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区块链发展情况在金融领域应用发展情况有哪些?BT110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247|回复: 0
BT110:福布斯杂志谈论区块链:未来两年将显著影响出版业
关注比特110:揭露 eos 比特币
区块链骗局 区块链公链 区块链技术在席卷传统金融行业的同时在艺术和出版领域的应用也有所发展。一方面行业通过利用区块链来提高效率,艺术产业通过利用它们来增加问责制并解决信用问题。同样地,媒体和出版业自然也不会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竞赛中甘心落后。http://www.bt110.com/
5.jpg (89.34 KB, 下载次数: 0)
17:03 上传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出版业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在试图积极解版权侵犯和剽窃的问题,通常很难确定最初的作者,而且整个诉讼过程既费时又费钱。 而区块链技术可以解决出版行业的这些问题,加密货币中的分布式账本技术的记录都是不可变的,且任何人都可以查看。 因此,在发表文章、书籍或其他任何文学作品时,作者可以将可识别的数据上传到公共分类账上,所进行的更新也会被时间戳记录下来,完全公开透明,并且可以建立相关的智能合约来检查主链或进行匹配工作。如果发现了另一份内容同时存在,将会通过溯源记录来确认版权的所有者,如果智能合约没有发现另一份类似或同样的内容,那么该作者的工作将被认为是独一无二的,其作品将被赋予专有版权。 此外,还可以通过运行另一种智能合约,专门用来检查作品中被剽窃的片段,该合约可以对所有储存在帐上的材料进行审查并将抄袭内容标记下来。 更进一步来讲,如果一家媒体公司希望在区块链网络上出版一本书,可以向原作者付费使用他们的内容,费用可以由原作者预先确定,并由加密货币形式进行支付存入其钱包,原本获得版权使用允许的冗长繁琐的过程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大大简化。 在上个月出版的福布斯杂志上,许多学者认为区块链技术将在未来一到两年内对出版行业产生显著影响。另一方面,区块链网络的安全性是值得人们关注的重要领域,如何更好地防范黑客入侵盗取数据或将成为人们未来讨论的重要话题之一。 关注BT110,基础公链,爆料币圈黑幕,寻找共同受害人,让BT110帮你共同维权!
Copyright & 2013 (www.cnwdjj.com)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网贷聚焦官方群: &合作QQ :
免责声明: 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请输入邮箱号
请输入您的密码
请输入您的昵称
请输入邮箱号
请输入您的密码
请输入邮箱号
邮箱验证码
对于数字货币和区块链,国人到底怎么看?
发布时间: 22:32
  先来看看今天的一则新闻:
  人民网旗下人民创投主办的“链·未来,2018春季区块链技术论坛”今日举办。IOST作为项目方代表受邀,联合创始人Jimmy
Zhong就“的应用与限制”做出主题演讲。
  可以看出,尽管国家对数字货币的政策一再收紧,但对区块链的技术发展持鼓励态度。然而,
因为对区块链认知程度的不同,有各种各样的看法,看好的,唱衰的,观望的,不一而足。国家主流互联网媒体人民网3月4日上线区块链频道,就彰显了国家对区块链发展的重视。
  得到作者何帆说,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是借鉴和继承,不是天才人物的灵光一现。创新不是一滴水的贡献,而是由无数人的努力最终汇聚起来的洪流。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和区块链就是这样的一个创新,必将大大改变世界的发展进程。
  今天,我想从我能了解的三个层面,来谈谈国人到底怎么看待数字货币和区块链的。
  1、我身边的人怎么看?
  2、巨头们怎么看?
  3、官方怎么看?
  1、我身边的人怎么看?
  我想讲三个故事。
  (1)我老公和妹妹们对待数字货币投资的故事
  元旦那天,我向老公高调宣称,业余时间all-in区块链,并和他商量,想配置家庭总资产的10%到数字货币上,他说这个范围,可以接受,我还信誓旦旦地说,一定是定投,分批建仓,避险第一。结果,熊市来了,老公紧张了,总是问我,你买的币今天跌了多少,我哭笑不得,但是又无法证明自己,还是夹起尾巴做人吧,家里的家务抢着做,饭菜尽量换花样。
  我有三个妹妹,她们都很信任我,我告诉她们:“可以把一部分闲钱投到区块链上,长期来看,大概率会赚钱,但是也有归零的风险,反正我是真金白银的投了,你们自己看着办。机会和风险在这里,我有责任告诉你们,谁叫我是你们的亲姐姐呢”。她们选择跟我定投。
  (2)我的领导和同事看待区块链的故事
  币乎公测之前,我一般会把学习区块链的文章发到我的微信公众号上。去年,刚开通公众号时,为了拉粉丝,把领导和同事都吸进来了,所以,他们看到我在研究比特币等虚拟货币,觉得我是被洗脑,搞传销去了,只要有负面消息,他们就来善意提醒我,不要搞了呀,这个比特币是骗人的。不久前,我到杭州去参加金马组织的线下精品聚会,向领导请公休假,他问:“你又去学习区块链吗?”,一副对我的不可救药痛心的样子,我不敢看他,别过脸去,谎称:“不是,是去参加同学聚会,”,我是一个不会撒谎的人,估计他是看出来了。
  果然,从杭州回来后,一个关系很铁的同事告诉我,我们领导昨天到她的办公室来了,专门议论说:“你看,郭立芳,最近都写的什么乱七八糟的文章,区块链,我看就是传销链,我很想找时间和她谈谈,怕她上当,但是,她没有耽误工作,我又不好开口。”
  我邀请一个同事到币乎注册,走到实名注册这一步,就不干了,她说,我怀疑你们这个是传销。从此以后,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都不和同事谈论这个话题,开启两套操作系统,和他们在一起,就谈谈怎么带孩子,怎么去旅游,怎么做好吃的菜。独处时,我就学习区块链。公众号也不敢写了,好在我有币乎,他们都没进来,我可以大胆的写。
  (3)我的父亲看待我在币乎写作和区块链的故事
  昨天,我四妹的小儿子满周岁,一大家子都到她们家庆祝。在她家,我们姐妹热烈地讨论币圈行情,讨论我在币乎发的文章获得了多少赞,年近古稀的老父亲也在边上认真地听。晚饭时,一大家子到酒店吃饭,我因为白天工作实在太忙,日更没有写,不想去,就要妹妹带点饭菜回来,我要抓紧写作。
