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战略具体是指中国直辖市有哪几个个战略?

奥一网帐号登录
用户名/E-mail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系列访谈之一——怎样才是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字号:&摘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系列访谈之一——怎样才是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嘉宾辛鸣各位网友大家好。 [13:23]主持人从去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第一次提出后,习近平一而再的不断强调,让“四个全面”成为备受关注的“新提法”。《人民日报》也刊发了系列评论员文章,请问辛老师,您是如何看待“四个全面”的? [13:29]嘉宾辛鸣我们都知道,大国的复兴关键靠战略,大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也是在拼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我们中国最伟大的梦想。要想实现这个梦想,它必须得有战略的建构。我们经常讲,战略好,这个事情就能成;战略优,这个竞争就能胜。我们可以说“四个全面”就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伟大梦想的历史进程中所做的战略布局。我们都知道这“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一个目标、三大战略举措,用个形象的说法,就好比是三足鼎立,上面架起了目标,一体三足,构建起了中国未来美好的蓝图。从这个角度来讲,“四个全面”这个战略布局的提出,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最伟大梦想的路径更加清晰,步伐也更加稳健了。 [13:54]嘉宾辛鸣但是,我们要想真正全面地理解“四个全面”,恐怕还要再往前讲,就是仅仅明白了一体三足的战略建构之外,还要明白这一体三足的战略建构凸显了什么样的意识。其实四个全面背后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或者今日中国社会三种意识的强烈的凸显。 [13:54]嘉宾辛鸣第一,使命意识。在今日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方位,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应该做一些什么工作?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一历史进程中应该肩负起什么样的责任?承担什么样的使命?这种强烈的使命意识,应该说是贯穿了“四个全面”这个战略布局的始终。因为我们都知道,使命意识其实就是大目标的意识、大愿景的意识,战略,说到根本上是实现目标与应用手段之间的战略的规划、筹划。在这个意义上讲,大目标是什么?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如何带领中国社会、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么一种使命意识时时强烈地萦绕在四个全面战略始终。 [13:54]嘉宾辛鸣第二,强烈的问题意识。“四个全面”的战略针对今日中国社会,在走向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间,我们所遇到的问题、所面对的问题、所不可回避的问题,所以这一系列问题,摆到面前,我们为了破解这些问题,提出的战略。比如我们说,要想实现民族复兴,全面小康是关键的一步,这一步我们应该怎么走,会遇到哪些问题,我们要认认真真研究,认真破解。要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会遇到哪些障碍,我们如何通过改革破解这些障碍,如何通过依法治国确定规矩,如何通过从严治党锻造核心,所有这些方面存在什么问题,紧紧围绕问题进行战略构建。 [13:58]嘉宾辛鸣第三,担当意识。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有这样一种崇高的使命,但是,我们也很清楚在完成这个使命的过程中间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遇到这些问题怎么办?我们是绕着走,是视而不见,是假装没有,还是我们迎头而上,去破解问题、化解问题、解决问题。做这些工作要什么?需要一种担当。没有这种担当意识,说句老实话,我们做不出这样一种战略构想来,没有这样一种担当意识,也许我们就会捡好的做,捡容易的做,捡能马上见效的做,而不会在“全面”上大做文章。我们说四个全面的战略其实凸显了三种意识。 [13:59]嘉宾辛鸣这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又是如何做出来的呢?是建立在两个重大的判断基础之上。四个全面战略的提出,基于今日中国社会的两个重大判断。第一个重大判断是我们对国内发展态势的重大判断。就是今日中国进入了发展的新常态。什么叫发展的新常态?就是今日中国社会,和过去60年来,甚至过去30多年来发展状况、发展要求,都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或者借用现在网友说的比较多的一句话,已经有了相当大的不同。所有这些不同就意味着我们过去一些习以为常的、用得好、用得惯的一些办法、一些措施,甚至包括一些思维,在今日中国社会,发展新常态下,已经越来越不管用,越来越不能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也不敢用。