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分析布局

IndustryNews
浅析上海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战略与对策
  导读: 代表新的经济和生活形态,是新型制造业的核心装备,是人类生活的智能助手,其创新正在推动智能产业的兴起。上海正处于&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发展机器人产业对上海意义深远。
  机器人代表新的经济和生活形态,是新型制造业的核心装备,是人类生活的智能助手,其创新应用正在推动智能产业的兴起。上海正处于&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发展机器人产业对上海意义深远。
  优势与资源
  上海人均GDP较高,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在全国居于前列,消费能力较强,并且上海市民对于高科技和新鲜事物具有较高的接纳兴趣,在生活消费领域是中国的领先市场,可以为的应用和普及提供市场,而目前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市场开拓恰是最重要的。
  上海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企业种类多样,相关产业组织和布局基本形成。上海从事机器人相关企业众多,有国际机器人巨头的分公司,有合资公司,有大量从事设计、集成、销售和配套服务的中小型企业,也有本土自主研发机器人整机的企业。国际产业界的四大机器人巨头:总部在瑞士的,日本的()、YASKAWA(安川电机),德国的()都将其中国总部或机器人总部设在上海,这四家企业在中国市场占有率总共约近80%。
  目前上海直接从事机器人生产与服务的企业有几十家,近几年成立的较多,遍布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虽然目前上海自主研发的机器人企业都是中小企业,但是发展迅速。如上海沃迪科技有限公司2011年机器人产量只有50台套,销售收入为3250万元,但是启用新工厂后,计划2014年搬运机器人产量达到1000台套。而成立于1996年的上海未来伙伴已成为国内教育机器人的领导者。2013年成立,初始注册资本5000万元,并迅速推出多款机型,受到业界关注。这些企业的创始管理团队有大量为海外归国人员或具有跨国公司工作经验。
  上海已经成立了产业联盟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具有了推动产业和技术发展的行业组织。宝山顾村成立了机器人产业园区,浦东金桥也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临港产业区也把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作为重点方向,具备了良好的区域集聚发展基础。
  上海是全国最早从事机器人技术研究的地区之一,研究人员无论是规模和质量在全国机器人学界都居于前列。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为代表的研究机构从事机器人多方面的设计、应用和开发研究。以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为代表的研究机构主要从事机器人人工智能、智能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其他如华东理工等大学和专业技术院校也设有与机器人相关的研究开发机构和团队。部分企业参与机器人研发,与高校科研院所形成优势互补。如上海电气集团下设的中央研究院目前主要从事服务机器人方面的研究。另外,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则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建筑施工用焊接机器人等的研究。
  作为中国的经济领先城市,上海对长三角乃至整个中国市场形成强大辐射。外企把其相关总部设在上海,看中的就是立足上海辐射全国的优势。同时上海人均GDP较高,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在全国居于前列,消费能力较强,并且上海市民对于高科技和新鲜事物具有较高的接纳兴趣,在生活消费领域是中国的领先市场,可以为服务机器人的应用和普及提供市场,而目前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市场开拓恰是最重要的。上海本地的产业应用可以为的应用提供市场资源,上海的工程机械、汽车、大飞机、轮船、电子制造等优势产业都是很好的产业应用环境。
  遇到哪些难题
  部分国有大企业目前对自主研发机器人产品持谨慎态度。部分民营大企业虽然对机器人感兴趣,成立了独立的机器人企业,但对国内机器人核心部件技术没有信心,也未能开展机器人本体研发。
  缺乏规模化的自主研发企业,未形成带动整合效应,上海市还未形成规模较大的本土机器人研发制造和集成服务企业,尤其是整机制造企业。虽然上海沃迪在搬运机器人市场上发展较为成熟,但与沈阳、广州数控等外地企业相比,企业规模还较小。上海的机器人市场上严重缺乏本土产品,而目前活跃的多是日资或欧洲企业。并且大多本土企业各自为战,而外企则和本土集成服务企业形成了产业链上的支撑关系。
