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解少海汇健多少钱一盒这个企业的大神不?

Sina Visitor System突袭网 - 中国自媒体综合信息门户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嵌入式框架,或者当前配置为不显示嵌入式框架。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嵌入式框架,或者当前配置为不显示嵌入式框架。没有账号,
已有账号,
初识少海汇
少海汇总部位于青岛,是中国智慧住居产业的引领者。2016年年初,海尔家居、有住、克路德、博洛尼联合发起创立少海汇生态圈。以智能家居为核心,少海汇整合行业优势资源,从智能家居软硬件,到环保健康新材料、机器人等领域,倾力打造引领高端智能创新生活的产业生态圈。截止2017年底,少海汇成员企业总数达到42家,创业公司108家,核心实体店1000余家,核心企业年产值达到150亿。
生态圈架构
少海汇生态圈分为入口圈、产业圈和工具海。入口圈构建用户入口的极致体验,以满足不同用户对于住居需求的解决方案。包括INXpark、大客户地产-海骊、家装-有住,办公室环境-爱上办公,租住平台-寓公网等。产业圈打造引领产品承载需求落地,通过投资、控股、参股、合作等方式,建立起厨房收纳、智能集成、家居家饰、卫浴集成、建筑科技五大产业圈,为入口圈需求提供相应产品,同时各产业都是独立开放的服务,满足所有用户需求。工具海构建平台资源竞争力,搭建资金、服务、培训、创业于一体的少海汇创客+孵化平台,促进生态圈成员企业迅速孵化成长,三个生态圈,循环互补,共生共赢。
截至目前,少海汇生态圈成员企业包括海尔家居、有屋科技、有住家装、有住生活、克路德机器人、博洛尼、雷士照明、寓公网、海岩Hyrock创意家居、海尔全屋、亮佳美照明、沃棣家居、小有快帮、爱上办公、浩思科技、欧克玛家居、ITOO、上海联寓智能等42家成员企业,其中包含来自德国、意大利、美国、日本的四家国外企业。
围绕智慧住居这个核心,已经在青岛、北京、上海、深圳、天津、西安、成都、重庆、南京等地布局了13座产业园,并推进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全球范围内布局。
少海汇生态圈,凭借其优质的产业服务能力、资本能力、教育能力及人力资源储备,吸纳和孵化优秀的创客,并创立“有咖”创客服务中心,打造整体少海汇创客+服务,创客主要从事AI人工智能、智能家居产业、住居生态领域、新商业领域的发展与服务。
少海汇联合国内知名VC成立多个产业基金,包括国信华凯资本、信中利-少海汇资本、宽带-少海汇资本、宏熙资本、光远资本、少海汇金控、青岛市级产业投资基金等。目前总计已经有上百亿的基金规模,主要投资于智能家居、人工智能应用、高端消费与升级领域。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进军智能门锁,中兴智能家居有什么战略野心?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进军智能门锁,中兴智能家居有什么战略野心?》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进军智能门锁,中兴智能家居有什么战略野心?》 精选一打鸡血突进的智能家居行业目前依然跳不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怪圈。2014年当谷歌收购恒温器公司Nest之时,无论是新兴的互联网公司还是传统的家居企业,均开启了关于智能家居的疯狂暴走模式。很多人关于智能家居的美好场景也随之浮现:当用户醒来时,让Jawbone UP24手环通知Nest恒温器调节家里的温度;或者,当Nest火灾报警器监测到烟雾或者二氧化碳有增加时,让LIFX闪烁红灯,总之,一系列家电产生联动反应……但这样的场景落地,似乎并非指日可待。整个智能家居行业的当下就像当年谷歌收购Nest花费的32亿美元,一笔巨额收购却未能给谷歌在智能家居领域带来实际性的作用,反而成为鸡肋一样。智能家居的问题,究竟在哪儿?一场入口论与平台观的“大跃进”式思路三股参战模式的差异理念与各自软肋。对于这场即将而来的客厅大作战,首先从整个参战阵营我们可作大致梳理:国外有苹果、谷歌、三星等科技巨头的参与,而国内也融入了创客模式、小米模式、海尔模式的参与,分别代表了国内智能家居从业者的三种模式:即创业团队模式、基于互联网用户的产业重新整合、传统制造业的开放式创新。但与国外创新力爆棚的科技公司相比,显然国内创业团队还处于类似“作坊式”的起步阶段,参与力量的不同背景首先就注入了各自在“大家居”梦上面看起来并不一致的理念及产品。而同时也暴露出各自的优劣:比如创客模式没有历史包袱创新型强,但缺乏资金和团队配置;小米模式擅长营销,但缺少家电家居领域的资源和经验;海尔模式在张瑞敏一再强调互联网思维后的创新能力毋庸置疑,关键在于其从传统向互联网转变的彻底性。这其中,过早被强调的入口、平台论也是一直行业存在的问题。从参战阵营的力量来看,智能家居依然是传统及互联网巨头的未来天下。但从BAT、京东、海尔、美的等互联网和家电巨头的布局来看过早地强调入口与所谓超级APP让这个市场颇于浮躁。像小米基于手机为中心,智能家居布局囊括路由器、盒子、摄像头、台灯等智能家居产业链上的多个节点。与此同时还对外透露小米智能家庭解决方案跨平台,计划以“智慧家庭”超级App作为入口进行智能家居生态的跑马圈地战。“入口”一词在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时代或是一颗救命神丹,浏览器、应用市场、超级App和手机桌面等都扮演了入口界的当红小生,但这样的概念如今并不适用于“软硬结合”的智能家居领域。因为入口的的本质是可通过开关控制出入的流量,比如可以推自家的业务出去,可以限制对手的业务进来,要做“入口”的智能家居硬件基本都没有类似能力。以及,在巨头一味追求的平台与生态之前,似乎忽略了如何去打造出一款好的产品,去掌控硬件端的产品设计与利益诉求。以致现在看来,如今的发展思路更类似于一场“大跃进”。变量样本中兴透视:智能锁与又一把“”所以有了在一众巨头中,笔者为何偏偏选择中兴智能家居作为剖析样本。一来是关于其它入局智能家居的巨头的剖析文章已过多,中兴是值得关注的变量元素。二来与其它巨头一开始上来的平台、“超级APP”思路不同,中兴采取了以单品切入为初期发力目标,在路由器、摄像头单品突破后,才亮出了自己新的杀手锏“智能锁”。拆解中兴三个单品的布局,不难看出这几个硬件品类的优势。智能路由器作为网络上游的“水龙头”,它能起到流量分流和联接上网设备的作用,这无疑是最大的优势;占据上游优势后,对于摄像头的布局,笔者曾在此前文章中分析它的价值。从手机摄像头的现有地位似乎能推测出未来智能摄像头的强悍。图像识别技术的运用,让手机摄像头成为解密信息的钥匙。比如来取代繁琐的密码输入成为部分用户打开手机的“敲门砖”。此外智能摄像头更多的落脚点则在于视频,与图像相比其将平面静止的物体变得立体生动。如果说图片呈现的只是静态的世界,而以时间轴呈现的视频数据,更接近于现实世界。所以说,智能摄像头未来可以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将极大地丰富视觉交互,更好地搭建了连接虚拟与现实的桥梁。当然对于现在而言,摄像头的价值更多地在于其在智能家居生活中扮演的安防角色。众所周知,智能家居的核心是要赋予用户安全感,让身在其中的用户安心。关于此点,从Nest烟雾检测器曾出现的故障看来,安全问题可能才是智能家居业真正的重点。或许也正是基于此,在其他巨头很少盯上的品类智能锁上,中兴将安全这个核心诉求继续放大,将作为智能家居唯一的物理入口进行颠覆。这款产品提供了指纹、密码、磁卡、钥匙等四种开锁方式,组合式开锁方式提供了多重保障,智能的部分在于可以远程通过手机监控进门实时通知、记录,异常告警可及时获知。而为了加持实现智能化后的安全问题,中兴智能锁摒弃了可以远程开锁的功能,以防止手机遗失、手机密码泄露造成门锁被非法开启。物物对话一直是智能家居的理想未来。而这未来的前提,是首先需要一把打开智能家居的“钥匙”,中兴抓住安防这个痛点,试图以摄像头和智能锁作为打开局面的“钥匙”。虽然智能家居系统单品品类丰富,目前没有一个单品能撑起一个比较完整的体验,但在跑马圈地前首先解决很强的刚需问题终究是一个不错的开头。引爆点法则:先爆款,后渗透、联合格拉德威尔在《引爆点》一书中曾总结出关于流行的三法则: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因素法则、环境威力法则。这对于智能家居领域的引爆同样适用,延展开来即——影响有影响力的人→找到一条关键价值点→多方力量支撑吸引大众跟风的具体路径。打造一款爆款,从众心理是不可或缺的首要因素,此其一。借鉴之前数码相机、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的传播路径,智能家居也应该先聚集科技极客和意见领袖,而后培养高端用户使用,最终逐渐渗透到整个大众层面。持所谓廉价主义的观念在科技产品的传播并不能行得通。其二,关于关键价值点的选择。透视智能家居,其实是将生活数据化、数据模型化、模型产品化,产品再回到生活,完成对众生生活方式的改造,是家居智能化的一个完整过程。而现在,停留于生活数据化的时期,现时生活数据化带来的不足是——所谓智能的产品除却带来表面的感官体验与机械的数据外,却缺乏温度与人文关怀,因此被人称作“智能无情症”。让智能家居产品不再冷冰冰,而是通过互联、感知和分享来充分实现科技带来的关怀,这可能是目前智能家居产品最值得把握的关键价值点所在,上文举例的中兴抓住了安防这个点也正是一个分支,这样的思路还可以发挥在比如语音交互技术。最后,各方力量的合作与支持。在国内智能家居可以看到小米+美的、阿里+魅族等阵营分布,多方力量对智能家居的支持将发挥环境威力的作用,以创造一个没有短板的木桶。中兴在发布智能锁之时,也与京东双方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以智能门锁众筹项目为契机,展开多方位、多层次的深度合作(包括资本层面),推动智能家居在国内的普及,同时双方将进行众筹众创生态深度合作,从创业培训、、创业生态出发,为初创企业提供品牌、营销、运营、四大环节支持。京东早前高调推出的“JD+”计划一直可以为硬件玩家提供资金、供应链、营销推广层面的支持,中兴作为浸润行业多年的老牌通讯企业,在技术和专利方面都颇有经验。渠道+技术,对于双方是互相吸引,也是进击智能家居行业的两把利刃。基于有竞争力的产品,打造一款爆款,而后是互联互通的生态开放,这也正是将智能家居行业腐朽化神奇的正确方式。《进军智能门锁,中兴智能家居有什么战略野心?》 精选二原标题:苹果为王,亚马逊虎视眈眈,谷歌智能终端化目标能完美实现吗?
