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为什么不欢迎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体制

您当前的位置:&&&&&正文
刍议分税制下乡镇财政体制_财政政策
 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是国家财政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县市政府确定,为适应乡镇经济结构和政权组织形式,在乡镇区域内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在县、乡之间进行利益分割的一种制度。乡镇财政体制在财政分配中的关键地位和核心作用,决定了乡镇财政的运作方式和县乡的分配格局。本文试结合咸宁地区的实际,对分税制下欠发达地区的乡镇财政体制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现行体制的问题和成因
  分税制改革政策出台时,由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都是以分税、分立、分权为目标取向集中财务。同时由于目前省以下财政体制(主要是省对地县体制)不尽规范,一些地方在实施分税制的同时,又保留原体制格局,在这种“双轨并行”的体制背景下,作为最基层的乡镇财政,仍处于财力被集中上收的被动应付状态。尽管各地的乡镇财政体制在改革中不断探索,但体制形式仍然五花八门,即不一致,也不规范。
  从体制形式看,归结起来主要有四种模式:
  1.“从紧型”体制。这种体制仍沿用紧缩乡镇、保县市的传统做法,收入打得很满,增收因素算到项目,且大部分实现收入上交县市财政,支出安排得过紧,基本上按原有人头经费、办公经费的低标准算帐,发生政策性增支因素和出现赤字时,则由乡镇自行弥补和消化。这种体制下,乡镇在收支上回旋余地较小,调剂能力较差,挖潜增收的积极性不高。2.“半边型”体制。县市只包住收入,支出包而不干,乡镇仍吃县市财政的大锅饭,“花钱向上要,没钱打报告”。这种体制下的乡镇财政,实质是“半边财政”。
  3.“报帐型”体制。实行“核定收支,收入上缴,支出下拨”收支两条线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明显带有“统收统支”色彩。乡镇财政缺乏抓收管支的动力机制。
  4.“分割型”体制。名义上按分税制体制要求操作,事实上,只是强调包死基数、责任挂钩。分税后上划收入和税收返还只是作为定基数的一个因素和体制结算的仍据,在实际中分税制流于形式。
  上述体制模式以及由此带来的乡镇财政运作方面的问题,既导致了乡镇财政体制改革滞后,妨碍了分税制政策在乡镇一级的实施到位,又直接制约了乡镇职能的全面履行,其负面影响十分突出:一是目前的体制模式和运作方式使乡镇事权、财权范围和业务空间过于狭小,主体税种上划后,乡级国库资金明显减少加上财政资金使用上的“两张皮”,致使部分乡镇国库形同虚设,财政实体不实,作为“过路财神”,自然难以履行乡镇预算管理和财政监督职能。二是乡镇财政体制订得过紧或失之宽松,体制的动力和活力受到抑制,乡镇政府在兴财源、抑支出、抓管理和促平稳上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压力不大,使增收节支的目标难以落到实处。三是体制使乡镇财政对预算内资金管理乏力,对预算外资金和乡镇自筹资金难以实施有力的控管,导致多年来强调加强对乡镇“三项资金”的管理有名无实。
  现行乡镇财政体制疚不高和分税制体制在乡镇一级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深层看,制约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功能不全。目前乡镇一级“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还未破除,事权、财政仍然划分不清,一些本应下放由乡镇财政管理的乡镇部分仍由县市垂直管理,部分已下到基层的财权也纷纷上收,乡镇的支出管理权和收入支配权越来越小,使监督管理职能在农村经济的某些领域缺位。这显然与分税制的要求不相协调。