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俺在曹县买了房子,他们石湖墟公立学校校不给孩子安排转校

法国私立学校好,却为何我把孩子转进了公立学校?
作者简介:王皖,沾了大女儿的光,微博人称“果妈”。现居法国,自嘲为“专业妈妈,业余写手”。
我在《法国转学记(上),公立、私立学校之“争”》一文中已经谈到了,因为我的犹豫不决,我家的转学计划第一波宣告放弃。二爷Hadrien在老师的“折磨”中逐渐长大,逐渐适应着小学生活,几个月之后,已经不再“屁股扎针”一样坐不住,也从教室的最后排被移到了中间的“正常”位置(当然一定是有更淘气的孩子取代了他坐到了最后)。起初担心老师会对这两个企图“落跑”又没有成功的孩子假以辞色,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一切平稳正常,也就放下了这方面的担心。
表面的平静掩饰了我的“勃勃野心”,而一个小插曲,又掀起了大风浪。十二月圣诞假期,老公和我带着孩子们去了阿尔卑斯山滑雪,在度假酒店里,我们认识了一家从巴黎来的中法家庭,妈妈是法国人,儿子年龄恰巧和二爷一样。两个男生一见如故,两个妈妈聊起来也是滔滔不绝,特别是有同龄同年级同问题的孩子,话题也都离不开教育。他家的淘气鬼境遇和二爷可谓大相径庭,这小伙伴从开学一直稳坐第一排,老师说了:“没有耐心的老师,才会选择把淘气的孩子放在角落,但我不会这么做,我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听了这个,我心中随即涌动一股海啸啊……
度假一结束,我立刻掀起了第二次转学风潮。这次不但坚决要转,而且制定了更高难度的目标。有孩子的人生,就是各种“作”。
法国一般城市规模较小,为了共享社会资源,很多大城市会联合周边小城市组成“城市社区”(communauté d'agglomération),在社区里设置教育、文化、经济管理机构,所有社区城市共同参与建设。城市社区动用社区资源为居民尽可能地提供服务和优惠政策,但为了限制资源的外流,社区与社区之间是有“门槛”的,不属于本社区的居民,不能享受部分社区资源,或者需要交纳高昂的费用。
我的转学目标是我们附近的大城市沙隆,沙隆城市社区包含沙隆及周边37个小城市,可惜的是,我们这个离沙隆不过12公里的小城,恰巧不属于沙隆城市社区(有趣的政治党派原因)。由于我工作主要地点在沙隆,为了方便接送,孩子们一直交着较高的费用在沙隆少年宫学音乐舞蹈,可是公立学校政策不同,不居住在沙隆社区,想要进入沙隆的公立学校,可以说只有三个字:“想得美!”
虽然希望渺茫,本着不(pian)服(bu)输(xin)的精神,老公和我还是打算要搏一搏。其实沙隆的私立学校是没有地域限制的,交钱就能上,而且条件还更好呢,但为什么非要进入到沙隆的公立学校不可呢?我考虑的主要是公立学校与少年宫的合作,可以减轻我的负担。
社区中心城市一般会有与少年宫合作的公立学校(因为少年宫也是公立的政府教育机构),这些学校设立艺术班,选拔学习优秀并有艺术天赋的孩子,由学校统一接送去少年宫上课。沙隆的初等教育机构(小学)也设有音乐班(乐器方面)、声乐班、摄影班;中等教育机构(中学)加设舞蹈班。这些艺术班的孩子,大多有志于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发展艺术,在保证正常课业的情况下坚持艺术学习。我家的几个孩子老早已经计划好每人学一件乐器,Alice从去年开始学大提琴,二爷明年开始学钢琴,将来老三、老四也要各选一门乐器。如果能跟着学校继续音乐学习,由学校接送往返少年宫,那对我来说会轻松很多。更何况,多方咨询之下,市中心这所公立小学是公认的沙隆社区最好的公立小学,师资雄厚、认真负责、课余活动也丰富多彩。
