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方面的情形,要求资本主义国家介入国民经济领域收入的再分配领域

您的位置: &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贫困化问题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B.福利资金由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国家补贴三部分组成C.其特点是覆盖面虽然广,但高收入阶层受惠多D.实质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 跟谁学
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分类: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B.福利资金由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国家补贴三部分组成C.其特点是覆盖面虽然广,但高收入阶层受惠多D.实质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B.福利资金由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国家补贴三部分组成C.其特点是覆盖面虽然广,但高收入阶层受惠多D.实质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科目:难易度:最佳答案
试题分析:战后社会福利制度实质: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评价: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1)促进了社会平等,缩短了贫富差距,稳定了社会秩序。(2)导致了国家财政不堪重负;纳税人的负担加重特别是中产阶级;助长了惰性,降低了企业和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因此ABD说法正确,C说法有误,因为是低收入阶层受惠多。点评:逆向型选择题(否定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取否定式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错误的”、“不包括”、“无关的”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它主要适用于难度稍大的组合型选择题和逆向型选择题,重在考查学生再现史实和比较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解题方法:解答此类选择题,一般采用如下方法:(1)正向思维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2)假设反正法:即假设此项正确,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原理往下推,看其得出的最终结果是否符合史实,或结论是否正确。(3)逆推法(排除法),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不相符合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取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 

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二战 后.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福利制度.国家直接参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过程.在社会上弱势群体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极端贫困现象.这一政策源于 A. 工业革命以来生产社会化 B. 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 C. 二战后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D. 欧共体劳务.资本的自由交流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成绩波动大?难提高?听顶级名师视频辅导,
& 题目详情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福利制度,国家直接参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过程,在社会上弱势群体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极端贫困现象。这一政策源于 A. 工业革命以来生产社会化&&&&&&&&&&& B. 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 C. 二战后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D. 欧共体劳务、资本的自由交流
B 解析: 略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根据下列材料和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苏联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由农业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在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地计划经济,建立相对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的经济体系。 材料二:但这种模式也存在严重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特别是这种高度集中地计划体制后来因没有进行有效地改革而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材料三:从美国爆发的危机,迅速扩展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演变为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经济衰退或萧条。这场危机持续时间也相当长。直到1933年,美国等国才陆续走出危机阴影。危机的破坏性特别巨大,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资本主义世界笼罩在空前绝望的情绪中,甚至有人哀叹:“世界末日已经来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三概括这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有什么特点?首先发生在哪一个国家?罗斯福总统采用怎样的模式来应对经济危机? (2)根据材料一、二苏联的斯大林模式有何特点?你认为斯大林模式有什么弊端?
(3)二战结束后,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对此,苏联有那三位领导人先后进行了改革?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因此,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生产效益如何分配,都无需政府干预。政府惟一的作用就是当好“守夜人”,即防止暴动、偷窃、欺骗,确保个人自由和公民机会均等。这种经济理论的信条是“管的最少的政府就是管的最好的政府”。 材料二& 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 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 材料三& 随着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的过渡,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股权分散化的趋势。 二战结束后逐渐加强,这种现象被称为“人民资本主义”。 &&& 回答: && (1)请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思想。(1分) (2)据材料二分析: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怎样的转变?(1分)二战后,发达国家采取哪些主要方式完成了这种转变?(3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人民资本主义”的含义及作用。(3分)同时期资本主义还出现了哪些新变化?(2分)请分别进行简要评价。(4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0年重庆西南师大附中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题型:问答题
