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100万靠利息生活0万,仅靠利息,你的后半生有望吗

原标题:高赞:我卖掉北京500万的房产,在老家生活的这两年……

你只有早早看见过最好,享受过最好,体验过最好以后,你才有资格说,我选择在大城市生活,还是选择在一个宁静的小城市里生活。

相信很多人都曾有和我一样的想法——把北上广深的房产卖了,拿着数百万巨款,再去三四线城市甚至是农村买个房子,做一个世外之人,潇洒、悠然地度过余生。

然而,绝大数人对此只是想想,并不敢真正付诸于行动。但,我是个例外,因为我是个有魄力的人。

来源:财经大字报(caijingdzb) 作者:财四爷

大学毕业后,我在北京的一家国企工作多年,并有幸拿到了北京的户口。2005年,看到有朋友开始买房,于是我也鬼使神差地在北京西南三环买了一套商品房。当时房价是4000多一平米,我买了一套116平米的3居,房价高达40多万。这在当时对我来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天文数字,因为我的工资也不过4000元。但我说过,我是个有魄力的人。

拿着家里的资助和自己多年攒下的几万块钱,首付了15万,贷款25万,10年期,就这样稀里糊涂的买下来了。

于是,5年后,我还清了房贷。10年后的2016年初,我以495万的价格把房子卖了。

至于卖房的原因,一是当时工作上的不如意;二是家里年迈的老人身体不好,需要照顾;三是老家亲戚朋友的各种劝说;而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判断,北京房价已到顶,随时可能跌。于是,我以惊人的魄力把它卖了,同时也辞去了北京的工作。

手握500万巨款,像打完胜仗的将军一样凯旋,回到生我养我的老家——一个十八线农村。

于是,花了30多万,迅速把自家的破房推倒,重盖了一个三层小洋楼,给父母住。自己又花了40多万,在市中心里买了一套120平米的大三居。加上装修、买车,以及“借”给亲戚朋友、父母兄弟姐妹的赞助费,手里还剩个300来万,分别存了定期、余额宝,还买了理财和保险,坐收利息。

就这样,我梦想中的赛神仙的日子终于到来了。

帮老人治好病,参加各种朋友聚会、各种胡吃海塞,还去视察了一下别的国家,就这样快乐地度过了大半年的时间。这半年真的很快乐,毫无压力。

时间一晃,一年过去了。2016年底的时候,我卖出的房子已经涨到了870万,涨了近400万。

这开始让我有了些许的不爽。

伴随着心态的改变,我也开始对自己的生活多了几分厌倦。

北京的朋友圈逐渐消失了,身边的朋友虽然多了,但总感觉缺少了点什么。

我似乎融入不了这种天天打麻将、说话跟吵架一样、一下雨就满脚泥泞、一进村充满各种肥料气息的生活。

不对啊!这,根本不是我想象中的神仙生活。

去镇上最大的超市买点东西,发现无论什么都比北京贵。一瓶2L的大可乐,一般都在8-9块钱,而北京我记得也就5块多一瓶,贵的时候不过6块钱。

然而最让我无法容忍的是,贵也就算了,但买到的东西一不留神就是山寨货。比如“OO糖”、“漂柔洗发水”、“美地电风扇”,还有“旺好牛奶”。

想去上班,才发现这里根本找不到适合我的企业,甚至这里根本就没有互联网行业。

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一份跟互联网沾边的工作,进了公司做了几天才知道,竟然让我做网管。我一个高级架构工程师,拿着2000块钱的工资也就算了,还要做网管,还要修电脑?

我们这里市区最繁华的地方,也就相当于北京的城乡结合部,甚至还不如。

想约朋友去咖啡厅坐坐,抱歉,没有!想去吃个海底捞、绿茶、呷哺呷哺?没有。就连想去吃一次垃圾食品肯德基和麦当劳,这个倒是有,只不过名字是二合一的“麦肯基”。

你可以想象,一个在北京生活了10多年的外地人,回到自己的家乡后,各种不适应的窘态吗?

就这样混混沌沌的,虽然身揣300万巨款,虽然利息都足够我们一家人的疯狂花销,然而,我却觉得自己废了。我看不到未来,我的未来也许就是这样——拿着钱,等死。

一个人的精神垮了,万事都变得不顺。

老人的病情再一次加重,治疗、抢救先后花了几十万,但还是没有抢救过来。

后事之后,我再一次以我的魄力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杀回北京。

北京这个城市,让无数人痛并快乐着。

三分之一的工资交给了房东,紧张的工作压得人透不过气,从地铁上小跑着的人群可以感受到这里生活节奏的快速。但是,说起在北京工作,相信大多数人的心里还是带着几份自豪的。

这里有着全国最高的工资,有着数不清的工作机会,有着最好的商业、医疗、教育资源,有着我的那一群狐朋狗友。

再次回到北京,回到了我之前住过的小区,我的眼睛有点模糊了。一切虽然都是那么熟悉,但我的家已经不属于我,我再也回不去了。

这时,与我当初相同户型的房价已经是900多万了,我要感谢317新政、感谢限购政策,要不是317,现在房价一定过千万。

然而这900万,相对于我兜里的300万来说,仍然是遥不可及。由于之前在北京有过贷款记录,现在我再购房只能算是二套,首付要60%。对,是540万,还差200多万的缺口。

