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收结构分析问题

社评:中国税收体制改革向何处去?
  中评社北京6月30日电(评论员 乔新生)随着山东、河北和北京税务局相继挂牌,国家税务总局在各省的税务机关机构改革尘埃落定。这场改革以机构改革为发端,以税收结构改革为目标,以轻徭薄赋为最终目的,改革必将造福于全体中国人民。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税收制度改革在我国经济体制乃至政治体制改革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分税制改革不仅解决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税收关系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于间接地强化了中央的税收权,从而使中央各项方针政策得以贯彻落实。分税制改革实际上是以强化地方税收监管体制为表象,以强化中央财政宏观调控权力为目标,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进入互联网络时代,国家和地方税务机关分别设立的做法已经不合时宜。国家税务机关和地方税务机关完全可以借助于互联网络和数据库实施后台管理,没有必要建立两套系统,人为地增加税收征管的成本。党中央关于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明确指出,应当尽快实现国家税务机关与地方税务机关合并,建立统一的税收管理体制,确保我国税收征管成本不断下降,税收征管效率不断提高。
  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进入2018年,我国财政税收持续增加。财政收入增加速度甚至超过了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专家给出的解释是,国民收入增长是在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之后计算出来的,而税收增长则是按照现有市场价格计算出来的,如果扣除通货膨胀因素,我国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并不像数字所反映出来的那么快。
  但必须指出的是,我国财政收入增长还有进一步下降空间,只有大幅度减轻企业和居民的税收负担,才能确保我国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加,才能使我国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不断上涨。
  税收制度被称之为“拔鹅毛”制度。如何能在减轻企业和居民痛苦前提下增加税收收入,这是各国财政税务机关不断探索实现的问题。
  实践证明,间接税制对于减轻纳税人的痛苦指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把企业作为纳税主体,则有利于缓和税收增加所引发的社会矛盾,提高税收的征管效率。间接税制度指的是纳税主体不是真正的义务主体,在增值税征收过程中,表面上看纳税人是企业,但是,企业通过调整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将企业税收负担转嫁给消费者,普通居民承担纳税义务。间接税制度实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税收征管的社会矛盾,掩盖我国税收负担问题。但是,这项制度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税收征管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因此,有必要全面深化改革。
  把企业作为纳税主体,会导致企业的竞争力下降。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政府一方面鼓励企业创新,对于企业投入技术改造的利润,免征企业所得税,并且在增值税中扣除科技创新部分投入,另一方面则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对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实施定额征收制度,大幅度减轻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的税收负担。这是我国在税收基本体制不变的情况下,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减轻企业税收负担而采取的“微调”措施。这些措施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是否应当对我国现有税收体制实施脱胎换骨的改革,学术界存在争议。部分学者认为,我国当前这种间接税为主、以企业为主要纳税主体的税收体制,符合中国的国情,如果把间接税改为直接税,不仅会增加税收征管的难度,不断激化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矛盾,而且更重要的是,有可能会迫使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法律大幅度降低个人的税收负担,这对于我国税收体系的稳定极为不利。把企业作为主要纳税主体,充分反映出社会主义的特征,反映出以生产为引导的国家经济体制,如果把个人或者居民作为纳税主体,增加家庭或者居民的纳税负担,那么,有可能会导致整个社会财富结构分配失衡,经济体系基础发生动摇。因此,在税收体制改革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正确的方向,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税收体制改革道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国税收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
  但是,也有一些人认为,我国税收体制改革必须与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体制必须是看得见的而且是摸得着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才能降低征管成本。
  直接税之所以成为绝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的税收基础,就是因为直接税充分反映经济运行变化情况,反映资源配置的效率,把间接税改为直接税,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鼓励企业将利润用于扩大再生产,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鼓励企业投入更多的资金从事科技研发,从而提高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美国等一些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之所以大幅度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目的就是要激发市场主体的潜力,让企业成为财富的创造者,通过科技创新,不断给人类发展带来财富和享受。当前我国企业增值税负担仍然非常严重,如果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大幅度降低增值税的税率,适当增加企业所得税负担,那么,我国企业的创新动力就会逐渐失去,企业的生产环节越多,增值的部分越多,税收负担也就越大。税收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既要看到历史和现实,同时也要看到未来,只有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才能确保我国税收制度改革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们的观点是,国家税务机构改革为我国税收体制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肯定的是,国家税务总局将会逐渐探索建立中国的税收数据库,并且在数据库分析基础之上,对我国的税收结构以及税收负担分布进行科学分析,提出系统性的税收制度改革建议。