二是财力匮乏。乡镇本级可用财力本来就偏小,加上分税制后面临着收入增量减少和支出刚性增长的双重压力,出现了对分税制体制明显的“不适应症”,使现行体制在这种外压下难以发挥内导作用。三是‘心有余悸“。分税制一开始就以集中上收财力的面目出现,规定收入递增上交,上划收入增长目标,出台操作办法和有关政策时,又自相矛盾,时放时收,加上前几轮财政包干体制和”分灶吃饭“体制时,县市为了保支出和平衡大局,常常搞”超体制集中收入“,分税制出台并实施后,省、县(市)又通过比例分成办法在地方税种(有的甚至在增值税留用的25%部分中)进行”税外分税“,层层集中财务,抽取乡镇的财政资金。
  二、体制调整的原则
  (一)适应分税制改革要求的原则。
  乡镇财政体制要参照中央对省、省对地县的分税体制改革的方向加以确定,尤其是要根据转移支付制度的规范,来调整乡镇财政的运作方式,使体制的确定更科学,并具有前瞻性。
  (二)县乡利益双兼顾,调动两个积极性原则。
  乡镇财政体制侧重于处理县乡两级政府之间的财力分配关系,实质上是要处理好县乡之间的财政集权与分权问题。调整体制就必须县乡统筹兼顾,合理调济两级的财力分配。既要树立县市一盘棋观念,保县级财政的吃饭和建设大局;又要突出乡镇效益,保持体制的生机与活力,使乡?感到有“奔头”,能够自主理财,挖掘更大的增收潜力。
  (三)财权与事权相结合,体现乡事乡办的原则。
  确定乡镇财政体制既要充分考虑乡镇一级的工作责任,又要给予乡镇真正的事权,赋予相应的财务支配权,才能确立乡镇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物质和社会基础。因此,县市要改变“一切包揽”的作法,对乡镇进一步下放事权和财权,改变乡镇政府肢体不全、功能不强、调控乏力的局面。乡镇拥有一定的支出调剂权,实现了财力增长并获得好处后,县市可指派乡镇多办一些实事,以缓解和摆脱县级财力紧张,无力搞建设的窘境。
  (四)承认差别与注重分平和效率相统一的原则。
  要因地、因时制宜,在体制模式上实行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避免各地获得不公平的体制待遇。
  (五)保持相对稳定和力求简便、透明的原则。
  一个好的财政体制,不公可以调动一级政府理财的积极性,而且应同时有简便、透明和稳定的特点,也就是易于操作,把帐算在明处,并且一定3―5年不变。这样的体制可以让乡镇“心中有数”,一心一意开辟财源,抓收管支。
  三、体制模式选择
  考虑到目前全面实行分税制体制的条件还不成熟,多体制并存也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内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必须接受的现实。由此设计以下三种体制模式可供在“双轨”向“单轨”过渡时期选择。
  模式Ⅰ:分级分税型体制(标准模式)。
  这种类型的体制是以彻底分税为前提,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模式,这里我们称之为“标准模式”,这也是乡镇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体制形式为“划分税种、核定收支、递增包干、超收全留、一定三至五年”。在这种体制下,划分税种后确定乡镇政府的财权、事权的范围。省、地、县三级财政不再从乡镇地方税种中集中收入。核定乡镇收支基数时,对收大于支的部分作为上交基数,以后年度按照一定比例递增乡镇财政在完成中央和省、县级收入(包括递增包干指标)并上解以后,属于本级的收入全部归乡镇所得,留乡镇使用。同时将县市主管部门延伸到乡镇扔下属机构的事权和相应的财权,全部下放给乡镇政府统一管理。这类体制适合于经济较发达,财源布局较合理,共享税、地方税分布均稀和机构职能较完备,与体制相配套的建设和功能初具规模,基本适应分税要求的乡镇。确定此类型体制,主要是让乡镇在与中央和省、县分成税种中得到更多的实惠,使乡镇在分级分税的体制下,逐步成为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一级完整政权和实体财政。  模式Ⅱ:分税分成和分税包干混合型体制(过渡模式)。
