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e report 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 有用吗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高校图书馆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中的投资回报率的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历届中国民族植物学学术研讨会回顾(组图)
查看: 70738|
评论: 0|原作者: 金久宁 李梅|来自: 中国药材GAP网
摘要: 民族植物学与天然产物研究开发——首届“中国民族植物学学术与产业发展研讨会”记实 金久宁李梅 ~17日,首届“中国民族植物学学术与产业发展研讨会”在杭州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举行。来自全国21个省区的 ...
  民族植物学与天然产物研究开发——首届“中国民族植物学学术与产业发展研讨会”记实   金久宁 李梅  &
  ~17日,首届“中国民族植物学学术与产业发展研讨会”在杭州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举行。来自全国21个省区的专家学者及英国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2位外宾87位正式注册代表,以及各级领导、科研、高校、医院、企业的共116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本次大会的主席裴盛基教授、卫生部、浙江省科协、浙江大学的有关部门领导相继做了发言。裴盛基教授代表大会组委会对本次大会的筹备和征文等情况作了简要的说明。他说,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从本次大会的酝酿、组织、征文,都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和拥护,有关心“民族植物学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的积极响应和鼎力相助和如此高效率的组委会,才有了此次大会的顺利召开,中国的民族植物学研究必定有美好的发展前景。  大会开幕式上,由委托人宣读了吴征镒、洪德元、彭司勋、徐国均、赵尔宓、陈俊愉等6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为本次大会发来的贺信。
  贺信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吴征镒:  欣闻“首届中国民族植物学学术与产业发展研讨会”在杭州召开,这是中国民族植物学界的一件大事,可喜可贺!  民族植物学自创立以来,已走过了100余年的风风雨雨,但对于一门学科而言,仍然是一位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我目睹了民族植物学在中国的兴起和成长壮大,一直关心这门学科的发展。裴盛基先生在1982年发表了中国民族植物学领域的第一篇论文,我当时就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也存在一点顾虑,那就是:中国幅员辽阔,植物物种复杂,民族文化众多,如何把握好民族植物学在中国的发展方向?今天,我欣喜地看到,民族植物学在云南、在中国都发展的很好,在民族植物学的三个发展阶段,即编目、解释和应用阶段,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而且为我国培养了一批民族植物学领域的专门人才,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最后,我预祝会议圆满成功!祝代表们身体健康!
  贺信二: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基金委生命科学部主任洪德元:  获悉首届中国民族植物学与产业发展研讨会在杭州浙江大学召开,我谨代表中科院植物系统进化开放实验室、国家基金委生命科学部以及我个人的名义,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地祝贺!发展和研究民族植物学对推动我国人类与植物关系的科学的研究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贺信三: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彭司勋:  欣悉首届中国民族植物学与产业发展研讨会即将在浙江杭州召开,特对大会表示衷心祝贺。希望我国民族植物学家和民族药物学家对我国民族民间药物研究作出新的贡献。  祝大会胜利圆满成功!
  贺信四: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徐国均:  由中华全国供销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卫生部《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杂志》社共同主办,由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杭州植物园协办的“首届中国民族植物学学术与产业发展研讨会”将在杭州举行,本人表示热烈地祝贺。民族植物学是一个新兴的植物科学领域,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相互交融的学科,和人们的经济生活以及自然资源的开发都有密切的关系,如果和产业相结合会给人民的生活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民族植物学是一门很有生命力的学科。我谨祝大会圆满成功,并成为我国民族植物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贺信五: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赵尔宓:  值此首届中国民族植物学学术与产业发展研讨会在杭州举行之际,我谨祝贺大会取得圆满成功,并祝中国民族植物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贺信六: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俊愉:  欣闻我国首届民族植物学与产业发展研讨会在杭州召开,谨向大会致以衷心祝贺之忱。  中国民族植物学历史悠久,其素材广泛,植根于多民族群众中,相信此次大会,定可取得累累成果,为民族植物学之新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两院院士、中国科技界、学术界的前辈们的一番热情洋溢的祝词,表达了他们对中国民族植物学发展的殷切希望,对从事民族植物学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们亦是莫大的鼓舞。  10月15日大会的发言分为主题报告、专题报告进行。  上午的大会主题报告有:①裴盛基:中国民族植物学的回顾与展望;②英国的汉·米尔顿博士(Dr. Alan Hamlton):应用民族植物学的进展;③陈重明:本草学与民族植物学;④英国的马丁·瓦特士博士(Dr. Martin Walters):人、植物和公众(People,Plants and Public);⑤沈文:生物学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思考;⑥张卫明:中国土特产资源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下午的大会专题报告有:①赵守训:《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与中华民族传统医药现代化;②贺善安:中药资源与保护;③郑汉臣:试论民俗与民俗植物学;④海鹰:民族植物学与西部开发——新疆雪莲资源个案研究;⑤杨崇仁:从民族植物学的角度看大麻的历史与现状;⑥胡华斌:景颇族民族生态学知识与山地资源持续利用初步研究;⑦刘育衡:中国侗族稻作文化习俗的民族植物学;⑧钱学射:罗布麻的民族植物学与资源开发利用;⑨淮虎银:从原住民知识中寻找药用植物栽培新途径;⑩金久宁:佛教中的植物文化;⑾丁志遵:野生植物薯蓣资源的发掘与发展;⑿丁小余:石斛属民族药用植物的分类及生药学研究:⒀罗厚蔚:中华民族药的研究与新药开发;⒁曹瑞:名贵药材肉苁蓉种内的变异式样及生物多样性研究。  