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靠什么盈利真的会盈利吗

||广告合作:
||||||||||||||||||||||||||
PingWest / 翔神
上周最火的可能就是刚进入北京的摩拜单车,好像一夜之间大街小巷里都是这辆桔色的自行车。当大部分人都在歌颂称赞共享经济的时候,却忽略了一点:这是很美,但压根不能被称作是一门生意。摩拜单车和它的同行们可能很长时间里都赚不到钱,只是在以创业之名来做&公益&。
图片来自摩拜单车官网
扫码即开,随处可停可取是摩拜单车最令人青睐的优点。
摩拜单车北京发布会后的群访上,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粗鲁&的提问者,他让大家很不适。
大多数群访环节,提问者与嘉宾互相之间都比较给对方面子。当轮到这个提问者时,他提高了好几个音量,身子前倾,不知道过于激动还是紧张,说话都有些结巴。他问摩拜单车的创始人胡玮炜,作为一个商人,不考虑赚钱的话,有什么意义呢?
胡玮炜对此前关于摩拜单车的很多提问都用&没想过&、&没考虑过&来回答,这个也不例外。她皱着眉头告诉这个&粗鲁的提问者&,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商人啊。这个提问者一愣,说话的音调都弱了许多,紧接着就被初期用户增长和用户体验一连串词给吓了回去。
但是这个&粗鲁的提问者&恰恰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一个摩拜单车和很多创业项目需要考虑的问题:共享单车看起来美极了,我们都爱它,可是压根就看不到它盈利的可能,目前也没有什么造血能力强的商业模式。
在《第一财经周刊》的文章里有一小段这样写道:
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全球没有一个公共自行车项目能自己盈利。
纽约的公共自行车依靠花旗银行的赞助每年仍然亏损数百万美元,台北的 YouBike
则需要捷安特赞助车辆。中国做得最好的城市是杭州,公共自行车在那里极受欢迎。为此,杭州市政府用8年时间,投入了 3000 多个停车点、8
万多辆车,补贴了数亿元。去年是它最接近盈亏平衡点的一年,成本 8000 万元,依靠广告和模式输出的收入,亏损 500 万元。
在《财经天下传媒》的文章里关于摩拜单车单辆的造价也有记录:
在初期,设计生产 1 辆摩拜单车甚至需要花费 6000 元,现在随着原材料采购量的增加,成本已逐步降低到了 3000 元左右。但即便以 3000
元计,如此大规模的生产、投放及运营,没有足够强悍的资金后盾也是无法想象的。
目前摩拜单车在上海投放了数万辆,北京数千辆,还在持续补充覆盖。不计入人为损坏、维修的费用(据摩拜单车接受采访时所说,这个损坏率目前相当高,也有很多车被偷盗),即使是购买单车本身,已经是一笔上千万的投入。这算什么共享经济?难道不就是一家受过&互联网&光环加持的单车租赁公司而已吗?
单车租赁在过去一直作为一个政府项目投入(旅游景区的临时租赁除外)。单车和租车系统的建设,前期投入大,后期维护成本高。整个项目看不到清晰的盈利模式,不断的巨量亏损,个人和公司都难以负荷。正如上文提到的,这么久,全世界没有一个做单车租赁的项目可以靠自己盈利,无论是政府支持的公共单车,还是被加持了互联网光环的共享单车。
PingWest 品玩在采访中问及,摩拜单车自身的壁垒在哪里。胡玮炜解释说:因为摩拜单车看起来并不难模仿,最近号称获得千万美元投资的 ofo
共享单车就是个例子。如果这个市场大家都看不到赚钱的可能性,为什么要进来拼个你死我活呢?
