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火热的华为研发费用用你们认为是多少

某米营销公司员工喷华为研发费用高:你们感受下,我是看不下去了【手机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655,475贴子:
某米营销公司员工喷华为研发费用高:你们感受下,我是看不下去了收藏
在专利技术成为引领经济与社会前进的今天,一个公司的研发投入是关系到未来布局的关键,而近两年火热的华为更是研发投入的巨头,但是本应该受鼓励的事情,却遭到了“无情”的批判。看到这样的回复你们有什么感受,反正小编是笑喷了。。。下面有网友回复:1、花了2000万RMB研发了一年半就研发出了一个排插还好意思嘲笑华为的研发。当然,作为一个耍猴型企业,能研发出一款排插也还是值得表扬的。2、博主你知道什么啊?人家那叫“营销”,知道营销是什么嘛?营销就是“忽悠”,知道忽悠是什么嘛?忽悠就是“骗”。3、终于知道啥是脑残了!听说渣米要收购高通!4、我艹,这是黑装粉吧。不然怎么傻逼成这样。5、智商捉急啊!小学生?
雷军能在中国忽悠那么多钱也真是牛逼!融资后的小米的资产成分不知有多少是外资,赚的钱不知得分多少出去。
朋友讲的真事儿,他一哥们儿前几天当爹了,他去医院探望,抱了抱婴儿,问他哥们儿老婆:“剖腹还是顺产啊?”“顺产。”“啊,那多疼啊。”“再疼也值得!”哥们儿老婆脸上泛着母性光辉,“孩子多重?”“八斤三两。”“我靠,牛逼啊!”然后据说他哥们儿两口子到现在都没理过他。。。他很纳闷。。
登录百度帐号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研发一辆汽车要多少钱?
  最近看新闻说,上海通用汽车计划投1000亿元研发新产品。感觉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很好奇汽车研发到底需要多少成本? 中国论文网 /3/view-7054720.htm  ―Walker   汽车研发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研发全新车型,包括发动机、底盘和变速箱等在内的每个模块都是全新开发设计的。这种研发耗费的时间比较长,一般在3年至5年。另一种情况是只开发部分新模块,从原有车型中照搬一些模块,比如将底盘的很多零件从原有的车型中复制过来。这种耗费的时间比较短。快的半年可以完成,慢的项目大概一年半。同时,在工程开发之前经常还要花费半年时间选择供应商。因此,从主机厂开始研发,到最后投产,一般要经过1.5至2年时间。   研发汽车的过程中,成本主要来自于3个方面:人力成本、车间的设备模具成本、研发试验消耗的材料和动力费用。   一个汽车企业的技术研发人员规模通常在万人级别。比如通用汽车公司在美国的沃伦技术中心(Warren Technical Center)拥有约1.6万名员工。因此,汽车企业仅研发人力费用一年就可以达到上亿元。   车间的模具和设备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例如,购买一把30Nm(力矩单位)的Atlas电动扳手的价格是2万美元。长安福特的生产线上至少有200个这样的电动扳手,总价格超过400万美元。而这仅仅是整个汽车生产线上的一个小环节。   研发试验还会消耗大量的材料和燃料。制作样车时需要快速成型的塑料样件,这种快速成型的手工件成本很贵,往往是量产工装件价格的2000倍。比如一个量产成本只需要0.5元的零件,在样件快速成型的时候单价是1000元。   还有一部分钱会被汽车企业投入到基础研发上,像新材料和新能源。这一次上海通用总计1000亿元的新车研发投资中,有265亿元将用于向中国引入绿色环保技术―包括高效动力总成和新能源技术。   根据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的研究,全球汽车制造商的研发支出占销售额的比例通常为4%至5%。上海通用公司在2014年的营业总收入为1673亿元,而这1000亿元是未来5年的研发投入,即平均每年200亿元―研发支出占销售额的比例达到了12%,算是很大的投入力度。   但比起它的研发目标,这笔投入不是特别大。上海通用表示,这笔1000亿元的投资将用于2015年至2020年的5年间,每年研发至少10款全新或改进车型。也就是说,这笔钱至少要研发出50款新车型。汽车行业的普遍情况是,研发一款全新车型的成本在2亿至20亿元。上海通用扣除引入绿色环保技术的265亿元,平均一辆新车的研发投入是14.7亿元,在汽车行业内属于中等偏多的投入。   《第一财经周刊》记者 吴杨盈荟   微博互动专区   宫海?N:#第一财经周刊#都开始用大白的肥手了……技术And医生!   RE:基本年度虚拟形象就是它了吧。   蓝的裙:在书摊卖书时一个男生付钱时硬是和他对视了有5秒,被帅哥帅到了。帅哥买的是《第一财经周刊》,也是我最喜欢看的。   RE:确定是5秒?5秒一般都有下文的。请详说。   liulian高崽:周一晚上坐103的时候,屏幕上在推周杰伦《哎哟,不错哦》的一首新歌。这张专辑好像没听过,想问旁边大脸听过没,想说“好听么”,结果屏幕歌词显示四个字“奶油拉花”,我指着屏幕脱口而出“好吃么”。