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考试农村知识在农村信用社领走了我的粮食补贴,如何处理

【三农话题】保障农民种田积极性:粮食补贴如何补?
·本帖位置:
·本帖由网友上传,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转帖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如相关单位或相关个人发现问题,请直接与我们联系(传真电话:010-)。
值班斑竹:
【三农话题】保障农民种田积极性:粮食补贴如何补?
16:57 发表
【版主按】粮农积极性下降,种粮效益每况愈下,国家为了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提高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和收入,实行了种粮补贴政策。但是这一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近日,“杂交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就此问题接受专访时认为,我国粮价不能上涨太多,政府要控制。他建议,国家按交粮量直补给粮农不失为平衡粮价与农民收入的好方法。新华网友一直心系国家的粮食安全,粮农的生存状况。您对当前的粮食直补有何看法?
【粮农为社会打工!以产粮多少来给“发工资”如何?】
网友:yahu1113
今年全国人大十届一次会议批准的财政预算支农资金是5600亿元,用于对农民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对产粮大县和财政困难县乡实行奖励补助等。对于种粮农民来说,这无疑是利好消息。按全国20亿亩耕地粗略估算,折合到每亩的各类补贴总和可以达到280元,这应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了。但是,这些钱冲抵完日益增长的种粮成本总和,粮农仍然是所剩无几。况且,支农资金并不是全部用来补贴种粮的,那折算到种粮上的补贴就更少了。如此下来,种粮农民仍然改变不了种粮于己无利而纯粹是为社会“无偿”做贡献的尴尬境遇。显然,补贴的方式是需要改进的。
既然粮农是以“零利润”在为社会生产粮食,单靠粮食销售粮农根本赚不到钱,且靠耕地流转实现种粮“规模效益”还不完全符合现实条件,那么粮农就依然是在“不计报酬”地为社会“打工”。“打工”是理应有报酬的,是不是可以考虑给粮农“发工资”呢?这个设想是否可行呢?可行!现行的支农补贴是针对耕地的,而不是针对粮食,这里面是存在弊端的。《经济半小时》节目中反映的就有农民一面领着补贴,一面却让耕地撂荒的情况。这种情况既有,就肯定不会是个案。这样的话,中央政府的一片苦心就会白白“浪费”,起码是部分白白浪费,因为补贴的初衷是为了鼓励粮食生产!
只要政府肯下决心,筹钱给粮农“发工资”是绝无问题的!给粮农“发工资”不但可以稳定和提高粮食产量,还能直接刺激农业科技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进而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顺利转移,极大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那样,我们国家的粮食战略安全还会有什么问题? 困扰中国的“三农”问题还会坚不可摧吗?
【网友对粮食直补提意见】
网友:小小尘土
我是农民,我认为国家粮食直补政策不科学.其理由:
一是直补款是按土地承包面积发放,导致不种粮和弃耕户也领直补,造成种粮人
吃亏!调动不了真正种粮人的积极性.
二是九亿农民十八亿亩耕都进行补贴不科学:应该是取消补贴直接提高粮价,多
卖多得利少卖少得利不卖不得!
三是国家应直接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真正体现粮食应有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试问:难道农民产一斤粮价 抵不上一瓶水价国人觉得合理吗?
四是城镇低收入家庭每月直接低价或免费供应粮食,确保基本生活用粮.
五是粮价应与国际市场接轨,让种粮人与打工者收入接近.促进社会平衡谐谐
总之违被市场价值的现行粮价和直补政策是不科学的,是调动不了种粮积极牲的!
网友:荒原逸农
说实话,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挺好,免了农业税,增加了农业补贴力度,千方百计让农民增收、减负,下大力度改善农民生活质量。这农户们都清楚,但就是感受不到。看到电视上农民享受政策喜洋洋的面容,自己咋就没那感觉呢?只感觉国家的一系列好政策离我们很远很远。我们的困难没人管没人问,相反千方百计制造困难。农户首次感觉到了沉重的压迫与剥削,农场象挤牙膏一样的挤压农户释放最大的生存潜力,只要农户有利润产生的可能,就是还有“潜力”可挖,加大盘剥的力度。旧社会黄世仁年三十逼债,现在农场此举与之有什么区别吗?农户不明白,农场的这个政策合适吗?农场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大动作?他们不怕影响农业生产的稳定吗?
