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中国人社会物价高同样高2017年消费物价指数

中国人为何收入低而物价高?
中国人为何收入低而物价高?原创:俊杰junjie
先举二个例子
刚在普通列车买一小盒青枣喊价15元(29粒,约150克),中秋节前在广州江南果蔬批发市场买同样青枣一箱25元(净重9斤4500克),这是什么概念?
25元4500克,即2.8元一斤,
15元150克,即50元一斤,是批发价的18倍(毛利为百分之一千八百)!
火车上的食物卖得贵一点很正常,但贵得过分就不是正常不正常的问题了,而是反映了一个社会多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一个居住人口(或日常消费人口)不到一二千人的小区,一百多米长的过道竟然开了五家卖水果蔬菜的小店,水果的价格都是进货价的一到二倍。
下面,列出物价高的原因:
1、场地租金随房价不断虚涨,大大提高了经营成本,且这个与百姓实际收入不相吻合的成本被强加给了消费者。
2、13亿人口的超级大国,其实很多人原本是没事做的,但政府重视的是”就业”而忽略了”效率”和劳动者的实际”收益”,有不少是二个人干着一个人的事(比如某些政府机构,某些生产效率极低的工厂,某些营业额极低的店铺,等),好比:20个消费者养一个商家比100个消费者养一个商家付出的代价要高五倍。
3、中国过多垄断行业,暴利成自然。
4、中国过多的税收杂费所导致的成本,转化成高价格。
5、中国人办事”要好处”无处不在(比如,若想到人气很旺的高级商场要个小场地,进场费和幕后好处费少的数万多则数十万元),这些成本自然被加到经营成本或价格上了。
6、中国相关法律的缺失,或对价格与暴利控制不严。
7、中国目前的物价,很多方面是随富人在涨,而未采取更有利措施对百姓和穷人进行保护。
8、”面子消费”是中国人的特色,哪怕一个月吃半个月方便面,省下的去酒店请一次客也愿意。原以为在高档场所消费的都是大富人,其实有不少是”假富人”,有了这些人,也会推旺酒店而抬高价格。
9、”崇洋消费”也是中国人的第二大消费特点,
因此同样的进口车,在中国卖得最贵,且排队买才更有自豪感;同样的化妆品,在中国卖得最贵,且明知是”化学危害品”还被女性们当珍品;同样的苹果手机,唯独中国大陆价格超高(同属中国的香港,其有钱人比中国平民买得更便宜)。
10、中国不少人的思想和价值观已经扭曲,认为有钱或暴富者就是能力的表现,就应该有无限尊严。而对绝对多数落后或平民,说成是因为缺能力或不勤奋等,因而不该有尊严(甚至连基本的权益也常常被剥夺),这些也是导致”富的越富,穷的越穷”的原因之一,也是导致越来越多的平民感觉物价不断高涨的原因。
手机没电了,到此。
原创:俊杰
稿于:日下午(列车上)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我的图书馆
贵国真贵!   月收入3000元可称为白领、月收入5000元可称为中产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持币100万买不到三居室、身家10个亿进不了百富榜的时代,火速到来。&&& 无论工资是否跑赢了CPI,中国人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消费越来越贵,已是事实。   人民币还是那个人民币,购买力不再是那个购买力。  中国为什么这么贵?外贸依赖、货币增发、公共服务垄断、利益链条过长、财富分配失衡、社会保障无力----众人各执一辞。真正的、根本上的原因,你懂的。
中国贵不贵&&& 中国贵吗?深圳200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245元,名列全国第一。按照联合国的标准划分,深圳人的购买力进入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中国不贵吗?产自东莞的里维斯牛仔裤在中国柜台里的身价是899元人民币,在美国亚马逊网站上气焰锐减,标价24.42美元,合人民币166元。贝佐斯动用了什么样的谈判技巧,才可以让同一款商品在穿越半个地球后,价格悄然缩水5.4倍?中国贵不贵,是现实世界中的最大的哥德巴赫猜想,满世界都是推论和答案,你可以亲历和感受,但仍旧不知道其中缘由。
