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不存在老龄化带来的问题问题

正在加载中...
美国人如何选择退休年龄?
信息来源:百科头条
弹性退休制度是指政府规定一个退休年龄段区间(比如55岁到60岁),员工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这个年龄段选择合适的时间点办理退休手续,领取养老金。
延迟退休 即延迟退休年龄,指国家结合国外有些国家在讨论或者已经决定要提高退休的年龄来综合考虑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的情况、就业的情况而逐步提高退休年龄或延迟退休的制度。2013年6月,由于就业压力等多重原因,人社部已经搁置延迟退休的思路,仅仅从研究着手,进行学术探讨。到2013年11月,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明确了顶层设计中,延迟退休政策渐进渐行。2013年人民网联合清研咨询、优数咨询所做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近七成受访者反对延迟退休,59%的受访者认为废除退休双轨制的时机已经成熟。此外,73.5%的受访者支持实行弹性退休制。2015年12月,人社部正制定稳妥延退方案,约每3年提高1岁。日,北京市将“落实国家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和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导语:2013年10月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公开表示,的提出,是考虑到随着老龄化社会加速,中国新增劳动力已开始减少的现状。11月15日公布的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专家称,渐进式延迟退休,这样的提法尚属首次,这是社会保障领域改革的一次全新尝试。提议和支持延迟退休的部门、专家都以国外为例,并指出美国1960年后出生的人要67岁才能退休,所以中国延迟退休也是与国际接轨。实际上,美国实行的是,美国人何时退休完全由个人决定。美国人如何选择退休年龄?
美国没有在哪个年龄“必须退休”的强制性规定,只有在什么年龄“可以退休”的待遇。美国规定了民众可全额领取社会安全金的法定年龄。社会安全金可以提前到62岁领取,也可以延后到70岁以后才领取,完全由个人选择。
无法定退休年龄
在美国,除了少数工作如职业外交官、警察、消防队员等因为工作性质对年龄要求比较严格外,没有“必须退休”的年龄标准,也没有“必须退休”的强制性规定,因为年龄的关系而要求员工退休是法律所不允许的,违反了有关禁止年龄歧视的法律。只要干得动,能完成雇主的工作要求,就可以一直做下去。
美国虽然没有“到了规定年龄必须退休”的强制性规定,但却有“到了规定年龄可以退休”的制度,这是因为“到了规定年龄可以退休”表示员工到了规定的年龄或工作到一定期限,可以享受退休后的福利待遇。
美国规定了民众可全额领取社会安全金的法定年龄。社会安全金可以提前到62岁领取,也可以延后到70岁以后才领取,这就看个人如何来选择。
退休时间由个人决定
在美国不存在什么“退休年龄”,到了60多岁可以按月从政府那里领一笔养老金,但若是想50岁就不工作,还是要“干到蹬腿为止”(就像美国名记华莱士放言的那样),完全是自己的事。
如果参观美国的政府机构、商会组织、跨国企业,会发现无数70岁以上的在职员工依然精神抖擞地活跃在工作岗位上。多数政府官员、消防队员、警察在选择退休后都进入各地高校做兼职教授。他们受到学生、学员的极大欢迎。他们虽然年过七旬,但丝毫没有“廉颇老矣”的感觉,而是精彩的人生刚刚开始。
退休时间与收入相关
美国民众退休后很少依赖子女来养老,能否退休主要看退休后的收入是否对家庭生活品质产生较大的影响。一些研究和民调结果显示,在经济不景气的今天,美国民众预期他们要推迟很多年才能退休,似乎到了70岁退休才能有足够的积蓄来养老。
从家庭的角度来看,美国人考虑退休时间的重要因素是家庭收入和养老计划。
在低收入家庭,只有20%的家庭认为62岁时可以退休、而且退休后的生活品质不会受到影响。在中等收入家庭有31%的家庭认为可以在62岁时退休,而高收入家庭认为62岁可以退休的比例最高,为38%。
到66岁美国民众可以领取全额社会安全金。按理说,到了这个年龄退休是名正言顺,但由于各个家庭收入上的差异,积累的家庭资产和养老金会有很大不同,不同收入段家庭对66岁时退休能否依然保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存在着差异。在低收入家庭中有47%的家庭认为66岁就可以退休了,辛辛苦苦一辈子攒下的家底和政府发给的养老金可以应对晚年的生活。在中等收入家庭中有55%的家庭认为66岁时退休正当其时,而高收入家庭认为66岁时退休、而且生活品质不受影响的比例为62%。
可以说,大部分美国家庭认为在66岁时退休可能是一个较合适的退休年龄,一方面可以全额领取政府发放的养老金,同时家庭财富的积蓄也可以支撑退休后的经济支出。
退休后的收入来源主要来源美国人退休后的收入有三个来源:
一是联邦政府社会安全署(Soci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SSA)发放的社会安全金;1936年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社会安全法案》,社会安全金体系是美国最大的社会福利保障项目之一。社会安全金由专门的基金机构进行管理,每年依照退休人员的个人情况为他们发放社安金,一直到人去世。发放的社安金每年是依照通货膨胀率来调整,以避免退休人员的实际收入下降。
二是政府机构及私人公司发放给雇员的退休金;这部分主要集中在政府机构、汽车制造业、钢铁工业等行业。目前的趋势是,雇主在雇员退休后支付其退休金的公司机构越来越少,有资格领取雇主退休金的人也越来越少。
