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打车招聘使用第三方卫星导航如何进行费用结算

软件打车“滴滴”派来大别克没有资质 租赁车辆跑“兼职”-青岛报纸电子版
&第09版 青岛新闻
第01版 : 首版第02版 : 青岛新闻第03版 : 青岛新闻第04版 : 青岛新闻第05版 : 青岛新闻第06版 : 青岛新闻第07版 : 青岛新闻第08版 : 青岛新闻第09版 : 青岛新闻第10版 : 青岛新闻第11版 : 青岛新闻第12版 : 福彩第13版 : 艺周刊第14版 : 艺周刊第15版 : 艺周刊第16版 : 艺周刊第17版 : 体育新闻第18版 : 体育新闻第19版 : 生活
?软件打车“滴滴”派来大别克没有资
软件打车“滴滴”派来大别克没有资质 租赁车辆跑“兼职”
打车软件争推高端专车服务 司机由劳务公司派遣模式引争议
&&&&专车司机给您开关车门、车上有免费的矿泉水和充电设备、司机还可以帮乘客提行李……如此高大上的打车服务你体验过没有?在“补贴大战”半年后,快的、滴滴等打车软件开始在“专车服务”领域展开竞争,双方相继推出了“一号专车”和“滴滴专车”服务,定位中高端商务人群,但其模式也引起了乘客的质疑和吐槽。&记者&李德银
乘客经历
打了“专车”花3倍路费
&&&&在香港中路上班的市民刘女士用滴滴打车叫车,要到位于利津路的家,可连续叫了两次都无人答,每次滴滴打车都弹出一个是否需要专车服务的提醒。由于急着回家,刘女士并没有多想就预约了,没想到,平时打车不过20元的路费,居然花了60多元,这让她觉得不太划算。
&&&&“服务确实比一般的出租车要好,车内很干净,司机态度很好,但没想到价格这么贵啊!”刘女士说,和平常在大街上跑的出租车不同,来接她的是一辆本田雅阁,司机戴着墨镜和白手套,对她十分客气,而且一再嘱咐要给好评。
&&&&记者了解到,刘女士所使用的是滴滴打车的&“专车”服务,是今年8月19日推出的定位于中高端的业务品牌,最初在北京、广州上线公测,而在青岛上线是在9月下旬,首批共在9个城市运行。在宣传上,滴滴专车打出了“价格贵一点,服务不一样”的宣传语。
记者体验
5公里路收费46.8元
&&&&为了体验滴滴专车的服务,昨日下午3时许,记者在辽阳西路天山小学附近用滴滴打车软件发出了用车需求,不到两分钟就有一名司机抢单。接单后,这名邹姓师傅立即给记者打来电话,提醒记者预约的车是专车,不是普通出租车,收费要比出租车贵一些。
&&&&在征得了记者同意并确认地址后,邹师傅开始从海信立交桥往天山小学附近赶。记者等了5分钟没有车来,通过打车软件,记者看到邹师傅的车在东西快速路上缓慢行驶。“实在不好意思,不知道今天怎么回事,路特别堵,如果你要赶时间,就取消订单再叫一辆车,没有关系的。&”记者打通电话后,邹师傅态度诚恳地解释。得到记者继续用车的确认后,他继续往预约地点赶。
&&&&10分钟后,车辆赶到了约定地点,这是一辆黑色的别克GL8商务车,司机戴着墨镜和白手套,招呼记者上车。记者注意到,车顶上并未安装“出租”顶灯,车内没有打票设备,也没有一般出租车那样悬挂司机的个人信息等。
&&&&上车后,邹师傅并未主动向记者介绍专车有哪些不同的服务,在记者的询问下,他才有些歉意地介绍起不一样的地方:“车上有纸巾、水、充电器,车后面有矿泉水,你们可以喝。”随后他又抱歉地表示,只剩一瓶水了,另一个人没法喝了。由于并非上下班高峰,一路上还算畅通。然而,这5公里左右的路程,记者平时打车15元左右,这次却花了46.8元。
&&&&采访中,邹师傅多次向记者请求,希望乘车完毕后给予星级评价。“滴滴公司对我们监管很严格,如果两次受到顾客差评,以后就不能通过这个平台接活了。&”
乘客抱怨
当场无法给发票挺麻烦
&&&&据了解,目前滴滴专车起步费17元,3.5元/公里,每0.1公里结算,当时速低于12公里时,还要收取每分钟1元的低速费。此外,如果里程超过15公里,每公里还会加收1.4元空驶费。
&&&&对于这个费用,不少人直呼太贵了。&“有急事打不上车或者接送重要客人的时候才会考虑。”在香港中路上班的白领小周说。
&&&&除了费用高,无法当场打发票也让滴滴专车饱受诟病。在体验中,记者表示需要发票报销,但司机无法当场开具。&“你只能在滴滴打车软件上填写地址等信息,滴滴打车会邮寄给你,如果满200元可以包邮费。”邹师傅告诉记者。
&&&&此外,滴滴打车宣称的专车车辆中包括宝马、奥迪等高档车,但实际上,这种高档车属于极少数。“多数是20万左右的车,豪车数量并不多。&”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滴滴专车司机表示,叫到宝马、奥迪之类的车全靠运气。
新闻背景
打车软件开打“专车”
&&&&年初,滴滴、快的烧钱大战让岛城市民印象深刻,也让打车一族沾了光。如今,各大打车APP公司再次敲响了战鼓,转战商务租赁市场,争相推出“私人专车”服务,来自美国的“优步”也加入战团。
&&&&作为首批试点城市,快的一号专车、滴滴专车等已抢占青岛市场,在岛城汽车租赁市场再次掀起一场风暴。从运营模式上看,快的、滴滴、百度三家企业基本相似,都只提供信息服务平台,专车由租赁公司提供、司机则由第三方专业劳务公司提供。
&&&&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上半年,我国打车App累计账户规模达1.3亿。正是由于存在庞大的用户规模,其巨大的潜在价值才备受关注。然而,作为新生事物,其未来之路如何仍尚待观察。
新闻关注
“专车”是不是非法营运?
