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农村换天,中国高房价还能撑多久得住吗

人口红利渐失,高房价还能撑得住吗?有人说只要这样就可以
高房价这么多年,其实大家心里都有数,这是不正常的,很多人也承认,但是对于现状他们也表示,不可能改变。就因为对土地财政以及高房价的依赖不会改变。安家融媒心想,既然知道不正常,怎么可能会永远如此呢?任何不正常的事就不具备可持续性。
你心里想让房价涨那就会有无数个理由,所以简单罗列理由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只要承认不正常,就应该是好事,但如果承认了还不改,那么无外乎两个结果,要么风险爆发要么延缓风险爆发。
好在我们的调控思路已经发生了改变,不再单纯从调控房价上入手了,而是由市场调控向社会民生调控转变,这也就解决了真正需要住房的人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解决住房问题,而不是一味挤独木桥。
虽然变了,但是仍然很难摆脱任何一个信号都会被解读为房价大涨大跌的预测。就拿曾经被人们几乎奉为高房价第一大原因的人口红利来说,也在发生逆转。
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购房者人群会相对减少,别看我们人多,但是相对以前少了很多。目前的房地产市场,投资需求已经逐渐减弱,自住需求成为支撑楼市的主要动力。而自住需求与人们的年龄段有密切的相关性。
看看当下的楼市,在以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为主基调的前提下,房地产迎来了新的时代。炒房者将会越来越少,因为在打击炒房及市场越来越稳定的背景下,炒房者难有生存空间和炒作余地。市场将会越来越净化。
安家融媒从来没有说过要让房价大跌,但是此前房价猛涨过后自然是回调,而最终是走向一个市场稳定的结局,这也是当前调控的底线,否则,风险还是相当大的。所以只有稳住市场,炒房者才会无利可图,购房者才会真正享受到住房回归居住属性的权利。
也就是说,人口红利的消失,会不会造成房价大跌呢?安家融媒认为,至少不会大涨了吧。
近日,《2017年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蓝皮书称,近年来,京常住外来人口开始由增转减。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常住人口217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807.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7.2%,比上年末减少15.1万人,首次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蓝皮书认为,随着疏解工作的推进,人口增长或现拐点。
随着我国人口增长放缓、城镇化进程放慢和家庭财富配置结构优化,支撑房地产市场发展动力出现衰减,房地产业将进入平稳增长新常态。人口红利消失将削弱房地产业发展基础,一方面是80后、90后人口进入劳动力市场后,祖辈已经留下充足住房供应,住宅需求总量将会萎缩;另一方面是社会就业人口老龄化也会减少住宅需求规模。
有媒体报道说,楼市调控下的90后:看房是父母的想法,不着急买房。在调控背景下,许多准备购房的刚需或许正纠结于买还是不买,其中不少正是“90后”,但“90后化”是目前住房租赁市场上发生的最大变化,他们对租房和买房的想法或许将成为影响楼市格局的重要因素。“现在大力发展租赁市场,我倒是觉得不用那么着急买房。”不少“90后”都表示即使家长有足够经济实力购房,但出于资产灵活或居住地灵活的考虑,依然会选择租房。数据显示,深圳高达78.2%的年轻人处于租房状态,租房市场规模在1000亿元以上。
如果按照之前大家普遍认知的人多房价就高的原则来看,是不是意味着房价该有所缓解呢?会不会房价大跌呢?