周二买了今年第一本杂志,《第一财经周刊》,封面上四个字:吃的半径。#社会的恶意#   RE:别担心,吃货是社会主流群体。   思考着4:对@第一财经周刊 说:何必焦虑于赚钱多少,你们杂志多少年后还会有人记住,那些国企富豪早就烟消云散。   RE:谢谢抬举。   读者来信   读《失意之路还得走一截》有感   你好!   《失意之路还得走一截》这篇文章通读之后,有两句话想表达。   1.他乡遇故知;   2.我一定不是这城市里唯一的怪人,一定有一个人和我一样,空虚时对着夜空唱歌到天明,也许我永远也遇不到他,但我熟悉他的心情。   再来句套话,祝商祺。   ―宋旭刚   RE:谢谢发来的这两句感想。查了一下,第二句原来是那个画漫画的几米的句子,而且看起来搜索量还挺大,百度找到相关结果约1.68万个。这城市里不唯一的怪人一定不少。大家各自珍重啦。   广告的黄金时代?   对《广告狂人》的资深观众来说,最近这个黑+红的封面非常令人心情愉悦。当然这种愉悦来得很低调,属于会心一笑的类型。等翻到内页时,发现你们的设计也很精心。看到底部的Home键,都想伸手去按一按。   好了,夸赞的话不多说。说回内容,总的来说,这篇文章提到了一种属于广告业态的焦虑。   消费者的注意力变得越来越分散,慌乱又焦虑的广告主则希望抓住每一个渠道俘获人心,节奏越来越快,要求越来越多,从业者疲于奔命,但是能有什么办法呢?   你们给出的一些建议,比如“别陷在大数据里”“放轻松,渠道只是工具”,这些对从业者来说没啥用,因为形势不由他们决定,客户铁了心要占领各种渠道,要收集各种数据,他们就会指使乙方去做。   乙方唯一能决定得了的是,生产创意,这又回到了起点,创意一直都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呀。当然跟过去也有点不一样,眼下得是高频率地生产创意了,日子更不好过了。   所以说来说去,貌似有点无解。祝广告从业者们保重身体吧。   ―王木木   RE:呃,人艰不拆。   亚投行的未来   一财:   您好。这次尝试说说大话量―吐一下舌头,深呼吸一下。
  先说说历史,从这次石油危机说起吧,跌到40美元/桶―无话可说,原因很多不一一说了,也可百度一下,但趁这个机会说说我的观点―假设全球经济是由石油和美元主宰的。2010年,美国页岩油气爆发,明摆着一副左手拿着货币利益,右手又来抢实物利益―鱼和熊掌兼得之态,沙特老大哥地位眼看不保,肯定不服,于是乎一下子就把油价打下来―连委内瑞拉等兄弟也不顾及(嘻嘻),就是要看看谁在?泳―无论页岩油气还是绿色能源,也以此保证既得的实物利益和大哥地位。   另外,中国高速发展了30多年,遇上全球需求不足,导致国内GDP破7,国内的资本及过剩产能急需找到出口―一带一路概念,实物以高铁为主,而货币则是本文想说的亚投行。亚投行的壮大必然加快人民币全球化,最终,将会出现两个强大的货币―美元和人民币。在我看来,情况恰恰是与大热的互联网经济极其类同,就像优酷遇到了土豆,滴滴遇到了快的,赶集遇到了58同城......最好的结果是合而为一―无论是合并还是兼并,否则,就没有了对上下游的话语权和控制权。   如果真的合而为一,加上与金和/或石油重新挂靠―货物的实物本位应该也到了重新挂靠的时间点了吧。除了可以给油价重新上升一个比较体面的说法,估计也会促进全球经济的新一轮重新启动。祝好!   ―ARTDENG   RE:转发一下观点。   能搭建一个平台吗?   你们好!   前一阵在贵刊的“编读往来”栏目里看到观点相似的来信,你们能创立一个平台,让读者沟通么?   ―Innulrm   RE:暂时只能说骚瑞。如果像你这样的读者比较多的话,我们可以搞个微信群。   读后感   日这期的特写里提到了“外婆家”,这的确是一个都市餐饮热点品牌。虽然已经火了几年,不过此时出现在周刊上,仍是合理的。   看下来,让我对这个餐饮品牌的扩张和子品牌建设有了不少了解。比如烤鱼类产品容易标准化、利润率较高这样的信息,对想要开小餐馆的人来说,也是蛮有用的―店还真不是随随便便开起来的。   让人有点意外的是除了主打品牌,没想到它旗下还有8个副牌。看起来,不容小视。像“动手吧”这种标榜概念―无餐具、纯靠手戴塑料手套,主打年轻人市场的餐厅形式,虽然我没有去体验过,但料想应该会容易得到吃货们的认同。我个人感觉这类题材接近大众,阅读起来比较轻松,谢谢你们亲民的选题意识。   不过还有一点,想直抒胸臆一下。文中提到了“消费者变得越来越挑剔”“新鲜度需求大”这件事,但是接下来就顺着饭店经理的嘴说到了他们如何开拓品牌线的事情上,以我这种挑剔型顾客来说,北京的“外婆家”没有特殊情况是不会再去吃第二回了。因为价格便宜,看起来温馨的“小田园”就餐环境这类元素对成熟的食客来说没有吸引力。好不好吃,这个是比较本质的问题,子品牌拓展得再多,只是显得繁荣,归根结底它还得靠菜品。   菜品跟不上,排那么长的队,显得这堆人集体没见过世面。   ―鸿叔   RE:呃,说得还蛮犀利的。   被你们文章中的图表吸引   最近几期突然发现你们的图表做得真是很棒啊!之前的也棒,可能是我没留意,特意把之前的浏览了一遍,在笔记本上简单记了下来,留着以后自己可能会用到。想问一下,这部分工作是有专人负责的吗?采用什么工具呢?灵感从何而来?   ―Leif   RE:专人负责,灵感主要来自学习。