摩拜单车和它的同行们还喜欢拿公共自行车举例,&杭州、台北都是把公共自行车运营得很好的城市&,以此为自己作可以成功的信用背书。
然而要知道,在杭州这种由政府主导建立公共自行车系统并且已经很完善的城市,支付宝扫码就能取车,芝麻信用分超过 600
分免押金租车,半小时内归还还免费。所以当有观察者还在讨论滴滴出行最后会收购摩拜单车还是 ofo
共享单车的时候,地方政府早就在市民纳税人和阿里巴巴这样的地方大公司支持下,默默把这事做了。
可是它确实方便了我们的出行,让生活变好了啊。你也许会这么反驳我。那是因为,这事说白了就是有人肯拿出自己的钱做公益,就像衣锦还乡的乡村企业家在村子里捐了一条大马路,我是村民看着也挺美的,捐十条都不反对。
可你能看到的,到处都是已经被美好的城市出行愿景感染的人们,耳边萦绕着的是&用户体验&和&改变世界&这些互联网行业里的政治正确。
小桔车成功刷爆了某一群人的朋友圈,还有到处都是吭哧吭哧踩着并不那么实用,但架不住租赁模式新颖的摩拜单车的&&&中产阶级&。
连创始人都完全不考虑也不想赚钱的创业项目能有多美呢?摩拜单车未来也许会和你所见到的公共自行车项目一样,沦为昙花一现、广受赞誉后的一个摆设。它在商业上注定不会成功,最好的结局或许是成为一个靠政府补贴和不断融资苟活的&公益&项目。
【责任编辑:时代 】
热门点击排行
中国·河南·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大街经北三路
电话:6 (广告)
联系信箱:
邮编:45001603:00:36 UTC
来源:深度和温度咖媒体 大咖约
校园是封闭市场,频次很高,但校外市场,如果只是上下班一天这两次的话,成本肯定赚不回来,商业模式也就不成立。
当年一大波投资人错过了滴滴,后悔不已,如今他们正把内心的委屈,发泄在共享单车身上。因此,即使投错,不能不投。
没有“护城河”的情况下,即便是今天把市场全部让给摩拜,出现下一个摩拜,也只是时间问题。吃得到和咽得下,那是两回事。
当你真正要用车的时候,首先想的不会是牌子,而是想要离你最近的那一辆;因此最合适的共享单车,永远是离你最近的一辆。
摩拜单车与ofo,单车市场,最终是否会成为这两家的战场?还有待观察
4月份上海街头的一辆摩拜单车,把我们带入了共享单车时代。
这几天,公司楼下的自行车越来越多。红的黄的绿的蓝的,五颜六色的自行车挤满了人行道,人人弯着腰扫码解锁,蹬着炫酷的自行车吃力的朝公司赶……
火爆的共享单车似乎已经成为大家热烈追捧的对象,而要谈这个话题,得从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的两句话说起:
有一次,胡玮炜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说了两个观点,第一,“共享单车市场足够大,可以容得下更多的共享单车创业公司。”第二,“我们还没有考虑如何盈利。”
不问前程如何,但求落幕无悔。这群共享单车创业者,是活菩萨吗?是来做公益的吗?
火爆单车下的隐忧
共享单车的火爆现状已经不用赘述。
如今,随便走上北上广深任何一个城市的街头,橙色的摩拜单车、黄色的ofo、蓝色的小鸣单车都随处可见。若是手中没有一款单车APP,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掠去浮华不谈,目前共享单车面对的问题着实不少。
往小了说,体验不好、车辆容易丢、人为破坏等;往大了说,城市管理、法规不明、行业前景不明等;往近了说,车辆难以统一管理,不能制止违规使用;往远了说,车辆维修、报废、回收、赔偿、法律责任等,没有一个有明确的答案。
被损毁堆积的摩拜单车,管理维护任重道远(图/摩拜单车微博)
当然,任何一个新行业,都要以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如果从新生事物的角度看共享单车,也有至少四个问题是必须要弄清楚的,不解决,不足以语未来:
几个月前这个问题还不存在,ofo深藏校园,摩拜专注城市。但如今玩家越来越多,一样的造型、一样的价格、一样的使用方法。除了颜色和名字不同,处处都相同。
同质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摩拜4月份推出时主打创意,车子从车身设计,到租借方式、轮胎甚至铃铛都是创新,给了用户满满的新鲜感,然而新鲜感过了之后呢?
有部分共享单车创业者主打从业经历,比如有市政公共自行车运营经验。这就好比说,“我以前在肯德基炸的鸡翅是最好吃的,我现在做法国大餐一定很棒。”
有的主打和传统自行车生产商合作,车辆更有保障。拜托,只要对手的车没有烂到不能骑,这句话就没有说服力,更何况车子生产和运营根本就是两回事。
还有一些“另辟蹊径”的,比如“专注深夜出行市场”、“×市第一家”、“海归团队”等,我猜他们都是没有故事可讲了。
一个同质化竞争的市场,往往是谁也当不了老大。最后的解决方法一般是,有心当老大的人,以高昂的价格收编其他对手。至于收编之后怎么办,请接着往下看。
盈利是个天大的问题,我相信胡玮炜所说的“目前还没有考虑盈利”,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想不清楚的问题。
滴滴之所以不担心盈利问题,是因为它所在的汽车行业是一个大行业,买卖汽车、内饰、加油、保养……每一环都能产生巨大的收益,即便是不靠司机抽成,也有足够的想象空间。但单车呢?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其盈利方式还是固有的几种:车辆使用收费,车身广告,押金产生的金融利益。
可以说,这里的每一项都不具有充分的说服力,无法撑起“共享经济”的帽子。就拿车身广告来说,能有多少收益暂且不论;不信你试试,把自行车上贴满广告,城管会第一个找上门来。
公共自行车有收益,也有广告,无法盈利有政府兜底,共享单车呢?
