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铃鹿赛道道是那个公司投资的,现在归属权是谁,丰田还是本田

1906年,宗一郎在日本滨松出生,他仅仅接受了10年正规教育,就在16岁时去到东京开始了汽修学徒生涯。工作期间,宗一郎对汽车机械和赛车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不仅打造赛车,还当起了车手。

工作6年后,在汽车修理行老板的帮助下,宗一郎在家乡开办了一家汽修分店。他的生意很快步入了正轨并越做越大,但宗一郎并未满足,他开始扩展业务。凭借在机械工程方面的创造天赋,宗一郎发明了替代木质轮圈的金属轮圈,并在1931年获得了专利。

拿着大笔的专利费,本田宗一郎于1934年创办了制造活塞环的东海精机公司,这是他第一次创业。不过,由于工艺问题,东海精机制造的活塞环用不了多久就会坏掉,于是宗一郎决定重返校园,学习如何铸造活塞环。1936年,宗一郎在一次赛车事故中受伤,自此结束了车手生涯,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公司业务中去。

到1937年,东海精机公司已经能够制造出耐用的活塞环了,不过其产品质量依旧不够理想。当时,丰田公司向东海精机订购了5万个活塞环,但送检的50个样品中只有3个达到了丰田的检测标准。之后几年,宗一郎不断改进活塞环的质量,并实现了自动化生产,其产品终于得到了丰田的认可。

1942年,丰田取得东海精机40%的股份,公司改名为东海精机重工。1944年,宗一郎的工厂遭到了美国轰炸机的攻击,而在次年的日本中部地区地震中,其工厂再次蒙受巨大损失。随着二战结束日本战败,宗一郎将东海精机重工剩余的60%股份也卖给了丰田。

一年后,年近40岁的本田宗一郎开始了第二次创业。战后的日本资源非常紧缺,汽车没有燃油上路,火车被迫超载运行并且经常停车,而崎岖不平的山路又使骑车人感到十分费力。看到商机的本田宗一郎,收购了一批军方剩下的东发发电机,并将其改装成辅助发动机安装在自行车上。这种助动车能让出行变得更加轻松,因此很快就成为了热销品。

1947年,宗一郎与河岛喜好(后来本田的第二任社长)成功研制出了A型自行车用辅助发动机,这也是第一款带有本田LOGO的发动机。1948年,宗一郎成立了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20世纪50年代,本田又相继推出了Dream E型、Cub F型、Benly J型、Super Cub C100等车型。其中Super Cub系列(小绵羊)凭借出色的耐用性和实用性,50多年来一直畅销全世界,并广受用户好评。经过12年的发展,到1959年,本田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商。

然而,本田宗一郎并不满足于仅仅制造摩托车,他认为制造摩托车只是作为生产发动机的一种应用,而制造汽车才能发挥他的全部才能。不过,当时的日本通商产业省(政府机构)却以日本汽车产业不需要再增加一个制造商为由,阻止本田开展汽车业务。尽管如此,本田宗一郎仍然没有放弃,他无视通商产业省要求停产的禁令,坚持进行汽车生产。为了准备造车,本田在1957年-1958年期间建起了新的研发机构,并聘请近50名工程师进行了长达数年的原型车开发及测试。

本田制造的第一款车是名为S360的前置后驱跑车,该车于1962年6月首次在铃鹿赛道亮相,不过此后并没有投入量产。同年10月的东京车展上,本田除带来S360以外,还发布了两款新车:T360和S500。

1963年8月,本田T360率先发售,该车是一款中置后驱微型货车,外观采用“五月蓝”车漆,大灯集成在发动机盖上。由于本田T360符合日本当时的Kei car标准(车身长宽高小于3000mm×1300mm×2000mm,发动机排量低于360ml),因此可以享受多项政策优惠,如:无需先有停车位、减税、保险折扣等。

2个月后,本田又投产了S500跑车,该车同样是前置后驱布局,采用了与本田摩托车相同的后轮链条传动形式,配以四轮独立悬架系统。

1964年-1966年期间,本田以S600替代了之前的S500车型,新车中有Roadster和Coupe两个版本。本田S600最初仅提供右舵版本,后来还试生产了几辆左舵版本,为出口海外做前期准备。

1966年,本田S800成为S600的继任者,该车最早于1965年东京车展上亮相,同样拥有Roadster和Coupe两个版本。1967年,英国市场上已经可以见到本田S800车型的身影。从推出到1970年5月停产,本田S800共售出11536辆。此后,本田S系列消失了近30年,直到1999年才又发布了高性能跑车S2000。