&&&&多位滴滴专车司机向记者透露,前段时间,滴滴公司在青岛对300多名专车司机进行了驾驶技能、安全知识、礼仪等方面的培训。目前,这些司机也已经陆续走上了岗位。采访中,不少市民表达了质疑,滴滴专车的司机并非正规的出租车司机,是否涉嫌非法营运?
&&&&记者了解到,8月12日,北京市交通委下发《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运输管理局关于严禁汽车租赁企业为非法营运提供便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汽车租赁市场做出相关规范性要求,专家和相关企业解读认为,这就是“一纸禁令”。
&&&&该通知出台后,和滴滴专车属于相同运作模式的易到用车、PP租车等纷纷针对新政策主动做出回应,核心观点是在于辩解自身涉足的租车业务与传统汽车租赁服务有本质区别,不受新《通知》的约束。
&&&&对此,青岛交通热线工作人员表示,接到过一些市民的咨询,但滴滴专车等属于新生事物,目前国家和地方没有这方面的明确规定,因此不好进行界定,“如果租赁公司吸纳私人车辆从事营运服务,那肯定是违法的,但滴滴专车这种第三方平台,目前尚属于监管空白,需要进一步研究。&”
焦点背后
“专车”和司机从哪里来?
&&&&记者了解到,目前滴滴、快的等第三方租车平台自身并不拥有车辆,所推出的专车服务,车辆来源主要是与岛城多家汽车租赁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租车平台负责招揽顾客,而租赁公司负责提供车辆和司机。这些司机除了租赁公司自身拥有的,不少是以劳务派遣形式招聘的。此外,也有一部分司机是私家车主,将车辆挂靠在租赁公司名下。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车司机向记者透露,他现在开的专车就是自己的,挂靠在青岛一家汽车租赁公司名下,滴滴提成20%,自己拿80%,每天接6单以上,还可拿到100元的奖励,“那20%里滴滴和租赁公司再分配。我们的个人信息都是真实的,滴滴公司对我们监管很严格,两次被投诉就要被清理出滴滴专车平台。&”
&&&&在网上,记者看到滴滴公司在大量招聘司机。记者曾以私家车主身份与滴滴公司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对方表示,私家车车主可以用自家车兼职,但需要先经公司验车,车主提供驾驶证、身份证等证件,再经半天培训后即可上岗,“驾龄要3年以上,不能发生过重大交通事故。&”内容字号:
段落设置:
字体设置:
打车软件再度燃起烧钱大战
来源:作者:刘艳责编:蓝莲
打车软件在出租车领域的战火已漫延到了专车业务上,但采取的方式殊途同归――烧钱。10月中旬,叶知秋在清华大学用易到用车(下称“易到”)叫车回家,点击了其“经济”、“舒适”、“商务”车系列,都无人应答,一咬牙叫了“豪华”,花了将近100元到达北京惠新西街南口的家中。曾经是易到用车的第一批客户的她从此不再用易到用车了,最近她发现更快更便宜的“滴滴专车”了,同样的距离她用滴滴专车只花了55元,而且还返了20元红包。而提供滴滴专车服务的武师傅则能获得100元费用。11月2日,许久没有接易到单子的武师傅被一条系统通知所吸引,易到对出租车司机给予更有刺激性的补贴。上述系统通知称从11月3日凌晨开始到11月12日凌晨,易到对两个高峰时段的随叫随到和时租预约订单,单单奖励100元,每日其他时段,单单奖励50元。事实上,武师傅所“投诚”的滴滴专车也正是因为其在北京甫一上线公测就大力补贴司机而受吸引。去哪儿APP中的“车车”更是打出11000元包年约车的服务,网友一算日均仅60到70元,不过是否有这么多司机和车辆供应用户还有疑虑。商务约租车市场岂止易到和滴滴专车两家,一号专车、来自大洋彼岸的Uber、甚至去哪儿APP里的“车车”、还有一些小创业公司都在这个市场中拼杀,他们用烧钱补贴的方式加快着这个社会O2O的进程,用户和司机的生活都在被快速改变着。对于尚未摇到号、开着外地车时刻担心被扣三分的叶知秋来说,为满足她出行需求的专车服务简直是“雪中送炭”。补贴大战又开始了11月4日,武师傅不到六点就已经出门拉活,干到8点前去公司上班。1988年出生的武师傅的本职工作是央企高管的司机。后来他为自己找了一份轻松的兼职,成为易到用车挂靠第三方司机中的一员,每天早上上班之前和晚上下班后开始用奥迪A6L接活。“投诚”滴滴专车近两月,他也没卸载易到的终端,像他这样的“两栖动物”应该不少,已有先例,出租车司机左手滴滴打车右手快的打车的案例实在太过普遍。易到在北京市场实行了最新的补贴政策,在这之前,武师傅还对记者说道:“滴滴(专车)双倍的钱,谁不愿意干,怎么干怎么合适”,当时易到对司机并没有什么补贴。综合数位司机的采访,滴滴专车为司机提供的补贴优惠力度颇大。价钱双倍,补贴100元封顶,一天拉够8单补贴100元,一些城市如深圳一天拉够6单就补贴100元,一月拉够100单且客户评价在某个等级之上再补贴1000元。易到提供的信息显示,目前其在74个国内城市及5个国际城市提供互联网用车服务,旗下超过100000辆车,其中北京市场有近9000辆车提供专乘约租车服务,且称其均为与正规租赁公司合作的运营车辆。滴滴专车是此前盛传的滴滴打车拟推出针对中高端市场商务租车项目优U打车的现实版本,8月在北京和广州上线公测。滴滴称,截至目前,专车业务已经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等9个城市上线,日订单量已超过3万单。就滴滴专车目前的司机数量,滴滴在回复记者的邮件中称,滴滴专车目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所以司机数量还无法提供。以前在汽车租赁公司为旅行社服务的孙师傅“投诚”滴滴专车近三月,在易到呆了差不多一年的他现在全职作为滴滴专车的司机,除却北京限行一天和周六日,他每周工作四天。即便这样,孙师傅每月基本上能净挣一万有余。“每个月拉满100单是很容易的事情,每天四单,轻松就能有100单。”武师傅向记者说道,就连自己这种兼职的都能做到,不用说全职的了。虽然滴滴专车对加盟的车型有限制,但是乘客所约租的车辆到面前时,是帕萨特、新别克GL8、还是是奥迪A6全凭自身运气,并不能预约车型。