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初始分配,收入再分配手段

货币政策再分配效应|中国金融|银行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基金经理老鼠仓,说好保本变巨亏,买基金被坑请到【】!信用卡无故遭盗刷,银行存款变保险,理财被骗请猛戳【】!
  货币政策再分配效应
  马里奥·德拉吉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金融和宏观经济渠道的净政策效应,很难得出中长期内货币政策会使得财富和收入的再分配更为不公平的结论
  当今货币政策所面临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名义和实际收益率普遍偏低。在七国集团中,有三个国家的五年期国债呈现负收益率——德国、法国和日本,占到了世界GDP的14%。而如果把债券收益率不足1%的国家也计算在内,该比例将上升到22%。  我想讨论一下为什么利率会这么低,以及低利率究竟会有怎样的影响,相关论述主要着眼于货币政策的分配效应。
  货币政策的调整源于不断下降的“自然利率”
  第一个因素是整个发达世界的生产率增长的长期放缓,以及对未来增长潜力的悲观预期,这降低了资本的预期回报率。第二个因素是全球储蓄和投资的失衡,这导致实际收益率的下降幅度甚至超过了经济增长预期的下跌。在储蓄方面,人口老龄化等原因所导致的“全球储蓄过剩”抬高了安全资产的价格,而同期这些资产的供应则恰恰有所萎缩,这进一步压低了实际收益率。第三个因素是金融危机导致的公共和私人部门的债务高企,导致了储蓄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由于所有经济部门的去杠杆化),并压抑了投资和消费。  其结果是,“自然利率”,即在一个能够实现潜在增长且能维持物价稳定的水平上使得储蓄和投资达到平衡的实际利率——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下降,变得非常低甚至为负。而不论这种下降的背后是什么原因,央行都不得不认识到这一点,并相应地同步削减其政策利率。  标准的货币政策工作方式就是引导短期利率,使其与自然利率“如影随形”,从而保持经济平衡和价格稳定。当通胀水平低于通胀目标时,存在负产出缺口,货币政策应当使实际利率低于自然利率,从而提供足够的需求支持。而当通胀水平在我们的通胀目标上方时,产出缺口为正,则当局需反向为之。  如果央行不如此行事,也就是说,如果他们不随着自然利率的下降而降低短期利率,那么,相对于经济体的实际回报率,市场利率则显过高,投资会变得毫无吸引力。经济体则将进一步远离充分产出水平,价格也将出现不稳定。相比之下,将市场利率维持在实际回报率之下,能鼓励投资和消费,进而使经济回到潜在产出水平。  当然,央行也不可能毫无限制地使政策利率追随自然失业率而下降——现金的存在使得利率设定存在下限。但即使货币政策走到这一点上,央行仍然可以通过同样的机制刺激经济。这是因为,我们仍然能够对市场利率和资产价格的各方面施加影响,进而影响实际投资和消费决策。通过发布前瞻性指引,我们可以使无风险曲线更为平缓。通过资产收购,我们可以压缩多余的风险溢价——可以通过直接干预市场,也可通过间接的对投资组合的再调整。通过向银行提供长期贷款,我们可以降低银行对企业和家庭的贷款利率。  正因为如此,欧洲央行自2014年6月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新的非常规措施,在政策利率接近零的极端情况下继续提振经济。这些非常规措施遵循的是与传统的手段完全相同的逻辑:使市场融资条件相比于自然利率下更具扩张性,从而使经济重新平衡,使通胀回到既定目标范围。
  货币政策的分配效应
  现在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在稳定和公平之间是否必须作出取舍。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澄清在不同时间框架下货币政策的金融效应和宏观经济效应的区别。  中期来看,毫无疑问,货币政策通过宏观经济渠道实现了积极的分配效应。最重要的一点是,它减少失业,这对于贫困家庭最有益处。美国和英国的研究表明,旨在刺激经济的货币政策行动减少了经济周期内的收入不平等。经济体更快地恢复到充分就业也能降低未来的收入不平等——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如果失业持续时间太长,则可能会出现“劳动力市场伤痕效应”,导致永久的收入损失。同时,在中期时间框架下维护价格稳定也能减少人们面对意外价格变化时的偶然性再分配行为,从而有利于实现代际平等。事实上,欧元区的数据显示,低于人们预期的通货膨胀水平导致名义财富从年轻一代人再分配到年长居民,因为年轻人是净债务人,而老人是净债权人。  有效的货币政策也使储蓄者和借款人同时获益,因为它增加了各类金融和实物资产(包括存款)的回报。当然,有些储蓄者可能会因为短暂的低利率受到不利影响,特别是如果他们主要依靠利息收入,且不能通过信贷来平滑消费。但无论储蓄者持有何种金融资产,归根结底,他们的回报总是取决于经济的增长速度。  然而,在短期内,货币政策可能会通过金融渠道产生不良的分配效应。货币政策能直接影响资产价格和利率,从而导致不同经济体之间、不同部门之间、各家庭之间的财富和收入的重新分配。所有货币政策都不免如是,事实上,这也是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之一。
  对金融影响的进一步分析
  货币政策能带来两种类型的金融影响:对收入的影响以及对财富的影响。首先,当央行降息或购买资产时,根据其各自的金融头寸状况,各个经济体以及这些经济体中不同部门和家庭之间的金融收入必然会重新分配。  货币政策对金融收入最直接影响的部分是净利息收入。通过查看危机期间各国和各部门资产和负债存量的回报的变化,可以估算这类影响。我们发现的是,在一些大国(如西班牙和德国),低利率对整个经济体的影响是正面的,也就是说,这些国家的利息收入多于利息支出。就欧元区整体而言,相比世界其他地方,其利息收入也多于利息支出。  一国内部的金融收入的再分配(也就是经济部门之间的再分配)似乎比国家之间的再分配更为重要。以德国为例,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和非金融企业获得了较大的意外收益。人们通常觉得家庭(住户)部门由于其庞大的净储蓄头寸理应是最大的受害者,但实际上,其利息收入只有轻微的损失,这主要因为家庭面对的借款利率也出现大幅下跌,且跌幅超过贷出利率。如果从2014年中期央行放松银根那时开始计算的话,家庭部门实际上还略有收益。德国的金融业受到的影响最大。但是这更多的是由于2008年的利率下降所致,而非我们2014年中期以来措施的影响。  部门的总量数据掩盖了家庭之间的重大差异。这难以简单地予以衡量,但我们可以从“欧元系统家庭财务和消费调查”的一些结论来进行分析。年,欧元区的两年期基准债券收益率下跌了130个基点,十年期债券的收益率下降了110个基点。  我们看到的是,对于整个欧元区来说,净金融收入在家庭部门总收入中的比例出现小幅下跌,这与我们上面对整体的分析结论一致。但是,各个收入群体之间的净财富分布出现了有利的变化。净财富水平最低的家庭的状况基本没有变化,因为他们的债务偿还比金融收入高。而最富裕的家庭遭受的损失最大,因为他们的金融收入要远高于其债务。德国的情况也基本吻合。  金融分配效应还需要考虑到第二类影响——财富效应,它体现的是货币政策对金融资产价值的影响,同样,“家庭财务及消费调查”的数据也帮助我们获得了一些结论。  我们看到的是,持有金融资产(股票和债券)的欧元区家庭明显地集中在净财富分布的顶端。因此,只有一小部分人群从债券和股票市场的资本利得中获得了好处,全体人口的四分之三未能获得任何好处。相比之下,房产权更均匀地分布在各个财富组别。因此,中位数家庭从房价上涨中获得了更多收益。  其结果是,在股票价格上涨时,贫富差距趋于增加,而在住房价格上涨时,贫富差距却趋于下降——当然,不同国家的情况有所差别。住房拥有率较高的国家,贫富差距下降更快一些,而在住房拥有率偏低的国家,这种效应要弱一些。  我们当前最感兴趣的时段是2014年以来的这段时期,欧元区获得了净收益:对于所有的净财富群组,他们的财富增加占其平均收入的份额都在提高。这是因为在此期间,欧元区内房价持续上涨,同时,债券价格平均而言出现了温和上涨,而股票价格总体出现下降。不过,较高净财富的家庭相对而言受益更多。  所以,总体来说,虽然有迹象表明富裕的家庭从资产价格上涨中受益更多,但是,这种好处是全社会普遍享有的,这意味着政策的再分配效应不太可能很大。  而且要记住,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的提振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修正金融危机期间资产价格的暴跌。从这个意义上说,货币政策并没有在扭曲财富的分配,而只是在促进其恢复原状。
  纳入对宏观经济影响的分析