有人预测,假如未来5年,真的能新增供应150万套,其中产权类住宅100万套,同时,需求量下降,那在2年之后,市场会供过于求。安家融媒相信,未来5年,只要决心按计划供应土地,那完全可以让市场的供需达到平衡,从而稳定价格。
安家融媒认为,不用过多去解读房价涨跌,也不用过度认为大家都去租房不买房了。而应该看到现在的住房供给结构上已经有了很大变化。未来的格局可能是这样的,高房价依然存在,那都是有钱人才能买得起的,他们住在城市中心。但是随着一大批保障功能的土地入市,真正的刚需可能就只能往外扩了,这里的房价才能承受得起。
所以,大城市的房价有其合理的支撑,但是并不意味着每个人依然为高房价而奔命,因为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将被贯彻得更加彻底,有钱人住豪宅,没钱人住保障性质的房子,或者租房,将成为未来大城市居住模式的新常态。
不过,此时依然有人为高房价站队,人口红利不是不行了吗?那就让人们流动起来,制造人为需求,房价不就可以有支撑点了吗?即离婚率。这些年,在调控和限购的背景下,很多人为了买房,不惜发挥民间智慧的作用,钻空子,找漏洞,而假离婚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
而这个现象到底有多普遍,我没做过调查,但一定不是主流。但作为房地产预言大咖大炮却说:“离婚率提升了住房需求,未来房产还会有很大发展空间!”房价大涨是不可避免的。从需求角度讲,从前一户家庭需要一套房产,那么离婚了,需要分户。就从一套房产需要变成两套,需求增加了,房地产必然会“火”起来。
这道理蛮有道理,只要你想让它有道理,它就永远有道理。那就通过离婚来维持高房价吧,历史会记住你们,你们一定会成为高房价的楷模,不惜牺牲自己的婚姻,来维护高房价,这是何等的精神境界?应该给你弄一座碑。
总之,市场上涨空间大不大不是谁说了算,房子该买还得买,但是不能轻信各种忽悠,任何忽悠你快点买房或不要买房的都不负责任。两年前,万科得出结论:住宅行业未来十年总体来看是安全的,基本不会发生房价断崖式下跌、泡泡破灭,但10年后,需求将可能难以支撑房价。
10年后,00后会成为购房主力,他们的数量还足以支撑那时的房价吗?这似乎与马云预言8年后房子不值钱在时间节点上也保持了一致性。当然安家融媒一直觉得马云说的8年只是个概数而已,不必太当真。马云是马云,你是你,所以该不该买房,你自己看着办,你买不起或买得起,马云都不会帮你。更可能是到时候你有了房子住早就不关心房价或房子是否值钱了。
拥有一套房子固然好,但是对很多人来说,一是买不起了,二是没必要买了。因为有得住,你说房价多高还有意义吗?有价无市,高高在上,对买不起或不想买的人来说价值何在?这或许就是马云所谓房子不值钱的样子。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504 Gateway Time-out
504 Gateway Time-out城市农村换天 高房价还能撑得住吗?
刚刚聊完七夕有关房子与爱情的故事,没想到今天小编就听说了有人为了“爱”要私奔了。昨天还憧憬着美好的爱情,一夜之间,今天就想找个农村人嫁了。其实,这只是句玩笑,不过,这两年有关农村越来越吸引城里人的话题不在少数。经常有人问,住城里好还是农村好?如果农村好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乡下人拼命往城里赶?如果城里好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城里人往乡下跑?近日,国家印发了《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对农民释放了重大利好信息。简单地说,农村户口迁移到城市后,不仅可以享受城市的教育资源、医疗保障、就业机制等公共服务,还可以同时保留在农村土地的所有权,依然享有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随着农村户口“含金量”逐渐提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愿意在城市买房、工作、生活,但选择把户口留在农村。国家为什么给农民这么大的红利呢?原来是,逆城市化现象在作祟。也就是说,很多人具备迁户口的条件,但宁愿把户口留在农村。