国家的免农业税,发放粮食补贴,我们农垦农户没占多大便宜,反而可能会因此而失去土地。无论谁都十分眼热这笔庞大的粮食补贴款,都想把它揣进自己的腰包,包括农场,农户能与农场抗衡吗?不能!农场重新以竞价的方式发包土地,就是充分利用粮食补贴的空壳蛋(内容以基本被农场掏空)挑动农户主动、自愿提高土地承包费用,农场坐收渔利。按此运行,农户的经济实力远不如社会大款、有钱人的实力,大款们出得起价,农户出不起,那么农户只能失去土地承包权。社会资金一旦介入土地,结果就会重新产生一批——地主!他们会承包大量的土地但又绝不会自己去种,他们包地不过是为了得到粮食补贴款而已,地多了,这补贴款就很可观了。他们会把成片的土地再转手分包给其他农户,一户一垧、两垧的分下去。因为毕竟还有部分农户明知无利可图但为了生存报一线希望也要种点地,无奈!
网友:站着说几句
粮食直补,每亩田补几十元钱,一家大概都是一二百元。对增加粮食产量作用不大!其一,基层为了便于操作,减少矛盾,都是按税改时的计税面积分摊下去。不管你是种粮食还是棉花还是蔬菜,乃至种苗木。种粮食比较效益低因此解决不了。其二,农田水利设施欠帐多,条件差,产量不高,直补的钱没用到刀口上,不如捆绑起来改善农田水利设施。从而增加产量更多地增加收入。
网友:oldseed
前几年我们村里的人都出去打工了,好多家里的地都荒着,种上的也不管理,由于我喜欢种地,就去找他们商量,地交给我种,我替他们交公粮,他们都很高兴的把地给了我,我也有几亩地发展到上千亩,通过学习我引进了高产品种,实行科学的管理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收益,并买了大的农机具,可是现在国家对种粮的补贴,给我地的人把补贴都领走了,由于不交公粮了,他们找我说要一亩地交给他们500元钱,不然就不让我种了,现在农业生产资料都涨价了,国家补贴的钱是按户给的,我根本交不起他们的500元,我知道地给他们也还是荒着,他们根本不会去种,我该怎么办呀
网友:田水月
非种粮农民也享受了种粮补贴。由于种粮补贴在实际操作中比较麻烦,很多地方对于非种粮农民也发放了种粮补贴,像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民也享有。本来种粮补贴主要是提高种粮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但是由于非种粮农民也享有种粮补贴,这就影响粮食补贴政策的效果。反正种什么都享有种粮补贴,种粮补贴也就提高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当然非种粮农民享受粮食补贴可以增加收入。
一些地方存在克扣种粮补贴的情况。虽然现在种粮补贴的发放方式是发农村信用社的存折,但是很多地方村官在发放存折时,顺便收一些非法的费用。不过,农民由于想拿到比村官收的费用多的种粮补贴,也愿意交纳这些非法费用,特别是非种粮农民。
【好钢用在刀刃上,建议调整粮食直补政策】
网友:风尘无迹
从2004年开始,国家对农民实行种粮补贴。四年多了,这一项初衷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农民收的政策到底发挥它的作用没有?根据笔者在农村基层工作的经历和掌握的老百姓对此的看法,虽然国家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用于粮食直补,但起的作用甚微,建议国家应该调整粮食直补政策,将好钢用在刀刃上,把有限的钱用在农村真正需要的地方,解决一些农民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粮食直补并没有真正意义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请不要听有些人说的什么粮食直补如何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农民拿到直补资金又买了多少生产生活资料等等,这都是夸大之词。