  我国未来的税收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第一,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过去我国税收制度改革采取的是分别改革模式,针对某些领域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税收改革方案。这种零打碎敲式的改革,不利于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税收体制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国家税务总局应当在数据库系统分析基础之上,对于纳税主体的税收负担进行科学计算,对税收分布实施全国性的调整,从而使我国的税收制度改革真正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二,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主体的原则。我国税收制度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在税收制度改革过程中,不断强化减税让利的意识,通过减轻企业和居民的税收负担,增加居民和企业的实际收入。
  我国税收改革方向符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报告的精神。今后在税收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坚决贯彻人民主体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主体的基本原则,随时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并且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改革的唯一标准。不能为了迁就既得利益集团,而放慢改革的脚步,当然也不能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而直接或者间接加重纳税人的负担。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减轻人民的税收负担。这是改革的基本方向,也是改革的路径选择。
  当前中央政府实施的一系列税收改革方案,客观上减轻了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的税收负担。但是,如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而增加居民和家庭的税收负担,这样的改革不可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改革必须确保总体上减轻企业和居民的负担,必须建立中低水平的税收体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藏富于民。
  大幅度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调整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减轻家庭和居民的负担,势必会导致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度减少。政府应当精兵简政,减少公共开支,确保国家的财政赤字不会因为税收制度改革而大幅度增加。
  必要的时候中央政府应当对我国行政体制进行结构性改革,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设立县级政权,逐步取消合并乡镇机关,不再设立地厅级行政机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大幅度裁员,减轻纳税人的负担。今后我国的行政体制应当是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县级政府,在人口超过50万以上的县级政府,可以设立乡级政府,但是,如果人口减少到50万以下,立即进行乡镇合并或者取消乡镇政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公共开支,防止出现财政赤字。
  税收体制改革已经正式启动,改革将惠及亿万民众。这场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在改革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新的阻力。但是,只要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坚决贯彻落实,改革就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楼送审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50次 发图:0张 | 更多
  看了几天,做了一点调查,欢迎反对意见!  老婆在外企工作,是某知名外企省级分公司财务副总,对财务的事情略知一二。  看全国吵得欢,我今天抽空跟老婆学习了一下,结论如下:  按照最大口径统计(全部税收及附加费,另加五险一金),公司共向国家上缴营收的19.5%  其中:  营业税及附加(含增值税)......8%  所得税为......................8.5%  五险一金各项..................3%
  企业营收在10亿元RMB级别  非高新技术企业  人均营收50万RMB  在中国开办企业超过10年,已无任何税收优惠
  看看,很低嘛,  所以说我们不要被他们挑唆  我们甚至还有上调空间嘛。
  企业总体竞争力方面,还不如曹德旺的玻璃厂,毛利率,净利率都不如
  定期不定期报销礼物,说白了就是各部门敲诈呢?没有的话,那就是往更高层次送更厚的,唔,你可以说没有。  税很轻,所以生产企业才跑得跑倒得倒,加税吧,反正所有的税最后都通过产品由消费者承担,因为降低成本牺牲的质量也是产品质量。跟楼主无关?
    这是曹先生的财务报表,其中税金应该是没有缴纳完全,转下一年度报表了。  这张表上看,所得税应该是还在享受优惠,正常企业应该比这个多。  增值税应该没有全统计进来。  从这边张表看,光税金上缴,仅占营收的4%。  我请老婆给估算一下,正常情况下,税金还有大约8%没有计入。
  @衣裾应风扬
21:50:45  定期不定期报销礼物,说白了就是各部门敲诈呢?没有的话,那就是往更高层次送更厚的,唔,你可以说没有。  税很轻,所以生产企业才跑得跑倒得倒,加税吧,反正所有的税最后都通过产品由消费者承担,因为降低成本牺牲的质量也是产品质量。跟楼主无关?  -----------------------------  这个事情我特意请教了。结论是,年节都要送礼表示一下友好,但在营收中可忽略不计。非要说个数,那勉强是营收的万分之一。  纳税大户不是谁想勒就勒的。如果真逼外资用脚投票,那损失可大了。  每年上缴2亿RMB  每年采购额都是以亿元来计,带动周边多少产业?  如果把厂换到别的省去,税收没了,还失业一大群人,您说是不是  其实这个问题没那么复杂,省与省之间也是竞争的,利税大户都有一定的特权,有些意见可以直达天庭。这方面,曹德旺也应该有体会。
  @黑格abc
21:29:56  看了几天,做了一点调查,欢迎反对意见!  老婆在外企工作,是某知名外企省级分公司财务副总,对财务的事情略知一二。  看全国吵得欢,我今天抽空跟老婆学习了一下,结论如下:  按照最大口径统计(全部税收及附加费,另加五险一金),公司共向国家上缴营收的19.5%  其中:  营业税及附加(含增值税)......8%  所得税为......................8.5%  五险一金各项..................3%  -----------------------------  国家统计局数据库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际增殖税率为3.07%,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增殖税率为4.1%,其他企业增殖税率为2.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所得税率为0.89%,其中国有控股企业所得税率为1.08,其他企业所得税率为0.83%。从以上数据可看出,国企的税负明显比其他企业要高。  
  有些人就是为了喷,管你到底高不高,就是说你高,你能怎么样?  
