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项目不需要继续后,专项资金用错了怎么办可以转移吗?

(来源:鹤壁环保)
应对气候变化,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碳达峰中和是关键举措!
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活动,特别是发达国家大量消费化石能源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累积排放,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显著增加,2020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约1.2℃,2011年至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10年。人类活动已造成气候系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1970年以来的50年是过去两千年以来最暖的50年。预计到本世纪中期,气候系统的变暖仍将持续。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中共中央、国务院陆续发布了“意见”和“方案”,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初衷也是为了减少温室效应, 以应对气候变化。
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比“双碳政策与行动“有更深的内涵,值得深入研究!江苏省生态环境厅2021年推出的应对气候知识手册,是个很好的学习工具,用问答的形式,对49个问题进行了提炼。
1.什么是气候变化(气候危机)?
在地球的历史上,气候是在不断的变化着,但这种变化的速度一 般比较缓慢,自然界有充分的时间去适应这种变化。然而,工业革命 以来,由于人为活动,特别是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了大量的温室 气体,使得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急剧上升,从而导致了地球温室效 应的增强,由此可能引起全球气候变化。因此,在《联合国气候变化 框架公约》中,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由于直接或间接人类活动,改变了 全球大气组成所造成的气候的变化,即在可比的时间段内观测到的自 然气候变率之外的气候变化。2019 年联合国气候大会指出,曾经所 称的“气候变化”现在确实是一场“气候危机”。“全球变暖”实际 是“全球变热”。
2.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引起气候变化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在人为原 因中,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活动,特别是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经 济活动,包括大量耗费化石能源、砍伐热带森林、生产和使用化工合 成产品等,排放大量温室气体,是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联 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人类活 动极有可能是 20 世纪中期以来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可能性在95%以上,而过去的 130 年全球升温 0.85°C。
3.气候变化观测事实有哪些?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1950年以来,气候系统观测到的许多变化是过去几十年甚至千年以来史无 前例的,1880 年到 2012 年,全球海陆表面平均温度呈线性上升趋势, 升高了 0.85°C;2003 年到 2012 年平均温度比 1850 年到 1900 年平 均温度上升了 0.78°C。科学家认为,1983 年到 2012 年的这 30 年比 之前几十年都要热,每十年的地表温度均高于 1850 年以来的任何时 期,因此,虽然没有更早期的历史详细记录,过去 30 年极有可能是 近 800 年到 1400 年间最热的 30 年。
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氮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已上 升到过去 80 万年来的最高水平。自前工业时代(1850 年到 1900 年)以来,二氧化碳浓度已经增加了 40%,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的排放量, 其次,则来自土地的开发利用。科学家提醒,如果没有积极有效的温 室气体排放政策,到 21 世纪末,全球气温将比前工业时代至少上升1.5°C。报告估算了不同情形下全球地表平均温度的上升幅度,据预 计,应对气候变化较为脆弱的南亚地区将成为气温上升最快的区域,2046 年至 2965 年,最高升温部分将分布在尼泊尔、不丹、印度北部、 巴基斯坦以及中国南部的地区,升温幅度为 2-3°C,而 2081 年到 2100年,这些地区的预计温度会上升 3-5°C。随着气候持续变暖,高温热 浪将变得更加频繁,而且持续时间更长。
自 1950 年以来,地球海平面的上升速度高于过去两千年。1901年到 2010 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了 19 厘米,而过去 10 年间,冰 川融化的速度也比上世纪 90 年代加快了数倍。冰川减少、海平面上升,这些看似与普通人没有关系,但它带来的是极端天气的增加。据报告统计,从上世纪 50 年代开始,地球上的极端天气就已开始增多, 包括强降雨、热浪、洪水、干旱等,正不断给人类带来灾害。据预测, 在全球范围内,未来强降雨的强度和密度都将会上涨,而部分地区也 会经历更加严重和频繁的旱灾,4 级到 5 级的热带风暴的频率也会增 加。
4.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是 指气候变化所造成的自然环境或生物区系的变化,这些变化对自然的 和管理下的生态系统的组成、复原力或生产力、或对社会经济系统的 运作、或对人类的健康和福利产生重大的有害影响。气候变化造成的 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1)由于气候变暖,使温度带北移;(2)冰川、冻 土减少;(3)海平面升高影响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系统;(4)一些极端天 气气候事件增加;(5)病虫害增加,有利于病虫害的越冬,使农业生产 面临病虫害的威胁,需要更多的农药控制这些农业害虫,农业生产成 本和投资大幅度增加,也造成土地污染和人类疾病增加;(6)气候变暖 将导致地表径流、旱涝灾害频率等发生变化,特别是水资源供需矛盾 将更为突出;(7)人们因气候变化而产生不适应的感觉,也会助长某些 疾病的蔓延,使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死亡。
5.什么是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 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汽等物质所吸收,从 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使 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如果没有大气,地表平均温度就会下降到-23°C,而实际地表平均温度为 15°C,这就是说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 提高 38°C。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 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这就是有名的“温室效应”。
6.什么是温室效应气体(GHG)?
温室效应气体(Greenhouse Gas, GHG),是指大气中那些吸收 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和人为的气态成分,包括对太阳短波辐射 透明(吸收极少)、对长波辐射有强烈吸收作用的二氧化碳(CO2)、 甲烷(CH4)、氧化亚氮(N2O)、臭氧(O3)、氟利昂或氯氟烃类化 合物(CFCs)、氢代氯氟烃类化合物(HCFCs)、氢氟碳化物(HFCs)、 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等 30 余种气体。
《京都议定书》中规定控制的六种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CO2)、 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合物(HFCs)、全氟碳化 合物(PFCs)、六氟化硫(SF6)。多哈会议通过的《京都议定书》 修正案规定了第七种温室气体三氟化氮(NF3)。
我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将温室气体界定 为:大气中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和人为的气态成分,包 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 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和三氟化氮(NF3)。
7.什么是全球变暖潜能值(GWP)?
全球变暖潜能值(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指单位重 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在 100 年对大气温室效应的贡献。全球变暖潜能值 表示这些气体在不同时间内在大气中保持综合影响及其吸收外逸热 红外辐射的相对作用。《京都议定书》正是基于 100 年以上的时间跨 度内脉动排放的全球变暖潜能值,GWP 是一种物质产生温室效应的一 个指数。GWP 是在 100 年的时间框架内,各种温室气体的温室效应对 应于相同效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全球暖化潜势的计算方式是, 将化学物质的全球暖化潜势定义为从开始释放一公斤该物质起,一段 时间内辐射效应的对时间积分,相对于同条件下释放一公斤参考气体(二氧化碳)对应时间积分的比值:
以二氧化碳被作为参照气体(因为其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最大), 取 CO2GWP=1001,其它各种温室气体与二氧化碳的比值作为该气体GWP 值。主要 6 种温室 GWP 值如下:
--CO2(二氧化碳) GWP=1 --CH4(甲烷) GWP=25 --N2O(氧化亚氮) GWP=298 --HFCS(氢氟碳化物) GWP=124-14800
--SF6(六氟化硫) GWP=22800
如甲烷的 GWP 值为 25,意味着 1 吨甲烷在 100 年内对于全球变 暖的影响是 1 吨二氧化碳所带来的影响的 25 倍。
8.什么是温室气体的源与汇?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温室气体的源是指向大气排 放温室气体、气溶胶或温室气体的任何过程或活动,温室气体的汇是 指从大气中清除温室气体、气溶胶或温室气体的任何过程、活动或机制。
具体说,温室气体的源是指温室气体成分从地球表面进入大气 (如地面燃烧过程向大气中排放 CO2),或者在大气中由其他物质经化 学过程转化为某种气体成分(如大气中的一氧化碳 CO 被氧化成 CO2, 对于 CO2 来说也叫源)。温室气体的汇则是指一种温室气体移出大气到 达地面或逃逸到外部空间(如大气 CO2 被地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或 者是在大气中经化学过程不可逆转地转化为其他物质成分(如 N2O 在 大气中发生光化学反应而转化 NOx,对 N2O 就构成了汇)。大气温室气 体的源有自然源和人为源之分。人为活动引起的人为源增加,被认为 是目前大气温室气体浓度逐渐上升的主要因素。
9.什么是森林碳汇?
森林碳汇(Forest Carbon Sinks)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森林碳汇是目前世界上最为经济的“碳吸收”手段。以造林和再造林为核心的碳汇项目是清洁发展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京都 议定书》承认森林碳汇对减缓气候变暖的贡献,并要求加强森林可持 续经营和植被恢复及保护,允许发达国家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 和技术,开展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将项目产生的碳汇额度用于抵 消其国内的减排指标。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林业碳汇。强调将努力增加碳,大力开展造林 绿化,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 京津风沙源治理、防护林体系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等重 点生态工程建设,着力加强森林抚育经营,增加森林碳汇。加大森林 灾害防控,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减少毁林排放。加大湿地保护与恢复, 提高湿地储碳功能。继续实施退牧还草,推行草畜平衡,遏制草场退 化,恢复草原植被,加强草原灾害防治和农田保育,提升土壤储碳能力。
建立健全以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为基础的碳排放权 抵消机制,将具有生态、社会等多种效益的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 目优先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充分发挥碳市场在生态建设、修 复和保护中的补偿作用。引导碳交易履约企业和对口帮扶单位优先购 买贫困地区林业碳汇项目产生的减排量。鼓励通过碳中和、碳普惠等 形式支持林业碳汇发展。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碳市场建设、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措施,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以下简称碳强度)持续下降,基本扭转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局面。截至 2019 年底,碳强度比 2015 年和 2005 年分别下降约 18.2%和 48.1%,已超过对外承诺的 到 2020 年下降 40%-45%的目标,基本扭转了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15.3%,比 2005 年提升 7.9 个 百分点,也已超过对外承诺的 2020 年提高到 15%左右的目标;2018年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分别比 2005 年增加 4509 万公顷和 51.04亿立方米,成为同期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10.什么是碳中和?
碳中和也叫碳补偿(Carbon Offset),是现代人为减缓全球变暖 所作的努力之一。企业或个人计算自己日常生产(生活)直接或间接 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 然后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 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
2020 年 9 月 22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 般性辩论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到: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 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 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 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 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各国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 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 遇,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汇聚起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合 力。
11.什么是碳捕集与封存(CCS)?
碳捕集与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就是将捕 获、压缩后的二氧化碳运输到指定地点进行长期封存的过程。CCS 技 术包括二氧化碳捕集、运输以及封存三个环节。根据碳封存地点和方 式的不同,可将碳封存方式分为地质封存,海洋封存、碳酸盐矿石固存 以及工业利用固存等。
在将 CO2 封存到地下之后,为了防止其泄漏和或迁移,需要密封 整个存储空间。目前认为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利用常规的地质圈闭构造, 它包括气田、油田和含水层,对于前两种,由于他们是人类能源系统 基础的一部分,人们已熟悉他们的构造和地质条件,所以利用它们来 储存 CO2 就比较便利和合算,而含水层由于其非常普遍,因此在储存CO2 方面具有非常大的潜力。
但是,从普通电厂排放、未经处理的烟道气仅含有大约 3%-16%的CO2,可压缩性比纯的CO2小得多,而从燃煤电厂出来经过压缩的烟 道气中 CO2 含量也仅为 15%,在这样的条件下储存 1 吨 CO2 大约需要68M3 储存空间。因此,只有把 CO2 从烟气里分离出来,才能充分有效 地对它进行地下处理。
商业化的二氧化碳捕集已经运营了一段时间,技术已发展得较为 成熟,而二氧化碳封存技术各国还在进行大规模的实验。2012 年 8月 6 日,中国首个二氧化碳封存至咸水层项目获重要突破。
12.什么是清洁发展机制(CDM)?
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是《京都议定书》中引入的三个灵活履约机制之一。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 责任”原则,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应对全球变暖承担更多的历史 责任,因此,《京都议定书》只给工业化国家规定了减排任务,但没 有对发展中国家作这个要求。由于发展阶段不同,发达国家减排温室 气体的成本是发展中国家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发达国家通过在发展中 国家实施具有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项目,把项目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减 少的排放量作为履行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一部分义务。这样做的好处 是:一方面,对发达国家而言,给予其一些履约的灵活性,使其得以 较低成本履行义务;另一方面,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能够利用减排成 本低的优势从发达国家获得资金和技术,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对世界 而言,可以使全球在实现共同减排目标的前提下,减少总的减排成本。因此,CDM 是一种双赢的选择。
2014 年 9 月,发改委印发《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深化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加快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 市场。同时,《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于2014年11月12日公布, 美国计划于 2025 年实现在 2005 年基础上减排 26%-28%的全经济范围 减排目标并将努力减排 28%,中国计划 2030 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 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 2015-2020 年中国清洁发展机制(CDM)行业现状调研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认为,由于我国能源消费量大、利用效率落后国际先进水平大约 10%左右,因而节能减排潜力巨大。CDM 项目作为“双赢”的机制,为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了良好 的契机。CDM 为我国的能源、化工、建筑、制造、交通、废物处置、 林业和再造林及农业等领域带来了广阔的投资机会。
13.什么是 CDM 项目的 CER?
由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所产生的额外的、可核实的温室气体减排量, 称为“核证减排量(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s,CER)”,指 联合国执行理事会(EB)向实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企业颁发的经过 指定经营实体(DOE)核查证实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只有联合国向企 业颁发了 CER 证书之后,减排指标 CER 才能在国际碳市场上交易。
14.什么是碳税和碳关税?
碳税是指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税。它通过经济手段,改变 家庭和企业在能源方面的消费习惯,以达到削减二氧化碳排放、减缓 全球变暖速度的目的。迄今的碳税多是国家内部征收。一些发达国家 提出,为应对气候变化,将对其国内企业二氧化碳排放设定限额,超 出限额部分企业需支付“排放成本”。这些国家称,由于许多发展中 国家并未对其企业采取类似措施,为消除因此导致的不公平竞争,将 对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征收“碳关税”。许多发展中国家对此表示反 对,认为开征“碳关税”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强调所有的国 家承担不加区别的责任,违背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2009 年 6 月底,美国众议院通过的一项征收进口产品“边界调节税”法案,实质就是从 2020 年起开始实施“碳关税”——对进口 的排放密集型产品,如铝、钢铁、水泥和一些化工产品,征收特别的 二氧化碳排放关税。
15.什么是绿色技术?
根据 2019 年 4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关于构建市场导向的 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19〕689 号),绿色技 术是指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改善生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兴技术,包括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 生态保护与修复、城乡绿色基础设施、生态农业等领域,涵盖产品设 计、生产、消费、回收利用等环节的技术。
16.什么是绿色产品?
绿色产品是指生产过程及其本身节能、节水、低污染、低毒或 无毒、可再生、可回收的一类产品,它也是绿色科技应用的最终体 现。为了鼓励、保护和监督绿色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不少国家制定 了“绿色标志”制度。我国农业部于 1990 年率先命名推出了无公 害“绿色食品”,于 1993 年实行绿色标志认证制度,并制订了严 格的绿色标志产品标准。
2016 年 12 月 07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统一的绿 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的意见》。《意见》提出,到 2020年初步建立系统科学、开放融合、指标先进、权威统一的绿色产 品标准、认证与标识体系,实现一类产品、一个标准、一个清单、一次认证、一个标识的体系整合目标。《意见》明确,统一绿色 产品内涵和评价方法,建立相应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构建统一 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与标识体系;实施统一的绿色产品评价标 准清单和认证目录,避免重复评价;创新绿色产品评价标准供给 机制。
17.什么是绿色消费?