1967年,本田推出了采用前置前驱布局的N360微型车,该车同样满足kei car标准,一经推出便很快受到市场的认可。1968年-1970年,N360连续三年成为日本国内销量第一的车型。

1971年,本田发布了能有效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的CVCC发动机。凭借这款发动机,本田在70年代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而参与过CVCC发动机研发的久米正和川本信彦,后来都成为了本田技研工业的社长。

1972年,本田正式发布了CIVIC车型,该车出自本田全新的前置前驱微型车平台。本田CIVIC拥有比N系列/Z系列稍大的车身尺寸,发动机排量也增加了近一倍。1973年,宗一郎辞去了本田技研工业社长的职务,河岛喜好接掌大权。那时正值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工业化企业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而本田却逆势迎来了飞速增长。

到1976年,本田CIVIC系列的累积产量已突破100万量,人们对于这款车的喜爱程度超乎想象。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将更多的关注投向了CIVIC这样的经济型小车,而正是凭借这款车的热销,本田在世界汽车舞台上站稳了脚跟。

1976年,在思域平台上衍生出一款三门掀背版车型,新车定名为本田Accord(雅阁)。本田原本希望将Accord打造成一款能与福特野马相竞争的大马力后驱跑车,但在石油危机的背景下,本田放弃了最初的想法,而将Accord变成了一款定位高于CIVIC的经济型前驱轿车。

第一代本田Accord的外形有着浓郁的美式风格,加之更为宽敞的空间和采用CVCC技术的1.6L/1.8L环保发动机,Accord一经推出便在市场上掀起了一片热潮。到1980年,本田Accord的累计产量突破了100万辆。

1978年,本田推出了一款名为Prelude的车型,该车定位为Accord的双门轿跑版,造型上显得更加动感。Prelude是一款全球车型,到1982年总共制造了约31.3万辆,其中一半以上都销往美国。

进入80年代后,尽管已经有CIVIC和Accord作为销量保证,但本田仍在不断丰富其产品线。1981年,本田推出了全新城市微型车CITY(欧洲称之为JAZZ),该车是本田FIT(飞度)的鼻祖。

凭借新颖的设计、低廉的价格和出色的燃油经济性,本田CITY很快便得到了日本国内年轻人的喜爱。第一代CITY除了有普通的三门掀背版以外,还推出了由宾尼法利纳设计的软顶敞篷版。

本集完。如想继续阅读下一集完结版,请关注头条号,谢谢有你!!

了解汽车历史,发展汽车文化,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

成都车展期间,和一个朋友聊起汽车品牌价值,当我告诉他本田的品牌价值远超大众时,他怎么都不相信,我只好给他看了下面这张图,这是入围Interbrand 2017年度“全球最有价值品牌百强排行榜”的汽车类品牌排名。

在16个汽车类上榜品牌里,本田位居第4(总榜第20),仅次于丰田、奔驰和宝马,超过了福特(33位)、现代(35位)、奥迪(38位)和大众(40位),而且,本田的品牌价值几乎是大众的两倍。

“怎么可能?!”看了这个榜单,朋友露出无比惊讶的表情。事实上,本田在Interbrand 这个品牌价值排行榜上连续14年都是超越大众的。那么在别的同类评比中又是什么情况呢?2018年《福布斯》全球最有价值品牌排名中,本田同样排名汽车类第四,品牌价值255亿美元,后面依次是奥迪、福特、雪佛兰、保时捷、雷克萨斯、日产、现代、大众。在《福布斯》的排名里,大众的品牌价值只有79亿美元,不到本田的1/3。

01,品牌价值源自消费者认同

这位朋友对于本田品牌价值远超大众所感到的惊讶,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因为在全球范围内,大众的销量是远超本田的,在很多人眼里,销量和营收意味着一切。

我不知道Interbrand和《福布斯》是如何计算品牌价值的,但显然并不直接换算于销量和营收。按青主的理解,品牌价值其实应该可以视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

和丰田、大众相比,本田的销量规模确实不大,产品线也比较短,但这也恰恰是本田之所以能赢得消费者信赖和认同的一个重要原因。本田几乎没有失败的车型,从A0级的飞度、HR-V(缤智),到A级的思域、CR- V,再到B级车雅阁,本田的这些车型款款畅销,全都跻身世界最畅销车型top100的行列。虽然本田的产品线相对丰田、福特要短得多,但是在2017年世界最畅销车型前十名里,本田和丰田、福特一样都是两款(大众三款,雪佛兰一款)。