我实在不想租房,而且有了之前的经历,我已认定,我的后半生一定会在北京度过。

于是,我七拼八凑到了350万,付了首付,在同小区又买了一套近600万的小两居,70多平米。

3个月后,我终于搬进了新家,虽然比之前小了些,但是我觉得很踏实,也很满足。

很幸运,我两年前离开的那家公司,经同事推荐,又一次收留了我。

我的工作回来了,我的朋友圈回来了,我的生活也回来了,我的呷哺呷哺、我的绿茶、我的麦当劳肯德基,我终于又恢复了两年前的生活。

现在,就连老板冲我发脾气臭骂我时的样子,我都觉得是那么的帅。

如今,我的最大梦想就是——努力工作,争取在我退休之前,把房子换回同小区116平米的三居。

我为什么建议你留在一线城市?

原始出处:水木然、简书网友晴也Zoe、孙晴悦;

一线城市有三样宝:创业、投资、路演,靠能力翻身的人大有人在。

三四城市也有三样宝:医生,教师,公务员,这就是这个城市最体面的职业。

一线城市更加开放,机会很多,有能力的也很多,所以大家互相制衡,所以彼此只能遵守规则;二三线城市更加封闭,都是拼爹和潜规则,更讲究人情世故。

一个地方规则越不透明,“潜规则”生存空间就越大。关系比能力重要、算计大于努力;攀比高于生活;

其实,这个世界根本没有安逸的生活,一线城市的人累在节奏,三四线城市的人累在做人。

要么你拼命的去创造价值

只有努力的人,才有资格享有公平。

作者:晴也Zoe;來源:简书

从表象上看,一线城市,高楼林立,灯红酒绿,人群熙攘,发展的平台大,资源多,但是繁华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可能今天登上巅峰光彩照人,明天就可能跌落神坛失去一切,无情地被淘汰。

四线城市,悠闲缓慢,不喧嚣,人少,虽然工资不高,却也没有高房价高物价的压力,没有装修豪华的大商场,但一两个小商场也足够满足人们的需要。没见过豪车奢侈品,即便真拿出Coach,Prada上街,都没有多少人认得。成天打开电视,地方台播报的永远都是,xx小区的王大妈说小区的下水管道堵了,好久物业都不管,于是找到了电视台帮忙之类的。毕竟实在没有什么大新闻可报。大家日子都平平淡淡,安安稳稳。

从前,我天真地以为,这应该就是所有的区别了吧。可在广州生活两年之后,我才发现,一线和四线,差的最重要的不是物质,而是是格局和眼界。

生活在四线城市,最可怕的是凭关系人缘和父辈资源常常可以轻松夺走普通人想靠努力得到的大部分东西。人们如果看到谁做到很厉害的职位或者有什么特别待遇,第一个反应不是去夸赞这个人很有能力,而是去八卦一定是家里是有人,后台可真硬。努力不如拼爹,干什么事都要找关系。

我不是说大城市没有这样的情况,也有,但是没有那么夸张,毕竟人生而不平等。只是起码一线城市能让人看到,如果努力,终有一天我也能得到我想要的东西。毕竟相比之下,大城市更看中的是个人能力,也会提供更多发展机会,看到优秀的人会见贤思齐,思考我和优秀的人之间到底差在了哪里,我要如何才能够获得提升。而不是用背后有人这种揣测来麻痹自己,为自己放弃努力找借口。

我爸爸一辈子都在家乡生活,靠自己的双手挣辛苦钱。在他眼中,公务员就是最体面,最好的职业。他很希望我听他话就在这座小城,当个公务员,清闲又安稳地过一辈子。即便是现在,每天也是三句话不离公务员。高中的时候,我觉得我爸的想法挺好的,对公务员并不抵触。但是自从来了广州,看到了更多的精彩,开始思考自我价值以后,才觉得之前的自己眼界太过于狭窄了。人好不容易活一辈子,怎么能年纪轻轻就想着过清闲舒服的日子呢?不管成功失败也应该为自己的未来拼一下啊,想要的一切,就应该用力去争取啊。

所以如今一谈到公务员的事我和我爸就没办法继续聊下去。我和他吵了很多次,但是我俩都没办法改变彼此。他还找了很多长辈来说服我,希望我有一天能幡然醒悟。开始我傻,总是会正面反抗,现如今我渐渐明白,其实他之所以会那样,是因为成为公务员就是他看到的最好的生活方式啊,他没有见过更精彩的工作,他不明白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即便很累却也是很甜的感觉。这样一想我便释然了。

一线和四线城市,各有各的好与坏。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合待的地方。没有什么对与错,优与劣。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不可能一点留恋都没有,毕竟这里有我爱的亲人朋友。可真正让我获得知识,思维成长的地方对于我来说有着非凡的吸引力。这种奇妙的感觉就像是《约翰福音》中的那句话,

“从前我是瞎的,如今我看得见。”

“如果你足够幸运,年轻时候在巴黎居住过,那么此后无论你到哪里,巴黎都将一直跟着你。”

你年轻时候去过的地方,居住过的城市,它们都深深地影响着你。巴黎也好,纽约也好,北京也好,又或者是大理,桂林,和我们居住的三线小城。

因为每个城市都有它与生俱来的气质,并且这样的气质将在你年轻的时候,悄无声息地浸润你,影响你,改变你。

如果你问我,对于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来说,什么最重要。

如何才能有更宽广的眼界?

