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书,《搞懂金融的第一本书》《都是货币月亮惹的祸祸》《为什么我们越来越穷》多谢喽!

  看了明朝沈万三的故事我想起了国美的黄光裕……  
  两者没有关联但结局总是类似!  
  @卢栩阿姨
13:47:07  求书名 啊  -----------------------------  @Lov_vinccy
15:14:28  本人出版了2本财经畅销书,一本叫做《搞懂金融的第一本书》,一本叫做《为什么我们越来越穷》(新浪读书上有前言到第四章),各大网上书店和实体店都有售。  即将出版的这本,也就是大家看的这个帖子,叫做《都是货币惹的祸》,这个月可以正式出版。  -----------------------------  好,我一定会买
  @Lov_vinccy
11:33:00  前言:  有人说,“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比方我们的历史教科书);  还有人说,“历史就是胜王败寇的故事”(比方中国洋洋大观的24史);  还有人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比方说天涯的“煮酒论史”里的无数热帖);  还有人说,“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比方说历史上著名的谏臣魏征就是这么认为)……......  -----------------------------
  我觉得“仇富”心态其实并不是社会本身具有的,而是来自于官场,是自上而下传导到社会中来的。  因为“仇富”本身对官僚阶层是有利的。这样可以让社会对富人们的心理形成压力,让那些富人别那么“嚣张”,同时让他们积极寻求官僚阶层的庇护,有求于官,当然也就实现了官员权力变现。  其次,“仇富”可以让那些未得到利益的官员心理得到平衡,“凭什么这些草民比我们这些当官的有钱,我们可是老爷啊,让这些下人们生活的如此滋润怎么体现我们老爷们的优越性”,这大概就是仇富思想的来源吧。虽然权力暂时未变现,但仇富总会表现给富人,让他们感受得到。中国富人的大量移民我想就是这种不安全感的具体回应吧。  历史之所以一再重复,是因为历史是人来写的,而人性从来都没有变。
  @jiwei8
17:43:58  我觉得“仇富”心态其实并不是社会本身具有的,而是来自于官场,是自上而下传导到社会中来的。  因为“仇富”本身对官僚阶层是有利的。这样可以让社会对富人们的心理形成压力,让那些富人别那么“嚣张”,同时让他们积极寻求官僚阶层的庇护,有求于官,当然也就实现了官员权力变现。  其次,“仇富”可以让那些未得到利益的官员心理得到平衡,“凭什么这些草民比我们这些当官的有钱,我们可是老爷啊,让这些下人们生活.....  -----------------------------  说得好啊!  下面,就讲明朝的一个富人,罕见的富人,在世界历史上排得上号的富人!  看看“中国特色的富人”如何通过欺压官僚致富!
  太监的成就  真正要看大明朝中后期贫富差距有多大,得看一个太监——刘瑾。  为什么把刘瑾挑出来说,那是因为刘瑾的“致富经验”在中国封建专制社会最典型!  曾经有那么一年,《亚洲华尔街日报》评选出过去一千年来全球最富有的50人,其中有6名中国人,分别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刘瑾、和珅、伍秉鉴、宋子文。  你该问了,这刘瑾何德何能?竟然进入了千年富豪50人的排行榜?
  刘瑾本来是一个没爹没娘的孤儿,孩子挺可怜,六岁的时候被一个姓刘的太监收养,后来净身入宫当了太监,侍奉太子朱厚燳。  太子后来成了正德皇帝,刘瑾也当上了司礼监掌印太监 。  正德皇帝登极时年方15岁,这个年龄段的人,最喜欢的事儿是啥?  是玩!  领导爱什么,下属就要供什么,于是刘瑾就迎合皇帝的心思,努力开发各种玩法,“日进鹰犬、歌舞、角觝之戏”,小皇帝玩得不亦乐乎,啥都不顾了。  刘大人又专趁龟儿子玩兴正浓的时候去汇报工作,正德皇帝一听,什么狗屁黎民苍生,什么大臣奏折,烦不烦啊?我要你干什么啊?所有事情你自己不会处理么?
