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项目构思,打造农产品品牌文化品牌,农产品商业化模式

有机农产品众筹项目策划书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有机农产品众筹项目策划书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自贡市培育壮大农产品品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
自贡市培育壮大农产品品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日期:日   作者:倪跃松  大力培育壮大农产品品牌,既是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更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必由之路。按照市政协工作安排,今年5-6月,自贡市政协经济委联合民建自贡市委组成调研组,采取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函调的方式,对我市培育壮大农产品品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增收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培育壮大农产品品牌的基本情况  (一)名优品牌快速发展  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化战略实施,制定发展规划,扶持带动主体,实行品牌奖补,营建社会氛围,鼓励和促进龙头企业开发名优产品,打造名优品牌,涌现出一批在省内外有影响力的特色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品牌,创建品牌的企业和产品知名度显著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显著提升,目前自贡农业品牌化程度在全省处于中上水平。2005年,全市农产品及其加工品仅有绿色食品3个、四川省著名商标4件,四川省名牌产品1个。到2012年,全市农产品及其加工品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绿色食品26个、四川省著名商标16件、四川省名牌产品11个。以上名优品牌涉及茶叶、调味品、肉制品、白酒、粮食、蔬菜、笋竹、中成药、兽药饲料、蚕丝纺织、皮革制品等1 1个行业,由19户龙头企业、1户农民合作组织、1个农学会创建。  (二)优势品牌初步形成  我市龙都茶叶、香辣酱(豆花蘸水)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能代表四川地方特色、在省内外有知名度的优势品牌,领军企业在品牌创建中加快发展壮大。龙都茶业(集团)公司“龙都”牌商标2008年被司法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居全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第36位,当年12月被省科技厅认定为“四川省茶叶精深加工工程技术研发分中心”,成为全省3个研发中心之一。2011年,“龙都香茗”自主品牌价值4.79亿元,进入首届中国茶企品牌价值前十强;2012年,自主品牌价值5.16亿元,排名全国第九位。当年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利税2000万元。近两年,公司投资1.16亿元,在洪雅县控股组建占地126亩的四川康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开发茶叶提取物精深加工;投资8000万元,在荣县建成占地75亩的龙都茶业科技产业园。目前,公司拥有国内一流的生产线,在宜宾、眉山、乐山、荣县建立茶叶基地20万亩,茶叶生产加工能力达到5000吨,跃居全省第一。美乐食品公司为代表的自贡香辣酱产品和富顺豆花一起享誉国内外。2010年,富顺香辣酱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2年,全市8户香辣酱生产企业销售收入超6亿元,美乐牌商标成为“中国驰名商标”,美乐食品公司形成年产2万吨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3.15亿元,利税3950万元,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的同行业综合排名中名列第三。今年,公司已启动投资2.2亿元的年产10万吨香辣酱生产基地建没项目。  (三)品牌农业加速推进  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品牌建设带动了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全市已初步形成有名优品牌支撑的肉制品、饮料及调味品、果蔬笋竹、中药材、蚕丝纺织、粮油六大类加工体系和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加工产业集中度和企业现代化程度明显提高。品牌创建与企业发展互促共进,茶叶、调味品、肉制品、竹笋、中成药、中兽药、蚕丝纺织加工龙头企业多数实施了新一轮技改或建设了新厂。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06户,比2005年增加68户,占全市工业企业总数的21.2%;从业人员2.1万人:实现销售收入228.3亿元,比2005年增长7.5倍,占工业比重17.3%,其中,销售收入上10亿元的1户,上5亿元的5户,上1亿元的23户;实现利税22.4亿元.比2005年增长43.8倍,占工业比重16%。