我想,关于到底大城市好还是小城市好,那个永恒的问题终于有了一个很清晰的答案。

如果有机会的话,千万不要贪恋安逸和温暖,你要在年轻的时候,住在一个大城市。

它给你多样化的价值观,它告诉你人生不是只有一种活法。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去过100个以上的国家是种什么样的体验。有一个答案令我印象深刻。

“懂得了这世界上没有所谓天然正确和绝对政治正确,能够接受别人有不同的三观以及其衍生出来的思考方式。”

在这个充满偏见,不理解,甚至一见不同便恶言相向的时代,能够接受别人有不同的三观,不同的活法,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它直接决定了你的气度,你的待人接物,你的胸怀抱负。

然后,你就不必去理会三线城市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因为她们并不知道30+的姑娘,有事业,有爱情,多姿多彩地生活着,还抱怨时间不够用,还有太多精彩没来得及去体验的大有人在。她们骄傲地活在商业社会以及她们想要的爱情里,和世俗想象的大龄剩女的惨淡现状根本就是两个世界。

然后,你也不必去理会小学同学对你说,那个小城市里的机关里是多么的其乐融融,他们下午三点,还组织一起打羽毛球呢,因为他们并不知道在大城市努力工作的爽感,那些你的计划书被采纳,那些你做出来的产品居然有几千万用户,那些辛苦工作犒劳自己买买买的时刻,他们不懂。

你只有早早看见过最好,享受过最好,体验过最好以后,你才有资格说,我选择在大城市生活,还是选择在一个宁静的小城市里生活。你只有见过一切,你才有资格选择。

如果你二十多岁的时候,去过最美的地方,看过最美的风景,看到过这个世界是如此的壮丽而辽阔,看到过这个世界上的人是如此不同。

那么你会安然接受生活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和苦难。因为如果欢乐必不可少,那么我们也应该能够坦然接受暂时的挫折和困难。

你心里会明白,你见过这个世界上的好,你见过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在过着你想要的生活,你知道你值得一切更好的东西,所以你会更加笃定,更加心无旁骛的努力。


攒多少钱可以不上班,过上自由的生活?

楼主34岁身在魔都,无房无车,存款50万, 作为女性在职场实在是举步维艰,感觉过了35就更加没人要,所以不准备上班想自己做点事。理财方面是股票+基金+银行理财,P2P坚决不碰。但守着这些存款熬不了多长时间,职业生涯又已快到头。

再往后看,属于个性化的财务自由问题。近几年看到诸多类似“我有多少万,不想工作了可以吗?”、“现有资产多少,准备卖掉XX套现再出去旅游”的问题。

外在生存条件越紧绷,内心就越渴望自由,于是迫不及待期望量化出数字以消解不安。

可在我看来,金钱数字不过是蛋糕上的那颗樱桃。

1000个哈姆雷特般的财务自由

趋之若鹜的财务自由,真的绑定在金钱身上?

是不是拥有数不清的账户金额,才能真正手握自由?

常被提到的人生三大终极目标:时间自由、心灵自由、财务自由,大家的注意力永远聚焦在后者,确实,脱离经济基础,再美轮美奂的理想也只是空中楼阁。

从经济学定义看:财务自由=被动收入>花销。

就是当你不工作的时候,也不必为金钱发愁,因为你有其他渠道的现金收入。当工作不再是获得金钱的唯一手段时,你便自由了。可以有足够的金钱、时间去做真正想做的事情。

很明显,得从收入和支出这两个角度考虑。

先看收入层。赚多少钱永远是个动态量。在我刚毕业时,觉得月薪5K+存款10万那该多自由啊!每月可以买好多好吃的,还能出去浪一浪(嗯,就这点儿追求).