  司礼监掌印太监:明朝太监官职名,掌管礼仪的太监,相当于太监总管,爬上此位置,意味着太监生涯的光辉顶点。
  相比较顶级领导的不负责任,刘瑾“主动承担”国家大事责任,一下子就权势熏天,当时人们称正德皇帝叫做“坐皇帝”,而刘瑾则是“立皇帝”。  从没爹没娘的孤儿到没有了男根儿的太监,再到掌握皇宫里除皇帝之外的生杀予夺大权,刘瑾的人生实现了彻底的大反转。  不过,也许是这人生境况的反差太大,让刘瑾那点小心理很难承受得了,于是人就开始变态,而且不仅仅是一点点的变态,而是很变态很变态。  《华尔街日报》说刘瑾的财富折合黄金1205.78万两,白银2.59亿两,根据有人考证,说他们可能把明朝的一两(约合今日的36.9克)误认为成一盎司(31.103克),因而将刘瑾的家产低估了7.5万公斤黄金,150万公斤白银。  老实说,这个数字实在惊人,惊人得不能再惊人!
  刘瑾是1510年被凌迟处死的,这个时候美洲白银还没有大规模发现呢,根据现代有关学者估计,此时整个世界白银存量也不过才36000吨,折合下来还不到10亿两,难道,难道将近1/3都被我们的刘大人给弄到自家屋里去了?  根据历史资料,正德元年,大明朝中央财政收入的白银还不到二百万两白银,一个刘瑾,就相当于大明朝中央政府100年的收入?  关键是,这个数字还不是瞎来的——是好几个明朝的史学家都这么写,其中一位,在刘瑾死的时候才36岁,正当年呢!  当然还有稍稍小一点的数字,这就是笔者前文中曾经引用过的,清朝大史学家赵翼的说法,说刘瑾有黄金250万两,银5千余万两,其他珍宝无算——这个数字只有上述数字的1/5。
  不过,我们倒也不必纠缠于这样的数字,总之知道刘瑾很富,灰常富,世界历史上都能排得上名号就行了。  刘瑾是怎么致富的呢?  监察御史蒋钦曾经向皇帝揭发刘瑾的罪行:“昨天,刘瑾向天下三司官员索贿,每人一千两银子,甚至有要到五千两的,不给则贬斥,给了则提拔……”  这下你明白了,原来刘大人致富靠的就是强行索贿啊!  至于刘大人的索贿凶狠到什么地步呢,你不妨听一个故事。
  刘瑾当政期间,兵科给事中 周钥奉命去淮安查勘,在返京的船上自刎身亡,周同学抹脖子的时候下手很重,抢救时已不能言,从者拿来纸笔,周钥写下“赵知府误我”几个字后便死了。   “兵科给事中”这个官儿级别倒不高,但却是向皇帝负责监察中央六部和天下诸司的事儿,各部各地的大员们也不敢不敬畏三分。即使碰到皇帝本人的错误指示,只要不合圣人之教、祖宗之法,给事中在名义上也有权“封驳”,顶回去不准下发。  可以说,在科道任职,乃是明朝读书人的仕宦美梦,周同学可谓美梦成真——问题是,已经美梦成真了,周同学为什么还要自杀?  原来,刘瑾当政之时,奉使出差的人回来,刘瑾都要重重地索取一笔贿赂,周钥到淮安办事,与知府赵俊的关系不错,赵知府答应贷给周钥“千金”,以应付刘瑾,临走时又变卦了,周钥“计无所出”,船走到桃源时,想来想去,无奈之下只有自杀。  蝼蚁尚且贪生,好死不如赖活着,再怎么着,周同学也不必自杀啊!