国际上公认的绿色消费有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 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 废弃物的处置,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 费。
2017 年 05 月 28 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 学习时强调,要倡导推广绿色消费。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 每个人都应该做践行者、推动者。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公 民环境意识,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 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
18.什么是低碳城市?
低碳城市是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和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理念 和行为为特种、政府公务管理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低碳城市建设旨在实现指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城市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低水平。在全球环境危机和中国能源紧张的宏观背景下,建设“低碳城市”在国家节能减排的新形势下会产生放大 效应。
“低碳城市”的理念应该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渗透到生 产生活各领域,如在城市非主干道路、广场、办公楼公共空间、庭院、 公园等地方可采用太阳能照明;在宾馆饭店、洗浴中心采用太阳能加 电辅助热水系统;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的应用,垃圾填埋场的填埋气 体回收利用等。
2010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 作的通知》(发改气候〔2010〕1587 号),选取广东、辽宁、湖北、 陕西、云南五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 保定八市开展试点工作。2012 年,公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 第二批国家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气候〔2012〕3760 号),江苏苏州、淮安、镇江三市位列其中。
2017 年 1 月 7 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 第三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气候(2017)66 号), 通知要求按照“十三五”规划《纲要》、《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 (2014-2020 年)》和《“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要 求,为了扩大国家低碳城市试点范围,鼓励更多的城市探索和总结低 碳发展经验,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 革委开展了第三批低碳城市试点的组织推荐和专家点评。经统筹考虑 各申报地区的试点实施方案、工作基础、示范性和试点布局的代表性
等因素,确定在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等 45 个城市(区、县)开展第三批低碳城市试点。在时间安排上,通知要求 2017 年 2 月底前:启 动试点,修改完善试点方案,推进试点工作;2017-2019 年:试点任 务取得阶段性成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2020 年:逐步在 全国范围内推广试点地区的成功经验。
19.什么是低碳产业?
“低碳产业”指在生产、消费的过程中,碳排放量最小化或无碳 化的产业。低碳产业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碳为主要特征。目前 已经将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 信息产业作为未来的战略性产业,给予重点扶持。但应该注意的是, 低碳产业不应单纯指某个行业的低碳发展,更是产业上下游的低碳协 调发展,如果仅仅是把下游的耗能转移到上游,这个是否是低碳应值 得思考。
20.什么是低碳技术?
所有节能和提高能效、可以有效控制温室气候排放的技术都是低 碳技术。低碳技术几乎遍及所有涉及温室气体排放的行业部门,包括 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等,在这些领域,低碳技术 的应用可以节能和提高能效。而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 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 开发的一些新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当然也是低碳技 术。就技术本身来讲,低碳技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去 年是低碳技术的,也许今年已经不是了。
为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十三五”控制温室气 体排放工作方案》的有关要求,加快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我国 控制温室气体行动目标的实现,国家发展改革委在 2014 年 8 月和 2015年 12 月相继发布两批《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的基础上,2017 年 3 月发布了《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 年本 低碳部分)。
21.什么是低碳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是指在生活中要利用低碳的科技创新减少所消耗的能 量,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 化。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 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如今,这股潮流逐渐在我国一些大城市起兴,并 且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 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当今社会,随着人类生 活发展,生活物质条件的提高,随之也对人类周围环境带来了影响与 改变。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低碳生活既是一种生活方式, 同时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低碳生活方式并非遥不可极, 甚至离我们很近,比如改正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如随手关灯、每张纸都双面打印、闲时植树、坐轻轨地铁、少开车、 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筷子等,就是很好的 低碳生活方式。
22.什么是碳足迹?
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是指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 通过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以及各类生产过程等引起的温室气体 排放的集合。它描述了一个人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 号召人们从自我做起。(这里的碳并非仅指二氧化碳(CO2),而是指 大气中促成温室效应的联合国规定的七种温室气体,每个人的温室气 体排放量,以二氧化碳为标准来计算),碳耗用得多,导致地球变暖 的二氧化碳排放也多,“碳足迹”就大,反之“碳足迹”就小。这个“足迹”形象的说明了我们每个人都在天空不断增多的温室气体中 留下了自己的痕迹。碳足迹可分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如自己 开车、坐飞机出行导致的排放是第一碳碳足迹;而买衣服、喝一瓶瓶 装水等使用产品(产品的生产、运输等需排放碳)导致的间接排放为 第二碳足迹。
23.什么是碳交易?
《京都议定书》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 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 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 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
我国将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界定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 展的排放配额等交易以及排放报告与核查、排放配额分配、排放配 额清缴等活动。
24.MRV(Monitoring,Reporting and Verification)体系是什么?
MRV 是指碳排放的量化和数据质量保证的过程,主要包括监测 (Monitoring)、报告(Reporting)和核查(Verification)。监测 是碳排放数据和信息的收集过程,报告是数据报送或信息披露的过程, 核查则是针对碳排放报告的定期审核或第三方评估。这三个要素是确 保碳排放数据准确、可靠的重要基础和保障。科学完善的 MRV 体系是 碳交易机制建设运营的基本要素,也是企业低碳转型、区域低碳宏观 决策的重要依据。
25.什么是“气候门”事件?
2009 年 11 月 17 日,一名电脑黑客窃取英国东英吉利大学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的电子邮件服务器,窃取英美国气 候学家之间交流的上千封电子邮件内容,也由此窥探到过去十几年里 气象专家们之间私下的思想交流。黑客把电子邮件公之于众,并声称 从邮件中可以看出,这些气象专家研究并不严肃,他们甚至篡改对自 己研究不利的数据,以证明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起到巨大作用。换句 话说,人类活动影响气候这一说法,也许是谎言和欺骗!这让反对“人 类影响气候”说法的人感到非常兴奋。这一事件也在整个世界引起讨 论和争论,并被媒体称为“气候门”。
26. 什么是“冰川门”事件?
2007 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公布了“全球气候变化第四综合报告”,在这个报告的“第二 工作组报告:影响、适应和脆弱性”题下第 10 章第 6 节中写了这样 一段话:“面积为 300 万公顷的喜马拉雅冰川......是两极之外最大的 冰雪覆盖地区,其消融为全球(冰川中)最快;以目前全球变暖的速 度,喜马拉雅冰川在 2035 年或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大,它的总面 积将从目前的 50 万平方公里缩减到 2035 年的 10 万平方公里。”而 喜马拉雅冰川实际面积只有 3.3 万平方公里,根本不可能从“50 万 平方公里缩减到 10 万平方公里”。
大量针对“冰川门”的批评文章把矛头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基础数据出现常识性错误。例如报告前面称喜马拉雅冰川 面积为“300 万公顷”(即 33050 平方公里),但紧接着报告的后一 句却说“它的总面积将从 50 万平方公里缩减到 10 万平方公里”,明 显自相矛盾。第二,引用材料的可靠性受怀疑。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报告列举的“喜马拉雅冰川缩小”结论,引自“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基 金会”2005 年的一个报告,而后者指明的来源是英国《新科学家》 杂志 1999 年的一篇文章。这本杂志的记者皮尔斯电话采访了印度尼 赫鲁大学的哈斯纳恩教授,就是此人当时提出了“喜马拉雅冰川将在2035 年消失”的说法。据英媒文章称,这个“始作俑者”哈斯纳恩 后来承认,所谓“2035 年消失”只是个人推断,并无相关研究作支 撑。
第三,其他问题。例如第四综合报告称喜马拉雅地区的宾达里冰
川消融速度为每年 135.2 米,但实际观测到的数据显示仅为 23.47 /年。批评者还认为,综合报告提出的“飓风、洪灾、热浪等极端灾害 天气与全球变暖有关”、“气候变化可能导致伤寒等流行性疾病大爆 发”等论断没有科学根据;报告称“微小的气温升高就会导致 40%的 亚马逊热带雨林锐减”所依据的是未经发表的科研论文,科学根据不 足,且两位作者并非亚马逊气候问题专家。
27.为什么全球控温 1.5°C生死攸关?
2018 年 10 月 8 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布了一份重磅报告——《IPCC 全球升温 1.5oC 特别报告》。报告称:将全球气温升高到本世纪 2100 年控制在 1.5°C以内,对人类和生态 系统会有更多益处。
如果气候变暖以目前的速度持续下去,预计全球气温在 2030 年 至 2052 年间就会比工业化之前水平升高 1.5°C。到 2040 年足以毁灭 人类的气候大危机就会上演...而如果地球表面平均温度控制在“1.5度”范围内有助于避免地球气候、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恶化。根据《巴 黎协定》设定双重的目标,即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升幅与工业革命前 水平相比不超过 2 摄氏度,同时“尽力”不超过 1.5 摄氏度。由于现 今地表均温较工业革命前水平已经升高 1 摄氏度,按照第二项控温目 标,人类活动所致温度上升今后不能超过 0.5 摄氏度。研究表明,温 度少上升“0.5 度”,地球的态系统“表面上”能够保持现今状态。如果维持宽松控温目标,人类和其他生物将面对一个更难生存的地球。如能实现“1.5 度”控温目标,相比“2 度”目标,全球缺水人口将减少一半;由高温、雾霾和传染病所致患病和死亡人数下降;海平面 少上升 0.1 米;失去栖息地的脊椎动物和植物数量少一半;全球大部 分珊瑚礁得以幸存。如果实现“1.5 度”目标,经常遭遇极端高温天 气的人口减少大约 4.2 亿,遭遇异常高温天气的人口减少 6400 万。
28.什么是“2 摄氏度阈值”说?
“2 摄氏度阈值”说是欧盟率先提出来的。其内容是,尽管气候 变化的科学研究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越来越多的共识趋向于认为, 平均气温的提升不能超过 2°C,这是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生存的底线。相对于 1750 年工业化前的水平,全球平均气温升高 2 摄氏度是人类 社会可以容忍的最高升温,并由此引发出,为确保到本世纪末全球升 温不超过这个阈值,则全球在 2050 年以前必须将温室气体排放在1990 年的基础上至少减少 50%,即所谓全球排放减半。有专家指出,2 摄氏度阈值说不具有权威性。中国科学院研究成果指出,一些发达 国家强调要达到这一阈值,到 2020 年需要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控 制在 450ppm(1ppm 为百万分之一)内,以此得出全球只能排放 8000亿吨二氧化碳的结论。按照某些发达国家设计的这一减排路径,占全 球人口 15%的发达国家仍能占用 8000 亿吨中 40%以上的排放空间,而 占全球人口 85%的发展中国家只能占用 50%多的排放空间。
29.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是什么机构?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中文简称“环境署”,是联合国系统内负责全 球环境事务的牵头部门和权威机构,环境署激发、提倡、教育和促进全球资源的合理利用并推动全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972 年 12 月 15 日,联合国大会作出建立环境规划署的决议。1973 年 1 月,作为联合国统筹全世界环保工作的组织,联合国环境 规划署(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简称 UNEP)正式成立。环境规划署的临时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后于同年 10 月迁至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环境规划署是一个业务性的辅助机构,它每年通过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向大会报告自己的活动。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使命是:激发、推动和促进各国及其人民在 不损害子孙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生活质量,领导并推动各 国建立保护环境的伙伴关系。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任务是:作为全球环境的权威代言人行事, 帮助各政府设定全球环境议程,以及促进在联合国系统内协调一致地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层面。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宗旨是:促进环境领域内的国际合作,并提 出政策建议;在联合国系统内提供指导和协调环境规划总政策,并审 查规划的定期报告;审查世界环境状况,以确保可能出现的具有广泛 国际影响的环境问题得到各国政府的适当考虑;经常审查国家和国际 环境政策和措施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影响和费用增加的问题;促进环 境知识的取得和情报的交流。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环境规划理事会的各项决定;根据理事会的政策指导提出联合国环境活动的中、远期规划;制订、执行和协调各项环境方案的活动计划;向理事会提出审议的事 项以及有关环境的报告;管理环境基金;就环境规划向联合国系统内 的各政府机构提供咨询意见等。
30.什么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1988 年 11 月,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建立了政 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是一个政府间机构,向世界气象组 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所有成员国开放。其主要任 务是对气候变化科学知识的现状,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的潜在影响 以及如何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可能对策进行评估。这些评估吸收世 界上所有地区的数百位专家的工作成果。IPCC 的报告力求确保平衡 地反映现有各种观点,并具有政策相关性,但不具有政策指示性。
31.什么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简称《公约》),是 1992 年 5 月22 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 1992年 6 月 4 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地球首脑会议) 上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部为全面控制二 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 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 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公约》由序言及 26 条正文组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终极目标是将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在该水平上人类活动 对气候系统的危险干扰不会发生。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公约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规定的义务以及履行义务的程序有所 区别,要求发达国家作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大户,采取具体措施限制温 室气体的排放,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以支付他们履行公约义务所 需的费用。而发展中国家只承担提供温室气体源与温室气体汇的国家 清单的义务,制订并执行含有关于温室气体源与汇方面措施的方案, 不承担有法律约束力的限控义务。该公约建立了一个向发展中国家提 供资金和技术,使其能够履行公约义务的机制。公约 1994 年 3 月 21日正式生效。截至 2016 年 6 月,加入该公约的缔约国共有 197 个。
32.什么是“巴厘岛路线图”?
2007 年 12 月 3 日-15 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 13 次缔约方 大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召开,来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192 个缔约方以及《京都议定书》176 个缔约方的 1.1 万名代表参加 了此次大会。经过十多天马 拉松式的艰苦谈判,最终艰难地达成了“巴厘岛路线图(Bali Roadmap)”,共计 13 项内容和 1 个附录。“巴厘岛路线图”的重要意义在于确定了“两轨”谈判进程。一是在 公约下启动旨在加强公约实施的谈判进程,重点讨论减缓、适应、技 术和资金问题,发达国家在 2012 年后继续承担量化的减排义务,且 相互间的减排努力要具有可比性,发展中国家要在发达国家“可测量、 可报告和可核实”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下,采取“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实”的国内适当减缓行动。二是在议定书下继续谈判议 定书发达国家缔约方在 2012 年后第二减排期的进一步减排指标。
33.什么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这是《公约》的核心内容。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是指由于地 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在导致全球环境退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 中国家的不同作用,各国对保护全球环境应负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它包括两个方面,即共同的责任和有区别的责任。这是因为发展中国 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在对全球环境所施加的压力以及对全球自然资源 的消耗方面存在着实际差别。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不仅体现了污 染者付费原则,也体现了公平原则。
“共同”是指,每个国家都要承担起应对气候变化的义务。“区 别”是指,发达国家要对其历史排放和当前的高人均排放负责,它们 也拥有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和技术,而发展中国家仍在以经济和社会 发展及消除贫困为首要和压倒一切的优先事项。因此,发达国家的减 排是法律规定义务,而发展中国家提出的措施属自主行动。
根据这一原则,发达国家率先排放,并给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 技术支持;发展中国家在得到发达国家技术和资金支持下,采取措施 减缓或适应气候变化。
34.什么是《京都议定书》?
1997 年 12 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 3 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举行。149 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 又译《京都协议书》、《京都条约》,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其目 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 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京都议定书》和《公约》一样, 都是具有法律约束力协议。
《京都议定书》于 2005 年 2 月 16 日正式生效,首次以国际性 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京都议定书》建立了三种旨在减排温室气体的灵活合作机制——国际排放贸易机制( International Emissions Trading,ET)、 联合履约机制( JointImplementation,JI)和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其中,ET、JI 两种机制是发达国 家之间实行的减排合作机制,CDM 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减 排机制,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额外的资金或技术, 帮助实施温室气体减排。
为了促进各国完成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议定书允许采取以下四 种减排方式:(一)两个发达国家之间可以进行排放额度买卖的“排 放权交易”,即难以完成削减任务的国家,可以花钱从超额完成任务 的国家买进超出的额度;(二)以“净排放量”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 即从本国实际排放量中扣除森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数量;(三)可 以采用绿色开发机制,促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减排温室气体;(四)可以采用“集团方式”,即欧盟内部的许多国家可视为一个整体,采取有的国家削减、有的国家增加的方法,在总体上完成 减排任务。
2011 年 12 月,加拿大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继美国之后第 二个签署但后又退出的国家。
35.什么是《巴黎协定》?