  半小时以后,老父亲就帮我带了几盒饭菜回来了,好丰盛,我知道,父亲是心疼我,怕我饿着,恐怕他自己都没吃好,就赶回来了。我眼睛突然有点湿润,怕父亲看到,赶紧扒饭。这个世界,谁都可能抛弃你,但是父母不会,他们在,我就永远是有人疼的孩子,那股暖流一直都在。我吃了不少,父亲很开心,说:芳伢子,你最近都瘦了,刚才听你家老孟说,你每天早起晚睡写东西,要注意身体哦,没有身体了,赚钱有什么意思。”我连连点头,眼泪还是不争气地往下掉。
  最后父亲还是不放心地补充了一句:“芳伢子,你不是在搞传销吧?写一篇文章可以得上百元。”怕老人为我担心,我赶紧声明,真不是的,您女儿从来都是靠谱的人,您还不了解吗,父亲这才放心地点点头。
  当然,我们参与币乎写作的,我们币圈和链圈的小伙伴们,都是认可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未来的,就不用多介绍了。
  2、巨头们怎么看?
  今年,区块链毫无悬念地成为了“两会”热议的话题,成了百度搜索热词,成了街谈巷议的新鲜事,巨头们也纷纷站出来,谈论他们对区块链的看法。
  腾讯创始人马化腾说:“最近区块链这个话题非常热,甚至有人调侃区块链之前的互联网都是古典互联网,的确这是一个蛮创新的技术,但是怎么应用,大家注意,技术是好的,但是怎么用好,这是另一个方面。如果做数字货币ICO,我觉得还是有很多的风险的,不是技术不成熟,如果大家都可以用区块链技术随便发行数字币,那会引发很多监管的问题。”
  对于数字货币,他认为风险很大,不想参与,也不考虑发币。但是对于区块链技术,他认为可以应用在很多领域,比如票据、文档用数字化认证唯一性的问题,区块链能解决,所以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目前,腾讯在积极地探索区块链在各个场景中的应用,但还是发展的早期。
  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建议,搭建跨地域、跨行业、开放共享的数据平台,加强数据安全立法,逐步加大引入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推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融合,提高对风险因素的感知、预测、防范能力。
  360董事长周鸿祎鸿祎认为,比特币是区块链唯一刚需场景,他没看到非用不可的其他场景。比特币有遭受网络攻击的隐患,对区块链技术是一个挑战。现在出现的交易所、钱包的安全事故,说明区块链技术需要安全保护。
  新东方集团董事长俞敏洪说,区块链使未来所有商业连接都面临挑战。区块链的出现,使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可以做到完全去中心化。
  保监会原副主席周延礼表示,保险业可利用区块链等技术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保险业可以研究,利用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
  网易CEO丁磊表示呼吁,不要炒作区块链,应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区块链是新技术,应用场景广泛,甚至可以解决人与人的信任问题,进而可以促进金融领域发展。
  百度CEO李彦宏强调,区块链技术具有革命性,现在处于早期发展阶段。
  已入币圈和链圈的人大佬们,比如李笑来、老猫、长铗、申屠青春、文浩等等,他们对区块链必将改变世界是有坚定信仰的。
  3、官方怎么看?
  我国对比特币的监管从一开始就很严格,2013年开始,陆陆续续出台政策,对区块链项目的ico、数字资产的人民币交易、挖矿等进行了禁止。但对区块链持积极的态度,一直在鼓励和支持该技术的发展。不难发现,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
技术影响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影响法律,法律反过来会影响技术的发展。
  比特币等数字货币是技术创新的大集成,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两者必定会重塑我们的生产关系,从而对现行法律构成重大影响。下面我整理了国家对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的政策和举措,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这是我学习量子学派的《人人都懂区块链》课程后整理的。)
  2013年12月,央行等五部委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将比特币定性为虚拟商品,不是真正意义的货币,禁止金融机构提供比特币交易服务,要求各交易平台做好备案和反洗钱的义务。引发比特币下跌50%。
  2014年3月,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比特币风险防范工作的通知》,关闭了十多家我国境内比特币交易平台的帐户。再次引起比特币暴跌。
  2015年12月,成立了区块链研究联盟、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
  2016年1月,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成立;2月,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成立;4月,中国分布式总账基础协议联盟成立;
  2016年10月,工信部发布区块链第一个官方指导文件《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
  2016年12月,国家将区块链技术纳入《“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2017年5月,发布国内首个区块链标准《区块链参考架构》
  2017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指出:
  代币发行融资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自公告发布之日起,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应当立即停止。已完成代币发行融资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做出清退等安排,合理保护投资者权益,妥善处置风险。
  疯狂了大半年的ICO被定性为非法,一刀切地紧急叫停,短时间内,引发了数字货币的大幅度下跌。