  @黑格abc
21:29:56  看了几天,做了一点调查,欢迎反对意见!  老婆在外企工作,是某知名外企省级分公司财务副总,对财务的事情略知一二。  看全国吵得欢,我今天抽空跟老婆学习了一下,结论如下:  按照最大口径统计(全部税收及附加费,另加五险一金),公司共向国家上缴营收的19.5%  其中:  营业税及附加(含增值税)......8%  所得税为......................8.5%  五险一金各项..................3%  -----------------------------  @sunleiji
22:43:44  国家统计局数据库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际增殖税率为3.07%,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增殖税率为4.1%,其他企业增殖税率为2.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所得税率为0.89%,其中国有控股企业所得税率为1.08,其他企业所得税率为0.83%。从以上数据可看出,国企的税负明显比其他企业要高。  -----------------------------  您这个数据是宏观均值,在下这个税率是个体特殊值,跟行业,加价率等因素相关。  比如,科技企业,附加值高的,那么增值税率要高一点
  其实大企业还好,因为原材料,产品进出都是票进票出的,抵扣后也就是6个点上下。主要是小型企业,有时候为了赶工期,或者贪便宜,原材料和产品进出缺票。这就税高了。  是不是也把税收改为规模以下减轻点呢?比如没有进票增值税也是按照6个点算。比如全年开出增值税总额100万以下按实收3%来计算,先征后退。500万以下4个点,1000万以下6个点,1000万以上算规模,按照现在的收。
  @sunleiji
22:43:44  国家统计局数据库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际增殖税率为3.07%,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增殖税率为4.1%,其他企业增殖税率为2.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所得税率为0.89%,其中国有控股企业所得税率为1.08,其他企业所得税率为0.83%。从以上数据可看出,国企的税负明显比其他企业要高。    -----------------------------  感谢您的批评指正!向您学习!  由于在下疏忽,根据老婆大人提供的数据进行计算时,错把【毛利】当成【营业利润】计算,导致数据错误,更正一下,泪奔......  营业税及附加(含增值税)......8%  所得税为......................4.5%  五险一金各项..................3%  共向国家上缴营业收入的15.5%  还望看官们原谅,泪......
  写这些我没看懂
你就说什么意思嘛
说那么多不就是说税那么高
不要缴税?最好是么,我不知道你那个外企利润多少,我知道我做的这行。。利润是百分之100最少的
是做机械产品
还只是零件
老板一年毛利润200万左右
我怎么没看到老板说亏的?  
  从来不知道什么是税  
  楼主,说明一点,增值税不在利润表体现,他只反正在资产负债表。税金及附加一般是地方税,中央税主要是增值税跟所得税。
  洋大人的税本来就低一半  
  感觉很高大上的意思,一直很崇拜学经济的达人们。  
  @ty_月满西楼238
12:32:44  楼主,说明一点,增值税不在利润表体现,他只反正在资产负债表。税金及附加一般是地方税,中央税主要是增值税跟所得税。  -----------------------------  你说得对,我只是简单列一下数据,恕不能奉上财务报表  福耀玻璃的财务表也是其他帖子的,我转一下
  @fill1
12:36:54  洋大人的税本来就低一半  -----------------------------  十多年前,洋大人都是中共请来投资的,基本都有税务减半的优惠  现在,基本都没了
  就一般购销企业,正常税务核算,如下:  比方说你买进来100万的东西,经过加工卖出去200万,那么你应该交的增值税=(200-100)*17%  附加税(深圳地区)=应交增值税*12%  这个附加税现在有起征点,就是在某个额度以内时免的,超过了才按上面的公式缴纳。  如果该公司是出口的,那么公司出口那部分增值税是零,之前进口那部分的增值税按产品类别规定退税率退回来。比方说这批产品的退税率是17%,那么国家会把100*17%万退回给你。  再说所得税,你的营业额是200万,主营业务成本是100万,附加加税按增值税的12%核算,外加公司管理费营销费用(包括工资房租水电招待广告费)等,这些都是可控成本,应纳所得税=[200收益-100主营业务成本-(200-100)*0.17*0.12-其他管理费(只要有发票一般都可抵扣)]*25%  然后,你交的税跟你营业收入对比,这就是你的税负率
  @ty_月满西楼238
13:36:14  就一般购销企业,正常税务核算,如下:  比方说你买进来100万的东西,经过加工卖出去200万,那么你应该交的增值税=(200-100)*17%  附加税(深圳地区)=应交增值税*12%  这个附加税现在有起征点,就是在某个额度以内时免的,超过了才按上面的公式缴纳。  如果该公司是出口的,那么公司出口那部分增值税是零,之前进口那部分的增值税按产品类别规定退税率退回来。比方说这批产品的退税率是17%,那么国家......  -----------------------------  您的公式灰常正确!  各地略有差异,但大同小异!