大会的报告涵盖了“我国各民族地区在野生植物和药用植物或其他经济植物方面利用的传统经验,民族植物学和资源开发,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社区参与,民族植物学和西部开发,民族植物文化学和伦理建设教育和其他,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族植物学的对比研究”等6个不同的层面,亦集中反映了我国近年来民族植物学及其相关领域研究的工作与进展。  10月16日上午,与会代表们饶有兴致的参观了位于西子湖畔的杭州植物园,在树木园中、在百草园里观赏植物、辨认种类,殷切地交谈。下午,又驱车前往杭州的民俗商业街——河坊街,“胡庆余堂”药店、“张小泉”刀剪,在众多的中华老字号店铺里,观赏中国的民俗风情,品味中国的传统文化气息。  10月17日上午,大会分为“民族植物学、民族植物学与资源开发应用及产业发展、民族植物学和西部开发”、“野生植物及经济植物的资源调查和多样性保护、民族植物学文化学教育等”两个组进行了分组专题报告和讨论。就民族植物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的多方面内容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在下午的大会自由发言中,许多代表就今后民族植物学研究的发展前景及趋势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代表们一致提议,以本次大会为契机,发起成立中国民族植物学研究的学术团体,名称暂定为“中国民族植物学应用与发展协会”,待上报批准。最后,裴盛基主席代表大会作了总结并致大会闭幕词。大会宣布,下届年会初定于2004年3月在云南省西双版纳举行,主题为“民族植物学与西部开发”。让我们焕发精神,置身于民族植物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开发中,努力工作,做出成绩。我们期待2004年西双版纳的再一次相聚!
  首届中国民族植物学学术与产业发展研讨会2002年10月在杭州召开   李梅 金久宁 
  首届“中国民族植物学学术与产业发展”研讨会于日至17日在杭州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和卫生部《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杂志》社共同主办,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杭州植物园协办。  来自21个省区的科研、高校、医院、企业的116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其中包括来自英国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植物”计划的总负责人汉米尔顿博士和瓦尔特博士。大会共收到论文101篇,收入论文集94篇。共有61位代表作了大会专题发言,主题包括“我国各民族地区在野生植物和药用植物或其他经济植物方面利用的传统经验,民族植物学和资源开发,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社区参与,民族植物学和西部开发,民族植物文化学和伦理建设教育和其他,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族植物学的对比研究”等6个方面。  本次会议学术氛围浓厚,与会代表积极参与、畅所欲言、充分交流,圆满完成了预期任务,堪称我国民族植物学研究历史上的一次盛会。开幕式上宣读了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6位院士发来了贺信、贺电。会议期间,代表们还参观了杭州植物园、西湖新景区及杭州的民俗商业街——河坊街,领略了传统民族文化的内容。  民族植物学的近代发展,始于美国,在我国更是一门比较年轻的科学,迄今只有20余年的历史。作为一门研究人与植物相互作用的科学,民族植物学是人类认识、利用和保护植物的宝贵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突出的民族性和特殊的文化特征。  我国各族人民利用植物的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范围广泛,在世界上屈指可数。我国人民利用植物的传统知识是一个巨大的历史知识宝库,是人类文明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基础上,经半个多世纪的演变和发展,目前我国的民族植物学研究已遍及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其研究内容已从经典的调查编目、描述发展到应用于经济发展和自然保护,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区。  本次会议检阅了我国20年来民族植物学研究的总体水平,进行了充分交流和探讨,促进了民族植物学学科由局部向全国的发展,提高了对这一学科的认识,提高了学科的地位,促进了国际交流。进一步推动了民族植物学与产业的结合。  本次会议初步商定,发起成立“中国民族植物学应用与发展协会”,并上报待批。下一届年会初步拟定于2004年3月在云南西双版纳召开,会议主题为“民族植物学与西部开发”。
  第二届中国民族植物学研讨会暨首届亚太地区民族植物学论坛                     云南西双版纳 ~19日 
  第二届中国民族植物学研讨会暨首届亚太地区民族植物学论坛日前在云南西双版纳召开   金久宁 李梅  中国药材GAP网报道  &
  ~19日,第二届中国民族植物学研讨会暨首届亚太地区民族植物学论坛在林木秀丽、景色怡人的云南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召开。这是继2002年10月在浙江杭州首届中国民族植物学学术与产业发展研讨会之后我国民族植物学界的又一次盛会。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民族植物学研究协会(筹)发起,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承办,协办及赞助单位有中科院·江苏省植物研究所、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杂志社。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政府的领导、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领导出席了会议。与会正式代表共有118名,其中有来自美国、英国、瑞士、巴基斯坦、泰国、老挝、韩国等7个国家的12名外国代表,来自香港的4位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在大会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裴盛基研究员致开幕词,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政府副州长苏历兴、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园主任刘宏茂研究员分别致欢迎词。中国生态学会、云南省植物学会、中国民族民间医药研究会、中国民族药志编委会、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社、昆明民族民间医药开发研究所等单位以及一些无法与会的专家学者发来了贺信。  简短的开幕式过后,进行了大会报告。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裴盛基研究员作了题目为“我国民族植物学的学科发展与应用现状”的学术报告;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张玖研究员作了题目为“民族植物学与中国农林特产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的学术报告;内蒙古师范大学陈山教授作了题目为“蒙古高原民族植物学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陈重明研究员作了题目为“本草学中的民族植物学”的学术报告;上海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秦路平教授作了题目为《积雪草的品质评价和抗抑郁作用研究》的学术报告;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刘宏茂研究员作了题目为“促进传统知识在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管理中的运用的探讨”的学术报告;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赵中振博士作了题目为“香港中药业的发展及桥梁作用”的学术报告。