当然,不排除未来会出现其他盈利方式,比如与地方政府合作,由政府部门补贴;与企业园区合作,专项服务;自行车冠名、领养自行车等等,我们拭目以待。
要么低频高价,要么低价高频,这是创业市场不变的规律。然而如今看来,共享单车既算不上高频,价格更是低到可怜。
这个问题,知名投资人朱啸虎也曾指出。朱啸虎在2016年2月就已经投资ofo,彼时ofo专注校园自行车服务,一辆车每天使用7-10次,频率较高,产生5元左右的收益,200元的车辆成本很快就能收回。
但到了共享单车时代,首先是上下班的低频率,以及低费用,讲成为共享单车解不开的症结,另外走出校园,高昂的运营管理费用将给企业带来巨大压力。更遑论摩拜单车高达数千元的生产成本,想要回收就已很难,想要盈利,何其难也……
这个问题很好理解,任何一个创业者,想要成为市场领头羊,必定要有自己的优势,这个优势就是“护城河”。
在以往的创业项目里,领先几个月开始已经算得上巨大的先发优势了。但ofo和摩拜发展到今天,从某种程度上讲,他跟后来者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
因为当你真正要用车的时候,首先想的不会是谁家的牌子大,而是想要离你最近的那一辆;因此无论你品牌多有名,最近的一辆永远是最合适的。这决定了共享单车没有排他性,市场永远不是你一个人的。
共享单车领域的最新玩家,11月22入场的小蓝单车,放话“15天一座城”
从技术层面来说,硬件上的创新本身就容易被抄袭,况且自行车并非黑科技;你可以用的技术,他同样可以用,因此,技术“护城河”同样无法建立起来。
没有“护城河”的情况下,即便是今天把市场全部让给摩拜,出现下一个摩拜,也只是时间问题。吃得到和咽得下,那是两回事。
说到这你再回过头去看胡玮炜的那两句话:
问:如果BAT也做怎么办?
答:市场这么大,BAT吃得我吃不得?
问:怎么赚钱?
答:我还没想好。
是不是感觉别有深意?
激动的投资人图什么?
创业者疯狂,投资人更疯狂。共享单车一火爆,投资人便开始急着给创业者送钱了。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至少有10多家共享单车创业企业,得到20多家投资机构的热捧。尤其是今年9月以来,共享单车获得密集融资,截止到10月,几家单车租赁公司吸金超过10亿元。
10月10日,ofo宣布完成1.3亿美元C轮融资;同样在10月,摩拜单车继获得一亿美元C轮融资之后,再次获得新一轮“不小于1亿美元”的融资;11月7日,优拜单车宣布完成1.5亿元A轮融资,Hellobike、小鸣单车等也宣布获得融资。其中摩拜和ofo在一年内融资5轮,估值也达到数亿美元。
截止2016年10月,三家共享单车企业融资记录(图/新芽)
VC大佬的巨额资金蜂拥而至,早期投资人已经躺在风口上数钱了。
ofo的天使投资人李晓光表示,投资ofo已获得超过10倍收益;真格基金的徐小平也表示,其投资ofo的数百万人民币,回报已经翻了近30倍。
要我说啊,这也太乐观了点,树苗都没长大,就觉得自己的果子能卖个好价钱。
此次共享单车的融资数据之大、速度之快,与当年的打车软件有的一拼。2014年,打车大战最为火爆时,快的打车一年融资3轮,滴滴的融资步伐更快,数额更大。
投资人热捧共享单车,无非是看中了“共享经济”、“最后一公里”等概念,但指望它们成为下一个滴滴打车,几乎是不可能的,它的想象空间要小的多。
如果按照以往投资人筛选项目的标准来看,其实有100个理由可以否定共享单车,但目前投资人似乎格外宽容。不看人了;也不看模式了;都到C轮了也不考虑盈利问题,ofo不盈利,碍着我翻30倍了吗?
