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黄金海岸房价1788-1988年200美元黄金未流通硬币,现在能值多少钱,请大神回答下

帖子主题:澳大利亚殖民史
共&22190&个阅读者&
军号:139220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澳大利亚殖民史
二百多年前了,准确说是 1788年 1月26日,11艘大帆船停泊在悉尼的海湾中。在靠近今天的地方,身着红色制服的英国兵列成一 排,那11艘帆船(号称第一舰队)的总指挥官 (Phillip)亲手升起了英国的米字旗,宣布新南威尔士殖民地从此建立。接着是葡萄酒,还放了一 排枪。一切很简单,可是以后每年的这一 天就是“国庆日”了。不过,此时此刻这里还是一 片荒野,岸上是望不到边的桉树林,除了海湾里的帆船四 周没有一丁点儿的“文明”迹象。但又不是全无人烟,就在第一 舰队驶入海湾的时候,岸上有一群赤身裸体的黑人向着大船呼喊,还抖动着手里的标枪。他们是这里的土著人。显然,土著人是这里最早的居民。英国人为什么跑来建立殖民地呢?澳洲大陆又是怎么回 事?为什么直到二百多年前还只有那么原始的土著人呢?别忙,咱们从头讲起。1。澳洲大陆澳洲大陆的年龄至少有几亿年了.最初它是地球上一 块巨大的冈瓦那古陆的一部分。1.5亿年前,这快古大陆开始分裂成几块,向不同方向漂去,成为后来的非洲,印度大陆,,南极洲和澳洲。澳洲大陆从南向北恰恰漂到了一个叫作副热带高压带的位置,这给澳洲带来了干热的气候。除了较湿润的东部沿海,大部分内陆和大部分西海岸都是干旱半干旱区(图1)。因为缺水,澳洲没有大河,最大的墨累河(Murray River)水流量还比不上长江的一 条普通支流。人们常说澳洲是块古老的大陆,这是因为澳洲很大一 部分至少几亿年来没有被海水淹没过。澳洲还有很多几十亿年的老岩石,经历过多次岩浆侵入,形成了丰富的矿藏。然而,大片古老的地面经过长期风化淋滤,土壤十分贫瘠,缺少植物需要的养分。也有肥沃的土地,多分布在河流冲积平原上,可惜面积不大。澳洲的本地植物特别适应干旱气候和贫瘠的土壤。树和灌木里有两大类最具特色:桉树和金合欢。桉树至少有几百种,它们形成大片的颜色灰暗的树林,冬天也不落叶。金合欢大多为灌木,虽然种类极多但都有一个特点:开黄花。每到相对潮湿的冬季和初春,一 片片的金黄在澳洲的原野上分外醒目。澳洲的本地动物就更为独特。自从1.3亿年前,澳洲就被大海环抱而与其他大陆隔绝,澳洲的动物也与其他大陆的动物群分道扬镳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了。这里的哺乳动物以有袋类最具特色。除了许多种袋鼠外还有袋熊,袋狼,袋虎。可惜,有些就在最近灭绝了,像塔斯玛尼亚袋狼(TasmaniaTiger,叫虎但更像狼)。澳洲的鸭嘴兽更是举世无双,它虽是哺乳动物却下蛋。当最初发现时,许多动物学家都不相信。当第一个标本运到欧洲时,们断定那是假造的。澳洲没有猛兽,对人类最危险的动物是毒蛇,毒蜘蛛和北部沿海的鳄鱼。干旱的气候,丰富的矿藏,贫瘠的土壤和独特的动植物,这就是澳洲大陆的特点。在这样的自然环境里,或者说一个大舞台上,人类将要演出什么样的历史剧呢?2、土著人原始人从灵长类(猴和猿)进化而来。澳洲没有灵长类,所以说,最早的澳洲土著人来自其他大陆。土著人什么时候来到澳洲的呢?至今发现的最老的土著人遗迹大约为 4万年。其中最有名的是芒戈湖(LakeMungo,在新南威尔士的西部)。在那里发现了很多被掩埋的火堆,被遗弃的贝壳,动物骨头,还有几具土著人的骨骼。这些骨骼在埋葬前已被烧过,据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火葬。据估计,土著人的祖先最早是在 5万多年前到达澳洲的。他们需要渡过大海。在 5万多年前的低海面时期,印尼的岛屿距澳洲最近只有 60多公里。土著人的祖先是些什么人呢?尽管土著人皮肤近黑色,但他们的直接祖先不是非洲人而是亚洲人。澳洲土著来自两大不同血缘系统或种群。一种称作“粗状人(Robust)”,头盖骨厚重,骨骼粗大,身材较矮。另一种称作“瘦长人(Gracile)”,头盖骨薄,骨骼细,身材较高。现在的土著人大多属于粗状人,而在芒戈湖发现的土著遗骸则属于瘦长人。瘦长人的头骨很像中国南方的古人类柳江人,也像菲律宾发现的古人。粗状人则接近印尼的爪哇人和索罗人(Solo Man),也和周口店的有不少相似处。这说明,至少有两批原始人来自不同的地方,他们至少在四,五万年前分别踏上了澳洲大陆。这以后可能还有一 批原始人在四 千年前来到澳洲,带来了澳洲野狗 ( Dingo)和新石器。土著人始终以狩猎和采集为生。他们大多是捕鱼能手,不仅能用木制的鱼叉,还会修水坝拦鱼,编鱼篓和织鱼网捉鱼。他们狩猎主要捕杀小型动物,像蜥蜴、鸟类、小袋鼠、负鼠(Possum)等。他们采集从野果,草籽,根茎到鸟蛋,贝壳,甚至飞娥和肉虫。这些食物种类多,营养充足。很多都指出,过去的土著人享受着比白种人更多的空闲时间和营养更加丰富的食物。一 万多年前的土著人并不比其他大陆上的古人类落后。他们有多种石器,有标枪,树皮船,还有举世无双的“飞去来器”。大约四,五千年前他们也进入了新。他们有装了木柄的石斧,有带倒钩的鱼叉。他们制造出杀伤力很强的“致死标枪”。上面装有几十个燧石作成的小刀刃。但是,和其他大陆上的古人类相比,他们的装备中少了一样重要的武器:弓箭。他们虽然不是农夫,但也照料和经营他们的土地,不是用锄头而是用火把。经常的烧荒使枯枝落叶化为肥料。火后新生的小草嫩芽不仅是他们的“蔬菜”,也更适合很多动物。经常的小规模烧荒使土地的“生产力”更高。也避免了由日积月累的“燃料”带来毁灭性的大火灾。后来的欧洲移民用了100多年才弄懂了这个道理。土著人的精神生活非常丰富。他们有大量的空闲时间用来聚会。他们的舞蹈和音乐独具特色,很多是宗教仪式的一部分。澳洲从南到北许多地方留下了土著人的岩画。那些流畅的线条图案和生动的人物动物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他们虽然没有文字,但他们有大量口头流传的神话故事和关于祖先的传说。两者完全溶合在一起了。当欧洲人到达澳洲之前,土著人的人口至少达到了 50万,有人估计可能多达100万。他们形成许许多多的部落,有严密的社会组织,姻制度和“法律”。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领地。他们营养充足,身体健康,快活地生活着。他们当然不知道,在遥远的其他大陆上,人类开始了越来越快的进步。农业,畜牧,铜器,铁器。尤其是欧洲人,已经造出了枪炮和远航的大船。不久就要出现在澳洲的海岸。3、发现澳洲谁最先发现了澳洲?当然是土著人的祖先。假如不算土著人,那就是最靠近澳洲的亚洲人了。明朝郑和统帅的大船曾三下南洋,途中有可能曾在澳洲北海登陆。在达尔文地区曾出土了中国明朝的瓷器和雕像。在此之前,从唐宋时期开始,印尼一带的渔民就经常在澳洲北部沿海登陆。在海边采集海参并加工后卖给中国商人。在中国的古书中甚至有更早的关于澳洲的记载。中国人早就知道有那么个“南方大陆”。当马可.波罗于 13世纪(1292年)从中国返回意大利时也把这个信息带到了欧洲。欧洲人非常兴奋,因为这恰恰吻合了的推测:必须有个南方大陆来和北方的大陆平衡,否则脚下的大地就要翻进无底的深渊。1605年,葡萄牙人 (Torres)率领着三艘船穿过了澳洲北缘的海峡。他很可能看到了澳洲大陆,却没有意识到这是多么的意义重大。1606年荷兰人 Jansz在澳洲东北的约克角(Cape York)登陆,并率人划小船沿河而上遭遇了土著人。这第一次白人与土著人的相遇就以悲剧结束:几名白人被标枪刺死。这之后,荷兰人多次到达澳洲海岸。他们搞清了大半个澳洲的海岸线,并准确地画出了一张地图,还把这块大陆命名为“新荷兰”。当然,这一切都是秘密,不能让竞争对手知道。整个澳洲只剩下了东海岸还在一片朦胧之中。第一 个来到澳洲的英国人是丹皮亚 (Dampier)。他于1688年登上了澳洲,但仍然是贫瘠的西北海岸。他试图找些淡水,可是除了“沙地,动物足迹和野蛮的土著”,他什么也没有找到。发现澳洲东海岸的历史荣誉落在了詹姆士.库克(James Cook)身上。库克出身低微,父亲是苏格兰的普通工匠。库克当过水手,后加入海军。仅是个低级军官。这时,英国的皇家协会计划一次向南大洋的远航。他们要在南半球观测一次不寻常的事件:1769年 6月3日金星要从地球和太阳之间穿过。皇家协会向海军求助,而海军部又恰恰有他们自己的秘密企图,于是一拍即合。海军派出了努力号(Endeavour),并有意挑选了不引人注意的库克作船长,同时提拔他为。努力号在库克的指挥下于 1768年 8月 26日驶出了英国。船不大,排水量仅 368吨。船上共有 94人,包括年轻的植物学家班克斯(Banks)和他的 8名助手。欧洲各国都以为这次航行纯粹是一 次科学考察。他们哪知道库克船长的箱子里锁着海军部的密令。努力号按时到达了太平洋中的岛屿塔黑提(Tahiti),们顺利地进行了天文观测。当观测结束之后,库克船长按照指示打开了密令。这时才知道海军部命令他接着向南航行去搞清那个仍然迷雾缭绕的南方大陆。并且,只要可能,就以国王的名义宣布占领它。从塔黑提出发,努力号一直向南。几个星期过去,南方大陆毫无踪影。库克只好调转船头向西。根据窃取的荷兰人的地图,库克心中有数,前方有新西兰,还有仍然位置不清的“新荷兰”大陆的东海岸。1769年10月努力号到达了新西兰。库克用了几个月的功夫彻底弄清了那是南北两个大岛外加无数的小岛。接着继续西航,1770年4月19日努力号到达了澳洲大陆的东南端。4月 29日努力号驶入了植物湾 (Botany Bay),库克成为第一个发现澳洲东海岸的欧洲人。他升起了英国国旗,以国王乔治三 世的名义宣布占有这块土地。接着,努力号继续沿海岸向北航行,不久遇到了大堡礁,航行非常危险。尽管放慢速度加强了望,努力号还是触礁了,挂在礁石上动弹不得。库克和全体船员费尽了气力,卸掉了船上所有的重物才使努力号摆脱了礁石并冲上了沙滩。他们用了两个月把船修好,继续北上。1770年 8月21日努力号到达了澳洲东海岸的最北端。在这里库克船长再次郑重其事地宣布英国对整个澳洲东海岸的占领,并将其命名为新南威尔士。在植物湾他们就与土著人相遇,土著人还向他们投掷了标枪。这之后在整个东海岸到处都发现了土著人的存在。但是他们丝毫没有迟疑地认为:这是一块无主的土地。在那个时代,似乎只有“文明人”才有资格作为土地的主人,原始人类几乎被当作黑猩猩。1770年 8月23日,努力号离开了约克角驶入开阔的大洋,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上。土著人只能暂时的松口气。这些白人还会回来,这里将要发生改天换地的变化。澳洲历史新的一 页开始了。4.犯人流放地现代社会的开端在全世界界独一 无二 ,是以流放犯人为目的而建立的英国殖民地。在 18世纪的英国,农业的进步使很多农民失去了土地。工业革命正在开始。人口激增,农村人拥向城市。