工具就是常见的InDesign。   本周我推荐      小笼包指南   一名叫克里斯托弗?圣卡维西的老外近日红遍魔都美食圈,因为他花了16个月去了52家小笼包馆子,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小笼包,写成了一本《上海小笼包索引》。圣卡维西在文中解释称,有一套专用的公式来给售卖小笼包的餐馆打分。具体公式是:得分=(汁的重量+馅的重量)÷皮的厚度。根据得分,所有的小笼包被分为3个等级,A级是最好。   推荐人:pinkplane   上榜理由:太走心了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摘要:平坦的世界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企业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不惜大量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研发活动,从而使研发支出不断提高,因此如何对研发费用进行规范变得越来越重要。文章简要介绍了我国与各国及国际会计准则的有关研发费用的规定,并针对我国目前所采用的研发费用会计处理方法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字:研发费用 比较 会计处理   随着经济的世界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研发活动逐渐成为一项经常性活动,相应的研发费用也逐渐成为企业的一项数额巨大的支出。然而,对于日益增加的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各国会计界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对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规范变的越来越重要。本文简要介绍和比较我国与各国及国际会计准则的有关研究与开发费用的规定,并据此对我国研发费用会计处理改进提出建议。   一、 研发费用会计处理国际比较   费用的确认有两条标准:一是权责发生制;二是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研发活动有其特殊性,具有一定的风险。有的研究与开发项目取得成功,会增加企业未来收益,如形成专有技术;有的研发项目则可能失败,形成收益性支出。也就是说与研发活动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流入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是将研发活动的全部支出列为资产而后在其收益期间分摊,还是将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就很难确定。对此,各国对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有所不同。   1、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02号规定:为研究与开发而发生的所有支出均应列为费用。同时财务会计准则86(FAS86)中明确:对出售、租赁或以其他方式进入市场的计算机软件成本的会计处理,则是把计算机软件的制作成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确立产品技术可行性之前发生的成本,在其发生时确认为费用;第二阶段,确立技术可行性之后且在软件具有商业用途之前发生的成本,可以资本化记入无形资产成本。从美国的规定来看,除了计算机软件研发支出外,其他研发支出均确认为费用。因为软件行业制造成本最主要的支出就是研发费用,如果对行业的研发费用采用全部费用化的会计政策,就违背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更会导致这些企业的资产被低估。   2、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对于研究费用应在其发生期间确认费用,并且不应在其后的期间确认为资产,对于开发费用,当项目开发费用符合特定的五个条件时,研究与开发产生的无形资产应予确认,否则就确认为费用:①能够清楚地确定产品或工艺,并且计入产品或工艺的费用能单独地辨认和可靠地计量; ②产品或工艺的技术可行性能够被论证; ③企业计划生产和销售(或利用)该产品或工艺; ④有该产品或工艺的市场存在或其对企业的有用性(如果在内部使用而不是销售)能够被证实; ⑤拥有为完成该项目并销售或使用该产品、工艺所需的足够的资源,或能论证它们的可用性。其入账价值或成本是:从该无形资产首次符合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以及开发费用资本化的条件后所发生的支出的总额。