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衰败的玉门老城区房子有望升值买个50平的房子需要多少钱啊?

原标题:资源型城市衰落之痛,房子100元一平你信吗?

现在的房价大家都知道的,一线城市动辄10万,三四线城市也普遍破万。

就在大家都在吐槽房价高买不起房的时候,却有一些城市的房子,已经便宜到令人发指的程度。

有一个曾经辉煌鼎盛的城市,现在的房价普遍只有2000元一平米。而且,在人烟稀少的老城区,房子的报价最低达到了100元一平,一套稍好点的房子总价也就是一两万块钱,一个月工资就能买套房子,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这个地方呢,就是曾经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玉门老城区。

贴吧里看到,有网友听到这个房价已经按耐不住了。

这个价格真的算是中国最低的房价了,100块钱一平跟白送有什么区别,是不是可以买来放着养老、度假、租出去,坐等升值或者拆迁?

当然,以上想法全错,我们来看看,玉门老城区究竟什么样。

祁连山脚下的玉门,是甘肃的一个县级市。

千万不要小看玉门,玉门油田在新中国历史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里诞生了新中国第一个石油化工基地,成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我们都听说过的铁人王进喜,就是从这里奔赴大庆、享誉全国的。

解放前10年,中国的原油产量主要来源于玉门,占全国总产量的95%。支持油田建设的人才也被源源不断的输送到这里。鼎盛时期的人口达到了13万。

这个城市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是何其风光。因为丰富的石油资源带动了当地的发展,这里曾经是车水马龙的都市聚集区。

现在再去玉门的话,保准给你唱一场“空城计”。

玉门油田因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而成为中国最落寞的油田,玉门变得“郁闷”了。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玉门的产油质量和数量已经进入衰退期。随着玉门石油管理局和玉门市政府的搬迁,曾经辉煌的玉门老城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鬼城。常住人口缩减为原来的六分之一,六分之五的人口消失,因此带来了超高的房屋空置率。

玉门老城区逐渐没落了,加上各种设施,大型商业也跟着搬离。

因为城市的衰落,在玉门市老城区,房价简直低到离谱。最低的只要50-100块钱一平,买个水电暖齐全的七八十平老房子,几千块钱就能拿下。

原来市中心的旧房子变成廉租房,60平水电暖齐全,两室两厅只要几十块一个月。大片的废弃小区和公共建筑被封了起来,大白天经常一个人都见不到……

不少当地人拥有几套房子根本不是事儿,不过压根不值得炫耀。有当地人表示:这些房子送你也不想住,年轻人都往外面发展了,就剩余老人在这里养老,假如你能忍受买个东西跑上半天的话,住在这里还是挺合适的。

设施配套不齐全,连个公交车都没有,老城区里只留了一个红绿灯。而且房子老旧,当地建筑还停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风格。

在玉门的老市区,这样的楼房数不胜数,毕竟曾经的人口达到10万多。而现在整栋整栋的房子空着,破旧的门窗墙面,历经劫难千疮百孔。

走在街上四处空荡荡的,曾经应该是人头攒动的书店、照相馆、百货商场、酒店、学校,或是封堵,或是门窗紧闭,宣告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看到这样的房子还能心动吗?

即使房价便宜到你不吝啬这点钱,但辛苦挣来的钱也不能白扔吧!

没有人口,没有产业,没有配套,去养老还是喝西北风?

地底都掏空了,你还想着拆迁?大西北的空地那么多,何必在一个掏空了的地表上搞基建或者新区?

随着企业的接连破产与个体户的锐减,产业经济的萧条最终影响了地方税源,企业和居民存款大量外流。

而油田企业搬迁和生活基地的搬迁,造成了大量人口迁徙。高收入高消费群体和高素质人才流出,迁入的却是贫困群体和低收入农业人口,消费能力和生产动力严重缺乏。

房价其实是个很好地体现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的表现。玉门的房价绝对不是崩盘,而是油尽城枯。

这样的一个因资源枯竭而废弃的城市,很难再看到希望。

同样因为资源大起大落的城市,还有煤都神话鄂尔多斯,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内蒙古三线城市,创造了一系列的经济神话, GDP一度赶超香港,房价直逼"北上广"。

鄂尔多斯的煤炭产业占经济总量近70%,占财政总收入近50%。拥有"黑金资源"的鄂尔多斯,在煤炭产业的黄金十年里,风头一时无两。

可惜,煤炭带来的巨额财富,被这座城市挥霍在房地产市场里。据公开资料显示,2006年鄂尔多斯的楼市,均价大约为1200元,三年后,住房均价飙升到7000元左右。到最疯狂的2011年,鄂尔多斯的房价被炒到将近两万元。

然而,仅依靠煤炭资源,产业结构单一,粗放生产,导致环境恶化,产能落后,同时热衷房地产的投机买卖,这让鄂尔多斯的发展之路越走越窄,泡沫隐患重重,终于一夜之间,神话破碎,陷入债务危机。

资源矿产丰富的那几年,大量的人跑到鄂尔多斯买房淘金,但是现在鄂尔多斯到处都是令人触目惊心的空置楼房以及烂尾楼。

相似的是,玉门和鄂尔多斯这两座城市都是属于资源城市,现在因资源枯竭或衰减,大量人口流出,房价下跌。

从这两座城市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规律,人口是房地产的有力支撑,产业经济是人口聚集的源动力。

资源型城市总也摆脱不了一种宿命。

面对资源的枯竭,结构单一的产业无法支撑经济发展,资源型城市在资源枯竭以后,通常面临搬迁、转型和消亡三种选择。

玉门的废城之痛,鄂尔多斯煤都神话的破灭,映射出中国众多资源性城市的转型困局。

国外的资源型城市一般规模比较小,例如美国的矿业城镇规模只有四五千人左右,这样的情况便于搬迁,在资源开采枯竭之后,即使废弃掉成为鬼城也影响不大。

但是我们国内的资源型城市通常规模很大,小城市也有5万-10万人,搬迁和废弃影响太大,转型是第一选择。但是转型又谈何容易?

