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孩子上衡中的孩子,求门路

“今日疯狂,明日辉煌”这句口号写在衡水中学高三教室里。

  作为“衡水模式”的标杆,去年,这所学校向北大清华输送70人,并占据河北省高考前200名中的一半。数年来,衡中保持着优异的高考成绩。在其带领下,衡水各中学的高考成绩也突出于河北其他地市。

  作为高考制度下的蛋,衡中的秘诀在哪,高强度训练适应考试,是否扼杀学生创造力,是否践踏教育本身——“衡水模式”被舆论关注和解析。

  6月5日,临近中午,衡水中学高三430班,教室里偶有翻书声,学生们低头学习。

  教室墙上挂着红色条幅,“血狼精神,与我同在”,这是班级“信条”。后面墙的黑板上,写着“今日疯狂,明日辉煌”。

  几年来,河北这所“超级中学”,一直与“北大”、“清华”、“状元”、“奇迹”等词汇联系在一起。

  去年高考,衡水中学考取清华、北大70人,占两所学校在河北招生人数的一半左右。

  再之前,从2008年至2011年,衡水中学考入清华、北大278人。

  如今,“衡水现象”备受瞩目,衡水中学不仅在当地招生,还吸引周边地市的大量“尖子生”。一位来自石家庄的学生说,他们班上,有20来个外地同学;还有学生说,他们班上还有从北京来的。

  衡水中学每年有大量学生考上名校;10年来,到“衡中”学习的外地官员、师生约17万人

  5月27日,李梓华(化名)坐了5个多小时火车,从唐山到衡水中学,路途辗转。

  李梓华是初三中学,以她的成绩,能考上当地重点高中。但去年,当地高中没有一个学生达到清华的录取线。

  李梓华想上清华,所以到衡水中学,咨询是否能来读高中。

  衡水中学位于衡水市区东南部,周围与平房相伴。其破旧的大门和斑驳的墙壁,很难看出这里有多么特别。

  但是,贴满清华北大学生照片的校园围墙,绵延近百米;校门口,还有两幅巨大的高考成绩宣传展板。

  2011年的高考,该校的成绩近乎疯狂:除包揽河北省文理科第一名,还有7人、6人分别进入省文理科前10名。在省前200名中,衡水中学的学生占了近一半。

  有人开玩笑说,在这个开车半小时就能穿越的小地级市,没有几个熟人上清华北大都不好意思出门。

  衡水中学宣传处主任张永说,在河北,衡水高考成绩已远超过其他地区了。这跟衡水经济在河北省的排名非常不相称。

  因为衡水高考成绩突出,一个全国性的高中校长论坛决定在衡水中学举行。校长张文茂一再要求减少参会人数,原因是“衡水市区的宾馆住不下”。

  去年衡水中学承办会议,即使宾馆都被包下来,还是有不少与会者需要到几十公里以外的县城住宿,很不方便。

  张永笑称,衡水中学为衡水的宾馆作出了很大贡献。10年来,单单是来衡水中学参观学习的外地官员、师生就有17万人,他们一住就是几天,这是笔不小的收入。

  “做题潜力挖到极致”

  有老师称,衡中学生,连等待打饭的时间都要被利用做题

  “他们到底有什么绝招?一句话,衡水中学把学生做题的潜力挖掘到极致了。”邢台的一名高中教师,这样评价“衡中经验”。

  衡水中学,每天13节课,6节正课,由老师上课讲解;7节自习课,大部分时间用来做题。上述邢台的高中老师说,他听学生讲,“衡中的学生,连等待打饭的时间都要被利用上做题”。

  “用各种各样的方式重复。”一名曾在衡水中学教语文的老师说。

  除学科自习外,其他自习课,老师不允许进教室。在学科自习上,老师也不允许统一讲解。对学生单一辅导时,老师的声音放到最低,不能影响其他人。

  上述语文老师介绍,到高二结束,基本学完高中课程,高三全年都在复习。复习有三轮,各有重点。同时会做大量模拟考题。

  因高考成绩优异,衡中的高三习题被传得很神秘。衡水中学不用市面上现成的习题,宣传处主任张永介绍,衡中的习题都是经过老师精心挑选的。“原来做5套题才能达到的效果,现在做一套就行了。”