同时规定如果企业不能区分创造无形资产的内部项目的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那么该企业应将该项目的支出均视同研究阶段的支出处理。   3、德国关于研究与开发费用的规定与美国基本相似,也是在发生的当期直接费用化。   4、英国标准会计实务公告第13号对研究与开发费用的处理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类似,对纯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支出,在支出当期予以费用化;而开发支出原则上应予以费用化,但在符合特定的五个条件时可以资本化。   5、澳大利亚会计准则规定,研究与开发费用一般列为当期费用,但如符合规定的条件,也可以按递延费用处理。   6、日本的会计准则规定,研究与开发费用在符合一定条件时(预计未来收益超过该项费用),才予以资本化,并在5年内注销。   7、法国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当其属于特定的研究项目且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时,才予以资本化,并在不超过5年的期限内摊销。   8、荷兰规定却完全不同,研究与开发费用只要在预期具有未来效益时即可予以资本化,列在中,并在不超过5年的期限内摊销。   以上可以看出,世界各国对研究与开发费用的处理基本可分为三类:费用化、资本化、&有条件&的资本化。1)费用化的依据是研究与开发活动能否产生未来经济效益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即使能带来收益也难以明确计量。这种做法符合谨慎性原则,核算简单,不加入人为的主观判断,能减少企业操纵利润的机会,同时递延企业应交所得税。但它不符合配比原则以及历史成本原则,不符合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对于上市公司,股价易造成波动,并导致企业短期行为。目前采用这种方法的国家主要有美国、德国等;2)资本化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企业短期行为,但研究开发往往跨几个会计年度,会给会计计算带来麻烦,且这种做法有违稳健性原则,收益能否取得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目前,采用这种做法的国家主要有荷兰等;3)&有条件&的资本化这是一种比较折中、公允的做法,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条件&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导致运行有一定难度。世界上采用此法的主要有国际会计准则、英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中国等。   二、 对我国研发费用会计处理改进的设想   研究开发费用不论是全部予以资本化还是全部予以费用化,均有不当之处,而采取有条件的资本化的处理方式也有难度。因此,借鉴各国会计准则的规定并结合中国的国情,笔者认为可行的方案是分别在不同性质单位采取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同时完善财务报表的披露与执行力度。   1、由于各行业有各自的特点,企业所属行业不同,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比重和重要程度会不同,研发支出的发生频率和金额也会相差很大。且同行业的各个公司又有自己的情况, 就如企业存货计价的方法、折旧的方法都是可以因企业的情况做出不同的选择一样,研发费用也应根据企业的不同特点作出选择:   1)以研究与开发为主要业务活动的高科技公司   综合美国对软件行业会计处理方法,正如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据我国准则规定:&入账价值按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确定。&也就是说,如果某企业的研发目的是为了获得一项固定资产,比如研究开发、建造一台先进设备,研发时发生的所有费用也都应记入该项固定资产的成本。同样对于高科技行业,如软件开发企业,研究与开发活动是企业的主要活动,研发支出占企业总支出的比例较高,而且所开发产品的未来经济利益大多可以合理预期。因此,对于研发过程中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大胆建议不仅仅可以有条件的资本化,更可以采用全部支出予以资本化处理的方法,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企业自主研发的热情与积极性,提高国际竞争力;如果失败,可将其费用转入其他成功项目负担。   