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外国领导人都选择访杭州,杭州设施未完善就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了吗?

(上接第1版)
生态文明的建设,源于对发展的反思,也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转型、对传统工业文明的超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句话唤醒了人们绿色发展的自觉,也让杭州释放出了更多生态红利。2017年杭州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年市区空气优良天数271天,比前一年增加11天,优良率为74.2%;公众最关注的PM2.5,杭州市区达标天数323天,与2016年相比,增加17天,与2015年相比,则增加了40天。杭州通过多年的大气污染整治,终结了高能耗时代,开启了清洁、绿色能源之路;通过“五水共治”行动,全面改善了水环境;通过“美丽经济”建设,让城乡成为诗画江南,能够进行全域旅游,赋予了旅游业新的历史使命,2017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达5650万人次。绿色经济的跃动,让本是“生态文明之都”的杭州,在建设美丽中国样本的道路上走得愈加坚定。
“万壑松涛连海气,千年桂月印湖光。”拥有世界文化遗产西湖、大运河的杭州,抓住“后峰会、亚运会、现代化”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城市国际化,加快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
2016年9月,世界经济在钱塘江畔再出发:里程碑式的G20杭州峰会圆满成功,中国为全球经济治理大棋盘,注入中国理念、中国行动、中国信心。中国东海之滨的江南名城,跃上世界舞台的中央;全球镁光灯聚焦下的杭州,惊艳了世界——天下从此重杭州。
而未来的2022年,亚运会还将在杭州盛大召开。杭州并且成为全球最值得到访的旅游目的地、全球百强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之一。
当G20峰会辟出最佳跑道,当亚运会一天天向我们走来,杭州顺势而为,致力于补齐国际化短板,致力于建设世界名城——这,就是必由之路。
打开城市格局首当其冲。曾经的杭城,主要依西湖而建。纵观伦敦、巴黎、香港、上海,大多把江河海岸线作为城市发展轴,以此为城市发展提供巨大潜力。这些世界名城的发展路径说明,不打开城市格局,名城建设就会棋差一招。
2017年6月,杭州市委城市工作会议确立了“拥江发展”战略,即以杭州境域内235公里钱塘江为主轴,完善“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生态型”城市框架,加速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打造西湖和钱江新城两个杭州城市新中心,构建城市的大格局。
山水相依,湖城合璧。着眼杭州全市域、聚焦主轴钱塘江,高标准实施钱塘江综合保护与利用工程,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而是大开放”呵护一江春水、两岸青山,推动“还江于民”“还绿于民”,努力把钱塘江沿线建设成为世界级滨水区域。这样的拥江发展,既整合原有优势,又挺起新的脊梁;既高度契合全省建设“大湾区”“大花园”“大都市”的总体要求,也让杭州更好地发挥在全省的“窗口”示范作用。
国际化的世界名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文明建设,都需要是世界一流的。
杭州向交通要未来,补齐城建短板,构建水陆空、“铁公机”一体的大交通格局,加快形成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枢纽,从而把区位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2012年11月,杭州地铁一号线正式投入运营,2017年7月,地铁二号线西北段开通,到2022年将建成12条446公里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网;“四纵五横”快速路网正在向11个方向继续延伸,5年后要形成一张464公里的快速路网;而在等待批复的杭州铁路枢纽总图上,杭州的高铁线路规划从目前的4条跃升到11条,高铁客运站从3个变成6个……在杭州版图上,城市发展空间立体优化将史无前例。
城市国际化,离不开人的国际化、人的素质素养国际化。“有时候,一个细节就能打动你,一个细节就能让你爱上一座城市。”在很多人眼里,杭州的斑马线礼让就是这样的细节。早些年就有数据显示,在杭州市区主要道路上,斑马线前的礼让率已经达到93.91%,公交车礼让率达到99%。2015年,杭州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杭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斑马线“礼让行人”,首次写入了地方性法规。杭州是全国文明城市,城市因文明而兴盛,文明让生活更美好。“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和“好家风”、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经验全国推广,杭州成为“最美现象”发源地,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公交车地铁排队上车、城市文明指数荣膺全省第一名、志愿者服务获得无数点赞……一个个文明的小细节,展示了国际化的杭州的良好精神风貌。
与此一脉相承的是,文化已经成为杭州走向世界的特色品牌。西湖、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数量居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首位,杭州大剧院、浙江音乐学院、杭州国博中心、奥体中心等重大文化设施相继建成,“满城书香”工程全面实施,“五个一”工程作品数量、文创产业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西博会、动漫节、文博会等会展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和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中国网络文学研究院、中国网络作家村落户杭州。杭州国际文化交流及文化软实力提升,正在城市国际化中展现出愈加蓬勃的力量。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40年,“八八战略”实施15年,我们所做的所有工作,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民,为了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着力提升民生福祉,这是党和政府的责任。任何时候,都要站稳人民立场,都要把人民群众摆在心中第一位置,都要从“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角度出发干工作,都要在普通老百姓身上寻找“痛点”,都要带着情怀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事,从而真正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更可靠的获得感。
提升民生福祉的工作,涵盖面很广,最根本的是要致力于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为了提升民生福祉,满足美好生活需要,杭州致力于提高百姓收入、缩小城乡差距。15年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11778元增加到5627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708元增加到30397元,收入倍差从2.06缩小到1.85。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4600元绝对贫困现象全面消除,户籍人口期望寿命提高到82.42岁。
为了提升民生福祉,满足美好生活需要,杭州致力于不断健全医疗保障和养老体系。推进智慧医疗应用的广泛覆盖,杭州四级医疗机构203家提供智慧医疗服务,基本实现“全城通”应用;目前全市正常运行的养老照料中心2855家,三星级以上的照料中心989家。
为了提升民生福祉,满足美好生活需要,杭州致力于“关键小事”:建设“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四好农村路”,成为杭州2018年度十件民生实事的头件大事;农村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全市建制村“村村通客车”。整治危旧房,让百姓更宜居——至2017年,杭州提前全面完成城镇危旧房治理改造三年行动计划。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这也是杭州今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截至今年6月底,杭州六城区共有312处加装电梯项目通过联合审查,其中23处完工、74处在建。还有“厕所革命”——现在,杭州主城区已基本形成“10分钟如厕圈”……
美好生活,离不开文化的滋养。从免费开放的图书馆到一个个特色鲜明的图书馆、从乡村的文化礼堂到年轻的动漫节,杭州致力于全面推进文化兴盛,以文化人、以文铸城、以文兴业、以文惠民,在延续历史文脉中当好“薪火传人”,在打造文艺精品中讲好“杭州故事”,在推进多样共融中放大“最美效应”,由此让杭州更有人文情怀、更具文化底蕴。
这15年,构成了杭州发展最好的时期,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人民群众是根本依靠,致力于帮助人民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需要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杭州永远不能变、不会变。
切换的是时空,不变的是蓝图;改变的是面貌,不变的是奋斗。
回顾过去,打造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窗口,杭州有能力。
擘画未来,落实“八八战略”再深化、抓好改革开放再出发,杭州有信心。
在新时代奋斗,与大时代同行,就要顺应发展大势,顺应历史潮流,不畏艰难,砥砺奋进。
势者,乃一切事物力量所表现出来的趋向。改革就是大势,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浙江和杭州,就是靠吃“改革饭”发展起来的;杭州未来的发展,要抢占制高点、赢得新优势,仍然必须依靠改革、依靠全面深化改革这个第一动力。
“最多跑一次”改革,就是顺势而为,把曾经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把体制机制变得更活,从而“跑”出了更多获得感,赢得了公众广泛的赞誉。“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支点,是杠杆,是四两拨千斤,是撬动各领域改革的突破口。面向未来,杭州要通过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规范化、标准化、长效化;通过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经济体制改革、公共服务体制改革、权力运行机制改革,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通过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造国际一流的最优营商环境,塑造新的区域竞争力,让一个更好的服务型政府展现在人们面前。
改革是根本动力,党建是根本保证。“八八战略”强调党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提出“巩固八个基础,增强八种本领”,引领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最大限度地把全市党员凝聚起来、把全市人民团结起来,汇聚起建设世界名城的强大力量。
面向未来,杭州要进一步提高经济质效,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要进一步提升城市文明水准,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水平,提升从严治党的力量;要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不容有丝毫的懈怠和放松,要坚决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切实维护政治上的绿水青山。做到这一切,杭州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创新突破,突出改革导向、实干导向、行动导向,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当好排头兵。
这,就是杭州的政治担当、历史担当和责任担当。
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这是千百年来世界历史教给人类的重要一课。面向未来,我们要把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发挥出来,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从当下做起、从正在做的事做起,真正凝聚起全市人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磅礴伟力!