没过两年发现,月薪5K也不过温饱,专卖店的衣服鞋子随便几件荷包就空了。而我另一个同龄朋友,当时月薪近万整天还和我哭穷,好想暴打她啊。

瞧见没?人的欲望膨胀是递增向上的过程,本性所致,总想着拥有更多。收入的增长若无法超越欲望的奔跑速度,无论挣多少,财务自由依然是挂在眼前的胡萝卜。

曾看过一句话:“我在二十五岁的时候,人生最大的焦虑来自于:欲望和贪婪太多,而自己却无力支付。”但反过来理解,假如收入不变,通过压缩欲望有可能得到部分自由。

国外有一对夫妻,不到40岁,带着孩子在世界各地居住。夫妻靠在互联网接兼职为生,收入虽有限,可他们降低生活支出、减少娱乐性消费,每个月居然能存70%的收入。

许多网友纷纷表示想效仿。然而有一点被忽视了:那对夫妻在过程中心态已彻底改变,并不为此感到生活质量减低,反而发生的一切,正是自己想要的,全然没有皱着眉头、咬紧牙关过省钱的画风。

这才是关键:对大多数人而言,真当限定某个相对低的每月支出费用,无异于捆住手脚,剥夺许多想追求的快乐,那么即便得到差额,所谓的“财富自由”又有什么意义呢?

至于到30岁、35岁、40岁,欲望又将长成怎样的姿态?还是个未知数。

同样的资产数字,也许是两条路

随便问个问题:价值1000万的房子,和1000万的现金,选哪个?(别犹豫了,说的真有得选一样…)

说白了,还是资产配置的老话题。

要是财务自由能以数字定论,就谈不上是啥多纠结的问题了,反正只有两种结果嘛。某个量级还只是张入场券,起到决定作用是资产结构。

1、亲戚2012年花了40几万买的郊区小公寓,到今年还挂着“空屋待租”。

2、同事长年以来,积蓄只放两个地方:一张是发放工资的银行卡,二是用于炒股的专用卡。用他的话说“感觉一张卡负责挖坑,一张卡负责填坑”。

3、在银行工作的同学,一边购买内部优质的理财产品,一边买了二手小户型,不仅将不菲的公积金盘活,将房屋长租后更得到源源不断的现金流。

即便同样的资产数字,可能过的是两种人生。它取决你的配置能力和财富结构,尤其是产生被动收入的那部分。

譬如说,房屋商铺出租带来的每月租金、基金定投的收益、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固定回报、银行存款利息、投资某类熟悉行业的分红等等。重点是“被动”,你不需要投掷过多精力时间,就能得到稳定收入的那种。

很明显,如果资产100%均为存款,就如《富爸爸》系列作者罗伯特·清崎先生所说:“储蓄全都是输家的策略,你要尽快地实现财务自由。”

从置业到流动金,从短期到长期,从低风险到高暴动,就像一个个齿轮组合起来,让机器有力稳健地持续运转。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复利计算:

“以年收益10%计算,假设有100万本金,在复利作用下20年后就能得到670+万!”

嗯,方法没错,计算没错,复利也确实是个神奇的好帮手,但这道假设题存在两个BUG啊。

第一、年年回报超10%,没那么轻而易举。典型例子是P2P,2014年的平均收益17.4%,到今年的9+%,前后不到3年缩水了近一半。红利天花板的趋势下降已是必然。

至于股票、有色金属、期货,想要稳定地获利10%恐怕得有撞大运的体质。

第二、你确定20年后670万元足够养老?

倘若十年前抛出“你觉得多少钱可以算财务自由?”估计很多人举手表示:100万肯定够了!

十年后,却仿佛换了个世界。

曾经流行的如今过时了,曾经热捧的如今消失了,曾经充满前景的如今无人问津,曾近的“巨款”100万眼下没准还不够首付。

尤其在“只有存量没有增量”的情景下,现在每年M2的增速在12%左右,存量带来的收益覆盖不掉通胀,资产实际上就会如手中的细沙一般悄无声息地溜走。

So,财务自由啊,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十年之后——还是找不到拥抱的理由。

好啦,其实也不用太沮丧

回头看帖子,34岁,无房无车,有50万存款,是不是注定和自由无缘?

1、最好先弄清楚,你想要的财务自由具体指什么?

比如不上班,比如gap year,比如环游世界,把事情具象描绘出来,答案就清晰多了。不用急于把定义钉死,就像不上班≠不工作一样呐。

若想好好放空一阵子,就把一切打理好后轻装上路,等回来再给自己答案。

2、稳定现金流收入的能力

以国人平均寿命看,34岁正值壮年,未来不管好坏可能性都不少。

有房子/店面/公司/实业对产生现金来说自然好,如果没有,则要重视理财规划和投资回报率。觉得系统性看书学习麻烦的话,找找网络上口碑好的收费系列课,也能受益不少。

听起来挺虚的,其实不难做到:保持手头有事可做、保持与亲近朋友的联络,基本满足大半了。

刚才说了,不上班不等于不工作,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好,兼职或斜杠青年也罢,在工作中会需要大量学习,而它正是触碰这个高速运转环境的好机会(同时还能增加现金收入).