几千年来的皇粮国税不交了还倒进钱,这只是一个观念上的冲击。但人均几元、十几元、几十元钱的补贴在物价飞涨的环境下,如杯水车薪,基本上起不了任何调动作用,更买不了什么生产生活资料。在农村,在地里种粮食的大多数是老弱病残,青壮劳力已全部外出打工挣钱。在人多地少的农村,土地的产值远远不能满足一个家庭的正常支出。在产业化程度低下的情况下,打工仍然是农村经济的主要来源。虽然国家有粮食直补,但是粗放的、简单式的耕作在农村仍然到处可见,因无人耕作而荒芜的田地也不是没有。
网友:找神农
建议把良种补贴直接发到农民手里良种补贴是对一个地区优势区域内种植主要优质粮食作物的农户,根据品种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良种补贴是粮食直补外的又一项惠民政策,这个政策既能促进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又能促进优良品种的尽快推广,及早发挥良种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作用。良种补贴最直接的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农民抓好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但是很多地方良种补贴未直接给农民,使得少数经营者有机会合谋涨价、哄抬价格,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损害了群众的利益。对于由此造成的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原来也不时听说,总以为是个别现象。最近看见不少地方的农民朋友的反映,看来这个问题很有普遍性,不是个别地方的个别现象,应该引起上级部门注意,良种补贴还是直接给农民为好,良种补贴未直接给农民很不合理。良种补贴未直接给农民,至少在很多地方造成了直补良种价格虚高,国家给农民的补贴让其他环节吃掉了很大一部分,损害了农民的应得利益。经常见到的多数是良补种子,比没有享受补贴的相同品种的一般市场价多0.5元/公斤左右,感觉问题不是很严重。可是最近看到文章报道一些地方玉米的良补种子,竟然比相同品种的一般市场价多3元/公斤,市场价8元/公斤的种子,享受良补的购买价格达到11.4元/公斤,这问题就比较严重了。这样就完全歪曲了这个惠民政策的作用,甚至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利益。这个问题和农机补贴用没有购买机器的虚假发票一次套取几万元的补贴比起来,虽然每户资金不多,仅仅几十元,但涉及面广,影响很坏,问题的性质及其恶劣。因此建议上级决策部门重视这个问题,改进过去的良种补贴发放办法,制定新的切实可行的办法,把良种补贴直接发给农民,从根本上杜绝良种补贴被克扣的问题。根据调查,农民朋友普遍希望把良种补贴直接发给农民,让农民兄弟自己根据当地条件,选择自己喜欢的、产量品质好的良种,在推行这个政策的地区,多推荐几种品种,让农民有自己选择的余地,这样就可以真正让农民完全享受到国家给农民的优惠政策,而不会被其他环节克扣,而且真正起到了良种补贴用来促进粮食生产和良种推广的目的!