(18分)法德关系对欧洲乃至世界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源成为发展最主要的动力。当时的世界,煤炭和钢铁是最主要的工业材料,而法德边境富饶的煤铁资源成为两国百年恩仇的根源。……双方都急需彼此的资源以生产更多的钢材,加速本国经济的发展。              ——摘自史海《法德百年恩仇》材料二&二战使欧洲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并几乎使世界文明遭到毁灭。法德两国有识的政治家开始反思,在逝去的历史里,法德多次想靠挤压对手而谋求自身的发展;在战后欧洲亟需同心协力进行重建之际,原来的想法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与此同时,二战结束后美苏使欧洲也成为冷战战场,这使法德感到没有自主权和安全感,“欧洲自主”的要求日益提上日程。一些舆论呼吁两国必需走出冤冤相报的怪圈。&&&&&&&&&&&——摘自史海《法德百年恩仇》材料三&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以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辖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是不可能的。              ——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的《舒曼计划》材料四& 年法、德GDP增长情况图在巴黎和会上,法国在欧洲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2分)《凡尔赛和约》有关法德两国资源的规定有哪些?(4分)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法德走向联合的原因。(6分)据材料三指出,舒曼为结束法德百年冲突提出的战略直接推动了欧洲哪一个组织的建立?他认为这对未来法德关系会有怎样的影响?(2分)结合材料三、四分析,法德关系的改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土地法》规定:中华民国领域内之土地,属于中 华民国国民全体,其经人民依法取得所有权者,为私有土地;以自为耕作为目的之约定支付地租使用他人之农地者,为耕地租用。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土地法》规定:所有封建地主、豪绅、 军阀、官僚以及其他大私有主的土地,无论自己经营或出租,一概无任何代价的实行没收。 被没收来的土地,经过苏维埃由贫农与中农实行分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内容、影响分析两个《土地法》的不同之处。(8分)材料二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斯大林提出了“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但斯大林认为由于具有较高思想觉悟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会尽其所能地劳动,所以,社会就应该 淡化劳动者之间劳动成果的不同,不需要严格按照按劳分配原则分配消费品,以保证社会主义的平等。所以这一原则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就演变成了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即按差额 极小的份额分配,也就是按人分配。——摘编自《传统社会主义国家分配制度及教训》(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实行这一分配制度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6分)材料三 从19世纪上半叶开始,由于片面强调市场的自动调节机制,把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看做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必然现象,导致了种种社会弊病和丑恶现象:劳动条件 差,劳动时间长,工资水平低,贫富分化加剧,阶级矛盾尖锐。一方面,占最广大人口的工人 阶级的贫困化,影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巨大增长同劳动群众支付能 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即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另一方面,社会矛盾的激化和工人运动的发展,动摇了资本主义发展的稳定局面。-——摘编自《历史教学》(3)根据材料三,分析资本主义国家社会问题出现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 初期资本主义国家为解决这些问题实施的具体措施。(11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1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建立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材料二&& 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外汇储备比重变化表(%)——据《世界当代史资料选辑》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材料四& “‘二战’结束后仅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布津热斯基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1分)结合战后初期的国际背景分析该设想的形成原因。(2分)这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1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黄金储备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简析这种变化对国际政治格局带来的影响。(4分)(3)结合史实,20世界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是怎样成为如材料三中所说的“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3分)(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四所提到的“新的力量”是指哪些力量?(4分)“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1分)并指出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2分)&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1、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垄断是指少数大资本为获取垄断高额利润而彼此达成协;垄断是通过一定的垄断组织形式实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生产集中和垄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2、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垄断是与自由竞争相对立而产生的;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垄断条件下的竞争,与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1、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
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是在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基础上形成的。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垄断。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是垄断形成的物质基础。
垄断是指少数大资本为获取垄断高额利润而彼此达成协议联合起来,共同控制和瓜分社会生产与销售市场。
垄断是通过一定的垄断组织形式实现的。最简单的、初级的垄断组织形式是短期价格协定,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混合联合公司等;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有国际卡特尔、国际辛迪加、国际托拉斯、国际康采恩、跨国公司等。垄断组织的本质是通过联合达到独占和瓜分商品生产和销售市场,操纵垄断价格,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生产集中和垄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垄断组织的规模迅速扩大,垄断程度有提高的趋势,垄断组织的经营向多样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又表现在私人垄断加速向国家垄断转变。
2、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垄断是与自由竞争相对立而产生的。但是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而是凌驾于竞争之上与竞争并存,垄断统治下的竞争更加激烈。这是因为:
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