易到的车型分类精细,不同类型不同价格,孙师傅就向记者表示其在易到的时候曾考虑换奥迪A6,到了滴滴专车之后就没动力了,因为滴滴专车所有类型一个价。不过,无论什么车型,滴滴专车都为乘客提供免费瓶装水,有的还有无线路由、充电器和各种充电线。这些,易到的舒适型以上的专车也有提供。为了对抗滴滴专车入侵中高端约车市场,易到还在北京市场上线特斯拉车型,吸引了众多眼球。“滴滴半个月给我们结一次工资,从来不拖欠,易到一月结一次。”王师傅介绍,易到的盈利模式是从打车费用中抽点30%,而滴滴专车没有抽点。而滴滴回应记者时表示,其按一定的比例分别向汽车租赁公司和劳务公司进行分成。滴滴专车叫车服务也向用户发放“土豪”红包,每个最低20元,有用户称收到过50元的红包。据了解,滴滴专车和易到在全国各地的优惠补贴有所不同,这与当地的约车市场的情况息息相关,比如深圳的车和司机都比北京少,深圳的补贴力度则比北京更大。“土豪”为哪般?相对于打车市场,专车市场更容易实现盈利。这些补贴和撒钱的背后,又是BAT等“土豪”。易到用车创立于2010年,值此之际其商务约租车的轻资产模式在市场上开疆拓土,与当时到处找钱的神州租车不同,易到所做的是构建一个平台让供需两端的信息和资源能够实现最优匹配,让需求启动汽车租赁公司大量的闲置资源,又以加盟共享的理念吸引众多私家车的加入,这些私家车挂靠第三方租赁公司或劳务公司,对外以易到的名义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出行服务,以此易到能在没有一辆车的情况下,将商务约租车做得风生水起。去年12月携程与DCM领投易到6000万美元,除了资本,携程还与易到进行了深度合作,携程将向更多城市推广易到用车服务。携程的各项服务将推荐易到用车。双方用户账号也将打通。携程的接送机服务都是由易到提供,这为易到送去了不少流量,在今年上半年着实火过一把。携程作为旅游供应商与易到的合作亦在情理之中。广汽和沃尔沃先后与易到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各自整合对方的资源优势。今年上半年可以说易到迅速铺开,8月易到又宣布其与百度合作的消息,其成为百度地图内嵌的“百度专车”商务约租车的提供商,另有传言百度投资易到。同样在8月,滴滴专车北京上线公测,其“土豪式”的补贴让人难以抵挡。携程的约出租车服务则是向多个平台开放的,在携程“打出租车”的界面中,明确写着“此服务由快的、滴滴、打车小秘、摇摇、大黄蜂提供”。而滴滴打车的界面中,如果出现用户打不到出租车的情况,系统会自动提示用户选择专车服务。易到在回复经济观察报记者的邮件中称,不会跟进滴滴专车的补贴行为,易到认为“易到与滴滴并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今年5月腾讯斥资11.7亿元收购四维图新11.28%的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腾讯地图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提供商由原来的高德地图更换为了四维图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基础性价值不言而喻,地图数据和地图产品是“连接线下”愿景的重要一环。地图的应用基于人们在不同位置的需求,这些需求通过地图这个平台能够连接起一个生态圈。垂涎O2O机遇多时的BAT,抓住“出行”的刚需,竞相入场商务约租车领域,为培育生态备战。易到用车软件所使用的是百度地图,而滴滴专车所使用的是腾讯地图。百度进入地图最早,但迟至今年4月才发布百度钱包,得以打通O2O生活消费领域的关键环节,将各种移动生活服务与用户相连。而滴滴专车使用微信支付,腾讯成为四维图新的第二大股东之后补足地图短板,各自O2O闭环搭建完毕,竞争一触即发。而易到已实现的商业模式,证明了滴滴专车的盈利模式远比滴滴打车仅靠广告的盈利模式丰富得多。“专车的整个链条的市场化运作使得市场参与者进出自由,资源得到有效配置;而滴滴打车所整合的产业链条的关键部分依然被政府垄断”,业内人士分析称。而种种迹象表明,易到已占领和开拓的专车市场,已经因滴滴专车的进入而岌岌可危。模式待解事实上,约租车的大力补贴让有的出租车司机“不务正业”开着私家车出来拉私活。成也模式,败也模式。目前已有北京、沈阳等省份的政府相关部门对商务约租车企业进行规范,提出严禁将私家车投入运营。8月北京市交通委发布《关于严禁汽车租赁企业为非法营运提供便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易到旋即对此回应称其是提供出行服务的垂直信息平台,并不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易到和滴滴专车在回复记者的邮件中都称:“车辆皆是与正规租赁公司合作的运营车辆。”知情人士对记者说道,滴滴的模式与易到类似,都是加盟挂靠的方式。私家车加入滴滴专车,需要跟与劳务公司和滴滴各签一份合同,司机过了面试,经历培训,通过路考,然后就能上岗。所以,一部分司机属于劳务公司、车挂靠租赁公司、而服务属于滴滴或者易到的平台。“一般是滴滴专车司机的单子比挂靠在租赁公司的司机多,每天固定拉多少单,过了这个量之后,后来的每单又提成,具体提多少不清楚,不过专车司机有底薪,当然他们也比挂靠的司机辛苦。”他对记者说道。滴滴方面回应其如何看待北京交委出台的严禁汽车租赁企业为非法运营提供便利的通知时称:“通知”所涉内容,均来自于10年前北京的相关规定,重申这一规定,是因为新的情况需要老的规则规范,而打车软件作为创新型的企业,则要以更新的思维来适应这一特征,以创造性思维来发展企业。随着新创造、新商业模式、新的出行需求与新的出行环境的到来,既往的规则也一定会被突破。同时滴滴向经济观察报表示其补贴措施将根据市场反馈来调整企业的策略。当记者询问多位专车师傅如果补贴停止了他们是否还会为滴滴专车服务,他们均做出了否定的回答。
相关文章|||||
软媒旗下软件:|||||||
IT之家,软媒旗下,国内顶级IT科技门户网站。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鲁ICP备号滴滴如何成长为百亿美金公司?|滴滴打车|王刚_互联网_新浪科技_新浪网
滴滴如何成长为百亿美金公司?