  在任何情况下,对货币政策分配效应的综合评估都不能仅仅关注其短期的金融影响,还应纳入对更为缓慢变动的宏观经济影响的考虑。  虽然低利率和高资产价格加剧了短期的不平等情况,它们在中期内也有一些积极的再分配效果。它们使总需求更为强劲,让失业率更快下降,促进了中期价格的稳定,所有这些最终都能降低上述的不平等。  收入的增加会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而支持较高的投资水平。家庭的收入再分配趋势总体而言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这是因为流动性约束较大的家庭比富裕家庭有更高的边际消费倾向。我们政策的财富效应对所有净财富群体构成影响,也将提振经济增长,进而使家庭能够将资产价格的上涨转化为消费。  货币政策还能通过其他渠道产生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汇率渠道和跨期替代。特别是,低利率能鼓励家庭增加耐用品消费,促进企业投资。  以目前欧元区来看,显而易见的情况是,由于我们在2014年6月出台的一系列信贷宽松政策,经济的恢复更具广泛性,且这种恢复更多由内需驱动。这显然与年的经济恢复大不一样(后者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净出口)。随着经济形势的稳固,失业率也在显著下行。  可以看到,自2014年6月以来,我们的措施已经使得各类银行贷款利率同步趋于下行,而信贷量则呈现上升趋势,并且,脆弱国家的借贷成本也逐渐向德国等强国靠拢。中小企业的贷款条款也迅速向大借款人的成本水平靠拢。  当经济低迷时,由于担心违约概率增加,银行倾向于提升贷款利率。这遏制了信贷需求,恶化了宏观经济形势,使贷款拖欠问题更为严重。如此,提高贷款利率的行为又进一步实现了自我印证。但从2014年夏天开始,我们的政策措施开始向银行施加压力,促使其收窄存贷款息差。银行信贷条件开始变得能够接受,进而催生更高的信贷需求。这些都使得宏观经济状况改善,从而使贷款违约率下降。如此,银行贷款利率可以继续下调,恶性循环转变成了良性循环。  所以说,我们的信贷宽松政策扭转了在融资渠道方面的恶性分配效应,这种效应通过对利率最为敏感的经济要素——耐用消费品和投资品的影响,带来了总需求的提升。  相对于世界其他地方,我们的货币政策有效地隔绝了世界贸易急速放缓对欧元区的不利影响。事实上,之前欧元汇率贬值的滞后效应使得年欧元区的净出口得到了较好的缓冲保护,确保欧元区出口商的市场份额未受太大冲击。欧元区的货币政策路径和其他主要经济体之间的差异发挥了一部分作用。  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我们最近的措施为经济提供了增长动力,货币政策正在按照预想的方式产生作用:提高消费和投资,创造就业机会,这无论如何都是能促进社会发展的。
  提高自然利率,重返常态
  所以,如果我们仔细分析金融和宏观经济渠道的净政策效应,我觉得很难得出中长期内货币政策会使得财富和收入的再分配更为不公平的结论。不同国家之间的再分配是这样,一国内部的再分配也是如此。事实上,根据欧洲央行的模拟,如果没有2014年年中以来的一系列措施,欧元区年的GDP将比现在累计低至少1.5%,通货膨胀的态势也将更为不利。  然而,这并不是说,极低的利率是没有成本的。我们都知道,这一情况可能会导致其他经济扭曲。我们肯定不愿意在过长的时间里将利率维持在如此低的水平,因为负面的副作用可能会随时间而累积。  一个很好的例子是金融部门。正如我之前所说,其净利息收入有所下降。这在当下也许并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至少对银行来说,较低的净息差已经部分地被更高的资产估值和更强劲的经济复苏所抵消,后两者又进一步创造了对银行信贷的新需求,降低贷款违约率。但是,如果极低利率长期持续下去,这些抵消因素,如资本收益,将会逐渐缩小,而同时不利因素将继续存在(比如零售存款利率的下行刚性)。  因此,我们应该设法创造条件,使利率回归到更高的水平。为此,需要出台两类政策行动。  第一种是尽快将产出提升到潜在水平,使通胀水平可持续地回归到目标区域,使政策利率回升到自然利率。这是最好的设想,也是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唯一途径。也正因为此,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我们还将继续保持足够宽松的货币政策,以使通胀水平在中期内逐渐趋向于低于但接近于2%的目标。很显然,在货币政策之外,如果辅之以更多的旨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的政策行动,那么这个产出缺口的弥合就会更快一些。  不过,回归潜在产出水平并不会自动解决我们最初提出的问题——自然利率本身的低下。正是这一问题推动利率下降接近于零。因此,我们还需要另一类政策行动来提高自然利率,即旨在解决储蓄相对投资的过剩这一根源问题的政策,这就涉及了财政和结构政策。公共政策可以部分地缓和高储蓄问题,但是在欧元区这样一个老龄化社会,其消除过剩储蓄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因此,更重要的是着眼于提高投资需求。其中的关键在于结构性改革,以扭转生产力下滑的趋势。各国政府应当制定有利于投资的税收和监管政策,同时,要通过加强旨在提高生产力的投资活动,结束欧元区危机以来的公共资本存量停滞不增的局面。  总之,通过确保产出缺口得以更快闭合,保障经济体的增长潜力,当前的货币政策实际上维护了储蓄者的终极利益,因为储蓄者的收入最终来源于经济增长。但是,为了实现实际收益的进一步提升,我们仍然需要其他政策来提高投资水平和生产力,从而对货币政策起到支持作用。(本文系作者日在德国经济研究所的演讲稿,中国金融出版社方晓译)■
  作者系欧洲央行行长  (责任编辑许小萍)
责任编辑:杜琰 SF007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热点:&&&&
最高院出台司法解释 使用伪造的停止流通货币属诈骗
  仿照真货币的图案、形状、色彩等特征非法制造假币,冒充真币的行为,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条规定的“伪造货币”。对真货币采用剪贴、挖补、揭层、涂改、移位、重印等方法加工处理,改变真币形态、价值的行为,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三条规定的“变造货币”。  以正在流通的境外货币为对象的假币犯罪,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条至第一百七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境外假货币犯罪的数额,按照案发当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或者中国人民银行授权机构公布的人民币对该货币的中间价折合成人民币计算。  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普通纪念币和贵金属纪念币为对象的假币犯罪,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条至第一百七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假普通纪念币犯罪的数额,以面额计算;假贵金属纪念币犯罪的数额,以贵金属纪念币的初始发售价格计算。  以使用为目的,伪造停止流通的货币,或者使用伪造的停止流通的货币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以诈骗罪定罪处罚。货币种类包括已停止使用的人民币及解放前发行的银元等货币。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责任编辑:Newshoo)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竟然是孩子的妈……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
数字之道:
搜狐论座:
慢画慢活:
搜狐侃事:
这样逛街图什么呢……
近期热点关注出自 MBA智库百科()
(重定向自)
收入再分配论(Redistribution of income)
  收入再分配是指在基础上进一步完成的活动。即在各机构单位(或部门)之间所进行的“特殊交易”收支,也就是“转移”。
  转移是指一个向另一个机构单位提供货物、服务或等各种资源,而不从后者那里收取任何上述资源做为对等物回报的行为。
  转移、
  转移、转移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之所以必须进行再分配,有下列原因:
  第一,满足非物质生产部门发展的需要。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过程中,只有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获得了原始收入,而非物质生产部门要获得收入,必须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解决。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把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一部分原始收入,转给不创造国民收入的非物质生产部门,形成“派生收入”,以满足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国家行政和国防安全等部门发展的需要和支付这些部门劳动者的。
