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潮后,p2p投资平台如何选择p2p怎么选择

风口or火山口:爆雷潮背后 中国P2P的死结在哪?
作者:舒时
摘要:2018年的这个夏季,中国刚兴起没几年的P2P行业遭遇了爆雷密度最大的一次行业震荡。本文描述一个香港资产管理从业者眼中的中国P2P行业,在他看来,从5年前兴起开始,中国的P2P其实并不是一个风口,而是一个火山口。行业内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风险提示缺失、信息披露严重不足、为刷业绩几乎不设KYC、平台不顾自身风险等等。
2018年的这个夏季,中国刚兴起没几年的P2P行业遭遇了爆雷密度最大的一次行业震荡。
6月份唐小僧、联壁金融、小诸葛金服出现三连炸;7月初钱爸爸、牛板金、银票网、投融家等交易规模过百亿的P2P平台,接连出现资金链断裂或负责人跑路的情况;7月中旬,乐居财富跑路,投之家被立案调查……根据第三方统计:7月上旬出现43家P2P问题平台,平均每天5家左右,其中13家宣布清盘,5家有经侦介入宣布立案。
这让我想起5年前的一次中国互联网金融调研。
当时,中国的P2P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种重要经营模式,还是中国财经媒体和资本追逐的宠儿。在中国大江南北遍地开花。不少P2P业者对外宣称自己做的是“互联网金融”,一个正处在风口上的行业。受香港某券商的委托,我开始考察中国这个热门的行业,看看是否存在投资机会。
然而,在接触多家互联网P2P平台后,我对委托调查的主管说,中国的P2P并不是一个风口,而是一个火山口。
为什么呢?从当时我所接触到的情况来看,这个行业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普惠只是借口 风险提示缺失
首先,大部分平台对投资者连最起码的风险提示都懒得做。几乎所有的宣传资料上都重在展示“回报”,而没有进行本金的风险分析。一些平台创办人口口声声说自己做的事业是“普惠”金融,却绝口不提自己产品的风险。在他们的网站上,甚至找不到产品的风险提示内容。
被问多了,有从业者坦承,风险提示只有在和投资者的合同中才会出现,但是在销售的时候,基本上不会提及这部分,否则产品很可能就卖不动了。
“不是我们一家这么做,全行业都是这样,我们不这么做,就会失去市场。”类似的轻描淡写的内容听得多了,令人非常怀疑这些从业者的操守。在他们看来,自己的存活,远比产品投资人的本金更重要。
就行业道德而言,这样的从业者根本就不应该在这个行业生存。
不进行风险提示,难道不怕投资者将来追责吗?当我向对方说出这种顾虑时,得到最多的答复是“法不责众”,“对金融创新要有耐心”或“内地不是香港,不能用香港的做法来套”。
对于刚刚兴起的互联网P2P来说,这显然并非一个良好的开始。熟悉金融投资的都知道,一旦有某种金融产品呈现出对客户风险的“群体性”漠视,这个金融产品离“爆煲”也就不远了。10年前的美国次贷危机,还有10年前的香港雷曼迷你债券,都是强有力的证据。
当年美国投行推出的次贷衍生品,连发行方的销售人员自己都说不清楚风险所在;而香港的雷曼迷你债券也是如此,销售这些产品的多是银行的前台销售员,不少人自己都分辨不清楚“迷你债券”和“债券”是不是一回事,就直接推销给那些毫无金融背景、想为退休金找出路的老年散户,最后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了。