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民族植物学与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会议期间有近60名学者分别作了大会报告和分会场的专题报告,内容涉及:(1)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2)民族文化信仰在自然保护中的作用;(3)药用植物开发与民族医药知识的传承;(4)民族生态学与植物野生栽培;(5)亚太地区民族植物学研究与发展等诸多方面。与会代表们就本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广泛地交流和探讨。  研讨会期间,大会安排了代表们与身着民族服装的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科普旅游部的导游小姐以及当地傣族村寨民众的歌舞联欢晚会活动,还组织参观考察了云南西双版纳当地民族村寨及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自然景观,与会代表们普遍感到印象深刻,收获颇丰。  最后,在大会总结和闭幕式上,申办下届会议的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代表冯熙研究员向大会提出了承办意愿并发出了真挚地邀请,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做客南京,让我们2006年聚首在南京中山植物园。    举办该研讨会的目的在于推动我国民族植物学进一步发展,交流各地学者的最新成果,把握该领域的国际发展水平和研究热点,促进植物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本次会议受到全国从事民族植物学研究的专家学者的拥戴和响应,会议秘书处共收到论文摘要68篇,全文42篇。我们相信,随着我国民族植物学及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将会吸引更多的学者加入其中,我国民族植物学研究的明天也会更美好。 
第三届中国民族植物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亚太地区民族植物学论坛                            江苏南京 -15日
第三届中国民族植物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亚太地区民族植物学论坛日前在南京召开
金久宁 李梅 曾虹 韩福贵  中国药材GAP网报道&
  十月的深秋,层林尽染。南京林荫道的法国梧桐树枝条上呈现的一片片金黄给六朝古都带来了迷人的秋意。  ~15日,由中国民族植物学协会(筹)主办,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承办,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新疆植物学会、《中国生物技术应用》杂志社等多单位协办的“第三届中国民族植物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亚太地区民族植物学论坛”在南京召开。来自英国、美国、泰国、韩国、日本以及国内从事民族植物学研究及相关研究领域的代表14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11月13日上午8时30分,第三届中国民族植物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亚太地区民族植物学论坛大会在代表们下榻的中山大厦友谊厅正式开幕。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所长郭忠仁主持了大会开幕式。他介绍了在主席台就坐的领导和佳宾,他们是:本次大会主席、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夏冰研究员、中国民族植物学协会(筹)主席、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裴盛基研究员、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蒋跃建、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院长张卫明研究员、《中国生物技术应用》杂志社社长沈文先生、新疆植物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潘伯荣研究员、国际植物园协会主席、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贺善安研究员、全英中医中药联合会主席Tony Harrison先生、本次大会秘书长、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陈重明研究员。  在开幕式上,中国民族植物学协会主席裴盛基先生首先致词,他简要地介绍了中国民族植物学的发展并回顾了前两届会议的概况;本次大会主席、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夏冰先生致欢迎词,作为本届会议的东道主对参加会议代表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江苏省科技厅蒋跃建副厅长代表江苏省科技厅致辞,对光顾本届会议的国内外来宾表示感谢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郭忠仁副所长宣读了未能出席会议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李德铢所长的贺信。简短地开幕式过后,全体与会领导和代表们在中山大厦门前集体合影留念。  上午的大会报告由潘伯荣研究员主持。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裴盛基研究员做了“中国民族药研究与开发概述”的报告;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贺善安研究员做了“改善植物园迁地保护的生境”的报告;李维林研究员做了“构骨的本草考证、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的报告;内蒙古师范大学哈斯巴根做了“生物多样性公约与中国民族生物学的使命”的报告;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张本刚研究员做了“基于TCMGIS-I的西洋参生态适宜性分析”的报告。  下午的大会报告由胡华斌研究员主持。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张卫明研究员做了“罗布麻资源学研究与产业开发”的报告;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徐增莱副研究员做了“汉民族的历史、特点与植物文化”的报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秦路平教授做了“蔓荆子的化学成分及其抗PMS”的报告;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龙春林研究员做了“天南星科植物的离体保存技术”的报告;上海中药标准化研究中心吴立宏博士做了“龙胆科植物药的民族植物学研究”的报告;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王瑛研究员做了“药用植物淫羊霍的基因组学初步研究”的报告;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李秦晋博士做了“定量方法在民族植物学上的应用”的报告;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罗鹏研究员做了“药用及芳香植物可持续采集与利用(ISSC-MAP)国际标准的起草与制订”的报告。  11月14日,会议分为“民族植物学与植物资源”、“药用植物开发与利用”两个组进行了报告和研讨。  11月15日上午,第二届亚太地区民族植物学论坛在裴盛基研究员主持下进行。全英中医中药联合会主席Tony Harrison先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秦路平教授、泰国Chusie Trisonthi教授、美国Selena Ahmed女士、韩国Lee Sang Woo博士分别做了精彩的演讲报告。与会代表们就彼此关心的议题进行了研讨交流。随后,大会闭幕式由大会主席、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夏冰所长、中国民族植物学协会(筹)主席裴盛基研究员主持。裴盛基研究员为本届会议做了简要的归纳和总结。  11月15日下午,代表们饶有兴致地参观了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的园景和一些研究室、实验室。