  第二,加强重点建设和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的需要。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业的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它们的、生产增长规模、等互不相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某些比例不协调现象和薄弱环节。同时,各物质生产部门、各地区、各企业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得到的收入份额,往往同它们各自的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不相一致。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从的全局出发,有计划地将国家集中的纯收入,通过再分配,在不同部门、地区和企业之间调节使用,以加强重点建设,克服薄弱环节,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
  第三,建立社会保证基金的需要。劳动者的养老、医疗、失业等保证基金,以及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基金,除企业、个人负担外,有一部分也需要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建立社会保证基金来解决。这是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四,建立的需要。为了应付各种突发事故和自然灾害等,需要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建立,来满足这些临时性的应急需要。
  国民收入再分配,主要通过下列途径来进行:
  (1)。国家预算是国家制定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它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途径,首先把各个部门上缴的税金集中起来,形成,然后通过支出形式,用于经济建设、文教卫生、国防建设、福利设施、行政管理等各方面。
  (2)银行信贷。银行信贷在不改变的条件下,把社会闲置的资金和货币集中起来,然后向单位、企业或个人发放贷款。这就改变了资金使用的主体、使用的方向、使用的时间,从而对国民收入进行了再分配;同时,通过,信贷机构获得了利润,可用于充实信贷资金、提留信贷、支付。存款者和贷款者的收入也由于得到调整,使一部分国民收入在工商企业、职工、居民之间进行了再分配。
  (3)劳务费用。在社会主义分工体系中,有一部分劳动者用自己提供的,来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享受各种劳务的劳动者,用自己的收入支付各种劳务费用。提供劳务活动的单位,在得到劳务费用后,用于支付职工工资、支付管理费用、提留基金和上缴国家税金。因而,通过劳务费用的支付,一部分国民收入实现了再分配。
  (4)价格变动。价格变动不能增加或减少国民收入总量,但会改变国民收入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阶层居民之间的分配。价格的调整和市场价格的变化,影响着交换双方的,引起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例如,提高价格和降低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就会增加农民收入;销售价格提高,就会使居民的实际收入减少;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就会引起国民收入在各工业部门之间的转移等等。由此,国民收入在国家、部门、企业、职工、农民之间实现了再分配。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36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
本条目相关资讯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24685',
container: s,
size: '728,90',
display: 'inlay-fix'
评论(共0条)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收入再分配论"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一。再分配的天然死穴  1.1纳税人与负税人的不重合,导致税收只是针对底层。  有些税,比如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就是负税人。有些税,比如消费税,征税时在企业,但实际上,企业将之转嫁给了消费者。包含在产品的价格中。  1.2发币权与通胀分配权在政府。这没有问题。但缺乏普适性分配法则,导致货币增量无法每次都分配到合适的位置。  如果新增货币分配到合适位置,可以缩小贫富差距,如果没有则会扩大贫富差距。  1.3经济理论导致改革着眼点在企业,而非个人。  裁员、降工资、保价格,这些都是以这样一个前提为基础:  即企业是经济的细胞,企业活着,才有经济的复苏。  然而,企业的盈利来源于哪里呢?如果个人收入和消费能力下降,又何谈市场?没有市场,拿来的企业生存?  1.4比较收益,导致投资投机不可抑制。  投机在目前的经济架构中是无法得到有效抑制的。比较收益会驱动闲钱到处流动。哪里有利润,就流向哪里。  再分配的这些死穴,导致了唯一结果就是,脱实入虚。  目前多国的经济振兴计划,都是3,而事实也证明这是无效的。不注重个人经济生存,以牺牲个人经济生存力来维持企业的存活,是水中捞月而已。  风险转移与趋利避害,是人性本色。几亿年进化的结果,岂可短时间内改变。所以1和4是无法有效调控的。那么要做的功夫就在2和3上面。即重新发现和设计经济学并重新定位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职能。
楼主发言:71次 发图:0张 | 更多
  通胀压力、汇率压力,这一边是货币信用面临崩溃。  就业压力、房产泡沫,这一边是经济循环面临衰竭。  政策似乎在摇摆之中原地打转。
  二。人人生而平等  人人生而平等是现代的道德共识。  而最大的道德是生存。  回顾中国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均田免粮和土地兼并的循环播放史。均田的意义在于赋予公民经济上的生存保障。所以成为每个朝代的必修课。  不为其他,只因其更道德和文明。尊重他人生存权,是道德的诸多底线之一。突破这一底线,文明将堕落成野蛮。  均田免粮的暴力运动,只是对蔑视他人生存权的野蛮行为的以暴制暴。  没有人喜欢暴力,但当蔑视他人生存权的野蛮挣脱了文明的禁制之时,人类已回到了纹身批发的蛮荒时代。
  均田免粮太古老。  现代社会,可以依仗为生的不仅仅是土地。资本越来越多样化。那么要保障公民的基本生存权就必须来一个现代式的暴力分割吗?  又或者,赋予公民平等的发币权。保证公民的基本生存权。和参与经济活动时的话语权。  这样就从经济基础要素的另一面--货币着手,缓解不公,抚平戾气。从而把世界从战争边缘拉回来?
  三。货币是否经得起质疑?  货币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基础元素之一。一切经济学围绕货币与交易而构建。  货币是基于货-币-货的基本共识构建。  以货为锚。从贝壳、金银到石油、土地,货币从来只是着眼于物的价值,却忽略了人的价值。  货币体系中,一切的参照物都是物,包括人。人的物化,注定在货币体系中无法重视人的基本生存权。  这就是一边有人饿死,一边有牛奶倒掉的原因。  在货-币-货的循环里,根本没有为人留下任何位置!  我也曾以阴谋论审视货币经济学。不过我更乐于相信,这是人类早期认知错误被崇拜和继承的后果。  就像一位涯友曾经提醒我的那样,货币的本质是图腾和膜拜。  构成货币经济学的一切都是以先验主义的信仰为支撑。而非以质疑验证为基础科学为基础。  信则灵的咒语在今天已成为了传销骗子的专用术语。货币以及货币为基础的经济学是否经得起质疑和推敲呢?  以债>币>物>人的经济秩序,是否跨越了忽视他人基本生存权的道德底线。堕落并掉落到了野蛮的维度里呢?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推崇还是蔑视野蛮呢?  罗马是被野蛮人所灭亡,这导致了欧洲几百年黑暗的中世纪。在拥有核武、生化武器的今天,放纵野蛮的后果会是什么呢?
  四。人币--以人为锚  这是我又一个推广人币概念的帖子。在这一版本里,加入了汇率约束机制。  人币是针对货币而言的。以人而非物为发币依据。其发币原则精准明确,可以限定超发。  人币的其余特点,后文详述。
  说这些都没用,建议你看看明史.
  五。人币基本设计  1人人都有发币权,不因年龄性别地位民族有差别。这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政府和银行只是代发。  每个公民派发的人币直接属于个人,自由参与经济流通。  2每一元代表一位公民生命之中的一小时。也就是说,每位公民每天可以派发24元,每月720元。  3当一位公民去世。所有因他派发的人币将作废。简单说,就是持币负利率。随人口死亡率波动,约为千分之五。  4个人贷款基本额度上限为43800元。即便是仅能维持生存,因其货币派发能力,5年内债务将完全归还。  银行的贷款利息,仅仅是为了追平贷款人死亡造成的债务违约。简单说,贷款利息等于贷款人的死亡率。  5人币实行浮动汇率。  当公民将持有的人币兑换为外币时,认为其自愿放弃等量的未来发币权。  假设一个人兑换了43800元的人币,则认为其放弃接下来5年的发币权。  当任何人用外币兑换人币时,不会获得人币发币权。人币发币权仅仅授予中国公民。外籍人士可由入籍获得该权利。  (基本内容就这几条,后文详细解释)
  尽管货币发行越来越多,,由于就业问题,,穷人们会越来越多和越来越穷,,如果不改变现有的分配货币,,不过现有的分配我不很了解!!
