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股市遍地红,是陷阱还什么是牛市陷阱前兆

牛市神预测——大盘BBD指标
  从宏观资金面来看,我国资本市场在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较少和没有推出股票做空机制的两个前提下,仍然还是典型的资金推动型市场。市场中流动性的多寡将决定行情的强弱。资金,是影响股价波动的最主要原因。  因此,中国股市的好与坏直接由资金面影响决定,无论是政策引导还是与国际接轨,资金都将是最直接体现趋势的最大特征。没有资金的参与,无论政策还是国际因素影响,都无法直接推动股市。大资金推动大牛市,个股其实也是一样,有大资金的参与买入,个股才更具备上涨的基础,正所谓“无庄的股票难赚钱”。  那么既然说到资金,就不得不得提到BBD指标。  那么什么是BBD呢?  其实BBD是()独有的特色指标,能够客观的看出多空双方力量的对比,被被众多业内专家推崇,甚至有专家惊叹BBD指标是“大盘走势的先知”。  同花顺大盘BBD指标的原理是基于所有个股大单成交统计后分析得出的结果,能够反映“大资金成交方向和力度”。    正是有了BBD,让普通股民透过复杂的数据和信息,清晰的了解目前“大资金是在买还是在卖,从而掌握未来趋势”。  如果判断趋势是向上的,那可以做积极的操作;如果判断趋势往下,则可以耐心的等待机会。  那么为什么大盘BBD有如此功效呢?  其实,用过Level-2的人都知道,现在的庄家一个个都“鬼精”的很,他们也知道我们现在的股民都有用Level-2来追踪主力资金,因此一些小盘股的庄家们也想法子让自己的资金“隐藏”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拆单子”,把大单拆成若干份小单来掩盖主力资金的动向,以此来逃避Level-2的追踪。  以股票()为例,在6月20日至7月4日这段时间里,股价一直再涨,可是在Level-2上面却看到主力净量却一直是负的,在此很明显就是庄家采取了“小动作”以此来躲开Level-2的追踪。    但是,请注意,以上做法只对小盘股有意义,对大盘股却毫无意义,而大盘股又是大盘指数的绝对权重,因此大盘股的追踪能否确认直接影响对大盘BBD的有效性。  我们以大盘股()为例,假如某主力资金想要介入中国石化,那么就必须动用大额资金来推动。根据该股近10个交易日每日的平均成交量约为100万手,假设其中“庄家”报单为20%,那么也就是说将有20万手是有“庄家”申报成交的。按照一天4小时交易时间计算,那么庄家必须每分钟完成833手成交单。对于日常秘笈而且巨大的成交单是绝对无法逃过追踪的。    那么现在我已经知道上证多空BBD指标能够客观的看出多空双方力量的对比,以及双方对后市的信心。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用户往往可以通过与大盘的关系解读出自己的理解,进而有自己的一套使用方法。  那么用大盘BBD预测大盘未来?  其实,这个也并不难,回顾历史在2008年,大盘登顶6124点的时候。    上图为2008年,大盘登顶时的截图,我们看到尽管大盘在到达6124点之前,一直在涨,但是我们发现那个时候,大盘BBD净差一直为负,因此可以断定大盘必定会出现崩盘行为。  看了历史,再来看看现在。    从前段时见来看,大盘在就有持续的资金流入行为,表现到BBD指标上就是,一直显示为红色。并且还由此开启了一波小牛市行情。  怎么样,大盘BBD是不是很神奇也很强大,那么就不要犹豫了赶紧使用同花顺手机Level-2让你感受前所未有炒股便利!现在购买手机超级Level-2仅需298元/年!
禁止发表不文明、攻击性、及法律禁止言语
请发表您的意见(游客无法发送评论,请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符
热门评论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以下为热门自选股
代码|股票名称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专业炒股利器
同花顺爱基金2015年股市总结:6个月,从大牛市到股灾
我们见证了股市奇观:千股涨停、千股跌停、千股从跌停到涨停、千股又停牌。
上证从年初的3234点,6月12日达到5178点,涨幅高达60%;同期创业板涨幅高达174%,几乎每个股民都赚得盆满钵满。
但5000多点的上证,4000多点的创业板,已是泡沫满满;暴风科技连续29个涨停、全通教育高达467元(市盈率1500x)。
于是乎,受清理场外配资影响,A股进入史上最惨烈的暴跌期:从6月19日到9月14日,不到3个月的时间,A股经历了16次&千股跌停&。大量上市公司停牌,7月8日,两市超过1200只股票停牌。
我的私募朋友说,这样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的感受,是从来没有过的。
中国股市3个月发生的17次惨烈跌停潮:
相关文章推荐人人赚钱的股票大牛市_证券综合_股票频道_全景网
人人赚钱的股票大牛市
  股市疯狂时,市场中人人都感觉自己是“股神”,以为一周能赚个20%至30%的比比皆是,赚钱效应吸引着更多的资金涌入,并高位踊跃接盘。看4000点是保守的,看到5000点是神志清醒的水平,看到万点也不过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现代版本。 
  投资与理财记者 王奇
  老王算是股市里的不死鸟,在20年炒股生涯中,见证了这个市场的起起伏伏。“目前我的股票仓位50%,跌下来就补一点,涨上去就卖掉一部分,做个差价,不断降低持有的成本。如果没有资金进来,很难有像样的行情。在股市,资金和牛市就是一对孪生兄弟。”老王这样理解资金和股市的关系。
  我们来看一下历史上资金流向和股市变化的关系。
  存款大搬家带来股市牛市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从2005年年中开始的那波牛市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正是从那一年开始,中国股市用两年时间,给大众做了全民的炒股“普及”,社会资金大量进入股市。虽然这次“普及”在此后备受诟病,但它让更多的人接受了“投资有风险”这个残酷但真实的现实。
  当时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并使中国股市的体制得以完整,股权分置改革开始了。这实际上就是让国有股实现流通的行动。随着政策的鼓励和资金的大量进入,引发了一轮中国股市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大牛市。
  2007年,上证指数从2728点起步,到10月达到历史最高点6124点,再以5261点岁末收尾,全年涨幅几近翻番,在同年全球股市中也涨幅居首。这一年,两市的总市值亦快速增长,截至当年年末,两市总市值超过30万亿元。而就在两年前,上证指数在1000点的时候,两市总市值不过3万亿元,仅仅两年时间,总市值就增长了10倍。
  2007年春节过后,中国股市迎来前所未有的红色疯狂,大批新股民如潮涌入市,开户数量连续井喷。当时有评论员说,“全民炒股”的时代到了。
  据统计,2007年4月份,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减少了1674亿元,与2006年相比,当月同比多减少了2280亿元;在金融意识较浓的上海,前4个月的“储蓄搬家额”就是700亿元。在我国银行史上,这样短期内的群体性“资金搬家”还是第一次,可见“全民炒股”来势凶猛。
  赚钱效应成了吸金魔棒
  当时赚钱效应明显,让很多人把所有的积蓄都投入到股市,很多人认为那是一个遍地是金子的市场。当时甚至出现人人都是“股神”的情况,什么也不懂的“大妈”不一定输给金融系的高材生。12万亿元虚拟资本的增值,相当于2006年GDP的57%。那些兢兢业业于虚拟资本的炒家们,绝对是以工作、甚至以超出专职工作的热情投身股市。10月十七大报告中的“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似乎即刻兑现,“打败基金经理”、“跑赢机构”成了散户们新的豪言。
  在广州等地,3点闭市后约见客户,已经成了潜规则:即使你不炒股,客户可能也要炒股。同事之间多聊行情,群聊工具则使办公室炒股族如同身处散户大厅。“股神”的故事更在全民炒股中被放大,网上有人质疑上海某“股神”的投资策略,马上招致一群追随者的围攻。股吧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是人气最为火爆的社区。
  许多人荐股,一抓一个准,而且单日涨幅低于5%都感到不好意思了。当时市场中人人都感觉自己是“股神”,以为一周能赚个20%至30%的比比皆是,赚钱效应吸引着更多的资金涌入,并高位踊跃接盘。看4000点是保守的,看到5000点是神志清醒的水平,看到万点也不过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现代版本。股民们似乎都是专家,说起来头头是道,每个价位都有明确的预测日期。
  “在那段日子里,竟然出现过大盘涨停的情况,很多人都认为股市可以随处捡钱。”
  老王这样回忆那段“捡钱”的日子。
  当时曾有这样的报道,说一个大学教授家的保姆辞职,教授问辞职原因。“在你这里,一个月工资还没有我在股市上一天赚的多。”保姆这样回答。有媒体报道,当时清洁工人炒股的都不在少数,当大家都把钱投资到股市时,托起了那个虚拟的牛市。
  资金逃离股市暴跌
  2005年股市开启牛市,股权分置改革是一剂催化剂。2007年的疯狂上涨,赚钱效应让更多的钱流入,催生当年的大牛市。但过度的疯狂之后,资金撤离,转战楼市,股市迎来历史上最惨烈的暴跌,让更多的投资者如梦初醒。大盘从2007年的6124点跌下来后,一直跌到日的最低点1664点。
  “我当年见过一个大学生从5万块本金炒到50万块,然后又跌到不到5万块的戏剧性经历。当时都把大家跌懵了,已经麻木得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底了。”老王回忆说。
  从2009年底开始,股市经历了长达5年的漫长熊市。这也让如今证券市场的投资者逐渐专业化,也慢慢成熟起来。虽然投资股票的人还是占据了多数,但或许再用“股民”来定义他们,已经不合时宜,因为现在已经有人只做权证,还有人只在ETF产品上套利,甚至还有人完全在债券市场上进行投资。而随着小散户逐渐变为基民(基金持有人),证券公司营业部的散户大厅已经越来越少,投资的理性成分开始增加。
  但长期的股市低迷,没有赚钱效应,也让更多的股民选择离开股市。没有资金支持,股市很难有起色。
  无资金无牛市
  没有赚钱效应,也让股市后继缺人,股市更加缺乏外来的资金进入。
  投资习惯是需要培养的,现有的股市投资者以“60后”为主,“70后”为辅,这些人或多或少还在股市中赚过钱,尽管近年来股市投资缺乏赚钱效应,但是这些人对股市投资还是有感情的。不过,伴随着“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歌声,这些人的年龄增长,使其继续从事激进型的股市投资情结减弱,转向谨慎保守型的投资风格,股市投资者的人数和资金量会呈现出逐渐减弱的趋势。这对于国内股市的投资前景,无疑是阴霾满天。
