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澳大利亚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哪个或哪几个产业?

印度经济及三大产业概况

  一、独立后的经济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该阶段GDP年增长率为3-4%。尼赫鲁政府在农业方面推行“绿色革命”扩大粮食产量,重点发展工业和基础工业,对外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实行进口替代,保护民族工业,严格控制外汇,限制外国资本流入。财政上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财政赤字激增,外债不断扩大。
  第二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印度政府继续推动中央主导的扩张型财政政策,但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放松了对私营部门的限制,鼓励出口,逐步摆脱了经济缓慢增长的局面,GDP年增长率提到5.5%左右。
  第三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1991年印度政府开始推行经济改革,向市场自由化方向转变,本币卢比实现经常项目下自由兑换,鼓励私营经济发展,逐步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取消出口补贴和进口数量限制,使国内经济同国际经济接轨,经济发展步入良性发展阶段,GDP年增长率提到6.5%左右。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为控制通货膨胀和缓解财政赤字,政府实行紧缩财政政策,亚洲金融危机后略有放松。
  进入21世纪,印度启动了新一轮经济改革,经济增速进一步加快。2004-05财年(当年4月至次年3月,下同)至2007-08财年,GDP分别增长7.5%、9.5%、9.7%和9%。2008-09财年因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增速有所回落,当年GDP总额为333,937.5亿卢比(约合7400亿美元),但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第二快的国家,取得了6.7%的较高增长,仅次于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按不变价格计算,2004-05财年至2007-08财年,人均收入平均增长7.4%,2008-09财年则为4.9%。
  印度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服务业相对较发达,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大。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和投入不足,印度选择了一条绕过制造业,依靠服务业的发展来推动经济增长的道路,在某些产业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其中,印度软件和软件服务外包经过多年的扶持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成为印度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近年业,印度政府也认识到制造业发展落后的弊端,大力发展对基础设施依赖相对较低的产业,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汽车零配件制造、生物制药、化工、食品加工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日益凸现。
  农业:在印度政府积极的农业政策促进下,2004-05财年至2007-08财年,印度农业年均增长3.2%,粮食生产每年增长1000万吨左右,并于2007-08财年达到2.3亿吨的历史最高水平。2008-09财年,印度农业产值为56604.5亿卢比,比上财年增长1.6%,占GDP的比重为17%。
  工业:近年来,印度政府开始逐步重视工业发展,印度工业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2004-05财年至2008-09财年,印度的工业增长率分别达到10.3%、10.2%、11%、8.1%和3.9%,五年平均增长率达8.7%,高于同期GDP的增长。其中制造业分别增长8.7%、9.1%、11.8%、8.2%和2.4%,年均增长达8%。2008-09财年,工业总产值达61788.2亿卢比,占GDP的18.5%。
  服务业:服务业保持高速增长势头,2004-05财年至2008-09财年分别增长9.1%、10.6%、11.2%、10.9%和9.7%,年均增长10.3%。其中,2008-09财年,印度服务业产值(含建筑业)达亿卢比,占GDP的比重由2004-05财年的60.2%逐步增加到64.5%。五年中,建筑业分别增长16.1%、16.2%、11.8%、10.1%和7.2%,年均增长12.3%。期间,通讯业发展格外迅速,取得了年均增长26%的高速发展。

