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击落美国飞机可能停止向美国供应波音公司制造飞机所需的钛金属会有什么影响,比如对美元是利空还是利好

您现在的位置:&&
航空制造领域即将发生变革 新型金属材料展现巨大价值
  【中国机床商务网 机床上下游】2015年,随着F-35、A400M、B787、A350等美欧新一代军民用主力产品全面进入批生产阶段,复合材料主承力结构非热压罐替代、发动机核心零件设计制造增材化和非金属化、机体装配智能化提升等降本增效技术成为研发重点;同时,一批新型在航空制造业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和产业价值。航空制造业产业结构在技术和市场力量的作用下也在发生巨大变化。2016年的世界航空制造业技术架构和产业格局将延续2015年的变革性发展态势。  图 极光飞行科学公司3D打印无人机&  一、非热压罐替代引发复合材料制造体系变革    非热压罐工艺进入热固性复合材料主承力结构制造领域。2015年3月,NASA开始对未来翼身混合体飞机概念的非圆柱形复合材料压力舱验证件进行试验,该验证件由波音的非热压罐工艺建造。4月,俄罗斯航空复合材料公司交付了MS-21干线客机第一套非热压罐工艺制造的复合材料中央翼盒,该机机翼蒙皮也由非热压罐制造,这对大型民机而言还是首次。    热塑性复合材料在承力部件中受青睐程度越来越高。空客透露其在A350之前就已应用超过1500个零件,并一直在欧盟框架计划下从事大型热塑性复合材料主承力结构研究。庞巴迪公司公开了一项新型热塑性复合材料托架技术,适用于飞机机翼、中央翼盒以及油箱的液压和燃油托架,可比金属零部件减重至少40%。极光飞行科学公司公布了目前最快、最大的增材制造无人机,其机体采用了热塑性复合材料通过熔融沉积成型等工艺制造出来。    2016年及未来几年,随着技术成熟、成本降低,更多复合材料结构件制造商将从经济性和周期短的角度,选择非热压罐材料与工艺,这将在复合材料结构件设计、制造流程,以及原材料和制造装备供应链中掀起新的变革。    二、增材制造和陶瓷基复合材料技术颠覆现有发动机概念    增材制造进入发动机核心部件生产环节。2015年2月,GE航空GE90-94B发动机高压压气机采用增材制造的T25传感器通过美国联邦航空局(FAA)适航认证,成为首台采用增材制造部件的现役发动机,GE航空还在GEnx上试验了增材制造的钛铝合金低压涡轮叶片。普惠公司表示将在业界首次采用增材制造技术来生产发动机的压气机静子和同步环支架。6月,罗罗公司生产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增材制造发动机组件&&&遄达&XWB-97发动机直径1.5米的钛合金前,组件包含的48个叶片组件也采用增材制造技术生产。    陶瓷基复合材料(CMC)取得发动机应用重要突破。2015年,GE航空通过F414发动机低压涡轮叶片成功试验了世界上首个非静子组件的轻质、耐高温CMC部件,展示了其极强的耐高温和耐久性能力;此外,公司还在GEnx上试验了燃烧室衬里的内外环、第一级高压涡轮隔热罩以及第二级高压涡轮导向器。GE航空还将在美国本土建设碳化硅陶瓷纤维以及碳化硅陶瓷单向带两家工厂,前者将打破日本对碳化硅陶瓷纤维供应的垄断。    此外,还有三个里程碑事件值得关注:一是澳大利亚联邦轻金属中心采用法国赛峰集团的设计,完全采用增材制造技术生产了两台喷气发动机概念验证机;二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霍尼韦尔公司等正在进行&以增材制造实现非金属燃气涡轮发动机&的项目,制造出了CMC高压涡轮喷嘴等一系列复合材料构件;三是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在整体叶盘增材制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将传统增材制造转向新型数字光子生产的&生产2.0&概念。    2016年及未来几年,增材制造和复合材料技术的成熟将颠覆现有发动机设计和制造概念,甚至将导致主要采用增材制造和/或复合材料生产的发动机出现,这就可以理解GE为何将增材制造和CMC等复合材料部件的技术能力牢牢抓在手中,因为这代表着航空发动机的一种未来。    三、飞机装配领域率先发生智能化革命    智能自动化在飞机大部件装配领域崭露头角。2015年初,英国GKN公司表示将领导几家业内企业进一步完成欧盟&未来机翼结构赋能制造技术的验证与集成&项目,研发有市场前途的机翼设计、制造和装配技术,提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7月,波音展示了其&黑金刚石&项目,其目标之一是推进基于模型的工程,验证将更多的自动化装配技术融入复杂的飞机结构制造中。2016年1月,波音又获得了一项&机身全自动化制造工厂&的专利,展示了基于自动导向车和移动机器人的自动化、可重构、可移动智能生产的概念。    增强现实和可穿戴技术将使飞机装配工人的技能得到革命性提升。2015年5月,波音在其加油机装配线演示了一个增强现实平板工具,机械师可以看到现实世界中他正在装配的扭矩盒单元,也可以看到数字化的指导书、零件和箭头,以增强现实世界中的视野。6月,空客展示了一种可穿戴技术,能够帮助操作人员降低装配座舱座椅的复杂度,节省完成任务的时间,目前该技术正在为A330座舱安装进行工业化。    此外,2015年10月,美国数字制造与设计创新机构启动了&自动装配规划&以及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自适应运载器&的后续项目&机械装配的自动公差分配&,两项研究成果被机构核心成员波音、洛克希德?马丁、GE航空、罗罗公司等应用后,将进一步提升航空装配中的智能化水平。    基于实时原位建模仿真的自适应,装配指令的自动化生成,基于先进测量和柔性理念的自主化装配,人与可移动机器人的协同工作,利用增强现实和智能可穿戴的工人提升,是美欧航空制造商的几个主攻方向。2016年及未来几年,飞机装配领域将率先实现智能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并延伸至其它制造以及设计领域,届时,航空制造也将越来越&趋于前端&,越来越依靠&运筹帷幄&,航空工业的博弈将从&赛博空间&开始就能够分出胜负。    四、新型材料彻底改变金属结构制造体系    新型铝合金产品化为新一代航空装备减重、降本做出贡献。洛克希德?马丁使用一种名为&Beralcast&的材料降低了F-35制造成本,该材料是一种铍铝合金,刚度是铝的4倍,而质量只有其1/5,预计该材料及其快速、高产的制造工艺将带来30%~40%的成本降低。德国MTU发动机公司为普惠公司齿轮风扇发动机(GTF)开发的新型钛铝合金于2015年12月取得适航认证,该合金结合了镍金属和陶瓷材料的优点,用于涡轮叶片设计可比现有镍合金组件轻一半,极大优化涡轮盘的设计,实现发动机减重。    革命性新型金属材料有望用于航空结构件制造。波音在2015年10月展示了世界上最轻的金属材料,它是一种微晶格镍磷合金,具有壁厚仅为100纳米的中空管结构,比碳纤维还轻10倍,但非常坚硬,且压缩50%后也能完全恢复,具有超高吸能能力。2016年1月,雷神公司公布了一种超强轻质结构金属,材料主要由镁组成,并注入了密集且均匀分布的陶瓷碳化硅纳米微粒,从而具有&创纪录&的比强度和比模量,而且能够批产。    2016年及未来几年,基础研究的突破和集成计算材料工程(ICME)的进展,还将使得这样的新材料不断涌现,如果技术和制造成熟度的提升使其能够实现产品应用,将彻底颠覆当前航空产品设计及制造工艺。    五、航空制造基础供应链体系发生巨变    航空钛合金供应市场风云突变。2015年7月,美国铝业公司在不到9个月的时间内完成对英国福瑞盛、德国TITAL和美国RTI国际金属公司的收购,加速布局航空钛合金以及增材制造市场。8月,巴菲特宣布将以372亿美元收购精密铸件公司,大举进军航空制造业。面对来自资本巨头的竞争,美铝公司于9月做出拆分决定,加速向下游金属服务和加工企业转型,2015年签署总金额90亿美元长期供货合同的航空航天业务是其转型的关键。    航空复合材料供应市场集中度陡增。2015年12月,比利时苏威公司斥资55亿美元完成对美国氰特公司的收购,坐上航空复合材料原材料供应商次席。受此影响,2016年1月,业界老大赫氏公司也把一年前只收购了一半的英国Formax公司全盘买下。此外,2015年7月和8月,加拿大Avcorp工业公司和英国梅吉特公司分别提出了对德国SGL旗下Hitco公司和英国科巴姆公司复合材料业务的收购计划,进一步搅动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件供应市场。    2016年及未来几年,航空制造领域的基础供应体系必将产生剧变,范围更广的整合、层次更深的重组,将成为航空制造产业格局转变的重要里程碑,其结果,很有可能是航空基础材料及制件供应链的寡头垄断程度,反超金字塔顶端的主承包商,甚至对未来产品研制的话语权产生重要影响。(原文标题:航空制造领域即将发生五大变革)
(来源:机经网)
机床网官方微信
@中国机床商务网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联系邮箱: 在线投稿: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机床商务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中国机床商务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刊用本网站稿件,需经书面授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机床商务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中国机床商务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并提供真实、有效的书面证明。我们将在核实后做出妥善处理。  大家都知道,现在美国科技暂时世界第一。可是,美国的科学技术不是白来的。在美国建国初期,不仅没有技术,反而只能靠出口基础半工业产品和农产品为主,经济模式非常落后。当年整个美国南部地区都密密麻麻地种满了橡胶,北方几乎全是重污染型的大型矿山和粗炼厂。这些橡胶园主和粗炼厂源源不断地把橡胶产品、低端商品输送到英国,换成纸币。但是在这一看似吃亏的经济模式背后,其隐含的巨大的利润刺激美国人开始进行山寨和模仿。一时间“美国制造”以山寨、廉价、质低、血汗工厂、而闻名于世。而在美国本土和英国学术界,“美国崩溃论”也同时喧嚣尘上。他们一致地提出:“美国的经济类型就是掏光养贿型,耗尽美国资源最终只能换成英国人的纸币,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大国,必将在五年内彻底崩溃。”  这一切的一切看起来就和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很像。然而美国的廉价劳动力和低福利还是吸引了全球资本的目光。“资本是逐利的,它不会区分国界。”很快,全英国的制造业纷纷像美国疯狂转移。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人赫然发现美国人已经悄然崛起!由于美国长年累月从事低端产品加工,积累了极其庞大的实体工业基础,在这无数实体、低端的坚实基础上,无数英国人想都不敢想的创新和尖端科技开始在美国本土爆发。不仅如此,全世界能制造飞机、坦克、大炮所需的大型机械设备和基础钢铁、美国一家就占了总产能的60%以上。三十年风水轮流转,美国在二战之后快速崛起,彻底摆脱欧洲束缚。走向了强大与富强的道路。而当年的大英帝国则开始走向分崩和瓦解~