第三届中国民族植物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亚太地区民族植物学论坛主席台
第三届中国民族植物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亚太地区民族植物学论坛会场
第三届中国民族植物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亚太地区民族植物学论坛代表合影
代表研讨提问
第二届亚太地区民族植物学论坛会场
第二届亚太地区民族植物学论坛会场一角
第二届亚太地区民族植物学论坛会场一角
  绚丽的深秋 多彩的记忆——第三届中国民族植物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亚太地区民族植物学论坛记实(多图)
金久宁 李梅 曾虹 韩福贵  中国药材GAP网报道 摄影 金久宁 王伟
  深秋的季节,色彩斑斓。南京林荫道的法国梧桐树枝条上片片金黄树叶映衬着蓝天让人为之陶醉,体味这份浓浓的秋色。而此时在南京召开的第三届中国民族植物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亚太地区民族植物学论坛又为这迷人的秋天添上了多彩的一笔。  ~15日,由中国民族植物学协会(筹)主办,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承办,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新疆植物学会、《中国生物技术应用》杂志社等多单位协办的“第三届中国民族植物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亚太地区民族植物学论坛”在南京中山大厦召开。来自英国、美国、泰国、韩国、日本以及国内多民族省份的云南、新疆、内蒙古、海南、广西、贵州以及开展民族植物学研究较早的江苏、上海及各地从事相关研究领域的代表14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11月13日上午8时30分,第三届中国民族植物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亚太地区民族植物学论坛大会在代表们下榻的中山大厦友谊厅正式开幕。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所长郭忠仁研究员主持了大会开幕式。他介绍了在主席台就坐的领导和佳宾,他们是:本次大会主席、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夏冰研究员、中国民族植物学协会(筹)主席、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裴盛基研究员、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蒋跃建、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院长张卫明研究员、《中国生物技术应用》杂志社社长沈文先生、新疆植物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潘伯荣研究员、国际植物园协会主席、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贺善安研究员、全英中医中药联合会主席Tony Harrison先生、本次大会秘书长、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陈重明研究员。  在开幕式上,中国民族植物学协会主席裴盛基先生首先致词,他简要地介绍了中国民族植物学的发展并回顾了前两届会议的概况;本次大会主席、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夏冰先生致欢迎词,作为本届会议的东道主对参加会议代表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江苏省科技厅蒋跃建副厅长代表江苏省科技厅致辞,他介绍了江苏科技发展的形势,对光顾本届会议的国内外来宾表示感谢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郭忠仁副所长宣读了未能出席会议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李德铢所长发来的贺信。简短的开幕式过后,全体与会领导和代表们在中山大厦门前集体合影留念。
第三届中国民族植物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亚太地区民族植物学论坛主席台
第三届中国民族植物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亚太地区民族植物学论坛会场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所长郭忠仁主持了大会开幕式&&&&&&&& 王伟摄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夏冰研究员致欢迎词&&&&&&&&&&& 王伟摄
第三届中国民族植物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亚太地区民族植物学论坛代表合影
  上午的大会报告由潘伯荣研究员主持。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裴盛基研究员做了“中国民族药研究与开发概述”的报告;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贺善安研究员做了“改善植物园迁地保护的生境”的报告;李维林研究员做了“枸骨的本草考证、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的报告;内蒙古师范大学哈斯巴根教授做了“生物多样性公约与中国民族生物学的使命”的报告;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张本刚研究员做了“基于TCMGIS-I的西洋参生态适宜性分析”的报告。  下午的大会报告由胡华斌研究员主持。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张卫明研究员做了“罗布麻资源学研究与产业开发”的报告;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徐增莱副研究员做了“汉民族的历史、特点与植物文化”的报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秦路平教授做了“蔓荆子的化学成分及其抗PMS”的报告;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龙春林研究员做了“天南星科植物的离体保存技术”的报告;上海中药标准化研究中心吴立宏博士做了“龙胆科植物药的民族植物学研究”的报告;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王瑛研究员做了“药用植物淫羊霍的基因组学初步研究”的报告;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李秦晋博士做了“定量方法在民族植物学上的应用”的报告;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罗鹏研究员做了“药用及芳香植物可持续采集与利用(ISSC-MAP)国际标准的起草与制订”的报告。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李维林研究员做大会报告&&&&&&&&&&&&&&&&&&& 王伟摄