习惯了在10月上旬召开发布会的谷歌,如约举办了2017年的秋季新品发布会,并一口气发布了8款硬件产品。这家以搜索引擎起家的科技巨头,经过长达十年的布局之后,终于有了硬件公司的雏形。 事实上,这并非是谷歌的任性之举。Google 新任CEO 桑达尔·皮查伊曾多次强调谷歌的新战略,即当下的谷歌正是从Mobile First 转向AI First。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握Android的谷歌一直站在硬件金字塔的顶端,然而在的风口下,谷歌正在完成从硬件化到智能化的转型。
谷歌的硬件
就在半个多月前,谷歌和HTC达成了一项的收购协议,企图通过收购 HTC来增加自身的硬件研发实力。相比于多年前收购摩罗拉又转手卖给联想的“闹剧式”收场,谷歌对于硬件的态度已然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在刚刚结束的秋季新品发布会上,谷歌先后发布了Pixel2、Pixel2XL、Pixelbook、GoogleHomeMini、GoogleHomeMax、GoogleClips、Buds等8款新品,涉及手机、电脑、智能音箱、手写笔、智能摄像头等等,业已完成了硬件全家福的雏形。或许对于谷歌而言,这些硬件都还只是载体,因为几乎所有硬件产品的差异化均在智能化的服务,比如具备翻译功能的无线耳机,智能拍摄记录生活的Clips相机。 但硬件在谷歌的策略中越发的重要。一个既定的事实是,Android系统占据了手机市场80%左右的市场份额,但得天独厚的的谷歌并没有生产出一款让市场认可的手机,反倒是iPhone 占据了手机市场八成以上利润,并一直作为智能手机业内标杆的存在。收购HTC的手机业务,则是谷歌改变这一现状的又一次努力,此前的Nexus系列多由HTC、三星、华为等代工,在最新的Pixel系列上,谷歌正在掌控越来越多的自主权。 当然,也有人为谷歌的硬件策略给出了另一种解释,谷歌需要“多个品类的硬件终端”来为它的系统收集数据,同时让它们充当智能数字助手平台。不过,从谷歌硬件产品的分布来看,毫无疑问的指向了苹果。
和苹果越来越像的谷歌
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AI驱动的多场景互联,传统的时间秩序正在崩塌,谷歌所缺少的以及苹果所擅长的,恰恰是“生态”。特别是在亚马逊等新对手崛起的背景下,谷歌的新战略是更多设备的智能互联,优先的模仿对象便是苹果。 最能体现这一策略的,或许还是Pixelbook的出现,尽管原始的Chromebook Pixel在2013年就已经上市,且成绩难言差强人意,Pixelbook依旧是谷歌为弥补生态闭环做出的尝试,作为第一款搭载Google Assistant的笔记本电脑,谷歌还特意在键盘上为语音助手设计了专用的唤醒键。联想到手机、智能音箱、无线耳机、智能摄像头以及半遮半掩的Nest,至少谷歌在场景上已经无限逼近苹果。 KPCB发布的2016互联网报告指出了巨头们的意图,美国市场语音助手的主要使用场景是家庭(43%)、汽车(36%)、随身路途(19%)和办公(3%)。在最基础的家庭场景上,苹果、谷歌、亚马逊,包括国内的阿里、百度等正在不遗余力的培养用户习惯,而在汽车场景上,苹果、谷歌等也在不断向车企输送自家的语音助手服务。原因不难理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基础交互方式是多点触控,到了AI时代,人们需要更加便捷无感知的交互方式,比如语音、手势、视觉等,实现这些情景的载体仍然是硬件。 谷歌对苹果的“模仿”不止在硬件研发上,还涉及硬件标准的制定,典型的就是“Made for Google”计划,先是允许合作厂商生产手机相关的配件,然后谷歌对这些第三方配件进行认证,让第三方配件有了质量和安全的保障,并且这些配件即将上线谷歌的Google Store,与苹果的MFI认证如出一辙。
谷歌要抢夺智能化的船票
桑达尔·皮查伊在发布会上的演讲说出了谷歌的隐忧和野心:在AI时代,谷歌不是要做一个大后方,而是要亲历战阵,主动以硬件去推动创新。一方面是谷歌对Android系统的失控,开源的环境很难像苹果那样牢牢抓住每一个入口;另一方面,亚马逊凭借Echo智能音箱抢占家庭场景的成功,重新激发了谷歌对硬件的认知。 究其根本,谷歌想要抢夺智能化的门票,以挽回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失利。 大多数互联网公司的商业愿景离不开“用户”和“生态”两个词,但在“用户数=资金价值”的公式中,谷歌赖以生存的实现方式一直是广告,反观苹果已经在硬件利润、等方面形成了良性的营收比例。AI让谷歌看到了新的机会,甚至萌生了“用户数+算法=最为强大的AI闭环”的新公式,尤其是Android的糟糕表现让谷歌警惕的发现硬件才是新时代的船票。 谷歌的优势不无明显,在知识图谱、自然语音处理、翻译、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AI核心技术上,谷歌始终走在科技公司的最前沿。不过这些服务的最终落地需要的是硬件的支撑,相比于苹果数亿台激活终端,谷歌才刚刚迈出第一步。 《进军智能门锁,中兴智能家居有什么战略野心?》 精选三原标题:四巨头加紧在软硬件领域布局,欲超越苹果抓住用户未来 编者按:本文来自凤凰科技,编译:吕佳辉,36氪经授权发布。 据VentureBeat北京时间9月26日报道,上周,谷歌宣布收购HTC部分智能手机业务。此举不但重塑了搜索巨人的硬件野心,也代表了科技界的新趋势,一场争夺用户的大戏正在上演。 简单来说,要想站上科技界巅峰,一家公司必须控制用户与科技互动的每个环节,这就意味着类似苹果的超级生态才是出路,巨头们必须尽可能多的采集用户数据并将其控制在自己的封闭花园中。 想实现这一目关键就在于像苹果一样创造一个新系统,为用户提供方便且简洁的使用体验,并加大自身品牌的建设力度。这样一来,系统就会成为套索,它会限制用户选择,将其他竞争对手拒之门外。 在成为世界最值钱公司的道路上,苹果就将以上技巧运用的炉火纯青,它们的整合能力已经登峰造极。苹果的产品能方便的完成互联,同时所有设备仅需一个账号。在家里,Apple TV、iPad、iPhone和Mac产品可以无缝连接,现在这一列表中又多了Apple Watch和AirPods。 今年年底,苹果的生态中会增加一个新的关键节点——HomePod,除了内置Siri,这款智能音箱还与Apple Music服务紧密相联。虽然有传闻称苹果会将其开放给第三方开发者,但在年底发售时,它肯定依然是苹果自家的秘密花园。 当然,这里有一点需要点名,那就是虽然走了软硬件大一统之路,但苹果并不靠用户数据赚钱,它们比其他巨头厚道多了。 与其相比,谷歌、亚马逊和Facebook却把数据当作,未来针对用户的精准广告和营销会让你更加心甘情愿的买买买。 谷歌在数据变现上已经是老手了,眼下它们正在硬件行业摸爬滚打。近些年来,谷歌也是频频出手,它们不但收购了智能家居厂商Nest,还推出了电视盒子Chromecast、智能手机Nexus、笔记本Chromebook和智能音箱Google Home,别忘了谷歌还有一款宣告失败的谷歌眼镜。不过,搜索巨头显然并不满意,18个月前它们挖来瑞克·奥斯特罗负责自家硬件部门。 正是在奥斯特洛主导下,才有了进军高端市场的Pixel手机,才有了谷歌与HTC的交易。 “我们团队的目标是提供最棒的谷歌体验,横跨整个硬件、软件和服务领域。今年我们的产品线已相当强大,但未来5年、10年、20年里我们会更加专注。”奥斯特罗在收购HTC部分手机业务时写道。“打造人们每天都能相伴左右的完美产品是一段漫长的旅程,我们是在为未来。” 这段话虽然听起来冠冕堂皇,但谷歌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 在欧洲市场,谷歌早已成了众矢之的,它们被控利用搜索引擎垄断来打击竞争对手,控制力强大的安卓系统也是欧盟反垄断机构的眼中钉。 下月4日,谷歌还会有一大批硬件降临,虽然第三方开发者会继续扮演重要角色,但默认的语音助手和搜索等功能依然会成为谷歌的用户数据搜集器,而这些数据可是真金白银。 与谷歌一样,亚马逊也正在经历一场大范围的软硬件整合。它们先是推出Kindle阅读器,随后是电视棒和平板,现在则轮到了Echo智能音箱,而这些硬件未来都会有一个大脑——Alexa智能助手。除了要占领自家硬件产品,Alexa还在“侵袭”第三方厂商的领地。 借助这些产品,亚马逊能虹吸大量用户数据和日常喜好信息,如果能善用这些数据,亚马逊旗下的全食超市将无往不利。 下面我们来说说Facebook,它们看起来是最没有硬件公司模样的科技巨头。不过,Facebook旗下也有Oculus这样的硬件公司。一年前,它们还专门建设了一个2.2万平方英尺的大型硬件实验室。今年年初,这家公司开始有所动作了,它们推出Surround 360相机。同时Facebook的智能音箱也在研发中,传闻称它们还在搞模块化智能机。 与以上三巨头相比,微软的硬件野心正在走向平淡,前几年智能手机上的失败让老牌巨头元气大伤。不过,它们在Surface和Xbox上却做得风生水起,而且微软依然是许多反垄断案的攻击目标,毕竟Windows系统余威仍在。 同时,微软正在用自家软件向其他平台渗透,该公司的云服务也与谷歌和亚马逊上演着激烈的三国杀。 虽然四巨头步伐不一,但整体趋势已经相当明了。用户未来会面临艰难的选择,他们不得不选择站队,因为要搞清楚哪些硬件和服务能够搭配使用实在是太麻烦了。不过,这也证明各大巨头的成功了,用户都被各自封死在了相关的生态系统中。 未来,一旦你选择了某项硬件和服务,就会不可避免的被它们吸住,想再切换到另一个生态成本会变得越来越高,所谓的“开放”概念会变得名存实亡。 不过,如果巨头们太得寸进尺,恐怕会成为欧盟的反垄断新目标。同时消费者也应该提高警惕,虽然硬件产品吸引力十足,但一旦进了某家的门,想再抽身而出成本就高的多了。 《进军智能门锁,中兴智能家居有什么战略野心?》 精选四智能音箱是AI席卷消费级场景的首个载体,已成为科技巨头不约而同瞄准的新风口,一波波音箱发布呈井喷之势,抢占语音风口的战争刚刚开始。7月26日,小米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发布首款AI音箱。在演示视频中,小米家居生态“米家”旗下的扫地机器人、智能台灯、空气净化器在“小爱同学”的语音操控下如常运转。这家在诞生之初曾引发中国互联网地震的明星公司,在过去一年逐渐卸下光环,而由小米探索实验室牵头研发的AI音箱,承载着小米布局智能家居版图、重塑硬件生态闭环的使命。然而,这已是最近两月间,各个公司发布的第N款音箱了。继谷歌与苹果分别发布音箱产品Google Home和HomePod,7月5日阿里的“天猫精灵”彻底引爆了国内的智能音箱市场。阿里“天猫精灵”智能音箱而在此前一天,国内最早入局的京东则再次抢先推出叮咚音箱新品TOP,对标亚马逊的轻量级产品Echo Dot。加上更早亮相的Rokid、喜马拉雅FM,以及即将登场的腾讯,此前每年出货量仅几百万台的音箱单品,已成为当下最火热的网红产品。