最典型的就是软件开发企业,如清华紫光,用友软件,金蝶软件,远光软件等,为了保持强劲的竞争力,这些公司每年的主要投资就是研究与开发项目,而这些项目均要经过一个研发、实验、试产、改进、稳定和成熟的自然过程,以及市场培育、推广、快速成长和稳定的过程,一般的投入产出期达3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如果按照有条件的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方法的话,不仅会增加确认核算工作量,还会扭曲了资产价值,无法真实体现企业的价值,极可能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从而降低管理者的创新动力,还可能左右投资者的决策行为。   所以付诸于实践的关键就在于清晰划定出此类企业的范围标准,如有软件开发行业,医药行业等就是此类企业的典型代表。   2)经常从事研发的企业   随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于无形资产的研究与开发已经变成了经常行为。对于这类企业,根据新准则规定进入了开发阶段,也就是说,企业对于成功的可能性具有较大的把握且有充足材料证明时,对这类企业应采用我国现行的有条件的资本化处理的会计方法会更合理。如家电行业,纺织行业等。   3)较少从事研发的企业   比如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往往没有研究开发或即使有,成本也极少,而且研究失败对于当期收益的波动影响也是比较小的,不会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产生太大的影响,所以在考虑重要性原则的前提下,对它的研发支出予以费用化。例如从事商品流通的企业、进行简单商品加工的企业,房地产行业等。   2、规范研发费用信息披露   根据新准则财务报表列报的规定,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的&开发支出&项目中反映企业当年开发阶段资本化支出的期末余额。本项目应根据&研发支出&科目中所属的&资本化支出&明细科目期末余额填列。另外,在财务报表附注&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的&无形资产&条目下反映计入当期损益和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支出金额。除此之外,准则并没有对研发费用的披露作更明确详细的规定,从而影响报表会计信息质量。   由于强制性披露的制度还不健全,企业顾虑泄露商业秘密,研发成果的不确定性较大等原因,导致自愿披露的意愿不足,研发费用信息披露不充分,这对信息使用者评价企业业绩及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至关重要,从而影响研发费用信息质量的可靠性。所以应加强与研发相关的信息的披露,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详细披露研发费用的内容:企业研发费用的投入规模、投入的具体项目名称、各项目支出额、项目进展及已形成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与金额;本期确认为费用的研究费用金额以及确认为开发支出的研究费用金额;本年度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追溯调整内容的披露,包括披露事项原因、调整数额、对当期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金额、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对当期利润分别披露包含研发支出的当期利润以及不包含研发支出的当期利润,并结合起来对管理层进行考核,避免研发支出费用化下对管理层进行考核的弊端。资者对企业研发费用也可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提供权威机构对研发已形成无形资产的市场价值的评估信息,为投资者评估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提供更多相关信息。   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应制定研发费用信息披露的相关监管措施与标准,健全法律体系,加大监管力度。完善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建立社会监督机制,抵御会计处理方式非法操纵带来的风险。   主要参考文献:   中国协会.《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   第6号&&无形资产[S].财政部,2006.   肖佳.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国际比较研究.财会通讯,6~147.   陈春霞,宋振水.研究与开发费用会计处理的国际比较.经济师,.   王骁. 对新准则下企业研发的无形资产入账价值的探讨[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7). 11~13.   吴晓明,施煜华.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国际比较.财会研究,7. 【】