  缺乏本土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影响产业发展进程,机器人的关键零部件主要包括、控制器、伺服电机和驱动器,占工业机器人总体成本的大部分。目前,在高精度机器人用减速机方面,市场份额的大部分被日本两家公司垄断。在伺服电机和驱动器方面,目前也主要是日欧提供。上海至今还没有一家相对成熟的机器人部件企业,相关技术成熟度不够。此外,潜在的一些零部件生产企业也还未与整机企业建立稳固持续的研发攻关,产业链资源还需进一步整合。目前,上海电气与日本成立了合资公司开展机器人用减速机业务,但拥有自主研发的核心部件,还有很艰难的路要走。
  同时,有影响的大企业还未真正介入。由于业务结构、技术成熟度等原因,部分国有大企业目前对自主研发机器人产品持谨慎态度。部分民营大企业虽然对机器人感兴趣,成立了独立的机器人企业,但对国内机器人核心部件技术没有信心,也未能开展机器人本体研发。总之,大企业观望者多,全力投入者少,基本处于试探性投资阶段。国产核心部件缺乏和外国部件的高价格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
  应用需求与研究开发衔接还不够顺畅,相比哈工大和沈阳自动化所,上海本土科研院所还未孵化出规模较大的自主研发机器人企业。应用型企业的技术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虽然生产自动化需求日益增加,但许多企业却苦于找不到本土自主研发的技术人员,更难以找到适用的本土产品,而不得不选择国外成熟产品。
  制定产业技术整体规划图
  上海机器人发展的重点领域可为两大类:一是面向中国产业升级和市场结构需要的经济型工业机器人,二是面向中国生活水平提升和特种工作需要的服务机器人。
  (一)战略定位与发展路径
  上海未来机器人发展的战略定位可考虑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研发设计、制造、服务中心。国际机器人技术转化、示范应用城市和产业高地&。工业机器人重在企业集聚和快速成长,服务机器人重在创业和推出新产品、新模式。要培育能够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机器人龙头企业,形成智能化产业集群。
  在技术研发布局方面要具有前瞻性,瞄准下一代机器人产品和潜在需求特点加强研发投入和示范应用,如人机协作、人工智能等。在产业化方面侧重促进产品技术优化和性能的成熟稳定。上海机器人产业重点市场方面,可选择上海有应用市场、有技术基础,技术难易适中,不与外企直接竞争,可实现国内成熟技术的应用推广,有市场竞争优势,外企还没有进入或占领,适合快速切入并向其他市场延伸的前景巨大的利基市场。在产业化方面上海机器人发展的重点领域可为两大类:一是面向中国产业升级和市场结构需要的经济型工业机器人,二是面向中国生活水平提升和特种工作需要的服务机器人。
  机器人产业技术壁垒高,外企在高端市场形成垄断,而中国机器人企业又太过弱小,决定了发展机器人产业不能只依靠市场自身发育。同时,由于国际机器人企业与其他制造业巨头比较规模相对较小,可以采用政府推动与资源整合的方式进行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实现后发超越。上海拥有全国领先的研发资源和市场资源,但本土研发企业实力有待增强,需要打通研发、市场和企业之间的通道,实现三种资源的融合发展。
  上海拥有全国规模领先的机器人研发队伍,优良的人力资源是吸引跨国企业入驻的重要基础。ABB在上海的全球研发中心,大多成员都是本地培养的人才。上海发那科等企业的高管很多也有上海高校教育背景。要以此为基础吸引国外企业和研究院所与本地企业和研究团队合作,促进外企的技术溢出,同时吸引本国企业研发总部进驻。上海便利的商贸条件为机器人企业整合全国市场提供了条件,要继续大力引进国内外企业的研发总部和市场服务总部进驻。
  (二)对策与建议
  制定上海市机器人产业与技术整体规划和路线图,进行重点布局,整合全上海资源发展机器人产业与技术。目前上海各政府部门已经有了相关的发展布局和项目,在进一步落实的基础上,应统筹考虑,形成合力。在规划中落实具体的人才引进对象,有针对性引进创新团队,尤其是有成熟技术的研究团队和外企的优秀人才。设立机器人产业发展基金,融合政府和社会力量投资机器人企业,促进产业发展。
  加强需求侧政策引导。在条件成熟的公共服务领域率先推进机器人的应用。采用用户补贴等方式鼓励重点产业应用领域使用上海机器人产品。加大机器人应用的宣传推广工作,形成浓厚的产业氛围。通过财税、立法等相关措施推动机器人产品的市场应用,特别是某些高污染和高危险的领域强制使用机器人。公共服务领域和特殊应用领域加强政府采购。发挥机器人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提升作用,鼓励机器人技术的各种创新应用,在产业融合中发展机器人。
  牵线搭桥,吸引大型企业参加,加强国际并购,培育龙头企业。政府采取加大投入和降低创新风险的措施,引导大型应用企业参与发展自主品牌机器人产业,提升大型民营机器人生产企业的信心。同时鼓励并购,可以收购具有品牌和核心技术的外企,比如拥有核心技术的日本和欧洲的中小企业。
  支持中小型企业加速发展,在细分市场形成竞争优势。充分发挥产业联盟和创新联盟作用,集聚产业力量,提升技术和市场能力。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关注在沪高校研发团队有技术无市场不善商业运作的问题,关注有技术攻关的实力但没有进入机器人领域的企业。
