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发展的四个阶段平均寿命时间大约是多长

近六成中国企业平均寿命仅5年
国家工商总局近日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近5年退出市场的 “夭折”企业平均寿命为6.09年,寿命在5年以内的接近六成。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是一个比较正常的 “死亡率”,企业有其内在的生存周期规律,决定大部分企业寿命长短的关键因素除了钱还是钱。
工商总局发布的这份《全国内资企业生存时间分析报告》显示,根据2000年以来新设立企业退出市场情况来看,企业当期平均死亡率呈“前高后低、前快后慢”态势。企业成立当年的死亡率为1.6%、第2年为6.3%、第3年最高为9.5%。总体来看,企业成立后的3—7年当期平均死亡率较高,随后渐趋平稳。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认为,之所以很多企业在第3年遭遇危险期,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行业景气度,设立企业如果在周期峰值时进入,在运营2—3年后,可能正巧遇到周期谷底;二是市场自我甄别,即究竟是打着税收3年优惠政策的“假企业”还是具有竞争力的真企业,大约3年就能见分晓;三是股份锁定期,一些创建人和高管在某个时点套现获利,对于他们而言,企业的经营状况已非主要关注点;四是行业的周期路障与企业的成长路障交互作用所致。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企业的生命周期现象并非我国所特有。美国《财富》杂志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5年,只有2%的企业能存活50年。另外,贝塔斯曼通过对10个经合组织国家的数据分析发现:20%—40%的企业在最初两年之内就会退出市场,40%—50%的企业可生存7年以上,在1年之内有5%—10%的企业离开市场。
从2008年初至2012年底,5年内全国累计退出市场的企业共计394.22万户。其中,三类行业构成企业退出市场的主体。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数量最多,达到142.84万户,占退出市场企业总量的36.2%;其次是制造业67.43万户,占比17.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第三位,占比9.7%。 (欣华)
四大原因导致企业第3年遭遇危险期
行业景气度,设立企业如果在周期峰值时进入,在运营2—3年后,可能正巧遇到周期谷底
市场自我甄别,即究竟是打着税收3年优惠政策的“假企业”还是具有竞争力的真企业,大约3年就能见分晓
股份锁定期,一些创建人和高管在某个时点套现获利,对于他们而言,企业的经营状况已非主要关注点
行业的周期路障与企业的成长路障交互作用所致
本文来源: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405510条
评论237850条
评论165294条
评论105939条
评论102657条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中国企业平均寿命为什么短_凤凰财经
中国企业平均寿命为什么短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要短得多。有抽样调查显示,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仅3.7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更是只有2.5年;而在美国与日本,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分别为8.2年、12.5年。中国大公司的平均寿命是7到9年,欧美大企业平均寿命长达40年,日本大企业平均寿命有58年。在百年老店方面,中国的企业数量更是落后于发达国家。
在百年老店方面,中国的企业数量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搞清楚企业生命周期背后的原因,总结企业发展经验教训,才能更好引导当前创新创业、提升创新创业绩效、推动宏观经济企稳回升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要短得多。有抽样调查显示,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仅3.7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更是只有2.5年;而在美国与日本,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分别为8.2年、12.5年。