次贷危机和雷曼迷债事件都提醒我们:投资人的利益越是遭遇群体性漠视,他们发生群体性损失的机率也就越大,也意味着将来越有可能进行群体性的问责活动。
信息披露严重不足
通过互联网投资而非面对面的咨询,更需要有充分的信息支持。然而,大部分中国的P2P平台信息披露严重不足。当时所调研的数家P2P平台,对于散户投资者,都存在严重的沟通不畅,以及重要信息缺失等问题。
比如,这些平台只会告诉投资人所投资的“预期回报”,但不会写清楚“预期回报”是如何计算的,它是否包含了税费,它是否是年化值……等等。一些前线销售人员甚至分不清名义利率、年化利率、内部回报率等基础概念的区别。
平台也绝少会详细披露底层资产的性质。P2P平台上的底层资产品种很多,有企业的应收账款、有银行的问题类贷款、还有一些房地产开发商的住宅再按揭。很显然,这些品种繁多的底层资产,都有自己的风险和收益特点。只有真正了解这些底层资产的性质,才能让投资者判断出其回报率和风险是否匹配。然而,咨询了几家P2P平台之后,我的感觉是,有个别从业者自己都没有对这些底层资产进行详细的尽调。较靠谱的是那些拥有自己线下团队的公司,他们能亲自去核实底层资产的情况,然而,它们的网站上同样未做足详尽的披露。
比底层资产更少提及的,是产品违约之后的赔付问题。本人试图以投资人的身份接触了几家P2P平台,咨询一旦产品违约,或是无法按时付息,应该如何处理。结果销售人员根本不觉得自己的产品会出现赔付,只是一个劲地说这些产品都是有担保人兜底,有的担保人是国有大银行,而且平台也会承担部分还款义务。
而事实是否如此?有从业者透露说,“兜底”只是销售员的一个笼统的说法,实际上的合约里,每个产品的担保责任都可能不同,有的可能是100%保本,有的可能只保证利息,不一而论。如果问题产品的金额较小,平台可能会考虑先用自己的资金赔付,把问题暂时盖住。但如果大量同类产品的违约呢?对于这个问题,该业者只是回答“这是小概率事件”。
对于投资者至关重要的“保本”信息,投资者如果不深入追问,销售人员或是网络平台上是不会主动提供的。这些平台一方面“相信”出现大规模违约的概率很小,一方面又不愿意向投资人充分披露所有的产品信息,其实反映出他们对自己销售产品的自信心相当脆弱。
为刷业绩几乎不设KYC
中国的P2P平台鲜有对客户进行KYC(know your client,即客户背景调查或“客户尽调”),这导致其客户门槛设置过低。很多互联网P2P平台销售的产品票面利息超高,而底层资产的收益波幅极大,实际上属于高风险的投资品范畴。然而,这些平台经营者认为,这些以“固定收益”为特征的产品,其风险小于股票,完全适合普通老百姓购买。
把“固定收益”类别产品等同于“低风险”产品,是一种不专业、不合理的做法。不少P2P产品的利率相当高,已经类似于“高息债”(亦称为“垃圾债”)。而从风险特征来说,垃圾债的价格波动并不亚于股票风险。
由于认定“固定收益”的产品适合普通老百姓,因此这些平台对于投资者的背景和风险承受能力并没有进行充分的研判,便推销了这些高风险的产品。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不仅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更是违反了资管诚信原则。
在中国,大部分购买P2P产品的人,可能只是想赚取胜于银行利息的收益,因此其内在的风险偏好可能要远低于股票。从这一角度来说,只有事先做好客户尽调,进行一定的门槛测试,才能知道这些客户是否适合投资风险较高的P2P类产品。
有人可能会问,投资者难道自己判断不出这些产品的风险吗?