  对此,有业内资深人士分析,“85后”尤其是“90后”的成长阶段中,他们没有看到股市的赚钱效应,这是他们不愿意投资股市的主要原因。没有资金进入,股市又很难有什么起色。
  但也有人持乐观态度:“如果有赚钱效应出现,不排除有大量的外部资金进入,也许到时候股市会迎来下一个大牛市。”
主办方欢迎投资者的广泛意见,但为了共同营造和谐的交流气氛,需提醒投资者的是,投资者提出的问题内容不得含有中伤他人的、辱骂性的、攻击性的、缺乏事实依据的和违反当前法律的语言信息,相关重复问题不再提交。
(请登录或输入用户名提问,并遵守相关规定)
正在努力加载...当前位置:首页&
到&<input class="tp_input01" type="text" id="yt_top" onkeypress="javascript:var keyNif(window.event){keyNum=event.keyCode}else if(event.which){keyNum=event.}if(keyNum==13){var pageNo=document.getElementById('yt_top'). pageNo = parseInt(pageNo.replace(/(^\s*)|(\s*$)/g, '')); if(pageNo == '' || isNaN(pageNo) || pageNo 1){return alert('请输入正确的页数');}window.location.href='/Article/122791/'+pageNo+''}"/>页&&<input class="tp_input02" type="button" onclick="javascript:var pageNo=document.getElementById('yt_top'). pageNo = parseInt(pageNo.replace(/(^\s*)|(\s*$)/g, '')); if(pageNo == '' || isNaN(pageNo) || pageNo 1){return alert('请输入正确的页数');}window.location.href='/Article/122791/'+pageNo+''" value="跳转">末页下一页上一页首页共1/1页
温故而知新——台湾、日本股票史
浏览/回复32494/28
【&发布:勇夺芳心 &&16:11 &勇夺芳心  &浏览/回复:86/2】&&&&&&&&&&&&&&&&  读史以鉴:从1990年的台湾股市泡沫得到的启示&&&&&&&&  --------------------------------------------------------------------------------&&&&&&&  &&&&&&&  http://www.scol.com.cn&四川在线&(&08:43:46)&来源:中国证券报&&&&&&&&  1990年2月,曾经令人惊心动魄的股市泡沫终于破灭。台湾股市从最高点12682点一路崩盘,一直跌到2485点才止住。大盘在8个月内竟然跌掉了10000余点,跌得只剩下了零头,跌幅高达80.4%!此刻,投资者才真正领悟到股灾的可怕,才真正认识到股市风险的巨大。&&&&&&&&  &&&&&&&  本文回顾了那场台湾股市泡沫破裂的历程。作者发现,股市泡沫破灭的成本最终主要由四种人承担。他们是:投资经验欠缺的个人投资者、挪用生产经营资金炒股的不务正业的机构和企业、负债炒股的个人投资者及非理性投资者。从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呢?&&&&&&&&  &&&&&&&  泡沫积聚的历程、成因和影响&&&&&&&&  &&&&&&&  台湾股市从启动到泡沫顶点经历了5年的时间。1985年7月台湾股市从600多点启动到1987年10月到达4600多点。受当时美国股灾影响,台湾股市狂跌了近3个月,一直跌到2300多点。之后行情迅速恢复,至1988年9月到达高点8870点。受台湾金融当局宣布开征资本利得税影响,台湾股市开始第二次暴跌,最低至4873点。随后,管理层在投资者的巨大压力下宣布取消征收资本利得税的计划。1989年上半年指数快速收复失地,到六月创9000点新高,并在随后的几天内如期突破万点。1990年1月,股市开始了最后的疯狂,创出了12495点的历史新高。当时市场乐观情绪的弥漫已经无法控制,人们认为股指将很快突破15000点。1990年爆发的海湾战争终于刺破了这场超级股市泡沫。从1990年2月到10月,股市由12682点狂泻到2485点。&&&&&&&&  &&&&&&&  台湾股市那一轮上涨的成因首先是台湾经济持续高增长。1951年至1987年,台湾年均经济增长达9%,为世界之首,并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模式为台湾赚取了大量外汇。1988年底,台湾外汇储备达760亿美元,仅次于日本,是当时人均外汇储备最高的经济体。其次是新台币的升值预期。美国多次以台当局人为操纵汇率为由,威胁使用其“综合贸易法案第301条款”,逼迫台当局放宽汇率管制,让新台币升值,以减少对美贸易顺差。台湾货币当局被迫对新台币实施缓慢升值政策。第三是流动性过剩。新台币的升值预期使得海外热钱大量涌入岛内,加之多年沉淀厚积的高额储蓄因利率不断走低而从银行体系外流,造成当时台湾流动性过剩难以消除的局面,其结果就是各种资产价格的飙升,土地和房地产价格在短时间内翻了两番。第四是投资渠道不畅。由于投资渠道不畅,长期经济增长所累积的居民财富大部分都以银行存款的形式累积在银行体系。当股市开始启动以后,在股市赚钱效应的吸引下,投资者的股票投资热情被调起,开始蜂拥入市。至1989年底,台湾股民开户数已高达500万户,可以说当时台湾几乎每个家庭都在参与“股市狂欢”。&&&&&&&&  &&&&&&&  台湾股市泡沫的破裂首先影响的是经济。新台币持续升值使得台湾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出口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幅削弱。同时,泡沫经济的发生使岛内劳动力和土地成本大幅攀升,使台湾传统产业出现了大量倒闭和大规模外移。岛内传统产业迅速衰退,引发产业空洞化趋势。其次是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新台币升值和股市暴涨导致岛内人均收入大幅增加,刺激了岛内服务业的发展。第三是对金融系统的影响。台湾股市泡沫破灭使得台湾股市和楼市双双下跌,这又使得银行金融系统开始发生经营危机。许多融资对象相继倒闭造成银行的呆账和坏账也大幅增加。&&&&&&&&  &&&&&&&  台湾股市泡沫的启示&&&&&&&&  &&&&&&&  第一个启示是股市暴涨必有暴跌。其实,每一位入市的投资者都知道股市暴涨必有暴跌这个道理,但问题的关键是股市什么时候会暴跌?或者说股市什么时候开始具有暴跌的可能性?一般来说,股市进入泡沫阶段以后随时都有暴跌的可能性。国际上,诊断股市泡沫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它们分别是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DP的比重法、市盈率法、美联储模型法(Fed&Model)和托宾Q法。其中,由于托宾Q法所需数据许多地区并不具备,故可以用前三种方法来诊断当前的股市状态。&&&&&&&&  &&&&&&&  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DP的比重法。在美国股市的最近100年,这个指标最低为0.4,最高为1.6。高点曾经到达过两次,第一次高点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之前,另一次发生在1999年。台湾股市见顶时该指标为1.55,跌到底时为0.48。&&&&&&&&  &&&&&&&  市盈率法。由于动态市盈率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故计算静态市盈率。世界大部分股市在牛市见顶时市盈率都在60倍左右。&&&&&&&&  &&&&&&&  美联储模型法。该方法是以上市公司总的投资的回报率(净利润与市值之比)与一年存款净收益相比,如果低于存款收益率,则说明市场已进入泡沫阶段。&&&&&&&&  &&&&&&&  第二个启示是牛市泡沫阶段的驾驭启示。股市进入泡沫阶段并不意味着它马上就会下跌或者暴跌,而是意味着此时投资于股市风险更大而回报更小。美国股市就是于1996年前后进入泡沫阶段而股市真正暴跌一直等到2000年才出现。连格老也不得不感叹这后几年为“非理性的繁荣”。关于牛市泡沫阶段的驾驭与操作,台湾股市泡沫给我们的启示如下。&&&&&&&&  &&&&&&&  股市泡沫破灭的成本最终由经验欠缺的个人投资者(尤其是负债炒股的投资者)和急功近利的机构和企业法人承担。因此,股市进入泡沫阶段后,以下投资者不宜参与泡沫阶段。一是投资经验欠缺的个人投资者。二是挪用生产经营资金炒股的不务正业的机构和企业。三是负债炒股的个人投资者。四是非理性投资者。&&&&&&&&  &&&&&&&  可以这样说,股市泡沫阶段的参与者都是非理性的噪音交易者(noise&trader)。如果的确想参与股市最后的疯狂和博傻,那么请准备好速效救心丸并参考以下建议。&&&&&&&&  &&&&&&&  首先是戒贪。台湾股市泡沫后,有的投资者由暴富变为两手空空,有的甚至还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就是因为贪婪,这些人时常在后悔为什么当时不见好就收?华尔街有句名言:“股市只受两种情绪控制,那就是贪婪和恐惧”。股市上涨的时候贪婪,股市下跌的时候则恐惧。因此,股市进入泡沫阶段后宜采用反向策略,也就是随着股市的不断疯狂而不断减仓,绝对不可再加仓,要有意识地克制贪婪。&&&&&&&&  &&&&&&&  其次是坚持价值投资。那次台湾股灾中,购买垃圾股的投资者损失最大,因为泡沫一旦被戳破,资产就像空气一样消失得很快。因此,应以投资蓝筹股为主,尽量规避垃圾股。&&&&&&&&&&&&&&&&
相关股票: &&
关联标签:
