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英证券排名主要是在无锡发展吗?


2023-10-13 11:52
来源:
创富财经频道发布于:广东省
近期,江苏科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强股份”)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项目成功发行!华英证券担任独家保荐机构及主承销商。
科强股份是江阴市第一家北交所IPO上市公司,成为无锡市第六家北交所上市公司,也是华英证券在江阴市完成的第一单北交所IPO上市项目,华英证券赵健程团队今年第二单无锡IPO!第三单无锡保荐业务!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无锡北交所IPO已发行6家,华英占4家,保荐北交所IPO上市数量居无锡第一。
科创赋能,强企兴邦。科强股份是专精于高性能特种橡胶制品生产、研发和销售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提出“科技创新、强企兴邦”口号,生产的高性能特种橡胶制品应用于光伏行业、轨道交通行业、石油石化储备、钢铁冶金等国家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本次募集资金将分别用于高性能阻燃棚布及密封材料生产项目、厂区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项目达产后,发行人生产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规模化生产优势将进一步提升,并提升核心竞争力,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聚集资源,合力推进企业上市。华英证券项目组全面牵头科强股份发行上市的执行工作,充分挖掘企业投资亮点,精准呈现核心竞争力,为科强股份登陆资本市场保驾护航。此次助力科强股份北交所成功发行上市,华英证券积极践行“做大基础业务”“做深综合金融业务”和“做强根据地业务”三大战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服务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发行人在绿色环保发展的大趋势下向光伏重要清洁能源领域布局加码的重大突破,开启科强股份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在申报过程中,时间紧,任务重,为了在每个节点前提交材料避免延长申报周期,华英证券全员披星戴月坚守现场,保证项目不结束,人员不离场;在挂牌阶段,项目组积极高效研究政策文件,使得发行人成为第一批挂牌同时进入创新层企业;在北交所上市发行阶段,项目组携手资本市场部与发行人充分沟通,深挖企业亮点,凭借丰富的项目经验,协助企业精准把握市场发行窗口,成为江阴市第一家北交所上市企业。
五年风雨兼程路,华英证券始终以强有力的专业投行服务和高品质的综合金融服务,全方位全周期陪伴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并不断发展。作为深耕无锡的本土券商,华英证券始终贯彻“深耕无锡根据地”战略,依托自身丰富的资本市场经验,以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抓住新政机遇,以综合金融服务助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瞄准“专精特新”新赛道,赋能中小企业加速跑。
下阶段,华英证券还将重点聚焦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综合金融服务,推进更多无锡企业到北交所上市。同时,华英证券也将继续扩大无锡根据地领军优势,夯实公司稳健发展的基础,以“投行+”特色模式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向精品投行、特色投行持续迈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牵手融e邦,资本运作很简单。4月4日,华海诚科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证券代码为688535,发行价格35.0元/股,发行市盈率为69.08倍。截至9:30,N华海涨72.86%,报60.5元,总市值48.82亿元。据悉发行人的股权结构、子公司、持股 5%以上的主要股东及实际控 制人基本情况 (一)发行人股权结构图:股权构架据悉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半导体封装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 巨人”企业,主要产品为环氧塑封料和电子胶黏剂。公司已发展成为我国规模较 大、产品系列齐全、具备持续创新能力的环氧塑封料厂商,在半导体封装材料领 域已构建了完整的研发生产体系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环氧塑封料与电子胶黏剂,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封装、板级 组装等应用场景。其中,环氧塑封料与芯片级电子胶黏剂与半导体封装技术的发 展息息相关,是保证芯片功能稳定实现的关键材料,极大地影响了半导体器件的 质量,具体应用场景如下图所示:据悉2022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0,322.43 万元,同比下滑 12.67%,主要原因 为公司产品最终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2022 年度由于宏观经济、产业周期 性波动及国内新冠疫情反复的影响等原因,消费者购买非必需品的意愿普遍下 降,行业景气度有所下降,消费电子市场疲软,导致公司应用于消费电子的环氧 塑封料销量下降,致使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出现下滑。2023 年 1-3 月业绩预计情况 结合市场环境和公司目前经营状况,经初步测算,预计 2023 年 1-3 月营业 收入区间为 5,350 万元至 6,350 万元,同比变动幅度为-12.56%至 3.78%;预计归 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区间为 405 万元至 505 万元,同比变动幅度为 -19.48%至 0.40%;预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区 间为 385 万元至 485 万元,同比变动幅度为-16.85%至 4.75%。一般而言,一季 度由于春节因素,公司营业收入及利润占全年的比例相对较低。2022 年 1-3 月, 公司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供销两旺,公司收入及利润基数相对较高,2023 年 1-3 月,半导体市场仍处于恢复阶段,导致 2023 年一季度业绩有所下滑或略 有增长。 上述业绩预测信息中的相关财务数据是公司初步测算的结果,未经审计或审 阅,不代表公司最终可实现的收入、净利润,亦不构成盈利预测或业绩承诺。