  其实,从企业微观看,谈不上“死亡税率”,如果真的死了,还有谁会追加投资?!  看看每年实际利用外资,就知道了,老外们还在涌入中国。
  @fill1
12:36:54  洋大人的税本来就低一半  -----------------------------  过去洋人们来开厂是这样的:  营业税及附加(含增值税)......8%(优惠后约为.....4%)  所得税为......................4.5%(优惠后约为...3%)  五险一金各项..................3%(无变化)  共向国家上缴营业收入的15.5%(优惠后约为..........10%)
  目前,中国经济转型之中,去杠杆,去产能,去库存是主题。  这样的话,有些过剩产能,必然难以生存,光抱怨税收高是不行的。  因为,国家不太可能降税收留住过剩的产能,还是希望像曹德旺一样,去国外投资,去国外做外国人的“洋大人”的。  所谓“供给侧”改革,总体上就是赶走一些过剩的产业,留下资源配置给“短板”产业
  比如说,银行贷款,很多过剩企业都在抢贷款资源  一方面,大家都在生产过剩产品,拼命压价甩卖,打价格战  另一面,大家都在争抢有限的贷款额度,提高利率承诺,也在打价格战  如此一来,双向夹击之下,过剩企业日子肯定不好过
  再说转型,转去哪里呢?当然是转向附加值更高的新兴产业。  既然是新兴产业  1.必然是新的,新创办的企业  2.必然是朝阳产业,需求发展看好  可是,因为是“新创办”的企业,所以可能没有提高贷款价格的能力,在与过剩产能的竞争中,必然会吃亏,所以过剩产能是新兴产业的拦路虎,此时再给过剩产能非常优惠的税收,等于杀掉了新兴产业。
  好帖,赞??  
  增值税不可能低于10%,除非优惠过的  
  曹德旺先生的视频看了一下  其实他并没有说是“死亡税率”,他只是表达了降税度日的“希望”,而“死亡税率”是一个叫李炜光的学者说的  另外,曹德旺在表述过程中,犯了一个逻辑错误,用“行业”替换了“玻璃行业”,而玻璃行业在美国确实有点优势,因为美国天然气便宜,这样一来,说的好像在号召大家都去美国一样!真是太可笑了  近年来,中资在美国上市的企业,都纷纷回购股份私有化,退市后都寻求在国内上市的机会,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大家主要市场,知名度都在中国,而在美国上市对于美国市场,甚至对于国际化并无优势,所以大家纷纷在美国退市了
  @fill1
14:28:24  增值税不可能低于10%,除非优惠过的  -----------------------------  您这个话说的绝对了!  增值税计算公式,上面有位朋友贴出来了,增值税多少取决于企业加价幅度,加价幅度大的10%未必够用,加价幅度小的,10%有点太多了
  关于李炜光学者说的“死亡税率”论证,我个人觉得有点草率,含混不清  1.缺乏对比数据,仅仅提供了所谓中国的“高”,并没有给出谁“低”,低多少  2.笼统说了美国比中国低,但忽略了中美税制的不同  3.只拿中美对比也不科学,最好是给出中国与【金砖国家】的对比,以及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对,这样对于中国这个复杂的国度来说,从纵、横、斜几个角度来论证才科学
      类似于这种横向,纵向,斜向对比,做一张图来说明一下,我觉得这才是一个学者应该做的事儿
  简单的说,非服务行业的增值税不可能低于10%,楼主说的8%就是正常国内实体企业17%的一半。外企进来一直都是几年免税几年减半以后税收每年超过多少有50%的退税等优惠政策。  
  @fill1
15:04:57  简单的说,非服务行业的增值税不可能低于10%,楼主说的8%就是正常国内实体企业17%的一半。外企进来一直都是几年免税几年减半以后税收每年超过多少有50%的退税等优惠政策。  -----------------------------  不好意思,大概本人表述不清,8%为“占总营收8%”  另外,8%当中还包含其他附加费等等,不全是增值税。
  @ZXYSC