巴菲特在26岁就实现了财富自由,可他并没有放手证券交易,而是通过研究学习不断将雪球越滚越大。要是他在26岁选择遁世,好吃好喝,世间就少了一位投资大神,多了一枚小富即安的普通商人。

财务自由究竟长什么样?无数人迫不及待想窥探其真面目。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坦白说,这些词在我这大俗人的字典中从未出现(甚至连“财务自由”四个字也没有,至少目前),倒是随着年纪渐长,对它的理解变得不太一样。

创造资产、减少不良负债、管理日常开支自不必说,毕竟经济基础能带来更多的调剂空间,但在其中,人本身的主观作用是极大的,这间接也决定了你的选择半径。

不论哪种层面的自由,定义得越强烈,似乎越容易被反噬。

就算乌泱泱的人群嘴里喊着“财务自由就是不干了!想干嘛干嘛!”“等我有了多少钱,劳资才不工作!”,真到了那天,估计也没想明白到底要干嘛。

反而是有一定资产、有点儿想法、花心思生活的人,在过程中容易遇到小惊喜和多面性,不知不觉中得到了自由的垂青。

2016年,我在深圳做实习警员,值守公共汽车站。站台不远处常年挤着一排黑摩的,趴活儿的司机们等在那儿,和人们讨价还价。

每天的高峰时段,我就像赶羊一样把他们赶到马路对面。

赶来赶去,也就彼此熟络了。

深圳是一座折叠的城市。一面是大厦楼宇、叫嚣的超跑、成队的SUV;一面是廉价旅店、无名发廊、黑摩的和人力车,老刘便是后者中的一员。那辆加装着皮椅的黑摩的是他唯一的生存工具,也维系着他和这座城市的仅有的关系。

老刘看起来有些憔悴,顶着乱蓬蓬的头发,白发胡乱生长,身子瘦得像一根火柴棍。他平常话不多,刚见他的时候,别人叫他“祥林嫂”,他都不气恼,不过皱皱眉头,垂下脑袋继续玩手机。后来,几个人混熟了,就喊他“大神”或者“赌狗”。

深圳开展“禁摩限电”后,老刘更谨慎了,总是边招呼着路人边小心提防,时刻进行着猫鼠游戏。那一年,深圳遭遇了史上最冷的冬天。我时常在大清早看到他穿着磨损严重的淡棕色西装,头戴一顶灰色贴耳帽,来来回回地送孩子们上学。

那个小学离公交站仅300米,孩子们下了车就看着一排司机们,可摩的司机们都只顾着找大人,没有人搭理孩子。老刘就抱着一个小的上了车,孩子问多少钱,老刘回“不要”。

等到送完几波回到车站,其他摩的早已陆续送完了客人,大家操着半生不熟的粤语,骂老刘“憨居”——早高峰正是他们出活儿的时候,跑个几单,当天的饭钱就有了着落。

“有钱不赚,‘赌狗’真他妈傻!”

老刘闷声不响,装作没听见。一眨眼的功夫,后座上又多了一个孩子,肩上背着鼓鼓囊囊的绿色双肩包,老刘随手把书包提下来,挂在车把上,叮嘱孩子“抱紧一点,别摔下去”,又一溜烟地走了。等他再回来,早高峰已经结束了。

一天早晨9点,朔风冷冽,牛肉火锅店门口一个醉酒的服务员,正对着他的女朋友耍酒疯,我看不惯这样的人,径直走了过去。服务员出言不逊,我们俩正要动手,旋即被周围的人拉了开来,老刘开着摩的来到我身边,低声说:“你年纪还小,这种事不要管,搞不好会有危险。别傻,保护好自己要紧。”说完他就转身离开了。

一个黑摩的司机,竟然没看我的笑话,反倒上来好心提醒我——不得不说,我有些震惊。

赶上生意冷清时,老刘就会把双手支在车把上玩手机赌“时时彩”——若赢了钱,就提早收工,偶尔还会到车站边和我聊上几句,然后回到租住的“十元店”,将他的“饭碗”藏匿起来。

有一次输了钱后,老刘为了抢活,和别人扭打在一起,瘦弱的他被放倒在地,脸上吃了好几拳,嘴巴边渗出了血,路面上洇出一朵血梅。我赶忙快步走过去,叫两旁的人把他们分开。

到了晚上8点,我下班去小吃店买了一份蛋炒饭给他,顺便问道:“那些人为什么叫你‘大神’?”

“我以前在三和那边待过一段时间。”老刘扒了几口饭,回答我。

“那是个什么地方?”我刚到深圳,还不太熟悉。

“我也不清楚,吃完给你说。”一顿狼吞虎咽过后,老刘美滋滋地抽上一根红双喜,在腾腾袅袅的烟雾中道出那一段三和往事。

老刘的家乡在湖南怀化,5年前刚来深圳时,他本打算好好攒一笔钱,开一间摩托车行。

他起先是在“十元店”落脚——“‘十元店’深圳人都知道,就是屋里架几张高低床,花十几块钱住一天”——然后在火锅店打工做服务员。很快,他就在网上认识了一个叫“蓝蓝”的女网友。

听老刘说在深圳务工,蓝蓝就说要给他推荐一个“轻松的活儿”——靠玩彩票挣钱,还再三叮嘱他“不要影响生活,少充一点”。

输钱皆由赢钱起,最初仅仅赢了200多块,就彻底改变了老刘——不偷也不抢,动动手指头,就能轻松把钱赚了,还去当什么服务员?