2015 年 12 月 12 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近 200 个缔约方一致 同意通过《巴黎协议》。协议共 29 条,包括目标、减缓、资金、技 术、能力建设、透明度等内容。重点有:
长期目标。重申 2°C的全球温升控制目标,同时提出要努力实现1.5°C的目标,并且提出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人为排放与清 除之间的平衡;
国家自主贡献(The Intended Nationally DeterminedContributions,INDCs)。各国应制定、通报并保持其“国家自主贡献”,通报频率是 每五年一次。新的贡献应比上一次贡献有所加强,并反映该国可实 现的最大力度,同时反映该国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能力;
减缓。要求发达国家继续提出全经济范围绝对量减排目标,鼓 励发展中国家根据自身国情逐步向全经济范围绝对量减排或限排目 标迈进;
资金。明确发达国家要继续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鼓励 其他国家在自愿基础上出资;
透明度。建立“强化”的透明度框架,重申遵循非侵入性、非惩罚性的原则,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灵活性。透明度的具体模式、 程序和指南将由后续谈判制订;
全球盘点。每五年进行定期盘点,推动各方不断提高行动力度, 并于 2023 年进行首次全球盘点。2016 年 4 月 22 日 170 多个国家领 导人在纽约签署气候变化协定,称为《巴黎协定》,该协定为 2020 年 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巴黎协定》长期目标是将全球 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 2 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 度上升幅度限制在 1.5 摄氏度以内。全球将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 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作为习近平主席特使出席签署仪式,并代表 中国签署《巴黎协定》。
2019 年 9 月 23 日,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签署政府令,批准巴 黎气候协定,俄罗斯正式加入巴黎气候协定。2019 年 11 月 4 日,美 国开启退出《巴黎协定》正式流程。
36.什么是联合国 CDM 执行理事会(EB)?
执行理事会(EB)是 CDM 项目主要管理机构。其主要义务有:定 义基准线方法和监测计划、推荐和委派经营实体、定义小规模 CDM 项 目的简化规则、签发 CER 等。
根据《京都议定书》的第 12 条,执行理事会(EB)负责监管 CDM的实施,并对成员国大会负责。执行理事会由 10 个专家组成,其中5 个专家分别代表 5 个联合国官方区域(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区、中东欧、OECD 国家),1 个专家来自小岛国组织,2 个 专家来自议定书附件 1 国家,2 个专家来自非附件 I 国家,决议的通 过要有四分之三的成员的同意。执行理事会(EB)在 2001 年 11 月马拉 喀什政治谈判期间召开了首次会议,这标志着 CDM 的正式启动。
37.《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5次缔约方大会的基本立场 和主张是什么?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 25 次缔约方大会(COP25)是一 次承上启下的重要会议。关于 COP25 的成果预期,我国认为:
一是积极推动完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遗留问题谈判,这是全 面有效实施《巴黎协定》的重要基础,事关多边机制权威性和有效性。二是推动资金问题取得积极进展。当前气候多边进程面临的最大 问题是发达国家提供支持的政治意愿不足,许多不同名目的资金被贴 上“气候”标签重复计算。我国敦促发达国家以透明、可预见、基于 公共资金的方式,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充足、持续、及时的支持,包括兑现到 2020 年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 1000 亿美元的气候资金承诺; 尽快提出以 1000 亿美元为起点的新的集体量化资金目标,包括 详细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切实提高资金支持透明度;并加快做出向绿色气候基金捐资的强有力承诺。
三是做好 2020 年前行动和力度盘点。国际社会应清晰梳理 2020年前发达国家在减排力度、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等方面的差距,针 对进一步弥补差距做出明确安排,确保不在 2020 年后向发展中国家转嫁责任。
四是坚定发出支持多边主义的强烈政治信号。2019 年 11 月,美国正式启动退出《巴黎协定》的法律程序。一些发达国家也表示正在 考虑征收碳边境调节税。这些单边主义行为将严重损害国际社会共同 应对气候变化的意愿和信心,最终将影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集体努 力和效果。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始终坚定支持多边主义,立足国情 百分之百落实自己的承诺,积极建设性推进气候多边进程。我们愿与 各方共同努力,全力支持 COP25 主席国以公开透明、协商一致、缔约 方驱动的方式,推动 COP25 取得成功,为《巴黎协定》全面有效实 施奠定坚实基础。
38.《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的主要内容?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 活动,特别是发达国家大量消费化石能源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累积排放, 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显著增加,加剧了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全球自然生态系统产生显著影响,温度升高、 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气 候变化作为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应对。多年来,各缔约方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实施进程中,按照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不断强化合作行动,取得了积极进展。为进一步加强公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 各方正在就 2020 年后的强化行动加紧谈判磋商,以期于 2015 年年底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会议上达成协议,开辟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新前 景,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
中国是拥有 13 多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是遭受气候变化不利影 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 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 多重挑战。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高适应气 候变化的能力,不仅是中国保障经济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粮 食安全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深 度参与全球治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人类共同发展的责任 担当。
根据公约缔约方会议相关决定,在此提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强 化行动和措施,作为中国为实现公约第二条所确定目标做出的、反映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最大努力的国家自主贡献,同时提出中国对 2015年协议谈判的意见,以推动巴黎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一、中国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长期以来,中国高度重视气 候变化问题,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 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采取了一系列行动,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2009 年向国际社会宣布:到202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40%-45%,非
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15%左右,森林面积比 2005 年增加 4000 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 2005 年增加 13 亿立方米。积极实施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 方案》、《“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2014-2015 年节能减排低碳 发展行动方案》和《国家应对 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 年)》。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 整,大力开展节能减碳和生态建设,在 7 个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 易试点,在 42 个省(市)开展低碳试点,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低碳 发展新模式。2014 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年下降 33.8%,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11.2%,森林面 积比 2005 年增加 2160 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 2005 年增加 21.88 亿 立方米,水电装机达到 3 亿千瓦(是 2005 年的 2.57 倍),并网风电 装机达到 9581 万千瓦(是 2005 年的 90 倍),光伏装机达到 2805万千瓦(是 2005 年的 400 倍),核电装机达到 1988 万千瓦(是 2005年的 2.9 倍)。加快实施《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着力提升应对 极端气候事件能力,重点领域适应气候变化取得积极进展。应对气候 变化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实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 科技支撑能力得到增强。
面向未来,中国已经提出了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明确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政策导向,努力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中国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坚持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并重,坚持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快能源 生产和消费革命,不断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 增加森林碳汇,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努力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应对气候变化多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根据自身国情、发展阶段、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国际责任担当,中 国确定了到 2030 年的自主行动目标:二氧化碳排放 2030 年左右达到 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 降 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0%左右,森林蓄 积量比 2005 年增加 45 亿立方米左右。中国还将继续主动适应气候变 化,在农业、林业、水资源等重点领域和城市、沿海、生态脆弱地区 形成有效抵御气候变化风险的机制和能力,逐步完善预测预警和防灾 减灾体系。
二、中国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政策和措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实现到 2030 年的应对气候变化自主行动目标,需要在已采取行动 的基础上,持续不断地做出努力,在体制机制、生产方式、消费模式、 经济政策、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等方面进一步采取强化政策和措施。
(一)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法制 建设。将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研究 制定长期低碳发展战略和路线图。落实《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 年)》和省级专项规划。完善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格局,发挥碳 排放指标的引导作用,分解落实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任务,健全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制度。
(二)完善应对气候变化区域战略。实施分类指导的应对气候变 化区域政策,针对不同主体功能区确定差别化的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目标、任务和实现途径。优化开发的城市化地区要严格控制温室气体 排放;重点开发的城市化地区要加强碳排放强度控制,老工业基地和 资源型城市要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农产品主产区要加强开发强度管制, 限制进行大规模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加强中小城镇规划建设,鼓励 人口适度集中,积极推进农业适度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重点生态功 能区要划定生态红线,制定严格的产业发展目录,限制新上高碳项目, 对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产业实行退出机制,因地制宜发展低碳特色 产业。
(三)构建低碳能源体系。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加强煤炭清洁利 用,提高煤炭集中高效发电比例,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要 降至每千瓦时 300 克标准煤左右。
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到 2020 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 到 10%以上,煤层气产量力争达到 300 亿立方米。在做好生态环境保 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水电开发,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大力 发展风电,加快发展太阳能发电,积极发展地热能、生物质能和海洋 能。到 2020 年,风电装机达到 2 亿千瓦,光伏装机达到 1 亿千瓦左 右,地热能利用规模达到 5000 万吨标准煤。加强放空天然气和油田 伴生气回收利用。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加强智能电网建设。
(四)形成节能低碳的产业体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优化产业结构,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扩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战略 性新兴产业。到 2020 年,力争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 总值比重达到 15%。推进工业低碳发展,实施《工业领域应对气候变 化行动方案(2012-2020 年)》,制定重点行业碳排放控制目标和行 动方案,研究制定重点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标准。通过节能提高能效, 有效控制电力、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排放,加强新建 项目碳排放管理,积极控制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构建循环型 工业体系,推动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提高 资源产出率。逐渐减少二氟一氯甲烷受控用途的生产和使用,到 2020年在基准线水平(2010 年产量)上产量减少 35%、2025 年减少 67.5%, 三氟甲烷排放到 2020 年得到有效控制。推进农业低碳发展,到 2020年努力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控制稻田甲烷和农田氧化亚氮排 放,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 用和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推进服务业低碳发展,积极发展低碳商业、 低碳旅游、低碳餐饮,大力推动服务业节能降碳。
(五)控制建筑和交通领域排放。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优化城镇体系和城市空间布局,将低碳发展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倡导产城融合的城市形态。强化城市低碳化建设,提高建筑能效水平和建筑工程质量,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力度,建设节能低碳的城市基础设施。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循环利用,强化垃圾填埋场甲烷收集利用。加快城乡低碳社区建设,推广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完善社区配套低碳生活设施,探索社区低碳化运营管理模式。到 2020 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 比达到 50%。构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优化运输方式,合理配置 城市交通资源,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鼓励开发使用新能源车船等低碳 环保交通运输工具,提升燃油品质,推广新型替代燃料。到 2020 年, 大中城市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 30%。推进城市步行和自行 车交通系统建设,倡导绿色出行。加快智慧交通建设,推动绿色货运 发展。
(六)努力增加碳汇。大力开展造林绿化,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防护林 体系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着力加 强森林抚育经营,增加森林碳汇。加大森林灾害防控,强化森林资源 保护,减少毁林排放。加大湿地保护与恢复,提高湿地储碳功能。继 续实施退牧还草,推行草畜平衡,遏制草场退化,恢复草原植被,加 强草原灾害防治和农田保育,提升土壤储碳能力。
(七)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加强低碳生活和低碳消费全民教育, 倡导绿色低碳、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推动全社会形成低 碳消费理念。发挥公共机构率先垂范作用,开展节能低碳机关、校园、 医院、场馆、军营等创建活动。引导适度消费,鼓励使用节能低碳产 品,遏制各种铺张浪费现象。完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处理 体系。
(八)全面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提高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在气候变化条件下的安全运营能力。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水资源,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强中水、 淡化海水、雨洪等非传统水源开发利用。完善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建设,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培育耐高温和耐旱作物品种。加强海洋灾 害 防护能力建设和海岸带综合管理,提高沿海地区抵御气候灾害能力。开展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跟踪监测与评估。加强林业基础设 施建设。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建设,有效保障城 市运行的生命线系统安全。研究制定气候变化影响人群健康应急预案, 提升公共卫生领域适应气候变化的服务水平。加强气候变化综合评估 和风险管理,完善国家气候变化监测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在生产力布 局、基础设施、重大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因素。健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加强防灾减灾应急管理体系建 设。
(九)创新低碳发展模式。深化低碳省区、低碳城市试点,开展 低碳城(镇)试点和低碳产业园区、低碳社区、低碳商业、低碳交通 试点,探索各具特色的低碳发展模式,研究在不同类型区域和城市控 制碳排放的有效途径。促进形成空间布局合理、资源集约利用、生产 低碳高效、生活绿色宜居的低碳城市。研究建立碳排放认证制度和低 碳荣誉制度,选择典型产品进行低碳产品认证试点并推广。
(十)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基础科学研究水平,开 展气候变化监测预测研究,加强气候变化影响、风险机理与评估方法 研究。加强对节能降耗、可再生能源 和先进核能、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低碳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示范,推广利用二氧化碳驱油、驱煤层气技术。研发极端天气预报预警技术,开发生物固氮、病虫害绿色防 控、 设施农业技术,加强综合节水、海水淡化等技术研发。健全应 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体系,建立政产学研有效结合机制,加强应对气 候变化专业人才培养。
(十一)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 积极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低碳投融资 新机制。落实促进新能源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太阳能发电、风 电、水电等定价、上网和采购机制。完善包括低碳节能在内的政府绿 色采购政策体系。深化能源、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完善绿色 信贷机制,鼓励和指导金融机构积极开展能效信贷业务,发行绿色信 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健全气候变化灾害保险政策。
(十二)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 中的决定性作用,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基础上,稳步推进全国碳排放 权交易体系建设,逐步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研究建立碳排放报告 核查核证制度,完善碳排放权交易规则,维护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公开、 公平、公正。
(十三)健全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体系。进一步加强应对气候 变化统计工作,健全涵盖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土地利用 变化与林业、废弃物处理等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制度,完善应对 气候变化统计指标体系,加强统计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数据质量。加 强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核算工作,定期编制国家和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建立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制定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标准。积极开展相关能力建设,构建国家、地方、企业 温室气体排放基础统计和核算工作体系。
(十四)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强化企业低碳发展责任,鼓励企业 探索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低碳发展模式。强化低碳发展社会监督和 公众参与,继续利用“全国低碳日”等平台提高全社会低碳发展意识, 鼓励公众应对气候变化的自觉行动。发挥媒体监督和导向作用,加强 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学校、社区以及民间组织的作用。
(十五)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将 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出发,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推进形成公平合理、 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与国际社会共同促进全球绿色低碳转 型与发展路径创新。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 能力原则,推动发达国家切实履行大幅度率先减排并向发展中国家提 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的公约义务,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可持续 发展的公平机会,争取更多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促进南北 合作。同时,中国将主动承担与自身国情、发展阶段和实际能力相符 的国际义务,采取不断强化的减缓和适应行动,并进一步加大气候变 化南南合作力度,建立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为小岛屿发展中 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和非洲国家等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力所 能及的帮助和支持,推进发展中国家互学互鉴、互帮互助、互利共赢。广泛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对话与交流,加强相关领域政策协调与务 实合作,分享有益经验和做法,推广气候友好技术,与各方一道共同 建设人类美好家园。
三、中国关于 2015 年协议谈判的意见,中国致力于不断加强公 约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与各方一道携手努力推动巴黎会议达成一 个全面、平衡、有力度的协议。为此,对 2015 年协议谈判进程和结 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意见。2015 年协议谈判在公约下进行,以公约原则 为指导,旨在进一步加强公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以实现公约 的目标。谈判的结果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 自能力原则,充分考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不同的历史责任、国 情、发展阶段和能力,全面平衡体现减缓、适应、资金、技术开发和 转让、能力建设、行动和支持的透明度各个要素。谈判进程应遵循公 开透明、广泛参与、缔约方驱动、协商一致的原则。
(二)减缓。2015 年协议应明确各缔约方按照公约要求,制定 和实施 2020-2030 年减少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计划和措施,推动 减缓领域的国际合作。发达国家根据其历史责任,承诺到 2030 年有 力度的全经济范围绝对量减排目标。发展中国家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 在发达国家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下,采取多样化的强化减缓行 动。
建立关于适应气候变化的公约附属机构。加强适应与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的联系。
(四)资金。2015 年协议应明确发达国家按照公约要求,为发展中国家的强化行动提供新的、额外的、充足的、可预测和持续的资 金支持。明确发达国家 2020-2030 年提供资金支持的量化目标和实 施路线图,提供资金的规模应在 2020 年开始每年 1000 亿美元的基础 上逐年扩大,所提供资金应主要来源于公共资金。强化绿色气候基金 作为公约资金机制主要运营实体的地位,在公约缔约方会议授权 和 指导下开展工作,对公约缔约方会议负责。
(五)技术开发与转让。2015 年协议应明确发达国家按照公约 要求,根据发展中国家技术需求,切实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为发 展中国家技术研发应用提供支持。加强现有技术机制在妥善处理知识 产权问题、评估技术转让绩效等方面的职能,增强技术机制与资金机 制的联系,包括在绿色气候基金下设立支持技术开发与转让的窗口。
(六)能力建设。2015 年协议应明确发达国家按照公约要求, 为发展中国家各领域能力建设提供支持。建立专门关于能力建设的国 际机制,制定并实施能力建设活动方案,加强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 气候变化能力建设。
(七)行动和支持的透明度。2015 年协议应明确各缔约方按照 公约要求和有关缔约方会议决定,增加各方强化行动的透明度。发达 国家根据公约要求及京都议定书相关规则,通过现有的报告和审评体 系,增加其减排行动的透明度,明确增强发达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透明度及相关审评的规则。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下,通过现有的透明度安排,以非侵入性、非惩 罚性、尊重国家主权的方式,增加其强化行动透明度。
(八)法律形式。2015 年协议应是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公约 实施协议,可以采用核心协议加缔约方会议决定的形式,减缓、适应、 资金、技术开发和转让、能力建设、行动和支持的透明度等要素应在 核心协议中平衡体现,相关技术细节和程序规则可由缔约方会议决定 加以明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国家自主贡献可在巴黎会议成果 中以适当形式分别列出。
2020 年 9 月 22 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 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 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 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绿 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体现了中国主动承担应对气候变化、推 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
39.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主张和举措是什么?