  六。逐条解释  6.1人人都有发币权,不因年龄性别地位民族有差别。这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政府和银行只是代发。  每个公民派发的人币直接属于个人,自由参与经济流通。  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的资本生存权应该得到尊重和承认。  人人生而平等。每一个人的存在本身就意味着对于经济的支撑与支持。  在人的身上,同时集结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双重属性。  如果说企业是经济的分子,那个人是经济的原子。如果说企业是身体的组织(生物学概念),那个人是经济的细胞。  没有原子,不会有分子。没有细胞,不会有组织。  以公民的生存作为发币依据,以公民死亡作为人币贬损依据,可以从需求端精准明确的控制财富分配。逐步弥合贫富差距。  人币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维持公民生存权,换句话说,维持市场规模。从消费端阻止经济下行。
  6.2每一元代表一位公民生命之中的一小时。也就是说,每位公民每天可以派发24元,每月720元。  人币理论,不仅仅是为公民基本生存权兜底。也是精确限定发币原则,彻底杜绝超发。  完整的人币制度,不是单纯的发钱。而是利用人口来精确限定货币规模。  不仅要赋予每位公民发币权。还要追溯补偿,真正实现发币权的人人平等。  假如补偿完毕,一位18岁公民得到约18×24×365=157680元。可以支付高等教育费用。  而一位70老人得到约70×24×365=613200元。可以用以养老。  当然,在目前情况下,可以用部分补偿来取代全面补偿。然后让时间来慢慢地实现发币权的人人平等。  在人币制度中。  发币总量等于每一位公民的发币总量的集合。  这取决于两个要素,即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  在人口规模不变的假设前提下,老龄化越严重,人币总量越大。这时,年轻人赚钱更容易。生育意愿提高。  在人口规模不变的假设前提下,人口年轻化越严重,人币总量越小。这时,赚钱变得困难。生育意愿降低。  即便加入人口规模的变动。人均人币量依然在老年化时增高,在年轻化时减少。可以实现对人口结构的自动调节。
  以人為錨笑了,即是用錢買賣人(奴隸),做生意用人命做抵押,數期三個月即成給你活多三個月,銀行收數最好笑,真的 : 要錢就無要命一條(可能幾條),外貿變成怎樣呢,如順差,是否要三胎四胎,馬上上床造人?  如逆差人家賺了一千萬(人命)好像又沒什麼用(人家講人權不然歐洲發財了),當羊吃又不行養著又浪費米飯,人家要貨不要人,那是否要緊縮?那正起碼要埋了幾百萬(人命),但樓主放心,真要埋理應也不會埋樓主的  
  经济衰退或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盲目的扩大生产,造成资源和财富的巨大浪费。  
  而这些浪费造成了消费能力下降,继而造成产能相对过剩,进一步降低消费能力。如此恶性循环,直到消费能力无法再降低为止,也就是维持生存的最低消费。这是无政府干预、无战争的情况。  
  6.3每个公民派发的人币直接属于个人,自由参与经济流通。  自从自然经济消亡。商品经济就是以交易为主的经济。因此,币作为交易的媒介,是以进入流通为目的的。  一个人要满足需求,靠每天发币24元不足以为依仗。要获得更多人币,则需要参与经济行为。从他人处挣钱。  所以发币权不是单纯的货币福利,而是以个人的经济参与和社会贡献为抵押发币的。  这是以人为锚的基础。  而从社会角度看。实行人币制度国家的发币基础是市场规模和产能规模。  在不考虑能源和资源的情况下,产能即意味着商品的供应量。  人币的发行最终是以商品为抵押的。
  6.4当一位公民去世。所有因他派发的人币将作废。简单说,就是持币负利率。随人口死亡率波动,约为千分之五。  持币负利率,不是存款负利率。而是只要持有人币,就要承担贬损。贬损率随人口死亡率波动。  假如突发天灾,人口死亡率暴增。人币则贬损较大。平时则约千分之五。可以笑傲各国的通胀率。  6.5银行的贷款利息,仅仅是为了追平贷款人死亡造成的债务违约。简单说,贷款利率等于贷款人的死亡率。  由于人币制度,个人贷款额度保证了只要贷款人生存,即可兑付债务。这是利用个人的发币能力偿债。不存在风险。  所以唯一的个人债务违约即是贷款人死亡。  假定100人贷款,人均贷款20000元。其中一位未还款就突然死亡。  那么贷款利息为2÷(100-1)-2元。  五年贷款利率为202÷2%。  低贷款利率,降低了还贷的压力。而利用发币权来降低违约风险。从两个方面取消了贷款的顾虑。增加了流通性。
  6.6个人贷款基本额度上限为43800元。即便是仅能维持生存,因其货币派发能力,5年内债务将完全归还。  还债方式为,自动放弃接下来5年的发币权。  假定某家孩子突发急病。家中毫无积蓄。那么也可集合家中3口人的个人贷款额度。获得3×4元。  如果421家庭全家合力,总贷款可达7×4元。  这样可一举破解看病贵。解决因病致贫,因贫致病的问题。  43800元为基本贷款额度。即个人5年发币总量。如果个人经济状况良好,可以提额到10年发币总量。  对于企业贷款。以资产抵押为主。企业主也可以寻找联署贷款人。总的贷款额度取决于联署人数目。即最高n×43800元。提额仅限于个人贷款,不适用企业的联署贷款。  有前景但暂时有困难的企业可以尝试和员工联署贷款。  假定一家百人企业。每个人对企业前景判断不同。有人愿意联署,有人拒绝。有人只愿分享半年发币权,即4368元的贷款额度。  综合计算,假定人均分享贷款额度为10000元。则企业可获得1000000联署贷款额度。  这样,员工在企业中获得更多话语权。有前景、人性化的企业更容易存活和壮大。
  6.7人币实行浮动汇率。  当公民将持有的人币兑换为外币时,认为其自愿放弃等量的未来发币权。  假设一个人兑换了43800元的人币,则认为其放弃接下来5年的发币权。  当任何人用外币兑换人币时,不会获得人币发币权。人币发币权仅仅授予本国公民。外籍人士可由入籍获得该权利。  当有较多人币对外币的换汇需求时。人币总量会减少。但由于每个公民都有发币权。所以会有新的增量平均到每个人。实现了再分配。  当有较多的外币对人币的兑换需求时。人币总量和增量不会改变。那么会引起人币国内购买力增值。
  人币制度小结。  人币是一个试图绕开实物资产分割,从货币角度实现有效再分配,促进经济复苏的思路。  楼猪只是半吊子,水平有限。请多多批评。  关于税负的部分。尚未有头绪。如有指点,十分感激。  这个人币概念,是属于开源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开源经济学秉承开源软件的分享观,意图构建一个反垄断的人人参与的经济学。  开源经济学不以任何现有经济学为敌。只是试图展示自己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效果。开源经济学认为简单有效即真实。  欢迎讨论。  (正文完)  (可以尽情吐槽了)
  从盛世到悬崖的距离有多远?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中国式发展与中国式危机都有中国体质的重大干系。  前面的正文,只是讨论全球危机的普适性解法,即重塑经济学,重塑经济秩序。  后面的彩蛋,会试图结合中国的特殊情况,看看有什么问题。  普遍性的问题是让金融家掌握了经济秩序与话语权。杠杆上垒杠杆 。  特殊性的问题是中国试图用军法治理民事。效率高,成本也高。  一。中式体制的优势是效率高,命令层层下达。执行力空前。譬如三峡大坝这是其他国家无法如此迅速完成的。  然而高效率的代价就是,一旦决策失误,造成的错误也会被放大。比如目前骑虎难下的房地产和即将展开的城镇化。  旌旗所指,所向披靡。这是战场上的伟大。但以军法治理民事,则利弊两现。  有人用威权政治来描述中国政治的这种特征,我觉得十分贴切。  这是一个。  第二。司法不独立。舆论不独立。有人说中国不民主,可是中国有两会,类似于美国两院。  两会代表的选票尤其是地方级别的两会总是过家家的来一下选举。要说民主程度和美国半斤八两。  鸡肋而已。  中国人人痛恨的贪腐问题,不是民主与否的问题。而是缺乏监督与制衡。司法不独立、舆论不独立。  自我监督。这才是一些地方政府流氓化的根源。  前几年,中国试点过村级干部的直选。结果贿选、械斗文戏武戏全部上场,一地鸡毛。流氓恶霸当选村级领导那是常态。结果有人以此做题目,认为国人素质太低,不适合选举。  事实是,监督一直缺席。按理各级人大有监督政府的权力,媒体和人民有监督人大和政府的权力。  然而这只停留在纸面,没有司法独立,舆论独立。一切都是泡影。  三。缺乏公民权利教育  这表现在公民不重视自己的权益比如选举权。  也体现在各级官员缺乏道德与博弈的基本常识。  如果每年都给官员和民众普及海盗分金和囚徒困境等等博弈常识以及这些知识背后的道德底线。  那么中式民主将不再是鸡肋。  现在已经没有必要争论是否盛世了。  所以。中国要是真的觉醒要政改了。关键是  1三权分立。司法独立,舆论独立。  2公民权力教育。普及博弈论。  3适度放权。激活地方政府积极性。  在此之上,贪腐滥用职权不作为等问题才会得到真正解决。  只有政改才能把中国从悬崖边上拉回来。否则,堪忧。
  这个设计不错,可惜不是顶层设计,底层设计没人理啊
  呵呵,西方已有成熟的法规,我们偏要自成体系。现在陷入泥潭,难以自拔。只有注重民生的政府,才是值得拥护的政府!!!