站在继往开来的历史节点,今天,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隆重开幕了!扛起新使命,开启新征程,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习近平总书记对杭州发展寄予殷切期望,杭州必将践行“四个杭州”“四个一流”等一系列指示精神,特别是最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精神,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改革开放再出发,一张蓝图绘到底,以新担当新作为谱写杭州发展绚丽新篇章,打造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窗口,朝着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奋斗目标大步迈进。高起点推进杭州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党政视野》2016年07期
高起点推进杭州国际化大都市建设
【摘要】:正一、既存短板1.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天然条件不足。杭州是一个缺乏能源、原材料和港口等资源优势的城市,也没有特别的政策优势。杭州没有出海港口,无法发展海洋经济与口岸工业。航空港国际化率低,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仅有首尔、釜山、清州、曼谷、新加坡、东京、大阪、吉隆坡、迪拜、马斯特里赫等几条定期国际航线,而上海则突破100条,北京近200条。这从另一个方面制约了杭州的物流,也制约了杭州的国际交往途径。杭州不是直
【分类号】:F299.27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宪;;[J];沪港经济;2007年11期
渠然;王艳;;[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02期
黎子流;;[J];广州政报;1994年11期
王双怀;;[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李拉;;[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年16期
石忆邵;;[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J];领导决策信息;2010年36期
白秋生;;[J];信息化建设;2011年03期
姚士谋;[J];科技导报;1995年10期
蒯大申;;[J];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03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元合;;[A];陕西统筹城乡发展研究[C];2011年
裴成荣;;[A];陕西统筹城乡发展研究[C];2011年
黄江平;;[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冯晓瑞;[N];西安日报;2012年
西安市委常委
市委组织部部长
钟健能;[N];陕西日报;2012年
西安市委副书记、市长
董军;[N];西安日报;2012年
西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岳华峰;[N];西安日报;2012年
杨斌鹄;[N];西安日报;2013年
中共西安市委副书记
刘春雁;[N];陕西日报;2014年
记者 张骏;[N];解放日报;2014年
记者  丁雄英;[N];杭州日报;2006年
王燕;[N];西安日报;2010年
戴世友;[N];咸阳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婷;[D];西北大学;2011年
冯金;[D];西北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客服热线010-
提速轨道交通建设 加快融入大杭州都市圈
核心提示:杭黄高铁串起了7个5A级景区建设中的千岛湖站  大湾区建设、拥江发展、迎亚运、融杭先行区、都市圈乃至城市公共交通状况的改善都
杭黄高铁串起了7个5A级景区
建设中的千岛湖站
  &大湾区&建设、拥江发展、迎亚运、融杭先行区、都市圈乃至城市公共交通状况的改善都离不开包括高铁、轻轨、地铁等在内的轨道交通的重要支撑。杭州市政协的建议兼顾不同方面,建言提速轨道交通建设。
  利用杭黄高铁带来的机遇 加快融入大杭州都市圈
  杭黄高铁又称杭黄客运专线,位于浙西和皖南地区,线路东起浙江省杭州市,向西经杭州市的富阳、桐庐、建德、淳安等县(市)、区,进入安徽省绩溪县,继续向西至黄山市。杭黄高铁是长三角城际铁路网的重要一环,通车后,将成为中西部地区与沪浙联系的便捷通路,串联起名城(杭州)、名江(富春江、新安江)、名湖(千岛湖)、名山(黄山)等著名旅游景点(区),形成贯穿浙西、皖南的世界级黄金旅游通道。
  民盟市委会专题调研后,十分看好杭黄高铁为富阳、桐庐、建德、淳安等杭州西部县市带来的发展机遇。比如,杭黄高铁通车后,将形成杭州和周边县市&半小时核心圈&和&一小时城市生活圈&。有利于西部沿线城市进一步对接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拥江发展&战略,有效承接杭州市区企业、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资源转移,更好地 &融入杭州、接受辐射&。还有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当然,高铁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催化&作用,而不是&带动&作用,只有在基础条件都具备的时候,它能促进发展,反之,更多体现为抑制发展。民盟市委会也清醒认识到,高铁开通也将对杭州西部县市带来三点挑战:区域同质化竞争的风险,同处杭州西部,桐、建、淳三地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产业同质化问题,这就为有序承接杭州城区产业转移带来了挑战;目的地变过境地的风险,由于到杭州、黄山以及周边县市景区旅游的时间成本大大节约,出行更为快捷方便,西湖、黄山等旅游品牌具有强大的品牌效应,今后西部各县市面临的旅游市场竞争将会大大加剧,一旦应对不力,很可能导致出现由旅游目的地变成旅游过境地的风险;资源和要素溢出的风险,高铁开通后,预计将更多出现到杭州、上海&周末购物流&的现象,高端购买力流向杭州、上海,本地的商圈发展环境更加惨烈。
  针对区域同质化竞争的风险,市委会提出精准定位,实现错位发展。建议西部各县市加强与杭州对接,将自身发展规划主动纳入大杭州发展规划之下,精准对接&拥江发展&战略和杭州湾大湾区战略,尤其是在产业发展方面,要找准角色定位,西部县市与主城区要避免同质化竞争,注重突出自身的比较优势,实现分工互补、错位发展,达到资源最优配置的目的。如桐庐是中国最美县城,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可重点打造慢生活体验区。建德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可依托山水自然环境,重点打造养生养老品牌;同时,依托航空小镇,积极发展通航产业。淳安拥有秀美的千岛湖,可进一步做大做深&明湖&品牌。
  民盟市委会还建议,坚持以城市国际化带动城乡一体化,推进西部城市一体化发展;补齐短板,提升承载能力,高铁场站是一个地区对外展示形象的首要窗口,也是增强当地吸引力的关键因素。高铁场站建设一定要有档次、有特色,功能配套要齐全,发展空间要足够;优化环境,增强发展后劲,创新人才引进模式,发展产业吸引人才。利用杭黄高铁和杭千高速的交通优势,创造条件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污染小、附加值高、生态效益好的产业,通过产业发展促进人才引进。
  完善地铁规划 构建融杭先行区
  地铁建设可谓杭州城建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建设周期最长、涉及面最广的城市基础设施工程,是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富阳区是杭州拥江发展战略的重要节点与主阵地,而富阳转型发展的主战场在江南新城,融杭的先行区在东洲。市政协委员、富阳区政协主席陆洪勤及不少委员都认同,要实现东洲、江南融入杭州、加快发展,离不开地铁的连接和牵引作用。他们一致认为,将杭州地铁延伸至富阳银湖、东洲、江南,并形成闭环,有利于推动富阳拥江发展,真正打造成为杭州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一极。
  东洲位于富阳、西湖、滨江、萧山四区交界处,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山水优势和人文优势,是富阳融入杭州大都市的桥头堡,也必将是未来杭州拥江发展、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板块。江南位于富春江南岸,与富阳主城隔江相望,辖&两镇一街&(春江街道、大源镇和灵桥镇),富阳区委、区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实施造纸产业关停并转,计划将江南新城建设成为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创业示范区。对杭州而言,如果能够把地铁延伸至银湖、东洲、江南,对于招募优秀人才创业在杭州、居住在富阳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对富阳而言,将地铁延伸至东洲、江南,一是可以实现之江板块、东洲片区、江南新城等区域&最多换乘一次&到达杭州中心区域与重大交通枢纽,让富阳人民可以享受到杭州的优质公共资源与服务;二是可以吸引&高新尖&的企业来富落户与发展。随着杭州高新产业的发展,由于主城区空间不足,部分将外溢。借助地铁这一便利的交通工具,东洲、江南完全可以成为承接杭州主城产业外溢的新平台、新空间。
  委员们以此为依据,建议在杭州地铁四期规划中,将地铁10号线延伸至东洲和江南新城,过江与杭富城际一期(6号线延伸)形成闭环。增加杭黄高铁富阳站与杭温高铁富阳站间地铁线路,通过地铁沟通富阳区内江南江北两岸,助推拥江发展。将地铁3号线小和山支线作为独立运行的线路,向南延伸至富阳银湖板块,向北穿西溪湿地延伸至拱墅区康桥街道,加强未来科技城与银湖板块的联系。
  在杭州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和人口越来越密集的背景下,杭州地铁的建设发展任重道远。例如杭州地铁7号线的规划地图中显示,该线路建设起于吴山广场,与1号线的定安路站并没有设同台换乘,这样的&断头路&会给转乘带来不便。他建议把杭州各个区的商业和旅游中心,大的居民区集中的交叉点都标注好。设计线路要路过这些节点,才能明显地疏导交通,吸收客流量。
  推动将城市老旧铁路 改造为大都市区&快轨&
  近年来,根据《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杭州城市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城市东扩格局、拥江发展的态势已然形成,大都市区已现雏形。在交通方面集城市道路、公路、轨道交通、铁路、水路、航空&六位一体&的现代化、立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初步形成。市政协城市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大调研后坦言,&拥江发展&战略实施将对杭州的城市功能布局、城市结构、城市形态、城市交通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随着&大湾区&战略、&拥江发展&战略实施,目前的杭州重大交通设施布局不能适应杭州大都市的建设的需要。
  随着大江东、大城西等地的发展,以及富阳、临安融入市区,将在40公里半径的区域形成由包括围绕杭州市区的桐庐、安吉、德清、桐乡、海宁、绍兴等县市组成的杭州大都市区,迫切需要重大公共交通的支撑。而城市轨道交通服务水平适应不了大都市的建设要求。目前,杭州市地铁建成通车117.6公里,在2022年前将全部建成446公里,杭州的高铁枢纽与线网正在规划之中。杭州东西发展的距离近100公里,不能简单地将地铁延伸至杭州大都市区中的边缘城市,也不能仅仅依靠地铁和高速铁路来解决大都市区、大都市圈的交通问题。同时,杭州的铁路客运与货运功能还要进一步外迁,穿越城市的老铁路的功能,南星桥货场、艮山门货场等地的功能都将弱化中心城区老铁路功能,也适应不了城市转型的要求。
  针对这种情况,他们的建议是,加快谋划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网,按照&在充分利用既有铁路的基础上,有序新建部分线路,优化完善市域(郊)铁路网络&的原则,将铁路的货运功能转移到大江东或大城西,将铁路的功能转变为城市客运功能,也就是将穿越城市中心的铁路改为市域快轨(城际铁路、郊区铁路),并以此为基础谋划连接城市主中心、杭州东站、城站、南站、西站、大江东站、国际机场等重要节点的大都市区快速(城际)轨道交通网,以充分利用空间资源,节约建设成本。
他们还考虑在中心城区、大都市区、大都市圈形成三个&1小时公交出行圈&以及换乘方便的综合交通体系。如何实现推动将城市老旧铁路改造为大都市区快轨的规划,他们的建议是,强化与铁路部门的协调,由市交通部门、发改部门、铁路投资部门牵头参与,与铁路部门专门协调,组织力量对杭州市穿越城区、城区外围的老铁路线网、铁路客货运站点进行摸底调查,比如老宣杭铁路,形成老铁路资源调查分析报告,作为城市老旧铁路改造为市域快轨(城际铁路、郊区铁路)的基础依据。[回顾] 文四正:
[看房] 康拉德: 
[评楼] 没有那么爱冬天:
[观点] 眉锁清秋: 
[讨论] chista: 
[感慨] ZZ-ZJIC: 
[生活] xiananhui: 
[咨询] 西湖大虾: 
[咨询] 鸣鸣和岐岐: 
查看: 4735|回复: 28
杭州终将成为世界级国际化大都市!
1 要对中国有信心!中国的大国复兴不可逆转!
2 中国城市的发展已经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节点!
3 杭州的信息产业引领中国乃至世界!
4 杭州终将成为新时代世界级金融贸易中心!
5 独特的山水环境,将成为美丽中国的样板!成为中国对外的世界级国际化民间窗口。
6 大国的复兴必由之路一定是文化的吸引力。杭州的江南文化在新时代终将替代中国之前粗线条的文明,成为新时代中国的文化中心!