这种现状导致的直接后果有两个:
从创业者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被催熟的行业,同类项目扎堆涌入,如同当年O2O一样。而被催熟的产品,通常难有好的结局。
在今年5月份之前,ofo依然只出现在校园媒体里,依然被当成公益事业。在进入大学校园时一路绿灯,分文不取。但滴滴投资后,走出校园的ofo未来会如何?一切都得重新审视。
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这就是一场赌博,都在往里面砸钱,都不知道能砸出个什么东西来。这也许可以用金沙江朱啸虎的一席话来佐证。
“校园是封闭市场,频次很高,ofo在校园里,一辆车每天使用七到十次,差不多赚个五六块钱。单车成本是两百块钱,多长时间能赚回来,是算的出来的。但校外市场,到底模式成立与否我不知道。如果只是上下班一天这两次的话,成本肯定赚不回来,商业模式也就不成立。”
个中意味,自己体会。
共享单车会是下一个O2O吗?
也许是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模式,也许是觉得是个不应错过的风口,也许只是简单受到了鼓舞,总而言之,如今的共享单车创业,已经足够热闹了。
热闹之下暗流涌动,既然问题重重,为何投资人却依然大力追捧?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是“项目荒”。优质项目不多,而共享单车模式一诞生,便被认为是共享经济的另一入口,是重要的“赛道”,投资人扎堆也很正常。
第二,许多热点和概念的来源,往往就是投资人。许多从美国回来的投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中国人愿意“造概念”。行业需要影响力,需要更多关注,“风口论”也未消失。
第三,目前大部分投资机构缺乏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精神,面对火爆的共享单车,即使逻辑、理论、模式处处都暴露出了问题,但他们选择了忽视
最后,当年一大波投资人错过了滴滴打车,后悔不已,如今他们正把内心的委屈,发泄在共享单车身上。因此,即使投错,不能不投。
从创业者的角度看:
中国的创业者向来缺乏技术基因,创新能力不够,技术层面难以突破,只好从模式上入手。当一个新模式出现时,便一窝蜂的涌入。
另外,创业往往是一时冲动。当有一个极度热门、创业门槛低、大众参与的创业方向出现时,加入往往不需要理由。这也正是为什么在9月份共享单车开始曝光后,玩家数量开始急剧增加的原因。
在同属出行领域的大巴上,也出现了同样的苗头。创业企业扎堆,开设路线、费用、补贴、运营模式都一模一样,但依然不妨碍他们拿到巨额融资。
政府的定制公交没能做起来,但市场化的大巴却被炒的火热
很多人喜欢用O2O来与共享单车创业相比,几年前的百团大战,如今真正的“幸存者”仅有美团、糯米、大众点评3家,而且几乎依然在靠“输血”维持运营。而共享单车看上去不需要依靠“烧钱”维持,但这种重资产模式一旦大规模运转起来,也将是一个无底洞。
就让他默默的,正常的生长,不好吗?不知道疯狂的投资人和创业者们怕不怕,反正我是怕了。
结局:做公益还是皆大欢喜?
王晓峰说,“共享单车不伤害任何人的利益”。的确,除了地铁口的摩的司机,应该没人想跟共享单车过不去,我自然也不想。
作为共享经济的代表,共享单车创业者确实是一群值得尊敬的人群:
ofo的创业初衷,是为了推动闲置自行车资源整合,将其合理的利用。因而其在各大学推广时也基本上被当做公益产品,一路绿灯、分文不取的走了过来。
摩拜则是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产品,不仅仅体现在硬件上。摩拜信用分正以一己之力,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这无疑会成为一种很有益的尝试,对于推进社会文明,教育市场有巨大意义。
从效果来看,它至少较为完美的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而且相比以往社区巴士、接驳车辆成本大幅下降,有助于消灭各大城市老大难的“摩的”问题。
共享单车可能第一个“杀掉”的,是有桩的政府公共自行车
它同时还能推动传统自行车产业转型。当年摩拜单车上门找厂商造车,他们一个个都不愿意。如今,大战撩动“春心”,自行车商们一个个又蠢蠢欲动,有的甚至已经跃跃欲试了。
共享经济的最大魅力在于,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它带来的好处,但维持这种好处,需要靠商业利益的支撑。
商业是商业,情怀是情怀,站在商业的角度,共享单车创业者们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赚钱?如何回报投资人?如何保证未来用户能继续用下去?
