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气候变化对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适应性对策研究--《兰州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气候变化对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适应性对策研究
【摘要】:
本文选择对气候变化敏感和生态环境脆弱的甘肃省作为研究区域,利用气象、水文、灾情等资料,在分析甘肃气候变化特征的基础上,从气候变化对甘肃生态环境、水资源、农业、工业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所产生影响的分析研究为切入点,提出甘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近50年来,甘肃省气温呈升高的趋势,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气候变化对甘肃农业影响较大。气候变化使甘肃农作物种植结构、农作物产量、农作物地理分布、农田土壤水分、农作物生理生态特征等发生了改变;气候变化影响着甘肃工业生产的经济规模、发展速度和生产成本,也影响着产业和能源结构;气候变化使甘肃水资源减少;气候变化造成甘肃生态环境退化,荒漠化加剧;气候变化使甘肃的主要自然灾害呈增多趋势,造成的经济损失加大。并提出适应对策:甘肃应坚持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一方面要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一方面要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甘肃省应采取调整工业和农业产业结构、节能降耗、优化能源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增强碳汇、治理生态环境、开发空中云水资源、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加强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监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甘肃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8【分类号】:P467【目录】:
Abstract4-8
第一章 绪论8-16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8-10
1.2 气候变化的概念、事实及产生的影响10-14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14-16
第二章 研究现状16-28
2.1 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16-17
2.2 气候变化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联系17-21
2.2.1 气候与农业的关系17
2.2.2 气候与工业的关系17-18
2.2.3 气候与交通运输的关系18-19
2.2.4 气候与城市的关系19-20
2.2.5 气候与能源的关系20
2.2.6 气候与其它行业领域的关系20-21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21-28
2.3.1 国外研究现状21-25
2.3.2 国内研究现状25-28
第三章 气候变化对甘肃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8-50
3.1 甘肃气候变化的特征分析28-32
3.1.1 甘肃气候概况28-29
3.1.2 甘肃省气候变化的事实及预测29-32
3.1.2.1 近50年甘肃省气温变化趋势29-30
3.1.2.2 近50年甘肃省降水变化趋势30-31
3.1.2.3 未来甘肃气候变化趋势预测31-32
3.2 气候变化对甘肃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32-50
3.2.1 气候变化对甘肃农业的影响32-36
3.2.1.1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地理分布的影响33-34
3.2.1.2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34
3.2.1.3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34-35
3.2.1.4 气候变化对农田土壤水分的影响35-36
3.2.1.5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36
3.2.2 气候变化对甘肃工业发展的影响36-37
3.2.3 气候变化对畜牧业的影响37-38
3.2.4 气候变化对甘肃水资源的影响38-41
3.2.4.1 甘肃水资源状况38-39
3.2.4.2 气候变化使冰川退缩、雪线上升39-40
3.2.4.3 气候变化使甘肃河流径流量减少40-41
3.2.5 气候变化对甘肃生态环境的影响41-45
3.2.5.1 气候变化使甘南草原退化41-43
3.2.5.2 气候变化对甘肃内陆河流域的影响43-45
3.2.6 气候变化对甘肃社会的影响45-50
3.2.6.1 气候变化对甘肃自然灾害的影响45-48
3.2.6.2 气候变化对甘肃社会发展其它方面的影响48-50
第四章 甘肃省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研究50-54
4.1 指导思想50
4.2 原则50-51
4.2.1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则50
4.2.2 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的原则50-51
4.2.3 坚持统筹规划的的原则51
4.2.4 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原则51
4.2.5 突出重点、区域推进的原则51
4.3 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51-54
4.3.1 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51-52
4.3.2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52-53
4.3.3 加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53-54
第五章 甘肃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政策措施54-71
5.1 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及其政策措施54-63
5.1.1 利用各种技术措施,缓解水资源问题54-58
5.1.1.1 加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管理55
5.1.1.2 节水为本,使甘肃省成为节水型社会55-56
5.1.1.3 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56-58