我国把应对气候变化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坚持减 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并重,通过法律、行政、技术、市场等多种手段, 全力推进各项工作。
我国坚持正确义利观,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多年来,中 国政府认真落实气候变化领域南南合作政策承诺,支持发展中国家特 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继续推进清洁能源、防灾减灾、生态保护、气候适应型农业、 低碳智慧型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并帮助他们提高融资能力。“十四五”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时期,我国 将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并将应对气候变化融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到 2035年广泛行程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值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 基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作为中国的远景目标。
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始终是百分之百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始终是百分之百地信守对外作出的承诺,并且也取得了好的进展和成效。有两个方面:第一,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中国一直是全球气候变化多边进程的积极参与者和坚定维护者。《巴黎协定》的达成和生效,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2018 年我国又为卡托维兹大会的成功发挥了积极作用,推动这次大会达成了一揽子全面、平衡、有力度的成果。在双边方面,我国围绕气候变化积极开展深入交流与合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第二,认真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采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得我国温室气体的排放得到了比较好的控制,扭转了一段时期我国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2019 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15 年和 2005 年分别下降约 18.2%和 48.1%,已超过对外承诺的 2020 年下降 40%至 45%的目标;2019 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15.3%,比 2005 年提升 7.9 个百分点,也已超过对外承诺的 2020 年提高到 15%左右的目标。2018 年我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分别比 2005 年增加 4509 万公顷和 51.04 亿立方米,成为 同期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另外,在国内层面,我国积极推 动建立中国的碳市场,在前些年试点的基础上,2017 年 12 月份已经 正式启动了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目前已陆续发布了 24 个行业碳排 放核算报告指南和 13 项碳排放核算国家标准,出台《全国碳排放权 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全国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管理办法(试 行)》等碳市场相关法规和政策,推进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 交易系统建设,开展碳市场能力建设。碳排放交易市场体系的建立为 我国减排温室气体、应对气候变化发挥很好的作用。截至 2020 年 8月,我国试点省市碳市场共覆盖近 3000 家重点排放单位,累计配额 成交量约 4.06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额约 92.8 亿元。
下一步,我国“十四五”要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形成推 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机制,从源头上推动经济 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根本转型。
第一,将碳强度下降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四五”规划纲要, 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要全面纳入“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还要 制订“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的专项规划,对“十四五”期间应对气 候变化的工作和目标任务进行全面部署和安排。
第二,开展达峰行动。我们将研究制定跨越“十四五”,“十五五” 的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在两个五年规划里面持续实施,这个 工作很有必要,同时也有一定的挑战,因为不同于我们常规的五年规 划,也不同于在污染防治领域三年攻坚战,需要在持续十年左右的时间推动落实。要向地方、行业明确传导压力、传导任务,要明确地方 和重点行业的达峰目标、路线图、行动方案和配套措施,相关的部门 也要形成合力来推动和支持这项工作。同时我们要强化监督考核,在 “十四五”末要进行评估,进一步强化相应的措施,支持国家自主贡 献重点项目建设,确保 2030 年前达峰目标能够实现。
第三,加强气候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我们要进一步在国家 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推动各部门积极参与、各司其职、形 成合力。我们要推动地方把应对气候变化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统筹 推进落实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和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强应 对气候变化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体系建设,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 用,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我们还要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和适应气候 变化的能力,对生态环境部来讲我们还要统筹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和生 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统一政策规划标准制订,统一监测评估,统一 监督执法,统一督察问责。
第四,加快推动能源结构低碳转型,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化石能源 的消费,严控能耗强度,特别是化石能源消费强度,实施更加严格的 控煤措施。大力推进以电代煤、以电代气,加大散煤治理力度。与此 同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第五,深化重点领域的低碳行动,推进低碳工业体系、低碳交通, 低碳建筑相关的发展。在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的重点领域进 一步强化,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推动数据中心建设、5G 基站等 新基建能效提升。
第六,推行低碳生产生活方式非常重要,我们要倡导绿色低碳的 生活方式,提升各级领导干部和全社会的低碳意识,引导居民践行绿 色低碳生活方式,鼓励大家公交出行,鼓励大家消费低碳的产品;推 动减少餐饮浪费,这都是公民能够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为应对气候变化 做出贡献的地方。我们要营造全社会共同推动、共同参与绿色低碳、 应对气候变化的良好氛围。
第七,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共同但有 区别的责任”原则,促进《巴黎协定》全面有效实施,继续为推动构 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我们还将积极推进气候变化的南南合作,为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应对气 候变化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40.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协调控制举措有哪些?
协同控制传统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是我国“十四五”时期面临的 重要任务之一。
我国在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研究方面基本与国际同步,在 某些协同控制立法和相关政策制定方面甚至走在前列,但在协同控制 政策落地、宣传、方法学研究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我国协同效应研究最早可追溯到 21 世纪初,以重点行业、典型 城市、重大政策等为案例分别开展了分析研究。在重点行业层面,以 电力、钢铁、水泥、交通、煤化工等行业为案例开展了大气污染物与 温室气体排放协同控制政策与示范研究;在典型城市层面,如以攀枝花市和湘潭市“十一五”总量减排措施为对象进行评估,发现这些减 排措施对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有显著协同效应;在重大政策层面,对西 气东输、煤炭总量控制、清洁供暖等政策开展了协同效应评估。
我国在协同控制立法和政策制定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2015 年, 我国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国务院颁布的《“十三五”控制温 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和国务院印发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 划》中都明确提出将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此外,2019 年生 态环境部出台的《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工业炉窑 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方案》等部门规范性文件中也提出了要协同控制温 室气体排放的目标。
地方机构改革完成以后,气候变化职能并入生态环境部门,特别 是 2019 年开始,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开始关注和推动打通一氧化碳和 二氧化碳。许多省级生态环境部门专门组织举办关于污染物和温室气 体协同控制相关的培训,并将协同控制作为未来工作的重点。有些地 方开始尝试将排污权交易制度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等衔接与协调。
41.减缓气候变化工作包括哪几个方面?
我国减缓气候变化工作主要包括调整产业结构、节能提高能效、 优化能源结构、控制非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碳汇、加强温室 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推动低碳试点和地方行动等方面。
42.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包括哪几个方面?
我国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主要包括农业、水资源、森林和其他生态系统、海岸带和沿海生态系统、人体健康、综合防灾减灾、气候灾害 的风险防控与预警、适应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等方面。
43.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怎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二次两年更新报告》,2014 年 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包括 LULUCF)为 111.86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其中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和六氟化硫 所占比重分别为 81.6%、10.4%、5.4%、1.9%、0.1%和 0.6%。土地利 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的温室气体吸收汇为 11.15 亿吨二氧化碳当 量,如不考虑温室气体吸收汇,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 123.01 亿吨二 氧化碳当量,比 2005 年增长 53.5%。根据《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 策与行动 2019 年度报告》,2018 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 氧化碳排放下降 4.0%,比 2005 年累计下降 45.8%,相当于减排 52.6亿吨二氧化碳。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据显示,尽管煤炭在主要能源中 的份额 2019 年在中国比 2018 年下降了 1.5%,降至 57.7%,但煤炭用 量 2019 年仍然增长 1%,而 2019 年的能源消耗量增长了 3.3%,相当 于 48.6 亿吨标准煤炭。2019 年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估计相当于139.2 亿吨二氧化碳。
44.我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有哪些?
2011 年,我国在北京等 7 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为全国 碳市场建设探索经验。“十三五”规划提出“推动建设全国统一的碳 排放交易市场”。同年 10 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建设和运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 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和“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及有 关实施细则”等。
2017 年 12 月,国家发改委与 9 省市政府签署了关于全国碳排放 权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和运维工作的合作协议,确定湖北省 和上海市分别作为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的牵 头省市,北京市、天津市、江苏省、福建省、广东省、重庆市、深圳 市共同参与系统建设和运维。
《全国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管理办法(试行)》提出,全国碳 排放权登记结算机构和交易机构,分别运维管理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 记系统、交易系统并提供登记结算和交易服务,有各自的基本职能、 对接、风险管理规定。
45.什么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碳排放权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大制度创 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 碳市场)建设。“十二五”和“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 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生态文 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均对全国碳市场建设作出明确安排。
2011 年,我国在北京等 7 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为全国 碳市场建设探索经验。2014 年 12 月,原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主管部门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发展改革委令第 17 号),规范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该办法发布以来,全国碳市 场建设的基本路径、管理思路和管理方式等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各碳 交易试点省市在地方立法方面也做了大量探索。2018 年 4 月,应对 气候变化及减排职能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调整至新组建的生态环境部, 为碳市场建设与管理提供了新的条件。综合考虑,原有办法已不能适 应新的形势变化,无法满足当前工作需要,有必要作出调整和完善。鉴此,生态环境部在原有办法基础上起草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 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管理办法》主要思路包括:
(一)责任关口前移,强化企业责任。为适应生态环境管理体系, 《管理办法》体现“企业自证”原则,将确保碳排放数据真实性和准 确性的责任压实到企业,由重点排放单位对排放报告的真实性、完整 性和准确性负责,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其监测计划和排放报告质量进 行核查和监督检查。
(二)创新了核查管理方式。根据中央“放管服”改革精神,为 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系统监督管理体系、技术标准和队伍优势,在强化 企业报送责任的基础上,加强了对监测计划的监督管理,同时规定以 “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开展重点排放单位排放报告核查工作,省级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在开展核查时既可以利用生态环境系统现有的队 伍力量开展核查,也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社会技术服务机 构提供核查服务。后续我部还将通过制定出台专门的核查技术规范进 一步加强核查工作管理。
(三)明确了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责任。落实《关于构建现 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有关“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 实”的工作机制要求,生态环境部负责制定全国碳市场统一的制度、 标准和技术规范,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开展全国碳排放权 交易数据报送、核查、配额分配、清缴履约等相关活动的监督和管理, 市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配合落实相关具体工作。
(四)以信息公开方式加强监管力度。对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重点排放单位及其他交易主体在信息公开方面的责任进行规定,加强 对核查和监督检查情况以及企业排放报告、配额清缴等情况的信息公 开力度,加强信用管理,提升《管理办法》实施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管理办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配额管理、排放交易、核查 和履约、监督管理、责任追究和附则,共分为七章五十一条。
第一章为总则,包括目的依据、适用范围以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职责等 6 条。规定了适用范围、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主要职责、 重点排放单位定义等内容。
第二章为排放配额管理,包括重点排放单位的产生、配额分配、 调整,注册登记结算等 10 条。其中,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法和标准由 生态环境部制定公布,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向本行政区域内的 重点排放单位分配排放配额。生态环境部负责建立和管理全国碳排放 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碳排放权的持有以注册登记结算系统中记载的 信息为准。
第三章为排放交易,包括交易产品、交易主体、交易机构和交易
方式等 7 条。主要规定交易产品为排放配额以及其他交易产品,交 易主体为重点排放单位及符合规定的机构和个人,交易机构由生态环 境部负责确定,交易方式采取公开竞价、协议等。为保障市场平稳有 效运行,防范化解金融等方面风险,对市场调节做了原则性规定。
第四章为排放核查与排放配额清缴,包括监测计划、排放报告、 核查、配额清缴、抵消机制等 8 条。对重点排放单位提交监测计划 和排放报告的程序进行了规定,并对排放报告核查、配额清缴,以及 抵消机制等作出规定。
第五章为监督管理,包括监管、信息公开、监督检查等 9 条。主 要对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责和监管重点、信息公开的主体 和范围、信用监管、社会监督和公众举报等作出规定。
第六章为责任追究,包括主管部门责任追究、不主动报告处理、 未按规定报告处罚、未履约处罚、登记参与主体和交易主体违规处置、 联合惩戒等 9 条。主要明确了负有管理职责的主管部门、重点排放 单位违规的情形和责任追究方式。根据《行政处罚法》等有关规定, 充分利用生态环境系统监督执法力量,对重点排放单位不主动报告、 虚报瞒报或者拒绝履行排放报告义务、拒不履行配额清缴义务等设置 了不超过 3 万元的罚款,同时规定对处罚结果进行信息公开和联合惩 戒,进一步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第七章为附则,包括名词解释、颁布实施等 2 条。
46.什么是碳核查?
碳核查是指第三方服务机构对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碳排放管控 企业(事)业单位提交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报告进行核查的活动。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省级生态环境主管 部门应当根据生态环境部有关规定,以“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开展 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核查工作。核查结果应通知重点排 放单位,作为其配额清缴的依据,并报生态环境部。
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技术 服务机构提供核查服务。
47.企业碳排放核算和报告标准有哪些?