  中国研发支出加速增长令美不安,白宫高官警告:2022年前超美  近几十年来,美国掌握着世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其基础是美国长期居于世界首位的科研投资。然而,美国媒体认为,中国正在试图夺取这个“制高点”。美国《计算机世界》周刊网站报道,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对国会说,中国在科研领域的投资正以超过美国的速度增长,用不了10年,世界科研领域投资“冠军”的头衔就要易主。他认为,这是美国面临的“真正危险”。  据美国《计算机世界》周刊网站日报道,当日在美国参议院拨款委员会有关美国研发开支的一个听证会上,该委员会主席芭芭拉?米库尔斯基说,美国的诸多优越性来源于它在科学领域的投入。她说:“我们无法承受任凭其他国家在投资和创新方面超过美国的后果。”  白宫科学和技术政策办公室主任约翰?霍尔德伦是该听证会上的主要证人。他说,2011年美国在私营和公共部门研发领域的总投资为4290亿美元。中国排第二位,为2080亿美元。  (想不想比比研发经费的实际价值,一美元能顶几元人民币花啊?比如中国在神州项目上花的钱若给了美国能干什么?比比要跳楼啊。神州的钱放在美国佬身上半个神州都出不来)  报道称,但是中国在迅速增加其投资。霍尔德伦说,中国“在几年后”将超过美国。  一个研究团体说,中国将在2022年超过美国。但是霍尔德伦说,如果中国的研发开支继续以每年20%到25%的速度增长,“他们将会在2022年之前超过我们”。他说,美国面临着在研发开支方面被中国超越的“真正危险”。  美国参议员克里斯?孔斯在该听证会上说,通过“限制和减少”研发开支,在争夺全球科学领域领导地位的竞赛中,“我们正在单边裁军”。  跟中国比钱?这个霍尔德伦和议员忘记了:  美国政府2012财年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总负债达到16.1万亿美元,高于2011财年的14.8万亿美元。  2012年,美国贸易赤字总额5404亿美元,2011年为5599亿美元。  2014美国国债高达17.557万亿美元(截至日)。这一负债预计到年底上升为18.52万亿美元。这一数字相当于其GDP的105.7%。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美国债台高筑,贸易赤字庞大,这是一条死亡不归路。
  有人说,中国教育落后,科技落后,只有模仿,只会跟在发达国家的屁股后面,山寨第一,没有创新,这是事实吗?    大学扩招对于中国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从1999年大学扩招算起,到2012年底为止,包括所有高等教育在内,中国累计培养了约8000千万大学生和大专生。进入2013年,中国已经接近于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口大约为1亿4千万,远远大于美国的8千万人,更是大大高于日本的全部人口。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工业成就和科技突破,从根本上说,是靠受过良好教育的、数量庞大的劳动人口。  近十几年来,中国有一大批新兴的重工业公司、高技术公司、互联网公司迅速崛起,包括三一重工、振华港机、奇瑞,比亚迪、联想、华为、中兴、腾讯、淘宝等等,其中既有国企,也有很多是民营的,其快速成长的背后,都是得益于大学扩招提供的大量高素质劳动人口,而不是光凭一两个领军人物就能搞起来的。否则的话,不妨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大学扩招,把这些公司里的年轻大学生全部换成高中生、初中生,看看会发生什么,看看这些公司是否还能成长起来。  很多人总是问,为什么美国有微软、苹果和谷歌,有盖茨、乔布斯和佩奇,为什么中国没有这些。其实,美国之所以有微软、苹果和谷歌,并不是因为美国有盖茨、乔布斯和佩奇,而是因为当时美国有世界上数量最大的大学生群体。千万不要低估数量的作用,一方面,少数的天才是在巨大的人口基数中产生的,基数越大,天才越多;另另一方面,一个好汉三个帮,只有以足够数量、足够素质的劳动人口为基础,盖茨、乔布斯和佩奇才能建立起他们的帝国。中国没有微软、苹果和谷歌,也并非是因为中国没有盖茨、乔布斯和佩奇,而是因为当年的中国没有足够的大学生。正如贫瘠的土地上长不出好庄稼,缺少高等教育人口的国家中也不可能出现高端公司。  现在,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深刻的改变。如果只考虑普通高校招收的本专科生,现在中国的大学毛入学率为38%。如果记入成人和网络教育培养的话,则会超过50%,已经属于高等教育普及化了。要是再考虑到未来适龄人口数量下降的因素,即便维持目前的大学招生规模不变,5年之后,中国的大学毛入学率也将超过70%,从而使中国成为全球人口基数最大、高等教育最普及国家。这对于未来的中国具有怎样的意义、对于世界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如何估计都不为过的。  更为可贵的是,由于扩招才刚刚进行了十余年,中国大学生的年龄构成非常年轻化,都是80后。这批80后大学生从2001年前后开始陆续毕业,到现在最多已经有了10年左右的的工作经验,而年龄不过二三十岁,正是精力最旺盛、最能出成果的时候。事实上,他们已经在各行各业挑起大梁了。以航天系统为例,其各研发团队的平均年龄分别是:嫦娥团队、神舟团队33岁,北斗团队35岁,东方红四号团队29岁,卫星应用团队28岁。伴随中国经济实力的成长,这批大学生的将会有更多的用武之地,并拥有更雄厚的资金支持、更先进的技术支撑和更强大的工业基础,前途不可限量。有了这批年轻人,未来中国在经济、工业和科技等方面全方位地超过美国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有人说,由于人口年龄老化和人口红利耗尽,中国将会走下坡路。这实在是大错特错。人口红利并不简单地是年轻人口,真正的人口红利来自于受过良好教育、能从事复杂劳动的人口。否则,如果一个社会主要由大量年轻而缺乏教育的人口构成,这非但不会是工业发展的助力,反而可能是社会动乱的隐患,印度是典型例子。中东和拉美也都不乏这方面的例子。反观中国,拥有超过一亿受过高等教育、年富力强的劳动人口,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以超过每年1000万的速度增加着。目前,中国每年培养约50万研究生、700万普通本专科生、200万成人本专科生、130万网络本专科生。所有这些才是中国最值得依仗的人口红利。中国的人口红利还远远没有结束,才刚刚开始而已。
  中国在工业生产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一个个宏伟的工程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在看不见、摸不着的科学技术领域,中国人以自己的勤奋和智慧同样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科技和工业在这里构成了一对相互促进的正循环:科技的发展推进工业的升级,工业的需求反过来带动科技的进步;科技突破产生新产业、新产品,工业规模的扩大和投入的增加产生新发现、新技术;科研向工业提供技术,工业为科研提供设备。现在的中国的工业和科技就是在这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之中共同获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  纵观近年来中国在科研领域和装备制造方面的发展,不难发现,无论是工业装备还是科研成果,其背后都是由一整套的国家战略计划驱动的,而不是靠自由市场和资本运作自发地运行。可见新中国的老法宝“集中力量办大事”并没有被丢掉,不但没有丢掉,而是随着中国整体国力的上升、工业实力的增强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被愈加发扬光大了,升级成为“分散力量办大事”。凭借两倍于美国的工业产值,凭借占世界一半的主要工业品产量,凭借每年七百万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中国目前正在所有的产业领域和科研方向上全面出击、多点开花。用俗话来说,就是拼命砸钱。    在2012年中,中国的发明专利申请量继续创造新高,达到了65.28万件,其中82%为国内申请,达到53.53万件,比上年增加了29%;而国外申请为11.75万件,与上年基本持平。从中可以看出,无论是申请还是授权,主要都是以来自国内的专利为主。相比之下,美国的发明专利申请大约有一半来自国外。此外,在国际专利申请中占据第一位和第三位的分别是中国的中兴和华为公司。  在专利授权方面,2012年全年中国共授权发明专利21.71万项,位列世界第一,远远高于第二位日本2.88万项的和第三位美国的1.68万项,是其他主要国家――日本、美国、德国、韩国、法国等19国――总和的3倍。必须指出的是,这些授权专利中的大部分是来自国内的申请。1985年中国开始实施专利制度,当年只有区区38件国内发明专利被授权。之后中国的国内发明专利授权数量连续二十多年保持年均31%的增长率,直到2012年的14.38万项,占全部授权量的三分之二。  如此大量的专利在中国进行申请和授权,还意味着这样一件事情,那就是在专利方面,每年都有最大数量的技术信息被表示为中文。随着这些海量的信息被添加到中文的知识宝库中,中文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知识描述语言,个中的深远意义可能需要过上相当长的时间才会体现出来。