5.1.1.4 实施调水工程58
5.1.2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58-60
5.1.3 分区治理,改善生态环境问题60-61
5.1.4 降低城市污染气体排放,缓解热岛效应61-62
5.1.5 加强甘肃省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做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防灾减灾工作62-63
5.2 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领域及其政策措施63-68
5.2.1 发展循环经济63-64
5.2.2 调整工业经济产业结构,节能降耗,振兴装备制造业64-66
5.2.3 优化能源结构66-67
5.2.4 农业减排和培育森林资源,增强碳汇67-68
5.3 加强预测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科学技术研究68-69
5.4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制定69
5.5 加强宣传工作,提升社会公众对气候变化的意识69-71
第六章 结论71-73
6.1 主要结论71-72
6.2 本文的主要特色与创新点72
6.3 存在不足72-73
参考文献73-7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素萍;宋连春;韩永翔;冯建英;;[J];冰川冻土;2006年04期
刘德祥;白虎志;宁惠芳;郭俊琴;董安祥;;[J];冰川冻土;2006年05期
邓振镛;张强;尹宪志;张存杰;辛吉武;刘德祥;蒲金涌;董安祥;;[J];冰川冻土;2007年01期
刘德祥;孙兰东;宁惠芳;;[J];冰川冻土;2008年01期
张艳平;胡海清;;[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07期
王会昌;[J];地理科学;1996年03期
唐国平,李秀彬,Guenther Fischer,Sylvia P[J];地理学报;2000年02期
王铮,张丕远,周清波;[J];地理学报;1996年04期
叶笃正,符淙斌;[J];大气科学;1994年04期
安芷生,符淙斌;[J];地球科学进展;2001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崇云;[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刘玲;张庆国;陈庭甫;秦小林;;[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7期
郁耀闯;周旗;;[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23期
崔步礼;常学礼;陈雅琳;董琼;;[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1期
贺访印;俄有浩;徐先英;唐进年;;[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郑有飞;牛鲁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宋秋洪;千怀遂;赖纯佳;;[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2期
刘发民;王利荣;李怡;冯起;宋耀选;;[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郁耀闯;周旗;徐春迪;;[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2期
宋玉芝;王连喜;李剑萍;;[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黎秀蓉;;[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秦正;程双喜;郭四辈;吴梅;;[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下册)[C];2008年
孙竞昊;;[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翟治芬;严昌荣;刘爽;刘勤;;[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高凯;;[A];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C];2009年
庞文保;刘宇;张海东;;[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高登义;;[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庞文保;白光弼;李建科;卢珊;宋鸿;;[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6分会场-沿海生态建设与城乡人居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七卷)[C];2008年
王淑云;吕厚远;刘嘉麒;J?rg F.W.N;[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七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余云军;[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王润元;[D];兰州大学;2010年
解静;[D];兰州大学;2010年
王雄师;[D];兰州大学;2010年
罗丹;[D];兰州大学;2010年
张科;[D];兰州大学;2010年
曾和平;[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戴天放;[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杨娜;[D];武汉大学;2010年
李新旺;[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梦;[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孙丽;[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刘铁丽;[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陈超;[D];郑州大学;2010年
王雪峰;[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杨旭辉;[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张敬伟;[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张静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马晓霞;[D];兰州大学;2010年
李志军;[D];兰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赖祖铭;[J];冰川冻土;1996年S1期
丁永建,叶佰生,刘时银;[J];冰川冻土;2000年03期
王根绪,沈永平,程国栋;[J];冰川冻土;2000年03期
王根绪,李琪,程国栋,沈永平;[J];冰川冻土;2001年04期