中国大公司的平均寿命是7到9年,欧美大企业平均寿命长达40年,日本大企业平均寿命有58年。在百年老店方面,中国的企业数量更是落后于发达国家。搞清楚企业生命周期背后的原因,总结企业发展经验教训,对更好引导当前创新创业、提升创新创业绩效、推动宏观经济企稳回升,具有重要意义。从企业内部看,来自企业和创业者层面的主观性因素,决定了我国企业难以跨越成长瓶颈,实现持续发展。一方面,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创业者存在先天的劣势与不足:欧美国家高等教育普及程度明显高于我国,创业者文化素质总体上高于我国,而且欧美国家创业教育体系发达,大学普遍开设创业教育课程,而我国近年来才开始重视创业教育;欧美国家应用型大学占比高达80%,致力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技术型人才,而我国大学教育普遍盲目追求学术型人才培养,多数大学毕业生既不精通学术也不善于应用,难以有效将所学知识与创业实践相结合;企业家应该是一群风险爱好者,能通过不断创新来应对不确定性,但我国创业者中很大一部分人并不尊崇企业家精神,而是心浮气躁,妄图一夜暴富,很难指望他们带领企业实现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我国新创企业自我成长能力欠缺,不足以支撑企业持续发展:我国新创企业大量集中于餐饮、批发与零售服务、低端消费品制造领域,这些领域门槛低、竞争激烈、需求变化快,创业者难以打造差异化优势以实现长期发展;持续创新是当前企业竞争的必然要求,但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缺乏创新意识,不愿意进行创新与设备改造投入,企业产品与服务附加价值低,盈利空间有限,难以通过自我积累实现持续发展;受创业者素质影响,新创企业管理水平偏下,大量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混乱,风险管控能力缺乏;大量创业行为是出于短期盈利动机,机会驱动与逐利特征显著,企业缺乏长远发展谋划,不关注人员培训与生产、服务能力提升,不重视产品、服务品质以及客户关系管理,品牌建设与社会责任更是无从谈起。从企业外部看,不完善的企业发展环境,是阻碍我国新创企业持续成长的外因。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突出成就,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比过去有了较大改善,但与成熟市场经济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融资难、融资贵,是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只有少数中小企业能够顺利从银行获得信贷支持,而且融资成本明显高于银行基准利率,部分小微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甚至在20%以上。有一大批中小企业不是死于惨烈的竞争,而是死于高融资成本的拖累,“过桥”成本与互联互保风险的爆发,更进一步推高了中小企业的死亡率。一些快速扩张的新创企业,由于不能及时得到融资支持,因资金链断裂而意外死亡的事件也时有发生。近些年,我国规范市场秩序的法律体系逐步完善,不规范竞争行为大幅减少,但受执法不严与违法成本偏低等因素影响,市场秩序仍待进一步改善。激烈无序的竞争,诱使企业谋求通过不正当手段取胜,而不是致力于管理提升与创新;极少数企业通过不公平竞争手段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更多新创企业则倒在了不公平竞争环境之中,这一状况亟待改变。(原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兴国系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600382
播放数:231780
播放数:475932
播放数:784250
48小时点击排行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请完成以下验证码
中国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
摘要: 1. 日本人眼中的中国企业:死得太快了!首先,你必须知道一个基本事实: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中国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与欧美企业平均寿命40年、日本企业平均寿命58年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日 ...