表面上,这是一场由Amazon Echo引发的智能音箱热潮。实际上,产品背后基于语音交互技术打造的语音助手和生态体系,才是这场战役的胜负关键。同一时间,腾讯、百度也相继推出基于人机对话、面向软硬件开发者和合作方的智能设备及服务开放平台。元璟资本陈洪亮认为,声音作为一种人机交互的无形界面,将成为下一个平台级入口,带来变革性的机会。“小米系”的顺为资本副总裁段誉表示,家庭、车载等封闭环境下的语音助手路径在业内来看已然清晰。从智能家居到自动驾驶,从前端硬件设备到后端内容服务,语音交互已升级为“风口级赛道”,被普遍视为能够建立全新产业生态的下一代人机交互操作系统。智能音箱是这场人工智能革命席卷消费级场景的首个载体,抢占语音风口的战争刚刚开始。扎堆造音箱中国音箱的集体大秀源于Echo的偶然成功。2014年11月,亚马逊上线业界第一款实现全语音交互的智能音箱产品Echo。基于全语音交互开辟的全新用户场景和应用生态,Echo发售后在销量和口碑上逐渐攀高,入口级地位开始显现。亚马逊随后在首页位置进行渠道强推,Echo最终在2015年的美国“黑五”期间迎来第一波销售高峰。同一时间,竞争对手谷歌、苹果公司囿于各自强大的移动生态,仍将语音助手视为内置于手机、辅助触屏交互的非核心功能。Echo由此获得先发优势,并最终成为亚马逊史上最成功的硬件产品。多名业内人士评价,Echo本身就是一次集天时地利人和的小概率事件。中国同行想要复制Echo却不容易。在Rokid创始人兼CEO祝铭明看来,当前基于语音交互的智能音箱,必须在用户体验上超出长期既有、搭载于屏幕的视觉交互,才能完成产品替代和用户迁移。祝铭明此前担任阿里巴巴M工作室负责人,牵头、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的研发工作,2014年7月创办人工智能公司Rokid,是国内最早研究消费级语音交互场景的先行者之一。Rokid 公司智能音箱新产品 Pebble (月石)事实上,音箱早已被视为是语音交互的理想终端,只是早期的产品形态大都在体验上不尽如人意。玩家们需要围绕国内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场景进行产品的深度打磨,才能完成智能音箱的中国式转身。首当其冲的是确保音箱在音乐点播场景下的真实可用。Rokid北京A-Lab负责人高鹏告诉《21CBR》记者,对标音乐APP的个性推荐功能,语音交互的优势在于高效直接。无论是“我要听歌”还是“下一首”,底层算法引擎和音乐产品策略,时刻接收用户指令,并综合时间、曲库等外部因素变化以及用户的使用偏好,不断纠正、生成个性化的推荐歌单。除了音乐曲库,通过与喜马拉雅FM合作,儿童故事、小说相声也在Rokid的内容体系之列。海量内容是各家音箱在这场年中大秀上的亮点,也是喜马拉雅FM涉足音箱硬件的背后逻辑。6月,喜马拉雅FM联合多方发布“小雅”音箱,主打基于“一云多端”的断点续播功能,能够在多台设备上记录并续播此前没有听完的内容。喜马拉雅“小雅”音箱其副总裁李海波向《21CBR》记者解释:“喜马拉雅FM活跃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已经超过128分钟,(通过手机)已经相当高了,必须用小雅拿下更多的用户时间。”与欧美国家的音乐消费主流不同,国人在有声读物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收听热情。李海波介绍,喜马拉雅FM的激活用户数有3.7亿,有声内容达6000多万条,并且以每天百万条的速度不断增长。音箱成为有声内容向多个生活场景延展的理想载体,但如何让6000多万条音频顺利到达用户?移动电台的有声读物标题动辄长达二三十字,音箱是每次都把字一个个读下来,还是一旦完成检索、识别就自动停下来开始播放?产品策略人性化与否,常常体现在细微处。团队为此对平台上的音频数据进行前端优化,包括语音搜索引擎的推荐排序以及内容标题的关键信息提炼。小雅音箱的语音技术提供方——猎户星空的傅盛因此感慨:“人工智能,有多少智能,就有多少人工。”相比基于PC、手机触屏的视觉交互,语音交互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此前交互效率低的缺点,更适合不擅长使用手机的儿童及老人。各家厂商纷纷将故事儿歌、相声戏曲列为重要内容构成。京东为此联合新东方,于2015年10月推出了内置泡泡少儿英语教材的“叮咚音箱”教育定制版。而在当年5月,京东与科大讯飞组成的合资公司“灵隆科技”才刚刚推出国内首款智能音箱“叮咚”。教育版“叮咚”很快成为新东方线下课堂的重要教辅工具。学生使用音箱完成教材规定的朗读作业,云端将音频传输至为老师定制的手机APP,再将打分点评的结果自动返回给学生。此前,这样的课后作业环节大多以学生录制微信语音,再由家长代为上传到班级微信群中的方式完成。灵隆科技CEO魏强告诉《21CBR》记者,教育版音箱在新东方全国的主要网点推广试用后,受到了家长的普遍欢迎,学生购买比率超过50%。2016年,叮咚音箱在中国智能音箱市场占比超过80%,魏强表示今年的销量仍以100%的速度增长。Rokid也宣布,其日活跃度超过50%,用户平均使用时长达1小时以上,为现有公开的音箱品类中最高。然而,中国智能音箱行业的整体出货量仍在百万级别,在消费电子市场并非可观的品类,用户也尚未养成使用语音的习惯,中国智能音箱秀尚需迎接来自更广泛的市场和用户的检阅。祝铭明说:“现阶段最迫切的问题是,除了内容点播、天气、闹钟等工具类功能之外,语音交互到底还适用于哪些细分场景。”让音箱“开口说话”祝铭明认为,要实现自然的人机语音交互,首先要像对待朋友那样,以两个字的称呼唤醒机器。业内对于唤醒词的定制规则通常是4-6个汉字,音节覆盖越长,相邻音节差异越大,误唤醒率越低。事实上,为保证实际使用时的唤醒效果,包括谷歌、苹果在内的国内外厂商都将唤醒词设置为3-4个音节,比如“OK,Google”和“Hi,Siri”。高鹏告诉《21CBR》记者,为了让双音节唤醒词“若琪”达到“可用水平”,Rokid团队耗时近一年,将不断收集的天使用户语料用于唤醒词的算法模型训练,同时调整相关的产品策略,比如在本地和云端添加多道验证,最终将室内环境下10米以内的“若琪”唤醒率提升至90%以上,响应速度控制在500毫秒。唤醒词门槛的高低对于用户的习惯养成意义重大, 唤醒词的背后实际上是一条完整的语音交互技术链:从远场交互技术、麦克风阵列,到语音识别、理解、合成的相关算法,对应着音箱从“听清”、“听懂”到最终“开口说话”的一系列步骤和相关软硬件生态。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负责人陈丽娟就将天猫精灵称为“链路最长的产品,任何环节出错都会被乘数级放大”。Rokid是业内少有的自主研发语音技术及把控产品全程链路的公司,而更多玩家则以组队的方式“打怪升级”,逐个击破。Echo被视为最重要的硬件革新,主要在于产品顶部的6+1环形麦克风阵列设计,配合降噪处理、声源定位等技术,能够实现360°语音信号采集和5-10米半径内的语音识别效果,**提升了远场语音交互体验。Echo的6+1环形麦克风阵列设计,**提升了远场语音交互体验(图片来源:极客公园)Echo发售不久,国内语音技术服务商便迅速跟进。科大讯飞为首款叮咚音箱配备了8个麦克风的环形阵列;思必驰则推出国内首个与Echo同源的麦克风阵列,并为天猫精灵、小米提供相应的麦阵软硬件、语音识别等技术方案。思必驰CMO龙梦竹告诉《21CBR》记者,语音交互产品涉及各方面因素,包括环境、用户和产品本身,“以算法降噪为例,麦克风的距离角度、声源的定位、音箱的选型,从任何一个出发点考虑,都会生成很多情况,是对语音交互能力的综合考察,甚至可能推翻产品原有的工业设计方案”。语音识别的算法提升,也得益于深度学**年来在问答式语音场景中的应用。通过收集海量语音数据,采用深度神经网络的端到端训练方法,各家在语音识别的准确率、速度等性能表现日趋逼近,数据石油的开采逐渐从通用领域走向垂直场景。喜马拉雅FM仅针对唤醒识别一项功能就录制了超过8万条“小雅小雅”,阿里巴巴为了让天猫精灵适应家居场景则收集了大量与玻璃、木材、金融等材质相关的噪音。语音合成也离不开数据准备。音箱能够自然地“开口说话”,背后是大量的语音合成工作。Rokid北京A-Lab科学家孟猛曾表示:“高品质的语音合成需要精心挑选声优,还要专业的录音师、监听员,资源耗费多,产品周期长。语音识别能收集到上万小时的数据,语音合成能有100小时就很不错,需要通过算法把难度降下来。”不过,多名业内人士向《21CBR》记者解释,数据驱动的深度学习在带有一定识别规则的任务式对话中表现突出。然而,一旦进入自然语言理解环节,尤其多轮对话的应用中,需要机器调动更接近人类思维模式的认知和推理能力,深度学习便威力不再,音箱时常表现出“没有听懂”。距离自主学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音箱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风口来临尽管现阶段的智能音箱仍需突破技术难关,其背后初具雏形的语音平台已经让众多的科幻电影场景成为现实。人们看到了语音交互在消费级市场的巨大潜力,纷纷布局生态,满城尽是“开放平台”,风口似乎来了。一位人向《21CBR》记者描绘了这样一幅生活场景:“当我问音箱今天什么天气,唤醒的可能是墨迹;要听儿童故事,背后有的是咔哒(一款儿童有声故事App);听歌则是网易云音乐。语音本身成为新的入口,这与移动互联网时期的手机端入口概念是不一样的。”从硬件到技术,从内容到数据,各家看到了语音交互商业变现的种种可能,实际建立起生态体系时,在方向和逻辑上却不尽相同。厂商普遍提及的首要任务是搭建语音技能平台。截至目前,Echo销量突破1000万,Alexa平台上的语音技能(Skills)已达1.5万种,布局成果超出众人,亚马逊也凭借Echo在硬件市场打了一记翻身仗。后来者纷纷效仿Alexa,加码生态建设,比拼技能数量,试图以更丰富的语音技能应用拉拢更多用户。Echo通过Alexa平台,可控制家庭环境内的其他智能产品(图片来源:极客公园)不过,根据AI观察机构Voicebot的统计,Alexa平台上拥有最多评论的前10%技能占据了80%的总评论数,包括音乐、教育、资讯等大类技能,其余绝大多数技能则乏人问津。从研发阶段、产品化到开放给第三方开发者,Alexa跑通这条路花了5年时间。祝铭明认为,技能并非越多越好,相比接入大量技能,现阶段专注于核心技能的体验优化更为重要。思必驰则横向输出技术,定位为人机交互的智能解决方案平台。2015年,思必驰面向硬件合作方推出AIOS人机对话操作系统,封装了核心的语音技术和对话交互逻辑。7月7日,思必驰宣布打造DUI(Dialogue User Interface)开放平台。相比AIOS,DUI更像是解决方案的自选超市,提供可定制的语音技术全链能力,“相当于AIOS的升级版。”龙梦竹称。与科大讯飞一样,思必驰是国内仅有的两家具有全套语音技术产权的公司之一,专注智能硬件领域的技术输出。