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X万手商城发起人人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为了钱他们应该都已有足够的钱了,还要下一年的目标干嘛呢?

&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5e2335dab969aa589ef853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p&今天要和大家聊一聊的, 是索尼这家企业. 今天讲的是上篇, 也就是索尼的发家史. &/p&&p&&br&&/p&&p&在年轻人的圈子里, 关于索尼什么时候倒闭, 已经演化成了一个流行梗. 索尼前几年最惨的时候, 市值只有100亿美金. 而且还背负着巨额亏损. 2012年, 索尼把美国的大楼卖了, 到了2013年, 连东京总部大楼也卖了. 可谓是风雨飘摇. 当然这几年已经通过精简业务线和开辟金融业务板块彻底缓过来了. 不过也早已风光不再. &/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b877bdf21bc_b.png& data-rawwidth=&579& data-rawheight=&4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9&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b877bdf21bc_r.jpg&&&/figure&&p&&br&&/p&&p&&br&&/p&&p&&br&&/p&&p&我们这一代80后, 小时候正赶上索尼帝国的巅峰期, 对索尼这家企业还是有着良好的品牌认知的. 那时候索尼的品牌形象简直就是今天的苹果啊. 谁手里有个walkman或者play station, 那绝对相当潮人. 乔布斯也说过嘛, 他最崇拜的就是索尼公司. &/p&&p&&br&&/p&&p&到底是什么让索尼爬得那么高, 又是什么原因让索尼摔得这么惨呢? 这就是我们这两天要讨论的主题. &/p&&p&&br&&/p&&ul&&li&&b&索尼早年间&/b&&/li&&/ul&&p&&br&&/p&&p&索尼是在1946年成立的. 到现在都70多岁了. 创始人有俩, 一个叫井深大, 一个叫盛田昭夫. 通常来说盛田昭夫更有名气一些. 毕竟当年成立时候的启动资金是盛田昭夫他爸出的. 对, 盛田昭夫得算是个富N代. 盛田昭夫家里几百年前就是开酒厂的. 这个酒厂据说现在也还活得好好的. 不过盛田大公子对清酒生意没啥兴趣, 就喜欢鼓捣电器. 于是在好朋友井深大的撺掇下, 出来创业了. 反正他还有弟弟可以继承酒厂. 和井深大一合计, 井深大负责搞技术和产品研发. 盛田昭夫负责销售和企业管理. 自此开始, 两个人合作了50年. 顺道说一句, 井深大虽然不是富二代, 但得算是官二代女婿. 井深大的岳父是日本教育大臣. 所以索尼的背景并不一般. &/p&&p&&br&&/p&&p&索尼的第一代产品是一个电饭锅, 当然那个时候还不叫索尼, 而是叫&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 为了叫着方便, 后文中会一直简称索尼. 现在索尼博物馆里还有这么一个原型, 从外面看上去, 很像一个木质的饭桶, 桶底有一些电热丝. 这个产品在市场上不怎么成功. 传说中还引发过火灾. 现在索尼自己也比较少提及这事儿了. &/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7728dcd3bd9bb74a3aa8_b.png& data-rawwidth=&260& data-rawheight=&19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0&&&/figure&&p&&br&&/p&&p&索尼不温不火地度过了将近10年, 终于找到一个产品来突破市场, 那就是晶体管收音机. 这里面插一句话, 现在很多企业都高喊着三年上市五年称霸之类的口号, 再看看索尼这个长达10年的开头, 是不是别有感慨呢?&/p&&p&&br&&/p&&ul&&li&&b&晶体管收音机TR-55&/b&&/li&&/ul&&p&&br&&/p&&p&晶体管之前, 是真空电子管. 现在可能也就在发烧界还能看到这东西, 发烧音响功放有一种叫胆机, 其实就是真空管功放. 按发烧界的说法, 胆机声音圆润甜美, 别具风韵. 但凡事利弊并立, 真空管的主要问题有两个, 第一是太大了, 一个真空管基本就是个小号电灯泡. 第二是太耗电. 据说, 真空管最早是, 爱迪生研究白炽灯的时候, 意外发现了一些现象, 然后启发其他科学家发明的. 所以真空管和灯泡本来就是同源的. 里面也是有灯丝的. 你想这能省电吗?&/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11f9eda652d30d01b1d4aac_b.jpg& data-rawwidth=&449& data-rawheight=&3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9&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11f9eda652d30d01b1d4aac_r.jpg&&&/figure&&p&&br&&/p&&p&&br&&/p&&p&&br&&/p&&p&早期其实还好, 电路都比较简单, 这种高级灯泡也用不了几个. 插上电源也不怕费多少电. 但是人们的需求日益增多, 日益复杂. 体积大和费电这个缺点就越来越碍眼了. &/p&&p&&br&&/p&&p&这个时候晶体管就应运而生了. 到了1947年, 美国贝尔实验室终于发明了真正意义上的晶体管. 小巧, 省电, 还便于大规模生产. 不过早期的时候呢, 晶体管的性能也不咋地. 很多时候都比不上电子管. 只能造造助听器这种特别要求小巧的产品. 直到1954年, 美国人才造出来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 里面足足用了4个晶体管. 对, 你没听错, 是4个晶体管. 先进技术嘛. &/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155c20e3_b.jpg&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4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155c20e3_r.jpg&&&/figure&&p&&br&&/p&&p&&br&&/p&&p&&br&&/p&&p&当时的售价差不多是50美金, 一九五四年的50美金, 买听装百威啤酒, 足够买30打. 也就是360罐百威啤酒. 这在当时可不算便宜.
当时一个电子管的收音机大约是40美金. &/p&&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f077d946dfc759a9cb66_b.png& data-rawwidth=&540& data-rawheight=&9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f077d946dfc759a9cb66_r.jpg&&&/figure&&p&&br&&/p&&p&其实早在1947年贝尔实验室刚发明晶体管的时候, 消息就被索尼这帮子人知道了. 因为当时大小报纸都报道了. 井深大在美国旅行时正好也听说了, 还一不做二不休地买到了晶体管的生产许可证.
这个时候可以看出来盛田昭夫和深井大的天赋了. 俩人很敏感, 其实这俩人当时根本就不知道晶体管能做什么. 美国卖给他们许可证的公司说, 可以做助听器. 盛田昭夫觉得助听器这玩意儿受众还是有点窄, 不如做收音机. 决心一下, 真是有钱要做, 没钱也要做. 结果翻翻口袋 ,还真没钱. &/p&&p&&br&&/p&&p&传说中盛田出面, 找老爹紧急借了一些钱, 然后技术攻关. 1955年就把仿制的晶体管收音机造出来了. 而且足足有5个晶体管! 这个历史纪念意义很大, 毕竟是日本第一台么. 而且, 这台收音机非常小巧, 有多大呢, 差不多是5个iPhone 7摞一块儿. 同时代的电子管收音机呢, 基本是把5个iPhone7盒子码一块儿. 大家都知道, 索尼特别特别喜欢把产品做得小巧精致, 这台机器就是索尼丧心病狂追求小型化的发端.&/p&&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b7e02b3d8fabc_b.pn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2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b7e02b3d8fabc_r.jpg&&&/figure&&p&&br&&/p&&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cb4ab58e8bd5d0a89d3c7a538a67b541_b.png& data-rawwidth=&713& data-rawheight=&3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cb4ab58e8bd5d0a89d3c7a538a67b541_r.jpg&&&/figure&&p&&br&&/p&&p&&br&&/p&&p&&br&&/p&&p&这个晶体管收音机到了第二代就更小巧了, 号称可以塞进男士衬衫的口袋里了. 实际上这个是夸张宣传啦. 为了表演这个收音机真能塞进衬衫口袋, 索尼的推销人员的衬衣都是定制的, 口袋比正常的要大一圈. 不过的确已经小得超预期了. 根据引爆点的理论, 超预期这是必备项啊. 结果呢? 卖不出去. &/p&&p&&br&&/p&&p&这是因为, 当时真空管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 晶体管则还有很多缺陷. 例如音质就不如真空管好. &/p&&p&这个按照克里斯坦森的理论, 这就是一项破坏式创新呀. 不过在一开头, 这个价格优势还体现不出来. 当时的TR-55是18900日元. 那个时候是固定汇率制, 360日元兑换1美元. 所以这个售价折合美元是52.5美元. &/p&&p&&br&&/p&&p&索尼这个可犯了愁了. 这时候多亏儿玉武敏想到一个主意, 赞助日本棒球联赛. 哪位球手, 能打出一个本垒打, 就送一个索尼家的晶体管收音机. 60年前大家都还比较淳朴, 现在你去送, 人家都不一定愿意收. 这个蹭热点的宣传策略非常有效. 其实一个赛季也没打出多少个本垒打. 但是营业额那是蹭蹭涨. 所以说, 索尼的早期成功中, 营销活动得算是一个关键因素.
插句题外话, 儿玉武敏日后变成了索尼商事, 也就是索尼集团销售部的总负责人.&/p&&p&&br&&/p&&p&那美国人的晶体管收音机干得咋样了? 早就不干了. 现在看得算是个战略失误, 因为那家企业觉得这生意没啥前途. 这回就轮到索尼来反攻美国大本营了哦. &/p&&p&&br&&/p&&p&盛田昭夫这辈子的正确决定肯定很多, 早期最正确的一个, 就是把索尼搬到美国去. 这个是索尼全球化的第一步. 至于怎么在美国卖收音机, 这个盛田昭夫的回忆录里, 还有个小插曲. 美国布洛瓦公司看上索尼收音机了, 一开口就是10万台. 这个货款价值就已经是索尼总资产的数倍了. 可见索尼当时还真是个小不点儿企业. 但是这个订单附加了一个要求, 就是要打上布洛瓦公司的商标. 结果盛田昭夫开始纠结了. 电报回日本也没商量出来个子丑寅卯来, 最后盛田拍板, 说这单生意不做了. &/p&&p&&br&&/p&&p&这个决定可以说是非常有魄力的. 当然也是担负了极大风险的. 盛田最后当然可以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说, 这个是他一生中最英明的决定. 不过在当时, 其实他自己也没啥把握, 满心不安.