  这类体制形式采取“划分税种,核定收支,收入超基数比例分成或增长分成”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收入超基数递增包干”的混合动作模式。在“双轨并
行”期间,这种模式将在一定的时期内成为乡镇财政体制的“主流模式”,或称为分税制改革的“过渡模式”。在这种体制下,划分税种按照目前的做法,省地(市)、县(市)三级仍在乡镇地方税中按比例集中部分收入,但要按分税制的要求,将集中比例逐步缩小,直到取消。支出上将属于乡镇一级的管理权,逐步交由乡镇管理,或暂行维持目前的支出格局,待乡镇实力增强以后再行下放。这类体制适合于收入稳定增长,支出压力较小,包袱不重,收入上有较大的增收潜力和有能力消化支出增长因素的乡镇。但分成包干体制的混合 作模式最终要向分税制体制过渡。
  模式Ⅲ:大包干型体制(实验模式)。
  这种体制十分简明,即在县市核定乡镇收入基数和支出基数的基础上,对收大于支的部分实行定额上交、超收全留;对支大于收的部分实行定额补贴、短收自补,或倒扣支出,并一定几年不变。对乡镇进行体制上的收支大包干也可采用另一种办法:规定收入上交数(或支出补贴数),确定收入递增比例(或补贴递增比例),支出下放两不管,县市对乡镇只实行收入目标管理,超收奖励,短收处罚,一年一结算。这类体制作为分税制条件下的“实验模式”,适合于两类乡镇:一类是收入具有一定规模,增收潜力大,但在前几轮“鞭打快牛”的体制下,县市集中过多,乡镇挖潜增收积极性不高,只求能“吃饭”、“过得去”的乡镇。另一类是收入块头小,收支缺口大,历史包袱重,又“两眼向上”,依赖县市补贴,指望县市解决减收增支问题的乡镇。对这两类乡镇实行“甩死砣”式的大包干体制,既简单易行,便于操作;又能鼓励乡镇多收多留,使其自加压力,放开手脚,大干快上,充分调动乡镇的积极性。执行大包干体制,注意适度保持或延长体制的期限,放宽有关财政政策,不能见“好”就收,见“利”就统,重新走统收统支的老路,造成体制的回归。
  四、体制配套建设的几个问题
  (一)加速财源结构调整和财源开发。
  乡镇财源建设要以结构调整为核心,把握好两个重要环节。第一,要把握财源建设的方向和重点。分税制把营业税、农业税?入等一些地方税作为地方的固定收入,目的是让地方加速南源的培植,形成以地方税为主体的财源格局。这就要求根据体制改革和调整带来的财力分配格局的变化,做到以变应变。要按照分税制的政策导向,确定财源建设思路和发展重点,要把乡镇企业、多种经营、第三产业等乡镇优势财源抓在手中,按照体制 行要求和财政振兴目标,进行主体财源、基础财源、潜在财源,以及新兴财源、特色财源的多层次梯度开发。第二,要扩大财源建设的规模和效益。要把调结构,壮规模,形成气候和区域特色作为财源建设的立足点,形成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不同梯次的财源群体相互并存的格局;形成各业、各门类的财财源齐头并进、竞相开发的格局。要立足效益为乡镇财源建设注入活力,全面开展效益财源建设活动,提高财源建设质量和项目档次,特别要注重科技兴财。财源项目的效益上去了,财政体制的调整和调整后的体制运行才有基础,并产生预期的体制效益。
  (二)强化和综合运用乡镇财政管理职能。
  一是扩大分配范围,完备分配职能。从乡镇财政的现状看,目前,乡镇财政不仅要管好预算内财力,履行本级预算分配职能,还要着眼“三项资金”的综合统筹,管住预逄外和自筹资金,甚至于乡镇区域内的一切社会财富。这里,就初次分配而言,既包括对乡镇企业、村组集体企业财富的分配,又包括对农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个体私营经济和农户个人收入的分配;就再分配而言,不仅包括与乡镇行政事业单位,也包括与农村不同性质的经济主体和社会对对象的分配。在两个层面的分配中,不仅包括有形收入和各种利、费的分配,还包括无形资产和经济资源的分配。通过多层次的分配来完备乡镇财政职能,扩大乡镇财政理财视野和活动空间,促进财务增长。二是强化财政手段,完善调节职能。通常情况下,乡镇财政的调节、调控职能包含于分配职能之中,主要是通过再分配体现出来。但乡镇一级受其财务规模、活动空间等制约,现阶段的调控职能明显受到限制,但随着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这一职能愈来愈显示得重要。