创业公司在垂直领域挖掘平台深度和转身空间,大公司则试图一网打尽、打造航母级生态体系。2015年9月,李彦宏在百度世界大会上推出基于移动端的语音助手“度秘”。2016年下半年,百度加速语音赛道布局,将度秘改名为DuerOS,成立单独事业部,转型技术输出。今年7月5日,在百度首届开发者大会上,度秘事业部总经理景鲲正式发布DuerOS开放平台,表示DuerOS将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安卓系统。百度的DuerOS开放平台赋能智能家居行业京东、阿里、腾讯也先后发布平台计划:开发语音助手,建立硬件和技能平台。与百度的不同之处则是增加了终端的音箱产品。均表示要以低门槛赋能智能语音设备,似乎都指向了一幅更大的生态图景:智能家居。业内普遍认为,语音交互是智能硬件的关键入口,智能硬件又是语音交互的主要应用,二者天然契合。魏强告诉《21CBR》记者,通过与京东智能家居接入平台“微联”对接,叮咚音箱后台已接入智能家居设备超过1000款,覆盖灯具、空调、电视、厨具等21个品类,能够进行跨平台、跨品牌的连接控制,“未来,终端与平台的关系不是1:N或N:1,而是N:N。”更有布局硬件生态三年的小米,欲借此激活新的业务增长点。在6月的米家年度发布会上,小米联合创始人刘德透露,小米硬件生态链平台MIOT已连接6000万台智能设备,米家做的是“明天”的产品。研究机构Statista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已达168亿美元,预计到2021年,中国市场比重将从7%上升至17%。在祝铭明看来,语音交互能够实现的多机协作、个体认知,将带来跨设备、跨场景的状态迁移,“虚拟的若琪是跟着人走,而非跟着设备走,最终将是一个无处不在的AI”。届时,承担语音入口功能的或许也不再是音箱了。龙梦竹认为,Echo只是Alexa生态孵化出的第一个产物,“音箱只是语音的一个载体,核心是对话交互”。智能音箱承载着人们对人工智能和未来生活的众多想象,但能否成为“爆款”还有待市场的检验。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记者:沈玉姗(编辑:谢珍)《进军智能门锁,中兴智能家居有什么战略野心?》 精选五整理?包晓庆
校对?李思萌 余小飞「智能硬件创业尸骨遍地。」「没有结构化的就是垃圾。」「完全做 To B,很多时候就是靠喝酒搞关系,产品就会越做越 low。」「天平开始倾斜,时机来了。」智能硬件经历了高歌猛进的风口期,又遭遇了寒意肆虐的冰冻期。熬过寒冬,从尸骨中爬出的幸存者,又遇到巨头奇袭,处在冰与火中的硬件创业者该何去何从?「新经济100人线下CEO」特邀京东众筹事业部总经理高征、土巴兔创始人兼CEO王国彬、坚果智能影院董事长兼创始人胡震宇、绿米联创CEO游延筠,共同探讨「智享生活 硬件重生」的话题。01为什么智能硬件会是一个好的创业入口?游延筠:随着年纪增大,突然觉得自己要有点社会责任感,所以创业做智能楼宇。后来小米投资了我们,才转过来啃智能家居的硬骨头。我发现我们做硬件的都是高危人群,特别是高征总看到上万的众筹项目,肯定看到尸骨遍地。我能从尸骨里面爬出来,真的很幸运。智能家居的硬件和传统的硬件有什么区别呢?我们说智能,不同的人理解不同,但是智能必须有两个东西:一是数据处理能力,里面要有一个微处理器。二是必须要联网。没有任何技术可以一夜之间把智能家居搞火,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技术的慢慢积累,还有从业人员的辛勤劳动,智能家居的使用价值逐渐增加,它的获取成本逐渐降低,天平逐渐地倾斜过来。▲坚果智能影院董事长兼创始人胡震宇胡震宇:移动互联网还没有起来的时候,巨头垄断BAT已经形成。任何互联网创业最后都会变成流行段子里问的,最后到底是卖给阿里还是腾讯?很多年前我就已经预计到,纯粹的互联网创业的机会非常少了。苹果的崛起,让我看到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就是软硬件和内容的结合产生新的商业模式。BAT还没有关注到硬件,而且他们也不懂做硬件,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为什么选择做投影而不是其他的智能硬件呢?其实现在看到的能称之为平台的硬件都有一个共性——屏幕。从传统的电脑、手机到智能手机,都有一张屏,包括之前比较热门的VR、AR,其实也是一块屏,只不过把屏幕虚拟化了。所有能连接互联网的屏幕都是一个平台,投影这块屏幕连接的是大屏幕的内容,它的价值可以比拟大屏幕,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做投影机的原因。做入口、做平台是很多创业者都希望做的事情。如果你做的是入口和平台,肯定会面临巨头竞争,这是绕不过去的。如果能够战胜巨头,你自己也会成长为巨头,这是一件非常有挑战的事情。王国彬:土巴兔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定位和绿米不一样,更多是利用我们在家装行业的用户优势、场景优势、安装配置优势,去和绿米这样的智能家居企业合作。近年智能技术在家装领域有很多探索,我觉得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居住市场庞大,光装修市场就有四万亿的规模。过去提到装修,能想到的就是建材、家具、家电之类冷冰冰的名词,未来家装里会出现很多智能的温暖的设备。二是消费升级的趋势很明显。我们这几年追踪装修用户的客单价,发现即使是五十来平米的小户型房子,很多用户依然舍得花二十万的装修费。三是用户生活最多的场景还是在家里,家里又有很多琐碎的场景,可以供智能硬件创业者发挥,提供更舒适、更便捷的体验给用户。高征:摩尔定律一直有效的话,未来十年基于物的计算、物和物之间互联的计算一定是大趋势,这种趋势是不可逆的,会成为新的流量入口。现在很多巨头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布局,毫无疑问这是一门大生意。智能家居是硬件创业很好的场景,需求明确,非常容易入手。现在很多需求因为技术问题,实现起来显得很傻,但是这个东西方向是对的。京东今年发布了一个智能冰箱,通过大数据和算法直接计算出冰箱里有什么,什么时候需要补货等等。这些功能的体验好不好还很难说,但是肯定是未来的趋势和方向,未来的生活肯定是越来越智慧。02如何逃离智能硬件陷阱?胡震宇:我觉得产品定义是最最重要的,首先是你对用户需求把控准不准。需求错了,这个产品还没出生就已经死了。对用户需求的把控肯定是建立在你对这个市场了解非常深厚的基础上。其次面临的就是产品的可量产性。很多硬件创业者都会犯一个错误,就是做一台样机,觉得功能创新各方面都不错,就以为这个事情妥了。其实早期你的研发实力和品质管控能力不强的情况下,产品设计过于超前,它的可制造性和可量产性很容易跟不上,就会出现严重的品控问题。第三,创业方向的选择很重要。智能硬件从头到尾链条非常长,要搭建完整的团队至少需要上百人,这对初创公司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如果你选择很小众的市场,不管这个市场多小众,需要具备的团队能力和规模就摆在这里,当你的团队规模和市场规模不成正比的时候,创业就非常容易失败。游延筠:这几年智能家居没有起来,市场很平,这时候做硬件就要非常小心。你不要以为你的能量很大,可以把风浪煽起来。风没有起来的时候,最好关门静静做产品。▲京东众筹事业部总经理高征高征:我看到的最大的就是品质问题。好的创意太多了,只有20%都不到的产品能做出来,做出来的产品能稳定在市场生存的又是20%都不到。两个20%相乘,一个产品成功的可能性真的很低。这里面最核心的、也是消费者最不满意的地方就是品质问题。我觉得对任何初创企业来讲,这是最大的坑。王国彬:首先,对于创业者来说,资金重要,时间更重要,如何使自己的产品在推出来的时候,能够更好的响应用户的诉求,能够快速迭代,而不是憋一个大招,结果发现和用户的需求完全匹配不上。其次,创业公司要积极的融入像京东、土巴兔这样的生态系统里,把能用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不是每一个初创公司一开始就有To C的能力,可以先融入一个生态中,用好To B的渠道,尤其是发挥好场景里面的优势,提前把这些功能植入到场景中去,在局部区域测试,看看整个市场的反应,等整体实力强起来之后,再把To C以及其他的东西补起来。03大数据是智能硬件创新的核心高征:王总说他帮其他人做系统,然后输出系统。我觉得这件事听起来特别有价值,有两个价值:一是改变行业、引导行业。二是从互联网行业回收了规范化的大数据。其实大数据本身没有什么用,大数据就是垃圾,结构化的大数据才有真正的价值。一个产品研发得再好,没有接上大数据,也发挥不了作用,没有什么价值。但是设计才是最核心的核心,所有的设计来源于对用户的了解。很多人做产品或线上营销的时候,用户在他们看来就是PV,而不是活生生的人,连用户真正的需求是什么都不知道,这是特别可怕的事情。王国彬:对于这个领域的创业者,在产品研发的过程中,还是尽量拥抱、使用很多生态中已经有的数据。现在土巴兔上做家居建材的就在用土巴兔的数据,比如一些做沙发的厂家,他们通过土巴兔的数据发现这个区域的用户对哪种材质、哪种款式、哪种功能的沙发比较感兴趣,这样就可以保证他们在生产出来的时候,有更快和用户对话的能力,可以迅速对自己的产品进行迭代更新。游延筠:绿米每天收到10亿条数据,大家都觉得大数据很有价值,确实很有价值,但是如果不小心的话,也是很大的负担,可以把你淹死。绿米通过大数据分析,学习理解用户的行为,反过来帮助用户,用户还没想到的事情就帮他们做了,这不是空想,人工智能发展得很快,未来两三年完全可以实现。04我们在智能硬件领域扮演的角色?高征:大部分智能硬件都会借助众筹平台做营销推广,我可能是国内接触众筹项目最多的人,经手的众筹项目不少于1万个。很多人问我,到底什么是众筹?众筹天生有两个关键词:创新和孵化。所以众筹本质上是线上的、创新的孵化平台,这就是我们对众筹的定义。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众筹项目在线上孵化,光京东一年就有上万个项目。这么大的量,创新孵化的过程一定要标准化,这点非常重要。以往很多孵化器最后都变成租房子的,就是因为很多服务是非标准的,没办法大规模复制。在我们看来,标准化的创业服务会以线上软件服务即线上SaaS创业服务平台的形象出现,这样的平台产生的新数据未来是非常海量的巨大财富。京东众筹看重什么样的项目?一、 必须是创新的与众不同的。未来的时代越来越个性化,消费者会追求自己的个性,但不是说你要按照我的想法生产,要做C2B之类的。没有哪个消费者愿意参与到生产环节,反而是更愿意根据自己的品类和喜好找到符合自己个性的东西,所以整个产品必须要丰富多彩,这是消费升级的重要含义。二、B端有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更加追求做自己的品牌。