&/p&&p&&br&&/p&&p&好在很快又有一个大主顾上门了, 这位不需要打上自家logo. 索尼和这家公司就开始谈价钱. 盛田也没学过定价啊. 自己盘算了一个晚上, 把定价变成这样, 如果订不到1万台, 是一个基础价, 比如说是30块钱一台, 1万台到三万台是一个折扣价, 20块钱, 超过3万台, 则开始涨价. 10万台就要贵得多. 可能就变成50块钱一台了.&/p&&p&&br&&/p&&p&这个定价方式我本人也是闻所未闻. 为啥不是越大量订货越便宜呢? 盛田后来和对方销售代表是这么解释的, 我们是个小厂, 产能有限, 万一你们订10万台, 我一时完不成, 就得工厂扩建, 开新的生产线. 万一这十万台生产完了, 明年又没有你这样的大主顾, 这笔投资基本就浪费了. &/p&&p&&br&&/p&&p&结果对方主顾听完他的解释后, 哈哈一乐, 觉得这日本人还真有意思. 得咧, 你10万台的报价最高不是嘛, 我就按这个价格采购1万台. 卖完了再找你分批进货. &/p&&p&&br&&/p&&p&索尼之后就一直把美国当成最重要的市场来看待, 因此到了1960年, 就在美国注册了美国索尼公司. 直到今天, 索尼仍然是非常全球化的. 我觉得这一步是非常成功的, 因为索尼是靠消费电气产品起家的, 消费电气最活跃的市场那就是美国呀. 基本上常见的电气产品, 那都是美国人发明的. 数数啊, 晶体管收音机, 微波炉, 当今意义上用电的空调, 冰箱, 录像机, 摄像机, 数码相机, 手机. 这些都是20世纪美国人发明的. 所以说, 索尼靠拢当时的美国市场, 那简直就是搭上了超级风口. 美国人发明什么, 拿过来改就行了. &/p&&p&&br&&/p&&ul&&li&&b&特丽珑电视机&/b&&/li&&/ul&&p&在战后, 跟着晶体管收音机一起火起来的, 就是电视机了. 索尼的黑白电视机跟着市场浪潮也卖得挺好. 但不满足呀, 因为彩色电视机已经出现了. 索尼这回的目标就是彩色电视机. &/p&&p&&br&&/p&&p&作为彩色电视机最核心的技术, 那肯定就是显像管了. 这时候公司的另外一个巨头, 刚才半天没出场的那位, 井深大, 要在这回扮演一回主角儿了. 这个就是特丽珑电视的诞生. &/p&&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2ffd5da7fcb_b.png& data-rawwidth=&564& data-rawheight=&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2ffd5da7fcb_r.jpg&&&/figure&&p&时代杂志前些年做了一个评选, 评选的是有史以来最牛的发明, 就把特丽珑电视评为第二伟大的科技产品. 第一名是谁? 第一名显然留给iPhone啦. &/p&&p&&br&&/p&&p&特丽珑的研发可不是一帆风顺的. 而是历经7年, 最后井深大基本上是把身价性命全盘all in. 就做这么一个事儿. &/p&&p&&br&&/p&&p&首先呢, 索尼选定的技术是三枪三束架构, 井深大带着一群研究人员咬着牙, 花了三四年时间搞出来了. 但是良品率太低了, 价格上居高不下. 售价20万日元. 相当于五六百美金. 大家是不是觉得五六百美金, 这哪算贵呢?&/p&&p&1964年的五六百美金什么概念啊, 恰好那一年福特汽车发布了第一代野马, 建议零售价, 2368美金!
这一个电视就是1/4台小跑车. &/p&&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eda7c13d9e7ed960cfbc6c7a_b.png& data-rawwidth=&551& data-rawheight=&8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1&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eda7c13d9e7ed960cfbc6c7a_r.jpg&&&/figure&&p&&br&&/p&&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0be5a5aad4beac89dc73e721d0417e04_b.jpg& data-rawwidth=&525& data-rawheight=&4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5&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0be5a5aad4beac89dc73e721d0417e04_r.jpg&&&/figure&&p&&br&&/p&&p&这个价格显然就很难卖了. 但降价也是不可能滴, 因为成本就是这个价, 也有说成本比价格还高的. 卖一台亏一台. 硬着头皮卖吧, 两年一共卖了1.3万台. 说实话这个数值比我想象中还多一点. &/p&&p&这只出不进, 出一台还亏一点, 很快搞得索尼就已经濒临破产了. &/p&&p&这时候怎么办? 硬挺.&/p&&p&&br&&/p&&p&盛田昭夫想方设法, 从银行贷款180万美元. 搁2017年的购买力来看, 差不多就是1500万美元的样子. 做的是破釜沉舟的打算. 全力支持井深大. &/p&&p&于是井深大也咬着牙又硬挺了两年, 索尼终于在几个主力工程师的创造性构思下, 造出了特丽珑显像管. &/p&&p&特丽珑一上市, 真是要把人眼亮瞎, 那时候谁都没想到电视机能线条这么清楚, 颜色这么鲜艳, 好, 超预期, 群众纷纷用钱包点赞, 在美国市场上还得加价才能买到, 那排队买索尼电视的, 跟今天排队买iPhone是一个阵势. 一代爆款就此诞生. &/p&&p&井深大这通辛苦真是没白费, 特丽珑电视一下子就把索尼的身段提高了好几档, 跃升为整个行业的巨人. 而且那笔180万美元的贷款也在3年内就还干净了. &/p&&p&&br&&/p&&p&但从这个事儿上看, 索尼当时也是命悬一线. 如果特丽珑显像管晚个两年才搞出来, 说不定索尼的历史到1969年就彻底完结了. 所以说企业经营, 真的有什么必胜法门吗? 如果你还不是巨头企业, 能做到大而不倒, 那生死往往一两年的事儿.&/p&&p&&br&&/p&&ul&&li&&b&Walkman&/b&&/li&&/ul&&p&之后索尼最成功的产品, 就是Walkman了. &/p&&p&&br&&/p&&p&在Walkman之前, 音乐播放器是啥样的呢? 没有必须扛肩上那么夸张, 也有小型化的. 大概是两瓶可口可乐并排站着, 你再把它想象成长方体, 就OK了. &/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d9c7d42a6d4d19fddad15d0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d9c7d42a6d4d19fddad15d0_r.jpg&&&/figure&&p&&br&&/p&&p&到了1979年, 索尼给记者开发了叫新闻人--Pressman--的卡带式录音机. 这个已经很小了. 但是井深大还是不满意, 有一天就跑到盛田昭夫的办公室, 是&“我想听音乐,但又不想打扰别人。我不能成天坐在立体声录音机旁边。我想把音乐随身带着,但是现在的机子又太重了。& 这个时候井深大主要使用的机型叫TC-D5, 这个机器插上电池差不多是4磅重. 也就是5罐可口可乐那么沉. &/p&&p&&br&&/p&&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e13d9da9cfdb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e13d9da9cfdb_r.jpg&&&/figure&&p&&br&&/p&&p&&br&&/p&&p&结果盛田昭夫就记住这事儿了. 觉得这是个事儿啊, 当时的年轻人整天开车满街跑, 里面音乐一刻不停. 那怎么能把这玩意儿装身上呢, 最好就跟从前的收音机一样, 直接装进口袋里. &/p&&p&&br&&/p&&p&于是盛田昭夫和井深大一合计, 就组织人马, 找一个当时已经是最小号的盒式磁带录音机来. 然后给工程师列了一下需求. &/p&&p&&br&&/p&&ol&&li&负责录音部分的电路和喇叭去掉,换上立体声放大器, &/li&&li&再开发一个超轻型的头戴式耳机. &/li&&li&得便宜, 最好让年轻人买这个东西不要有任何负担感. &/li&&/ol&&p&&br&&/p&&p&这回工程师们都很不爽了. 说: 你这个机器没有录音功能啊, 这还叫录音机吗? 这玩意儿卖不出去吧. 盛田昭夫还得慢慢解释, 说这车载的音乐播放器上, 也没录音功能呀, 大家用着也挺爽的呀. 这个解释还是没人接受, 反正人人都觉得盛田这个想法太不靠谱了. 最后这事儿是盛田使用个人权威强行压下去的.
不过这个故事其实是盛田昭夫自己讲的啦. 真的假的现在已经很不好讲了. &/p&&p&后来样机造好了, 盛田昭夫拿回家赶紧试听, 音质很好, 盛田本人很满意, 但看太太似乎不太满意. 为啥呢? 因为盛田一直听音乐, 不说话, 太太觉得自己被冷落了. 盛田立马要求, 开发有两个耳塞插孔的机器, 两个人一起听. 过了一两天, 盛田又拿出来跟另外一个朋友一起听, 那个朋友说了一句, 不错哦. 但是盛田光看到对方嘴动了, 自己听不到. 好的, 再加一个功能, 在耳机上添加一个小麦克风, 这样俩人听的时候, 按一下按钮就可以通话. 还不耽误听音乐. &/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e344f9716caf84a04c0a27c5bbe1726e_b.jpg&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3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e344f9716caf84a04c0a27c5bbe1726e_r.jpg&&&/figure&&p&&br&&/p&&p&&br&&/p&&p&从这个故事上, 盛田也算是个很不错的产品经理了. 可以根据用户不同的场景来设计功能. &/p&&p&盛田自己满意了, 第二盆冷水也到了, 这回是市场销售人员泼来的. 说老大, 你搞出来的这个东西, 市面上肯定没销路啊. 你看Pressman的功能多强大啊, 这个耳机还不错, 不如把这个耳机搭上Pressman卖掉算了. 还有你这个名字起得也不行, 啥叫Walkman呀. 你好歹改成WalkingMan行不? 咱少卖一点吧, 我们就生产3万台, 卖完就完事, 算是给您老最大的面子了. 行不?&/p&&p&盛田昭夫说你们觉得名字不好听, 我认. 但是这个产品是很好滴. 我要坚持发售. 责任我一个人扛. 我作为老大任性一把. 能卖3万台就行. &/p&&p&井深大这个时候也表示支持, 这事儿就定了. &/p&&p&&br&&/p&&p&之后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 Walkman一上市就是大火特火. 全球热卖. Walkman上市的时候是1979年, 零售价是4万日元. 相当于133美金. 说来也不算太便宜. 搁今天的感觉, 差不多是半个iPhone. 好在那个时候既没有iPhone也没有PSP, 可买的便携娱乐设备很少. 所以walkman一骑绝尘, 自己开创了随身听文化. 之后松下啊爱华啊都纷纷跟进, 但是在影响力上都赶不上正牌的Walkman. 之后Walkman开枝散叶, 搞出来Discman, MD等等, 全球至少卖了2亿部以上. 成了索尼另一大金字招牌. &/p&&p&&br&&/p&&ul&&li&&b&PlayStation&/b&. &/li&&/ul&&p&&br&&/p&&p&说到PlayStation, 就得把PS之前的游戏机历史简单回顾一下. &/p&&p&&br&&/p&&p&首先家用游戏机是美国人搞出来的不假, 但是, 这个市场也是被美国人毁灭的. 成败还都和一家公司有关系, 那就是雅达利公司. 话说我小时候还玩过一台Atari的游戏机, 嘿嘿, 不太好玩. &/p&&p&游戏这种文化东西, 其实和书籍啊电影啊一样, 都有一个问题, 就是你花了钱, 买回家, 才知道这个东西好坏. 作为游戏厂商, 你要是宣传做的好, 等玩家发现你这个游戏很烂, 钱已经装自己兜里, 跑到迈阿密晒太阳去了. 明年换个壳, 重新做游戏, 再来捞一遍. 顾客是无法抵御的. 