《人民日报》有一个综合报道:《国际 粮价飙升创新高 中国 手中有粮心不慌》,这篇报道就当前国际上粮价飞涨,有的国家爆发粮食危机进行评论,认为“对国内市场冲击有限,我国粮食储备充足,对外依存度低”;“粮价适度上涨是正常的,既要避免‘谷贱伤农’,又要防止‘米贵伤民’”。笔者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形势稳定,最根本的问题是粮食市场没有受到世界粮价暴涨的冲击,这是与这几年政府关注农业生产,实行粮食直补政策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就能做到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手中有粮心不慌”。
去年我写过一些建议,提出实现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根本办法就是增加对农业的补贴,这种办法也是所有国家解决工业化过程中城乡价格剪刀差的一个有效的办法。实际上这几年国务院对粮食生产的直补一直在增加,今年对粮食生产的直补的幅度在继续增加。我去年的建议中提出国家对于粮食生产的补贴应当按照产量等级进行补贴,产量越高补贴就应当越多,现在看来这种做法更应该尽快实行。
【延伸讨论:如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牟取暴利的国际资金往往在不经意中进行布局。”几年前,国际资本就已经向中国的农业产业大举渗透,控制相关产业,如高盛控股了河南双汇这个中国最大的屠宰公司。“直至今天,可能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高盛此举的深远用意,由于猪肉与粮食的密切互动关系,高盛等于是加强了对中国粮食领域的控制力。”
事实上,国际资本一直在中国的大豆、玉米、棉花等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以及相关的种子、畜牧等产业虎视眈眈,对与农业关联度很高的行业如化肥、食品加工、养殖、饲料生产等行业层层围剿,以此争取在中国粮食价格上的话语权。在外资的围剿下,中国的大豆定价权已经丧失。
粮食安全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当前我国粮食安全总体形势是好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食物供给日益丰富,供需基本平衡。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我国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此主题共分:
( 16:57) 1744字 (回复208/点击43604)
( 11:07) 332字 (回复0/点击25)
( 11:13) 467字 (回复0/点击37)
( 11:15) 851字 (回复0/点击23)
( 11:35) 447字 (回复0/点击20)
( 11:35) 114字 (回复0/点击26)
( 11:40) 413字 (回复0/点击29)
( 11:59) 345字 (回复0/点击18)
( 12:06) 80字 (回复0/点击13)
( 12:18) 106字 (回复0/点击19)
( 12:18) 103字 (回复0/点击26)
( 12:39) 827字 (回复0/点击26)
( 14:19) 1字 (回复0/点击23)
( 18:33) 90字 (回复0/点击28)
( 18:51) 189字 (回复0/点击18)
( 18:55) 59字 (回复0/点击28)
( 19:12) 50字 (回复0/点击24)
( 19:18) 79字 (回复0/点击30)
( 19:26) 32字 (回复0/点击19)
( 19:28) 25字 (回复0/点击20)
( 19:34) 119字 (回复0/点击21)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43604 个阅览者
此主题共分:
请选择要上传的图片或音视频文件(小于600K):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如果您希望发贴,请输入您的用户名和口令;
如果您还没有注册,请点击。【三农话题】保障农民种田积极性:粮食补贴如何补?
·本帖位置:
·本帖由网友上传,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转帖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如相关单位或相关个人发现问题,请直接与我们联系(传真电话:010-)。
值班斑竹:
【三农话题】保障农民种田积极性:粮食补贴如何补?
16:57 发表
【版主按】粮农积极性下降,种粮效益每况愈下,国家为了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提高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和收入,实行了种粮补贴政策。但是这一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近日,“杂交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就此问题接受专访时认为,我国粮价不能上涨太多,政府要控制。他建议,国家按交粮量直补给粮农不失为平衡粮价与农民收入的好方法。新华网友一直心系国家的粮食安全,粮农的生存状况。您对当前的粮食直补有何看法?
【粮农为社会打工!以产粮多少来给“发工资”如何?】
网友:yahu1113
今年全国人大十届一次会议批准的财政预算支农资金是5600亿元,用于对农民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对产粮大县和财政困难县乡实行奖励补助等。对于种粮农民来说,这无疑是利好消息。按全国20亿亩耕地粗略估算,折合到每亩的各类补贴总和可以达到280元,这应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了。但是,这些钱冲抵完日益增长的种粮成本总和,粮农仍然是所剩无几。况且,支农资金并不是全部用来补贴种粮的,那折算到种粮上的补贴就更少了。如此下来,种粮农民仍然改变不了种粮于己无利而纯粹是为社会“无偿”做贡献的尴尬境遇。显然,补贴的方式是需要改进的。
既然粮农是以“零利润”在为社会生产粮食,单靠粮食销售粮农根本赚不到钱,且靠耕地流转实现种粮“规模效益”还不完全符合现实条件,那么粮农就依然是在“不计报酬”地为社会“打工”。“打工”是理应有报酬的,是不是可以考虑给粮农“发工资”呢?这个设想是否可行呢?可行!现行的支农补贴是针对耕地的,而不是针对粮食,这里面是存在弊端的。《经济半小时》节目中反映的就有农民一面领着补贴,一面却让耕地撂荒的情况。这种情况既有,就肯定不会是个案。这样的话,中央政府的一片苦心就会白白“浪费”,起码是部分白白浪费,因为补贴的初衷是为了鼓励粮食生产!