然而进入艺术班需要提前几个月参加考试,这个学年是没戏了。不过想要明年进入艺术班,那现在就得申请转学,寒假后立即入学,才能赶得及参加4月的考试。时间紧迫,虎视眈眈地瞄准了这所学校的我,随即致电给沙隆社区教育局,说明了大概情况,得到一些建议:需要出示在沙隆城市社区租房、买房证明,或是工作证明,然后就看市长能不能批准了。立刻买房这种土豪做法不现实,租公寓时间上也很拮据,唯一容易下手的途径就是工作证明。我虎妈上身,火速在沙隆市中心签下租赁合同,临时租用一间办公室,合同到手立刻整理各种材料交到教育局。
期间教育局长几次打电话了解情况,也描述了沙隆社区师资力量紧张的情况,试图说服我们放弃转学的想法。而果爸和我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去市政府申请市长面谈,虽然最后并没有见到市长真容,但有机会留了言,阐述了我们的理由和需求。最后,市长竟真的大笔一挥,批准了入学申请!法国人往往“顺其自然”的多,“迎难而上”的少,也许是市长被我们这种少见的执着和坚持打动了吧。
手中有了“圣旨”就好办事,转学手续、校长面谈、附属教育服务全在一星期内搞定,寒假一过,两个孩子就去了新学校报道。本来想把弟弟Arthur也一起转去这所学校的幼儿园,可惜今年实在没有位置,只能静等了。
转学计划虽然诸多波折,好在结果令人欣慰。如今两个孩子已经去新学校一个多月了,他们在各自的班级学习都是拔尖的,不仅认识了新的伙伴,游泳课、合唱团、课外活动也让他们心满意足。两个人正在准备着4月的艺术班考试。
总的来说,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虽然有各种规章制度的限制和保护,但在必要的情况下,法国的政府服务部门还是会尽量考虑解决居民的现实需求,来法国的这几年,已经碰到过很多这样的情况,让人十分欣慰。
本文系心贝网独家约稿!
本文由心贝亲子网(微信订阅号:心贝亲子)原创,转载请标明出处!
原文链接: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即便二胎有千般好,万般妙,我就是坚决不生二胎!
育儿in海外
今日搜狐热点在通许县城买房后,孩子怎么不能在县城公立学校上学呢_通许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30,954贴子:
在通许县城买房后,孩子怎么不能在县城公立学校上学呢收藏
如题,我是个法律盲……但是我个人觉着,既然能建得起房屋出售,就要有相应的设施满足买房人的生活需要……不然,买房的意义真不大!
「住哪里都上携程」低价,狂减,服务好,,携程订房超划算!携程-便捷的在线酒店预订网站!7*24小时免费预订!
请大家踊跃发表看法意见
出售小院一处,带办户口,孩子免费上学。
就是要县城户口
不这样弄,领导们不就没法弄小钱了,
县城的小学这么紧张,在县城买房确实没意思
不能,城关镇类有的学校还不能进类
学校少,都挤到县里了,装不下
房买好了不就可以把户口迁过去新房里了?
这不是法律问题
为了你们放弃农村户口,现在农村户口比城市户口好吧,加这个限制一举两得
把户口钱过来就好了吧,不过说真的,现在农村户口值钱吧
不管你躲在哪里,请你等着我、待我功成名就,一定会脚踏七色祥云,身披五彩霞 衣,风风光光迎娶你,到时候,我一定要大声告诉你、这个世界,只有你最幸福,最美丽!
【图片】【图片】
我老家长智的,我家学生就在下洼上,还是你关系不硬
花点钱,找找人
没有吧!我小弟就在公立学校上学,也没见在县城有房子啊
县城里面还有个公立学校被大家遗忘了,就是东水沃小学,
如果这个学校迁到路边将来也是个下洼。
东水沃小学在东关吗 那里没限制吗?
现在就是要有关系,有关系了没买房一样上公办学校
跟你房子买在那里没关系!跟你人有关系!
你得转户口啊
现在丽星小学都招满了,我朋友的孩子上二年级人家都不想收了 。屁大的县城,孩子上学那么的难
如题,我是个法律盲……但是我个人觉着,既然能建得起房屋出售,就要有相应的设施满足买房人的生活需要……不然,买房的意义真不大!
