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中信信用卡2万逾期1年,让我中了2万,23倍赔率,请问该怎么花

网站公告:
沧州科成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欢迎您!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我们告别成绩斐然的2015,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16 ...
  这里我们谈到的高低温系列试验设备包含:高低温试验箱、高低温交变试验箱、恒温恒 ...
  沧州科成仪器设备有限公司位于河北省新兴的工业城市沧州,沧州东临渤海,北临京津,京九、京沪铁路,石黄,京沪等多条高速路,交通便利,在这片希望的沃土上科成仪器应运而生。沧州科成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始终以科技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服务为生存根本的超前理念,多年来,凭借先进的生产设备,产品不断更新,主要生产各类公路建筑试验仪器:沥青试验仪器,混凝土试验仪器,水泥试验仪器,土工试验仪器,养护箱设备,防水卷 ...
产品展示,优质产品奉献给您!
如您的产品出现任何问题,请随时拨打!
地址:河北省沧州市高新开发区
地址:河北省沧州市高新开发区&&&&电话:&&&&传真:
版权所有:沧州科成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ICP备案编号:我国是否处在经济危机爆发的前夜? 打印页面 - 乌有之乡
- 有好书 有朋友 有思想 有责任
&>&&>&&>&&>&正文 
我国是否处在经济危机爆发的前夜?
作者:蓝正威&&更新时间: 08:57&&来源:乌有之乡&&责任编辑:晨钟
  我国是否处在经济危机爆发的前夜?
  &同左翼同志的讨论
  我国已然走入了充满着不确定性的时代,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贸易战,到万达、碧桂园等地产巨头的疯狂高周转;从人大代表屡次发声却从未真正引起人们注意的地方债务问题,到地方政府顶风而行的抢人大战;嗅觉灵敏的人们早已预感到了异样,似乎一次新的巨大的变故正在路上,高度复杂而具有破坏性的经济-金融-政治问题,正在逐步地浮出水面,暴风雨似乎就要来了。
  然而在我们左翼同志剖析这些问题时,却常常只是对这些问题孤立地进行分析,比如就房价而论房价、就贸易战而论贸易战等,而少有将其系统分析之,而指出潜在危机的全貌,这样也难以最大限度地统一我们内部的思想。而如果连我们左翼内部,对当前的形势都无法统一思想,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工农群众,又如何能形成有效的指导和预警呢?所以我认为我们左翼的同志有必要主动在这个问题上尽可能统一思想,共同研究指出我国经济当前主要的矛盾和面临的危机 并达成共识,这样将是很有意义的。写作本文,也就是这个目的,在此抛出这个重要的问题。如果我是错误的,那就请指出我的错误,把我点醒;而如果我是对的,我们则应当研究相应的对策。当然,由于这个话题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我希望这样的讨论能够仅在左翼内部进行。
  一、危机的来源
  我认为,我国当前的系统性危机的来源,在于地方债、房地产债务以及其通过金融衍生所形成的巨大的衍生性泡沫,这个泡沫一旦形成,则必然会崩溃,而一旦崩溃,则必然严重影响到我国政治经济的方方面面,甚至可能带来政治上的动荡。而其机理则较为复杂,需要我通过后面的几章来具体说清。
  二、地方债、房地产债务和土地财政&大跃进&
  房地产市场的情况,我想我不用多说,目前形势正面临危机,这是大家都能感觉到的。房地产泡沫的本质一开始是对居民城市化和政府城建成本的一种变相转嫁,我国城市化在继续,人口总量摆在那里,房价也就会继续涨,这是前几年房地产成功的逻辑,毕竟人民在这种大潮下也没得选择。然而事物的变化总是遵循着盛极必衰的规律,到现在,这个市场的扭曲程度已经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也成功扭曲了我国的各行各业,而这个市场目前碰到了两个关键的问题:
  1、市场接近饱和。如今我国的地产项目遍及全国各地,连贫困县可能都有项目上马。另一方面,国人不再像从前那样有钱了,十年里居民储蓄率从48.8%降至7.7%,杠杆率反而从18%升至50%,大量的人都背上了沉重的房贷,这个市场不可能再像从前那样生长了。
  2、政策风向转变。19大以来中央遏制房价的步伐加快,接连出台政策遏制房价,尤其近来政治局会议直接明确了遏制房价上涨的决议,从中央政策上切断了房价上涨政策支持。当然由于地方同中央实际上的对立,这个决议市场上未必能很快感觉到。但房价的房顶已然形成。
  在这种情况下,有两个巨大的问题,就渐渐浮出了水面,那就是地方债以及房地产企业债务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是系统性风险的源头和关键。
  1、地方债。如今我国各地的地方债早已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然而由于其统计混乱且隐性债务难以查明,外界对各地地方债的总规模仍然是不清楚的,而其他民间机构所算出来的债务规模也因种种原因而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目前我国地方债务规模巨大,且早已超出了国际的风险警戒线。财政部于2017年底公布的我国地方债余额为16.47万亿元,这个数目不算大,但只是地方的显性债务,而地方政府通过地方融资平台通过股权或证券化所发行的隐性债务,以及通过PPP、棚改贷所发行的大量隐性债务,规模则数倍于此。如长江产业研究院所调查的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底我国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就达到了30.27万亿元,如加上显性债务则早已超出60%的国际风险警戒线,而更有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常务副院长、清华大学中国财政税收研究所所长白重恩所带领团队的调查显示截至2017年6月底地方发行过城投债的企业债务余额约为47万亿元。这是一个天量的债务规模,相当于全国GDP的一半。而且这还只是全国的情况,局部地区的情况则更加让人揪心。
  同样类似的消息现在几乎到处都是,一些省的县份甚至连公务员有发不出工资的现象,这说明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地方债的规模早已超出警戒线,以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这样的杠杆很难去。雪球滚太大,难道还能一直没事?