有很多傻子看不到中国的进步,还在提国外的月亮。
殊不知,现在你再提国外的月亮,大家内心的想法是国外的月亮不如中国圆了!
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慢慢回来了!
而中国的伟大和底蕴,绝不是这一两百年崛起的国家可以比较的,一旦上了正轨,就是宇宙级颠覆式的,
毕竟我国引领世界发展长达数千年!
这两百年,我们只是打了一个盹!
以后后知后觉者,才会发现,作为一个中国人才是真正自豪的,
而生活在中国的美丽大城市中,是令世界人民所仰视的。
去TMD温哥华,去TMD波士顿,去TMD悉尼墨尔本,去TMD香港台北首尔巴黎西雅图!
新的时代来临了!
好的,卖房支持下杭州建设
大国不同于欧洲国家。
英国有伦敦,法国有巴黎,其他的估计都是看足球才知道的城市,要说经济体量和人口,放到国内都算中小型。
德国多一些,必经是经济大国。
但是美国不一样,有一堆洛杉矶加利福尼亚什么的,中国赶不上美国,但是框架就是这样的大国,属于落后版美国。所以杭州这种城市持续繁荣根本没有问题。
虽然还有很多不完美,但的确处于历史最好的优政时期
大国不同于欧洲国家。
英国有伦敦,法国有巴黎,其他的估计都是看足球才知道的城市,要说经济体量和人口, ...
法国 这种国家,和中国完全不能比啊。
巴黎也是日薄西山
法国 这种国家,和中国完全不能比啊。
巴黎也是日薄西山
是的,欧洲很多国家,基本国人知道他们城市全靠足球。
中国文化的吸引力上升,一定伴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苏醒。类似韩剧流行,将成为过往尘埃,被羞于提及。
脑残粉将真正的意识到,自己确实是脑残粉,而不是自嘲,
“相信你自己,真的是脑残!”
你需要实体经济、进出口贸易、制造业……的数据
头像被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中国文化的吸引力上升,一定伴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苏醒。类似韩剧流行,将成为过往尘埃,被羞于提及。
没人提了,什么彻夜追韩剧,现在估计没人好意思说啦
鸡血打得多了点,亢奋了。
去欧洲米国旅游的中国人,回国的路上不把行李箱塞得满满当当的时候,才是真正民族自信的时候。
去欧洲米国旅游的中国人,回国的路上不把行李箱塞得满满当当的时候,才是真正民族自信的时候。
来中国旅游的,也塞满回去。还不能让人家有特产了啊?
一年超上海,三年超香港,五年超伦敦,十年超纽约!
没什么不敢想的,大浙江优秀儿女敢想敢干!
温州精神万岁!
Powered by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广州杭州“一线城市”之争,一场意外的概念游戏 | 大会·大趋势之六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广州杭州“一线城市”之争,一场意外的概念游戏 | 大会·大趋势之六》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广州杭州“一线城市”之争,一场意外的概念游戏 | 大会·大趋势之六》 精选一原标题:广州杭州“一线城市”之争,一场意外的概念游戏 | 大会·大趋势之六智谷君语:日前,一张大会邮票在广州与杭州之间引爆了一场“一线城市”的争论。讨论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想想,你是如何定义“一线城市”,是从质量、城市规模还是房价?在作者看来,广州曾经的光芒为时势造就,杭州是平地而起的全新选择,但这场概念游戏并非要争出高下。中国之大,足以容下广杭两座一线城市。◎作者 | 元淦恭◎来源 | 元淦恭说(yuangg173) 已获授权全代会邮票日前发行,在体现过去五年成就的小型张上,除了北京之外,选取了上海、深圳、杭州这三个元素。(你能看出那个是上海、哪个是深圳、哪个是杭州吗?)若就邮票本身就事论事的说,要反映“砥砺奋进的五年”,杭州当然比广州更有资格和上海深圳比肩,过去五年,上海启动了第一个自贸试验区,深圳是最高领导人首次离京视察之地,杭州举办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聚集全球主要领导人的G20,而广州在过去五年,的确没有什么可以和G20在同等量级上比较的大事盛事。当然,在邮票背后,人们热议的话题还是,是不是杭州已经取代广州成为“一线城市”?在笔者看来,这个问题,归根结底,并非讨论杭州和广州这两个城市在同一层面上的比较,不同人得出不同的结论,不过是“一线城市”这四个字理解不同罢了。01其实,虽然说大家通常说“北上广深”是四大一线城市,但是从来没有人给过“一线城市”的准确定义,什么样的城市算“一线城市”,什么样的城市不算“一线城市”?为什么一线城市是四个,天津的GDP总量和广州、深圳差不多,过去苏州的GDP一度也和深圳很接近,为什么过去没人说京沪穗深苏,现在没人说京沪穗深津?概而言之,对于区分“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标准,大体上有三个流派,第一是“规模派”,第二是“质量派”,第三是“房价派”。“规模派”的核心指标很多,最重要的,一是GDP总量,二是城区人口,当然有些“规模派”还会计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总产值、存、乃至航空铁路吞吐量等等,总而言之,“规模派”的核心观点是,一个城市的规模大小,反映了这个城市到底是“几线城市”。第二是“质量派”,“质量派”和“规模派”针锋相对,“质量派”的核心逻辑是,什么是“一线城市”,就是别的省份哪怕是二线城市的居民也愿意“背井离乡”涌入的城市。那么什么样的城市最大限度地吸引中高端的外地人涌入呢?那一定是赚钱机会多、高收入工作机会多的城市,进一步说,就是老板多、上市公司多、金领岗位多的城市。所以“质量派”看的指标,可能重点就是上市公司的数量、质量,乃至是高收入行业(在过去五年尤其是、IT)的就业机会的数量。“房价派”当然更简单,逻辑是“一线城市”这个提法,官方也只有在房价统计时用,所以当然房价高就是“一线”,房价低就是“二线”。更进一步地,“房价派”认为,一个城市的房价就是一个城市的估值,本身就是本地和外地居民“用脚投票”的结果,房价综合性地反映了一个城市的规模和质量。现在,几乎没有人去讨论京沪深三个城市是不是“一线城市”,广州站在“老一线城市”的位置上守擂,杭州站在“准一线城市”的位置上攻擂,但在笔者看来,广州和杭州的所谓“一线城市”之争,纯属“张飞打岳飞”。02“质量派”公认京沪深的“一线城市”地位,但是对广州的地位是存疑的。那我们首先要看,上海和深圳到底比广州强在哪里?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一看政策,二看企业,看企业的时候我们再分别看国资、外资、民资。上海和深圳都有证券交易所,这是全国性的资源配置场所,广州没有。上海是直辖市,深圳是第一个经济特区,上海和深圳的政策优势,广州没有。相较上海,广州有一些“老本”,它起跑比较早,在半封闭时代。“广交会”是中国对外通商的半个窗口,广东又是对外开放的桥头堡省份,所以广州起步得比较早,大多数外资最早进中国内地,把总部放在广州而不是上海;另一方面,相较于深圳,它是华南地区固有的**经济交通文教中心,比如南方电网、南方航空乃至于文教医疗、机场铁路系统等等,都远强于深圳。(广州塔)总的来看,广州是大国企、大外资、散民资。广州国企规模比较大,外企至今仍然比较多,但相对而言除房地产外缺少深圳、杭州那样的大型民营企业。从这个意义上看,广州和上海是比较相似的,广州的本质是阉割了上海金融中心功能且政策优势远逊于上海的一个“低配版上海”。深圳和上海广州完全不同,深圳的央国企资源也不少,整体上并不弱于广州,但这主要源于中央**的政策支持,中央**对深圳的政策,除了给钱更重要的当然是给了深圳于广州不可想象的空间。另一方面,因为深圳被香港和广州夹在中间,深圳从来不是外资的桥头堡,外资在深圳从事的主要行业是制造业,雇佣的并非香港、广州、上海这种外企总部所雇佣的中高端人士,所以在深圳的中高端产业就业人口绝大多数在中资企业(尤其是华为等中资民营企业和金融机构),所以深圳是大民资、小外资的结构。从这个视角上,再来看杭州,杭州的定位就非常清楚,杭州是一个没有交易所的华东深圳。大国资也好,大外资也好,全部在上海扎堆了,杭州的外资和国资,和上海广州绝不在一个量级上,然而杭州经济的活力,上海和广州也很难望其项背。(杭州西湖)杭州的上市民营公司数量几乎是广州的两倍,在上海、深圳、香港和纽约四个主要的中国企业上市地中,在纽交所上市的阿里巴巴是中国市值最大的企业,在深交所上市的海康威视(其实这家企业还是家国企)是深交所市值最大的企业。深交所现在市值最大的企业都是一家杭州公司,即算这个现象是偶然,也足以说明杭州经济的实力。03广州和杭州,历来就有不同的发展路径。具体到改革开放以后的时空环境,广州的基础条件要比杭州好得多。广州本来就有“广交会”的基础,又得开放风气之先,早在八十年代就“计划单列”。杭州在华东地区并不起眼,只是作为上海的附庸存在。直至1990年,杭州城区人口还不到100万,甚至于在1993年国务院取消各省会计划单列设置副省级省会城市之时,杭州和济南是仅有的两个从非“计划单列市”升格为副省级省会的。换句话说,当时武汉、成都、西安和东三省省会都已经“计划单列”,杭州还没“计划单列”,在当时的中央**眼中,杭州不过是和济南一个档次的城市罢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广州人均收入远远高于北京上海。那时候“到广东去”这个口号的响亮程度,不是现在任何向北上深进军的号召可比的。时光回拨二十年,广州是香港的内地镜像,又是上海的华南翻版。内陆省份学习广府话蔚然成风,从传媒到文娱,广州都是中国内地的绝对中心,李海鹰、杨钰莹,那时候出国语流行歌,都是广州出品的最好卖,那是广州的。(杨钰莹毛宁90年代广州走穴演出旧照)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广州在中国城市中的相对地位,其实一直处在一个缓慢下降的通道里。大量中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崛起,广州的明星企业逐渐被深圳甩开;长三角全面开放启动,许多原来布局在广州的外企纷纷迁到上海;资本市场的逐渐兴起,商业中心地位光环被金融中心逐渐夺走;至于过去在广州出唱片、出报纸的人,也因为种种原因渐次选择北上。广州曾经辉煌的高点,本来就是时势造就的结果,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必然弱化广州的既有地位,这本来就无可厚非。反观杭州,比起上海、广州和深圳,除了艳冠天下的西湖,她几乎一无所有。她不是直辖市,没有多少央企。她不是经济特区,没有什么政策。她也不是区域中心,华东地区的所有网络都是围绕上海而不是围绕着她铺的。杭州有什么?杭州的身后,是全中国最富有商业头脑的浙江人。当今中国,几乎已经没有人怀疑“浙商”天下第一商帮的地位。相较于国资和外资林立环伺的上海,杭州无疑是一个更适合浙商开展本地创业的地方。