  这是你想的!  如果不自杀,前面有血淋淋的案例——给事中安奎、御史 张彧出京查盘钱粮,返京后刘瑾索贿,嫌那二位给得少,就说他们参劾官员失当,大发雷霆,用150斤重的枷,将这二位枷于公生门。  根据记载,那枷,重量是150斤!戴了这种枷,“不数日辄死”,“枷死者无数”,相比被活活枷死,周钥的自杀选择算是明智的。  本来呢,因为紧靠权力核心,周钥、安奎之类的中央监察官员,已经是受贿的“天王”级人物,居然被刘瑾像小猫小狗一样随意收拾,其他人就更不必说了,而且,刘大人瞄准的,第一级,就是中央级别的人物,必须给刘大人送钱来。  至于省部级官员,各地巡抚入京接受皇帝的任命,也都要给刘大人送钱!
  本来嘛,贪污受贿的事儿,大家都有点遮遮掩掩的,都是些潜规则而已。  这在大明朝刘瑾太监这儿,给变成了“明规则”——拿钱来,否则,就拿命来!
  至于蒋钦所谓的“天下三司”,指的是当时大明朝13个省的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分管各省的兵马、钱粮和刑名,真正的封疆大吏。  其中,最大的官是都指挥使,正二品,每年的官俸为732石米,按市价折成银子不过366两,1000两银子,相当于3年不吃不喝全孝敬了刘瑾才行!  这批人的总数,以每个职位至少设左右或正副二职计,大约有七八十人,搜刮一次便有十万雪花银的进项。  此外,刘瑾的还把索贿的对象扩大到了漕运、盐政、屯田和科举这些领域,全面开花。  比方说,相中状元,好啊,多少多少万两银子,谁出的钱多,就是谁的,你说那些读书人,为了挣这个名头,还不拼了血本的往里头砸钱?从此之后,大明朝的科举,基本都和卖官一个样儿!
  其实,人家刘太监一开始并不是这么坏透了的,也没有想着通过强行索贿发横财,全是社会环境给催熟的,而且后来他发现根本没有制约因素,反正皇帝又不管,天下事儿都是他自己说了算的——任是原来是小可怜的刘太监,那欲望(当然不是性欲,是发财欲望!)也给勾起来了!  刘大人正德皇帝刚上台的时候,右都御史刘宇(主管官员监察的常务副部长)通过大学士焦芳的介绍拜见了刘瑾,刘宇的见面礼是上万两银子(按照7元/克的银价折算,折合2600万元人民币)。  当时刘瑾“初通贿”,对贿赂的期望值不过几百两银子,见了万两银子不禁大喜,说刘大人,你咋对我这么好呢?  没有多久,刘宇升为左都御史,变成了监察部正部长了!  由此,刘太监明白了,自己的权力,原来是很值钱滴!
  于是,到了后来,遇到那些缺乏自觉性的干部,刘瑾就要主动索贿了,倘若敢不给,自有大刑伺候!  不过,周钥自杀事件发生后,那个一毛不拔的赵知府被逮捕问罪,刘大人索贿的事情传得沸沸扬扬,影响极坏。  这时候,一位贴心为领导着想的下属就找到刘瑾,说那些官员给您行贿,用的都不是私财,而是先在京师借贷,回去后又动用官库中的银子偿还,最后还要打着您的旗号四处搜刮银子,这样下去会积累民怨,很可能给大人你遗留祸患啊!  刘瑾一听,是这么回事啊,更何况,再怎么索贿受贿也要讲究个“安全第一”吧?
  当又有一小撮堕落干部按照常规来向刘瑾行贿的时候,刘大人摇身一变,大义凛然地揭发了他们企图用糖衣炮弹腐蚀优秀干部的恶劣行径,自己换来了拒贿的美名。  随后,刘瑾派遣十四位给事中和御史下去,严格盘查各地官库。  官库的银子早被刘瑾等人抽亏空了,如何经得住那些鹰犬的严查?于是,各地政府争相对百姓横征暴敛,弥补亏空,搞得全国都民不聊生,最终所有的罪和累还是让大明朝的老百姓承担了!