贵中国的焦虑症  好的时代,人期盼未来;坏的时代,人怀念过去。2011年的人动辄寻找2003年的记忆,那时候CPI是生僻的名词,收入仿佛有可持续增长的动力,物价平衡在喜闻乐见的水平,月收入3000元者可以自称白领,月收入5000者梦想跨入中产,有恒产者自有恒心,有恒心者自信能够拥有恒产。步入新十年的起点,你失望地发现,中产者也不是橄榄形社会中最厚实坚韧的那一部分,而是身处金字塔的夹层中,进退维谷,上下不能。收入未必是牛车,但物价绝对是高铁,一路绝尘而去,不给半点追赶的机会。中国人的收入在过去7年间上涨12.76%,2010年的物价只需一个季度就可以不动声色地超越这一数字,让7年勤奋化为乌有。  中国贵不贵,和CPI无关,和基尼系数无关,所有统计数据都抵不过冷酷直白的收支明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贵是一种焦虑,是卡在喉咙里的一根刺,欲吐不能,欲咽不得,只能艰难消化。富士康的员工焦虑,经历两次涨薪后的流水线工人月薪冲破2000元,只能购买半部自己亲手组装的iPhone4。全国收入最高的深圳人也焦虑,29245元的人均年收入在19755元平方米的房产均价前自惭形秽,不够购买一个卫生间。“蒜你狠”和“豆你玩”刷新了中国人对食品价格的敏感度,它们置身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体系之外,由看不见的资本之手操控。有人已经丧失了焦虑的权利,联合国统计,仍有1.5亿中国人依靠每天不足1美元的收入勉力生活。在高高在上的物价之前,所有关于拉动内需的愿景都是浮云,生活的权利也在一分一毫的支出中大伤元气。   2009年初,金融危机肆虐之时尚有昙花一现的消费券供人饮鸩止渴,进入2010年后的物价飞涨时代,饮鸩止渴也变成奢求。我们给力奥运、给力亚运,却无法给力春运,有力IPO,有力外贸,却无力抑平物价,一切看似吊诡,却是写照。怎样解答焦虑中的疑问,让2011年的经济生活重回正轨,这关乎生活的权利,更关乎生活的尊严。
中国有多贵   2010年,中国的财政收入已达GDP的30%,这一数字不经意间已经和北欧的丹麦、挪威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同之处在于,北欧诸国是全球福利最好的国家,国民均享受“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部社会保障。在经济总量迅速膨胀,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后,中国仍是世界上福利最低的国家之一;在教育产业化、住房商品化后,连带医疗、养老等大部分社会保障均要国民自己负担。物价之所以贵,在于从产品生产到销售等各个链条的利益环环相扣,生活成本之所以居高不下,在于社会保障无力,付出大于所得,造就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的现状。   环比世界,中国之贵,外国人也感同身受。英国《金融时报》的记者在调查中惊异地发现,从中国内地运货到美国的运费,竟然比从广州运货到北京还便宜,前者价格是后者的一半。普通人的生活成本总是在利益之手的操控下环环上涨----由于中国铁路货运超负荷,物流公司要想申请一个车皮的指标,运费之外的额外费用竟然高达5000到5万元之间,这些费用流向何处不得而知,但来源却再清楚不过----你和我这样的普通人。   物价飞升是发生在经济领域内的事情,但经济学却无法解释一切,正如它无法解释在一个急需振兴国内消费的国家,居民为什么宁愿把钱存在银行里。中国人自己明白这道选择题的答案,在微薄的利息和狂飙的物价之间,消费或是存储其实都无关紧要,两种选择都不是好选择,那么不如选让自己觉得有安全感的那个。   世界上90%的打火机由中国制造,75%的DVD播放机由中国制造,60%的牛仔裤由中国制造,在中国制造蔓延全球的大背景下,催生出另一个吊诡---同款商品,国内价格高过国外。人民币和美元的博弈每每都在外贸交易中展开,中国每出口1美元商品,国内就要按照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比增发相应数量的人民币以平衡国内市场,这些由出口结汇投放的巨额货币,全部以通货膨胀的方式转嫁到了普通人身上,造成货币购买力大幅度贬值,物价相应大幅度上涨。中国工人生产商品,美国人收获商品;中国政府得到美元,中国公民收获贬值的人民币----新增加的商品流向了国外,新增发的货币却留在了中国,不断稀释着人们手里货币的购买力。   外贸和内需本应是经济发展中并行的两只脚,内需不振,经济必定偏瘫。偏瘫式的经济最终造就不可理喻的物价,事实证明中国不仅有房地产依赖症,还有外贸依赖症。这是不是中国这么贵的理由----因为不依赖国内需求,所以放任让物价飞?