三是雇员自己在工作期间积累的退休金,存入退休账户的钱;在规定的退休年龄之前,一般是不可以提取动用的,这部分钱成为退休后重要的生活费补充来源。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社会安全署发放的退休金是最主要的来源,其次是自己退休账户中存的钱,而发放退休金的公司机构则越来越少。其他来源还有人退休后继续工作自谋职业,或者依靠资产性收入(包括利息、分红、房产出租等收入)。领取退休金资格
要想获得社会安全署发放的退休金,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工作满40个点数, 二是必须达到一定的年龄要求。
所谓的工作点数,是以收入为标准的,2011年的标准是每个点数1120美元,一年最多不能超过4个点,也就是说,如果某人2011年的工资收入超过4480元,无论超过多少,他也只能在这一年获得4个点。要想达到40个点数的要求,按每一年最多挣4个点计算,必须用10年时间才能挣够40点。换句话说,工作不到10年的人,是不能领取退休金的。不过,工作10年的意思并非说必须连续工作10年,只要在达到领取退休金年龄要求之前累积满40个工作点数,就符合领取退休金的条件了。
最低年龄62岁
根据最新的规定,62岁是最早可以领取退休金的年龄,但62岁属于提早领取退休金,每月领取的退休金比达到正常领取退休金的年龄要打较大的折扣。正常领取退休金的年龄目前的规定比较复杂:对于1937年以前出生者来说,是65岁;1938年到1942年出生者,每迟出生一年,领取退休金年龄增加两个月;1943年到1954年出生者,领取退休金年龄则为66岁;1955年到1959年出生者,每迟出生一年,领取退休金年龄增加两个月;而1960年以后出生者,领取退休金年龄则为67岁。
个人养老计划非常重要
政府发放的社会安全金属于全民性的退休福利,这对低收入老年家庭养老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如果要想在退休后继续过上较为舒适的生活,仅靠社会安全金是远远不够的。除了继续工作外,加入政府系列和私人企业以及个人的养老金计划,就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一个出路。总之,美国人养老并不是完全依赖政府,而是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条腿走路,而个人完善的养老规划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新闻内容来自于:百科头条&,点击查看
本页新闻内容版权归原新闻网站所有,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
百科观察分类
相关百科观察
百科观察客户端世界面临老龄化问题 各国谋应对策略-中新网
世界面临老龄化问题 各国谋应对策略
  联合国人口发展基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世界60岁以上的人口已达到8.1亿,占全世界总人口的11%;预计到2050年,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20.3亿,占全世界总人口的22%。目前全世界9人之中有1人在60岁或60岁以上,到2050年,这个比例会增加至5人中有1人。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和国家都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
  发展中国家老龄化速度很快
  由于几个发展中人口大国的生育率降低较快,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于发达国家。在现有老年人口数量超过1000万的15个国家中,7个是发展中国家
  当今世界人口的增长与20年前已经完全不同。老年人口的增长将逐渐超过新生人口的增长速度。2000年,60岁或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超过5岁以下人口的数量,2050年,全世界将第一次迎来老年人口数量超过15岁以下的儿童数量。目前10―20岁人口已经为负增长,发达国家90岁人口增长率最高,而发展中国家50―70岁人口增长率最高。
  随着医疗健康条件的改善,人类预期寿命不断提高。2010年―2015年,发达国家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8岁,发展中国家的平均预期寿命为68岁。到2045年―2050年,在发达国家,预计出生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将达到83岁,在发展中国家,将达到74岁。随着人类寿命的逐渐延长,老年人口自身也在变“老”,即8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逐渐增加。2050年全球人口将是一个更“老”的人口,且这种老龄化进程将一直延续到本世纪末。
  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和国家都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发展中国家的老龄化速度很快,包括那些年轻人口比例很高的国家。在现有老年人口数量超过1000万的15个国家中,7个是发展中国家。由于几个发展中人口大国(如中国和印度)的生育率降低较快,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速度要快于发达国家,全世界老年人中有更多人生活在发展中地区。2012年,全球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国家有日本、意大利、德国、芬兰、瑞典、比利时、希腊和葡萄牙等。目前只有日本老龄人口的比例超过30%;到2050年,将有64个国家与日本一样,成为老龄人口比例超过30%的国家。
  老龄化对经济增长构成挑战
  “未富先老”往往带来的是老年贫困,而不是资本积累。“第二次人口红利”是在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很高时出现老龄化才有可能实现的情形