我国已陆续发布了 24 个行业碳排放核算报告指南和 13 项碳排放 核算国家标准。
(1)碳排放核算报告指南包括: 《中国发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中国电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中国钢铁 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中国化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中国电解铝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中国镁冶炼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中国平板玻璃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中国水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中国陶瓷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中国民航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格式指南(试行)》 《中国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中国石油化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中国独立焦化企 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中国煤炭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电子设备制造 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机械设备制造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矿山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公共建筑运营单位(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试行)》《陆上交通 运输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氟化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工业其他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2)碳排放核算国家标准包括:《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GB/T 32150-2015)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 1 部分:发电企业》
(GB/T 32151.1-2015)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 2 部分:电网企业》
(GB/T 32151.2-2015)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 3 部分:镁冶炼企业》
(GB/T 32151.3-2015)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 4 部分:铝冶炼企业》
(GB/T 32151.4-2015)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 5 部分:钢铁生产企业》
(GB/T 32151.5-2015)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 6 部分:民用航空企业》
(GB/T 32151.6-2015)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 7 部分:平板玻璃生产企业》
(GB/T 32151.7-2015)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 8 部分:水泥生产企业》
(GB/T 32151.8-2015)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 9 部分:陶瓷生产企业》
(GB/T 32151.9-2015)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 10 部分:化工生产企业》
(GB/T 32151.10-2)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 11 部分: 煤炭生产企业》 (GB/T 32151.11-2)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 12 部分: 纺织服装企业》 (GB/T 32151.12-20)。
48.什么是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
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指依据是指符合生国家主管部门 发布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相关管理规定,在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 易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 当量”。
49.“全国低碳日”的由来及时间?
为普及气候变化知识,宣传低碳发展理念和政策,鼓励公众参与, 推动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任务,2012 年 9 月 19 日,国务院总理温 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退耕还林工作汇报,讨论通过《京 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规划(2013-2022 年)》。会议决定自 2013 年 起,将全国节能宣传周的第三天设立为“全国低碳日”,旨在普及气 候变化知识。
转自:碳达峰中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医疗绩效评价报告11篇  在生活中,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医疗绩效评价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医疗绩效评价报告1  20xx年我院在市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全体员工的努力下,坚持科学发展为主旋律,以社会效益的提高,促进经济效益的发展,使医院迈上了新台阶,实现了效益的新突破。  一、深化卫生改革,狠抓医疗质量。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为目的,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突出特色,争创一流,拓宽服务理念,立足乌市延伸周边。  尊重知识、尊重科学,注重了人才培养,引进先进设备,聘用高职称的盟内知名的专家等高科技人才,充实到临床科室,成为科室带头人,成立了医务科、检质科,完善三级查房制度、病历处方书写、危重病人的讨论、术前术后告之、规范地病历管理加强了诚信服务,提高了诊断率和治疗率。  我院儿科是特色品牌科室,是乌市地区的典型里程碑,在王院长领导下,在科主任和护士长直接带头下,科内学风正、医术高、医德好,深为社会认可。内儿科不断的更新知识、科学地遵照医疗程序化、制度化、标准化,使儿科不断地攀登新的高峰,始终立于本地区水平,深深地吸引着盟内外患者前来就医。  妇科系妇科、产科、计划生育为一体的一个团结战斗求真务实的集体,在主任、护士长带领下已成为我院重点科室,全科团结协作,专业素质强,利用国内先进技术开展很多创新手术,如:无痛人流、宫颈癌的筛查都有新的突破,全年手术例数达九百余例,其中剖宫产七百余例。  外科系普外、胸外、骨外、泌尿、脑外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在金院长带领下,在科主任、护士长的领导下,和谐相处、精诚团结、科室整体实力强、技术素质过硬,在临床实践中严格执行三级查房制度,规范医疗文件资料的书写,开展了一些创新手术,拓宽了外科医疗服务领域,骨折内固定术、胆囊切除术、乳腺癌根治术、内外痔切除术等均获成功,促进了医院向纵深发展,是一个孕育着很有潜力的一个大科室。  麻醉科在确保麻醉准确安全的情况下,并开展了腰间盘椎管内融合术,是国内创新手术,具有疗效高、负作用少、愈合好等优点,很有发展空间,从而填补了我院的空白,希望麻醉科戒骄戒躁,为医院发展再立新功。  手术室在护士长领导下,克服人少、工作量大的困难,严格掌握无菌操作,确保手术顺利安全,控制了感染率,提高手术甲级愈合率。  医务科、质检科是医院管理业务的重要科室,加强了医疗质量的监督,医疗文件的管理,促使医院整体专业素质的的提高至关重要,完善急诊科的流程,建立了绿色通道,强化了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为我院晋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护理部在总护士长领导下,实行了护理质量三级管理体系,坚持组织学习,检查、考评、反馈制度,提高了心理护理与整体护理的观念,全面地提升了全院整体护理水平。  门诊大厅是一个最繁忙的注射室,每天工作量大,人员又少,在护士长领导下率先垂凡、一马当先、不计报酬、无私奉献,她们克服倒班连班多的困难,热情服务,患者满意率100%。  财会科以主人翁的管理理念,增收节支准确无误,人性化管理,合理分配,提高了员工的福利待遇,调动了员工的服务热情。  医技科室在人手少、倒班多的情况下,认真专研,不断地提高报告的准确率,其中检验科还开展了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等新项目,填补了医院历的空白,为临床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药剂科是医院重要把关科室,把好药品质量,坚持查对制度,准确无误的进药和投药,妥善的处理即将到期的药品为医院减少了损失,中药管理凉、晒、摆放很规范,使中药无潮湿无变质无损失,为医院提供了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跟踪药效确保临床用药准确安全。  中医科虽然暂时一个人,但我院中医的知名度相当高,发扬祖国医学遗产,辩证实治的对常见病、疑难病的治疗采用中药,收到了奇效,吸引了本市及周边地区广大患者前来求医,为医院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体现了价值。  后勤科吃苦耐劳、无私奉献,无论院内院外,山上山下,他们都不辞辛苦的管理与劳动,几名老同志技术全面,服务热情,用辛勤的汗水保障了医院水、暖、电、衣、食、住、行等全方位的正常运行。  二、今年我院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上台阶的一年。我们坚持医技服务于临床、临床服务于患者,我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分别做出了不同的贡献,都在默默地奉献着,从而体现着自己的实际价值。  我们的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数、手术例数,我们的整体收入均高于往年,各有不同的提升。我院涌现出很多团结合作、突出贡献的科室和个人,为此我们决定表彰先进、宏扬正气,带动医院的全面发展。我们有许多喜事要告诉大家,我们的养老公寓被自治区评为先进单位,荣获中巴车一台的奖励,我院代表兴安盟红会参加自治区知识竞赛荣获第二名。  20xx年的成绩是伟大的,业绩是瞩目的,但也有着一定的不足,如有的科室团结合作差,有的人事业心不强,基础差不学习,难以胜任本职工作,有人工作拖拉、涣散,时有迟到早退现象,也有操作不规范、违章操作,素质较差等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20xx年工作安排及设想  1、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质量第一。  时时处处抓质量,以质量求生存,向质量要效益,加强对人才培养和对科研、教学的投入,开展学术交流、专题讲座考试考评制度、三级查房制度及术前讨论制度、会诊制度,规范医疗文件书写及管理制度。坚持诚信服务观念和人性化管理观念,充分发挥科室特色和个人专长,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提升医院品位,提高科研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专业人员的整体水平。  2、进一步完善晋级的硬件及软件。  立争顺利晋升二级医院,提升医院档次,提高服务能力,拓宽服务领域,立争与洮南市建立合作伙伴。  3、加强对急诊的投入,完善绿色通道,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4、增设五官科、病理科、腔镜科,进一步完善科室协作,提高诊断率治愈率。  5、随着医院的发展和进步,更新设备并且预计20xx年建成现代化的医院大楼,逐步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  同志们,在各位的努力下,我们携手并肩,战胜了困难,渡过了难关,取得了胜利,千关万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追求卓越求发展,完善自我作贡献。面临医疗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深化改革,提升能力,抢抓新机遇,争创新优势,实现新突破,再创新辉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追求卓越求发展,完善自我作贡献。面临医疗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机遇与挑战并存,同志们,在各位的努力下,并肩,战胜了困难,渡过了难关,取得了胜利,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的每一个员工,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抓住机遇,用我们辛勤工作的汗水和勤奋努力的学习,去迎接更大的挑战,在挑战中完善和提升自己。  未来的日子,也许充满了忙碌与困难,甚至是琐碎和烦恼,但是当我们用充满阳光的心态,去战胜困难;用勤奋的学习,去充实自己的时候,我们的汗水不会白流,我们的前方会有成功在等待!医疗绩效评价报告2  为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我区卫生事业发展,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我院进行了绩效考核自评,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体业务开展情况  1、改善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按照“程序最简、效率最快、时间最短、服务最优”的要求,简化就医环节,缩短医疗流程,提升工作效率,使就医流程井然有序、顺达通畅;开设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实行24小时急诊服务和检验检查结果限时报告制,门诊实行义务导医、导诊服务,确保患者就医方便、快捷。  2、加强医患沟通,改善服务态度。  针对部分医护人员服务意识不强、与患者沟通不到位的、服务态度生硬等问题,我们不断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增强职工的服务意识,引导职工加强医患沟通。我院分别组织召开了全院医师大会和护士大会,院领导分别在会上分析了医院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全体医护人员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和服务方式,尊重每一位患者,多与患者进行讲技巧、知内容、会方法、有质量的沟通,赢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缓解医患矛盾,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鼓励大家在工作中要培养积德行善的欣慰感、救死扶伤的自豪感、为病人服务的幸福感、自我实现的成就感和多彩人生的快乐感。  同时,我们针对个别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差的问题,采取集体帮教的形式做好思想工作。如病人在新农合报销时,反映我院一名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差的问题,院领导及时找这名工作人员做工作,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教育沟通,使其最终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接受了批评,并表示今后决不出现类似的问题。  3、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完善医疗服务水平。  一是继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疗管理理念,全面加强医疗质量工作,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不断提高医疗整体水平;结合医院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了13项医院医疗制度要求医务人员自觉执行首问医师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术前讨论和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三查七对等医疗护理重要制度。  二是督促、检查及监督。经常深入各科室,督促、检查各项规章制度及诊疗操作规范的执行情况。如依法执业、知情告知、三级查房制度、手术安全核查、麻醉前后访视、危重病人抢救、各种病例讨论、会诊、医师交接班制度等等。建立安全排查制度和三班工作查对制度,重点检查科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三是规范医疗文书的书写,提高病历质量。督促各级医务人员认真落实《山东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护理文书书写规范》。  四是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国家有关的卫生法律法规和医疗核心制度,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质量意识、风险意识、服务意识和安全意识,加强医疗安全知识和业务技能教育培训。  五是加强临床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积极开展“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活动,先后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召开了动员大会及活动的实施计划。强化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强基础护理,改进护理服务措施,进一步规范了临床护理工作,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4、开展三个一活动,主动转变作风接地气。  为进一步加强管理,确保医疗安全,贯彻“二甲”评审的内涵建设标准,满足医疗过程持续改进的要求,院领导班子成员深入科室开展“三个一”活动,即每月“一次科早会、一次科务会、一次志愿者活动”。  二、管理运行状况  一、加强院务公开,让患者明白消费。针对新农合报销流程和比例、药品价格等热点问题,我院在门诊大厅和门诊收费处、住院收费处、新农合报销窗口等醒目位置,利用电子显示屏或展板对社会全面公示,公开了药品、检查、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门诊、急诊、住院、输液等就医流程。  二、一年来,从各科室认真筛选了40余名积极上进、爱钻研业务的技术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专业涉及内、外、妇、儿、影像等多个专业。通过深造学习,逐渐接受先进服务理念,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将逐渐培养成为医院今后的特色科室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三、加强安保工作  病人入院时加强安全告知,提醒病人注意个人财物安全,加强巡视,尽量减少偷盗现象发生,加强与公安部门的沟通联系,共同维护好医院的安全环境,创建平安医院。医疗绩效评价报告3  为深化我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检验改革成效,切实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县级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管理章程  根据《xxx20xx年县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办法》(荔医改办发〔20xx〕5号)及《xxx医疗卫生“一体化”人财物管理制度改革方案(试行)》文件要求,我院领导高度重视,制定了《xxx医疗卫生北部集团管理章程》,明确了由县人民医院院长、副院长、集团下属的中心卫生院院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组成的县医疗卫生北部集团执委会,明确了工作职责、权利、义务,并下设办公室在县人民医院医改办,负责协调医疗集团内各医疗单位合作项目的开展,并负责医疗集团日常管理工作。同时,我院还制定了《xxx医疗卫生北部集团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二、制定实施方案,落实考核标准。  为强化和细化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我院出台了《科室绩效考评细则》,以发挥奖金的激励机制作用,充分调动全院职工工作积极性,增强全员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和成本意识为目标,明确了全院各职能科室考核细则、评分标准,促进医院良性发展。  三、改善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按照“程序最简、效率最快、时间最短、服务最优”的要求,简化就医环节,缩短医疗流程,提升工作效率,使就医流程井然有序、顺达通畅;开设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实行24小时急诊服务和检验检查结果限时报告制,门诊实行义务导医、导诊服务,确保患者就医方便、快捷。  四、加强医患沟通,改善服务态度  针对部分医护人员服务意识不强、与患者沟通不到位的、服务态度生硬等问题,我们不断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增强职工的服务意识,引导职工加强医患沟通。我院定期组织召开全院医师大会和护士大会,分析医院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全体医护人员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和服务方式,尊重每一位患者,多与患者进行讲技巧、知内容、会方法、有质量的沟通,赢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缓解医患矛盾,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鼓励大家在工作中要培养积德行善的欣慰感、救死扶伤的自豪感、为病人服务的幸福感、自我实现的成就感和多彩人生的快乐感。  