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运营需要做什么主要是做什么,该怎么 做

网络运营是干什么的
网络运营是干什么的
09-02-03 &匿名提问
network operator 可以包含电信运营商的网络运营商   netwok provider指网络提供商  不管是固定网络运营商、移动网络运营商还是电缆网络运营商,都面临着多方力量在重塑行业格局。随着竞争不断加剧,运营商的重点是以成本效益和资源效率最高的方式提供优质服务和应用。同时,固定网络、移动网络和IP网络正在融合,在接入应用的地点和方式方面为最终用户提供了最大的灵活性。  这在管理和监测网络方面给网络运营商带来了某些独特的挑战。网络运营商不仅需要从网络角度知道网络运行状况,还需要从服务角度知道网络运行状况。此外,他们需要在提供多媒体服务和应用时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国内六大通讯网络运营商及其业务  国内六大运营商指的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铁通和中国卫通,不管是从通讯或者是地面网络角度去看这六家都是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的,当然他们彼此的侧重点不同,例如:  o中国移动主要运营GSM网络;  o中国联通是唯一的全业务运营商,同时运营GSM、CDMA、固网;  o中国电信和网通运营固定网络,以及无线本地接入PHS小灵通,电信和网通是由原电信拆分的,南北分家,常被称为南电信,北网通;  o铁通主要运营全国铁路网沿线的通信;  o卫通主要经营通信、广播及其他领域的卫星空间段业务;  在IDC领域,中国电信无疑是业务规模最大网络资源最多的,华东沿海、华南沿海以及西南地区都是电信的主要覆盖范围;中国网通名列第二,网通的机房网络与电信“隔长江而治”,主要分布于华北以及周边地区;中国铁通位则列第三,主要资源集中在华北、东北;移动、联通这些也有少部分机房资源,不过一般是合作方式,机房规模也不大,拿电信少量的带宽。  另外,上面没有提到的长宽其实是有自己的线路,但是却缺少机房资源,只是在一些多线机房有长宽的线路接入;而号称要做国内第七大网络运营商的中电华通,有各地的不少机房资源,不过也是合作形式,主要用的是电信带宽,也有自己的双线机房。  1、中国电信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是按国家电信体制改革方案组建的特大型国有通信企业,于2002年5月重组挂牌成立。原中国电信划分南、北两个部分后,中国电信下辖21个省级电信公司,拥有全国长途传输电信网70%的资产,允许在北方十省区域内建设本地电话网和经营本地固定电话等业务。重组后的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由中央管理,是经国务院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的试点。资产和财务关系在财政部实行单列。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注册资本1580亿元人民币。目前主要经营国内、国际各类固定电信网络设施,包括本地无线环路;基于电信网络的语音 、数据、图象及多媒体通信与信息服务;进行国际电信业务对外结算,开拓海外通讯市场;经营与通讯及信息业务相关的系统集成、技术开发、技术服务、信息咨询、广告、出版、设备生产销售和进出口、设计施工等业务;并根据市场发展需要,经营国家批准或允许的其他业务。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继续拥有“中国电信”的商誉和无形资产。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下设21个省级企业。集团公司与21个省级企业是既以资本为纽带、又以网络和业务为纽带的母子公司关系。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电信业进入了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2、中国移动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移动通信”)是根据国家关于电信体制改革的部署和要求,在原中国电信移动通信资产总体剥离的基础上组建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于日成立,由中央直接管理。