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加入农业产业化行列,有66户被确认为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占全市总数120户的55%,包括全市唯一的l户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8户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中的17户。龙头企业通过建立保护价和高于市场价合同订单收购、以及二次返利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符合市场需求和企业品牌质量要求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促进了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自贡主要农产品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全市建成种养结合、相对集中成片、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185万亩,占农业用地的45%,每个主导产业都有一批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作引领作带动。据主管部门年报统计,2012年,全市120户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带动农户37.8万户,占农户总数71.5万户的53%,助农户均增收4040元;748户农民合作组织有成员9.65万人,带动非成员农户17.8万户,占农户总数的38%,成员户从合作社获得户均纯收入5200元。  二、培育壮大农产品品牌的工作特点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推进机制  各级党委、政府把推进农业品牌化和产业化作为“产业自贡”三次产业联动的主抓手,作为“幸福自贡”促农增收致富的主路径,结合自贡实际,出台实施一系列促进农产品品牌创建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措施,推行“政府引导扶持、企业市场运作”的品牌创建推进机制。全市绝大多数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名优品牌都是2005年以来共8年时间创建的。从2005年起,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品牌创建“以奖代补”扶持资金,每年表扬鼓励一批先进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各级加强统筹协调,实行责任分工,增添措施办法,促进品牌创建工作落实。市、区县四大班子领导经常开展实地调查研究,协调解决品牌创建与企业发展等实际问题。  (二)加强平台建设,支撑品牌创建  全市着力搭建促进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和品牌化发展的平台,推进涉农园区建设,加大项目和融资担保扶持,引导农业产业化组织集聚集群发展,夯实品牌创建的基础。全市连片布局建设优质粮食、蔬菜、畜禽、林果、水产等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启动建设7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市和自流井区、贡井区、荣县共同创建1个上10万亩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区县各建1个规模上万亩、年产值上亿元的园区),规划建设3个农产品加工园区(4平方公里的荣县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已入驻企业18户,4.2平方公里的富顺农产品贸易加工物流园区今年内开工建设,3平方公里的自贡市盐帮菜调味品工业园区开展前期工作),规划建设1个农产品物流园区(在贡舒片区建设,今年内开工建设总投资20亿元、占地700亩的西南粮油及农副产品物流加工产业园,总投资10亿元、占地600亩的自贡川南农产品冷链物流城开展前期工作)。市、区县建立涉农项目整合制度,落实融资担保,支持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龙头企业技改扩能、农产品市场流通建设。市政府农工办牵头,重点整合了市财政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科技局、市级农业部门等12个涉农部门归口管理的20多个扶持项目,每年有3亿元以上的政府性资金用于支持农产品产加销平台建设。在2005年以来,全市近一半的龙头企业、67个农民合作组织获得各级项目扶持,有30个龙头企业新建了加工厂(生产线)。2009年2月,市、区县政府注资成立自贡市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3户龙头企业参股。到2012年底,累计实现担保总额6.35亿元,在保余额3.85亿元,较上年增加2.55亿元,居全市行业第一,有62户龙头企业、7户农民合作组织得到融资担保扶持。  (三)加强指导服务,促推品牌创建  工商、质监、农业部门把推进农业品牌化战略放在突出位置,坚持广泛组织发动,帮助企业(组织)滚动申请申报农产品名优品牌。从2012年起,市政府农工办牵头,会同市级部门和区县对8户重点龙头企业、8户农民合作组织开展“一对一、几对一”结对帮扶,并落实全省性的农民合作组织“万人帮扶”行动,帮助龙头企业解决技改扩能、品牌创建、基地建设等问题;帮扶农民合作组织解决跨区域发展、品牌创建、兴办技术经济实体等问题。自2009年起,工商部门在全市开展“贴心助农送商标,真情服务谋发展”活动,目前已无偿赠送商标40枚。去年下半年以来,工商部门组织“富顺甜橙”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被受理,筹备申报“荣县油茶籽油”、“团结生姜”等地理标志商标;组织蜀佳味业公司“蜀佳”牌香辣酱、新星源食品公司“显忠”牌猪肉、万寿酒业公司“万寿”牌白酒、贡井区龙潭蔬菜协会“川龙潭”牌蔬菜、富顺世聪杂交辣椒研究所“蜀研”牌辣椒等5户企业(组织)申报四川省著名商标被受理。