  当然,学了辩证法的我们,正如前面有位兄弟非要争论说隋炀帝是好皇帝一样,英语里面也说什么Every coin has two sides,对历史人物评价,要“一分为二”来看待。  首先,刘瑾没有把财产转移到国外,相反还从日本使臣那敲诈了一万两白银,单从民族主义立场来看,外国的月亮不比中国的圆,人家是一碗水端平,绝不崇洋媚外。  其次,作为太监,刘瑾先生没有子女,不会将自己的财富作为遗产留给后代,这样就不生产富二代和权二代,所以不会使穷二代产生“一代贫,代代贫”的绝望情绪,这样一来,至少对于祖国来说,那是“未来会更好”。  还有,刘瑾的爱好是收藏奢侈品,这就为手工艺匠人们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还为文物的制造和保留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更现代的历史的角度看,第一,刘瑾一不包二奶,二不养情人,虽有巨贪受贿行为,但无淫乱堕落迹象,不会造成社会道德风气败坏;第二,刘瑾从不炒房炒地皮,没有造成城市房价飞涨,让人民买不起房露宿户外;第三,刘瑾从来没有出国考察,只在国内消费,无论怎么折腾,他终归还是把财富保留在了中国境内,这显然要比今天那些动辄把财产转移到国外然后闪电移民的贪官要强很多……
  按理说,刘太监的致富经验和致富能力,几乎把全国乃至全世界1/3的白银货币都集中在自己一个人手里,应该说已达中国历朝历代当官的极限了,可没有想到的是,到了大清朝,就出来了一个叫和珅的家伙,恨不得比刘瑾还富!根据《中国财政史》的说法,和珅抄家之时,抄出赤金580万两,元宝银940万两,当铺75座,银号42座,地产8000余顷,另有玉器、绸缎、洋货、皮张等库多座,没收的财产总计估银约8亿两,顶得上四个刘瑾!  ***这体制,真是善于出极品啊!
17:14:00  看了明朝沈万三的故事我想起了国美的黄光裕……  -----------------------------  你这联想力~~~~~
  楼主别忘了我啊,我可是忠实的读者哟。我还等着这本书的出版。
  发帖是也是件很累人的活。你辛辛苦苦写东西给大家看,我觉得无论怎样都应该说一声:辛苦了,谢谢你。如果我在回复中有言语不周冒犯你的地方还请你见谅。  我认为,既然选择了在网上发帖讲述自己的观点就应该有勇气倾听不同的声音,更应该有度量包容。大家都说说各自的看法,看帖回帖是很愉快的事。千万不要太小家子气,失了风度。  我没有说隋炀帝是好皇帝,更没有和你争论。我说他是暴君但绝对不是昏君,这是我的原话。(暴君是好皇帝吗?真不知道你是怎么理解的)而你却说四大发明的指南针是用来测风水的,纸是用来祭祀祖先烧的。你怎么不说中国在元代的时候就发现了黄岩岛?你怎么不说没有纸就看不上唐诗宋词,就看不上四大名著,你怎么不说没有纸就看不上清明上河图?不知道你说这几句话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反正我觉得是很让人伤心。而且也会让你的文章大打折扣。无论是通过什么样的角度看历史,客观公正一些就怎么了?  你继续更新吧,大家还等着看了。我再不说了。  
  @Lov_vinccy  21:51:31  4.2货币掺水的祖宗  经过四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前202年,大无赖刘邦终于打败项羽,建立汉帝国,史称“西汉”,从此天下改姓老刘家的了!  西汉刚建国那会儿,经过秦始皇的役使和杀戮、秦末农民战争的互相攻杀、楚汉争霸的大肆杀戮,老百姓那是被折腾死了好几遍了,所以全国都很穷。  刘邦贵为堂堂的大汉公司首任CEO,自己坐车,不要说坐什么奔驰、宝马或者劳斯莱斯了,就坐个破马车,居然连四匹颜色一样的马都找不到,...........  -----------------------------  mark 一下,感谢楼主,教育普及工作利国利民啊,哈哈
  @12-07-04 23:20:03  发帖是也是件很累人的活。你辛辛苦苦写东西给大家看,我觉得无论怎样都应该说一声:辛苦了,谢谢你。如果我在回复中有言语不周冒犯你的地方还请你见谅。  我认为,既然选择了在网上发帖讲述自己的观点就应该有勇气倾听不同的声音,更应该有度量包容。大家都说说各自的看法,看帖回帖是很愉快的事。千万不要太小家子气,失了风度。  我没有说隋炀帝是好皇帝,更没有和你争论。我说他是暴君但绝对不是昏君,这是我的原话。(暴君.....  -----------------------------  你对历史的认知度仅在官方课本上
  道一声辛苦,楼主要更加卖力啊!