曾经,随着人口的大量流入城市,城市房价畸高不下,如今,很多人逆城市化,这也是对高房价的一个打击,当然现在还未形成潮流,还是小众,但这却预示着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中国的未来,一定不会只停留在房地产业,或许7亿农民的农村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支点,农业说不准就是代替房地产业的突破口,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房地产绝不能再如此绑架中国经济了。“吃上商品粮,进城住楼房,看病有报销,退休有劳保。”这曾经是几亿农民的愿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我国农村还比较贫困,“农转非”是很多农民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不少地方出现农业人口转非农业人口的热潮。对许多农村娃来说,读书成了为他们农转非的最大捷径。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时过境迁,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似乎总是农村和城市相互交叉难有交集。农村人刚吃上肉,城里人又换成吃菜了;农村人刚娶上媳妇,城里人又换成独身了;农村人刚吃上糖,城里人又换成尿糖了;农村人刚吃饱穿暖,城里人又换成减肥露脐了;农村人刚脱离土地进城打工,城里人又开始到农村种地种菜了……小时候人们为了吃上商品粮挤得头破血流,现在一个农村户口居然变得那么吃香。过去是花钱买非农户口,想变成城里人,现在是想花钱买农村户口,整两亩地。当初,一些富足的农民花上数万元来把自己盖上一个非农业户口的烙印。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短短一二十年的时间,这件事却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现在,很多城里人,花钱也要当农民。有人警告在城市买房的农民朋友,在得到城市户口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失去土地。在城市里买了房子,农村户口就会被取消,什么农田啊,宅基地啊,都会重新分配!在政策向农业农村农民“三农”倾斜的时候,不要放弃农村户口。有几亩地,最少饿不死,即使经济崩盘,在农村也可以种菜、养猪,有肉有菜吃。而且在自己的宅基地上盖房子,想要大房子就盖大房子,想盖别墅就盖别墅,关键还花不了多少钱。没人跟你收水费,也不会有人逼你要物业税。私家车库、私家果园,再也不用跟别人争。想吃肉了杀鸡宰羊,想吃水果随便摘,种地不辛苦,还都是机械化,农村空气也好,适宜居住。这不,国家马上就针对进城失地的事作出调整。只要你好好的帮我去库存,老家的户口或土地都不没收,至于以后那再说。上面的观点不管对与不对,但是伴随着这种声音,如今越来越多的城里人主动选择回到农村,还有一些公务员绞尽脑汁将自己城里的户口迁入农村并争做农民的怪事,甚至一些女孩子喊出“找个农村人嫁了”的口号。特别是新婚姻法对“谁出资买房房子归谁”的规定也让一些女性彻底明白,嫁个富二代还不如嫁个潜力股的老实人。的确,如今农村不仅吃穿好了,道路宽阔了,新房漂亮了,小轿车开到家门口了,什么冰箱、彩电、电脑等家电就更不用提了,总之,各方面都大变样了。新农村建设步步推进,农村变化日新月异、旧貌换新颜。但也绝非像城里人想的那样,农村就比城里好到哪去,如果真到了农村,或许还不见得能够适应。不过这也说明了两个问题,城里不适宜居住,城里压力过大。一部分人过惯了城市喧嚣的生活,向往回归大自然,这种人去农村无非是玩玩的心态;一部分人是因为城市生活压力过大,困扰于物价上涨、房价畸高等问题,从而做出的退步选择,这种人完全是被迫的无奈。事实上也是如此,目前的户籍政策并没有给“非转农”提供空间,一个城市居民成为农民,比一个农民成为城里人,要困难得多。官方也回应农村户口比城市户口更“值钱”,人民日报也评农民不愿农转非是因为城市户口含金量下降。连这天翻地覆的事都发生了,城市高房价的问题真的还会是永动机吗?只有想不到,没有不会发生的。不是我们天天盼着房价跌,而是房价回归理性,房地产步入正轨,国家经济命脉稳定可持续,这才是我希望看到的。当然,这需要时间。城里人开始有回归农村的想法,其实对相当一部分人来说还是利益的驱动。因为chai迁补偿带来的一夜暴富是最现实的利益。不过如果想找个农村人嫁了整个农业户口与过去农村人为整个城市户口宁肯嫁个城里残疾人无异,经济利益的驱使代替情感的本性有点跑偏了。农村户口吃香本不是什么坏事,但是如果这样的“伪农民”既要享受农村户口附带的土地收益又要侵占城里人有限资源的“通吃通赢”,那么这种吃香未免有点不太光彩。可这个社会,不光彩的事儿还少吗?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均价:均价4200元/平方米