  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共產主義歷史已告訴我們是不行的,做又三十六不做三十六,跟本驅動不了人干活,而不論什麼主義,都應以公平時為原則(相對公平一點就好了,烏托不會存在)  當然有人賺多有人賺少,但怎樣區分呢,正常應是學歷經驗膽識際遇等,樓主看看某國誰發財了?怎發財?應知是啥事了,現某國的改革應是想改成較公平的發財,但積習難返,其實某國基本面真不差,但現真不可能跟國際接軌  照顧底層,派錢,那也跟什麼主義沒關吧,福多少看整體社會發展,相信也不是靠以人為錨  
  涓涓细流,以成大海  人币的基本是在于精准平等的币的增量。  如果不考虑其限制发币规模的人币总量的作用。单纯从"福利"的角度来看,有那些优势?  (我不认为发币权是福利,而是本该有的基本权利,故用引号)  1平等权利,推行阻力小。  现行政策,补助农民有人反对,补助下岗工人也有人反对,用杠杆帮助地方政府和房产商更是惹人反对。缺乏平等就会很大阻力。  2金融手段,避开官僚。  中国的很多政策都是官僚们毁掉的。比如,村长握有贫困补助的分配权,×长握有农机具补贴的分配权,行长拥有贷款指标的分配权………  一旦有差别,可以"酌情处理",那么缺乏监督的权力会立刻口歪眼斜的念经。  而一个精准明确,不需要"酌情"的再分配手段,可以逃脱脏手的阴影。  3常态手段,确立信心。  人币的再分配是常态化的。和一次性买断相比,可以很好的抵制物价变动。  此外,细流式"福利",可以避免一次性买断带来的投资失败的风险。  前几年一些地方的拆迁补助,不可谓不高,但仍然有人因病或投资失败或坐吃山空而返贫。有兴趣的可以去考察这些案例。  信心需要时间来确立。一个常态化不轻易变动的再分配机制显然更有说服力。
  限制金融,脱虚返实  人币限制金融的手段有以下这些:  1极低贷款利率,(见18楼)可以使民间借贷的高利率逐渐降温。  由于人币的贷款,只有贷款人死亡才会发生债务风险 ,故而利率极低。  (人币制度下的国有银行是非盈利的。可以靠自动化来减少成本,靠专税来维护成本。)  由银行的贷款低利率,拉低民间贷款利率,可以降低还款压力,降低债务违约。使债务趋向良性化。  2人币可以解决教育、养老、疾病三大问题。这样保险业可以降温。  事实上,保险业为了盈利大规模做庄股市,这也是吹大金融泡沫的一个原因。  保险业和其他金融的返朴归真,会让整个经济更健康。  3以资产抵押为主,以联署贷款为辅的企业贷款方式。(见20楼)  可以让一些无德无能靠特殊手段敛财起家的人在竞争中逐渐被淘汰。  扭转劣币驱逐良币的颓势,让经济恢复健康与活力。
  物权还是人权?  货币重视的是物权。  这有几个问题。  举个例子  1我的宋代祖先,靠卖瓷器发家,攒下一窑瓷器,那么我拿来卖古董是可以的。祖先不在了,但我继承了物权。瓷器是我的。  经过数百年通胀,和时间赋予的收藏价值,这些本来仅仅足以让先祖糊口的瓷器,竟然足以让我发家致富。  2我的宋代祖先,靠卖瓷器发家,攒下一锭金子。  当年他用以抵押的瓷器,早已化为灰烬。但金子被我继承下来。  货币的保存期超过了抵押物,就会变得  债权不清。  3我的宋代祖先,靠卖瓷器发家,攒下一锭金子。  战乱年间,被明代祖先埋入地下遗忘,然后被隔壁张二偶然发现。  现在,张二莫名其妙继承了去…  人币重视人权  同样的例子,如果数百年间采用的是人币会如何?  1我的宋代祖先,靠卖瓷器发家,攒下一窑瓷器,那么我拿来卖古董是可以的。祖先不在了,但我继承了物权,瓷器是我的。  但由于人币通胀压力极小,甚至随着生产率提高购买力上升。普通人投机意愿小。  所以,投机市场稳定。除了几个精品瓷器,其余的都价格一般。  但总算托祖先福气。可以有不错的生活。  2我的宋代祖先,靠卖瓷器发家,攒下一锭人币。  数百年的人币贬损,已经所剩无多。主要还要靠自己的努力来获取幸福。  3我的宋代祖先,靠卖瓷器发家,攒下一锭人币。  战乱年间,被明代祖先埋入地下遗忘,然后被隔壁张二偶然发现。  但是,到银行,计算年份,再乘以贬损,张二发现,还是靠自己奋斗来得更有价值。  物权高于人权。会带来许多问题,比如暴力经济犯罪、贪腐等等。因为财富附着与物,而非是人。故而可以侵夺。  (欢迎转载讨论)
  愚人节快乐  一部美剧说道  给我一杆枪,我可以抢劫银行。  给我一家银行,我可以抢劫全世界。  只要物权高于人权。那么这种经济逻辑就不会改变。在货币的框架内的缝缝补补将会被证明无效。  如果半路拾到的一个瓷碗可以抵上另一个人辛苦一生的价值。如果一颗多边形石头的价值抵得上一家企业拼死拼活的价值。如果包租婆放债公躺着收入高出卖肾卖身的收入……  然后还有一群人模狗样自称经济学家的东西来为这强盗逻辑辩护……  分享经济,爱心银行,援交旅行……非货币经济正在反抗货币的统治。  我没有任何力量。所以我必须勇敢。  我没有任何智慧。所以我必须创造。  我的目标是彻底击倒货币制度。把债&币&物&人的经济秩序,扭转成人&债&币&物的新秩序。  也许人币制度漏洞百出,浅薄幼稚,但是他会生长和完善。也许我有生之年看不到宙斯取代克诺诺斯,也许终我一身还要被货币与债务奴役。  但,有什么关系呢?  毕竟今天是愚人节。节日快乐。
  拳击台还是赌场?  赌场和拳击台的区别是,赌场赢家通吃,庄家最大。  拳击台则可以费厄泼赖,靠技术与力量取胜。庄家和选手双赢。  当然,拳击也可以搞成拳击竞技包装下的赌博。赌博也可以搞成公平游戏的竞技。全在于规则的修改,与表象无关。  人币制度,有两个基本约束。  即
发币权的公平分配,这是底线  和
贬损率的公平承担,这是天花板  用传统货币的观点看,一边"放水",一边"蒸发"。"放水"和"蒸发"的比率和原则都精确透明,而人币总量的设定原则也精准透明。  人币总量=目前人均寿命(精确到天)×24×人口总量。  在理想状态下,如果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稳定,人币的实际购买力是随生产率提高而增加的。  由于人币的发币原则,公民个人发币的数量是随时间累积的。  假设发生人口增加,人币的总量也是缓慢上升。  此时相较于即将到来的老龄化时期,人均人币量较少,此时赚钱相对比较困难。  迫于生存压力,年轻人生育意愿降低。  当每一个人口高峰进入老年期时,货币总量最大,然后随死亡率自然上升而提升贬损率。  此时由于人币总量较大,年轻人赚钱更容易,可以抵消贬损率提升带来的损失。在加入生产率提高,除非发生天灾,老龄化时期,年轻人实际购买力反倒会增加。  再加上每个新增的婴儿也拥有发币权,这样生育的成本降低。  于是生育意愿提高。  这样无论人口增减,货币总量都有明确的依据,稳定波动。  发币权和贬损率,这是两个基本约束。  再加上超低贷款利率,自由浮动汇率。  四条原则形成了拳击台的四条围栏。虽然不敢说是费厄泼赖,但总比赌场要文明些。  (当然一切都只是粗略估算,如果有朋友建立详尽的模型进行推演,则感激不尽,本人文科出身,对于编程很外行)
  大失业的受害者是谁?  有技术的挤掉没技术的,高学历的挤掉低学历的,低要求(待遇)的挤掉高要求的,没前科的挤掉有前科的。  表面看,是优胜劣汰。  但是,请把低学历、要求高(心气高)、没技术、有前科综合看,就会冷气森然……  言尽于此。如果上层继续靠牺牲个人来维系企业(不是所有企业)的生存,估计也只有对外开战消耗"过剩"人口一条道了。  今天是愚人节,楼猪所有话都是恶作剧。  仅此而已。
  继续玩,实质上已到了非去杠杆不可的地步
