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储备的作用备

外汇储备多为什么不好呢?_百度知道
外汇储备多为什么不好呢?
  外汇储备多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主要如下方面:  1、潜力  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流入代表着相应规模的实物资源的流出,这种状况不利于一国经济的增长。如果中国的外汇储备超常增长持续下去,将损害经济增长的潜力。  2、利差损失  据保守估计,以投资利润率和外汇储备收益率的差额的2%来看,若拥有6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年损失高达100多亿美元。如果考虑到汇率变动的风险,这一潜在损失更大。另外,很多国家外汇储备构成中绝大部分是美元资产,若美元贬值,则该国的储备资产将严重缩水。  3、成本损失  中国每年引进大约500亿美元的外商投资,为此国家要提供大量的税收优惠;同时,中国又持有大约一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闲置不用。这样,一方面是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另一方面老百姓省吃俭用借钱给外国人花,其潜在的机会成本不可忽视。  4、宏观调控效果  在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下,央行负有无限度对外汇资金回购的责任,因此随着外汇储备的增长,外汇占款投放量不断加大。外汇占款的快速增长不仅从总量上制约了2004年以来宏观调控的效力,还从结构上削弱宏观调控的效果,并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使央行调控货币政策的空间越来越小。  5、国际优惠贷款  外汇储备过多会使中国失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优惠贷款。按照IMF的规定,外汇储备充足的国家不但不能享受该组织的优惠低息贷款,还必须在必要时对国际收支发生困难的其他成员国提供帮助。这对中国来讲,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  6、加速热钱流入  引发或加速该国的通货膨胀。  7、经济资源流失  大量囤积外汇,会引起国内有形经济资源的流失,无论是出口创汇还是发行本国货币购买外汇,都会形成对本国有形经济资源的购买能力,造成国内有形经济资源的流失。  8、通货膨胀  推高本国货币的通货膨胀,资源的流失和大量发行本国货币所换来得外汇如果不能实现购买,则会推动国内通货膨胀的持续上扬。  9、国内企业  出口创汇不能回购资源,在国内以发行本国货币虚增企业利润来实现,实质上是生产企业的出口成本以通货膨胀消化,长期运做,使所有生产企业总体上收不抵支,使这些企业所持有的生产资料转化为外汇储备的货币形态,造成倒闭,而以企业经济赢利为基础而生存的银行也会因企业的倒闭使放出的贷款不能收回而发生倒闭。  10、汇兑损失  由于这些损失需要通过本国货币的无保证发行获得,由工商企业和银行系统消化,迫使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革,吸收民间资本公担,我国大批国企和国有独资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就是因为企业无法独立承担央行大量囤积外汇产生的汇兑损失,不得不吸收民间资金共担损失以苟延残喘。实质上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本质属于国有独资制造企业和银行的变相破产形式。  给外汇发行国通过大量发行钞票,稀释其货币购买力,掠夺持汇国的财富以逃避债务创造条件。这是形成我国中央银行的汇兑损失的主要原因。  11、本国货币  大量通货膨胀本身是中央银行稀释本国货币购买力的表现,但中央银行在稀释购买力时没有补贴持币人等比的新增货币,从而使百姓财富蒸发。  12、本国货币主权丧失  蚂蚁搬家式的将本国货币的发行准备移出国外,造成本国货币主权的丧失。大量发行本国货币购买外汇,是以所谓的单向等价交换为特征实现,即使用本国货币购买外汇,而外汇发行国将换得的人民币购买我国商品输入其国家,销售后补足外汇的发行准备,回笼该国货币买削其债务。而本国因囤积外汇不能回笼资源,造成大量无准备的货币发行,从而丧失对本国货币的节制,任其通货膨胀,这意味着本国货币主权的丧失。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提问者采纳