那么,怎么办?我们要顺应新常态,认识新常态,培育新常态。需要有新的战略,需要有新的战略筹划和战略建构。这是第一个重大判断,中国国内形势,我们发展进入新常态。 [13:59]嘉宾辛鸣第二个重大判断,今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呈现出一种新格局。什么叫新格局?就是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了。我们先做一个历史回顾。30多年前,中国和世界基本上是保持着相对独立,你干你的,我干我的,尽管我们说我们也跟亚非拉人民也保持着很友好的关系,但是我们和一些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之间,还是一种相对的隔绝的关系。这样一种状况下,你干你的,我干我的,互不干涉。但是随着世界潮流的发展,我们发现,当今世界的发展,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中国必须开放。我们在过去30多年来就做了一件事情,中国对外开放,走向世界。在走向世界的时候,我们当时用的一些词看起来都很有历史印记,叫中国“融入”世界。即使我们现在回过头来想想,“融入”这个词究竟妥当不妥当,现在来看可能有很大的不妥当,但是当时确实是中国最真诚的想法,也是世界对我们中国的认识,中国要回到世界怀抱来。回到世界怀抱的特点是什么?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中国要按照人家世界的格局,既定格局下来做我们的事情,中国要按照世界既有的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来做我们的事情。所以,在那个阶段,也就是在过去30多年来,我们主要做了这么件事情,我们在既有的国际格局和既有的国际规则框架下如何更好地与世界合作,如何去发展自己。应该说,这也是个很重要的历史阶段。我们做得也很好。但是我们越来越发现,随着今天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随着今天中国在世界格局中这种地位的变化,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应该出现一种新的构建。过去我们和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咱们说句让我们自己不好意思的话,我们更多的时候是跟着人家屁股后面跑,我们说是要给世界做打工的,我们要跟随人家大潮往前走,我们是个追随者、打工者、跟班,但是随着今日中国社会的发展,无论我们的制度文明发展,还是整个综合国力的发展,都让今天的中国社会有能力,也有必要向世界提出一种新的“世界观”、新的世界格局。比如十八大以来,和美国是要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过去美国可能是老大,中国是后面跟着的,或者美国是在主席台上坐着的人,我是在台下看你的人。对不起,今天我们两个新型大国关系,我们是伙伴关系,咱们平等地坐在一块来商量我们如何共同为世界繁荣做贡献。我们和俄罗斯,过去经常有人说,由于这种地缘关系,容易发生冲突和竞争,但是,我们现在是战略伙伴合作关系。我们和非洲,金砖五国,我们和拉丁美洲,前段时间,习主席去,创造了中拉时间。我们和周边国家建构“一路一带”,所有这一切意味着今天的国际格局已经有了中国的声音、中国的意识,我们用一种和而不同、和衷共济的模式重新塑造世界的新格局。我们的“四个全面”也就是基于这样一种新的国际格局背景下提出来的。 [14:00]嘉宾辛鸣“四个全面”凸显了三种意识,又基于两大判断,最后归结于一条,是彰显出了一个政治自信。今天的中国社会,能提出“四个全面”这个战略,说到底这是一种政治自信的表现。因为一个战略,能不能提出一个好战略,敢不敢提出一个好战略,是需要有资本、有底气的、有智慧的。如果没有资本,没有底气,就算构建了好的战略,这个战略也可能会是空的,或者这个战略只能挂在墙上,写在纸上,变不成现实的实践的指南。为什么我们这“四个全面”提出来之后能迅速赢得中国社会的认同,就是基于我们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各种作为,应该说是赢得了中国社会的支持,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同,甚至还得到了不服气人的低头。 [14:00]嘉宾辛鸣这三句话怎么讲?坦率讲,经过这么多年,人民群众对政党、政治领袖的认同,不看你说什么,关键看你做什么。十八大短短两年时间之内,能让社会公众对我们的政治领袖有如此高度的认同,基于什么?基于我们雷厉风行的反腐败,基于我们卓有成效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建设。所有这一切,让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赢得了中国社会的支持。面对国际社会,说句老实话,今天共产党所做的事情,很有可能让国际社会的人有点不太适应,因为他们过去已经适应了中国是跟班状况下的发展模式,今天这样一种作为让他们很不适应,甚至有些时候还有一些嫉妒、羡慕、恨的感觉,但是不管怎么说,当他们看到我们这一代,新一届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这些方略拿出来的时候,他们不得不表示认同,不得不表示佩服,这一点也是很难得的,因为我们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尽管可能做的事情让他们不舒服,甚至他们还希望中国回到过去那个样子,但是,当他们理解了中国社会已经有了自己新的思路、新的发展、新的状态的时候,他们也不得不来尊重我们中国的现状。