  本文来源:福布斯中文网
  作者:李好
  阿里巴巴前高管、滴滴打车天使投资人王刚近日在杭州接受了《福布斯》独家专访,讲述了集齐“阿里的人、的技术、腾讯的钱”的滴滴如何从八十万启动资金,在三年内成长为百亿美金级移动互联网公司。滴滴创始人程维此前曾把创业历程比喻为“桥段丰富的韩剧”,王刚在采访时也把滴滴的故事形容为“跌宕起伏,天天都是高潮”,他描述了眼中的程维和柳青,并分享了BAT力量齐聚滴滴的过程,公司狙击对手、补贴大战等关键节点的战略考量以及与快的两次合并谈判的幕后故事。作为阿里元老,王刚还透露了自己和程维在接受腾讯领投B轮时的纠结以及和老东家阿里改善关系、重塑信任的过程。
  王刚总结自己的特点为:阿里多年的培养使得有较强的平台基因和丰富的商务经验,喜欢抓业务本质,乐于跟CEO一起讨论竞争策略和打磨商业模式。作为滴滴天使投资人和董事会成员,他不仅了解公司完整发展历程,对滴滴飞速发展也有关键影响,是程维背后最坚定的支持者和军师。
  在滴滴和快的合并案上,他透露两家公司早在2013年年中竞标另一家打车软件公司大黄蜂之时,自己和程维曾主动接触阿里和快的,表达合并意愿。双方随后启动了谈判,但因为合并比例和管理分工等问题有分歧而搁置。去年,在获得DST超1亿美元的D轮投资后,曾投资Facebook、Twitter等公司的DST创始人Yuri告诫程维:“必须和快的合并才能生存,否则会被Uber杀死。”由于股东和战略投资方均有意愿,管理团队达成默契,最终滴滴和快的如愿合并。
  王刚此前在阿里巴巴任职超过十年,曾主管B2B北京大区、商户事业部和集团的组织发展,花名“老聃”。滴滴是他在2012年离开阿里巴巴后孵化投资的第一个项目,此项目也让他获得了数千倍收益。除了滴滴,王刚还孵化、投资了四十多家中国创业公司和十多家美国创业公司,以独特的眼光和深刻的商业逻辑协助创业者,成功孵化多个估值过亿美金的创业项目。他还发起并建立了“胜利者同盟”俱乐部,供创业公司CEO之间碰撞想法、资源利益共享并互助成长。
  这名投资人为人低调,极少在公众场合露面,此次是他首次接受媒体专访,从投资人视角讲述滴滴发展背后的故事。以下为根据采访整理的王刚口述:
  滴滴创始人程维和我在阿里巴巴B2B、支付宝商户事业部期间一起共事多年。2012年我们先后离开阿里,准备创业。最开始我们很天真,曾想一起做一个集团公司。因操作难度太大、融资也不顺利,我就转变了思路,决定支持每个我曾经带过的兄弟做CEO,因为他们能力并不互补,我们可以赌更多商业机会。我出钱和他们一起想点子和打磨商业模式,一起面对所有困难和未来,从第一天开始我就退居第二合伙人的位置,做N+1的1。
  滴滴属于我们孵化的第一个项目,做一个打车软件的想法也是我和程维一起碰撞并决定的。原因有三,在中国打车难,这是大众主流的刚性需求;国外有类似的模式,英国打车应用Hailo刚刚拿到了融资,方向貌似可行,但不能完全拷贝;移动互联网的到来,手机定位距离的属性变得越来越重要。
  最终决定创业后我出资七十万,程维出资十万,他从杭州回到北京,在2012年5月开始创业。我们都没有创业经验,仅仅做出了一个演示和勉强上线的产品,我和他就一起去融资,要融500万美金。主流VC都找遍了,但都没有结果。这不能怪投资人没眼光,主要是我们融资经验不足,要的价格跟公司阶段不匹配。之后,尽管程维绞尽脑汁压缩成本,还是花完了我们当时的出资。我记得他给我打过一个电话,请求资金上的帮助,我的回应也很坚定:“这是我们孵化的第一个项目,宁可后面不投其他公司,也会扛下去。”后来我就又借了公司几十万。
  直到几个月后,此前我们并不认识的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通过微信找上门来,一拍即合,几乎答应了我们所有条件,滴滴这才完成A轮融资。这应该是朱啸虎投资史上最有价值的项目,从那以后,朱啸虎也像合伙人一样一路给滴滴不少有价值的提醒和建议。如果是犀利的意见,他也会通过我,侧面提醒程维。他的确是程维和我见过的最棒的VC合伙人之一。
  滴滴起步时并不顺利。最初的产品是花8万块钱外包开发的,但总达不到上线标准,推出时间一拖再拖。上线后产品问题非常严重,数据包太大,BUG有三十多个,不仅耗电,还耗大量流量。出租车司机使用我们的产品后都很气愤,甚至怀疑我们:“难怪你们不收钱,你们和运营商是一伙的,专来骗流量的。”
  在产品上曾走了弯路,也与早期选择技术合伙人不够慎重有关。因为我和程维都不懂技术,所以拉了一个技术就创业了。四个月后,程维果断地让这个技术合伙人离开了公司,在公司账上并没有多少现金的情况下,我们付出了数百万人民币的代价。当然,到今天我还是很感激这名合伙人,如果没有他的加盟我们就不会启动这个项目,他对滴滴是有历史价值的。
  团队没有懂技术的人,我们痛苦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2012年年底,程维请来了百度的研发经理张博,才彻底补齐了技术的短板。当时程维手中有三个CTO候选人,张博的特点是味道和我们很像,简单、正直、愿意付代价、好沟通,和其他候选人相比经验不算特别资深,但和滴滴是很匹配的。事实证明选择张博是非常明智和正确的选择,用程维的话形容,“张博是上帝送给滴滴最好的礼物”。