  2、房地产债务。今年上半年天房集团的债务和碧桂园的高周转,就闹得国内舆论沸沸扬扬。在今年,几乎所有的大中型地产公司都在忙着高速周转着他们手中的项目,有些公司为了高周转甚至不顾安危地缩短工期,例如碧桂园,而如此焦急地高周转其实也无非就是为了快速回笼资金,填补公司的债务窟窿。那么目前我国这些地产公司的债务规模究竟有多大呢?Wind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136家上市房企的平均负债率达到79.1%,创下2005年以来的最高位。在这136家上市房企中,负债超过百亿元的房企总计为67家,占比49%;负债超过300亿元的房企有37家,占比为27%,其中,万科、绿地控股、保利地产位列前三,分别为9786.7亿元、7550.8亿元、5382.1亿元,负债均超过5000亿元。
  排名前十的房企的负债率几乎都处于70%以上,其中融创甚至达到了90%,这种资产负债率在这十年以来都是闻所未闻的。其中如万科、恒大以及碧桂园之类债务甚至逼近万亿大关,其中恒大和万科于今年上半年已超过万亿,这种债务规模可相当于新西兰一类小国的GDP总量,相当于相当于海南省三年的GDP。而如果再算上地方城投公司的负债率,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杠杆率更是高得吓人。
  也许有人会说,房地产企业杠杆率高很正常,因为这本身就是个高杠杆的行业,行业刚开始的时候几乎都是空手套白狼,而现在的杠杆率也没有刚开始那么高。这是很多地产保守派对目前债务的观点,话确实不能说全错,但现在的客观情况已经发生了改变,从前宽松的政策、尚未开发的市场和充足涌入的资金,现在都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却是几近饱和的市场,中央政策的打压和紧缩的货币政策。最关键的是,目前的房地产杠杆不说杠杆率,单是其总量就已经过度巨大了,市场可能根本填补不了这样巨大的窟窿。这样的情况,债务违约潮会不会来?这就很难说了。
  3、这些债务从何而来?我想在看到如此巨大的债务规模之后,大家震惊之余都会想问,这么多债是怎么欠出来的?这是个必须要回答的问题,因为只要正确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也才能清楚地分析问题发展的方向以及发展成危机的可能。对于我国而言,在地方政府公司化的闸门在八十年代被打开之后,几乎所有的大规模投资都染上了投机狂热的病症,这种投资饥渴的狂热其实多半是以失败收场的,例如八十年代的三轮投资失败和九十年代失败的经济改革,但自从地方政府-银行-地产商这个利益共同体诞生以来,土地财政换GDP的做法还真是一个例外,它不仅没有失败反而成为了地方利益集团的摇钱树,在实业普遍疲软的环境中崛起几乎绑架了整个国家的经济至今。如此的成功经验,必然让这些既得利益集团开始重复从前投机狂热的病症,并带动地产商也一起加入到了这个运动当中,这是新时代的一次大跃进。随之而来的,便是全国快速上马各种开发园区,各种地产项目,许多县份上都布满了这样的项目,个别甚至进入到了乡一级,各省市各种名目的园区更是数不胜数,有人曾做过统计,我国园区总量足以住下34亿人,也就是说这些园区和项目有相当数量都成为了鬼城,但即便如此各种名目的项目仍然在以更高的周转率大干快上。而当这些纷纷上马的项目和地产不能顺利地找到接盘侠而变现时,大规模的债务也就难以避免了,这同八十年代的情况相似,贪大的地方铺开了自己无法驾驭的大摊子,而收场的时候却互相推诿踢球,把债务推给下一届然后甩手离开,这种恶性甩锅导致地方债务摊子越来越大,直至今日这样不得不通过证券
  化的方式借新还旧,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而房地产公司债务也是这同一个问题的一体两面,因为各地项目赚钱的方式,最终仍然是要通过房地产来体现,通过买地接过地方的杠杆,然后将其再转嫁给人民,将人民的付出变成自己的利润和地方的政绩,同时也要承担高杠杆经营所带来的风险,所以这两个债务问题其实是同一个问题,是同一个利益集团脱离实际而导致的大规模债务问题,问题是一体的,债务也是一体的,唯一的区别是在于债务的主体和处理方式,毕竟私有资本是无法把债务推给下一届的。
  那么更关键的问题,地方其实并不是不知道这种盲目大干快上的危险性,为什么还要疯狂地去搞这些无底洞呢?答案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当时的他们赌定房地产可以一直涨下去,宽松的政策和信贷让他们有把握把这巨大的杠杆转嫁给人民,这是一次豪赌。可他们并没能料到天有不测风云,没能料到房产税等一系列针对他们的政策,也正因如此,危机才会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加的迫近。
  三、危机可能的发生形式
  那么现在我们明确了债务问题的焦点:如果这波杠杆不能转嫁到人民身上,那么危机就难以避免。然而现在我们也很清楚,地产商现在要还想卖房只能通过涨价来促销量,然而市场已然接近饱和了,买得起房的人毕竟是有数的,而以现在的房价买不起房的人早已被排除在外了,再加上中央调控的死命令和房产税,这一波杠杆想通过卖房来转嫁,已经变得几乎不可能了。