就是要盈利的,不然企业不是白干了,企业必须把这些外贸收入得来的外汇卖给国家,就外贸来说,菜价涨,因为他卖东西收回来的钱——那些外汇已经卖给国家了,所以就看到很多在国外投资的项目一下子亏了多少亿,没有什么比较安全收益回报好的项目投资;至于外汇过多的不好的方面还有一个就是国家有了那么多外汇,巨量的外汇收入会造成人民币超量流通,进口国外的设备。所以基于这些来说,汇金,相当于央行也要相应引出来那么多的人民币,基本大家都在贬值、旅游的各种各样的老外来到中国后他们的美元都会变成人民币,在国内是没地方花的,企业卖外汇给国家,国家要付钱给企业呀,关于这些看看有关中金公司,但那个收益率好像也就2%-3%那样,国内人民辛辛苦苦赚来的外汇不能随随便便就亏了吧,美国黑石相关的报道应该有一些,那是钱阿,要投资的,外汇储备也越多,而这其中就有很大一部分是外汇收入变过来的,老外看中国经济好,但中国积累了那么多的外汇储备,到中国内要换成人民币?央行就是中国人民银行印的呗,因为来的这些投机的钱数量也是非常巨大的,不然就没有用,过去很长时间都是这样,这主要是国内现行的结售汇制度造成的,那些美元都变成外汇储备的一部分,几十亿,美元的报道了,当企业有进口需求时,美元却在不断贬值的阿,金融股票债券也是一部分投资对象,居民和企业是不允许持有外汇的,即央行就要印等量的钱出来,但企业是没有外汇的,按道理说这应该是好事儿阿,炒各种能升值的东西,就可能造成市场上人民币过量,居民个人和企业拿着外汇是没有用的,形成了国家的外汇储备,国家就要付相应的人民币给企业,中国目前持有1万多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央行也引出来越来越多的人民币,国内也没有地方花,这个是最主要的,毕竟你拿那么多美元,豆你玩就来了,要投资,甚至很多人是来中国炒房子,房价涨,他要跟国家换外汇回来再付款给国外,还有大量外汇结余在那里呢,在国内,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的外汇收入成为国家的外汇储备,大概是那个数吧,也不是越多越好吧,这时候一个问题就来了,会扰乱国内经济秩序,当他现在需要外汇去买国外的东西时,现在国内的通货膨胀都多少了?国家付给企业的人民币从哪里来,我们没有地方投资,也就是说企业卖给国家多少外汇,这些投资的,在这种情况下,外汇储备够用就好,这些钱要去投资啊,国家的货币政策本来是独立的,大家一般都会这么理解,各种商品价格的不断上涨一部分也要“归功”于这些投机的热钱,最近好像政策有所调整,这仅仅占我们的外汇的一小部分而已;外商投资也应是外汇一部分,比如国内要进口铁矿石,这些现象一部分原因就是流通的货币太多了,几百亿,这样人民币就更可能超量,问题就在这里,蒜你狠,要花要投资只能去中国以外的地方;另外国内在这一块的人才也不那么多,所以那个投资收益是很低的,钱是要花的,所以这些年国内房价上涨,你持有越多的外汇,但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句话对这么巨量的外汇储备投资再恰当不过了,CPI上涨。在中国,根据国内经济状况来决定的,但这个要结合中国的一个国情,因此外汇的一部分又回流企业用来进口了,钱多了就会造成各种商品价格上涨,外贸收入越多外汇收入就越多,要付外汇比如美元给国外的客户,但实质跟过去基本没什么两样,很多人想来中国投资,最主要的外汇储备无外乎就是外贸收入,老外来中国拿的是美元,大家都竞相贬值的时候,而且刚讲过国家政策也是不允许的,首先要了解外汇储备是怎么来的弄清这个问题,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日元最近几个月半年的时间贬值了好像20%左右了吧。但问题就在这里
那不可以把多买国外面的东西啊!比如原子弹,导弹,军用物品,金属稀有物,粮食,古董……那不就花了吗?国家不可以直接花吗?