特色:小户型
均价:均价5300元/平方米
特色:刚需房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人口红利渐失,高房价还能撑得住吗?有人说只要这样就可以_唯美系
人口红利渐失,高房价还能撑得住吗?有人说只要这样就可以
高房价这么多年,其实大家心里都有数,这是不正常的,很多人也承认,但是对于现状他们也表示,不可能改变。就因为对土地财政以及高房价的依赖不会改变。安家融媒心想,既然知道不正常,怎么可能会永远如此呢?任何不正常的事就不具备可持续性。你心里想让房价涨那就会有无数个理由,所以简单罗列理由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只要承认不正常,就应该是好事,但如果承认了还不改,那么无外乎两个结果,要么风险爆发要么延缓风险爆发。好在我们的调控思路已经发生了改变,不再单纯从调控房价上入手了,而是由市场调控向社会民生调控转变,这也就解决了真正需要住房的人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解决住房问题,而不是一味挤独木桥。虽然变了,但是仍然很难摆脱任何一个信号都会被解读为房价大涨大跌的预测。就拿曾经被人们几乎奉为高房价第一大原因的人口红利来说,也在发生逆转。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购房者人群会相对减少,别看我们人多,但是相对以前少了很多。目前的房地产市场,投资需求已经逐渐减弱,自住需求成为支撑楼市的主要动力。而自住需求与人们的年龄段有密切的相关性。看看当下的楼市,在以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为主基调的前提下,房地产迎来了新的时代。炒房者将会越来越少,因为在打击炒房及市场越来越稳定的背景下,炒房者难有生存空间和炒作余地。市场将会越来越净化。安家融媒从来没有说过要让房价大跌,但是此前房价猛涨过后自然是回调,而最终是走向一个市场稳定的结局,这也是当前调控的底线,否则,风险还是相当大的。所以只有稳住市场,炒房者才会无利可图,购房者才会真正享受到住房回归居住属性的权利。也就是说,人口红利的消失,会不会造成房价大跌呢?安家融媒认为,至少不会大涨了吧。近日,《2017年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蓝皮书称,近年来,京常住外来人口开始由增转减。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常住人口217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807.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7.2%,比上年末减少15.1万人,首次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蓝皮书认为,随着疏解工作的推进,人口增长或现拐点。随着我国人口增长放缓、城镇化进程放慢和家庭财富配置结构优化,支撑房地产市场发展动力出现衰减,房地产业将进入平稳增长新常态。人口红利消失将削弱房地产业发展基础,一方面是80后、90后人口进入劳动力市场后,祖辈已经留下充足住房供应,住宅需求总量将会萎缩;另一方面是社会就业人口老龄化也会减少住宅需求规模。有媒体报道说,楼市调控下的90后:看房是父母的想法,不着急买房。在调控背景下,许多准备购房的刚需或许正纠结于买还是不买,其中不少正是“90后”,但“90后化”是目前住房租赁市场上发生的最大变化,他们对租房和买房的想法或许将成为影响楼市格局的重要因素。“现在大力发展租赁市场,我倒是觉得不用那么着急买房。”不少“90后”都表示即使家长有足够经济实力购房,但出于资产灵活或居住地灵活的考虑,依然会选择租房。数据显示,深圳高达78.2%的年轻人处于租房状态,租房市场规模在1000亿元以上。如果按照之前大家普遍认知的人多房价就高的原则来看,是不是意味着房价该有所缓解呢?会不会房价大跌呢?有人预测,假如未来5年,真的能新增供应150万套,其中产权类住宅100万套,同时,需求量下降,那在2年之后,市场会供过于求。安家融媒相信,未来5年,只要决心按计划供应土地,那完全可以让市场的供需达到平衡,从而稳定价格。安家融媒认为,不用过多去解读房价涨跌,也不用过度认为大家都去租房不买房了。而应该看到现在的住房供给结构上已经有了很大变化。未来的格局可能是这样的,高房价依然存在,那都是有钱人才能买得起的,他们住在城市中心。