施雅风,沈永平,胡汝骥;[J];冰川冻土;2002年03期
李栋梁,魏丽,蔡英,张存杰,冯建英,杨青,袁玉江,董安祥;[J];冰川冻土;2003年02期
宋连春,张存杰;[J];冰川冻土;2003年02期
张存杰,高学杰,赵红岩;[J];冰川冻土;2003年02期
张森琦,王永贵,赵永真,黄勇,李永国,石维栋,尚小刚;[J];冰川冻土;2004年01期
叶柏生,李翀,杨大庆,丁永建,沈永平;[J];冰川冻土;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马树庆;[J];资源科学;1994年01期
周亚;[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唐国平,李秀彬,Guenther Fischer,Sylvia P[J];地理学报;2000年02期
汤海燕;[J];广东气象;2003年01期
陈英慧,王志强;[J];河南气象;2005年01期
,张光威;[J];海洋地质动态;2005年03期
贾朋群;胡英;;[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6年04期
;[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9年04期
;[J];浙江气象;2009年04期
K.H吴懋峥;;[J];浙江气象;198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洪兰;白虎志;张俊国;许爱琴;;[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应对气候变化分会场——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论文集[C];2010年
胡菊芳;;[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应对气候变化分会场——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论文集[C];2010年
李艳兰;何如;覃卫坚;;[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李茜;张绍恢;陈敏;;[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孙即霖;丛明;吴德星;高山红;;[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5气候预测新方法和新技术[C];2011年
黎清才;杨洪昌;谢考宪;;[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唐湘玲;吕新;;[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王淑香;;[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梁树献;罗泽旺;王式成;杨亚群;程兴无;徐胜;;[A];中国水利学会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赵秀兰;;[A];2012北京气象学会中青年优秀论文评选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陈昌平(作者系州气象局局长);[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5年
本报记者 朱隽;[N];人民日报;2005年
美国国际政策研究中心前高级研究员
郭久亦;[N];光明日报;2008年
华凌;[N];科技日报;2008年
刘向 魏建华
马世骏;[N];人民日报;2008年
刘向 马世骏;[N];人民日报;2008年
王菡娟;[N];人民政协报;2008年
吴红梅 整理;[N];新华日报;2008年
李韶辉;[N];中国改革报;2008年
本期嘉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单丽静;[N];中国气象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连春;[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王伟男;[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胡良温;[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宋俊荣;[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张乾红;[D];武汉大学;2010年
傅聪;[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彭黎明;[D];武汉大学;2011年
朱红根;[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陈新伟;[D];外交学院;2012年
龚微;[D];武汉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丽娜;[D];郑州大学;2010年
杨慧;[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纪道柱;[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马杰;[D];兰州大学;2011年
张鹏飞;[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李爽;[D];北京大学;2011年
孟丹丹;[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苏坤慧;[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刘婧辉;[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熊伟;[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近60年锦州气候变化分析及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8期
近60年锦州气候变化分析及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利用年锦州实测气象资料,分析了锦州近6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主要措施。结果表明,近60年锦州市气温逐渐升高,降水波动,蒸发量加大,空气变得更加干燥,地下水位下降,对锦州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S162【正文快照】:
气候变化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全球气候变暖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1],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锦州气温持续攀升,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大体一致,但又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色。气候变化对于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的生存环境以及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忽视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强;陈明;左小强;;[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19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景利;陈明;梁涛;史奎桥;胡丹;张兵兵;;[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9期