  专利主要是面向应用的技术,伴随着中国工业的急遽扩展,专利数量在短时间内同步爆发,这并不令人感到意外。而在更深层的基础研究领域,中国落后得更多,追赶起来绝非朝夕之功。可喜的是,在这方面中国也开始出现赶上的苗头了。    对于一些长期处于自卑、自恨状态的媒体人来说,这个消息让他们很不舒服、很不习惯、很难于接受,又总要说出点什么,于是条件反射式地喊出了“数量上去了,但质量呢?”的质问,一时成为笑谈。其实对他们来说,真正值得提出的问题的是:“现实发展了,但认识呢?”。但愿他们的大脑质量能及时跟上时代,否则再闹出更多的笑话,倒还是小事,日后类似的事情越来越多,如果不及时地调整适应过来,恐怕会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和《自然》齐名的科学期刊还有《科学》《细胞》等等,2013年,它们报道了中国科学家取得的又一项突破,北京大学的邓宏魁团队使用4个小分子化合物的组合,把成年鼠身上的表皮细胞成功逆转为全能干细胞,相当于在细胞层面上实现了“返老还童”。过去的克隆技术是采用卵母细胞来获得干细胞的,不仅存在伦理上的问题,而且无法适用于雄性生物。这项新技术可以避免上述问题,为未来研发人造器官和攻克癌症等提供了新方向。  由于基础研究从投入到出成果最短也需要数年的时间,长则十数年甚至数十年。中国在这方面的巨额投入才刚刚开始,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例,、2012三年批准的资助经费总额分别是97亿元、183亿元、237亿元,和十年前相比提高了十几倍。如此充裕的资金支持,归根到底也是来自于工业的发展成果,并且将随着经济的发展呈现为指数式的增长。  这种巨额投入已经开始体现出成果了。例如在基础材料领域,中国科学家不断地取得着突破。2013年3月,浙江大学研制出了世界上最轻的固体材料,其密度为0.16毫克/立方厘米,不到标准状况下空气密度的八分之一。此前美国人创造的最轻材料纪录为0.9毫克/立方厘米。2013年7月,清华大学研制出世界上最长的碳纳米管,单根长度达半米以上。碳纳米管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力学性能最好的材料之一,有着极高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其密度只有钢铁的六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单位质量上的拉伸强度却是钢铁的276倍之高,远远超过目前人类发现和制造的其他任何材料,是非常具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未来材料。
  《自然》出版指数:中科院跃居世界前十  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日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根据2013年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高质量论文的贡献指数,中科院由上一年的14位跃升至全球第6位,并超过日本东京大学,排名亚太地区科研机构首位;中国科技大学则连续三年蝉联中国高校榜首。  英国《自然》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的国际性科技期刊,也是最权威的科学杂志之一。该杂志专注于报道国际科研活动中的重大发现与前沿进展,并根据各科研机构在《自然》杂志及其子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质量,每年发布“自然出版指数”,该指数常被作为衡量高质量的基础性研究的标志性指标。  报告认为,2013年是中国的科学发现之年,在尖端技术领域获得了丰硕成果。其中,中国科学院以发表165篇论文、论文贡献指数63.15,首次取代东京大学,跃居全球前十名,并占据亚太区科研机构首位。报告预测,中国“在未来两至三年内,将超过日本逐步成为亚太地区自然出版指数的首要贡献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仅次于中科院,连续第三年位居中国高校首位,2013年在《自然》及其子刊上共发表37篇论文,贡献指数15.11,在物理、化学方面分数优势比较明显。  中国科研机构前十名分别是: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深圳华大基因、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大学。
  史上最昂贵的“豆腐渣工程”在美国 - 2007年在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市完成的“挖大坑”项目。  当年这个项目之所以立项,是因为“主持人”民主党议员奥尼尔是国会议长。  项目的目的,是要把波士顿市中心大概一段3.5英里(5.6公里)的高速路,给挖个大坑,移到地下去。  结果最后国家花了220亿美元,来填这个大坑,就是每一英里花了近63亿美元。后来美国人说了,当初如果不是把这段路给挖下去,而是把整个波士顿城市给填土抬高,应该要便宜很多。  其实用脚指头想一下,都知道再怎么花,也不可能花个这样的天价出来。这么一个大项目,其实就是给大家一个做假账的平台,把国家的钱全部扒拉走了而已。2000年,前任主管詹姆斯?克拉西奥特斯因隐瞒14亿美元工程超支下台。不仅如此,工程质量问题一大把。  那么天价工程,出了什么质量问题?  一个是隧道漏水。漏水曾经导致不得不关闭整个通道。还有的问题,就是用的材料是次货,俺们中国人说的豆腐渣。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隧道的天花板,还往下掉,结果就把人家开车走过的一对夫妇,老婆给砸死了,老公受了重伤。  从1985年预算的28亿美元,到2006年实际支出的146亿美元。根据《波士顿环球报》对数百页政府文件的审阅,该项目将增加70亿美元的利息,使总费用达到220亿美元。要还清这笔钱,得等到2038年。  这个工程导致了后续的(施工监理单位)被刑拘(议员没事,民主的高官就是好当啊。呵呵)、建设费用严重超支、(过往车辆乘员)死亡、漏水,以及关于渎职和滥用劣质材料的法律指控。
  中国第一炉超高纯钛,打破美日垄断  “一根头发有多细?一根头发直径的几万分之一是多少?”日,吴景晖的一番解释,让在场的人大吃一惊,“我们生产的超高纯钛,就是要变成这么细的导线,用在各种各样的芯片上。”吴景晖所说的芯片,可以是日常我们所使用的手机芯片,也可以是车载电脑芯片,甚至是航天飞机的芯片,而生产这些芯片的重要原料,就是吴景晖的公司所生产出来的电子级低氧超高纯钛。  6月30日,位于浙江余姚的宁波创润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润公司)“年产250吨电子级低氧超高纯钛项目”正式投产。据悉,这也是国内首创电子级低氧超高纯钛第一炉。至此,中国在超高纯钛领域打破美、日企业在市场上对中国的限制和垄断,开启超高纯钛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新时代。  “今天是一个有意义的日子,‘超高纯钛项目’我们从原来国内没有,到现在有,而且能够很快的、大批量的生产。我们再也不用看美、日的脸色了。”随着第一炉超高纯钛出炉,创润公司总经理、首席技术官吴景晖博士无不自豪地说。  吴景晖博士是国际上金属钛提纯领域少数掌握核心技术的华人专家之一。1999年,吴景晖获全额奖学金,赴美国匹兹堡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他曾经在美国世界100强企业美国霍尼韦尔公司(Honeywell)担任技术总工程师。基于下决心改善中国超高纯钛材料现状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吴景晖博士毅然离开工作生活多年、条件优裕的美国,选择回国发展。  说起为什么决定来余姚创业,吴景晖的第一个表情是苦笑。  “我记得2005年时,公司收到了余姚江丰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的一份询价单。”吴景晖回忆说,询价单询问超高纯钛原材料的报价,当时美国人一讨论,决定不卖给中国人。“当时我心里就不是滋味,一个中国人在美国人公司工作,掌握着核心技术,但是这东西他们又掌握着主动,说不卖就不卖,说提价就提价,你说我心里是什么感觉?”吴景晖说,从那时起,他打定主意,技术成熟之后,回国创业。  记者获悉,低氧超高纯钛是指纯度不低于99.995%,含氧量低于100MPPM的钛材。目前,全世界只有美国和日本的三家跨国公司具有生产超高纯钛的能力。中国一直没有批量生产氧超纯钛的能力,相关材料长期依赖进口,是中国钛材料产业的一个技术和产业空白。  中国是钛矿储存和钛金属的初级产品海绵钛生产大国,2012年中国海绵钛的年产量超过10万吨,居世界第一,但由于海绵钛纯度全部低于99.8%,市场价格只有6万元/吨,属于粗犷资源型产业,附加价值低,资源消耗大。    海绵钛纯度全部低于99.8%  吴景晖博士团队首创的新一代熔盐电解法工艺,钛锭纯度达到99.999%(5N)。超高纯钛的应用领域包括半导体、国防军工、医疗生物、绿色能源、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等。目前国内市场的超高纯钛的价格为120万元/吨左右,是具有极高附加价值的产业。但是,由于钛元素的理化特性,提纯工艺技术限制,全世界只有美国霍尼韦尔,日本东邦和大阪钛业三家公司能够生产超高纯钛,作为高端金属材料,美、日政府严格限制对中国的出口。  在生产现场,吴景晖博士介绍了项目建设和进展基本情况。“较之欧美,现在我们能够提纯等次更低的原材料,而且我们的提纯效率也比一般的国际水平效率要高。”吴景晖博士告诉记者,在含氧量控制方面创润公司也有新的提升。实现提纯晶体含氧量低于50ppm,钛锭含氧量低于100ppm,优于日本公司的200ppm。品质上完全替代进口高纯钛材,成本降低20%以上。  “这意味着我们从被动转为主动,我们能做出品质更好、成本更低的产品。对他们的下游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冲击。我们会有更多的话语权,掌控更多的市场。”吴景晖博士如是说。
  中国建成了超过音速风洞    目前某超级大国正在开发所谓六代机――驭波者,号称要实现一小时之内的全球快速打击,以此作为维护其全球霸权的威慑力量。而最新建成的这座超高音速风洞为中国的航空航天研发又增添了一项利器,仅从其性能指标――25至40公里高空、5至9倍音速――就不难推测出来,中国即将拥有什么样的新型飞行器。面对赤裸裸的军备挑战,这座风洞的建立同时也表明了中国的意志和力量,如果有人试图用军备竞赛来威胁中国的生存和发展,中国将有决心、有能力奉陪到底。今天中国的工业和科技实力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高度,足以支持我们硬碰硬地从正面应对这种挑战。  号称世界上压力最高的美帝某型风洞,虽然可以运行相对较长的时间。一般的激波风洞只能运行几毫秒,而该型风洞可以在高压下运行1秒,但是由于用电加热氮气作为工作介质,不是洁净空气,不能真实在地面复现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条件,受限于实验条件,使得以之做风洞试验的HTV-2理论计算值和实际值偏差极大,造成其先后为飞控和激波扰动失败。  反观中国北京的F12能达到100毫秒试验时间,国外相关风洞大约只能做到30毫秒,明显优于国外同类风洞且试验气体为洁净空气,具有在地面真实复现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条件的能力。会同中国西南的风洞群具备了比美帝更强的试验能力。为WU14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美帝的高超音速飞行器若要重新上路,可能需要等到2015年新型高超音速风洞建成之后了。这还得看预算情况了。  JF12风洞的真正价值是“点燃”超燃冲压发动机,这才是JF12真正价值所在。目前,5倍以上高超音速条件下才能工作的超燃冲压发动机是“全球快速打击”技术的关键,不仅仅是气动外形。  这和我们平常开车启动发动机是一个道理,点火打不着就走不了。所以,JF-12爆轰风洞的价值更重要是综合模拟和试验在高超音速、高温、高压条件下的超燃冲压发动机启动和工作。  中国的JF12爆轰风洞是试验超然发动机在9马赫条件下工作的研究风洞,这说明我们已经在超燃发动机上有了巨大的突破。