  高利率与低利率的各自利弊  目前各国均以正利率为基本原则。  而银行靠利差获利。  假定银行存款利率不变,那么  1.追求更高回报才会有更大获利。  2.增加贷款投放量才会有更大获利。  3.1+2=提高存款利率来吸引更多存款  4.吸入足够多的存款,存在放贷压力  5.由于存款利率上升,贷款利率水涨船高……  6.高利率吸引热钱民间放贷,利率继续走高  7.贷款难,除了特定人群,贷款只能投向民间借贷  8.特定人群带来的坏账压力,压迫银行寻求更多利润追平损失,影子银行出现,各种"理财"产品出现……  …………  杠杆无限提高,终于压垮经济。  银行的小小利差,撬动了整个地球。  金融的品种繁多,但杠杆的累加基本就是如此。一旦准许银行的利差,就会连锁反应。  当然这和中国金融监管不力有关,但本质上,监管得力也无法阻止这个滚雪球  加速度的过程。  从表面看来,高贷款利率可以"防止"流动性过剩。因为闲钱被锁进了银行。但实际上,钱从后门流出去,继续大玩投资或投机。  高贷款利率只是增加了还贷压力,撺掇资金流向"高回报"的项目而已。  这就是为何提高利率不会阻止经济过热的原因。  从表面看来,采用低贷款利率可以增加流动性。但由于银子银行和"理财"产品的存在,比较收益会让钱流向哪里呢?  这就是双降为何会加速脱实入虚的原因。  所以人币制度中,低贷款利率和非盈利银行结合,才能把资金导向实业和需要资金的个人。  在人币设想中,非国有银行可以自行设定利率,国有银行的低利率只是起到利率引导作用,防止杠杆过高。
  一个纯粹消费者的经济价值  这里的纯粹消费者,是毫无社会贡献,完全靠高福利惬意生活的人。当然任何社会制度都不会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除非这些人是特定的一群。  这里的思想实验只是为了反驳某些"穷鬼无用论",即蔑视他人生存权。  若果一个人靠社会养活,懒散无度,至少有以下经济价值:  1维持市场规模  任何产品的升级换代都需要一定的市场规模来支撑。  没有足够经验积累,技术不会进步。没有足够的市场规模,不会积累足够的经验。  假如计算机没有小型化并进入个人生活,仅仅靠大型机的市场规模,可怜的经验积累。电脑技术不可能发展如此迅速。  2保持文化多元  不同的生存状态,必然有不同的观点与想法。  人的智慧有限,唯有多元文化的交流才能帮助看到世界的真相。只有多元思维的碰撞才会产生真正的创造。  比如,崩溃论如果早几年得到重视,房产不至于如此凶残。  再比如,如果没有底层,就不会有山寨手机来将手机普及化。在应对底层的需求过程中,降价的指标总是会让科技进步。  假如世界上只有富豪,那么这些进步不会发生。人们也许还在用大哥大。  3验证基本的道德即怜悯之心  怜悯心、平等心、换位思考等等可以开启智慧,有利于创造性思维。从而增加社会财富。  当然,现实中不会有高福利让懒汉过得舒服,但基本的生存权的尊重和人格和话语权的尊重是大有经济方面益处的。
  世间有几种神医  1未病先医。  早发现早治疗,如果遵从这些神医的指导,需要戒律颇多。  譬如戒酒、戒烟、戒色、戒毒、戒苏丹红、戒地沟油,仓井空要戒,松岛枫也要戒……  2头疼锯头,脚疼锯脚  凡事疼的都是不好的,咔嚓咯擦锯掉,剩下的是好的,必然是病愈健康。  3打死投胎,两世为人  奈何桥边,孟婆汤一入口,忘记了健康问题,换个身份证,立马儿起死回生,前世所有明疾暗疮,不药而愈。  4甩手疗法  除了甩手,啥都不做。天人感应,干支斗农,该好就好。不好多甩几下。  可笑可悲,可悲可笑…  来个彩蛋。  有做游戏产业的朋友。可以试试这个项目。  就是类似于《文明》和《虚拟人生》合体的游戏。  游戏的背景即为经济危机。  战略模式。不同城市可以采用不同政体和经济制度。游戏者可以自创社会制度。  rpg模式。普通市民可以自由选择不同城市,各种经济身份,然后模拟各种经济博弈关系。  通过各种制度的和平与不和平竞争来探索未来的出路。同时可娱乐。  假想买家有  1需要调查数据的各国政府与各地政府  2自认高明的各种神医,可以大展拳脚,实现抱负  3对传统游戏厌倦,寻求新鲜的人  当然,这是一闪念而已,可不可行,能不能赚钱,请自行验证。
  如何在七天之内毁掉美国经济  第一天有了交易  第二天有了集市、货币  第三天有了政府  第四天有了税收  第五天有了包税人  第六天包税人改名金融家  第七天经济崩溃  以下摘自百度百科:  亦称“包税制”或“商包税”。在剥削阶级统治的制度下,国家或官府不直接按规定税率向纳税人征税,而是采取招标承包方式,将某一种捐税把要征收的税款数额,包给富豪私商,由承包人运用官府授给的征税权,自行确定征收办法,向纳税人收税。  包税,曾被某些国家视为摆脱财政困境的良方,主要因为政府可以从包税额中取得稳定的财政收入。  但是,包税制却把国家同纳税人之间依据法律的强制课征,改变成为国家同包税人之间依据契约关系按照双方议定标准所履行的缴纳。  同时,包税制还将国家原来可以直接从纳税人那里无偿课征税款的一部分,转化成为国家有偿支付给包税人的风险和经营代价即承包利益。  因此从短期效应看,包税制穷了国家,富了包税人。  从税收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看,税收属于分配范畴,由生产决定的。税收作为分配形式,本来是依照法律规定的比例,结合生产状况进行分配的,但是在包税制下,情况就不同了。  在经济情况较好的年度,包税人为了求得最大的承包利益,往往加重税负;在经济情况不好的年度,包税人为了完成所承包的税额并获取承包利益,便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因此,从长期效应看,包税制侵蚀了税基,危及税本,枯竭了税源,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的连续、稳定取得。  包税制否定了国家税法,不但不能发挥税收的杠杆调节作用,而且不利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会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严重的恶果。  (请将引文中包税换成金融,看看有多大违和感,美国经济毁于华尔街,死得其所)  美国用超级金融供养超级军队。次贷危机之后,美国经济已毁。庞大的军队成为无本之木,纸老虎吓人。
  古董与当铺  这是一个彩蛋。  盛世藏古董。  明眼人已从古玩的价格看出了经济的大势走向。但如何是底呢?  要看当铺数量。和暗娼数量。  到了靠典卖家什或晚饭肉偿的份上,那是最终大底。  我希望在下行那么厉害之前就反弹。祈祷上层的举措奏效。  二手商品市场会逐渐侵占新品销量。  这不仅仅是指房、车等大件,而且指手机电脑、家具衣服厨具等小件。  但如果有朋友混的不太如意,可以留意二手商品。  苹果都明目张胆做二手手机了。ipone SE。所以卖或买二手商品没啥不好意思的。  上层提创新,我来讲几个见过的创新例子:  1有些人为省几十元住宿费在车站露宿。有卖自制防潮垫(纸板箱)5元一个的。一晚上能卖10个左右。  2有从富裕社区退下的衣服,拿来贱卖供需要的人。见过25元一床的旧棉被,可以砍价到20元。  3有从公园河塘捞鱼虾。然后拿去市门口卖的。虾能壮阳,卖10元,可以砍到8元。  其余的就不提了。我之所以把这楼藏这么深。而不是放在一楼,是为了表明,我无意挑拨情绪。只是希望,无论怎么改革,都要尊重人的基本生存权。  希望这些弱势群体越来越少,而不是相反。  而对于那些普通朋友,这些例子的价值就是,努力比这些人活得好上几千几万倍。  清明节,楼主说的是鬼话。切莫当真。  本贴彻底终结。  等到寒冬过后再会。
  中国人太多了,当智能机器人慢慢替代了人的使用价值。人就越来越没价值了。中国人主要是靠出卖低端,简单劳动力的。
  楼主说出了经济与货币的本质,估计人类进入世界大同后会是你说的这种情况。