  【面积】 769.2万平方公里。
  【人口】 2355万(2014年8月)。英国及爱尔兰后裔占74%,亚裔占5%,土著人占2.7%,其他民族占18.3%。官方语言为英语。约63.9%的居民信仰基督教,5.9%的居民信仰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其他宗教。无宗教信仰或宗教信仰不明人口占30.2%。
  【首都】 堪培拉(Canberra)
  【国家元首】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任命总督为其代表,任期5年。总督彼得·科斯格罗夫(Peter Cosgrove),2014年3月28日就任。
  【重要节日】 澳大利亚日(澳国庆日):1月26日。
  【简况】 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由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等岛屿和海外领土组成。东濒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北、西、南三面临印度洋及其边缘海。海岸线长36735公里。北部属热带,大部分属温带。年平均气温北部27℃,南部14℃。
最早居民为土著人。1770年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抵澳东海岸,宣布英国占有这片土地。1788年1月26日英国流放到澳的第一批犯人抵悉尼湾,英开始在澳建立殖民地,后来这一天被定为澳国庆日。1900年7月,英议会通过“澳大利亚联邦宪法”和“不列颠自治领条例”。1901年1月1日,澳各殖民区改为州,成立澳大利亚联邦。1931年成为英联邦内的独立国家。1986年,英议会通过“与澳大利亚关系法”,澳获得完全立法权和司法终审权。
  【议会】澳联邦议会成立于1901年,由女王(澳总督为其代表)、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议会实行普选。2013年9月,澳举行联邦大选,产生新一届众议院。众院有150名议员,按人口比例选举产生,任期3年。自由党80席、工党55席、国家党10席、独立人士2席、绿党1席,帕尔默团结党1席,凯特澳大利亚党1席。现任众议长布朗温·毕晓普(Bronwyn Bishop,女,自由党),2013年11月就职。参院有76名议员,6个州每州12名,2个地区各2名。各州参议员任期6年,每3年改选一半,各地区参议员任期3年。现任参议长斯蒂芬·帕里(Stephen Parry,自由党),2014年7月就职。
  【政府】联邦政府由众议院多数党或政党联盟组成,该党领袖任总理,各部部长由总理任命。政府一般任期3年。2013年9月,自由党—国家党联盟在联邦大选中以较大优势战胜原执政党工党组建新政府。托尼·阿博特(Tony Abbott)就任总理。主要成员有:总理托尼·阿博特,副总理兼基础设施与地区发展部长沃伦·特拉斯(Warren Truss),外交部长朱莉·毕晓普(Julie Bishop,女),就业部长埃里克·阿贝兹(Eric Abetz),总检察长兼艺术部长乔治·布兰迪斯(George Brandis),国库部长乔·霍奇(Joe Hockey),农业部长巴纳比·乔伊斯(Barnaby Joyce),教育部长克里斯托弗·派恩(Christopher Pyne),工业部长伊安·麦克法兰(Ian   【行政区划】全国划分为6个州和两个地区。6个州分别是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昆士兰、南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两个地区分别是北方领土地区和首都地区。
  【司法机构】联邦高等法院是澳最高司法机构,对其他各级法院具有上诉管辖权,并对涉及宪法解释的案件做出决定,由1名首席大法官和6名大法官组成。现任首席大法官罗伯特·弗伦奇,2008年9月就职。各州设最高法院、区法院和地方法院。首都地区和北领地区只设最高法院和地方法院。
  【政党】澳有大小政党几十个,主要政党有:
  (1)自由党(Liberal Party):1944年成立,前身是1931年成立的澳大利亚联合党。主要代表工商业主利益,曾多次执政。2013年9月7日,托尼·阿博特(Tony Abbot)领导的自由党—国家党联盟在澳联邦大选胜出执政。领袖托尼·阿博特(Tony Abbott)。
  (2)国家党(National Party):成立于1918年,原称乡村党,后称国家乡村党,1982年改用现名。其势力范围主要在农村地区,代表农场主利益,1996年至2007年与自由党联合执政,2013年与自由党再度联合执政。领袖沃伦·特拉斯(Warren Truss)。
  (3)澳大利亚工党(Australian Labour Party):成立于1891年,为澳最大政党,同工会关系密切,工会会员多为其集体党员。自1940年以来曾11次执政。2013年9月7日,陆克文(Kevin Rudd)领导的工党在澳联邦大选中失利,结束了六年的执政期。现任领袖比尔·肖顿(Bill Shorten)。
  其他小党有绿党、澳大利亚民主党和澳大利亚共产党等。
  彼得·科斯格罗夫:总督。1947年7月生于澳大利亚悉尼,毕业于澳皇家军事学院。1968年参加越南战争。1997年任澳皇家军事学院院长。1999年率国际维和部队执行东帝汶维和任务。2001年任澳陆军司令。2002年升任澳国防军总司令。2005年退役。2014年3月就任澳第26任联邦总督。
  托尼·阿博特:总理,男。1957年11月4日生于英国伦敦,幼年随父母移民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经济学和法律学士,牛津大学政治学和哲学硕士。曾从事记者工作。1994年当选为澳自由党联邦下议员。1996年起,先后任霍华德政府就业、教育、培训和青年事务部长驻议会秘书、就业服务部长、就业与劳资关系和小企业部长、卫生与老年事务部长等职。2007年自由党大选失利后,任反对党影子家庭、社区服务和原住民事务部长。2009年,当选自由党领袖。2013年9月率领自由党—国家党联盟赢得大选,成为澳大利亚第28位政府总理。
  澳大利亚是一个后起的工业化国家,农牧业发达,自然资源丰富,盛产羊、牛、小麦和蔗糖,同时也是世界重要的矿产品生产和出口国。农牧业、采矿业为澳传统产业。近年来,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服务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上世纪70年代以来,进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008年之前的17年,经济年均增长率为3.5%,在经合组织国家中名列前茅。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经济增幅有所放缓。但由于澳金融体系稳健,监管严格,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空间大,在这次危机中表现好于其他西方国家。本世纪以来,矿业处于160年最繁荣时期,但对其他行业造成挤压,经济“双速增长”问题突出。近两年来,矿业繁荣明显降温,公共财政压力上升,经济增长有所放缓。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5、某年世界出口贸易额为1.6万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1.7万亿美元,该年国际贸易额为(         )