思域在2017年世界最畅销车型榜单上名列第四。

从企业经营层面来看,大众和本田当然都是成功的优秀企业,可是从品牌价值所反映出的消费者认同来看,本田可能更接近卓越企业一点。有着“全球第一CEO”之称的杰克·韦尔奇曾说,优秀的企业卖的是产品,卓越的企业卖的是价值观。

本田从来没有提出过诸如“赶上丰田”、“超过大众”之类的口号,本田始终强调的是顾客满意度第一,所谓制造的喜悦、销售的喜悦、购买的喜悦这“三个喜悦”核心其实是“购买的喜悦”。从成立之初就对技术孜孜以求,正是本田这种价值观最好的体现之一,因为只有不断创新的技术,才能不断满足消费者越来越高的要求。

02,本田粉“粉”的是啥

本田1963年才推出自己的第一款汽车,无论是和欧美的大众、福特,还是和日本的丰田、日产相比,本田造汽车都是一个后来者,但是本田从一开始也显得与众不同。

本田的全称是“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这个名字已经说明了一切,严格来说,本田不是一家汽车公司,而是一家科技公司。现在很多汽车公司都时兴说要向一家“科技公司转型”,本田在成立之初就已经明确自己是一家“技研”公司。

可以说,正是对技术的狂热和执着成就了本田。最有说服力的应该还是具体车型的发展历程,我们一起来看看本田最有代表性的明星车型雅阁的十代发展历程,都经历了哪些技术创新:

世界上首先采用CVCC稀薄分层燃烧技术,使得思域能轻松达到美国“清洁空气法”的苛 刻要求,该法案导致当时很多车型无法在美国销售,CVCC也让雅阁一举成名。

创下了多项世界第一,世界上第一个车载惯性导航仪、世界第一套速度感应式助力转向、世界第一套车高调整装置(两段式)等等,中期改款的美规车型还搭载了本田独自开发的PGM-Fi电喷技术。

开始使用全铝发动机,成为当时推重比最好的发动机,此外,第三代雅阁也是本田第一辆使用四轮双叉臂悬挂的车型。

全系使用16气门发动机,开始搭载四轮转向功能,这代车型更加强高级感和隔音效果, 使用了蜂巢式隔音材料,大幅提升了隔音效果。

第四代雅阁的四轮转向系统。

第五代(年):这代雅阁首次搭载DOHC VTEC发动机。

从第六代开始,雅阁导入中国生产,大家都很熟悉了,青主就不再一一介绍。

本田拥有一批被称为“本田粉”的忠实拥趸,这对于一家面向普通大众的汽车品牌而言是很罕见的,这些粉丝“粉”的不是别的,正是本田对技术创新的那种坚持和执着。

汽车上最有技术含量的部分当然是发动机,在本田粉当中,有一种洋溢着自豪之情的说法——本田是“买发动机送车”。事实上,本田在发动机领域确实独步天下。欧洲一家汽车保险公司在对超过5万个统计样本调研后,得出了一份关于各品牌汽车发动机可靠性的排名,本田以0.29%的故障率(平均每344辆只有1辆出现发动机故障)排名第一。

1988年本田发布了低油耗、高动力输出的VTEC(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电子控制)发动机,这之后才有了宝马的Valvetronic、丰田的VVT-i、三菱的 MIVEC,本田VTEC是所有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控制技术的鼻祖。

自1963年第一辆本田汽车问世,1964年本田就参加了F1大奖赛的角逐,1965年就收获了首个分站赛冠军。作为引擎供应商,本田更是一度几乎统治了这项汽车领域技术水平最高的赛事,共取得8个车队及车手年度总冠军。

03,技术才是最根本的驱动力

与大众相比,本田规模半之,而品牌价值倍之,说到这里,原因应该大致说清楚了吧?对于一家汽车公司而言,技术才是最根本的驱动力。

今年上半年,权威媒体《今日美国(USA Today)》发布了一个“全球最具创新力的50家企业榜单”,上榜车企仅有5家,分别是丰田、福特、现代、通用和本田。

可能很多人会不服,可是,谁在混动领域超越了丰田?只有本田。一度“丰田在混动领域是不可战胜的”几乎是行业共识,然而,本田不信邪,本田的i-MMD锐·混动技术,不仅绕开了丰田的专利壁垒,另辟新的技术路线,而且在实际燃效和动力表现上实现了对丰田双擎的超越。十代雅阁锐·混动不久前创造了一箱油续航2143.8公里的奇迹。