让生活有购买力   阶梯电价、水费上涨,公共服务的价格也在2010年启动了上扬的发条。中石油2010年全年纯利润为1676亿元,换算成天,这家巨无霸垄断企业每天尽赚4.59亿元,但它仍旧孜孜不倦地申请财政补贴,甚至谋求天然气涨价。   公共服务不全然是商品,却比商品更能左右你的生活。但对于这些生活必备资源,我们没有定价权。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对于公共服务的涨价,中国开始实行听证会制度,和其余制度一样,它很快显露出难以言喻的中国特色,只可意会,无法言传。十多年来,中国的每一次听证会都以通过涨价方案作为最终定论,参加听证会的市民代表似乎都是那20%掌握了80%社会财富的高端人士,而非你我身边平凡的升斗小民。或许正因为平凡,所以被遗忘。   贵中国当然不是这个国家应有的面目,它是中国在强国进程中遇到的一个坎坷。这个因物价而焦虑的时代称不上坏,只是让人不安。有安方能乐,一个国家之所以伟大,皆因它能尊重并实现每个公民渺小而又简单的愿望。中国人在2011年的愿望很朴素----面对普通的生活,他能有足够的购买力。&&& 我们要物价平稳、收入递增、社会安定、生活美好,不要贵。
韩寒:《马上会跌,跌破一千》 &&& 最近我发现我钱包里老是没有钱,吃饭的时候掏出来只剩下几张十块,好在一碗面还能买。我开始思考,我一般出门都会往钱包里放个一千多块钱,何以呢。后来我终于想明白了,加满一次油需要六百,几个朋友一起随便吃个饭在花掉两三百,来回高速公路花去五十,在不给自己买任何东西的情况下,一千块就差不多了。  我不由感叹,那些收入两三千的朋友们,在这个城市里是如何生活的,当然你可以说他们不用加油,但毕竟你要过三十天日子,还要住。这个城市的大部分设施都不属于他们,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看,好在我府慈悲,看城市并不需要缴养眼税。  回去的路上,我便开始回想。记得2000年,我刚出版第一本书,当时买了一台富康,因为那时只有富康、桑塔纳和捷达,富康显得最动感时尚。当时还没有时尚这个词。唯一的遗憾就是名字土气了一点。当时油价3元,加满一箱油1百多,我出门带1000的习惯就是那个时候养成的,这点钱已经够我开到欧洲了。当时父母要我买房子,并不是因为要改善居住条件,也不是因为要投资炒楼,而是因为当时上海市房地产低迷,于是政府出台一个政策,购买商品房,退已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当时上海郊区的房价几百到一千元,市中心三千元,我说,这房价太贵了,太不合理了,市中心三千元一米,买一百平要三十万,老百姓要干十多年才能买得起房子,这是虚高的。干五年,买个一百平的房子,才是合理的。房价虚高了一倍。不能买。马上会跌,跌破一千。  后来我去了一次香港,觉得香港太贵了,怎么吃一个盖浇饭要四五十港币,当时港币和人民币是1比1.2左右,我在香港打了一次车,花了一百多人民币,觉得太不可思议了。一问香港的房价,都要几万元一米,酒店都要上千元一天,回到上海,身心舒畅。  2001年,我去了北京。我在望京租了一个房子,两室两厅两卫,房租一千多。当时版税都去练车改车了,差点连房子都没租起。后来终于积下五万块,在北京买了一套房子,当时房价是3800,我买了六十平,首付五万,月供一千二。房子位于管庄,名字很洋气,叫柏林爱乐。每天需要走京通高速从双桥出口下,令我疑惑的是,为什么这个房子是朝阳区的,但是我开车去通县狗市只要五分钟,而去朝阳公园却要半小时。但是很快,我发现,京通高速走到头连着就是长安街。于是,我很简约地告诉我父母,我住在长安街沿线。乡亲们又是一顿乱传,等我回老家,他们都羡慕的问我,听说你住在天安门边上,见到过国家领导人么?我说,我虽然不常见到,但我常嗅到,每当京通高速不通了以后,我就知道国家领导人要出来了,放行以后,我就能嗅嗅他们十几分钟前经过的尾气。  