老刘的账户红了几次,之后就经常发绿。有一天,凌晨2点不到,“重庆时时彩120期”结束,他眼睁睁看着原来4位数的余额只剩下几十块。

第二天,他花了半天时间把余额堆到100块,赶快提现出来,这才吃上饭。

看他亏了钱,蓝蓝叫老刘振作起来,解释说:玩“时时彩”本金要足,起码要1万,赚小钱攒大钱。听了她的话,老刘还算了笔账:“理想状态下,台子(赌场)里充1万块本金,每天跟着计划倍投赚到300多,不贪心立马就收,一个月下来,就在1万块的基础上多赚1万块。”

当然,老刘口中所谓的“计划软件”,也不过是忽悠赌徒的伎俩。

“网上有句话:‘时时彩’是个坑,跳进去血本无归,跳过去吃喝不愁。要是当初把她删掉,我可能就不碰了。钱输光后,我抽了自己几个耳光,发过毒誓,可被她这么一刺激,心里又痒痒了。这个坑好不容易爬出来,我自己又跳了进去。”

接下来的日子里,蓝蓝对彩票只字未提,只是鼓励他努力筹钱,这成了老刘为她开脱的理由:“如果(她)是狗代(赌博网站代理),会催促你赶紧充值,实在不行去撸‘口子’(网贷),但是她没那么无耻。有次我忍不住玩了一下,还被她臭骂一顿,说我的急性子为什么不改改,叫我慢慢来,多筹点钱。我就整天想着‘回血’,白天琢磨‘时时彩’以小博大的玩法,晚上做着一夜暴富的发财梦。”

发财梦做了几个月,老刘终于攒到了1万块,马上就给赌城喂了6000块,蓝蓝嫌少,对他说了一番话,老刘至今记忆犹新:“她说,我希望你听我的,也不要1万了,我们图个吉利,你充到8888,有个前进的动力,你自己赚到1万。”

那天晚上,老刘的账户余额有了这个吉利的数字。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他不敢再轻易下注,让这个吉利数在账户里完好地睡了一夜。

次日傍晚,老刘开始跟着蓝蓝买号下注,当晚的走势,碰上个所谓的“长龙”,连开了19次单数,老刘亏掉了所有的本金。

老刘又重新清醒了起来。他认为把他推向无底洞的那个人,正是蓝蓝。这个“神秘女友”隐藏得太好了,既没有像其他代理那样晒盈利截图,也没有成天叫他去玩彩,其他“网络情侣”都是谈游戏和生活,而他们之间聊的都是“定胆”(指的是对号码的万位、千位、百位、个位里的任何一位进行投注)和“豹子”。老刘把她称为“时时彩情人”——“奶茶店主、异性好友多、喜欢玩时时彩”,这是他所知的自己这个“情人”的全部信息。

老刘打语音电话去质问,对方的答复是:只想找个人陪玩,打发无聊。对方还说,要怪就怪老刘自己本钱少,还不够她投一注。随后,两人在互相谩骂中挂断电话。

这个网络情人进了黑名单,被驱逐的“时时彩”又被请了回来。

老刘说,拉黑了蓝蓝之后,他马上就后悔了。没了老刘,蓝蓝不过就是缺了个倒霉的下线;可没有了蓝蓝,老刘的过去,就只剩一连串的绿色数字了。

后来,老刘在摩的队伍里逢人便倾诉自己的遭遇,由此才得了个“祥林嫂”的绰号。

“你那个蓝蓝,说不定是个男的。”听的人都笑出了声。

老刘着急争辩:“她的声音是女的,空间里照片和视频什么都有。”

“没有。这种事报警也没用,毕竟钱是自己输的。”老刘伸出发抖的手,掏出皱巴巴的红双喜香烟盒,又点燃了一根有些弯曲的烟。然后就低着头在屏幕已经碎了的手机里翻找:“我还有蓝蓝的照片呢……”

那张蓝蓝的照片跟网上流行的模特们类似:网红脸、戴墨镜、烈焰红唇、身材高挑、拍照姿势专业。我忍不住对他说:“现在的手机软件都有识图功能,可以试试看,这个‘蓝蓝’说不定用了模特的照片,声音是女的,不代表照片是本人,电视新闻里有过这样的案例。”

老刘不愿深究:“不是真的也没所谓,我自己骗自己。”

他觉得自己沦落至此,只因当初“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没了蓝蓝,老刘一心只想着翻本,而“回血”也需要本钱。

于是,拍拍贷、人人贷、爱信贷、京东金条、现金超人……老刘的“口子”越开越多,把所有钱款全吐进了网赌的口袋里。

没多久,老刘就被这些“口子”吞没了。火锅店是彻底待不下去了,2013年,走投无路的他听信了损友的话:“要不你就去三和,龙华景乐新村那边,‘做一休三’,舒服得很。”