只要政府肯下决心,筹钱给粮农“发工资”是绝无问题的!给粮农“发工资”不但可以稳定和提高粮食产量,还能直接刺激农业科技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进而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顺利转移,极大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那样,我们国家的粮食战略安全还会有什么问题? 困扰中国的“三农”问题还会坚不可摧吗?
【网友对粮食直补提意见】
网友:小小尘土
我是农民,我认为国家粮食直补政策不科学.其理由:
一是直补款是按土地承包面积发放,导致不种粮和弃耕户也领直补,造成种粮人
吃亏!调动不了真正种粮人的积极性.
二是九亿农民十八亿亩耕都进行补贴不科学:应该是取消补贴直接提高粮价,多
卖多得利少卖少得利不卖不得!
三是国家应直接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真正体现粮食应有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试问:难道农民产一斤粮价 抵不上一瓶水价国人觉得合理吗?
四是城镇低收入家庭每月直接低价或免费供应粮食,确保基本生活用粮.
五是粮价应与国际市场接轨,让种粮人与打工者收入接近.促进社会平衡谐谐
总之违被市场价值的现行粮价和直补政策是不科学的,是调动不了种粮积极牲的!
网友:荒原逸农
说实话,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挺好,免了农业税,增加了农业补贴力度,千方百计让农民增收、减负,下大力度改善农民生活质量。这农户们都清楚,但就是感受不到。看到电视上农民享受政策喜洋洋的面容,自己咋就没那感觉呢?只感觉国家的一系列好政策离我们很远很远。我们的困难没人管没人问,相反千方百计制造困难。农户首次感觉到了沉重的压迫与剥削,农场象挤牙膏一样的挤压农户释放最大的生存潜力,只要农户有利润产生的可能,就是还有“潜力”可挖,加大盘剥的力度。旧社会黄世仁年三十逼债,现在农场此举与之有什么区别吗?农户不明白,农场的这个政策合适吗?农场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大动作?他们不怕影响农业生产的稳定吗?
国家的免农业税,发放粮食补贴,我们农垦农户没占多大便宜,反而可能会因此而失去土地。无论谁都十分眼热这笔庞大的粮食补贴款,都想把它揣进自己的腰包,包括农场,农户能与农场抗衡吗?不能!农场重新以竞价的方式发包土地,就是充分利用粮食补贴的空壳蛋(内容以基本被农场掏空)挑动农户主动、自愿提高土地承包费用,农场坐收渔利。按此运行,农户的经济实力远不如社会大款、有钱人的实力,大款们出得起价,农户出不起,那么农户只能失去土地承包权。社会资金一旦介入土地,结果就会重新产生一批——地主!他们会承包大量的土地但又绝不会自己去种,他们包地不过是为了得到粮食补贴款而已,地多了,这补贴款就很可观了。他们会把成片的土地再转手分包给其他农户,一户一垧、两垧的分下去。因为毕竟还有部分农户明知无利可图但为了生存报一线希望也要种点地,无奈!
