&&&&&&&&&&&&&&&&&&&&&&&&&&&&&&&&&&&&&&&&&&&&&&&&&&&&&&&&&&&&&&&&&&&&&&&&&&&&&&&&&&&&&&&&&&&&&&
&&&&&&&&&&一个养牛户的致富样本
您现在的位置:&&
--生活休闲
字体选择:
一个养牛户的致富样本
日期: 15:08
来源:人民日报
下载文件:&&
  开栏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上指出,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
  扶贫工作事关全局,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能否按时实现。这些年,各地在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内源扶贫等方面,探索出哪些行之有效的路径?本报记者赴甘肃省数个贫困县深入采访,今天起,本版推出“民生调查·一线探扶贫”系列报道,将亲历亲见呈之于读者。
  清晨7点,天蒙蒙亮,干冷的微风中,郜军珠打开牛棚大门,给37头牛添喂草料。5年前还是“北漂”的他,一定不会想到,自己竟能成为家乡知名的养牛大户。
  郜军珠是甘肃省庄浪县石阳村人。庄浪地处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黄土高原的山大沟深、酥脆的土层以及干旱多灾的恶劣气候,曾经让当地人一直在温饱线上下挣扎。经过这些年的扶贫,乡亲们的日子怎么样了?记者入住农家,夜探扶贫经。
  颠覆贫困县印象
  等高线,沿山转,甫进庄浪县境,盘陀路走得人头晕。
  听说石阳村曾是贫困村,记者下意识就想到:破败的土坯房,一推就能倒的矮泥墙,满脸“沟壑”的老人愁眉苦脸……
  到达后看到的景象却让人颠覆了贫困县的传统印象:村里的硬化路面干净宽敞,路旁每隔十几米就有太阳能路灯;村头是几百平方米的综合广场,一侧是幼儿园,一侧是文化舞台。
  这些会不会是面子工程?记者带着疑问来到郜军珠家——来之前听说他家靠养牛脱了贫。
  一进小院,屋新瓦亮,干净宽敞。正赶上吃饭时间,荞麦面的香味扑鼻而来。郜军珠的妻子石冠军打开正屋的吸顶灯,大伙坐在沙发上,边吃边聊。记者一时恍惚了,这哪儿是贫困县啊?
  去卫生间洗漱,灯光一亮,嗬!抽水马桶、明净的化妆台,显示出主人家境的殷实。头顶上的太阳能热水器显示温度足足有97摄氏度,还好淋浴器可调节水温。“热水器是政府给免费装的。过去我们自来水都喝不上,现在洗洗涮涮能用热水,方便得很。”石冠军说。
  大门边的一间小屋,堆着半屋子晒干作为燃料的牛粪。婆婆王喜琴正在铲牛粪,以备晚上烧炕。上炕睡觉时,屋子里烟味有点大。“平时不会有这么大的烟,今天婆婆见来了客人,估计牛粪烧多了。”石冠军说。
  炕太暖和了,记者只得把腿伸出被子,心里寻思着:这户养牛人家条件挺牛的,经历过什么样的蜕变呢?
  曾经北漂卖早点
  熄灯之后,躺在炕上,石冠军和记者聊起了养牛经。
  养牛并不轻松,“前几天有头母牛要下崽,大牛小、小牛大,我俩特紧张,夜里能惊醒五六次。后来是叫了9个人一起把小牛给拽出来的。接生折腾了一个小时,全身都是牛的羊水,还得先确认小牛能吃上奶,才能去把衣服换了。”说到这,石冠军翻了翻身子,“不过能看到小牛平安出生,慢慢长大,挺有成就感的。”
  辛苦是辛苦,但回报也不少。从架子牛买进,到精心育肥,“村里防疫站的技术指导员经常过来,有啥不懂的随时都能问。”石冠军说,尽管去年牛肉行情不太好,家里还是能有3万多元的纯利润。
  这样的收入放在几年前,根本不能想象。2003年,为了赚钱养家,石冠军告别了刚刚学会走路的儿子,随丈夫一起来到北京打工。北漂的日子里,石冠军卖过早点,干过印刷,还在兽药公司打过工。到了2011年,因为挂念家中老人的身体,再加上孩子在京读书不方便,夫妻俩决定回家。
  “刚回家就赶上农闲,不知道能做点啥,很迷茫。”石冠军说,恰好政府开始引导当地农户养牛,当地有名的良种牛——平凉红牛。
  2012年,甘肃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简称双联)工作铺展开来,40多万干部结对帮扶67万贫困户。庄浪是甘肃省省长刘伟平的联系点,确定了“牛果富民”即饲养红牛、种植苹果的产业扶贫思路。石冠军家的日子、整个石阳村的面貌也从那一年开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扶贫的驻村干部来家里问要不要养牛。”听说政府有各种优惠政策,不用愁资金、技术有人教,石冠军和丈夫觉得,“这么好的事,当然要做。”当时很多村民都想参与,可因为规模化养殖产业是高投入高产出,先期就要贷款几十万,很多人选择了观望。石冠军和丈夫是全村第一家报名养牛的积极分子。
  欲把牛经唱到底
  村东就是石阳村的肉牛养殖小区了,8座标准化养牛大棚,不算大,但生活区、草料房、粪便处理区一应俱全。“其中4个牛棚是我们承包的,我俩平时就住在这里。”石冠军说。
  迈入牛棚,一股草料土腥味混合着牛粪味扑面而来。正中间的水泥道把100多平方米的牛棚一分两边,堆着厚厚一层已经发酵的草料。几头刚出生的小牛,拴在后侧的牛床,一听到有人进来就哞哞地叫起来。
  养牛场是政府投资230万元建的。为了让从来没养过牛的农户上手并有钱投入,2012年,政府和当地的西开牧业集团协商,企业提供担保,养牛户从建设银行甘肃省分行获得贷款。郜军珠当初借到了1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
  在政府协调下,西开牧业集团还要负责“三包”:包进牛、包技术、包销售。“我们从西开那里引进53头架子牛。育肥的时候,企业派技术员来指导,等牛长壮实了,西开公司派人过来收购,就按市场价走。”石冠军说,一年下来,他们不仅还清了贷款,建了新房,还有了信心继续把养牛事业做下去。
  最关键的是,夫妻俩熟悉了养殖的运营流程,掌握了饲养技术。现在他们计划把规模扩大到150头牛。“我打算到时候把牛承包给其他村民,饲料和喂养由他们来管,我教技术、搞管理。等牛下了小崽,我再按市场价收购回来,这样就能长期发展了。”作为带头人,郜军珠还要申办本村的养牛产业协会,“这样大伙一起进牛、卖牛,议价能力就强了。”
  谈起这几年的变化,郜军珠感慨:“国家既然有了‘牛’政策,咱得伸手够啊,不干光等哪会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养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