  既然不可能,那会怎么样呢?很多的同志都在这个问题上都在不约而同地说楼市离崩盘不远,泡沫离破灭不远,这样说虽然也不错,但却偏向于认为这个过程将是按部就班发生的,也就是说这个巨大的控制着我国地方政权的既得利益阶层,将自动放弃抵抗而接受自己失败的现实,这,可能吗?显然,这样想他们未免有些天真,因为高房价背后所托举的,正是这个阶层赖以生存的土壤,放弃它,相当于要他们放弃自己半生苦心经营所得来的巨大权力,他们要是真能做到这个,那就不是他们了,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这个阶级会不惜一切代价。
  所以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次的危机如果不能被成功转嫁给老百姓,肯定会被既得利益集团以其他方式被转嫁到中小资产阶级身上,以保证自己的权力和经济地位。这就跟现如今房价高企的道理是一样的,最先是地方卖地把地价拉高,转给地产公司,然后地产公司吸引炒房客,把房子转给他们,这个时候核心圈子的资金就已经回笼了,杠杆被转至以中小资产阶级为主的炒房客手里,然后最终再被转给大多数的劳苦大众,这是一种杠杆逐阶级向下转移的运动。而当下层饱和,这个过程不能再向下传导时,上层为了保全自身就必须牺牲中小资产阶级,而如果杠杆的规模过度庞大,既得利益阶级的不同派系之间,不同资本大系之间,不同主体之间,都有可能发生害对方而保全自己的情况,这是资本本性所致,都是为利益可以不顾一切、牺牲一切的人,真到这种生死关头,谁还会去维护那些虚伪的团结?如果这样的危机到来,这将会成为一次既得利益者的大规模踩踏。
  那么这种事情会发生在什么领域呢?我们都知道如果仅仅是在房地产领域,像这样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那么会在什么领域发生呢?这就是我这次要重点介绍的一个领域&金融衍生市场。
  1、快速增长的市场
  目前我国的金融衍生市场主要以ABS、PPP、CDS、CLN等金融衍生品为主,本来是一个新兴市场,但在这几年却急剧膨胀扩张。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指出,2014 年以前,我国消费金融领域没有发行过相关 ABS 产品,2014 年平安银行发行首只产品,2015 年全国共计发行了7 只,总额度为138.44 亿元;2016 年, 产品发行数量已攀升至51 只, 总额度达到936.32 亿元,是2015 年的6.76倍。而据Wind数据统计,2014年ABS发行总额首次突破千亿,达到3218.49亿元;2015年发行总额为6079.6亿元,同比增长88.9%;2016年发行总额为8622.95亿元,同比增长41.8%。而截至日,今年ABS项目发行总额为8724.33亿元,比16年同期的5116.59亿元增长70.5%,这已超过2016年全年的发行总额。
  另一方面,我国的另一个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市场也悄然拉开了帷幕,那就是对冲性CDS、CLN市场。9月23日,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发布修订后的《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规则》(以下简称《业务规则》),以及信用风险缓释合约(Cr e d i tRisk Mitigation Agreement,CRMA)、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editRisk Mitigation Warrant,CRMW)、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CDS)、信用联结票据(Credit-linkedNote,CLN)等四份产品指引,这标志着号称空头&大杀器&对冲类衍生品也在我国开始发行,而当中最为关键的主体则为CDS和CLN。
  日,交易商协会公布了新规下的风险缓释工具核心交易商和信用风险缓释凭证、信用联接票据创设机构名单。其中,风险缓释工具核心交易商此前共有26家,目前交易商协会已经公布的名单则只有国开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浙商银行、上海银行、中信证券(600030,股吧)、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建投证券、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14家;信用风险缓释凭证、信用联接票据创设机构均为10家。
  这个市场,由于其进入的高门槛和机理的复杂性,一般不会被关注太多,但其所蕴含的巨大破坏性能量,却足以使这场单纯的债务危机演变成一场巨大的金融灾难。此话绝非空穴来风,因为08年爆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就是被这种恶性金融衍生所引爆和扩散,是金融灾难的爆炸源。而我国多年来的高负债高杠杆,已然给这种恶性金融衍生提供了良好的温床,风险一旦通过这种衍生性产品进行扩散,则必然引发整体系统性风险,这是我国金融领域最大的一个隐患。
  2、ABS、CLN、CDS是什么?