代表研讨提问
  11月14日,会议分为“民族植物学与植物资源”、“药用植物开发与利用”两个分会场进行了报告和研讨。  “民族植物学与植物资源”分会场的报告由哈斯巴根教授、龙春林研究员主持。上午,袁昌齐研究员(江苏省中科院植物所)做了“世界传统医药体系与草药的应用”的报告;淮虎银教授(扬州大学) 做了“试论对民族植物学理解的几个误区”的报告;赵晓明副教授(山西农业大学)做了“薏苡文化与陶埙起源”的报告;李庆典教授(莱阳农学院园艺学院)做了“中国芋的民族植物学与食芋文化研究”的报告;褚晓芳(江苏省中科院植物所)做了“我国伞形科药食两用性芳香蔬用植物及其经济价值”的报告;苏亚拉图(内蒙古师范大学)做了“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蒙药用植物资源”的报告;杨春燕(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做了“香格里拉藏族的民族兽药学研究”的报告;赵 猛(江苏省中科院植物所)做了“柳的民族植物学”的报告。  下午,“民族植物学与植物资源”分会场的报告由张玖研究员、吴越教授主持。李梅副研究员(江苏省中科院植物所)做了“桃李梅杏——富含人文色彩的蔷薇科植物”的报告;郑希龙(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做了“海南岛黎族民族植物学与生物多样研究”的报告;刘艳春(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云南省香格里拉县藏药植物的民族植物学初步研究”的报告;黄澜教授(海南师院热带生物资源研究所)做了“海南枫香黑色素的研究”的报告;张国学(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做了“云南罗平布依族传统使用的染料植物”的报告;张豪(浙江省乐清中学生物化学组)做了“英国爱丁堡世界蕨类植物大会情况汇报”的报告;周忠泽教授(安徽大学)做了“孢粉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的报告。  “药用植物开发和利用”分会场的报告由秦路平教授主持。上午,袁晓(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做了“药用植物中筛选抗癌蛋白酶体抑制剂的前景”的报告;王筱璐(江苏省中科院植物所)做了“中国薯蓣属植物资源及其利用”的报告;曹瑞教授(内蒙古大学)做了“名贵药材肉苁蓉人工接种及产业化研究”的报告;丁小余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做了“Molecular authentication of Alisma orientale (Sam.) Juzep based on sequences of nrDNA ITS, PCR-RFLP and ARMS”的报告;满良(北京师范大学)做了“鄂尔多斯高原药用植物民族植物学和持续利用初步研究”的报告;乌吉斯古楞(内蒙古师范大学)做了“内蒙古蒙药蔬菜兼用野生植物的初步研究”的报告;龙波(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做了“兰科药用植物”的报告;张明生(南京大学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做了“药用植物杜鹃兰人工种子制作技术及萌发研究”。  下午,“药用植物开发和利用”分会场的报告由丁小余、王瑛教授主持。吕晔研究员(江苏省中科院植物所)做了“衰老卵巢的功能提高研究”的报告;黄宝康副教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做了“缬草属植物镇静催眠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的报告;刘明珍(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做了“何首乌及相关蓼科植物的解剖学鉴定”的报告;张劲鹏(右江民族医学院)做了“天然神经安定物与活性实验”的报告;孙伟(安徽大学)做了“对翼蓼属级位置的重新探讨”的报告。&&&&&&&&&&&   11月15日上午,第二届亚太地区民族植物学论坛在裴盛基研究员主持下进行。全英中医中药联合会主席Tony Harrison先生做了“GAP on ethnobotany Linked to Shaan-Xi Authentic TCM Project”的报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秦路平教授做了“National policy on traditional medicine and regulation of herbal medicines”的报告;泰国Chusie Trisonthi教授做了“Ethnobotany Studies in Thailand”的报告;美国Selena Ahmed女士做了“An Introduction to People Plant International : Returning Results in Ethnobotany”的报告,她介绍了People Plant International(PPI)“人与植物国际”在生物与文化多样性方面所资助的项目情况,如:印度拉米比亚的印度魔药研究,印度尼西亚的染色植物的研究,巴西亚马孙河流域森林资源的管理和建设,秘鲁、玻利维亚社区教育普及资源管理利用等;韩国Lee Sang Woo博士做了“Ethnobotanical Survey on Medicinal plants at periodic Market in Honghe prefecture, Yunnan  China”的报告。演讲报告内容精彩,与会代表们就彼此关心的议题进行了研讨交流。
第二届亚太地区民族植物学论坛会场
第二届亚太地区民族植物学论坛会场一角
第二届亚太地区民族植物学论坛会场一角
  随后,大会闭幕式由大会主席、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夏冰所长、中国民族植物学协会(筹)主席裴盛基研究员主持。裴盛基研究员为本届会议做了简要的归纳和总结。并就“中国民族植物学协会(筹)”的申报及委员的产生做了说明。最后,大会基本明确了2008年的下一届年会的地点——新疆,下一届会议的东道主代表新疆植物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潘伯荣研究员上台表了态,欢迎代表们到新疆做客。  11月15日下午,代表们饶有兴致地参观了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的园景和一些研究室、实验室。  民族植物学是一个新兴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是研究与探索人和植物之间全面关系的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的学科。民族植物学在我国还处于初创阶段,需要更多的关怀和发展,它的发展将必然会对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举办研讨会的目的在于推动我国民族植物学进一步发展,交流各地学者的最新成果,把握该领域的国际发展水平和研究热点,促进植物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本次会议得到了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新疆植物学会、《中国生物技术应用》杂志社等多单位鼎力支持,受到全国从事民族植物学研究的专家学者的拥戴和响应,会议秘书处共收到论文80余篇,编辑出版了《民族植物学和药用植物》一书。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民族植物学及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必将会吸引更多的学者加入其中,今天盛开的民族植物学研究之花明天必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让我们加倍努力,相约2008,我们不见不散!