质监部门组织“自贡冷吃兔”、“五宝花生”、“新桥枇杷”等5个产品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其中,“富顺豆花蘸水”、“太源井晒醋”于今年6月被受理;组织蜀佳味业公司(香辣酱、豆花蘸水)、巴尔农牧集团公司(猪肉系列)、旭水酒业公司(白酒)、戎春酒业公司(白酒)、天花井食品公司(长明冷吃兔)、康福来米业公司(大米)等6户企业申报四川省名牌产品被受理。市农牧业局组织“贡井区龙都早香柚”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组织富顺锦明笋竹食品公司10个产品申报绿色食品认证于今年7月获通过、待颁证,组织沿滩区西瓜申报绿色食品认证。各级政府和新闻媒体注重总结推广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创建品牌、开拓市场、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发展现代农业的好经验、好做法、新机制,积极营建社会共建共推农产品品牌的氛围。  三、培育壮大农产品品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品牌意识淡薄,农业品牌化发展的动力还不强劲。许多涉农企业和组织缺乏对品牌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没有意识到品牌对于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开拓市场的巨大作用,没有把品牌看作是一项推动自身发展的巨大资源,品牌意识淡薄,创建品牌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缺乏品牌化发展的自身动力。加之品牌创建费用高,而且要求严格,如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申报认证,续展及标志使用费较高,增加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客观上影响品牌创建。全市1864户涉农企业主体中,注册了商标的不到20%;市级以上120户龙头企业中,只有40%的企业注册了商标;仅有19户龙头企业、1户农民合作组织、1个农学会创建了名优品牌,占龙头企业户数的15.6%。  (二)品牌运营乏力,农业品牌化发展的根基还不牢靠。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品质和质量安全比价格更重要,农产品产加销所有环节都要有过硬的质量和管理作保障,才能真正树立起产品品牌和信誉品牌,以品牌开拓更大的市场,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形成持久的品牌竞争优势。目前,我市绝大多数企业品牌的科技力、形象力和营销力薄弱,品牌运营水平低,导致现有品牌价值未充分体现,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不高,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不强。主要原因是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的规模都不大,产业链条短,农业各产业要么缺乏低端的规模化原料生产基地和可控的质量,导致“有牌(名优品牌)无量(质量可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原料或企业产品批量)”,如香辣酱等调味品、火边子牛肉都没有在市内外建立起可控的大规模原料基地;要么缺乏高端的加工精品和响亮的品牌,导致“有量无牌”,如再生稻、油茶、手工蚕丝绵被、中医药、兽药饲料。  (三)政府部门合力不够,未打造出真正有影响力的大品牌。主要是相关政府部门与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之间,在政策引导、产业发展、项目扶持、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快速通达和反馈机制不完善,部门合力服务不够,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政府和企业合力培育壮大农产品品牌的机制不健全。全市还没有一个像“竹叶青”(政府品牌)那样真正“叫得响”的大品牌,主要原因是政府还没有把涉农企业和组织有效动员起来,共创共建大品牌;同行业企业之间各自为阵,未抱团发展,丢失了品牌和企业互促共进、迅速做强做大做优的许多机遇。如过去的茶叶、香辣酱等调味品,现在的火边子牛肉。  四、建议意见  (一)提升理念,突出重点,以农业品牌化促推城乡统筹。农业品牌化紧密连结工农、城乡,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产业切人点和关键突破口,是直接关联我市“三化联动”和“五个自贡”建设的跨产业的系统工程,是推动“三农”加快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路径。建议各级党委、政府推行“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强化培育、扶优扶强、全面推介”的促推方式,重点做好两件事情。一是把农业品牌化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高级形态加以扎实推进。高度重视和支持农业品牌化发展,引导全社会树立“品牌就是生产力、品牌就是竞争力、品牌就是软实力”的理念,营造农业品牌化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促进形成全社会共创共建品牌、共护共享品牌的崭新局面。二是把农产品营销加工业,尤其是食品工业的全程品牌化作为重点加以整体突破。