周围的大金主太多,新创的企业就难免遇到人才的瓶颈,反而是没那么大央企伟大外企的地方,大家一起创业的气氛更好。(浙商“商帮”)马云从未回避过,阿里巴巴最初创业时都是一帮没有光鲜学历也没法跳槽到大外企的人,但是这些人干成了那些看起来简历比他们光鲜得多的人都没有干成的事。如今,在阿里的杭州总部,有许多掌握标准京腔或上海话的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和上海人,这就是杭州或者深圳与广州最大的不同。我们可能看到相当的北京籍和上海籍居民为了自己的职业理想选择杭州或深圳,就像他们选择香港或硅谷一样,但很少听说他们去广州。反观广东,广东并无统一的“粤商”概念。潮汕商人、广府商人、客家商人,对于他们而言,兴业有很多选择,早年去香港的自不必说,即在广东省内,深圳对潮汕和客家商人创业而言的环境,也明显优于广州。(潮汕“商帮”)在大国企和大外企的蓊郁大树下,广州民企相对颓唐,早已是广州朝野公认的问题,华南和商业力量向深圳的集聚,真可谓是顺理成章。这就是广州和杭州的根本区别。作为上海的模仿者,广州无法超越上海,甚至她根本不可能拥有华南金融和民资第一城的地位;然而作为上海和广州的差异化竞争者,在杭州的浙商以筚路蓝缕的精神开辟出道路,给出了不同于“上海模式”的全新选择。04“房价派”的问题,今天按下不表。我们回归到“规模派”和“质量派”这个原点,就能理解广州和杭州之争的实质。一个人如果认为广州是“一线城市”,他选取的那些规模指标,对杭州而言可能是永远无法企及的,能够在人口、GDP总量、客货吞吐量这些指标上挑战广州的,不会是杭州,可能是武汉、重庆或成都。然而一个人如果认为杭州是“一线城市”,他选取的那些质量指标,对广州而言也是永远不可能企及的。抛开别的宏大叙事不论,广州是个极其市井的城市,这个城市可以给许多人平等的参与机会,给许多个体户以空间(这也是前文所述的“散民资”的体现),给很多收入不太高的白领远高于京沪深的生活质量的城市。她可能有些杂乱,可能有些“Low”,但它就像“淘宝”,以一种云淡风轻的包容,服务你最微观最个性化的需要。杭州则不然,她自古就是个士大夫经营起来的城市,她拥有远远超过广州的逼格。杭州的城市Slogan叫“品质生活之城”,“理想生活上天猫”与之异曲同工。杭州比广州富有秩序,也比广州更适合做大生意,所以杭州有比广州多得多的大型民营企业和大老板,也有比广州更多的金领工作机会,她更像“天猫”。“天猫”和“淘宝”的定位是不一样的,“天猫”是一线电商网站,“淘宝”就沦为“二线”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中国之大,容得下杭州和广州都是“一线城市”,就像阿里巴巴之大,容得下天猫和淘宝一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广州杭州“一线城市”之争,一场意外的概念游戏 | 大会·大趋势之六》 精选二“”话题再起波澜。近日,民生证券副总裁、民生金融智库首席***家管清友在一个上发言称,中国至少需要8个一线城市。除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外,天津、杭州、成都、武汉、南京、重庆、西安、苏州、合肥等9个城市有望成为“新一线城市”。这个说法在学界引起了较大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中国真的需要这么多的一线城市吗?用“一线城市”或者“新一线城市”的表述是否恰当?国内权威的城市研究又是什么?(作者:王红茹)?“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提法并不科学管清友提出9个城市有望成为“新一线城市”并非无的放矢。他认为,和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一线城市人口占比偏低,有增加第一层级城市数量和规模的内在需求。“我们统计了一下,中国一线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只有约5%。”管清友表示,北上广深等第一层级城市各自的人口规模约2000万。如果增加到8个,第一层级城市承载人口1.6亿。如果每个层级1.6亿,用6个层级可以承载约9.6亿人口,可以明显提高中国的城镇化率。但是,通过“增加一线城市数量”来提高城镇化率,有的区域***家并不认同。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肖金成表示反对。他称:“国内常被提及的所谓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房地产市场,此后说北上广深是一线城市,也是基于房价高。现在再提出至少还需要4个一线城市,难道是希望更多城市的房价再提升吗?一线城市是房地产领域的说法,划分方法并不科学。例如,温州房价曾经很高,按此划分温州也应该划为一线城市;但后来温州房价腰斩,你说温州是一线城市吗?”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也不赞成这种提法。他表示: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划分是一种非学术范畴的经济概念,最早确实是由从事房地产的人士提出来的,划分没有固定的标准,既可按行政级别划分,也可按城市规模、人口数量划分,还可按经济发展水平和GDP总量等标准划分。“这个概念跟中国经济发展、跟区域经济发展没有直接的关系。如果真有必要划分出中国到底需要多少个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就让市场去决定。现在人为地去规划几个一线城市,本身并不科学。”哪些城市是中国“一线城市”有争议由于一线城市划分没有固定的标准,到底哪些城市是一线城市也没有权威性认定。市场普遍公认的一线城市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因为这4个城市无论是在GDP总量上,还是对就业者的吸引力,都比较靠前。除此之外,国家统计局2010年调查五大一线城市空置房时选取的一线城市名单为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和深圳。相比北上广深,多了一个天津。还有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即中国四大直辖市作为一线城市。当然这种划分方式,仅仅考虑了城市的行政级别。“根本就没有哪一个权威机构对一线城市这个提法做过明确的界定,也很难去进行准确的判定。因此,用‘一线城市’或者‘新一线城市’这些概念衡量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并不准确。”肖金成表示,衡量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有多个指标,比如城市发展水平、生活水平、人均收入、辐射带动能力、对人才的吸引力、国际知名度等等,因此用“城市竞争力”“国际化大都市”来定性比较权威,毕竟是经过了学术部门的研究。学界认可“城市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排名目前关于城市综合实力的排名有多种,比较权威的当数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竞争力报告。2017年6月最新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5》显示,城市综合竞争力20强分别是:深圳、香港、上海、台北、广州、天津、北京、澳门、苏州、武汉、佛山、南京、无锡、东莞、成都、新北、青岛、郑州、厦门、长沙。此外,《报告》筛选出9个转型升级的最佳案例城市,分别是:重庆、深圳、广州、成都、佛山、包头、南通、苏州、长沙。除了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认定也得到不少专家的认可。有人说,国际大都市,是城市化进程中一顶给城市戴上的皇冠。国际化大都市最初是由苏格兰城市规划师格迪斯于1915年提出来的。英国地理学家、规划师彼得·霍尔将这一概念解释为:对全世界或大多数国家发生全球性经济、**、文化影响的国际第一流大都市。在肖金成看来,国际大都市是指那些具有超群的**、经济、科技实力,并且和全世界或大多数国家发生经济、**、科技和文化交流关系,有着全球性影响的国际一流都市。“不仅仅是一个城市人口规模指标,真正要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还需要经济、对外交往、影响力等多个指标来衡量,根据综合指标进行研究分析,能够体现一个城市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标准。”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分别在2002年和2011年进行关于国际化大都市的研究,认定的我国十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成都、天津、沈阳、南京、杭州。除了国际化大都市,还排列出了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一般城市。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认可上述排位,他表示,这些认定符合学术规范,不是从房地产延伸开来的概念。“此外还有国家中心城市的认定,这不是学术界的研究,是国家层面的命名,也担负着一定的责任和使命。这些都是综合考虑到一个地区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以及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中要扮演的角色,根据综合指标进行的研究分析,市场是认可的。”-END-互动|福利我们需要那么多一线城市吗?到底是助涨房价还是推动城镇化?你怎么看?请留言说出你的观点选3位送8元iPhone X=