  《民族植物学和药用植物》 夏冰 陈重明 郭忠仁 主编 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6年11月 507页 定价:78元
  全书分为:1 民族植物学的理论与方法;2 民族植物学与药用植物;3 民族植物学、生物多样性与植物文化;4 植物资源开发和利用。以及英文摘要等章节。
  中国药材GAP网代理《民族植物学和药用植物》一书邮购业务,有需要购买者请与我们联系。
  (所需费用为:每本:书价+邮寄费=85元,可开据发票)
  联系电话:025-347019  传真:025-  电子邮件:   汇款请寄:210014 南京市中山门外南京中山植物园内 中国药材GAP网 收
  银行账号: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9006002       交行卫桥分理处
  第四届中国民族植物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亚太地区民族植物学论坛记实(多图)
    金久宁 李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边陲,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陆地边境线5600多公里,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国接壤,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又为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 新疆,古称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权设立西域都护府,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省,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新疆为多民族地区,共有47个民族成份,其中维吾尔族占总人口的45.73%;汉族占39.75%;哈萨克族占7.04%;回族占4.46%;柯尔克孜族占0.87%;蒙古族占0.86%;还有塔吉克、锡伯族、满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塔塔尔族等其他少数民族。   新疆地形为山脉与盆地相间排列,盆地被高山环抱,俗喻“三山夹两盆”。北为阿尔泰山,南为昆仑山,天山横亘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南部是塔里木盆地,北部是准噶尔盆地。习惯上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塔里木盆地位于天山与昆仑山中间,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盆地中部,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里木河长约2100公里,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在新疆东部有吐鲁番盆地,最低点-154米,是中国海拔最低的地方。新疆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均天然降水量155毫米。区内山脉融雪形成众多河流,绿洲分布于盆地边缘和河流流域,绿洲总面积约占全区面积的5%,具有典型的绿洲生态特点。 &&& 新疆的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新疆野生动植物达4000余种。农作物地方品种及引入品种达10000多个,新疆还是多种果树的原始起源中心和次生中心,果树资源丰富,其中优良品种约300余个。麻黄、罗布麻、甘草、贝母、雪莲等天然药物资源分布广泛,质量上乘,品质优良。   9月的新疆,风和日丽,瓜果飘香。第四届中国民族植物学学术研讨会在多民族聚集、生物资源丰富的新疆召开,有着非常的意义。  9月20~22日,第四届中国民族植物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亚太地区民族植物学论坛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本届会议是由中国民族植物学协会主办,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和新疆植物学会承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中国科学院吐鲁番沙漠植物园、江苏省药用植物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协办,来自美国、韩国、巴基斯坦、法国、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代表和来自国内(包括香港)的120余名专家学者及代表参加大会。  大会主题为“民族植物学与农业生物多样性”;会议专题内容涉及民族植物学研究动态与最新进展、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民族植物学方法与途径、栽培植物野生近缘种的保护与利用潜力、干旱地区农业生物多样性及保护途径、农业生物多样性,民族文化多样性与农业遗产保护等诸多方面。  9月20日上午,第四届中国民族植物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亚太地区民族植物学论坛大会在乌鲁木齐市环球酒店会展中心西域宫举行。会议由中国民族植物学协会(筹)副主席、新疆植物学会理事长潘伯荣研究员主持,他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在主席台就坐的领导和佳宾,中国民族植物学协会(筹)主席、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裴盛基教授致开幕词并宣布大会开幕。新疆科学技术协会秘书长谢国政、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书记田长彦先后致欢迎辞,对来自世界各国以及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聚集在乌鲁木齐参加学术研讨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祝愿本次研讨会开的圆满成功;简短的开幕式过后,全体与会代表在环球酒店会展中心楼前合影。  上午的大会学术报告由秦路平教授、张元明研究员主持,进行大会报告的有: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罗鹏研究员“民族生态学——研究区域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问题的钥匙”;内蒙古师范大学哈斯巴根教授“民族植物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刘文江副研究员“新疆吐鲁番维吾尔族植物资源的传统利用”;法国巴黎第十大学李国强副教授“农作物在上古宗教生活中的地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龙春林研究员“现代民族植物学”;扬州大学淮虎银教授“原住民传统庭园民族植物学研究进展”;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吴兆录教授“西双版纳橡胶跨境延伸与对策”。  下午的报告由海鹰教授、徐增莱副研究员主持,进行大会报告的有: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潘伯荣研究员“吐鲁番绿洲生态系统建设的传统历史与特点”;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李梅副研究员“菜蔬滋味——中国素食的传承与发展”;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闵庆文研究员“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对于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秦路平教授“鸡屎藤的资源和镇痛活性”;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郑希龙博士“海南润方言与杞方言黎族药用民族植物学比较研究”;青岛大学园艺学院李庆典教授“新疆药桑资源评价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会间休息过后,大会报告由龙春林研究员、淮虎银教授主持,继续报告的有:新疆师范大学海鹰教授“雪莲类药用植物的区别与合理利用”;新疆雪莲新技术有限公司阎鸿建总经理“新疆雪莲化学成分及其应用研究”;四川西华师范大学孙成仁教授“中药学的民族特征”;内蒙古师范大学巴音达拉硕士“新疆额敏县蒙古族牧民利用野生植物知识的初步调查”等。
