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共享经济怎么赚钱如此泛滥,那么共享经济怎么赚钱在日本是怎么样

反传销网12月27日发布:反传销网最近接到好多网友反馈鑫圆共享现在有点动荡,好多人都是透支信用卡加单,现在人心惶惶啊!

原来是在北海阳光工程,后来善心汇,之后是鑫圆共享,是在11月26号开张的,他拿了家里30去做这小地方代理商,而且传销时与一个小x岁传销未婚已育的女人同居了,还能解救吗?

我们还是来看看“鑫圆共享”是怎么宣传的:

答:有两种赚钱方式(以6000为例

每位代理每单6000元人民币(每张身份证最多办5单),连续三个月90天分红。每天投资额度2%的分红,每天0/天-5%(税收)-5%(提现)=108元/天,直接打入代理商银行卡。

一个周期78天(每周日不分红)一个周期利润为:108×78=8424元。

一个周期结束后可选择复投,复投每天按照投资额">

  “所有能分享的终将被分享,到现在为止,只有男朋友、女朋友是不能被分享的。”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张新红近日在一个以“共享经济影响下的新产业、新模式和新生活”为主题的沙龙上发表演讲时的这个观点,引发台下阵阵笑声。

  时下,从汽车、自行车,到充电宝、雨伞、篮球……共享经济已渗透到生活的多个领域。人们探讨的话题从“什么是共享经济”变成了“还有什么可以被共享”。

  不过,当马路上的自行车多到挤占人行道、球友们感慨缺的不是篮球而是场地的时候,有人开始质疑以盘活闲置资源为初衷的共享经济,在遍地开花之后,是否在浪费资源?

  共享经济概念下的资本盛宴

  “现在已经对共享单车产生依赖了,一步路都不想走。”在北京国贸附近上班的李超笑着说,遍地的单车改变了他的出行方式。

  2016年下半年以来,共享单车在全国各地涌现,一度形成“百车大战”的局面。各公司为了与别家区分开,纷纷选用不同的颜色。一时间,黄、橙、绿、蓝等颜色的单车竞相出现在马路上。有人戏称:留给共享单车的颜色已经不多了!

  共享单车只是共享经济遍地开花的一个缩影。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有15种共享产品正在跑马圈地。

  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估算,2016年我国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45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3%。报告预测,未来几年,我国分享经济将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长。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分享经济之所以快速增长,除了用户认同度和参与度明显提高、技术和商业模式日渐成熟外,资本市场的热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2016年分享经济融资规模达到了171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0%。”张新红介绍说。

  今年,共享经济项目仍然是资本竞相追逐的目标。以共享充电宝为例,据公开数据统计,从3月31日到4月10日,10天时间、5笔融资、超20家机构入局,融资金额逼近3亿元。

  披着共享经济外衣的租赁经济

  “共享经济已经成为一种商业模式,新的共享经济模式仍然在不断出现,因此短期内共享经济降温的可能性很小。”盈灿咨询高级研究员张叶霞表示。

  “中国最擅长的就是让各种各样的商业模式快速跑起来,然后在跑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机会,同时跟进这些新的机会。”腾讯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孟昭莉表示,一开始共享经济项目是去存量,最常见的就是滴滴打车之类的。现在的共享经济项目,更多地变成了增量,比如共享单车,由企业采购自行车进行分享,而不是个人来分享。

  “像共享单车这样的业务并非真正的共享。”德勤中国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领导合伙人周锦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它由一家科技公司所有,这是一种租赁模式。”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伍旭川也认为,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所谓共享经济项目,和理论上共享经济与共享金融的范畴存在一些差别。理论上的共享经济是充分发挥闲置资源的作用。

  人为制造不少闲置资源

  尽管对于当下很多共享经济项目是不是“伪共享”,业界和学界仍然存在争议。但是,被认为是共享经济泰斗级的研究学者阿鲁?萨丹拉彻坦承,“目前来看,分享经济除在交通和住宿领域取得成功外,其他领域还没有取得太大的成功。”

  对于资本热捧的诸多共享经济项目,有人提出质疑:是否真的存在需求?会不会造成浪费?