  最后小结一下,第一、二部分描述了我身边的人、巨头们对数字货币和区块链的看法,最后一部分,重点讲了2013年以来,政府对数字货币和区块链的政策和举措。
周一至周日 9:00 - 18:00
扫描添加微信客服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BT110:区块链的数据问题,或许比你想象得更大BT110:区块链的数据问题,或许比你想象得更大呱呱王晶百家号关注比特110:揭露 eos 比特币 区块链基础公链区块链骗局 区块链公链一条简单的数据提示:比特币的总供应量已达1700万。这与加密中的许多事物一样,并不那么简单。每隔10分钟左右,矿工就会发现一笔交易,网络会在总供应量中添加12.5个新比特币,作为发现者的奖励。自比特币于2009年初推出以来,每笔奖励都被登录在区块链上。[http://www.bt110.com/]这似乎是一条里丰碑式的,在业内被普遍认同的数据。但是,当欢呼雀跃的在比特币数据提供商Blockchain的网站上发布这些标记,却遭到推特上雨水般的质疑。Casa工程师、比特币数据网站Statoshi.info的创建者Jameson Lopp在推特上说:“今天我了解到,很多数据来源都错误地报告了比特币的总供应量,实际上我们还没有达到1700万比特币。”Lopp的观点认为,作为区块链网络数据最受欢迎和高度重视的消息来源之一,Blockchain.info没有考虑到比特币矿工由于缺陷和其他原因没有要求其全部区块奖励的情况。不幸的是,根据一家向客户提供区块链分析的公司Digital Asset Research(DAR)首席执行官Greg Cipolaro的说法,总比特币供应指标中的这些差异并不是例外,而是源于这些区块链数据分析提供商使用的“不透明”方法的一部分。因此,DAR继续执行一项任务,以确定“Blockchain”的方法,即所谓的“加密货币社区最长久的奥秘之一”——比特币的估计交易价值。在公司最近发布的关于此主题的报告中,DAR表示“Blockchain”从2017年10月至2017年2月高估了交易价值,此后大多低估了交易价值。在新闻发布之前,“Blockchain”的高管们无法接受采访。不仅是“Blockchain”。Cipolaro引用了CoinMarketCap公司1月份将韩国交易所数据从价格指数中移除(没有警告)的例子。由于韩国交易所的加密电子货币价格趋于上涨,因此该行动似乎表明加密市场正在崩溃。随之而来的恐慌销售,被Cipolaro称之为“迷你闪存崩溃”。但公平地说,价格指数必然带有主观决定。不仅是加密货币这样,股票市场也是如此。然而,如果不深入了解价格和其他指标如何达成,那么加密货币社区可能会受到影响。准确的数据对于投资者、交易者、用户、开发者、学者、记者(几乎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多重问题尽管如此,许多依赖公共区块链数据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数据的缺陷。作为数据提供商BitcoinPrivacy 联合创办人,计算机学家Stefan Richter对如今区块链分析的广泛前景提出了严峻的看法,他告诉CoinDesk:“当然,可能每个探险家都有软件缺陷。”Cipolaro回应说:“除非你花时间盯着它,否则你不会注意到问题。”还好,一些行业爱好者已经开始关注这个问题。Lopp是一个加密货币的数据搜寻者。他指出,比特币节点数经常被用来衡量网络的权力下放和健康状况,是一个特别挑剔的指标。“我经常听到人们说只有10000个比特币节点,” Lopp说。 但是这个数字的来源,Bitnodes,“只计算接受传入连接的可达节点。”Bitnodes的创建者Addy Yeow也证实,该网站只计算“收听”节点。因此,根据Lopp的说法,节点总数可能会更高,估计听和非听节点的总数接近140000个。虽然Yeow同意这个看法,但他警告说,在度量标准中添加非监听节点需要做出重大假设。他解释,统计非听节点的数据源实际上正在参与猜谜游戏。例如,不在监听的节点虽然在防火墙之后但仍可以连接。或者,他们可能更改了IP地址,也可能已完全断开连接。考虑非侦听节点的分析者,借助于节点的公式来计算捕获到了更多不可见但相连的节点,必然包括错误的节点。走向何处由于公共数据集的问题,许多区块链数据的专业人员避免使用它们,而是尽可能使用他们在内部计算的数据。Chainalysis是一家分析区块链数据的公司,服务客户包括美国国税局(IRS)。Chainalysis的首席经济师Kimberley Grauer表示,她更喜欢使用内部数据,因为“我知道错误在哪里,我知道漏洞在哪里。”DAR的Cipolaro也赞同,他告诉CoinDesk该公司运行自己的代码,从自己的比特币节点收集数据。尽管存在缺点,但Cipolaro对让公众可以使用比特币数据的免费网站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提供了高质量信息的好来源。”他说。很明显这些公司正在尝试。比特币创始人Satoshi Nakamoto转移了一些货币,使得Blockchain意识到网络服务存在的漏洞,并解决了这个问题。某些问题应该很容易解决。Grauer指出,区块链探险者经常忽视时区,他们并不都使用同一个时区。虽然这不是严重错误,但会造成混淆。“只需将blockchain.info与btc.com进行比较即可!” Grauer说。(我们做到了:block 520672是在4月30日23:18或5月1日03:18开采的。没有提示网站使用的时区。)其他数据集不会很容易清理。尽管比特币区块链可能完全公开给所有人看,但执行交易的复杂方式意味着衡量其价值可能是相当大的挑战。即使是DAR也不会声称其新方法非常准确。该公司在报告中称:“这不可能是我们最后的改进。”就目前而言,社会需要记住那句古老的俄语谚语,为密码朋克重新使用:“不要相信,要核实。”关注BT110,基础公链,爆料币圈黑幕,寻找共同受害人,让BT110帮你共同维权!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呱呱王晶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币圈事大家说,指在提供一个相互平台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蔡维德: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可行性
作者:蔡维德
虽然英国央行是西方第一个表示要开发数字法币的央行,但它也是第一个宣布放弃数字法币的国家。从现有的区块链技术成熟度来看,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离实际使用还有差距。