裴盛基教授致开幕词
新疆科学技术协会秘书长谢国政致辞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书记田长彦致欢迎辞
  大会报告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罗鹏研究员报告
内蒙古师范大学哈斯巴根教授报告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刘文江副研究员报告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龙春林研究员报告
扬州大学淮虎银教授报告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吴兆录教授报告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潘伯荣研究员报告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李梅副研究员报告
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秦路平教授报告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郑希龙博士报告
新疆师范大学海鹰教授报告
  9月21日上午,第三届亚太地区民族植物学论坛由刘文江博士和胡华斌研究员主持,做论坛报告的有:裴盛基“Preliminary study on ethnobotany of Fagopyrum mill from China(中国荞麦属民族植物学的初步研究)”;崔延虎“Cotton production and local cultural knowledge in Xinjiang-a case report(新疆棉花生产和传统文化)”;Ashiq Ahmad Khan(巴基斯坦)“Advances in Ethnobotany and Its Role i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A Case Study From Pakistan”;Shomurodov Khabibull(乌兹别克斯坦)“Useful wild Allium L. species in Uzbekistan(乌兹别克斯坦的葱属植物应用)”;Robert S. Nowak(美国)“Control of invasive plant in the Great Basin,USA”;杨春燕“Understanding local land use valuation of Tibetans in NW Yunnan”;Selena Ahmed(美国)“Patterns of biocultural diversity in Yunnan's tea production system”;李国强(法国)“Ethnobotany research and methodologies in France(法国民族植物学研究及现状)”等。
  论坛报告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裴盛基报告
Ashiq Ahmad Khan(巴基斯坦)报告
Shomurodov Khabibull(乌兹别克斯坦)报告
Robert S. Nowak(美国)报告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春燕报告
Selena Ahmed(美国)报告
  交流研讨
  随后,大会进行了简短的闭幕式,中国民族植物学协会(筹)主席裴盛基教授做了会议总结发言,中国民族植物学协会(筹)秘书长秦路平教授就学会委员会成员的增补情况、学会的组织申报、下一届学术年会的地点等工作做了说明和介绍,经承办单位积极申请和学会研究商定,2010年第五届中国民族植物学学术研讨会将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举行。  9月21日下午,全体与会代表们饶有兴致地参观了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标本馆,并观赏了极具新疆特色的马戏杂技表演。  9月22日,代表们又奔赴吐鲁番,参观了座落在那里的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并顺道考察游览了火焰山和交河故城,领略了沿途经过的风吹石头跑的大坂城和风力发电设施等自然景观。
  代表们歌舞联欢
  参观标本馆和沙漠植物园
图片摄影:金久宁
  第五届中国民族植物学大会暨第四届亚太民族植物学论坛-13日在北京召开(组图)
  金久宁 徐增莱
  九月的艳阳高照,空气清新。位于北京海淀区大学城与国家图书馆比邻的中央民族大学所在地迎来了海内外参加第五届中国民族植物学大会的各路学者和佳宾。
  ~13日,由中国民族植物学学会(筹)、中央民族大学主办,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民族地区环境资源保护研究所承办,第三世界网络 (The Third World Network)、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与自然保护分会、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GIAHS中国项目办公室”、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内蒙古师范大学、新疆植物学会、亚洲绿色文化国际交流促进会、联合国大学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协办的第五届中国民族植物学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亚太地区民族植物学论坛在北京湖北大厦召开。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泊尔、日本、中国台湾及国内多民族省份的云南、新疆、内蒙古、海南、广西、贵州、四川以及开展民族植物学研究较早的江苏、上海及各地从事相关研究领域的代表13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9月11日上午9时,第五届中国民族植物学大会暨第四届亚太民族植物学论坛大会在代表们下榻的湖北大厦三峡厅正式开幕。
  大会开幕式由本次大会执行主席薛达元教授主持,他介绍了在主席台就坐的领导和佳宾,他们是:本次大会主席、中央民族大学校长陈理教授、中国民族植物学学会(筹)主席、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裴盛基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李文华研究员、国家民委教科司俸兰司长、环境保护部生物多样性保护办公室张国政处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生物多样性处处长Balakrishna Pisupati、第三世界网络(TWN)共同总干事CHEE Yoke Ling、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学院院长冯金朝教授等。