这种尊重是不一样的。更重要的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雷霆万钧反腐败,这一点赢得了人民的支持,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但是我们实事求是讲,腐败分子、腐败干部是心有不甘的,可是经过这么两年来的态势来看,这些腐败分子想反扑的念头越来越成为泡影了,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了,想逃避掉执政党和人民对他腐败的清算已经不可能了。过去有些腐败分子说了,被抓住是小概率事件,现在我们来看,腐败分子能逃掉是小概率事件,甚至是零概率事件。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所有这一些铸造了什么?铸造了中国共产党这种政治自信。有了这个政治自信,我们的“四个全面”战略也就水到渠成了,也就基础扎实了。这一点很重要。 [14:01]嘉宾辛鸣全面理解“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不妨从这4、3、2、1把握。四个全面的战略凸显了三种意识,基于两大战略判断,证明了我们的政治自信。通过这个角度来把握,可能相对来说会更加全面。 [14:01]主持人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的区别是什么? [14:03]嘉宾辛鸣其实这是一个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改变。我们都知道,在十六大的时候,是把全面小康作为一个目标提了出来,由于那个时候全面小康只是一个目标,而且是刚刚提了出来,刚刚提出来的时候,最主要的工作,或者最大量的工作是什么?当然应该是建设。所以,我们那个时候更多强调的是建设,我们要去干,要多干、快干。那个时候强调的动词,应该是一种进行时。经过十年,从十六大到十八大,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取得成就之后,回过头来再看,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到2020年。到十八大的时候,全面小康的进程已经过半了,剩下不到八年时间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在已经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盘点盘点之后,来拉个倒计时的要求。从结果往回看,建设是从现在往目标看,建成是从结果往回看。到2020年要建成还有多长时间,还不到八年时间了。建成是一个倒计时,更多强调我们对这个目标完成的客观要求。从“建设”到“建成”这么一字之改,改的是一种紧迫感,改的是一种压力,改的也是一种责任。 [14:03]嘉宾辛鸣但是,不论是“建设”也好、“建成”也罢,我们没有必要在这两个词的变化上做过多的纠缠。其实,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还在“全面”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好,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罢,关键还在全面。我们要在“全面”上做文章,并且做大文章。 [14:04]主持人有人说,小康社会不过只是一个经济学指标,请问您怎么判断这个论述? [14:09]嘉宾辛鸣这个论述不太准确,甚至还容易产生误导。全面小康社会对于中国社会来说,绝对不是一个经济指标,甚至也不是个经济目标。其实,从根本意义上来讲,它是一种社会定位和社会目标。为什么说社会定位呢?我们都知道,小康社会是怎么来的?是我们的小平同志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当时和日本人谈中国社会的发展阶段的时候,他谈到,我们中国社会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初级阶段是个很长的历史过程,这个历史过程中间,它也应该分成若干个小的阶段,我们现在就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里面的一个阶段,什么阶段呢?我们要从欠发达的国家走向中等发达国家的阶段,现在正好处于这么一个阶段。这么个阶段,国际上通用的是从欠发达到中等发达,我们中国社会,小平同志说我们也有个说法,叫小康。什么叫小康社会呢?我们已经跨越了温饱,我们已经吃饱穿暖了,温饱问题解决了,但是还没有达到富裕,还没有达到足够的富裕、完全的富裕,在这个已经温饱了又没有富裕,这个阶段是什么呢?我们把它定义为叫小康。所以,当时我们是作为一种对社会发展阶段的中国定位提了出来。是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进程中间这样一个从欠发达国家走向发达国家的历史阶段。这个阶段要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是什么呢?我们要建设小康社会。所以,小康社会又是我们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一个社会目标,或者那个时候我们还曾经称为社会理想,现在再来看叫社会目标了。这是一种关于我们社会目标的中国式的表达,一个是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中国定位,一个是关于社会发展目标的中国表达。从这两个角度来理解小康社会,它会更准确一些。 [14:10]嘉宾辛鸣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间,经济小康是我们小康社会里面很重要的一项内容,但它绝对不能以偏概全。