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注册资本为518亿元人民币,资产规模超过3200亿元,员工12.08万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在国内10个省(自治区)设有全资子公司,全资拥有中国移动(香港)集团有限公司,由其控股的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在国内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全资子公司,并在香港和纽约上市。  中国移动通信主要经营移动话音、数据、IP电话和多媒体业务,并具有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单位经营权和国际出入口局业务经营权。除提供基本话音业务外,还提供传真、数据、IP电话等多种增值业务,拥有“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等著名服务品牌,服务网号为“139、138、137、136、135”。  中国移动通信是国内唯一专注移动通信发展的通信运营公司,在我国移动通信大发展的进程中,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并在国际移动通信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国移动通信已建成一个覆盖范围广、通信质量高、业务品种丰富、服务水平一流的综合通信网络。网络规模和客户规模列全球第一。截止到2002年底,网络已经覆盖全国绝大多数县(市),主要交通干线实现连续覆盖,城市内重点地区基本实现室内覆盖,G***移动电话交换容量达到1.82亿户,客户总数超过1.38亿户,与11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家移动通信运营商开通了国际漫游业务。目前,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是我国在境外上市公司中市值最大的公司之一。  中国移动通信已经成功进入国际资本市场,1997年在境外成功上市后,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了众多国际投资,先后为国家吸纳大量外汇。根据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最新排名,中国移动通信位列第287位。  按照国家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的要求,中国移动通信确立了“争创世界一流通信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围绕这一目标,中国移动通信全力实施“服务与业务领先”的近期战略重点,努力提升领先优势,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发展,为推动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出应有的贡献。  3、中国网通  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是由中央管理的特大型国有通信运营企业集团,是经国务院同意进行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的试点单位,由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公司,江苏、浙江、广东、广西、海南、西南、四川、西北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网络通信(控股)有限公司,吉通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及其他控股,参股公司组成  中国网通集团现有固定资产2200多亿元,员工23万多人,集团员工平均年龄为34岁。  中国网通集团主要经营国内、国际各类固定电信网络与设施,包含本地无线环路;基于电信网络的语音、数据、图像及多媒体通信与信息服务,相关的系统集成、技术开发等业务;国内外投融资业务;经营国家批准的其它业务。  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与各省级企业、控股企业和参股企业既以资本为纽带、又以网络和业务为纽带的母子公司关系。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在国家财政及相关计划中实行单列。  4、中国联通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成立于日。中国联通的成立在我国基础电信业务领域引入竞争,对我国电信业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联通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300多个分公司和子公司。