这个情况下, 就压制不住游戏厂商捞快钱的决心了. &/p&&p&这种情况其实一直都有, 但是到了1982年, 事儿玩大发了. &/p&&p&这也就是史称的雅达利冲击. &/p&&p&雅达利公司当时已经是北美第一大游戏公司了, 市占率据说有80%. 这回它干了点啥呢? 其实就是出了一款游戏, 叫E.T. 明眼人一看这就是为了蹭热点嘛. 因为当时电影ET非常火, 雅达利打算借机捞笔快钱. 该游戏粗制滥造到什么地步呢? 从前一部正常的游戏差不多需要6个月开发时间. 而ET只用了一个开发人员, 6周开发时间. 而且没有测试期. &/p&&p&这个产品上市后, 因为蹭了热点嘛, 卖得非常火, 一口气卖了150万套, 在当时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 紧接着灾难就开始了, 口碑丧尽, 恶评如潮, 各种退货铺天盖地而来, 于是雅达利使出浑身解数, 然后这上百万的游戏卡带消失得无影无踪. 宛如一场春梦. 据说雅达利公司是把卡带集中送到沙漠里埋掉了. 事后微软公司不知道出于什么动机, 还专门派人跑到沙漠填埋点去挖了一下, 果然挖出来大批卡带, 证明此事不虚. 直到今天, 只要是评比史上最烂游戏, ET就肯定跑不了, 而且每次还得是前三名的有力争夺者. &/p&&p&ET这款游戏, 可谓是真正的行业丑闻, 雅达利公司商誉败尽, 很快破产. 而且民众想起来了, 雅达利只不过是一个代表而已, 你们游戏行业其实都是一丘之貉, 于是连带整个市场都陷入了崩溃. 很长一段时间内, 游戏行业就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局面. 说句题外话, 这事儿在中国后来又重演了一次, 只不过换了一个主角, 这就是著名的&血狮&事件. 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搜索一下. &/p&&p&&br&&/p&&p&这个时候任天堂的崛起, 其实就是踩在北美同行的尸体之上, 昂首向前了. 任天堂怎么保障游戏质量呢? 任天堂的做法就是权利金制度. 简单说就是我好好做硬件, 你们第三方的游戏想在我这个硬件平台上运行, 需要给我高昂的保证金, 而且游戏还得让我来审核和生产卡带. 这样才能保证质量. 任天堂就利用这个方式, 重建了整个行业的质量信任感. &/p&&p&&br&&/p&&p&但是物极必反, 任天堂这个策略一开始对于重整行业是非常有利的, 之后就显得有点过于盘剥游戏制作商了. 例如游戏厂商一年只能发布三款游戏, 这个现在看真的是很令人呵呵的.&/p&&p&&br&&/p&&p&本来索尼是打算和任天堂合作的, 共同开发超级任天堂用CD-ROM主机. 无奈索尼在合作条款里有一条, 惹得任天堂老总勃然大怒. 当即撕毁. 哪一条呢? 就是索尼可以授权第三方在自家主机上开发游戏. 这个权力过去可是任天堂独占的. 现在搞得好像索尼可以和任天堂平起平坐了. 索尼现在是势力浩大, 但在游戏领域还是我任天堂最牛嘛. 这个事儿, 不能忍. &/p&&p&&br&&/p&&p&索尼心说who怕who. 自己上马, 开发游戏主机. 当然这事儿内部也是争论了一阵子, 因为毕竟还是欠缺行业经验的嘛. 最后是大贺典雄亲自拍板, 上. &/p&&p&&br&&/p&&p&刚才说了任天堂之前的制度, 已经把第三方游戏厂商盘剥的够呛了. 天下苦任天堂久矣, 所以索尼振臂一呼, 揭竿为旗, 游戏商四方云集, 赢粮景从. 其实索尼PlayStation的商业模式和任天堂基本是一样的. 只不过索尼的条件, 无论是权利金还是审核标准, 那可是比任天堂宽松多了. 1994年. 这一代PS裹挟着当时最好的一批游戏就正式上市了. 结果一战成名, &/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721c70a1ebbae4c1f938cbff09c2c9f1_b.png& data-rawwidth=&462& data-rawheight=&3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721c70a1ebbae4c1f938cbff09c2c9f1_r.jpg&&&/figure&&p&&br&&/p&&p&&br&&/p&&p&尤其是史克威尔公司把看家的最终幻想系列搬到PS上之后, 这俩相得益彰, 风生水起. 把任天堂辛苦十年建立起来的铁幕撕破了. 到了PS2索尼更是风光, 一口气卖了1.5亿台. 至今也是主机游戏三强之一. &/p&&p&&br&&/p&&p&我们刚才一共讲了四个例子, 分别是收音机, 特丽珑, Walkman和PlayStation. 收音机的例子, 说明索尼有技术敏锐感. 特丽珑的例子说明索尼有技术创新精神, Walkman说明索尼可以把握用户需求, PlayStation则说明索尼能把握市场中关键因素. 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 索尼身后, 是整个电子产业革命的大浪潮. &/p&&p&&br&&/p&&p&进入21世纪后, 新的浪潮袭来, 那索尼的命运又如何呢? 我们下篇再见.&/p&&p&&/p&
今天要和大家聊一聊的, 是索尼这家企业. 今天讲的是上篇, 也就是索尼的发家史. 在年轻人的圈子里, 关于索尼什么时候倒闭, 已经演化成了一个流行梗. 索尼前几年最惨的时候, 市值只有100亿美金. 而且还背负着巨额亏损. 2012年, 索尼把美国的大楼卖了, 到了201…
&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5e2335dab969aa589ef853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p&上篇我们讲过了索尼帝国的一路兴旺发达, 但人无百日好, 花无百日红, 企业也没有能长盛不衰的, 就算有, 那也不过是时候未到. 到了21世纪一开头, 索尼就开始走向了下坡路. &/p&&p&&br&&/p&&p&我们毕竟是一个读书栏目, 这回我们主要依托的书, 叫&死于技术&, 副标题是&索尼衰亡启示&. 作者是立石泰则. 这是一个记者, 常年跟踪报道索尼的相关新闻, 采访过多任索尼领导人. 他提供的材料, 真心是---细碎平淡没逻辑, 当然这个是日本人写作的普遍风格, 不过仍然很有参考价值. &/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d4dd6d859b254d521b8e5c1b5e553861_b.jpg& data-rawwidth=&312& data-rawheight=&42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2&&&/figure&&p&&br&&/p&&p&其实在上篇开头我们就说过索尼连续亏损,被迫把总部大楼都出售的事儿。索尼从2008年就开始陷入连续亏损。往往还是巨亏。&/p&&p&&br&&/p&&p&为什么呢?&/p&&p&&br&&/p&&p&我们不妨先听听官方,也就是索尼自己的解释:&/p&&p&&br&&/p&&p&近期日元升值。外加各地天灾。索尼的工厂在地震和洪水中受损严重, 是为近年亏损原因。真是好生倒霉。像这么倒霉的,我觉得历史上也算是少见了。&/p&&p&&br&&/p&&p&但立石记者就表示,财经新闻记者也没啥见识,更没时间去细琢磨,毕竟发稿截止时间那是一道催命符, 哪有心思乱想。但是索尼自己要是也把这个当原因,那简直非蠢即坏。这两条算是原因吗? 的确是, 但最多也不过只是表面原因中的表面原因. &/p&&p&日元升值,理论上所有的产业都受影响。为啥索尼你这里巨亏不止呢?何况索尼你大本营就在日本,
被外汇影响的幅度, 理应要小一点。此外,还有一点立石没说,那就是日元升值这事儿,最厉害的莫过于1985年广场协定。一夜之间日元兑美元,足足升值了一倍,如果日元升值真是大麻烦,那当时索尼就该倒闭了。但事实上索尼的顶点期是在2000年前后。相差未免太远了。&/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c40b5daec9c60eacd1e18d45_b.jpg& data-rawwidth=&748& data-rawheight=&3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c40b5daec9c60eacd1e18d45_r.jpg&&&/figure&&p&&br&&/p&&p&天灾这事儿就更扯淡了。 如果是解释某个季度或者某个财年的亏损,说是洪水把工厂冲垮了,还情有可原。但索尼一亏好几年,莫非这些工厂就一直没重建么?再说,泰国洪水也不止索尼这一个受害者,尼康的泰国工厂和索尼的工厂距离不远,受损也不轻。怎么人家当期还是盈利的呢?&/p&&p&&br&&/p&&p&破除最外层的表象,那么我们就可以进入第二层了。 &/p&&p&&br&&/p&&p&企业亏损,无非就是营业额小于成本。成本短期变动不大,那亏损就是东西卖不出去了嘛。&/p&&p&&br&&/p&&p&那东西为什么卖不出去呢?因为索尼已经好几年没有有竞争力的产品出现了。索尼最后一款堪称爆品的产品,是PlayStation2。这个已经是2000年的产品了。&/p&&p&&br&&/p&&p&我们翻翻近年来索尼各部门的盈利表。可以看到索尼的家电,电脑, 手机部分,半导体影像都是亏损常客。最大的亮点居然是索尼人寿。插句闲话,说说索尼人寿是怎么来的。因为做企业总有资金周转不灵的时候,也或多或少有些做投机生意的小心思。找银行借钱,万一银行一时心情不好,不放贷怎么办?所以最好就是趁企业有钱的时候,自己开一家银行。如果某些业务有点名不正言不顺,那就偷着绕开。这就是在日本大企业间流行的影子银行。在1979年的时候,正好政府松动了一下口子,索尼就趁机进军金融业了。---&/p&&p&金融常规来说无非是那么几大门生意,经过业务优胜劣汰,索尼人寿保险占比最大,基本上也就成了索尼金融控股公司的代名词了。现在索尼人寿的市场占比很高,业务也相对稳固,把索尼说成是会造电子产品的保险公司也不过分。&/p&&p&&br&&/p&&p&闲话说完,我们继续说一下, 索尼近年来为什么没有足够影响力的产品面世呢?&/p&&p&&br&&/p&&p&通常大家都说这是因为索尼找了一个非常不靠谱的外国人当CEO. 但明朝实亡于万历, 索尼衰败的种子在出井伸之当CEO的年代就已经埋下了. &/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dbfb9406d2abf27adfbd75f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7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dbfb9406d2abf27adfbd75f_r.jpg&&&/figure&&p&&br&&/p&&p&我们数数索尼历代掌门人, 井深大, 盛田昭夫, 这两个其实都属于第一代掌门人. 然后是大贺典雄, 前三个号称是索尼三杰. 之后就是出井伸之, 英国出生的美国总裁霍华德斯金格, 最后是现在还在任上的平井一夫. 出井伸之正好在中间儿, 任期则是2000年到2005年. 正是索尼盛极则衰的时代. &/p&&p&&br&&/p&&p&出井接手的索尼,其实已经出现外强中干之象。 &/p&&p&&br&&/p&&p&盛田昭夫在他的&日本制造&一书中, 批评美国的同行们说: &/p&&p&&i&?&倘若你一生中总认为你的方法是最好的,世界上所有的新想法都会从你身边溜过。美国人常常认为世界各国都应该按照美国的方式做事,他们不应对其他国家的做事方法视而不见。&&/i&&/p&&p&其实这句话放到索尼身上, 一点儿都不走样.&/p&&p&&br&&/p&&p&索尼在多次成功之后, 把自己当成了唯一正确者, 然后搞了大量的独树一帜的接口和标准. 但是又高估了自己的统治力. 尤其是自己的创新能力. &/p&&p&&br&&/p&&p&日本人可能现在还不太容易承认, 在那个年代, 美国人更擅长革命性创新, 而日本人则擅长优化性创新. 索尼在革命性创新上到底有啥东西, 还真的一只手就能数过来. 我能想到的只有CD技术算是个独门原创, 是索尼和飞利浦联合发明的. &/p&&p&&br&&/p&&p&我们把索尼历史上的主要成绩拿出来看看, 晶体管收音机, 美国人发明的. CRT电视机这个更早了, 其实是欧洲那头鼓捣出来的. CRT的下一代, 液晶显示技术, 是美国RCA公司开发出来的. 卡式录音带, 也是这家RCA公司先搞出来的. 数码相机是柯达公司发明的. 手机则是摩托罗拉公司发明的. 家用游戏机, 美国米罗华和雅塔利公司是公认的先驱. 第一台电脑, 个人电脑, 笔记本电脑, 包括里面的芯片, 那都是美国人鼓捣出来的.