  对于题量,曾经有个说法:如果一套题70%的学生答完了,那就是不合格的,因为这说明很多学生的时间被浪费了。

  来自石家庄的一名学生家长起初并不赞成让儿子大量做题,但是同事女儿的经历让她改变了想法。这个女孩在石家庄上学,成绩不错,平时做题不多。去年高考时因很多题型没见过,一下子蒙了,结果只考了三本。“做得多了,才能不慌”。

  “每天反省很必要”

  学校的氛围让学生觉得,“不好好学习,对不起同学”

  因为奥赛获奖,衡水中学高三学生李秋宇已被保送清华大学。这些天,他没离开学校,他成了“老师”,负责辅导高二奥赛练习。

  李秋宇喜欢“有规律的生活”:早上5:30起床,然后跑早操。

  衡水中学高二学生王奕文也喜欢跑操,认为喊口号,“很提神”。

  她说每天早晨5点半起床并不难,听到铃声就会醒,这是“条件反射”。然后十分钟洗漱,开始跑步。

  跑步前,有大概5分钟的集结时间。这个时间她和同学们都会带着学习资料,“背一个单词都是收获”。“从这一天开始,就要把思维带到学习上来。”

  之后是语文和英语的早读时间。王奕文说,大声朗读,会帮助提神。

  由此,全天13节课开始,直到晚上10点半。有学生说,学校的氛围让他觉得,“不好好学习,对不起同学”。

  这样的作息时间,在衡水的各所高中,基本是通用的。

  在衡水中学高二年级的教学楼,大厅墙上有三句话:我来衡中做什么,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今天做得怎么样。这被称为每日“三思”。

  衡水中学宣传处主任张永说,对于高一高二的学生,“每天的反省很有必要”。

  学生跑操“有一股子压倒一切的气势”

  高一到高三,衡水中学的学生们,吃、住都在校园,每两周放假过一次周末。

  在不放假的周末,学生们要和平时一样学习。

  据介绍,在衡水市,另有一些高中,一个月放一次周末假。

  “跑操”,是衡水中学的一个符号,相关视频在网上流传后,被称为“天下第一操”。

  跑操的时候,每个班学生组成一个方阵,绕操场跑圈。队伍紧凑,间距一致,步伐一致,速度一致。除了喊“一二三四”,还喊着“超越自我,挑战极限”等口号。

  张永说,不做广播体操,是因学生多,场地不够,学生又要锻炼身体,只能跑跑步。结果,现在其他学校都在学“跑操”。

  前任校长李金池说,北京海淀的高中校长团曾到该校参观。听说大课间不做广播操而是跑操,非要亲眼看一看。

  “看着看着,几位校长忽然掉下了眼泪”。李金池说,对方称是激动的,“你们学生有一股子压倒一切的气势”。

  老师开会“偷偷阅卷”

  “五一”、“十一”以及周末,衡水的老师基本不能休息;亦有老师称“感觉很幸福”

  王亚玉是去年河北省的理科高考状元,她说其实我没什么特别,在衡水中学,真正值得关注的是那些老师。

  衡水中学的老师,每月工资三四千元,超过当地公务员。老师们说,这份薪水建立在近乎公务员两倍工作时间之上。

  备课很重要。因学生大部分时间是自习,每门课每天一节正课40分钟,老师们需要在极短时间内讲清楚必讲内容。

  从学生早读开始,任课老师就要进入工作状态。如果是班主任,工作时间还要提前,有的要陪学生跑早操。

  每天下午5点半下班,之后至晚上9点半,是老师们的弹性工作时间。

  除了备课,老师们要出很多习题,并判卷。为了了解习题的深浅,老师要把习题都做一遍。

  “经常看到老师在学校开大会时,偷偷在下面阅卷。”一名语文老师说。

  除高考、暑假和春节,在“五一”、“十一”以及周末,老师们基本不能休息。一位女老师对自己婚礼上情形记忆犹新:丈夫的同事都来了,留给自己同事的座位都空着。“红包到了,人来不了,因为实在走不开。”