  技术合伙人到位后,第一场硬仗就是要拿下北京市场。在这里我们不是起步最早的,当时有一家直接的竞争对手摇摇招车。我们没有简单复制他们,而是独立思考我们的业务模式。滴滴有着阿里的基因,如何做一个平台我们是有些经验的。针对对手,在早期我们坚持了四不做:不做黑车、不做加价、不做账户、不做硬件。
  “四不做”出于这几点考量:
  不做黑车。毫无疑问,我们不能做政策风险太大的事情。
  不做加价。因为不想让产品变得太复杂,所以让对手先做,试水了市场接受度后,我们才考虑是否跟进。另外加价会被认为变相地改变了价格体系,当时有强烈的反对声浪,我们担心政策风险过大。还曾有投资人建议做竞价,但平台最忌讳把产品设计得太复杂,司机、乘客都搞不懂,这样不利于大规模扩张。
  不做账户。对于乘客,付钱难不是痛点,打车难是痛点,绑卡很复杂,在早期如果我们给司机带来的收入不够多,他们不会有意愿配合,所以为了不影响扩张速度,我们暂时没有做账户。
  不做硬件。当时还有创业公司给司机送iPad,我的看法是平台公司不能用硬件做壁垒,规模是平台的唯一的壁垒。能否给司机带来优质订单是核心,硬件不是核心——如果没有订单,司机会在你的设备上安装别人的app抢单;有订单,司机就会买最好的设备来装你的app抢单。
  创业早期滴滴抵制住了很多非本质业务的诱惑,做了很多减法,目的只有一个:跑得最快。我们知道区域性打车软件根本活不下来,跑到全国第一覆盖率是最重要的,相比覆盖率,核心重点城市的优先级更高。
  滴滴第一天就选择在北京创业,也是歪打正着,尽管城市越大,匹配难度就越大,但是先占领了这个战略要地对我们有非同小可的价值。当然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要和摇摇招车的正面竞争。
  这家公司产品推出比我们早,融资比我们顺利。它和我们的早期目标一样,是要让更多的出租车司机安装上自己的软件,因此地推团队都摆个桌子,在火车站、机场等出租车聚集点推广产品。起步后,我们迅速占领了除首都机场T3航站楼以外的所有重要据点,摇摇则跟一家机场第三方公司签了协议,把控了三号航站楼。T3这个地点很特殊,每天的出租车吞吐量超过两万,相当于北京其他聚集点车辆数量加一起的总量。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阵地,没有占领这里是最让程维睡不着觉的。
  我们商量再三,没有采用跟摇摇一样的方式去找第三方合作,因为担心这种合作有不确定性风险。后来,机场管理部门接到了投诉,摇摇的这个推广点被取消了。当它再去疯狂地寻找其他入口时,我们守住了自己的阵地。之后在北京的数据,我们逐渐超过了摇摇。利用了逆袭摇摇的这次机会,我们开始了B轮融资,并做出了我们最纠结的融资决定——接受腾讯的投资。
  此时滴滴受到了很多VC的追捧,当然也包括腾讯。因为我们不想在B轮的时候就站队,所以我们一开始没有想过拿腾讯的钱。在腾讯副总裁、腾讯产业共赢基金董事总经理彭志坚的努力和撮合之下,程维和我有了一次跟马化腾面谈的机会。进门之前我们达成默契,就是不给腾讯领投的机会。在现场我们分析了移动出行的各种可能发展情况、滴滴对于腾讯的价值,另外就是我们对公司控制权的在乎。马化腾大气地基本答应了我们的所有条件,包括不干涉公司业务的独立发展和不谋求控制权,只有一条,他希望能占有更多的股份。
  通过几次和腾讯的人打交道,他们给程维和我留下了正直、简单和友好的印象,所以我们并不排斥和他们合作。但是对于我们从阿里离开的人来讲,是要过心里这道坎的。如果不拿腾讯的钱,我们最大的担心是,快的已经拿了阿里的投资,如果腾讯等不及,转身去投资了摇摇,滴滴将会非常被动。此外我们的优势在线下,如果如日中天的微信的强大入口不为我们所用,滴滴就失去了一个最好的战略资源;同时公司也需要一个强大的伙伴去一起面对政策的不确定性,活下去是最重要的。
  程维和我在一个足浴店里进行了最后的讨论,我倾向腾讯跟投,他倾向腾讯领投。结果是我妥协了。因为他是CEO,我是投资人,我必须站在他的角度支持他,才能赢。但是我也告诉了他,我们的这个决定是要付代价的,只能扛了。
  刚刚做完了融资决定,第二天是周日,程维就率领他的核心骨干奔赴了上海,因为快的已经进入上海两周了。我则从北京回到了杭州,心情是忐忑的。将融资决定反馈给阿里后,几经周折,得到了默认,我也就释然了。但是两家公司的业务,也只能市场上见了。
  快的总部在杭州,几乎和滴滴同期创立,是长三角当时最大的打车公司。快的进入上海后,我们判断,如果上海和杭州形成联动,滴滴将会很被动,所以对这个战略要地,我们必须不惜代价的拿下。程维及团队的目标很简单:交易量不追上快的,就不回北京。
  在上海,滴滴和快的开始了正面交锋。 当团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在上海追平了快的之后,我们又迅速进入了快的大本营杭州。因为资源倾斜向杭州,让杭州的数据好看了,但上海的团队和资源也随之被削弱,这时候,2013年上半年,上海市场异军突起了除滴滴和快的之外的第三家公司——大黄蜂。