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第三,垄断组织不可能囊括一切社会生产,在垄断组织之外,还存在着为数众多的小企业。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自由竞争只占次要地位,占主要地位的是由垄断而产生的竞争,即“垄断竞争”。它包括: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垄断组织与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这些竞争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垄断条件下的竞争,与自由竞争相比,有自己的新特点:
第一,竞争的主要目的是攫取高额垄断利润以及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垄断地位。
第二,竞争的手段更加多样。
第三,竞争的范围遍及各个领域和部门,并由国内扩展到国外。
第四,竞争的规模大、时间长、手段残酷、程度更加剧烈,而且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在整个60年代和70年代,虽然有ControlData、Honeywell、SperryUnivac、Burroughs和NGR等企业的竟争,但这些公司都不是其对手,到1980年为止,IBM仍占据地球大型计算机市场超过80%的份额。大型计算机是IBM的“金母鸡”,毛利高达70%。
80年代,随着个人计算机和工作站所连成的网络逐渐取代大型机,日本、欧洲共同体和美国国内许多资本、技术雄厚的企业纷纷涉足这一高风险、高收益的领域。在与苹果、康柏、东芝、戴尔等企业激烈的竟争中IBM公司开始走下坡路。
迫于竟争的压力,90年代IBM公司进行了组织改造以降低成本,进行资产重组和资本运营,使公司的股票价格扶摇直上,进行经营战略转型,在保持计算机硬件领域领先地位的同时,成功地实现了向软件服务等高利润领域的转移;实施竞争战略调整,全面提升了企业竟争力,重塑起昔日的辉煌。
IBM确立的战略目标是:在所处产业的年有领域都能实现高增长率;在所有领域都有技术和质量卓越的产品,并发挥领导作用;在生产、销售、服务和管理的所有业务活动上,实现最高的效率;确保企业成长所需要的高利润,以便在产业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目前,计算机技术正在向更加“开放型系统“的方向发展。往往主机是一个公司制造的,显示器是另一个公司的,打印机又是第三个公司的,软件是第四个公司的,这些组合起来使整个系统得以运行。在新的技术基础上,计算机行业的企业组织趋向网络化发展,IBM公司面临着新的竟争挑战。IBM公司在垄断和竟争中寻求着未来的发展。
(摘编自[美]J?E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小品和案例》驻新华网有关资料)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用IBM的案例说明垄断和竞争的关系。
(2)从IBM公司的发展过程总结垄断资本条件下竞争的新特点。
3、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生长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垄断资本。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的融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垄断银行通过购买工业企业的股票和债券,以及创办新的企业的办法,参与工业生产活动;二是工业垄断组织通过购买银行股票和自己创办新的银行的办法,参与银行业务。
在金融资本的形成过程中,产生了金融寡头,即掌握庞大金融资本的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金融寡头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真正统治者,在实际上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政权。
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通过“参与制”的方式,金融寡头就可支配比其自有资本大得多的他人资本,从而实现其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统治。
金融寡头对政治生活,特别是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的方式来实现的。
4、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垄断资本的实质在于获取垄断利润。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垄断利润的形成关键在于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了决定作用,垄断阻碍了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限制了利润平均化的趋势,这样,垄断资本家就有可能长期地获得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垄断利润。
垄断利润的来源,归根到底来自于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垄断利润本质上仍然来源于剩余价值,意味着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剥削程度的加深。具体来说,垄断利润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本国工人、小生产者和其他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第二,由于垄断资本可以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来控制市场,使它能获得一些其他非垄断企业的利润。
第三,通过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获得的国外利润。
第四,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从而将劳动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变成垄断资本的收入。
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价格实现的。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在销售商品或购买生产资料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最大限度利润的价格。垄断价格有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之分。垄断高价是指垄断组织销售商品时规定的大大超过商品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垄断价格。
垄断低价则是指垄断组织向非垄断企业或小生产者购买原材料时所规定的低于商品价值或生产价格的垄断价格。垄断组织操纵价格带来的结果是抑制了市场上价格的自由波动,垄断价格长期背离生产价格和价值。垄断价格的出现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原因在于:
第一,垄断价格的确定仍然要以价值为基础。
第二,全社会来看,商品的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仍是一致的。垄断价格并没有,也不可能增减商品所包含的价值。
第三,通过垄断价格实现的垄断利润,其来源仍然是雇佣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值和其他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垄断价格的出现,只是表明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发生了进一步的变化,是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作用的具体体现。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作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私人垄断资本与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相结合所形成的一种新的垄断资本主义形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部分质变,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新阶段。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首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要求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在更大的范围内被支配,客观上要求通过国家的力量来建设基础设施,为私人垄断资本提供服务,从而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其次,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深化,需要运用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力量来对付危机,消除危机带来的影响。