网友:站着说几句
粮食直补,每亩田补几十元钱,一家大概都是一二百元。对增加粮食产量作用不大!其一,基层为了便于操作,减少矛盾,都是按税改时的计税面积分摊下去。不管你是种粮食还是棉花还是蔬菜,乃至种苗木。种粮食比较效益低因此解决不了。其二,农田水利设施欠帐多,条件差,产量不高,直补的钱没用到刀口上,不如捆绑起来改善农田水利设施。从而增加产量更多地增加收入。
网友:oldseed
前几年我们村里的人都出去打工了,好多家里的地都荒着,种上的也不管理,由于我喜欢种地,就去找他们商量,地交给我种,我替他们交公粮,他们都很高兴的把地给了我,我也有几亩地发展到上千亩,通过学习我引进了高产品种,实行科学的管理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收益,并买了大的农机具,可是现在国家对种粮的补贴,给我地的人把补贴都领走了,由于不交公粮了,他们找我说要一亩地交给他们500元钱,不然就不让我种了,现在农业生产资料都涨价了,国家补贴的钱是按户给的,我根本交不起他们的500元,我知道地给他们也还是荒着,他们根本不会去种,我该怎么办呀
网友:田水月
非种粮农民也享受了种粮补贴。由于种粮补贴在实际操作中比较麻烦,很多地方对于非种粮农民也发放了种粮补贴,像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民也享有。本来种粮补贴主要是提高种粮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但是由于非种粮农民也享有种粮补贴,这就影响粮食补贴政策的效果。反正种什么都享有种粮补贴,种粮补贴也就提高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当然非种粮农民享受粮食补贴可以增加收入。
一些地方存在克扣种粮补贴的情况。虽然现在种粮补贴的发放方式是发农村信用社的存折,但是很多地方村官在发放存折时,顺便收一些非法的费用。不过,农民由于想拿到比村官收的费用多的种粮补贴,也愿意交纳这些非法费用,特别是非种粮农民。
【好钢用在刀刃上,建议调整粮食直补政策】
网友:风尘无迹
从2004年开始,国家对农民实行种粮补贴。四年多了,这一项初衷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农民收的政策到底发挥它的作用没有?根据笔者在农村基层工作的经历和掌握的老百姓对此的看法,虽然国家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用于粮食直补,但起的作用甚微,建议国家应该调整粮食直补政策,将好钢用在刀刃上,把有限的钱用在农村真正需要的地方,解决一些农民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粮食直补并没有真正意义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请不要听有些人说的什么粮食直补如何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农民拿到直补资金又买了多少生产生活资料等等,这都是夸大之词。几千年来的皇粮国税不交了还倒进钱,这只是一个观念上的冲击。但人均几元、十几元、几十元钱的补贴在物价飞涨的环境下,如杯水车薪,基本上起不了任何调动作用,更买不了什么生产生活资料。在农村,在地里种粮食的大多数是老弱病残,青壮劳力已全部外出打工挣钱。在人多地少的农村,土地的产值远远不能满足一个家庭的正常支出。在产业化程度低下的情况下,打工仍然是农村经济的主要来源。虽然国家有粮食直补,但是粗放的、简单式的耕作在农村仍然到处可见,因无人耕作而荒芜的田地也不是没有。
网友:找神农
建议把良种补贴直接发到农民手里良种补贴是对一个地区优势区域内种植主要优质粮食作物的农户,根据品种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良种补贴是粮食直补外的又一项惠民政策,这个政策既能促进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又能促进优良品种的尽快推广,及早发挥良种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作用。良种补贴最直接的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农民抓好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但是很多地方良种补贴未直接给农民,使得少数经营者有机会合谋涨价、哄抬价格,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损害了群众的利益。对于由此造成的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原来也不时听说,总以为是个别现象。最近看见不少地方的农民朋友的反映,看来这个问题很有普遍性,不是个别地方的个别现象,应该引起上级部门注意,良种补贴还是直接给农民为好,良种补贴未直接给农民很不合理。良种补贴未直接给农民,至少在很多地方造成了直补良种价格虚高,国家给农民的补贴让其他环节吃掉了很大一部分,损害了农民的应得利益。经常见到的多数是良补种子,比没有享受补贴的相同品种的一般市场价多0.5元/公斤左右,感觉问题不是很严重。可是最近看到文章报道一些地方玉米的良补种子,竟然比相同品种的一般市场价多3元/公斤,市场价8元/公斤的种子,享受良补的购买价格达到11.4元/公斤,这问题就比较严重了。这样就完全歪曲了这个惠民政策的作用,甚至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利益。这个问题和农机补贴用没有购买机器的虚假发票一次套取几万元的补贴比起来,虽然每户资金不多,仅仅几十元,但涉及面广,影响很坏,问题的性质及其恶劣。因此建议上级决策部门重视这个问题,改进过去的良种补贴发放办法,制定新的切实可行的办法,把良种补贴直接发给农民,从根本上杜绝良种补贴被克扣的问题。根据调查,农民朋友普遍希望把良种补贴直接发给农民,让农民兄弟自己根据当地条件,选择自己喜欢的、产量品质好的良种,在推行这个政策的地区,多推荐几种品种,让农民有自己选择的余地,这样就可以真正让农民完全享受到国家给农民的优惠政策,而不会被其他环节克扣,而且真正起到了良种补贴用来促进粮食生产和良种推广的目的!