以前这对工厂来说只是一个梦想,而未来中国毫无疑问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场,无数资本、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在这里涌现,就迫使上游供应链一定要品牌化。再加上C端对个性化产品的需求,所以我们判断,供应链品牌化将成为未来五年非常重要的趋势。我一直深信一句话,模糊的正确胜过精确的错误。我们谁也无法准确预知未来,但每天看到这么多的创新、起伏、成败,总算是能看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和方向,欢迎大家和我们一起沿着创新的路坚定的走下去。▲土巴兔创始人兼CEO王国彬王国彬:土巴兔是一家帮助用户找到满意的装修公司,提供全程装修保障,装修满意后再付款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我们在全国200多个城市,合作的有8万多家装修公司和超过100万室内设计师。过去9年中,我们累计服务了超过1600万的家庭。家装行业特别辛苦,用户需求一直在不断变化。随着消费升级,越来越多的用户对智能家居很感兴趣。所以我们在2016年发布了「智能家居的开放平台计划」,希望利用土巴兔平台家装产业的大数据优势,赋能给更多的在智能家居、智能硬件领域的创业者,帮助他们更好发展。目前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家庭数据共享。土巴兔在服务用户的过程中构建了的数据,这些数据有利于创业者了解用户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智能硬件产品。二、 前装入口开放。让设计师提前把智能硬件设备考虑进去,让设计方案更具科技感;三、 安装落地。过去很多智能硬件厂商不知道庞大的产品安装和售后问题,这恰恰是土巴兔擅长的部分。四、品牌背书。土巴兔在家装领域深耕多年,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可以赋能给智能硬件产品,让用户有一定的信赖感。胡震宇:坚果是一家创新型的智能硬件公司,从2011年成立到今天,我们一直都在做同一件事情——投影机。 我们相当于把电影院的设备智能化、小型化、互联网化以后,用于个人家庭。电影院的机器是用来发行电影,而坚果的每台设备相当于一个屏幕,把这些屏幕联在一起就是一个院线。除了卖硬件,坚果也做内容发行,但是跟电影院一样,我们不采购版权,只当作纯粹的内容发行渠道。我个人理解的智能终端应该能解决用户的核心痛点,同时能够连接互联网。智能和交互都是基于内容,一台设备如果能连接云端,能产生交互,能够消费内容,那它就应该就是我们所定义的智能设备。▲绿米联创CEO游延筠游延筠:当一个产品的使用价值,远低于获取成本的时候,产品不可能爆发、也不可能普及。从80年代到现在,智能硬件经过了漫长的发展,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语音技术,到现在AI的爆发,终于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获取成本逐渐降低,使用价值逐渐增加,天平慢慢在倾斜。 但智能家居行业还是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标准化和个性化之间强烈的冲突。其实手机也是智能硬件的一种,乔布斯很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把两者融合在一起。苹果手机在拿到手里之前是一样的,用户通过下载不同的东西开始产生分化,时间越长分化越厉害,最后同样的手机可以变成完全不同的东西。所以智能家居厂商出厂的是标准的半成品,通过用户的智慧和双手完成另一半个性化的工作,如果智能家居不能个性化,肯定会死掉。二、价格门槛。比尔·盖茨装一套智能家居耗资六千多万美金,国外一套标准的智能系统也需要三五十万。这样的产品离年轻人太遥远,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产品的存在和年轻人没有关系,它能火吗?绝对不能火。所以必须把这个门槛剔掉,让所谓的屌丝能够和我们一起玩,这样产品才有生存的理由和力量。三、过去几年智能家居一直处于卖零部件的状态,没有一个公司是做“整车”的,于是就出现了安装难、配置难、使用难、扩展难、维护难等问题,这五难不解决,智能家居也没有办法发展。绿米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已经做成整套的智能家居,从空调、灯光、报警、安防等全部的控制都有。这样的套装本质是To B的,但是绿米按To C的模式做,时机已经来了。▲新经济100人创始人兼CEO李志刚Q1:我之前是互联网创业者,对这个领域特别感兴趣,在消费过程中发现一个痛点:如果我买N个品牌的智能硬件要装N个APP,每个APP可能一个月就用几次,这对我来讲是一个困扰。我相信所有的智能硬件用户都会有这个困扰,在座的各位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王国彬:在装修过程中,很多用户都有这样的痛点。我们之所以搭建智能家居平台,就是想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装修的时候把很多东西都考虑进去,用户只需要装一个APP就可以了。游延筠:以前互联互通是这个行业的难点,国际上有很多组织试图统一起来,但是都没成功。因为技术的发展速度太快了,标准还没讨论出来,技术就已经更新迭代了。某种程度上,我们生活在没有标准的时代,要完全打通很难。现在,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技术的进步又让互联互通变得很容易,能从技术层面把各个产品连接起来,土巴兔这样的平台做的就是这样的事情。Q2:我也是做智能家居的,可以看到小米和绿米对整个行业的推动作用非常大。我想问一下游总,怎么看两年之后整个智能家居的状态?或者说绿米未来两三年能给消费者带来什么样的体验?游延筠:智能家居行业以前很平,今年开始很快的崛起。我们面对的是一片蓝海,要把市场做起来,需要的东西太多,一定要靠同行业一起来做,大家互相开放、互联互通。 未来两三年会是什么样子,绿米的每个同学都可以回答,因为我们每天都在重复。智能家居要做三件事: 一是替你做不想做的事情,比如每天睡觉之前要检查煤气有没有漏,窗户有没有关好,灯有没有关等等,很麻烦。而智能家居探测到你睡觉以后,可以自动帮你做这些事情。二是做你做不到的事情。人本身可以管控的范围有限,你在这里参加活动,就不知道家里现在是什么情况,有没有什么危险,老人生活状况怎么样等等。现在智能家居可以帮你解决这些问题,时时掌控家里,不管你在哪里,家就在身边。三是帮你做想做的事情。绿米每天收到10亿条数据,通过大数据统计和分析,可以非常智能化的理解你的行为,你还没有想到的事情就帮你做了。Q3:我主要关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人工智能是基于大数据发展起来的,今天几位老师也重点讲到大数据。我想问一下,获取大数据对早期创业者来说非常有难度,他们怎样突破这个瓶颈呢?另外,大数据也涉及到用户隐私问题,如何处理好这层关系呢?游延筠:大数据确实是把双刃剑,用不好是负担,用好了能帮你很多。世界上的巨头们过去在大数据算法上投入非常多,也都做得很好。对创业团队来说,最需要做的是了解它、理解它,把行业数据用好。而不是进入误区,投入很多人研究大数据算法。关于用户隐私问题,你想要不犯罪的话,最好别给机会,这是最好的办法。我们的工程师会非常了解一组设备的数据以及相应的用户行为,但是他完全不知道这个用户是谁,这样才能保证绝对的安全。胡震宇:关于隐私问题,我来补充一点。欧美国家非常重视隐私问题,创业公司不想踩地,通用的做法是在设备开机或者用户注册的时候,给出一份非常详细的法律条文,然后给出同意或拒绝两个选择。说白了这就是个套路,但是一定要有,否则出了问题用户告你的话,一告一个准。高征:关于数据获取部分,如果是创业公司,尽量把场景精准化,数据越具体越细节就越好,不能泛着来。机器人行业谈很泛的东西都是瞎说,只有很细节的数据才能带来未来的革新。王国彬:初创公司不要单纯的追求数据量有多大,而是尽可能在自己所在的领域,塑造多维度的数据,这样可能更有意义。另外,我建议创业者不一定都要去追求大数据,把小数据用好分析好也很不错了。尽量把一切业务都数据化,然后利用已经形成的数据辅助你做分析和决策。活动推荐《进军智能门锁,中兴智能家居有什么战略野心?》 精选六整理?包晓庆
校对?李思萌 余小飞「智能硬件创业尸骨遍地。」「没有结构化的大数据就是垃圾。」「完全做 To B,很多时候就是靠喝酒搞关系,产品就会越做越 low。」「天平开始倾斜,时机来了。」智能硬件经历了高歌猛进的风口期,又遭遇了寒意肆虐的冰冻期。熬过寒冬,从尸骨中爬出的幸存者,又遇到巨头奇袭,处在冰与火中的硬件创业者该何去何从?「新经济100人线下CEO论坛」特邀京东众筹事业部总经理高征、土巴兔创始人兼CEO王国彬、坚果智能影院董事长兼创始人胡震宇、绿米联创CEO游延筠,共同探讨「智享生活 硬件重生」的话题。01为什么智能硬件会是一个好的创业入口?游延筠:随着年纪增大,突然觉得自己要有点社会责任感,所以创业做智能楼宇。后来小米投资了我们,才转过来啃智能家居的硬骨头。我发现我们做硬件的都是高危人群,特别是高征总看到上万的众筹项目,肯定看到尸骨遍地。我能从尸骨里面爬出来,真的很幸运。智能家居的硬件和传统的硬件有什么区别呢?我们说智能,不同的人理解不同,但是智能必须有两个东西:一是数据处理能力,里面要有一个微处理器。二是必须要联网。没有任何技术可以一夜之间把智能家居搞火,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技术的慢慢积累,还有从业人员的辛勤劳动,智能家居的使用价值逐渐增加,它的获取成本逐渐降低,天平逐渐地倾斜过来。▲坚果智能影院董事长兼创始人胡震宇胡震宇:移动互联网还没有起来的时候,巨头垄断BAT已经形成。任何互联网创业最后都会变成流行段子里问的,最后到底是卖给阿里还是腾讯?很多年前我就已经预计到,纯粹的互联网创业的机会非常少了。苹果的崛起,让我看到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就是软硬件和内容的结合产生新的商业模式。BAT还没有关注到硬件,而且他们也不懂做硬件,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为什么选择做投影而不是其他的智能硬件呢?其实现在看到的能称之为平台的硬件都有一个共性——屏幕。从传统的电脑、手机到智能手机,都有一张屏,包括之前比较热门的VR、AR,其实也是一块屏,只不过把屏幕虚拟化了。