9、我国出口一批货物给香港某公司,该香港公司又将这批货物转卖给美国某公司,这个贸易现象对香港而言称为(         )

11、 2003年,美国的进出口额为2万亿美元,GDP为10万亿美元,因此,美国当年的对

1.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2.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3.请简述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历史发展。

C 、宗主国与殖民地间的分工    D 、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分工

A、贸易绝对量很小的国家

B、国土面积很小的国家

C、人口规模较小的国家

D、该国某种商品的进出口量占世界进出口总量的比重较小

1. 简述当代国际分工的新特点和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主要因素。

2. 什么是国际贸易的静态利益?这种利益源自何处?

3. 什么是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并谈谈一国如何利用国际贸易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2、按两优取其最优,两劣取其次劣原则进行分工的思想是(        )提出的。

8、一国拥有的劳动力充裕,故它应专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外进行交换,这种说法是根据(          )。

C、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      D、波斯纳的技术差距说

9、认为国际贸易将使不同国家间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均等化的是(         )。

1.简述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3.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比较优势理论作了哪些发展?

4.简述里昂惕夫悖论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5.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对生产要素的内容作了哪些扩展?

2、下列哪位运用相互需求曲线来确定两国间进行贸易的贸易条件的均衡 (         )。

C、两国间对彼此商品的相互需求    D、两国间商品的国别价格

7、相互需求原理的提出者是(   )。

8、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通常称作(   )。

A、指数贸易条件  B、净贸易条件

C、收入贸易条件  D、双向因素贸易条件

3.节约资本型技术进步

4.偏向出口的要素增长

1. 简述各类贸易条件指数及其经济含义。

2. 简述相互需求原理的主要内容及其理论上的贡献和局限性。

3. 贫困化增长发生的条件有哪些?

4. 简述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

2、下列哪位运用相互需求曲线来确定两国间进行贸易的贸易条件的均衡 (         )。

C、两国间对彼此商品的相互需求    D、两国间商品的国别价格

7、相互需求原理的提出者是(   )。

8、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通常称作(   )。

A、指数贸易条件  B、净贸易条件

C、收入贸易条件  D、双向因素贸易条件

3.节约资本型技术进步

4.偏向出口的要素增长

5. 简述各类贸易条件指数及其经济含义。

6. 简述相互需求原理的主要内容及其理论上的贡献和局限性。

7. 贫困化增长发生的条件有哪些?

8. 简述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

1. 试分析进口关税的经济效应。

2. 什么是非关税措施?与关税措施相比,它有什么特点?

3. 简述配额和VER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A、成员国之间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B、同盟国内部实行共同的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

C、同盟国外部实行统一的关税     D、同盟国内部实行自由贸易,对外实行统一关税

8、甲、乙两国原来读仪钨矿砂征收17%和15%的税,现在两国相互间进口予以免税,但对第三国进口的钨矿砂统一征收16%的进口关税,这种一体化组织是(        )。

1. 与FDI有关的理论有哪些?简述各个理论的主要内容。

2. 试述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影响。

3. 简述麦克格尔模型的主要内容。

4. 分析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效应。

1、国际贸易值:是用货币来表示的一定时期内各国的对外贸易总值,它能反映出某一时期内的贸易总金额。

2、贸易商品结构:指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世界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3、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它用来表明世界各个或各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是用它们的出口贸易额或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