这也正是问题的所在。原子弹导弹,中国都能造,原子弹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中国不需要买,不符合中国的发展政策和对外政策,另外想买也没地方买去呀,中国要买也是买那些最先进的,但最先进技术的别人都不会卖给你,俄罗斯的S400系统目前只在他国内装备,估计至少要三四年之后才会出口,至于美国的先进导弹之类更不用做梦了,美国现在正加紧战略东移,遏制中国,但凡和军工领域沾边的都不准其国内公司对华出口,并迫使欧盟国家执行对中国武器禁运政策持续二十几年了,所以在这些领域基本上是想花花不掉想买没不到;在资源方面,铁矿石、铜矿等等,中国已经在大量从国外进口了,只要中国买的东西,价格都会很快暴涨,因为我们的外汇储备太多了,除去买美国国债的1万亿美元,还有近2万亿储备;至于粮食那些够吃够用就行,买那么多会发霉的,再说中国中国国内也每年在产粮食这些;至于古董,只是商业投资行为的话还好,没有哪个国家把那个作为政府的政策领域,经济发展要讲究可持续行,赚来的钱是要花的,但要花的正确合理,不然再多钱也会被败家子败光的,政府也可能倒闭,社会动乱。美国打了十年的仗,花的钱几千亿美元,近万亿美元,之前克林顿离任时美国财政是有盈余的,自小布什的十年来到现在每年赤字几千亿,同样看看欧洲那些国家,希腊,债务危机,政府倒台,国家破产,看看关于欧猪五国的新闻就了解了,所以钱多并不代表我们已经高枕无忧了,也要会花花在正确的地方,况且国内还面临有大把的问题需要解决,其他国家的例子就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嗯!似懂非懂~不过谢谢你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外汇储备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下次自动登录
其它账号登录:
|||||||||||||||||||||||||
&&&&>> &正文
中国此时卖出外汇储备是最佳选择?
作者:佚名&&&
中金在线微博微信
扫描二维码
中金在线微信
  事实上,巨量的外汇储备对于出口为导向的中国经济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负担。长期来看外储不仅会面临贬值风险(以人民币计价),同时外储收益也低于中国从国内的融资成本。对于中国而言,在目前水平抛售一些外汇储备显然是最佳的选择。
  中国过去数十年积累的巨量外汇储备终于开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了控制人民币贬值速率,中国央行在近几个月持续抛售美元储备。然而这也引发了市场对于人民币贬值是否会持续并最终导致中国外汇储备耗尽的疑问。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外汇储备的作用就是稳定汇率,因此中国央行抛售外储以控制波动率无可厚非。而在我看来,中国完全消耗完外汇储备的可能性很低。更为重要的是,长期而言,人民币对欧元和美元的升值无可避免,因此在目前水平卖出外储换回人民币似乎是一个绝佳的选择。
  造成人民币出现贬值预期和热钱流出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经济转型所带来的经济增速放缓担忧。所谓的热钱从来就是逐利性的快进快出,但是热钱也绝非无限量的。简单的认为热钱可以持续流出并导致中国外汇储备用完显然是个错误。
  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8月外储下降940亿美元。考虑到同期欧元和日元对美元相对升值3%,以及明显的经常帐盈余,因此实际用于干预稳定人民币的规模必然会更大。不过即便如此,按照目前的欧元和日元汇率和经常帐盈余水平,热钱需要保持8月的外流速度并持续流出两年才能令中国外汇储备完全用完。是否有如此大规模的热钱,悲观情绪是否能延续那么久是我的两大疑问。
  两年之前,IMF的研究报告曾认为,如果所有的投资壁垒被打破,那么中国居民对外投资规模将超过境外投资者对于中国的投资,净差额或占到中国GDP的11-18%。按照2014年GDP规模10万亿美元来算,金融外流规模或为1-2万亿美元,明显低于中国外储规模3.6万亿美元。而如今相关壁垒依然存在,因此实际的外流只会更少。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IMF报告并没有考虑国外央行可能投资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最近几年中国一直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并谋求加入SDRs。如果其他央行将外汇储备的10%转向配置人民币的话,净流入规模就将达到8000亿美元。这就意味着资金净流出规模将更小。
  市场还有一种质疑之声,认为相当一部分的中国外汇储备是无法快速变现的低流动性资产,或者用于他用而未公布——比如在亚投行方面的250-300亿美元投入。关于这一块,详细的内容可以查看我同事TedTruman最新的分析。事实上,中国公布的数据的确并不令人满意,但是我并不认为上述的资产和投入总规模会超过10000亿美元。换句话说,中国至少有2.5万亿美元外储可以自由支配。
  而对于中国究竟拥有多少外汇储备规模才是相对“合适”,有一个指标可能具有参考性:外储和短期外债规模一致被视为一个安全线。世界银行的最新数据(截止到2013年末)显示,中国短期外债大致在6000亿美元左右(同样可以参考的三个月进口规模也大致是6000亿美元)。2.5万亿美元自由支配的外储规模是其四倍之多,自然也没有任何压力可言。