而城市贫民越来越多。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困扰着英国:罪犯的数目猛增。造成罪犯过多的重要原因是当时的刑律过分严厉,连无业者的流浪也会被定为流浪罪。普通的偷窃就更是处以重罚以至死刑。比如一个盗窃犯可被处以绞刑如果他(或她)掏包窃得 1先令以上或从商店偷得 5先令以上或从别人家里偷得40先令以上。偷马偷牛甚至偷羊都是死罪。不过,以偷窃罪而判的死刑常常被改为遣送到殖民地作苦役。另外,频繁的社会骚乱、起义和宗教冲突产生了大量的政治犯。英国的监狱早已爆满。许多犯人被送到海外殖民地如北美的百慕大。1776年英国的北美殖民地起义成功,变为独立的国家-。英国再不能向那里输送犯人。于是,犯人成为英国政府极为头疼的问题。监狱越来越不够用,很多海军淘汰下来的木帆船被改为监狱,停泊在河口港湾里。一串串这种褐色的方头方脑的监狱船就像一口口的巨型棺材。而监狱船里面则更为可怕。那里充斥着粪便和死尸的恶臭。它们长年浸泡在水里腐烂着,有些就在暴风雨里沉没了。周围城镇的居民感到恐慌。他们惧怕犯人暴动和传染病流行。英国急需一 个解决办法。很多方案被考虑到了,有些现在听起来十分荒唐。比如把犯人丢到非洲的海埃管他们是死是活,或干脆拿犯人去非洲交换奴隶。但最后注意力集中到了新南威尔士 (New SouthWales),即库克船长 1770年发现的澳洲东海岸,那里是否可以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流放犯人的殖民地呢?1779年曾和库克一同航行的班克斯(Banks),这时已是皇家协会主席,向国会描述了新南威尔士的自然条件:草“长而丰厚”,有“足够的木材和燃料,水源充足”,可“支持大量的人口”。于是,在澳洲建立流放犯人的殖民地就被确定了。1787年 5月 13日,由 11艘船组成的第一舰队从英国起航。不同于以往的远航,码头上静静的,没有鲜花和激动的人群来欢送他们。那些目送船队远去的人们祈祷着“愿上帝宽恕他们”。整整用了半年多第一 舰队才到达澳洲。船上共有1473人。除了 750名男女犯人( 580男,170女),还有统帅(Phillip)和九 名行政官员,200多名官兵,和随行的二十多位官员妻子和 32个孩子,还有 400多名船上的水手。从1790年开始陆续有更多的犯人抵达。犯人们要经过几个月到长达一 年的海上颠簸,船上的恶劣条件和粗野的虐待难以形容。1790年 1月启航6月底到达的第二 舰队共装载了 1026名犯人,但 267人却死在路上。而剩下的 759人里有一多半病弱得长期无法工作。还是回 到 1788年 1月 26日,这天作为第一 任殖民地总督宣布新南威尔士殖民地 (Colony of New SouthWales)成立。就在今天的附近升起了英国旗。这就是这部“澳洲史话”一 开头描述的那个场面。2月初,六百多名犯人全部登陆。菲利普对犯人们训话,鼓励他们循规蹈矩,但更加强调的警告说:任何不轨行为都会受到严厉惩罚。而犯人们呢,面对这个完全陌生的大陆和未来,多数人的情绪是绝望,愤恨和麻木。那些官员和士兵还有机会回英国,而绝大多数的犯人将被终生监禁在这地球的另一端。他们再也无法回到熟悉的故乡,再也不能见到自己的亲人。他们的余生注定要消耗在这片荒野的土地上,没有欢乐,只有磨难。这是多么残酷无情。5.万事开头难第一 年,新南威尔士殖民地遭受了饥饿的折磨。当帐篷和简易房刚刚搭好,菲利普总督就迫不及待地布置耕种。他建立了政府农场,并分配给军政官员土地让他们也建立私人的小农常当然,所有的耕作都是犯人的事,还必须在士兵的监视下强迫进行。的官兵从一开始就坚决认为他们只负有军人的职责,干农活与他们不相干。这里的土壤与英国的极不相同,地面板结,很快就磨秃了他们的铁锹和锄头。在悉尼湾 (Sydney Cove)一带的土壤又很贫瘠,害虫也来祸害播下的种子。到当年(1788)的九 月,菲利普不得不在给英国的报告中写下:第一 茬播种完全绝收。粮食发生恐慌,说好从英国输送粮食给养的船迟迟不见。他们当然不知道那只船半途与冰山相撞已经沉没。而菲利普派到南非采购粮食的船偏偏也失事沉没。情况紧急,食品严格限量配给,粮食定量消减到平时的三分之二,黄油则完全没有了。因为饥饿,犯人的劳动时间不得不减少,缺少营养和新鲜蔬菜水果使病号大增,尤其是坏血病在蔓延。不仅是食品,工具和服装也不够,不少站岗的士兵光着脚,没有鞋。土著人的敌意越来越强。菲利普从一开始就坚持“怀柔政策”,他命令士兵要态度友善,不到万不得已不许开枪。他本人对土著人摆出所有表示友好的姿态,总是面带微笑,还向土著人赠送礼物,比如小斧头。一开始确有成效。但是,当土著人判断出这些白人打算长期占领他们的土地时,他们对白人的微笑就不买帐了。土著人开始用石块和标枪袭击白人,连菲利普的肩部也中了一标枪。1788年 5月30日,两名白人被土著人杀死并分尸。为了教育土著人“懂得文明”,菲利普命令驱赶土著人来看鞭挞犯人。但土著人脸上的表情除了恐惧只剩下极度的厌恶。袭击活动丝毫不减,而且土著人还窃取工具和食品。大部分官兵早已对“怀柔政策”失去了耐心,终于,菲利普下令不许土著人靠近住地。犯人的情况更糟。他们被强迫着进行繁重的劳动,一天长达十几个小时,伐树、挖草根、翻地、修路、盖房子。犯人们想方设法逃避劳动,还利用一切机会偷窃食品。尽管惩罚是严厉的,皮鞭把人打的血肉模糊,犯人们惧怕饥饿和劳动似乎超过了对皮鞭甚至死刑的恐惧。军政官员和士兵们也越来越厌烦、失望,生活的艰苦和无聊越来越令人无法忍受。他们感到自己也像犯人一样被流放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那时别说电话,连电报还不曾发明。他们对外面世界发生的事一无所知。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使他们发疯。当来自英国的船终于到达时,他们简直发狂了一样地划着小船迎上去,扑到来船上,不理睬来人的任何问话,抓住对方连晃带喊:“信!信!”。家书抵万金,真是不假。菲利普决不是轻易退却的人,他面对重重困难并没有失去信心。他在更远离海岸的地方 (现在的悉尼市西部)发现了大片的肥沃土地,并在 1788年11月在那里建立了定居点和农常他不仅认为食品供应的前途光明,他还继续相信土著人迟早会“接受文明”,会被同化到“文明社会”里来。终于,形势开始变化。1790年 6月第二舰队的到达缓和了粮食恐慌。接着,新农场的丰收和更多的开垦使他们彻底摆脱了缺粮的恐慌。但是,由于健康恶化,菲利普不得不在 1792年12月返回 英国。菲利普的接替者,代理总督格罗斯(Grose)惊奇地发现,这里盛长着各种各样的蔬菜水果,水里有的是鱼,地上到处是猎物,而帐篷已被木头房和石头房取代。当第三 舰队1792年底到达时带来了许多官员的妻子,她们形成了初步的“夫人社交圈子”。这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文明迹象”,比如音乐、读书、谈话、观赏风景。生活的全部内容已不再是“如何活下去”。最困难的开头已经过去,他们站稳了脚跟。6、权力和财富第一 任总督菲利普 1792年离任。在正式总督到来前,代理总督格罗斯 (Grose)对手下官员极其慷慨:任何一 个军政官员只要想要就白给100英亩土地(1英亩合 4000平方米)还分配给犯人作劳动力。格罗斯认为这样才能提高农业产量。结果呢,官员们富足起来,政府农场却一天天“瘦下去”。格罗斯还鼓励官员们从事商业贸易。很快,军官们利用权力垄断了进口的货物,他们只要包下所有的来货然后再高价卖出就能赚到100%甚至 200%的利润。烧酒几乎是当时最重要的进口商品,谁都离不了,尤其是犯人的必需品,用来暂时解脱痛苦。在菲利普时代,犯人饮酒被严格限制,但格罗斯代总督却批准给犯人烧酒作报酬。效果很明显,当年菲利普总督用劝导和皮鞭都无法使犯人勤奋劳动,但是烧酒却作到了。1795年,正式总督亨特(Hunter)到达。他发现许多军官已经是殖民地最大的农场主和商人了,他们利用职权牟取暴利,迅速积累财富。腐败堕落之风盛行,到处在酗酒,从官员到犯人。亨特打算“整顿纲纪”,但是遇到了强大的抵抗。抵抗力量的代表人物是麦卡瑟(Macurthur)。麦卡瑟本是一 名,1790年随第二舰队到达澳洲。他非常能干又雄心勃勃,很快就从垄断贸易中发了大财。他经营农场也很成功,到 1794年他已经有了一 个250英亩的农常他的房子是当时最气派的,有大厅,4个睡房,厕所,厨房,另外还有办公室,佣人房,谷仓。所有这些都座落在3英亩大的一片果菜花园之中。在整个新南威尔士殖民地麦卡瑟极有影响。亨特总督想整顿纲纪,立刻就陷入了与麦卡瑟的对抗。几个回合下来,亨特败了。麦卡瑟联络了很多人向英国政府告状成功,1800年亨特丢掉了总督职位。可是,新总督金(King)却比亨特更果断地“整顿吏治”,他恢复了政府对进口货物的优先购买权,政府买剩的货物也不许任何个人垄断包购。他还限制进口烧酒,还减少了分配给军官们的犯人劳动力。这当然使他极不得人心。但他在麦卡瑟反击之前就先下手为强,抓住把柄斥责麦卡瑟以公济私,非法牟利,将麦卡瑟送回英国受审。谁知麦卡瑟在英国不仅没受处罚,反而用他善辨的口才大获全胜。英国的工厂主们都支持他准备在澳洲大力养羊的计划,英国政府还特别批给他一万英亩土地和 30个犯人。1806年,布莱(Bligh)又取代金成为新总督。这位布莱总督脾气暴躁,性情凶狠,动不动就发火。他根本就没把麦卡瑟放在眼里,当麦卡瑟前来拜会时谈起自己的羊,布莱不耐烦的打断他!“ 你那啊,牛啊的,和我布莱总督有什么关 系?”。1807年,布莱总督发布命令严禁在任何交易中用烧酒支付,并严格限制军官从事贸易。很快,那些军官们恨他比恨前任总督金更有过之。1808年 1月,布莱总督与麦卡瑟发生正面冲突。麦卡瑟因为他的一 艘船违犯了禁律而被起诉。在法庭上麦卡瑟要求法官阿特金斯(Atkins)回 避,因为他们之间有私人纠葛。六名陪审的军官都偏向麦卡瑟,但布莱总督却坚持仍要法官阿特金斯审理此案,并把麦卡瑟关押。当那六 名军官一再要求释放麦卡瑟并撤换法官时,布莱总督大发雷霆,斥责那些军官有谋反罪,并要起诉他们。这时,新南威尔士军团的约翰斯顿(Johnston)少校出面释放了麦卡瑟。麦卡瑟立即联合150余名军官请求约翰斯顿少校逮捕布莱。1月26日傍晚,军队包围了总督府,经仔细搜查从一 张床底下拽出了布莱总督。1809年底,又一 任新总督麦克阿瑞 (Macquarie)到达悉尼来收拾乱局,而约翰斯顿少校和麦卡瑟都返回英国接受法庭的审选讯。结果,约翰斯顿被解除了军职,而麦卡瑟没有在英国受处置,因为他早已辞去军职。但他被告之,他的案子将由新南威尔士的总督审理。为逃避受审,麦卡瑟一直在英国呆到 1817年,当他的案子被撤消时才返回 悉尼。就在那些官员们明争暗斗之时,那些犯人又怎样了呢?7、早期的犯人菲利普之后的几届总督和新南威尔士军团的军官们为了财富争来争去。而那些生产财富的犯人们呢,却在流汗流血。有人把早期殖民地的犯人比作奴隶,他们住牢房,常常被缚以铁链,他们在皮鞭和刺刀下作苦工,而生活有时还不足温饱。但和奴隶明显不同的是他们有刑期,可以被释放重作自由人。