  作者:中组部“千人计划”特聘教授,北航数字社会与区块链实验室主任,北京天德科技首席科学家,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实验区区块链互联网实验室主任,天民(青岛)国际沙盒研究院院长 蔡维德     第二作者:(北京航天大学)数字社会与实验室 刘琳
  原标题: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可行性:、、加拿大央行实验报告分析
  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一直都是近几年的热门话题,特别是在央行层面能否应用区块链技术一直是各国央行关注的焦点[1],如中国、欧洲、日本、美国、新加坡央行。虽然是西方第一个表示要开发数字法币的央行[2],但它也是第一个宣布放弃数字法币的国家。从现有的区块链技术成熟度来看,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离实际使用还有差距[3]。
  一种观点是“区块链无用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区块链或DLT(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分布式账本)不能应用于金融领域。经常被提及的原因是区块链的速度限制。大部分公有链每秒处理交易数小于20(tps或是每秒交易数字),而现代金融系统每秒处理的交易量非常大,例如2017年支付宝高峰每秒要处理25.6万笔交易,因此区块链或DLT不能在金融行业使用,因为技术差距太大。
  另一种观点是“区块链万能论”。这些人认为现有的公有链例如或以太坊会在5年之内完全取代银行,金融系统会发生大颠覆。他们认为即使目前的公有链系统非常慢,满足不了现在银行需求,但那又如何?比特币或以太坊的市值让人震惊(超过现在一些银行的市价),现在这些代币又成为资本,可以用来收购金融机构,而且技术还可以在进步,所以它们无论如何都会取代现在的银行系统。
  这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但是区块链技术离实际应用到底还有多远?现在问题出在哪里?这是和科学家关心的问题[4]。笔者根据3家央行 所做的实验来试图回答这些问题。主要包括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的合作项目Stella[5,6],以及加拿大央行的Jasper项目[7]。附录有这两项项目的简介。此外,2017年,加拿大央行根据Jasper项目的结果出了一个报告。里面提到区块链技术不但没有达到银行系统性能需求,而且如果使用区块链技术还会增加银行的风险。该报告明确指出使用DLT的操作风险,包括(i)容错性差导致系统可能出错;(ii)与现有的集中批处理支付系统相比,基于区块链的支付系统在确保系统可恢复性上所需成本更大;(iii)交易隐私性差。但加拿大央行并未放弃区块链,2017年10月又宣布使用区块链做的清结算的实验[8]。
  1 金融系统以及区块链交易速度
  许多人认为现代金融系统每秒需要处理大量交易,数字代币系统难以满足需求。例如2017年支付峰值达到25.6万笔/秒,2016年峰值为17.5万/秒,增长超过1.1倍。而2009年这一数据仅为400笔/秒。国外的eBay和PayPal一般设定的是每秒600~1000笔交易[9]。
  但事实上,不是金融机构每种业务都需要处理大笔交易。例如,加拿大央行的实验,使用加拿大银行和银行之间(interbank)的交易系统,平均一天才处理32,000笔交易,以交易时间8 小时算,平均每秒才1.11笔交易。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的实验使用各自现有的系统,欧洲央行系统平均每秒处理13笔交易,日本央行平均每秒处理3.26笔交易。这和每秒20万笔的交易量都相差很远。
  虽然这些数值都是平均数,最高速度需求会比这些平均数高很多,但即使说一个系统要提供100倍的平均能力才足够满足市场需求,欧洲央行系统每秒也只要处理1300笔交易,日本央行系统每秒处理326笔交易,这些和每秒20万笔交易速度的需求还是差了很远(153倍,20万/1300)!
  显而易见,世界3个重要央行在其各自特定交易系统的交易数量都不高。这代表区块链有可能可以满足现在金融机构的速度需求。
  表1 列出了世界重要金融机构每秒平均交易数据。这包括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NASDAQ股票交易所、伦敦股票交易所,上海股票交易所,深圳股票交易所,欧洲央行、日本央行、加拿大央行的各自交易系统。可以清楚看出大部分金融机构每秒平均交易量不超过600笔。
  从这些数据可以得知“区块链无用论”的观点是不准确的。世界上大部分金融系统不需要每秒处理20万笔交易,而且大部分每秒只需要处理不到600笔交易,差距是333倍(20万/600)。由此可知,以每秒20万笔交易来衡量区块链系统是否可以用在金融市场上门槛过高。
  表1 各交易所和银行交易现状
平均每天成交笔数
每天交易时间(小时)
平均每秒成交笔数
(Shanghai Stock Exchange)
3,430,270(日-日)
4(9:30-11:30;13:00-15:00)
深圳证券交易所(Shenzhen Stock Exchange)
8,538,403.87(2009年-2016年)
4(9:30-11:30;13:00-15:00)
伦敦证券交易所(London Stock Exchange)
1,250,000(2015年1月-2018年2月)
8.5(8:00-16:30)
(Nasdaq)
10,529,465(日-4月20日)
6.5(9:30-16:00)
纽约证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
6,110,239.04(2018年1月)
6.5(9:30-16:00)
viewer_edition.asp?mode=table&;key=3133&;category=3
(Bank Of Japan)
70,548(2013年-2015年,使用BOJ-NET系统)
https://www.boj.or.jp/en/statistics/set/kess/release/2015/kess1503.pdf
(European Central Bank)
437,832.33(2018年1月-3月,使用TARGET2系统)
9(8:30-17:30)
加拿大央行(Bank of Canada)
32,000(使用银行与银行之间的交易系统)
8(9:00-17:00)
https://www.bankofcanada.ca/wp-content/uploads/2017/05/fsr-june-2017-chapman.pdf