14:39:30  我在本公司有点小股份,略微知道点。  税收从来不是公司开支大头,也从来没听说过正常运营的工厂,因为税收而倒闭。  公司利润低,绝大部分是同行相互杀价造成的,而这个问题就是降税也无解,因为降税所带来的收益,很快就会因为竞争降价所抵销。  其实一般无技术专利的企业,日子都不好过。  -----------------------------  您说的非常正确!  如果税收优惠,对于境内市场来说,很快会被同质化市场吞掉  但对于出口企业来说,确实会增加一点竞争力  但反过来有限制了政府财政能力,这是双刃剑
  @ty_月满西楼238
13:36:14  就一般购销企业,正常税务核算,如下:  比方说你买进来100万的东西,经过加工卖出去200万,那么你应该交的增值税=(200-100)*17%  附加税(深圳地区)=应交增值税*12%  这个附加税现在有起征点,就是在某个额度以内时免的,超过了才按上面的公式缴纳。  如果该公司是出口的,那么公司出口那部分增值税是零,之前进口那部分的增值税按产品类别规定退税率退回来。比方说这批产品的退税率是17%,那么国家......  -----------------------------  增值税100*17%=17万  附加税17*12%=2万  公司不是出口企业,管理费算40万,(营销费用,人员工资,房租等等)  所得税=[200营业额-100成本-2附加税额-40管理费用]*25%=14.5万  以上所交的税=17增值税 +2附加税+14.5所得税=33.5万  企业的税负率33.5/200=16.75%  另外,  计算所得税,要不要把增值税也减进去,即  所得税=[200营业额-100成本-17增值税-2附加税额-40管理费用]*25%=10.25万  请问楼主是这样的吗?小弟不懂,诚心请教。
  @fill1
15:04:57  简单的说,非服务行业的增值税不可能低于10%,楼主说的8%就是正常国内实体企业17%的一半。外企进来一直都是几年免税几年减半以后税收每年超过多少有50%的退税等优惠政策。  -----------------------------  我就是外资企业的财务人员,你这都什么时候的政策了。还有你要明白税率和税负是不同的。如果你个人投资了实业,如果你按照法律纳税,你会发现增值税税负并不高,真正高的是所得税,因为你的利润要缴纳25%的企业所得税(不考虑小微企业和其他税收优惠),然后税后利润分配还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但是账面上要体现利润的往往是国企之类的吧,私企谁会做的账面那么多利润?
  技术帖,顶。  
  @ZXYSC
14:39:30  我在本公司有点小股份,略微知道点。  税收从来不是公司开支大头,也从来没听说过正常运营的工厂,因为税收而倒闭。  公司利润低,绝大部分是同行相互杀价造成的,而这个问题就是降税也无解,因为降税所带来的收益,很快就会因为竞争降价所抵销。  其实一般无技术专利的企业,日子都不好过。  -----------------------------  大实话,小微企业不上税,倒的也不少。摆地摊成本低,也有赔钱的
  说到企业外流,其实还是要谨慎,不能光看税率问题  曹德旺先生的视频中,特意强调了一点,请大家不要忽略  曹德旺说:美国招不到工人,因为年轻人都去了华尔街,玻璃工厂里招的都是70岁左右的老年人,效率不高  接着,曹德旺又说:世界各国都有问题,各国问题的性质不同  接着,曹德旺又说:美国制造业回流非常困难,15年以后才能看到结果
  嗯,专业讨论帖,留个名  
  希望楼主能去今日头条发帖。今日头条汉奸媒体势力很强大
  @ywz1125 评论 取得进项票的时候是:借:应交税金-增值税-进项税
贷:应付账款/银行存款  销售货物时是,借:应收账款/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金-增值税-销项税  当进项税大于销项税,差额留抵或者是退回给你,当销项税大于进项税时,转出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及销-进),待申报支付税金时,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  增值税科目整个核算过程没有涉及到损益科目,所以说它是价外企税,不影响损益。  再看看营业税金及附加,拿附加税来说,计提时: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金-城建税/教育税/附加税  缴纳时,借:应交税金-城建税/教育税/附加税