  完善机器人产业园区,提高优惠力度,引进优秀企业,促进创新创业,形成集聚效应。加快完善宝山机器人园区,在金桥等地建设新的机器人园区。吸引国内外机器人研发机构和企业入驻。重在促进机器人领域创业,转化国内外成熟技术。加强机器人示范应用的体验和孵化,为国际领先的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提供实验平台。以机器人为主题开展相关旅游文化活动,形成品牌。加强机器人园区和临港产业区等产业集聚区之间的合作,提升不同产业集群间的协同效应。
  协调整合产学研用和跨学科资源,争取国家重大项目,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基础、前沿、关键技术,政府长期支持、集中攻关。目前国内技术欠缺最大的是减速机,其原因即在特种材料方面的落后,需要多学科支持。争取国家支持,设立重大攻关项目,以公共研发平台突破关键技术。瞄准下一代机器人技术发展方向,前瞻性布局,研发新机型。
& & & 建立企业为中枢、科研院所进行配套支持的研发体系。应用技术研究的主体不一定是企业,但企业应该是中枢。科研院所是配套的技术源。以整机制造商为牵引,零部件制造商、应用商联合攻关。设立具有辐射能力和吸引力的技术服务平台,如依托重点实验室和技术中心建立中国的机器人研发检测和标准平台,形成对于相关企业的吸引效应,推动产业规范发展。围绕遴选出的重点产品,加强共性技术研发。进一步完善发挥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作用,凝聚研发方向,优化研发布局。政府拨款引导企业与公共研发平台合作,形成以企业为主导,平台辅助提供研究人员和相关设备,并由政府监督的技术研发合作模式。同时促进机器人技术和其他产业技术的融合创新研究。&
声明: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中国机器人网(www.)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7
相关阅读 :
107561人看过
49840人看过
35028人看过
30876人看过
28275人看过
26356人看过
25996人看过
22424人看过
全部评论()
波士顿动力一直以惊艳的足式机器人闻名。其双足机器人产品Atlas甚至成为DARPA机器人挑战赛...
  钰信哥导读:习近平和卡梅伦在酒吧小酌吃炸鱼薯条、开启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黄金时代...&&您正在访问:&&>>&资讯中心&>>&&>>&正文
我国工业机器人已形成四大产业集群区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未知】 点击:次 时间: 15:21:16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日前发布了2016年版《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下称《白皮书》),称中国机器人产业已形成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和中西部四大区域集。
  《白皮书》预测,中国工业机器人新装机量有望继续保持较快速度增长,同比增长率为30%。不过,国产机器人企业要取得长远发展,需突破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偏向中低端的掣肘。
  形成四大产业集群区
  《白皮书》指出,在需求扩张和政策鼓动的双重作用下,中国机器人产业已经形成四大区域集群。
  这四大区域集群分别是北部的环渤海地区、南部的珠三角、东部的长三角和中西部,均呈现出比较迅猛的发展势头。其中,环渤海科研机构扎堆,研发能力强;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产业基础雄厚、市场空间大。
  《白皮书》将前述的四大产业集聚区形成的原因归结为产业基础。
  环渤海地区以北京、哈尔滨、沈阳为代表,科研实力较强,研究机构有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哈工大、北航等,在机器人方面取得显著科研成果,具有人才培养优势。长三角地区的优势在于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基础雄厚,这是发展机器人产业的必要条件。珠三角地区有规模庞大的制造业,生产线升级需求使得机器人应用有广阔的空间。而以武汉、长沙、重庆为代表中西部集聚区,则依托外部的科技资源,衍生出众多行业龙头企业。
  不过,前述四大产业集聚区并没有截然分开,而是存在互动关系。
  多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优质的机器人研发机构和企业,多数有工业机械研究背景,主要集中在环渤海地区,而市场需求旺盛的则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随着近年来机器人产业的爆发,沈阳新松、大连机床等企业通过技术合作、设立子公司等方式纷纷南下,在上海、珠海等地落地的沈阳新松就是一大案例。
  对此,广东机器人协会秘书长张旭表示,研究团队靠近市场,有助于以市场需求导向进行研发,从而将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相结合。
  自主创新难题怎么解?