  信金焕在衡中任教18年,去年刚被评为特级教师。她说一评上特教,马上收到了北京朝阳区的邀请函,承诺解决全家北京户口,提供住房,安排丈夫工作和孩子就读。

  她拒绝了邀请。她说自己不到40岁就评上特级教师“是学校看得起”,而且“在这里感觉很幸福”。

  衡水中学副校长王建勇说,学校计划进行“最美婆婆”评选,表扬那些支持儿媳妇工作的婆婆们。

  践踏教育成就高考?

  “衡水”军事化备考亦引发争议;专家称,只要高考不改,衡水模式就会存在

  “衡水现象”,吸引了周边地市的大量“尖子生”前来就读,甚至还有北京的学生。

  记者了解到,北京在高考自主命题前,有很多北京学生来衡水中学读书,如今仍有个别北京学生。

  据介绍,河北其他地方的一些校长和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一边向衡水学习,一边向省里写信举报。他们认为,衡水跨区域招生,影响教育均衡。

  河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正处级调研员李强,专注高中教育研究10多年了。他说他理解其他地市的苦衷:“尖子”走了,升学率受影响。

  李强介绍,2003年以来,河北省教育厅出台过限制措施,不过这些规定其实“底气不足”。“我们考虑的是,规范一下秩序,大家不要乱来。”

  李强说,他也私下“敲打”那些“告状的”学校:你们那的孩子都跑了,他们背井离乡到别的地方求学,付出了更多的成本,这是你们的罪过。

  在学生们往衡水跑的同时,“衡水模式”也备受争议。批评的声音认为,军事化的备考,题海战术,让学生麻木,扼杀创造力。

  上述邢台的高中老师认为,“衡中的教学模式严重践踏了中国的高中教育”,但让他矛盾的是,在目前的考试模式下,“谁不学衡中,谁就将被彻底淘汰”。

  衡中的教学模式逐渐在衡水其他学校推广开来。

  该模式下,一所学校的高考奇迹,演变为整个衡水所有中学的高考佳绩。

  在衡水市,衡水二中以及冀州、武邑、枣强等县级中学,每年也都有约5人考入清华、北大。

  李强认为,衡水现象与衡水的“盐碱地文化”有关。衡水什么自然资源都没有,只有盐碱地,“考学是唯一一条出路”。

  李强说,衡水人很能吃苦,“我都感觉老师很苦,但是他们内心很愉悦,这是衡水高考好的基础条件”。

  李强说,上世纪90年代时,他去衡水一个县级中学调研,看到学生们的学习劲头,差点掉泪。

  县委书记给这所中学送了块匾,上书“人才的摇篮”。但李强并不认同:你别说培养的是人才,充其量只是一个大学生的加工厂。

  李强认为,目前高考只顾及了人才培养的某一方面,标准是分数,而高中教育中,训练越多,错误越少,扣分就越少。“衡水现象”最大的特征就是,“对高考这个目标的管理特别有效”。

  河北省教育厅一名工作人员认为,衡水适应了目前的高考制度,只要高考不改,这个模式就会存在。

  但在李强看来,现在衡水的情况已发生变化。他说当地也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且在调整办学方式。

  衡水中学,随处可见标语口号。它们分布在校园路上,教学楼大厅里的倒计时牌上,学生宿舍,甚至学校印刷的笔记本上也有。班级墙上的标语有,“血狼精神,与我同在”,“今日疯狂,明日辉煌”。

  在高二年级教学楼,大厅墙上有三句话:“我来衡中做什么,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今天做得怎么样。”这被称为每日“三思”。

  跑操时喊的口号:“超越自我,挑战极限”、“放飞青春,勇攀高峰”、“自强不息,志与天齐”,班级旗帜上的标语是“为梦想浴血奋战”。

  衡中口号每年都不一样,2011年的标语和2010年就不同,其倒计时牌上写着,“十二载潜心铸剑,今朝及锋而试”;楼道上的横幅则是,“万念归一,用虔诚追求梦想”。

  有学生说,学校的氛围让他觉得,不好好学习,对不起同学。

  □新京报记者 宋识径 河北报道

当代中国最牛的中学——河北省衡水中学

  当今年的高考分数出来的时候,河北衡水这座小城再次成为焦点:

衡水中学再次以绝对优势名列河北省第一,包揽了河北省文科前4名。重点大学上线2442人,上线率85.3%(不含音、体、美及到外地参考学生)。衡水中学高考成绩已连续11年全省第一,每年向顶级学府清华、北大输送的学生都占河北省的半数左右。

  有人曾诗意地介绍自己生活的这座小城:“我们这儿有衡水中学,有衡水湖,还有衡水老白干酒。”

  河北小城 高考11连冠

  今年高考前夕,衡水中学已有48名学生被全国名牌大学提前录取。其中,11名学生被保送清华大学;12名学生被保送北京大学;25名学生被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名牌高校提前录取。

  今年高考中,衡水中学囊括了河北省文科前4名。河北省理科前10名衡中占7名;河北省文科前10名衡中占7名。

  重点大学上线2442人,上线率85.3%(以上数据均不含音、体、美及到外地参考学生)。预计在2010年高考中,衡水中学将约有80人考取清华、北大。

  不仅今年,衡水中学的历史也很牛:从2000年到2009年,衡水中学勇夺高考河北省10连冠。2005年至2009年5年间:衡水中学有3名学生勇摘河北省高考文理科状元桂冠,有223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10名学生考入中科大少年班,6700余人考入全国重点大学。

  不到衡水中学 不知道老师辛苦

  7月15日,衡水市市长高宏志对全国重点网络媒体采访团的记者们说,衡水中学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是因为衡水中学的老师们太敬业了,他们的付出比其他同类学校的老师们要高出两倍。

  北京大学在校生、2009年高考衡水市文科总分第一名王丽雅说:“来到大学,你就会知道,没有哪一所高中的老师像衡中的老师那样辛苦地工作,他们的付出,他们的敬业,他们的经验,足以让我们顶礼膜拜。”

  今年高考河北省文科状元刘长佳在介绍学习经验时说,假如不上衡水中学,他不可能成为河北省的文科状元,是衡水中学的教育方式成就了他。

  老师的辛苦,学生都看在眼里。衡水中学的学生也以刻苦著称。

  在衡水中学贴吧里,一名曾经的衡水中学学生说,在衡中我减了30斤,这就是一种证明。高三一年,基本上中午都是5分钟吃完饭。从宿舍跑到教室,从教室跑到食堂……

  走过三年衡中,的确,一切不过如此。前方就是一个美好的未来。为了自己的一生,这点小小挫折又算得上什么苦?

  校长老师 长年“长”在学校

  衡水中学年级主任张玉滨告诉记者,工作在衡水中学的领导和老师心中永远是第一位的。

  所有人都是以校为家,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十二三个小时左右,从来就没有“节假日”、“星期天”,也没有其他“业余生活”,工作就是业余爱好,这一切老师们都有目共睹。

  现在学校的特级教师,没有一个是校级领导;2006年,因为衡中高考考出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上级领导和学校奖励高三的每位老师平均近2万元。这些奖金,学校领导是没有的。

  只要是不外出,每天早上5点半,50多岁的衡水中学校长张文茂总会出现在操场上,看着学生跑操。

  学校其他的副校长,有的虽然不任课,但也是天天5点半就起床了,“张校长都50多岁了,每天还起来上操,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起?”学校领导以身作则感动着老师们,也成为老师们敬业的一大动力。

  学校建教师“精神特区”

  衡水中学对学生的学习心理长期研究发现:一个学生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好坏,与他是否喜欢教这门功课的教师相关。