    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重点介绍了这一成果,代表其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普遍认可。《自然》杂志称其“有望成为远距离量子通信的里程碑”、“通向全球化量子网络”,欧洲物理学会网站、美国《科学新闻》杂志等也进行了专题报道。  目前在量子通讯领域中国无疑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中国量子通信已经进入大规模实用阶段:  2014年4月份,中国已经开始建设世界上最远距离的光纤量子通信干线——连接北京和上海,光纤距离达到2000公里。  同期美国计划在建的才650公里(是计划哦)。
  德媒眼中的美国现状:  德国《经济周刊》网站日报道:  美国的复兴是不实之辞:这个国家是个经济大国,但也有着诸多严重的经济、金融和社会问题。巴拉克?奥巴马总统能否让美国重整旗鼓?  美国人是毫无顾忌的乐观派。他们相信自己、相信军队或者在危急时刻,相信那敬爱的上帝——说到底,美国正是“上帝眷顾的国度”。几乎每个旁观者都相信,美国是世界上最酷的国家。这种乐观主义伴随着许多积极的现象:从纽约一直到洛杉矶,人们既勇敢且忙碌,许多人自主创业,他们并不愿意把自己交给国家。无须怀疑,他们应付得了。而消极的一面是:他们的乐观主义有时让他们对于现实视而不见。负面变化被裁剪,坏消息则遭到排斥。  根据第二次统计修正,美国经济在第一季度直降2.9%。这一消息只是短暂地引发了人们的不安。评论家很快解释,冷冬是罪魁祸首。于是,对这个超级大国复兴的最初怀疑也就烟消云散了,到处可以听到这种关于复兴的声音。正如预期的那样,尽管数据比较糟糕,但趋势却是向好的,对此美国记者们意见高度一致。  美国的现状  债务状况:美国国债高达17.557万亿美元(截至日)。这一负债预计今年年底上升为18.52万亿美元。这一数字相当于其GDP的105.7%。  新增债务:今年的预算赤字预计达到6.4%。2013年底的赤字则为7.3%。  失业率:2014年6月的失业率为6.3%。自年初,这一数据仅仅好转了0.3%。  美国境内主要的基础设施不足  道路:美国境内的道路问题表现为沥青凹陷和裂纹。36%的高速公路完全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  铁路:列车在美国是一种不值得信任的交通工具,仅有77%的旅客可以准点到达。作为比较,在欧洲这一比率是90%。除此之外,还缺乏修建良好的高速铁路网。因此高速铁路也仅能行驶115公里/每小时。  机场:在美国还得算上航班晚点。机场年久失修且超负荷运营。30%的起降跑道处于糟糕的状态。  桥梁:美国境内的某些桥梁不仅年久失修,而且还非常危险。约600000座桥梁中。160000有垮塌危险。  堤坝:美国的堤坝也存在安全隐患。它们的平均寿命达51岁。等待过程令人心惊肉跳——在德克萨斯,7400座堤坝中仅有7位监测工程师。  学校:美国在教学楼修缮方面太过缺乏投资。在2005年,所有学校中,有37%的课程是在由预制件搭建的临时教室里完成的。  电网:美国的电网也同样疲惫不堪。由风暴及掉落的枝叶所造成的电力事故,其风险是如此之大,以至于电厂建议美国市民购买属于自己的发电机。  饮用水:美国的自来水管的特征是60岁的高龄及其故障。差不多每天3千万升水渗入地下。同样自来水厂也年久失修。  (美国GDP16万亿美元,人口比中国少那么多,每年还增发那么多,现在石油天然气又是自给自足,甚至还要出口,怎么连基础设施维护费用都没?钱钱到底去哪里了?致命啊,基础设施是出名的吞钱机器,看美帝能苟延残喘到何时)  IMF敦促美国采取行动  ?停滞的增长  根据IMF的评估,美国处于增长停滞状态,并据此要求通过金融和货币政策提供进一步支持。2014年6月中旬IMF的国别报告指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预期2014全年经济增长为2%,比之前的预计少了0.8%。  ?经济结构问题  针对持续不断的停滞,IMF尖锐地指出了大量原因,其中就包含了人口老龄化及伴随而来的低下的劳动生产率。成问题的还有相对大规模的贫困、顽固的失业率以及税务上的种种不足之处。  ?货币政策  IMF专家估算,有可能直到2017年底,美国境内才能再次实现充分就业。报告指出,如果通胀依然保持低水平,央行贴现率有可能直到2015下半年仍保持接近零的水平。  据IMF报告,时至今日,超过5000万美国人——也就是6个人中就有一个——处于贫困中。他们挣得少,而这通常是由于他们没有工作。此外,在5月就业才首次超越2008年和2009年经济—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奥巴马的政绩  来源出处:《奥巴马的资产负债表》,Peter Hooper著,其为德意志银行纽约分部首席美国经济学家  ?外交政策  表现优异:结束了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击毙了本?拉登(美国的“成功”之一就是花了6万亿美元改善伊拉克阿富汗两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呵呵)  ?金融市场改革  良好:情况本来可能会变得更糟  ?危机管理  良好:刺激政策、救助汽车业;央行美联储表明在2009年产生积极效果  ?劳动力市场  令人满意:虽然缺乏足够主动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不动产政策  成绩尚可:过于犹豫不决,本该进行更多的债务重组  ?财税政策  失败的:没有为妥协作出足够的斗争;使用了代理人  美国荒谬的法律  在美国有着大量无意义的立法。一场选举是危险的吗?阿拉巴马禁止眼睛缠着布条的同时驾驶交通工具,而在佛罗里达,人们不允许在停车场上哼唱小夜曲——如果他仅仅只穿了泳裤的话。印第安纳的加里市对口臭要求自首。长时间食用大蒜后,禁止四个小时内去剧院及影院或者仅仅是乘坐轻轨列车。在世界都市纽约,禁止用拇指插入鼻子并摇晃手指。  (怪不得美国那么多讼棍,怪不得美国律师那么赚钱)
  看看某些公知是如何说自己国家的航天发射的  
  可以肯定地说,在将来的1000年内,真正能独立的只能是自给自足的大国。什么意思?就是粮食和能源能满足最基本的需求(说到底,基本上就是水,电,粮食的自给自足)。也就是说,当国门完全关闭的时候人民不会饿死冻死。  先说粮食,中国目前粮食安全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中国虽然进口不少粮食,但中国很多粮食都用来酿酒,做饲料,做工业原料用了。  当然,目前还有一点中国做得不好:核威慑。中国必须确保有足够核力量,不仅要能自保,最重要的是要能彻底摧毁敌方。否则,在以后资源的争夺发生大战的时候,我们要吃亏!  所以我这里永远支持中国的两个基本国策:  1计划生育  2耕地红线  这两个国策事关1000年内中国的生死存亡,真可谓千年大计!各位,现在知道什么是远见,什么是伟大了吧。国家领导人的深思,不是一般人可领悟的哦~  幼稚短视的人,却会攻击计划生育政策(目的之一就是攻击政府,同时挑起国内民族间的矛盾,大家仔细辨别,这类网特,居心恶毒!),还拿美国来做例子说美国没有计划生育(无脑废物们!等到美国有了15亿人口再放屁不迟!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饱汉不知饿汉饥!)!  美国粮食有优势,而且目前这个优势比中国还要好。但美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严重浪费资源的生活方式也不允许他们长远如此。以后美国的生存依赖于生活方式的转变。  其他大国(譬如巴西,加拿大,俄罗斯等;印度我挺担心他们的)处理好人口与资源的关系也不会有大的生存问题。  将来任何国家,制定国家政策和计划的时候,首要都是考虑人口与资源的问题~  以后最危险的国家就是那些不能粮食自给,资源匮乏的国家,譬如日本,韩国,新加坡之流等等。别看它们现在很滋润,一旦将来世界资源消耗差不多了,和平时期都够他们受了,更不要说战争的爆发了~  想想看吧,当以后地球各地人口膨胀都接近饱满的时候,谁还会卖粮食给他们?非洲吗?南美吗?做梦吧,门都没有!对于粮食,人民连黄金都不屑!没有粮食,你就是走在黄金铺成的道路上,也不如一粒米有用。  大家查查韩国,日本之流,他们总人口有多少?粮食自给率有多少?到时候无法进口粮食,剩下那些人怎么活?去算算他们的人口总数吧,看看到时候会有多少人挨饿,确切地说,有多少人饿死?又会发生什么样人吃人的暴动和灾难?想想都恐怖。
  电。这点中国最有优势。就是几百年之后石油煤炭等都用光了,中国还有庞大的水力来发电。水力资源,中国世界第一。  感谢上苍赐给中国青藏高原,给中国带来源源不断的水电。呵呵,以后石油煤炭天然气用光了,中国电力依然畅通无阻!  从电的角度也可以看出中国搞高铁是多么伟大的事业,因为是用电的,不用油的。像欧美等建立在烧油的汽车轮子上的发达国家,以后会死得惨惨的。将来的交通工具肯定是用电为主,但数量不会很多,因为电也不多。以后的交通必定是主要用来满足物质生产的。那种每家每户都有汽车的状况是不现实的,只能用公共交通来满足人民的出行。等着瞧吧,烧油的汽车产业会慢慢衰退的。其实我一直认为中国应该现在就适当控制汽车工业的发展,同时限制油的用量(主要通过高油价和高速公路收费来限制)。假若中国十几亿人都有烧油的汽车,绝对会给环境和能源带来毁灭性的后果!能源也很快消耗殆尽。交通上必须寻求一种新的出路!  中国以后交通的出路在哪里呢?将来,中国交通的出路应该是:  1 建立全国电气化铁路网,长途运输用火车(现在铁路网络还不够合理,主要是分布不均衡。中国至少还需要30-50年的时间才能建立一个合理的覆盖全国所有地区的网络。中国是基础建设大国和强国,50年后,覆盖全中国的交通网络基本建设完成,届时,中国的交通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的楷模,没有之一。  2 建立覆盖全国汽车充电网络。以后短途运输全部用纯电动机动车辆。  3 建立覆盖全国公共交通电气网。每一个乡村和角落,都会有清洁能源的纯电动公共交通到达。价格便宜,无论男女老少,上下车方便,出行无忧。  4 对私家车进行严格控制。除了军事用途和涉及国家战略用途之外,淘汰一切民用的烧油的私家车,全部是纯电动私家车。并且课以重税。私家车可以享用全国汽车充电网络,但充电会很贵(充电费时公共交通的10-100倍,看情况而定)!而且严禁在家里充电(方式是通过技术手段,使充电电池的充电电压达到1000伏或者其他伏数,彻底根绝私自非法充电)。如果有人私自建立变压站的,施以酷刑~  5 国家巨额投入开发各类清洁能源交通工具,不仅仅限于纯电动机动车!