  国产机器人的研发要更进一步,就不得不正视自主创新问题。
  《白皮书》罗列了目前国产机器人的五大难题,分别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以中低端为主、自主品牌认可度不高和行业标准有待进一步规范。
  在五大难题之中,自主创新能力是“难中之难”,因为品牌认可度和产品质量都可以追溯到企业的技术水平。自主创新之难,在前述的四大产业集聚区布局中已显现。四大区域中,只有环渤海地区研发能力较强,其它区域还需要环渤海地区的“反哺”,中西部产业集聚区的缺点在于科技资源不足。& 1
中国工业电器网:此内容转载于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中国工业电器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新闻、技术文章投稿QQ:
· · · · · · · ·
新闻速递&&&&&&&&最新文章&&&&&&&&热点专题· · · · · · · ·
本站声明: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模仿、转载、抄袭及冒名中国工业电器网() |
|客服1:&客服2:&客服3:&战略合作:&新闻投稿:中国工业电器网服务热线:400-688-6377 合作电话:021- 传真:021- 邮编:201812 信箱:新闻投稿邮箱:上海总公司地址:上海 金园一路999号(中国工业电器大厦)法律顾问:上海市华荣律师事务所 李求轶律师 上海易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上海市机器人产业建设;根据上海市机器人产业技术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近期;相关资料见附件;1、机器人园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何时建设;1)立即(规划先行,“集聚化、规模化、特色化”);2)缓期(计划年限);2、在何地建设机器人园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现提供如下地方供参考:;1)宝山园区;2)松江园区;3)嘉定园区;4)另外择地;3、以何种形式建设机
上海市机器人产业建设
根据上海市机器人产业技术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近期调研相关企业的基本情况和研发发展现状,就发展机器人产业技术的机器人园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请核心组成员根据以下问题给出自己的观点。
相关资料见附件。
1、机器人园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何时建设?
1)立即(规划先行,“集聚化、规模化、特色化”)
2)缓期(计划年限)
2、在何地建设机器人园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
现提供如下地方供参考:
1)宝山园区
2)松江园区
3)嘉定园区
4)另外择地
3、以何种形式建设机器人园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
现将园区建设的几种形式作如下介绍:
1)托管模式。委托方在开发区内划出一块园区,托管给具有管理、资金和产业基础等优势的受托方,全权委托其操作,包括园区发展定位、产业选择、招商引资、基础和公共设施建设等。这种模式主要是通过托管协议,要求受托方编制共建园的总体规划,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负责产业招商,甚至承担一定的社会管理责任,并同意受托方获得园区前期开发所有收益(一般为5年),后期收益由合作双方按比例分享。
2)股份合作模式。在现有开发区中设立共建园,交由合作双方成立的合资股份公司管理,公司负责园区规划、投资开发、招商引资和经营管理等工作,收益按照双方股本比例分成。
3)产业招商模式。即在现有开发区内划出一块区内园,全权委托给第三方,对特定区域或特定产业开展招商。根据协议,委托方提供相当于到位投资的一定比例奖金给予受托方,或将招商项目产生的地方税收的一定比例给予受托方;受托方则按照合作园的总体规划及产业规划要求,负责招商引资工作。
(机器人产业园区建设资料)
一、机器人产业园
1、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宝山
上海机器人产业园位坐落于上海市宝山区顾村工业园区内。(顾村工业园区成立于1994年,二六年经上海市政府批准整合升级为市级工业园区,列入为上海市104产业园区总占地面积共3.09平方公里)是2012年经上海市经信委批准设立、以上海市“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和宝山区顾村镇区域发展规划为政策指导的特色重点工业园区。
目前,园区入驻企业100多家,发那科机器人公司、鑫燕隆汽车流水线制造公司、法维莱轨道交通车辆公司、网络net餐饮服务机器人公司等机器人生产、服务、应用企业已经落户园区。
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初步确定“一主一辅一配套”的功能定位和“三区两轴一核心”的整体规划布局。“一主一辅一配套”的功能定位包括:“主”以建设机器人产业链为核心的产业集群;“辅”以建设相关职能装备制造基地;建设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群为“配套”。“三区两轴一核心”的规划布局中,“三区”是指机器人研发及成果转化区、总部经济区、智能装备制造区。“两轴”指沿横贯园区、东西向的友谊西路主干道打造的现代化、多元化综合性商务轴和沿纵贯园区、南北向的富联路打造的体现工业生态和谐共融的生态景观轴。“一核”指机器人产业园公共服务核心区。目标是将上海机器人产业园打造成为“中国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创新引领示范区、全球重要的以机器人研发生产为核心的智能装备制造基地”。