1. 日本人眼中的中国企业:死得太快了!&&&&&&&&首先,你必须知道一个基本事实: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中国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与欧美企业平均寿命40年、日本企业平均寿命58年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日本调查公司东京商工研究机构数据显示,全日本超过150年历史的企业竟达21666家之多,而在明年将又有4850家将满150岁生日,后年大后年大大后年将又会有7568家满150岁生日……&&&&而在中国,最古老的企业是成立于1538年的六必居,之后是1663年的剪刀老字号张小泉,再加上陈李济、广州同仁堂药业以及王老吉三家企业,中国现存的超过150年历史的老店仅此5家。经过计划经济时期的变异,其字号的传承性其实已大打折扣。&&&&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与欧美企业平均寿命40年、日本企业平均寿命58年相比,相距甚远。&&&&日本被誉为是“工匠国”,其企业群体的技术结构犹如“金字塔”,底盘是一大批各怀所长的几百年的优秀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或许员工不足百名,但长期为大企业提供高技术、高质量的零部件、原材料。很多中小企业在世界市场上掌握着某种中间产品、中间技术的绝对份额,甚至不乏独此一家。&&&&日本人天生性格追求极致完美、严谨、执着、精益求精,当自认为技术还不够完美时不会拿出手。在技术研发方面,日本有三个指标名列世界第一:一是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列世界第一;二是由企业主导的研发经费占总研发经费的比例世界第一;三是日本核心科技专利占世界第一80%以上。&&&&这意味着日本整个国家对技术研发的重视,同时也告诉我们为什么日本科技能独步天下。经济不只是单纯地建造工厂,然后高效运作。中日在经济基盘建设上仍有很大差距,日企不只在于表面丰田、松下、索尼、佳能、日立……,而是更多在国际市场上众多领域的“隐形王者”。&&&&中国离强国还有很远很远很远的路要走,要想成为真正的经济强国,不能依靠炒房地产、炒金融、吹IT泡沫,还需要向日本学习务实精神,通过脚踏实地、培养扎实的实业做支撑。&&&&日本长寿企业长盛不衰的原因有很多。日本长寿企业比欧美做得更好,日本企业投资都讲究战略,注重长远投资和利益回报,每每投资都考虑几十年以后的市场定位和变化。&&&&日本企业是家社会,重视员工利益。西方则重视股东利益。从现代资本理论来看,日本企业的资本利率不一定有西方企业那么高,但是他们可以保持长期利益不断延续。&&&&反思中国企业,是如何经营思考的?&&&&&&&&2. 为何中日差距越来越大?追求不同&&&&&&&&在我的印象中,中国的大部分企业家,尤其是江浙一带的企业家,似乎对赚钱有着某种天赋。所以,很多人在主业上小有成就之后,便立马开始“多元化”战略,投资房地产、投资股票证券。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是中国人的特性习惯,企业、百姓都是如此,所以一点也不奇怪。&&&&而日本的企业家给人的印象似乎对产品本身更感兴趣。我这次去日本,和日本一个青年企业家交流,他们公司是做汽车轴承的。说实话,汽车轴承在我眼里确实是一个小产品,没什么了不起。但他一说到他的产品的时候,就开始手舞足蹈,两眼发光,似乎特别地享受设计和生产的过程。&&&&我一问,原来他父亲是公司董事长,他哥哥是总经理,他是主管技术的董事、副总。公司规模不大,一百来人,但是服务的客户却是丰田、本田、铃木这些大名鼎鼎的公司。他们家里好像也没有别的生意。他说,光轴承需要研究的东西就太多了,几代人都研究不透,哪有精力再去做别的?&&&&从两者区别,我明白中国人只是赚钱,日本才是做事业。&&&&两者结果可想而知……日本有几万家百年企业,而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百年企业一个也没有,这是就是原因。&&&&其实我们仔细来看一看全球著名的品牌,无论是任天堂、微软、尼康、奔驰,丰田,麦当劳……,他们似乎都永远只专注于某一个领域,始终在他们的行业里面越做越深,越做越有乐趣,越做越大。&&&&而我们的企业,包括海尔、联想在内的中国品牌,本行都没有完全成功,也开始搞投资,做房地产,甚至做保健品,忙着赚钱而严重忽视本行,典型不务正业。这恐怕就是我们中国的品牌和日本品牌之间的差距所在。&&&&记得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报道过浙江某个地区,这个地区可以迅速拥有某个产品全球前几名的加工生产能力,但同时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又放弃了原来的行业进入另外一个行业,然后又迅速成为另一个行业里的前三名。&&&&但是无论做什么行业,厂房永远是那么破旧,设备永远是那么简陋。所以,他们经不起任何的风吹雨打,他们确实是赚了一些钱,但是这种财富的积累是不可持续的,他们也没有获得同行的尊敬。&&&&我在东京中小企业促进中心考察的时候,带领我们参观的领导有一段话让我特别记忆犹新:&&&&“现在你们中国人太厉害了,你们的学习能力太强了,就像跑步一样,我们在前面跑,你们在后面追,你们追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越来越担心被你们追上。