五、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完善医疗服务水平。  一是推进“十八项核心制度”落实工作,认真学习18项医疗核心制度内容,认真查找在日常临床工作中落实核心医疗制度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整改措施。  二是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每周一次的业务大查房、每月一次的行政大查房和节假日院长、职能科室、科主任巡查制度。  三是强化各环节质量检查工作,每月不定期到各临床、医技科室进行质量检查,对各科室临床危急值实行动态监管,开展绿色通道,细化会诊转诊流程,增强科室之间合作意识。  四是抽查运行病历书写质量,如病历完成的及时性、各项记录内容的完整性、三级医师查房等核心制度的执行情况、围手术期医疗文书的书写等,抽查医技科室检查报告书写等、及时反馈查出的问题,及时督导改正。  五是强化终末质量检查工作。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每月对各科病历质量进行检查,抽查每一份病历,对发现问题的病历进行认真总结、分析、评价,将结果及时反馈至相关科室督促整改。对临床各科室除病历外的医疗质量管理进行检查,如业务学习情况、疑难、危重、死亡病例讨论、科室周质控工作记录、危急值处理等。  六是强化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我院制定了院感控制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随时督查,层层签订了责任状,科主任、护士长为第一责任人,严格执行院感有关管理规定,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规和规章,加强对医疗废物的分类、运送、暂存处理工作,加强了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杜绝感染事件发生。  七是加强药事管理,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我院建立和完善医院药事管理组织,职责明确,定期召开药事会,定期对院内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和公示,并严格执行基药有关管理制度,未使用过期失效药品,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认真落实处方点评制度,每月对处方进行点评,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认真贯彻落实卫计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规定,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与临床科室签订抗菌素使用责任状,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开展合理用药培训及教育,做到合理用药。建立有效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处理程序,认真、及时、准确做好数据的收集和上报工作。  八是强化影像管理,确保检查质量和安全。全面加强了影像科安全、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及预案;制定并严格执行影像标准操作规程、维护规程,并能有效保证检测系统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强化个人防护,投入了CT、DR,建立了远程影像中心、提升了技术水平,一年来无影像安全事故发生。  九是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管理,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制定了重大医疗安全事件、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和处理程序,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管理机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标准,明确人员配置要求,措施落实到位,对于重点部位、重点科室采取特殊管理和措施。医院定期上报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医务科及时协调解决各其医疗纠纷事件,改善医患关系,并针对医疗纠纷情况,认真进行了剖析,进一步完善《医疗纠纷处理预案》。  十是加强医疗质量安全教育,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开展医疗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专题讲座培训,结合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教育广大医务人员如何有效地防范医疗纠纷,保护患者和及其医务人员自身合法权益,提高医务人员法律意识、医疗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六、管理运行状况  (一)加强院务公开。  针对新农合报销流程和比例、药品价格等热点问题,我院在门诊大厅和门诊收费处、住院收费处、新农合报销窗口等醒目位置,利用电子显示屏或展板对社会全面公示公开了药品、检查、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门诊、急诊、住院、输液等就医流程。  (二)对口帮扶成效显著。  20xx年,xxxx医院、xxxx医院共派驻xx名支医专家进驻我院开展帮扶工作,共涉及皮肤科、消化内科、麻醉科、肾内科、神经内科、泌尿外科、消化内科、血管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等专业。支援专家帮扶我院开展了许多新技术新业务,如:前列腺电切术、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静脉曲张微创治疗、肠镜检查等11个,大大提升了我院医疗技术水平。今年xxx医院无偿援助我院价值xxx万元的医疗设备,目前已到位的设备有纤维支气管镜、持续性血液净化系统、迈瑞监护仪、电子胆道镜,其余设备还在采购中,预计年底全部到位。  (三)强化人才培养。  我院根据实际需要,选派了内科、胃镜室、儿科、骨科、妇产科、ICU等科室xxxx名思想好、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医务人员到对口帮扶医院进修学习,经过进修学习培训,使选派的医务人员技术迅速得到提高,进修人员学归来后均成为了科室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有的还成为了科室出色的管理者。医疗绩效评价报告4  一年来为全面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迎接“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考评,护理部在医院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各科护士长的精诚合作和全院护士的共同努力,我们的护理工作主要放在“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护理质量为主题”、抓好“基础护理”特别是病人各级护理,尽力确保医疗安全,全年没有重大的医疗护理事故和差错发生,顺利完成各项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思想道德修养方面  认真学习“慎独”精神,确保医疗安全。  积极参加各项有益活动,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工作,以服务病人奉献社会为宗旨,以病人满意为标准,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二、人文管理  努力为护士争取权益,“xx”国际护士节向医院领导争取,得到领导的大力支持,护士每人买一双“护士鞋”过节费每人发xx元。  评选出县级先进工作者xx名,本院优秀护士xx名,并在庆祝会上进行表彰。  三、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能真正根据科室人员情况,病情特点,所需专科护理人员以及护士实际能力进行科学调配,确保医疗安全,科室忙需要互相支援而进行调配是常有的事,其它工作需要调配的话如下:  xx月xx日,护理部xx主任参加县卫生局对民营医院的评价检查工作。  xx月xx日,在xx交界处发生大型车祸,护理部xx主任及若干名护士长在急诊科指导并参加抢救。  xx月xx日,配合县卫生局选派xx名主管护师分成xx批,各xx个月帮扶xx中心卫生院,为基层卫生院带去护理技术,提高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素质,促进基层卫生发展。  xx月xx日,派xx名护士参加xx县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建设站)活动,测血压近xx人次,发放健康宣教材料xx多份。  xx月xx日,派xx名护士参加县委宣传部举办为期两天的“海峡两岸文化节”的保健工作。  xx月xx日,派xx名护士参加xx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为期三天的保健工作。  xx月xx日,派xx名护士参加xx市政协医疗专家xx村义诊咨询活动,测血压xx人次,血糖监测xx人次。  四、增强法律意识  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法律法规,并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培训,多次组织护士长及护理人员学习,让护理人员意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法律制度日益完善,人民群众法制观念不断增强,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现代护理质量观念是全方位、全过程的让病人满意,这是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因而丰富法律知识,增强安全保护意识,使护理人员懂法、用法,依法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五、规范护理工作制度  深化卫生改革,我院推行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年活动及创等级医院评审的活动,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护理部认真组织学习新条例,学习护士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注册护士执业,根据等级医院评审标准,结合我院实际,重新完善修定护理工作制度,明确各级各班护士岗位职责,规范护理操作规程,并修定了护理质量考核标准,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逐步使护理工作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六、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护理队伍素质  1、加强爱岗敬业教育,贯彻“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提高了整体护士素质及应急能力,全年的病人满意度提高到xx%。  2、加强业务学习,护理部每月组织业务讲座,共计xx次,护士长、护理骨干积极认真授课,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科室坚持每月一次业务学习,每周一题晨会提问,坚持危重病人护理查房,加强护理人员三基训练,全年组织xx次护理技术操作考试,考试人数xx人次,合格率为xx%,全院性的三基理论考试xx次,参考人数xx人,合格率达xx%。  3、选派护理人员外出进修xx人,参加培训学习班xx人,外出学习人员回院后安排科内、院内授课,传达新知识新理念新技能,起到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  4、鼓励在职护士参加护理人员参加护理大专学习,现有本科学历的护士xx人,大专学历护士xx人,有xx名护理人员参加护理大专自学或函授。  5、加强护理技术操作培训,骨科护士xx在xx市护理学会举办的“xx年护理技能操作比赛”中荣获第二名。  七、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提高护理优质高效服务  从护理人员的比例、工作性质、人员分布等各方面充分说明了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医疗安全优质服务的另一个车轮,因而护理质量的优劣,与医疗纠纷的升、降有关,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提高护理质量特别重要。  各科室护士长严格的管理,处处起表帅作用,充分发挥了护士、病人、领导间的桥梁作用,为保证医院护理工作的高效优质服务,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1、加强质量控制,严格落实制度,认真检查。护理部每月一次不定期检查、督导各科工作质量,每季度一次护理工作全面检查,并及时反馈信息,护士长每周2~4次科室工作质量检查并记录。  2、加强危重病人的管理,护理人员做到熟练掌握护理急救技术,抢救程序及抢救药械的使用,提高了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急救药械有专人负责管理,做到“四固定”、“三及时”急救药械完好率达xx%。  3、加强病房管理,做到护理单元的整洁,在外环境较差的情况下,努力为病人创造一个清洁、整齐、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  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护理操作规程,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加强基础护理,使基础护理合格率基本达xx%,褥疮发生率为xx。  5、加强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管理,护士长认真把关,对年轻护士认真传、帮、带,努力提高护理病历质量,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达到95%。  6、护理部认真组织护理安全工作会义,对全院各科出现的缺点、差错,认真总结、分析、查找工作隐患,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防患于未然,使护理工作到位率较高。  八、努力作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护理部对护理工作医院感染管理方面能够做到,严格消毒、灭菌、隔离措施的落实,狠抓了护理人员的无菌技术操作,注射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带。  狠抓了手术室、供应室、消毒灭菌环节的管理和监测,对各科室的治疗室、换药室等每月空气培养一次。  严格了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一次性无菌注射器、输血、输液器等用后,消毒、毁形、焚烧有专人管理,有登记,护理部每季度对全院各科室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监测有记录,对不合格的停止使用,降低了医源性感染。医疗绩效评价报告5  20xx年,我县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局的指导下,以扩大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覆盖面、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为目标,经过努力,全县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有序推进,救助效果日益显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县城乡困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现将评价情况报告如下:  一、城乡医疗救助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健康脱贫工程的实施意见》(皖政〔20xx〕68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健康脱贫综合医疗保障实施细则的通知》(皖政办秘〔20xx〕56号)、《安徽省医疗救助与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有效衔接实施方案》(皖民社救字〔20xx〕112号)和《宿州市20xx年城乡医疗救助实施方案》(宿医保秘【20xx】21号)等文件精神,我县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该项目实施主管部门为灵璧县医疗保障局。  (二)项目绩效目标  20xx年,脱贫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医疗救助范围,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资助困难群众参保,住院救助和门诊救助应救尽救,有效缓解困难群众“看病贵”问题。  二、自评基本结论  经综合评分,该项目总得分100分,评价绩效等级为“优”。  (一)投入(满分20分,实得20分)  1、项目立项(满分10分,自评10分)  (1)绩效目标合理性。(满分6分,自评6分)  根据《宿州市20xx年城乡医疗救助实施方案》的要求,我县城乡医疗救助实施方案设定的绩效目标合理。  (2)绩效指标明确性。(满分4分,自评4分)  我县目前执行《宿州市20xx年城乡医疗救助实施方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设定了清晰、细化、可衡量的绩效指标,有效地保证了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顺利开展。  2、资金落实(满分10分,自评10分)  (1)资金到位率。(满分6分,自评6分)  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的实际到位资金总额与规定补助资金总额相一致。  20xx年,医疗救助资金实际到位4011、64万元,其中:中央配套3367、00万元、省财政配套235、00万元、市财政配套72、80万元、县财政配套336、84万元。  (2)补贴资金到位及时率。(满分4分,自评4分)  20xx年城乡医疗救助资金到位率为100%。按照相关要求及时将中央和省级资金按规定拨付,同时及时拨付县级补贴资金。  (二)过程(满分30分,自评30分)  1、项目管理(满分20分,自评20分)  (1)政策宣传。(满分3分,自评3分)  我县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图文详解、知识问答、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医保政策咨询热线、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及各级政务公开栏、发放宣传单、明白纸等方式,加大医疗救助政策的宣传力度,使全社会都了解社会救助相关政策,使党的政策惠及千家万户。  (2)救助管理。(满分6分,自评6分)  我县严格按照《宿州市20xx年城乡医疗救助实施方案》规定,对救助对象属性严格把关,补助标准、比例计算准确,救助范围与城乡医疗救助规定相符,申请材料齐全,救助及时,拨款手续及档案管理规范。基金的筹集使用能定期通过一定方式向社会公布。  截止20xx年10月份医疗救助累计受益208689人次,其中资助参保94672人、住院救助16789人次、门诊救助97228人次;资金共支出4490、62万元,其中:资助参保支出2386、72万元、住院补偿支出1753、45万元、门诊补偿支出350、45万元。  20xx年11—12月份医疗救助支出缺口资金根据民生工程考核规定将由县财政统筹解决。  (3)信息平台管理。(满分4分,自评4分)  我县以脱贫人口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城乡医疗救助对象基础信息数据平台;城乡医疗救助对象基础信息数据平台,与脱贫退出机制相衔接,实行对基础信息数据库的日常动态管理,实时进行调整;与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贫困人口综合医保、疾病应急救助、商业保险等信息管理平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实现“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  (4)档案管理。(满分3分,自评3分)  我县根据《宿州市20xx年城乡医疗救助实施方案》规定档案管理方面严加管理,对通过一站式系统进行结报的医院,要求他们按月把结报材料装订成册,并盖章签字;对于在非定点医院回乡手工进行报销的材料,我们严格按照《宿州市20xx年城乡医疗救助实施方案》规定,要求农户提供相关材料、民政部门出具相关核查证明等,并按规定装订成册。  (5)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满分4分,自评4分)  我县20xx年初根据《宿州市20xx年城乡医疗救助实施方案》与定点医疗机构重新签订了城乡医疗救助协议书。城乡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是在当地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内,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确定的,并实行了委托合作协议管理;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收费、诊疗费用优惠减免等严格按合同要求执行,无违规现象。  2、财务管理(满分10分,自评10分)  (1)资金使用合规性。(满分6分,自评6分)  城乡医疗救助资金实行专账管理,资金拨付有完善的手续和严格的审批程序。项目配套资金纳入年初预算管理,对于在非定点医院回乡手工进行报销的材料,能及时兑现,不存在弄虚作假,虚报冒领、贪污浪费、截留、挤占、挪用等情况以及重大违法违纪行为。  (2)监督检查有效性。(满分4分,自评4分)  我县针对脱贫人口涉及医疗助资金的大额材料,每月组织县财政局、抽调部分医院审核人员,由二个医共体牵头进行集中汇审,保证了资金支出的合规性。另外我县对部分民营医院进行了医疗救助资金专项检查,同时,要求被查医院要严格按照协议进行规范收治病人,严禁私拉病人、小病大治、冒名顶替等现象发生。  (三)产出(满分25分,实得25分)  1、项目产出(满分25分,实得25分)  (1)目标任务完成率。(满分9分,自评9分)  按年度目标任务,20xx年我县城乡医疗救助各项任务目前均已完成。  (2)救助覆盖率。(满分9分,自评9分)  我县20xx年脱贫人口全部纳入了城乡医疗救助范围,并为他们代缴了参保资金。同时,按要求将全县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救助对象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做到了应救尽救,有效缓解困难群众“看病贵”问题。  截止20xx年10月份医疗救助累计受益208689人次,其中资助参保94672人、住院救助16789人次、门诊救助97228人次;资金共支出4490、62万元,其中:资助参保支出2386、72万元、住院补偿支出1753、45万元、门诊补偿支出350、45万元。  20xx年11—12月份医疗救助支出缺口资金根据民生工程考核规定将由县财政统筹解决。  (3)完成及时性。(满分7分,自评7分)  20xx年,对符合医疗救助对象,我县做到了应救尽救,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孤儿等按规定资助了参保,并按时间及时拨付及兑现了医疗救助款。  (四)效果(满分25分,自评25分)  1、项目效益(满分25分,自评25分)  (1)社会效益。