动员各方面力量,下大力气优先推进农产品营销加工业的全程品牌化,尽快把传统产业转变为优势特色产业,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产业支柱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全省率先走出一条以农业品牌化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工农互动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的新路子。  (二)创新机制,合力服务,营建农业品牌化发展优良环境。推进农业品牌化发展需要各级政府完善优惠扶持政策,提高现代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机制,改进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合力优化品牌培育发展环境。一是建立推进农业品牌化联系会议制度。由市政府农工办牵头,工商、质监、农业、经信、商务、科技、财政、金融等部门和机构协同配合,建立起涉及农业全产业链的政策、信息、项目、技术、管理、服务、创新等方面的共享和合力服务机制,建立起由政府部门延伸到涉农企业组织的政策导向、产业发展、项目扶持、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快速通达和反馈机制,强化品牌创建、宣介和保护,解决制约品牌农业发展的问题。二是加大对农业品牌化的财政扶持。各级政府增加财政专项资金,对名优品牌创建和运营、龙头企业原料基地建设和技改扩能项目等予以重点扶持和奖励。建议修订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名优品牌奖励政策,提高品牌“以奖代补”额度,把注册地理标志商标,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及出口基地备案,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品牌的部分运行成本纳入奖补范围。同时,突出加大政府主导品牌的建设支持力度,整合项目和资金,集中力量全方位扶持有发展壮大潜力的品牌,尽快形成完整的品牌农业产业链。三是加大对农业品牌化的金融支持。金融机构要创新有利于农业品牌化发展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改进以不动产抵押为核心的贷款抵押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金融扶持政策,推行自贡农商村镇银行以商标和品牌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的做法,通过政府再注资和面向社会增资的方式发展壮大政策性的自贡市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更好地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融资难题。  (三)帮扶企业,打牢根基,建立三方协力的品牌运营机制。涉农企业和组织是农业品牌化建设的主体,鉴于当前涉农企业经济实力、技术和人才、市场和营销发展不足的现实,迫切需要建立起政府、企业和社会三方协力的品牌运营机制,才能真正保障企业和品牌做强做大做优,实现企业和品牌长期成长和价值增值。建议政府组建由各类专业人士组成的专门团队,帮助企业抓好品牌运营和成长发育。一是对企业品牌创建和有潜力的品牌实行“一品一策”结对帮扶。帮助企业抢抓市场机遇,抢占市场先机,从产品经营转变为以品牌为核心的品牌运营,以及资本运营,从根本上提升品牌的科技力、形象力和营销力,形成品牌活力,打造强势品牌并迅速扩张,产生更大更持久的效益。尤其是要对有条件、有意愿推行大品牌共建共享的行业和关联企业,制定实施以品牌和产权为纽带的行业整合或企业整合政策,尽快打造出有文化底蕴、有影响力的大品牌。当务之急是要优选和集中培育壮大自贡茶叶、香辣酱(豆花蘸水)、火边子牛肉、冷吃兔、油茶油、贡山贡水(共用品牌)等地域性特色农产品品牌。二是对企业进入涉农园区发展实行“一园一策”优惠扶持。帮助制定、完善和实施农产品加工园区、农产品物流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各类优惠扶持政策,优化园区功能分区和基础设施、生产要素配置,推行现代管理,推进科技进步、推动园区、企业集聚集群集约和协作配套发展,加快构建起企业成长发育和品牌化发展平台,加快构建起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当前,还要做好争取荣县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列入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市、区县共同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各项工作,争取上级更多的政策支持。三是对企业原料基地建设进行“一企一策”结对扶持。帮助企业建立和扩展可控的、有质量安全保障和高品质的原料基地,推行紧密型“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联合合作的产业化发展机制,用工业的组织化和专业化分工方式组织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原料生产,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打造规模连片的标准化、品牌化、现代化的原料基地。尤其要大力推行巴尔农牧集团公司、旭旺畜牧养殖公司“政府投入折股”与农民合作组织联合发展生猪、肉兔产业基地,弘鑫农业公司、新隆农牧公司“农民土地人股”与农户联合发展油茶、速生丰产林产业基地的创新机制,促进实现企业和农户双赢。来源:中共自贡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您访问的网站没有经过我司审核通过白名单,请您联系相关业务进行白名单的审核,感谢您的合作与理解浅议新媒体下的农产品品牌化营销 - 中国农经信息网
欢迎您进入中国农经信息网站!"替党和政府分忧,为农民群众解难"希望全国的农经人都能为农经事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欢迎注册,欢迎投稿!