所以,我们就不得不创新。要创新,就必须要加大投入,加大投入就必须要提高价格,这样我们才能够在残酷的竞争中保持自己微弱的优势,我们才能生存。所以我们必须专注,我们必须创新,我们必须精益求精,这也是你们逼的呀。”&&&&说实话,谈到这段话的时候,我的脸火辣辣的,他的话表面上说起来在表扬我们,说我们的适应能力很强,而实际上是在批评我们不懂得专注和创新,只会山寨,抄袭。我们技术水平和能力根本不可能成为日本的威胁,只不过说说而已,我们应该有自知之明。中国有句古话说的好,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更何况我们失之千里?&&&&中国的生产科技,众多核心技术和设备都来自日本,并且无法替代。国民生活方方面面也都充斥着日本技术与产品,即使国货产品里面的核心技术也依然是日本提供,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无法替代的。&&&&中国积贫积弱几百年,我们连自身的基本状况都没有搞清楚,有一点点成绩就特别自大,这是非常危险的。&&&&所以,我要说的是,企业家爱的应该是产品和品牌,而不是钱。赚钱只是经营的结果,而不是经营的目标。&&&&&&&&3. 对技术的理解不同&&&&&&&&在中国企业家眼里,技术基本上等于先进的设备,所以中国老板的设备一个比一个买得先进,但花钱培训技术员却舍不得,培训全员的老板则更是少之又少。&&&&记得以前给一个家具公司做企业形象设计的时候,听说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某位家具公司的老板愿意花750万买了一台日本的设备,但是需要花40万培训一批技师却舍不得,以至于被不懂操作的人把机器搞坏,只有再花50万去修。其实,这样的例子在中国比比皆是。&&&&远的不说,就说我们身边的例子吧。中国商人背的相机一个比一个高档,从佳能的50D到5D-MAX2,甚至到1DS-MAX3,一个比一个专业,一个比一个高档,但仔细一看,他们使用的全是傻瓜模式。&&&&买相机容易,因为咱“不差钱”,但舍不得花时间去学习,去研究。我团有个小姐,见我给她拍的照片好,问我是什么型号的。我说我的是佳能,只有一两万。&&&&她说她们家的相机也是佳能,有15万多,但是拍的效果还没有我拍的好。所以,人们狭隘地认为只要设备好,拍出来的东西就一流,这个观点显然有点滑稽而愚蠢。&&&&日本人跟中国人不太一样,他们买设备可能精打细算,但是学习技术比较舍得花钱,而消化技术则更舍得花钱和精力。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我们的设备是100分,他们的设备可能是80分,我们用的能力可能只有30分,人家用到95分,这样100×30%,只有30分,而80×95%有76分。他们用80分的设备却胜过我们100分的设备,这就是技术的差距,也是软实力的差距。所以,设备并不是最主要的,技术才是最重要的。&&&&技术的关键就是全面消化和全员掌握。事实上,如果一个企业长期从事某一种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他们所掌握的信息、资源和技术就一定越来越系统和深入,优势也就越来越明显,任何一个新的进入者要想在短期内赶超是根本不可能的。&&&&中国和日本企业的差距还可以用一句话总结:表面看得懂,根本学不会,更是坚持不了。&&&&举个简单小例子,日本人要求每天车间的地板要清洁十次,这样才能保持环境的清洁和产品的品质。日本人听了以后,保证每天十次,一次不少,坚持不懈。我们头三天十次没问题,一个星期过去,十次就变八次,慢慢地八次变五次,五次变两次,最后三天一次、五天一次、一周一次也保证不了。&&&&我们连一个最基本的事情都是如此。很多的技术指标、细节,就是在这样的自我松懈中变形,进而影响产品的品质和企业信誉。长此以往,何来品牌?&&&&&&&&4.对速度的理解不同&&&&&&&&中国人做事特别喜欢追求速度大跃进,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思想极为严重。中国人做事喜欢讲究立竿见影,讲究所谓效率和速度。而日本人似乎和我们不同。我们的导游英子介绍说,日本人看起来比较程序化和呆板,背后是严谨、精细、执着、精益求精、专注、专业、认真。而中国人大都比较灵活,背后是小聪明、偷工减料、自以为是、粗制滥造。&&&&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日本经济的发展还是远远走在我们前面,而且发展的结构、质量比我们要好得多。日本经济对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跟我们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而是有着天壤之别。我们的单位能耗是日本的150倍,也就是说消耗同一个东西,日本创造的价值是我们的150倍。这不能不值得我们深思:何为快?何为慢?&&&&日本发展经济是让民众受益,让本已高品质的生活质量有更高追求目标。