所有能连接互联网的屏幕都是一个平台,投影这块屏幕连接的是大屏幕的内容,它的价值可以比拟大屏幕,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做投影机的原因。做入口、做平台是很多创业者都希望做的事情。如果你做的是入口和平台,肯定会面临巨头竞争,这是绕不过去的。如果能够战胜巨头,你自己也会成长为巨头,这是一件非常有挑战的事情。王国彬:土巴兔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定位和绿米不一样,更多是利用我们在家装行业的用户优势、场景优势、安装配置优势,去和绿米这样的智能家居企业合作。近年智能技术在家装领域有很多探索,我觉得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居住市场庞大,光装修市场就有四万亿的规模。过去提到装修,能想到的就是建材、家具、家电之类冷冰冰的名词,未来家装里会出现很多智能的温暖的设备。二是消费升级的趋势很明显。我们这几年追踪装修用户的客单价,发现即使是五十来平米的小户型房子,很多用户依然舍得花二十万的装修费。三是用户生活最多的场景还是在家里,家里又有很多琐碎的场景,可以供智能硬件创业者发挥,提供更舒适、更便捷的体验给用户。高征:摩尔定律一直有效的话,未来十年基于物的计算、物和物之间互联的计算一定是大趋势,这种趋势是不可逆的,物联网会成为新的流量入口。现在很多巨头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布局,毫无疑问这是一门大生意。智能家居是硬件创业很好的场景,需求明确,非常容易入手。现在很多需求因为技术问题,实现起来显得很傻,但是这个东西方向是对的。京东今年发布了一个智能冰箱,通过大数据和算法直接计算出冰箱里有什么,什么时候需要补货等等。这些功能的体验好不好还很难说,但是肯定是未来的趋势和方向,未来的生活肯定是越来越智慧。02如何逃离智能硬件陷阱?胡震宇:我觉得产品定义是最最重要的,首先是你对用户需求把控准不准。需求错了,这个产品还没出生就已经死了。对用户需求的把控肯定是建立在你对这个市场了解非常深厚的基础上。其次面临的就是产品的可量产性。很多硬件创业者都会犯一个错误,就是做一台样机,觉得功能创新各方面都不错,就以为这个事情妥了。其实早期你的研发实力和品质管控能力不强的情况下,产品设计过于超前,它的可制造性和可量产性很容易跟不上,就会出现严重的品控问题。第三,创业方向的选择很重要。智能硬件从头到尾链条非常长,要搭建完整的团队至少需要上百人,这对初创公司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如果你选择很小众的市场,不管这个市场多小众,需要具备的团队能力和规模就摆在这里,当你的团队规模和市场规模不成正比的时候,创业就非常容易失败。游延筠:这几年智能家居没有起来,市场很平,这时候做硬件就要非常小心。你不要以为你的能量很大,可以把风浪煽起来。风没有起来的时候,最好关门静静做产品。▲京东众筹事业部总经理高征高征:我看到的最大的就是品质问题。好的创意太多了,只有20%都不到的产品能做出来,做出来的产品能稳定在市场生存的又是20%都不到。两个20%相乘,一个产品成功的可能性真的很低。这里面最核心的、也是消费者最不满意的地方就是品质问题。我觉得对任何初创企业来讲,这是最大的坑。王国彬:首先,对于创业者来说,资金重要,时间更重要,如何使自己的产品在推出来的时候,能够更好的响应用户的诉求,能够快速迭代,而不是憋一个大招,结果发现和用户的需求完全匹配不上。其次,创业公司要积极的融入像京东、土巴兔这样的生态系统里,把能用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不是每一个初创公司一开始就有To C的能力,可以先融入一个生态中,用好To B的渠道,尤其是发挥好场景里面的优势,提前把这些功能植入到场景中去,在局部区域测试,看看整个市场的反应,等整体实力强起来之后,再把To C以及其他的东西补起来。03大数据是智能硬件创新的核心高征:王总说他帮其他人做系统,然后输出系统。我觉得这件事听起来特别有价值,有两个价值:一是改变行业、引导行业。二是从互联网行业回收了规范化的大数据。其实大数据本身没有什么用,大数据就是垃圾,结构化的大数据才有真正的价值。一个产品研发得再好,没有接上大数据,也发挥不了作用,没有什么价值。但是设计才是最核心的核心,所有的设计来源于对用户的了解。很多人做产品或线上营销的时候,用户在他们看来就是PV,而不是活生生的人,连用户真正的需求是什么都不知道,这是特别可怕的事情。王国彬:对于这个领域的创业者,在产品研发的过程中,还是尽量拥抱、使用很多生态中已经有的数据。现在土巴兔上做家居建材的就在用土巴兔的数据,比如一些做沙发的厂家,他们通过土巴兔的数据发现这个区域的用户对哪种材质、哪种款式、哪种功能的沙发比较感兴趣,这样就可以保证他们在生产出来的时候,有更快和用户对话的能力,可以迅速对自己的产品进行迭代更新。游延筠:绿米每天收到10亿条数据,大家都觉得大数据很有价值,确实很有价值,但是如果不小心的话,也是很大的负担,可以把你淹死。绿米通过大数据分析,学习理解用户的行为,反过来帮助用户,用户还没想到的事情就帮他们做了,这不是空想,人工智能发展得很快,未来两三年完全可以实现。04我们在智能硬件领域扮演的角色?高征:大部分智能硬件都会借助众筹平台做营销推广,我可能是国内接触众筹项目最多的人,经手的众筹项目不少于1万个。很多人问我,到底什么是众筹?众筹天生有两个关键词:创新和孵化。所以众筹本质上是线上的、创新的孵化平台,这就是我们对众筹的定义。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众筹项目在线上孵化,光京东一年就有上万个项目。这么大的量,创新孵化的过程一定要标准化,这点非常重要。以往很多孵化器最后都变成租房子的,就是因为很多服务是非标准的,没办法大规模复制。在我们看来,标准化的创业服务会以线上软件服务即线上SaaS创业服务平台的形象出现,这样的平台产生的新数据未来是非常海量的巨大财富。京东众筹看重什么样的项目?一、 必须是创新的与众不同的。未来的时代越来越个性化,消费者会追求自己的个性,但不是说你要按照我的想法生产,要做C2B之类的。没有哪个消费者愿意参与到生产环节,反而是更愿意根据自己的品类和喜好找到符合自己个性的东西,所以整个产品必须要丰富多彩,这是消费升级的重要含义。二、B端有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更加追求做自己的品牌。以前这对工厂来说只是一个梦想,而未来中国毫无疑问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场,无数资本、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在这里涌现,就迫使上游供应链一定要品牌化。再加上C端对个性化产品的需求,所以我们判断,供应链品牌化将成为未来五年非常重要的趋势。我一直深信一句话,模糊的正确胜过精确的错误。我们谁也无法准确预知未来,但每天看到这么多的创新、起伏、成败,总算是能看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和方向,欢迎大家和我们一起沿着创新的路坚定的走下去。▲土巴兔创始人兼CEO王国彬王国彬:土巴兔是一家帮助用户找到满意的装修公司,提供全程装修保障,装修满意后再付款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我们在全国200多个城市,合作的有8万多家装修公司和超过100万室内设计师。过去9年中,我们累计服务了超过1600万的家庭。家装行业特别辛苦,用户需求一直在不断变化。随着消费升级,越来越多的用户对智能家居很感兴趣。所以我们在2016年发布了「智能家居的开放平台计划」,希望利用土巴兔平台家装产业的大数据优势,赋能给更多的在智能家居、智能硬件领域的创业者,帮助他们更好发展。目前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家庭数据共享。土巴兔在服务用户的过程中构建了多维度的数据,这些数据有利于创业者了解用户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智能硬件产品。二、 前装入口开放。让设计师提前把智能硬件设备考虑进去,让设计方案更具科技感;三、 安装落地。过去很多智能硬件厂商不知道如何处理庞大的产品安装和售后问题,这恰恰是土巴兔擅长的部分。四、品牌背书。土巴兔在家装领域深耕多年,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可以赋能给智能硬件产品,让用户有一定的信赖感。胡震宇:坚果是一家创新型的智能硬件公司,从2011年成立到今天,我们一直都在做同一件事情——投影机。 我们相当于把电影院的设备智能化、小型化、互联网化以后,用于个人家庭。电影院的机器是用来发行电影,而坚果的每台设备相当于一个屏幕,把这些屏幕联在一起就是一个院线。除了卖硬件,坚果也做内容发行,但是跟电影院一样,我们不采购版权,只当作纯粹的内容发行渠道。我个人理解的智能终端应该能解决用户的核心痛点,同时能够连接互联网。智能和交互都是基于内容,一台设备如果能连接云端,能产生交互,能够消费内容,那它就应该就是我们所定义的智能设备。▲绿米联创CEO游延筠游延筠:当一个产品的使用价值,远低于获取成本的时候,产品不可能爆发、也不可能普及。从80年代到现在,智能硬件经过了漫长的发展,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语音技术,到现在AI的爆发,终于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获取成本逐渐降低,使用价值逐渐增加,天平慢慢在倾斜。 但智能家居行业还是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标准化和个性化之间强烈的冲突。其实手机也是智能硬件的一种,乔布斯很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把两者融合在一起。苹果手机在拿到手里之前是一样的,用户通过下载不同的东西开始产生分化,时间越长分化越厉害,最后同样的手机可以变成完全不同的东西。所以智能家居厂商出厂的是标准的半成品,通过用户的智慧和双手完成另一半个性化的工作,如果智能家居不能个性化,肯定会死掉。二、价格门槛。比尔·盖茨装一套智能家居耗资六千多万美金,国外一套标准的智能系统也需要三五十万。这样的产品离年轻人太遥远,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产品的存在和年轻人没有关系,它能火吗?绝对不能火。所以必须把这个门槛剔掉,让所谓的屌丝能够和我们一起玩,这样产品才有生存的理由和力量。