《人民日报》有一个综合报道:《国际 粮价飙升创新高 中国 手中有粮心不慌》,这篇报道就当前国际上粮价飞涨,有的国家爆发粮食危机进行评论,认为“对国内市场冲击有限,我国粮食储备充足,对外依存度低”;“粮价适度上涨是正常的,既要避免‘谷贱伤农’,又要防止‘米贵伤民’”。笔者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形势稳定,最根本的问题是粮食市场没有受到世界粮价暴涨的冲击,这是与这几年政府关注农业生产,实行粮食直补政策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就能做到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手中有粮心不慌”。
去年我写过一些建议,提出实现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根本办法就是增加对农业的补贴,这种办法也是所有国家解决工业化过程中城乡价格剪刀差的一个有效的办法。实际上这几年国务院对粮食生产的直补一直在增加,今年对粮食生产的直补的幅度在继续增加。我去年的建议中提出国家对于粮食生产的补贴应当按照产量等级进行补贴,产量越高补贴就应当越多,现在看来这种做法更应该尽快实行。
【延伸讨论:如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牟取暴利的国际资金往往在不经意中进行布局。”几年前,国际资本就已经向中国的农业产业大举渗透,控制相关产业,如高盛控股了河南双汇这个中国最大的屠宰公司。“直至今天,可能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高盛此举的深远用意,由于猪肉与粮食的密切互动关系,高盛等于是加强了对中国粮食领域的控制力。”
事实上,国际资本一直在中国的大豆、玉米、棉花等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以及相关的种子、畜牧等产业虎视眈眈,对与农业关联度很高的行业如化肥、食品加工、养殖、饲料生产等行业层层围剿,以此争取在中国粮食价格上的话语权。在外资的围剿下,中国的大豆定价权已经丧失。
粮食安全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当前我国粮食安全总体形势是好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食物供给日益丰富,供需基本平衡。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我国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此主题共分:
( 16:57) 1744字 (回复208/点击43604)
( 21:16) 1字 (回复0/点击35)
( 21:23) 1字 (回复0/点击39)
( 21:26) 1字 (回复0/点击40)
( 22:21) 92字 (回复0/点击42)
( 08:07) 105字 (回复0/点击39)
( 08:14) 119字 (回复0/点击35)
( 08:16) 46字 (回复0/点击32)
( 08:17) 88字 (回复0/点击17)
( 08:20) 25字 (回复0/点击32)
( 08:21) 25字 (回复0/点击36)
( 08:28) 22字 (回复0/点击36)
( 08:36) 1249字 (回复0/点击45)
( 08:41) 1字 (回复0/点击39)
( 08:46) 145字 (回复0/点击31)
( 08:48) 1874字 (回复0/点击37)
( 09:00) 15字 (回复0/点击36)
( 09:29) 150字 (回复0/点击36)
( 09:30) 95字 (回复0/点击53)
( 09:41) 64字 (回复0/点击40)
( 09:54) 239字 (回复0/点击38)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43604 个阅览者
此主题共分:
请选择要上传的图片或音视频文件(小于600K):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如果您希望发贴,请输入您的用户名和口令;
如果您还没有注册,请点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粮食补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