所以,我不主张从这个观点来理解小康社会。还是一个社会定位、一个社会目标的说法更准确一些。 [14:10]主持人人民日报评论认为,“全面小康,核心就在全面”。如何理解这个“全面”? [14:17]嘉宾辛鸣全面小康,就我个人理解来说,可以概括为三句话。第一句话是“一个都不能少”。就是中国社会的小康必须是13亿人的小康,必须是56个民族的小康,必须是960万平方公里每一寸土地上的小康。如果做不到每一个人都小康,如果做不到每一个民族都小康,如果做不到中国每一个地方都小康,就不能叫“全面”。第二句话是“一项都不能少”。就是中国社会的小康不仅要是“经济小康”,还必须是“政治小康”、“文化小康”、“社会小康”,包括“生态小康”。也就是说,我们要在经济方面更加发展,政治方面更加文明进步,文化方面更加丰富繁荣,社会方面更加和谐友善,生态方面更加绿色友好。当我们把所有这些方面都做到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全面小康”。第三句话,可能大家关注的不多,是“一步都不能迟”。我们国家现在有很多地方已经小康了,甚至都很富裕了,但是我们还有一些地方,离小康还差很多步,那么我们就要想方设法让这些地方、让这些群体加快步伐,多走几步,在2020年之前,能跟大家同时踏入小康社会,而不能你已经进去小康社会很久了,我还在后面遥遥无期,这是不行的。2020年,对于中国小康社会来说是一个刚性的绝对命令,我们必须对好标。 [14:17]主持人您是如何看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其他三个“全面”之间的关系的? [14:21]嘉宾辛鸣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在开始的时候已经提到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布局中属于战略目标层面的内容,其他三个全面是战略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中间具有统帅的地位。我们经常讲,我们绝对不是为改革而改革,也不是为治理而治理。我们的改革也好,国家治理也罢,包括党的建设,它都要围绕一个目标,围绕一些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其他三个全面要去完成的目标,要去实现的任务。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也不可能凭空实现,它需要有战略举措做保障。比如它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小康去寻找动力,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营造公平正义的制度环境,为小康社会保驾护航。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需要让我们的社会有规矩,让我们的国家有规矩,那么我们就要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如果中国共产党做不到先进优秀,那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间,就很难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和引领作用。在这个角度来讲,后三个全面是对第一个全面的坚强有力的保障。后三个方面做得越扎实、越深入,那么我们第一个全面就会落实得更好,实现得也会更快、更全面。 [14:22]主持人人民日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让全面小康激荡中国梦》,那么,在您看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哪里?如何解决?怎样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4:55]嘉宾辛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是全面,难点也是全面。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小康社会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用我们现在的话讲,我们已经总体实现了小康,但“总体”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从大概上、笼统上看是小康了,可是事实上,具体到每一个人,具体到每一个地区,具体到每一个群体,可能还有相当一些人、一些群体、一些地区没有小康。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的小康是不平衡的、不全面的、低水平的。目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经常容易出现一个状况是什么呢?就是把平均数当成了大多数。我们用平均数一去平均,好象大家都很好了。 [14:55]嘉宾辛鸣比如,去年我们国家的农民,我们都知道,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是总书记讲的话。其实中国社会小康真正做到,农民的收入水平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2014年的时候,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9892元。这个数字已经很好了,已经很了不得。