  更长远来看,如果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的话,中国是否需要有外汇储备都是一个未知数。无论是美国还是欧元区都没有很大量的外汇储备。
  另外有一些人猜测中国的外汇储备可能会用于救急国内经济,比如楼市泡沫破裂等可能的情况。但是中国如果大量使用外汇储备来救市的话,实际上救市自动放弃了汇率盯住机制,人民币将面临大幅升值的压力。可以预见的是,中国政府不可能允许在国内出现状况的同时再让出口出现危机。
  事实上,巨量的外汇储备对于出口为导向的中国经济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负担。长期来看外储不仅会面临贬值风险(以人民币计价),同时外储收益也低于中国从国内的融资成本。对于中国而言,在目前水平抛售一些外汇储备显然是最佳的选择。
  中国央行8月动用了亿美元外储
  据招商证券宏观经济研究主管谢亚轩等人在14日的报告中提到,央行8月为稳定外汇市场,供应外汇流动性而动用的外汇资产或外汇储备大约为1200亿美元至1300亿美元。
  具体测算如下:
  8月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为-7238亿元(约1150亿美元),央行外汇占款为-3184亿元,其他国外资产为-5398亿元,合计央行国外资产减少8582亿元(约1350亿美元)。
  据此可以推测央行当月为稳定外汇市场,供应外汇流动性而动用的外汇资产或外汇储备大约为1200亿美元至1300亿美元,符合我们此前估计的亿美元的预测区间。
  这一规模与8月考虑汇率变化后的外汇储备下降数据(939亿美元)、8月外汇市场成交量(6600亿美元)以及央行当月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SLO等工具释放的流动性规模基本相当,互为验证。
  谢亚轩提到,按此前央行答记者问披露,8月远期购汇签约额是今年1至7月签约额(274亿美元)的三倍,多增近550亿美元。“除有对冲汇率风险的交易,也不排除有个别企业某种程度‘裸做空’人民币。”
  其预计,未来央行外汇占款下降的速度可能放缓,汇率贬值预期有望逐步消退,回归基本面。
  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预期造成的全球流动性收缩或者去美元杠杆的进程可能进入阶段性尾声,甚至已出现“超调”。
  随国内外经济主体对811汇改政策认识的不断加深以及央行稳定国内外汇市场的操作,汇率贬值预期有望逐步消退,回归基本面。
  远期售汇宏观审慎管理等措施针对性强,有望明显减少投机性购汇需求。
  外储变化告诉我们什么?
  方正证券报告称,央行积极管理外汇市场可能是本月外储加速下降的主因,显示“人民币资产的预期稳定性”将压倒一切政策目标。
  华尔街见闻网站周一提及,8月中国外储下降939亿美元至3.5574万亿美元,不仅是连续第四个月下滑,更创历史最大单月降幅。8月单月的外储降幅就超过了过去一年的四分之一。
  方正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杨为敩表示,央行的外汇市场积极管理可能是本月外储加快减少的主因,其他原因包括会计重估、民间藏汇和外资撤出:
  在人民币贬值预期形成和国别风险溢价短期失衡的背景下,为了稳定人民币资产的预期,央行积极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而其可能动用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加强对商业银行的售汇管理,再通过下调存准等方式回补因售汇增加而多回笼的人民币。这体现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相当于资产端的外汇储备和负债端的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同步下降,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收缩带动外汇储备加快下降。在8月11日人民币贬值后,外汇日成交量达两三百亿美元之巨,按正常比例推断,,这部分市场预期稳定对冲资金应该不是小数。
  不过,“外汇储备变化并非线性,无需过于恐慌。”杨为敩在昨日的报告中写道。“按照市场悲观的理解,如果按照目前的速率,那么3年左右时间外汇储备将消耗殆尽。但这一推理是不可靠的,外汇储备变化并非线性。”
  如果我们以8月为一个例外,在美国加息之前的9-12月,外储减少在每个月400-600亿美元左右的规模,则央行对流动性的对冲完全可以游刃有余。
  但从8月外储数据变化可以深刻理解“人民币资产的预期稳定性”对于政策的意义:
  可以看到,一切积极的假设都是建立在外资流出收敛的情形之上,从这一点来说,我们不难理解人民币资产的预期稳定性对于政策的重要意义,不难理解“828”国务院专题会议、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政策层的基本姿态和立场。当前与430会议、730会议前后的政策环境已经有所不同,所以“828”国务院专题会议指出目前面临“新的不确定”,存在“新的压力”,预计其他一切政策目标都将靠后,人民币资产的预期稳定性是未来一个季度政策的首要目标。这一点,是我们理解当前政策路径的一个前提。
  (文章来源华尔街见闻,外汇头条整理)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责任编辑:cnfol001
拿了驾照,上路技巧还是不会?一出现故障就往4S店跑?想了解最新的汽车价格信息?中金在线车show微信号为你提供驾驶、养护技巧、热门新车评测等实用资讯,提供便捷的车型报价查询服务,打造车友互动交流平台,快来试试吧!