中国联通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在纽约、香港、上海三地上市的电信运营企业。2000年6月,公司在香港、纽约成功上市,筹资56.5亿美圆,进入全球首次股票公开发行史上的前十名。2002年10月,公司又在上海成功完成A股上市,成为国内资本市场流通股最大的上市公司。  中国联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统一规划网络建设,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注重利用社会力量,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努力为社会提供综合、便利、有特色的电信服务。  成立以来,中国联通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经营的电信业务由成立之初的移动电话(G***)和无线寻呼发展到目前的移动电话(包括G***和CDMA)、长途电话、本地电话、数据通信(包括因特网业务和IP电话)、电信增值业务、无线寻呼以及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其他业务。  展望未来,中国联通将结合“移动为主、综合发展;两网协调、差异经营;效益领先、做大做强”的战略发展思路,继续推进人力资源各项管理制度的创新和深入发展,把公司建设成为我国通信市场上“旗鼓相当,各具特色”的市场竞争主体、跻身国际一流电信运营企业行列!(资料来自中国联通网站)  5、中国铁通  铁道通信信息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铁通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日经国家工商管理局注册的国有大型电信运营企业。日,铁通公司由铁道部移交国资委管理,铁通公司原有股权全部划转国资委。铁通公司同时更名为“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铁通),作为国有独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独立运作。  公司成立之初注册资本103亿元,总资产136亿。截至2003年底,公司总资产达431亿元。公司在全国设有31个省级分公司,316个地市级分公司,5个控股子公司及1个独立事业部。  公司拥有覆盖全国、技术先进、功能齐备、规模较大网络资源,实行全程全网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协调管理,具有快速反应、灵活组网的优势,尤其适合开展跨地区业务。截至2003年底,公司通信线路长达15万公里,其中光缆线路达10万公里,交换机总容量达1800多万线,已与国内其它电信运营企业实现了互联互通。  目前,公司已开展固定网本地电话、国内国际长途电话、IP电话、数据传送、互联网、视讯业务等除公众移动业务以外的各项基础和增值电信业务。  公司坚持以服务赢得市场,以质量塑造品牌,以差异化增强企业竞争力,加快开拓市场。牢固树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追求客户满意为宗旨”的服务理念,全力提高服务质量。  公司虽然成立仅三年,但各项业务发展强劲,收入以每年35%以上的幅度递增,用户数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公司实力不断增强,连年在国家开发银行、民生银行的信用等级逐年稳步提高,达到A级、AA级。  公司长期服务于对通信质量要求极高的特大客户—铁路,今后将继续致力于满足铁路运输安全生产及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为铁路跨越式发展提供优质的通信服务。同时,公司愿以为铁路服务积累的经验,与社会各界加强合作,共谋发展。  面向未来,中国铁通将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手段,全面规划和实施发展战略,提高网络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加快市场开拓,深化企业改革,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变化的新体制和新机制,积极争取全业务经营,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发展成一个具有一定竞争实力的基础电信运营商。  