从一开始犯人就不断地反抗,怠工是最普遍的,也有犯人逃跑。但是在殖民地早期,跑进丛林就等于死亡,或因饥渴或被土著人杀死。曾有过几次成功的逃跑,都是从海路,或者偷船或者藏在船上。直到1820年以后逃进丛林的犯人才有条件活下去,他们可以到居民点、农牧场找到吃的,可以守住交通要道拦路抢劫,成为“绿林好汉”,这是后话。犯人里面最悲惨的是“顽固犯人”和再次犯案的犯人,他们被送往“再惩罚监狱”(secondary punishmentprison)?比如塔斯马尼亚的阿瑟港 (PortArthur)。在那里犯人长期戴着手铐脚镣,被驱赶着作苦工,如修路,晚上就被塞进路边的牢房车里。有这样的传说,因为痛苦太甚,犯人互相“赐死”,经过商量,一个犯人把另一个犯人杀死,然后自己也得到死刑。在所有犯人中,来自的犯人又是最易受到惩罚的。从 1791年第一 批犯人到达,到 1868年英国停止输送犯人时,总共有大约5万名爱尔兰犯人 ?"送到澳洲,几乎占犯人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些爱尔兰犯人很多是农民,还有政治犯和因宗教原因判刑的。绝大多数爱尔兰人信奉罗马天主教,而英格兰人多信奉新教。因为宗教的不同和习俗的不同,爱尔兰犯人对殖民地那套完全英式的法律制度格外的憎恨,不断地试图反抗。在历次犯人的反抗活动中爱尔兰人总是最积极的领头人。殖民地当局也对爱尔兰犯人分外提防,把他们看作最顽固最危险的犯人。爱尔兰人性格倔强,都是“硬汉子”,在挨皮鞭时即使被打得皮开肉绽也常常一 声不吭,哪怕把牙咬碎。1804年,在“皮鞭牧师”马斯顿(Marsden)的不断压迫下,爱尔兰犯人起义了。大约三 百名犯人聚集起来,他们打算挑起一场全殖民地的大起义。但是军队很快赶来,只有几条枪的犯人当然敌不过,不少犯人被枪杀,6名领头的犯人被逮捕并处以绞刑。这是全澳洲第一次为争自由反暴政的起义。也有一 些犯人比较幸运,他们一 到澳洲就被分配给农牧场主作劳力,而不是关在监狱里。如果碰上一个“好主人”,犯人不仅能吃饱肚子,而且劳动也不那么艰苦。特别是在 1810年麦克阿瑞(Macquarie)总督上任后,犯人的待遇有很大改善,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犯人的反抗。麦克阿瑞的继任者又曾一度对犯人“严厉”起来。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犯人被分配给农牧场主,犯人整体的处境慢慢的好起来。最后当英国取消向澳洲输送犯人时,其理由之一就是澳洲对犯人太宽容了,起不到任何“威慑”作用。8、向哪里发展?1810年,麦克阿瑞(Macquarie)总督上任,他带来了新部队,解散了那个有“烧酒军团”之称的新南威尔士军团。接着他就大力建设悉尼城市,加宽取直街道,改进公共卫生设施,建造起第一批宏伟的公共建筑,其中有不少一直保留到现在仍不失其风格和气派,比如造币厂的楼房,议会大厦(后有些改造),音乐学院,还有几座大教堂。很多麦克阿瑞时代的建筑都是由一位犯人格林韦(Greenway)设计的。他本是一位天份很高的建筑师,因为造假文件被判死刑,后改为送往新南威尔士。麦克阿瑞总督没有因为他是犯人而埋没他的才华,很快就将他赦免并委派他设计许多公共建筑。麦克阿瑞总督以宽待犯人出名,他给一 些犯人发了假释证 (ticket of leave)让他们出狱去工作。这一 方面节约了政府的费用,也为农牧场主提供了劳动力。对“表现特别好”的犯人还给予“有限赦免”(conditionalpardon),就像自由人一样了只是在原判的刑期未满时还不能回 英国。Macquarie总督对刑满释放的“前犯人”8楼(emancipist)很少歧视,甚至让他们作公务员,有些还被任命为政府官员。这当然招来了手下的强烈不满,他们向英国政府告状。终于在1821年麦克阿瑞丢了官。这时的殖民地已经有 4万人口,29万只羊和 10万头牛。虽然麦克阿瑞总督功劳不小,但他还是缺少“历史眼光”,没有看清澳洲发展的方向。他总想让澳洲的经济建立在一家一户的小农场上。每当犯人刑满释放,他马上分给他们一小块土地,让他们建立小农常这样能促进澳洲经济快速发展吗?当时的世界正在飞速进步。英国的工业革命进入高潮,蒸汽机的发明和纺织机的改进使大工厂代替了小作坊,英国对羊毛的需求大增。这时英国的人口也在迅速增加,掀起了向外移民的热潮。这是澳洲的极好机会,这里有的是土地,可以接纳大量移民,可以生产大量羊毛,然后出口英国。可是,最早看清这个形势的却不是任何一位总督,而是给好几任总督带来大麻烦的麦卡瑟。早在1797年,当几乎所有澳洲牧场上都养着肉用羊时,麦卡瑟就开始大力培育可产优质毛的羊了。1801年,他终于成功,培育出了改进的美利奴羊,能产又长又细的羊毛。他第一个建立起上万英亩的大牧场,雇佣了很多人,养了成千上万只羊。后来又成立了羊毛公司,开始出口大量羊毛。因为麦卡瑟为人太精明,手腕太多,许多人都不喜欢他。可是历史证明他为澳洲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大规模高效率生产羊毛的方式是当时澳洲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从1815年以后,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开始向澳洲移民。他们看中了这里不要钱(或廉价)的土地,梦想着当个牧场主,发羊毛财。随着自由移民源源而来,澳洲越来越像一 个“正常”的殖民地,而不再是个“大监狱”。可是,当越来越多的自由移民渴求土地时,殖民地政府却决定限制殖民地的扩展,并使土地不那么容易到手。这第一 是为了便于管理,第二是因为有个叫韦克菲尔德(Wakefield)的英国人提出了一套殖民地发展理论,英国政府和新南威尔士殖民地政府都很相信。那套理论的主要意思是:一个土地广阔的殖民地更应该把土地紧紧控制,并应当高价出售。这样穷人买不起土地就只好作雇工给富人干活,而政府也可有更多的财力帮助更多的移民来殖民地,于是资金和劳动力都不成问题了。在这个理论指导下,达令 (Darling)总督 1829年宣布把新南威尔士殖民地限制在以悉尼为中心 200公里以内的范围。从1831年开始政府不再无偿批给任何人土地,而公有地出售的最低价为 5先令一 英亩(0.4公倾)。要建一个像样的牧场需要几千英亩土地,那就是上千英镑,当时这可是一 大笔钱。谁能或谁愿意出这么一 大笔钱呢?从1813年起,一 个又一 个的探险家已经发现了越过蓝山(绵横在悉尼西部)的道路和内地的广阔草原。那么大的澳洲,那么广阔的土地,谁能挡的住渴望发财的自由人呢?9、抢占土地从1831年开始,新南威尔士殖民地政府不再无偿批给任何人土地,并限制殖民地的范围,不许向内地发展。这时许多的英国富裕移民和已在澳洲赚了钱的商人、农牧场主都看准了眼前的机会:生产羊毛能赚大钱。他们需要大片的土地养成千上万的羊。他们都把目光转向了政府限定的范围之外,那里有无边的土地,政府的一道禁令就能挡住成百成千的自由人么?大规模的非法占地拓荒开始了,许多人不顾政府禁令,赶着大车向内地前进。当他们选好理想的土地就打木桩,在树上刻字,沿着边界犁出要条沟,以示这里已被占领了。然后搭起帐篷开始养羊。他们通常向银行贷款,一下子就买几千只羊。银行也乐于贷款给他们,因为羊毛确实赚钱很快。最困难的是劳动力,那些被假释的犯人和刑满释放的犯人都成了“抢手货”,人们争着雇佣他们去作牧羊人。这些非法占地者被称为斯夸特 (squatter),一开始这个词带有贬意,但后来就泛指任何拥有大片土地和大群牛羊的牧场主了。很多的斯夸特后来确实变的很富有,但他们创业的时候却有数不清的艰难困苦。住棚子,几乎没有什么生活用具,单调的饭食,极为孤独,最近的邻居也许在几十或上百公里以外。没有任何社交活动,却有很多的危险和灾难,土著人会无情地袭击他们,一只澳洲野狗 (dingo)可以在一 晚上咬死几十只羊,丛林野火可以把一切烧个精光,此外还有干旱。更为严酷的是,一旦灾难临头他们得不到任何及时的援救,一旦损失了,绝无希望得到政府的任何帮助,因为他们是非法占地者。那时整个殖民地的土地属于英国皇家。总督可以代表皇室把土地分配或卖给个人。这些斯夸特非法占据了皇家的土地,因此英政府多次命令殖民地总督阻止非法占地行为。但是作不到。到1830年,全殖民地一 半的羊都在“非法”的牧场上,到 1835年,“非法”的羊远超过了“合法”的,达到一百万只。那些斯夸特有些是原来的军官,有些来自英国的富有家庭,他们人数太多,又太有钱,而且他们已经成为殖民地经济的支柱。政府无法驱逐他们,只好改变策略,允许他们使用土地但把他们置于控制之下并向他们收税。1836年,伯克 (Burke)总督开始颁发占地许可证 (squatting licence),每个斯夸特一 年交 10英镑,许可证一年一 延。但斯夸特们不满意,他们要求政府给予长期的租约而不是一 年一 年的许可证。但是总督吉泊斯 (Gipps,从 1838年到1846年执政)拒绝给予长期租约,他不愿意让那些斯夸特控制那么大片的土地。斯夸特们不甘心,组织起来到英国去游说,终于在1847年成功了。他们得到了 14年一 续的租约,每年每块能放养 4000只羊的土地交纳10英镑的租金。但土地是皇室的,政府随时可以出售,不过斯夸特可优先购买。于是很度斯夸特赶紧把他们占据的土地中最好的部分,比如靠近水源的,抢先买下。这样其他部分就失去了吸引力,政府想卖也没人要。斯夸特们生产了大量的羊毛。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澳大利亚殖民史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24152 工分:1665
左箭头-小图标
很长,断断续续看了一个星期以上才看完。觉得好,看能不能顶上去让更多的人看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00751 工分:1067
左箭头-小图标
好文,称赞楼主一下。内容很生动详实。请楼主能否在来一篇新西兰或者加拿大的殖民史帖,期待中。。。。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157968 头衔:共和国卫队突击队长 工分:473844
/ 排名:1671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zwlzwlzwl9
在第14楼的发言:应该说长期占世界人口很大百分比的种族,长期关着门,窝在家里斗东方文明的劣根性就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92384
左箭头-小图标
不错。值得学习啊,顶一个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66659 工分:34
左箭头-小图标