(满分9分,自评9分)  近年来,通过实施城乡医疗救助民生工程,对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及对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有了很大的改善,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得到有效控制。该项目的实施得到了救助对象的肯定和好评。  (2)可持续影响。(满分8分,自评8分)  我县20xx年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实施以来,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脱贫人口的一致好评。单位制度建设健全、人员分工明确、工作程序规范。项目实施过程中未出现过影响社会救助事业发展的不良事件。  (3)社会公众和受益对象满意度。(满分8分,自评8分)  为提高群众对城乡医疗救助政策的知晓度、满意度,我县安排工作人员随机对城乡医疗救助进行了民意调查,切实掌握各乡镇政策落实情况和群众满意度,为接下来的工作方向提供了指导。  三、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健全领导机制,组织保障到位。  我县在设立医疗保障局后,在局机关专门成立了城乡医疗救助领导小组,明确了专人进行城乡医疗救助日常工作,确保了我县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完善制度,政策保障到位。  按照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我县先后出台了《灵璧县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监管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完善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为城乡医疗救助工作规范开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三)、严格执行方案,规范实施救助。  我县严格按照《宿州市20xx年城乡医疗救助实施方案》规定,明确将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孤儿、脱贫人口作为城乡医疗救助的重点救助对象,同时兼顾低收入家庭、困病致贫重病患者以及其他困难人群。同时,根据患者所患病情及人员性质,严格执行救助标准,既保证救助对象享受最优惠的救助政策,又使资金合理均衡使用。  (四)、进一步推行“一站式”管理服务工作。  我县医疗保障局成立以来,在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方面,着重推进信息化管理,进一步扩大联网医院,全面推行网络化管理,定期与医院结算,及时足额将救助资金拨付定点医疗机构,极大方便了救助对象就医。加强了对定点医疗机构一站式结算工作的监管,会同卫健部门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对“一站式”即时结算流程、救助对象住院情况、费用清单和档案建设等进行全方位零距离的监督。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前手工审核材料较多,手工审核压力较大。  2、城乡医疗救助政策需加大宣传力度。  五、下一步工作  1、加强巩因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加强与财政、民政、卫健、乡村振兴、人社等部门协作配合,加大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返贫致贫人口、监测人口的资助、救助力度,切实做到应助尽助、应救尽救。  2、规范程序,强化城乡医疗救助。一是优化和完善即时结算申报审核程序,加强对医疗救助“一站式”定点医院的监督和管理,巩固和提升一站式服务成果。二是继续抓好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规范开展,简化救助程序,提升救助质量。三是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  3、加强对城乡医疗救助政策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及各级政务公开栏、发放宣传单、明白纸等方式,加大医疗救助政策的宣传力度,使全社会都了解社会救助相关政策,使党的政策惠及千家万户。  六、评价依据  1、《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  2、《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3、《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健康脱贫工程的实施意见》(皖政〔20xx〕68号);  4、《安徽省农村贫困人口综合医疗保障制度实施方案》(皖卫财〔20xx〕22号)  5、《宿州市20xx年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宿医保秘[20xx]21号)  6、市政府与各县政府签订的民生工程目标责任书;  7、《安徽省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管理办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安徽省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和安徽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9、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民生工程的通知;  10、县政府与各乡镇政府签订的民生工程目标责任书。医疗绩效评价报告6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背景  建立临时救助制度是填补社会救助体系空白,提升社会救助综合效益,确保社会救助安全网网底不破的必然要求。20xx年10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国发〔20xx〕47号),提出“迫切需要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要统筹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临时救助工作”。20xx年3月,重庆市政府、重庆市民政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相继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渝府发〔20xx〕16号)、《关于进一步完善临时救助工作的指导意见》(渝民发〔20xx〕60号)等文件,进一步明确救助对象分类、规范救助标准、强化救助管理。  重庆市丰都县民政局(以下简称“项目单位”)作为县级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具有“落实社会救助政策、标准,负责临时救助工作”的职责,在中央和市级文件的要求下继续开展20xx年度丰都县临时救助工作(以下简称“项目”),由内设机构社会救助科负责具体实施。  (二)项目概况  项目主要内容为,对具有丰都县户籍或居住在丰都县内的居民,且因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开展临时救助工作。救助对象分为A类(特困人员、孤儿)、B类(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C类(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城乡低保标准2倍且含2倍的特殊困难家庭或个人、建卡贫困户、1—4级残疾人家庭)、D类(其他家庭或个人)四大类。救助标准分为重特大疾病救助、长期维持基本医疗救助、重特大灾(伤)害临时救助、就学困难临时救助,并按照“个人申请、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调查审核、按资金量分级审批”的程序办理,依据救助对象、救助标准的不同发放救助补贴。  (三)项目资金投入及使用情况  根据《重庆市财政局关于提前下达20xx年困难群众救助中央和市级补助资金预算指标的通知》(渝财社〔20xx〕170号),中央和市级财政共计下达丰都县20xx年度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0938、00万元,其中1738、93万元用于临时救助项目支出。截至20xx年底,项目实际支出1603、07万元,预算执行率92、19%,全部用于丰都县下辖30个乡、镇、街道的临时救助资金。项目支出情况详见表1。  (略)  (四)项目绩效目标  1、年度绩效目标及指标  (1)年度绩效目标:20xx年度将“临时救助”资金按月及时足额发放到位,解决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问题,兜住民生底线。  (2)年度绩效指标  ①效果指标:做到应助必助、应救就救。  ②满意度指标:受益群众满意80%以上。  2、绩效指标实现情况  ①效果指标实现情况:已做到应助必助、应救就救。  ②满意度指标实现情况:受益群众满意度达99、63%。  二、绩效评价工作情况  (一)项目评价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20xx年修订)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发〔20xx〕34号)  3、《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渝委发〔20xx〕12号)  4、《重庆市市级政策和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办法(试行)》(渝财绩〔20xx〕19号)  5、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国发〔20xx〕47号)  6、重庆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健全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渝府发〔20xx〕16号)  7、《重庆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完善临时救助工作的指导意见》(渝民发〔20xx〕60号)  8、关于印发《丰都县民政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丰委办发〔20xx〕32号)  9、《关于进一步完善临时救助工作的通知》(丰都民政发〔20xx〕36号)  10、《关于进一步加强临时救助工作的通知》(丰都民政发〔20xx〕31号)  11、关于印发《丰都县20xx年民政工作要点》的通知(丰都民政发〔20xx〕3号)  12、《关于20xx年度民政工作推进完成情况的报告》(丰都民政文〔20xx〕37号)  11、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申报表  12、项目预算执行和绩效运行监控情况表  13、项目业务及财务管理办法  14、项目决算明细表、预算支出明细、财务和会计资料等  15、其他能够体现项目工作内容产出和效果的相关材料等  (二)绩效评价目的、对象和内容  1.绩效评价目的  通过本次绩效评价,分析重庆市丰都县20xx年度临时救助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梳理分析项目在投入、管理、产出及效益各环节的科学性、规范性、合理性和匹配性,综合分析并总结归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主管部门改进工作提供决策建议和依据,促进项目实施单位树立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管理理念,提高科学决策水平,规范项目管理,保证项目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  2.评价范围和内容  本次绩效评价对象为重庆市丰都县20xx年度临时救助项目,涉及财政资金1738、93万元。  (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评价样本确定  1.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重庆市市级政策和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办法(试行)》(渝财绩〔20xx〕19号)文件精神,结合项目特点、产出及效益具体情况,评价工作组细化形成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详见附件1。  评价指标体系总分值为100分,其中投入10分,管理20分,产出40分,效果30分。本次绩效评价结果采取评分和评级相结合的方式,根据评价指标得分,确定评价项目的绩效等级,优(得分≧90)、良(90>得分≧80)、中(80>得分≧60)、差(得分  2.评价方法及评价样本确定  本次绩效评价采用现场调查的方式对丰都县20xx年度临时救助项目的产出、效果进行评价,产出方面主要了解救助资金发放及时率、救助对象分类准确率、医疗困难临时救助时效准确率等,效果方面主要了解救助后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程度、救助资金匹配度、救助政策知晓率等,调查问卷详见附件2。  工作组对许明、十直、仁沙、树人、高家、太平、三合街道、龙河、双路、兴义10个镇乡街,每个乡镇随机抽取20户进行调查,实际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样本200份。现场调查名单详见附件3。  (四)绩效评价工作过程  本次绩效评价工作从20xx年7月下旬启动,至同年9月上旬结束,共经历前期准备、组织实施、分析评价三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  (1)成立绩效评价工作组,对工作组人员进行培训  7月15日,第三方机构组建由项目经理、项目助理等多层级人员构成的评价工作组,并对相关人员开展工作流程、工作守则、保密措施等方面的培训。  (2)组织收集项目相关评价材料  7月15日至20日,工作组组织收集项目相关评价材料,通过梳理、分析提交的材料,找出绩效评价关键点、重点,为下一步绩效评价的实施打好基础。  (3)根据项目特点制订评价工作方案,设计访谈提纲、问卷调查表  7月22日至8月4日,工作组制定评价工作方案,包含项目概况、评价思路、评价组织实施、指标体系设计、访谈及问卷调查等内容,并报区财政局审定。根据区财政局的反馈意见,工作组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绩效评价工作方案定稿。  2.组织实施阶段  (1)组织现场调查  8月13日至22日,工作组至许明寺镇、十直镇、仁沙镇、树人镇、高家镇、太平镇、三合街道、龙河镇、双路镇、兴义镇10个镇、乡、街道开展实地调查工作,每个镇、乡、街道随机抽取20户、共计200户进行现场访谈及问卷调查,具体了解救助精准性、发放及时性等情况,以及救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内容。  11月4日至5日,针对太平坝乡、十直镇、许明寺镇特殊问题,工作组还开展了抽样调查工作,共计抽查140户,其中太平坝乡45户、十直镇60户、许明寺镇35户。  (2)撰写绩效评价报告,初步形成评价结论  8月23至9月12日,根据项目单位提交资料、问卷调查结果,工作组撰写绩效评价报告,形成初步评价结果。  3.分析评价阶段  (1)评价结论征求意见,修改后形成最终评价结论  9月18日,工作组按照规定将绩效评价报告报县财政局进行审核,报告经审核并征求县民政局意见,修改完善后形成正式绩效评价报告。  (2)项目验收,建立绩效评价档案  评价成果材料经确认、评价工作结束后,绩效评价工作组提交工作底稿和评价报告有关资料,建立绩效评价档案,并移交县财政局。  三、绩效评价指标分析情况  (一)项目投入情况分析  1.专项资金落实情况分析  (1)资金到位率  20xx年度,项目预算安排资金1738、93万元,实际到位资金1738、93万元,资金到位率100%。该指标分值5分,得5分。  (2)资金使用率  20xx年度,项目实际到位资金1738、93万元。截至20xx年底,项目实际支出1603、07万元,资金使用率为92、19%。该指标分值5分,得4、61分。  (二)项目管理情况分析  1.专项资金管理情况分析  (1)财务管理制度健全性  为贯彻落实市级文件精神,丰都县民政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临时救助工作的通知》(丰都民政发〔20xx〕36号)。该文件中明确了临时救助对象类型、临时救助标准,以及审批流程、分级施救机制等内容,对于临时救助资金管理具有一定指导作用。该指标分值5分,得5分。  (2)资金使用合规性  临时救助资金的申请,按照“个人申请、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调查审核、县民政部门审批”的程序办理;临时救助资金的审批,小额救助金由各乡镇、街道审批,大额临时救助金(20xx元以上)报县民政局审批;临时救助资金的发放,严格执行经办人、科室负责人、科室分管领导、财务分管领导、主要领导逐级审批签字手续,并委托银行代发。项目资金拨付具有完整的审批程序和手续,且预算执行规范、支出内容合规,不存在截留、挤占、挪用、虚列支出等情况,符合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该指标分值10分,得10分。  (3)财务监控有效性  根据项目资料,项目主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财务监控及监督:一是每年度采取现场检查的形式对各乡镇、街道的临时救助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对于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要求各乡镇、街道及时进行整改;二是组织各乡镇、街道对民政资金使用情况开展内部监督检查,审查临时救助程序规范性、救助对象准确性以及救助资金收支节余情况等内容;三是各乡镇、街道的临时救助资金明细公示公开,救助资金的合规性受村民群众的监督。但评价认为,丰都县临时救助资金的审批专家库尚未建立健全,未完全响应《重庆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完善临时救助工作的指导意见》(渝民发〔20xx〕60号)文件的要求,且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多方主体参与集体审批的机制尚未形成,临时救助资金集体审批制度仍有待完善。该指标分值5分,得4分。  (三)项目产出情况分析  1.产出数量分析  (1)救助完成率  20xx年度内计划完成临时救助2602人,实际完成临时救助的人数为8662人1,救助计划完成率为332、90%。该指标分值10分,得10分。  2.产出时效分析  (1)救助资金发放及时率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反馈“及时”的样本量为160个,反馈“较及时”的样本量为26个,调查样本总量为200个。根据计算公式,救助资金发放及时率=(160+26x75%)/200x100%=89、75%。该指标分值10分,得8、98分。  3.产出质量分析  (1)救助对象准确性  工作组在太平坝乡、许明寺镇、十直镇抽样调查发现,部分救助对象的救助类型无支撑材料、救助资金超政策文件限额、救助类型不准确、与具体事由不符等问题,反映乡镇民政部门对小额(20xx元以下)救助资金的审查工作不严谨、对救助政策把握不够深刻。本次抽样调查共计发现11例问题(详见表2),占调查样本总量140个的比重为7、86%。该指标分值5分,得4、61分。  (2)医疗困难临时救助时效准确率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1年内因重特大疾病或慢性病致贫的样本量为129个,医疗困难救助调查的样本总量为147个。根据计算公式,医疗困难临时救助时效准确率=129/147x100%=87、76%。该指标分值5分,得4、39分。  4.产出成本分析  (1)救助成本达标率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调查样本发放救助资金均符合标准,未超过市级文件规定的资助上限。根据计算公式,救助成本达标率=9908/9908x100%=100%。该指标分值10分,得10分。  (四)项目效果情况分析  1.社会效益分析  (1)救助后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率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反馈“基本生活可保障”样本量为75个,反馈“依靠其他社会救助体系基本生活可保障”样本量为109个,调查样本总量为200个。根据计算公式,救助后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率=(75+109x75%)/200x100%=78、38%。该指标分值10分,得7、84分。  (2)救助政策知晓率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反馈“了解政策并能熟练应用”样本量为90个,反馈“了解政策但部分内容不清楚”样本量为105个,调查样本总量为200个。根据计算公式,救助政策知晓率=(90+105x75%)/200x100%=84、38%。该指标分值5分,得4、22分。  2.可持续影响分析  (1)临时救助协同机制  根据已提供资料,20xx年度临时救助机制已与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支出型贫困等其他救助政策建立有机联系,形成“低保保基本、特困补短板、临时救助解急难”的局面,相关机制运行良好。该指标分值3分,得3分。  (2)临时救助信息管理系统运行效率  项目单位依托重庆民政社会救助平台开展临时救助网上申请、审批工作,平台具备审查受理、评议公示、乡镇审核、乡镇公示、综合查询、审查跟踪等功能,可实现受助人员家庭经济状况、困难情形和救助情况信息化管理,临时救助信息管理系统实际运行效率较好。该指标分值2分,得2分。  3.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满意度  (1)救助对象满意度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反馈“很满意”样本量为197个,反馈“基本满意”样本量为3个,调查样本总量为200个。根据计算公式,救助对象满意度=(197+3x75%)/200x100%=99、63%。该指标分值10分,得10分。  (五)评价结论  重庆市丰都县20xx年度临时救助项目绩效评价得分93、65分,评价等级为“优”。一级指标具体得分情况详见下表:(略)  四、项目全过程管理情况及评价  绩效目标设置方面,申报阶段,项目根据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要求填写了《项目支出绩效申报表》,确定当年绩效目标为“将临时救助资金按月及时足额发放到位,解决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问题,兜住民生底线”,并设置了总救助人数、资金按规定时间发放、年度总成本、应助必助、受益群众满意度等绩效指标。绩效运行监控方面,执行阶段,项目对资金预算执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进行“双监控”。监控结果显示,项目的预算执行率、绩效指标完成率均达70%以上。绩效自评及公开方面,总结阶段,项目将年度执行情况及绩效情况,与年初确定的绩效目标及指标进行比对,确定目标值完成比例,自评结果显示完成情况良好。同时,项目单位根据绩效自评指标体系,对项目投入、过程、产出、效益等方面内容进行打分,自评得分98分,并按要求在民政局官网主动公示公开。综上,项目总体预算绩效管理情况良好,全过程管理有效。  五、主要经验及做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主要经验及做法  1、落实临时救助分级施救  按照“政府主导,分类施救,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为基础、县民政局为主体、社会参与为补充的临时救助分级审批机制。