  在开幕式上,首先由本次大会主席、中央民族大学校长陈理教授致欢迎词,作为本届会议的东道主对参加会议代表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中国民族植物学学会(筹)主席、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裴盛基研究员简要地介绍了中国民族植物学的发展并回顾了前四届会议的概况;接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李文华研究员、环境保护部生物多样性保护办公室张国政处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生物多样性处处长Balakrishna Pisupati、第三世界网络(TWN)共同总干事CHEE Yoke Ling等先后致辞。
  简短的开幕式过后,全体与会领导和代表们在湖北大厦门前集体合影留念。
中央民族大学学生热情迎接参会的各路代表
第五届中国民族植物学大会暨第四届亚太民族植物学论坛大会主席台
幕式由本次大会执行主席薛达元教授主持
第五届中国民族植物学大会暨第四届亚太民族植物学论坛大会会场
中央民族大学校长陈理教授致欢迎词
中国民族植物学学会(筹)主席、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裴盛基研究员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李文华研究员致辞
环境保护部生物多样性保护办公室张国政处长致辞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生物多样性处处长Balakrishna Pisupati致辞
  本次会议主题是“民族植物学发展与传统知识保护”,主要议题有:民族植物学研究进展与传统知识国际热点、民族植物学发展与传统知识应用、民族传统医药研究进展、传统知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传统知识及相关遗传资源的保护、获取与惠益分享。
  上午的大会报告由李文华院士、裴盛基研究员主持,议题为:民族植物学研究进展与传统知识国际热点。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裴盛基研究员做了“民族植物学研究三十年回顾, Review of researches on ethnobotany during the past 30 years”的报告;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院长张卫明研究员做了“民族植物学在野生植物资源研究中的应用,Applications of ethnobotany in the researches of wild plant species.”的报告;Dr Balakrishna Pisupati:(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生物多样性处处长)做了“International progress of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TK protection.”的报告;Prof. Gurdial Singh Nijar (马来西亚 马来亚大学教授)做了“Contentious Issues in the ABS international regime negotiations: Finding a middle path?”的报告。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裴盛基研究员报告
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院长张卫明研究员报告
Dr Balakrishna Pisupati:(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生物多样性处处长)报告
Prof. Gurdial Singh Nijar (马来西亚 马来亚大学教授)报告
  下午的大会报告由龙春林教授、哈斯巴根教授主持,议题为:民族植物学发展与传统知识应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罗鹏研究员做了“放牧的民族生态学视角Ethnoecological perspective on livestock grazing and rangeland management”的报告;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吕春潮研究员做了“传统知识与《中华大典o生物典》Traditional knowledge and Chinese Cyclopedia (Biology Section)”的报告;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学院王俊丽教授做了“内蒙古地区药用大型真菌区系多样性研究Study on medical macrofungal flora diversity in Inner Mongolia”的报告;江苏省o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金久宁做了“吴地植物与文化传承Native plants of Wu Region and cultural heritance”的报告;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施银仙做了“西双版纳七种食用榕属植物嫩叶抗氧化活性的初步研究Study on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young edible leaves in seven fig trees”的报告;复旦大学药学院陈道峰教授做了“清热中药的抗补体作用与药效物质Anti-complementary effects and effective constitu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with heat-clearing function”的报告;中央民族大学樊胜岳教授做了“草原有毒植物治理技术及其推广应用The control technique for the poisonous plants on the grassland and generalizability for application”的报告。
  十五分钟茶歇过后,继续的大会报告由秦路平教授、淮虎银教授主持,议题为:民族传统医药研究进展。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秦路平教授做了“补肾中药与抗骨质疏松作用研究Study on func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for nourishing kidney to osteoporosis”;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学院刘越做了“蒙药‘阿给’不同居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Genetic diversity in meadow steppe, typical steppe and forest steppe of Artemisia frigida Willd.”的报告;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吴立宏研究员做了“红花龙胆的药用民族植物学及质量评价Medical ethnobotany and quality evaluation of Gentiana rhodantha Franch.”的报告;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万定荣教授做了“景天属三种民族药总黄酮含量测定 Determination of the total flavonoids in the three crude ethnodrugs from Sedum”的报告;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王跃虎副研究员做了“几种民族药的活性成分研
Powered by
& (C) 2012
& 主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然科学基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