  分割线以后是楼猪几年前为一位人力三轮车夫写的歌词。一直压在箱底,从未公开。今天拿出来,是因为某条热议新闻。  无论如何,基本的生存权和谋生工具都不应成为任何理由的牺牲品。这是本贴的基本观点。在经济危机期间,政府可能没有能力让所有人活得舒服,但绝对有责任让守法的公民活得有尊严。  就像是一位长辈告诉我的,一个穷人,可以穿补丁衣服,只要洗干净,照样有尊严。这句话,我转赠给政府。  ------分割线-----  致人力三轮车夫  那时钟转圈圈  这车轮转圈圈  我不是那夸父  却把这日头追赶  从这一圈到那一圈  从这一环到那一环  无论是那日头还是我  都跑不出那大圈圈  客户电话不断  老板吼声连天  一圈圈  一天天  那时钟转圈圈  这车轮转圈圈  我不是那夸父  却把这日头追赶  汗水冲淡了我的悲哀  烈日洗去了我的尘埃  这吱吱作响的三轮车啊  我狠狠地踩  狠狠地踩  夜色包裹了我的车胎  寒星遮盖了我的神采  这吱吱作响的三轮车啊  我狠狠地踩  狠狠地踩  这吱吱作响的三轮车啊  我狠狠地踩  狠狠地踩  ----分割线----  我本来想开一贴专门为那个新闻呼喊的,不过还是决定藏在这个楼的深处。  最后用古诗一首完成这次挖坟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13亿中国人,没有一个是多余的。请尊重底层的生存权。
  王建失国,松柏苍苍  战国七雄之中,齐国最早称霸,最迟灭亡。中间虽有田氏代齐,但由于曾一度摧毁公族,田齐也稳霸东方,甚至联合六国叩秦,与秦并称东西二帝。这与政出多门,三家分晋,的晋国相比则要幸运许多。  然而到齐王建执政时。秦国经商君变法,国力强盛,七国均衡,已被打破。  齐国曾派许多宾客到秦国,这些宾客返齐之后,大赞连横,痛批合纵,慕秦之风胜于稷下。  而秦国采用范雎"远交近攻"之策,对齐国颇显"友好"。慕秦派得以"事实"佐证,气势渐胜,力压稷下各派。  长平之战,齐国不力,灭楚之战,齐国旁观。由于慕秦之风盛行,等到秦军到临淄之时,齐国百姓居然不敢反抗。  齐灭之后,齐王健被置于共地,饥寒而死,爆尸于松柏之间。  三国时,曹操兵压长江,孙权招谋士商议,欲和者甚多。鲁肃扯孙权袍袖私语:世人皆可降操,唯独主公不可。诸公降操不失候牧富贵,主公降操,何所安置?  可恨王健身边无有似鲁肃敢言者。可恨田齐公族,无有似鲁肃远见者。  田齐之亡,不足为哀,徒惹哂笑尔。  管仲、晏婴、孙膑、田单,大概要从坟墓里笑醒。
  石崇比富,谢安清谈  石崇之富,为历代谈资。金谷园之宏美,也成为千古一绝。  然而石崇之富,在于历任地方官时夜行为盗,劫取富商所得。白日为官,夜则为盗。焉能不富?  置于石崇现象是当时特例还是普遍现象,就不足为讨论了。  因为比起亦官亦盗,清谈对于风气和民生的影响只高不低。  自从"白马非马"之后,玄学经两汉之后,于西晋又重新焕发光彩。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这是王羲之笔下士人学术交流的盛况。  "谢公 才业自超羣,误长清谈助世纷。"这是后世宋代王安石对清谈的评价。  玄学清谈,始于东汉,胜于西晋,流于南北朝。  清谈的经济基础是庄园经济,大量脱产的贵族,为了追求人生的更高意义,进行了哲学的探索。  然而,这只是一个表面的原因。  建安七子与竹林七贤仅仅相隔不过二三十年。由有风有骨到纵酒颓废,士人精神面貌的老化腐朽,彻底摧毁了西晋的国家精神。  接下来,强大匈奴也没能毁灭的华夏,居然败亡于小小五胡之手。数百年分割动荡,皆因西晋既有石崇之富,又有谢安之谈。  千年之后,金谷园以无迹可寻。唯有陶渊明片言只语流传。  西晋之亡,不足为悲,徒惹哂笑尔。
  楼主高才,晚上好好再读哦!
  看到了楼主真的爱国之心,熟通历史。再好的办法上层都不会采纳,因为上层早已从建国开始慢慢就形成了利益集团,从改革开放开始更是越来越强。为什么把gdp看的那么重?就是要做更大的蛋糕,在他们切分中才能掉下更多的渣分给百姓,才能保证百姓不造反。他们就从没想过要切些小块分给百姓。老毛应该想破解难题结果还是以失败告终!作为老百姓真没想买更大房子更好的车比社会正义公平,和谐,人人辛福更重要!
  6.8人币的大宗商品采用二次议价机制,其原理是增加每一次交易的议价次数,由此平衡因自然价格波动形成的交易双方的利益分配。  本处的自然价格是指传统价格形成方式塑造的价格。也就是博弈价格。  自然价格的特点就是单次议价,波动起伏不定,导致交易双方的利益分配冲突。  二次议价,就是约定期限,每次修正价格都为此期限内已发生交易的自然价格的均值。  例如,以五年期猪肉的二次议价为例子。  假如第一年1月自然价格是10,那么不用修正。  第二年1月自然价格是8,则修正为两年均值9。  第三年1月自然价格是20,则修正为三年均价值12.7。  第四年1月自然价格为0,则修正为四年均价9.5。  第五年1月自然价格为20,则修正为五年均价11.6。  第六年起,每月的修正价格为  以本年为止五年间同期自然价格的均值。  二次议价,可以使交易双方的利益分配更均衡。这有以下好处  1稳定交易秩序,减轻人为价格操控的动机。  2比较真实的体现供需关系,平衡供与求的稳定,避免盲目增产和减产。  3较少投机动机,对于实体更经济有稳定促进作用。
  负利率浅析  刚看隔壁一个帖子,那楼主说  "利率为正是现代金融的基础!利率不能为负,就像除法中的分母不能为零一样,是数学运算的基础。"  ---------  既然他们不懂负利率的价值。那我就解释一下。  从历史演进讲,利息最早是用来平衡坏账的。(即本文的利息观)后来变为投资获利的分成。到了最后,才有现代这种默认的正利率。  实际上,早期的银行似乎是有负利率的。因为当时认为替人保管钱,应该收服务费。  可见,所谓的正利率只是近代的一个约定俗成。没有有些人想的那么惊世骇俗。  毕竟经济学不是自然科学,经济规则只是人们的共识而已,负利率也许会冲击一些人脆弱的神经,但并不违反任何秩序和规则。  事实上,正利息是铸币帨,负利息也是铸币帨。不同的是,正利息增加货币总量。负利息减少货币总量。  由于目前各国存在货币总量庞大与流通货币不足的双重问题,而负利率可以完美的解决这两个问题。  如果实行负利率的欧洲和日本,同时实行货币派发的话,就已经和我的人币理论狠吻合了。  如果要避免动荡同时实现再分配,这些事目前为止最合理的出路。
  货币派发加负利率  能否再详释。
  负利率的话是否会体现现金为王,货币更有价值。
  @leon7982  发币权人人平等,每天24元。同时持币贬损率为人口死亡率,约等于千分之五。  一边基于人人都有的发币权派发人币,一边负利率贬损人币总量。  则:  一。24×365÷5‰=1752000,对于年入低于一百七十五万的人,在享受货币"福利",收入越低,纯"福利"越高。  同样,年收入高于一百七十五万的人,在承受货币"税",收入越高,"税"越高。  这样,就实现了再分配。  之所以在福利二字上加引号,是因为每月720元左右,依照目前的物价水准,不足以成为福利。另外,人币认为人人都有发币权这是基于天赋人权,生而平等的人权理念,所以也不能称为福利。  二。24×365×13÷5‰=亿。假定人口总量13亿,人口死亡率(年)千分之五。则人币的总量为2277万亿。  只要同时实行发币权和贬损率双限制。就会实现人币总量的精确可控。当人币总量低于此,则会逐渐增加到此数,当人币总量高于此,则会逐渐减少到此数。  在人口总量和人口死亡率稳定的情况下,人币的总量可以精准计算,使得任何机构无法超发。  三。当人币被外籍人士持有时,人币总量依然不变。这等同于国内人币总量减少,购买力会升值。  同时,人币的总量只与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相关。假定人口总量不大增加,那么随着生产率提高,人币的购买力会提高。