 ·台湾股灾始末(1987年到1990年)&&&&&&&&&&&&&&台湾股市的大股灾(一)&&&&&&&  全世界的股市都一样,宏观经济的持续增长、本币升值的强烈预期以及外围资本的大量涌入,流动性资产泛滥构成了发动一轮大牛市的背景。当初的台湾股市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迈开了牛市的第一步。&&&&&&&  那场股市泡沫酝酿的时间是1987年到1990年,在1990年2月此前的3年间我国台湾地区,台湾股指从1000点一路飙升到12682点,整整上涨了12倍。是什么让台湾股民为股市疯狂?暴富的神话最终又如何破灭?让我们回首十几年前台湾股市的一次股灾。&&&&&&&&  当时台湾经济已实现连续40年平均9%的高增长,除了财富储备增长,民间收入也大幅提升。那时,岛内居民工资收入增长很快,年底的奖金分红更是丰厚,一般公务员年底可以领到1到2个月的额外薪金;一些普通行业的工人,年底一般可以多领3个月工资;一些垄断行业,年底奖金额通常相当于7到8个月的月工资;那些高速扩张的行业,如证券公司员工的年底奖金更高达70个月,甚至100个月的月工资。&&&&&&&  台湾的经济起飞成长快速,后来经济增长率一直都在10%以上,并且始终维持在两位数。台币兑换美元更从1比40升到1比25元,加上券商的执照开放等,都是热钱涌入的重要原因,当时房市和股市一起火爆。由于新台币的升值预期,海外“热钱”大量涌入岛内,在居民财富增长作用下,一时间台湾土地和房地产价格在短时间内翻了两番,当时,岛内可以说完全是资金泛滥,巨大的资金流贪婪地寻找各种投资机会,而股票市场就成为一个最大的“蓄水池”。股市的赚钱效应甚至让很多家庭妇女摇身一变,普遍成了阔太太。&&&&&&&  短时间内指数从1000多点狂涨到12000多点。在当时大涨的过程当中,几乎可以讲所有的中产阶级资产增值都很好,开户的人数从五六万人暴增到600万人之多,做股票成为全民的典型运动。那时几乎是买什么赚什么,因此在整个狂涨的过程中,中产阶级的日子都非常好过,买错了股票,只要肯放,后来都是赚钱的。因为当时是9点开盘,到12点收盘,整个交易时间只有半天,那些炒股发财的暴富太太们当然生活得是非常好。收盘之后,第一件事先找一家像样的餐馆先吃一顿丰盛的午餐,接着下午安排各种活动,包括唱歌、跳舞、逛百货公司等等。记得那个时候百货公司生意也是出奇的好,这些暴富太太们买东西没有嫌价钱贵的,愿不愿买只是看自己喜不喜欢而已。&&&&&&&  台湾股市的大股灾(二)&&&&&&&  台北股市用了25年的时间,也就是到1986年,台湾加权指数才越过1000点关口。但从此之后,股指便出现全球罕见的加速上涨。在不到9个月的时间里,台湾加权指数跃上2000点;随后的两个月内,指数又接连突破3000点和4000点整数关口。然而在台湾股市上演的这场“牛市盛宴”还远远没有结束,1988年6月,台指突破5000点大关,7月突破6000点,8月涨到8000点。就在人们认为股市很快就要冲破1万点大关的时候,为抑制股市泡沫,1988年9月,台湾相关部门出台准备征收资本利得税的政策。也就是说,投资者从股市赚的钱要交税,这个大利空让股市半天折翅,指数从8813点连跌19天到4645点,几乎是腰斩。然而,由于当时台湾股市投机盛行,很多人都已经处于疯狂的状态,台湾有关部门征收资本利得税这一“杀手锏”没有起多长时间的作用,台指就重新抬头,继续一路“高歌猛进”。&&&&&&&  在当时不管资金面、基本面、市场面或是心理面,多头力道并未宣泄完毕,股市连跌19天,在急速修正完后,却走出最后一波的强劲喷出,股市直攻万点关卡,也应验了“万关难过万关过,不过万关不回头”。&&&&&&&  实际上,当时整个台湾股市已经处于狂热之中,当时台湾的一些行政部门,每天要等到股市下午收盘后才开始恢复办公,整个社会都陷入炒股狂潮之中。在一片疯狂的气氛中,台湾加权指数1989年上半年快速收复失地,到1989年6月创下9000点新高,并在随后的几天内如期突破一万点大关。到1990年1月,台北股市开始了最后的疯狂,创出了12495点的历史新高,当时市场乐观情绪的弥漫已经无法控制,人们普遍认为股指将很快突破15000点。&&&&&&&  这种前所未有的泡沫式疯涨,使得当时台湾股票市场已经变味,成为一个不产生实际价值的“赌场”,股市原本应该具有的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根本无从谈起。整个市场热衷的是投机,而不是投资,泡沫就是这样产生的。&&&&&&&  在1987年到1990年的三年牛市过程中,不夸张地说,任何一个人采取“扔飞镖”式的随机选股策略,都可以获得平均8.5%的月回报率,而一些胆子更大的人,如果使用当时还属于非法的融资融券工具,月回报可以很容易达到15%~20%。&&&&&&&&  台湾股市的大股灾(三)&&&&&&&  赚钱效应快速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台湾股市。到1990年3月泡沫的顶峰时,台北股市活跃交易账户,从牛市开始的1988年6月不到60万,激增到600万,可以说当时台湾几乎每个家庭都在参与“股市狂欢”。台北股市的日平均交易量也从牛市开始时的不足1000万美元飙升到最高56亿美元,单日最高成交量为76亿美元,是当时纽约交易所和东京交易所交易量的总和。由于当时台湾上市公司数量不到200家,巨大的交易量不仅是靠膨胀的市值,还依赖于高换手率推动,3年间,年换手率从开始的不到2倍到最后达到6倍,显示出短线极度投机的气氛,而且90%的交易量都是由散户创造。而在当时投机气氛浓烈的市场格局下,最有效的盈利模式就是操纵股价。&&&&&&&&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当时庄家炒作易航股的情况,易航是只有一艘破船的一家上市公司,最初股价只有一块六毛七,后来一股易航的股票从一块六毛七一路炒作到将近200块钱。庄家后来又去转战炒作所谓的南港以及泰丰,仅三只股票的炒作让庄家从一介贫民,变成最高身价曾经达到近100亿元的大富翁,但是经历过了崩盘之后,庄家又从百亿的身价跌回到了一贫如洗,这就是投机行情的一个最典型代表。  在当时的台北股市,一些在其他市场本应摘牌退市的公司,被大庄家相中后,反而成为市场热门。这些公司往往没有实际的资产,没有收入,甚至连员工都没有,但只要是小盘,筹码容易控制,股价就会被炒上天。比如当时的“新奇毛纺”股票,这家公司业务并没有任何好转,但股价却连续出现22个无量涨停。&&&&&&&  另一家在台北经营一间破旧酒店和一座野生动物园的公司“六福发展”的股票,被庄家操纵后,一个月的时间连续出现19个涨停,上涨近2倍,使得这家公司市值达到8.3亿美元,超过当时纽约的广场酒店、香港的文华东方和曼谷东方这三家世界一流酒店的市值总和。更离谱的是,一只银行股票在泡沫最高峰时,总市值竟是包括摩根大通、美洲银行、富国银行等5大银行市值的总和,而其净利润只有这五大银行的5%。&&&&&&&  那时大家最爱买金融股,有一只股票叫万企,它不是金融股,是观光百货股,投资人以讹传讹,也能把它买到涨停,市场一片看好。尽管监管方也开始提醒有泡沫危机,但投资人是全面乐观。&&&&&&&  &&&&&&&  与垃圾股炒上天的情况相反,当时台湾少数几家基本面优良、在国际上竞争力领先的大公司股票,却得不到市场的青睐。绩优股落后,垃圾股暴涨的格局把台北股市推到了全球最没有投资价值股市的位置。到股市崩盘前的1989年最后一个季度,台股平均市盈率达到100倍,而同期全球其他市场市盈率都在20倍以下。就在大家一片乐观之际,似乎也验证了华尔街名言:行情总在绝望中萌芽,在半信半疑中前进,在充满欢乐中幻灭。&&&&&&&  台湾股市的大股灾(四)&&&&&&&  1990年2月,台币升值已趋缓,同时贸易顺差也未再度走高,主流与非主流展开厮杀,终结了万点不是梦、万点是安全的幻想,为台股大多头谱下休止符,被视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也为空头下杀找到了借口。指数从最高点12682点一路崩盘,一直跌到2485点才止住,8个月的时间跌掉一万点。此刻,投资人才领悟到股灾的可怕。&&&&&&&  台北股市在创造了全球股市前所未有的3年涨12倍的奇迹后,不论有多少所谓的牛市逻辑,最终还是对抗不了股市有涨就有跌的规律。这是一场彻底的崩盘,而那些海外“热钱”早已在此之前获利出逃,几乎所有损失最后都由台湾投资者,尤其是个人投资者来承担。&&&&&&&  在当时的那场台湾股灾中,很多人倾家荡产,遭受巨大损失的有庄家和主力,但更多的则是那些散户。由于过分投机,很多股票的股价都远远脱离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手中拿着这样股票的股民,在股灾来临之时,只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资产灰飞烟灭。&&&&&&&  许多股民经历过那场台湾股灾真是觉得一场游戏一场梦,当市场在一路上扬的时候,大家都会觉得,赚钱会让自己兴奋,那时候,赚钱好像没怎么困难,拼命想着赚大钱,完全不把风险当回事。可是当股市一路下跌的时候,个人的心态很难调整,特别是突然遇到崩盘的时候,一路连续暴跌的时候,投资者只能是焦虑,甚至因为连续跌停,根本就无法止损,就是想卖都卖不掉的。&&&&&&&&  当大盘暴跌的时候,可想而知,超涨的高价股票纷纷中箭落马。从高价跌成中价股,从中价跌成低价股,暴跌10倍、20倍的比比皆是。因为卖压如排山倒海而来,很多的股票是每天跌停、再跌停,根本卖不出去,很多人的生活从彩色变成了黑白。&&&&&&&&  整个台股从12000点回跌的过程当中,许多人屡次抄底,屡次套牢,套得很深,在整个回跌的过程当中,大家没有想到跌幅会有这么深。从12000点回到8000点以下,有人开始进行买进,7000点买进,6000点买进,5000点更是买进,日后是一路跌到了2485点,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人把牛市赚的所有钱都吐回了市场还不够。&&&&&&&  经过了一场空头的大洗礼之后,那些因炒股致富的富太太们也结束了很优厚的生活,该回去当家庭主妇的仍当家庭主妇,该去上班的又回去上班。一场大股灾让很多台湾股民认识到,股市并不是提款机。股市泡沫造就了短暂的暴富神话,但最后却好像一场纸面上的数字游戏,最终还是两手空空,甚至因此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很多台湾股民在经历这次股灾之后,也告别一夜暴富的幻想,重新回归平常的生活。
【&·&发布:勇夺芳心 &&16:13&】  &&&&&&&&&&&&&&&&  台湾股市泡沫重温&&&&&&&  台湾股市泡沫重温&&&&&&&  &&&&&&&  这不只是一场泡沫,更是一场闹剧&&&&&&&  &&&&&&&  如果说金融市场非理性繁荣的进程只能靠新兴的行为金融理论来诠释和预判,那么,通过回顾具有相同文化属性和经济发展轨迹的台湾市场,尤其是那段在上世纪80年代末台股泡沫的演绎,或许可以深刻理解当前A股市场出现的一些非理性现象。整个A股市场生态圈的参与者,从政策制定者、中介机构,到投资者,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当时台湾的影子,这并不是一种好的迹象。当你了解那段历史后,你会希望,这种事情千万别在国内发生。&&&&&&&  &&&&&&&  一个美丽的开始&&&&&&&  &&&&&&&  台湾提早大陆约30年开始工业化进程,到上世纪80年代末,岛内经济实现连续40年平均9%的高增长,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模式为台湾赚取了大量外汇,外汇储备达到700亿美元,仅次于日本,是当时人均外汇储备最高的经济体。&&&&&&&  &&&&&&&  似乎突然之间,台湾从贫困小岛蜕变成为一个富裕的地方,不仅表现在官方的财富储备,民间收入也大幅提升。80年代,岛内居民工资收入快速增长,更让人感觉“暴富”的是年底奖金花红迅速膨胀。比如公务员年底可以领到1-2个月的额外薪金,一些普通行业的工人年底一般可以多领3个月的工资,一些热门垄断行业,如台湾的几大水泥巨头的工人奖金额为7-8个月的月工资,那些高速扩张的行业如证券公司的奖金规模更高达70个月,甚至100个月的工资。&&&&&&&  &&&&&&&  由于新台币的升值预期,海外热钱也大量涌入岛内,在外汇盈余和居民财富增长共同作用下,造成当时台湾流动性过剩难以消除的局面,其结果就是各种资产价格的彪升,土地和房地产价格在短时间内翻了两番,地下钱庄和投资公司月利息率达到4%,甚至6%以上。一时间,台湾岛内资金泛滥,而且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实现诱人的投资回报,来钱容易赚钱也容易,巨大的资金流贪婪地寻找各种投资机会,而股票市场就成为最大的蓄水池。&&&&&&&  &&&&&&&  股市泡沫膨胀&&&&&&&  &&&&&&&  在所有的财富制造机器中,股票买卖成为那个时候参与面最广,回报最高的造富运动。