财务报表经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及 2021 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公司 拟向社会公开发行不超过 2,018 万股 A 股普通股股票,占发行后总股本不低于 25%。 本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投资于以下项目:本次募投项目的实施主体均为华海诚科,拟使用募集资金金额 33,002.31 万 元。 公司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管理和使用募集资金。若募集资金不能满足上述项 目的资金需求,公司将根据实际生产经营需要通过自筹方式解决,以保证项目的 顺利实施;若募集资金净额超出上述募投项目的投资金额,超出部分将依照中国 证监会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有关规定使用。 募集资金到位前,若公司因生产经营或市场竞争等因素需要对上述全部或部 分项目进行前期投入的,公司拟通过自筹资金进行先期投入,待募集资金到位后, 将首先以募集资金置换前期投入资金,然后用于支付项目剩余款项。 本次募集资金的运用围绕公司主营业务展开,用途明确,重点突出,有利于 进一步巩固公司核心技术优势、增强研发能力、提升公司环氧塑封料的产能,扩 大自身业务规模。
“碳”寻绿色制造,解码无锡模式。4月25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走进无锡,在无锡市惠山区举办研讨会。来自国家部委、科研机构、当地政府及相关企业100余人,汇集在美丽的尚田小镇,共同解码智造高地无锡绿色制造的独特模式,探讨全国工业向绿的发展之路。无锡市惠山区副区长虞洁,无锡市工信局党组成员、物联网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张弦为论坛致辞。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首席专家贾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常纪文,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持续中心执行主任田智宇将发表主题演讲,惠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学技术局副局长沈源,惠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绿色发展顾问吴文颖进行了案例分享。无锡市低碳研究院、远东控股、远景智能、碳阻迹、中信建投、华英证券等机构的有关负责人围绕“制造业如何走好创新性绿色之路”进行了圆桌对话。随着双碳战略的加速推进,工业领域,尤其是制造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愈发重要。工信部节能司负责人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正是基于工业向绿的重要性,新京报零碳研究院以“‘碳寻’绿色制造,解码无锡模式”为主题,走进无锡并举行专题研讨会。无锡模式:工业向绿作为全国的智造高地,近年来无锡市工业向绿取得显著成效。2022年,当地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占比达48.3%。强大的制造能力为工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条件。按照规划,到2024年无锡市智能制造标杆累计达6000个、绿色制造标杆达160个。截至目前,无锡市200多家企业列入2023-2025年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计划,建成国家级绿色园区3个、绿色工厂26家、绿色供应链3家、绿色设计示范企业5家、绿色产品35个,省级绿色工厂 64家、市级绿色工厂85家。目前,以绿色工厂为核心的绿色制造体系已经“长出”无锡模式:在新能源上的多予,在用能、用水上的少取,在原料上的循环,已经构筑起多措并举的工业向绿发展体系。企业、政府、社会三个方面,于发展目标、政策体系、价值认同上形成合力。张弦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无锡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双碳和绿色转型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此次论坛对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以及绿色制造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张弦表示,“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时期、窗口期,也是谋划推动绿色制造的攻坚阶段,无锡将在五个方面发力:一是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加速优势产业集聚,构建低碳区域布局。二是打造现代化产业链,培育绿色低碳产业。做大做强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4个地标产业集群,发展壮大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6个优势产业集群,前瞻布局5个未来产业,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含绿量”。三是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夯实绿色低碳发展基石。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协作、上下游协同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推动绿色低碳关键技术突破。四是探索全生命周期管理,协同推进节能降碳减污增效。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要统筹考虑产业结构、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健康安全、气候变化等因素,将绿色发展理念和管理要求贯穿于产品全生命周期,以制造模式的深度变革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五是深化产融合作,激发绿色发展新动能。建立健全制造业碳核算和绿色金融支持体系,完善工业绿色发展信息共享机制,引领带动产业链供应链深度绿色变革。摸索低碳发展路径,惠山打造“智造”样本惠山区是无锡市制造业的重要聚集区,2022年全区完成地方生产总值123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536亿元,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26位,中国工业百强区第42位。