比如钢铁之城唐山,也面临着转型困局,当地人最担心的是钢厂拆除后“人走茶凉”。唐山人口众多,除了铁矿资源,还占据着地理和交通优势,为了应对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瓶颈,这些年来唐山也在努力转型,然而效果并不如人意。

中国的资源城市何止这些,神木、东川、抚顺、盘锦、焦作、黄石……无不面临着产业结构转型。

资源是天然优势,可以让一个城市兴起,但到了一定阶段,又会带来衰落。

我们都知道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资源型产业必定是优势递减的,从勘探开采——高产稳产——衰减枯竭,这是一个生命周期规律。

而且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多少已早不是决定一个城市生命力和等级的决定要素。

在生命周期末期,如果无法找到新的资源或者培育出替代产业,城市的衰落就不可避免了。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环境恶化等就成了资源型城市的共性问题。

通常,人们将历史上资源型城市的命运形象地总结为“春蚕型”和“蝌蚪型”。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都听过“春蚕到死丝方尽”,顾名思义,“春蚕型”城市像春蚕作茧、丝尽而亡,最后弃城而走、整体搬离。

而“蝌蚪型”城市则像蝌蚪跳上岸,摆脱对资源的依赖,蜕变成“青蛙”,即使资源枯竭,城市也会可持续发展。

玉门老城,显然属于“春蚕型”,这样的城市即使房价再低,也没有投资和居住的价值了。

其他经济步入下行期的资源型城市,投资同样面临着巨大风险。

一座城若过分依赖于资源,资源不可再生,得之于资源开发,也将失之于资源枯竭。

为什么资本和人口更眷顾一线和强二线城市?因为这些城市依赖的不是资源,而是源源不绝的人口红利和永不枯竭的经济发展动力。

玉门是位于祁连山脚下的一座工业城市,曾经赫赫有名的中国石油的摇篮,她因油田而兴起,也因油田而衰落。

今天我们地图上所看到的玉门,是依附兰新铁路干道而谋求新生的新城。并非那个曾经盛极一时,如今与石油业俱损的旧城老君庙。

老君庙是中国第一口油井的诞生地,铁人王进喜的故乡。50多年前,因油田所在而设市,中国第一座石油基地拔地而起,鼎盛时期人口达到13万人。

九十年代随着石油资源枯竭,当地政府与石油管理局分别迁至八十公里外的玉门镇(现玉门市)和酒泉市。在职人员可随单位迁走,而退休工作人员却无此待遇,无钱买房的他们只能留在原地养老。

随着事业单位大批外迁,以及交通不便,这里的各种商业设施、服务设施和公共设施也都缩减至个位数。粮食用地相对匮乏等问题让这里几乎变为了一座废城。

政府为了集中管理,将老城南北两侧入住率过低的区域断水断电,把市民集中在市场周边的廉租房,原本住房只得被遗弃。

与中国大多数城市常见高房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里的房子50元一平,甚至整栋2000元出售都没有要!

繁荣时的玉门老油城,市民来自全国各地,而如今玉门老城被遗弃,这里的老人也同这个城市一样被搁置在戈壁滩里。有老人讲“我们如同这个城市一样,慢慢就被人遗忘了。”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

截至2009年,玉门地表年径流量合计为10.915亿立方米,疏勒河、白杨河、石油河、小昌马河年径流量12亿立方米[4] ,全市地下水综合补给量平水年为5.77亿立方米,中等干旱年为5.23亿立方米。先后建成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3座,小塘坝129座,库容水量达127万立方米。

谁说没有水,按你的说法,以色列一条河没有,不也发展的好好的。

是说那个老城没水,不是说整个玉门没水。

??在玉门老城出租司机包三童年的记忆中,这条漂着油渍的河流时常夹杂着羊粪味,“两岸的残油,雨水冲刷后就流到了河里。中下游的河水是没法喝的。”

?治理效果似乎并不明显。根据甘肃省水利厅发布的简报,2013年1月至3月,玉门市饮用水源地豆腐台(位于石油河中游的饮用水源保护区附近)地表水质为三类。玉门桥段的石油河水质为劣五类,主要超标项目是氨氮、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等,其中氨氮超标3.8倍。

?如今的石油河则饱受缺水困扰。今年3月27日至4月23日,石油河断流时数累计达367小时。除了污染,石油河还用水透支。石油河的水资源利用率在72%以上,远超过水资源严重短缺的临界数值50%。

你去看看我上面楼层发的那个央视新闻调查的纪录片,玉门县政府的人自己说的,为什么把玉门政府搬迁走。

就是因为这老城是依玉门油田建设的,地理条件本来就差。不靠高速,不靠火车站,高速火车站都到县城40公里以上,只有小路通到这个老城。

没必要来开发这个城了。没意义了 ,你看看地图吧。西部一个4*4公里的三角地段,开发有什么意义。而且条件恶劣。

就隔了70公里,老城比新城海拔高了1000米。这算哪门子交通便利。而且只是玉门老城没人了,不是整个玉门没人了。玉门老城长宽4*4公里,玉门整个地区1.35万平方公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玉门老城区房子有望升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