但是,当我们为这个数字感到高兴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看到,这个数字也是平均出来的,是把中国社会富裕的农民和不富裕的农民一块平均起来之后得到这么个数字。可是事实上,真正把这个数字做进一步研究的时候,就会发现,低于这个数字的农民在中国社会的农民群体中间恐怕还占绝大多数。有很多的农民,可能还在五千多、六千块钱左右徘徊。如果仅仅通过这个数据说我们农民的收入已经很好了,但事实上真实状况并不是如此。这个时候我们就一定要防止平均数掩盖了大多数。 [14:56]嘉宾辛鸣还比如,我们现在小康,有些数字也很漂亮。我们再说一个数字,叫恩格尔系数。研究小康的同志都知道,小康社会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叫恩格尔系数,就是居民用于吃饭的钱,就是你的食物支出占你整个全部支出的比重,如果这个比重低于50%,那么,你就属于小康了。如果按照这个指标来衡量,2013年,中国城乡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是35.0%,农民是37.7%,从这个指标上看,我们已经全部达标了,而且应该说达标的标准还不低。可是事实上,我们如果真正去研究城乡居民支出结构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里面有很多问题。 [14:58]嘉宾辛鸣比如我就曾经做过调查。有一个城市,退休的老教师两口子,退休工资一个月3000块钱,两个人6000块钱,他们每个月用于食物支出,就是吃饭用的钱,他们说我们一个月有一千块钱够,如果一千块钱和六千块钱除下去,他们的恩格尔系数低得了不得,不到20%,这很了不得了。但是事实上,他们的生活水平我看了,他们吃饭吃什么?他们说,我们大米白面吃得已经很好了。是,他们经常吃大米白面,但是他们买菜的时候经常到早市上去买菜,要么去菜市场,晚上下班了,快收摊的时候,便宜包圆地买菜。如果这样买菜,可以很便宜地买回来菜。另外一对年轻夫妻,现在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大概有一万八左右,是不存钱的,挣下的钱基本花出去。可是每个月用于吃饭的钱,大概需要花到四千多块钱,甚至接近五千块钱。如果按这个状况来看,他们的生活水平不如那两个离退休老教师生活水平好。因为他们恩格尔系数才是15%多一点,恩格尔系数已经超过了30%。年轻人比人家生活差多了。但事实上是这样吗?不是啊。他们的生活质量肯定要比他们高啊。但是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数字背后掩盖了真相。老教师那六千块钱里面要拿出很多钱来用于看病,甚至还要照顾外孙给零花钱,老两口要尽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责任,他们觉得这些钱比用于吃喝更重要,结果导致那些钱比吃饭还更加刚性需求。 & &在这种状况下,我们仅仅通过这么个指标,能不能判定他们已经真小康了?恐怕不能说不可以,但是我们要多画几个问号。我们现在要看到,别看我们现在已经总体小康了,别看我们很多统计数据已经很好看,但是我们一定要警惕,这些数据和报表背后的“小康陷井”。如果不把这些问题解决掉的话,我们全面小康可能就会流于一句空话,或者全面小康就只会变成报告中的小康、文件中的小康,而不会变成现实生活中的小康。[14:58]嘉宾辛鸣如何来破解这些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就是因为其实我们目前在实现全面小康过程中间有三大障碍,这三大障碍很要命。第一个就是不公平正义的利益格局。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年来在中国社会整体获得改善和进步的同时,我们一部分群体所获得的财富要远远高于社会绝大多数的群体,而且这些群体中间有很多人的财富,还并不主要是或者很有可能不是通过公平正义所获得的,不是通过劳动所获得的,不是公平正义的。这样一种不公平正义的利益格局将会严重阻碍我们全面小康的实现。当一小部分人占据社会绝大部分财富的时候,我们在现在这种发展阶段,现在的财力、物力、国力的情况下,怎么让全体人民小康。我们要打破这种不公平正义的利益格局,恐怕是我们目前要下大力气去做的一件事情。第二个障碍,和我们这些年来不科学的发展方式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知道我们中国这几年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和我们高速增长、快速发展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快速发展功不可没。但是很多时候是通过消耗资源、破坏环境或者通过给世界打工,做低端产业所获得的,尽管这些不是说不可以去做,但是代价是很大的,后果是很惨痛的,比如中国社会资源越来越紧张,发展后劲没有了。破坏了环境,发现现在吃饱了,穿暖了,可是我们呼吸不了干净的空气,喝不上干净的水了。我们辛辛苦苦为别人打工,干了不好活,但是我们劳动付出和我们获得不相称。你说富士通的功能,在我们中国社会打工仔里面赚的钱比较高的了,但是他们每个月赚的钱和他们所生产的产品,和国际社会所创造的利润之间差距还是很大很大的。如果中国不改变这么一种不科学的发展方式,全面小康是没有真正的后劲的,甚至它还会饮鸩止渴,甚至会涸泽而渔。第三个障碍和我们目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有很大的关系。环保问题现在越来越凸显了。有人说,是因为我们发展方式不科学,对,有关系,我们的一些不科学发展方式破坏了环境,这是很重要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们在生活方式上,现在也在破坏着环境。我们现在大排量的汽车,大功率的空调,所有这一切,自认为是所谓的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背后,其实是对资源、对环境的极大的损害。 [14:59]嘉宾辛鸣所有这些方面,如果我们不进行真正的改观的话,那么,也许我们就会因为一小部分人的这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我们社会绝大多数人背上了难以背负的环境包袱。而且这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还不仅仅在环境方面,包括社会生活方面也有很多问题。比如现在还有很多人为继续过上好生活努力的时候,还在艰难地拼搏的时候,我们有很多的人已经开始消费奢侈品了,现在据说中国社会已经成为国际上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大国。这样一种不良的炫富式的消费,既在浪费社会资源的同时,也会造成很不好的社会心态,会引发社会冲突。这些都对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的。如果不把这些问题化解掉的话,恐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会面临着很多的挑战。所以,我们要在这些方面下大功夫,而且要取得实效。 [14:59]嘉宾辛鸣总书记在十八大当选之后,与记者见面的时候,他说的那番话,人民期待着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舒适的环境。让我们的孩子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 &我理解这段话是对中国全面小康社会最通俗的、最亲民的、最接地气的,也最能为人民群众所能记得住的描述。[15:00]主持人昨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范小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工作要坚持雪中送炭”。在他的工作中,他对这个“全面”做了如此理解。请问,我们如何可以在自己所负责的工作上,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呼应? [15:00]嘉宾辛鸣范小建这句话说得是很有道理的。现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间确实容易出现锦上添花的人多、雪中送炭的人少。用我的话来讲,我们现在真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恐怕要在补短板方面多下功夫。现在小康社会各项指标,有很多指标已经很漂亮了,这个板子已经很长了,但是还有一些指标的板子很短,可是我们有很多的同志在做这些长板的方面愿意做,因为做得多,也容易显示出政绩来,而且也好看,所以锦上添花的工作做得很多。可是补短板需要把过去大家不愿意做的,不好做的,不容易做的这些事情重新做起来的时候,需要费很大的劲。但是其实补短板对于今天的中国全面小康来说意义更重大,而且也更加凸显出来我们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就这点来讲,补短板恐怕应该成为我们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15:00]嘉宾辛鸣具体到我们每一个人来讲,我们每一个人在社会上,分成工作和生活两个方面。作为工作层面来讲,我们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地把自己的工作给做好,这本身就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砖加瓦。我们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这就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贡献。同时,我们作为一个生活中的人,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应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相适应。我们应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兴利除弊。工作方面是添砖加瓦,生活方面应该兴利除弊。什么是兴利除弊呢?尽量去做一些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的生活方式,而杜绝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还以环保为例,我们鼓励大家尽可能以一种绿色、环保的方式来进行我们的日常生活、交往、交通等等这些方面,能坐公共交通的时候尽量坐公共交通,能少消耗资源的时候尽量少消耗资源。当我们做到这些的时候,其实我们不要小瞧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改变,有些时候对我们整个社会状态的改变也会发生很大的作用。把这两点做好了,也就为我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助很大的力。 [15:01]嘉宾辛鸣谢谢各位网友,再见! [15:01]0相关文章头条推荐今日南方都市报12345678910关于奥一网奥一网官方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奥一网官方微信奥一网官方微博
X扫描二维码进入手机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皇帝哪几个英雄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