  感谢楼主,让我上一堂历史学经济学
  每天一顶,强帖留名  
  @Lov_vinccy
18:12:19  刘瑾是1510年被凌迟处死的,这个时候美洲白银还没有大规模发现呢,根据现代有关学者估计,此时整个世界白银存量也不过才36000吨,折合下来还不到10亿两,难道,难道将近1/3都被我们的刘大人给弄到自家屋里去了?  根据历史资料,正德元年,大明朝中央财政收入的白银还不到二百万两白银,一个刘瑾,就相当于大明朝中央政府100年的收入?  关键是,这个数字还不是瞎来的——是好几个明朝的史学家都这么写,其中.....  -----------------------------  楼主开篇就说了,历史是个可爱的小姑娘,现在又在纠结一个太监为什么会有理论上不可能存在的家产
  @yuqer
20:30:59  楼主别忘了我啊,我可是忠实的读者哟。我还等着这本书的出版。  -----------------------------  哈哈,不会忘的,一个都不能少!
  花了差不多一个月时间,在公交车,床上,马桶上囫囵吞枣看到现在,楼主辛苦。回顾中国历史的同时,知道了货币这玩意的演变,对钱这玩意有了新认识。
  实在佩服楼主的博学以及思考方式。
  我们学习历史当然是为了认清现在预见未来。敢问楼主怎么看中国货币历史对我们的现实意义?楼主会不会掰开了讲?国外的历史呢?
  如果再能从家族奋斗史来理解人生,说不定也是个有新意的角度,只是难度太大,因为中国的文献不完整.
  @12-07-04 23:20:03  发帖是也是件很累人的活。你辛辛苦苦写东西给大家看,我觉得无论怎样都应该说一声:辛苦了,谢谢你。如果我在回复中有言语不周冒犯你的地方还请你见谅。  我认为,既然选择了在网上发帖讲述自己的观点就应该有勇气倾听不同的声音,更应该有度量包容。大家都说说各自的看法,看帖回帖是很愉快的事。千万不要太小家子气,失了风度。  我没有说隋炀帝是好皇帝,更没有和你争论。我说他是暴君但绝对不是昏君,这是我的原话...........  -----------------------------  客观是指纵览多个角度揭示事情的本质,不参杂个人主观意识,称为“客观”。客观指人的认识从实际出发;主观指人的认识不从实际出发,即主观性。  而你客观了吗?  祭祖是好事,可是用烧纸这种方式合适吗?烧纸钱这种行为本身就不是好的习俗易发生火灾又浪费纸张拿那些纸做更多的书不好吗,难道古人会不知道利弊,很多的时候只要事情沾上了祖字坏的都成好的了,只要官方那么一两个人认可就全国推广了。到晚清的时候更是夸张的离谱,给慈禧送殡的时候造的纸人和纸船烧了几天几夜啊,你可曾见过亚洲以外的国家会拿纸这么去烧吗.楼主要让我们看见历史中的财富在缺失有效的监管和制衡下从兴起——鼎盛——末路这些过程给人民造成的伤害,每一段文字都是血泪交织的而铸就的历史啊。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楼主想的就是这个!!  很多时候人都是靠主观意识去批判一件事情,所谓的客观只是自家建言罢了,以前的道家,法家,儒家都想一家之言概括社会,历史把他们都证明完,都不合格啊,还得继续赶考。
  拜读佳作时而悲愤,时而欣喜,心中太多的无奈,提一意见,希望楼主采纳!  写中国一家货币历史能证明什么?若是能借鉴国外发展史相互比较,知得失更替。文章会显得更加有内涵,深度,表现的更加有张力和切合实际。想必点击率也会飙升。  上次的回复很精彩,多谢楼主!