台湾自有股票市场后用了25年时间,到1986年台湾加权指数才越过1000点,但从此开始,股指便出现了全球罕见的加速屡创新高牛市行情。在不到9个月里,指数跃上2000点,随后的2个月内,指数接连突破3000点和4000点。虽然1987年全球股灾也同样重创台股,指数重挫51%,到1987年12月跌至2298点,但这场牛市盛宴还远没有结束。&&&&&&&  &&&&&&&  台当局采取汇率“缓升”策略,加剧了市场对新台币升值的心理预期。&&&&&&&&  &&&&&&&  在各种压力下,台当局于1986年开始采取对新台币汇率缓幅升值的策略,1美元兑新台币由1985年的39.8元小幅升值到1986年的35.5元。但是,这种“缓升”策略不仅没有减轻新台币的升值压力,反而刺激了市场更强的升值预期心理。&&&&&&&  &&&&&&&  不仅岛内民众纷纷抛售美元,国际热钱也大量涌入岛内。年,台国际收支账户中短期资本净流入由2.8亿美元暴增至40亿美元,虽然台当局引导岛内利率不断下调,但仍无法阻止热钱涌入,新台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加剧。&&&&&&&&  &&&&&&&  在1988年6月,台指就反弹突破5000点大关,7月突破6000点,8月涨至8000点。随后股市开始了第二次调整,9月份台湾“财政部”为抑制股市泡沫出台征收资本利得税政策重创市场,指数至年底累计下跌43%,跌倒5000点以下。但是市场热情并没有减弱,人们都在预期股指上10000点大关。在随后政府做出让步之后,1989年上半年指数快速收复失地,到六月创9000点新高,并在随后的几天内如期突破万点。1989年下半年的台“立法委”选举暂时转移了民众对股市的注意力,至1990年1月,股市开始了最后的疯狂,创出了12495点的历史新高,当时市场乐观情绪的弥漫已经无法控制,人们认为股指将很快突破15000点。&&&&&&&  &&&&&&&  当时参与台湾股市的一位美国基金经理Steven&R.&Champion在他记录台股大牛市的传记“The&Great&Taiwan&Bubble”(台股大泡沫)中写到“…那个时候中国人似乎找到了如何超越光速和摆脱其它物理限制的方法,他们到达了一个时钟停摆,平行线交织的奇怪空间,正常的金融和商业法则在这里都不再适用…”&&&&&&&  &&&&&&&  这种前所未有的泡沫式疯涨使得股票市场已经变味,成为一个不产生实际价值和合理资源配置功能的赌场。在那3年牛市过程中,任何一个人采取扔飞镖的随机选股策略都可以获得平均8.5%的月回报率,那些更大胆的“投资者”如果使用当时还非法的融资融券工具,月回报可以很容易达15-20%。&&&&&&&  &&&&&&&  赚钱效益快速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股市,到1990年3月泡沫顶峰时,活跃交易账户从牛市开始的1988年6月不到60万激增至460万,每个家庭都在参与股市狂欢,这是真正的全民炒股。台湾股市的日平均交易量也从牛市开始时的不足1000万美元彪升至最高56亿美元,单日最高成交量记录为76亿美元,是当时纽交所和东京交易所交易量的总和。由于当时台湾上市公司数量不到200家,巨大交易量不仅是靠膨胀的市值,还有高换手率推动,3年间年换手率从开始的不到2倍到最后达到6倍,显示出极度短线投机气氛,而且90%的交易量都是由散户创造。&&&&&&&  &&&&&&&  在投机气氛浓烈的市场格局下,最有效的盈利模式就是操纵股价,一些在其它市场本应摘牌退市的公司被大玩家相中后反而成为市场热门。这些公司往往没有实际的资产,没有收入,甚至连员工都没有,但只要是小盘,筹码易于控制,股价就会被炒上天。比如“新奇毛纺”这只股票,市场对这家公司业务无任何好转可能的股票产生兴趣后,股价出现了连续22个无量涨停。另一家在台北经营一间破旧酒店和一座野生动物园的公司“六福发展”的股票在被庄家操纵后一个月的时间上涨近2倍,连续19个涨停,使得这家公司市值达到8.3亿美元,超过当时纽约的广场酒店、香港的文华东方和曼谷东方这三家世界一流酒店的市值总和。更离谱的是,一家台湾本土的银行-中国国际商业银行(英文简称也是ICBC)在泡沫最高峰总市值竟是包括摩根大通、美洲银行、富国银行等5大美国银行市值的总和,而其净利润只有这五大银行的5%。&&&&&&&  &&&&&&&  与垃圾股炒上天的情况相反,当时台湾少数几家基本面优良,在国际上竞争力都领先的大公司股票却得不到市场的青睐。比如王永庆掌柜的台塑集团在股市最好的一个季度里股价只上涨了12.2%,同期台湾加权指数涨幅为44.4%。在1989年第一个季度,台湾蓝筹股指数上涨幅度为39.5%,远远落后于投机股74.8%的涨幅。绩优股落后,垃圾股暴涨的格局把台湾股市推倒了全球最贵股市的位置,到股市崩盘前的1989年最后一个季度,台股平均市盈率达到100倍,而同期全球包括新兴市场在内的其它市场市盈率都在20倍以下。这种盛况让岛内居民癫狂,却令世人暗笑,局外人都清楚,股市大屠杀马上就要上演。&&&&&&&  &&&&&&&  社会弊端&&&&&&&  &&&&&&&  突如其来的财富效应让岛内各阶层人士都感到手足无措,上到政策制定者,下到平民百姓在疯狂牛市中都失去了自我。&&&&&&&  &&&&&&&  在牛市开始的最初期,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将其称为“伟大的繁荣”,刚刚合法化的“民进党”也加入鼓吹牛市理论的行列。高层的举动被市场理解为政府会力挺股市,大街小巷盛传“牛市永不落幕”。但当股市开始失控之后,政策制订者由于缺乏经验,于1988年9月推出了开征股票投资利得税这一并不聪明的做法,激怒了已被惯坏了的“投资者”,股民开始上街抗议,围攻“财政部”和“财政部部长”郭婉容官邸,要求政府为股市下跌负责。&&&&&&&  &&&&&&&  收到恐吓的政府为避免失去选民,保住官位,开始错上加错,又转到了力挺股市的立场,让股市疯狂进一步演化。但这时的政策制定者信心已明显不足,他们知道这样发展下去最后会产生什么严重的后果,但也不敢再度激怒股民。那个时候台湾高官也像股民一样,是被吓住的小孩,一举一动都畏手畏脚,生怕惹下麻烦。当时被围攻的目标“财政部部长”郭婉容在股市突破万点之后的一起活动上被记者追问对后市的看法,这位雍容高贵的女部长本能的脱口而出“一万点已经不低了”,但可能很快意识到这句话会被市场视为利空,赶紧补充到“也不高”。这一骑墙表态成为第二天台湾大报小报的头条。&&&&&&&  &&&&&&&  当时台湾政府力挺甚至操纵股市的另一大原因是许多政客与股票市场有公开或私下的利益纠葛,全民炒股自然也落不下政客。在1989年“选举”后,台湾至少有20位“立法委员”担任不同证券公司的主席职位,力挺股市派在台“立法院”拥有强大势力,包括“财政部”和证监会等“内阁”机构的政策制定者无力对抗,不利于牛市延续,维护股民“利益”的政策都会在“立法院”开会期间遭到猛烈的,甚至是武力攻击。我们现在习惯看到的台“立法院”开会时话不投机大打出手的场景就是在那是养成的传统。&&&&&&&  &&&&&&&  上梁不正下梁歪,台湾民间在股市狂热中也出现了许多社会弊端。原本有不同社会职能的人群纷纷被股市吸引,学生旷课炒股,计程车司机为赶去看行情拒载乘客,寺院僧人炒股,公务员炒股。当时的一些政府部门,比如“劳动保险署”、“公共住房署”等在股市下午收盘后才开始恢复办公,整个社会都陷入炒股狂潮中。&&&&&&&  &&&&&&&  从股市上容易获得的大笔钱财让5年前还勤俭持家的台湾百姓开始变得物质享乐,服务业和色情行业空前发展,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甚至超过发达国家。与此同时,绑架、勒索、敲诈、暗杀等刑事案件也快速上升。证券公司和大庄家成为黑社会盯上的目标,报端经常可见黑社会恐吓施压让证券公司支持某只股票价格,或直接绑架暗杀相关市场人士。在1989年的台北时装周上,防弹背心竟然成了最热门商品(台《中国邮报》,日报道)。&&&&&&&  &&&&&&&  疯狂的逻辑&&&&&&&  &&&&&&&  支持当年台股泡沫不断发酵的原因是人们总能找到支持牛市的理由。The&Great&Taiwan&Bubble这本书的作者总结了以下当时盛行的5大牛市逻辑,其中有些是客观存在,有些则是自我陶醉。&&&&&&&  &&&&&&&  第一,台湾是一个流动性驱动的市场,由于持续多年的高储蓄率、贸易顺差和热钱涌入,使得这个市场资金供给膨胀,而可以投资的渠道有限,只能涌入股市,而且市场相信流动性过剩短时间内都不会消除;&&&&&&&  &&&&&&&  第二,台湾的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上有大量的被低估的资产,比如土地和持有其它上市公司的股票,公司价值有重估需要;&&&&&&&  &&&&&&&  第三,市场上的大庄家是会一直支持市场的,因为如果崩盘,他们也会受到损失;&&&&&&&  &&&&&&&  第四,台湾和日本一样,外国投资者已连续多年预言东京股市会崩盘都没有成真,东京股市还在涨,台湾有什么担心的;&&&&&&&  &&&&&&&  第五,最后,政府是不会让股市泡沫破裂的,他们已经害怕投资者的批评和失去选民的支持。&&&&&&&  &&&&&&&  这些牛市逻辑是不是听上去很熟悉呢?&&&&&&&  &&&&&&&  泡沫破裂&&&&&&&  &&&&&&&  欲使其死亡,必先使其疯狂。台湾股市在创造了全球股市前所未有的3年涨12倍的奇迹后,不论有多少所谓的牛市逻辑,最终还是对抗不了自然规律,通行的经济和商业准则开始恢复法力。在政府连续加息、拓宽投资渠道、打击非法金融等一系列组合拳之后,台股牛市的根基,既流动性过剩开始动摇,加上1990年突然到来的海湾战争这一催化剂,最终彻底击垮了台湾股市。在1990年农历新年过后至10月间,台湾加权指数由12495点狂泻至2485点,这是一场彻底的崩盘,而那些海外热钱早已在此之前获利出逃,所有损失都由台湾本土投资者,尤其是个人投资者承担。就本土参与者而言,这场游戏没有赢家。&&&&&&&  &&&&&&&  在随后的90年代,好在台湾经济结构成功转型,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高科技产业基地,经济继续保持9%的高增长,才使这场股市灾难没有让国民经济伤筋动骨。台湾股市继续是全球最活跃的市&&&&&&&  &&&&&&&  场,个人投资者在用血汗钱学到经验教训后也逐步成熟起来,开始用国际通行的投资理念和方法参与股市投资,他们现在依旧是台湾股市的重要玩家,只是,台指至今也未能收复失地,伤口留到现在。&&&&&&&  &&&&&&&  A股投资者启示&&&&&&&  &&&&&&&  每一个新兴市场和经济体在发展过程中都避免不了犯错误,尤其是中国大陆这一更为复杂的经济体和刚刚打开大门的股票市场,需要面对和解决各种有“中国特色”的问题。但是,我们也有明显的后发优势。台湾股灾可以让国内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清醒的认识到股票市场出现泡沫的严重性,该采取什么合理的措施避免或应对,情理上,我们应该做得更好,伤害更少。&&&&&&&  &&&&&&&  对于国内投资者,尤其是普通大众,通过近期A股市场的跌荡起伏,再看看台湾市场的遭遇,可以慢慢了解什么才是股票市场上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最终带来真正财务自由的投资方式又是什么。不关心基本面,不做自主分析,靠听内幕消息炒股的模式最终会被淘汰,垃圾股炒上天的结果只能是最后的原形毕露。对于绝大多数无时间和能力研究公司,挑选个股的个人投资者,如果想分享国内经济和股市增长创造的财富,理性的办法是选择基金或其它专家理财,虽然这些机构大多数也战胜不了市场,但比自己贸然入市风险要小的多。对于那些时间精力充沛,又迷恋股票市场的个人投资者,不论你采取什么样的玩法,都要在最本质的地方,既经济和公司业绩表现上多下功夫。&&&&&&&  &&&&&&&  我们的财富积累不可能靠个别牛市来实现,只有常年保持稳定的回报率,才是最靠谱的股市致富之道。