  而目前各区块链的测试处理速度好像已经满足甚至远远超过大部分金融机构的实际需求。其中,虽然以太坊每秒可处理交易量小于20笔。但其他已有区块链速度已经很快,例如Zilliqa随着节点数以及分片数的增加,可以从每秒处理1218笔交易增加到2488笔交易;NEC可以在参与交易的节点数达到200个左右的大规模连接环境下,达到每秒处理10万笔以上交易的超高性能;红腹蛇链(Red Belly Blockchain)可以在单个数据中心的300台机器上每秒处理超过660,000次交易。
  2 区块链实际应用障碍
  但为什么加拿大央行用以太坊来做银行之间的交易,证实以太坊系统不能承受这种“压力测试”?以太坊每秒可以处理20笔交易,加拿大央行只要每秒1.11笔交易就可以,为什么以太坊没通过?因为央行的交易和区块链交易的定义不一样。
  数字代币的交易是指代币在网络上的交易,只涉及一种货物(就是代币)、一个系统、一个网络和一种交易;央行的交易涉及到多种(货物),多个银行系统,多种交易类型,多个账号等。金融交易要经过多个验证才能通过,数字代币只要通过公私钥验证,因此银行交易复杂的多。例如天德公司在2017年完成的清算系统,一笔交易就要处理多个账户、多个商品(货物),交易平台还要收佣金,在金融系统里面每笔交易都要处理这些。而这些在数字代币系统上是不需要处理的。因此,加拿大央行发现以太坊无法处理银行交易,连一秒1.7笔交易都无法完成。两个都是“交易”,但数字代币和金融机构交易定义不一样。数字代币交易仅仅利用DLT、共识机制和钱包等技术来处理交易,而金融(或商业)交易还需考虑安全、监管等问题。
  为了使银行交易的概念更易理解,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甚至使用rps(requests per second)来衡量区块链系统的性能,而不用tps,其中每一个request代表一笔商业交易。因此rps代表银行系统的真实指标,表1上面都是rps需求,而本文统计的数字代币或是区块链交易的性能指标是tps。这rps也是笔者从2017年以来一直重视的指标, 在演讲时常提到这个观点。
  如果用rps当作性能指标,“区块链万能论”也就不成立。一个每秒能跑20笔交易的区块链系统,在金融系统里可能跑不到2笔交易,有10 :1的性能折损(在不同环境下有不同折损,我们通常用5 ~6 :1的性能折损)。如果一个区块链系统每秒跑1万笔交易(tps),在金融系统可能每秒只跑一千笔商业交易(rps),在一些场景下可能更少。
  3 讨论
  欧洲央行、日本央行和加拿大央行的实验提供给我们许多新思想。
  1)DLT最大的问题是合规性和可靠性,不是性能。
  在加拿大央行报告的第8页,多次指出Corda系统不符合央行系统架构的需求:
  一是公私钥和身份证保管中心化,可能在运行中出错;
  二是验证节点只维护交易数据子集,这是因为Corda系统对数据进行分区。这虽然解决部分数据隐私问题,但却带来数据复制问题。每个节点都需要数据复制和存档,以确保业务连续性;
  三是验证节点容错机制不够,加拿大央行在这系统里面会是一个验证节点,但是央行需要有完整的信息,这就需要进行备份。央行节点的停滞也会影响全国支付系统,造成经济损失。
  虽然Corda是DLT系统,专门为银行所设计,和多家银行都有合作,但加拿大央行还是发现Corda存在很多问题。加拿大央行屡次提到用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Principles of Financial Market Infrastructures,PFMI)来分析Corda在央行里面的应用,PFMI是国际银行所公认的银行系统需求标准[12-14]。以PFMI来衡量,Corda还不符合央行的需求。
  因此对“区块链无用论”最大的支持不是速度,而是PFMI。从欧洲银行、日本央行、加拿大央行的报告中,一些央行的业务速度需求不是很大,一秒二十到几百笔交易,是今天区块链技术可以达到的。今天“区块链无用论”的最大依据实际上是区块链还没有考虑到PFMI的需求:央行要有信息备份、完善的容错机制和完整的信息,允许商业机构参与,以及满足政府法规。
  “区块链万能论”最大的弱点也是PFMI,因为这些数字代币没有考虑PFMI。没有考虑PFMI,数字代币系统就不可能被银行接受。
  2)区块链需要不忘初心――维持信任机制
  为了满足PFMI需求,加拿大央行在Corda系统上做了更改,但这却让系统可靠性受到影响。区块链技术今天被重视,最主要是因为其信任机制,在经济人杂志,区块链被称为“信任机器”,但在央行系统里面直接使用Corda或是其他自称是区块链的系统,却可能成为“不信任机器”,加拿大央行更改Corda的案例就证明了该观点。
  自称是区块链的系统,不一定就是区块链系统。例如有些链只能在“信任”(不会有人故意攻击)的环境中运行,Hyperledger就是一个例子, 所以不能用在有监管需求的环境中,如果将该链应用在金融机构和公检法系统上,需要“强”监管和信任机制。
  如果在公检法系统上使用这些区块链,会出现下列场景:在法庭上,律师可以询问这种区块链上的数据可不可能被篡改?回答是可能的。这代表犯罪数据存在这种链上不能作为合法的证据。如果不能成为合法的证据,为什么用这样的链来存证据?用传统数据库就可以。我们使用区块链就是因为其数据不能被篡改的特性。
  因为管理人只要控制Hyperledger里面的原子广播(atomic broadcast)机制,就可以控制该区块链的数据来源实现篡改数据。这就是为什么这种区块链只能运行在“信任”的环境中,因为管理人可以控制原子广播机制。该机制也是中心化的架构,可以从外面攻破,一旦这中心被攻破,整条链就被攻破了。由于这些链不能维持区块链基本特性即“数据无法篡改”,所以有人称这种区块链为“伪区块链”。
  3)不同应用需要不同区块链设计架构
  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做了支付和股票交易清结算,加拿大央行实验只做支付实验,但2017年10月加拿大央行也开始做股票交易清结算。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的两个实验设计也有很大不同,其在不同的场景下,设计差异非常大。在股票交易清结算上,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就有3个不同的设计。针对支付系统,欧洲央行、日本央行、加拿大央行的设计都是不同的,虽然都使用LSM (liquidity-saving mechanisms)机制以及考虑容错机制和性能等问题,但出现3个不同版本。
  如同一件衣服不可能适合所有人穿,同样一个区块链设计也不能满足所有应用的需求。现在许多应用都用一种链设计来实现,这是不明智的。在2016年,英国首席科学家在伦敦对笔者带领的团队说,每个领域应该有自己的区块链设计架构,即使在一个领域,不同应用也需要不同区块链设计!