6、中国卫通  按照国务院电信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日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卫通”)正式挂牌成立。中国卫通的成立是我国电信行业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卫星通信领域内的重大举措,也是进一步开拓卫星通信事业的新起点。中国卫通是中央管理的六大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之一,下设31个省级分公司,主要企业包括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中国东方卫星通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总公司、中国卫星通信(香港)有限公司、中宇卫星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邮电翻译服务公司。中国卫通主要经营通信、广播及其他领域的卫星空间段业务;卫星移动通信业务;互联网业务;VSAT通信业务;基于卫星传输技术的话音、数据、多媒体通信业务;地面网络通信业务;3.5G固定无线接入业务;800兆数字集群通信业务;以GPS为主的综合信息业务;与上述卫星通信业务相关的技术服务和进出口等业务;以及国家批准或允许的其他业务。  中国卫通的发展战略是:以加快企业发展为中心;突出经济效益和做精、做强两大目标;依托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三个创新;狠抓强化团队建设、创造用户需求、提供精细服务、扩大开放联合四个重点;建设以卫星固定通信、地面网络通信、卫星移动通信、卫星广播电视业务及综合信息服务为主体的五大业务体系,形成天地一体化的无缝隙宽带信息服务网络。通过走特性化的、跨越式的发展道路,把中国卫通建设成具有卫星通信特色的亚太地区一流的综合电信运营集团公司。  未来任重而道远,中国卫通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高起点、高定位”,“机制新、经营新、产品新、管理新”的“两高、四新”原则,推进“四个转变”,实施“六个突破”,发扬拼搏奋进、艰苦创业的精神,一如既往地与各界朋友开展广泛、真诚的合作,共创美好的未来。 英国的5大移动网络运营商  英国五大移动网络运营商是O2公司,沃达丰公司,T-MOBILE,3G公司,英国手机服务运营商Orange等等。  英国的个人终端移动通讯服务是这样的,一家公司的手机卡号捆绑一部手机,手机有多种款式,由你挑选,然后签订合同,从1年到18个月的合同,每个月支付20到30英镑的包月费用,这个免费手机就归你了,但是有一些新款上市的热门高价手机在签月付合同之外还要另外交纳一些购机费,比如说诺基亚8800,在网上签手机的话除了每个月25英镑的月租(包含几百分钟的可以拨打英国国内任意网络的免费电话和几百条短信)还需要单独支付175英镑的购机费(1英镑14元多人民币)不是最新款的手机就免费送你了,比如摩托罗拉V3等等。  因为英国的手机公司之间竞争激烈,所以有的公司为了留住客户,在他们公司捆绑销售的手机商设置手机锁,这样的话比如O2公司的手机只能使用O2的手机卡,别的公司的手机卡就不能在这个捆绑销售的手机上被识别使用,但是实际上有很多留学生的做法就是把这种上锁的手机拿去解码改成中文操作系统拿回国用,(一些中国学生在毕业临回国的时候专门找最贵的手机签下来然后带回国转卖,手机的月租也赖掉了)国内的的手机通讯商城一般有专门解码改操作系统的,价钱大约是100元左右。  O2公司是在2001年从英国最大电信公司BT分离出来的,是欧洲第六大电信公司,它位于英格兰的斯劳市,有15000名职员,在英国、爱尔兰和德国拥有2460万用户。就在这个月西班牙电信巨头Telefonica以314亿美元(177亿英镑)收购英国移动运营商O2公司。许多中国留学生都使用这个O2的网络,因为可以使用O2的包月免费时间来拨打国内的国际长途,这样很便宜,才几毛钱人民币1分钟。  而英国的3G公司则是中国香港的李嘉诚占大股东的移动运营商。是和记黄埔在英国率先推出3G网络和沃达丰竞争抢市场的,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英国手机服务运营商Orange被法国收购,法国电信购买的就是欧洲移动通信的第三大运营商英国ORANGE公司。这笔交易耗资432亿欧元(269亿英镑)。 法国电信将把它在法国的移动电话和国际移动业务与ORANGE公司合并。新公司成为沃达丰公司之后的欧洲第二大移动通信公司。  沃达丰是英国的本土的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公司,投资遍及五大洲28个国家,在中国香港的电讯市场也占很大份额,尤其是现在加紧对中国的渗透,它先是打压中国华为公司,以比华为公司高2倍的报价垄断性收购英国马可尼通讯设备公司,再就是入股中国移动,他的实力还是很强大的。  