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股票杠杆哪家公司好好?

原标题:50倍杠杆撬动30亿收购117亿上市公司,赵薇艺高人胆大

赵薇夫妇的财务实力毋庸置疑,但她仍然选择用高达1:50的杠杆收购上市公司控股权,理论上,她经不起任何下跌这次交易所刨根问底,显然是感受到了这单高关注度交易的风险压力。

更多资讯,请下载Wind资讯金融终端APP

来源:Wind资讯综合自莲花财经、华夏时报、@椒图炼丹炉等

去年12月,赵薇旗下龙薇传媒打算出资30.6亿控股万家文化的消息传出,一夜之间赵老板又双登上了娱乐、财经版头条。而由于这笔交易的敏感性,上交所发函连提17问——30亿到底从何来?与阿里系之间到底有没有关系?

1月11日,浙江万好万家文化股份有限公司(600576)发布公告,回复上交所问询。此外,万家文化股票将于1月12日起复牌。

澄清与“阿里系”绯闻:与马云无关

赵薇黄有龙夫妇与马云的亲密关系并不是秘密,多次资本市场上的协同作战中双方均收益颇丰。赵薇终于入主A股上市公司自然吸引了市场注意:“阿里系”又要出手再造一个三江购物吗?甚至有人猜测,难道是阿里旗下的合一集团(土豆+优酷)要借壳上市?

对此,龙薇传媒回复称:“本次股份收购与'阿里系'企业或个人没有关联,截至目前与'阿里系'相关企业没有后续资产注入计划或安排。”

那么30亿资金从何来?

赵薇夫妇作为资本市场的“老司机”,深谙用钱生钱、借钱赚钱的道理,玩儿杠杆的姿势相当高超,这次拿下万家文化的收购资金绝大部分都是借的。

龙薇传媒回复称:收购资金全部来源于龙薇传媒自有或自筹资金,具体分为三个部分:

其中,股东自有资金借款6000万元,未收取利息等资金成本,这全部是赵薇一个人自掏腰包。

向第三方西藏银必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借款15亿元,期限为3年,借款约定利率年化10%偿还方式为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还款要求还是相当宽松,同意可以在3年之后延期;担保措施为赵薇个人信用担保。

向金融机构的借款15亿元则来自于股票质押融资,还款期限为3年,融资利率为6%,偿还方式为季度(或半年)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目前这笔融资正在金融机构审批流程中。

算下来,这杠杆率已经达到50倍。

“小燕子”身家曝光:资产达56.6亿

虽然借钱买万家文化,赵薇夫妇其实一点都“不差钱”。

万家文化披露的龙薇传媒实际控制人赵薇及其配偶黄有龙的财务状况显示,

股票投资占其资产的大头:投资金宝宝控股(01239.HK)、顺龙控股(00361.HK)、阿里影业(01060.HK)、云锋金融(00376.HK)、唐德影视(26.60 -1.30%,买入)(300426.SZ)等多家上市公司股权,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上述股票市值约45.22亿元。

此外,赵薇和黄有龙还持有不动产价值约6.66亿元,其他股权投资价值约3.18亿元。

赵薇和黄有龙还经营着影视、酒业贸易、4S店等业务,截至2016年11月30日总资产合计约1.57亿元。

上述相关资产总价值约56.63亿元,仅在2016年,赵薇和老公黄有龙的投资收回的现金流就达到12.56亿元港币。

万家文化则是一家典型地“壳公司”,其最初的主营业务包括房地产业和铁矿业。2006年借壳上市后,万家文化一直处于转型、重组、转型失败、重组失败的循环中,曾先后在2008年、2009年、2013年、2014年四次筹划“卖壳”,但没有一次成功。2014年,该公司整体亏损,净利润跌到-1417万元,同比下降270%,2015年末拟筹划非公开发行又以失败告终。

华夏时报指出,赵薇夫妇投资阿里影业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后,账面一度净赚约40亿人民币;其认购的117万股唐德影视,仅仅花费了77.64万元,目前市值超过1亿元。此种背景下,如今其大举借款30亿,以每年融资费用2400万的成本来收购一家“壳公司”,其背后的逻辑耐人寻味。