在财政体制调整和实施阶段,强化乡镇财政的调节职能,必须通过正确实施国家的分配政策和农业保护政策,规范收入征管,发挥征集效应,调节国家、集体、个人的分配关系。通过合理的财政支出结构和比例,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促进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保护农村乡镇的社会稳定。通过财税政策和投资手段,调节农村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提高经济的整体效益和农民群众的收入水平。三是实施全面控管,强化监督职能。要强化对分配领域的全过程,包括收、支、管、查、建和其他财政性资金使用及效益情况的监督。强化对乡镇财政活动的自我监督,对财政分配、管理活动实施内部规范和自我约束。强化对乡镇行政企事业单位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财力运行上实施财政、财务指导和监督,建立和完备乡镇财政监控体系与监管功能。
  (三)科学、合理设置乡镇财税机构。
  分税制划分了中央税、中央地方共享税和地方税,并要求设立两套税务机构分别征收。这种乡镇同税机构的模式和布局发生了背后变化,在“分税、分权、分设、分立”的趋势下,乡镇一级也大都采取上行下效的办法设置机构,由以往的“财、税、库”三足鼎立的机构模式,演变成为“财政、国税、地税、国库”四位一体的机构格局。由于乡镇之间的税源结构、收入规模差别大,而且呈季节性,零散性的特点,按统一模式设置机构不仅增加了机构,扩大了税收征收成本,在“机构林立、条块分割”的情况下,也难以形成财政收入征管合力,显然不适应一部分乡镇财税工作的实际。因此,要从目前农村乡镇的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设置财税机构,具体可采用“财税合一”型、“合署办公”型和“财政牵头”型三种模式。“财税合一”型,即乡镇地税机构、人员和职能并入乡镇财政所,实行所内按业务分组,人员统一领导,业务分开管理,财税所在业务上受上级财政局和地税局双重领导。“合署办公”型,就是乡镇财政所与地税所实行“统一领导,合署办公,业务分开,分另管理”的形式,乡镇财政所长兼任地税所长,财政所受上级财政部门和乡镇政府双重领导,地税所在业务及人事关系上由上级地税局管理,其它方面受乡镇政府领导。“财政牵头”型采取对财政所长授权模式或高配模式。授权模式:即通过成立乡镇财税征收领导小组,或采取财政、税务、银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由乡镇主要领导牵头,明确乡镇财政所长负责日常征收的组织和协调工作。高配模式:即将财政所长明确为副科级职务。与乡镇国税、地税分局局长同职级,以利收入的征管和工作协调。
  (四)探索灵活多样的国库运作方式。
  第一,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建立乡镇国库时还要视乡镇的具体情况,是否建库,一要看乡镇收入规模的大小,二要看乡镇体制是否完善。并且先搞试点,多搞几种模式,然后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地展开。第二,在收入解库的支拨上,要多种形式并存。为解决收入量小、分散的问题和方便缴库单位上缴收入,可采用就地缴库、集中缴库、自收汇缴三种方式征收缴库;为解决税收收入不及时、均衡入库的问题,可推行“税款直达入库”的办法,或对回笼贷款按“税、薪、贷、货、利”的顺序组织收入入缴库。安排库款支拨时,可以按财政支出平均进度划拨;也可按支出的性质、重点进行分类,按先后顺序安排拨款,或者分季、分月拨付。第三,在资金调度上,要采取多渠道筹资办法。财政资金调度困难是目前县、乡两级财政普遍存在的问题,缓解这一困难的现实途径有三:一是在调整财政体制时要合理确定县乡收入的留解比例,县市在资金留解上适度向乡镇倾斜,使乡镇能维持正常支出。二是设立预算周转金。三是及时向上级财政部门借入调度款项。--博才网
下页更精彩:
点击排行榜
〖〗链接地址:
刍议分税制下乡镇财政体制_财政政策由网友原创或转发,若刍议分税制下乡镇财政体制_财政政策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QQ:),谢谢!