贺帆;;[J];Agricultural Science & T2009年06期
王晓芳;宗刚;;[J];Agricultural Science & T2010年01期
吉奇;徐璐璐;宋冀凤;;[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8年01期
栗东卿;刘海龙;达夫拉;;[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7年06期
史俊彦;马锋茂;陈昕;;[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8年04期
谢卫东;余登金;;[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年04期
丁一汇,戴晓苏;[J];气象;1994年12期
刘兰芳;[J];中国农业气象;2002年01期
张荣霞;隋岩;杨秀华;张寅;;[J];中国农业气象;2010年S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郑有飞;陈彬彬;赵国强;陈怀亮;吴荣军;;[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6期
曹士民;江和文;员影;杨文艳;迟春艳;钟莉;;[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0期
康桂红;郝兰春;杨宗波;杨瑞峰;徐学义;;[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1期
阎琦;吴艳青;朱宇;马秀红;崔莉敏;;[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安光辉;刘运华;郭连云;毛万珍;;[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7期
张翠艳;;[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9期
李如琦;王谦谦;毛文书;;[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6期
潘柱;李书桂;于文杰;梁冰;黄建林;;[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3期
王美娜;;[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4期
舒传强;杨以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秀兰;;[A];2012北京气象学会中青年优秀论文评选论文集[C];2012年
张爱英;任国玉;周江兴;初子莹;任玉玉;唐国利;;[A];2012北京气象学会中青年优秀论文评选论文集[C];2012年
刘燕;张春云;郭文远;;[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李海;李颂华;;[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杜健;冯浩;吴普特;张月丽;黄文敏;陈军;高朝;王炳荣;朱守勇;曹超;;[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王纪军;裴铁璠;王安志;关德新;金昌杰;;[A];华中区域气象中心成立20周年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9年
娄德君;刘智;高金辉;李治民;;[A];黑龙江省气象科技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高蓓;张树誉;景毅刚;颜胜安;;[A];陕西省气象学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梁理新;尹小玉;黄国宗;;[A];2007年滇黔桂三省区五州市气象协作区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朱兰娟;宋健;;[A];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润元;[D];兰州大学;2010年
张科;[D];兰州大学;2010年
郑江坤;[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范伶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李巧媛;[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孙雯;[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朱红根;[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张弛;[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延军平;[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刘美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志军;[D];兰州大学;2010年
韩世刚;[D];兰州大学;2010年
卞韬;[D];兰州大学;2010年
陈欢;[D];兰州大学;2011年
金文岩;[D];兰州大学;2011年
王德丽;[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赵玉芳;[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宋来萍;[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钞锦龙;[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张霏燕;[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景利;陈明;梁涛;史奎桥;胡丹;张兵兵;;[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9期
丁一汇,戴晓苏;[J];气象;1994年12期
刘兰芳;[J];中国农业气象;2002年01期
张荣霞;隋岩;杨秀华;张寅;;[J];中国农业气象;2010年S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叶永印,张时龙,罗洪发,杨远平;[J];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01期
吴让;李金红;蓟尚玛;;[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5期
冯承彬;张耀生;赵新全;赵双喜;米兆荣;;[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3期