&/p&&p&&br&&/p&&p&所以, 当索尼以为自己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 盛田昭夫和臭名昭著的石原慎太郎合写&日本可以说不&的时候, 嘿嘿, 距离打脸的时刻就不远了.&/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b180f1e54d3bf12d30a7b2d_b.jpg& data-rawwidth=&176& data-rawheight=&28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76&&&/figure&&p&&br&&/p&&p&&br&&/p&&p&你要说索尼毫无创新精神也是不对的, 液晶技术刚兴起的时候, 索尼也觉得, 这玩意儿好, 未来肯定是趋势, 赶紧研制. 故事到这里还比较正常, 但马上就要跑偏. 索尼评估了一下, 当时的液晶技术很烂, 颜色跟引以为傲的特丽珑简直没法比. 要达到特丽珑的水平呀, 不能砸自家牌子, 就要研发OLED. 当然啦OLED这个东西, 也是美国人发明的, 但是索尼要做的是做一款OLED电视. &/p&&p&&br&&/p&&p&但OLED这玩意儿难度很大啊. 想达到索尼要求的那种效果难度就更大了. 别的企业评估了一下, 干脆降一档, 搞一搞LCD吧. 直到今天, 显示器市场的主流仍然还是LCD技术. 当然内部也有好几代产品了. 索尼轴嘛, 说我是大哥大啊, 怎么能和你们这群low货一样呢? 哥一定要搞个大新闻给你们看看. &/p&&p&&br&&/p&&p&有这种心气还是不错滴, 但不代表有这个能力. 索尼研究所挣扎了10多年才把这个OLED电视造出来, 11英寸大屏幕! 售价20万日元. 大概是1500美金. &/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adec023cb2b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adec023cb2b_r.jpg&&&/figure&&p&&br&&/p&&p&这个时候更多的企业早用LCD把市场分得差不多了. 到最后, 反而是索尼没有大尺寸的液晶平板生产线, 这个对于以电视起家的索尼来说, 真是悲哀. 为什么? 索尼没有大规模生产液晶面板的能力. 只能采购夏普或者三星的面板, 一台电视, 少则50%, 多则70%的成本都集中在面板上. 索尼已经失去了控制成本的能力. &/p&&p&&br&&/p&&p&索尼的OLED电视现在偶然还能看到一些相关新闻, 不过整个索尼的电视业务早就被夏普和三星先后挤垮了. 电视机这一主营业务在2002财年第四季度出现了高达9.26亿美元的巨额净亏损,开启了索尼电视业务连续8年亏损的序幕. 现在已经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角色了. &/p&&p&&br&&/p&&p&再把索尼其他成功的消费级产品数一数,Walkman演变成了Discman,然后演变成MD。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因为MP3时代到来了。iPod轻松击败了索尼,顺道重整了在线音乐市场。&/p&&p&&br&&/p&&p&为什么呢? 因为索尼很长时间不支持MP3音乐格式。当然理由有很多啦,例如版权保护啦, MP3技术落后啦, 但其实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领导人的傲慢。这种傲慢, 本质上就是把个人和企业那点利益看得远比用户重要.&/p&&p&&br&&/p&&p&这种傲慢无处不在,像索尼之前在储存卡上就搞了一个记忆棒, MemoryStick, 就是个奇葩货。现在已经销声匿迹了。拜托, 产品是为了让用户生活得更美好, 不是让这几家企业争权夺利, 拿用户来当小白鼠的好不好? &/p&&p&&br&&/p&&p&这种傲慢带来的另一个副产品是穷折腾。如果说MemoryStick这种奇葩产品还有争夺标准制定权的内在逻辑在, 像索尼制造的另外一批产品, 除了炫耀一下技术潜力和浪费生产线,简直可以说是毫无意义。例如索尼著名的玻璃音管,售价高达7000美金,结果还非常易损。据说还有什么钯合金外壳的播放器. 那几年 ,真的搞出来一大票根本没打算, 也没能力占有市场的产品。&/p&&p&&br&&/p&&p&索尼集团执行副总裁高静雄承认说:问题可能是我们把产品变成商品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或者某此环节做的不够,譬如,对市场需求的理解、对消费者需要的研究等这些方面, 我们做的可能不够到位。这句话虽然东绕西绕, 但对于日本人来说, 已经非常之坦诚了. 唉, 可惜当年盛田昭夫研究随身听那个劲头儿去哪了?&/p&&p&&br&&/p&&p&我们刚才说了三个原因,首先是天灾,然后是没新产品,之后是领导力的问题。其实最重要的,是时代变了。&/p&&p&&br&&/p&&p&索尼最辉煌的年代,那是电子工业制造时代。到了信息时代就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失意者.&/p&&p&&br&&/p&&p&索尼在电子工业时代的履历太精彩, 形成了一系列的成功惯性. &/p&&p&&br&&/p&&p&工业模式, 通常来说重视制造, 重视规模, 重视质量和成本充值, 偏好渐进式创新. 但是到了新市场, 对于颠覆性创新并不擅长. 其实就算在美国, 想想传统三大车企, 不也没啥颠覆式创新能力嘛. 同时,工业制造的特点是流水线作业模式,在企业内部垂直型强, 对市场反应慢一些. 而且大家平行, 谁也不欠谁的, 内部合作也要难上一点. 举个例子, 索尼相机部门想获得索尼半导体的感光芯片,居然出价比尼康还高。 而索尼手机部门有一个阶段只能自己重新写图像处理算法, 而不能从索尼相机部门获得。&/p&&p&&br&&/p&&p&本来这个也不算什么事儿, 竞争对手也都是工业企业, 谁都别笑话谁. 但是偏偏在出井伸之的那个年代, 时代发生了巨变. 微软之前已经开上了信息化公路, 紧接着Google是互联网的骄子, 现在市值世界第一的苹果公司,则搭上了移动互联网这班车。当然严格说, 苹果公司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缔造者啦. 但索尼可以说连互联网的边儿都没摸到。&/p&&p&&br&&/p&&p&其实从事后看, 出井伸之还真是个明眼人. 出井其实看到了未来的趋势, 那就是网络化, 数字化, 内容化. 但是他兜兜转转, 并没有找到可行的道路. 或者说他找到了道路, 却没有人支持他一起向前走, 也是一种悲哀. 前任总裁大贺典雄对出井伸之就一直不满. 说这人怎么不关心电子设备制造啊. 出井同学思路不对嘛. 出井则抱怨说自己想办个事儿好难啊, 长老们们怎么都是拖后腿的。 由此可见一个企业的成功, 在大变局时代, 正好是庞大恐龙的身躯. 眼看着就从优点变缺点了.&/p&&p&&br&&/p&&p&不过既然有盛极则衰, 那也可能有否极泰来. 自从平井一夫上任之后, 索尼的形势还真的开始好转了. 应该说大多数的坑都已经踩了一遍了. 这时候还没死, 那也该明白新时代的规则了. 索尼大法好, 这句中国网络上新的流行语, 也象征着索尼的活力回归. 平井一夫的口号就是One Sony, 这个是为了整合索尼当前残存的所有力量, 在各条战线上重新振奋. 索尼在影像业, 游戏机, 以及那个人寿保险界的地位还是比较稳固的. 假以时日, 就算不能恢复当前巅峰期的辉煌, 成为一家受到大众喜爱的企业也未尝不可. 姨夫加油.&/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65d4c54cfa0_b.jpg& data-rawwidth=&391&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1&&&/figure&&p&&br&&/p&&p&&br&&/p&&p&好了, 我是靳伟. 我们下期再见. &/p&
上篇我们讲过了索尼帝国的一路兴旺发达, 但人无百日好, 花无百日红, 企业也没有能长盛不衰的, 就算有, 那也不过是时候未到. 到了21世纪一开头, 索尼就开始走向了下坡路. 我们毕竟是一个读书栏目, 这回我们主要依托的书, 叫&死于技术&, 副标题是"索尼衰亡启…
我真的来说一些感想。&br&&br&我这学期上了中世纪史,读了好一些感觉不大读得懂的书和文献。其中有一件我不能理解很好的事情是这样的。在七世纪的法兰克王国,贵族们开始捐地来建修道院(以下,Régine Le Jan, &Convents, Violence and Competition for Power in Seventh-Century Francia&)。比如,有一个贵族家的女儿叫Sadalberga,她和丈夫有了五个孩子,把他们都带大了,然后就和他老公商量,“我们建个修道院吧。”他老公同意了。于是,Sadalberga就把从娘家继承来的所有土地拿出来,就建了一个修道院。&br&&br&这样的事情在当时实在是非常普遍。于是问题是,这些贵族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很显然,至少对一些人来说,相当一部分的动机,就是他们的信仰。他们希望自己也能够侍奉上帝,能够供养修士,和他们一起来祈祷,希望“世界”可以更加美好,或者更多人死后可以去到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br&&br&但这背后也有太多现实的原因。这个家族在建立这个修道院以后,仍然保留了相当的权益。很多时候,即使没有明文规定他们可以直接任免“院长”(abbot),他们也具有极大的发言权。上面那个故事中,Sadalberga之后就直接管理她建立的修道院。甚至,在她去世以后,就把自己建立的修道院(们)交给自己的一个女儿了。同时,这个家族很多时候还可以继续获得经济的好处。虽然土地是归修道院所有了,但还有一些渠道可以来收一些租,这个应该叫precaria——对了,这个词的词源在现代英语中衍生出的词就是我们熟悉的precarious,不那么可靠的……&br&&br&于是,这种安排对于整个家族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一方面,可以规避非常复杂的继承法对家族财产的分割。比如,在上述例子中,Sadalberga会面临把土地平分给所有儿子的诉求。如果这样做了,在这样一个暴力的世界里,每个儿子的力量实际上都更弱了。我们还不如把地集中起来,交给一个孩子管理,其他孩子实在没出息可以来这里做修士的呀,总比被各个击破好。另一方面,通过这个修道院,可以和当地的主教(通常也是亲戚)、修道院的其他捐助者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进一步强化家族的经济、社会基础。当然,这个过程中,修道院给家族带来的荣誉与声望更是不可忽略的软实力。&br&&br&显然,我觉得大家也知道我要说什么了。七世纪贵族捐地建修道院这样的事情,和二十一世纪捐钱建基金会这样的事情,到底是不是同质的?&br&&br&相似的地方真的很多的。&br&&br&扎伯格可以和他的太太一起来管理这个基金会,他们的社会关系和管理能力一定能够让这个基金会为社会做很多有益的事情。其实,法兰克世界里的修道院也有这样的色彩。Sadalberga来认真经营她的修道院,她丈夫的似乎也是非常支持的。