三、过去几年智能家居一直处于卖零部件的状态,没有一个公司是做“整车”的,于是就出现了安装难、配置难、使用难、扩展难、维护难等问题,这五难不解决,智能家居也没有办法发展。绿米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已经做成整套的智能家居,从空调、灯光、报警、安防等全部的控制都有。这样的套装本质是To B的,但是绿米按To C的模式做,时机已经来了。▲新经济100人创始人兼CEO李志刚Q1:我之前是互联网创业者,对这个领域特别感兴趣,在消费过程中发现一个痛点:如果我买N个品牌的智能硬件要装N个APP,每个APP可能一个月就用几次,这对我来讲是一个困扰。我相信所有的智能硬件用户都会有这个困扰,在座的各位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王国彬:在装修过程中,很多用户都有这样的痛点。我们之所以搭建智能家居平台,就是想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装修的时候把很多东西都考虑进去,用户只需要装一个APP就可以了。游延筠:以前互联互通是这个行业的难点,国际上有很多组织试图统一起来,但是都没成功。因为技术的发展速度太快了,标准还没讨论出来,技术就已经更新迭代了。某种程度上,我们生活在没有标准的时代,要完全打通很难。现在,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技术的进步又让互联互通变得很容易,能从技术层面把各个产品连接起来,土巴兔这样的平台做的就是这样的事情。Q2:我也是做智能家居的,可以看到小米和绿米对整个行业的推动作用非常大。我想问一下游总,怎么看两年之后整个智能家居的状态?或者说绿米未来两三年能给消费者带来什么样的体验?游延筠:智能家居行业以前很平,今年开始很快的崛起。我们面对的是一片蓝海,要把市场做起来,需要的东西太多,一定要靠同行业一起来做,大家互相开放、互联互通。 未来两三年会是什么样子,绿米的每个同学都可以回答,因为我们每天都在重复。智能家居要做三件事: 一是替你做不想做的事情,比如每天睡觉之前要检查煤气有没有漏,窗户有没有关好,灯有没有关等等,很麻烦。而智能家居探测到你睡觉以后,可以自动帮你做这些事情。二是做你做不到的事情。人本身可以管控的范围有限,你在这里参加活动,就不知道家里现在是什么情况,有没有什么危险,老人生活状况怎么样等等。现在智能家居可以帮你解决这些问题,时时掌控家里,不管你在哪里,家就在身边。三是帮你做想做的事情。绿米每天收到10亿条数据,通过大数据统计和分析,可以非常智能化的理解你的行为,你还没有想到的事情就帮你做了。Q3:我主要关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人工智能是基于大数据发展起来的,今天几位老师也重点讲到大数据。我想问一下,获取大数据对早期创业者来说非常有难度,他们怎样突破这个瓶颈呢?另外,大数据也涉及到用户隐私问题,如何处理好这层关系呢?游延筠:大数据确实是把双刃剑,用不好是负担,用好了能帮你很多。世界上的巨头们过去在大数据算法上投入非常多,也都做得很好。对创业团队来说,最需要做的是了解它、理解它,把行业数据用好。而不是进入误区,投入很多人研究大数据算法。关于用户隐私问题,你想要不犯罪的话,最好别给机会,这是最好的办法。我们的工程师会非常了解一组设备的数据以及相应的用户行为,但是他完全不知道这个用户是谁,这样才能保证绝对的安全。胡震宇:关于隐私问题,我来补充一点。欧美国家非常重视隐私问题,创业公司不想踩地雷,通用的做法是在设备开机或者用户注册的时候,给出一份非常详细的法律条文,然后给出同意或拒绝两个选择。说白了这就是个套路,但是一定要有,否则出了问题用户告你的话,一告一个准。高征:关于数据获取部分,如果是创业公司,尽量把场景精准化,数据越具体越细节就越好,不能泛着来。机器人行业谈很泛的东西都是瞎说,只有很细节的数据才能带来未来的革新。王国彬:初创公司不要单纯的追求数据量有多大,而是尽可能在自己所在的领域,塑造多维度的数据,这样可能更有意义。另外,我建议创业者不一定都要去追求大数据,把小数据用好分析好也很不错了。尽量把一切业务都数据化,然后利用已经形成的数据辅助你做分析和决策。活动推荐《进军智能门锁,中兴智能家居有什么战略野心?》 精选七小米发新手机,第一次没有被刷屏。熟悉小米的人都知道,这不正常。以往每次雷军出场都会有各种梗被大家消费,玩自拍,扔iPhone,做电饭煲,“Are you ok”一度成为流行问候语。这次,雷军是要发布史上最大屏幕手机,而且还是亲自上阵玩直播,除了小米官网、QQ空间、今日头条和B站等平台也参与其中。搞了这么大动静,但是小米Max竟然没有引爆朋友圈,甚至可以说是“悄无声息”。相比2014年的全民学小米,如今鲜有人再谈论“小米成功学”。小米正在遭遇什么,外界都在好奇地刺探。雷军却始终保持沉默。“雷军的焦虑”有业内人士评价雷军是诸葛亮型的人,不像很多公司的老板居于幕后,而是特别喜欢自己动手。年初时候雷军四处招兵买马,几个月内,他把行业内能接触到的人都亲自谈了一遍。雷军的危机感深重已经是业内公开的秘密。雷军获得最多的评价是守正出奇,最大的优点是善于生存,善于合作,但不善于抢夺和征服,太过谨慎。他对可能发生的摩擦也非常警惕,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误解。雷军说,“我们希望朋友越多越好,敌人越少越好。”,并表态,“我们不排他。开放式,不站队。”实际上小米的敌人并不缺少。而且从去年的形势来看,雷军对小米的路径似乎也陷入摇摆和思考中。最明显的表现是,去年小米乱了节奏,在渠道、品牌和产品三个方面出错不少牌。年初,在小米note顶配版首次试水3000+的手机之后,手机还未发布,就自降身价重新回到2999的位置。在魅族、荣耀等互联网品牌纷纷开始走高端的时机,小米只能继续坐实“高性价比”的品牌定位,这次小米Max高配版1999元也能证明,小米在产品上将会继续朝千元机进攻。11月,小米发布三款产品,其中有小米首款全金属机身的红米note3,在看脸的手机圈里,小米手机一直没有推出全金属机身的手机,即便是顶配版的小米note,也是玻璃机身,至少说明在这方面小米卡位失败。相比于产品、渠道和品牌上的问题,声音和势头上的下滑似乎更能反应小米的处境,作为一家互联网手机公司,不被提及的危险程度要高于被骂,被骂说明还能被友商或者行业内的公司当做靶子,但不被提及则意味着没有什么可比性。“跌出全球前五”刚刚过去的一个月,小米被爆出2016年第一季度的手机销量业绩滑坡。据新浪微博认证为“IHS iSuppli中国研究总监王阳”的@Kevin王的日记本透露,小米2016年第一季度智能机销量1480万台(包含海外)。虽然他也指出,在小米产品结构调整时期,红米3和红米Note3缺货的情况下,小米手机有这个成绩还是不错的。如果纵向对比小米2015年第一季度1498万台的销售量,这个数字不算很难看。但是放在行业横向坐标里,小米的处境令人堪忧。市场研究公司IDC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小米已经滑出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前五。此前排行榜情况是三星、苹果领先,华为、联想、小米分别为三、四、五(虽然三家的手机销量加起来还没三星一家多,但也算表现不俗)。而今年最新排行榜显示,前三名没变,联想和小米却纷纷被挤出前五,取而代之的是OPPO和vivo。对小米来说,目前优势正在慢慢失去,从被质疑的饥饿营销模式,到引以为傲的MIUI系统,渐渐显露出不足。与不断变大的需求量形成对比,小米却将每轮的开售量都定的很少。有消息称,在4月6日“米粉节”当天,黑色版小米5的备货只有2000台。对于这个问题,小米官方的解释是,“骁龙820”处理器供应不足,小米5仍然处于产能爬坡状态。但距离正式发售已经两月有余,目前依旧无货的状态,也被业界质疑为再次玩起“饥饿营销”。但对于当下的消费市场来说,这种玩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在快速流失着自己的消费群体。另外,在此次发布会上,小米推出的MIUI8系统中,“小米兰亭”作为小米开发的新字体,更是被小米称为超越谷歌(微博)的思源黑体。不过,也有声音指出,谷歌思源黑体是一套PC操作系统和移动端的多重字体,并且谷歌思源黑体有7种粗细,适用于不同场合,小米兰亭则只有两种。最重要的是,谷歌思源黑体完全开放。而且,之前提到的小米Max的功能也没有实现,雷军称目测仍需1-2年时间。回想近半年来手机行业的情形,小米的火爆势头衰减已经是事实。2015年小米定下的一年的总销量目标8000万台,最终只实现7000万+的销量,不过拿下国内销量第一。只是依然没法抵挡华为崛起的势头,要知道,如果综合全球出货量,这家老牌公司才是中国手机市场真正的老大。从华为2015年财报显示,华为消费者业务在2015年全年销售超过200亿美金,全年终端发货量1.08亿台,同比增长44%,远超全球智能机行业平均增速,成为中国首个年发货量过亿的智能机品牌。通过切入中高端市场,华为已经实现了全球市场份额的提升。Gfk报告显示,华为智能手机在中国市场零售份额持续领先,在全球市场以9.9%的份额稳居第三。其中,欧洲、拉美、中东、非洲等地区实现迅速增长和份额领先。在西欧部分发达国家,华为在高端智能及市场也有了重大突破,市场份额排名前三。从2016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机全球销量排行榜来看,华为手机同比上涨3%,市场份额跃升至8.2%,出货量同比增长了1000万台。“小米颓势原因”问题来了,小米真的“巅峰已过”?为何陷入颓势?市场普遍的说法是,首先,小米手机目前的互联网线上销售模式虽有所创新,但渠道比较单一。相比华为线上线下同时发力,只做电商的小米手机比较容易触到天花板。而即使是线上,也存在多家竞争对手。如华为荣耀、乐视、魅族,而这三家分别在质量、性价比、外形等方面均具备各自优势,足以抢占小米手机的一部分市场份额。其次,小米的低价也不再是优势。小米手机站在风口的时候,是智能手机开始普及的时候。智能又价低的小米手机在当时性价比高,广受喜爱。但如今智能手机已经非常普遍。数据显示,到2014年末,一线城市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已经达到94%,用户对智能手机更多是换机需求,而一般用户往往会寻找更高配置的机型。因此,小米手机的低端机已经不存在优势。而且小米的营销手法一成不变,让米粉转黑的现象频频出现。当然,小米的产品定位问题也值得重视。小米,红米,红米note,一系列产品似乎都在主打性价比,没有差异化,就没有差异化的利润。“小米生态的潜力何在?”也有人提醒,手机只是小米其中一部分。雷军的野心不是手机,而是构建生态,占领整个数码端。所以,即使手机出现颓势,小米生态的未来还在。的确,小米还投资了一系列智能硬件公司,除了做手机,还卖电视,卖移动电源、卖平板,卖接线板,卖电饭煲、手环。而且雷军强调,小米不是,而是为了追求与他们的链接,利用方式开启智能硬件帝国的版图。更确切地说是与这些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并将他们融入小米生态链。小米在生态链的建设过程中其实遇到过不少挑战。2014年12月,爱立信曾在印度对小米提出专利诉讼,三天后,印度德里高等法院裁定,由于小米侵犯了爱立信专利,禁止其在印度销售和进口手机。虽然在8天后,小米宣布已在印度解禁。但小米的专利问题开始备受争议。面对指责,雷军反复强调,专利战是小米的成人礼。负责电商的小米总裁林斌否认小米会通过收购等方式获取专利,“我们从一开始就走的是自主研发的路。”除此之外,小米生态圈内的iHealth智能血压计出货量,迄今为止也只有几万台。雷军曾强调,小米只做三件产品: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盒子)以及路由器,分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家庭娱乐的入口以及智能家居的翘板。然而智能路由器也迟迟未能进入理想状态,自2014年4月推出以来,出货量离雷军计划的百万台仍有差距。转自『』支持“”