  这家公司我们很关注,他们以一百人的团队,专攻上海一个城市,我们以一百多人的队伍,同时进军五到六个核心城市。大黄蜂单点突破的方式,收效很大。我有一次去上海,司机说:“你看,这不是滴滴的联络点吗?”我仔细一看,大黄蜂的联络点就跟滴滴并排在一起,但对方的人员比我的团队更敬业和认真。在现场我拍了一张照片发给程维,跟他说:“上海你可能要丢掉了,这座城市一旦丢掉,你就给了对手一个很好的融资的理由,他们会告诉投资人:只要给我钱,我就可以逆袭滴滴。这将后患无穷。”程维回答说:“你给我一周时间,我会马上再来上海。”
  大黄蜂的打法让滴滴伤透脑筋,因为我们打的是一条线,而它只打一个点,比我们要容易。另一方面,快的在拼命拉长战线,大举进军二线城市。面对夹攻,我们的战略非常清楚:要把核心城市要地牢牢抓在手里;核心城市一个不能丢,必须把大黄蜂按住。资源都是有限的,由于我们的资金储备比对方多,滴滴采取了一块魔术布的策略,即大黄蜂打哪里我就哪里强,它不打的地方我不打。
  为了把大黄蜂剿灭,公司为上海市场单独做了预算,比如北京市场放五十万美金,上海市场可能加码到三百万美金。什么是战略?这就是战略,不平均用力,重点突出,单个矛盾,单个解决。重新把力量集结到上海后,我们逐渐追平了大黄蜂,这时候滴滴、快的、大黄蜂三家公司占有率相差不大。
  恰在这时,我们听闻大黄蜂在找百度融资。在当时,快的已经拿到了阿里的投资,如果百度再入主大黄蜂,打车软件市场将变成BAT三家各投一家,这将是程维和我最不愿看到的局面。我们主动约见了百度战略投资部的负责人,程维问他:“你是要投第三名去搏命,还是要投第一?我们的天使可以卖老股争取你们进来。”滴滴的目标很清楚:只要争取一个月的谈判时间。只要我们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把大黄蜂在上海的数据砸下去,百度就不会投它。
  此后我们又得知大黄蜂决定卖掉公司,快的找到大黄蜂正谈收购。看到市场二三名可能合并,我们也不想放弃机会,也加入竞购大黄蜂。这时候滴滴的处境是很尴尬的:C轮融资因为VC的恐慌,并非想象的那么顺利;Uber已经准备进入中国市场;传统出租车公司对打车软件充满敌意;区域性政策风险仍不可小觑。大黄蜂则利用两边的竞争态势,拼命提高收购条件。这严重的触动了我们的神经。一次在谈判桌上,我突然想起了八个字,“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眼看收购价格越来越高,我提出,与其第一或第二名去争抢第三名,不如一二合并,重新奠定新的市场格局。经过跟程维和滴滴的其他董事商量,我主动找到了阿里。尽管信任的重塑是需要时间的,但因为情感基础和理性的战略利益都还在,所以双方都启动了谈判。金沙江的代表、腾讯的代表,阿里的代表,滴滴和快的的代表都出面了。
  当时还在的柳青就是在这时候了解了滴滴,了解了程维。在谈判时,她因为跟两边的高层都能对上话,所以扮演了中间人的角色。经过几轮的反复沟通,虽然双方都是有意愿的,但因为在股份比例和管理权等问题上有分歧,一直无法达成共识。
  最终在2013年下半年,快的并购了大黄蜂。滴滴的C轮融资也获得了突破,得到了中信产业基金的支持,使得滴滴再次拥有了独立发展的机会,和快的的谈判也就暂时搁置了。
  和快的的这次合并谈判,一定程度上修复了我们和阿里的关系。但谈判搁置后,随后就和它开始补贴大战则有一定的偶然性。
  在2014年年初接入微信支付后,程维想做一次促销推广,他最初找腾讯要几百万的预算,腾讯回复说:你们的预算太少。最终给了滴滴几千万。结果补贴让滴滴的成交量暴涨,一个礼拜里补贴已经过亿。
  数据的暴涨给了对方不小的压力,在我们即将停止补贴的前一天,快的和支付宝也加入战局,开始对乘客和司机进行补贴。同时因为我们的补贴取消,形势迅速逆转,滴滴的交易数据开始大幅下滑。
  对方的补贴跟进后,一天,程维在董事会上告诉我们:“两周以后,快的的数据可能开始超越我们。”这是我们第一次听到滴滴将被对方超越。此时我人在国外休假,听到这消息,所有的董事都惊呆了。我们再次面临一个重大的抉择:是否马上跟进补贴。所有投资人包括我,本能的反应都是极不愿意烧钱的,没有人希望看到我刚投资你,很快钱就被烧光的局面。这时候,程维正在开发“红包”产品,更成熟、性价比更高,他的想法是在一个月之后再进行新型的红包补贴。
  在董事的电话会议中,我和朱啸虎提出,尽管是我们发动的补贴大战,但是务必立即有力反击,如果等一个月后再反击,市场份额可能变成7:3,主动权将拱手让予对方,滴滴有可能在市场上消失。我们做了一个推演:我们发起补贴时,如果快的不是六天而是一个月后才反应过来,市场数据对比将是7:3甚至8:2。一旦这种局面出现,网络效应会产生,乘客觉得呼叫没有司机应答,司机觉得平台里没有乘客使用,将会产生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结果。这时候对手再用十倍的代价,也未必能追上我们,它的结局是很难拿到融资并最终出局。反之亦然。
  很快大家就达成了一致,一定要让腾讯继续参与补贴。此前的补贴全是腾讯买单,我们后来达成的方案是腾讯和滴滴各拿50%。腾讯高层很爽快地表态:不论是一个月后补贴还是下周一补贴,CEO做决定。程维则当机立断:下周一开始补贴!