Sadalberga的能力与影响力使得她的一些修道院非常成功(当然还有的被仇家干掉了),这就为很多僧侣尤其是女性提供了修行祈祷的场所,这在他们的世界里也是最美好的事情。对于家庭事业的延续来说,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我们国家很多富二代把钱花了就花了,也没有了。对于扎伯格的小孩来说,那钱根本不是他们家的了,是那个基金会的。整个家庭和那个基金会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纵然不能直接获得收益(像precaria那样),至少首先规避了遗产税的问题。也许更重要的是,基金会通过从不同富豪那里获得捐助,其实也在无形中把这些富豪整合在一个共同的关系网当中了。这和修道院的功能也是一样的,通过向共同的修道院赠送各种礼物(首先是土地),他们之间获得了婚姻以外最可靠、最稳固的联盟关系。这对于他们长期保持自己的权力是尤为重要的。&br&&br&这些现实的意义并不能否认这其中的善良与虔诚,对于扎伯格来说是这样,对于Sadalberga也是。他们都是各自世界中很好的人,很有公共责任感的人。其实我很喜欢&a data-hash=&d24fdd284bab42f477a6679c24eebf35& href=&//www.zhihu.com/people/d24fdd284bab42f477a6679c24eebf35&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gauchewood& data-tip=&p$t$d24fdd284bab42f477a6679c24eebf35& data-hovercard=&p$b$d24fdd284bab42f477a6679c24eebf35&&@gauchewood&/a&回答中这样一段话:&br&&br&&blockquote&这种思路对我们常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 一个早已拥有巨额财富的年轻人,没有享受,甚至也不当轻松的天使投资人,而是把拥有的一切都投入到几乎不可能得到回报的项目,其出发点竟然是整个人类的未来。 &/blockquote&&br&确实是这样,对我们普通人是很难想象的;但对于法兰克贵族来说,“咦,这不就是我们在做的事情嘛!”同样很有趣的是,他的回答里还有这样一段话,讲一个外国人说:&br&&br&&blockquote&“我坚定地相信50年后,盖茨将因他的慈善事业而铭记,没有人将再记得微软是什么。”&/blockquote&&br&这固然是对盖茨的奉承拍马,但这马屁拍得很是地方。11、12世纪的很多人大概就是不知道阿基坦公爵(Duke of Aquitaine)Guillaume I(875-918)是个多厉害的人物。大家就知道他捐建了一个克吕尼隐修院,现在分舵已经遍布西欧了。&br&&br&我当然知道,建基金会和建修道院,个中林林总总的差别总是有的——所以我并不是要说明太阳之下没有新鲜事。我也不是要讲很多事情在西方,自古以来就是那样的——这种说法并没有意义,西方并不是一个整体,有很多不同的地域,有很多不同的时段。我甚至不是要做一些当而无当的中西比较,说一下卜式献产报国,相对于Sadalberga来说,境界是多么得低——中国的事情也很复杂,所谓“小政府大社会”的优越性也未必是自明的。我只是觉得,扎伯格捐股份这样的事件,它背后有漫长的历史、复杂的制度,以及对我个人来说非常陌生的文化——就像墨洛温加洛林的那些奇怪的名字一样,都是那样得陌生。&br&&br&质言之,对于各种形式的“权力”的表达与巩固,与对于社会的关怀与责任编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极其复杂的制度与文化的世界。这样的世界的行为逻辑,远不是我们寻常人所想的圈钱或避税那样简单——而其滥觞与演变,确实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我真的来说一些感想。 我这学期上了中世纪史,读了好一些感觉不大读得懂的书和文献。其中有一件我不能理解很好的事情是这样的。在七世纪的法兰克王国,贵族们开始捐地来建修道院(以下,Régine Le Jan, "Convents, Violence and Competition for Power in …
最近中国富豪圈最讨厌的人,莫过于扎克伯格了。小札一捐款, 可怜的他们又被殃及池鱼地嘲笑了一通(如果按照扎克伯格这次捐出的450亿美元(人民币2879.4亿)计算,那么扎克伯格和马云(捐款145亿元,据胡润慈善榜)之间则差了600个王健林(4.4亿元)。)。但是我们普通人还是不要站在道德高地上嘲笑他们,那是会很冷的:)&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e304dabe5eaacaf355bfc157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e304dabe5eaacaf355bfc157_r.jpg&&&/figure&&br&其实 ,扎克伯格生完女儿后的捐款,引起的轰动 ,其实主要是他&u&捐款的比例之大和年纪之轻是空前的, 不然他支持慈善事业也不是一天两天了&/u& (在2014福布斯美国最慷慨的慈善家排行榜中,扎克伯格和他的太太普莉希拉o陈以9.922亿美元高居榜首 折合人民币63.5亿元。)。但是,如果考虑到美国企业家的慈善事业的发展史,那么扎克伯格的捐款力度反而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br&&br&扎克伯格其实是美国企业家的慈善事业的最新一个链条。十九世纪末期的卡内基、洛克菲勒这些强盗资本家转型成的慈善家 ,通常以老年人居多。对于他们的财富、他们的退休计划,都安排好了,他们是在自己的生命接近尾声的时候放弃财富的。因此他们对慈善事业没什么野心,他们更愿意为建造一座歌剧院、图书馆、学校来写一张支票 。就是巴菲特也是这样的类型,他到了70岁左右才和盖茨一起做慈善事业,也就是开了张大支票,把他的财产捐给盖茨的基金会来管理。&br&&br&而扎克伯格呢, 他和前辈盖茨一样, 是在技术上获得巨大成功的新一代企业家 ,也是&u&新生代的慈善家——所谓的科技慈善家the Techno-philanthropis&/u&t。这一代人的特点,&u&一是很年轻就开始从事慈善事业,二是把慈善事业作为一种企业来经营,亲力亲为,追求效益。 &/u&&br&&br&比尔-盖茨当初本来觉得,一边考虑盈利一边考虑慈善事业很分裂, 所以打算60岁时再投身慈善事业,但是母亲的病危却改变了他的这一想法。写那本著名的《乔布斯传》的艾萨克森,在更早之前的1997年,为时代杂志写了篇《探寻真正的比尔o盖茨》。在那篇文章里,42岁的盖茨说他希望再经营微软10年,然后致力于慈善事业。盖茨确实是言出必行, 2008年 他就宣布把宣布将580亿美元个人财产捐给慈善基金会,也把大部分时间都投入慈善事业。 &br&&br&像盖茨这类慈善家,不再是‘&u&我开出了一张支票,我的任务就完成了&/u&’, 而是关注具体落实、强调亲力亲为。&u&‘我开出一张支票,但这只是一个开始&/u&’。”他们精力过人、充满自信、勇于冒险,他们想解决一些全球性的重要问题——例如核扩散、流行病或水资源等问题。科技慈善家相信,使他们在技术上获得巨大成功的这些高效率的思维方式和商业模式同样也能在慈善事业上给他们带来成功。慈善机构给人们的只是食物,但是 科技慈善家并不仅仅满足于教会人们如何种植粮食——除非他们教会了农民如何种植粮食、如何赚钱,如果把赚得的钱回投于他们所经营的业务,然后另外再聘请10个人,他们是不会感到幸福的。而正是在这样做的过程中,他们改变了整个行业。当盖茨致力于根治疟疾时,他的商业思路对成效起来很大作用。“&u&为什么尝试治疗疟疾,而不是癌症?”“世界已经花了大量金钱在癌症上,所以我的财富起不来太大作用。 “.他会对于疫苗的价格争论不休“我们对于所付的钱极其精明。我们可以得到价格上的让步。我们会跟踪有多少孩子得到了疫苗&/u&。”。通过这样的努力,他让每年因此死亡的人数从1000万减少到了600万。 &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96b41eabcfd77c60c7307_b.jpg& data-rawwidth=&638& data-rawheight=&11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96b41eabcfd77c60c7307_r.jpg&&&/figure&&br&这也就是扎克伯格在给女儿的信中的两个解释: &u&一。 为什么这么早致力于慈善事业?“但是这些问题太重要了,我们不能等到你更大了,或者我们更老了才去解决它们。我们希望早早地开始,在有生之年就看到成果。” 二。 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比例的金钱(更重要的是精力)在慈善事业上?“个性化学习,疾病治疗,连接人们和建立强大的社区。&/u&”扎克伯格已经想好了他的方向,难道这样的方向不是和商业一样有意义吗? &br&&br&那么,问题来了。中国现在的著名富豪, 除了还剩下几个房地产投资商外, 已经和美国一样,变得以科技界为主了。但是为什么没有这类科技慈善家呢? &br&&br&捐款最多的马云最近说了自己对慈善和捐款的看法。他表示, 中国企业家资源其实是有限的,企业家的第一责任是应该是把钱花在投资,创造更多就业和财富上,如果不先把这个做好,就把钱捐出来,反而没好处。而且,捐款还面临“我们把钱交给谁”的问题,现在中国的公益慈善缺乏基础设施、法律体系和整个人才体系的培养。&br&&br&恩, 马云这话也不见得就是推托,他一顿也吃不了多少钱,也需要社会认同。 但是他的解释,说明了两点, 他觉得&u&做慈善就是把钱捐出来而已,而且要求有现成可靠的慈善机构来承接。&/u& 这几乎是100多年前的卡内基时代的认识水平。 &br&&br&所以中国企业家和美国企业家在慈善事业上的天壤之别,其实不能归咎于他们的个人品行,而是可以归结为他们的思想高度。 中国企业家的思想,永远都是限制在商业范围。 对他们来说, 慈善事业有点像赚了钱以后给社会的一点回报而已。 &br&&br&所以虽然盖茨一直都比乔布斯有钱,中国企业家的偶像却是乔布斯,而不是盖茨。 因为乔布斯擅长的商业模式、产品设计对他们来说更好理解。 乔布斯当然是个伟人,但是在他的更为狭窄的世界里,“&u&重要的只有两种人:生产者和消费者&/u&。“ 虽然乔布斯已经英年早逝了,我们不知道他老了本来会怎么做。 但是我们知道, 他二十五岁时财产就超过一亿美元,而且在从1985年到1997年期间并不太忙, 但是他并没有做什么社会公益事业。重归苹果后, 他马上就裁去了公司在慈善方面的预算。 所以, 虽然乔布斯是和盖茨同年出生的, 但是在抱负和作为上,却更像盖茨的上一代人。作家格拉德威尔写道“&u&我坚定地相信50年后,盖茨将因他的慈善事业而铭记,没有人将再记得微软是什么。至于这个时代的伟大企业家乔布斯,人们却会遗忘他,谁是乔布斯?盖茨的雕像将会遍布世界。”&/u&&br&&br&如果我们把范围放大, 不把目光局限在“慈善”这两个字的所带给我们的“施舍粥饭、济孤济贫”的传统印象的话,那我们可以发现,&u&这些美国科技企业家的格局,其实不仅仅是帮助穷人病人之类,而是冲破本企业本行业的格局,用科技的力量为人类争取一个更美好的未来。&/u&&br&&br&比如说,最近有个大新闻,美国的BLUE ORIGIN公司成功地实现了火箭的回收, 很多人才惊奇地发现贝佐斯这个卖书的家伙不知啥时和太空也扯上了关系。 