社会大问题
还是关系不硬,跟房不房的没关系。
公立学校没户口不行,转户口就是城镇户口家里土地就没了
登录百度帐号拒绝访问 | www.ngzb.com.cn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ngzb.com.cn)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435df5-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我小孩现在在民办小学读书 现在我想转到公办小学要?怎么?_百度知道
该问题可能描述不清,建议你
我小孩现在在民办小学读书 现在我想转到公办小学要?怎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小学是义务教育,只要按正常的手续去报名就可以啦。  公立学校  由政府财政拨款。一般而言,公立学校的数量和办学规模都远远超过私立学校,而且,学习费用相对较低,教学设施较为完善。不仅如此,有些国家的公立学校提供免学费教育,如德国、瑞典、意大利、法国等国家。但公立大学入学门槛较高,申请竞争较为激烈,只有那些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申请人,才能获得费用低廉、高质量的教育机会。
采纳率:96%
来自团队:
您好!很高兴能够回答您提出的问题!答案应是:小学是义务教育,只要按正常的手续去报名就可以啦。
也要在网上报名吗
您好!很高兴能够回答您提出的问题!答案应是:这就看教育委员会有没有规定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小学就学和户籍没有太大的联系,尤其私立的,外地户口读书应该都是借读 ,转学只要提供购房的合同,证明你们居住在这片,应该可以的。  出现以下问题,受理的公立学校可以拒绝转学申请。  1、提供虚假证件、证明的;  2、无特殊原因不按规定时间申请学位的;  3、擅自选择学校跨地段申请或在几间学校重复申请学位的;  4、学位申请开始后购、租房或迁户口的;  5、已在各类学校就读小学的学生  6、已安排学位而不按时到校注册者。  初中上学也不涉及到户籍问题。但是切忌,中考就要有回原籍一说了,没有正式户口或蓝印户口不能参加当地的中考,希望你们在孩子中考前敲定户籍问题好吗?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公立、私立、国际学校、国际班...到底如何择校?且看一位妈妈的择校持久战
日期:   
责任编辑: 陌上琼花  
阅读: 12713  
字号: 、、  
摘要今天小编在这里为大家分享的这篇文章,不仅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坚韧的妈妈,也是一位身先士卒几乎把目前国内教育体系的学校都尝试了一遍的妈妈,她的择校经验很丰富,小编希望她的自述反思能够对大家对于孩子择校有所帮助。
今天小编在这里为大家分享的这篇文章,不仅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坚韧的妈妈,也是一位身先士卒几乎把目前国内教育体系的学校都尝试了一遍的妈妈,她的择校经验很丰富,小编希望她的自述反思能够对大家对于孩子择校有所帮助。
有人说,中国孩子幸福的分水岭就是小学。
我们并不想讨论哪个小学好的问题,而是希望让所有的爸妈们对于今后的孩子教育有个更好的计划和方案,那就是极好的了。
段凌(化名)对于记者的采访始终有些谨慎,为孩子教育问题所操的心,让很多家庭有着不足为外人道的苦涩和艰辛。她为孩子的择校如一场持久而未知胜负的战役。
段凌选择让一双儿女辗转于公立、私立、国际学校和国际班之间。她经历了对西式教育的期望、现实中的落空、带着孩子逃离公立学校、又发现只能用应试方式应对“洋高考”,最终还是认准西式教育的曲折道路。