我是个看贴回贴的人!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41504 工分:271
左箭头-小图标
挺全面的,但前后顺序太乱。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588129 工分:50569
左箭头-小图标
这是英国殖民史,多谢LZ找到这样详尽的资料。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92204
左箭头-小图标
应该说长期占世界人口很大百分比的种族,长期关着门,窝在家里斗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448357 工分:27107
左箭头-小图标
虽然很长,但是好贴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10632 头衔:观海大将军 工分:14337
左箭头-小图标
估计都是一本书了。不错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827583 工分:45
左箭头-小图标
应该是“英国殖民澳大利亚史”。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28903 工分:124
左箭头-小图标
一群白种人到了一个地方 就说地下的 铁矿石是他的 这合法吗 14亿黄种人一个地方住了5000年 也应该出去走走了 孔子害人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914927
左箭头-小图标
不能不顶, 我居然一口气全部看完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51737 工分:17324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80725
左箭头-小图标
好文收藏了。顶楼主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9220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口地道的澳式英语,最爱吃牛肉馅饼 (Meat pie)和热狗 (Hotdog)加上西红柿酱,长大之后往往搬出父辈的“民族区”,毫不在意的和“老澳洲人”或来自任何国家的移民混居。60年代,特别是越南战争之后,澳洲人的宽容心大大增强了,开始承认各国移民带来的风俗习惯和服装饮食丰富了澳洲的社会生活,他们对英国之外的文化已经从排斥到接纳。对土著文化的态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967年之前对待土著人的“同化政策”意味着对土著文化的根本否定。1967年以后工党和自由党-乡村党联盟都先后放弃了同化政策,给予土著人“自主”的权利。这不仅是社会民主的进步,也是对土著文化价值的承认。很多博物馆开始大量收藏土著人的艺术作品和文物。70年代,以越南难民为发端,澳洲又开始遭受亚洲文化的冲击。亚洲移民的语言、习俗、服装、饮食、直到相貌与澳洲人更加不同。数以十万计的亚洲移民对澳洲社会的冲击力之大可想而知。尽管澳洲人此时对英国以外的各种欧洲文化已经可以接受,但对亚洲文化持排斥态度的大有人在。1984年,布莱内(Blainey)教授在一次公开讲演中总结了澳洲社会一 部分人对亚洲移民的各种担心:一 是大量增加亚洲移民就相对减少了英国和欧洲移民,二 是亚洲移民聚居在一起会引发社会矛盾,三 是亚洲移民缺少对民主价值的认同,会消弱澳洲的政治制度。他指责多元文化政策将把澳洲变成一个“部落国家”(Nation of tribes)。当然,这只是反对的一 方,更多的人对亚洲移民和亚洲文化持宽容和接纳的态度。多元文化成为政府的官方政策可以追溯到 1971年 1月,当时的自由党政府总理戈顿(Gorton)在访问新加坡时的一次讲话中强调“澳大利亚正在变成一 个多民族的社会”。当时掌管文化事务的部长堂奇泊(DonChipp)在电视讲话中表示支持这个论点。从此以后多元文化这个词变的越来越常用。1972年上台的工党政府正式废除了白澳政策并与亚洲国家加强关系,进一步扩展了多元文化的基矗1977年,自由党政府总理弗雷泽(Fraser)任命盖勃利(Galbally)负责审查对新移民的政策法规。而后,盖勃利在报告中敦促政府进一步强化多元文化政策,应明确移民有保持其原有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权利。但同时他也强调了澳洲社会保持凝聚一 体的重要性。弗雷泽政府接受了这一建议,多元文化政策更加成熟。它有两方面,缺一 不可:一 是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二 是维持社会的凝聚力。没有第一 点就是社会的倒退,没有第二点澳洲就真成了乱哄哄的“部落国家”。1983年又一 次上台的工党政府对内进一 步巩固了多元文化政策,对外则加紧向亚洲国家靠拢。1989年霍克(Hawke)总理公开倡导成立亚太经合组织 (APEC)。1991年接替了霍克的基廷 (Keating)总理更把多元文化推向了一个高潮,并把亚洲看作是澳大利亚的希望。霍克和基廷的工党政府不仅把吸纳亚洲移民看作是贯彻种族平等的原则,而且还把亚洲移民看作是与亚洲进行沟通的中介和桥梁,对澳洲经济具有巨大价值。可是,快速增加的亚洲移民和工党政府“倒向亚洲”的政策也当然会受到传统势力的抵抗。1996年韩森的出现像竖起了一面旗帜,把反对多元文化的力量聚集起来。1996年 10月,当韩森的势力把澳洲搅的人心混乱之时,议会中朝野三党(自由党、国家党、工党)全体议员发表公开声明,重申坚持无种族歧视的移民政策,坚持与土著人和解的政策和多元文化政策。在 1997年5月的民意调查中发现:有 78%的澳洲人支持多元文化政策。回 首望去,从 40年代之前的“英式社会”到 50年代的多种欧洲文化进入澳洲,再到70年代开始的亚洲文化大规模进入澳洲,变化是多么巨大。尽管时强时弱的反对声从没有停止过,但澳洲社会一步步的走向更加宽容,各个民族和各种文化得到了越来越平等的对待。仅仅几十 年里,一个“纯粹的白澳社会”已经转变为当之无愧的多民族多文化的澳大利亚,这不仅是澳洲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光辉的一 章。42、面向未来澳洲的现代社会只有200多年的历史,澳洲大陆的变化却是天翻地覆。那辽阔的、曾经只有原始人的荒野上出现了现代农业、牧业、果园、矿山、工厂,和能与世界上任何大都市比美的悉尼,墨尔本...。才200多年,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生活改变的令人惊叹不已。200年前的英国移民要在海上颠簸几个月半年才能达到这天涯海角的澳洲,然后就望眼欲穿的盼望着“祖国”的音讯。如今,喷气飞机可在一天之内把人送到地球的另一 端,坐在家里可以随手抓起电话与远在天边的亲朋好友谈天说地。未来的科技将怎样改变人类的生活,唯一能够准确预测的是: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有挑战和冲击,就像我们今天已经面对信息时代的“全球趋同化”,“文化灭绝”,面对生物技术带来的“复制人类”,“转基因食物”这样一系列问题。澳洲经济的主导曾经是农牧业,因此曾被称为“骑在羊背上”。从 20世纪50年代开始,澳洲又“坐到了矿车上”。1996年,澳洲的旅游收入首次达到 140亿澳元,成为最大宗的出口商品。这预示着旅游资源将在21世纪的澳洲经济中扮演头号角色,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更突出的标志出这一 转变。几十年来,澳洲政治家们费尽心机的计划和推进经济转型:从以初级产品为主导向技术产业经济转化。但由于澳洲国内市场的狭小和来自国外的强大竞争,这一转化举步维艰。旅游业的异军突起也许将使澳洲经济再次经历柳暗花明的惊喜。澳洲的现代社会来源于英国,那个遥远的国家曾长期被视为“祖国和母亲”。当 20世纪伊始,澳大利亚以一个基本独立的国家出现,但与英国还保持着千丝万缕“情感上和名义上的母子关系”。直到二 次世界大战中的严酷事实才使澳洲人猛醒:他们和远在一万多公里外的“母亲”有着根本利益上的巨大分歧。二 战后的澳大利亚与“母亲”的关系只剩了那么一 点名义。在迈向21世纪的前夕,澳洲举行了全民公决:决定是否去掉那最后的一点名义,由早已名存实亡的君主立宪走向彻底的共和制。公决的结果却是否定的。但这并非意味着澳洲人还迷恋过去。倡导共和的人士指出,公决的题目被反对共和的霍华德(Howard)总理“偷换了概念”。澳洲民众面对的并非“是否走向共和”而是“是否接受一个由霍华德本人提出的又被他本人反对的有明显缺陷的共和模式”。就连反对共和的阵营在公决前的宣传中也没敢抬出“英国母亲”,而只是猛攻那个显然不成熟的共和模式。这充分表明澳大利亚走向共和仅仅是个时间问题。澳大利亚曾紧紧追随过美国和英国,这并非因为澳洲人缺少独立精神。地广人稀的澳大利亚确实难于抵御强大的敌人,与美英结盟多少出于不得已。冷战时代的结束终于消除了直接的战争威胁,从而澳大利亚可以实行更加独立的外交政策。但澳大利亚不能不密切注视着北方的近邻,那些亚洲大国。澳洲的存在与否对她们没有什么不同,但她们的一举一 动却可以实实在在的影响澳洲。中国在21世纪成为足与和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已经不再是疑问,这个超级巨人将深深的影响澳大利亚也是必然的。澳大利亚不能不祈祷,盼望那个巨人是友好、民主和对外亲善的,而不是相反。当澳大利亚宣称她希望看到一个富强稳定的中国,这应该是真心话。因为贫穷而又陷于动乱的中国对澳大利亚意味着千百条难民船大举登陆。不仅中国,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战乱马上就让澳洲人想到难民。真正的难民和由贫穷造成的“经济难民”是在可预见的未来对澳洲的最大威胁,至少是最大的“外来问题”。澳大利亚不反对接受真正的难民,她的地广人稀不仅使国际社会认为,也使澳大利亚自己承认这是她的国际义务。但澳大利亚也希望难民的进入不会超出她的承受能力,即不致严重冲击澳洲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9220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越战对澳大利亚的影响是深远的。尽管与美国的结盟仍然重要,但与美国的关系却疏远了。尤其是工党,开始寻求更加独立的外交和国防政策,以“本土防御”取代了把防线放到几千公里以外,对亚洲邻国采取澳大利亚自己的政策而不再随便跟随哪个大国。