当时的油价还是三块多。我对朋友说,油价太贵了,得跌到一块才合理。要不然老百姓一个月工资就加几箱油,不合理。当时北京新源里都是站街的失足妇女,一失足只需要一百五十元,失足一夜两百元。  后来,由于我在北京迷失了,而且再迷失下去也要失足了,我就回到了上海。到了松江,租了一个房子,两室两厅两卫,租金三千元。当时油价四块多,我对朋友说,如果油价突破了五块,按照老百姓现在的收入,就是个大笑话。当时松江还没有一个五星酒店,我租在开元新都,一个新的小区,在大学城的对面。当时那里房价五千。朋友说,你买一个房子吧,但当时我实在买不起房子,我经过松江新城区密密麻麻的新楼盘,销售率是百分之一百,入住率是百分之一,我对朋友说,这里肯定要崩盘,这么多房子,哪有这么多人去住啊,五千一平方,就是个大笑话,按照老百姓现在的收入,得工作二十年才能买套两居室,等着吧,松江新城区迟早跌破一千,我预计五百元一平,到时候我再十万块钱买两百平。朋友说,你说的一向有道理,我现在买就砸在手里了,我要憋着。谢谢你给我的启发。  后来我给父母买了一个房子,当时在金山区朱泾镇,我贷款买了一个三居室,至今我依然非常喜欢那套房子,虽然不大,但是非常工整。当时房价是三四千,花了我所有的积蓄。房子楼下就是洗头的,洗头一次十元,洗车一次五元。当时我已经几乎停止写作,赛车刚刚起步,过了最苦的日子,进了全国最好的车队当主力车手,年薪八万元,但因为经常不幸获得第四名,奖金就没有,一年也有个十万多的收入。加上以前有些版税,我也很满意那样的生活,就是觉得这房子买的时候遇到了最高峰,以后肯定会跌进一千以内。不过让家人早些住的舒服点也是值得。我当时都忘了北京有个小房子,我在想,那破地方估计快跌破一千了吧。不去想省的烦心。  当年发生惊人事件,油价突破了五元。我想,这得游行了吧。当然,我错了。国民们真的很好,统治者如果能摊上中国,那真是莫大的福气。  后来就是一长串的省略号,就不细说了。那个要憋着的朋友我也再没见着。我的跌破一千的预言也时常被各种朋友们提起,有一天一个朋友说,你丫的直觉太准了,真的跌破一千了,不过不是楼市,是股市。我不炒股,但知道个大概,我说,什么,股市跌成三位数了?朋友说,是啊。我说,哦,你最近忙什么呢。朋友说,我一直相信你的老百姓买不起就是硬道理,楼市必然跌破一千的理论,于是我就去炒股了。  到了今天,油价已经在接近十元了。我觉得油价应该更高,高到让那些不顾大局不顾领导利益动不动要自焚的刁民们连一升汽油都买不起,这就从根本上杜绝了这类事件的发生,而房价也应该更高,高到根本就够不着,这样才能让那些非要房子不可的姑娘们都嫁给有钱人,保障我国的年轻男人一心创业,心无杂念,身无压力。税率也应该更高,个人所得税百分之八十,不光买房子要交房产税,生孩子还要交产房税,政府破坏环境以后老百姓要交纳环境保护税,赚了要交利润税,亏了要交经验税,至于为什么这样更好,反正我也不知道,只知道小时候墙上就写着,纳税光荣。能把字用红色写在墙上那么大而且不被擦掉的,都是不能惹的。  至于我,还是习惯了揣着一千块钱出门,只是前几天去了一次香港,觉得那里物价怎么这么便宜。今天去肯德基,买了一个甜筒,给了两块钱,服务员说,三块。可能是肯德基麦当劳涨的少,我还停留在汉堡十元的年代里。但是有一个喜讯,在房价油价电费水费齐涨的今天,终于有一样政府收费项目减价了,而且一减就减去了将近一半的价格,而那些涨价的项目往往每次只涨一两成,说明政府该大方的地方还是很大方的----登记结婚从9元降到了5元,也就是说,如果你一辈子结婚三次,政府为你省去了足足十二块。谢谢。
[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日本人均GDP比中国高 但为啥中国人看上去更有钱?|中国人|人均GDP|亿万富翁_新浪军事_新浪网
日本人均GDP比中国高 但为啥中国人看上去更有钱?