教育方式的选择没有对错,但是由于孩子的成长是一次性的,家长又难免会产生疑问:如果我给他选择了另一种教育,他会不会更好?家长们在一次次的选择比较中,其实不可避免地,将教育越来越变成了家长间的一种竞争。
段凌逐渐感悟到,家长应该对孩子的成长放松和宽容一些。她发现,什么样的路径都可以到达目的地,只是沿路看到的风景不同而已。
口述:段凌(化名)采写:吴琪
理想与碰壁
我们一家2005年搬到北京时,大儿子在上小学五年级,小女儿正准备进幼儿园。来北京之前,我们生活在海南,儿子在一所公立小学读书。作为家长,我和老公对于教育问题并不是没有思考,但是也不是很清楚该怎么关注。
这年因为老公工作调动,我开始关注北京的楼盘。在网上查找楼盘信息时,进入了各个楼盘业主论坛,结果发现大家谈的全是择校问题。哪怕是给孩子选择幼儿园,家长们也有一套一套的讲究。但给我带来冲击的不是紧张的择校,是在家长们择校过程中讨论并传达出的西方教育理念。
本来我对于搬迁到北京兴趣不大,海南的生活很舒服,生活成本还低。可是查询了不少论坛后,我发现我原来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世界,对孩子的教育理念远远落后于外界。而网络上北京的家长有一种特别的氛围,这种气息虽然陌生,却让我相当兴奋。我感觉北京的资源信息很丰富,平台更大,为了孩子的教育,我们一家义无反顾地搬到了北京。
我们在北京买了房子,儿子就近上了一个小学,我准备在他小升初的时候,争取让他进重点。小女儿需要上幼儿园了,我在打听幼儿园的过程中,发掘到各种教育论坛和博客,开始接触西方教育思想。
北京的不少家长都有海外工作或留学的经历,他们大大打开了我的视野,带给我前所未有的学习动力。经过仔细比较,女儿被我送进了一所新加坡人办的双语幼儿园。
几年后,要给女儿选小学了,我选了一所很小众的私立学校。后来我发现,这里几乎集中了北京市所有另类的家长。
这所学校是一个对教育极有热情的高材生创办的,租了一个不大的场所作为校址。学校不以盈利为第一目的,收费比一般私校低,主要是为了实践大家的教育理想。家长们的受教育程度很高,思想特别活跃,对办学的参与程度很深。
于是这么一群眼里闪着理想光芒的人聚到了一起,他们希望避开应试教育,以西方教育理念为基础,给孩子们创造一个个性能得到充分尊重和发展的环境,让孩子们在爱中自由成长。
学校的办学形式向西方学习,小班授课,老师的办公桌设在教室里。无论是老师的工作氛围,还是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交流,都特别温馨和真诚,家长们去了学校感觉很贴心,小孩子也过得非常愉快。
但是一个学期下来,家长们发现问题了。这样的学校虽然非常人性化,可是招募到的老师,教育热情高于专业能力。因为学校首先找的是有爱有教育理想的人,这样它的招募范围就变窄了。再加上这所学校待遇不高,也不像公立学校那样稳定,对老师的吸引力有限。所以进到这里当老师的人,往往有理想有爱心,专业水平却很不整齐。
比如我的儿子在海南上小学时,学拼音对他来说不是一个问题,可我女儿却学得糊里糊涂的。我是那种对孩子盯得不算紧的妈妈,有些家长几乎全程介入教学,一堂一堂地在学校里听课,发现老师教学水平不高,在家长会的时候提了出来。
家长们慢慢发现,大家抱着很大期望的私立学校,它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却又产生了另外一些问题。当大家发现这里的教学质量没有我们期望的那么高之后,有能力的家长就自己在家给孩子补课。每个家长的想法也不一样,有些家长认为,借助学校这个宽松的环境,家长可以腾出应试的时间,搜集各种资源,亲自把握孩子成长需要的各个环节。
可是对于多数家长来说,送孩子到这里来上学,希望他们自由成长的同时,也希望学校提供一套寓教于乐的学习方法。在这一点上,家长们的想法特别活跃。比如有个孩子的妈妈,她在外企工作,去北欧出差机会很多。每次出差,她都利用空余时间去北欧的学校听课,回来告诉我们,中国的教育落后人家100年了。