根据公告中提出的后续计划,龙薇传媒拟考虑提议以重大资产重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或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购买资产等方式,围绕文化娱乐产业注入成长性较好、盈利能力较强的优质资产,且不排除对上市公司或其子公司的非文化娱乐主业资产和业务进行剥离。但回复函中又强调,上述拟提议的资产注入方案的表述不构成承诺。

赵薇要建立自己的影视帝国,这是谨慎的第一步,未来我们拭目以待。

50倍杠杆收购,A股冒险圣地已经引来监管注意

上文已经说过,赵薇夫妇的财务实力毋庸置疑,但她仍然选择用高达1:50的杠杆收购上市公司控股权。投行并购人士@椒图炼丹炉指出,理论上,她经不起任何下跌,只能把股价往上干;有这样强大的信仰和想象在,股民怎么跟风炒作都能理解。我们的金融市场究竟怎么了?都这么玩,真没有系统性风险吗?

近年来中国某些金融领域的杠杆运用,着实已经达到了比较惊骇的境地,风险累积巨大。A股的杠杆收购,很多收购方从未打算将上市公司退市,监管规则和商业银行也不支持收购方动用上市公司的资产和业务为并购交易进行债务融资(掏空上市公司另说,但不是一日之功),收购方能够进行债务融资的途径就两类:一是用收过来的上市公司股份进行股权质押或发行可交债融资,二是利用有限合伙或资管、信托计划撬动大量优先、夹层和同盟军资金;常见的杠杆比例在1:5以上,生猛的干到50倍以上。更可怕的是部分胆大的收购方,还敢在股价上涨的过程中不断追加债务融资,完全忽视二级市场走势逆转的风险。很多杠杆收购买家,完全不看重上市公司本身的业务和资产质量,对介入经营也兴味索然,只看重上市公司作为资产注入和融资平台的功能,持续炒作热点题材和资产注入预期,企图尽快完成锁定期内的炒高-套现-走人流程。收购方和其债务融资的风险几乎全部暴露于二级市场的股价波动中。这根本不是什么杠杆收购,不是靠企业运营获得可持续收益,而是在二级市场的割韭菜,赢了自己发大财,输了给金融系统留下巨大的风险。

借钱收购容易给公众利益带来特别大的隐患,美国SEC就强制要求收购上市公司股份达5%以上、且有意主动介入公司经营的股东须申报Schedule 13D,关键内容就包括:资金来源(含债务融资)、买股目的、经营计划、重组计划等,旨在让投资者充分了解和判断购买者的意图。

中国的收购管理办法也有类似要求,但以往监管较松,随便写写就糊弄过去了。这次交易所刨根问底,显然是感受到了这单高关注度交易的风险压力,于当前中央关于金融领域去杠杆的要求也不相符,此案估计尚需多轮暗箱斡旋才能明朗。

您的吐槽和转发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原标题:腾讯和阿里最大股份都是外国公司,为什么还会说是中国的企业?

从产权的角度,腾讯阿里第一大股东都是外国机构,从公司注册地,是境外的开曼群岛。但现代公司衡量归属的维度有很多了。

其实讨论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依据谁是公司的最大股东,这就是谁的公司,而应该看这个公司的控制权是谁的。

由于双重股权架构和合伙人制度的出现,使得马化腾,马云等人虽然所持公司股权较少,但仍然拥有公司的投票权和一票否决权,公司的整体运营仍然在他们的控制之下,而作为大股东的软银等等,主要的任务只需要挣钱拿分红就好了,所以说,阿里和腾讯还是我们中国的企业。

而且,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个问题。阿里和腾讯的主营业务和主要收入均来自国内,虽然他们都在努力进行海外布局,但国内仍然是他们的主战场,产品和服务的受众也主要是国内消费者。

最后,根据人情,我们当然还要看这个公司是谁“生”的了。腾讯和阿里的创始人都是中国人,就相当于我们当然也可以称之为是中国的企业了。而对于注册地的问题就不用纠结了,开曼群岛是一个中国周知的避税地,我们总不能说作为开曼群岛主人的英国养育了APPLE吧?

用通俗点的话说,缔造他们的人是中国人,控制他们的人是中国人,养育他们的人是中国人,生产活动的环境也在中国,所以,我们当然还可以说,他们是中国的企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票杠杆哪家公司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