按文章标题
按文章作者
双击自动滚屏
文字颜色黑色白色红色灰色绿色蓝色青色黄色
背景颜色白色黑色粉红灰色绿色蓝色青色综色
字体大小9 pt10 pt12 pt14 pt16 pt19 pt
浅议新媒体下的农产品品牌化营销
发表日期:日&&出处:中国农经信息网&&作者:重庆市江津区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
吴文文&&本页面已被访问 1366 次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对现代人的生活介入普遍化,已逐渐改变着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成为现代市场各类产品的重要营销手段之一。与此同时,农业产业的发展,农产品品牌化的发展,也与新媒体密切关联起来。新媒体下的农产品品牌化营销,已成为当前农产品营销的重要平台,并且这种影响力正与日俱增。  一、新媒体的概念及特点  (一)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杂志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二)新媒体的特点  较之于传统媒体,新媒体自然有它自己的特点――价值、原创性、效应、生命力。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迎合人们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需求,二是满足随时随地地互动性表达、娱乐与信息需要,三是人们使用新媒体的目的性与选择的主动性更强,四是媒体使用与内容选择更具个性化,导致市场细分更加充分。  (三)新媒体营销效用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与农业产业发展已经密不可分。网民们可以通过电视购物、淘宝、微博、微信等多种途径购买到新鲜可靠的农产品,并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一方面,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新媒体发布农产品信息,树立农产品品牌,适时打开销路,并通过扩大销量来获得收益;另一方面,消费者通过各类新媒体便捷的获得农产品信息,并通过一定途径获取产品及服务,以此满足生活需要。可以说,新媒体的介入,使农产品营销环节变得简单便捷,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和认可。  二、农产品品牌化的新媒体营销  目前,农产品广告在媒体选用选择广告媒体时,多选用广播、POP广告、墙体广告、口头广告、标牌广告等类型,媒体广告所占份额较少,媒体单位也多选择地方媒体。农产品宣传较少彩耗费相对较大的媒体广告。由于农产品大多易腐烂,保持期短,运输贮藏不便,农产品的宣传必须选择有力的媒体树立产品的品牌,及时向消费者传输信息。农产品的目标对象为中间商和最终消费者。所以,新媒体的适时出现为农产品的营销提供了诸多便利。  以微博为例,微博的即时发布、受众普遍、沟通双向、直观便捷等特点,让更多消费者容易接受,并产生购买意向。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大学生村官微博卖板栗”的案例就是新媒体营销中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之一。日,大学生村官简世成在“板栗乐土”微博上发出了第一声吆喝,紧接着,组织乡村生态游,团购、直销……首次试水就帮村民销售了8吨板栗,此后,他们又将这一模式用在了更多农产品销售上。微博这种新媒体营销模式让更多农产品被外界所认识、所关注,而新媒体营销的常态化,也将打造一个新的农村发展模式,使农村经济能够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给村民们带来更多更大的利益。  重庆市江津区是著名的“中国花椒之乡”,位居中国三大花椒基地(重庆江津、陕西韩城、山东莱芜)之首,江津“九叶青”花椒也位列中国四大花椒(江津九叶青、汉源贡椒、韩城大红袍、云南大红袍)之冠。