4、过境贸易:过境贸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间接的过境贸易,即外国商品进入国境之后,先暂时存放在海关仓库内,名后再提出运走;另一种是直接的过境贸易,即运输外国商品的船只、火车、飞机等等,在进入本国境界后并不卸货,而在海关等部门的监督之下继续输往国外。

5、转口贸易:从商品的生产国进口商品,但不是为了本国生产或消费,而是再向第三国出口。

6、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1.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答:①研究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

②研究分析国际贸易条件

③研究和探讨国际贸易政策

2.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国际商品和服务交换的经济规律

3. 请简述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历史发展。

答: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国际贸易

②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国际贸易

③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

4. 简述当代国际分工的新特点和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国际分工出现新的发展特点:

①国际分工的格局发生变化,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发展为现代工艺,技术为基础的分工,工业国与工业国之间的分工属于主导地位,工业国与农业国、矿业国之间的分工逐步削弱。

②国际分工的形式发生变化,由“垂直型”分工向“水平型”分工过渡,各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加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工业分工有所发展。国际分工由有形商品领域向服务业领域扩展。

③国际分工的机制发生变化。殖民统治力量削弱,跨国公司的作用加强,出现了有组织的“协议式”的国际分工。区域性经贸集团成员国之间的分工关系加强。

④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类型和经济所有抽发生变化,社会主义国家也积极参与了国际分工。

影响国际分工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

①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②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③人口、劳动规模和市场制约着国际分工的发展

④国际资本移动是国际分工深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⑤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文化)对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起推进或延缓的作用。

5. 什么是国际贸易的静态利益?这种利益源自何处?

答:所谓静态利益,是指开展贸易后,贸易双方所获得的直接的经济利益。它表现为资源总量不增加。生产技术条件没有改进的前提下,通过贸易分工而实现的实际福利的增长。

国际贸易静态利益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一般均衡状态下的贸易利益,它是指一国所有产品达到供求均衡时的状况。 另一种是局部均衡状态下的贸易利益,它是指在自由贸易条件下,某一种产品国内供求达到均衡时,贸易对各方利益的影响。

6. 什么是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并谈谈一国如何利用国际贸易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答: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是开展国际贸易对贸易双方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间接的积极影响。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 展国际贸易,能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的国际竞

b) 开展国际贸易,有利于开拓新的市场,促进经济增长

c) 开展国际贸易,必然激发企业的创新机制,推动技术进步。

d) 开展国际贸易能加速资金积累

e) 开展国际贸易,有利于促进一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f) 开展国际贸易,必然带来人员的交流、文化的传播和思想的交换从而对一国的政治、

文化和社会进步产生积极影响。

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弗农提出的。按照这个理论,许多新产品都有一个划分为四个阶段的生命周期:第一阶段是创新国(比如说美国)对某一种新产品的出口垄断时期;第二阶段是其他发达国家生产者生产这种新产品时期;第三阶段是外国产品在出口市场上进行竞争的时期;第四阶段是在创新国进口竞争时期。

2.里昂惕夫悖论:里昂惕夫于1953年运用他所创造的投入-产出分析法,对美国1947年――1951年生产的每百万美元的出口商品和每百万美元的进口竞争商品所需魁梧和劳动数量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美国进口商品的资本密集度反而比出口商品的资本密集度高30%,也就是说,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商品,而出口的则是劳动密集型商品。这种验证结果与赫-俄定理所推导的结论完全相反,这种矛盾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或称“里昂惕夫悖论”

3.公司内贸易:即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与子公司或子公司之间的国际贸易。

4.产业内贸易:指各国之间在某些相当具体的工业部门进行相互贸易,即两国互相进口和出口属于同一部门或类别的制成品。

1. 简述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在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成本理论,论证了国际贸易分工的基础不限于绝对成本差异,只要各国之间产品的生产成本存在着相对差异,就可参与国际贸易分工并取得贸易利益。(具体内容见课本)

2.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比较优势理论作了哪些发展?

答: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俄林在假定各国的劳动生产率一样的前提下,把生产要素分为三大类:土地(自然资源)、劳动和资本。禀赋理论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要素禀赋理论是指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广义的要素禀赋理论除了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外,还包括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说。(具体内容见课本)

3. 简述里昂惕夫悖论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答:里昂惕夫之谜激发了西方经济学界的极大兴趣,围绕这个谜主,众多经济学家在国际贸易研究领域不断探索,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推动了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下面将对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学说进行介绍:

① 生产要素密集度变换论

⑥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4.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对生产要素的内容作了哪些扩展?