  他们对学生进行了跟踪,发现学生往往因为不喜欢某一老师而不喜欢他所教的课,许多学习上偏科的学生都能从此找到原因。

  衡水中学校长张文茂说,他们要把学校建成一个“精神特区”。让老师们远离庸俗堕落、远离腐败铜臭、远离不正之风、远离低级趣味;严禁教师课余办班搞有偿家教、严禁教师集体吃请和索礼收礼、严禁教师拉帮结伙与吃吃喝喝、严禁教师痴迷网络与搓麻打牌。

  另外,学校还注意老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衡水中学每学期都要组织教师去外地参观考察,各科室自己选择对口较强的学校去参观考察。

  学校还送优秀骨干教师出国培训。现已有80多位教师出国培训,衡中老师的足迹已经到过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

  “老师眼界开阔了,业务水平提高了,注重和学生的交流,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上去了。”张玉滨说。

  吸引全省“好苗子”

  随着衡水中学名声越来越大,河北省内很多优秀学生慕名而来,希望在这块圣土中成就自己的北大、清华之梦。

  几年前,就有沧州市的一个女孩抱着自己初中获得的荣誉证书、考试成绩单来到衡水中学毛遂自荐。

  据了解,每年中考过后,衡水中学校长的办公桌上都会堆满了大大小小的条子,天南地北的家长们都想方设法托关系、找门路,把孩子送到衡水中学来读书。

  “衡水中学毕业”的身份早已成了一种荣耀。有的家长表示,就是高中毕业后考不上名牌大学,衡水中学校友也是孩子将来巨大的财富,会让孩子一生受用不尽。

  设立实验班因材施教

  衡水中学的教育机制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激励机制,因材施教。

  衡水中学一位高一学生的家长对记者说,高一入学,衡水中学就按中考成绩设立实验班,学生们都以上了衡水中学的实验班为荣。

  不过这可不是一成不变的,几次考试下来,成绩一直不好就会被淘汰到普通班,普通班的学生通过努力也可以进入实验班。

  衡水中学年级主任张玉滨说,他们把学生分为尖子生、边缘生因材施教,达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学校一名老师回忆,几年前,有一位教师刚接手新班不久就进行了一次考试,考题出得又深又难,学生的考分平均不足50分,紧接着就是讲最深的东西给学生听。

  这位教师的想法是:“要先给学生一个下马威。”

  后来这件事被校长知道了,他找到这位教师说:“你这样做,一是在学生中会建起对老师的‘迷信’,二是打掉了学生的自信心。按新的教育观念,二者都不可取,影响了学生的发展。教师是园丁,培育花朵,但也能成为刽子手,扼杀幼苗。”

  此后,学校还专门针对考试做了一项规定:如果学生某一次考试平均成绩偏低,就列为教学事故,对老师进行处理。

(补一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似乎没有任何一个行业的知名杰出人物出自该校)

我觉得国民教育序列可不是那么好办的。又不是幼儿园。

必须有好专业的教师团队,管理团队,后勤服务团队。

老板还得做好赔钱的准备。石家庄的精英算是办的比较成功的,可它赔了好今年。翟董事长别处赚的都填精英高中的窟窿了,直到请了衡水中学原校长,打造衡中品牌的李金池出山,才花了三年时间扭亏为盈。

但是石家庄是人口大市,2017年中考人数就比2016多7600人,唐山才多1000多点。那里公立教育不足,私立才能发展起来。唐山人口由于计划生育抓得严,再加上土豪多移民的多,学龄人数是平稳的,甚至是减少的。公立学校质量还不错,私立发展空间不大。

还有楼上想让古冶私立教育雄起的吧友,长点心吧,私立教育如果是填补公立的空白还不错,如果雄起了,第一个倒霉的是学生家长,教育成本会翻好几倍,第二个倒霉的是学生,公立还是要脸的,老师为了稳定不说多好也得教的差不多,私立流动性大,你们想想吧。第三倒霉的是老师。好多民办公助的学校本来有编制的老师由于去了私立帮教,被有门路的把编制搞没了,还能认真教学吗?网上这样新闻还很多。

我也希望古冶有个好学校,可是

学校不是那么好开的,苍龙要想办好,先做好赔上十年钱的准备,熬到唐山市的省重点都黄了,或者二胎们都上高中了就成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衡中的孩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