【&发布:勇夺芳心 &&09:15 &勇夺芳心  &浏览/回复:214/3】&&&&&&&&&&&&&&&&  标签:基金不愿博起&股票&&&&&&&&  一路下跌,今天狰狞的面目暴露无疑,原来源于3月3日开始的股改限售股解禁。&&&&&&&  ,昨日收盘价只比IPO发行价高32%,而且有港口资产注入的预期和业绩增长的事实,居然挡不住IPO发行网下配售股今天上市的滔滔洪水,直奔跌停,要知道跌停价比IPO发行价高出不到19%呀。&&&&&&&  &&&&&&&  隔夜美国股市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暴涨417点,涨幅3.55%;香港股市,继昨日收盘大涨1.27%之后,今早开盘暴涨3%以上,如此迅猛的外围股市强劲反弹,难道刺激不了基金等机构的做多欲望?!&&&&&&&  看来,中国的基金经理们已经彻底进入了更年期,任何的挑逗,都无法刺激起博起的欲望。&&&&&&&  &&&&&&&  “10年牛市、百年难遇”,“RMB升值不止、A股牛市不息”,“股改制度变革造就10年牛市”,“大国崛起、蓝筹时代”...等等文革式美丽的谎言,为什么会这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牛市不能没有激情,牛市也离不开忽悠。&&&&&&&  牛市时像喝足了“金枪不倒丸”,激情四射,雄赳赳气昂昂,仿佛不到8000非好汉;熊市时成了提不起来的阿斗。这就是中国的基金经理?&&&&&&&  &&&&&&&  股票投资,标准的风险投资,不能失去理性,但也不能没有一点敢创敢拼的精神。太理智了,就没法玩了。&&&&&&&  一旦所有的投资者都被“理智”左右,上证指数三年后非到1500点不可,到那时侯,A股的市盈率就与国际成熟股市接轨了,真正融入了国际金融的大潮流中。这不是危言耸听,有历史为证——&&&&&&&  07年,分析师们一口同声地拿曾经经历了本币升值周期的日本和台湾股市说牛市的故事,惟独不说日本和台湾股市之后又经历了历史罕见的崩盘景观,且看一组数据:&&&&&&&  &&&&&&&  --------------------------------------------------------------------------------&&&&&&&  &&&&&&&  日本股市——牛市背景:日圆升值,经济腾飞。&&&&&&&  1987年启动点位:9,000多点;&&&&&&&  1990年癫狂顶峰:38,915点。总涨幅超过300%;&&&&&&&  1991年在日圆加速升值的环境下,日本股市进入长达13年的熊市;&&&&&&&  2003年跌到了7,600点,低于启动点数的16%。&&&&&&&  2008年,四年后的今天,日经指数在12,000多点徘徊,不到疯狂颠峰时的1/3。&&&&&&&  &&&&&&&  --------------------------------------------------------------------------------&&&&&&&  &&&&&&&  台湾股市——牛市背景:台币升值,亚洲四小龙腾空出世。&&&&&&&&  1987年牛市启动点位:1000点左右;&&&&&&&  1990年,癫狂顶峰:12,682点,三年时间,总涨幅超过11倍;&&&&&&&  1990年-1991年,股市崩盘,8个月时间一路泻到2,485点;&&&&&&&  2008年,17年后的今天,台湾股市还在8000点左右游荡,不到疯狂颠峰时的2/3。&&&&&&&&  --------------------------------------------------------------------------------&&&&&&&  &&&&&&&  日本和台湾股市的大崩盘,导致无数炒股者倾家荡产—所有炒股而没有适时彻底退出者都成了赤贫阶级,无数财富灰飞烟灭,反倒是那些从来不问不看股市的人群,后来成了社会的富裕阶层和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  失去理智的疯狂与埋葬疯狂的理智,同样恐怖!!!&&&&&&&  &&&&&&&  股市不能没有“热气儿”。基金不能在危险的悬崖边上做旁观者,任凭股市自由落体式运动,在悬崖边上无所作为,由着股市一熊到底,最后被埋葬的,不只是散户和大户庄家,也一定有基金经理和中国刚刚发展起来的基金业,当然,还会加速国家经济的衰减。&&&&&&&  &&&&&&&  &&&&&&&&工具箱  &&&&&&&&&&&&&&&&【&·&发布:勇夺芳心 &&19:15&】  &&&&&&&&&  &07:45&贾国文&中国证券报&&&&&&&&  &&&&&&&  1990年2月,曾经令人惊心动魄的股市泡沫终于破灭。台湾股市从最高点12682点一路崩盘,一直跌到2485点才止住。大盘在8个月内竟然跌掉了10000余点,跌得只剩下了零头,跌幅高达80.4%!此刻,投资者才真正领悟到股灾的可怕,才真正认识到股市风险的巨大。&&&&&&&  &&&&&&&  本文回顾了那场台湾股市泡沫破裂的历程。作者发现,股市泡沫破灭的成本最终主要由四种人承担。他们是:投资经验欠缺的个人投资者、挪用生产经营资金炒股的不务正业的机构和企业、负债炒股的个人投资者及非理性投资者。从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呢?&&&&&&&  &&&&&&&  泡沫积聚的历程、成因和影响&&&&&&&  &&&&&&&  台湾股市从启动到泡沫顶点经历了5年的时间。1985年7月台湾股市从600多点启动到1987年10月到达4600多点。受当时美国股灾影响,台湾股市狂跌了近3个月,一直跌到2300多点。之后行情迅速恢复,至1988年9月到达高点8870点。受台湾金融当局宣布开征资本利得税影响,台湾股市开始第二次暴跌,最低至4873点。随后,管理层在投资者的巨大压力下宣布取消征收资本利得税的计划。1989年上半年指数快速收复失地,到六月创9000点新高,并在随后的几天内如期突破万点。1990年1月,股市开始了最后的疯狂,创出了12495点的历史新高。当时市场乐观情绪的弥漫已经无法控制,人们认为股指将很快突破15000点。1990年爆发的海湾战争终于刺破了这场超级股市泡沫。从1990年2月到10月,股市由12682点狂泻到2485点。&&&&&&&  &&&&&&&  台湾股市那一轮上涨的成因首先是台湾经济持续高增长。1951年至1987年,台湾年均经济增长达9%,为世界之首,并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模式为台湾赚取了大量外汇。1988年底,台湾外汇储备达760亿美元,仅次于日本,是当时人均外汇储备最高的经济体。其次是新台币的升值预期。美国多次以台当局人为操纵汇率为由,威胁使用其“综合贸易法案第301条款”,逼迫台当局放宽汇率管制,让新台币升值,以减少对美贸易顺差。台湾货币当局被迫对新台币实施缓慢升值政策。第三是流动性过剩。新台币的升值预期使得海外热钱大量涌入岛内,加之多年沉淀厚积的高额储蓄因利率不断走低而从银行体系外流,造成当时台湾流动性过剩难以消除的局面,其结果就是各种资产价格的飙升,土地和房地产价格在短时间内翻了两番。第四是投资渠道不畅。由于投资渠道不畅,长期经济增长所累积的居民财富大部分都以银行存款的形式累积在银行体系。当股市开始启动以后,在股市赚钱效应的吸引下,投资者的股票投资热情被调起,开始蜂拥入市。至1989年底,台湾股民开户数已高达500万户,可以说当时台湾几乎每个家庭都在参与“股市狂欢”。&&&&&&&  &&&&&&&  台湾股市泡沫的破裂首先影响的是经济。新台币持续升值使得台湾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出口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幅削弱。同时,泡沫经济的发生使岛内劳动力和土地成本大幅攀升,使台湾传统产业出现了大量倒闭和大规模外移。岛内传统产业迅速衰退,引发产业空洞化趋势。其次是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新台币升值和股市暴涨导致岛内人均收入大幅增加,刺激了岛内服务业的发展。第三是对金融系统的影响。台湾股市泡沫破灭使得台湾股市和楼市双双下跌,这又使得银行金融系统开始发生经营危机。许多融资对象相继倒闭造成银行的呆账和坏账也大幅增加。&&&&&&&&  &&&&&&&  台湾股市泡沫的启示&&&&&&&  &&&&&&&  第一个启示是股市暴涨必有暴跌。其实,每一位入市的投资者都知道股市暴涨必有暴跌这个道理,但问题的关键是股市什么时候会暴跌?或者说股市什么时候开始具有暴跌的可能性?一般来说,股市进入泡沫阶段以后随时都有暴跌的可能性。国际上,诊断股市泡沫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它们分别是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DP的比重法、市盈率法、美联储模型法(Fed&Model)和托宾Q法。其中,由于托宾Q法所需数据许多地区并不具备,故可以用前三种方法来诊断当前的股市状态。&&&&&&&  &&&&&&&  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DP的比重法。在美国股市的最近100年,这个指标最低为0.4,最高为1.6。高点曾经到达过两次,第一次高点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之前,另一次发生在1999年。台湾股市见顶时该指标为1.55,跌到底时为0.48。&&&&&&&  &&&&&&&  市盈率法。由于动态市盈率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故计算静态市盈率。世界大部分股市在牛市见顶时市盈率都在60倍左右。&&&&&&&  &&&&&&&  美联储模型法。该方法是以上市公司总的投资的回报率(净利润与市值之比)与一年存款净收益相比,如果低于存款收益率,则说明市场已进入泡沫阶段。&&&&&&&  &&&&&&&  第二个启示是牛市泡沫阶段的驾驭启示。股市进入泡沫阶段并不意味着它马上就会下跌或者暴跌,而是意味着此时投资于股市风险更大而回报更小。美国股市就是于1996年前后进入泡沫阶段而股市真正暴跌一直等到2000年才出现。连格老也不得不感叹这后几年为“非理性的繁荣”。关于牛市泡沫阶段的驾驭与操作,台湾股市泡沫给我们的启示如下。&&&&&&&  &&&&&&&  股市泡沫破灭的成本最终由经验欠缺的个人投资者(尤其是负债炒股的投资者)和急功近利的机构和企业法人承担。因此,股市进入泡沫阶段后,以下投资者不宜参与泡沫阶段。一是投资经验欠缺的个人投资者。二是挪用生产经营资金炒股的不务正业的机构和企业。三是负债炒股的个人投资者。四是非理性投资者。