T-MOBILE是德国电信旗下的移动通信部门,也是目前欧洲最大、全球第三大的电信运营商。 网络运营商互通壁垒  随着无线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无线互联网和不同的有线互联网之间的对接问题、访问速度的提升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  互联与互通  目前,我国有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金桥网、教育网等在内的9家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互联网网络运营单位和数百个跨省经营的ISP(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者)。各网络运营单位在网络规模、用户数量和网上资源上差距很大,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分别在南方21个省区市和北方10个省区市居主导地位。  而在互联网接入上,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专家龚双瑾认为,互联网接入关键在互通而非互联。因为互联网用户所能够体验到的互联互通就是互联网间的互通速度,从这个角度来说,互联网间的互联互通问题不仅仅是简单的同类网的水平互联,而是扩展成为跨网络、跨区域、跨业务、跨国界的互联问题,包括立体化的互通问题,因此具有多样化、多层次、复杂化的特点。  互联网间的互联经过有关部门多年努力,也取得了相应成绩。目前,各互联网之间都已经互联,至少互联的物理的节点广泛铺设,然而,这样仅仅实现了几大骨干网络之间的互通,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互联网的互联互通问题。由于各地区的互联网在当地没有互联,所有的跨网流量都要经过3个NAP点中转,但仍然存在两大必须解决的问题。一方面,互联网间互通问题,由于网上信息源分布在不同的网络里,一个用户如果要访问本地的一个非本地运营单位的网站就需要绕道北京、上海或广州,其网络服务速度可想而知,互通也只是概念上的互通,网络服务质量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则是资源浪费问题。大量的流量绕走国家互联网交换中心,占用大量的网络带宽。一些ICP(互联网内容服务提供者)为了提高服务质量,也被迫在不同的网络上增加设备,这些都造成了对网络资源的极大浪费。  因此,切实解决互联网间的实质互通问题已经成了关键所在。而且随着网络的融合和发展,大量的业务IP化,下一代网络必然会面临与互联网同样的互联互通问题。  无线互联网与有线互联网  目前,我国的无线互联网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根据CNNIC的报告,截至2007年6月底,我国WAP用户数约为4430万人,具有独立无线域名的WAP站点的数量约为6.5万个,WAP网页数量约为2.6亿。  这些无线互联网用户有很大访问不同网络的需求,反之,有线互联网用户也有同样需求。面对这两个用户群,特别是无线互联网用户群,他们希望能够通过移动互联网访问固定互联网,以能够使用一些更加成熟的网络应用。这就产生了无线互联网和有线互联网之间的互联互通需求。  针对无线互联网和有线互联网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个互联互通需求不仅仅是用户的,而且是众多互联网企业的诉求。在传统互联网上,有很多成熟的商业应用,如何将这些成熟的应用加载到无线互联网上,推动无线互联网的产业发展,是很多移动互联网企业的“梦想”,但这都要基于两网的互联互通。  中国电信相关人士指出,无线互联网和有线互联网间的互联互通相比于传统互联网间互联互通更容易。现在通信技术在飞速发展,很多技术都支持无线互联网的虚拟站点访问和建设,因此,更加容易解决两网的融合和互联互通问题。  效率与竞争  在解决互联互通时,存在效率和竞争的平衡问题。中研博峰电信咨询师扬帆指出,不同的网络互联时,存在网络外部性。由于网上信息源绝大部分分布在互联网主导运营商的网络,小的运营商在发展业务时必然会受到用户对网速慢等网络服务质量问题的质疑,不利于业务的发展,也不利于行业的充分竞争。  在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上,必须制定相关的标准,进行整体规划,特别是互联网骨干网之间的互联互通,这样才能够保证互联网间的通信质量,真正达到互通。他指出,这些规则标准,不仅要包括规划互联网网络框架,而且要包括研究制定互联网全程通信质量行业标准并制定相应的监督机制和惩罚机制,这样才能在竞争中提高整体网络的效率。  