助力农村经济发展↓↓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进入创一贷官网《进军智能门锁,中兴智能家居有什么战略野心?》 精选八昨天(3月3日),雷军在证监会办讲座,以为切入,回顾了小米几年来的发展,同仁堂、海底捞、新国货、中国梦,这些已经是手机圈耳熟能详的故事,最新被称为“打脸”的提法是:小米不排斥。我觉得这对于小米的发展及员工来说都是好事,我就接着“可能IPO”的话题来讲。一、小米估值几何?2014年底最后一轮的时候,雷军发微博称小米估值已经达到450亿美元,四年时间一跃跻身为中国第四网公司,排在BAT之后。这四年间,小米共完成五轮融资,几乎每一轮融资后,小米的身价都会“三级跳”。2010年,雷军成立小米,年底估值2.;一年后,翻了3倍;两年后,翻了15倍;三年后,翻了39倍;四年后,翻了近180倍!估值恐怖的指数级增长,引来诸多争议,集中体现在增速放缓的2015年,有继续将小米视为标杆、捧上天的;也有认为小米极尽忽悠之所能,估值都没人要。确切讲,我找不到一个能说服人的模型来评估小米到底估值多少,但是可以谈一谈小米的模式和风险点,由睿智的读者们自行判断。二、三个小米公司小米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这个问题伴随着小米的成长,一直有人在询问、在研究。其实,小米是立体的,不规则的,从不同行业视角看到的是不同的东西。1、小米是一家硬件公司,布局硬件产业链,这是第一个小米小米以手机起家,不妨以经典的SAP制造业产业链模型来审视它,研、产、供、销、服,小米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投入,基本逻辑是,的生产、供应和一半的研发环节不做,后期有所选择的进行投资,如芯片;在用户有感知的物流、销售、服务环节加大力度;能够提升效率的环节做精,如电商渠道。仔细分析这个链条,从供给侧看,代工生产、供应商上游磨合这种阻力要大于一般厂商内部流转,所以小米从上游难比华为、联想、中兴等做到更低的成本;从销售侧看的话,电商模式能够挤出20%-30%的利润空间,通过薄利多销形成价格优势,加上削减广告成本进行社会化营销,让小米可以做到性价比高于对手。作为一家手机公司,小米是成功的,以出货量为评估指标来看的话,2012年小米出货量做到719万台;2013年出货量翻一倍;2014年同比翻两倍;2015年尽管没有达成8000万-1亿的目标,但7000多万的出货量足以让小米的国内市场数一数二。用相同的逻辑,小米在手机之外又做了电视和路由器,所以称小米是一家硬件公司。如果仅仅是靠这三种智能硬件和一个轻资产但并没有节省太多成本的链条来说,不足以让小米飞速发展。但如果在硬件赚钱之外,它还作为一个载体,支撑用户流量变现的话,小米优势会更加明显。2、小米是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以硬件为突破点,垂直整合,这是第二个小米成立之初,就有这第二个小米,也就是雷军说的,小米的模式是“硬件+软件+互联网服务”铁人三项,这个模式与苹果是非常相似的,也是后来魅族、乐视等软硬结合的互联网企业所模仿的。在其后的发展中,“铁人三项”被提的少了,内容和云服务分别壮大,所以我在下面的示意图中单独开来。这个垂直整合的移动互联网价值链是以MIUI为核心,而MIUI的用户是小米新的变现来源。在小米2015年的年会上,联合创始人洪锋宣布,小米MIUI联网激活用户已经达到1.7亿,1.7亿存量用户蕴含的巨大商业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据悉,小米已经跃居安卓平台分发TOP3、安卓游戏转化率第一、安卓游戏平台用户APRU值第一。小米互娱发布小米游戏中心2015年度报告显示,全年流水26亿元,开发者分成11亿元,手机付费用户环比增长56%,付费ARPU环比增长近33%,可以看出给小米带来的价值。此外,应用也带来较多的收入。雷军希望的模式是,小米不靠硬件赚钱,而是靠内容和服务,这样可以保证硬件高性价比更具有优势,现实情况是,两者都在赚钱,后者的实力越来越强。3、小米是一家生态公司,打造硬件生态链、内容生态链和云服务生态链,这是第三个小米小米提的最多的是硬件生态链,毕竟这是一家硬件起家的公司,也容易给大家造成这样的印象。实际上,小米是沿着垂直价值链的四个环节,以资本为纽带,在打造三个生态圈:硬件生态圈、内容生态圈、云服务生态圈。小米生态链投资就是由小米输出做产品的价值观、方法论和已有的资源,包括电商平台、营销团队、品牌等等,围绕自己建立起一支航母舰队。以硬件生态圈为例,核心是小米的手机、电视、路由器三大产品,外层是计划投资100家周边硬件企业。这些企业中,紫米制造的小米移动电源,2015年销量2000万台,在同品类产品中第一;小米手环的制造商华米,2015年手环销量1300万只,逼近第一;成立仅3年的创业公司Ninebot(平衡车)收购了有16年历史的平衡车鼻祖Segway……截至2015年底,小米生态链投资的55个创业团队中,估值超过的已经有4个。按照风构的普遍成功率衡量,小米硬件生态圈投资成绩突出。在准备发布文章之前,朋友和我说,你应该强调一下小米是电商公司,那么多智能硬件产品在小米网上销售,而且已经是第三大电商平台了;也应该是一家金融公司,小米系投资了、、老虎证券、公牛、多彩投、合道融通等一系列公司。实际上,这些是小米三维生态的一部分,不再延展开讲。三、小米做对了什么?尽管争议重重,但不得不承认小米的成功,怎么做到的呢?我认为核心是三点:取势:抓住两大风口雷军曾说过,人是不能推着石头往山上走的,这样会很累,而且会被山上随时滚落的石头给打下去。要做的是,先爬到山顶,随便踢块石头下去。还有那句,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谈的都是“势”的问题,顺势而为更容易成功。小米抓住的第一个风口是功能机向智能机过渡的换机时代,安卓在体验上做的不好,小米推出了MIUI;微博等快速发展,小米进行了社会化营销;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竞争对手因为瞧不起、看不懂给了它一定的成长空间。第二个风口是“万物互联”和“智能硬件”的风口,也可以理解成中国传统制造业依靠“互联网+”的产业升级时代。尤其是面向用户侧的智能硬件产品,与国家消费升级的大势是相符的。第一个风口帮助小米迅速打开手机市场,完成用户积累和品牌沉淀;在第二个风口的助力下,小米利用通过投资的方式,孵化一批生猛的创业公司,借助他山之石,构建小米生态圈。明道:坚持以用户为核心“用户”是小米布局和做产品的核心,也是小米估值的基础。在业务布局上,前面也提到,凡是与用户体验和感知近的地方,小米都进行了重点布局,比如电商销售的便捷(尽管因为饥饿营销给频频给用户带来不好的感知),比如小米之家、小米呼叫中心等服务组织。在产品打造上,给种子用户参与感,让用户接入到研发环节,当然这里主要指的是MIUI,这部分营销意义大于流程意义。小米在打造产品上,确实抓住了一部分用户的集体心理,用较低的价格买到高性价比的产品,所以小米推出发展和维系用户的武器:在亲民的价格上把产品的性价比做到极致。这种产品定位原则,不仅针对小米手机、电视等自身产品,小米生态链上的产品也遵守这一原则。在品牌营销上,小米看中的不是品牌广告,而是用户口碑,这也是小米“七字诀”之一,谈的较多。优术:降维攻击和“黄牛理论”“降维”源自科幻小说《三体》,高维文明较低维文明是具有优势的。2013年中以前,手机厂商几乎没有看懂小米的,因为它们都是站在一维的硬件产业链视角来看,小米有些优势但并不是非常明显。当时一些手机厂商也走电商渠道,但缺少小米的味道。当时小米是二维的,横向硬件产业链和纵向移动互联网价值链,构成“平面”。在硬件产业链上,由于有移动互联网价值链做后盾,小米可以谈硬件不赚钱,可以按照成本定价,这对于以硬件利润为生存基础的厂商来说,冲击还是比价大的。2013年下半年开始,陆续有手机厂商的互联网品牌推出,如荣耀、大神、努比亚等,也做自己的ROM,也做社会化营销,同是二维,小米还有优势吗?在这个时间点上,小米开始向三维发展,打造生态系统,即三层生态圈和垂直价值链构成的竞争体系,形成新的优势。所谓“黄牛理论”,是黄牛在线上抢到低价的小米产品后,在线下以高价卖出。如果将这个模式常态化,让代理商来做“黄牛”,就出现了线上线下差异化定价的销售模式。这是一套特殊的定价+营销+渠道结合的方案:产品接近成本定价,线上渠道大力宣传同时控货,拉升品牌溢价空间;线下渠道加价大量出货,实现规模和利润。如果从经典的4P理论来讲,小米在产品、价格、促销、渠道上的灵活应用,超过了当时国内的任何一家厂商。这种模式注定是阶段性的。当手机厂商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小米已经发展很长一段时间,而且在品牌溢价的打造上,追小米并不容易。四、小米面临的风险相对于飞得高而言,能否平稳落地同样重要,做官与做企业一个道理。快速发展的企业不可能没有问题,小米有三大风险点,从三个小米的逻辑提出。第一个是如何维持小米手机的销量小米手机的品牌和销量是整个小米体系的核心,如果小米手机销量下滑,至少将带来整个体系的舆论危机,进而可能产生连环效应。雷军在证监会的讲话中提到,小米手机在国内占有率达到32%,才会稳定下来。这个规模大概是1亿5000万部,也就是小米2015年出货量的2倍。2015年开始,整个手机市场容量见顶。小米增速放缓,同时,线上空间饱和,线下溢价能力减弱,而在实体渠道上的深度布局,小米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少海汇官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