&&&&&&&  &&&&&&&  可以这样说,股市泡沫阶段的参与者都是非理性的噪音交易者(noise&trader)。如果的确想参与股市最后的疯狂和博傻,那么请准备好速效救心丸并参考以下建议。&&&&&&&  &&&&&&&  首先是戒贪。台湾股市泡沫后,有的投资者由暴富变为两手空空,有的甚至还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就是因为贪婪,这些人时常在后悔为什么当时不见好就收?华尔街有句名言:“股市只受两种情绪控制,那就是贪婪和恐惧”。股市上涨的时候贪婪,股市下跌的时候则恐惧。因此,股市进入泡沫阶段后宜采用反向策略,也就是随着股市的不断疯狂而不断减仓,绝对不可再加仓,要有意识地克制贪婪。&&&&&&&  &&&&&&&  其次是坚持价值投资。那次台湾股灾中,购买垃圾股的投资者损失最大,因为泡沫一旦被戳破,资产就像空气一样消失得很快。因此,应以投资蓝筹股为主,尽量规避垃圾股。&&&&&&&&  &&&&&&&&工具箱  &&&&&&&&&&&&&&&&【&·&发布:勇夺芳心 &&19:16&】  &&&&&&&&&  【&·&原创:stock3721 &&00:00&】  &&&&&&&&  日本泡沫经济时期的牛市神话&++pp_(ur+&&&&&&&&  H$UQ/`&&&&&&&&  由于经济持续强劲增长及日元升值的支撑,日本股市在1984年初突破10000点之后,走出了一波令人炫目的大牛市行情。至日,日经平均指数达到其历史最高点38915点。在当时,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坚信股价只涨不落、地价只升不降的大和神话。1990年初,《日本经济新闻》在对20位著名企业家进行股市预测时,大家一致乐观地认为1990年的股指将继续上冲至点。&?&~y}*A&&&&&&&&  !+ek[&&&&&&&&  但是事与愿违,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破裂,日,日经平均指数暴跌至28002点,从此踏上了长达十多年的漫漫熊途。2003年4月日经指数最低跌至了7607.88点。尽管近年来日本经济呈现复苏迹象,但日本股市目前也不过在16000点徘徊,只相当于大牛市最高峰时的43%。&-lTJ&CgCNx&&&&&&&&  )&#39;&|&{XiAf&&&&&&&&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日本对外投资快速增长,贸易顺差不断激增,从债务国一跃成为债权国。1985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余额为440亿美元,是1980年的2.3倍,经常项目盈余503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7%。与此同时,美国经济陷入因高利率和美元升值导致的困境之中。为摆脱窘境,在美国主导下,1985年9月五国集团(G5)一致达成“广场协议”,以人为干预方式迫使日元升值。结果日元一路飙升,兑美元的比率由日的242:1上升至日的121.65:1,在不到两年四个月的时间里,日元兑美元上升了近一倍。&&#39;v&s$&u&&&&&&&&  ^l|1cr]&&&&&&&&  为了应对日元的急速升值对国内出口产业的打击,日本银行连续五次下调再贴现率,从1986年1月的5.0%降至1987年2月的2.5%,旨在通过增加投资和消费扩大内需。在日元升值和低利率政策作用下,货币供应量不断增大,形成了过剩的流动性资金,这些资金大量流入房地产和股票市场,满足了资产增值的投机需要,为房市和股市的异常繁荣埋下了伏笔。&|U,y)6N&&&&&&&&  g)cgrSA-&&&&&&&&  日本股市从1983年开始缓慢回升,1984年初日经平均指数上升至10000点以上,广场协议后股市迅速进入大牛市。1986年1月日经平均指数为13000点,至1987年9月便上涨至26000点。即使遭到了日“黑色星期一”&全球股市暴跌的袭击,日本股市上升的脚步也未受阻。1988年股票市场总市值超过当年GDP(387万亿日元)达到477万亿日元,日,日经平均指数达到历史最高点38915.87点,这是牛市之初的近3倍,股票市场总市值上涨到611万亿日元,相当于GDP的1.48倍。&U.!i:&#39;Pf1&&&&&&&&  b&@/#T[=b&&&&&&&&  其间,日本电信电话公司(NTT)民营化后在牛市中隆重登场,政府分三次减持其保有股份,1987年2月第一次向市场推出160万股时,认购人数达到1058万人,股票价格从首次公开募股(IPO)发行价119.7万日元一举飙升至两个月后的318万日元。NTT的上市盛况使股票市场更加沸腾,个人投资者开始大规模向股市注入资金,形成股票投资热潮,大量银行也将资金积极地投入到股票市场,上市企业也在不断上扬的股市中通过各种方式轻松筹集资金,并将企业资金回流于股票市场,继续推动股市上涨。1989年,日本股票市场的市盈率高达70.6倍。&xR.U&qD^p&&&&&&&&  jpg?F_-:&&&&&&&&  股市巨大的财富效应使得居民个人消费心理膨胀,人们争相购买新车、高尔夫会员证和名牌产品等,民间消费支出连年增长,新建住宅大量增加,整个日本岛都沉浸在富足之中。&5Kl+t[X&&&&&&&&  }`ErRg&-^&&&&&&&&  当时,日本对外投资也相当火暴,其对外年直接投资额从1986年的220亿美元上升到1989年的680亿美元。从1985年到1990年,日本企业海外并购超过500亿日元以上的并购案就有21起,其中包括索尼从可口可乐公司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股权、三菱地所收购象征美国财富与权利的洛克菲勒中心等令美国人惊呼的案例。&9&ZP&O&&&&&&&&  %&%H&#39;pp|;&&&&&&&&  当时,整个日本岛都沉迷在空前的繁荣和疯狂之中。人们甚至坚信股价只涨不落、地价只升不降的大和神话永不破裂。日,《日本经济新闻》在对20位著名企业家进行股市预测时,大家一致乐观地认为1990年的股价将继续上冲至点。&&#39;.&#39;%NEA&&&&&&&&  5[8&rb,0o&&&&&&&&  但是事与愿违,日,日经平均指数暴跌至28002.07点,比1989年末的最高值下降了28.05%,日,又降至20221.86点,股市总市值消失了270万亿日元以上。股票的下跌也引起国内债券市场的恐慌,抛售股票、债券的资金迅速流向海外,日本金融市场出现了股票、债券与日元三重贬值的混乱之中。1990年秋季,房地产开始暴跌。&-W?N:=]`)6&&&&&&&&  z,yF_B$J&&&&&&&&&  大牛市的破灭使日本经济增长率从1990年的6.0%降至1992年的1.1%,1992年的股票市场总市值跌至289万亿日元,比1989年下降了52.7%。暴跌的股价和地价使居民持有的金融资产价格严重缩水,个人金融资产的暴跌所产生的逆资产效果导致消费信贷收缩,居民消费锐减。1991年,日本轿车销量增长率也出现了自1981年以来的首次负值,全国公寓销量年比减少41.3%,为14年以来的最低。股市下跌导致了金融体系风雨飘摇,也使日本经济陷入“失去的十年”&萧条时期。尽管近年经济呈现复苏迹象,但不良债权的处理直至2005年才告一段落,股市也雄风不再,2003年4月跌至7607.88点的谷底后,今日也不过在17000点徘徊,只相当于大牛市最高峰时的43%。&n!uIVdIv&&&&&&&&  &&QMRt&&&&&&&&  日本股市的大牛市随着经济泡沫的破灭黯然落幕,而催生与刺破泡沫经济的原因值得思考。&r$Q4AnnB7&&&&&&&&  qbZHb&}&&&&&&&&  首先,政府及政策部门决策失误与泡沫经济直接相关。美国的高压迫使日元快速升值,与大幅降低利率一起诱发了金融资产泡沫的产生。而股市泡沫迅速膨胀之时,日本银行却一直采取观望态度,直至1989年5月,才将维持了两年零三个月的超低利率提高,延误了使过热经济软着陆的时机。之后日本银行连续五次加息,至1990年8月,2.5%的再贴现率已提高至6.0%,同时出台了土地融资的总量控制、土地税制改革等严厉的紧缩政策,最终刺破了泡沫。&k;y&Q8&&&&&&&&  qU~=hWlE&&&&&&&&  其次,来自国际市场金融衍生商品的冲击,给日本证券市场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力。日本于1984年实施了一系列金融自由化措施,放松政府管制,开放了外国资本和国内资本的自由流动,为投机资本的入侵打开了大门。外国银行和证券公司运用诸如股指期货这一崭新的投资手法,与现货指数之间进行套利交易,对大牛市的破灭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1Qa_z&&&&&&&&  H(&70706k&&&&&&&&  最后,银行和投资者风险意识淡薄。年,日本证券公司、银行丑闻频发,如野村、日兴等证券公司为大客户填补损失,富士、东海银行等以假名义提取存款等欺诈事件,严重影响了金融机构的信誉,动摇了投资者信心。在大牛市面前,追逐资本增值的投机目的使投资者狂热地投入到股市,投资者信心过度膨胀,风险意识薄弱。&&&&&&&&  工具箱  &&&&&&&&  &&&&&&&  【&·&原创:cego &&18:43&】  &&&&&&&&  台湾股市从启动到泡沫顶点经历了5年的时间。1985年7月台湾股市从600多点启动到1987年10月到达4600多点。受当时美国股灾影响,台湾股市狂跌了近3个月,一直跌到2300多点。之后行情迅速恢复,至1988年9月到达高点8870点。受台湾金融当局宣布开征资本利得税影响,台湾股市开始第二次暴跌,最低至4873点。随后,管理层在投资者的巨大压力下宣布取消征收资本利得税的计划。1989年上半年指数快速收复失地,到六月创9000点新高,并在随后的几天内如期突破万点。1990年1月,股市开始了最后的疯狂,创出了12495点的历史新高。当时市场乐观情绪的弥漫已经无法控制,人们认为股指将很快突破15000点。1990年爆发的海湾战争终于刺破了这场超级股市泡沫。从1990年2月到10月,股市由12682点狂泻到2485点。&&&&&&&  ---------------------------------------------------------------------------------------&&&&&&&  &&&&&&&  一个问题一直疑惑:台湾在5年牛市过程中指数曾经过两次腰斩,在这两次腰斩的底部人们的心理应该也是象现在一样极度脆弱,为什么此后不久还会有能力创新高?从技术上又该如何去判断牛熊转换?&&&&&&&&  
 一个问题一直疑惑:台湾在5年牛市过程中指数曾经过两次腰斩,在这两次腰斩的底部人们的心理应该也是象现在一样极度脆弱,为什么此后不久还会有能力创新高?从技术上又该如何去判断牛熊转换?&&&&&&&&&&&&&&&  