微信查看最新信息微信扫一扫或用微信搜索微信号:hbrc-com
安卓手机客户端更省流量手机扫描下载或者直接
猜你还喜欢的文章
热点文章排行榜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我国分税制改革对乡镇财政的影响,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分税制改革,1994年分税制改革,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分税制财政体制,中国分税制改革,分税制改革的背景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我国分税制改革对乡镇财政的影响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刍议分税制下乡镇财政体制的论文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刍议分税制下乡镇财政体制的论文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浅谈乡镇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浅谈乡镇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热&&&&&★★★
【字体: 】
浅谈乡镇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作者:&&&&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我国的财政体制也不断地发生的变化,乡镇财政作为我国现行财政体制中最基层的一级财政,是国家财政的基石,乡镇的财政体制改革会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手指的平衡。在推行农业税改费之后,我国各基层乡镇面临着严重的财政收支失衡现象,财政危机四伏,财政资金管理混乱,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和审计缺失,严重的影响了财政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我国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农村,乡镇财政部门担负着为广大农村社会成员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重大职能,缓解乡镇财政困难,探索乡镇财政管理的新机制成为当前一个十分迫切的课题。本文作者结合多年从事乡镇财政审计工作的经验,指出当前我国乡镇财政体制之中存在的弊端,并给出相关改善的建议,为改善我国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充分发挥财政在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提供可靠的参考,也为我国乡镇政府部门的财政资金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一、我国乡镇财政的作用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地区人口众多,农业经济发展较为滞后,乡镇财政在为农村地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为基层政府履行行政职权提供财力保障。乡镇财政是我国现行财政体制里最基层的财政组织,是乡镇政府机关履行行政职能的财力保证。我国乡镇政府的职能是为辖区内的居民提供生产和生活所必须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发展农村地区的文教卫生事业。在实现这一职能的过程中,乡镇政府所需资金的筹集、分配以及使用情况的监督都需要由乡镇财政机关完成。乡镇财政在维护农村地区稳定,保证乡镇政府的正常运转,保证乡镇政府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以及保证乡镇机关的工资制度改革等各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乡镇政府最有力的财政保证。
(二)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地区广大,农村人口众多,“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的重要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也在农村地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只有发展好了农村地区,才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才能真正的实现共同富裕的愿望。要解决“三农”问题就需要乡镇财政组织资金,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扶植乡镇企业的发展,实现农民早日致富。
二、我国乡镇现行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乡镇财政体制改革从1983年建立乡镇以来已进行了20多年,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乡镇财政体制不断改革和完善,为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乡镇财政的管理体制变化过于频繁,财政资金管理规范性差。我国的乡镇财政体制改革的历程一次经历了“统收统支”型管理体制(1953―1957 年)、“公社财政”型管理体制阶段(1958―1982 年)、“收支挂钩”型财政管理体制阶段(1983―1993 年)、以及“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阶段(1994 年至今),在1994年至今,随着乡镇财政体制改革的推进,“分税制”财政管理体质在乡镇一级的财政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对我国乡镇财政体制的规范化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分税制 ”改革比较迅速和有效,但其余几种财政体制依然在部分地区存在,不同的财政体制对财政资金的管理方法和方式也各不相同,导致我国乡镇地区的财政资金管理混乱,给财政资金的审计工作带来困难。
(二)缺少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不规范。当前我国乡镇财政部门职员的财务管理能力不足,从业人员大多是行政管理出身,比较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这就导致了财政资金管理缺乏规范性,主要表现有票证管理混乱,各种财政收入的原始凭证缺失;会计科目设置不合理,一些资金的流动甚至只有简单票据,没有根据会计原理记账;缺少严密的资金管理体制,一些教育、卫生、农业发展专项资金被挪用;预算决算不合理,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财政收支平衡,在编制决算时个别领导采取隐瞒、压低收入数,虚列、加大支出数的办法在账面上平衡收支。