贷:银行存款  从这里看出,他有涉及到损益科目营业税金及附加,所以它是影响损益表的,解答完毕。
  关于这场税问题大讨论让全社会都充分学习一下税务知识,非常好!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感谢李炜光等学者。  但是,学者们论证问题的态度还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对于税高与低的问题,论证不清楚,无论从宏观到微观,都缺乏有说服力的双边数据拿出来进行对比。而且,出示数据要统一标准,不要双标。比如,最大口径统计中国的,同样也要最大口径统计别国的,不能有遗漏。同时,不能与单一国家进行比较,要与范围均值进行比较(比如全世界范围均值,发达国家均值,金砖国家均值),这才能知道中国税金的高与低。  其次,学者们在税是高是低还没整明白,就匆忙论证下一个课题:税金高导致实体经营困难,并进一步导致资本逃离中国。真的是这样吗?  上面有位朋友说的很好,企业在竞争中,经常打价格战,如果国家减税,大家一定是在某个时间同时起跑。在客户面前,同质商品很快就会把价格都降到下一个台阶去。如果这样干,对于国内市场来说,实际上消费者占便宜很大,跟企业实际上无关。  不同的是在国际市场。如果中国出口商品在退税基础上,再减税,你想想美国人会怎么做?对了,拿起关税大棒子,狠敲中企的脑袋。因为倾销商品,被罚了事。这样减税,等于是便宜了美国政府。与企业最终还是无关。而且还有可能多加上一笔罚金。  通过上面的论证,我们可以知道,国家无限度减税对企业并没有直接好处。对于消费者,老百姓,国家有自己的福利安排,不一定要通过减税来做福利,而且福利恰恰是建立在税收基础上的,没有税收,福利靠印钞吗?  此外,中国目前产能过剩,国家鼓励“走出去”。难道我国企业不可以去国外投资吗?我国资本家不可以去别国做“洋大人”吗?当然可以!国家一定是欢迎的。这样的“走出去”却被学者们说成是“逃出去”,简直是贻笑大方。  本人上面已经说过,“去产能”就意味着可能不会减太多税,就是鼓励去国外投资,把低级产业链拉到别过去做,消耗资源的事儿去别国做,这样我国空气也会好一点!
  显然,税金的增减并非企业生死的原因。那为什么学者们要“呐喊”?难道李炜光教授不知道这个道理吗?在下只是一介草民,都能想到这些,难道这些教授真的不知道吗?
  我想,凭教授们的智商,是决然不会不知道的。  经过反复研究李炜光教授的几次采访发言,我明白了。李炜光学者,通过“实体经营困难”的现象,把问题指向了一个词汇,叫做“轻税率”。
  首先,学者李炜光,匆忙认定中国税收太高。然后,把企业“走出去”说成“逃出去”。最后,学者们的图穷了,匕首在“轻税率”上!呵呵
  刚才已经说过了,“轻税率”对于全世界产能过剩,经济危机深化的大环境来说,基本毫无作用。对于国内来说,轻税率等于是散点式做福利,对经营者无益处。对于国外市场来说,“轻税率”等于是给外国政府捐款。这教授好像并没有替资本家着想啊!
  反正外企是打死也不走,哈哈  
  虽然也很不爽他的言论,税赋高?高到他捐80亿不眨眼,千亿百亿几十亿富豪多入狗毛,还他妈两极分化严重了,两极分化说明了什么?这咱不提,国家民族企业在国际舞台有多少是扎根老外发展起来的呢?就没有啊,都是国内老百姓养好了底子才牛逼的,那个国内不服劲的富豪,可以举事实没赚中国钱,只回报了。但老曹的回报是做的最好的,虽然他进不了什y么榜的前列,但80亿的捐款真的很震撼,  可是一码归一码,我就想问这么高的税赋你们那些千万亿的富豪怎么把事业做到那么大的,我问的不是曹德旺,是先富的那些上榜的,这些年你们都是代表,代表了社会风向和人民对美好的追求,这些年你们都是社会的弄潮儿,引领了社会主义的高尚,这些年你们的能力是屁民膜拜的对象,能力论呼天啸地让我等无形中自愧。你们是神啊,可是为什么你们没一个是可以复制的榜样。难道13亿人都跟不上你们的思想和眼光,我还在酒醉中,随他去。
  “轻税率”对于企业来说,只有短暂的快乐,实际上是“然并卵”。但“轻税率”终究还是有用处的,这个“用处”不在于帮助企业家过难关,而在于在难关面前限制政府财政能力。适当的税率,可以使政府财政能力充分发挥出来。这种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以后,才可以做一些事情,比如世界第一的超级计算机“神威”,比如最新款隐身战机“威龙”,比如海外撤侨的能力。相反,在世界形势面前,受制于财政能力的政府,定然无法有效与处于弱势的对手全面竞争,“轻税率”实际上帮了中国的竞争对手。