她说,北欧的小学老师已经在用分组讨论的方法教学,上课学生们看自己感兴趣的读物,然后向老师提问题,老师根据孩子各自的兴趣点来教学。我听了后也特别神往,感觉有点类似于日本儿童读物《窗边的小豆豆》里的教学模式。
有一天这所学校的体育老师生病了,刚好让提倡分组讨论的这个妈妈去带一下课。她虽然不懂体育,把孩子带到操场后,她问孩子们希望今天怎么上体育课。孩子们七嘴八舌,这个家长就把孩子按照相近意愿分成几个组,让他们各自做自己感兴趣的活动。
这位妈妈跟我们说,这就是分组教学法。北欧的孩子上课并没有固定内容和标准答案,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根据孩子对学习兴趣的不同要求分组讨论,在独立思考中学习。
可问题是,越是这样开放式的教学,对老师的要求就越高。老师必须有很广的知识面,灵活的思维方式。而我们应试教育培养的老师,怎么去实现家长们的这些要求呢?这位妈妈跟学校商量,就算你们不能全天都用分组讨论的方法,那能不能在部分副课上实验这样的教学方式。但显然家长的想法远远超出了学校的能力,这件事只能不了了之。
慢慢地,一部分家长就有了碰壁的感觉,感受到了理想和现实的差别。国外的理念在中国的土壤里开出的花儿,不一定就是鲜艳的。公立学校好比肯德基、麦当劳,它的问题在于过于标准化的程序,但至少基本教学不是问题。公立学校的问题是课外的问题。可是如果我们选择的私校,连课内教学都成为问题,那就是连标准程序都没有达到。
我女儿在这所学校读完了小学二年级,我们感觉到孩子这样下去,跟公立小学的孩子基本功相差越来越大了,必须给她转学。
这时我才感受到,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有一次开家长会的时候,一位家长站起来说:“我们的孩子不是小白鼠,不是用来做教育实验的。”家长们以为自己看得很清楚了,可是实际上无论是搞教育的人,还是家长,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具体到一个新类型学校的成长,或是在引进西方教育过程中,必须有一个摸索的过程,学校、家长和社会都需要积累经验,我们的孩子客观上就成了小白鼠。
不会回到体制内
私立小学的道路没走通,后来听说这所小学又撑了一两年后,因各种原因解散了。我女儿这拨同学的家长们,也各奔东西。不过我并没有受打击,我觉得女儿在这所学校最大收获是品格教育,学校在她心里播下了一颗爱的种子,让她有了最初的爱的能力,这将使她终生受益。我至今都坚定地认为这比她知识上的进步重要得多。
只是做妈妈的都很贪心,要了这个还想要那个。每一种选择一定有利弊,但无论哪种利弊都是一种经历,经历没有对错,经历也使我和孩子共同成长。
我原本受北京的家长们影响很大,对于西方教育非常认同,谁知道实施起来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而且如果一开始就给孩子选择了另类学校,孩子就很难回到主流教育模式里边了。即便是偶尔感慨还不如回到主流教育里去,但这也只是家长在重重压力之下,想要逃跑到更安全、更熟悉的道路上的一种本能。
我考虑到女儿性格不是特别乖巧的那种,如果去公立学校性格会受压抑,所以我和老公商量后,希望她去一个既不像公立学校那么功利,又不像之前那所过于理想化的学校,我们选择了另外一所私立学校。它的课程和公立学校一样,很多老师也来自公立,但是整个管理比公立人性化一些。
结果没想到,刚转去这所学校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女儿每天放学后,一上车就痛哭。
因为她之前在我精心挑选的幼儿园和小学里,老师对孩子特别温和,而这所学校的老师对孩子要求高,急了也是要骂人的。我女儿完全接受不了,天天跟我吵闹:“老师怎么可以这样对我说话?”“老师又骂我了,我要回去。”我和老公这才意识到,幸亏给她转学了,不然她一直生活在一个温室里,接受不了真实世界没有特别关照她的情感。可能西方发达国家人均教育程度高,人和人之间就是特别客气,学校的彬彬有礼和外部大环境是一致的。可是我们这儿还没到这个程度,真实生活中人和人之间没那么客气,女儿必须适应真实社会。