中国发展经济是用来攀比、炫耀的。更可怕的是,大部分民众盲目的“爱国热情”会让中国走更多弯路……&&&&像中国新兴城市的马路一样,刚刚修好又刨开铺煤气管道,过半年又来铺水管,没过几天又刨开铺液化气管……我们修高速公路的速度之快也是令世人惊讶!可惜每每你走到高速公路上会发现,这里在修路,那里也在修路,高速公路修好没两三年就得翻修。&&&&而这些都计算在GDP里面,修一条路要一个亿,再修一次又得花八千万,再修一次还得花五千万,我们的GDP就2.3个亿了。人家一次花一亿,或者一点二亿就搞定,表面上看起来人家花的钱多一点,人家的速度是慢了一点,但是一次到位,用不着折腾和浪费。&&&&在我看来,所谓“快”,首先要以保证品质为前提,只有这样的快,才有意义,否则来得快也去得快,生得快也死得快,建得快也倒得快。我们任何的发展都应该遵循自然科学规律,不要想一蹴而就,违背自然规律的拔苗助长,注定要以失败而告终,做品牌也是如此。&&&&日本的品牌,比如索尼、松下、丰田、佳能等等,最少都花了几十上百年的时间来打造自己的品牌,而中国除了老字号之外(其实品质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真正市场化的品牌屈指数来也不过二三十年。&&&&所以,我们不要急躁,不要急功近利,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专心专注地发展,再过五十年中国肯定会出一批大品牌。但如果中国一如既往地如此急功近利、浮燥,自以为是,好大喜功,中国永远都不会出现世界级品牌。&&&&品牌是什么?品牌对消费者而言就是一种体验,或者是一种可以信赖的承诺,而对企业而言就是获利的工具。所以,做品牌从根本上讲是一种投资。当然,有些投资可以立竿见影,而有些投资可能短期内看不到明显的回报,而是需要等很长时间以后才能够看到成效。&&&&有长远目光的人懂得在品牌建设上加大投入,因为他有耐心。而有些人看到自己在品牌上的投入短期内没有回报,便心灰意冷,觉得还不如炒股、买楼来得实惠。久而久之,他会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而到那时候,这个错误已经无法挽回。&&&&我曾经有一个客户,是河北奔亚服饰,他的老板很沮丧地告诉我,“我们厂以前和天津的大维制衣规模差不多,我们的生意比他们的好,订单做不过来,所以,我们觉得根本不需要做品牌。”而在这时,大维制衣看到了做品牌的价值和意义,加大了在品牌方面的投入,通过各种途径塑造自己的品牌。&&&&现在的情景是,同样一件衬衫,打上“大维”的能卖好几百上千元一件,而打上他们的品牌只能卖几十上百,品质、材料、做工都一模一样。奔亚的老板现在知道错了,想奋起直追,但是代价多大,可想而知。&&&&&&&&5. 对规则的理解不同&&&&&&&&所谓“规则”就是规定和法则。在这方面中国人总是比日本人“聪明太多”,总可以找到规则的漏洞,总要耍点小聪明。而日本人不一样,他们看起来很傻,只懂得死心塌地的严格遵照执行。&&&&所以,日本人做事非常守时,从不迟到。这一点和中国人经常迟到,坐飞机从来都是误点,而且有层出不穷的理由不同。此外,日本人之间都是文质彬彬,特别尊重,即使是特别熟悉的朋友,分手时也是点头哈腰。刚开始我还真有点不习惯,看起来总觉得有点假,都那么熟了还那么客气干嘛?后来才发现他们这种客气是发自内心的真诚。&&&&也许中国人太虚伪了,让我对他们的做法形成一种不信任的感觉,但我现在非常羞愧,我不能因为这个世界有不真诚的人而认为所有的人都不真诚,更何况是中国人自己不真诚,我不能这么轻易就认为别人不真诚,这是我的无知和不礼貌。&&&&这一点也与“规则”有关。因为日本是一个非常注重礼仪、文明的高素质国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非常有规则和秩序的社会。在日本等车,看不到中国特色式的争先恐后,而实际上按规矩排队不但不会耽误时间,反而会节省大家的时间。如果都去挤,总体而言反而会浪费时间。这个道理可能大家都懂,但中国人就是做不到。&&&&所以中国人只有小聪明,从地方官员到企业老板、高管,再到普通百姓,时刻都在表演我们的小聪明。我们不断在为自己的小聪明付出沉重代价,但我们却依然死性不改。&&&&一个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与人们对规则的理解有着直接的关系。规则越多的地方,秩序越好,自由其实也就越多。没有规则,就会一盘散沙,一片混乱,效率也就无从谈起。中国有句古话叫“聪明反被聪明误”,说的恐怕就是这个道理!可悲,可叹!&&&&&&&&
上一篇:下一篇:
本站声明:本网站所有转载之内容只代表作者本人之观点,本网站纯粹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转所转载之内容,无任何商业意图,如本网站转载稿件涉及版权、著作权等问题,请您来函与本站管理员取得联系(联系方式: (只收手机短信) 周一至周六 8:30-17:30 或者电子邮箱)。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超过100年的企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