  例如支付和清算,同样都是金融应用,但是支付是实时应用(real-time alications),重视低延迟(所以支付链以低延迟为首要目标),清算是交易后应用,重视高吞吐量(所以清算链以高吞吐为首要目标)。所以支付链和清算链设计应该大不相同。
  根据排队论(queuing theory),在一个系统里面,低延迟和高吞吐量不能兼得,所以用高性能的支付链来做清算,吞吐量必定低;用高性能的清算链来做支付,延迟必定高。
  在天德支付链,为了保证低延迟,交易数被限制(牺牲吞吐量来保证低延迟),为了要迅速完成交易,在建块的时候,还进行了“块中”余额计算(已申请专利)。在传统金融系统中,每一笔交易都单独处理;但在区块链系统中,许多交易被放在一个块中同时进行处理,如果两笔交易都涉及到同一账户,为了解决双花问题,该块在验证的时候就有可能被拒。如果被拒,在块中所有交易都要重新处理(“池鱼之灾”)。但如果先进行余额计算,如果没有通过,把余额不够的交易从块中拿出或者留在块中但做标记后再进行共识。
  在“块中”进行余额计算确保正常交易能够完成,同时也加快了系统的余额计算。块中余额计算不用“智能合约”机制,因为是在建块前系统自动预处理,不是共识后处理。因为支付系统是低延迟系统,任何建块失败会影响运行速度。该设计是天德支付链的一个创新,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有这样设计的区块链支付系统。
  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没有遇到这一问题,因为他们系统第一个设计只需要支持每秒平均20笔交易。在20笔交易中,交易有冲突的可能性非常小,但一个块中交易量上千的时候,其中2个交易产生冲突的可能性就会急速增加。所以当交易数倍增的时候,该问题就可能会出现。他们第2个设计是在区块链外面做中心化的LSM机制(所以这些系统还是半中心化的系统),所以该问题在区块链外面解决。
  同理,天德清算链牺牲低延迟来保证吞吐量,目前每秒可以处理5500 笔商业交易(rps), 成为世界领先商业交易速度。针对该项目,2017年3月天德开发了版区块链,并且提出分解“原始商业交易”成为“原子交易”的算法,原子交易在区块链上容易运行,但又维持原始商业交易的连接,既保证了区块链数据一致性,又提升区块链处理清算作业的性能。该设计增加对输入的预处理,以减少对区块链设计的更改。这是世界首创的新技术。
  如果缺乏这些创新,区块链很难进行大规模清算作业,因为清算交易数量非常大,比股票交易数量大的多。
  4)沙盒实验的重要性――需要5方合作
  欧洲央行,日本央行和加拿大央行做了非常好的探索,他们在实际场景下做实验,用真实的原则PFMI和数据,真刀实枪做研究。而且,如果系统不符合原则,他们改系统,而不是改原则。今天涌现了众多区块链系统,但它们是真实的区块链系统吗?实验是在真实场景下进行的吗?有考虑满足PFMI原则吗?
  在青岛崂山,我们提供了泰山沙盒,可以在仿真环境下实验,对区块链系统进行测试,也提供测试案例。泰山沙盒由崂山政府赞助支持,现在已经有几十家单位上线,包括大学、金融机构、、初创公司、研究院、政府单位,还有美国加州的大学。通过泰山沙盒,研究人员、工程师,科技公司可以来做实验,公司、金融机构、银行和政府单位也能提供实际场景和监管需求,方便技术提供方发展新技术。
  这就是英国提出沙盒的原意,沙盒是一个环境,让科技提供方和科技客户方能够在政府支持下在一个仿真环境上做实验,推进金融科技。这是5方(产、学、研、政、资合作包括科技提供方,科技客户方,政府,基金,学校,研究机构)共赢的。如美国波士顿的金融科技沙盒非盈利公司(FinTech Sandbox公司)由银行、科技公司、数据公司和基础设施公司共同参与,一起开发新金融科技,就是很好的案例。
  区块链系统将来可以服务于金融应用,这是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联合报告所传达的信息。尽管欧洲央行、日本央行和加拿大央行所用的实验系统规模并不大,但都是目前在这些央行中实际使用的系统。在这些系统中,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已经成功证明了区块链可以满足实际工作需求。因此“区块链无用论”是不准确的。
  但是“区块链万能论”也是不准确的,因为目前区块链技术尚未成熟,还存在很多问题,针对实际银行应用仍有一定的障碍,但可预见的是将来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是否满足PFMI的需求是决定区块链是否有用的重要因素。
  一种链也不可能被所有商业应用使用,一个应用可能就需要一个新设计。为了满足实际需求,文章中提到的天德支付链和清算链进行了创新例如在块中做余额计算,分解原始交易, 以及大数据版区块链 。
  在区块链技术不断涌现的现状下,沙盒是一个重要的工具来对其进行测试,需要产、学、研、政、资等多方支持。
  [1]蔡维德, 郁莲.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解析[J]. 金融电子化, 2016(5):57-60.