  水,中国也没有问题。  以后有人饿死也许会,但渴死概率微乎其微。  但是,中国的水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所以,水,中国未来的的大动作应该是如下(赶快把中国地图拿出来,看看我说的地点都在什么位置):  1在新疆和西藏把水引入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吐鲁番盆地,并建设成为世界最大的单一的农业生产基地。  这是一定的!因为随着中国的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新农村建设(农村人建房子会越来越多,大家到农村去看看就知道,很多耕地都用来建房子了),和城镇化的进程,现有耕地会越来越少,中国要继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开发新疆农业基地。  怎么开发?利用雪山的水和改变河流流向。改变河流流道并不是敞开式的,也就是,不是像一般的河流是露天的。所有的水都是进入巨型管道,并且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就像我们在家里的自来水管道系统一样,想用水的时候就打开开关,不用就封锁在管道内。铺管道难么?呵呵,张开各位的眼睛看看青藏高原上的铁路(修铁路可比铺管道难多了),看看经过新疆的天然气和石油管道,再看看三峡工程(三峡工程可比铺管道难成千上万倍),就知道答案了。不是难不难的问题,是成本问题而已,是战略决策而已。  将来,新疆的农业生产是高度集约化,机械化,自动化,和无纸化!什么意思?例如,会规划1000万亩地全部用来种花生,1000万亩全部用来种玉米,1000万亩全部用来种小麦等等。而且相同的农作物全部是连成一片的!一切的耕种,收割,管理,病虫害防治,都将实现无人化和无纸化办公。  也就是,通过卫星控制农业机械。工作人员可以不必去受高原之苦,处在山清水秀的地方通过卫星进行精确实时控制,操作超级计算机和农业机器人完成一切!  将来,仅仅是新疆的粮食产出就可以满足全中国很多人的需求!中国人,幸运的种族,将永受大自然的恩赐。  2渤海淡水化  从大连附近到威海附近,把渤海围起来(技术方面不难,关键是看国家战略和决心),改变成世界最大的人造淡水湖。  渤海面积77284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8米,所以整个渤海容积为0立方米,约等于14000亿立方米。  流入渤海的三大河流:黄河,辽河,海河,每年的流入量大概60亿立方米。流入量不能满足渤海淡水化要求。  所以中国从扬州把长江水引入京杭大运河,把淡水注入渤海,每年大概100亿立方米。加上已有的60亿立方米,每年流入渤海的流量为160亿立方米左右。  这样,14000除以160,大概需要90年左右,才能把渤海的水初步淡水化。  自此,中国水问题被彻底解决。  下面是中国河流图供参考:  中国从现在开始就应该对上述两个项目进行地质勘探,做技术上的准备,对一些技术难题进行攻关;同时进行成本估算,做好预算准备~  毫无疑问,随着世界人口的膨胀,以及将来能源和矿产的枯竭,到时候,也许只有中国能救世界,因为没有什么国家像中国有那么一心为民执行力超强的政府组织庞大的人力物力实施超级逆天工程,征服大自然~  中国,一个伟大的民族,必将有惊世骇俗之作为,有惊天撼地之功业!  以后,谁控制了地球上的水资源,谁就拥有战略优势!青藏高原,被誉为“亚洲水塔”(岂止是亚洲,简直是世界水塔!),中国,一个优秀的民族,值得拥有!  现在知道美国为什么资助藏独势力(现在知道藏独有多可恶了吧),因为美国做梦都想断了中国的水源。如果美帝在青藏高原部署针对中国的核导弹,居高临下,到时候中国就等着要么乖乖就擒,要么亡国灭种吧~
  以后不可再生能源消耗殆尽之后,谁最难受?高纬度的人民~  5000年后,加拿大,俄罗斯,欧洲大部分,美国大部分,中国北部,阿根廷等,一旦进入寒冬,没有了天然气等支撑的暖气,北方的朋友,你们自己想象吧,到时候,回归原始社会,烧柴吧~  大家打开世界地图看看,老天眷顾,中国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从纬度上来说,我觉得大国当中唯有巴西比中国好,如果巴西实行的是中国的体制,不被忽悠走西方邪路,发展起来绝对是一个完美的国家),美国就羡慕都来不及~
    世界只有30.2%的人口的人均GDP高于中国~  中国的经济成就是如此巨大,在人类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以至有时候让人难以接受他的规模。现在只有30%的世界人口生活在人均GDP高于中国的国家。  2007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美国,至少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首次有另外一个国家做到这点。  中国的成绩,连我们的对手都不得不承认。  美国前财长劳伦斯.萨默斯曾指出,工业革命期间,欧洲的平均生活标准在他的有生之年内(他当时大约40岁)提高了大约50%。他计算,在亚洲,主要是中国,人均生活标准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大约要上涨一百倍!中国经济增长的规模和速度一直大得惊人,完全是史无前例,而且中国已经产生了同样惊人的变化。它用20年的时间经历了欧洲用两个世纪才完成的同样程度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转型。  几十年的发展,中国有超过4亿人民脱离了贫困,大约占上个世纪全球减轻贫困成果的75%。中国不断建起了新的城市和城镇,修建了新的公路和港口,并且正在详细规划引人注目的未来。  中国兴起和中国发展模式的出现对于世界而言是石破天惊的历史巨变。过去三百年的人类历史里面,只有三个历史事件所带来的对于人类历史进一步发展的巨大冲击或引导作用可以和它相提并论。一个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再一个是十月俄国共产革命,还有一个是十九世纪后半期美国的崛起。可以说,过去全球秩序的大变化在引导中国发展模式演进,但在未来,中国兴起会带动全球秩序的重组。  从人类历史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这样定位过去三十年或整个二十世纪后半叶的中国。有人把它叫做“奇迹”,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快速的持续性经济增长,因为它的持续性增长的速度事实上超过了过去“东亚四小龙”的纪录,超过了从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也超过了美国内战以后美国的崛起过程,更超过了德国的兴起,以及更早的其他西方先进工业化国家的现代化速度。  不仅如此,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范围的工业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社会能以这种速度在那么大的范围开始进行工业化。这是史无前例、空前绝后的。中国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消灭贫穷,有几亿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脱离联合国所界定的贫穷线。  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任何一个新兴工业化国家能够在国际分工体中以那么短的时间进行越级式、跳跃式晋升。今天中国在国际分工中,它既是低端的,也是高端的,整个横跨。中国的分工既是垂直的也是平行的。它可能仍旧在生产劳动力密集型的成衣、雨伞,甚至圣诞节的装饰品,但是同时,它有能力把卫星发射到太空轨道上、可以帮别的国家建造最先进的高速铁路。华为的通讯设备、交换机绝对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品牌相竞争。所以它能够同时跨越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又继续在劳力密集的层次。  马丁-雅克(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亚洲研究中心高级客座研究员):英国应该欢迎中国——她代表未来  2014年5月份,中国经济总量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已超过美国。预计到2030年,中国经济规模将是美国的两倍,并超过欧盟与美国经济总量之和,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全球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世界正在朝这个方向发展,英国必须学会适应未来的格局才能取得繁荣。我们已经习惯了生活在西方和日本主导的世界里——上世纪70年代,西方与日本的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三分之二,到2030年,这个份额将降至约三分之一。我们的舒适地带与未来世界的现实相差甚远。  作为一个依赖贸易的岛国,英国必须拥抱未来,而现在已经非常清楚,中国即是未来。其他欧洲国家,特别是德国,已经更早地认识到这一点。英国2013年对华出口总额为101亿美元,德国法国的对华出口额度则分别为734亿美元和190亿美元。英国要赶上德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中一个难题便是德国拥有比英国更具竞争力、更全面的制造业,德国的出口产品涵盖面广,从资本货物到汽车,都是中国市场迫切需要的。  最近中英达成的一系列协议展示了中国能为英国带来什么好处。英国石油公司拿到了价值50亿英镑的液化天然气订单。中国解除了持续30年的、因疯牛病造成的英国牛肉禁令,英国牛羊肉对华出口即将重新恢复。(卖能源,卖农产品,妥妥的第三世界农业国啊,呵呵)  最吸引眼球的还属中国带来的基础设施订单。中英合作能够产生明显的增效作用。与其他西方国家一样,英国国库现金匮乏;中国则现金充足,重视投资机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是世界级专家;英国则长期忽视基建工作。中国参股投建总值160亿美元的辛克利角C核电站,为更多的资本合作项目开了好头。下一步应该让中国参与建设英国的高速铁路项目。  中英之间的经济关系远不止于贸易。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正在飞速提高,欧洲和其他地方都争相从中获利。伦敦金融城正在朝成为欧洲首个人民币业务清算中心努力。近期,英国政府终于同意简化中国旅游者赴英签证手续,希望不算太迟。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出境旅游的中国游客数量呈指数级增长,庞大的中国游客团体有着超强的购买力。英国决不能坐失这个利润巨大的市场。  中国——未来的心脏。可叹我们对中国还是太无知,我们的话语还是太多陈词滥调。中国能为我们带来太多益处,我们需要好好补课才能从中得益。我们应该欢迎英国政府做出的转变。我们应该以中国为导向,指引我们思考未来的方式。  100多年前开启中国屈辱史的国家,现在,开始要向我们看齐了。。。