马宗泰;;[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武建双;沈振西;张宪洲;;[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4期
张振锋;游广永;张瑞芳;代磊强;赵元杰;;[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0期
田玉强;朱维树;张勇;李悦;刘峻杉;;[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5期
安峰娟;尤鲁宁;陈淑娟;;[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2期
高文良;;[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13期
马兴祥,方德彪,王润元,张杰,叶桐轩;[J];草业科学;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哲;;[J];内蒙古气象;2010年03期
罗玉昌;刘志宏;刘瑞芳;孟根;;[J];内蒙古气象;2007年06期
杨德伟,卓景愉,郑维,唐风兰;[J];高原气象;1989年01期
蔡丽丽;李国栋;;[J];吉林气象;2008年02期
付祥建;刘伟昌;刘忠阳;马振生;;[J];河南气象;2006年03期
孟庆江;;[J];内蒙古气象;2007年06期
李文勇;;[J];亚热带农业研究;2008年01期
刘玲;张庆国;陈庭甫;秦小林;;[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7期
彭洋;;[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傅小城;王芳;王浩;段水强;;[J];资源科学;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蓓;栗柯;李艳丽;;[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A];安徽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工作会议交流材料[C];2004年
戴昭运;程千宜;;[A];华东地区农学会学术年会暨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燕育民;;[A];2007年河北省电子学会、河北省计算机学会、河北省自动化学会、河北省人工智能学会、河北省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会、河北省软件行业协会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杜萌萌;李新周;;[A];第五届副热带气象学术业务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朱乃芬;祖冬琦;盛国志;;[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A];科教兴乡之路——山西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探索[C];2000年
陈剑波;;[A];纪念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成立十周年——首届(2001)中国农机发展论坛文集[C];2001年
林宏兰;李早勇;姜广峰;孙玉军;;[A];全国立体农业与庭院经济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金尔光;;[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唐秀丽 黎振勇;[N];桂林日报;2009年
白里呷;[N];四川科技报;2010年
张雄飞;[N];大理日报(汉);2010年
王颖 通讯员
余成伟;[N];青海日报;2010年
卢明春 熊锦华 张增清;[N];韶关日报;2009年
通讯员杨志国;[N];克孜勒苏报;2009年
韩枢海;[N];黑龙江经济报;2009年
记者韩枢海;[N];鸡西日报;2009年
陈子牧;[N];金融时报;2009年
邵立新 记者
顾瑾;[N];人民邮电;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旻;[D];沈阳农业大学;2008年
阚先学;[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李明贤;[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白全民;[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梁俊明;[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卢燕宇;[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樊红芳;[D];兰州大学;2008年
王园香;[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9年
杨凤海;[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李华;[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春丽;[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张耀元;[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李晓丽;[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刘磊;[D];天津商业大学;2012年
杨明;[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张宏丽;[D];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
马晓琳;[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周华雯;[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黄丽慧;[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任卓娜;[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文章详情页
把应对气候变化的“负担”转化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机会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王辛夷