其实,早在2000年,当互联网泡沫破没后,亚马逊处在生死关头之时,贝佐斯却在那年悄悄建立了一家叫作蓝色起源的公司。 这家公司致力于成为商业企业,让太空游客进入近地轨道观看地球和星星。但是,&u&它的长期目标, 是“让人类长久地占据太空”&/u&。那个目标要追溯到贝佐斯高中毕业致辞中的梦想。“我们想使人类以更安全、更便宜的方式进入太空。”他在2003年说。 在公司网站上,贝佐斯的一段话解释了公司的目标:’我们很有耐心地、一步一步地来降低宇宙飞船的费用,以便更多的人能负担得起去太空,人类也能更好地继续探索太阳系。实现这个使命要花费很长时间,我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工作。我们相信渐进式的改进和可持续的投资。慢而稳是取得成绩的方法,我们没自欺欺人这个研究会越来越容易。小而频繁的步骤会促进更快的学习,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给我们每人一个机会来看到我们最新的产品能够很快飞起来。”蓝色起源被形容为“&u&一个巨大的、充满挑战的、难度很大的技术努力的一小部分”&/u&。没想到吧,我们日常接触的书商,其实内心深处的理想是要帮助人类占据太空。 &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2c1b36c34d62c8019a5ccc6a65e62314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2c1b36c34d62c8019a5ccc6a65e62314_r.jpg&&&/figure&&br&而最近很热门的特斯拉电动车的伊隆o马斯克,很年轻就靠卖掉PAYPAL赚了一亿多美元,但是他却把这些钱都投入了三项简直不可能赚钱的事业中,多年来处于破产的边缘。他是因为嗅觉敏锐,看到了什么常人发现不了的商家么?不是,在一个TED访谈中马斯克说了他的思路. 在大学时,他一直想什么样的问题会影响人类和世界的未来?那就是可持续的交通和源源不断的能源生产。 从这个思路, 他就想到要做电动车,因为即使驱动车的电能是由燃烧碳氢化合物生成的, 但是在发电站的燃烧更有效率, 可以得到60%的燃烧率, 所以电动车本身就可以节约能源。 接下来, 他考虑到如果有可持续的电的来源, 那么就更很有意义了。 于是他把目光投向太阳, 因为在他眼里, 太阳就是个巨大的核聚变发电机。为此,他创建了SOLARCITY光伏公司, 其模型是通过在在屋顶免费安装太阳能设备, 实际上就是建立大规模的公用设施,所谋极大。 &br&&br&接下来呢,即使人类拥有了永续的能源,但还是有问题. 虽然本来对航空一点都不懂,但是从他那著名的“物理学的思考方法”出发,他又考虑到,如果我们人类自己局限在地球上的话,那么总有一 天,概率上我们肯定会碰到毁灭性的事故而坐视整个族群的灭亡,所以, &u&人类唯一的出路,就是让人类文明成为space-faring civilization(遍布宇宙的文明) ,让人类成为 multi-planet species(多行星种族)&/u&,于是他就做起SPACE X火箭公司来了。这种思路对我们常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 一个早已拥有巨额财富的年轻人,没有享受,甚至也不当轻松的天使投资人,而是把拥有的一切都投入到几乎不可能得到回报的项目,其出发点竟然是整个人类的未来。 &br&&br&所以谷歌的拉里佩奇表示,如果自己死了,他宁愿将数十亿财产捐给像伊隆o马斯克这样的资本家来改变世界 。他表示,他认为马斯克将火星作为人类“第二家园”的想法意义深远。他说,“这才是一家公司应该做的,这也是一家公司博爱的象征。”&br&&br&而佩奇自己呢,其实也具有博大的抱负的。且不说GOOGLE X 的那些匪夷所思的项目,比如用气球为大家提供免费WIFI的 GOOLELOOP计划。 就是现在取得很大进展的无人驾驶汽车项目,也起源于佩奇在母校密歇根大学旁冒着大雪等公车时萌生的想法 除了交通方便,他还认为城市土地应当用在更好的方面(而不是停车场和道路)。此外,导致美国34岁以下人士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车祸。所以他认为,无人驾驶汽车将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接下来呢?谷歌不是致力于分享信息的公司么?而无人驾驶的本质是如何获取周围信息、如何确定自身位置和方向、如何反馈,这不就是谷歌的强项么?于是这个无人驾驶项目就没有商业筹划地开始了,希望它也将会改变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 &br&&br&所以说, 从扎克伯格的乐捐中,&u& 看得出整个美国科技企业家的特质:极度的乐观、宽广的视野、无畏的精神。这种特质, 来源自他们宽广的知识面和极度的好奇心。&/u& 我们都听说过小盖茨从小的阅读热情,也每年都看到他推荐的书单,这些书单看得出他的广泛的关注和深度的思考。 扎克伯格也以他的每年挑战闻名,从学习普通话、每天写感谢信 每天写一封感谢信给某位让世界更美好的人,到今年的两周读一本书。 这说明他们每天都在努力拓展自己的视野。 &br&&br&反观中国IT大佬,吴晓波在一篇文章里说柳传志、王石读书很多,马云、马化腾读书不多,马云办公室连书架都没有。他解释说可能跟互联网行业属性有关。这个实用主义的说法其实有点可笑。 正因为互联网行业的前无古人的属性,才需要从书本中寻找具有前瞻性的灵感。 (不然就只能还是等待从硅谷溢出的灵感来抄袭了)。 &br&&br&前阵子方兴东在一篇《大跌眼镜!如何评价阿里巴巴上市一年表现?》中叹息道,“阿里上市,马云全球成为神话。而在此之前,我们心中早已经将马云放置在代表未来的中国企业家旗帜。是远远超越柳传志、张瑞敏等,更不用说王健林、张近东等传统领域的企业家。甚至李嘉诚也是俱往矣。所以,上市之后,马云不再是一个中国的马云,更应该是一个全球的马云,是一个与库克、小扎等全球最顶尖企业家们整天厮混一起的超级企业家。但是,察看马云这一年的活动,频频拜见省委书记,频频参加国内土豪们的盛会。怎么要大刀阔斧走出去的马云反而更加往回走,与传统领域的土豪们更加亲密地厮混一起,开始分不清差异,分不出彼此高下了。 一年的马云和阿里没有继续在神话的轨道上继续前行,反而开始跌下神坛。 ”&br&&br&何以如此?&br&&br&其实, 原因从方兴东在去年写的很正面的那篇《阿里巴巴正传》的前言里,引用的马云的谈话就可以解释了“ 谷歌在拓展技术的边界,今天搞软件,明天搞技术,后天搞……我很简单,技术拿来赚钱,我们是干系统&u&。世界上有信基督教的,也有信佛教的,但只有一个教大家都相信,就是钞票,这是最容易理解的。这世界上人们最通用的信仰就是钱,其他都不通用&/u&。”&br&&br&忽然想起个故事。 清末郑孝胥曾论重臣:&u&“袁世凯不学有术,张之洞有学无术 &/u&。”袁世凯作为清末能臣,有术肯定没话说。 而他的 “不学” 连他本人都不否认。复辟帝制失败以后,袁世凯向幕僚张一麐感慨:“……我历事时多,读书时少,咎由自取,不必怨人。” &br&&br&梁启超说:“袁氏自身, &u&以为一切人类通性,惟见白刃则战栗,见黄金则膜拜,吾挟此二物以临天下,夫何其不得者。&/u&”黄金为钱,白刃为刀,袁世凯对人性与社会的认知,浅陋如此,陈旧如此。正因为袁世凯虽然善于办事,但是对于政党、共和等现代政治观念,茫然无知, 一旦国家爆发重大危机,执政者的知识局限,决定了他的视野,不是习惯于向前看,而是习惯于向后看 。譬如遭遇共和危机的袁世凯,不是坚守共和,奋然前行,而是甘于逆流,退到他熟悉的帝制。执政者的知识水平, 它决定不了一个国家的上限,却足以决定一个国家的下限&br&&br&所以说, 在阿里已经功成名就时,遇到瓶颈时,它的上限决定了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到了今年,反而更加用力炒作已经意义没那么大的“双十一”,滥用现金购买各种现有的导航、音乐、社交网络平台,做各种商业化变现,甚至魅族被入股后也变成了一个画虎不成反类犬的低价低质的小米二世。 这就是为什么阿里股价一直跌的原因。上市后,才被人看穿它的发展的上限之低。&br&&br&当然读书也是要看原有的境界。 在中国现在的商业化气氛中,什么东西都会被吸入现实主义成功学的话语黑洞中。小札一捐款就有人说他时为了避税,因为人们习惯批评他们不能理解的东西。 (就算是有一定的避税意义, 把这部分钱留在扎克伯格手里支配,和交给美国政府支配, 哪一种方式会更有利于整个社会呢?)像这几年大热的《三体》,本来是体现了大刘的宇宙情怀,但是对国内IT界来说,简简单单地把里面那些“黑暗森林”“高维打低维”之类的概念给生吞成商业竞争的口号而已。 另一本彼得泰尔的《从0到1》充满着乌托邦的隐喻,考虑的是一个由科技进步来推动的未来 而在中国仅仅被用于谈论互联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和商机。&u&如果从高维低维的角度来说, 我倒觉得很多国人好像是在二维的纸面上爬行的蚂蚁, 只知道向右或向左,向前或向后走,对它来说高与低这样的第三维度很难理解。&/u&&br&&br&&u&从维度这个概念上来说, 其实更重要的是时间这个维度。 也就是过去和未来。&/u&扎克伯格在少年时喜欢的书里提到了两本,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并曾经背诵过里面的句子 “knows no boundaries in time and greatness。” “时间无所边界,伟大没有尽头。”这是伟大的过去。 关于伟大的将来,是他在FACEBOOK个人资料里提到的《安德的游戏》,勇敢的少年在未来的世界里探索宇宙和人性,这是未来。 而在扎克伯格给女儿的信里, 关&u&键词就是“未来“----“我们的社会有义务去为所有即将来到这个世界的生命去投资,而不是仅仅关注眼前和当下&/u&。”&br&&br&扎克伯格对未来的偏爱其来有自。 彼得蒂尔回忆过2006年7月扎克伯格拒绝雅虎10亿美元收购邀约的决定。那时Facebook才2岁,是一个有800万~900万大学用户的社交网络,每年大概产生3000万美元回报。雅虎提出收购时,扎克伯格、蒂尔和风险资本家吉姆o布莱尔(Jim Breyer)是董事会成员。蒂尔说:“那时布莱尔和我想拿钱。我的态度稍微不那么坚决。扎克伯格走进会议室说:‘这就是走个过场。董事会会议不能超过10分钟。我们肯定不卖。’”那时的扎克伯格22岁。蒂尔与布莱尔告诉扎克伯格:“你有25%。这笔钱可以做很多事情。”扎克伯格说:“我不知道拿这钱干什么。不过是再开一个社交网站。这个我就很喜欢了。”扎克伯格拒绝大公司的收购,在蒂尔看来,在硅谷的历史上是转折性的。“扎克伯格最后说:&u&‘雅虎对未来没有明确的想法。它们无法对还不存在的东西做出正确的估值,所以它们低估了。’”这件事让蒂尔学习到如何认识“未来”的价值。&/u&&br&&br&根据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o埃里克森(Erik Erikson)的观点,&u&人到中年时最典型的任务是繁衍后代。其中包括传递某人的基因和模因。前者指的是生育孩子,后者指的是向后代传递自己的理念、价值观、知识和技能。当知道自己的一部分在自己死后还能继续存在于世时,人们可以更从容地面对死亡&/u&. 医学家乔纳斯o索尔克将这种态度称为“&u&做一个好祖先”。&/u& 这才是一种对未来的更健康的期待。