答: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认为:应赋予生产要素以新的含义,扩展生产要素的范围。生产要素不仅仅是比较成本说所说的劳动,也不仅仅是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所说的劳动、资本、朝陆地,技术、人力资本、研究与开发、信息以及管理等等,都是生产要素,这些“新要素对于说明贸易分工基础和贸易格局,都有重要作用,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理论:

1.提供曲线:在各种贸易条件下,一国为了达到最高的福利水平所愿意进行的各种进出口组合。

2.贸易条件:是指一个国家以出口交换进口的条件,即两国进行贸易时的交换比例。

3.节约资本型技术进步:劳动的边际生产率比资本的边际生产率提高得要快,在要素相对价格比率不变的情况下,将相对多用劳动要素而活用资本要素,即生产中一部分资本将被劳动所替代,每单位资本使用了更多的劳动,结果是所给定的产量能够用更少单位的劳动和资本生产出事,但资本/劳动比率降低了,即节约了资本,节约资本型技术进步能提高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产量。

4.偏向出口的要素增长:是指使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增偏向出口产品的经济增长。

5.贫困化增长:当一个国家(通常是发展中国家)传统出口产品(通常是初级产品)的供应量急剧增加时,它的国际市场价格趋于下跌,甚至跌到使这个国家受到损害的地步。

6.雷布津斯基定理:在两种生产要素、两种商品模型的情况下,在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如果其中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增加了,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保持不变,那

2.保护幼稚工业理论:19世纪德国最进步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李斯特在1841年出版了他的名著《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建立了一套以生产力理论为基础,以保护关税制度为核心,为后进国家服务的保护幼稚工业学说。

3.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凯恩斯建立的推崇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政策。他认为自由贸易理论是建立在国内充分就业的前提下的,但到20世纪30年代,出现大量失业的情况,原贸易理论充分就业的提前条件已经不复存在。重商主义所追求的贸易顺差可为一国带来黄金,扩大支付手段,物价上涨,进而扩大投资.增加就业量,缓和经济危机和促进经济繁荣.

4.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条件下,凭借出口补贴,关税等措施,对本国战略性部门过产业进行扶持,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和国民福利.

5.穆勒、巴斯塔布尔选择准则: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穆勒和巴斯塔尔提出的,共包括五点:①正当的只限于对从外国引进的产业的学习掌握过程,过了这个期限就应取消保护。②保护只应限于那些被保护的产业,在不久之后,没有保护也能生存的产业。③最初为比较劣势的产业,经过一段时间保护后,有可能变为比较优势产业。④受保护的产业在一定时期以后,能够成长自立;⑤受保护产业将来所能产生的利益,必须超过现在因为实行保护而必然受到的损失。

3. 简述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

答:19世纪德国最进步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李斯特在1841年出版了他的名著《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发展了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学说.建立了一套以生产力理论为基础,以保护关税制度为核心,为后进国家服务的保护幼稚工业学说,其主要观点如下:

㈠ 对自由贸易理论提出批评

李斯特认为自由贸易理论忽视了各国经济发展的特点,错误的以将来才能实现的世界联盟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他根据各国经济发展程度,把国民经济的发展分为5个阶段,包括原始未开化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和农工商时期.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

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一个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选择,首先应着眼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不能只看到当前从对外贸易中获得多少好处,因为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本身不知道要重要多少倍,主张国家通过干预对外贸易来促进本国工业生产力的发展.

㈡ 提出保护的对象,时间和手段(有限保护)

⒈ 保护的对象(有条件的保护):

① 农业不需要保护,工业发达后,农业就会兴旺

② 没有强有力的国外竞争者的幼稚工业,不需要保护

③ 刚刚开始发展且有强有力的国外竞争者的幼稚工业才需要保护

保护时间以30年为最高期限,被保护的工业如果超过这一期限仍未能自立和发展,就不再予以保护

禁止载入和征收高关税,但对复杂机器设备的进口则免税或只征收轻微的进口税.

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学说并未完全否认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利益,相反,其实上是主张以保护为过度,以自由竞争为最后目的.

4. 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战略性贸易政策?