第三,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要求资本主义国家介入国民收入的再分配领域,进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所不可能承担的调节利益再分配的活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采取的基本形式大致有四种:
第一, 国有企业,由资产阶级国家直接掌握和经营的资本,即国有垄断资本,包括:满
足国家机构自身需要的国有企业,提供公共产品的国有企业,高科技、高风险新兴工业部门中的国有企业和一般工业部门中的国有企业。国有垄断资本是高度社会化的资本,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中,它是起主导作用的。
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即国家和私人共有的垄断资本,包括:
国有企业将一部分股份出售给私人,国家和私人共同投资开办合营企业,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合并,国有企业对私人企业进行参股和国有企业转由私人族人或承包经营。国有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的结合是在企业内部进行的,从所有权、经营管理到利润分配等方面都体现国家和垄断资本直接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第三, 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指国家对经济的各种干预和调节措施,
包括:国家作为商品和劳务的采购者,向私人垄断企业大量订货,为私人垄断企业提供了有保证的国家市场;国家通过社会福利开支,提高社会购买力,扩大消费需求,为私人垄断企业创造市场条件。在这种形式里,资本运动的主体是私人垄断资本。国有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的结合发生在企业外部,是在社会范围内的结合。
第四, 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宏观调节主要是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
对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进行调节,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目标。微观规制主要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限制垄断,保护竞争,维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微观规制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反托拉斯法。二是公共事业规制。三是社会经济规制。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某些调整,暂时缓和了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对促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有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保证垄断资本集团获取稳定的高额垄断利润,加快了这些国
家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第二, 通过对经济有意识的干预和调节,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缓和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促进社会经济较为协调地发展。
第三, 通过大量拨款和组织开发新技术,兴建新兴企业,有力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
步和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第四,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代表的是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通过调节经济过程和经
济活动,协调了资产阶级内部的利益关系,缓和了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
第五, 通过社会福利的收入再分配政策直接干预劳资关系,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
改善和提高,起到了缓和阶级矛盾的作用。
但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没有触及资本主义
私有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阶级的根本性质,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又必然进一步加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在: 第一, 不能解决生产盲目扩大和劳动群众消费需求相对狭小的矛盾。
第二, 不能克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不能消除部门之间比例破坏和经济结构失衡。
第三, 不能解决失业、贫富悬殊等问题,不能消除大量贫困问题。
第四,不能消除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
不仅如此,实践表明,国家干预经济还会带来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如财政赤字、通货膨胀、金融风险、国际经济中新的摩擦和斗争。所有这些都反映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在资本主义生产范围内自行扬弃的一种形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在于:它既通过缓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而延缓革命的到来,又为社会主义准备着更充分的物质条件,使社会主义不可避免地要取代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仍然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没有改变垄断统治这一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参与社会资本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目的在于增强垄断资本的实力,调节各经济部门的比例关系,加强垄断资本的竞争能力,为私人垄断资本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创造条件。所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质上是私人垄断资本借助于国家政权的力量来干预和调节经济生活,其目的是要更好地维护垄断资本的统治地位,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2003年,辨析)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是为了直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2、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
(1)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范围扩展的主要表现是资本的国际化。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为“过剩”的资本寻找投资场所,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第二,通过资本输出将部分非要害的技术转移到国外,以取得在资本输入国的技术上的垄断优势,从而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第三,通过资本输出控制国外原料产地确保原产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并通过资本输出越过对方的贸易壁垒,在国外就地生产,就地销售,迅速进入并占领商品市场。
第四,资本输出也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控制资本输入国,争夺殖民霸权的重要手段。
第五,现代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为资本国输出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资本国际化的进程大大加快。
(2)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基本形式有三种:
第一种是借贷资本的输出,即由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银行、企业把资本贷给其他国家的政府、银行或企业。