  降低税率只对内外资大企业有利,一般中小企业获得的好处分分钟就被竞争同行低价干掉。
  这帖很有营养呀,,,  中国有很多谣传,,大多都是号称,我就是做这行的专家造出来的,,这样的打脸应该多一些,,我们不是要藻饰太平,而是要知道真实的社会,更多的本专业的人,对社会上的一些抹黑中国的谣传进行专业打脸,,,还中国一个公道,
  刚刚看到上面有人讨论,说李炜光学者指出的税负率=缴税总额÷毛利率,这是世行的一个指标。  在下其实并没有否定世行这个指标不行。我只是说,不要双标准统计,要统一标准。  在增值税这个问题上,确实是个理解的难点。  企业总认为,增值税是自己交的,其实错了,这个税由最终消费者负担,与企业利润统计无关。但是,因为现金流从企业走,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把这笔钱截留,就成了企业利润了。  于是,很多老板就天然的认为这笔钱是他的,税负也算到自己头上了,学者李炜光恰恰是利用了资本家这种自私的心态,兴风作浪。  美国呢,其实也有增值税,只不过是以消费税的形式出现,是在消费者买单的时候,在价外另加上去的。比如你买条鱼100块,实际支出是鱼价100元+税金10元=110元。  这问题就来了,学者李炜光在对比过程中,选择性瞎眼的把美国消费税给过滤掉了。  我们还用这条鱼做比较,假定中国美国一条鱼都是100块价格。  按照李炜光的算法中国菜市场老板是这样算税负的:  毛利=110(售价)-50(进货价)=60  税金=10+(50*0.20)=20  税负=20/60=33%  按照李炜光的算法美国菜市场老板这样算税负的:  毛利=110(售价)-50(进货价)=50  税金=50*0.20=10  税负=10/50=20%  好了,判决完毕,美国税负低于中国!  看明白了吗,玩的是双重标准。  两国进货价相等  两国销售价相等  两国毛利润相等  消费者付掉的税金全部一样的  税负却不一样,这叫学者吗?  玩文字游戏,这简直就是流氓啊!
  其实真正长期做过企业的人,对这套把戏并无兴趣。  因为单纯讨论税负并无太大意义,因为大家起跑线都一样的。你的税低,我的一样低,等大家都有暴利空间后,就会有其他人跟进抢蛋糕,然后就是压价竞争,最后屁股尿流的把减掉的税还给市场。  还说这条鱼吧,其实中美两国一条鱼的毛利都是50元,但中美两国的菜市场老板赚的钱一样吗?错了,赚的多少,还要看销量,还要看管理水平。  一条鱼最多也就50元毛利,可是中国的周转率高,年终总利润,要远高于美国,因为美国才3亿人,中国有13亿!
  当然,在下并非鼓励所有老板都留在中国,企业家还是要视野开阔一些,把钱投到效率最高的地方去。这实际上也是中国政府鼓励“走出去”的含义。  尤其是低端产业,不需要太多配套链条,大可以把资本投到穷乡僻壤去,比如美国。  而高端产业则不同,因为你对全产业链配套要求太高,离开总生产链条太远,不利于生产,离开庞大市场,更不利于销售!  比如美国的飞机制造业,还在加速流向中国本土,为什么?  其实与税负无关,问题在于,中国市场和中国配套链条,还有中国成本。  中国市场最有活力,这是举世公认的,每年新增飞机需求重点都在亚洲,亚洲重点都在中国。  还有中国成本,这一点曹德旺先生也说了,中国蓝领月薪只有美国蓝领1/8,而且都是精力充沛的年轻人。  另外就是最重要的,配套链条。什么是配套?小企业,低端企业一般不太懂。  比如大飞机制造,约需要500万个零件/架,全球采购才能完成一架飞机制作。作为总装常来说,哪里零配件最多,哪里就是最佳建厂地点。因为采购成本,环节,运输时间,生产安排都会变得非常容易。  全世界哪里零配件最多?毫无疑问是中国,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
  @gcdxy
21:25:51  降低税率只对内外资大企业有利,一般中小企业获得的好处分分钟就被竞争同行低价干掉。  -----------------------------  有专利的,有技术的,有垄断保护的,脑子进水的,受益最明显
  @北冥一
17:12:08  希望楼主能去今日头条发帖。今日头条汉奸媒体势力很强大  -----------------------------  没找到“头条”,是论坛吗?