  货币的本质与经济问题的起源  货币具有多重属性。最重要的是两个  1价值尺度  2公共债券  作为价值尺度,个人或社会的货币总量意味着财富的多少。  然而作为公共债券,则始终存在信用问题。也就是能否兑付的问题。  有人说,经济学就是研究货与币的对应问题。  那么有那些造成了货与币的不对应呢?  1价格  价格是博弈形成的。对于卖方有利的价格,则对于买方不利。而对于特殊商品,买卖双方在此次的价格串谋,则是以下次该物品的交易一方为牺牲品的。  张五常曾公然鼓动企业榨取"消费者盈余",这就是对价格博弈性的一种默认。如果价格是有精确公正的形成机制,就不会存在所谓的消费者盈余来给企业榨取。  价格的博弈性使得价格形成机制处于一种起伏跌宕之中,同一物件,早晨和中午可以价格相差悬殊,那么,其价值真的变化如此之大么?  价格的主观性使得货币在最初就与实际的货物脱离。  这是币与货的第一分离。  价格。  2利率  3发币权  (待续)
  货币的本质与经济问题的起源(下)  货与币的不对应。也可以这么理解。货为实际财富,币为纸面记账。  实际财富的多少,如果精确记录,就不存在账面与实物的差别。  而每一次交易,每一次把实物转换为一定数额的货币,就等同于在货币总量这账簿上记账。而偏向太多的估价,等于记假账,这就造成实物与账面(货物与币)的不对应。  2利率  如果把货币看作是帐,把交易估价看成是记账。  那么就会很奇怪的发现,货币存在着账面增值现象。即利率。  一百元的种子,长成了一千元的粮食。这是实物的增值。  但一百元高利贷,长成一千元的债务。这是账面增值。当账面可以任意增值,不顾实物的数目增减,那么  货与币的第二个分离。  利率。  3发币权  这个就不需要说明了,大家都懂。  所以,经济问题表面看是房产或金融造成的各种分配紊乱。实质上,深层次根源却是在于定价机制和利率以及发币权。  而大家如果仔细阅读本贴的话,会发现人币对于这三点都有应对之法。  如果要简单的描述经济问题,就是货少币多,资不抵债。当然,仅仅如此还不足以成为问题。只要货币贬值即可。  分配不公,使得这个资不抵债彻底困难起来。  所以,人币制度可以温和的缓和分配问题,但要彻底解决经济问题,还需要更多努力。  感谢@潜水员乙的指点,可以让我更清晰简洁的角度表达这些观点。
  人性的光辉自古就有,有何屌用!在自古以来的短缺物质、短缺经济情况下,人吃人、人奴役人都是铁板钉钉的历史史实,不是史诗!狗屎一样的人类历史令人恶心,但是是客观事实,是人类动物的必由之路,我们也就不去多讨论了。  可是历史到了今天,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那就是物质针对温饱不再短缺了,除了温饱需要之外的物质生产出来给谁呀?少的时候给特权,多的时候呢?流水线哗啦一下就可以人手一件!这下子,从短缺经济中过来了所有人脑子都没反应过来,一个个还是被前半生饥寒交迫的苦难吓的拼命的捞钱,加上人性的贪婪,不把用于购买物质的购物券(钞票)分配好,又一件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工厂生产的东西卖不掉工厂要关门的。关门之后失业没有收入的人使得需求更加少,更多的企业工厂关门。而且进入这个状态后竟然很不容易退出来,经济的秩序变得如此脆弱,这又是万万没有想到的。  实际上美国在人均GDP接近我们目前水平的1929年经历过了这么一个过程。我们不信邪,要摸着石头再来一次?  
  5%还是5‰?  人币的贬损率是随人口死亡率波动的,这是基于以人为锚的设计原则。波动的贬损率可以实现对于人口和经济的多种平衡。比如对人口结构的双向调解,前文提过。(13楼)  但是前面演算下来,如果以一倍于人口死亡率的贬损率,即5‰,会把人币总量稳定在2277.6万亿左右。而要把人币总量稳定在接近现有货币总量附近,需要把货币贬损率至少提高到5%左右才行。  那么5%贬损率高不高呢?  24×365÷5%=175200。  那么在十倍于人口死亡率的贬损率下,年收入17.5万为分水岭。低于此收入的会从人币中受益,高于此的则负担社会责任。  5%高不高?看几个数字,据说,m1增量11%,约为5%2倍。m2增量16%(?),约为5%3倍。  即便是十倍于人口死亡率的贬损率(目前约5‰)也低于总通胀率。  消费税据说17%,约为5%三倍。  财产税?房产税目前还未开征。遗产税也未开征。但按照国外的先例,不会低。  货币税,是人人不可逃的。是和其他税累积的。如果-5%的利率可以抵税,我相信没有什么问题。不会有推行阻力。  毕竟默认的通胀铸币税,从来没有抵税。  5%还是5‰,只是短期决定变革强度(推行阻力大小),长期决定人币总量(物价水平)的区别。  只要实行了贬损和发币双原则,就可以实现有效再分配。  当然,我的论断未必准确,希望各位涯友继续指导。  从人币提出到现在,几个版本的进步之大,老朋友是看见的。我们可以做的更好。  这正是开源经济学的优势,集合智慧,创造公平。
  (人币核心原则)  7税负种类和叠加、叠减,灵动税率原则  人币的税分四大类:币税、货税、价格税、专税  其中币税、货税属于基础税。价格税、专税属于二级税。  币税即货币税。在人币制度中,包括两个细分:  1是指货币贬损率。此税为所有持币人所缴纳的赋税。  2是指交易中卖方须缴纳的赋税,即卖税。具体额度由交易物的品类和特性决定。最高税率为10%。  其中1类可抵2类税负担。  货税即实物税。在人币制度中,包括两个细分:  1即财产税,此税为长期持有财产所需缴纳的赋税。  2即交易中买方所缴纳的赋税,即买税。具体额度由交易物的品类和特性决定,最高税率为10%。  价格税,是指对非通胀通缩引起的价格波动的征税。具体额度由交易物的品类和特性决定,最低税率为5%,最高税率为50%。  专税,是指针对特殊财政支出成本所摊派的税种。  二级税与基础税叠加。其中,专税与币税或货税叠加的最高税率不超过15%。  人币实行灵动税率原则,用税率的应变调解市场的行为。
  6.9(核心规则的解释)  币税、货税属于基础税。  币税即货币税。在人币制度中,包括两个细分:  1是指货币贬损率。此税为所有持币人所缴纳的赋税。  2是指交易中卖方须缴纳的赋税,即卖税。具体额度由交易物的品类和特性决定。最高税率为10%。  其中1类可抵2类税负担。  货税即实物税。在人币制度中,包括两个细分:  1即财产税,此税为长期持有财产所需缴纳的赋税。  2即交易中买方所缴纳的赋税,即买税。具体额度由交易物的品类和特性决定,最高税率为10%。  专税属于二级税。  专税,是指针对特殊财政支出成本所摊派的税种。  解释1:  基础税是以经济行为为基准的。其中,货币税与财产税属于持有税,买税、卖税属于交易税。(价格税后文再解释)  四象分割,可以调解市场行为。  例如:  1同时调高货币税、调低买税,可以刺激消费。  2同时调低货币税、调高财产税,可以脱实入虚。  3同时调低买卖两种交易税、调高货币财产两种持有税,可以刺激经济活跃度。  1+2+3,需要财产税>货币税>卖税>买税。  解释2:  税有其用。征税有量入为出,和量出为入两种征法。  为专税设置最高税率,主要是针对叠加于买税、卖税的两种交易税。各自最高15%,合计最高30%,其实已经是极高。  30%的税率分割为买税、卖税,分别承担到买卖双方,可以减少单独一方承受高税率的负担。  保护交易欲望和交易规模,这在现阶段意义重大。
  6.10(核心规则解释)  价格税,是指对非通胀通缩引起的价格波动的征税。具体额度由交易物的品类和特性决定,最低税率为5%,最高税率为50%。  解释:  价格税实质是价格波动税。  价格税的税率是限制价格波动范围,对于商品和投资品可以设置不同的价格税税率,保障基础商品价格稳定也保障投资品合理的涨跌。  价格税是双向调节。价格上涨,为正税率。价格下降为负税率(可视作特殊的价格补贴)  价格税,是为了减轻基础税而设置。  基础税基于对经济行为的保护,已设置最高税率。因为经济运行离不开持币、持货、交易等行为。过高的基础税会影响经济的运行和长久健康。
  基本上,人币的设计已经初步完成。  欢迎大家批评指导。  过段时间,我另起一贴,继续宣传人币理论。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民收入再分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