&&& 日本人均GDP比中国高 但为什么中国人往往看上去更有钱?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日本人均GDP比中国人高,为什么中国人看上去会更有钱呢?这是最近日本一名专栏作家提出的问题,该问题一经提出就在网络上都引起很大的反响。65年来中日国民财富发生了何种变化?事实真的如此吗?
  65年中日收入大PK
  50年代初期,中日两国均受到二战波及,国民人均月收入仅相差4倍有余。但随着战后日本经济复苏,两国国民的人均月收入差距在80年代末期曾达到了100倍。一个顶峰之后,日本随即进入“失去的二十年”,股市、楼市泡沫相继破灭,经济从此一蹶不振,而此时的中国却迎来了飞速发展期,两国国民的人均月收入差距再次缩小到了4倍左右。在世界银行公布的最新人均国民总收入(GNI)排行中,日本位列世界第7位,中国仅在第60位。而个人资产方面,据《2016安联全球财富报告》显示,中国人均净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投资基金、股票、债券等可投资资产净值,不包括住房等不动产)以11500欧元列全球28位,日本则以83890欧元列第6位。由此可见,虽然收入差距在不断缩小,但中国人均财富水平和日本差距还是有点大。中国人想要真的比日本人有钱,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
  有钱的日本人为什么看起来很穷?
  1. 成年人每月25082日元零花钱
  25082日元是什么概念?
  2. 收入414万日元仍需精打细算
  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日本人平均年收入为414万日元(约合25.5万元人民币)。相较中国人的平均年收入来说,这个收入并不低,但对于大多数日本工薪族来说,手头依然很拮据。
  为什么会拮据?
  主要原因是日本物价很高,尤其是日常消费。
  以食品和交通为例。
  其次,日本大部分家庭是单收入。只有男主人工作,而男主人的收入除了用来支付一家人的日常开支,还要供房子,给孩子缴学费等等。
  以日本动画《蜡笔小新》为例。
  中国人为啥在外国人眼中很有钱?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离日本和美国均有差距。那么为何中国人在他们眼中却显得很有钱呢?