即使纯粹从自利的角度, 对扎克伯格来说, 通过资助教育、医疗和社区, 留给他的孩子一个更健康更友好的世界,岂不是比留给孩子一大笔钱,高墙深垒地隔绝于贫困和疾病的汪洋大海中明智得多么? &br&&br&至于所花费的时间和失败的可能, 扎克伯格在信里也说得很清楚“治愈疾病需要时间。&u&短期比如五年或十年可能都不会有很大进展。但长期来看,播下的种子总会开花结果&/u&;终有一天,你或你的孩子会见证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景象:一个不受疾病困扰的世界。我们有许多这样的机会。如果社会可以在这些问题上投入更多,那么我们就会给后代留下一个更美好的世界。”&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9f8b7ea9dd007c_b.jpg& data-rawwidth=&4000& data-rawheight=&4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0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9f8b7ea9dd007c_r.jpg&&&/figure&&br&记得以前我和一个读生物的朋友探讨过无政府主义的问题,关于现在和未来孰重的问题,被她教训了一番:“我上学期有门课叫《作物遗传育种》,老师在课堂里总是会提到的一件事就是“时间”。你知道,育种是件很花时间的事,差不多一代作物就要一年,而许多育种方法需要连选9代才能开始在局部地区种植鉴定!而且工作量很大,结果又没法保证,所以育种“是门艺术,而不是科学”。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工作的时间也就那么几十年,那么,一个育种学家在制定计划时,必然会着眼于“现在”,他的计划必须能在近期内出成果。不错,他们的工作也是有延续性的,但&u&这种事落实起来毕竟困难,育种学家也是有家庭要养活的,那么,出现的结果就是:没有长远的、超出一代人时间的育种计划,或者育种结果无法整理&/u&——因为当时的人已经退休或死掉了。这种情况,实在很难说是恰当或正确的。&u&有时候,对“现在”的努力把握,的确会给未来带来很不利的影响。而作为一个年轻人,你不得不承认,你的大部分时间将度过在“未来”里面。&/u&” &br&&br&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好像永远活在当下这个瞬间,但是,&u&不仅是个人,每个国家、群体、家庭,除非灭绝,不然大部分时间也是度过在“未来“中,这个是扎克伯格的行为给我们指出的有点反直觉的一个事实&/u&。 而在内心深处,未来和现在孰重孰轻, 愿意花多少努力在未来,多少努力在现在,也就是可以标明一个国家或一个群体的未来前途的隐喻。
最近中国富豪圈最讨厌的人,莫过于扎克伯格了。小札一捐款, 可怜的他们又被殃及池鱼地嘲笑了一通(如果按照扎克伯格这次捐出的450亿美元(人民币2879.4亿)计算,那么扎克伯格和马云(捐款145亿元,据胡润慈善榜)之间则差了600个王健林(4.4亿元)。)。…
&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0da2c0ba58b0fec4cf2d6a847c6b89d7_b.jpg& data-rawwidth=&16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2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0da2c0ba58b0fec4cf2d6a847c6b89d7_r.jpg&&&/figure&&p&Kickstarter, Indiegogo等众筹平台的出现,让许多人可以规避风险,在产品得以批量生产前,测试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如果大众喜欢你的产品概念,那么你将会获得小至几千,大到几百万的资金来把你的想法变成现实。&/p&&p&但是一个Kickstarter项目的筹备和运营往往十分随意。&/p&&p&我们在筹备Soma时,为了不让项目有任何闪失,我们和15个成绩斐然的Kickstarter项目发起人有过沟通交流,得到的经验总结起来就是,无论众筹项目成功与否,你都必须面对一个“为期40天的混乱时期”。不管你是已经顺利实现了狂野梦、正被支持者、媒体、零售商和投资人铺天盖地的问询围得团团转;还是仍然在达成目标的道路上艰难地蹒跚而行,火急火燎地恳求博主和朋友们为你的项目做口碑传播,这两种情况中的任意一种都会让你倍感头疼。&/p&&p&于是,我们有了写下这篇文章的灵感。&/p&&p&我们通过虚拟助手、增长黑客技术和Tim书中提到的原则,在10天内为项目筹集到了十多万美金。达成众筹目标后,我们距离项目结束仍然还有30多天的时间。以下这些方法,是对我们在Soma项目中获得的实际工作经验的总结。&/p&&h2&第一步:明确工作原则再行动&/h2&&p&我们为Soma Kickstarter项目的众筹策略制定了三条核心原则,它们奠定了整个Soma项目的基石。&/p&&p&&b&最小效应剂量原则(Minimum Effective Dose,简称“MED”)&/b&: MED指最低观察到作用的剂量。比方说,如果你想要把水煮沸,实现这个目标的MED是212华氏度,那么把温度升高到212华氏度以上只是会浪费资源,并不会带来一个更优的结果。所以我们忽略掉其他的事情,只把注意力放在一到三件可以让我们在10天内筹集10万美元的事情上。&/p&&p&&b&外包和自动化原则(Outsource and automate)&/b&:这两条原则可以让你通过委托任务、设置自动化系统而获得结果。这样一来,你就可以把精力放在更有价值的项目上面。我们认为最有用的外包资源就是虚拟助理提供商Zirtual。Zirtual提供美国区域内的虚拟助手服务,服务费用低至399美金,却能够帮你节约大量的时间。&/p&&p&&b&不打无准备的仗原则(Prep and pick up)&/b&:大厨做饭的方式绝对不同于你我。大厨们绝不会只在晚餐前15-60分钟才开始准备,而是有可能提早很久(甚至提前好几天)就开始筹备。待用餐时间一到,他们便可以直接加热食物,端上令人食指大动的美味。这条原则也同样适用于众筹项目。我们的目标便是在项目上线前就预先完成90%的工作量。举例来说,提前2-3天起草好邮件后,我们只需要在项目上线当天点击“发送”就好了。&/p&&h2&第二步: 找准Kickstarter流量的MED&/h2&&p&如果你希望在Kickstarter上筹到很多钱,你就得为项目带来巨大的流量,你还会希望这些流量的一部分能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项目支持者。&b&不妨试试MED原则,将时间精力集中在发现、利用高质量的流量渠道上。&/b&&/p&&p&我的朋友Clay Hebert是一名精通Kickstarter平台的专家。&b&他告诉我最简单的技巧就是用&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it.ly&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Bit.ly&/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a&创建短链接来进行追踪数据情况。&/b&如果你在任何一条&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it.ly&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Bit.ly&/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a& 原链接后添加一个“+”号,就能够查看这条链接的相关数据情况。如&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it.ly&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Bit.ly&/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a&就是我们为Soma项目创建的一条短链接。&/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7d4e26f0c5fc784d1261_b.jpg& data-rawwidth=&1488& data-rawheight=&7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8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7d4e26f0c5fc784d1261_r.jpg&&&/figure&&p&为了了解主要的流量渠道,我们向虚拟助手提供了一份与我们项目相似的Kickstarter项目名单,让它帮助分析每个项目的流量来源。无一例外地,得到了如下的几个主要的流量渠道:&br&&/p&&ul&&li&Facebook&br&&/li&&li&Direct Traffic (主要是通过email)&br&&/li&&li&Twitter&br&&/li&&li&Kickstarter&br&&/li&&li&Blogs博客&br&&/li&&/ul&&br&&p&基于这份数据,我们决定把注意力都放在两大目标上:&/p&&ul&&li&在内容匹配的博客上宣传&br&&/li&&li&激活社交媒体,通过Facebook, Twitter和email传播&br&&/li&&/ul&&br&&p&我们知道,如果我们成功地做到了这些,我们就会出现在Kickstarter“最受欢迎的项目”名单中,从而获得更多的访问量和支持人数。&/p&&h2&第三步:运用二八原则,把精力投入到高质量的媒体资源上&/h2&&p&Soma项目非常幸运地在十天内拿到了许多媒体的资源,如福布斯,Fast Company,Inc., Mashable, Cool Hunting, Business Inside, GOOD, Salon, Gear Patrol, Thrillist, The 赫芬顿邮报。二八原则告诉我们,20%的媒体会影响80%的媒体效果。我们的项目也恰恰验证了这一说法。在Soma上线一周后,我们查阅了媒体的相关报道,惊讶地发现转化最多的媒体报道出自一个许多人闻所未闻的站点: good.is——GOOD杂志旗下的线上资源。&/p&&p&我们不免产生疑问,为什么从good.is来的流量,转化效果要比其他知名媒体的转化效果好多了呢?经过研究我们发现,从good.is来的流量之所以转化高,是因为它本身的受众就与我们的产品有关联性,加上庞大的读者数量(400,000+的月访问量)让它的转化效果可以是其他媒体的十多倍。我们被引荐给了GOOD杂志的撰稿人,通过GOOD的每日邮件推送和Facebook、Twitter上的传播,获得了许多支持者。&/p&&p&所以,当你在罗列媒体清单时,务必结合以下四点综合考虑:&/p&&ul&&li&关联度-它们的读者会喜欢你的产品吗?&br&&/li&&li&读者人数-它们网站的访问量有多大?&br&&/li&&li&关系-你是否至少能找到中间人介绍你们认识?&br&&/li&&li&范围-这篇博文是否会通过订阅邮件,RSS,Facebook,Twitter以及其他渠道被推送到读者面前,让你的支持者看到?