相关部门为了适应未来的发展,在互联网间的互联互通做了相当工作,包括定期通报和监督互联网通信质量,督促相关单位进行网间带宽扩容,缓解带宽紧张的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互联网网间结算政策,以经济手段推动互联网互联互通工作;密切关注互联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网间带宽占用问题,改善广大互联网用户的上网感受;引导各电信业务经营者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经营模式等,但这些还需要进一步推进,特别是针对移动互联网和固定互联网之间的互联互通。  网络运营商有责任和义务进行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在技术上可行的条件下,按照经济合理、保证双方的经济利益的同时,将互联互通进行下去,其实是有利于双方的发展,特别是新进入的网络运营商的发展。在这一点上,规模网络运营商不应当设置互通壁垒,以保证网间互联互通实施以及市场竞争有效地开展。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接手全新的运营工作,第一步应做什么? - 互联网运营 市场部网
接手全新的运营工作,第一步应做什么?
少加点班(ID: lishaojia2015) | 李少加
“接手一份全新的运营工作,第一步到底要做什么?”是了解产品?了解协作的同事?还是了解用户?或是了解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这些都很重要,但若论接手全新运营工作时“第一步”要做的事情,我认为是:通识行业业务此处兴许有人会疑惑:我们运营人怎么会不精通业务呢,不是天天跟用户交流或答疑、体验产品功能、对产品业务熟悉的滚瓜烂熟么?必须先与各位达成理解一致的是,本文所谈的“业务”,是指广义层面的业务,其范畴远大于产品狭义层面的业务(功能、流程、数据)。“广义的业务”是在产品的功能之外,囊括了产品所涉及行业的业务常识。*下文的业务均指“广义业务”,不再赘述比如,你运营一款面向企业级市场的“移动办公”产品。狭义的业务是指:签到打卡移动流程审批外勤管理工作日报……等等功能而广义的业务则是指: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整体管理现状如何?有哪些核心参与人员?哪些是决策者,哪些是用户?他们各自最在意什么?驱动他们使用或放弃产品的又是什么?……等等。▌开启运营工作的第一步是:通识行业业务无论对于运营新手还是老手,“通识行业业务”都应当是我们从事一份全新运营工作时的首要开展事项。当然,对于某业务领域的资深运营人,我们也许已经精通业务了。但不可否认,许多的业务沉淀都是基于“犯错-反思-调整”的模式积累下来的,如果我们能一开始就尽量避免犯错,为何不尝试呢?这并不与MVP(最小化可行产品)快速迭代的思路冲突。李少加认为合格的运营人首先就必须是个业务专家,理由很多,此处只谈三点:一、不懂业务,很难跳出狭隘的功能框架,制定更有效的运营策略二、不懂业务,难以与用户真正达成理解一致,甚至有些用户压根就不搭理你三、不懂业务,很容易陷入“看似最优方案”误区比如,你运营推广上述例子中提到的“移动办公”产品,尽管产品符合一切优秀产品的特性,诸如卓越的用户体验,接地气的管理功能等等。在定价方面还突破传统IT定制化项目昂贵的价格,采取免费的定价。正是在你看来集众多优势于一身的情况,产品在对外推广时却屡屡受挫,这其实就是踩了一些潜规则的坑(后文会有详细解答)。由此可见,对于一名合格的运营人,他首先就必须对自己所运营产品的业务有个清醒的认知,如此才能精准洞察用户的潜在诉求,能与之无缝沟通,引导用户,避开雷区,做出更科学的运营决策。扯了那么多,就是想说,对于运营人,我们开展运营工作的第一步不是马上就想着用户、想着拉新、想着促活、留存,而应当是:通识行业业务。当然,咱也不用被这六个大字吓出拖延症了,我们运营人对行业业务的精熟要求还远不至于像管理咨询、金融投资的行业分析师一般,动辄就要深度调研各种报告,诸如:上下游产业链、定价权、资金流动、市场集中度、市场容量、发展趋势……等等。不,不,不,没那么复杂。我们仅需针对性的理解与运营强关联的业务知识,能够与用户的理解沟通达成一致,能规避一些行业陷阱,达到这样的程度即可。那么,所谓的“通识行业业务”具体包含哪些业务?我们又应当怎样着手学起呢?这是本文与各位探讨的话题,李少加将与各位分享下自己常用的业务认知方法,只需四个步骤:步骤一:确定业务的边界步骤二:识别核心用户、参与者及其关系步骤三:洞悉关键行为的影响要素步骤四:识别行业“潜规则”下面分别阐述。▌步骤一:确定业务边界从运营视角来看,李少加是如此定义运营的“业务边界”:深度理解用户所需要掌握的一切社会知识。换句话说,通识行业业务甚至能做到比用户自身更了解用户,而不仅仅是对业务的认知仅停留在“怎么使用产品”的表层中。