摩拜的管理层心很大,他们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不像合格创业者该有的态度,比如“即便是失败了,当做一次公益就好了。”这肯定不是一个期望看到的结果。
可以想象,未来共享单车的结局,也许是被政府部门收编,成为真正的公益产品;也许是黯然退场,就像从来没有出现过;在这个行业出现一家类似滴滴的企业的概率并不会很高。而最好的结局是,市场有序竞争,用户文明使用,投资人、创业者、用户、政府皆大欢喜。
想要达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也需要创业者、投资人、用户的多方配合,一个个问题去突破,而不是像如今一样,只顾入场和掌声。这个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不能走先占领市场,再解决问题的路子,最后活下去的必定是问题最少的那个。
即便有100个理由证明共享单车行不通,我依然不忍心去说什么。因为这的确是个美好的事物,如果真的失败了,还是很可惜的。
行业要更理性,问题如果不解决,到头来,共享单车也许会真的变成一场公益活动。
假设:共享单车可能出现的8条“新闻”
除了严肃话题,我们也可以来设想一下,未来共享单车领域可能出现的几条新闻。(以下内容纯属娱乐,请一年后再来翻看此文)
1.摩拜单车继续受热捧,D轮融资刷新纪录
7月,国内共享单车平台摩拜单车宣布,已完成新一轮3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阿里巴巴以及国内顶级风投机构等。本次融资也打破目前国内共享单车融资记录。至此,摩拜已经先后进行5轮融资。与此同时,摩拜单车最大的对手ofo也正紧锣密鼓的展开,预计融资额也将高达数亿美元。
2.滴滴跟投ofo,滴滴出行为ofo增设单车入口
8月1日,滴滴与ofo联合宣布,滴滴将继续投资ofo,并在滴滴出行软件上增设“单车”入口,提供与打车同等地位的服务。据了解,目前ofo已经与滴滴进行数据互通,通过ofo自行车上的GPS对车辆进行定位,用户打开软件后即可找到附近的单车,使用方式与之前没有变化。分析人士称,这将给ofo带来巨大流量。
3.受共享单车影响,多地市政公共自行车退出运营
近日,杭州市公共自行车正式退出市场,成为继上海、北京、武汉后又一个关闭政府公共自行车的城市。杭州公共自行车自2009年开始在城区布点以来,已经连续服务多年。近年来,受到无固定站点,借还方便的共享单车冲击,仍需定点办卡、定点还车的公共自行车逐渐无人问津,为此杭州市决定停止运营,未来将逐步拆除公共自行车桩架。
4.违停严重,上海将在部分路段“禁摩(摩拜)”
上海市政部门近日宣布,将在部分热门景点、公园、公共区域限制摩拜等共享单车进入。据了解,自共享单车兴起以来,其随意停放的特点受到用户热捧,但乱停乱放、违规停车等不文明现象也十分突出,市政部门不得不对共享单车进行限制。未来部分限制区域将禁止共享单车进入。
目睹了打车软件发展史的我们已经知道,创业,套路,全是套路……
5.摩拜信用分接入征信系统,恶意损毁将成终生污点
摩拜单车近日宣布,已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达成合作,用户故意损坏自行车等恶意违规行为将被纳入个人征信系统,成为信用污点。此前摩拜已经与国内第三方征信机构达成合作,将恶意行为计入个人征信系统。此次力度更大,更具有威慑力,有助于降低摩拜单车损耗率。
6.某知名共享单车创业企业倒闭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称,××单车拖欠员工薪水,并已进入破产清算。据了解,成立于2016年的××单车,在共享单车最热的时候入场,当年便获得国内知名机构的数千万元融资。在随后的发展中,也一路突飞猛进,但由于商业模式并未清晰,其盈利能力一直不如人意。××单车的倒闭也为火热的共享单车创业泼了一盆冷水,行业未来将如何发展还有待观察。
7.传摩拜与ofo合并,双方均已否认
10月15日,有消息称,摩拜、ofo即将合并,框架协议已经确定,进入征求股东批准阶段,将在近日公布。对此,摩拜与ofo均已否认,表示只是假消息。
8.摩拜单车与ofo正式宣布合并
摩拜单车今日意外宣布与ofo合并,此前市场曾有合并传闻,但双方均已否认,不到3日却被证实。合并后两个品牌将继续独立运营,同时致力于打造品牌差异化发展。ofo注重舒适性,摩拜单车则注重创意与新奇。据了解,本次合并由双方投资人推动,合并讲有利于共享单车行业有序发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ofo共享单车如何盈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