  上文说过,金融衍生品曾经直接导致了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但绝大多数人却并不知道其导致金融危机的机理和原因,这当然是对这些衍生品本身的性质缺乏了解,所以下面我就尽量简单地把这些东西的原理讲清。
  (1)、ABS
  ABS,资产担保证券,英文名为Asset-Backed Security,同其它资产证券化类的证券相似,其本质都是对债权的打包-评级和转让。例如银行如果有100笔贷款可收息,但利息变现是缓慢的,所以如果想赚快钱或者想转移不良债权,就把这些贷款打包,通过评级把风险差不多的放在一起,如AAA、BB或者风险次级贷等,然后打包卖出去。这样银行拿到了快钱,转移了风险,而投资人购买了这种理财产品,承担了风险,但回报颇丰,可得到高额利息,跑赢通胀。
  这就是这种证券基本的原理,当然按规定银行不能自己打包买这些债权,而且这些债权大量挤压违约也会有风险,于是必须成立一个用于隔离风险的公司,来负责承包销售这些证券,那就是所谓特殊用途公司,英文SPV。这种公司同样承担着对冲互换的发行,所以后面还会提到。同类产品还有CLO,原理同ABS相同,只是发行只能基于银行贷款。
  本质上讲,ABS类债券就是一种将债权打包向外出售的一种证券,银行所经营这种证券无非只有两个目的,赚快钱,以及转移风险,而这当中转移风险则是目前银行最现实的问题,同样也是这种衍生品会滑向恶性风险的根源,想想看,通过这种产品,只要监管层能放水,任何的风险债权都可以被银行转移出去,而若是这种债权真的存在风险,购买它的公司企业就必须承担风险,债券若是出现大规模违约,自己就相当于是巨亏,很可能就垮了,这还不算那些养老基金一类的投资。一旦市场上存在着这样大规模的风险债务,如果这些债务终将违约,那么经过这种理财产品相互转卖之后,原本只会在银行出现的危机,将会很快地扩散到整个社会的经济领域。这是高度危险的。
  目前在我国市场上发行的ABS产品当中,已公布的数据来看,城投建设、工业园区这样具有地方项目背景的发行量都占据大头,而没有公布统计的那些地方隐性债务、PPP、房地产债务,基于这个而发行的ABS类产品又会有多少呢?地方的隐性债务早已高过了显性债,而其中各地城投公司早已在使用债务证券化的方式发债,而一旦涉及到这种领域,中央的监管都可能不起作用,这块领域会有多大的可操作空间呢?我想任何人都能看到其高悬的风险。
  当然这里也许有人会说,如果这些债券真的存在巨大的违约风险,那有关部门肯定会给它一个很差的评级啊,那还担心什么呢?这种观点,显然是对我国特色的市场缺乏了解,因为我国的债券评级市场存在明显的结构性问题,那就是几乎没有低评级债券。
  截至日,我国存量信用债市场中,未进行债项评级的债券有19104只,占比56.55%;债项级别为A-级至AAA级的债券占比43.25%; B-级至BBB+级仅占比0.09%;C级至CCC级仅占比0.11%。
  在有评级的债券中,被认为完全不可违约,相当于国债一样安全的最高等级AAA级债券竟然占比达到42.6%(上半年还真就违约了一个AAA债),AA+AA等级占比54.2%,各种A类评级占比1.9%,以上总计占到了全部评级的98.7%。已评级的债券大量扎堆AA级,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评级是发行人,自己花钱请评级公司评的,不给AA就换人。这样一来,评级机制几乎是形同虚设,再是有风险的债务,都可以出现在高评级的债券里,当评级失去了意义,风险会如何扩散?
  (2)、CDS和CLN,空头大杀器?
  在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中,造成最大规模金融破坏的,正是高风险金融工具CDS,这也让其背上了&空头大杀器&的称号。在国内,更多金融界以外的国人了解到这个东西,多是通过以金融危机为背景的电影《大空头》所知。在业内其悄悄发现的时候主流媒体几乎没有报道,而左翼的同志中却有同志发声警告,但不知是否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其原理并不复杂,看下文。
  CDS,全称credit default swap,意思是信用违约掉期合约。CDS的本质就是一种对赌合约,交易中一方如果觉得某单生意会出现违约(这单生意不一定要跟自己有关系),那么就可以跟银行或者金融机构签一个cds合约确定赔率,如果生意没违约,那你就得一直支付相当于保费的高昂费用(这个费用非常高),而如果一旦出现了违约,银行就必须得赔你赔率约定的数目,多的可达交易价格的20倍以上,这种交易模式是一种期权类交易,其规则类似保险,而由于其涉及的都是风险奇高的项目,所以其本身具有更高的风险性。而且CDSz作为互换协议,在国外的市场上也属于黑市间流动,而相对于我国而言外国尤其是美国的金融监管机制要完善得多,但就这样还是监管不了这个市场,那么我国的情况难道会更好吗?