还真说中了,在现实中,并非所有的P2P产品投资人都具备足够丰富的金融知识或是投资经验,对自己的投资产品作出风险评估。在刚刚过去的7月,大量的P2P平台出现产品违约,就笔者身边中招的人来看,不仅仅有那些财经小白,也有那些学财经专业科班出身的投资人,甚至还有财经记者。
道理很简单,投资实战和书本知识并非完全一回事。
对于P2P平台来说,不设投资门槛,不做客户KYC,只顾追求自己的KPI,本质上是在“涸泽而渔”,也是把这个行业搞乱搞垮的最佳捷径。在香港,如果有金融机构未做KYC便向客户出售金融产品,轻则罚钱,重则直接吊销牌照。
平台不顾自身风险
平台对自身风险关注度不足,这可能也是中国P2P的特点之一。
就当时所接触的情况来看,相当多的平台经营者(包括一些相当高级的创办人)对于自身所处行业的风险,基本上是处于严重低估状态。在调研过程中,他们讲起平台的盈利机制时,逻辑清晰,但是一旦涉及风险防范,就显得语无伦次,逻辑不清,或是明显准备不足。
对于我提出的平台自身可能面临的风险事件,不少业者表示,从来没有想过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也并不认为这些情况会真正发生,因此无需准备。对于行业风险和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他们同样评估不足。
比如,在他们看来,只要自家平台的产品收益有保障,按时发放利息,投资者就不会急着提现走人——因此,近期看到不少P2P平台经营者感慨,为什么自己一没有做资金池,二没有出现项目违约,仍然在7月出现了大量投资者恐慌性提现的情况。
从这种感慨也可以看出,这些从业者对于金融市场缺乏前瞻性的思维,对于金融市场间的连锁反应可能引发的负面冲击,缺乏应有的畏惧感。
他们的逻辑是奋不顾身都要做大,在他们看来,做大就等于做强。
原因何在?那是因为这些经营者的主要目的并非实施“普惠”,而是想在行业处于风口的时候,做大市场占有率或是交易额,以便从风投那里圈到更多的钱,最后再把自己包装上市。
因此,这些从业者基本上是把“冲业绩,冲流水”当作平台初创期的最主要(如果不是唯一)的目标,至于买了他们产品的人,究竟是否适合购买这种产品,能否承受这些产品违约所造成的后果,以及自己的平台能否承受行业的负面冲击,则并非该阶段的考量重点。
在调研过程中,我和不少香港的投资人进行交流,他们针对中国刚刚兴起的P2P平台提出不少针对性的问题。
然而,很多P2P平台都把重点放在强调自己的日均交易金额、交易笔数、在线的活跃客户数等等指标,而对于香港投资者关注的平台合规流程、实际盈利情况、风险与拨备情况、底层资产的资质、各种不同底层资产之间的风险相关性和协同性研究等,要么选择沉默,要么含糊带过。
当时P2P仍然处于风口,有不少从业者背后都有大量资本追捧,因此认为香港投资人提出的行业风险因素,其实不足为虑。有人甚至不屑地认为,香港缺乏互联网金融的基因,所以香港投资者很难看懂中国的互联网P2P这种创新模式。
阳光底下没有新鲜事
当我将中国P2P业者的上述评论转给香港投资人时,不少人的反应是:“阳光底下没有新鲜事”。
说中国的互联网P2P是创新,我也只能表示部分同意。就网络销售模式和结算模式来说,它的确有创新成分,但涉及到产品投资的那一部分,它绝非新鲜事物。
比如针对个人的互联网P2P融资,充其量不过是中国民间融资的一种“线上版”。令人诧异的是,很多内地P2P从业者根本没有听说过台湾地区上世纪80年代的地下金融“爆煲”事件——而当年的事件,实质上就是今天中国互联网P2P频繁跑路的“线下版”。
就香港来说,类似的事件更是不胜枚举,10年前的香港的“雷曼迷债”,无论是形式和性质上,都和中国的互联网P2P产品极为雷同。这里仅举几个容易理解的方面:
第一,这两种产品的销售对象很类似。两种产品的销售对象都是那些想追求较高固定收益的投资人,通常都没有太深厚的金融知识,大多也不具备独立分析金融风险的能力。他们只是希望获得比银行更高的存款收益。值得留意的是,这类人在社会中占绝大多数,因此两种产品都具备广泛的销售市场。但不好的一方面是,一旦有负面影响出现,整个社会面的冲击力量也相当巨大。
其次,P2P产品的销售人员和迷你债券的销售人员一样,都不是真正的“债券”发行人,而只是中介机构。
这两类中介机构的销售人员,都是靠颜值、靠口才或靠关系者居多,真正能把产品的风险、回报特征讲得清清楚楚的并不多。香港雷曼迷债的销售员主要是银行前线职员,虽然他们也有一定金融知识,但大部分人根本不懂得雷曼迷债作为一种金融衍生品,和普通的债券有本质的区别。当他们把大量“非保本”的迷债当作债券卖给那些毫无金融产品知识,只求保本的退休老人时,已经种下了危机的种子。
同样,P2P平台作为中介机构,其销售团队如果不熟悉底层资产的风险与收益特点,对客户不加分辨地进行推销,也容易造成产品的错配,令投资人的风险加大,这种风险累积到一定的程度,加上宏观经济的压力,便可能造成重大的群体性亏损事件。
第三,销售P2P产品的平台和销售雷曼迷债的银行一样,表面上并不承担产品违约风险,但最终都可能无法免责。
说到这一点,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在北京和一些P2P从业者交流时,他们强调,自己会在合约里写明,平台并不需要承担任何赔偿责任,P2P产品购买人完全自负投资风险。但是他们也坦承,“中国的投资者不够专业”,还有产品毕竟是在平台上购买的,因此有时候会有人闹事,而平台方也怕事情闹大了,引起监管那边的关注,因此当真的发生违约的时候,平台也会先垫付一些赔偿金。
我很坦诚地对销售主管说,他们对责任的理解,犯了个方向性的错误。他们不仅仅应该担心投资者去闹产生的监管风险,更应该关注的是,他们自身是否存在合规工作不足而导致的责任。
不客气地说,不少P2P平台所做的事情,实际上是向毫无风险意识的老百姓兜售一些连平台销售员自己都不太清楚风险底线的产品,这和香港的雷曼迷你债券并没有本质区别。
香港那些销售雷曼迷债的银行,当年也用了类似的理由,认为自己仅仅只是销售机构,无需承担投资产品的违约风险,投资人应该自行判断投资风险,结果金管局和证监会并不认同这种说法。
这其中问题就在于,如果你需要投资人自行承担风险,你就得对投资人进行充分的鉴别,判断他具备这样的投资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你还得对产品信息和风险回报情况进行充分、完全透明的披露,让投资者愿赌服输地去投资这类产品。
当年香港的银行并没有做足客户KYC流程,对客户也没有做足风险提示,没有证据显示银行职员对投资者进行了充分的信息披露。香港金管局和证监会正是抓住这几点,逼迫销售银行对投资者进行了赔偿。
自那之后,香港银行里的理财产品部门必须和商业银行业务进行物理区域的划分,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必须进行复杂繁琐的KYC流程,还必须亲自读出一段风险提示的文字,由销售人员录音存证……
不知经历了2018年夏天风波的中国P2P行业,未来是否会经历雷曼迷债类似的处理方式,是否会发展得更稳健一些?
本文作者为香港资产管理从业者。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您所在的位置:&
P2P雷潮,竟然都是因为TA!现在投资P2P还安全吗?