第二种是生产资本输出,即在国外直接投资创办独资或合营的企业,或者购买外国已有的企业等。
第三种是商品资本的输出。在资本输出的三种形式中,商品输出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占主导地位,借贷资本和生产资本的输出则是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主导地位。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输出量剧增,并出现新的特点:
一是资本流向从原来主要是发达国家向经济落后国家输出发展到多方向输出,特别是发达国家间相互投资的大幅度增加。
二是国家资本输出增长较快,并逐渐成为主要的资本输出形式。
三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输出也多采取所谓“援助”的形式进行。
(4)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的扩展,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后果。
对资本输出国的积极影响是:
第一, 资本输出使其获得了大量来自海外的高额利润,加速了资本积累,增强了
垄断资本的实力和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的矛盾和危机。
第二, 资本输出带动和扩大了商品输出,巩固和扩大了垄断资本的销售市场和投
资场所;大大改善了国际收支状况;
第三, 资本输出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命脉形成控制,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垄断优
势地位,并进一步强化了金融资本在世界政治、经济上的统治。
对资本输出国的消极影响是:
第一, 大量的资本输出也导致国内工业资本不足,新技术、新设备更新缓慢,最
终使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缓慢。
第二, 输出国之间为争夺世界市场、投资场所、原料能源产地,相互之间的争夺
愈发激烈,导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加深。
对资本输入国的积极影响是:
第一, 大量外国资本的进入,有利于缓解输入国的资金短缺,为经济发展提供
大量外国资本的进入,也为资本输入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同时培训了一批适应现代化生产需要的技术人员、熟练工人和管理人
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在客观上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第三, 利用外资和技术,建立了一批现代工业,优化了产业结构;同时利用外
资扩大生产,增加了就业的机会,提高了收入水平;利用外资增加产品
的数量,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对资本输入国的消极影响是:
第一, 付出了比较大的经济代价和环境污染、资源及能源大量消耗的代价。 第二, 外来资本和跨国公司投资的增加,冲击本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产业格
局的调整有可能受制于外资的投资战略,并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控制
第三, 债务负担加重,影响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同时,大量外来资本的进
入,加大了资本输入国在经济上甚至政治上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依
赖性,本国经济容易受到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等。
随着资本输出的不断增加和垄断资本势力范围的迅速扩大,国际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和复杂化,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因此,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组织,通过订立协议建立国际垄断资本的联盟,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垄断,并按各国资本的实力在经济上瓜分世界。当代国际垄断同盟的形式是以跨国公司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为主。
跨国公司也叫多国公司、国际公司,这些企业通过在海外进行直接投资,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进行跨国的生产、销售或金融等各种经营活动,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跨国公司是国际垄断同盟的重要形式之一。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是由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出面缔结协定所组成的国际经济集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是国际垄断同盟的高级形式,它使各国经济的一体化程度大大增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增强了垄断资本的国际竞争力,刺激了生产的发展,使各国间有可能保持和平与稳定的关系。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专业论文、中学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资本主义发展历程09等内容。 
 资本主义发展的四大阶段一、西班牙、葡萄牙、荷兰:重商主义时期 资本主义的早期阶段是重商主义阶段。重商主义是一种经济理 论,但更是一种实践。重商主义和后来的...  专题一一、知识归类 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 1、资本主义政治发展的几个阶段⑴、14-17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①、政治特征:封建主义在政治、经济、...  归纳: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概况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特别归纳: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世界市场、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理解背诵版 1 资本主义兴起时期 14-17 经济:行会...  专题一专题概述 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世界历史的主线是资本主义的产生、 发展史。 它在每一年的中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纵观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我们把它...  英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发展历程: 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 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 起来,促进了资本...  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分为五个阶段 第 资本主义萌芽 一 资本主义萌芽 西欧封建制度瓦解,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资文艺复兴 14-16 世纪 阶 阶段 产阶级思想文化兴起,...  ※ 详细资料可百度搜索关键句“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主要经济理论的演变” 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主要经济思想(1) 重商主义 :资本主义发展早期,即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经济...  第六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本章内容概要 本章内容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垄断资本主义部分。考生要理解和掌握资本 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的进程和垄断...  世界近现代史 专题一 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一)政治篇 一、知识归类 1、资本主义政治发展的几个阶段 ⑴14―17 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兴起:文艺复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民收入再分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