  CLN,Credit-linkedNotes,意为信用连接票据,其一般跟CDS为连接关系,本质上就是将CDS的违约情况与新证券结为一体,在一定时间内出售。例如,如果你投资大量本金购买了一单CLN,本质上就是在一定期限内购买了对方的一个CDS,在这个期限内,对家CDS的高额保费都归你,而到期限结束,如果那个CDS没赔,那你可以如数得到本金,而如果那个CDS赔了,你不仅不能得到本金,反而还得还CDS违约赔率的钱。
  当CDS和CLN被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整个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同时就扩大了数倍,因为CDS所带来的风险,可以很容易地通过CLN被转嫁出去,从而CDS的风险也能通过理财产品等名义从银行扩散到全社会,而承担风险的投资者往往根本不具备相应的抵抗力,这所带来的风险,后患无穷!
  3、08金融危机的经验
  也许很多人看到这里仍然会十分茫然,虽然上述这些东西好像很厉害,但怎么就会导致金融危机呢?有这种疑问很正常,但这绝不代表我所说的这些只是一些小众的东西,不会导致全局性系统性风险,而正相反,这些东西曾经导致过全世界最大规模的系统性风险,那就是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其起点同样是房地产市场。怎么会这样呢?
  美国08金融危机的本质,就是无法向下转移风险的资产阶级出现了内部的大规模踩踏,这是其本质,而其实现的方式则正是金融衍生的泛滥所导致的金融系统的失效,而当中最为关键的两种衍生品,就是CDO和CDS。
  首先,大环境我们是明确的,自80年代以来,奉行新自由主义的美国一直在去工业化,虽然通过金融全球化上层赚得盆满钵满,但中下层的情况一直都在恶化,经济又得持续运行,于是从世纪初开始,下层的生活基本开始依赖借贷,美国家庭的负债率可以比储蓄率高出几十倍,而鉴于此华尔街又需要流动性来缓解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市场停滞,宽松的利率政策便由之而来,这意味着投资者可以轻松获得低息贷款,而普通民众要获得这样的贷款,则必须通过一个有抵押的名目,那就是房贷。
  随着货币市场的持续宽松,大量资金涌入了房地产,然而在几年狂欢之后,大部分收入还行的人都已经有房了,甚至是多套房产。市场接近饱和了,但银行和资本家却仍然贪得无厌,于是他们开始用低息给那些工作极其不稳定的底层群体放房贷,通过逐步延长还贷时间和提高利息来对他们长期压榨,这就叫可调利率贷款,而这种贷款本身,就是著名的次级贷。
  结果在银行,这种次级贷积累得越来越多,而次级贷违约也越来越多了,毕竟底层的收入状况一直都不是很好,这就意味着银行持有这些贷款的风险越来越高了。怎么办呢?为了缓释风险,银行的招数就是金融衍生,将这些贷款打包,出钱评一个蒙人的级别,然后卖给机构投资者,这就是大名鼎鼎的CDO。
  通过CDO,银行可以轻松地将这些风险贷款转移出去,还能赚中产投资者的快钱,然而由于基层乱放贷太严重,这些次级贷违约越来越多,这也就是说银行手里越来越多的是抵押收来的房子,而不是现金,这样为CDO供血的房贷也越来越不够,只能通过银行自有资金苦撑,华尔街知道自己不能一直撑下去,所以不同的银行开始争相发行用于跟别人对赌的期权,那就是CDS。
  然而,一旦事情闹到这一步,后面也就必然失控了,各大行都在争相发行针对不同CDO评级的CDS,然后这些CDS就如同CLN的玩法一样,本身又被大量打包进了一些CDO当中,卖给不知情的投资人,这就是合成型CDO。在这种规模的金融衍生下,CDS变得到处都是,一个规模1000万的MBS证券,可以衍生成十亿巨赌,这使得房地产市场的衍生性泡沫直接超越了美国全年的GDP,而这些泡沫的本质,无非就是资产阶级内部的互相踩踏,一个跟另一个赌,想让别人承担自己的风险,或是利用本有的风险通过对赌反赚他人的钱,以求保命。
  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资产阶级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他们对待其他阶级时虽然团结,但当自身的危机无法向其他阶级转嫁时,便会毫不犹豫地开始自相残杀,以保全自己,这是食利者的本能,也是资本的本性。
  而当那些CDS快要到期时,断供潮最终到来,房地产跳水了,价值连城的CDO变得一文不值,进而引发了CDS的爆发潮,而由于这些CDS甚至都包裹在了一些CDO里,互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而一个银行的证券爆了,就好在市场上激发核裂变一样的连锁反应,MBS证券整体坍塌,而衍生对冲的CDS又整体发作,市场上开始了相互的大踩踏,很多公司甚至被子公司对冲,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而这样恐怖的衍生总量,甚至有数十万亿美元之巨,银行根本没那么多钱,于是乎大银行开始倒闭,从贝尔斯登到雷曼兄弟,而核心统治阶级的银行也只能通过美联储印钱,转嫁矛盾,于是乎,我们熟悉的金融危机就映入眼帘了。
  可见,当一个国家存在着巨大的杠杆风险,如果开始了放任自流的金融衍生,后果会是什么?
  而这两个条件,我们国家现在难道不满足?对于我国现在的房地产市场而言,巨大的杠杆和衍生机制都已经具备,未来,将会发生什么呢?