初到三和,老刘在“中介一条街”上四处游荡。那里沿街全都是蓝色或红色的招牌,不是“人才市场”、“人才连锁机构”,就是“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一个中年男人正拿着喇叭在一家中介公司门口喊“工厂日结招工”,与他刺耳的声音相对应的,是人们的沉默。老刘发现那里的人都不爱说话,一聊天才知道,这里有太多的难兄难弟——同样都是“瘫痪”(欠下外债而无力偿还)而来,一个个整日精神萎顿、食不果腹,三和是穷途末路的他们唯一的安顿所在。

在一家破旧的旅店里,坐在前台的老板,收了老刘15块床位费,随口丢下一句:“上3楼,自己找空位。”旅馆里的房间和“十元店”差不多大,多加了一张高低床,从“八人间”上升到“十人间”,“他妈的比‘十元店’还要‘十元店’”。

几间房里找不到一张空床。老刘下了楼,刚才的老板早已消失不见。

黑网吧5块包夜,多数人在这里打《英雄联盟》消磨时间,老刘瞅见网吧里的一角,架着一张高低床,上铺堆满了行李箱和蛇皮袋,脏污的下铺空留着。老刘迷迷糊糊在那里睡了一夜,一觉醒来,身上的30块现金和手机都被偷了,如果想要活下去,只能去做“日结”了。

三和的“日结工”是劳资双方合力的结果。厂里的年轻人嫌两班倒太累,不断地跳槽,工厂又招工难,于是“日结工”应运而生,工资一天80元左右。那段日子里,端盘子、服务员、快递分拣,老刘什么活儿都做过,别人做一天工上三天网,而他“做二休一”,勉强温饱,晚上到黑网吧包夜,“我不会玩游戏,只会赌,瞎赌”。

黑网吧的厕所边上,几个人勾肩搭背围坐在一起,起初老刘以为他们是在观看色情电影,结果凑上去一瞧,发现他们也在玩“时时彩”。几个人跟着其中一个人买号,赢了不少钱。为首的人外号“赌神”,以前跟着家人在老家经营私彩,帮庄家收钱,后来沾染了赌瘾,欠下几十万外债逃到三和。

据赌神的说法,所有人只要在他的网站上注册账号,按他的方法投注,保证“回血上岸”,几个人犹豫了一会儿,又看到赌神的命中率,都做了他的下线,答应帮他发展会员。

老刘问了一圈才发现,那些围坐的“大神”们都是因为先前网赌欠下外债,债务爆发后跑路到了三和,如今又在三和走回了复赌的老路。

在过去,老刘和一群赌徒们会把赌神这类人统称为“狗代”,言语间带有一种咬牙切齿的痛恨,可这一晚看到了赌神的盈利记录,“狗代”又变回了“赌神”。就像被捕鼠器夹住的老鼠,瞄住了下一个诱饵,“时时彩”的“胆码”又转动了。老刘很快就通过网贷又借了一笔钱,跟着这位三和赌神跳进了火坑。

老刘将自己的未来托付给了开奖结果。风水轮流转,跟着赌神,老刘的账户也红了起来,作为犒劳,他点了一瓶啤酒加一碗鸡蛋炒粉——这在“三和大神”们的眼里,已属于人间至味,沙县小吃在他们口中,是“沙县大酒店”的级别。

“那时候赌神叫我跟他一起做‘狗代’,拉别人下水,叫我多拉点大学生,好骗。我没有答应,也不是说对不起良心,只是做‘狗代’真的赚不到钱。”老刘说,“这个屌人是有点本事,自己看号,跟着他每天赢个几百来块,不像别的‘计划群’,都是机器人发计划软件里的号。”

账户连红了几日,赌神的投注突然连挂,老刘一下午就输光了身上所有的钱。他质问那个百发百中的赌神,得到的却是一句若无其事的反问:“你输了多少,还有多少钱回血?”

“几千块全给你个屌毛输光了,账户里还有10块。”老刘回答。

“哥们你挺厉害的,我佩服,你自己慢慢玩。”

没有钱,吃饭和上网就成了最大的问题。身份证在三和作为商品标价出售,老刘联系了黑中介,决定卖掉身份证,加入浩荡的黑户大军。按当地的行价,他的身份证本可售出40元,可最终价格被中介压低到25元才成交,“我交给那个人的时候,他一把抢了过去,好像我欠他的,然后他放到一叠身份证里面,跟洗牌的荷官一个样”。

卖掉身份证之前,老刘用手机拍了证件的正反面,“留着撸‘口子’”。

穷困潦倒的日子也有苦中作乐。七八个大神围坐,一个叫阿康的人说:“‘时时彩’全网统一开奖,狗庄做不了假,那么这时候就要反思总结,赌博靠什么?运气。我们为什么会输钱?因为没有偏财运,所以我们要逆天改命。”

“然后这个‘嗨佬’从口袋里掏出一大堆道符,叫什么‘赌博必胜符’,卖10块钱一张,不灵包退,还有几张财神卡,金闪闪的,听他说还在庙里面开过光。别人就叼(骂)他——连饭都吃不饱,谁还会买这种草纸一样的东西。”

一番嬉笑怒骂,大神们依旧要面对现实:网贷信用卡都套现一空,去工厂干活又太累,赌博只能输钱,怎么办?尽管如此,他们仍然相信,彩票是一条致富的捷径,就像一场癔症集体发作。

而赌神则依旧做着代理,凭借数量可观的下线,在网赌世界里风生水起。老刘还记得,有次他在另一家黑网吧撞见赌神,还没等老刘说话,赌神就指着他骂道:“你们看这个屌毛,输了几千块就大呼小叫,我问他多少本金回血,他说10块。这样的人输多少都值,一点都不用同情!傻逼都是傻逼,治不了!”