答:⒈ 以往的贸易理论都将自由竞争或完全竞争假设为国际贸易的基本前提,然而显示中完全竞争的情况几乎是不存在的.关于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则概括了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下厂商与国际贸易的形式,这是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突破

⒉ 该理论没有充分重视国家之间的贸易报复导致的两败俱伤.因为该理论的核心是主张政府干预对外贸易,因为哪个国家鼓励出口,哪个国家就会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特别是在两国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获得政府资助的企业会占据优势地位

⒊ 政府实施干预行为的有效性是值得怀疑的

5. 如何正确评价保护贸易理论的政策主张?在哪些方面它是合理的?

答:在第三章已经学习地国际贸易分工理论表明,自由贸易最有利于促进生产资源进行合理的国际配置,从而促进各国的经济增长,增进各国的物质福利。因此,自由镀锡政策才是最好的政策。从纯理论的角度看,自由贸易理论是能够成立的,也为国际贸易不断扩大的实践所证实。保护贸易理论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明显的经济学上的合理性:

a) 保护贸易政策的立足点在于保护和促进本国的经济增长、发展生产力,以增强本国

b) 实行保护贸易政策着眼于资源的动态优化配置,考虑的是经济成长的长远利益。 c) 为了保证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平衡性,维护本国经济运行的稳定而实行保护政策 d) 考虑到贸易利益的分配以及贸易对各利益集团的收入分配的影响而适当采取保护

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是正当的、合理的。

1.关税的有效保护率:征收关税后使受保护行业每单位最终产品附加价值增加的百分比.它反映关税对某一特定工业的保护程度.

2.反倾销税:对实行商品倾销的进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3.普遍优惠制:是指发达工业国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某些产品,特别是工业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的一种普遍的关税减免优惠制度。

4.汇率政策:汇率作为作用更广泛的贸易政策工具,在调节进口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说,汇率政策大致有三种选择:一是汇价高估,二是汇价低估,三是采用均衡的汇率。

5.自愿出口配额制:是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愿规定某一时期内,某

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制,在限定的配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

6.经济特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其关境以外所划出的一定的特殊经济区域。在这个区域内,通过实行更加灵活开放的政策和措施,用降低地价、减免关税、放宽海关管制和外汇管制、提供各种服务等优惠办法,吸引外国货物,发展转口贸易,或鼓励和吸引外资,引进行进技术,发展加工制造业,以达到开拓出口贸易、增加外汇收入、促进本国或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

4. 试分析进口关税的经济效应。

5. 什么是非关税措施?与关税措施相比,它有什么特点?

答:非关税壁垒是指除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种种措施。非关税壁垒的特点:①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②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更具有隐藏性③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更具有有效性④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更具有歧视性

6. 简述绝对进口配额和自愿出口配额(VER)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答:自愿出口配额与绝对进口配额在形式上略有不同。绝对进口配额是由进口国家直接控制进口配额来限制商品的进口,而自愿出口配额是由出口国直接控制这些商品对指定进口国家的出口。但是,就进口国方面来说,自愿出口配额像绝对进口配额一样,起到了限制商品进口的作用,因而其实质还是进口配额,具有等效进口配额的所有经济效应,所不同的是,出口配额是由出口国控制的,因而出口商就可利用出口配额提价出口,使配额产生的垄断利润流到外国出口商的手中。

第七章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

1.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投资于国外的工商企业,直接参与或控制企业的经营管理而获取利润的一种投资方式.

2.自由贸易区:在自由贸易区内,各成员国相互取消一切关税和非关税的贸易障碍,实行区域内商品自由流通,但各国仍保留独立的对集团外国家的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

3.关税同盟:成员国之间除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外,还统一了对集团外国家的贸易政策,对集团外国家实行共同的,统一的对外关税壁垒和其他贸易限制措施。

4.完全经济一体化:除了要求成员国完全消除商品、资本和劳动力流动的人为障碍外,还要求在对外贸易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社会政策等方面完全一致,并建立起共同体一级的中央机构和执行机构对所有事务进行控制。

5.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它是由来自中国、日本、韩国、东盟6国、中国台湾省及美

国、加拿大、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界、学术界和政府官员以个人身分参加的民间探讨和协调经贸合作和一个重要论坛。

5. 与FDI有关的理论有哪些?简述各个理论的主要内容。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主要探讨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和途径,其代表性理论主要有:

a) 产品生命周期论②内部化理论③垄断优势论④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论⑤邓宁的

6. 试述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影响。

国际资本流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民经济包括哪些经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