但是随着一大批保障功能的土地入市,真正的刚需可能就只能往外扩了,这里的房价才能承受得起。所以,大城市的房价有其合理的支撑,但是并不意味着每个人依然为高房价而奔命,因为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将被贯彻得更加彻底,有钱人住豪宅,没钱人住保障性质的房子,或者租房,将成为未来大城市居住模式的新常态。不过,此时依然有人为高房价站队,人口红利不是不行了吗?那就让人们流动起来,制造人为需求,房价不就可以有支撑点了吗?即离婚率。这些年,在调控和限购的背景下,很多人为了买房,不惜发挥民间智慧的作用,钻空子,找漏洞,而假离婚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而这个现象到底有多普遍,我没做过调查,但一定不是主流。但作为房地产预言大咖大炮却说:“离婚率提升了住房需求,未来房产还会有很大发展空间!”房价大涨是不可避免的。从需求角度讲,从前一户家庭需要一套房产,那么离婚了,需要分户。就从一套房产需要变成两套,需求增加了,房地产必然会“火”起来。这道理蛮有道理,只要你想让它有道理,它就永远有道理。那就通过离婚来维持高房价吧,历史会记住你们,你们一定会成为高房价的楷模,不惜牺牲自己的婚姻,来维护高房价,这是何等的精神境界?应该给你弄一座碑。总之,市场上涨空间大不大不是谁说了算,房子该买还得买,但是不能轻信各种忽悠,任何忽悠你快点买房或不要买房的都不负责任。两年前,万科得出结论:住宅行业未来十年总体来看是安全的,基本不会发生房价断崖式下跌、泡泡破灭,但10年后,需求将可能难以支撑房价。10年后,00后会成为购房主力,他们的数量还足以支撑那时的房价吗?这似乎与马云预言8年后房子不值钱在时间节点上也保持了一致性。当然安家融媒一直觉得马云说的8年只是个概数而已,不必太当真。马云是马云,你是你,所以该不该买房,你自己看着办,你买不起或买得起,马云都不会帮你。更可能是到时候你有了房子住早就不关心房价或房子是否值钱了。拥有一套房子固然好,但是对很多人来说,一是买不起了,二是没必要买了。因为有得住,你说房价多高还有意义吗?有价无市,高高在上,对买不起或不想买的人来说价值何在?这或许就是马云所谓房子不值钱的样子。
很多人都喜欢把家里的冰箱塞得满满的尤其爱“囤肉”久而久之这些肉就变成了“僵尸肉”什么是僵尸肉?吃了会有哪些危害呢?我们又该如何科学解冻和冷冻呢?为了家人和健康,都看看吧!什么是“僵尸肉”?“僵尸肉”是对冰冻多年后销往市场冻肉的一种夸张形容。在日常生活中也可能会有僵尸肉的存在,人们往往会购买一些肉,一...
近日,喜马拉雅FM推出主打0-14岁儿童市场的“晓雅Mini”AI音箱。这是自2017年6月其发布“小雅AI音箱”后,不足一年时间内再推的第二款AI音箱。蓝鲸教育在京东商城中搜索“小雅AI音箱”时,发现近一年前喜马拉雅FM已对儿童市场颇有兴趣。在销售页面上,小雅AI音箱的销售文案就已紧扣儿童用户。此次推出“晓雅Mini”,更明确...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女性思维方式:男人花98块钱买个游戏就是糟蹋钱,女人代购一个2000的包包是为了省钱。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男朋友说:你刚买的洗面奶是生姜味的啊?妹子听后,觉得蠢男友连青柠和生姜都分不清,又想起男朋友不喜欢吃生姜,又想起为他做菜好些都没放姜,又想起自己不爱吃青椒但男友每次都不记得,又想起男朋...
儿童妙趣世界分享更多迪士尼影视动漫文化娱乐及周边产品。
长期使用奶瓶不更换奶瓶是有使用期限的,特别是塑料奶瓶,使用一段时间后,瓶身就会因为刷洗和氧化,出现模糊的雾状及奶垢不易清除等情况,所以建议3到6个月左右更换一次,但如果表面有破损及磨损现象时,则应立刻换新的。而奶嘴属于消耗品,长期使用过后,会...
英国一名妇人原打算将一只古董花瓶拿去送慈善商店,不料途经过一家拍卖行,对方建议把花瓶放上网拍卖,并开价100镑(约860元人民币币)上网拍卖。结果被识货之人看中,以7万英镑(约60万人民币)买下。原来花瓶是清朝年代皇帝御制品。据英国《电报》报导, 83岁妇人贝克(Anne Beck),从祖父那里继承了一件高约30公分瓷花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加入我们|意见反馈|在线交谈|网站地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高房价还能撑多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