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投产810不良361,怎么算产品不良率怎么算?

怎样计算产品的不良率?_百度知道
怎样计算产品的不良率?
例如:有1000个产品,我抽80个,有13个不良品,那这批货的不良率是多少呢?(怎样计算?)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一、定义产品的不良率是指某一时间段内的产品中不良品占所有产品的比率,是衡量生产质量的一项关键指标二、计算公式产品的不良品率=(一定期限内的不良品数量/一定期限内产品总量)*100%三、举例说明某公司生产一款产品,总产量为550个,不良的有57个,问它的不良率是多少?答案:产品的不良率=57÷550x100%=10.36%
河南商业顾问
一般不良率算法:(不良数/总数)*100%
13/80=16.25%不良率是16.25%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1.整体趋势相近,不良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 从2005年到2015年我国中部地区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看,与东部的11省市一样都基本呈现U型特征,且拐点(最低点)大部分出现在年之间,仅安徽和江西两省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最低点出现在年之间。与我国东部省市不良状况相比,中部地区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的拐点出现相对晚1-2年时间,且不良率和不良贷款余额增速在近期(年)普遍高于东部地区。  截至2015年底,全国商业银行不良率为1.67%,东部地区的平均不良率为1.70%,而中部地区的不良率为3.07%,远高于全国和东部地区平均水平。中部8省中,除了安徽省2015年底不良率为1.82%外,其他已经公布数据的各省不良率均高于2%。湖南和湖北两省虽然至今未公布2015年数据,但两省2014年的数据(不良率分别为1.28%和1.16%)与同期中部其他省份相比,也处于高位,两省2015年不良率破2%将是大概率事件。从数据中看出,困扰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已然正从江浙等东部沿海地区,向中部、东北等地区加速蔓延和扩散。以河南、山西、吉林、黑龙江等为代表的中部省份,2015年底的不良贷款率超过江苏、山东、浙江等地区。
  但仅从不良率来判断,尚不足以说明中部地区不良贷款状况比沿海的情况更为严重。从已经公布2015年不良贷款规模的中部四个省份(山西、吉林、安徽、江西)来看,平均不良规模为591亿元,2014年全部中部8省平均不良贷款规模约为169亿元,而同期东部地区平均规模分别为840亿元和493亿元,中部地区不良贷款规模整体较东部地区低很多。
  从各年不良贷款规模的增幅和增幅来看,中部地区2015年的平均不良规模较2014年猛增422亿,增速高达250%,远高于同期东部地区不良贷款规模增速的70%。从历史情况来看,现阶段正是中部地区不良贷款集中爆发期,中部地区2015年不良贷款规模是自200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且2015年不良贷款较2014年的增速也是自2005年以来最高的。
  同时,影响不良贷款规模、不良率以及不良增速的因素还有银行贷款基数,中部地区不良贷款增速快、不良率高,与这些地区过去的银行贷款基数小(相对东部地区,中部地区银行贷款总额较小)有一定关系,一旦出现风险,不良率、不良贷款增速会在短期内快速上升。
  2.内部存在差异,其中四省不良率破三
  中部地区整体在不良贷款状况上保持着相同的发展和变化趋势,但由于各省份自身经济基础、产业结构、金融发展水平的不同,内部也存在一定差异。从已经公布2015年相关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数据的6个省市看,山西(4.93%)、吉林(3.68%)、黑龙江(3.6%)和河南(3.01%)四个传统工业地区不良规模和不良率相对其他四个省份偏高,不良率均超过3%,尤其是山西省的不良率高达4.93%,处于破五的节奏。
  中部地区8省涉及中国两大经济带:黑龙江和吉林属于东部老工业基地(其产业特征已在本系列第一篇提及,本文不赘述),其余6省都属于2004年国家提出的“中部崛起”计划范围。
  改革开放以前,受国家计划影响,中部地区主要发展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第一产业和以军工、重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产业结构不平衡。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国家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国家发展重点主要转向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作为农产品 和原材料基地的定位未曾改变,客观上造成中部地区在产业结构上的不尽合理;中部地区多为农业大省。第一产业比重过大,从业人员过多,效率低。农村人口及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的速度较慢。
  “中部崛起”计划的重要目标就是大力发展钢铁、化工、有色、建材等产业,推动大型煤矿建设,加快电力和电网建设和原材料加工制造。尤其是山西、吉林、黑龙江、河南这些省份承载着上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任,重工业、能源业比重较高。
  从上表中部8地区三大产业占GDP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对比,也可以看出,中部地区第一和第二产业占比相对全国平均水平更大,而第三产业占比相对较小。其中,吉林、河南、安徽、江西在第二产业(工业)占比远大于全国一般水平。
  我们从中部8地区2014年能源工业投资规模和能源工业投资占比中,也可以清晰看出山西、吉林、黑龙江三省在规模和比例上相对全国平均水平较大。其中山西省的能源工业投资规模在2014年超2000亿,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但是自2013年以来,受经济下滑和内外需求不振的影响,煤炭、水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产业产能过剩问题越来越严重,价格走低,利润减少,亏损增加,转型艰难,受此拖累,大量已投放的银行贷款处于高风险状态,山西、黑龙江、吉林等省份频频爆发巨额的银行债务违约事件,这一趋势在2015之后也进一步蔓延到债券市场中。
  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一下各省的情况