  接下来的局面大家都很熟悉了:对方补贴十块,我们十一;我们补贴十一,对方十二的局面。当补贴提高到十二元时,马化腾以多年运营游戏的经验,出了另一个主意:每单补贴随机,十块到二十块不等。这样对方就完全无法跟进了。程维采纳了这个方案。之后价格战越打越凶,根本停不下来。直到2014年2月底,在来往写了文章,说打车软件让家人打不到车。滴滴立即把握时机做出了积极的回应,使得补贴大战暂时告一段落。
  我要强调的是,滴滴有一个强大的CEO程维,同时有一个非常团结的董事会,滴滴的很多重要决策都是集体作出的。程维不但把他的几个VP激发得不错,董事会成员的热情他也调动得也很好。不夸张的说,滴滴的团队没有一天是平静的,滴滴的董事会没有超过一个礼拜是平静的——不是竞争出状况,政策有风险,就是开打价格战,两三年来没消停过。用我们的话形容是“来不及喘气,天天都是高潮”。滴滴成立后我们只开过一次正式的董事会,但其实天天都在碰头,随时都可能开会。移动互联网的创业如履薄冰,要求的反应速度比我想象的还要快。
  如何评价打车软件行业这场轰轰烈烈的补贴大战?必须承认,打车软件渗透率大幅提升源于补贴,腾讯和阿里两家公司的移动支付推动起来也大大受益于此。移动支付极大的优化了出租车领域的效率,司机和乘客都很受益。补贴对于引导和教育市场是绝对有价值的,但在市场教育完之后,还继续进行巨额补贴,这是不理性的,很多时候是由于囚徒困境导致很难停下来。
  补贴大战进行的同时,有一天,程维打电话告诉我,他想要挖柳青过来。我当时狠狠的吃了一惊。这两三年来,我对我投资或者孵化的CEO们讲的最多的一段话就是:“一定要持续的找更牛的人,最初你们都是带一帮一线人员打仗,很快你带的将是经理、总监、副总裁。看你的领导力水平最核心的是看你能领导谁,谁愿意跟你混。”虽然我也觉得程维是个没有给自己设限的CEO,但敢挖柳青,还是超出我的预料,程维太敢想了。
  他们密切接触了十来天,如同热恋一般,不夸张的说每天超过16个小时在交流,柳青和程维的家人、同事聊天,把滴滴翻了个底朝天。程维告诉我,柳青赌的不是钱,是把整个人赌进来了,她做的背景调查绝对超过所有的投资机构。柳青的这个决定肯定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我所知道的是,她的家人对于她加入滴滴心情矛盾,出于理性和尊重的支持与出于情感的心疼都兼而有之。
  柳青决定加盟之前给我打过一个电话,聊了一次,我说:“你那么多年的投行经历,好比一个空心萝卜,因为你没有实操经验;如果加盟滴滴,空心萝卜会变成实心萝卜。”在我看来,她和程维商量站在一起的时候,肯定是要打造一个数百亿美金的公司,否则对不起他们的代价。
  要我评价,柳青和程维在业务上就是一对绝配。什么是绝配?价值观相同、能力互补,就是绝配,就像马云和蔡崇信是绝配、马化腾和刘炽平也是绝配一样。程维、柳青两个人都极为聪明,有正气,做事都拼命。程维草根出身,从底层的销售一步步成长,他对市场的敏锐度、深入一线的执行能力是柳青所需要的;柳青出身名门,有大家风范,她的人脉资源、国际视野、在资本市场里呼风唤雨的能力,又是程维需要的,因此他们这个组合很快见到了化学反应和叠加效应。
  柳青为滴滴付出很多,我讲一个例子:她的孩子以前是读寄宿学校,周末回家。但公司周末要开会,见不到孩子,她就把孩子从寄宿学校转学到公立学校,每天晚上可以回家看到孩子。但没想到,滴滴每天晚上开会也开到很晚,经常到十一二点。滴滴团队后来竟想出来这样一个“变态”的方案:每天晚上先让柳青晚上九点下班,回去哄孩子睡觉,十一点再在她家楼下开会。
  这就是滴滴团队拼的程度,这就是滴滴能赢的原因。不仅是她,整个团队都很拼命。比如补贴大战的时候,因为服务器宕机,技术团队曾经五天五夜不下楼,大家形容当时CTO张博的状态“整个人都是恍惚的”,还有一名工程师家里老婆生小孩了都没有来得及去医院陪护。
  柳青加盟后,给公司带来了直接的变化。记得去年我们D轮融资拿到DST一亿美金之后,DST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尤里·米尔纳(Yuri Milner)曾经来到滴滴,说了三句话:“第一、Uber要灭了你们;第二、如果要活命,只有一个办法,和快的合并;第三、合并后我可以再给你们十亿美金。” 在现场,我感觉这个家伙是个有大智慧的人,但同时我们也传递了顾虑,因为此前两家公司曾试图合并,但失败了,这时候公司上下没人相信合并是可行的。我们担心他低估了合并的难度,因此做好了继续打大仗的准备,计划融一大笔钱。
  柳青的优势通过这次融资充分发挥出来了。她在和程维的配合下主导了滴滴F轮的近7亿美元的融资,这也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史上最大一笔融资之一。快的也不示弱,去年年底融了跟我们相同数量的钱。