本田计划2020年实现车辆在高速公路上的自动驾驶,之后向普通道路扩展,争取2025年前后在技术上实现面向个人汽车用户的高度自动驾驶。

本田宗一郎在成立本田技研之初,就为这家公司注入了强大的技术基因,因为这个技术狂人知道,有且只有技术,才是一家公司、一个品牌赖以持续发展的驱动力量。

一种基因过于强大,其他特征就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所以,本田这家汽车公司在市场营销上,就显得有些保守,有时候似乎还有些愚笨,比如别的厂家在中国都搞几代同堂,这在车市高速增长的时候,确实是有利于快速提升市场份额的,但是让相对落后的技术和产品继续保留,这与本田的技术基因先天地抵触,所以,本田一直在中国市场坚持垂直换代。

这种执拗,只能用基因来解释了。但是,本田当初的坚持,在今天看来是正确的,这种坚持短期可能丧失了一点市场份额和机会,但是增加了消费者满意度,提升了品牌形象,长远来看,赢得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本田技研始终有一批对技术狂热的人,他们不止研究汽车,还研究飞机,HondaJet成了小型商务喷气机中的翘楚,还获得由全球发行量最大的航空类刊物《飞行杂志》(Flying Magazine)颁发的“飞行创新奖(Flying Innovation Award);

他们甚至还不务正业地研发出被评为世界第一的人形机器人,以及时速最高达187.4km/h、创下世界吉尼斯纪录的世界最快割草机,当然,还有全球首个行人假人Polar,从医疗康复器械到未来的氢能社会——本田技研在技术创新这条路上越玩越嗨。

其实在涡轮增压领域,本田也不是后来者。早在80年代,搭载本田涡轮增压发动机的McLaren-Honda车队更是一度统治F1赛场。为了限制本田发动机的优势,赛事还一度禁止使用涡轮增压发动机。

现在搭载在思域和CR-V身上的锐·T动 1.5T涡轮增压发动机,以高性能、低油耗大受好评。冠道上搭载的2.0T发动机,最大输出高达200千瓦,更是同级最强2.0T(大众迈腾380TSI上那台2.0T,最大功率为162千瓦)。

本田从来就不单单是一家汽车公司,它从一开始就是一家科技公司,作为汽车生产商它全球排名第七,它还是全球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商,也是全球最大的发动机生产商,更是全球唯一一个能自主研发喷气式飞机发动机和机壳的制造商。本田技研的产品范围包含摩托车、汽车、船舶、发电机、太阳能光伏、机器人、飞机等等。

这个世界上可能很难再找到一家像本田这样重视技术和研发的公司了,以至于本田有着一 条几乎不成文的规矩——历任本田的社长都必须是技术研发出身,直到目前都没有例外。

本田宗一郎(中)说后悔用本田来命名公司,因为公司应是社会公器。在他之后,再也没有一任社长姓本田。

本田的这种技术基因,归根结底还是来自创始人本田宗一郎。这位被誉为日本“经营四圣”之一的天才发明家,后来很后悔将公司命名为“本田”,他说公司应该是公众的公司,是天下人的“公器”,用自己的姓来命名公司会引起误会。

丰田所在地被命名为丰田市,日立的发祥地叫日立市,曾经铃鹿市长也提议过将铃鹿市易名为本田市,但本田宗一郎拒绝了这个好意,因为这违背了他的人生哲学。

本田宗一郎不追求名和个人私利,他追求的是能带来社会进步的持续的技术创新,这显然 也已经成了本田的精神理念。

只要一直努力,终有一日会得到回报,

只要坚持下来,梦想便会成真。

多数情况下,正义不会取得胜利;

多数情况下,梦想不会成真。

在现实世界中,这些是常有的事。

起点就在那里,技术开发有99%的可能失败,

只要尝试新东西,就一定会摔跟头。

很恼火,所以便连吃饭和睡觉的时间都不放过,反复去做。来吧,超越昨天为止的自己吧。

超越昨天的Honda吧。

这段并不华丽的广告词,恰恰道出了本田的精神理念,这正是本田不断发展壮大的内在驱动力量。在技术开发上不断失败,不断尝试,不断超越,绝不认输——这就是本田的“道”,也是本田的价值观。术或有一时之短,道乃长盛之本。现在,你还奇怪本田的品牌价值为何看起来和它的规模那么不相称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铃鹿赛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