2、松江工业区
松江工业区成立于1992年,是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市郊首家市级开发区。松江工业区由最初的2.56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43.69平方公里,包括工业区一期(20.56平方公里,含2.98平方公里的出口加工区A区)、东部新区(6.15平方公里)、西部科技园区(16.98平方公里,含2.98平方公里的出口加工区B区)等三大区域。已形成了包括电子信息、现代装备、精细化工、新材料和现代服务业等在内的几大优势产业。
截至目前,松江工业区共引进外资项目450余家,总投资87亿美元,注册资本40亿美元,到位外资29.9亿美元,涉及3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世界500强企业40多家。民营企业315家,其中实体型企业88家,商贸型企业227家。
目前该区直接从事机器人生产、服务的企业有10余家,而且分布在产业链各个环节,其中除了KUKA、COMAU等机器人巨头企业外,一批中小企业也是 发展迅速。从产业链分布来看,上游的伺服器、减速器等核心产品领域有博建电子、龙工、纳博特斯克等企业,博建拥有一支由多位国内著名院校毕业的博士及具有多年伺服(运动)控制技术产品研发、生产经验的高素质人员组成的技术团队,公司是上海机器人联盟成员,为满足工程机械等加工制造领域对焊接机器人
及自动化焊接生产线的需求,开始从事机器人系统集成和自动化生产线业务等。针对机器人配套部件中难度最高的减速器,启动了减速器的研究开发项目。机器人本体研发制造方面,该区有库卡这样的国际巨头企业,新基地年内投产,预计年产产能5000台。在集成服务方面,除了有柯马、蓝姆这样的外资企业,君屹、伟本等本土企业的发展也是非常迅速,例如君屹,2009年下半年成立,依托其机器人系统集成、自动化装配与生产线交钥匙工程和激光代加工业务模式三大核心技术。
作为全球四大机器人产业巨头之一,库卡公司2012年落户松江,建设有两万平方米的厂房,基地共设有两条流水线,分别从事机器人和控制系统的生产。柯马(上海松江)工程有限公司,主要提供工业自动化系统和全面维护服务,包括车身焊装、动力总成、工业机器人和通用工业系统等。伟本机电(上海)有限公司的工厂自动化系统、机器人端拾器、机器人自动冲压线,上海君屹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的机器人柔性制造系统集成生产线研发及生产,上海格拉曼国际消防装备有限公司的消防机器人,上海易星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业机器人等,都成为松江工业园区机器人产业发展中的亮点。
3、上海嘉定工业园区
上海嘉定工业区是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市级试点工业园区。园区地处上海西北部, 位于沪宁发展轴上,北与江苏太仓接壤,南与嘉定新城相连,西邻上海国际汽车城和江苏昆山,东界上海宝山,是长三角十五个城市群的中心地带。
上海嘉定工业区总面积78平方公里,园区分南区和北区两大重点开发区域,南区成立于1992年10月,已开发面积24.8平方公里。北区成立于2003年1月 ,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核心开发区域32.4平方公里。经过多年的发展,嘉定工业区的规模和品牌效应不断扩大,已先后建立了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嘉定分区、国家留学生嘉定创业园、上海中科高科技园区、上海嘉定出口加工区、复旦复华高科技园区、上海大学国家科技园等六个国家级的园区。目前,园区已形成了汽车零部件、光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制造、新型材料等为主导产业的产业链,集聚了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投资商落户,项目总投资超过100亿美元。
该区有关机器人产业的企业发展迅猛,上海辛迪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座落于上海市嘉定工业区,拥有自己的系统集成中心和制造厂房,主要从事机器人应用(包括焊接,切割,搬运,涂胶等)、自动化装配、检测设备等。拥有众多具有丰富经验的从事机器人应用工程设计、自动化装备、制造及装配、调试技术的人员,是集设计、加工、装配、调试于一体的自动化工程公司。新时达是专业研发生产销售电梯控制与驱动系统并服务全球电梯行业的企业,发挥其全球电梯控制器龙头及控制、驱动技术方面的积累和竞争优势,拓展进入工业机器人领域,目前6-275公斤系列机器人研制成功,已将上生产线试用并小批量销售给下游的电梯制造厂商,形成批量企业规模。安川首钢机器人有限公司坐落于上海嘉定工业园区,其前身为首钢莫托曼机器人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工业机器人及其自动化生产线设计、制造及销售的合资公司,所经营的MOTOMAN机器人年产量居世界前列,广泛应用于弧焊、点焊、涂胶、切割、搬运、码垛、喷漆、科研及教学,可根据用户需要设计制造完整的机器人应用系统,承接交钥匙工程,并有完备的
备品备件、系统的技术培训和优秀的售后服务作后盾,是汽车、摩托车、家电、烟草、陶瓷、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冶金、物流、机车等行业的密切合作伙伴。
二、机器人研究单位