·日本经济史&&&&&&&&&&&&&&&【&发布:勇夺芳心 &&16:04 &勇夺芳心  &浏览/回复:92/4】&&&&&&&&&  日本股市崩盘&&&&&&&  文/[德]彼得·马丁&布鲁诺·霍尔纳格&著&王音浩&译&?&来源:中外书摘&&&&&&&&  景气一浪高过一浪&&&&&&&  &&&&&&&  1987年10月纽约股价暴跌以后,日本股价快速上涨,显示出日本的强大实力。日本股票价格的不断上涨不单单是提高了公司及其领导的威望,而且也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去投资股票。似乎再没有比通过股票来赚钱更容易的了。使用贷款进行投机也能获得很大的收益,因为行市上涨所获得的收益明显高于利息费用。这也诱使日本公司用公司资金和公司贷款去进行投机,这样就有更多的资金涌入股市,股价也因此被进一步抬高。同时,公司在投机上获得的成功也增加了公司利润。利润的增加会使人们买进更多的股票:景气一浪高过一浪。&&&&&&&  &&&&&&&  整个国家都参与了股市投机,公司、经理、雇员和家庭主妇们。增加个人的财富似乎很简单,也很吸引人:在股票交易所里发出一个购买指令,财富就会增加。这并不是梦想,而是美妙的现实。&&&&&&&  &&&&&&&  1987年至1990年,日本人的财富上涨了三倍。之所以会出现大规模的通货膨胀是因为日本国民并不是主要把钱用在消费上,而是投到了房地产、股票等资产市场上。1983年,日经股价指数年平均为8800日元,1986年升至16400日元,升幅近一倍。从1986年1月开始,日本股市进入疯狂状态。1987年1月份,日经股价指数突破20000日元。1987年3月,日本股票市场的市价总额已经达到26880亿美元,占全世界的36%,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1987年10月的“黑色星期一”之后,西方各主要国家纷纷提高利率进行应对。日本却在国内资金极为富裕的情况下,继续保持超低利率水平,使其股票价格总额在两个月后达到全世界股票价格总额的42%,日经平均股价最高已经接近40000日元大关。此时,日本股票总市场已经占到GNP的1.6倍,占全球股市市价总额的42%。如果从1985年算起,到1989年为止,日本股票价格在四年时间内平均增长率高达49%,而同期实际GDP增长率只有4%。光是日本NTT公司的股票牌价就高于安联保险公司、巴斯夫集团、宝马、戴姆勒、德意志银行、蒂森钢铁集团的牌价总和。随着股市的上升,日本主要城市土地价格也开始猛涨。东京、大阪等六大城市市区地带各类用地平均指数1986年为40,1990年达到110,四年间上涨了近3倍。1987年,地价上涨达到了高潮,全国各类用途土地平均价格上涨了22%,东京住宅用地上升66%,商业用地为61%,均为历史最高,住宅用地首次超过商业用地。这一年,日本政府实施了一项《完善综合休养地区法》,提出将国土的20%变成国民休养地,通过政府补助和税收优惠,鼓励完善生活休闲设施,以达到扩大国内需求的目的。这一政策推动土地价格进一步上升。在“土地神话”和大量过剩资金的推动下,日本土地价格从1985年的4.2万亿美元增加到20世纪80年代末的10万亿美元,上涨了两倍多。&&&&&&&  &&&&&&&  太阳变得昏暗起来&&&&&&&  &&&&&&&  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契机是1989年5月。日本资产价格的持续、大幅上涨,使日本政府逐渐感受到了压力。1989年5月,本银行决定改变货币政策方向,将维持了两年多的2.5%的“超低利率”提高至3.25%。1989年底,主张不惜一切代价抑制泡沫的强硬派代表三重野康出任日本央行行长,上任伊始,他就将中央银行贴现3.25%提高到4.25%,结束了日本的超低利率时代。&&&&&&&  &&&&&&&  日,股价在达到历史最高点38916点后就急剧下滑,大部分投资者都损失惨重,可大多数投机者都不想承认这一点。&&&&&&&  &&&&&&&  1990年,日元、债券、股票同时贬值,泡沫开始破灭,败象毕显。股价和地价的下降导致信贷担保物的贬值,金融机构为避免债权损失而迫切要求债务人尽快偿还借款或追加担保,这就迫使有关企业转让自己保持的股票和不动产,结果大大助长了出让股票和土地的风潮,导致股价和地价的进一步下跌。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但是,这时大多数人还没有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以为经济的挫折很快就会得到克服。另外,房产价格持续暴跌,致使许多房地产商和建筑公司在房地产领域的投资彻底失败,根本无力偿还银行的贷款而不得不宣布破产。房地产公司及个人在向银行贷款时虽然都有房地产、股票等资产做担保抵,但随着土地和股票价格的不断下跌,担保的价值日益下降,致使日本金融机构不良债权不断增长,资本充足率大幅下降。不良债权的大量增加导致金融机构的财务体制十分脆弱,抗风险能力下降。部分金融机构甚至还出现了资金周转失灵等问题,致使日本十大银行中的日本长期信用银行、日本债券信用银行以及北海道拓殖银行相继倒闭。中小金融机构的破产更是接连不断,日本融体系发生剧烈动荡,险些引发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日本银行的各项机能均遭到重创。&&&&&&&  &&&&&&&  从1990年起开始的日本股票的价格下跌,是在年期间日本政府为了减少日元升值带来的经济压力、同时缓解日元升值预期而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所导致的结果。&&&&&&&  为抑制经济过热特别是股市泡沫,日本央行自年又一连五次大幅提升利率,日本股市因此从38000点以上一路下跌至14000点以下。从此以后,尽管日元进一步大幅升值,但日本的利率政策不再以遏制日元升值和预防通货膨胀为重点,而是以刺激国内经济为重点。遗憾的是,即使接近并达到零利率水平,日本经济不仅仍不见起色,反而走入零增长时代。股市上投资者的信心被严重损害,即使为股市注入了数十亿美元的资金也起不到任何积极的效果。日本民众失去了对未来的信心。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亚洲四小龙因缺少资金去购买外国商品而陷入的危机也波及到日本。战后第一次大规模的解雇雇员是不可避免的。失业率和自杀率达到了最高记录。尽管已经进行了破产清算,但在日本还是出现了5000亿美元的呆账。&&&&&&&  &&&&&&&  进入10年漫长衰退期&&&&&&&  &&&&&&&  自此以后,日本经济始终在走下坡路:内需不足,海内外投资低迷,银行呆账、坏账急增,国债、地方政府债券过度发行,日元超常贬值,消费税直线上扬,长期利息居不下,年通货膨胀率达两位数。这不仅给日本国民造成不安,同时也给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经济的发展投下了巨大阴影。&&&&&&&  &&&&&&&  当日经225指数下到14000点以下时,一位基金经理说道:“令人更讨厌的事情马上就会来到。”在此期间日经225指数达到了14200点的最低点。股票价格也在2001年跌到10000日元的最低点大关。伴随着股价的下跌人们的情绪也越发地消沉在日本的很大范围内出现了消费萎靡态势。当人们面临着失业的威胁和在未来的前景越来越暗淡的情况下,还有谁会愉快消费呢?在看不到销售机会、到处都是开工不足和可能的买主都消失得无影无踪的情况下,还有谁愿意去投资呢?&&&&&&&  &&&&&&&  早先的乐观情绪和不可动摇的自信心早已转变成了极度的悲观失望。泡沫崩溃给日本经济增长带来的最大的损害性因素是银行金融系统大量的金融坏账。泡沫经济时期,全国各地资金都集中投向房地产价格上涨最快的大城市。差不多所有的投资机构、生产企业以很多个人都踊跃向银行借款投入到房地产中。房地产泡沫崩溃后,大量借款不能偿还,给银行金融机构造成大量不良资产。银行冲销不良债权,使可贷资产规模及流动性下降,造成宏观融资量急速收缩。中企业因资金周转不开大量倒闭,殃及中小银行金融机构跟着破产。随着经济低迷时期的延长,中小企业和中小金融机构产蔓延到大企业和大银行金融机构。破产的投资机构及银行金融机构越来越大。对于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日本政府一直想采取内部处理的方式悄悄化解,但很难处理。因为清理不良资产需要大量资金,而政府把资金已投入到扩大公共投资去了。大银行金融机构连连破产,导致日本金融机构在国际市场上的融资信用等级下降,融资成本提高。&&&&&&&  &&&&&&&  金融坏账及金融风险成为影响日本经济长期陷入低谷爬不出来的最关键原因。1992年宫泽喜一内阁为刺激经济,首次实施10万亿日元规模的经济对策,打出“积极型财政”。随后历代内阁迄今总共发动十次刺激经济对策,总额130亿日元。然而,日本景气仍持续低迷,国家和地方的长期债务快速膨胀,到2000年底累积债务高达666万亿日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0%。这些刺激经济的对策也不能打消日本人民对未来的忧虑,他们情愿把手中的日元都存起来,也不愿用于消费。
【&·&发布:勇夺芳心 &&16:07&】  &&&&&&&&&&&&&&&&  日本是名列世界前三位的经济大国,它的证券市场建成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日本也是世界上股灾发生次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在近50&年时间里,日本先后发生了7&次股灾,其中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发生了3&次股灾,最严重的要算&年的泡沫经济型股灾。&&&&&&&  &&&&&&&  8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有两个极端的表现。1986年,日本经济走势平稳,由汽车、电子、集成电路等行业带动,实力逐渐增强,至80年代末,日本汽车已称霸全世界,日本的产业在西欧、拉美遍地开花,几乎所有的国家都逼伏在日本强大的经济实力之下。1986&年12&月开始的不同寻常的经济繁荣被称为“平成景气”。日经指数(图示)由1985年的12000点持续上升,在日“黑色星期一”的西方股市大风暴中,短期下沉后率先“复活”,从而带动了全球股市的回暖。以后,股价一直呈强势上升。并在1989年12&月19&日达到38915&点,较1985&年最低点上涨了3&倍多。为当年日本GNP&的1.6&倍,人均GNP&超过了美国、德国、法国和英国,日本的GNP&占世界的比例也由1970&年的6.4%上升到1990&年的13.7%,对外纯资产额在1991&年达到3830&亿美元,居世界首位。面对日本经济繁荣和股市狂涨,日本国民如痴如醉,纷纷投身股市。此时大洋彼岸的美国对日本的感觉又是怎样的呢?&&&&&&&  &&&&&&&  用克林顿时代美国财政部长萨莫斯的话说,“一个以日本为顶峰的亚洲经济区造成了大多数美国人的恐惧,他们认为日本对美国所构成的威胁甚至超过了苏联”。&&&&&&&  &&&&&&&  宋鸿兵在《货币战争》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当日本举国沉浸在一片“日本可以说不”的欣快感高潮之时,一场对日本金融的绞杀战已在国际银行家的部署之中了。&&&&&&&  &&&&&&&  1985年9&月,国际银行家终于开始出手了。由美英日德法5&国财长在纽约广场宾馆签署了“广场协议”,目的是让美元对其它主要货币“有控制”地贬值,日本在美国财长贝克的高压之下,被迫同意升值。1987年10月,纽约股市崩盘。贝克向日本首相中曾根施加压力,让日本继续下调利率。很快日元利率跌到2.5%,大量廉价资本涌向股市和房地产,东京的股票年成长率高达40%&,房地产甚至超过90%。此时,东京股票市场已经在3&年之内涨了300%,东京一个地区的房地产总盘子以美元计算,超过了当时美国全国的房地产总值。一个巨大的金融泡沫开始成型。&&&&&&&  &&&&&&&  如果没有外部破坏性的震荡,日本也许可能以缓和的紧缩逐渐实现软着陆,但是日本没有想到,这是一场国际银行家不宣而战的金融绞杀行动。美国人用大量现金去买,日本人认为根本不可能发生的日本股市暴跌的可能,双方赌的就是日经指数的走向,如果指数下跌,美国人赚钱,日本人赔钱,如果指数上升,情况正好反过来。&&&&&&&  &&&&&&&  1989年年底,日本股市达到了历史巅峰,日经指数冲到了38915&点,大批的股指沽空期权终于开始发威。高盛公司从日本保险业手中买到的股指期权被转卖给丹麦王国,丹麦王国将其卖给权证的购买者,并承诺在日经指数走低时支付收益给“日经指数认沽权证”的拥有者。该权证立刻在美国热卖,大量美国投资银行纷纷效仿,日本股市再也吃不住劲了。不可遏制的暴跌就象意外的狂风骤雨劈面向人们袭来,一夜变巨富的美梦化成噩梦深渊,恐慌情绪笼罩着投资者的心。到2003年4月最低跌至7607&点。累计跌幅高达63.24%,创造了日本股市历史上最大的下跌幅度。房地产连续14年下跌。整个国家的财富缩水了近50%。&&&&&&&  &&&&&&&  这一场股灾几乎将日本几年来的成就全部毁灭。它在日本引起的恶性后果可比于美国30年代的大萧条。在《金融战败》一书中,作者吉川元忠认为就财富损失的比例而言,日本1990年金融战败的后果几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的后果相当。&&&&&&&  