  “人类的希望”,“民主典范”的某大国教育的本质:让少数人接受真正的教育  
  搞科研,是需要钱的,尤其是高科技,需要昂贵的设备和仪器。否则,就是世界最好的天才也无用武之地。没有搞过科研的人是没法体会这点的:    大亚湾的中微子实验充分表明了工业对于科学的促进作用。对于那些没有核电站的国家,或者是因为公众的恐惧而停止核电站的国家,进行这种实验是不可想象的。实际上很多最尖端的物理实验室都是用工业设施的基础改造而来的,比如位于中国四川的锦屏地下实验室,便是利用雅砻江锦屏水电站现有的地下隧道开挖的,位于2400米的岩层之下,是研究暗物质的绝佳场所。  如果没有这些实验,就没有对物质的深刻认识,也就不会有新材料、新能源、新器件,人类社会就只能维持在现有的生产水平,并在逐渐耗完可用的能源后走向衰亡。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很多,绝大多数的古文明都是这样消亡的。中国也险些步其后尘,固守农业的生产方式和自我循环的历史,最后几乎亡国灭种。而西方世界则借助对于物质世界的探索打开了工业文明之门,把人类社会带上了全新的层次。  现在中华文明已经脱胎换骨地成为工业文明,自然会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不但要把工业之路坚持下去,而且要继续探索更遥远的世界、更基本的物质,只有这样才能拥有未来。
      美国媒体日刊发消息称,1月9日,中国在其境内进行了一次高超音速导弹“武器”试验,这种导弹将被用于突防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美国官员称,这种试验飞行器已经被五角大楼暂时命名为WU-14,该飞行器是一种新型高超音速武器。  美媒称,这款高超声速飞行器标志着中国新型战略核武器和常规导弹发展计划又迈出了重要一步。据称,这种高超音速飞行器可能被安装在一种由洲际导弹改造的运载火箭中,从地面发射后,与火箭助推器分离,然后再入大气层进行无动力高速飞行,据称,其速度高达马赫数10(也就是音速的10倍)。  911后美国假借反恐的名义启动了“全球快速打击”计划。这就是所谓的“一小时内打击世界上的任何一个目标”。  换句话说,就是利用打核战争的技术,打一场不发射核弹但是威力不亚于核战争的战争!这是非常厉害的杀招,美国如果这么干等于大大降低了发动战争的门槛。从不能轻易发动核战争,变成了可以随意发动虽然不是核战争打击威力却不亚于核战争的“核战争”。  别的不说,如果中美冲突加剧,美国使用这种一小时内打击世界上任何一个目标的手段以迅雷不及掩耳的突然性打击中国的重要目标,由于中国信守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则,中国就不能用核武器还手。只要中国一天不放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这种随时遭到不亚于核打击的“常规打击”危险就存在一天!  说到这里,我们再回头看中国日的高超音速飞行器试验的意义就会得出正确的结论了。这就是说,一旦中国遭到这样的袭击,中国也有能力“用不亚于核战争的常规打击能力一小时内打击美国”!  关键词,中国第一次拥有了用常规武器打击美国的手段,而且也是一小时内打到全球任何一个目标,而且也是迅雷不及掩耳,这才是最最关键的。  可以说,当中国1月9日发射成功后,美国的第一反应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一块刚刚出炉的烫山芋噎在喉咙里,吃吃不下去,吐吐不出来,那份懊恼沮丧就无法形容了。  高超音速打击武器的威力,一公斤的载荷落地后的动能相当于一吨TNT,这是非常可怕的力量,基本上就是一颗小型核弹!假设我们的这枚WU14是500公斤,就相当于500吨TNT!  巡航导弹的高端-高超音速巡航导弹是巡航导弹发展的最终归宿,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具备了弹道导弹的速度,突防上也就有了弹道导弹的能力,又由于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的乘波体特征,比弹道导弹更增加了射程和不可防御的特征,这才是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的巨大意义。  特别是高超音速巡航导弹飞行器巨大的航程(一万一千公里以上)和在高高空不可预测的驼峰和S型弹道,现有的反导导弹无法拦截,这就使高超音速巡航导弹成为战略和战役使用上新的一击必杀的杀手锏!成为迅雷不及掩耳一小时打到全球任何角落消灭“时敏”目标的必杀技!  高超音速巡航导弹(暂定名)研发的门槛极高,因为它必须依托的平台是只有美中俄三国才有的,就是天基系统。看遍天下,谁还有这样的天基系统?  所以,突破了高超音速只是高超音速飞行器研发的很小一步,真正考验的是她背后几千亿甚至上万亿的太空资产!
    和美国、日本的下降曲线不同,中国的500强企业数量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始终保持着明显的上升势头,并且有逐渐加速的趋势。这同样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说明中国经济的整体实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这些中国公司中,除了传统的资源类、能源类和金融类企业,还包括钢铁、船舶、电信、化工等重工业和高科技企业,有以华为和大唐为代表的电信企业,有以武钢、中国建材、中国机械、中船重工和中国化工等为代表的传统重工业企业,还有以吉利和沙钢为代表的民营企业。
  《财富》公布2014世界500强榜单:中石化首进三强 中国公司数量创纪录  财富中文网于日晚发布了最新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国公司首次挤进前三——中石化取代埃克森美孚,在榜上排名第三,打破了该公司与沃尔玛和壳牌三足鼎立的历史,而零售业老大沃尔玛重回榜首。同时,中国上榜公司数量创纪录地达到100家。据了解,中石化上年营业收入为亿美元。  2014年,世界500强的入围门槛再次提高5亿美元,达到237亿美元;总收入比上一年提高了2.5%,达31万亿美元;而盈利能力大幅上升,总利润提高了27%,达到近2万亿美元。员工总数增长了0.5%,共计6522万人。  在2014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上,排在前三位的公司依次为:沃尔玛、壳牌石油、中石化。零售巨头沃尔玛以4763亿美元的收入力压群雄,而壳牌石油今年收入为4596亿美元,较上年下降4.6%,将榜首宝座让给了沃尔玛。来自中国的中石化以4572亿美元的收入,排名比去年上升一位,首次打入前三甲阵营。  中国上榜公司数量达100家,7家中国公司首次跻身世界500强。包含台湾在内,今年中国两岸三地的上榜公司数量依然保持增长态势,总数已经达到100家。而与此同时,美国上榜公司数量较去年减少4家,目前为128家。中美两国上榜公司的数量差距正在进一步缩小。  解读500强:  1 中国上榜公司数量创纪录达到100家,仅次于美国的128家;  2 中国企业中石化取代了埃克森美孚首次挺进前三甲;  3 国家开发银行、太平洋建设集团(民企)等7家中国企业新晋500强榜单。  排名上升迅猛多为中国企业  通过对500强榜单的横向比较,可以发现很多被大众忽视的有趣细节: 《财富》杂志公布的20家2014年世界500强排名提升最多的公司,和排名下降最多公司。其中排名提升最多的公司中,有16家公司是中国公司,两家是美国公司,另两家为日本和墨西哥企业。  中国企业中排名上升最快的是天津的一家物流企业,上升幅度达到168名。新进入的7家企业也大多集中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汽车、能源、银行等行业,这跟中国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息息相关。中国仍然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上述行业还有大量发展机遇。  而在排名下降最多的公司中,分布完全反了过来,只有两家中国公司外,其余均为日本和欧美发达国家的企业,而且集中在金融保险、家电制造等行业,排名下降最多的是日企。  很明显,通盘考虑,500强榜单的这些细节说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仍处在向上态势。  赚钱挨骂,亏钱也挨骂  从所有权上看,世界500强名单中的100家中国企业,除8家港台企业外,大陆私企仅9家,其余均为央企或地方国企。或许正因为如此,媒体上充斥着大量对该榜单的另类解读,将中国企业过去一年在榜单中的上升势头轻轻带过,着重以盈利水平做文章,认为从体现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数据,即企业利润来评判,入榜中国企业盈利能力在下降。另外还指出,榜单中的中国企业雇员人数比平均水平高出数倍,意味着人均创造利润水平低下等等。  毫无疑问,中国作为后发国家,不管私企国企,如果在盈利水平、治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离欧美发达国家有不小的距离,也是正常现象。这与中国的发展阶段相吻合。私营企业作为中国税收和就业贡献巨大的重要力量,仍待获得更多支持,努力奋发。不过,如果只盯着中国上榜企业国企占绝大多数做文章,忽略中国国企所承载的功能,单纯拿中国500强企业利润水平以及雇员多寡来作对比,就有点儿打蛇未找到七寸了。  记得2009年有媒体报道说,时任国资委主任的李荣融曾为一篇《央企为什么这么“红”》的文章一宿未眠。彼时,国务院国资委刚刚公布了央企年度成绩单——央企销售收入与利润连续三年攀升。从2003年国资委成立起,央企国有资产从2万亿,增加到了2009年的5.5万亿。本以为如此出色的表现,足以为国资委与央企赢得掌声,可李荣融没想到,收获的还是骂声。  这正是中国国企发展至今“里外不是人”的真实写照。一方面,国企的定位和性质已经日渐明晰,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曾明确: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要加大对公益性企业的投入,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作出更大贡献。  