就这样闹了一个学期,女儿痛苦,我们家长也承受了很大压力。终于她慢慢适应了,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态度有差异是正常的,也明白了这个世界不会因她的不喜欢而改变。
她曾经很抱怨的一个英文老师,脾气比较急,和女儿冲突不少。一次开家长会,这位老师告诉我们,她因为个人原因即将离开学校,说着说着老师自己就哭了起来。我回家后将这个消息告诉女儿,没想到女儿第一反应就是抓起电话,打给这位老师,说老师你怎么可以离开?你哪也不能去!最后家长和孩子们硬是把老师留了下来,这也是我感受到私立学校独特的地方,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情谊特别深刻。
那一刻我也突然发现,孩子的成长远没有家长们想象的那样脆弱。女儿哭闹了半年,我也没见她留下什么心理阴影,有什么扭曲。对孩子来说,并不是遇到一点挫折,就会造成很大伤害。回想我们家长,在现实和网络的交流中互相影响,好像潜意识里以公立学校为敌,听到的都是公立学校的弊端。可是我后来发现,身边朋友的孩子们,无论是上公立小学还是公立中学的,学校课余活动也很多,不是所有公立校都是那种一天到晚死念书的。
离开主流学校,是想得到更好的教育。但是有过小学一二年级的经历后,我发现西方教育移植到中国有诸多水土不服。回头一看,公立学校的孩子也没有想象中的扭曲,家长们的心里百味杂陈。
实际上大多数家庭在为孩子择校的时候,都会考虑经济因素。那种完全不在乎花多少钱的家庭,至少我身边没有。在北京让孩子接受私立或国际学校教育的家庭,经济状况不一定都很好。家长在选择这条路时已经做好了即使卖房,也要让孩子在国际化道路上走下去的准备。
经历过不同学校之后,我有些意识到,中国不同教育模式之间的区别,被人为夸大了。现在如果再有人问我择校问题,我会告诉他:幼儿园和小学,让孩子就近入学吧。在我看来,不同学校出来的孩子,并没有太大区别,而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远远超过学校。
摆脱不了的应试教育
我对公立学校并不是没有了解,2006年我儿子小学升初中,进了朝阳区的一所重点学校。他没有北京户口,问题反而变得简单,直接交了几万元赞助费就进去了,可能前几年的竞争没有如今这样激烈吧。
这所学校是百分之百的应试教育,我儿子初中这三年,几乎没有在夜里零点之前睡觉。每天都是做不完的作业,他放学回家后,吃饭、喝水、拉屎都要汇报一下,因为如果他为这些事情多花了时间,夜里零点之后就又要往后拖一阵,才能完成作业。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连发会儿呆的时间都没有。那三年我跟儿子的斗争,就是怎么让他能在零点之前睡觉。
我觉得儿子实在太累了,曾经到学校跟老师沟通了一次。老师二话不说,随便叫了身边几位学生过来,粗声问:“你们都是几点睡觉的?”几个孩子都说是晚上21点或22点睡觉,弄得我无话可说。
后来我又仔细了解了一下,原来这些孩子课间不休息,中午不休息,全部用来做作业,这样才能夜里早睡一点。实际上孩子们的全部时间都被作业占领了。
这三年我儿子的变化也挺大,他小学毕业的时候,还是一个爱好很广泛的孩子,我带他去学书法,他提出来还想学国画,对生活很有热情。初中三年的应试教育下来,我儿子变成了一个整齐的理科男,除了必须完成的事情,他对社会话题、读书看报之类的,半点兴趣也没有了。对未来毫无想法,跟他说什么他也提不起兴趣,失去了好奇心,一切都等着被安排。
我儿子初中这三年,我看着他忙碌,却触摸不到他的灵魂。我如果不推动他,他什么事情都不想干。这就是题海战术的魔鬼训练,带给孩子个性的侵蚀吧。
后来我才意识到,这三年家长应该做点什么,让孩子感受到学习之外的乐趣。可是家长即使真想做什么,也插不进手,他所有时间都在写作业,家长能做什么呢?