1、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简称805所)于1984年成立。是上海航天运载火箭总体设计单位之一,同时也是航天上海基地载人飞船、探月工程的技术抓总研制单位。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其独立研制或参与研制的运载火箭、载人飞船、应用卫星均取得了连续圆满成功,始终保持着高可靠的质量和不败的记录,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在载人航天二步一阶段领域,805所在对接机构分系统、半刚性太阳电池翼和高压传输驱动机构等三个层次上攻坚克难、顽强拼搏,突破和掌握了对接机构研制技术和半刚性太阳帆板等的技术。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完成表明,我国已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提高了我国航天大国的形象,也为我国后续空间站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805所是最早参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研究单位之一,参加了九十年代初期的飞船总体论证,随后参加了载人航天工程一期神舟一号至神舟六号研制任务,以及二步一阶段神舟七号、运输飞船、目标飞行器的研制任务。根据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 805所从2003年开始开展二步一阶段运输飞船和目标飞行器的研制工作,主要承担了推进舱和资源舱的结构设计与总体总装、对接机构分系统、电源分系统太阳电池翼与驱动机构两个子系统等研制任务。
805所自主创新研制的空间交会对接机构分系统是实现我国载人航天二期工程任务目标的两大关键技术之一。对接机构机械组件是迄今为止国内上天产品中最复杂的机、电、控制技术为一体的系统产品,技术难度大、涉及专业面广、功能及组成复杂、技术创新多,是分系统研制的重点和核心,805所在注重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立足自我研发和技术创新,掌握了核心知识产权,拥有20多项发明专利,器件国产率达到99%。实现了中国对接机构的跨越式发展。通过长达16年的艰苦攻关、1101次地面对接试验和647次地面分离试验,充分验证了对接机构的对接和分离的可靠性,为我国后续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圆满完成和空间站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在此次任务中,805所研制的对接机构顺利完成了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两个空间飞行器的接触、捕获、缓冲、拉紧、密封连接及分离等任务。首次交会对接任务试验结果表明,805所承制的产品在轨工作正常,对接结果与地面模拟试验符合性好,在我国首次交会对接任务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2、上海大学
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是一所集机、电、测、控一体为特色的多学科交叉学院,涵盖四个一级学科,即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并在大多数学科领域内实现了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各级各类人才培养的全覆盖。学院的基本工作格局是“三系一中心”,即自动化系、机械自动化工程系、精密机械工程系、工程训练中心。
学院拥有国家“863”机器人产业化基地;教育部省部共建自动化制造装备及驱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上海机器人研究所;上海机电一体工程中心;上海电
机与控制工程研究所;上海市机械自动化及机器人重点实验;上海市电站自动化重点实验室;计算机集成制造及机器人中心;精密机械研究所;微机械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快速制造中心;机电工程设计院、上大IC中心;上海大学中瑞微系统集成技术中心,以及教育部、上海市教委工程训练实验教育示范中心等研究、实践基地。学院现有教职工400余人。专任教师258人,其中在编教授(研究员)46名,副教授(副研究员、高工)118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54%。
以上海大学机械电子工程重点学科、上海机器人研究所、CIMS中心等为基础建立上海市机械自动化及机器人重点实验室是专业从事制造业领域中数字化设计和控制技术、面向装备制造业的光机电功能单元、先进机器人及其应用工程、智能机械与精密系统等方向进行研究开发及其应用的科研机构。实验室拥有LTD840激光跟踪仪、UMC550S三坐标测量机、T-10加工中心、SGI Onyx2 IR3超级图形工作站、RS-450S光固化快速成形系统、HRPS-III快速成形系统、高性能奔腾微机以及先进的UGS NX、DP/ESPRIT、Hupper Mash、等软、硬件系统和设施。
3、上海交大机器人研究所
该研究所成立于1985年(其前身是1979年建立的机器人研究室),是我国最早机器人从事机器人技术研发的专业机构之一。1992年建成国家863机器人柔性装配系统网点实验室。机器人研究所是机械电子工程学科的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现有人员29人,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教授8名、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15名,博士研究生50余名,硕士研究生60余名。目前有八人次入选国家和省部级人才计划,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人次)、“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2人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人次)、“上海市曙光计划”和“上海市启明星计划”。有国际学术刊物“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编委一名、《科学通报》编委一名。