不论是会前主要排放国家发布的联合声明,还是160个国家提交的自主贡献书,今年的巴黎气候大会还没开始,就让世界感到了希望——但是这并不代表月底的巴黎会是一片祥和。“主要分歧仍然存在。”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在会前如是强调。自23年前《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公约》签订至今,人类在对抗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始终存在两个阵营: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按照《公约》“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共区原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应对气候变化承担不同责任。然而23年过去,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共区原则”是否还能在在巴黎会议上取得胜利?“(‘共区原则’)在本次大会上毫无疑问是会被淡化的。”北京大学国际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滨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世界政治、经济、排放格局都发生了变化,“共区原则”仍然会坚持,但在关键领域如何体现还需要谈判博弈,结果尚未可知。巴黎大会面对的主要挑战是什么?“共区原则”的模糊会对中国带来哪些影响?研究环境问题二十余年的张海滨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带来了独家解读。关键词1:主要分歧前景总体乐观,两大问题影响议程NBD: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在前几天说过,本次巴黎气候大会“主要分歧仍然存在”。您认为本届气候大会的主要分歧是什么?张海滨:我们说巴黎大会的前景总体是比较乐观的,但是问题还很多,绝对不会轻松。和《京都议定书》完全不同,我们现在采取的是自下而上的谈判模式,各国提交自主贡献书(INDC),现在已经有160个国家提交。这种模式的好处就是各国自主权更大了,而且INDC中也基本锁定了各国的减排目标,各方在谈判的时候不会再彼此施加压力。但是还有两个问题。首先就是怎么理解“共同但有区别责任”这个原则。《京都议定书》中的“共区原则”是非常清晰的,而这次大会上,这一原则毫无疑问是在淡化的。但是发展中国家仍然在坚持维持“共区原则”的基本面,这一原则在减缓、适应、资金、技术、损害等方面如何体现,这是谈判要去博弈的,结果现在并不是很清楚。第二个问题是资金。如果要执行和履约,这就需要钱,所以融资的问题会在巴黎之后极其关键,甚至是最关键的问题。从最新的谈判进程来看,无论是发达国家的内部情况还是国际经济的整体形势,要实现到2020年每年筹集1000亿美元绿色气候资金的目标也非常困难。这两个问题是巴黎大会比较棘手的问题。所以巴黎谈判的前景尽管乐观,但绝不轻松,出现焦灼和延期并不意外。关键词2:共区原则取消影响不大,但中国应力挺保留NBD:“共区原则”是保护发展中国家基本发展权利的,“共区原则”的弱化会对中国带来哪些影响?张海滨:从中国立场来讲,国内的减排议程和国际议程是高度吻合,也就是说采取更加有作为的或进取的减排政策,符合国家战略部署,因为我们进入了新阶段,我们的经济也需要转型。所以说“共区原则”如果没有了,对于中国的影响并不大,但是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权益影响却非常大。然而,我们毕竟还是定位在发展中国家,我们的战略依托也还是发展中国家,所以在气候大会上,中国还是要坚持体现“共区原则”,至少是在文献和原则中要体现。NBD:这个原则为什么会被淡化?张海滨:首先,发达国家对于“共区原则”的认识本来就有偏差,当时接受也并非心甘情愿。不过当时的发展中国家政治地位不高,经济发展也相对落后,排放量也比较小。所以说是当时的国际政治、经济、排放三个格局让发达国家接受了“共区原则”,这个原则维护了发展中国家基本的发展权。现在这三个格局经过20多年的演进之后,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政治方面,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排放方面,发展中国家的整体排放量远远超过了发达国家,相关情况现在已经完全颠倒过来。关键词3:减排进程2℃温控目标,通过创新或能实现NBD:在这样的情况下,目前减排的进程是怎样的?张海滨:看减排进度要看两个维度,一个是2℃温控目标的角度,另外一个维度是各国减排的情况。如果从2℃目标来讲,现在的行动还不够。按照最新的联合国报告,160个国家INDC能够保证将温度在本世纪控制在2.7℃。这已经给了世界信心,因为过去一直认为,如果不能达成强有力的减排协议,本世纪气温将上升4℃。现在距离目标只剩下0.7℃,如果我们在巴黎之后能够增强行动,通过制度、科技的创新就还有可能达到2℃的目标。NBD:美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碳排放国,但是美国并未加入《京都议定书》,日本、俄罗斯等国也没有加入第二承诺期。这些国家减排情况是怎样的?张海滨:从各国的INDC可以看出,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都在做国内自主减排的行动,特别是美国和中国都具有示范效应。美国国内政治掣肘非常严重,但是以加州为代表的很多个州都在采取减排的措施,也都做的很不错。国家层面国会限制非常多,奥巴马政府就通过行政手段推行减排措施,包括争议很大的清洁能源计划。这些政策本身就是在告诉世界,美国仍然是在负重情况下前进。关键词4:中国影响减排示范效应,展现全球领导力NBD: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最大的排放国。中国的行动对于中国本身,以及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会有怎样的影响?张海滨:国外的高层官员对我说,你们中国在自主减排,同时世界也在关注,中国的政策具有溢出效应和示范效应。所以我们更应该在可持续发展领域,能够把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充分结合起来,未来展现和承担全球领导力。我们比较忌讳使用领导力这个词汇,但是我们接受这个词是迟早的事。所以中国在这个领域发挥领导作用,既能够和国内绿色发展和美丽中国的建设对应起来,同时也占领了全球道德制高点,体现出我们是负责任的大国。除此以外,从更深层次来看这个问题,我们认为通过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以大幅提高中国在未来全球竞争中的综合能力。所以要把应对气候变化所谓的成本和负担,转化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机会。NBD:去年11月和今年9月,中美两国先后发布两个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在这前后,中国还和法国、欧盟发布了类似的声明。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在气候变化治理方面的思路转向了大国治理。您怎么看?张海滨:我并不认同这是大国治理。中国高层所讲的全球治理是多层次的,既包括多边,也包括双边,在全球治理的多个体系和层次上同时发力。这是我国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全球治理的本质。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王辛夷
每经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每经添升宝
每日经济新闻
Copyright (C) 2016 每日经济新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北京: 010-, 上海: 021-, 广州: 020-, 深圳: 9, 成都: 02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