我和老公期望孩子去国外接受本科教育,希望他走出去看世界,希望他的人生有更多体验,希望他的未来有更多选择。也因此,我儿子初中毕业后,我让他去读国际课程。
我的亲戚朋友常对我说:你得放手了,问问孩子自己的意见。实际上他每走一步,我也征求他的意见,问题就在于他没什么想法,你告诉我怎么走就怎么走呗。
我又开始研究北京学校能提供的国际课程,比如IB课程,国际认可度很高,但是它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对语言要求非常高。A-level课程偏理科,中国学校将它单一化了,对英语要求反而没有那么高。
我考虑到儿子英文水平不够高,并且他偏好理科,给他选了A-level课程。开始选的是一所私立学校,管理者和老师全是中国人。学校的管理者认为,教学还是中国人行,中国的学校并不容易请到好的外教,还是应该用中国人的方式来学国际课程。我对这个学校挺认同,
可儿子读了一阵我发现问题了,老师们用中文讲授英文课程,儿子的语言问题难以提高。他以后要去国外读大学,在这里并没有解决他的语言问题,而是把矛盾推后了。我儿子这时处在青春叛逆期,不愿意背英文、不愿意考托福或雅思,我们那段时期和他冲突特别大。
所以他在这所私立学校读了一年之后,我决定给他转到某所著名公立高中的国际班,基本全是外教上课。可是没想到这两年更让人痛苦。从全中文环境一下过渡到全英文环境,很多孩子难以适应,上课根本听不懂。外教认为学习是个人的事情,管得很少。每个班虽然配一个中国班主任,可是不像公立学校那样考核严格,班主任压力不大。
国际班的同学是为了考国外大学走到一起的,平时彼此没什么联系,上完课就回家,也没有任何校园文化。这时候我们作为家长想帮孩子,他却正值青春期,反弹特别大。
这时候我开始怀念儿子初中时,公立学校那种保姆式的教育了。老师比家长还急,一个班几十号人,老师并不是只关注特定的孩子,而是对每个孩子的一点点进步和退步都不漏过。
一次我儿子考数学的时候,有道题目不会做,空着没填交了上去。老师为这点事又让我去学校,陪着一起挨批。因为老师认为,即使儿子算不出答案,至少应该把推理过程写一点,不然太不认真了。每次我去学校,也都能看到别的家长陪着孩子挨批。
公立学校的老师工作量真是超乎想象,我一天到晚被老师追着,觉得节奏太紧迫。可是从老师角度来说,一个人管几十个人,那得多强的责任心和抗压能力啊。
到了国际班之后,我感觉儿子一下子被甩出了大队伍,没人管了。这些不以高考为目标的孩子,一方面要参加高中会考,拿到高考毕业证书;一方面要拼命适应国际课程,争取被国外大学录取。孩子的压力非常大,可是他们一下子找不到学习国际课程的方法,很多人成绩退步特别大。
一次开家长会时,有位家长当场发飙了,她问道:“我初中那么优秀的孩子,现在为什么变这么差?”她很痛苦,找不到答案。还有一些家长对国际课程完全不了解,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公立学校不太行,是不是换一个体制就好些。体制解决不了学习能力的问题,这个体制下不行,换个体制仍然不行。更何况国际课程还有语言的问题。而语言能力,会直接影响学科成绩。关于这一点,很多家长和孩子都是估计不足的。
为了让儿子成绩提高,我又急着给他找家教,教他SAT、TOEFL等。一对一的私人家教很贵,通过私人关系找到的是300多元/小时,通过机构找的需要四五百元/小时。儿子还得同时补好几门课,儿子出去补习一次,一两千元就没有了。走这条路的家庭,经济压力越大的,对孩子要求往往越高,家长的情绪也最容易失控。走这条路的孩子,没有退路,只能往前。
我感觉到空前的压力,如果跟着中国教育的大部队走,孩子辛苦,大人相对来说会省心很多,因为这个担子是学校和家长一起扛。如果让孩子继续在公立学校读高中,至少这条路会很清晰。现在把孩子从公立体制里拉出来了,如果我们的孩子拿不到国际课程的文凭,又没有高考成绩,是不是把孩子这一生给毁了呢?