澳大利亚是亚洲一部分的观念更加牢固。大批越南难民开始进入澳大利亚,最终达到十 几万,这对刚刚去掉白澳围墙的澳洲是一个考验。而大批亚洲移民给澳洲社会的影响更是巨大和永久性的。青年学生崛起为一股新的社会力量,他们对父辈所持的价值观不再迷信。在反越战中发展起自我意识的他们不久又把激进的能量释放到其它社会问题上,如监狱改革,社会福利,妇女权利,同性恋,土著问题,环境保护。不仅青年,整个澳洲社会都增加了怀疑精神,开始以更具批判性的眼光重新审视澳大利亚内政外交的各个方面。36、废除白澳1901年,当澳大利亚联邦成立时,白澳政策确立为基本国策。具体的法律是一部“移民限制法案”,用语言测试为手段阻止任何有色人种进入澳洲。白澳政策严格实行了几十 年。随着第二 次世界大战,变化开始了。白澳政策的基础是种族主义,二次大战从根本上动摇了这个基矗希特勒把种族主义推到了极端,宣称德意志民族在白人里又是最优秀的,并以种族灭绝为目标屠杀了6百万犹太人。这使得一 切向法西斯开战的国家不能不同时也向种族主义开战。二 次大战时,日本的种族主义是另一种形式。自称是亚洲最优秀的大和民族却也曾受过白人的歧视,他们在战争中对白人实行了具有报复性的虐待。大批的澳大利亚战俘死在了日军的战俘营中。被这种暴行震撼之后,任何理智的反应显然不是实行种族主义的反报复而是报复种族主义。二 次大战中与美国的结盟也使白澳政策受到挑战,在100多万曾进入澳大利亚的美军士兵中就有不少黑人。美国公民里还有其他有色人种包括亚洲人,与美国交往就不能不允许他们来澳。与美国的结盟也使澳大利亚不能不跟随美国的社会进步,当50-60年代种族主义在美国逐步的消退,澳大利亚也无法抗拒的跟随着。二次大战还使澳大利亚认识到自己是个“亚洲国家”,必须和亚洲人打交道,必须和亚洲人作生意。这就意味着必须让亚洲人入境。澳洲政府清楚的意识到白澳政策使澳大利亚在亚洲邻国的眼中是多么令人憎恶。必须改变形象。人类的进步更使得种族主义自身越来越显的“低劣”,越来越站不住脚。科学的发展逐步揭示出,没有任何生物学的证据来支持种族主义。不同的种族尽管看上去不一样,却都来自共同的祖先,没有哪一 个人种比其他的更优越。在这样的大趋势下,澳大利亚的白澳政策一 点点的坍塌,慢,但是不可抗拒。作为科伦坡计划 (Colombo Plan)的一 部分,从50年代开始亚洲学生前来澳洲大学学习。以后亚洲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到60年代达到数千。这些勤奋好学礼貌谦和的亚洲青年对消除广大澳洲民众对亚洲人的偏见起了很大作用。1956年7月开始,少数“杰出的,具高资历的”亚洲人被允许移民澳大利亚。1958年,在新移民法中取消了“听写测试”,但移民局还是可以拒绝有色人种入境而不需要给任何解释。进入澳洲的亚洲人仍然很少。从1966年到 1970年,有 6900多亚洲人申请以“高资历人士”移民澳洲,仅 2700多人被批准,加上家庭成员仅7000多人。而实际上进入澳洲的只有 3200多亚洲人。在同一 时期澳洲人口增加了一 百万,仅 1970年的移民总数就达到 18万5千人。从 1966年开始,以临时签证入境在澳洲住满5年的亚洲人可以获得永久居留权。但这要取决于“他们是否为适宜的移民,是否易于融入社会,是否具有对澳洲有用的技能和资历”。1967年有1563名亚洲人以此获得永居权。1966年,工党把“白澳”一 词从党的政策文件中去掉。1972年12月击败自由党而上台的工党政府宣布在移民政策中将采取不考虑申请者肤色的配额制,开始实行对所有人一样的,不分种族的移民政策。就这样,“白澳政策”于 1973年正式结束。当 1975年越南南方“陷落”,难民开始出逃。1976年一 艘小渔船满载着 56名越南难民到达了澳洲的北海岸。这并不是第一条难民船,但这次他们的勇气却感动了澳洲民众。仅凭着一 只小小的指南针和一 本学生用的地图册,他们成功的漂过了8000公里的海路。澳洲民众相信他们是政治(战争)难民,不然怎么能冒如此大的风险投奔怒海呢。澳洲民众也愿意收留他们,这多少出于一种内疚,谁让澳大利亚军队曾跑到越南打仗呢。1976年还只是偶尔有难民船到达澳洲,1977年就陡然增多,10月11月几乎是天天有船。澳洲人又害怕了,他们又想起了“黄祸”,舆论又开始反对接受难民。1978年只有2000多难民被收留。1978年之后,新解放的越南南方开始改造私人经济,越南入侵柬埔寨,中越两国开仗,几十万越南华人逃出越南,20万柬埔寨人跑到泰国,世界被震动。1979年 7月日内瓦会议寻求解决办法,西方国家承诺尽快接受25万难民,澳大利亚的份额是一 年一 万五 千。从 1975到 1986十 一 年间,澳大利亚一 共接受了12万印度支那难民,多数为华人。如按国家人口来算,澳大利亚接受印支难民的比例为世界第一。1987年以后澳洲接受的难民减少到一年几千人。但亚洲移民数量却稳步上升,多数是家庭团聚类。当一 批批的亚洲人进入澳洲,整个社会受到冲击。激烈的争论时有发生,反对的声音时高时低。但是大趋势却不可逆转。白澳政策从50年代开始松动到 1973年正式废除是一 个缓慢的过程,就像千里冰封的水面化冻,决不是一 朝一 夕之功。冰层一 点点的变薄变软,终有一天冰层开裂,但一 块块的浮冰还要漂上一 个时期。白澳政策从正式确立到正式废除,历时 70年有余。37、走向缓和到 60年代末,澳洲人已经享受了 20多年的经济繁荣,他们乐观的以为好日子会长久下去。但1973年由石油危机导致的世界经济危机打破了美梦,从此澳洲经济进入了长期的动荡。通货膨胀在 年高达17%,随后几年都在 10%以上。全就业不再有,失业率到 1979年上升到7%。剧烈波动的羊毛和小麦价格使很多农民陷入了债务。移民放缓,人口增长从 50年代的 2.4%降低到 1978年的 1.2%。而世界政治却与经济形势相反,持续了 20多年的冷战在 70年代开始趋向缓和。其实,当斯大林 1953年去世,似乎一触即发的世界大战已有迹象可以避免。1956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公开提出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和平竞赛”,认为资本主义可以“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实际上放弃了“输出革命”和“暴力革命”。美苏关系开始解冻,但离真正的缓和还很远。美苏时而坐下谈判时而剑拔弩张。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会谈,空中弥漫了和解气氛。1960年美国U-2间谍飞机在苏联上空被击落,苏联撤消了对美国总统访苏的邀请。1961年柏林危机达到高潮,在苏联的支持下筑起了柏林墙。1962年苏联把导弹运进古巴,美国急了,摆出真要开打的架式,苏联让步撤出了导弹。1963年美苏英等国签订了'部分禁止核实验条约',又一 次转向缓和。对澳大利亚,苏联显的远一 点,中国的威胁更实际。50-60年代,中国确实比苏联更加“强硬”。毛泽东总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非打不可,晚打不如早打。中国积极支持东南亚各国的共产党游击队,指导他们走“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式革命道路。到60年代中国自己认定“世界革命的中心已经转移到中国”。东南亚各国共产党也确实把中国当成他们的大本营,不断派人到中国学习取经,并从中国得到物质支持。为了对付“中国威胁”,澳大利亚与美国结盟,追随美国在东南亚“遏制共产主义扩张”。另一 方面,澳大利亚还采取了软的一手,釜底抽薪。革命是由于贫困,所以消除贫困就是消除革命。1950年开始的科伦坡计划 (ColomboPlan)就是针对“共产主义扩张”而采取的“人道主义对策”。这是澳大利亚外交部长斯潘德(Spender)在科伦坡(斯里兰卡首都)会议上提出的:既然贫困疾病绝望使亚洲人倒向共产主义,那么抗拒共产主义的治本之策就不言而喻了。从1950年开始,澳、美、英、日、加拿大和新西兰向亚洲的二 十多个国家提供经济援助和帮助培训各种技术人员。澳大利亚特别在农业、畜牧和医疗等方面提供了援助。到1970年为止还在科伦坡计划下共接受了近万名亚洲学生来澳学习,这不仅使这些亚洲国家受益,还对废除白澳政策起了极大的推进作用。用软的一 手抗拒共产主义要很长时间才能见效。共产主义威胁的减弱和消除竞意外地来自共产主义阵营内部。从60年代初开始,中苏两个最大的共产主义国家矛盾表面化,她们愈吵愈烈,到60年代末竞由边界冲突发展到濒临战争边缘。苏联认真的考虑要用“外科手术”剪除中国的核力量。而中国则“深挖洞,广积粮”,准备打一场人民战争。此时的中国太孤独了,除了数目不详的“世界革命人民都站在中国一 边”外,全世界排的上号的国家几乎都成了“帝修反”。仅有的一个“亲密同志”阿尔巴尼亚小的在地图上几乎找不到。物极必反,中国举起了橄榄枝,把一 向是头号敌人的美国降到了苏联之下,“苏联社会帝国主义比美帝国主义更危险”。三个世界的理论开始浮出水面,悄悄的不再提什么世界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这是信号,美国看出并抓住了机会,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毕恭毕敬的“朝拜”了中国。给足了中国“面子”,而换来的是巨大的收获,中国成了美国对付苏联的“盟友”。更加意义深远的是,中国放弃了“输出革命”的“世界革命原则”。至少,东南亚的“共产主义威胁”从此大大减弱。在这场戏剧性和历史性的重大转变中,美国把澳大利亚晾到了一 边,一点没有向这个忠心耿耿的“老朋友”指点迷津。越南战争使澳大利亚对中国的惧怕达到高峰。而缺少洞察力的澳洲政治家们,尤其是自由党的领袖们没有察觉到中国离巨变不远了。当中国悄悄的放弃了“世界革命”,敏感的国家开始一个接一 个的与中国建交。1970年加拿大与中国建交,中国立即买了加拿大 1.5亿美元的小麦,而同一 年连一斤澳大利亚的小麦也没要。在野的工党领袖惠特拉姆 (Whitlam)催促自由党政府采取行动承认中国,并且不顾政府反对率代表团于 1971年7月访问了北京。7月12日自由党领袖澳洲总理麦克马翰(McMahon)猛烈抨击惠特拉姆的中国之行:“简直不可想像,当我们的战士还在越南而工党领袖竞成了我们敌人的发言人”,“惠特拉姆(对中国)的政策将使我们脱离我们东南亚和西方世界的朋友和盟友”。谁知麦克马翰总理话音刚落,7月16日尼克松总统将访问中国的消息惊呆了全世界,也使澳洲总理尴尬万分。墨尔本〖时代报〗的文章指出“麦克马翰先生几天前的讲话使他现在像个双料的傻瓜。第一,他显然被美国蒙在鼓里,第二,他的政治觉察力太糟,一个人本用不着知道基辛格在北京就能觉察出美国的政策动向。”但澳洲政府继续痴钝落伍。1971年10月,当联合国以压倒多数通过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时,澳大利亚是投反对票的少数国家之一,与她的许多朋友和盟友背道而驰。