【&·&发布:勇夺芳心 &&16:09&】  &&&&&&&&&&&&&&&&  1990年日本股市泡沫破灭&房价跌了一半&&&&&&&  &&&&&&&  发贴人:218.81.166.*&发贴时间:&&&&&&&&  沪深股市近来跌声一片,经历过全民炒股的疯狂,跌,仿佛成了必然。&&&&&&&  &&&&&&&  纵观历史上的几次股市大崩盘,每一次都有无数的股民成了陪葬品。1990年的股市泡沫使日本经济受重创。&&&&&&&&  &&&&&&&  在1987年美国暴跌之后,率先恢复的是日本股市,并且带动了全球股市的回升。此后,日本股市一直呈上升态势,但另外一个噩梦般的恐慌却在酝酿之中。&&&&&&&&  &&&&&&&  1989年12月,东京交易所最后一次开市的日经平均股指高达38915点,这也是投资者们最后一次赚取暴利的机会。&&&&&&&&  &&&&&&&  进入90年代,股市价格旋即暴跌。到1990年10月份股指已跌破20000点。1991年上半年略有回升,但下半年跌势更猛。日东京证券市场的日经平均指数跌破了17000点,日本股市陷入恐慌。8月18日降至14309点,基本上回到了1985年的水平。&&&&&&&&  &&&&&&&  到此为止,股指比最高峰期下降了63%,上市股票时价总额由1989年底的630万亿日元降至299万亿日元,三年减少了331万亿日元,日本股市的泡沫彻底破灭。&&&&&&&&  &&&&&&&  股市泡沫的破灭带来的后果非常严重。第一个恶果是证券业空前萧条。1991年股市大幅下跌以来的两年中股票市场的交易量只有以往的20%。主要靠赚取交易手续费生存的两百多家证券公司全部入不敷出,且经营赤字越来越大。1992年不少大公司的赤字高达四百亿日元以上。&&&&&&&&  &&&&&&&  第二个恶果是泡沫经济的破灭,打击了日本的实体经济。泡沫膨胀期间,民间设备投资和住宅投资已经饱和,政府投资的增长已达极限,泡沫破灭后,经济形势急转直下,立即出现设备投资停滞,企业库存增加、工业生产下降、经济增长缓慢的局面,中小企业处境艰难,失业增加。影响所至,连房地产也未能幸免。日本房地产价格在1990年达到了耸人听闻的高位,当时日本皇宫地块的价格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所有房地产价格的总和。泡沫破灭后,日本房地产价格跌幅近半才刚刚开始稳住,整个国家的财富缩水了近50%。&&&&&&&&  &&&&&&&  第三个后果是对外证券交易额大减,日本的长期资本收支盈余,由80年代的资本输出大国戏剧性地变成输入大国。由于国内资金紧张,许多80年代大肆扩张海外地盘的日本三产企业纷纷抽资回逃。&&&&&&&&  &&&&&&&  第四个严重后果也是最长期的后果,在企业狂热转向直接融资大赚其钱时,银行耐不住寂寞,风险大的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终成银行业的主要融资对象,泡沫的破灭间接导致了银行业的危机,这也是目前日本政府最难于解决的问题之一。&&&&&&&&  &&&&&&&  日本经历了长期熊市,即使在2005年的反弹之后,日本股市离它的历史最高点还有70%之遥。&&&&&&&&  &&&&&&&&工具箱  &&&&&&&&&&&&&&&&【&·&发布:勇夺芳心 &&16:22&】  &&&&&&&&&  三、1990年日本股市风险&  &&&&&&&&  &&&&&&&  1、发生背景&  &&&&&&&&  &&&&&&&  二战后,日本经济创造了奇迹,经济迅速从废墟中发展起来,经济增值率高居发达国家之首,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超级大国。至80年代末,日本汽车已称霸全世界,日本的产业在西欧、拉美遍地开花,几乎所有的国家都逼伏在日本强大的经济实力之下。&  &&&&&&&&  &&&&&&&  1985年9月,西方5国财长在美国签订著名的“广场协议”,决定提高其它货币对美元的汇率。由于日本与美国贸易摩擦最为剧烈,日元首当其冲,日元兑美元的汇价从1984年的237日元上涨到1989年的138日元。&  &&&&&&&&  &&&&&&&  日元升值使日本的出口主导型经济受到极大冲击,为了刺激经济的回升,并实现由出口主导型向内需主导型经济结构的转变,日本政府实行了金融缓和与自由化的政策。从1986年1月到1987年2月,日方连续5次调低贴现率,使之降低至低于同期西方各国贴现率2.5%的水平。这虽然使许多受日元升值影响的企业迅速摆脱了困境,但同时也种下了恶果。&  &&&&&&&&  &&&&&&&  自从日本采取金融缓和政策后,企业的资金使用成本迅速降低,企业一般收益率从1986年的-17.2%,一跃而为1987年上半年的33.5%,下半年的50.9%。企业收益率的提高也极大地提高了对企业股票的评估价值,进入影响了投资者的心理预期。&  &&&&&&&&  &&&&&&&  日本国内储蓄一直很高,加之金融缓和造成的货币供应扩张以及外汇盈余的骤然膨胀,产生了一股庞大的过剩资本。除了一部分寻找海外投资市场外,其大部分在国内涌入投资收益相对较高的资本市场。1985年至1990年间,日本企业投资总额为406万亿日元,但只有148万亿日元(即总量的36%)用于企业生产资料的投资,而其中64%的资金即258万亿日元流向了证券市场和房地产。过多的资金流入推动了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的急剧上升。&法人投机股市源自于1984年制订的“特定金钱信托制度”,它使日本大企业能够将巨额委托给信托银行和证券公司,从事金融交易。因此,除了机构投资者的狂势投机,法人资本的投机也成为股市膨胀的一大动力,并终于导致股市失控。&  &&&&&&&&  &&&&&&&  2、主要过程&  &&&&&&&&  &&&&&&&  自从1986年日本“平成景气”以来,日经指数由1985年的12000点,开始持续上升。1987年世界股市危机中,日经指数稍有下降,但很快的率先“复活”起来,股价开始一路上涨,并带动全球股市的回升。1980年个人持股比例为8.84%,1988年上升到的14.5%;1987年末,日本股市个人股东已达2000万人,相当于日本国民人口总数的1/5。到1989年底,日本的股票资产额已是国民生产总值的1.3倍,资产价格如此急剧膨胀意味着经济泡沫的存在。&  &&&&&&&&  &&&&&&&  日本的房地产泡沫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由于心理预期良好、投机活动增多,炒买炒卖土地的现象非常严重,地价飞快上扬,地价的暴涨使投资者不断对企业资产重新进行估价,拥有大片土地的大型企业身价倍增,股价大幅飚升,成为股市持续上扬的领头羊。到1988年底,日本的土地资产额是国民生产总值的1.4倍;在泡沫最严重的1989年,日本大东京一地的房地产价格总和就超过美国全国的房地产价格总和。&  &&&&&&&&  &&&&&&&  1989年5月,由于意识到了经济过热的压力,日本政府开始紧急实施金融紧缩政策,提高贴现率,到1990年已由1989年的2.5%提升至6.0%。贴现率的急剧提高直接影响了资本的市场收益率,股价开始下跌。&  &&&&&&&&  &&&&&&&  1990年4月大藏省对房地产业也进行严厉的限制,一方面严格控制融资,另一方面加征地价税,使地价冷落下来。地价的下跌减少了企业的实有资产值,更促使股价下跌。同时由于资本成本不断的上升,企业增收的能力将大受制约,企业收益前景的黯淡给投资者的心理蒙上一层阴影,预期开始恶化。投机炒作者乘机抛售股票,进一步引起恐慌。&  &&&&&&&&  &&&&&&&  日,是这一年的最后一次交易日,日经指数高收38915点。1990年开市后,股市即开始暴跌,到日经指数跌至28002点,历时4个月,跌幅达23%。日日经指数跌至20221点,跌幅达48%,也即10个月内将近跌去了一半的市值。1991年上半年略有反弹,旋即转入更猛的跌势。日日经指数再创14309点新低,基本上回到了1985年的水平。&  &&&&&&&&  &&&&&&&  3、主要经济后果&  &&&&&&&&  &&&&&&&  “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一蹶不振,连续数年呈负增长或零增长。&  &&&&&&&&  &&&&&&&  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股市和房地产上的持股和贷款,不断的成了不良资产,成了呆账死账。1994年至2004年银行信托方面的金融机构破产倒闭的就有179家。&  &&&&&&&&  &&&&&&&  股市从此长期低迷,1993年一季度仍徘徊于点之间,1994年年末略有上浮,上摸20000点,以后直到1995年12月底,即又过14个月后才再次突破20000点。可99年再度下跌,其断断续续的阴跌长达10多年。&  &&&&&&&&  &&&&&&&  4、主要原因分析&  &&&&&&&&  &&&&&&&  1)贴现率的不断降低导致股票投机热情高涨&  &&&&&&&&  &&&&&&&  “广场协议”后,日元不断升值,这使日本的出口主导型经济受到极大冲击,为了刺激经济的回升,日本政府实行了金融缓和与自由化的政策。从1986年1月到1987年2月,日方连续5次调低贴现率,从而企业的资金使用成本迅速降低,企业的收益率也就不断的攀高,对企业股票的估值也就更高,对其预期也加大。加上当时对经济发展和日币升值的预期,从而引发起对股票的疯狂投机。&  &&&&&&&&  &&&&&&&  2)企业法人相互持股导致股价不正常上涨&  &&&&&&&&  &&&&&&&  二战前,日本的股票以个人持有为主,法人持股占极少部分;战后,日本政府推行了“解散财阀”改革,2o世纪五十年代以后,法人持股迅速发展&1950年法人的持股比例为23.6%&,1955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来牛市出现的前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