?清末陕西女首富,慈禧干女儿,还原《那年花开月正圆》周莹的传奇一生!健身坚持不了?健身房赌的就是你不去!丨是一家投服务平台,平台稳健运营三年,本息兑付率100%。自成立以来,始终严格自律做行业正规军,拥抱监管主动,是行业前10%完成的平台。平台严苛,为甄选优质项目。点击注册!领188元红包《广州杭州“一线城市”之争,一场意外的概念游戏 | 大会·大趋势之六》 精选三万众期待!11月初,据媒体综合报道:广东省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黄锻炼日前在香港出席一场推介会时透露,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已基本定稿,准备报国务院审批,争取年底公布。是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将于今年底或明年初发布!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将重点打造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以及全球先进制造业中心、国际金融航运和国际贸易中心。只要你能颠覆世界,世界也将为之倾倒。如果问我,粤港澳大湾区承载着什么?意味着什么?那么,我的回答是:正如90年代承载改革开放试点重任,这一次,粤港澳湾区城市就是处在“政策风口”。发展大湾区经济已是世界经济强国的“标配”,如世界知名的三大湾区经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与东京湾区,均凸显了美国和日本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力,而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也彰显出中国经济实力和国力逐步踏入“大而渐强”的阶段。在机遇的垂青和时间的加持下,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发展,令外界有诸多的遐想和愿景。8月份,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正会同粤港澳三地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广泛听取粤港澳三地**、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意见,尽快按程序上报。受这个消息的刺激,A股里的“”,当天一度涨幅居前。“一路一带”战略上升为“国家级”的三大规划之一,而粤港澳湾区则是“一带一路”战略最重要的关键节点之一。粤港澳大湾区之所以“亮眼”,是因为这里集中了中国三大“一线城市”,是市场经济机制最完善的区域,也是当前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谈到“一线城市”,大家公认的说法是北上广深,如果算上港澳台,香港肯定入选,而台北的综合实力有被杭州、成都全面超越的迹象。5大一线城市,3个汇聚于珠江口100多公里的距离内,这不仅是中国的城市奇观,在世界上也非常罕见。一、粤港澳大湾区价值几何?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GDP总量已经达到1.24以上,已经是人口和经济体量最大的湾区经济之一。1、深圳前海未来极有望承接香港金融中心职能及深圳CBD功能的地位,地位并不亚于陆家嘴。2、与同等战略地位的京津冀、长三角相比,粤港澳大湾区有一个重要特征是没有明显的核心城市,经济呈现多极化趋势,没有“一极独大”的区域龙头,经济结构最健康。**中心——广州、创新及金融中心——深圳;环绕一圈强三线城市,经济各有特色、互不相让;除了港澳外有南沙及前海两大自有贸易区;同时有三个世界级大港:南沙港、盐田、香港;三大机场.....3、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出现了大都市圈化的雏形,建成区连成一片,深圳周边的东莞、惠州、珠海房价已经得到反映。粤港澳湾区的未来,极可能类似于旧金山湾区的发展趋势,分工明确,产业全面开花。4、十二五规划-十三五期间,粤港澳湾区的轨交网络已经基本形成,南北两端的深圳到广州只需要半小时,港珠澳大桥即将通车。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对世界级技术难题5年的攻关,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实现全线贯通,这也意味着珠海连接线全线贯通。2018年全线通车后,珠海至香港陆路通行时间将由3小时变成半小时。港珠澳大桥在珠江口形成了连接深港、广佛和珠澳三大经济圈的闭合快速路网,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空间结构的重要骨架,充分打开了大湾区发展的想象空间。5、粤港澳大湾区移民基因、束缚最少,超强民营经济总部聚集,创新能力最强。旧金山及洛杉矶市美国移民流入的首选区域,使得持续,相对于美国传统经济重心东北部,当地经济保持长久的活力。旧金山地区也是美国创新和创投之都,距离旧金山市区往南60公里的硅谷,有着美国最大的科技公司总部群(苹果、FB、英特尔等)。相对而言,粤港澳湾区具也是中国省外移民人数最多的地区。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看,广东省也已经成为人口第一大省。粤港澳地区也集中了中国最著名的科技公司,包括腾讯、华为、中兴、网易等。以深圳为代表的移民城市造就了中国市值最大的民营经济巨头,深圳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居中国大陆各城市首位,作为中国版的硅谷并不为过。二、谁才是大boss?一个经济区,必然有龙头。按照目前的规划编制方式——“粤港澳三大省级单位协商,上报中央确定”,则龙头必然是香港。三大城市的排序,也必然是香港、广州和深圳。第二个层面,则很有可能是佛山、东莞、澳门、珠海。其他4个城市(惠州、肇庆、中山、江门),则居第三层面。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先给大家看一个表格,里面展示的是大湾区11个城市的资金总量(本各项存款余额)和国民生产增值(GDP),数据截至2016年末的。我始终认为,资金总量是更重要的单项指标,而且更真实。至于GDP,则比较水,只能参考。粤港澳大湾区11城市主要经济指标:注:上述数据截至2016年末,来自各地统计局从上述指标可以看出,香港、深圳、广州汇聚的资金总量位居前三,而且差距明显。香港几乎相当于“深圳+广州”,而深圳则超过了“广州+佛山+肇庆”。为了大家便于理解,我提供一下其他城市的数据:北京截至2016年末是13.8万亿元,上海是11.1万亿元。在资金总量上,仅次于广州的内地城市是杭州,总量大概是3.34万亿(台北大概是这个水平)。在全国范围内,港深穗三大城市汇聚的资金总量的,分别位居第三、第四、第五。我们可以发现,从汇聚资金总量角度看,大湾区的东岸远远超过西岸。如果把大湾区看做一个大写的字母“A”,则右下角的“香港+深圳”明显重于顶端的广州,更远远超过左下角的“珠海+澳门”。粤港澳大湾区的面积是5.65万平方公里,香港的面积是1104平方公里,深圳是1997平方公里。由于“香港+深圳”的面积还不到广州的一半(也不到上海、天津的一半),所以港深事实上可以看做一个城市。通过简单计算我们就发现,大湾区一共汇聚了26.35万亿的资金,但在广深这个狭窄区域里(占大湾区面积的5.5%)汇聚了大湾区63%的资金。很显然,“港深”是大湾区绝对的中心。另外两项指标也支持了这一点:第一,在刚刚公布的“”名单里,深圳汇聚了7个世界500强总部(平安、华为、招行、万科、恒大、正威、腾讯),香港汇聚了6个(华润、联想、来宝、友邦、怡和、长和),广州2个(广州汽车、南方电网),佛山2个(碧桂园、美的)。第二,深圳和香港都有世界级的,其、、数量和金额,都位居世界前列。其中香港,还是全球公认的四中心之一。此外,香港和深圳都是航运中心、物流中心。集装箱港口吞吐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五和第三。(上海第一,新加坡第二,“宁波+舟山”第四)三、深圳正在赶超香港?!北京和上海已经超过了香港。下一个真正超过香港的,将是深圳。这不仅仅是指GDP,那玩意充满了水分,意义不大。主要看的是:第一,资金竞争力;第二,人口竞争力;第三,科技竞争力。2000年末的时候,香港汇聚的资金总量是3.69万亿,广州是0.62万亿,深圳是0.32万亿。当时香港是广州的6倍、深圳的12倍。但16年下来,到了2016年末,香港只有深圳的1.55倍,而深圳反超了广州。今年上半年,深圳“资金总量”的增速超过10%,是“北上港深广”五大一线城市里增速最快的。深圳的PCT国际专利数量,已经连续16年全国第一,而且基本上占全国一半,远远超过香港。此外,如果你研究一下那份进入2017年世界500强的企业名单就会发现——广州的恒大,刚刚把总部迁到深圳;而“香港的华润”,也在把总部的很多部门迁往深圳。未来华润在香港,只会保留一个象征性的总部。至于联想,那本来就不是香港的企业,是北京的。而李嘉诚的“长和”注册地已经搬离香港,整个家族也在淡出。所以,用不了几年,香港的世界500强总部数量将跟深圳差一大截,完全不是一个等量级。事实上,深圳拥有的500强总部,已经相当于印度;深圳获得PCT专利的数量,也超过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目前深圳和香港之间建立了两个合作区:在前海,是香港向深圳传授金融开放和管理经验;未来在河套地区,将是深圳带着香港一起搞高科技。四、最值得期待的“大湾区”项目由于上海和上海自贸区的存在,金融上的开放很难率先在粤港澳大湾区(主要是前海)取得重大突破。所以,未来最值得期待的大湾区项目,恐怕还是基建方面的。港珠澳大桥已经基本上建成,所以在粤港、粤澳、港澳之间,大项目不多了。也就是香港高铁,以及修建连接深圳机场到香港机场的海底通道。意义更为重大,并将影响到格局和的项目,恐怕主要在内地城市之间。而大湾区最值得期待、最有价值的项目,大多都围绕着深圳和临深城市之间。比如深中通道、深中地铁,以及深圳和东莞、惠州之间的城际铁路、地铁等等。为什么这样说?原因很简单,香港澳门和内地之间受制于一国两制,其海关有阻断人流、资金流的重要作用。基础设施再便利,很多要素也无法流动。但广州、深圳这两个大城市,跟周边城市是无障碍流动的。相比广州,深圳面积更小,只有广州的三分之一不到。此外深圳汇聚的经济动能(以“资金总量”为标准)是广州的大约1.4倍,自己面积太小无法承载,只能外溢。在这个过程中,东莞、惠州和中山都将显著受益。事实上,在这些城市新房上,60%都是深圳客在买。广州总量偏小,面积偏大,能外溢的因素不多。所以,即便周边城市跟广州实现更加便捷的互联互通,恐怕还是被“吸走资源”的机会更多一些。五、谁是最大受益者?粤港澳大湾区,将给所有的区内城市都带来红利,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哪个城市获得的机会更大?接下来就来排个序。粤港澳大湾区实际上是珠三角的升级版,这个版本并非是简单地扩大面积,而是从各城市的产业、功能、定位、资源出发,通过统筹规划、临近融合、鼓励合作等方式,使得大湾区内部城市间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达到 1+12 的效果。香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是重要的国际航运和贸易中心;深圳是国内金融中心、科创中心、航运中心(深圳集装箱吞吐量超过了香港和广州);广州是贸易中心、区域的文化、医疗、物流中心。