如今,花椒产业已成为江津农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但近年来江津花椒却遭遇了“丰产滞销”的尴尬。为解决这一问题,江津区在全面提升花椒品质和增强花椒精深加工能力的基础上,大刀阔斧创新花椒产业经营模式,构建全国性花椒营销网络体系,由江津区花椒产业协会和重庆西材商品交易市场共同搭建的“江津花椒”电子交易平台,建立了鲜花椒、青花椒及其他特色产品的即期交易、定期交易、网上挂牌交易等创新型电子商务新模式。同时,建立了有独立域名的“骄王网站”,展示企业形象,发布产品信息。在国内知名网上交易平台上,也能见到江津花椒的身影。新媒体营销对农产品品牌化发展的影响整逐渐得到了诸多认可。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人才的缺失和硬件设施的落后。当前农村产业发展虽有诸多新型经营主体出现,同时不少有文化懂技术的人才返乡发展农业产业,但是,人才的缺失和硬件设施的落后成为农业产业发展及其农产品品牌化营销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一方面,既懂农业技术又善于经营管理的农业专业人才较少,无法将新媒体营销代入到农产品品牌化经营中,农产品品牌化营销缺乏“人”这个主体条件。另一方面,农村硬件设施的落后,无法满足诸多农产品的销售需求,许多农民家庭不具备购买电脑、智能手机等硬件设施的条件,这一方面也制约了农产品新媒体营销的发展。  2.物流配送及储存技术限制。无论是网络销售还是现实销售,地域和时间都是限制农产品销售的最大阻碍,怎样改进农产品储存和保鲜技术,依然是农产品生产者和销售者们必须解决的问题。在新媒体营销发起的同时,物流配送成为农产品销售的一个重要和必经环节,物流配送的落后,导致农产品受地域限制因素较大。许多农产品虽然能够吸引消费者的购买意向,但由于购买不方便或者运输问题,阻断了消费者的购买途径。同时,当前农村缺少成体系的深加工产业链,受储存技术的限制,农产品的销售成为农民心中的“老大难”。  3.营销创新和持续性效用欠缺。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兴媒体的不断涌现,越来越需要农产品同其他消费品一样,在营销方面进行创新和改善。但是由于人、财、物等诸多限制,农产品的新媒体营销创新性止步不前,真正能在农产品新媒体营销中分一杯羹的成功者少之又少。此外,农产品具有季节特性,每一次营销手段都是全新的,可持续效用欠缺,难以达到农产品每季的销售目标。  (二)解决对策  1.充分调动人才积极性,及时配备固件设备。一是出台更多优惠政策,让更多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回到农村,发展农业产业,充分调动人才积极性。二是通过各类项目及时配备固件设备,让更多农民享受到普惠政策的福利,与时代接轨,通过先进设施设备推动农产品营销环节的不断完善。  2.推广先进储存技术,配套各类物流设施。农业主管部门引进并推广各类农产品储存技术,同时,由当地政府或村民自发组织形成物流体系,为当地农产品的配送提供便利。  3.加大宣传,扶持发展,引导农产品品牌化发展。通过各级媒体,加大对当地农产品的宣传力度,同时,牵头成立机构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农产品营销,引导农产品朝品牌化、创新化发展,从而达到富农增收的目的。  总之,借助新媒体,农产品销售突破了传统方式,在网络世界里获得了新的发展,可以预见,这将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发展趋势。然而,新媒体营销并非无发展困境,农产品的新媒体营销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扶持。
双击自动滚屏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200)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产品销售模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