00:26:58  拜读佳作时而悲愤,时而欣喜,心中太多的无奈,提一意见,希望楼主采纳!  写中国一家货币历史能证明什么?若是能借鉴国外发展史相互比较,知得失更替。文章会显得更加有内涵,深度,表现的更加有张力和切合实际。想必点击率也会飙升。  上次的回复很精彩,多谢楼主!  -----------------------------  感谢楼上理解,要写出来这样的东西,并非如同网络流行的YY小说编写那么容易——1,你要搜集资料,这最耗时间,甚至你根本找不到相应资料,或者是外文资料,需要翻译;2,你需要阅读和整理相关资料,尽管有时候你找不到资料,但能找到的资料也是浩如烟海,你得有精力和时间去阅读和挑选;3,  整理相关资料,变成自己的文字,最好能够故事性强,精彩有逻辑;4,让大家阅读,和大家互动。  了解中国有关钱的历史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遑论世界?  所以,如果有人让我衣食无虞,我其实颇乐意去做这样的事情,可实际上,我一介寒门儒生,养家糊口尚且顾不上,写书也只是抽出余暇的爱好而已。  还有,有必要强调的是,在电子书盛行的时代,除非你成为韩寒、当年明月那样畅销的畅销书作家,否则,写一本书挣到的钱可能还没有绝大多数看帖人一个月的工资高(这是网络时代),很多不了解现在图书市场的人,自己基本不买纸书,还以为谁写一本书就能发大财,颇有点荒谬。  人的每天都只有24个小时,现在有Ipad,有互联网,有手机,更有电视、报纸,占用了人们太多的时间,有视频,有声音,有谁愿意读书呢?能静下心来阅读纸版书的人又有几个?  很多人还老是喜欢纠结于一本书多少钱的问题,他们所不明白的是,读书,最重要的不是什么一本书多少钱——这点儿钱对绝大多数现代人来说,根本不值一提,如果你不买房子,你几乎可以买下这辈子所有你喜欢读的书(至少对我个人来说,我愿意做这样的选择)!  读书最重要的成本是时间——1,选择好书花费的时间;2,阅读好书花费的时间;3,误读烂书花费的时间……  比方说,看我帖子的人,若能有1/10能买我的书,我就已经感激不尽了!
  顶。哪里买得到正版。
  这个世界让我困惑的不是一天三顿钣的问题,而是让我吃饱了学点什么的问题,能为大家做点什么的问题?可是在浩如烟海的精神世界中真的难得发现“真理”,楼主能对货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真是一明白人,我还在继续学习中。。。。。。
  能有1%买书已经很不错了。
  好东西呀,就快到***了~~~
  @Lov_vinccy
11:08:59  @
00:26:58  拜读佳作时而悲愤,时而欣喜,心中太多的无奈,提一意见,希望楼主采纳!  写中国一家货币历史能证明什么?若是能借鉴国外发展史相互比较,知得失更替。文章会显得更加有内涵,深度,表现的更加有张力和切合实际。想必点击率也会飙升。  上次的回复很精彩,多谢楼主!  -----------------------------......  -----------------------------  楼主幸苦了!  要现在加入国外的历史或许时间和阅历都来不及了吧,但我还是希望不同于当年明月与韩寒的地方,不知道你读当年明月书时是否也会觉察到书的人物修饰的过于华丽显得很多空洞之处,此类书可读性很强却只适合消遣解闷。  其实当年明月抓住了人们对过去的的渴望而古文阅读太过于繁琐,所以添油加醋一番正好迎合了大众的心里需求。以楼主的才能完全可匹敌,但中国不需要第二个当年明月,所以只有一条路可走,楼主必须比他强!  至于书,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特别是知识产权这在中国得不到有效的保护,损害了作者的利益这是时局以无法改变已成定局,【明朝的那些事儿】网络早就疯狂的转载依旧阻挡不了上百万的纸质书的销量,就是因为它耐看引人入胜,好比喝毛尖一样入口清新淡雅而后又是回味甘甜,读百家书,行万里路者深知其中的弊益。对于读者来说,有本是你百看不厌的心生爱慕的书,你的书有价值谁会在乎那几十块钱,读书人的心都是一样的,到书店里都会想起你佳作再读依然是爱不释手。  我相信只要再下点功夫少点浮躁,你的书会口口相传这十分外更会有百万买此书之人。  读楼主的书受教了,言辞有过之处望楼主谅解。若出书我会多买几本,馈赠好友。
  别的不多说,顶老妖!