  呵呵→_→私人资本巴不得中国政府免费为它们服务,而且还要中国免费打工  
  所得税利润的25%,增值税收入的13%当然要抵扣进项税,大头是职工社保,企业缴80%,个人缴20%。一般你工资个人所得税是500元,那么单位剩以4,也就是单位要交2000元。这是大头。还有什么教育费附加等,就很少了,但还有个大头,就是企业很多行政罚款以及收费,还有一些中国特色的灰色支出。所以中国的税负很重。  
  更多的不懂,反正企业一定是会考虑成本的,如果在美国办厂成本低,早用不着破床喊他们回去,自动就回去了。之所以在中国办厂不回去,一定是在中国的成本低。老曹去美国应该也有他的算法,当然,没具体生产,或有考虑不周的地方。
  税负问题太主观,真金白银掏出去,肉疼是肯定的,别人家再高也和你没关系,都说自家高。所以无需争论,不看广告看疗效,嫌高就去低的地方呗,没人拦你,我们拭目以待
  公道不公道,大家都知道。合理不合理,谁敢放个屁。
  税收高不高,高多少咱屁民搞不懂,但收到的税哪去了?这个俺想搞懂  
  @yutomyqick
00:02:58  呵呵→_→私人资本巴不得中国政府免费为它们服务,而且还要中国免费打工  -----------------------------  人都都有自私心理,有时候自私心理也会占主导地位,可以理解,但终究还要回归理性
  @wuyurensh1
00:38:36  所得税利润的25%,增值税收入的13%当然要抵扣进项税,大头是职工社保,企业缴80%,个人缴20%。一般你工资个人所得税是500元,那么单位剩以4,也就是单位要交2000元。这是大头。还有什么教育费附加等,就很少了,但还有个大头,就是企业很多行政罚款以及收费,还有一些中国特色的灰色支出。所以中国的税负很重。  -----------------------------  我上面表里已经列出,五险一金全部占比营收3%
  作为企业家,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即首要问题是“赚不赚钱”  不赚钱的市场,税再低也不会考虑的  至于更奇葩的原因,比如,政府拿走这笔税收做什么去了,这是企业家考虑的问题吗?
  【刘尚希回应“死亡税率”:不可能依靠降税使企业有利润】中国财科院院长刘尚希28日表示,降成本仅仅依靠现有的降低税负,比如税率下调、社保缴费适当的下调,阶段性的措施是可以的,但是不可能依靠降税、社保缴费使企业有利润。(一财网)
  美国能源部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战略能源分析总监大卫·穆尼(David Mooney)表示,当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的成本从每瓦20美元下降到今天2美元以下的跳楼价,一切都已经被注定了。“我们至少到了电力革命的前夜,”穆尼回忆道,“1987年开始研究光伏时,我曾经开玩笑说,这只是我们的一个梦想。我从来没有想过它会发生,但今天梦想已经成真。”  这段新闻有两个点需要注意  1.目前中国已成为光伏产业的领军者,中国的低成本,使得光伏发电成本大降,中国的税负真的比别人重吗?如果比别人都重,如何使得中国的光伏成本最低?  2.光伏的发展,从幼小产业,发展到今天,没有中国政府税收补贴,不可能有今天的规模效益。这说明,中国对朝阳产业的补贴非常有效,税收利用效率还是比较高的
  据每日经济新闻12月28日报道,自东芝27日爆出旗下西屋电气(Westinghouse)收购美国核电业务亏损千亿之后,股价连续两日大跌,今天更是触及20%的熔断线。  美国税负率真的很低吗?为什么东芝亏这么惨?
  据“德国之声”网站12月27日援引著名财务咨询公司安永调查数据,仅统计今年1月至10月底,中国和香港的投资人总共收购了58家德国企业,比2015年全年还多了19家。更惊人的则是中方用于德企收购的资本量为844亿元人民币(116亿欧元),比2015年全年高了20倍,比过去历年的总和还要多。  这样的中国资本家才是好样的,不要“逃出去”,而要“走出去”,收购全世界的顶尖技术,洋为中用
  支持楼主,数据说话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28日召开的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说,预计我国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可达1300万人以上,超额完成1000万人的目标任务。  就业很活跃,这跟“实体经济都逃了”好像有很大差距啊?
  @华山一条路2
20:02:45  支持楼主,数据说话  -----------------------------  感谢支持!
  @黑格abc
21:29:56  看了几天,做了一点调查,欢迎反对意见!  老婆在外企工作,是某知名外企省级分公司财务副总,对财务的事情略知一二。  看全国吵得欢,我今天抽空跟老婆学习了一下,结论如下:  按照最大口径统计(全部税收及附加费,另加五险一金),公司共向国家上缴营收的19.5%  其中:  营业税及附加(含增值税)......8%  所得税为......................8.5%  五险一金各项..................3%  -----------------------------  你老婆是个黄梨,根本不懂财务。
  -----------------------------  @王佐-28 20:29:27  你老婆是个黄梨,根本不懂财务。  -----------------------------  由于在下疏忽,根据老婆大人提供的数据进行计算时,错把【毛利】当成【营业利润】计算,导致数据错误,更正一下,泪奔......  营业税及附加(含增值税)......8%  所得税为......................4.5%  五险一金各项..................3%  共向国家上缴营业收入的15.5%  还望看官们原谅,泪......  您没看到已经更正过了吗?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高税负压榨老百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