  [2]蔡维德, 赵梓皓, 张弛,等. 英国央行数字货币RSCoin探讨[J]. 金融电子化, 2016(10):78-81.
  [3]蔡维德, 赵精武. 区块链发展已迎来战国时代[J]. 中国信息化, 2016(9):14-19.
  [4]蔡维德. 区块链与互联网[J]. 软件和, 2018(1):28-29.
  [5] Payment systems: liquidity saving mechanisms in a distributed ledger environment, European Central Bank and Bank of Japan, 2017.
  [6]Securities settlement systems: delivery-versus-payment in a distribted ledger environment, Eoropean Central Bank and Bank of Japan, 2018.
  [7]Chapman, J, R Garratt, S Hendry, A McCormack and W McMahon (2017): "Project Jasper: are distributed wholesale payment systems feasible yet?", Bank of Canada, Financial System Review, June, pp 1-11.
  [8]URLhttps://www.payments.ca/about-us/news/payments-canada-bank-canada-and-tmx-group-
  announce-integrated-securities-and-payment.
  [9]URL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10]Bech M L, Hobijn B. Technology Diffusion within Central Banking: The Case of Real-Time Gross Settlement [J]. Staff Reports, ):147-181.
  [11]Soram&ki K, Cook S, Snower D J. SinkRank: An algorithm for identifying systemically important banks in payment systems [J]. Economics E-Journal, 13-28):1-27.
  [12]Mcvanel D, Murray J. The Bank of Canada’s Approach to Adopting the Principles for Financial Market Infrastructures[J]. Financial System Review, 2013.
  [13]Australia C B O. Principles for Financial Market Infrastructure[J]. corporateName=Reserve Bank of Australia, 2013.
  [14]Russo D. CPSS-IOSCO Principles for financial market infrastructures: vectors of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J]. Financial Stability Review, .
  附录 1: 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合作项目(第一阶段)
  Stella于2016年1月启动,目的在于评估DLT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分布式账本) 解决方案在金融市场基础设施领域的适用性。DLT不一定是区块链,但是区块链是DLT的一种。例如Corda不是区块链,但其是DLT。DLT可以用于记录数据,例如资产或金融交易,其允许计算机网络在没有中心监管系统的情况下验证和存储更新。Stella项目分为两个部分:Stella 1 [5]和Stella 2[6]。Stella 1的主题为“支付系统:DLT环境中的流动存储机制(Liquidity Saving Mechanisms 或是LSMs)”。该报告中提出了rps(requests per second)的概念,最后测试结果证实了基于DLT的解决方案具有满足大型支付系统性能需求的潜力。报告中指出现有的DLT技术是否可以满足央行的需求有待商榷,而将来的区块链技术有可能满足现在央行的需求。
  1Stella成果
  基于DLT的解决方案可以迎合实时全额结算(Real-Time Gross Settlement或是RTGS)系统的性能需求:分析发现,DLT应用程序可以使支付请求的数量与路由到(在欧洲和日本)RTGS系统的请求数量相当。RTGS系统[10]通常用于大额资金转移。每个国家的央行通常对这些资金需要进行实时和完全的结算。实时全额结算降低了结算风险,因为同业银行结算通常在每天实时发生,而不是简单的在每天结束时进行结算。这就消除了交易过程中的延迟风险。
  现在两个集中式支付系统的平均流量在每秒10到70个请求(rps)之间,交易处理的平均时间不到1秒,现在的技术可以解决这样的工作量。
  然而rps增加到250时,需要进行流量和性能之间的权衡;同时证明了LSM可应用在DLT环境中。
  2支付系统中的流动存储机制(LSMs)
  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都要确保RTGS系统的支付流在各自交易市场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些系统的性能与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性密切相关,该项目分别测试了这两个央行各自的RTGS系统:
  TARGET2:Eurosystem所持有和操作。
  BOJ-NET Funds Transfer System:BOJ持有和经营。
  RTGS系统在实时和生产总值的基础上单独处理交易。LSMs与RTGS系统结合使用,使央行的储备金得到更加有效地利用。TARGET2和BOJ-NET包括一系列的LSMs,包括但不限于排队、双边补偿和多边补偿。
  DLT平台:DLTs允许合作者在一个网络中依靠共识机制去更新账本。 采用 IBM Fabric V.0.6.1;共识算法为拜占庭容错算法(PBFT)。
  程序代码设计:在DLT应用程序中,事务的业务逻辑是通过链上代码(智能合约)实现的。该项目运用了两种智能合约:一种是处理付款而不提供排队和补偿的简单合同,另一种包括LSMs。