1972年 12月大选,工党在野二 十 多年后终于翻身。惠特拉姆的工党政府上台后首先采取的行动之一 就是在 1973年1月与中国建交。接着又开始制定更具独立性的外交政策,在外交上更加灵活更具建设性,减少对抗和种族主义。保持与美英的友谊关系仍然重要,但要加强与亚洲国家的关系,尤其是日本、印度和印尼,更重要的是绝不再陷入与中国对抗的军事联盟。惠特拉姆认为冷战已经结束,应该忘掉老的意识和“敌人”,他指出“(澳大利亚)绝不应再派兵参加亚洲大陆的任何战争”。1975年工党下台,自由党弗雷泽(Fraser)政府又开始使用“冷战语言”,但这次仅仅是针对苏联。中国已被看作是对抗苏联的力量。弗雷泽继续了与中国友好的政策,他本人1976年 6月访问了中国。苏联于 70年代和 80年代又一次次的发起冷战攻势,像出兵阿富汗,渗入南也门,干涉安哥拉,插手尼加拉瓜。看上去咄咄逼人,但苏联的经济已经支撑不住庞大的军费开支。虽然世界冷战时代的最终结束还要等到90年代苏联的解体,但中美 70年代结束敌对等于宣告冷战在东南亚战场基本结束。澳大利亚对自己的安全大大的松了一 口气。38、三 大政党无论在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还是在各州政府,曾经上台执政的只有三 个政党:工党(Australian Labour Party)、自由党(The Liberal Party)和国家党 (The NationalParty)。其中国家党从没有单独执政而是与自由党结成联盟执政。在这三 大政党中,工党资格最老,她起源于工会。从1870年开始,工会就感到除了靠罢工还需要在立法上争取劳工权益,就是说要把劳工的代表选进议会。1890年,在昆士兰和新南威尔士工会大张旗鼓竞选,为此目的工党成立了。1899年在昆士兰出现了全世界第一个工党政府。全澳洲的第一 个工党联邦政府出现在 1904年,是一 个过渡性的少数党政府。工党的第一 届多数党联邦政府诞生于1910年,总理是菲舍(Fisher)。虽然工党产生于工会,很多工党党员就是工会会员,但工党和工会绝不是一 回 事。当工党第一次上台当政,富人们曾惊呼:社会主义猛兽来了。但事实证明没有那么可怕。尽管早期工党的纲领是要将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化,但仅把这定为长远目标而不是行动计划,等于是束之高阁。后来工党的纲领进一步“软化”,仅仅是笼统的“实现社会公平和消除剥削”,“机会平等”,“发展国有企业”等等。工党有严密的组织,这继承于工会。所有党员都要遵从党的纲领和决议,但这并非意味着工党就那么团结一致。在早期,工党成员和社会基础是各行各业出卖体力的劳工,但他们的要求极不相同,从最激进的社会主义者要求“资本公有化”到最保守的只想要求更好的工作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党发生了重大变化,大批的知识分子和专业人士加入了工党,像教师律师国家公务员。这进一步使工党中的观点和要求多样化,从劳工权益扩大到环境问题,妇女权益,教育,艺术。代表工党进入政府和议会的也由过去的蓝领劳工变成了受过大学教育的专业人士了。同时,工党内部的矛盾和争议也加剧了,来自中产阶级的党员对党内代表着蓝领工人的工会势力不满,而“蓝领党员”则对中产阶级“同志”提出的那些“时髦”的议题极为反感。整体看工党不算成功,从 1890年成立以来她处于在野地位的时间大大长于执政时期,原因之一 是由于工党曾发生过三 次重大的组织分裂。第一次在 年,正当第一次世界大战,工党总理休斯(Hughes)在改变征兵制度问题上与工党的多数成员严重对立。认为“国家政府高于政党”的休斯带着一部分支持者从工党分裂出去,随即工党政府垮台。第二 次分裂发生于1931年,正在经济大萧条中,又是工党当政。工党总理斯卡林(Scullin)决定采纳英国的建议大力消减开支。这却遭到工党左翼的强烈反对,认为是屈服于英国银行家的旨意。正在他们激烈的争执时,以莱昂斯(Lyons)为首的工党右翼干脆从工党分裂出去,再次导致工党政府在大选中败北。第三次分裂与澳大利亚共产党 (Communist Party of Australia)有关。澳共成立于 1920年,在她最强盛的1944年曾有过 23000名党员。澳共一 直不大成功,因为在澳大利亚这样一个生活水平较高的国家,多数劳动阶级只想合法的争取更高的工资而不愿彻底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但澳共的力量常常被自由党和新闻媒体夸大了。尤其在冷战时期,自由党抓住工会中有澳共党员这个事实大作文章,攻击工党受澳共支配。而工党内部对共产党的态度也极不一致,1955年发生了分裂。1957年一 部分反对共产党的工党成员成立了民主工党 (Democratic LabourParty)。在竞选中民主工党把第二 选择给予自由党,这是工党从 1949年到 1972年一 直在野的重要原因之一。工党政府中最成功的要属二 次大战时期的柯廷 (Curtin)政府。柯廷领导澳大利亚完成了重大的历史转变,从一切遵从“英国母亲”到“澳洲利益第一”,从追随英国到与美国结盟。这使澳洲抵御了日本可能的入侵。柯庭在大战胜利前夕的病逝更使这位工党总理享有为国家鞠躬尽瘁的美名。工党的最低潮是从1949到 1972年连续 23年处于在野地位。但 1972年底工党在惠特拉姆 (Whitlam)领导下一举翻身后,很快作出了与中国建交和废除白澳政策这样的历史性决策。当然一 切都是大势所趋水到渠成,但历史机遇却把这些荣誉给了工党。现在的这个自由党成立于 1944年,但她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10年的自由党。那个老自由党后来经过重大改组,曾经改名叫过民族党、联合党,但一 直有一个基本特征:工党的对立面。工党代表劳工,自由党和她的前身都代表劳工的对立面-雇主,即生意人,工厂主和各类业主。许多行业的雇主早就有松散的组织。议会中的非工党议员分作几个松散的小团体,但在“反工党”上却是一致的。工党的成功使他们震惊也使他们联合起来。1910年第一 个自由党 (Liberal Party)成立,基础来自雇主同盟(Employer's Federation)和产业商会 (Chamber of Manufactures)。1917年,从工党中分裂出来的休斯总理加盟自由党,把当时的工党政府变为自由党政府,休斯仍是总理。但添加了新血液的党改名为民族党(Nationalist Party)。1931年第二 次从工党分裂出来的莱昂斯和追随者又与民族党合并,合并后的党叫作联合党(United Australian Party)。联合党与乡村党联盟接连赢了 和 1937年三 次大选,莱昂斯一直是总理,1940年总理换为门塞斯 (Menzies)。1941年 10月正值二 次世界大战,工党取胜柯廷政府上台。柯廷在战时的出色领导使在野的联合党黯然失色,1943年在大选中只获得12个下院席位。门塞斯出来挽救颓势,1944年他把已陷于四 分五 裂的联合党和其他十 几个反工党的组织又弥合在一起成立了新的自由党,也就是现在的这个自由党。门塞斯重新制定了策略扩大自由党的群众基础,瞄准那些“被遗忘的人们,中产阶级”。他们“既不是有钱有势,也不是毫无技能的平民”。门塞斯的努力成功了,不仅中产阶级甚至有些劳工阶层的也被吸引到自由党里。但是有产阶级生意人的影响仍占压倒优势,几乎所有自由党的议员都来自生意人、工厂主、农场主、律师,所有的自由党主席(President)都出身于生意人 (Businessperson)。因为大部分经费来自大公司的捐助,自由党在制定政策时常常左右为难,太照顾大公司就会失去小生意人和中产阶级的支持,而他们的选票起着决定作用,政策太“平民化”又会得罪最富有的“大老板们”,他们的资助至关重要。总体说,自由党不注重意识形态,而在实际中强调市场经济原则和个人的自由与权利。自由党最成功的时期是从 1949到 1972年连续 23年当政,而门塞斯从 1949年再次上台一 直当了16年的总理,最后还是退休下台而不是在大选中败北,创下了澳洲政治史上的最高纪录。门塞斯的成功除了他是个极精明的政治家,还因为50-60年代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的一 片社会繁荣和冷战时代澳洲民众对共产主义的惧怕。一有机会,比如共产党中国的胜利,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门塞斯就利用来拼命渲染共产主义的威胁,然后再狠狠的踢上工党几脚,使澳洲民众相信只有门塞斯和自由党才能抵御共产主义的威胁。现在的国家党 (The National Party)成立于 1920年,但那时不叫国家党而叫乡村党 (The CountryParty)。正如名称所示,乡村党的基本目的是维护农民的利益。乡村党自从建立一直与自由党(包括她的前身老自由党,民族党和联合党)结盟,因此多年加入执政党的行列。但乡村党里既有一 家一户的小农场主或普通农民,也有雇佣很多人的大农牧场主,他们的利益和要求自然不大一致。但比起自由党和工党,“农村利益”的分歧还是要小的多。这使得乡村党在争夺农村席位时极为成功。但乡村党的内部也发展起一股势力,他们希望乡村党面向全社会而不仅仅是农村。这充分反映在 1982年乡村党改名为国家党。这第一是由于农村人口不断减少,若不能得到城市人口的支持乡村党将逐渐的消亡,再一 个是乡村党自信可扮演全澳大利亚“保守党”的角色。实际的发展趋势表明,国家党在逐渐缩小,她取得的席位和得到的民众支持率在不断下降。国家党原则上支持自由贸易,具体则维护农业低息贷款和农业补贴,希望用关税保护竞争力不很强的澳洲农业。这使她与自由党的自由贸易政策相抵触。国家党明确宣称她反对社会主义支持资本主义,但反对她的人却讽刺说她不过是想把农民的所得资本化,而把农民的亏损社会化。除了三 大政党以外,澳大利亚还出现过数百个小党,很多都是默默无闻自生自灭。小党里最成功的是 1977年成立的民主党(Australian Democratic Party)。她从未在下院拿过席位,但曾最多一 次拿过上院8个席位,在工党和自由党-国家党联盟势均力敌的上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至于近几年突然崛起的韩森单一民族党,还有与其抗衡的团结党才刚刚开始书写自己的历史,还远不到写进这部〖史话〗的时候。39、环境问题当 200多年前英国人刚刚踏上澳洲,他们的第一印象是陌生。从未见过的动物简直让远在他乡的人不敢相信是真的,许多植物也是见所未见。桉树灰暗单调的颜色,灌木和草虽然开花却没有香味。比起英国这里阳光充沛,可惜除了沿海地带,内陆气候太干,干到没有一条象样的大河。说干旱不光指降雨少,很重要的是降雨不均匀,也许连着几年好雨水,可接着就能半年一 年不下一 滴雨。