  一些学者提出风险资本和投资者之所以愿意投资共享经济项目,看中的是其迅速收集的用户数据,而非共享经济本身。

  而资本的狂热追逐,又会导致产能不断增加,造成资源浪费。以共享单车为例,融资-造车-投放-再融资-再造车-再投放,已成为各家的主要竞争模式。

  有评论指出,它们不是激活闲置资源而是人为地制造不少闲置资源。

  “各大公司线下持续不断地铺量新车,不仅导致自行车存量进一步增长,还让很多公共空间被多出来的自行车挤占。”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表示,但是,现在判断共享单车项目是否存在浪费还为时过早,因为需求量仍然较大。

  不过,在一些人看来,类似共享充电宝这样的项目解决的是“伪需求”。

  且不说将那么大一个高功率的充电柜摆在人流密集的商场、超市有安全隐患,就是即将进入实际应用的无线充电技术,也会极大解决手机充电的瓶颈,让共享充电宝失去相当大的价值。资本一旦失去兴趣,很可能造成资源浪费。此外,充电宝等物品损坏率较高,容易造成大量破损物品堆积,也会产生资源浪费。

  据日媒报道,摩拜单车于本月23日在日本札幌市正式启动共享单车服务,这是继新加坡、英国和意大利之后摩拜单车进驻的又一海外市场。面对不同的法律法规、交通状况及思维方式,以单车为首的中国共享经济模式正在接受国际化的考验。

  开启单车共享新模式

  “以前都是开车去上班,现在骑车后感觉轻松不少,而且单车使用起来也很方便。”札幌市西区居民松本美和在体验共享单车后向日本《朝日新闻》记者说道。

  事实上,在摩拜单车进驻前,日本并非没有本土共享单车企业,只是共享模式有待提升。去年5月起在东京开展共享单车服务的一家本土企业,因用车定位不便、注册流程繁琐和收费标准较高等原因降低了用户体验。如今进入日本市场的中国共享单车,在运营上弥补了本土企业的不足,此外,准确的GPS定位和相对实惠的价格也使其更胜一筹。

  由于日本路面管理较为严格,摩拜单车的停放区域目前集中在指定电车站和地铁站周边,以及市内多家便利店、药妆店和合作店铺门前。

  另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札幌市只是摩拜单车开拓日本市场的第一站,预计之后共享单车业务将扩展到十个城市。此外,中国另一共享单车巨头Ofo也将在九月后与日本当地企业合作,以东京和大阪为起点展开业务。

  单车界“优步”已在多国启程

  众所周知,国内共享单车企业的目光已纷纷投向海外市场。此前,Ofo“小黄车”抢占先机,今年三月进驻新加坡市场;摩拜单车也紧随海外扩张的浪潮,于今夏在英国和意大利多个城市先后上线。

  英国曼彻斯特成为摩拜单车落户欧洲的首选,当地常年的阴雨天气看似并未削减摩拜单车进入英国市场的热情。据英国《卫报》消息,摩拜海外拓展部总监克里斯·马丁表示,摩拜寻求同执行率高、思维开放的城市展开合作,而曼彻斯特坐拥创新之都的美誉是有口皆碑的。

  目前,摩拜单车在曼彻斯特运营已达两个月之久,市民更愿意称之为单车界的“优步”。然而,少量单车在英国遭受涂抹损坏、乱停乱放和私有化的情况,这些同样是共享单车在中国面临的最大难题。

  “作为市长,我希望更多市民选择自行车代替汽车出行。”大曼彻斯特区市长安迪·伯纳姆表示,“我们注意到市中心地段复杂且繁忙的路况,曼彻斯特交通部门和摩拜单车正努力制定出相关规定,确保共享单车项目的顺利运营。”

  中国共享经济热潮来临

  摩拜单车创始人之一胡玮玮曾对外表示,共享单车是中国创造的,与此前那些仿造西方国家的技术产品有着本质区别。正如她所说,共享单车是多年来首个由中国原创并出口西方的创新产品,且未来很有可能成为西方消费者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报道,近期的一组研究数据表明,去年中国有6亿人口使用共享服务平台,共享单车日使用量高达5千万次,成为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最大的贡献者。中国共享经济效益有望在今年突破7千亿美元,预计2025年共享经济产业将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

共享经济(图片来源:网络)

  在共享经济井喷式发展的环境下,人们仍然缺乏对于“共享”概念的理解和思考,时至今日依然没有人能够说出共享经济的准确定义。

  爱彼迎和优步等传统意义上的共享平台提倡人们向他人分享自己闲置的房屋和车座,同时收取相应回馈;许多自称共享模式的初创企业却并未从“闲置资源”的角度出发展开服务——如果由企业提供单车和雨伞,再由人们通过手机支付进行租借,这究竟是共享还是租用?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共享单车已经走在了全球共享经济产业的前端。虽然未来国际市场的诸多挑战无法避免,但就目前来看,中国共享单车企业“走出去”的第一步至少是令人欣慰的。(薛睿萌 李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共享经济怎么赚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