责任编辑:vince
实务课程分类史上开发成本最高的几款游戏
我们经常看到“某某大作耗资XX万”的报道,但国内究竟有几款真正耗资过亿的大作,貌似扳尽了手指也数不出一个。近日,完美时空突然宣布要斥资上亿将还未上市的新产品《降龙之剑》更换次世代引擎,进入二次开发,这一惊雷真是把众人劈的外焦里嫩。如果说3D网游耗资上亿也就罢了,但是据笔者所知,《降龙之剑》是一款2D即时制游戏,这对于走过3D、2.5D、2D回合制路线的完美时空来说,也算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这不是噱头,完美时空真能够斥资上亿的话,那么《降龙之剑》在国内应该能算得上是首款高成本开发网游了。
说到高成本游戏,貌似基本都是国外的大作。国内游戏的开发成本究竟离国外游戏差距多少?就让我们看看史上开发成本最高的几款游戏排名。
电视游戏排行前三:
《侠盗猎车手4》(Grand Theft Auto 4)
开发公司:Take-Two
开发资金:1亿美元
侠盗猎车手4,是由超过1000人的开发团队历时三年半时间完成的游戏,前后参与的相关人员则超过2000人。就产品质量、特点数量、细节来说,没有游戏能够超过GTA4。该作创作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其他所有的游戏。光为了两个在X360上限时独占的资料片,微软就掏出了500美元大洋。游戏移植PS3与PC后,依然热卖。成为高成本高回报的代表作品。
《GT赛车5》(Gran Turismo 5)
开发公司:Polyphony Digtal
开发费用:8000万美元
这款开发时间长达五年,历经数次跳票最终姗姗来迟的赛车游戏大作的确有着其他赛车游戏所无法比拟的地方,游戏被称作“史上最真实的赛车游戏”。单单一个试玩版就能在全球卖过350万套,GT5的正式版已经开发了5年。5年来,山内小组平均每周出国取景1.5次,1000辆汽车的真实数据......PS3顶级画面效果,预定将成为历史上最大最好的竞速游戏。
开发公司:世嘉
开发费用:7000万美元
这款由世嘉公司在1999年于Dreamcast平台上发售的3D角色扮演游戏曾盘踞史上开发费用最高的游戏宝座近10年之久。游戏无论从技术水平还是模式概念在当时都是无与伦比的。作为一款DC游戏,7000万美元成本,那个时代前所未闻的预算金额可以称之为最昂贵游戏。但这样一款经典游戏的销量却没有预想中的顺利,这一点挺让人出乎意料的。
国外网游排行前三
《魔兽世界》
开发公司:暴雪
开发费用:1亿美元
《魔兽世界》从2000年底开始开发,用了差不多5年时间打造,投资约4000万美元,这仅计算上市前的研发费用,不包括后续燃烧远征、巫妖王之怒等资料片。如果,算上在后期的维护及版本更新,总计《魔兽世界》成本在1亿美元左右,是目前网游史上开发成本最高的网游,同时也是利润回报最快的网游,平均一个月就能赚回1亿美元。
《星球大战:旧中和国》
开发公司:EA
开发费用:8000万美元(预估)
全世界的MMO玩家都在为《魔兽世界》疯狂时,《星球大战:旧共和国》意图挑战暴雪在网游世界的统治地位。EA的首席财务官埃里克?布朗在纽约接受《摩根证券》访问时表示,《星球大战:旧共和国》是该公司创办以来历时最长、耗费成本最高的一款游戏,预计2011年推出。根据媒体早前报道,EA开发一款游戏的平均成本在三千万美金左右,而MMO的开发成本则要比这高得多。虽然布朗没有给出具体的数字,但是不难估计,《星球大战:旧共和国》在正式发行前的开发成本不会比魔兽低多少。
开发厂商:Bluehole Studio
开发费用:4000万美元
开发商Bluehole Studio表示《TERA》的开发经费将会超过500亿元。目前市面上的在线游戏真正投入大笔开发经费的成品,由NCsoft的《AION》 的250亿韩元与NHN的自制游戏《C9》150亿韩元。至于SONOV精心研发中的次世代网游《Berkanix》投资经费也已超过100亿韩元以上,XL GAMES的 《ArcheAge》及NCsoft的《剑灵OL》经费同样接近100亿韩元左右。以这样的纪录看来,《TERA》的成本能够超过500亿韩元,所言非虚。
结语:看到上面的开发费用,清一色被国外网游厂商包揽,从国内玩家的角度来说,这样的结果是毋庸置疑的。毕竟人家国外的游戏都是大手笔的巨作,国内游戏要想和国外游戏靠近,还需要一大段的距离。但是,此次《完美时空》斥资上亿,又是更换次世代引擎又是二次开发研发,先不说回报和付出是否得正比,但至少看出了国内网游厂商也正在向世界级目标前进。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再有人发布“史上开发成本最高游戏排行榜”一文时,国内的网游能够榜上有名,这样,才能证明,国内网游是真的发展了,前进了!
手机应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