来源:http://www.fujinli.com作者:富金利&&发布时间:
一周前,一家成交量达到800亿的大型网贷平台「唐小僧」炸雷,高管主动找经侦报案,然后经侦介入查封。几天前,和唐小僧一起被誉为民间四大高额返利平台的最后一家「联璧金融」也雷了。
作者:理财师八宝
公众号:八宝画财一周前,一家成交量达到800亿的大型网贷平台「唐小僧」炸雷,高管主动找经侦报案,然后经侦介入查封。几天前,和唐小僧一起被誉为民间四大高额返利平台的最后一家「联璧金融」也雷了。 P2P雷潮,毛衣战,股市暴跌,市场恐慌情绪蔓延。 很多学员也来问我。 现在投资P2P还安全吗?XX贷还能继续持有吗?未来应该怎么操作? 我说那么我写篇文章吧。有些朋友会发现,我有些观点文章,视角比较特别。 原因是.. 恩,我的500度近视+75度闪光。哈哈哈,我想说的是... 因为有幸长期呆在国内一线金融理财市场,身处比较核心的岗位和机构。我看问题的角度和习惯,可能不大一样。 我个人也不大喜欢写你们网上都能查到的东西,喜欢说点不一样的。 比如前几天暴雷的P2P平台唐小僧。 你们翻一下历史消息,会发现我5月14日就写文章点名过。但我说老实话,并没有花很多时间,研究这个平台。因为在我看来,平台的不合规,本身就是最大的风险了。 不合规就是政策风险了,在国内做任何投资,政策的影响是绕不开的。尤其是P2P这几年属于政策建立&完善期。大家在分析P2P平台时,除了一些细节(搜平台名称,网上文章很多),像政策/合规这样的关键大问题,一定要把握好。 因为这类风险,是真的无法转移的。 我多次提到的「团贷网」,在合规问题上就很积极。这也是为什么我多次推荐它的重要理由。像「贝米钱包」这样的,虽然运营和产品体验特别好,但“信息披露”一直不愿意做到位,我就很难放心。 相关文章阅读:《p2p最后一场手术要开刀了...》(戳标题直达)最近,不仅P2P有很多暴雷的平台。 大家可能没注意,A股市场有很多闪崩的个股。 我随便找了个图,闪崩股票长这个样子。这不是巧合。 很多人不知道,金融系统都是互相联通的。 如果说之前我认为P2P最大的风险是「政策风险」,那么未来「流动性风险」是我关注的一个重点。 流动性风险的可怕,我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钱多的时候,你可以安全的A,投100块,次安全的B,投100块。 钱少的时候,你只有100块钱,你选择投了A,B就没生意了,就倒了。 更现实的情况是,你朋友看到市场钱少了,谨慎地把他手里的100块钱都握在了手里,选择不投资。 这样的人多了,市场恐慌下,大家纷纷去赎回自己的钱,而且不再投入市场中。这种恐慌下,即使是安全的A,也会被错杀。金融危机中,银行的破产就是一个例子。 为了解释流动性,例子比较糙,不大准确。但我想表达的是:此时此刻,以及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P2P面临的主要风险,都可能是流动性风险。 为什么最近开始有这个风险了呢? 不知道大家能不能读懂,我尝试讲一讲。这种底层认知,对大家做其他投资都是有意义的。 流动性是金融的命脉。过去几年国家一直鼓励居民加杠杆、政府企业去杠杆。比如我们贷款买房、比如我们借钱买P2P,这些都是居民加杠杆的体现,简单说就是借钱投资。 说得残酷无情一点,你个人破产了,对国家的经济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如果大企业/金融机构破产了,会引发整个金融系统的连锁反应,金融危机就发生了。 所以前几年,P2P行业不会出现缺钱的情况。一方面老百姓对P2P有比较强的投资欲望;另外,P2P的借款方个体户、小微企业等,也比较容易借到钱。一个愿意借,一个还得上,所以流动性风险是不用担心的。 但现在情况发生变化了,内外刺激之下,我国经济加速转型和升级。国家最近的风向是支持高科技企业、以及控制地方债、大央企、国企的流动性风险。 老百姓的钱最近都拿去买房了,本身市场上的钱就不多。作为经济链底层的小微企业,就很难从银行借到钱了。大家记住一点,任何的金融活动,资金源头都是银行,最顶层是我们的央行。 年中有一些考核的因素在,也有政策指导的因素在,总之银行们把水源咔嚓,一拦截,我们下游都会受到影响。 P2P最近暴雷的根源在这里。看了上面的解释,你感觉害怕吗? 不敢投资P2P了吗?那你肯定没有看懂我的描述。 其实不难判断,走到今天,P2P监管如此严格的情况下,各家平台的业务同质化很严重。那现在拼什么?我认为在一个流动性偏紧的市场里面,拼的就是平台的吸流的能力。这些平台忍到市场缓和,活下来的就是赢家了。 不懂的朋友可以再想想滴滴的例子。能成为龙头不是它有什么uber等没有的优势,它能够持续融到钱,非常关键。 所以大家看到这里也能理解了,为什么现在很多平台放羊毛很严重。 最近活动也比前几个月多很多。 我这5年来投资P2P的原则是:精选好平台,利用好福利,但绝对不会为了薅羊毛而去投资。 不要低估人性的弱点! 你习惯了羊毛,就会忽略问题的本质。 未来,我们要重点关注一些平台,能持续吸引投资人长期投钱的。 这样的平台能够拥有一些投资人长期投资,平台稳定性高、资金成本低,流动性风险当然是最低的。