  测试数据:这些测试是使用模拟数据进行的[11]。系统中每个虚构的参与者都被分配了一个帐户,所有相关的信息(即账户余额,等待交易)被存储在账本中。将相关信息输入到DLT应用程序中(i)以固定的速率或(ii)来复制全天的交易流量模式,例如高峰时间请求(Peak Hour Request),以评估在合理场景中智能合约的性能。
  性能衡量:性能是根据系统的延迟来度量的。吞吐量被设置为每日RTGS流量,最高达到250 rps。为了估计延迟,交易从发送请求到被执行及写入一个块中所需时间被记录到每个节点上。
  4性能分析
  测试是为了验证越来越多的节点对性能的影响,在简单的智能合同(即不使用LSMs进行支付传输)和LSM智能合同(即使用LSMs进行支付传输)的情况下。
  基于简单智能合约的实验结果:简单的支付传输(没有LSMs)的模拟证实了节点数和延迟之间的权衡,即节点数越高,支付请求执行的时间越长,并记录在一个块中。在4-65个节点的网络中,中值等待时间在0.6秒左右徘徊,一些交易需要更长的处理时间,因为节点的数量增加了(见Chart 1)。当节点数增加到65时,峰值延迟达到1.6秒。
  基于LSM智能合约的实验结果:类似地,LSM智能合约的测试也强调了节点数和延迟之间的权衡(见Chart 2)。LSM交易的延迟时间比没有LSMs的交易长0.01-0.02秒。这些测试表明,在Fabric中执行LSM智能契约并不是导致延迟的主要因素。
  块大小和rps的关系:块大小和rps间存在很强的关联性(见Chart 4)。随着rps的增加,块规模整体上也呈现出增长的趋势。然而,3.2节中提到,rps增加到250时,需要进行流量和性能之间的权衡。这时网络可能超载,因此会存在块大小的限制。
  附录 2: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合作项目(第二阶段)
  Stella 2的主题为“股票结算系统:一种基于DLT环境的DvP结算机制”。Stella第二阶段的目标是探索如何在基于DLT的环境中,在概念上设计和操作两种相关义务,例如以现金支付的方式交付证券。
  基于DvP(delivery versus payment)的结算机制将两种资产的转让联系在一起,以确保发生一项资产的转让当且仅当其他资产的转让时。结算的结果是双方都成功地交换了这些资产,或者没有进行转移。
  该报告在DLT环境中利用现有的DvP模型以及DLT的解决方案,探讨了DvP的概念设计和技术实现。为了对DLT上的DvP功能进行实际了解,该项目原型使用了三种DLT平台(Corda、Elements和Hyperledger Fabric)进行开发,基于一个基础的、程式化的场景,该场景中两个交易对手以现金交换证券。和Stella第一阶段的情况一样,这项工作不试图复制现有的支付和证券结算系统,也不打算用基于DLT的解决方案取代现有的央行服务。
  1 主要成果
  1) DvP可以在DLT环境下运行,要符合不同平台的特性。
  2) DLT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在账本之间实现DvP,而这并不需要账本之间的任何连接。
  3) 根据这些具体设计,在DLT上的交叉账本DvP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复杂性,并可能增加其他需要处理的额外挑战。
  2 DLT环境中的DvP方法
  在DLT环境中,在概念上有两种不同的方法来实现DvP(见Chart 1)。它可以假定现金和证券在相同帐本(单账本DvP)或各自单独帐本(交叉账本DvP)。其中交叉账本DvP又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 有账本间关联的交叉账本DvP:这个模型类似于现有证券结算机制(证券和现金在两个不同的系统中结算,两个系统通过阻塞资产来协调DvP)的“界面的模型”。
  2) 无账本间关联的交叉账本DvP:目前的技术设置中,无连接的账本的DvP不存在。随着DLT的出现,“跨链原子交换”等功能被开发出来,它可以促进DvP,而不需要在两个分类帐之间建立任何联系,或者一个单独的实体来协调它们之间的交互。跨链的原子交换机制最初是为了在不依赖第三方的情况下,在两个独立的区块链上交换两个加密资产而开发的。实现跨链原子交换的关键因素是使用数字签名和“散列Timelock合约”(HTLC)来支持在两个单独的分类中传输两个资产的原子性。
  附录 3: 加拿大央行的实验
  Jasper项目[7]是加拿大央行和加拿大金融机构联合发起的的项目,测试区块链技术是否可以达到加拿大央行的需求。该项目利用央行发行和控制的结算资产建立了一个概念性的验证系统(无意推广到实际生产水平系统)。该项目在2017年初结束,结果却是负面的。加拿大央行表示,使用区块链技术,不但不能达到央行的需求,还会增加金融系统的风险。
  该系统利用央行发行和控制的结算资产,在第一阶段(Phase 1),参与者在以太坊平台上构建了结算系统,并展示了其在参与者之间交换结算资产的能力。第二阶段(Phase 2)建立在Corda平台上,包含一个流动性存储机制(LSM)――允许参与者协调其付款以减少流动性需求。
  安全性:PoW共识机制永远无法保证账本的最终性,即存在很低的概率可以篡改账本。可信的公证人消除了这种不确定性。总的来说,相比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结算风险降低了。
  可恢复性:由于以太坊账本的分布式存储机制,所以系统的可恢复性高。但是在第二阶段引入LSM机制后,单点故障的发生概率升高。如果系统发生故障,有可能无法恢复到原有状态。
  可扩展性:以太坊的可扩展性差,可扩展性不会成为Corda平台的一个限制,因为Corda只需要相关方的节点和公证人验证交易。
  隐私性:以太坊上的所有交易都在一定程度上是公开可观察的,所以无法保证用户的隐私性。相比之下,基于可信公证人的Corda则可保证隐私性。但是这也导致了系统的可恢复性差。
  本文由平台/作者授权金融界网站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如果您有干货观点或文章,愿意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最权威最专业的参考意见。无论您是权威专家、财经评论家还是智库机构,我们都欢迎您积极踊跃投稿,入驻金融界网站名家专栏。
邮箱地址:.cn,咨询电话:010-7。期待您的加入!
关键词阅读:
责任编辑:何佳佳&14726
机会早知道
已有&0&条评论
最近访问股
以下为您的最近访问股
<span class="mh-title"
style="color: #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区块链领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