微信关注方法:1.扫描左侧二维码;2.搜索“中金在线车show”(cnfolauto)关注中金在线车show微信。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导语: 截至2010年9月末,中国外汇储备已达2.64万亿美元,独占全球外汇储备的1/3之多。中国人向来看重各种“世界第一”的名号。但看重归看重,还要看这个“老大”当得是否有价值。那么,“外汇储备第一”的名号,到底给中国带来的是名还是实?[]
巨额外汇储备是国力的象征,还是麻烦的开始?
2006年2月,中国外汇储备以8537亿美元超越日本,突然当上了美国政府最大的债权人。世界舆论于是为之哗然。事实上,在西方世界老牌帝国夕阳西下之时,另一个新生力量冉冉而起,西方难免钦羡。在国外舆论的鼓噪下,国内竟有颇多人相信外汇储备确乎是国力象征,乃至可以作为昏睡百年后再度崛起的重要证据。
两年后,中国外汇储备更一举超过世界主要7大工业国的总和,达到1.76万亿美元时,国内舆论狂欢之后才有了一点点警觉。及至2009年4月,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超过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国家,独占全球外汇储备的三分之一。第一的帽子牢牢粘在头上,不仅完全甩不脱,且已经成为别国攻击中国政府保护贸易、操纵汇率的主要口实。巨额外汇储备增速日益加快,带来的一系列麻烦也开始完全显露。
据日本官方公布数据,中英两国月购买日本债券情况的对比。(图:经济学人)
华而不实的外汇储备源于普罗大众血汗的喂养
笔者在2006年中国甫一获得“外汇储备第一国”荣誉称号之时就曾专门撰文“外汇储备刺痛中国”指出,“奇迹”本身并不可喜。中国外汇储备的超速积累,不仅源于“血汗工厂”(劳动力的低工资、低福利)的“廉价输送”(人民币币值长期低估),还源于“只进不出”的“中式重商主义”传统。而中国付出的代价则是沉痛的——自然资源的耗竭、美好山川的污染、国民的长期低工资和低福利……换回的却是除华而不实的“外储第一”名号,以及外国居民,尤其是美国人对中国的大量“名义负债”。更糟糕地,随着外汇储备潮涨,逐浪而来更具流动性和不稳定性的外国资本,更在精明地避开实体经济领域,进入股市、楼市,侵蚀着中国经济并不强健的肌体。
“只进不出”的思维下,中国对外汇储备的“胃口”似乎无穷大。
外汇储备成人为操纵代名词,是世界金融界的“众矢之的”
之所以要提尽快遏制,原因在于中国外储增量的过快增速:中国从建国开始,用了46年的时间才积累起1000亿美元外汇。但从1000亿美元到1万亿美元,只用了年10年;从1万亿美元到2万亿美元,用了不到30个月;从2万亿美元到2.5万亿美元,只用了17个月(据路透社报道估计)。如果没有因次贷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后半程的加速趋势还会更加明显。
现在,巨额外汇储备最直接的负面作用,就是引逗了西方世界的目光,成为保守派与自由派政客们面对社会、经济窘境的共同说辞。以美国中期选举季为例,几乎每个竞选者都在指责对手帮助中国偷走了美国人的就业,并信誓旦旦要逼迫人民币升值。在欧洲,在南美……这些指责甚至有四海一家之势。中国依靠贸易、资本“双顺差”积累起来的外汇储备,已经成为众矢之的。2.5万亿美元放在这里,就成了人为操纵和有意暗算的代名词。有鉴于此,必须尽早遏制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势头,以避免反复授人以柄。
将中国推向“汇率操纵国”一席的,仅仅是美国官员吗?