  像中国这样的中等收入国家,“未富先老”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几乎无先例可循。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在2010年已占13.26%,比10年前高了2.93个百分点。随着与新中国一起成长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一代人陆续步入老年,今后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远远快于总人口增长速度,中国老年人口将在2020年超过少年人口。
  劳动年龄人口与老年人口呈此消彼长的关系,2012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下降,由2011年的74.4%下降到74.1%。这意味着由于老龄化,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已经越来越不利于经济增长,“第一次人口红利”宣告终结。
  有学者认为,随着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虽然“第一次人口红利”结束,但人口老化会带来财富积累的增加,从而有利于资本的迅速积累。于是,通过资本深化,即每个劳动者对应资本数量的增加,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创造“第二次人口红利”,从而推动经济继续发展。需要指出的是,“第二次人口红利”是在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很高时出现老龄化才有可能实现的情形。“未富先老”往往带来的是老年贫困,而不是资本积累。
  在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出现根本转变、经济发展仍然依赖于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和劳动)积累推动的情况下,老龄化的直接体现就是劳动供给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近年来,劳动力短缺的频繁出现和工资水平的迅速上升,人口因素起了主要作用。
  老龄抚养比上升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经济资源将更多地从劳动年龄人口向老龄人口转移,为养老提供物质保障。相应地,由于经济资源再分配关系的这一变化,可以用于生产性投资的经济资源就会相对减少。对于仍然依赖于生产要素积累推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而言,投资约束也会由于老龄化程度的提高而更加明显。老龄化对需求面的影响也不利于经济增长。研究表明,老年人口不仅消费水平会随着收入的下降而缩减,其消费结构也与年轻群体有明显不同。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与工作相关的消费会明显减少,而医疗等支出会明显增加,这样的消费结构更不利于经济增长。
  老年人不应被看作社会负担
  建立比较完善的保护老年人的法律体系,保证老年人口不受到社会的歧视,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服务和社会排斥等方面,老年人口都有权利主张自己的各项要求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们如何做出选择来应对挑战,尽可能地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口提供机会,将决定我们是否能从“长寿红利”中获益。
  2002年,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会议通过了《马德里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呼吁人们改变对老年人口的态度,老年人不应被看作是社会的负担,而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积极的参与者,他们的权利必须得到尊重,应把老龄化从社会经济的压力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生育水平低是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很多国家制定了育儿津贴和带薪假期等家庭政策,向离职生育期间的女性提供一定的医疗、营养和薪资等补助、津贴,刺激女性的生育意愿。加大在儿童教育、看护和医疗等方面的公共福利投入,缩短低龄儿童父母的工时,以缓解家庭看护幼儿的压力,使父母双方兼顾工作和育儿的双重责任。这些措施也保证了女性职工重回劳动力市场,增加了年轻劳动力的参与率。
  老年人的积极就业政策包括促进老年人就业、实行弹性工作时间和延长退休年龄等。促进老年人就业的基本理念,只要老年人想工作而且有能力工作,就允许老年人继续工作。许多国家通过法律反对就业市场中的年龄歧视来减少老年人就业障碍。
  保证应对人口老龄化措施得以实行的基础是要有法律保障。许多国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保护老年人的法律体系,保证老年人口不受到社会的歧视,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服务和社会排斥等方面,老年人口都有权利主张自己的各项要求。
  (作者单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编辑:董煜坤】
>相关新闻:
>国际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老龄化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