如果参加高考,起码有书可读。你一本考不上可以考二本,二本考不上去三本,再不行就是大专、中专。可是我们选择了一条非主流的路,孩子不可能再回去。
而国际课程有着比较高的淘汰率,比如IB课程,它是国外那些学有余力的孩子去考的,对母语是英语的孩子来说都比较难,何况是我们中国人呢?孩子要想取得国际课程好成绩,仅凭国际班的两年学习很艰难,最后成了“洋应试”,用典型的应试方法去学习国际课程。走非主流道路,家长需要付出的金钱、精力和心理压力,这条道路的艰辛,实际上超过了很多家长最初的预料。
既然回不去公立体制,儿子只能背水一战了。那两年我一直逼儿子,他在最后时刻考了雅思,拿到6.5分的成绩,进了多伦多大学。他是那种典型的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传统教育给了他理科扎实的基本功,但也让他失去了对周遭事物的热情。
虽然最后的结局不错,考上理想大学,但是我更期望他能通过外面的世界,多看,多体验,多经历,更期望这些经历能激发他内心的热情,使他的人生多一些色彩。
女儿仍走国际路线
虽然在儿子背水一战的时候,我特别怀念公立学校保姆式的教育,但轮到给小女儿做选择时,我还是把她送进了国际学校。我女儿同学的家长,有不少人是大学老师,他们自己都说国内的本科没法读,水平差。我认为儿子的被动局面,是因为他接触国际课程比较晚,后来只剩下两三年的时间快速提高英语,压力非常大。我希望女儿比较早接触全英文环境,这样她会轻松一些。
我原本打算女儿小学毕业后再去国际学校,一打听才发现,这几年国际学校变得特别火爆。家长们认为:最终是要送孩子去国外读本科,可国外本科对英文的要求非常高,过去内地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出国读研究生,研究生阶段的课程专业性强,对英文要求还不是特别高。
可是本科是综合类的教育,涉及范围高,对英文要求其实更高。那么为了适应国外大学,最晚初中应该让孩子接受全英文环境。可是小升初进入国际学校越来越难……于是提前到小学。
我们不得不提前一年,做出不少努力,才如愿让孩子上了一所不错的国际学校。本来女儿在原来的学校成绩不错,进了这所学校之后发现英语落后了一大截,因为这里的孩子们英文能力都特别强,所以女儿英语得补课。现在想上国际学校的人数剧增,竞争水涨船高,走这条路的竞争激烈程度比公立学校已经毫无区别。
现在我女儿进了国际学校的双语班,还没有转到完全的英文班去。看起来女儿如愿进了一个不错的学校,但是我现在一刻都不能懈怠。北京的很多国际学校或是国际班,学校为了保持很高的毕业率,如果学生在毕业前一年的成绩不好,学校会劝学生复读或是离开。
这些被淘汰的孩子,只有出国这一条路可走。我曾经也激烈思想斗争过,是让孩子在国内混文凭,还是让她进入看重能力培养的IB课程,答案自然是后者。
我曾经很痴迷于教育论坛,觉得上面的家长都是同道。可是我待的时间长了,发现论坛里边基本上是报喜不报忧,有些孩子去了国外读大学,连毕业证也拿不到,可是大家愿意说出来的,都是好的一面。
我现在已经尽量不上教育论坛了,有些竞争我不去参与了,不然大家走在一条跑道上,你看到别人已经跑远了,自己能没有压力吗?我越来越感到,孩子们教育方式的竞争,实际上是家长之间的竞争。这个竞争是个无底洞,没有标准,没有底线,可以使家长们变得很疯狂,去钻牛角尖。
我无法给自己划定一个界限,我也无法做一个超然于世的妈妈。我只能尽量做到在各种信息到来时不断调整心态。离主流方式越远,家长和孩子的压力越大。虽然我给两个孩子都选择了接受西方教育,可是看那些公立学校的学生,也有很多优秀的孩子,他们当中也有人出国读本科。
凭心而论,无论走哪条路,都能达到同样的目标,家长应该根据自身和孩子客观条件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其实选择太多也未见得是好事。北京这么大一个平台,信息量大,资源多,家长往往又容易陷入选择焦虑中,生怕自己一个选择失误,耽误了孩子的前途。
我有个朋友,她的孩子比我家大,每一步都走在我前边。在我最纠结的时候,她告诉我说,无论你选择哪一条路,无非是选择了一段经历,跟到达什么样的终点没有必然的关系。关键要看你更愿意她经历怎样的一段路程。
她的这段话让我卸下重担,让我从选择的焦虑中走出。是的,经历没有对错,不同经历带来不同成长,更带来不同风景与领悟。我常跟孩子们说,我们没有钱也没有房子给你们,我们的钱全投进了你们的教育。我们能做的是尽力为你们搭建更大更高的平台,但是能不能飞,能飞多高,就得看你们了。
小编推荐:
来源: |  | 
北京幼升小网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
○ 北京幼升小领域最具影响力升学服务平台
○ 微信公众号搜索「北京幼升小」或「bjysxwx」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埔浸信会公立学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