  四、危机可能的发展和我们的机遇
  当对比了美国当年的情况之后,我们便可以对中国经济目前的危险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了。目前我国经济最大的危险,就是存在着巨大的杠杆存量和衍生性风险,而其本质,是既得利益阶层捅了过大的篓子却无法有效为之收场,搞起了巨大的杠杆却无法有效地将其转嫁给人民,我国市场也不可能容下这样天大的杠杆。那么,接下来该怎么办?这里我只能通过已掌握的信息做一个合理的推论。
  1、经济动荡的可能性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已然成为了一个怪物,其所导致最致命的问题,就是创造出了两个债务风险地&地方隐性债务和房地产企业债务,而通过这两个巨大的债务池,不仅同时形成了多产业的庞大债务链,同时还形成了更加巨大的金融衍生风险池。而传统上处理这种杠杆的方法无非是通过高房价强制性将其转移给人民,但现在的市场却几乎饱和,中央的禁令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决,从前的路,似乎都不能再走了,这已经是我们面对的现实情况了。
  那么事情将会向何处发展?一个很大的可能性是:当既得利益阶级已经清楚无法将这些风险转嫁给人民,那么他们极有可能会选择通过金融衍生将其转嫁给中小资产阶级甚至是同一阶级中的不同派系,因为这才符合这个阶级的本性。那么他们会怎么做呢?
  第一:
  银行作为债务杠杆的实际的枢纽,因为清楚这些天量的债务极有可能变成坏账,于是便会选择用ABS证券给这些债务评级打包,然后再以ABS证券的名义卖给机构投资者,例如各种基金和以理财为目的的公司(这个覆盖面极其广泛,甚至包括了养老金的投资),从而就会形成第一次风险的扩散,这是一个相当广的扩散。而且这个过程已经开始了,显性城投债占我国发行ABS的比重已经是最高的了,那何况是各种名目的隐性的呢?而且这种证券几乎都有地方政府的信誉作背书,所以评级也肯定很高,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风险。
  第二:
  地方融资平台以及大中型房地产公司,这两者作为地产泡沫和天量债务的实际主体,到目前实际已经不可能通过直接的手段还清这些债务了。所以他们现在必须考虑将这些风险向着自己同一阶级的人已经中小资产阶级进行转移,而方法便是开始进行相关的金融对冲业务,也就是发现或购买CDS和CLN,同银行签这种对赌协议,可能对赌的是自己的项目违约,也可能赌的是别人的项目违约,而银行则容易迫于阶层本身的压力,在发行上仍然会配合(毕竟可以想想这些债有多少都是从银行借出来的),甚至连银行为了对冲自己的风险,也会自己发行这些东西。总之在一段时间内,这种东西就会开始大量散布开来,成为金融衍生中最致命的一环,一旦大量出现违约,天量的虚拟货币将被衍生出来(虽然我国cds规定赔率不得高出自身100%,但由于我国债务总量过大,仍然会衍生出天量货币),当然前提就是楼市。
  第三:
  通过CLN和证券化ABS,这种风险巨大的CDS反而可以被在期限内转卖出去,而这正是银行想做的,因为这样又可以将自己的风险转移出去,所以通过CLN,大量的CDS协议会被以证券的方式从银行系统卖出去,甚至会被直接打包进入一些ABS证券,向市场出售,然后再以理财产品的名义进行二次转销。一旦事情到了这一步,也就彻底失控了,因为这样一来CDS便可以随便以证券的形式往外发售了,而这种理财产品有很抢手,因为所有公司基金都想跑赢通胀,所以这个反而会卖得很火。整个既得利益阶级又都忙着互相做空,风险会如同货币流通一样四处扩散,就如同一手把自己的炸弹买给别人,另一手又买下了别人的炸弹一样,陷入了一种相互踩踏的怪圈,衍生性风险会变得越来越大,并且制造这些风险的人完全无法控制这种风险,很多房企甚至可能刚刚卖出了自己的CDS,回头却不留神购买了含有其它企业CLN的证券产品,对冲爆炸的风险将会在企业与企业、资本家与资本家的互相出卖间扩散到每一个角落。这样的系统性风险已然彻底失控,等待着内爆的来临。
  第四步:
  危机来临的时间和现象,有一件事情是可以肯定的,危机的到来遵循着债务到期的时间,也就是说,在债务集中到期之前,地方和房地产债务是不会违约的,而不违约,就意味着上述风险点都无法触发。我国地方债和房地产债据媒体报导大概的的集中到期时间3到5年左右,在3年内至少是不会违约的,那么在这三年内,房价不仅不会下跌,反而可能出现一定的上涨,像抢人大战和高周转这一类事情也会愈演愈烈,这是欺诈性的涨价,因为楼市如果不能维持高位,这些证券就没办法卖出去了。只有大多数资本系都完成对自身债务风险的转移,违约才会开始,但一旦开始,由于ABS资产证券化本身的打包性质,一个证券中只要含有一单高风险的衍生品,例如CLN,这个证券就会整体违约,从而导致证券里的其它债务和相关的证券全部违约,一传十十传百,形成一种类似核裂变的链式反应。
  然后,转折的时代就又到来了。
  2、危机可能造成的后果
  在这样的一番金融动荡过后,在市场上等待偿付的债务,可能会一时超过我国当年GDP,如此大的量,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出手,都不太可能缓解其严重性。很多地方政府会出现实际上的破产,从楼市到股市都会出现一泻千里的惨状,银行资金会短时间出现极度短缺,社会上所有企业都会面临前所未有的融资困难,大量企业会倒闭,失业人口会快速增加,很多地方甚至公务员系统都会出现无法发薪的情况,整个社会经济将短时间出现大停滞。