虞洁在致辞中表示,惠山区全力打造“全国智造区”,出台《加快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累计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获评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8个,惠山经开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惠山区还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集群,积极打造循环经济产业园,建成国家级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氢能和储能三大重点产业链加快发展,2022年集群规模突破220亿元。虞洁称,惠山区将锚定制造业绿色化转型主方向,全面深化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坚持以亩产、效益、能耗、环境论英雄,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积极推动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生产智能化,将绿色发展根植产业发展全过程。此外,还将全面深化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积极探索绿色低碳领域前沿技术,健全完善光伏、风力发电、氢能、储能、循环经济等产业布局,以最优服务、最好政策,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壮大。在特别分享环节,沈源介绍,作为国家级经开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惠山经开区全力推动企业绿色集约发展模式,为98家重点能耗企业开展免费节能诊断服务,助力31家工业企业完成能源管理体系评价和认证建设,以及30家企业开展绿色工厂星级评定,重点推动戴卡轮毂、上汽大通等高耗能企业开展了节能降碳改造,经过综合利用、升级改造、梯级利用等方式改造后,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近两年,瞄准国家级经开区新赛道,围绕重点行业低碳发展路径,通过“科技创新+高端产业”的内生驱动力,制定“433”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规划,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产业集群体系。如果说惠山经开区在产业绿色发展上进行了深入探索的话,那么惠山高新区则为产业小镇的整体低碳发展摸索经验。吴文颖表示,惠山高新区主要是依托洛社镇建设,在我国碳排放体系中,链接了国家宏观政策与企业微观运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将政策目标进行分解细化,落实提出落地规划以及指导具体的工作安排。“为打造具有苏南特色的产业转型与低碳城镇化的发展模式,树立长三角双碳城市标杆,我们根据高新区现状整体分为工业、建筑、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空间等活动量和排放板块,并核算出惠山高新区2020年现状碳排放量为202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工业板块和建筑业的占比是较大的,其次是城镇建筑板块。为此,我们针对不同板块提出一系列减碳措施。”吴文颖说道。制造业低碳转型,挑战中要把握新机遇针对无锡工业向绿发展情况,以及当前碳达峰碳中和发展形势,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了探讨。贾峰在演讲中表示,面对生态系统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企业未来发展面临三个方面挑战:第一,今天免费的各种生态系统服务将会变得非常昂贵,甚至消失。第一产业的资源成本要内在化,由此增加的成本增量将转移到第二和第三产业。第二,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正在丧失,它影响着商业运作所需要的外在环境。第三,新的商业计划随着更有效利用生态系统的服务创新增长而出现。简单来说,工商企业面临挑战也意味着危中有新机遇出现。因此,贾峰建议,要积极应对,这体现了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企业家的眼力,体现出定力以及面对困难的毅力。常纪文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到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降碳、减污、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生态环境质量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肯定会对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运输,住房建筑产生深远影响。其中,新型能源体系构建在碳达峰、碳中和之中地位尤其重要。“我认为如果我们国家把新型能源体系构建起来,在不久的将来,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将极大地缓解温室气体排放。”常纪文表示,这一过程中,会给制造业创造新机会。田智宇认为,现在全世界制造业还离不开化石能源,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挑战。一方面我国跟发达国家确实是处在同一个起点上(从能源角度),另一方面我国面临的挑战比发达国家当初大很多。“制造业发展主要是和工业化联系在一起,现在从国家作为整体,我们还处在快速工业化过程中。不可能说把制造业完全地转到其他国家来实现所谓的低碳,我们是世界生产大国,现在转向世界制造大国,在风电、光伏、电动汽车上,不仅自己有所成就,而且也通过出口为其他国家做了很多贡献。因此,要进行制造业升级,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就是朝着绿色低碳方面升级,这也是我们一个很重要的机遇。以前我们主要谈节能,提高能效,现在要谈怎么节能,怎么降碳。所以,现在必须把能源结构联系在一起。这就为制造业的新发展提出了要求和挑战。”在圆桌论坛上,围绕“制造业如何走好创新性绿色之路”,与会学者与企业家展开对话。当前,制造型企业已经开始建立自己的新型能源体系,推动生产过程绿色低碳发展。同时,碳足迹、碳金融正在推动制造业于低碳道路阔步向前。与会者表示,技术创新、低碳降耗、企业战略、品牌、可持续发展、企业家精神等将会成为未来走好创新性绿色之路的关键。无锡市低碳研究院院长任洪艳,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远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顾国栋,远景智能绿色低碳城市中国区负责人任可心,碳阻迹创始人兼CEO晏路辉,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董事总经理吕娟,华英证券业务开拓部总经理张浩参加了圆桌论坛。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 白华兵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柳宝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英证券排名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