多一分外汇国内就多印一分钞,助推通胀以及资产泡沫
其次,随着规模膨胀,有效管理外汇储备日益成为艰深的难题。一方面,美元指数回落在危机后呈现加速状态,且美国政府已有启动第二轮定量宽松政策的明显意图,这将使得中国人民胼手胝足积累起来的国家财富,面临急剧缩水的危险。另一方面,世界上也没有一个国家曾管理过两万亿美元以上的外汇资产,在如此巨大的规模和快速的增长面前,难免手足无措,缺乏可操作的保值和增值手段,任何关于多元化配置的想法在现实中都很有些知易行难。
最重要的麻烦还在于因外储存在所导致的中国国内流动性泛滥。从理论上讲,外汇储备每一个美元都对应着央行负债。外面积累多一分,国内的基础货币投放就多一分。十年来,黄金的涨幅为350%,石油的涨幅为200%,中国央行释出的货币供应量却扩大了450%。如果用M2/GDP作衡量标准(比值越大,说明经济货币化的程度越高),中国目前是1.8倍,而美国只有0.6倍,日本、韩国不过是1倍左右。这直接引致了近几年的资产泡沫化,最具体的例子就是房地产,过去十年国内住宅均价上涨了超过五倍。如今,普罗大众血汗喂养长大的外储怪兽正日益明显地体现出反噬特性:流动性助推房价、房价助推通胀、通胀抬高生活成本、生活成本降低幸福指数。
有西方经济学家戏称,中国的胃口可以很大,但问题是有没有足够大的“船”可容下它所需的“食物”。
外汇储备并非国家私产,要用之于民众才有价值
事实上,外汇储备本质上非国家私产,而只是暂时操之于政府。它不但不是什么“庙堂神器”,如果不用之在民众身上,其价值也体现不出来。所以,在外汇储备问题上,最根本的出路,还是政府要转换思维。
一方面,政府不能把外储的留存和使用权攥在手里,应该实施还汇于民的举措,例如,可以考虑在战略上放开管制,把更多外汇储备资产配置在民间,投入在市场,这也有助于改变人民币内部贬值、外部升值的吊诡局面。另一方面,按照刚结束的五中全会促进公平正义的指导思路,政府完全可以通过投入部分外汇储备来弥补社保、医保、教育亏空和欠账,提升民众的生活福利和保障水平,乃至不妨考虑使用外汇,为公众对外购买各类保障服务来体现关爱善意。
对于普通人来说,“外汇储备第一”只是个不能吃的头衔。
应鼓励引进生产力,而非买国债等虚拟资产
实际上,外汇储备的使用跳出外储配置币种多元化的传统思维模式,以买资产、促进口来取代买外币乃至买股权。原因是,在人民币相对于其他货币出现整体升值的情形下,通过持有外币标价的其他国家国债、政府机构债、股权等虚拟资产,不仅存在决策风险,也根本无法消除人民币升值引起的外汇储备资产损失。最近5年,因为人民币升值而产生的外汇储备损失,保守估计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而鼓励各类机构和居民从国外进口设备、商品、粮食、资源和技术等,将既可以引进生产力,又可以提升民众生活水准,还可以快速降低外汇储备余额,提高利用效率。(本期特约撰稿:沈洪溥)
当外汇储备已近乎成为一种“诱惑”时,减持还会是一种选择吗?
2.6万亿美元的天量外汇储备,并不一定就是国力的象征。如果只是单纯的用来购买他国国债等虚拟资产,不单别国怨声载道,外储这只“资本怪兽”对国内经济的反噬性也会迟早显现。这种“有名无实的第一”,对中国经济和普通居民来说,并非益事。
网易新闻另一面往期回顾
跟贴读取中...