这一点常常容易被人忽略。那些希望你能为他们带去流量的博客就不用考虑了,那完全是浪费时间。切记:流量大的站点并不意味着每一条帖文都会有那么大的流量。&/li&&/ul&&p&接下来,我们将为你详细讲解如何制作一份最佳媒体清单。&/p&&h2&I. 使用Google Images寻找相关的博主资源&/h2&&p&首先,我们可以查看哪些博主写过与你的产品相似的Kickstarter项目。要完成这一步,我们只需要用到一个简单的工具:Google Images。&b&通过拖拽相关的产品图片到&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images.google.co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images.google.com&/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a&,我们便可以得到相关的媒体曝光结果。&/b&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p&&p&1)先找十个与你的项目相似的Kickstarter项目,并针对每一个项目保存2-3张产品图。&/p&&p&2)依次将每一张图片拖拽至Google Images的搜索框下&/p&&p&3)在搜索结果页中,查阅相关的博客,并纪录下与你的项目相关的博客。&/p&&p&4)在附件的“媒体清单”表中,在相应的位置填写:媒体名称,网址,撰稿人姓名,相关文章链接等信息。&/p&&h2&II. 在&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Compete.co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Compete.com&/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a&做流量渠道的调研&/h2&&p&弄清楚每一个博客站点的月访问量,并把相关数据记录在媒体清单中。&/p&&h2&III. 通过Facebook寻找人脉资源&/h2&&p&这可能是你在筹备公关资源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拿我们的项目来说,不管是本来就认识撰稿人也好,还是经由朋友引荐也好,10篇文章有8个都是我们靠人脉关系找到的。在联络媒体的时候,若是没有这层关系,能够得到对方回复的概率不到1%,而有了关系,成功的概率超过50%。&/p&&p&你是如何找到这层关系的呢?答案很简单---Facebook。让虚拟助手登录你的Facebook帐户,在媒体清单中搜索博主,然后将你们的共同好友记录下来。同样地,你也可以在BranchOut或者 LinkedIn上实践这种方法。&/p&&h2&IV. 研究每一个博客在邮件、社交媒体和RSS(简易信息聚合订阅)上的影响力&/h2&&p&在见识到good.is对Soma的报道并进行了邮件推送后,我们完全颠覆了之前对媒体曝光价值的看法。&b&一篇博文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一旦有了媒体曝光后,你还需要传播渠道,需要通过邮件,RSS(简易信息聚合订阅)和社交媒体帮助传播。&/b&&/p&&p&要预测一篇博客的影响力,你可以研究它在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和RSS上的粉丝数量。一旦选定了媒体目标,你就应该订阅每一家媒体的邮件推送。&/p&&h2&V. 检查你的媒体清单&/h2&&p&检查你的媒体清单,然后将其制成一份供你的团队高效行动的档案。&/p&&p&在完成了媒体清单的制作后,你需要做的就是发送四封邮件。我们已经替你写好了大致的邮件模版,接下来就需要你对之前的工作进行二次检查。&/p&&p&打开你的媒体清单表,查看你和每一个博主间的共同好友,删除那些不太熟悉而不能为你提供资源的人。给还留在名单上的人写一封邮件:&/p&&blockquote&尊敬的xxx,您好!我看到您和xx博主在Facebook上是好友,您是否方便在下个月为我引荐一下xx博主呢?我想,我们的Kickstarter项目与xx博主的博客内容应该很匹配。谢谢!&/blockquote&&p&&b&通过得到的回复,给团队与每一家媒体关系强弱打分&/b&(“1”代表“强”,“3”代表“弱”)。如果你没有找到任何共同好友的人脉资源,你还可以在Twitter或者Facebook上发帖:&/p&&blockquote&如果您认识这些博主,请您立即私信我,我想和他们分享我的故事。谢谢!&/blockquote&&p&我曾经这样做过两次,并且都被立即介绍给了对方。&/p&&p&&b&在每一家博客上都花一点时间,并判断与你的产品匹配度有多高,把关联度也记录下来&/b&(“1”代表“非常吻合”,“3”代表“无关”)。&/p&&p&研究每一个博主,读读他们之前的文章,看看你的产品是否真的适合在他们的平台上曝光?还没有更合适的博客平台?&/p&&p&等确认完以上的信息后,你就可以按照相关度、人脉关系和读者数量排列优先级,找出排在前十的博客,并重点关注这十个。&/p&&p&写一篇短小精悍的产品介绍(注意内容简洁,篇幅在一页以内),并打印十份,&/p&&p&参考我们提供的模版,给排名前十的博主每人发一封介绍邮件。&/p&&h2&第四步: 把博主变为兄弟&/h2&&p&如果你问我,Kickstarter项目让我领悟了什么?我一定会说,它让我见证了朋友的慷慨无私,他们会竭尽全力助你获得成功。兼有博主身份的朋友也不例外,有的博主朋友,在我们还没有开口之前,就帮我们写了博文。例如,&/p&&p&Amber Rae发表在Fast Company上的那篇文章,十天内就在Facebook上收获了6,000多个赞和4,000多条Twitter消息。&/p&&p&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就在于要和博主们打成一片。要知道,博主们每天都与陌生人联系,那些陌生人的关注点只有曝光,而博主更需要懂他们的人。所以尝试着和博主们成为朋友吧,约出来见见面聊聊天。就算他们最后没有报道你的项目,至少你多了一个朋友。&/p&&h2&第五步: 确定产品故事,提出具体要求,以实现影响力最大化&/h2&&p&一旦你联系上了一个有兴趣撰写你的产品的博主,你的任务就是尽最大努力让他能够容易地写出你的产品故事,为读者和你带来价值。&b&首先挑选10个博主的好处就在于,你可以了解他们的博客内容和写作风格。有了这样的背景信息作为支持后,你就可以量体裁衣地提供有针对性的内容联系他们。&/b&比如说,在收到将我介绍给户外冒险主题分享网Gear Patrol博主的介绍邮件后,我写了这样一封联络信:&/p&&blockquote&&p&约翰你好,非常高兴认识你!&/p&&p&我是Gear Patrol的粉丝,我想和你介绍一下厨具用品的一些新玩意儿。我给你附了一张Soma玻璃水杯和滤水器的图片。我们的产品在Kickstarter网页上有相关视频并重点介绍了为什么Soma是独一无二的。&/p&&p&我们觉得Soma很适合通过Gear Patrol分享,理由如下:&/p&&p&创新的设备---Soma是世界上第一件可降解的滤水器。它是由马来西亚椰子壳、丝绸和以食物为原料的塑料制成的。&/p&&p&时髦的设计
---Soma玻璃水杯是由酒瓶级别的玻璃制成,计时漏斗型的设计在行业里都是史无前例的。&/p&&p&适合繁忙人士---Soma 会将滤水器送至你的家门口,你永远不会忘记换上它。&/p&&p&如果你感兴趣的话,请告诉我需要为您的撰写工作提供些什么。我很乐意再发送一些高清照片。我们的产品会在周二八点发布。&/p&&p&感谢您花时间来关注我们。&/p&&p&迈克&/p&&/blockquote&&p&Kickstarter平台的一大优点就是,博主需要的大部分产品信息和素材都可以在项目的Kickstarter众筹页面上找到,包括高清图片、视频素材等。&b&我们还创建了一个媒体页,写了一篇媒体通稿。你还可以把高清的产品图、5-7个项目的亮点打包放进DropBox文件夹里,通过邮件分享给媒体人。&/b&但记得要确保共享文档中的所有文件都要便于博主的撰写。&/p&&p&拿到文章以后,你的工作还远没有完成。你需要确保每一篇文章会传播给那些会支持你项目的人。所以在确定了文章内容后,你最好在项目上线前,当面或者电话询问作者以下问题:&/p&&p&1.“我们会在周一早八点发布产品,到时候文章也能同步吗?如果他们说“不行”,就询问他们的文章是否可以在另外的周一、周二或是周三的上午八点到下午五点,最好是在上午发布。而如果他们说 “试试看”, 那就向他们询问确切的文章发布时间。我们就曾因为一些大的博主选择在晚上或者周末发布我们的产品而错失了许多有价值的流量。”&/p&&p&2.“作为一名您邮件通讯的订阅者,我总是阅读您浏览过的文章,我相信其他人也是这样。我们的文章能出现在您的通讯里么?”&/p&&p&3.“我们发现,Facebook是Kickstarter流量的第一来源。在产品上线的那天上午,您能把我们的文章放在您Facebook粉丝页上吗?酷!我认为您也会在Twitter上发布的,对吗?真棒!”&/p&&p&4.“您在Pinterest上有数量巨大的追随者。当我们发布了产品的新图片,如果我给您一个链接,你是否愿意发布我们的图片吗?”&/p&&p&&b&只要我们明白了时机和推广的重要性,我们就应该询问这些细节信息。&/b&老实说,我一开始是有点紧张的,因为我以为不去干扰博主会更有礼貌。但是后来我明白了两点:第一,博主努力创造内容是为了让尽可能多的人看到他的创作成果;第二,如果你足够有礼貌,能够解释清楚时机和推广的重要性,在有限的写作时间内向他们提供帮助,博主并不会对你的提议感到厌恶。&b&你和博主的感情越好,越在乎他们的担心和动机,越考虑自己的需求,就越容易获得更好的结果。&/b&&/p&&p&这就是获得媒体报道最有效的途径。同时,我还和一家收费为两万美元每月的公关公司确定了为期三个月的合作。此外,&b&如果你希望人们在项目上线后的头几天在博客,Facebook, Twitter等平台上都看到你的项目,你可以试着做做再定位广告。&/b&只需要花不到500美元,你就能在不同的站点做横幅图片广告,让许多知道你的项目却没有花钱支持的人再次看到你的项目。&/p&&h2&第六步:细分并激活你的社交网络&/h2&&p&有人问我们,“怎么样才能做到上线十天就筹集到10万?”我们回答说,“朋友”。我们成功的秘诀就是妥善利用我们的人脉。那些把我们引荐给博主的朋友,是最先支持我们项目的人,他们还利用邮件,社交平台和面谈把Soma推荐给了更多的人。要激活你朋友们的社交网络,就要赋予他们主人翁意识,让他们知道他们也是团队的一份子。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与你并肩作战,而不仅是尽举手之劳。&/p&&p&我们的项目成员包括3名全职,2名虚拟助手,一名实习生和一群与我们并肩作战的朋友。&/p&&p&1)征求朋友的建议。我们的项目,从命名到产品设计,再到定价都充分询问了身边朋友们的建议。&/p&&p&2)向朋友独家透露项目进展。早在对外公布产品细节以前,我们就已经向身边朋友展示了产品渲染图和众筹视频。&/p&&p&3)举办一场上线庆祝活动。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郑州微商城加盟诈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