  然而,生活总要继续,处理这个问题的方向,恰恰就是我国发展模式的转折点和突破口,虽然萧条,但要知道,祸兮福所附,事物的好坏永远是相对的,尤其对我们国家而言,更是如此。这种规模危机的处理,说白了只有两种方向:
  第一种方向:就是美国式的处理办法。
  尊重现有社会阶级的利益,彻底牺牲中下层,方式就是印钱。过度的金融衍生说白了就是对赌赌过了头,银行没有那么多货币可以应对。但有人赔就有人赚,如果国家真的只是想保护少数人的利益,那很简单,印钱来填补这些债务漏洞,满足这些人的需要,新债填旧债,让这些人平稳渡过难关,不行的话就跟以前一样,卖国企还债,把所有国有企业都卖给外资,以求自保。这是很多悲观人士心中会浮现出的景象,那么这样行不行呢?关键的问题在于,我国不是美国,人民币不是美元,这是一切的大前提。美国在08年应对这种危机时,确实采用了这种办法,美其名曰量化宽松,但我们要知道美元是一种世界货币,只要美国的军事&经济霸权体系仍在,就可以向全世界强制性输出流动性,把全世界当成吸收通胀的海绵,这件事情全世界现在也就只有美国能做。而人民币呢,只是一种普通的主权货币而已,一旦发生了这种事情,采取印钱的方式面对,人民币将会跟当年的当年的法币一样一落千丈,贬成越南盾都有可能,那要这样的话,我们国家的经济不就直接被彻底毁了吗?中央当然不会采取这种饮鸩止渴方式。
  第二种方向:也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处理方式
  这种方式,需要的首先就是拒绝承认并制裁这些并不完全合法且背离人民利益的对冲规则,放任大债务主体垮台,定向给受害的中小企业及国企输血,或者更本质地在察觉这种动向之后,一定程度上限制严管ABS市场的恶性发展,不让债务风险扩散,明确地方、房企&银行这个债务关系,出现危机后,不要印钱应对危机,而是损有余而补不足,利用债务关系重新组织社会资源再分配,这是国家可以真正渡过难关的唯一办法。
  然而,如果中央选择这样,如果共产党人选择这样,那这几十年来对立着的国家栋梁和利益集团,甚至是中产阶级&工农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就可能要面临摊牌的现实了,短时间内,国家的阶级斗争将趋于白热化,走资走社两派会彻底摊牌,斗争的结果将决定日后国家权力当如何洗牌,这个过程可能是极其激烈的。如果我真的说中了,左翼的同志们需要的,是抛弃幻想,准备斗争,在这风暴尚未到来时做好相关的预测和准备,制定出有效的预案,这是当下重要的事情,我们要准备好迎接风浪了。
  3、关于贸易战
  这是我最后需要论述的一个内容,因为它实际所针对的对象,仍然是我国国内的债务问题和经济结构问题。大家可能听到这里会感觉有些诧异:贸易战怎么会是针对国内债务问题的呢?
  其实熟悉历史的朋友会知道,现在中美的贸易战属于典型的雷声大雨点小,因为在历史上还真很少有像现在这样打贸易战的,现在贸易战的这种规模,说是贸易战吧,史上一般的经济制裁都比这个厉害得多,比如美国对伊朗朝鲜一类国家的制裁,还没上纲上线成贸易战,但已经达到了全面封锁的程度。而要说只是经济纠纷的话,这种经济纠纷又比一般的经济纠纷大太多,已经在政治上上升到了国家间冲突的层次。那目前这贸易战究竟是想干什么?美国发动贸易战的目的是什么?这得从我国的经济结构说起。
  在我国,资本的流向其实一直都很固定,除了实体经济和房地产,其实还真很难再找别的去处。而虽然国家一直在说支持实体经济,但这个领域其实是一个非常脆弱的领域,因为我国的实体经济从九十年代开始便逐渐变成了出口拉动经济,这种经济模式是一种高度依赖外部市场的模式,而美国正是我国制造业的最大出口国。另一方面,从我国采取了引进外资发展的模式以来,外资尤其是美资也大量的涌入中国,除形成了各种血汗代工厂以外,同时也导致外资成为了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种模式加在一起,甚至形成了人民币发行依靠美元本位的畸形局面,这些问题应该是众所周知的。
  而当我国出现了这种天量的还不完的债务泡沫时,市场若想恢复正常,其实需要的就是振兴实业,休养生息,慢慢的去掉这些杠杆,这其实也是中央一开始倡导的方案。但地方愈演愈烈的投机风本身已经使得这个方案实际被架空,实业本身已经不好生存了。
  而贸易战一来,情况又进一步恶化了,出口型企业本身绵薄的利润瞬间就被清零了,我国的出口环境在瞬间内大幅度恶化了。这使得市场上的资本会逐渐离开作为脊梁的实业,而转向高收益的金融和地产,这相当于抽空了实业的血。而且不仅资本会涌向金融和地产,原制造业的资本也会流向那里,包括中上游的国企,因为只有这样才可能保证利润。然而前文已经讲过,这两个领域正是风险集中的领域,越多的资本涌到这里,危机来临时波及的领域也就越广,造成的破坏也就大,对于我国这些分散的企业而言,这如同将羊群赶入深渊。