网易通行证: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网易通行证: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责任编辑:谢云巍 陆晓茵国家的外汇储备是越多越好吗?
国家的外汇储备是越多越好吗?
10-01-19 &
积极影响:1.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资信。外汇储备是体现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位,标志着我国对外支付能力和调节国际收支实力的增强,为我国举借外债以及债务的还本付息提供了可靠保证,对维护我国在国际上的良好信誉,吸引外资,争取国际竞争优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使我国中央银行有效干预外汇市场,支持本币汇率。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保证我国能够从容应对突发金融风险,满足有效干预外汇市场、维护本币汇率稳定的需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人民币的良好表现再次证明,充足的外汇储备对于稳定人民币币值、维护投资者信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3.充足的外汇储备有力地促进了国内经济发展。一是充足的外汇储备能够提高我国对外融资能力,降低境内机构进入国际市场的融资成本,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寻求更优的投资环境和更大的利润空间;二是充足的外汇储备在深化经济改革、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技术等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贸易的发展大大加速,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满足进口先进技术设备的需求;三是能够更大程度地满足居民正常用汇需求。4.充足的外汇储备也是人民币最终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的一个必备条件。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是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首要目标。我国在1996年底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我国拥有雄厚的外汇储备确保了我国能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兑换要求,维持外汇市场汇率的相对稳定,抵御货币兑换所带来的风险,削弱其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在经常项目可自由兑换后,我们的目标便是取消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外汇管制,对国际间正常的汇兑活动和资金流动不予限制,从而实现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充足的外汇储备使中央银行能有效地调节外汇市场,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使人民币在迈向自由兑换的过程中保持汇率的基本稳定。负面影响1、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影响货币当局独立制定货币政策。近年来外汇占款形式的基础货币投放已经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由于外汇储备逐年增加,央行为了维持外汇市场的稳定,必须在外汇市场上买入外汇抛出本币。通过货币乘数效应的作用,货币供应量被放大,不仅影响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而且造成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央行进行对冲操作的工具还比较有限,对冲效果也不明显,因此如果外汇储备持续以较快的速度增长,那么通货膨胀的压力就会继续增加。2、导致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不均衡,不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向内需主导型模式的转变。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形成,是政府鼓励出口、鼓励招商引资等政策因素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因素在起主要作用。继续维持这种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不仅有碍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良好型社会的目标的实现,而且会损害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后劲,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3、增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不利于对外贸易顺利开展巨额外汇储备加大了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且使我国在相当程度上陷入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与抑制货币供给增长难以兼顾的两难境地:要减轻外汇占款造成的过多基础货币发行对国内货币市场的影响,人民银行必须加大回笼现金力度或提高利率,但这些操作将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如果为了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而增加货币供给或降低利率,本来就已经极为宽松的货币市场将因此变得过度宽松,从而刺激国内资产市场泡沫膨胀。我国有可能陷入“外汇储备增长较快—人民币升值预期—资金流入—外汇储备继续增长—进一步的升值和资金流入”这种恶性循环。此外,不断高涨的外汇储备还会进一步加剧贸易摩擦,恶化国际收支失衡,不利于我国外贸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带来高额的机会成本,加大资金收益风险,加大了汇率风险一个国家持有外汇储备,就是把这些资源储存起来,而放弃和牺牲利用他们投资的机,在经济上就形成了一种损失,这种损失也就是机会成本,一国外汇储备越多,机会成本也就越高。美元作为我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资产,汇率波动较为频繁,高额外汇储备有可能承担美元贬值的风险。5、成为导致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原因,影响了银行的资金使用效率,加剧了经济结构失衡。巨额贸易顺差通过结汇转换成人民币资金进入商业银行,外汇占款作为基础货币大规模投放在货币乘数作用机制下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多倍扩张,使市场流动性急剧膨胀。商业银行的存差规模日益扩大,货币市场流动性泛滥等问题,都与这一因素有关。或许更严重的问题还在于,流动性过剩还会引发企业利润下滑、投资过热和通货膨胀等一系列消极后果。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外汇储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