有朋友喜欢薅一些羊毛平台,我建议千万不要碰了。 今天竟然写了2000字! 两杯奶茶都见底了。。。 恩,回头再跟大家讲我后期P2P的具体安排。这篇文章昨天写的,刚预测了流动性风险增大的预期,央妈就降准了。降准自然是缓解流动性紧张的,尤其是股市,下周肯定缓解了。但是,底部是反复的,买基金的娃,依旧定投就好。这次的降准,是定向降准、而且不是降息,因此不是全面的宽松。只是去杠杆过程中,打算平滑一下冲击。用官方的说法,对小微企业是支持。因此,对于跟小微企业关联比较大的P2P行业算是利好。一定程度上,稍微缓解了我文中说的问题。 但流动性风险,依旧是未来关注重点。好了,这次的文章总体比较干。哪里不懂的朋友,直接留言吧~申明:本文内容由网友发布,旨在传播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经验或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和观点。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商务合作请发送邮件至:
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6027号大庆大厦13楼B-G室
www.fujinli.com All Reserved 富金利
版权所有深圳市富金利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 |
市场有风险,出借需谨慎
在线客服(珊珊)
在线客服(苗苗)
在线客服(丹丹)
在线客服(芬芬)
在线客服(莎莎)
在线客服(冰冰)
在线客服(笑笑)
官方QQ群: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P2P雷潮过后,这5种情况要注意了!
文/掘金时代
怎样选择靠谱的平台,国家对这个行业是支持态度的,现在不良平台倒闭,留下优质平台,所以坚信这个行业会越来越规范,发展越来越好,只要投资人保持警惕性,多多了解,就能安心投资。需要注意以下5点。
第一类,线下理财业务需警惕
投资人应警惕有线下理财业务的平台,因P2P平台明确定位为信息中介平台,不得利用互联网、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及其他电子渠道以外的物理场所开展业务。
第二类,秒标,收益过高
若平台的秒标或短期项目过多,有可能是利用新投资者的钱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尤其是现在处于备案关键时期,80%的平台都保持审慎严谨的态度,不会频繁发标。
收益高不安全的道理很简单,给投资者的收益率都20%甚至30%了,给融资企业的成本至少40-50%,请问哪个企业能接受这么高的融资成本呢?要么是银行不给续贷了,要么是企业经营周转出现严重问题,已经没有现金流,否则绝对不要这么高的融资成本。
第三类:单笔投资都在千万的p2p公司,坚决远离。
本身小微金融、p2p就是做的小额分散,靠区域分散、行业分散、金额分散来规避风险,如果单笔额度几千万,一旦有一单出现风险,会导致大量投资人的本金发生损失。
第四类:自融性p2p,坚决远离。
由于近年来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从线下小贷公司借钱成本又高,随着P2P的火爆,许多缺钱企业就起了成立P2P平台的念头,而这类自融P2P平台也是当前P2P行业内最大的风险来源之一。很多制造类企业、地产类企业、矿业企业,该类公司主要集中在2个毒瘤,一个是资金集中在单一项目,风险巨大;一个是自己给自己融资,风险控制和尽职调查很难做到第三方那么公正、客观。
第四类:团队人数少,坚决远离。
很简单,互联网的确可以给平台提供大量的客户来源、申请、概念融资,但是你要知道,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而不是互联网,而金融的核心又是风险控制,一个只有20人团队的p2p平台号称管理5个亿资产,还全是通过网络审核,这不是骗鬼呢吗?20人团队,去掉技术、去掉财务、去掉客服、去掉前台、去掉行政、去掉总经理、副总经理,还能剩几个人在踏踏实实做业务风控?没有线下团队的实地考察及风控,暂且不说如何识别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就是签约和催收这一环节,都能把这20个人玩死,如果客户在分散在全国,那么低于100人的团队,根本无法支持公司业务持续经营。
第五类,平台成立和运营的时间短,要警惕
大多数的跑路平台运营时间较短,部分平台甚至只成立1年-2年,且产品收益率远超10%的行业综合收益率,处于不合理水平。而成立时间较长,尤其是在某个细分资产领域深耕超过两三年以上的头部平台,对业务的风险点及处置方式的掌握相对成熟。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安全理财!投资本金的安全是你我(掘金时代)的共同的目标!