  首先是备受关注的能源大省――山西省。山西省深受制于有“黑金产业”之称的煤炭业,当地经济走势也与不良数据吻合。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山西省GDP仅增长3.1%,2016年一季度进一步降低至3.0%,全国倒数第二,几近于“硬着陆”。其不良率高达4.93%,为中部地区之最,比2014年高3.2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1个百分点;2015年不良贷款规模高达887亿元,为过去11年之最(在此之前最高值为2007年的361亿元),也是中部地区最高,占已公布不良规模的中部四省的38%,而2014年不良贷款规模为196亿元,增长351%,增速惊人,虽然没有不良贷款细分行业数据,但是我们可以推测不良贷款增速如此之快主要还是与山西省“尾大不掉”的煤炭化工产业困境有关。
  黑龙江和吉林属于东部老工业基地,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黑龙江和吉林名义GDP增长率分别为-0.29%、3.41%,处于全国倒数。两地2015年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激增,不良率分别高达3.60%和3.68%,仅次于山西省,不良率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9和2.0个百分点;吉林省2015年不良贷款余额从2014年的93.3亿元猛增至563.3亿元,增速高达504%,此增速是已经公布2015年数据的省份中最高的地区。事实上,东北经济整体目前仍较为艰难,主要是产业结构的问题。整个东北原材料、装备制造业、能源等比重大,这些行业因为过剩产能而不景气是其不良上行的主要原因。
  从GDP总量看,河南省在中部地区属于领头羊,2015年河南省生产总值37010.25亿元,同比增长8.3%,高于全国GDP增速。不过,较大的体量和较高的经济增速并未阻挡河南不良的上升。目前河南2015年的不良贷款规模尚未公布,但从公布的3.01%的不良率来看,也是其自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究其原因,这与山西省得情况类似,就是传统产业比重过大,负担较重。
  湖南和湖北两省2015年数据仍未公布,但两省2014年不良率分别为1.28%和1.16%,与同期我国其他省份相比,也属于高位。2015年,湖南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047.2亿元,同比增长8.6%,连续三个季度稳定在8.5%以上,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12760.2亿元,增长11.2%。湖北省完成生产总值29550.19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2736.79亿元,增长10.7%。从经济增速和产业结构来看,湖南湖北两省经济基本面相对较好。
  不过,两省在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方面自2014年来不良开始攀升。我们认为经济结构的调整需要一定时期,曾经过剩产能的消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内需不强的情况下,地处中部的两湖的不良状况也不能独善其身。
  最后,江西和安徽两省的状况也值得关注。江西省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16723.8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6463.5亿元,增长10%。安徽省2015年GDP 总值突破2.2 万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 8206.6亿元,增长10.6%。两省整体经济状况在中部以及全国范围内都较为优异。
  江西和安徽省2015年的不良率分别为2.45%和1.82%,处于中部地区的低位,但在全国仍处于高位,且从图中可以清晰看出江西和安徽两省不良贷款余额在2015年的较高增速。江西省和安徽省2015年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455.4亿元和459.79亿元,均为各自11年来的最高水平,且较2014年的同比增速分别高达188%和110%,增速也是11年来各自的最高值。我们认为,江西、安徽两省的不良攀升与国内整体经济下滑相关,同时,两省过去也是以第一和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的GDP占比均不到40%。在国内外需求减少,经济转型升级的调整期,尤其是第二产业较易产生不良。
  不良贷款链接实体企业,进而上升到整个产业及产业周期,不良贷款的周期性变化实际上也反映了产业周期调整的过程。由于经济不景气导致的资产质量问题,预计仍有可能恶化。
  目前在经济新常态大背景下,我国经济面临结构调整压力,过去大量信贷投放于落后产能之中,若结构调整越快,则不良暴露速度越快。预计这也将是未来新增不良的重要因素。
  事实上,中部地区发展条件较为不错,资源禀赋相对合理。中部地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的一部分,农业的发展条件较好,水资源比较丰富,雨量比较充沛。中部如安徽、江西、湖南、河南的能源资源也非常丰富。不过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城市发育不良、城镇化水平低、农村人口多、县乡自我发展能力弱、城镇体系不合理、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等。这些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也会一定程度上体现在其不良贷款的状况上。
  中部地区在国家的多次定位中,有着承东启西、接南进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作用,2006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与2009年批准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为中部地区的“止跌回升”提供了政策红利。但是,从产业结构调整角度看,中部地区显然有着不可承受之重,面临三重考验:一式要如何发挥自身的经济资源优势,在保持生态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二是如何实现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和转型突破,三是如何对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资本和技术转移,同时辐射和联动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产业调整的复杂性和所需要的周期也许远超过其他区域,因此未来几年,其不良贷款的抬升过程将会比东部地区更为持久,债务风险的化解也需要相当长的一个周期。
  (作者王海军系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后,信金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所在机构无关。)
相关文章推荐鑹?搧鏌忓畯鐖辩惔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产品不良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