  记号,语言诙谐,东拉西扯
  我喜欢买书,因为书可以传承,电脑里看的东西不保险,若干年后就不存在了,那时网络里充满了伪真理来污染你的后人的脑子和眼睛,等被洗脑了再纠正回来就不容易了。  所以我喜欢买书,将来我的书给我的孩子看,让他们直接读到值得读的书,别被其他垃圾误导了。
  回复第10楼,@aijunxu2011  mark!!  --------------------------  mark,我也来  
  @jiwei8
19:52:58  我喜欢买书,因为书可以传承,电脑里看的东西不保险,若干年后就不存在了,那时网络里充满了伪真理来污染你的后人的脑子和眼睛,等被洗脑了再纠正回来就不容易了。  所以我喜欢买书,将来我的书给我的孩子看,让他们直接读到值得读的书,别被其他垃圾误导了。  -----------------------------  【别被其他垃圾误导了。】谁误导你?你的观点太过迂腐。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看书也是一样的道理。  读书的关键是让人学如何去思考,而不是教导你改怎样做不该怎样做。要自己去判断,这社会太复杂,书不是万能的。
  @Lov_vinccy
20:25:35    -----------------------------  这个好玩,头次听说,长见识了。揭老朱的老底,老朱就掀你家锅底。
  @jiwei8
19:52:58  我喜欢买书,因为书可以传承,电脑里看的东西不保险,若干年后就不存在了,那时网络里充满了伪真理来污染你的后人的脑子和眼睛,等被洗脑了再纠正回来就不容易了。  所以我喜欢买书,将来我的书给我的孩子看,让他们直接读到值得读的书,别被其他垃圾误导了。  -----------------------------  @
22:44:54  【别被其他垃圾误导了。】谁误导你?你的观点太过迂腐。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看书也是一样的道理。  读书的关键是让人学如何去思考,而不是教导你改怎样做不该怎样做。要自己去判断,这社会太复杂,书不是万能的。  -----------------------------  如果不是误导,我就不能理解为什么社会和学校和书本的差距那么大!因为讲真话的书少了,讲废话的书多了,充斥着你的眼睛,占据着你的时间,所以我才有这样的体会。  你知道有多少种书吗?如果都看了,你一天不睡觉不吃饭一辈子也看不完!书是什么?是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所以读书才可以少走弯路。不读书的人,一事无成。
  好文,长见识了!!
  希望能看到***,阿米豆腐。
  好贴,好好研究一下,走出自己的财务危机.....
  记号  
  每天一顶,强帖留名!
  回复第2761楼(作者:@ 于
22:44)  @jiwei8
19:52:58  我喜欢买书,因为书可以传承,电脑里看……  ==========兄台高见  
  每天一顶,强帖留名!
  历史的伦回  
  期货讨论组,群号:,欢迎大家来交流,不收费不推荐开户不待客理财,发广告的一律踢,
  记号…  
  只要楼主出书,我是非常愿意购买的;只是一事想不通,既然楼主对金融这么了解,怎么不从事这方面的工作,精通金融的人,难道还会缺几个钱么?