还可能,一年的雨都集中在几天下个不停,平时干枯的河道一下又显的太窄小了,干的冒烟的土地突然到处是水。早年的移民向内地迁徒,如果正遇上雨水好的年份一 片草木葱葱,于是定居下来。几年后一场大旱赤地千里,牛羊死个精光只好弃走他乡。再以后的旅人又看着荒草中的残垣断壁纳闷:这片不错的草场怎么就丢弃了呢。现在的澳洲人已经习惯了难以预料的气候。种地的计划好了有三 五 年的好收成就一 定有一 两年颗粒无收。养羊的更知道隔些年就要作一次痛苦的抉择:借钱买草料还是让羊活活饿死。再干旱的地方房子也不要盖在低洼的地方,干了几十 年的大地会在一 夜之间一片汪洋,连城里人也不能幸免。布里斯班 1893和 1974年两次大洪水,街上能划船。仅 1974年那次洪水就损失了 1万3千多所房子,15人淹死。大洪水常常和北方入侵的热带风暴有关。 1974年一次名叫特蕾西(Tracy)的大风暴袭击了北领地的达尔文市,90%的房屋被毁,50人丧命,整个城市人口才 4万 7千人,有 3万5千人被紧急安置到其他城市。水火无情,丛林野火几乎年年都有。澳洲的许多树不仅不怕火还需要火才能引发种子开裂发芽。火还把枯枝落叶变为灰烬把养分还给土壤。喜火的桉树不断的落枝掉皮就是在预备燃料。土著人不等燃料堆积太多就主动烧荒,把一场大火变为许多小火。当土著人被欧洲移民赶走,大火就越来越多。1939年一 场大火,维多利亚烧死 71人,1983年的一 场大火烧死72人,包括维多利亚 46人南澳洲 26人,其中还有 13名救火队员,2000多所房屋被烧毁。澳洲的土壤太贫瘠。世界上的肥沃土壤都在大河流域的冲积平原上,澳洲没有大河却有大片古老的地面,肥力流失土壤普遍缺少氮和磷,有机质含量低。不多的养分还都在薄薄的一层表土里,如果表土被侵蚀剩下的就是不毛之地。早期的移民不知道该怎样对付如此不同的土壤,他们简单的应用从欧洲带来的农耕技术。每占一片土地先清除树林然后耕种或等待牧草长起来。这块地不好就再换一 块,反正澳洲的土地似乎大的没有边。早期的移民还带来了各种家畜,家禽、宠物、花草和各种农作物。澳洲的土地一片片的改变了面貌。这当然是好事,但坏事也随之而来。有意无意带进来的野草蔓延开来,简直势不可挡。一些家畜和宠物跑到野外繁殖起来成了“野生动物”,像骆驼、马、山羊、猪、水牛、狐狸、猫。澳洲的土生动物中很少猛兽,所以这些新的“野生动物”没有天敌没有对手,很快就反客为主占领了澳洲的原野。许多澳洲土生的动物植物不敌外来的动植物,又在人类的影响下数量猛降。到20世纪 50年代已经有 76种土生的动植物彻底灭绝,其中包括塔斯马尼亚虎 (Tasmania Tiger,其实应叫作袋狼)。在引进动物中造成最大危害的竞是胆小温和的兔子。1859年,24对兔子作为狩猎的对象被带进澳洲。到1865年就已发现不妙,引进兔子的那位富有的农场主在自己的农场里就消灭了 2万只兔子。可惜太晚了,又过了 40年兔子占据了大半个澳洲。一对兔子一 年能生三 窝小兔,一 窝十 几只,小兔子三 个月就长成也开始生,兔子的数量像爆炸一样。澳洲共有多少兔子没有准数,估计多的时候有两亿只以上。兔子吃掉大量的牧草饿死牛羊。风调雨顺的时候兔子拼命繁殖,等到大旱兔子大批的饿死。可是在饿死之前它们把所有的草都啃光连草根都刨出来吃掉,小树的枝叶树皮统统啃个干净,只剩光裸的地表。风吹沙起,水土流失。到 20世纪的20-30年代澳洲的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已经严重的威胁澳洲的农牧业。许多农场土壤表层被冲光肥力大减,地表缺少植被覆盖,风吹雨淋侵蚀加速,造成恶性循环。从50年代起土地盐碱化又发展成另一 大威胁。土地一旦盐碱化不仅生产力下降而且极难治理。此外还有土壤酸化、板结、水渍,它们都导致了土地生产力下降。早期的移民曾把澳洲看作没有极限的大陆,只要愿意就能生产出无数的牛羊和粮食。和美国相比面积差不多,那么澳洲能承受的人口似乎也可以向美国看齐,就是少点也能在6000万以上。到 20世纪初,人们终于看清了自然环境的限制。干旱的气候、贫瘠的土壤和脆弱的生态系统使一位地理学家泰勒(Taylor)在 20年代提出到 20世纪末澳洲最多只能承受2000万人口。反对的人不断大叫大嚷,但越来越多的人默默的接受了他的结论。在澳洲,环境保护可追溯到一 百多年前。1863年塔斯马尼亚就通过一 项法律保护风景区。1879年,在悉尼南部建立了占地18000英亩的全澳洲第一 个全世界第二 个国家公园 (皇家自然公园 Royal National Park)。从 20世纪的20年代澳政府就有了专门机构从事水土保持工作。从 50年代农民开始普遍接受了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他们开始植树改进耕作方式促进水土保持。1950年一 位女科学家麦克楠麦瑞(Macnamara)成功的试验以一种叫作多发性粘液瘤(myxomatosis)病的病毒来消灭兔子。三 年之中全澳洲的兔子数量减少了80%以上,羊毛产量随之上升。可惜兔子并没有灭绝,随着免疫力的增强,到 80年代中期兔子数量又恢复到原来水平。90年代科学家们又找到一种新病毒对付兔子,1997年才开始使用。从60年代开始城市人越来越关心空气污染和水污染问题。70年代开始澳大利亚民众的环境意识大大觉醒,许多人开始放弃“人类中心论”,即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都是人类的仆人为人类服务。他们逐渐接受了新观点:人类不过是自然环境中的一部分,没有权力凌驾于环境之上,环境至少与人类同等重要。从 70年代开始澳洲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环境法规,控制污染,禁止使用危害环境的化学制品,保护土生的动植物,保护森林。从 80年代初开始环境问题又走上了政治舞台。在塔斯马尼亚东南部修建水库的问题上,反对修建的团体成立了塔斯马尼亚联合党 (TheUnited Tasmania Party),成为澳大利亚的第一 个绿党。这之后,环境问题在大政党的角逐中也成为重要的砝码。80年代末一个爱护土地 (Land-care)运动在澳兴起,大批的农民加入了各地的“爱护土地小组”。这些农民在一起交流如何防治土地退化。政府给予支持,投入资金治理水土流失,还设置官员协调农民的活动。如今,科学家们仍不时的发出警告:澳洲的环境还在恶化处于危险之中。而乐观的人则指出澳洲的环境质量在世界上仍属上乘。双方都对,地广人稀的澳洲确实还保持着较好的自然环境,但这个环境正在不断的受到威胁。40、土著权益在欧洲人到达澳洲之前,土著人口估计在 30万到100万。1788年欧洲移民开始占领澳洲,逐步从沿海向内陆推进。土著人曾拼死抵抗过,但无法与“文明人”的步枪抗衡。在白人的驱赶,屠杀,和疾病的合力攻击下,土著人口锐减,1911年降至最低点,不足两万。一些人类学家宣布土著人是走向灭绝的种族。但一 些年后,土著人口又开始回 升,1961年达到 10万,1994年达到 24万。屠杀土著人是当年农牧场主和其他一 些白人的“民间行为”,并非政府的决策。在 1937年之前,澳洲殖民地政府和1901年以后的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对土著人采取的是“保护政策”,包括建立土著人保留地,引导土著人改变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而走向定居,放牧,或独立经营牧场或受雇于白人。但是,每当白人与土著人冲突时,政府和司法部门常常明显的偏袒白人。有许多次,屠杀土著人的白人凶手被送上法庭,但结果却“无罪释放”。从1937年开始,澳政府开始对土著人采取同化政策(Assimilation),即致力于改造土著人,促使他们接受白人的生活方式。开始仅对白人和土著人的混血后代,从1951年开始扩大到对所有的土著人。不言而喻,“同化政策”假定:土著人的传统生活方式是落后的,而西方文明是先进的,土著人应当乐于抛弃落后的传统而溶入白人社会。但事实上,土著人强烈的“抗拒文明”。于是,政府采取策略从教育孩子入手,强制土著儿童上学接受西方式教育。但土著人采取家庭“再教育”,把自己的文化传统传给下一代。这种家庭教育的强大影响力使政府又采取措施,把土著儿童与他们的家庭强行分离,集体居住在封闭的寄宿学校,从此这些儿童再也不能和他们的生身父母生活。(几十年后的今天,那些被强行与家庭隔离而被“西化”的土著人自称为“被盗走的一代”,他们愤怒的要求赔偿。)60年代之后,社会进步使人权思想逐步高涨,越来越多的白人开始同情土著人。澳洲政府也不断增加拨款,改善土著人的住房,卫生,医疗,教育等条件。1962年,昆士兰,西澳和北领地政府给予土著人选举权。1967年5月27日,澳洲举行了全民公决,90%的澳洲公民支持废除宪法中歧视土著人的条款,同意在人口统计中包括土著人,即承认土著人为澳洲公民。1973年,新当选的工党政府改变了对土著人的“同化政策”,采取让土著人“自决”(selfdetermination)的政策。1975年,自由党也开始采取让土著人“自我管理”(self management)的政策。1971年,第一 次一 名土著人内维尔.邦尼特(NevilleBonnet)作为自由党代表当选为联邦参议院议员。土著人在体育上的出色表现也使许多白人刮目相看。比如有数名土著拳击手曾多次取得澳洲和世界冠军,土著人古勒古格(Goolagoog)两次取得温布登网球赛女子冠军。白人与土著人的和解成了大趋势。但是,对土著人的歧视并没有彻底消除,土著人也绝不会忘记悲惨的过去。从六 十年代开始,在美国黑人反对种族歧视斗争的启发下,澳洲土著人的抗议示威活动开始发展。斗争的焦点很快就从反对歧视争取平等转向了索还土地。他们祖辈的苦难就开始于被剥夺土地,如今他们丢失了大部分传统文化的头号原因也是因为没有了土地。于是他们喊出口号“我们不要施舍,我们要土地”。从七十 年代以来,土著人索还土地成了全国性的持续运动。1992年,土著人取得了一 次划时代的胜利,这就是震撼全澳洲的“马勃判决”。马勃 (Mabo)是一个土著人,他出生于澳洲东北角沿海的小岛上(马瑞群岛)。那里的土著人部落为马瑞母人 (MeriamPeople)。1982年马勃在两名白人律师的帮助下向高等法院申诉要求对小岛的所有权。经过整整十 年的审理,1992年6月3日高等法院作出两点判决: 1。马瑞母人对马瑞群岛具有传统所有权,他们可以占有和使用这些岛屿;2。昆士兰政府在不违反联邦法律的前提下有权力终止这一 传统所有权。第一 条判决是一 个意义深远的突破,它第一次承认了土著人对土地的传统所有权,从根本上动摇了当年英国人占领澳洲的“合法性”。当年英国人认为澳洲是“无人的土地”,英国人是“第一个在此定居占有”。但这次高等法院的判决却推翻了这个基本假定,承认了土著人与土地有传统的联系,有“自然所有权”。推理下去,英国人当年就是从土著人那里强占和掠夺了土地,再进一步,土著人当然有权索还被非法夺走的土地。几个小岛是一 个突破口,它可使千里大堤就此崩溃。