当然,对于不同产品的业务边界,差异巨大。通常来说:工具类产品(例如咕咚运动)的业务边界小于社交类产品(例如陌陌)社交类产品业务边界小于电商类(例如蘑菇街)电商类又小于2B类产品(例如移动办公)这也对不同类型产品的运营人的业务知识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对于业务边界小的产品,比如咕咚运动,我们凭着基本常识就能判断它的业务边界(所需掌握的社会知识)包含:各类运动健身常识线上线下比赛运动活动组织运作常识GPS定位各种运动数据含义……等等。而对于业务边界极大的产品,对于刚从事这个业务的运营新人,直接判断则较为困难。李少加此处分享一个自己常用的办法:通过产品使用场景的穷举来逆向探索业务边界。比如,对于前面提到的2B移动办公产品,我们可以先找它的产品使用场景:场景1:上班时用产品打卡签到逆推过程示例:考勤是为了啥?-&&&人资管理 &-& &规范员工行为,提升企业运作效率 &-&&企业管理常识还有哪些,企业怎么运作?场景2:工作日报、周报逆推过程示例:工作日记是为了啥? -& &推进企业信息化,协同办公 &-& &企业信息化的历史、现状、流程、价值又是什么?……以此类推,不复赘述。必须说明的是,此处提的“确定业务边界”,确切的说,是确定当下产品阶段的主流用户所涉及的业务范围。毕竟,任何产品在不同生命周期面对的主流用户群体颇有不同,通常随着产品的成熟,用户群体也由核心用户向周边用户不断扩散,而涉及的业务范围也不断扩大。如下图所示:因此,当我们运营人从事全新行业的产品的运营工作时,可以依据当下产品生命阶段所面向的主流用户群体来确定业务边界,而没必要“一步到位”花大量时间将未来潜在的业务领域研究透彻。这不仅工作量极大,而且不科学。比如2B移动办公产品,如果起初的主流用户是小微企业,那么一开始就没必要研究500强企业的管理运作模式、信息化建设情况等。业务边界是识别下述业务内容(识别参与者、关键要素价值等)的基础,因此,第一步我们就需要多加留意,确保业务边界尽量完整。▌步骤二:识别核心用户、所有参与者及其关系承接上文,当我们明确了运营当下的业务边界后,就不难识别出在业务范围内的“参与者”(包括企业内部参与者,比如产品人、运营人等)。通常,李少加建议我们可以从核心用户出发,逐步遍历与核心用户发生关联的其他参与者,直到无法继续遍历为止。举个例子,我们可以即持续询问下述问题:核心用户A是谁?为该用户提供核心价值的参与者有哪些?是否还有更外围参与者在影响着这批核心参与者?如果有,一并列出……主要用户B是谁?……以此类推我们以泛知识类产品(比如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社区)为例,简单说明下:核心用户A:产品经理初中级从业者及准产品经理为A提供核心价值的参与者有:一、二线互联网公司资深产品经理社区内编辑互联网商业研究者(比如李少加这类人群)广大创业者知识类媒体从业者……等等。核心用户B:运营从业者为B提供核心价值的参与者有:……以此类推,不复赘述。当我们将所有的参与角色遍历出来后,为方便记忆亦可以画一张图,如下所示是一张直播类产品的用户及参与者示例图: 通过对业务范围内核心参与者的确认,可以在运营过程中循序渐进的洞察各参与者对运营成效的“贡献度”,从而确保运营过程中对运营资源投入“拿捏到位”。比如上述直播平台:如果前期**红对用户活跃率影响最高,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分析其外援,如何进一步提升**红的水平、用户数、活跃率?进而继续往外部参与者分析研究,最终就能找到本质,或者说更关键的要素。比如,最后调研发觉是网红的培训机构,就可以考虑跟他们合作等等。“识别核心用户及参与者”也是为下面的关键步骤——识别核心参与者的关键价值要素,打下基础。Tips:不少UGC类产品的各色参与者之间往往会产生类似于生物间错综复杂的生态链关系,对这类产品的运营有兴趣可参阅李少加之前的相关研究:一文读懂UGC:互联网上的生态秘密Tips:针对不同类型的招聘产品,其核心用户亦不相同,上述仅为示例,勿直接套用。当然,各位朋友也可自行按照类似思路梳理下你正在运营产品的核心参与者。▌步骤三:洞悉核心用户、参与者的关键行为影响要素“关键行为”通常是指用户“关注产品、下载体验产品、使用产品、分享产品”等各类运营人希望看到的行为。有兴趣深入了解的朋友可参阅拙作《进化式运营》对用户视角的详细研究所谓“关键行为影响要素”意即:促使上述行为发生的各种关键要素。比如前述的知识类社区产品的例子中,让各类知识牛人主动撰写干货类文章的“关键影响要素”可能有:“作者能获得物质回报”“为其文章提供合理的曝光率”“提升作者的个人品牌影响力”……等等。当然,反过来,对于那些会导致参与者做出运营人“极其不愿看到的行为”的关键要素则是我们应当极力避免的。