(三)乡镇财政预算的约束作用被削弱。编制财政预算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和监督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保证财政资金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防止相关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使用乡镇财政资金建设“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甚至发生贪污腐败行为。当前我国乡镇财政机关普遍存在着乡镇财政预算不细化、不具体、不规范的现象,预算与实际相互脱离,不能有效地指导财政支出工作。某些乡镇领导就可以利用职务之便由个人意志支配财政支出,导致象征财政资金被挪用于改善部分官员的福利待遇,一把手大搞一言堂,吃喝招待费用过大,报销礼品支出、损失浪费等问题比较突出。
(四)对财政资金的审计不合理,财政部门内部控制体制不健全。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可以有效的监督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防止财政资金被不合理的使用,确保乡镇财政资金真正发挥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当前我国县镇财政资金的审计工作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资金管理的混乱、以及记账方式不规范导致审计工作无法下手;一些乡镇财政部门领导官员为了应付每年的审计工作,在审计工作开始之前虚报农村项目建设费用,瞒报吃喝招待费用以及礼品开支费用。这就导致审计工作困难重重,不能发挥其重要的监督和事后控制作用。同时,我国乡镇财政机关的内部控制极不健全,财政部门的领导官员权利过大,下属官员无法对其使用财政资金的过程进行有效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以及是够监督,导致腐败行为不断发生,严重影响财政资金发挥应有作用。
三、我国乡镇财政体制改善的建议
我国乡镇财政对“三农”问题的解决,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都有重要的意义,但现行的乡镇财政体制也存在着以上所分析的一系列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发挥乡镇财政的作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确定统一的财政管理体制,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我国乡镇财政之所以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从根本上来看是财政体制不规范所造成的,体制的问题是一切具体问题的根本原因。要想改善我国乡镇财政管理的状况,必须从体制的改革与统一规范入手,颁布相关的行政管理制度,将乡镇的财政管理纳入到规范化、标准化的范畴,改变过去的各种财政提并存的局面,根据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和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借鉴发达国家基层政府财政体制改革的经验,加快推进我国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加快乡镇财政管理的各项制度的建设,在全国形成规范统一的乡镇财政体制。同时,还需要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管理,确保每一笔财政资金都是通过符合规定的方式和流程使用在农村经济建设最需要的地方。
(二) 加强财政部门人员的财务专业知识培训。缺乏专业的财务人员是我国乡镇财政部门财务管理混乱的直接原因。要想将各项财务制度在日常工作中实现,必须给乡镇的财政机关配备专业的财务人员,以专业规范的方式改善我国乡镇财政机关的财务管理工作。同时还需要强化财政机关所有工作人员的财务意识,加强对财政部门工作人员的财务知识的培训,使他们了解科学合理的会计记账方法,了解到原始凭证的重要性,了解到挪用财政资金的后果,增强所有财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提高整个乡镇财政机关的整体的财务管理能力,为每年的年终审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编制详细具体财政预算,强化乡镇财政预算的约束作用。近年来,我国乡镇财政的支出规模不断的扩大,但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率却一直很低下,这与我国现行的财政预算体制有很大的关系,要想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发挥财政资金应有的作用,必须要细化财政预算,强化乡镇财政预算的约束作用。首先,必须要将预算细化,与实际的支出相结合,防止部分领导干部私自利用职权挪用财政资金,利用职权之便随意支配财政资金,在财政资金的使用上大搞一言堂,将财政资金用于改善官员福利待遇和报销接待费用。还要缩短预算的编制周期,提前预算的编制时间,尽量减少财政机关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自主的财政行为。其次,需要实行综合预算,要求财政机关严格按照预算编制出资金,防止预算执行不力,财政资金被私自挪用。最后,还需要将强对预算的审计和绩效考核,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事后控制。
(四) 强化对财政机关的审计工作,健全财政机关内部控制体系。年终审计和内部控制是防止财政机关腐败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当前我国乡镇财政机关的年终审计不严格,内部控制体系不太完善,这就导致了乡镇的财政机关工作人员可以比较放心的违规操作,私自挪用财政资金,甚至利用职务便发生贪污腐败行为,要想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一方面需要加强上级部门对乡镇财政机关的年终审计,通过严格的审计来监督和指导乡镇财政机关的财务管理活动;另一方面,还需要健全内部控制,加强财政体系内部的权利制约平衡,防止部分领导权力过大,私自利用权力挪用财政资金。
文章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 (c) 2011 Www.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 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联通路306号 邮 编:255000 鲁ICP备号
淄博市审计局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乡镇财政体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