  mark  
  如果楼主出书,我买,楼主这这些内容已带有公益性质,所以能买的大家尽量买  
  感谢楼上理解,要写出来这样的东西,并非如同网络流行的YY小说编写那么容易——1,你要搜集资料,这最耗时间,甚至你根本找不到相应资料,或者是外文资料,需要翻译;2,你需要阅读和整理相关资料,尽管有时候你找不到资料,但能找到的资料也是浩如烟海,你得有精力和时间去阅读和挑选;3,  整理相关资料,变成自己的文字,最好能够故事性强,精彩有逻辑;4,让大家阅读,和大家互动。  了解中国有关钱的历史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遑论世界?  所以,如果有人让我衣食无虞,我其实颇乐意去做这样的事情,可实际上,我一介寒门儒生,养家糊口尚且顾不上,写书也只是抽出余暇的爱好而已。  还有,有必要强调的是,在电子书盛行的时代,除非你成为韩寒、当年明月那样畅销的畅销书作家,否则,写一本书挣到的钱可能还没有绝大多数看帖人一个月的工资高(这是网络时代),很多不了解现在图书市场的人,自己基本不买纸书,还以为谁写一本书就能发大财,颇有点荒谬。  人的每天都只有24个小时,现在有Ipad,有互联网,有手机,更有电视、报纸,占用了人们太多的时间,有视频,有声音,有谁愿意读书呢?能静下心来阅读纸版书的人又有几个?  很多人还老是喜欢纠结于一本书多少钱的问题,他们所不明白的是,读书,最重要的不是什么一本书多少钱——这点儿钱对绝大多数现代人来说,根本不值一提,如果你不买房子,你几乎可以买下这辈子所有你喜欢读的书(至少对我个人来说,我愿意做这样的选择)!  读书最重要的成本是时间——1,选择好书花费的时间;2,阅读好书花费的时间;3,误读烂书花费的时间……  比方说,看我帖子的人,若能有1/10能买我的书,我就已经感激不尽了!  =========================================  真心顶下。  若出版,买2本,一本看,一本收藏。但是别人就管不到了。  我会先整理个清水版的先学习。  另外问下。您说“即将出版的这本,也就是大家看的这个帖子,叫做《都是货币惹的祸》,这个月可以正式出版。”  这本书和本贴比(仅指发表部分同步比较)内容是否一致。有多少删减或者增加。谢谢。
  另外,请您推荐个金融阅读读书书目,好否?谢谢!
  楼主,我已经买了你的《搞懂金融的第一本书》,并且推荐了身边至少4个人去买来看。别担心你没有读者,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希望你现在写的这个书,也能尽快出版,这样完整地买到手了看起来更畅快。现在这样每天都来追更新,太痛苦了。  另外,希望您能多分析一些现在的经济现状。目前的经济形势下,感觉好迷茫啊。
  楼主可以整理成书吗,一定买,
  /?172407.html货币的演绎过程就是这个过程
  涨知识了!!
  真心顶下。你的《搞懂金融的第一本书》已阅,有时间再仔细阅读一遍。  本书若出版,一定买2本,一本看,一本收藏,但是别人就管不到了。  我会先整理个清水版的先学习。  另外问下。您说:“即将出版的这本,也就是大家看的这个帖子,叫做《都是货币惹的祸》,这个月可以正式出版。”  请问,将要出版的这本书和本贴比(仅指发表部分同步比较)内容是否一致。有多少删减或者增加。互动讨论的问题是否有所体现。谢谢。   再有,请您推荐个金融阅读读书书目,好否?谢谢!
  每天一顶,强帖留名
  过来看看更新了没有,再顶!
  还没更新啊,
  顶啊!!!
  楼主可以告诉我们你的书具体什么时候出版吗?
  给个明确的日期,我好买啊。
  每天一顶,强帖留名  
  回复第2646楼(作者:@ 于
14:24)  我觉得楼主的东西写的很好,很轻松,看的一点也不累而且还能学好多知识。不过,历史这东西谁都学过。每……==========哎哟,我想暴粗口!  
  楼主 搞懂金融第一本书 我买了,后面还有啥书?介绍下
  @Lov_vinccy
18:11:26  司礼监掌印太监:明朝太监官职名,掌管礼仪的太监,相当于太监总管,爬上此位置,意味着太监生涯的光辉顶点。   -----------------------------  楼主,司礼监的权力最主要的是代皇帝拟定政策、批阅奏折,一旦皇帝不勤政,相当于拥有最高决定权,礼仪这些无非是点缀。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是和服惹的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