机器人研究所在机器人学、先进电子制造、生物机电一体化系统、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机电设备及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与开发等方面有显著的特色与优势,主持过多项国家级重大项目,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曾成功主持“十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先进电子制造的重要科学技术问题研究”,目前承担国家973课题3项,国家863项目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年均科研经费超过1300万元。在机器人学和制造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理论成果,在IEEE Trans.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IEEE Trans. on Robotics、《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等国内外权威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近三年,研究所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7),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2009),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06),获省部级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发明三等奖1项。
该所拥有1500平方米的实验室,是国家“863”高技术机器人装配系统网点开放实验室的依托单位,建有安川机器人技术服务中心、国家精密微特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飞利浦-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制造联合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ABB研发中心机器人研究所联合实验室,有各类机器人近20台、高速高精运动平台1套、引线键合机1台、芯片倒装机2台、密管脚芯片返修机1台、高加速度气浮平台1套、大惯量气浮平台1套以及视觉系统和各类检测设备等共计60余台。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高等教育、外语学习资料、专业论文、上海市机器人产业园区建设35等内容。 
 上海机器人产业园是推动区域发展的重大引擎,是推 动制造业发展的需要。首先,本文提出产业园建设的背景 和意义,基于产业园研究理论、区域经济理论、战略环境 分析理论...  5 机器人产业园的建设方案设计 上海机器人产业园是经上海市政府同意建设的,是上海市 第一家机器人产业园区,也是国内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园区,产 业园区占地面积将近...  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发展规划研究4_纺织/轻工业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4 机器人产业园的发展规划 1 机器人产业园的定位 1.1 建设与发展依据 1.宏观政策依据 (1)《...  一期主要建设工业机器人产业园、机器人科技大厦、机器 人主题科技公园、国际机器人(上海)科技财富论坛、研发办公 区、上海机器人体验馆、国际五星酒店等基本建筑,为...  上海机器人产业园的建设不仅为促进上海市先进制造业的 发展提供了平台,还能促进我国技术进步。虽然我国各地都有 机器人的制造,机器人产业还存在一些问题。以我国...  中德制造产业园区建设方案获批工业机器人产业现 状与前景分析近日,中国政府网发布消息表示,国务院原则上同意《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 建设方案》 ,同时强调要...  中德制造产业园区建设方案获批工业机器人产业现 状与前景分析近日,中国政府网发布消息表示,国务院原则上同意《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 建设方案》 ,同时强调要...  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发展规划研究2_纺织/轻工业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2 国内外机器人产业发展比较研究 1 国外机器人产业发展经验 1.1 国外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1)...  物流机器人 第三节、 年机器人产业园区建设情况 一、地方政府青睐机器...上海市 一、上海机器人行业发展优势 二、上海机器人产业发展规模 三、上海机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分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