德国IPC技术,专业的网贷投资查询工具!从5大评测维度116子项目,对平台风险评估。
今日搜狐热点Access denied | www.mxroom.com used Cloudflare to restrict access
Please enable cookies.
What happened?
The owner of this website (www.mxroom.com) has banned your access based on your browser's signature (44dbdc4ee26698c5-ua98).客户端下载
发送验证码
未注册的用户手机验证后自动登录
30天内免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
绑定手机号
发送验证码
举报举报原因:广告营销地域攻击色情低俗人身攻击诈骗骚扰谣言反动其他取消 提交
&&&&&正文P2P雷潮滚滚,投资人如何“精选平台”? 00:01
最近,P2P行业颇不太平,处处闻雷声。民间四大高返平台——钱宝网、雅堂金融、唐小僧、联壁金融,已经全军覆没了。接连不断的大雷,令投资者陷入迷茫,P2P还能不能投?在这种情形下,投资人又该如何精选平台呢?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一、有银行存管银行存管第一道安全阀门。由银行管理资金,平台管理交易流程,做到用户资金和交易的实际隔离,使得平台不能直接接触用户的资金,避免了用户资金被挪用的风险。投资人可以通过辨别平台是否资金存管来作为判断投资平台合规的因素之一。像房易贷早与广州华兴银行正式签署存管协议,为用户资金建立起一道保护屏障。二、严谨的风控风险控制是互联网金融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重中之重,一个安全的互联网金融管理平台,应当建立完善的风控体系,保障用户的个人利益不受损失。如果风险控制实力不够,屡屡发生坏账和逾期,等待平台的就只有倒闭。因此,只有安全合规的平台才能获得用户的信任和行业的认可。三、信息披露要透明信息披露是监管平台合规性和风险警示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对于用户来说,信息披露是考察一家P2P平台是否值得投资的重要内容。平台是否有信息披露、信息披露是否透明决定着平台在用户心中的可靠程度。四、团队专业选择P2P平台,尽量选择房易贷这样风控够严谨、信息披露够透明、运营发展相对稳健的平台,安全可靠的P2P平台在用人方面,也都会选择业内领域优秀的人才,拥有多每一次雷潮都是有人哭有人笑,总而言之,大家千万不要悲观,在投资过程中,只要我们谨慎投资,不盲目追求高收益,我们一定就能避开雷潮。
来源:蚂蚁君说理财
来源:中国基金报
来源:中华网
来源:白杨金融
来源:京储街
来源:八达通理财
来源:A5站长网
来源:兔子金服
来源:玖林投资
来源:红创金服
来源:互金每日预警
来源:蓝鲸财经
来源:三益宝理财
来源:中金在线
来源:微盘交易
来源:北京时间
来源:绕地球三圈
来源:共赢金融
来源:米咖理财返利网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来源:今视新闻网
来源:甜豆腐加盐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来源:北京时间
来源:秋风扰山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理财平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