广州处在珠江口A字形尖上,深圳和香港都处在珠江口东岸,从大格局来看,广州→东莞→深圳→香港是大湾区中轴线。个人认为,11 个城市中最受益的是东莞。中国5大一线城市,3个在珠江口。能夹在三大一线城市之间的,只有东莞。所以东莞是左右逢源的城市。其西部区域(比如虎门),正好地处粤港澳大湾区黄金轴线上,这个轴线从香港开始,途径蛇口半岛——前后海——宝安中心区——深圳机场——虎门,最终抵达广州南沙、广州市区。而东莞的西部,恰恰在黄金轴线的中间位置。另外,东莞是制造业中心,地缘优势明显,且营商成本相比于香港、深圳和广州低很多,相比于其他城市有承接三个大哥产业转移的基础优势和距离优势,未来东莞很有可能成长为粤港澳大湾区仅次于港深广,领航第二层次城市。有人会问,为何在珠三角版本中,东莞没能够拥有这样的机遇?其实大家心里或多或少知道些,在大湾区之前,广州、深圳与香港暗暗较劲、互相,竞争多于合作,广东省还将珠三角九城划为了三个小圈:深莞惠、珠中江、广佛肇。三个小圈之间相互竞争,因此东莞的地理优势虽然相比佛山优越,但 GDP 和资金总量一直被佛山压着一头。粤港澳大湾区时代的到来,更有利于东莞一展拳脚。广州资源重心南移(南沙自贸区)能让东莞享受到更多来自广州的外溢资源,深圳部分产业已经转移到了东莞,包括华为终端总部迁到松山湖,后续还将有。香港的部分低端产业迁出地,东莞也会是首选。因此,东莞未来将继续承担制造业中心的功能,除此之外还将分担来自深圳的部分创新中心任务。广州、惠州是第二受益者。在香港、深圳、广州第一层次中的三个城市中,不得不承认广州的综合实力相对弱一些。衡量超级大城市综合实力最重要的两个指标是金融与科创。金融排序:香港、深圳、广州;科创排序:深圳、香港、广州。广州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而广州的东进、南下极具战略眼光,广州看到了,珠三角的地理中心在广州,但经济核心是香港和深圳。广州连续10多年坚持不懈发展南沙,占据了珠三角核心区,拉近了跟深圳、香港的距离。而深圳这些年也西进,而且沿着珠三角黄金轴线北上(机场北片区,规划了全球最大会展中心)。于是,广州、深圳一个南下一个北上,大家最终在南沙到深圳机场北一带实现“会师”。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深圳和广州原来是对视、竞争、远离的关系,现在是临近、融合、合作的关系。过去与深圳的挤兑、远离关系将得到彻底改观,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再加上广州的医疗、教育优势,在粤港澳大湾区顶层设计中,广州将继续承担大湾区的物流、教育、医疗中心功能。惠州则主要受益于深莞惠都市圈。它正在建设地铁 1 号线,将与深圳地铁 14 号线对接,预计未来将有 5 条地铁分别于深圳轨道交通对接。将承担深圳的人口、产业转移职责,惠州还有大亚湾优质海景资源,未来可以承担大湾区度假旅游胜地。然后是深圳、香港。香港与深圳,一衣带水。资金总量之和近 16 万亿元,实际管控总人口 3000 多万,这两项均超越了北京、上海。两城是粤港澳大湾区名副其实的金融中心,深圳还拥有强大的科创能力,香港则拥有先进的高等教育、医疗机构,在大湾区融合、临近与合作的原则下,香港与深圳互通有无、齐头并进,深圳可以点燃香港的经济发展势头,香港则可以补齐深圳的高等教育、医疗短板,使得香港与深圳真正成为亦师亦友的关系。届时,提到北上深时,深圳底气将会更足。香港、深圳自身能力不多壮大,与此同时还需要向外,也就是向大湾区其他城市输送能量、资源、产业,因此受益程度相对来说要比东莞、广州、惠州略弱一些。在顶层设计中,深圳估计会定位为金融、科创、航运中心;香港应该是金融、贸易、教育、医疗、航运中心。再就是珠海、佛山、中山、澳门。珠海、佛山和中山属于第三层次城市,营山成本相比于东莞还要低上许多,未来也是承接香港、深圳、广州产业好地方。珠海临近澳门,港珠澳大桥预计今年年底将通车,相比于东莞,在承接香港部分产业市地理优势更明显,毕竟可以通过港珠澳大桥直达。佛山,一直与广州号称广佛同城,目前是珠三角综合实力排在第三的城市,一直都是广东地区制造业中心,主要产业有陶瓷、家电、纺织服装、家居制品、塑料制品等,在大湾区时代,佛山一方面继续承担广州产业转移的责任,另一方面将对自身产业结构进行深度革新,又制造向创造转变。中山则寄于深中通道。深中通道的意义不是简单的方便了中山与深圳的交流,而是着眼于整个珠江西岸,大幅度缩减了湛江、茂名、阳江、江门、澳门和珠海到深圳的时间。中山的地位也会因这条通道而变得不一样。澳门由于是特别行政区,因此在行政级别上是与香港、深圳、广州同一层次,在综合实力上则和珠佛中同一层次。澳门主要产业是博彩和旅游,未来或将承担大湾区娱乐、消费中心功能。最后是肇庆、江门。肇庆和江门在 11 个城市中,属于第四层次。肇庆过去一些年,人口处于流失状态,江门人口滞涨,几乎没有竞争力。尽管是珠三角城市群中的成员,但九个城市内部抢夺资源,城市与城市之间竞争、挤兑多于合作,肇庆、江门毫无争夺的力量。大湾区时代,强调城市之间融合,内地与港澳之间深化合作,优化升级产业并展开集群式发展。肇庆与江门,必然能够在相互融合与深化合作中获得政策、经济等资源的支持,从而改善自身基础设施建设,人口流失与滞涨的现象也将得到扭转。江门发挥衔接粤西与珠三角的功能,肇庆承担起大湾区通往大西南地区的通道的使命。 诚信 专业 透明年化收益 5%—7%1—12个月 投资灵活APP:迈信金融迈信金融官网网址:www.my***bank.com热线:400-022-6685《广州杭州“一线城市”之争,一场意外的概念游戏 | 大会·大趋势之六》 精选四提示:点击上方↑免费订阅本刊导读:对于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来说,由于经济发展快,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人口持续流入,未来的住宅需求将保持平稳上升,但由于城市规模的限制,供地将会受到一定限制,所以供需比较低。12月17日,同策咨询研究部联合同海咨询发布的《35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报告显示,在包括北上广深等一线、省会及重点二线在内的35个大中城市中,供需比在1.1以下位于合理区间的城市仅有7个,其中房价最高的深圳供需比数字最小,仅有0.57。供需比低的城市,未来房价有可能会继续上涨。什么事供需比?供需比:“供需比小于1.1,表示供需关系处于合理区间,1.1~2之间属于相对均衡区间,供需比大于2.0,就属于供需失衡。”对于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来说,由于经济发展快,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人口持续流入,未来的住宅需求将保持平稳上升,但由于城市规模的限制,供地将会受到一定限制,所以供需比较低。而部分二线城市,如福州、合肥、石家庄这种区域性城市,人口流入较快,其住宅需求也较大。“供需比低的城市,未来房价有可能会继续上涨。”张宏伟说,以供需比为0.91的上海为例, 2014年常住人口2425.68万人,人口基数多,且处于稳定增加状态;由于上海是整个长三角地区经济中心,产业聚集效应明显,“因此我们预测上海未来三年的潜在需求达到了1886万平米,在35个城市中位于前列。”根据调研,对于部分供需比大于2.0的城市,且由于其经济放缓人口外流加速,未来市场容量小,这样的城市往往也面临较大库存压力,风险已经累积较多,开发商和都要提高警惕,该类型城市主要包括太原、呼和浩特、贵阳、兰州、长春、沈阳、大连等。以下是最近五年的一二线城市人口流入情况:注:数据来自各地**统计公报或人口普查数据。
单位:万人如果和中国大陆人口密度图结合,就是以下这个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的流入呈现了三个规律:人口流入呈现三个规律高度集中在三大都市圈人口流入超过100万的13个城市,三大都市圈就占了8个,长三角有沪苏,珠三角有广深莞佛,渤海湾有京津。长三角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宁波+无锡+常州=流入863万人。珠三角广州+深圳+东莞+佛山=流入796万人。渤海湾北京+天津=流入684万人。放在全世界来说,这三大都市圈所拥有的人口数量都将是进入前三名的。非都市圈人口,流入集中在五大枢纽城市流入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中,只有郑州、成都、重庆、厦门、武汉五大城市不在三大都市圈。其中的成都、重庆、武汉,这三大城市是近年来GDP快速增长的明星城市,分布在长江中上游的枢纽位置,既是国家规划中成渝都市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又得益于近年来沿海产业转移的东风,出现在榜单上一点都不意外。意外的是郑州和厦门。其他二三线城市,人口流入速度缓慢,甚至停滞35个主要城市合计流入3778万人,其中前13个大城市就流入了2832万人,后面的22个二线城市,则只流入了946万人,相当于总数的25%。事实上,这22个二线城市,基本上都是各省的省会,或者经济中心,那么可以想象,省会以下的三四线城镇,人口的停滞或者流失将不可避免。那么,是否是人口越多的大城市越适合安家呢?并不完全如此。35个一二线城市中,流入缓慢的有人口千万级的石家庄和哈尔滨,流入快速的也有中等规模的东莞、佛山、厦门。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从都市圈的角度而言,确实是人口越多的大“城市”,越适合生活。因为在这三大都市圈里,城市与城市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互相叠加,专业化分工协作,经济效率更高,工作机会也会相应的变得更多。一个城市总是存在缺陷的,但是一个都市圈,综合了以下所有这些功能,基本上就是无敌了。金融:北京的银行总部和,上海的证交所,深圳的和香港的金融中心。从经济联系的角度而言,香港和澳门在珠三角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没有人能够忽略。每次证监会暂停A股的IPO,大堆的民营企业们就会蜂拥去香港上市,由此可见一斑。科技:北京的中关村,上海的张江与杭州的阿里,深圳的南山,基本上聚集了中国的所有科技巨头。交通:北京、上海、广州,是三大航空公司的总部,也是三大铁路枢纽。物流:天津、上海、宁波、深圳、香港、广州,都是全球排名前列的港口。媒体:北京的央视和互联网媒体,杭州、南京、上海的三大卫视,深圳QQ和广州微信的朋友圈公众号,已经牢牢控制了我们的眼睛。文化:北京的先锋话剧、音乐演出、电影,上海杭州横店的古装偶像剧,广州深圳的动漫,香港的电影和流行乐。教育:北京的清华北大,上海的复旦上交,杭州浙大南京南大,广州中大华工,香港港大科大。香港的教育资源与深圳的科技创新活动联系越来越紧密,无人机行业龙头大疆的创始人来自香港科大,就是一个例子。