  1. 境外旅游购物和炒房吓傻老外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大陆游客境外消费总额高达2611亿美元(约合1.8万亿人民币),比2015年增加12%,排名世界第一,比排名第二的美国游客消费总额高出两倍多。同时,海外购房的消费规模为1600亿美元(约合1万亿人民币),仅在美国买房就花了286亿美元。
  2. 中国每五天出一个亿万富翁
  从最近这几次公布的世界富翁排行榜来看,中国人占据的比例确实很高,这也是外国人认为“中国人肯定有钱”的一个因素。
  美国《福布斯》3月20日发布2017年度全球富豪榜,最近一年新上榜的中国亿万富翁人数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新上榜的富豪中,中国大陆76人,美国25人。与此同时,瑞银与普华永道联合发布的《2016年亿万富翁报告》称,亚洲每三天就诞生一位亿万富翁,速度全球居首,亚洲地区新生亿万富翁113人,其中中国内地80人,占全球这类富豪的54%。这意味着,中国产生亿万富翁的速度约为每五天一人。
  在世界前十大超级富豪城市中,大中华区就占了五个。
  以至于最后,老牌的英国《金融时报》都感叹:“如今北京和纽约的共同之处,不仅包括了粗鲁的出租车司机、寒冷的冬季和拥挤的城铁车厢,还在亿万富翁的人数方面赶超纽约。”
  然而,2016年中国基尼系数(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程度)为0.465,所以,从财富平均的角度来看,其实我们并不是最有钱的人。日媒称中国人消费模式转变:国内攒钱国外花|消费_新浪新闻
  参考消息网9月19日报道 日媒称,7月中旬,中国商用房地产开发龙头企业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董事会上表示,“要关掉国内一半的百货门店”。万达集团已决定实施大胆的经营转型计划,将关掉全国约90家百货门店中的46家。
  据《日本经济新闻》9月18日报道,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北京王府井百货的门店,从今年夏天开始进行着快速改装,将变成销售打折商品的奥特莱斯。王府井百货决定对4家门店实施业态转型,并将关闭店铺,加快整改步伐。
  报道称,因股价下跌和房地产下滑,作为百货店主力的高档商品销售状况急剧恶化。不过,百货店陷入困境的原因不仅在于此,还在于未能适应以年轻人为主的群体正迅速变化的消费行为。
  “工资不涨,又要还房贷等债务,再不尽量节约是不行的。”去年刚刚结婚的大连市公司职员王佳觉得很难安排家庭开支。一日三餐尽量自己动手做,化妆品和服装也从重视品牌变成了注重性价比。她说,“比起过奢侈的生活,还是一边攒钱,偶尔和老公一起去旅行更愉快。”
  在中国的消费者当中,以王佳这样的“80后”为主体的“量入为出消费一代”,正在切实增加着影响力。他们不喜欢攀比式购买高档商品,倾向于采取适合自己生活方式的消费行为。但是,“80后”一代并非不消费。
  根据中国饭店协会的统计数据,2014年餐饮市场比上年增长9.7%,达到2.786万亿元,但高档餐厅市场却下跌6%。带动餐饮市场增长的,是既有时尚的店内装潢,又能提供价廉和快速服务的快餐类餐厅。它们多入驻购物中心,会招徕很多80后和90后年轻人。
  报道称,以价格低廉和商品丰富为强项的网络销售,更是成功地吸引了年轻人。今年1至8月其销售额达到2.24万亿元,超过了零售市场一成的比例。如果能正确把握消费行为的变化,提供货真价实的产品,那也是能打开年轻群体的钱包的。
  而百货门店等现有零售店,失去的不光是年轻消费群体。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国际旅行收支逆差,在2014年比上年增加四成,达到1979亿美元。中国人在海外住宿、就餐、购物的花费,远远多于外国人在中国进行的消费。比如,前往日本的中国游客很热衷于购买电饭煲和带温水冲洗功能的坐便盖,富裕阶层的钱就这样流向了海外市场。
  报道称,如果能开发出灵活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者喜好的产品,建立以最适合流通渠道送达货物的机制,中国国内的消费应该会有增长。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澳大利亚政坛连年震荡,这次继陆克文之后,又迎来了一位“知华”“亲华”的总理——特恩布尔。此前与安倍眉来眼去的阿博特黯然下台,离开会场时,未置一词。日本媒体不禁担忧日澳关系的走向,中国舆论则对特恩布尔报以极大的热情。不过这位总理真的会大幅提升中澳关系吗?
就算购买汽油为实(官方未提供发票等证据),也不能坐实他要自焚,因为两者并不存在必然联系。据其侄子张勇讲,张纪民家中有浇水用的抽水机和农用车,这些器械都要用汽油,难道他就不是为了生产买汽油?
以军训为教育的开端,是教育界向强权低头的起点。在和平年代,身体上的军训应该废除,代之以理论上的国防和军事战略教育,我们需要的是继往开来的创新创业者,而不是一群唯唯诺诺只会说“是”不敢说“不”的奴才。
对于由蓝转绿,星云大师披露自己是71年党龄的国民党党员:我至今年近九十,做了近八十年和尚,七十一年的国民党党员,我不忘初心,不会改变做和尚与党员的身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居民消费物价指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