  融资后,形势起了些微妙的变化。是继续火拼,还是握手言和,共同面对其他的竞争者,双方开始认真进行更有诚意的沟通。阿里和腾讯的态度也都变得更加开放,尽管战略诉求不同,但是开放的姿态和心态使得合并有可能发生。双方的管理团队有了更加默契的分工,财务投资人当然都乐见其成。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中国互联网界最棒的“红娘”、华兴资本创始人做中间人,开始了不间断的正式谈判。
  在一个基本框架下,战略股东的协调难度肯定是最大的,中间有过几次反复,柳青承担了很重要的斡旋角色,两个CEO也一起喝了不少酒。可想而知,几乎所有人都做出了让步,才有了今天的谈判结果。至于董事席位,因为财务投资的股份也占非常大的比重,财务投资人的董事席位没有谁是仅仅代表自己,应该是代表了所有财务股东。滴滴和快的合并后的公司,是个更加独立发展的公司,所有的股东,包括战略股东也都对新公司寄予很高的期望和祝福。
  市场竞争远远没有结束,我们因为共同的敌人走到了一起,Uber、易到仍是活跃的竞争者,新的传统租车巨头也会挤进这个领域,移动出行是个非常广泛的领域,“美好出行”的征途才刚刚起步。
  关于更多的合并细节和未来业务梳理等等,我知道的信息不多,也不便透露,但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交通出行是个大市场,还有很多的创新点和机会,滴滴和快的合并后的新公司将是这个市场里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
  至于滴滴和程维能有今天,我觉得最根本的还是得益于他学习能力强,进步速度快。你的想法告诉他,下一次他能说得比你更好、更透。高瓴资本的管理合伙人张磊曾经这样侧面评价过程维:“每一个季度见他,他的进步都非常之大,这样的人,你说不投还能怎么办,必须得投啊。”
  我和程维一起相处有8年,除了学习能力强,他的特点还有聪明、执行力一流、口才出众。他对团队的领导和掌控能力也很强,A轮融资前,因为资金紧张,公司招聘员工的时候不管之前工资是一万还是两万,当时加入,工资只能给五千块。如果你是冲着高薪水来,不相信移动改变出行的梦想,那就不要加入。即使是这样的条件,他还是能稳得住军心,这是很考验卖梦想的能力的。
  滴滴在经历几轮补贴大战以后,尽管补贴出去了大把的钱,但是用于团队和公司本身,比如采购桌椅这样的事情,还是能省则省。滴滴今天的手笔比以前大,队伍扩张也更快,对于内部可能的腐败,他仍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三年的时间,程维已经迅速地从一个BD经理成长为眼光独到,能纳贤用人,能应对复杂局面的年轻CEO。不但能驱动庞大的团队,还能协调各大股东的关系,把董事团结在他的周围,让大家都愿意为公司出力。走到今天,他仍能保持冷静独立思考,还时不时的自我调侃:“我们是被催熟的,样子有点胖,可能是水肿。”
  随着公司的壮大,我们的角色分工有了少许的变化。如果滴滴是一辆车,我以前和其他执行董事是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现在把位置交给柳青,但我们仍在后座。公司持续的有新的董事加入进来,给予程维帮助,越来越多的牛人包括极有名望的人加入董事会,对滴滴是最大的好事。早期,金沙江的朱啸虎、腾讯产业基金的彭志坚以及中信产业基金的吴敬阳对公司有很大的贡献,直到今天也一如既往地出谋划策。此后柳青来了,程维的副驾驶多了一个可以实时在现场对话的人,效率更高。今天的董事会里除了Dexter(快的CEO吕传伟)和David Su(经纬管理合伙人徐传陞),又出现了彭蕾和刘炽平这样的人物,无疑会有助于把公司的业务和管理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这辆车的驾驶员始终是程维和Dexter,最后的方向仍由他们掌握。我们自始至终能做的就是提醒,碰到了危险,嗓门会大一点。他们愿意听,自然会调整。如果我们喊的声音再大,他们却没听进去,那也只能认了,因为这就是游戏规则。
  “坐到后座”,我的心情是什么?这就是一个天使投资人必须要面对的事情。早期投资人都将面对一开始对公司影响力很大,到后期对公司价值逐步下降的事实。做天使投资就像放风筝,你曾经紧紧攥着手中的线,渐渐风筝越飞越高,让你越来越看不懂。这是好事,如果它一直在你眼前,甚至就在脚底下,反而是失败,说明公司没做大,CEO成长得太慢。
  要我形容和滴滴一路走来的这个过程就是互相依托,相互成全。三年前局外人会评价,程维遇到我是他的运气;但在今天我必须得承认,能遇到他,是我的福气。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滴滴打车招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