另一方面,中央又提出要求:“国有企业必须适应市场化、国际化新形势,以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  既要保证战略性公益性,又要保值增值,这是很多国企、尤其是自然垄断行业国企面临的矛盾两难。很显然,他们跟以单纯追求利润为目标的西方私人企业不能同日而语,必然无法像西方私营企业那样追求利润最大化。  国企不应以盈利水平论英雄  500强榜单中的国有企业,很多为电力、天然气、交通运输、邮政等自然垄断行业,还有一些仍处在改革之中的涉及国家战略或国计民生的行业领域,如军工、银行、通讯、粮油等。不少行业的产品具有一定的公共品性质。比如中石化下游的油品销售,国家电网的电力输送,铁路的火车票,等等,成品油价、电价等涉及国计民生的领域,政府为了保证物价的平稳,对其实行严格价格管制,所以这些领域的国企,本身就不以盈利为目的。  在金融危机之前几年,成品油价格改制尚未开始。面对国际原油价格飞涨,“三桶油”因为国内成品油价格的管制不能灵活调节,而处于亏损状态。但当时经济学家们不提什么盈利水平,而是在媒体上表示,国企本不应该赚钱。今天,中石油公司进口天然气每年数十亿元的亏损,也面临同样的局面。  在某些时候,国企还承担着一定的政策调控功能。比如在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国企获得了大量银行贷款和授信,这些企业加大投资力度,使中国经济得以迅速走出危机。  再比如发生在上海的案例。2011年出现染色馒头事件之后,上海国企杏花楼(国有股占32%的股份制企业,前身为黄浦区第二饮食公司)临危受命,以微利生产馒头保证市场需求。因为在上海市民心里,老国企有口碑信得过。这在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中不可思议,但在中国的政商环境下很常见。  所以,背负就业负担和公益性、承担政策调控等特殊功能的中国国企,在国际舞台上与国际私企巨头PK,二者本身就不具备可以量化比较的条件。而像诸多批评家所言,以利润水平和人均利润去简单衡量,更不科学。  当下,国企新一轮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以国企重镇和改革前沿——上海新公布的国企改革细则来看,基础设施和功能区域开发建设、提供公共服务和保障改善民生的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国有企业,将保持国有全资或国有控股;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中的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可保持国有控股或相对控股。而一般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根据发展实际,按照市场规则有序进退,合理流动。  在这个时候,如果还不分青红皂白,以西方私企的利润最大化标准,来要求世界500强榜单上的中国国企单纯追求利润,更加显得不合时宜。  呵呵,某些人,只要是国企,盈利水平不如外国公司,就是体制不行,要私有化。  可是看看某些报道,国有大银行,盈利太多了,也是体制不行,要私有化。
  中国经济第一,到底谁该反思?  日,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比较项目(ICP)发布报告称,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经济规模可能在2014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对此,某些“反思论”人士要中国不断“反思”。美国经济陷入危机萎靡不振,这些“反思”论者们不要求美国反思,反倒要求中国反思,其中一个重要理由是:中国经济大而不强,光有规模,没有效益,光有数量,没有质量,是“虚胖”,不过是处在世界产业链的低端,为处在高端的西方打工而已,云云。  近年来,中国经济在多个关键指标上实现了“赶英超美”:2009年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2010年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以及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每当出现一次这样的超越,“反思”论者们就嚷嚷着要中国进行反思。  “反思”论占有很大市场,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媒体的主流,但它并不符合事实,并没有跟上当前中国工业快速发展的步伐。事实上,中国经济既大且强,中国工业正占据着越来越多的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  “反思”论者们论说时总是大而化之,如“长期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之类的,似乎这是既定事实而无需证明。但是,只要进入细节领域,马上就会发现他们是无根据的信口开河而已。请问媒体人与学者们,像采矿业、化工业、制造业、工程施工业等这些现代工业的主要门类,中国在哪一项里面是落后的呢?  采矿业领域,中国煤炭采量世界第一,开采技术世界一流,这没人能反对吧?石油行业,中国石油油质差,储存条件差,别人找不到油气的地方中国找到了,别人不愿采不能采的地块,中国采出来了,这能叫技术差?中石化的高含硫气田开采技术与中石油的高含水油田采集技术世界领先,这也没人能否认吧?最近,中石化独立掌握页岩气开采技术的新闻也引起了公众注意,页岩气开采可是只有美国与加拿大掌握的技术,而且中国的页岩气开采条件比美国要差得多。  能源领域,最好的水电站、核电站、火电厂全在中国,这也应该无人否认吧?  化工领域,中国也全面推进。烟台万华、神华煤制油项目、国投罗布泊钾盐项目、镇海石化等等,都是世界一流的化工企业。  交通领域,铁路的例子就不举了,就说说港口运输,从秦皇岛港青岛港到洋山港宁波港,从集装箱到散货,中国的港口装卸效率也是全世界第一。  在建筑业与工程施工业领域,“中国速度”更是令世界刮目相看。看看正在建设中的港珠澳跨海大桥与刚刚贯通的青藏铁路关角隧道等,就可知道中国无论在施工技术还是施工速度方面都是世界第一且无人堪与伯仲了。  在制造业领域,中国更是百花齐放。众所周知,中国的高铁技术已经在全球领先,且具有完全的自主产权。在近期数次出访中,
当起了“高铁推销员”。
对中国高铁的评价是:“中国高铁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成本具有竞争优势”。在个别零件或设备环节,如高铁轮对和牵引系统的IGBT模块技术,一直为西方极少数老牌企业所垄断,中国也没能掌握,如今,这一局面正在被打破。2012年11月,目前世界上技术最先进、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最高的高铁车轮生产线在太重集团铁路工业区正式投产,其二期工程还将包括重轴和轮对生产线。未来,中国高铁的车轮和轮轴将换成国产货。另据报道,中国南车建造的首条8英寸IGBT芯片生产线试生产的芯片已经通过了技术专家鉴定,将于2014年6月全线投产,南车也因此而挤入全球全面掌握IGBT芯片技术研发、模块封装测试和系统应用的少数企业之列。  如今,中国领导人出访时不再推销裤子衬衫、玩具家电,而是推销高铁这样的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明显折射出中国工业技术的快速进步,尽管这似乎不入“反思”论者的法眼。  在整个“中国制造”的产业链中,像高铁这样的处在世界领先或先进水平的产品并非是一枝独秀。比如,华为中兴正在蚕食爱立信、西门子的市场,济南二机床正在向底特律提供全球速度最快的汽车冲压生产线,中石化正在给沙特建设超大型的炼油厂,北车齐齐哈尔厂向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提供轴重最大、载重最高的铁路货车,中国生产的盾构机正在帮助越来越多的国家修建地铁,中国在帮助昔日的“老大哥”俄罗斯建设现代化钢厂,中远船务为挪威石油公司生产深海钻井平台,振华重工为韩国三星建造全球最大的起重船,三一的泵车帮助日本处理福岛核电站事故,中国的特高压技术被接受为国际标准,国家电网中标巴西的特高压项目,兵器工业公司的红旗-9防空导弹击败了美欧俄等竞争对手在土耳其中标,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向上海电气无锡透平叶片厂订购高温合金低压涡轮盘锻件,等等。
    2013年8月,北车齐齐哈尔厂向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提供轴重最大、载重最高的铁路货车  中国工业,不仅能制造衬衫裤子,还能制造高附加值产品;不仅有规模,还有质量;不仅能造“壳”,还能制造“芯”;不仅能山寨,还能创新。日,来华访问的美国能源部长欧内斯特?莫尼兹表示,根据一项双边合作协议,中国将向美国在建的核电站提供设备。自主建造与设计核电核心设备,其意义类似于高铁。中国的核电技术,前脚还在从法国、美国等国引进、消化,后脚就已经在进行对外输出了。  中国经济和中国的对外贸易正迈入拿高铁换大米、核电设备换猪蹄、重载列车与矿山装卸车换矿石、大型成套设备换石油、火电水电机组换牛肉的时代,继续固守“加工贸易”、“衬衫换飞机”之类的老黄历,无异于削足适履。  2014年3月份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消息公布后,有些财经评论员认为中国经济徒有规模,“顺差在中国,利润却在国外”,却没有对此观点提供数据支持或经验支持。我们不禁要问:为何“不赚钱”的中国企业在全球五百强中的席位却快速激增呢?为何赚了大钱的西方企业的席位却越来越少呢?只要稍微对照一下事实,就不难发现所谓的“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占据研发、品牌销售渠道等高端环节,而把加工、组装、制造等相对劳动密集度高的产业环节转移到像中国这样的低成本国家”,越来越站不住脚了。第一,中国的研发能力正在快速增强。第二,制造环节并不”低端”,且常常与研发密不可分,谁敢说制造核电设备不赚钱呢?  东风西风,此长彼消,所谓的发达国家也发生了分化,有一些渐呈老态,徒有发达之名了。比如,澳大利亚向中国出口的是铁矿煤矿等初级原料,而中国则向澳大利亚出口装载矿石的大型矿山自卸车,将矿石从内陆运到港口的重载铁路货运机车,中国甚至还要直接参与在澳大利亚西海岸的港口和铁路建设。一个矿业国,一个工业国,谁更像发达国家呢?再如,近期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期间,准备拿猪精液、猪蹄来交换中国的电信设备、核电设备以及高铁。老本吃得差不多了,到底谁处在价值链高端呢?  中国今天一个很反常的现象就是干活的寂寂无声,不干活耍嘴皮子的则霸占着话语权,还教训干活的要“反思”!  辛辛苦苦的科技人员在默默地奋斗做贡献,而某些不学无术的“民主人士”却在喋喋不休地叫嚷要别人去“反思”!