**:北京的中央**,上海的***垫脚石,珠三角的五花八门特区地位。专业服务:各种、律师所、管理咨询公司、设计、策划、广告、媒体传播公司都聚集在这里。另一方面,覆盖越来越密集完善的轨道交通,也将会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舒适便利。《广州杭州“一线城市”之争,一场意外的概念游戏 | 大会·大趋势之六》 精选五点击金融行业网,金融大拿、业内人士都在这里今日微信号力荐理财头条licaitt(长按红色字复制)作者:宁南山来源:宁南山(ID:ningnanshan2017)原题:2020年,人均GDP赶超西欧和日本时代来临作为普通的中国人,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大势是要看清的,普通人的行为绝对不能逆大势而行,不然只会粉身碎骨。典型的例子,我就有认识的人在2015年初把深圳的房子卖掉了,没想到房价大涨,现在追悔莫及,不过好歹收入高底子厚,现在还是重新买了房,不过损失就大了。到今天,由于国家政策的严厉管控,深圳的房市已经趋于稳定将近一年了,媒体说什么房价连续多少个月下降,我看了下,下降不过区区几十元,几百元,这叫什么下降,应该说是房价处于稳定。在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经常有人在论坛上问这样的问题:我由于在深圳觉得生存压力比较大,不想过的太辛苦,想把房子卖了,拿着三四百万的现金回老家,在老家市中心本来就有120平米的大房子,三四百万做个理财,一年也有个20万的收入,日子可以过的很轻松,各位网友怎么看?今天我们就来简单的聊聊未来几年中国城市的发展走向。Part.1从深圳人均GDP 2020年超西欧和日本开始,中国各个地区人均GDP将陆续超过西欧和日本,到2025年中国将有20个以上大城市人均GDP超过西欧和日本。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称之为中国的一线城市。中国的一线城市,也即是这四个。为什么刚好是这四个?网上的分析很多了,但是我们还是从最简单最直接的指标GDP来看:2016年上海是中国第一 27466亿,北京是中国第二24899亿。可以看出上海和北京是遥遥领先的两个巨型城市,也是仅有的两座GDP超过两万亿人民币的城市,两个城市的人口都超过了2000万。无怪乎你问外国人中国的城市,十有八九能说出来的就是北京和上海。上海的经济总量在中国是什么地位呢?大家都知道我国的西北地区绿化很严重,很担心我国西北要是绿化了,西北经济受到影响了,会不会对中国经济总体形成很大负面影响啊?答案是不会,我国西北地区的经济弱小到什么地步?2016年一个上海的GDP比甘肃省+新疆自治区+青海省+宁夏自治区加起来还要多,事实上如果这西北两省两区再加上一个海南省,经济总量才等于上海一个市。所以你要知道,在你的公司里面,上海地区销售总监和西北地区销售总监,尽管西北地区听起来是个大区域,而上海听起来只是个城市,两个总监的地位是不一样的。北京和上海下来,就是祖国南边的两个大城市了,广州和深圳。广州2016年GDP总量为19611亿元排第三,深圳为19493亿元排第四,今年两座城市双双突破两万亿人民币肯定没有问题。看到广州和深圳的GDP数字,2016年已经非常接近了,深圳是广州的99.4%。大家可能会产生一个印象,那就是深圳肯定是从一路落后逐渐赶超广州的,事实上不然,早在2004年,深圳GDP就达到了广州的96.22%,当时所有人都认为深圳超越广州的时代马上要来了,但是没有想到,深圳在搞制造业腾笼换鸟的同时,广州却开始了逆袭,GDP一路上扬增速超过深圳,到了2010年深圳GDP占广州的总量反而下降到了89.69%,这充分表现了广州这种百年老牌经济强市的韧性。举个例子,广州的汽车制造业在中国南方地区遥遥领先,广汽是中国成长最快的汽车企业之一。广州制药和食品产业也很强,典型的广药集团下面的王老吉,大多数中国人都喝过。再比如说交通运输,相信大多数深圳人都有到广州坐火车,坐高铁,坐飞机,尤其是坐出国旅游的国际航班的经历吧?再进一步,深圳人办签证都要跑广州的领事馆吧,无形中贡献了不少GDP。从2011年开始,产业结构经过调整的深圳又开始逐渐发力,经济又开始逐渐赶超广州,到2016年已经达到广州99.4%,今年上半年,深圳增长8.8%,广州增长了8.2%。所以预计深圳今年或者明年就会超过广州。四个一线城市的经济地位将会改变,广州经济总量将会排在最末。当然这并不是因为广州发展慢,而是深圳发展太快。广州这几年的经济增速,比北京和上海不知道到高到哪里去了。所以四大一线城市,北京上海GDP遥遥领先短时间不可动摇,而GDP总量稍微落后的广州和深圳都保持着8%上的高增长速度,所以四大一线城市地位是稳固的。四大一线城市,深圳势头最强大,在过去的几年,一线城市中都是深圳增速最快,深圳的地位在稳步上升。2014年增长率,北京7.3%,上海6.8%,广州8.6%,深圳8.8%2015年增长率,北京6.9%,上海6.9%,广州8.4%,深圳8.9%2016年增长率,北京6.7%,上海6.7%,广州8.2%,而深圳是9%2017年上半年增长率,北京6.8%,上海6.7%,广州8.2%,深圳8.8%可看出,最近三四年,深圳一直增速最快,当然广州也很快,但是同样在被深圳赶超。深圳弱小在哪里呢?在于深圳的面积小,才2000平方公里多点,这限制了深圳人口总量的扩张。不过最近几年,深圳常住人口在快速增加,深圳在补齐人口总量这个短板。以上海为例,常住人口近两年在减少,2014年末为2426万人,2016年末是2420万人,少了6万人。北京2016年常住人口仅仅增加了2万人,达到2173万人,也几乎没有变化。而深圳2015年常住人口增长5.56%,2016年增长4.66%,增加了53万人,达到1190.8万人,换句话说,即使深圳市劳动生产率一点不增加,单靠人口增长也能支撑GDP增长4—5%。如果对中国城市之间人口迁徙的数据比较了解的话,就知道深圳一年增加53万人是非常惊人的数字。这代表什么意思呢,中国2016年人口增加为809万人。深圳一个城市增加的人口是全国增加人口的6.55%。当然深圳的常住人口统计数字的增加也跟**统计手段更加精准有关系,一般认为从手机号码,小学入学数量来看,深圳统计的常住人口数字一直**低于实际值,但是人口快速增长这个趋势毋庸置疑,这个不展开分析。所以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凡是有想卖掉深圳房子回老家的,非常简单,回老家可以,深圳的房子千万不要卖,把深圳的房子租出去,带着存下的现金回老家就可以了,深圳的未来十年将会继续快速发展,地位将会持续上升,深圳的房子将给你带来超过你在老家收入的财富。以人均GDP为例子,2016年深圳为2.5,远远高于广州的2.,北京的1.73和上海的1.71万美元,而深圳在四个一线城市中经济增速最快。中国一线城市的人均GDP什么时候赶超发达国家?可能让我们意想不到,也就是四五年的时间,远比我们想象的快。在这里我说的发达国家,显然不是希腊,葡萄牙这种人均GDP不到2万美元的下限型发达国家,中国一线城市早就超过他们了。希腊,葡萄牙这种落后发达国家的国民,人均只有一万多美元,普遍拿左右的月薪,7000多元人民币,甚至只有的月薪,还不如在中国大城市当外教收入高,所以在中国遇到白人老外,你问下where are you from,在中国做什么工作?他只要回答我来自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等等之类的国家,来中国当英语外教,你对他的经济收入状况基本就有数了。我们要赶超的目标也不是韩国这种2万+美金的发达地区,我说的是要赶超发达国家的中上水平,也就是人均四万美元,一线城市嘛,目标当然要高点。人均四万美元是什么概念呢?远远超过了韩国,希腊,西班牙,葡萄牙这些发达地区,比香港的人均GDP还要高。2016年日本人均GDP 3.89万美元,德国人均GDP 4.19万美元,法国人均GDP 3.69万美元,英国人均GDP 3.99万美元,美国人均GDP 5.7。所以四万美元就已经超过了日本,英国,法国,也就是离西方大国中最高水平的美国和德国还有点距离。有人说了,你不公平啊,拿中国的城市跟别人一个国家比人均,嗯我想说的是中国城市的人口体量,跟欧洲国家比毫无压力,四大一线城市的人口加起来有7200万,比英国,法国人口都多,例如英国人口6450万,法国人口6600万。另外,大型国家的人均GDP一样可以通过体量优势超过小型经济体,我们可以看到,三亿人口的美国人均GDP 5.75万美元,居然远远超过欧洲和日本三四万美元的水平,这是欧洲和日本持续衰落的结果。事实上,美国的人均GDP在2016年排在世界第五位,比新加坡,香港这种城市地区都要高。那么一线城市的人均GDP什么时候达到发达国家中上水平的四万美元呢?我们以人均的排头兵深圳为例,在官方统计的常住人口比2010年增长15%的情况下,2016年深圳人均名义GDP比2010年增长了77.5%,平均每年增长9%以上。2016年深圳GDP总量的名义增幅为11.37%,达到了1.94万亿人民币,但是由于官方统计的常住人口**增加了53万人,增幅达到4.66%,达到了1190.8万人。因此2016年深圳人均GDP名义增幅只有5.96%。我们就低不就高,按照人均GDP 6%的名义增幅计算,考虑到10%,到2020年,深圳人均GDP将达到,到2023年将达到4.。也就是还有6年的时间超过西欧和日本。这是非常保守的算法,因为深圳的人口统计数字不可能一直像去年那样保持4%--5%的超高速增长。也就是人均GDP名义值增长不会一直才6%;未来四五年升值也有可能高于10%,因为2016年美**均汇率是6.6423的低点。以2017年上半年为例,深圳市经济总量名义值就增长了12.76%,人均美元GDP的名义增幅至少在8%-10%以上,和过去6年9%的平均水平差不多。所以如果乐观一点,2020年深圳人均GDP就将超过日本,英国和法国。到2025年,广州,北京,上海人均GDP也都会陆续超过日本,英国和法国。以上海为例,2016年虽然经济实际增长只有6.7%,但是名义值增长更快啊,加上常住人口数量下降,人均GDP名义增速为9.3%以上。很明显,在2025年超过西欧和日本之后,中国四大一线城市的增速还是会比他们快,所以之后会大幅的超越他们。又有人说了,你这是报喜不报忧,四大一线城市就算超过日本和西欧发达国家了,总共加起来才7200万人口,占中国人口比例才5%多一点,其他95%的中国人被你忽略了,这才是中国的主流。事实上,很多人忽略了一个事实,正如我在文章开头强调的,一线城市之所以是一线城市,是因为他们的经济总量排在中国前四位,说白了还是人多,要是看人均,除了深圳明显领先以外,其他三个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并没有距离。以2016年的人均GDP为例,华北地区的天津就比北京高;在华东地区,不要说江苏省省会南京,浙江省省会杭州人均比上海高,连江苏苏州,常州,无锡,镇江都比上海高;广东的珠海人均也接近广州和深圳的水平。你以为就完了吗,中部的武汉,长沙人均GDP都比北京和上海要高。另外青岛,烟台,威海,中山,宁波,佛山这些城市人均GDP都和北京上海差不多。