所以,马勃判决中的第二 条性命攸关,没有这一条,整个澳洲在理论上就都该归还土著人。马勃判决之后,联邦议会又通过了“土著地权法案”:凡属“公有地”,土著人都可以提出“传统地权”的申请或申诉。如果土著人能证明从过去到现在他们的生活一直和那片土地密切相关,他们就可以取得“土著传统地权”。自从这一法案生效,全澳洲许多土著个人和团体对遍布全澳洲的数百处土地提出了索还申请,但至今成功者极少,因为当年许多土著人被从土地上赶了出去,从而失去了与土地的“持续的联系”。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9220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31、走向胜利当得知日本偷袭珍珠港时,英国首相丘吉尔大松了一 口气,他甚至高兴或简直是狂喜,因为美国被拖进了战争。有美国参战,德、意、日一方算是输定了。美国有全球头号的工业,是世界最大的兵工厂,她将把最先进的飞机坦克军舰源源不断的输送到每个战场,最终的胜利已经定局。但是,要把必将到来的胜利变为事实还要有几年的浴血奋战。尤其是在太平洋战场,日本积蓄了多年的能量还在爆发。在袭击珍珠港之后的四个月里,日军攻下了香港、马来半岛、新加坡、菲律宾、缅甸、荷兰的东印度群岛(现在的印尼),还有澳洲北面的许多小岛。澳大利亚军队分散在一些岛屿上防御,日军则集中海空军绝对优势,每攻志在必得,这些岛屿相继失守。1942年 5月 7到 8日,日军在海上遭受了第一 次重大挫折。一 支庞大的日本舰队准备进攻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莫斯比港(PortMoresby)。占领这个港口和机场,日军飞机就可攻击整个澳洲北半部,威胁美澳之间的海上运输线。但这支日本舰队被美国海军截击在紧邻澳洲东北的珊瑚海,日军两艘航空母舰一沉一 伤。美国也损失了一 艘航空母舰,但日本舰队被迫放弃了原计划,调头而去,对澳洲的重大威胁解除了。此后,澳洲大陆仅受到过轻微骚扰,那是1942年 5月 31日,3艘日军的微型潜艇溜入悉尼海湾,但仅炸沉了一 艘渡船。最后两艘潜艇被击毁,一 艘逃掉。不久,1942年 6月 3至 6日,日美海军在中途岛大决战,日本的四 艘航空母舰被炸沉,外加一 艘巡洋舰和一艘驱逐舰。太平洋战场的转折开始。日军在太平洋岛屿上攻无不克的势头于 1942年 7月第一次被阻止于新几内亚的米尔恩(Milne)海湾。澳大利亚军队作了充分的准备,有近8000人防守。两千多日军登陆进攻,激战了两个星期日军才发现错误的低估了守军的实力,仓皇撤退,留下了 700多具尸体。澳军单独对日进行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是在可可达小道 (Kokuda Trail)。一 万三 千多日军在新几内亚的北海岸登陆,然后以6000人的兵力徒步沿着崎岖的近二百公里长的可可达小道翻越高达两千多米的群山远攻南海岸的莫斯比港。日军企图重演穿越马来半岛攻下新加坡的战局,但这次遇到了澳大利亚军队的顽强抵抗。战役从1942年的 7月开始,一 直打到11月,战斗的惨烈和艰苦前所未有。战场就在崎岖的山路上和密密的雨林里,没有坦克没有大炮,完全是步兵的厮杀,双方拼的是意志和顽强。面对以拼命闻名的日军,澳洲士兵也变的极为“残忍”。他们向日军的伤兵开枪,因为那些伤兵还有一口气就要战斗。他们向日军的尸体开枪,因为那也许是假装的,一不留神就会跳起来格斗。澳大利亚士兵也宁死不投降,因为投降就等于束手被杀。可可达战役被称为“死亡山谷里的屠杀”。与此相比,欧洲战场简直是“绅士的战争”,因为放下武器的士兵至少可以保住性命。可可达战役的双方还较量谁更能忍耐和吃苦。上山下山,疲劳到了极点,雨里泥里,汗如雨注,蚊子小咬,吸血蚂蟥,各种毒虫,疾病瘟疫,都在折磨着双方的每个士兵。日军拼死进攻,曾一度攻到距莫斯比港仅 40公里的地方,但伤亡已近三千。日军的兵力和弹药都难以为继,此时太平洋战区的日军大多陷于更重要的瓜岛战役而无法增援。于是日军只好沿着可可达小道撤退。澳军终于胜利,但伤亡约1700人,还有几千人因患痢疾、疟疾、伤寒而失去了战斗力。1943年在欧洲,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苏联从防御转入进攻。在北非,英国的蒙哥马利将军指挥的阿拉曼战役奠定了胜局,最后美军的加入终于结束了北非之战,25万德意军队全部投降。在阿拉曼战役中,澳大利亚第九师又啃了硬骨头,伤亡达 5800人。在北非战场的最终胜利前第九 师被撤了出来,调到太平洋战常在南太平洋,在新几内亚的北海岸,澳军美军一寸一 寸的与日军争夺着。在瓜岛 (Guadalcanal Island)附近的日美海空军大战中,日军又失去了三 艘巡洋舰和一艘战列舰。从此美军完全掌握了主动权。1944年大反攻开始。6月英美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与苏联红军从东西两面向德国进攻。在太平洋,美军和澳军把日军逐步从新几内亚的北海岸清除。然后又一 个接一个的把太平洋上的岛屿从日军手里夺回,但每次都要付出大量的伤亡。日军以同归于尽式的“神风”飞机和“玉碎”战法顽抗,这使美国估计最后攻陷日本本土将要付出50万到 100万美国军人的伤亡。这成了后来使用原子弹的理由之一。胜利不可阻挡的一 步步到来。1945年 5月,柏林被攻克,残余德军无条件投降。8月6日和9日,美国的两颗原子弹先后投在日本。1941年曾与日本签订和平条约的苏联于 1945年 8月8日向日本宣战,接着势如破竹几天就占领了全东北(伪满洲国)。8月 15日,日本投降。就在胜利前夕,澳大利亚总理柯廷 (Curtin)于 1945年 7月5日病逝。盟军太平洋战区最高司令麦克阿瑟将军在唁电中说柯廷是“战时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使澳洲免受(日本的)入侵将是他不朽的纪念碑”。在整个第二 次世界大战中,700万人口的澳大利亚曾有 57万多人参军,每 10个 18至 35岁的男子中就有8人曾在军中服务。澳大利亚共有 33826人阵亡,另有 18万人受伤。伤亡是惨重的,但还比不上在第一 次世界大战中的损失(近6万人阵亡, 20多万受伤)。这一 是因为战场救护技术的进步,二是战争的方式变了,更机械化了,战场上不再需要人多势众,大大减少了“人海战术”导致的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粉碎了德意日称霸世界的企图,但是绝没有消除军事对抗。“老”敌人被打败,可战争中的盟友却分裂为“新敌人”。世界仍在战争阴云之下。32、参加韩战1945年美军和苏联红军在进兵日本占领的朝鲜时划了一 条界限,苏军在北,美军在南。这就是著名的三 八 线(北纬38度线),几乎恰好穿过朝鲜中部。曾在苏军和中共军队中任职的金日成 (Kim ilSung)在北朝鲜建立了政权(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受过美国教育,蹲过日本监狱,当过朝鲜反日流亡政府“总统”的李承晚(Syngman Rhee)则在南面建立了韩国 (Republic of Korea)。到 1950年,美军和苏军逐渐撤出了朝鲜。而南北朝鲜两个政权却激烈的对抗起来,边界冲突越演越烈,他们都想吃掉对方“统一祖国”。军事力量上北朝鲜占压倒优势,1950年时已有22万多人的军队,包括许多曾在中共军队中打过仗的老兵,全部苏式装备。南朝鲜军队是美式装备,有不少在日军中干过的老兵,但总兵力不到10万人(1950年),战斗力远比不上北朝鲜军。1950年 6月 25日,北朝鲜大举进攻,势如破竹。南朝鲜军被压缩到朝鲜最南端的釜山,李承晚向美国呼救。美国决心插手。这之前,已有了1948年捷克共产党的胜利,希腊共产党事件,1949年中国共产党政权的建立。当时的西方国家把社会主义阵营看作铁板一块,都是在苏联的指挥之下。共产主义势力的节 节近逼使得西方世界认定斯大林就是希特勒第二,企图征服全球。美国这次的态度极为强硬:必须堵住共产主义的扩张。当时在联合国,苏联代表拒不参加安理会的会议,以抗议国民党代表占据中国的位置。美国利用苏联的缺席促使安理会火速通过了几项决议,实际授权美国组织联合国军出兵朝鲜。美国总统杜鲁门任命美国的驻日占领军司令麦克阿瑟(MacArthur),就是那个第二 次大战中太平洋战场上的“英雄”,统帅联合国军。共有 15个国家派了军队。澳大利亚第一个宣布派部队参加联合国军,很快派出了空军第 77中队和两个营的步兵,大都是参加过二 战的老兵。这两个营被编入英联邦第27步兵旅。说是联合国军,实际美军占了绝大多数,其他国家的军队从没超过 4万 4千人。但联合国军的称号给了美国道义上的优势。1950年 9月美军在仁川登陆,切断了北朝鲜军队的后路,战局反转。北朝鲜军很快陷入崩溃,大量被歼被俘,剩下少数败退。联合国军乘胜追击。一次混战中,澳大利亚的两个连冲入大批的北朝鲜军中,两个连长并没有下令开火,而是警告对方他们已被包围了赶快投降。于是,近2千名北朝鲜军人放下了武器。麦克阿瑟从一 开始就没打算把战争限制在三 八线以南,此时当然决定打到“彻底胜利”。但是,他的最大错误就是低估了毛泽东的决心和中共军队的实力。他一再向杜鲁门保证中共决不会出兵。在他看来,武器简陋连空军都没有的中国军队入朝简直就不是来作战而是交给美军屠杀。他做梦也没想到几十万中国志愿军已经悄悄入朝设下了埋伏。当联合国军大摇大摆的进入陷井,志愿军突然爆发,猛攻猛打分割穿插。联合国军被打的晕头转向连忙撤退,自称为“大逃跑”(TheBig Bug-out)。两个星期之中后撤了 500多公里,回 到三 八线以南。神兵天将似的中国军队使联合国军丧胆,军中流行“逃跑热”(Bug-out fever),一听志愿军的号声马上转身开逃。澳大利亚人再次被证明是出色的士兵,他们有坚强的战斗意志,擅长步兵作战,在大逃跑中一直担任后卫,多次阻击追兵,挡装像潮水一 样一 波又一 波的冲锋”,为后撤的部队争取时间。当联合国军逃回 三 八 线后,联合国大会匆忙通过决议,呼吁各方立即停火。这简直是开玩笑,一向“宜将剩勇追穷寇”的毛泽东岂能此时罢手?几天后,周恩来奉命回绝了联合国的呼吁,声称要把美军赶出朝鲜。但是,头脑冷静的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却认为这不可能。他明白,美军一旦镇静下来发挥出武器优势和空军的威力,志愿军将付出沉重的代价。可是,敢于胜利的毛泽东一 定要试试再说。这时,已经乱了章法的麦克阿瑟大叫着要向中国的东北扔原子弹,要使用国民党的军队作战,要进攻中国大陆,认为不这样就保不住朝鲜。美国政府还真放出风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澳大利亚黄金海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