比如知识类社区产品中,导致有真才实学的知识提供者离开平台的“关键影响要素”可能有:“平台诸多限制,比如不能注明来源公众号”“后台编辑器不好用”“对人不对文的喷子无理谩骂”“文章质量与所获曝光率严重不成正比”“编辑不尊重作者”……等等Tips:李少加此处用了“可能”两字,意在说明我们对用户行为的影响要素都是一种初步的主观猜测,需要在运营实践中去验证,而不能妄自断言,进而做出错误的运营决策。又比如,对于上述的“互联网招聘”类产品中,让“白领用户”上传简历的“关键影响要素”可能有:“平台的招聘企业数量多、质量高”“平台上传简历操作快捷、省时省力”“能提升应聘成功率(起码在感知上)”“招聘流程公平及透明化,随时公布应聘进展”……等等Tips:我们在运营过程中亦可维护一张供运营团队内部使用的“核心用户及参与者行为关键行为影响要素表”。既方便运营人深度理解业务,又能作为内部运营知识的管理传承工具,提升运营新人的上手效率,类似下表(示例): ▌步骤四:识别业务潜规则先声明下,此处所指的“潜规则”并非指代社会上见不得光的勾当,而是代指各行各业的一些潜在但又必须遵守的通识。毕竟,绝大部分互联网服务都并非原生服务,而是替代了某些传统业务(更优化)之后所形成的。当然,大至商业文化、小到行业业务,它们都是由某种更原始的形态演变而成,因而必然存在外行看不到的规则。因此,这不仅仅是“追求市场价值最大化、效益最大化”等“技术”层面的问题,背后还潜藏着社会、人文、政治甚至地方风俗禁忌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运营人深明其道。许多“技术”问题并不在于“技术”,社会问题才是根本。比如文章前面提到的面向企业级市场的管理产品,为何免费的好产品反倒难以推广?背后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作为企业级IT行业的用户,他们已经习惯了按IT人力付费的模式。比起价格,他更顾虑企业服务的稳定性、安全性等因素,毕竟企业级产品可是关系着整个企业业务的健康运作,事关重大。你说一个免费的产品,怎么盈利?你是否要出卖我们企业的信息?后续的服务有没保障?这些最基本的要素反倒让人心生顾虑,而付费反倒成了一种承诺,让用户放心。所以,对于运营这类产品的决策者,如果他们精通行业的背景业务知识,在面对中大型企业客户时,就不会想出这类“免费”的吃力不讨好策略了。纵然要推出这种免费产品,运营人员在与客户沟通时也会事先准备一套“符合行情”的话术与之沟通。“潜规则”无论大小,几乎会发生在任何社会领域。就比如,做自媒体,写写文章,甚至出版书籍,难道就没有“潜规则”么?例如:很多看似浅显的文章却往往追捧者众多;而很多看似有思想的内容反而阅读量极低;又或者有些看似估计没多少人懂的书籍,亦极为畅销?(例如霍金的《时间简史》,据说俄罗斯90年代仅有5人能看懂,但却一直是本畅销书)这些背后的现象都是自有其道道……各种门道,留待诸位读者自悟。如果你的运营任务要求你达到某些商业目标,那么你就不得不去遵守这些规则。那么,获得各行各业相关“潜知识”的渠道有哪些呢?此处推荐几类渠道列举如下:行业前辈指引(别总想着空口套白狼哦)以知乎为代表的知识型UGC社区各垂直领域的PGC媒体相关行业图书付费知识专家指引(请谨慎选择)上市公司发布的公开报告、财务报表等Tips:一些互联网企业有一定的“读书预算”,你大可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申购一些行业背景知识的相关书籍。当然,李少加认为最重要了解“潜规则”的方式还是要回归自身:自己“每日三省吾身”,只要察觉到一些“不自然”、“不符合逻辑”的现象,就多搜集信息分析思考,日复一日,厚积薄发,自然就能成为业务专家,而这也是运营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总结当我们接手一份全新的运营工作时,无论是否已经对目标产品的关联业务有所涉猎,至少要第一时间自我审视下自己是否已经通识了本文所提到的基础业务要求:1.明确业务边界:深度理解用户所需要掌握的一切社会知识。对于不熟悉的领域可通过产品的应用场景逆推,进而探索业务边界。2.清楚核心用户有哪些、影响核心用户的其他参与者有哪些,彼此间的关系依据产品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循序渐进的完善核心用户及参与者,无需一步到位3.清楚核心用户及各主要参与者的关键行为影响要素记得验证一些“猜测”的关键要素,可维护成一张运营工具表,方便运营工作及管理4.识别业务潜规则:明白哪些事情可为,哪些事情不可为。结束前,啰嗦一句:须知“纸上得来终觉浅”。无论我们对运营所在行业的泛业务的了解程度有多深,然诚如KK在《必然》中所言,当下即未来,所有一切正在“形成”,更何况事过境迁,诸事转瞬即变。因此,作为奋战在用户前线,与用户接触最为紧密的运营人,别忘了随时敏锐的捕捉业务“行情”的变化,刷新自身的业务沉淀。——完——
您已点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运营主要是做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