  另一方面,贸易战也是给其它在我国的外资一个信号:中国不能再投资了,不可能盈利了。这种信号也就使得外资在不断地撤出我国,这个过程从贸易战开始就没间断过。而现在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有融资困难,市场上由于杠杆存量太大,银行拿的出的货币流量本身就有限,市场也出现了钱荒,想要融资本身已经不容易了,而从前很多企业为活命还能引进外资来缓解这个情况,可现在这条路几乎被堵死了,实业只会恶化下去。这样,资本也才只会向着那深渊走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国银行向外资开放,目前都没什么外资汹汹而来的原因)
  这就是美国资产阶级精英的棋局,毫无疑问,而且由内而外掩盖得十分巧妙,在政治上和宣传上还真做到了声东击西,着实厉害。但是,这看似天衣无缝的棋局其实也是一场豪赌,因为他们吃定我国的,不仅是我国会犯下他们08年犯下的错,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也会采取他们当年的处理方法,这样无疑是自取灭亡。但是,我国真的非得这么做?当然未必,如果这个时候怎么阻止这些都是没用的,那最好的应对就是将错就错,将计就计,要知道,否极则泰来。
  行文至此,我也当做总结了。总结之前我想用几则新闻,说明当前的形势。
  &彭博违约风险模型最新数据显示,截至5月23日,106家有AAA级债券发行在外的A股上市公司中,近57%的发行人未来一年面临的违约风险堪比国际市场上的高收益债券发行人。高收益债亦称为垃圾债。AAA债券数据统计涉及的评级公司包括中诚信国际、联合资信、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和大公国际资信。&(彭博社)&
  &即便拥有AAA的最强评级,这两只公司债也无法逃离&闪崩&命运。更重要的是,今年以来,已有26起债券违约事项,涉及违约金额达265.87亿元。在上周五首次闪崩后,15鲁焦01和15鲁焦02昨日(7月9日)再度闪崩:15鲁焦01盘中最大跌幅35.43%、债价最低达50.6元,15鲁焦02最大跌幅26.9%、债价一度低至47.5元。今日,15鲁焦01和15鲁焦02维持小幅震荡整理。&(金融投资报)&
  &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截至7月18日的违约债券达28只,涉及债券余额289.27亿元,对应15家发行主体。这些违约债券评级,并非都在AA级以下。从发行主体看,有7只违约债券发行时的发行主体评级在AA+以上;从债券本身评级看,发行时债券评级在AA+以上的违约债券有3只,AAA级债券身影也出现其中。&(国商金控新闻)&
  &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今年来,共有36只债券、17个发行主体发生违约事件,比去年同期(7只)增加了414%,是去年全年的(19只)近2倍,涵盖短融、超短融、中票、企业债、定向工具和私募债等全部债券品种,违约本金约达236亿元。与此同时,年初以来已有近100家中央国企、地方国企、民营企业以及外商独资企业的主体信用评级遭到下调,负面评级事件发生频率较往年大幅提升。
  有不少基金经理已经看到AAA级国企债的违约风险。从山水债到东北特钢,中铁物资。从民企到国企,再到央企,债券违约是一个发酵的态势。
  谁又是下一个?&(澎湃新闻网)&
  原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最近在一次演讲中直言&在泡沫中狂欢的日子不多了,做好潮水退却后的准备是每个国家、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现实。&这些话,我想已经值得每个人深思了。
  目前我国经济已然走上了一个危险的拐点,大规模债务基础上的金融衍生,很可能会引发系统性风险的总发作,并导致一次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种种迹象表明,危机已经在路上了,深刻的变局即将到来,这是我写此文主要想与左翼同志们讨论的,无论同志们各自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应严肃对待这件事情,因为这将是我国未来变局的起点。
  当然,坦率的说,我真的希望自己是错误的,因为今天的国家再是有问题,至少还是稳定的,谁都希望这些问题能通过和平的方式一点点解决。但我们也不能自欺欺人,装作没看到正在发生的事。如果这稳定的局面即将离去,我们就有必要未雨绸缪,这是我发起这个讨论的出发点。所以如果我真的完全说错了,诚挚希望同为支持社会主义的学者同志能指出我的错误,告诉我这是危言耸听,我虚心接受。但如果我真的说对了,作为共产党人,我们有责任去进行准备,至于怎么准备,这也是我们应当讨论的。
  在此,我发起这个讨论,望同志们能共同讨论之。
  蓝正威
http://www.wyzxwk.com/Article/jingji/684.htm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万中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