老刘气急,冲上去痛骂,赌神嚣张回应:“你现在就可以报警抓我,我无所谓,网上这种事谁会管,赌博一直会有人玩,有人玩就有流水,有流水我就有钱赚。”

“你继续赚,看报应饶过谁!”老刘一拳打在赌神脸上,两个人随即扭打起来,其余几个人拉偏架,赌神在老刘身上猛踩了几脚,被阿康拉开了。

老刘终于动了离开三和的念头。

愤怒和焦虑催化了复仇,搜遍了所有网贷,老刘最终撕开了一个利息奇高的“口子”,报复性地把钱全部打入账户,乱买了一注,梭哈。

这一次,命运又跟他开起了玩笑,赌场弹出消息提示:中了。老刘算了一笔帐,这些钱够他在深圳活5个月,于是他决意离开三和。

动身之前,平日里乐呵呵的阿康刚刚跟着赌神输光了网贷,立马凶相毕露,拿啤酒瓶把赌神砸得头破血流。

老刘用这一把赢来的钱换了一辆二手摩托,后座改装成平面红皮椅,落雨时在上方加装透明挡雨罩,一辆黑摩的就此成型。

2013年底,老刘终于离开了三和。

到了公交站这里,老刘天天出活儿。夏夜凉风阵阵,其他黑摩的都回家了,只有老刘独自守着他的摩托,望着对面的商厦,期盼着再跑几单生意。

过了一会儿,商厦门口涌出熙熙攘攘的人群,迷离的霓虹灯在人影之间跃动,绿灯亮起,他们走过斑马线,和老刘擦肩而过,没有任何人和他讲价。老刘怅然地望着离散的人群,半天才摸索出变形的烟盒,拿出一根红双喜,一摸发现打火机丢了,走过来找我借了火。

点燃烟以后,他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赶紧从兜里掏出手机,盯着赌博网站上的提示,失落的脸上绽露笑意。

他还是习惯在网赌中寻求慰藉。

一辆公交车在车站前停靠,下车的乘客像是从我们身边吹过的一阵风,红双喜的烟味混杂着汽车尾气,在马路边上逐渐消散。我叫老刘注意提防“猫”(交警),随口问道:“今天跑了几单生意?”

“一单没跑成,我这个靠天吃饭,刚才又赢了200,算下来今天赚了400多,后面几天不用出活儿,等会儿我去那家汕头肠粉吃夜宵,你去不去?”

我摇了摇头,劝他:“那你万一输了呢?赌博这种东西得想办法戒掉,你知不知道有句话叫‘千日砍柴一日烧’?”

“烧了又怎么样?”老刘满脸不屑地说,“我靠赌博混日子,赌狗是赌徒里面最差的一种,别人喊我赌狗,我就认。反正这辈子我也戒不掉,忏悔有用吗?去‘戒赌吧’忏悔,我还不如去赌。‘赌一赌,摩托变路虎’,我来深圳的时候,想在这里开一间摩托车行,现在深圳扣车,大马路上别说摩托车,一部电驴子都看不到。现在我开摩的趴活儿,屁股下边坐的‘驴子’就是我赌来的,是我全部的家当。”透过街边的暗橘色的路灯光,他的面容看上去憔悴不堪。

也许,运气这东西真的已被他透支殆尽,老刘再度被网赌所坑害。

到了5月,全城“扣车行动”正如火如荼。一个燥热的下午,也许是到了开奖时间,老刘专注地盯着手机屏幕,只听身边有人大喊了一声,黑摩的四散逃窜,老刘来不及反应,就从车上被赶了下来。

他一路直追拉着他摩的的皮卡,从我执勤的公交车站前经过,我一直看着他那张被绝望和恐惧扭曲的脸。没过多久,他停下脚步,弯下腰在路边喘气。

车没了,老刘丢了魂似地在大街上游荡,几日后就难觅踪影。

很多天后,在某个阴凉的夜晚,我在巡逻途中遇见了他。我给了老刘一瓶矿泉水和50元现金,他把钱捏成一团塞进口袋里:“今天是最后一次了,再赌下去,哪天我也像‘狗代’一样去坑人了。”老刘低头盯着手机,手指在屏幕上点了点。

“看这把中了没有,如果中了,我就再也不赌了。”

本文系网易独家约稿,享有独家版权授权,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关于“人间”(the Livings)非虚构写作平台的写作计划、题目设想、合作意向、费用协商等等,请致信:theliving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存款100万靠利息生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