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另外就说辽宁大连市,我们都知道辽宁GDP造假注水,结果大连市发狠进行治理,把2016年GDP大幅从超过8000亿压缩到了6730亿人民币,结果压缩完一看,人均GDP仍然有1.,离北京上海的1.7万美元也并没有差太多。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感觉这些城市和北京上海发展差距很大呢?首先人口是很大一个因素,举个例子,大连,长沙人均GDP都和北京上海在一个水平线上,但是这两个城市常住人口都只有700万左右,只有北京上海的30%甚至不到。再比如说武汉,中部大城市是吧,人口1076.6万人,只有北京上海的40%左右。我们都知道一线城市居民的收入和资产很大一部分是来自房价上涨和房租,人口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之一。其次产业结构差异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以大连,武汉为例,人均GDP虽然高,但是直到今天重工业仍然占很大比例。北京和上海早就第三产业主导了。另外北京和上海还占了总部经济的便宜,大公司全国总部,北京和上海天然占优势。不同的产业对收入分配的差距很大。另外还有个重要原因,北京和上海都很大,面积非常大。我们说的北京和上海,都是说他们的市区,你如果到上海的崇明县,宝山区,松江区这些地方,你看到的是一个和静安,黄浦,浦东,徐汇,长宁区不一样的上海。北京同理,同样在北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和门头沟,昌平,平谷,通州,延庆不是一个概念。所以到2025年,不只是四个一线城市,2025年二线的南京,苏州,杭州,无锡,常州,天津,珠海,长沙,武汉等大约20个城市人均GDP也将超过日本,英国,法国,觉得不可思议?就以苏州为例,2016年人口1061.6万人,人均GDP2.2万美元。苏州2017年上半年GDP总量名义增速为9.7%,而常住人口变化不大,即使汇率不变,苏州2025年人均破4万美元毫无压力,更不要说人民币对美元还在升值,苏州2025年的人均GDP是奔着去的。有人会问,难道发达国家不会发展吗?答案是肯定的,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人均GDP基本不会有太大变化。发达国家过去几十年增速一直停留在1.5%左右的水平,我在之前的文章里面写过,年这7年,西方世界经济增速最快的是美国,平均增速也只有1.9%。像意大利,西班牙,希腊这些国家甚至还是负增长。我们就不看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希腊这种失败国家了。我们看英法日三强。英国2006年人均GDP 3.86万美元,2016年为3.99万美元;法国2006年人均GDP 3.54万美元,2016年为3.69万美元;日本2006年人均GDP 3.85万美元,2016年为3.89万美元。以日本为例,日本2015年人均GDP为3.2万美元,2016年靠着日元升值飙升到3.89万美元,和1994年差不多。但是去年日元高汇率不可持续,今年又在贬值,看下图就知道,今年平均比去年的高点又贬值了10%左右,所以今年日本的人均美元GDP还会从3.89万美元往下掉。发达国家里面,美国和德国情况相对较好,人均GDP进步比较快。当然,我上面的算法里面,完全没有考虑国家统计局将在今年实施新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这个新核算体系根据SNA 2008进行修订,美国等绝大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应用了SNA 2008,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应用了SNA 2008.这些国家在使用SNA 2008的算法之后,当年的GDP都有不同幅度的提升。因此在新的核算体系下,预计我们的GDP还会上升,更接近真实值,也更有利于国际横向比较。Part.2人口决定未来,2025年现有的四大一线城市格局将会被一个城市打破,中国经济将会形成四个超强大区,极大的增加中国的经济战略安全。北上广深作为人们心目中的一线城市已经十几二十年了,这个格局到今天为止一直没有被打破。但是,世界上没有永恒的强者,强弱之势改变往往也就是十几年的时间。一线城市是中国的经济四强,要打破一线城市的铜墙铁壁,必须是经济总量上的超越,人均的超越并没有太大意义。要说人均GDP,华北地区的天津就比北京高;江浙地区的苏州,杭州,南京,常州都比上海高;然而他们并不能成为一线城市。中国四大一线城市,人口都在1200万以上(人口最少的深圳是1190万,但是人均GDP极高),广州1400万,北京和上海都是2000万人口级别城市,北京2173万人,上海2415万人。深圳的人口也在迅速增加,预计2020年很可能也追上广州的水平,接近1400万。所以我们把一线城市人口的底线定在1400万人。所以要想在经济总量上赶超一线城市,跻身列强行列,必须要有强大的人口体量,这个至少要以1000万人口为底线。那么中国除了四大一线城市,还有哪些城市2016年常住人口过了1000万呢?天津1562.12万,苏州1061.6万,成都1591.8万,武汉1060.77万,哈尔滨1063.6万,重庆3016.6万人。总共六个潜在的挑战者。当然大家发现了,青岛,南京,长沙,杭州,西安,大连这些大家心目中的大城市,人口都只有几百万,所以他们未来十年几乎没有任何可能在经济总量上挑战一线城市,好好把人均做上去,安安静静的做一个中等大城市就可以了。说起人均GDP,就不得不提一下杭州了,杭州常住人口虽然没有达到1000万(2016年末为918.8万人),但是这两年由于阿里,网易为代表的信息产业,吉利集团为代表的自主品牌汽车产业等的蓬勃发展,经济保持超高速增长,2016年经济增速竟然高达9.5%,比深圳还要耀眼,可以称之为杭州奇迹。在未来几年,杭州虽然由于人口总量的原因,在经济总量上无法挑战一线城市,但是人均GDP到2025年将会突飞猛进。除了这几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城市,我们也可以发现中国作为人口大国的力量,中国还有四个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的城市,常住人口居然都过了1000万:分别是河北石家庄,河北保定,山东临沂,河南南阳,这些城市在人们心目中是中等城市或者是小城市,但是常住人口居然过了1000万,简直是人口大国的奇迹啊!我们看下六个人口过一千万的潜在挑战者,谁有能力打破四大一线的壁垒?天津1562.12万,苏州1061.6万,成都1591.8万,武汉1060.77万,哈尔滨1063.6万,重庆3016.6万人。非常遗憾,人口较少,都是万人之间的哈尔滨,苏州和武汉就出局了,他们的人口还是太少,仅仅1000万多一点的人口体量,距离一线城市底线的1400万人口差距还比较大,不可能在未来十年成为一线城市的挑战者。剩下的天津,成都和重庆,人口都在1500万以上,论人口体量可以和四大一线城市相提并论,那么三者之中谁最有可能呢?首先成都被淘汰了,成都虽然有1592万人,但是2016年的GDP总量只有1.22万亿元,距离四大一线最低的深圳1.95万亿元差距太大,未来十年不可能赶超。剩下的仅有两个挑战者天津和重庆,2016年GDP分别为1.789万亿元和1.756万亿元,非常接近广州和深圳的1.96万亿和1.95万亿。事实上,天津和重庆的GDP总量,在2016年分别排在第5位和第6位,刚好就在四大一线城市后面。天津和重庆谁更有希望?首先重庆的经济增长率远超天津,2016年重庆经济增长率10.7%,高居全国所有省市第一位,天津2016年增长也很快,高达9%,但是今年天津经济增速下滑非常严重,2017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仅为6.9%,远远慢于广州和深圳超过8%的增速,赶超没有希望。而重庆2017年上半年依然保持10.5%的惊人增速,仍然是全国第一位。今年重庆经济总量预计会超过天津,跃居全国第五位,仅次于四大一线城市。重庆有什么产业,中国最大的自主品牌汽车公司长安汽车就在那里,重庆的支柱工业汽车、电子、装备、化医、材料和消费品均增长强劲。重庆的成功在于不仅有本土支柱的汽车,装备制造,消费品等工业,还完美的承接了沿海地区的电子工业转移。世界上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制造基地在哪里,可能一直以为是广东,事实上重庆拿下这个头衔已经好几年了,全世界三分之一的笔记本电脑是重庆制造。重庆2016年制造了2.86亿台手机,是全世界仅次于珠三角的第二大手机制造基地。VIVO就在重庆有工厂,2016年VIVO重庆厂生产手机超过1000万台,随着2017年VIVO重庆工厂全面竣工,年生产手机将超过4000万台。黄市长对重庆产业的布局功不可没,希望黄市长现在新的岗位上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我们一直说中国内部搞产业转移,现在来看承接沿海的产业,居然是重庆做的最好,重庆连续多年经济增速全国前三位甚至第一位,是有原因的。另外一个就是人口了,重庆市人口高达3016.6万人,而天津只有1562万人。就增长潜力来说,重庆远远大于天津。因此就人口和经济增长态势来说,重庆是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中国唯一可能打破四大一线城市壁垒的新势力。当然,有的人会说了,重庆其实算是一个省,有3000万人口啊,这样比较对一线城市不太公平。但是我们考虑到,上海的人口同样高达2400多万人,是广州的1.7倍,是深圳的2倍以上,不也照样并列为一线城市么?不管我们怎样看待这个问题,保持这样的态势,2025年重庆的经济总量将会突入全国四强,届时全国经济态势将会发生一个改变。而其他城市,未来十年不会在经济总量上对一线构成任何挑战。事实上,重庆连续超过10%增长的奇迹如果继续保持,就不仅仅是超过广州突入四强的问题了,想象力更大一点,重庆有成为中国第一大城市经济体的潜力,事实上,只要重庆的人均GDP达到武汉的80%,就可以成为中国第一大城市经济体。对中国而言,这将是天大,为什么呢?中国的四大一线城市都是分布在沿海三个大区,环渤海地区,江浙沪和珠三角。重庆的强力崛起,再加上另外一个1500万人口级别的大型城市成都,两座城市2016年的经济总量分别是全国第6位和全国第8位,川渝地区是中国沿海地区以外唯一拥有两个全国GDP十强城市的地区,到2025年重庆将会突入到全国四强,和成都一起构成中国经济的第四极,也是唯一不在沿海地区的一极,这将极大的保证中国经济的战略安全,这将是四川和重庆人民继二战和抗美援朝之后,给祖国做出的又一个重大贡献。更进一步,目前中国的转移支付输出地区还是沿海的三个大区,四川和重庆目前都是接受中央转移支付的重点地区,四川接受转移支付的规模更是高居全国第一位。重庆保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