    驱逐舰是海军的骨干,也是海军的万金油。我们固然为辽宁号欢呼,但是中国最新型号的052D驱逐舰出现时,全世界都紧张起来,就是因为驱逐舰是一个全能的作战船只,是海军的骨干。  美国、日本与韩国的宙斯盾驱逐舰排水量都接近甚至到达一万吨,垂直发射管九十多个甚至超过一百个(韩国的「世宗大王」);而中国的052D只有七千吨,垂直发射管只有64个。因此有很多人认为美国、日本与韩国的宙斯盾驱逐舰性能优于中国的中华神盾驱逐舰,这个看法是错误的。  宙斯盾驱逐舰的核心装置就是「宙斯盾作战系统」,宙斯盾作战系统的核心是外面主舰桥上的四面相控阵雷达天线。日本与韩国的宙斯盾作战系统都是购自美国的阉割版,我们略过不谈。  目前所有美国的导弹驱逐舰与导弹巡洋舰的宙斯盾作战系统都採用SPY-1D无源相控阵雷达,而052D装备的是中国自力更生研发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在性能上比美国的无源相控阵雷达高出一个档次。中国的发展是跳跃式的,跳过无源直接上有源,这就是后发优势。美国只有在未来的伯克III级导弹驱逐舰才会採用有源相控阵雷达,目前美国准备或正在建造伯克III但还没有一艘下水。  052D别的不好说,但是在最重要的雷达系统上优于美国所有的现役驱逐舰与巡洋舰,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华神盾」优于「美国宙斯盾」。
  请看旧闻:  希拉里:欠中国太多钱 美国硬不起来  英国卫报日引述维基解密公布的美国机密外交电文报导,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去年三月在华府会晤时任澳洲总理的陆克文时,特别点出中国经济崛起带来的挑战。中国握有大笔美国国债,希拉里因此问陆克文:“对于你(欠债)的银行,你要如何硬起来?”   联合报报道,希拉里当时表明,“美国希望中国获得成功,人民生活水准提高,并以中国领导人可以容忍的速度推动民主”。但是,中国握有八千七百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让希拉里感叹美国难以对最大的债主采取强硬态度。   陆克文则向希拉里表示,鼓励中国有效融入国际社会,负起更大责任的同时,也应“准备部署武力,以因应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现任澳洲外长的陆克文当时回答说,自己“在中国政策上显然是现实主义者”。陆克文当时还对希拉里说,中国领导人对台湾议题“非常情绪化,而且不太有理性”。   美国驻北京大使洪博培则在今年一月的备忘录中记载:“二○○九年是美中修补关系的一年,二○一○则是考验美中关系的一年。”   洪博培表示:“中国持续针对美国有关达赖、军售台湾、网路自由等议题的立场表达强烈不满,并以之充当可能拒与美国在其他方面合作的藉口。”   洪博培又说:“美国政府向中国抱怨歧视性政策,却没有可靠的报复行动或其他足资对抗的手段,因此中国对于美方的抱怨愈来愈置之不理。中国在这波全球经济危机出现后,经济地位相对强势,导致上述趋势日益明显。”   洪博培另外指出,中国近年来对外改采强硬与胁迫政策,得罪许多国家。他同时引用部分观察家的说法指出,这是中国政府为安抚国内舆论而特别设计的表面姿态。
  中组部首次明确5类岗位“裸官”需清理  日,中央第九巡视组在向福建省反馈巡视情况时再次明确提到“裸官”问题,称厅处级领导干部“裸官”较多,离退休领导干部在社团组织兼职过多。一些领导干部与商人交往过密。  南都记者了解到,“裸官”治理已被中央提上议事日程。今年上半年,中组部下发《配偶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任职岗位管理办法》,重新定义“裸官”概念,并首次明确5类重点岗位“裸官”需清理。近期,至少有10多个省份启动了对基层裸官数量的摸底。  中央发文明确清理“裸官”  继今年广东省启动裸官治理专项行动后,福建省也被中央巡视组指出存在裸官问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向南都指出,裸官并非“广东特色”,在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省份、尤其是一些具有漂洋过海出国谋发展的“侨乡”,裸官人数比例往往比较大;与厅处级官员相比,基层裸官现象同样值得关注。新华社去年8月一项调查显示,出逃官员呈现出级别由高向低、部门由“热”向“冷”发展的特点,而在今年广东省裸官清理查出的1000多名裸官中,市厅级干部9名、处级134名、科级及以下723名。  针对裸官问题,中组部今年下发了《配偶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任职岗位管理办法》。与2010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外的国家工作人员加强管理的暂行规定》不同,后者只要求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填表申报个人财产、配偶、子女等与“裸官”相关情况,并未明确要对裸官采取哪些措施;而《管理办法》中首次明确需对“裸官”进行清理:“裸官”不得在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法院、检察院领导成员岗位、以上机关工作部门或机关内设机构负责人岗位等5类重要岗位任职,要求已在所列5类岗位任职的裸官,组织人事部门应与其谈话,或者动员其配偶、子女回国,或者调岗。  南都记者从组织系统了解到,“裸官”清理首先在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推行,目前,一些省份组织系统已组织摸底,研究分析存在问题,并以报告形式提出意见和建议。  中组部重新定义“裸官”概念  在《管理办法》中,中央还重新厘清“裸官”概念。  根据三年前的《暂行规定》规定,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没有子女,配偶已移居国(境)外的;以及没有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列为“裸官”范围。  而在今年的《管理办法》第二条中则明确:配偶已移居国(境)外的、没有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都属于《管理办法》监督清理之列。  “是不是裸官关键看配偶,对一个家庭来说,配偶既是经济利益共同体,法律关系、感情关 系 上 也 密 不 可分,配偶移居就应视作裸官,加强监管、不予任要职或排除出提拔序列。”北京大学廉政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分析,《管理办法》中的定义更为精准。  10余省份启动基层“裸官”摸底  值得关注的是,按照新颁布的《管理办法》规定,裸官治理范围为“国家工作人员”,并未限定职级。  南都记者也从安徽、贵州、浙江、湖南、四川等10多个省份的组织系统了解到,今年4- 6月,当地也陆续在科级及以下干部(含)中启动裸官数量摸底。  按照要求,凡是存在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情况的工作人员,都需如实填报《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有关情况报告表》,各单位对情况审核把关后填写《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情况汇总表》,没有出现移居国(境)外的,也需要作零报告。各地摸底的内容除了是否有配偶和子女移居国(境)外,还具体要求说明是否拥有外国国籍、永久居留权或长期居留许可,以及移居时间、现居住城市和从事职业等。  而据中央组织部一名工作人员透露:针对科级以下裸官的摸底、谈话、岗位调整等工作,将在摸清底数后,联合相关部门统一部署开展。  五类岗位裸官需清理  1 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法院、检察院领导成员岗位,上列机关的工作部门或者机关内设机构负责人岗位;  2 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企业(含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金融企业)正职领导人员、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岗位,及其掌握重大商业机密或其他重大机密的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层领导人员岗位;  3 涉及军事、外交、公安、国家安全、国防科技工业、机要、组织人事等部门中的重要岗位;  4 掌握国家安全事项,以及发展和改革、财政、金融监管等重大经济或科技安全事项等方面的工作岗位;  5 其他不适合由配偶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任职的岗位。  ———《配偶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任职岗位管理办法》  坚决支持党中央这一决策,对裸官必须严查!!!
  美国能源部长:中国统一大电网是美国学习的目标。中国某些公知:电网必须拆分  2014年1月份,寒潮袭击了美国中部、东部大面积地区,局地出现了-40℃的极端天气。严寒天气中,美国中西部数以万计居民遭遇停电考验。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印第安纳州1.5万户、伊利诺伊州6800户、密苏里州2200户居民5日晚至6日因恶劣天气遭遇停电。  “逢灾停电”似乎成了美国的惯例。过去几年,极端天气事件曾一度摧毁输电系统,中断电力供应。而此时,电力正是人们最迫切的需要。这一现象正变得越发频繁,最可怕的例子是飓风“桑迪”。2012年10月,“桑迪”严重毁坏了东海岸各州的输电系统。而2003年8月的美加大停电更表明,老旧、脆弱且缺乏协调、控制技术的电网会变成噩梦。  美国前能源部长比尔?理查德森(Bill Richardson)当地时间1月7日在美国《Politico》时政新闻网站上撰文指出,美国的电力系统还停留在第三世界国家的水平,近十年来鲜有进步。而各地电网各自为政是导致效率低下、抗灾能力差的重要原因。理查德森还指出,美国的电网建设需要向中国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理查德森说,作为克林顿任内的能源部长,他常常认定美国的能源传输系统处在“第三世界”的水平。而他的目标则是提高克服供电网络的缺点,使其能够为全美的企业和家庭供电。而遗憾的是,电网近十年来鲜有改观。  理查德森称,美国电网的一大问题就是各地的电网并没有连在一起。数百个地方电网只管自己运营,就像诸侯各自为政,但丝毫不理会真正的需求——建立一个完整的、协调一致的国家电网系统。结果是,美国电网就像一团乱麻,9000多座发电站和大约30万英里(约合48万千米)的输电线维持着它的运作。如果问题再不解决,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将面临严重威胁,理查德森说。  他表示,分散化电网的另一个问题是抗灾能力差,而美国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的威胁。  理查德森呼吁,现在需要采取国家层面的电网改造措施,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美国多元化的电能。而中国是美国学习的榜样。  理查德森称,中国正努力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这使中国在风能和太阳能科技上领跑全球,中国还是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发电机的主要出口国。同时,中国还在升级自己的电网,以获得更有效率的电能分配方式。  理查德森说,中国的国家电网公司投入高达1000亿美元的巨资开发特高压输电(UHV)技术,令人惊叹。该技术有望解决困扰中国以及其他发达国家几十年的输电难题。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跟美国类似:连接本国最新的可再生能源电站。这些电站往往离高度城市化的东部地区很远。没有特高压输电,这一愿景将难以实现。通过提高发电和输电效率,特高压输电还能优化煤炭的利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美国基础设施:烂  电网如此,其他基础设施也差不多。美国所谓的高速公路总里程和人均里程都名列世界前茅,但是由于大多数建设于上个世纪60年代前后,技术标准以及设计理念多有落后的地方,大部分路况甚是不堪,坑坑洼洼的地方非常多。美国铁路大部分建设于将近100年前,电气化线路不够1000公里,绝大多数路段车速缓慢。除了极少数地方,很少有人愿意坐火车出行。而美国的机场虽超过1.5万个,但指挥系统却是40年前的,最近几年由于落后的指挥系统,多次差点酿成重大事故。  问题如此严重,难道美国人真的无动于衷?倒也不是。比如,最近些年讨论修理电网的新闻络绎不绝。但是如此庞大的工程谈何容易,很多东西牵一发而动全身就算再着急也没有办法。加上美国现在人工昂贵,而人工昂贵也是灾害天气后电网修理缓慢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美国电网大多数为私立公司所有,在很多地方也有事实的垄断,断电多频繁都不会影响生意,自然没有更新换代的动力。其他行业也大同小异,升级铁路系统以至建设高铁的呼声颇高,但经常也是雷声大,雨点小~  当年桑迪飓风1年多了,光是纽约地区还有1万多人没有通电。
    这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全国性资源调配工程,同时开工的工程之多、单个工程的规模之大、工程的技术等级之高、工程涉及的区域之广,都是史无前例的。  西电东送不仅把西部的电力送到东部,同时也带动了西部的发展,比如云南借助西电东送工程让电网覆盖了全部偏远地区,实现了户户通电。和西电东送配套的是西部水电大开发,将会有数个相当于三峡电站的水电站矗立在崇山峻岭之中,把奔腾不息的江水转化成源源不断的强大电流。    西电东送工程也带动了中国整个电力行业的产业升级,并使中国的特高压送电技术成为世界的领跑者。特高压是指交流1000千伏及以上和直流正负800千伏及以上的电压等级,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成功掌握并实际应用这项高端输电技术的国家。  此前,美国、加拿大、前苏联、日本、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了特高压输电的前期研究,历经四十余年,至今尚未形成成熟的设备。
  特高压电网,指1000千伏的交流或±800千伏的直流电网。输电电压一般分高压、超高压和特高压。国际上,高压(HV)通常指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俄罗斯击落美国飞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