小额临时救助审批权下放至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有效提高了临时救助审批效率。  2、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手段  项目单位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依托重庆市民政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对受助人员家庭经济状况、困难情形和救助情况进行信息化管理,做到了申请要素齐,审批手续全,救助情况清,数据统计准。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此次评价,评价工作组认为本项目存在如下问题:  1、临时救助资金集体审批制度有待完善  评价认为,项目单位采取了现场检查、内部自查、公示公开等手段对各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工作进行监管,但临时救助资金的集体审批制度仍有待完善,未完全响应《重庆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完善临时救助工作的指导意见》(渝民发〔20xx〕60号)文件的要求。临时救助资金审批专家库尚未建立健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多方主体参与集体审批的机制尚未形成。  2、小额救助资金审查工作不严谨、对救助政策把握不够深刻  根据太平坝乡、许明寺镇、十直镇抽样调查结果,部分救助对象的救助类型无支撑材料、救助资金超政策文件限额、救助类型不准确、与具体事由不符等问题,反映乡镇民政部门对小额(20xx元以下)救助资金的审查工作不严谨、对救助政策把握不够深刻。本次抽样调查共计发现11例问题,占调查样本总量140个的比重为7、86%。  3、政策宣传力度、深度可进一步提升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对于临时救助政策知晓程度,本次抽查的200户样本中,有105户反馈“了解政策但部分内容不清楚”,占比52、50%,反映临时救助政策宣传工作仍有进步空间,在政策内容、政策解读等方面的宣传工作力度及深度可进一步提升。  六、有关建议  针对本次评价发现的问题,评价工作组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提出相关建议:  (一)拓宽社会监督渠道,完善救助资金公示公开制度  一是引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多方主体参与集体审批,提高审批专业性、回应社会关切;二是严格执行社会救助申请、审核、审批的公示、公开程序,促进救助资金公开化、透明化,落实救助资金社会化发放;三是加强临时救助舆情监测预警,鼓励社会组织和公众积极参与监督,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重要作用。  (二)加强社会救助监督检查,强化对乡镇、街道的工作指导  一是督促乡镇、街道在日常临时救助工作中,注重提高救助的规范性、精准性,严格执行申请、受理、审核、审批程序,积极利用培训、检查等手段强化对乡镇、街道的工作指导;二是提高资金监管力度,利用审批资料抽查、救助对象调查等多种监控手段,提高财务监控检查频次,重点检查乡镇、街道在社会救助资金保障、拨付、发放、使用等方面工作情况;三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监管效能,通过线上监测与线下监管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社会救助资金发放中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吃拿卡要等问题的查处力度。  (三)加大临时救助政策宣传力度  一是梳理汇编临时救助政策,将政策内容采取通俗易懂的形式编写形成海报、手册等宣传载体;二是持续利用宣讲会、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等宣传渠道,广泛宣传临时救助以及其他社会救助政策内容,引导公众关注、参与临时救助工作;三是加强临时救助工作力量建设,支持和引导公益慈善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志愿者在临时救助工作中积极作为。医疗绩效评价报告7  20xx年下半年,我院领导班子根据《平江县卫生局关于印发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平卫04号文件精神,成立了绩效考核领导小组,以医院绩效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更好的为病人服务,推进医院建设和发展为目的,以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制定了南江镇中心卫生院工作人员考核实施方案。现将绩效考核工作总结如下:  一、绩效办制订了各岗位员工的考绩效考核评分标准和绩效分配方草案,经院委会、各科室主任护士长多次修改,职代会讨论全体通过方案。  二、组织全院职工学习了绩效考核方案和各岗位工作质量标准。  三、考核分定期考核与平时考核、院领导考核与科室考核相结合,院内考核由分管领导负责对各线的考核,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对本科室人员的考核,每两月考核一次,考核结果与奖金挂勾。  四、加强了成本管理,对各科室财产器械进行了盘底建账,建立了财产物资管理制度及财产物资报废赔偿规定。  五、对全院成本进行了分项分科室登记,每月汇总反馈,为领导提供了各项成本费用开支情况,各科室成本节约意识大大增强,杜绝了长明灯、长流水。  六、通过绩效考核大大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今年病人比去年住院病人增加66%,医务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增强,病人满意度达98%,杜绝了医疗护理投诉。  存在问题:  一、有的干职工对绩效考核的目的意义认识不够。对成本核算难以接受。  二、绩效考核工作经验不足。  整改措施:  一、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培训。  二、每季对医院成本进行分析,掌握成本数据。医疗绩效评价报告8  一年来,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卫生院各科室的支持下,在科室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紧紧围绕医院开展的“三好一满意”中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母婴保健法》,深入开展母婴保健各项工作,为提高我镇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减少出生缺陷及残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现总结  一、加强学习  着力打造学习型科室,提高整体素质。20xx年来,我们始终把学习相关知识提高综合素质放在第一位,认真学习妇、产科及母婴保健有关知识和适宜技术,《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用理论指导业务,以实践丰富经验,不断提高整体的综合素质,通过学习,我们能熟练掌握基层医院妇产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及一些疑难杂症的诊疗技术,诊治前来就诊的患者。  二、严格规章制度  规范操作流常规,提高服务质量。20xx年中,我们于工作中始终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一丝不苟地处理每一位病人,同时做好医患沟通,对手术病人严格把握手术指针,手术时严格无菌操作,对危重病人在最短时间内打开产科绿色通道,及时会诊尽快治疗,实现全年医疗服务零事故的目标,提升了服务质量,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三、对照岗位目标  积极开拓思路,圆满完成工作任务。一年来,我们自始自终认真对照年初卫生院制定的岗位目标责任制,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本科室的各项工作任务。据统计,一年来,我们共建围产期保健卡xx本左右;全年产妇xx。男xx,女xx,男女比例均衡。其中顺产xx人,剖宫产xx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约xx人次,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良好效果。  虽然,今年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还有距离,与兄弟单位同科室相比还有差距,为此,以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学习,拓宽思路,规范运作,力争取得更好成绩。医疗绩效评价报告9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我们送走了紧张忙碌的xx,迎来了充满希望和梦想的xx。过去的一年是艰辛的一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一年来,医院克服重重困难,依法执业、规范运作、不断夯实内部管理基础,狠抓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主动拓展医疗市场,全面树立品牌形象,呈现出持续、平稳的良好发展态势,逐步建立起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各项制度不断完善、各种流程不断优化、许多矛盾和问题在运行中得到解决,医院的各项工作从无序走向有序,从有序走向规范。过去的一年是收获的一年。是稳步发展的一年。通过一年的努力,医院已经逐步在全市人民中树立了自己的形象。  回顾过去,一年的历程,一年的艰辛,一年的发展,在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共同见证了医院的成长,一年来,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饱含了太多的感情和心血,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下面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全年的总结:一是回顾xx年取得的成绩;二是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三是计划xx年我院工作的开展。  一、xx取得的主要成绩  1、过去的一年,全院门诊急诊就诊人数为720人次,住院总数达1598人次,通过大家的努力,就诊患者在不断的增加、提高。  2、医护人员的医技能力不断改善、熟练。  3、强化管理措施,不断总结和提高管理水平。  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自己管好自己,自己向自己负责,同时也向患者、医院负责;个人的价值观要与医院的价值观相同,这样才能融入集体,融入医院的管理中。  4、一流的设备:  医院先后引进了先进的医疗设备,离子机、数码电子阴道镜、磁共振仪、全新的全自动生化仪等新设备。  5、一流的人才:  一年来,我们十分注重人才的引进。医院医资力量由少到多、由弱到强、由粗到精,员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截至目前为止,我院已有专业医务人员30余1人。  6、以医疗工作为重点,促进医疗质量全面提高  医疗业务工作是整个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一个医院的中心工作,是最能反应一个医院发展状况的工作。随着医院就诊人数逐渐增多,这也不断促使我们的医务人员加强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我院的事业发展和各项工作,与医院发展壮大的要求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必须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出差距,制定措施,改进工作,促进发展。当前,我们医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制度执行不到位。医院管理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制度落实不力。虽然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但执行起来,还不够严格。如果再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医院整体工作的开展。  2、纪律松散。劳动纪律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员工对医院各项劳动纪律、职工管理规定等从思想上认识不足,还经常出现上班时间看电视、私自调班等现象,希望大家以后严格执行制度,改正问题。  3、学习不到位,主动性差。员工应积极学习相关医技技术,能够全面、熟悉的掌握医技技术,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4、服务意识不到位。“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服务还没有完全做到主动、热情、耐心,服务意识、服务作风、服务态度和服务流程上都有待改进。  5、宣传不到位。目前还有很大一部分人不了解、不知道我们医院。我们应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患者了解医院,认识医院,到医院就诊,从而进一步打响医院知名度。  三、xx年我院工作开展计划  1、继续完善医疗制度,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控制院内感染,如交接班制度,消毒制度,药品质量监督制度,首诊负责制,病历书写规范制度。  2、狠抓业务加强员工医技业务的能力,提高职工素质。  3、进一步完善细化医院规章制度。  4、继续开展下乡工作,组织医生、设备到周各乡镇对我院进行大力宣传,扩大医院影响力,提高医院美誉度。  5、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6、提升服务理念,开展优质服务。  7、规范合作医疗管理,做好政府民心工程。  8、实行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签约制,把医疗质量安全落实到每个人身上。  为更大程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医院对各科室下达一定的任务量,完成任务的科室将从中予以奖励。  回首即将过去非同寻常的一年,过去的一年,成绩已经成为过去。新的一年,更加艰巨繁重的任务正摆在我们面前。今后的日子路程更长,任务更艰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别无选择,唯有迎难而上,乘势而起,才能不断前进,才能持续发展。新的一年,新的起点;新的希望,新的目标。相信在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医院一定会迎来她更为灿烂、更为辉煌的明天!医疗绩效评价报告10  20xx年,在区政府、卫生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大力加强行业作风建设,着力提医护服务水平,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整体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将我院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一)基本医疗服务与医疗安全  我院认真组织实施全员“三基三严”培训,定期进行考核,通过各种形式督促业务人员加强技能学习,不断提高基本技能和理论水平,较好完成今年基本医疗服务工作,全年门诊就诊xx人次,比去年增加了xx人次,住院xx人次,比去年增加了xx人次,业务收入xx元,比去年增加了xx元,病历书写合格率达100%,处方书写合格率达xx%。全年全院无医疗事件发生。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继续开展了及时住院报销和门诊统筹汇总工作,严格执行就诊审核程序,及时准确报送各种信息,做好宣传和公示工作。xx年我院住院xx人次,报销资金xx元;门诊报销xx次,报销资金xx元,较好完成了今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三)我院内部开展活动情况  为认真开展好“三好一满意”活动。做到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我们将创先争优活动与医院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结合带来,在院内组织全体职工学习先进事迹;学习全区卫生系统关于开展好“三好一满意”活动的重要精神,结合我院的实际,狠抓责任目标的落实与医院规章制度的落实。在具体工作中,成立了考核小组,每周对全院的工作实行一次大检查,每月对责任目标完成情况实行考核,将考核与绩效工资挂钩。实行月会制度,每月组织全体职工学相关业务知识、规章制度、通报当月考核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下月的工作要求。通过以上措施,院容院貌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医德医风进一步得到体现,举报、投诉明显减少。  (四)综合管理  xx年,本院无干部、职工上访事件;单位无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和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本院无“两非”案件发生;没有开具假计生证明;本院职工无政策外生育;出生实名制登记齐全;能够及时传达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不折不扣地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五)评价与监督  xx年,我院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服务水平的监督。全面推行院务公开制度:医院的服务流程、收费标准、行风建设等向社会公开;医院的重大决策、财务收支情况等向院内职工公开。加强医患沟通,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指定专人进行处理,限期解决,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严格落实住院患者各项知情同意制度,不超标准收费,规范医生用药,坚决杜绝“开单提成”和“大处方”现象的发生。每季度定期召开一次患者及群众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努力达到社会公众满意、单位职工满意。  (六)财务管理  我们严格执行财务预算制度和会计制度,所有现金均按规定的使用范围使用;业务收入均存入专户,使用财政统一票据,做到当日发生,当日入帐,并定期结算,收费使用统一票据,票款相符,大额资金使用均通过院务会讨论执行民主决策;固定资产的购置、变卖、报废均严格执行报批制度。  (七)医德医风和纪检工作  本院严格执行医德医风相关规定,坚持廉洁行医,无收受患者红包行为发生;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纠风工作,切实抓好党员干部党风党纪教育,对药品集中采购、招投标,设备采购,各项公共资金运作等没有出现违规违纪情况。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院绩效考核工作,在卫生局正确指导下,正有条不紊地稳步推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新的的一年里我们将工作目标计划书进行一次梳理,对已完成和未完成的目标任务进行备案。  我们坚信:全院干部职工团结一心,克服困难,团结奋进,开拓进取,在下一年工作中就一定能取得更大成绩。医疗绩效评价报告11  转眼间20xx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段时间里我进行教育社会实践学习,回想起xx的日子,收获丰富,特别感受到以下是本人此次学习的一些鉴定。  在这过程中,本人严格遵守医院及各科室的规章制度,认真履行护士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踏实工作,热爱儿童事业,全心全意为患儿着想。同时要理解家属,正确处理好护患关系,能做好解释与安慰工作,多说“对不起”,是家属也理解儿科护士的工作,减少不必要的误会或过激行为的发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基本掌握了儿科一些常见病的护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特别是对于小儿头皮针的穿刺技术,在工作的同时我也不断的认真学习和总结经验,能勤于、善于观察患儿病情,从而及时地掌握病情变化,作出准确判断。总之我觉得在这段实习的日子里,我学到了很多,虽然我还只是学生,也许我的能力有限,但是我用我的努力充实我的`知识与技能,希望能用我的微笑送走病人健康的离去,渴望在学习中成长,真做一名默默歌唱、努力飞翔的白衣天使  1.对心内科的一些基本操作要掌握,如做心电图、测血压、心脏的体格检查等,不要小看这些,以最简单的测血压为例,很多人都没有规范的掌握。  2.搞熟心内科常见疾病的书本知识,如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病、瓣膜病、冠心病等。然后再在临床上将上级医生的诊疗方案与书本相对应,看看如何与患者个体结合,不懂就问,水平会提高很快。  3.学会一些急诊处理,如高血压急症、急性肺水肿、心律失常等,急诊的东西会处理了,后面慢的也不用着急,这样做到心中有数,“一切尽在掌握”,呵呵!  4.还有就是,医生不光要掌握高超的医术,同时还要很好的沟通技巧,与患者、与同事,平时多学学上级老师的沟通、谈话方法和技巧,等到真正工作了会很快上手。  这段外科的经历,其中复杂的滋味也许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酸甜苦辣,无论是什么滋味,都挺值得回味的。当然更重要的是知道了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也认识了几个不错的朋友,或许这比书本更有价值吧  在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经过不断的努力,在心内科的很快结束,取得了很大成绩。首先,在基础理论方面,温故而知加强了巩固和提高。其次,在临床放面学到了新的知识和处理方法。总之。经过在心内,是我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有了重新的认识和提高,在突发病方面,学到了应对的知识和技巧。我一定把学到得知识应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去,并不忘记老师的教诲,不断地学习进步。  算算进心内科的日子有x月了吧,新年刚过。感觉到现在,自己在心内科学到的东西没多少增加。踏进了科室,见识了不少的人,接触了不少的事情。也让我看清楚了有些人的面孔。换句话来说,是不是xx,就代表了自己已经开始接触半个社会了呢?  由于实习时间不是很长,与学生交流少,目前学生的内心世界及现有的学习状态,对我来说还是陌生的,做到真正了解学生,不是易事,有待以后去探索,总之,经过这段时间的xx,对于教师的工作已有所了解,但在一些细节问题上,还不熟悉。【医疗绩效评价报告】相关文章:医疗绩效评价报告12-30医疗绩效评价报告12篇12-30医院医疗救治综合楼项目绩效评价报告12-26绩效评价监控报告12-30整体绩效评价报告12-31医院绩效评价报告12-31人居环境绩效评价报告11-02绩效评价自评报告12-11绩效评价工作报告12-22部门整体绩效评价报告12-1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专项资金用错了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