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买了一台机械三十30多万买什么车好。机械刚进场就问题不断,我多次要求厂家派人来调试,厂家不肯我可以退货?

东莞“机器换人”:工人成本翻倍 大量工厂关门|机器人|缺口_新浪科技_新浪网
东莞“机器换人”:工人成本翻倍 大量工厂关门
截至2015年11月,申报“机器换人”专项资金项目共759个,总投资达62.28亿元,新增设备仪器25999台。项目实施后可减少用工45117人,劳动生产率反倒提高65.25%。
东莞大量工业厂房正着招租
  东莞,一直有“世界工厂”之称。在只有2500平方公里的面积上云集着五六万家制造加工企业,曾经的人力资源优势使得加工贸易在这片土地上如火如荼地展开。但是从2014年开始,各种关于东莞代工企业的消息不断,中国代工产业正遭遇着转型困境。2015年12月,《经济半小时》的记者来到了东莞,对这里的制造业进行了调查。
  订单减少,用工成本上升,东莞代工业遭遇寒流
  号,一个星期天的下午,老刘坐在自家开的小卖店门口发起了呆。以往到了这个时间,正是大批工人休息外出采买的日子,可现在人却少得可怜。
  老刘在自家开的小卖店门口发呆,以往是大批工人外出采买的时候,现在人却少得可怜。
  小卖店老板老刘:以前下班的时候人山人海的,这路边全部都摆什么小摊,卖菜,卖什么馒头,做什么小生意的,你看现在这么,基本上都没人了,上班的人也少。
  说起这两年的变化,在东莞闯荡了七、八年的他,当过工人、开过出租,如今用攒下来的积蓄开了这家小卖店。
  两年前,老刘花了13万的转让费,盘下了这间开在工业区门口的小卖店,门前还特意摆了台球桌、电视吸引顾客,图的就是人多生意好做。
  老刘:主要是以晚上为主,在这里坐坐,看看电视,抽抽烟,聊聊天,玩一玩就这样。
  但是老刘的生意火红了不到半年,从2014年开始,伴随着工厂关门、工人减少,老刘的小卖店也难以为继。曾经难以租到的出租房,现在也空了不少。
  在老刘的小卖店周围,几个代加工工业园区,如今工厂大门口张贴着的“厂房招租”字样的信息,随处可见。道路两旁一排排临街的店铺也有很多都拉上了卷帘门。
  随处可见,几个代加工工业园区的工厂大门口张贴着 “厂房招租”。
  陈燕平,是最早一批来东莞办厂的人,非常了解代工厂的行业情况。
  东莞市托普莱斯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燕平:因为代工来说,它的门槛就很低,只要你有一定的流动资金,然后找到一定的客源,你就可以开始干了。
  门槛低、没创新、没有自主研发的产品,再加上用工成本逐年提升,缺乏核心技术的代工厂渐渐失去了在市场中生存的空间。在陈燕平看来,这是很正常的事。
  代加工企业有过辉煌,曾经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份额始终占据50%以上,成为贸易顺差最重要的贡献力量。陈燕平是电视机制造行业的代工企业,有400多名员工,以2013年为例,短短两年时间,一名工人的投入成本就翻了一倍。
  陈燕平:我们以前的话一个工人,普通工人的话原来他在一线工人的话,他大概2千来块钱就可以搞定了。今年最少都要4500。
  以前一个一线工人,大概2千来块钱就可以搞定了,今年最少都要4500。
  除了人工成本的上升,欧美国家经济下滑导致的订单业务量减少,国内电子产品在电商销售平台上的价格战,都是打击东莞代工产业的直接原因所在。以一台32寸液晶电视机为例,电商的销售价格与经销商相比相差悬殊。
  陈燕平:2010年的时候大概可以卖到将近3千来块钱。到今天为止,今天你可以到淘宝、商城去查一下,最便宜的可能是卖到799元。
  在电视机制造行业打拼了十几年的陈燕平见证了这些年东莞的变化,利润的下降、成本上升,在这样的挤压下,很多和陈燕平一样从事代工的同行们纷纷转投其它行业。
  代工厂的老板忧心忡忡,但是代工厂的工人却不是这样。老张是一家制鞋厂的工人,如今老张一家人住在厂里分配的70平米宿舍里,不论收入和环境,这些年都有了很大变化。
  《经济半小时》记者:屋里的空调是自己装的吗?
  东莞市利吉兴鞋厂员工张子伟:空调是公司装的。
  整间屋子虽然看上去很朴素,却收拾得干净整洁。目前老张和爱人都在鞋厂上班,孩子也由老家带到身边,去年他们看到母亲身体不好,索性也接到了东莞,一家四口住在宿舍里,吃和住两块最大的开销算是省了下来。
  张子伟:2010年的时候三千多,因为我两个还技术相当过硬的,现在每个月可以领到五千多。
  往往鞋厂需要花费几个月时间才能培养出来一名技术成熟的工人,为了留住工人,洗澡间、卫生间是每个房间里的标配,老板赖朝阳特意安装了空调乃至WI-FI,用以提升自己招工的诚意。
  为了留住工人,洗澡间、卫生间是每个房间里的标配,老板还特意安装了空调和WiFi,用以提升自己招工的诚意。
  东莞市利吉兴鞋厂董事长赖朝阳:为了要留住这些各地来的员工,你必须要有一个很好的环境。还有里面你所有宿舍里面必须要有一个套间,配套的生活卫生啊,让他都很方便的,你才有办法留住他 。
  东莞最低工资标准也从1310元提高到1510元。
  机器换人、自创品牌,代工企业谋求转型升级;物美价廉、迎来商机,机器人产业迅速崛起
  陈燕平:经营的环境恶略以后,我们一直在考虑产品的升级,包括设备的升级,一直都在考虑。因为不升级的话,我们在市场上基本上就生存不下去了。
  12月1号,陈燕平驱车来到了一家位于东莞市大朗镇的机器人制造企业。进入展厅,几台全自动的机器人手臂正在按照规定到的轨道进行高效率的工作。陈燕平仔细地观察着每一台机器。
  机械装备销售人员:相当于是人手的一个手臂,通过这个工具你可以做不同的事情。
  厂家的销售人员给陈燕平解答了价格、功能、效率等一系列问题,并且可以测量厂房,根据实地情况量身定制机器人制造所需要的机器人。听了这些,陈燕平脸上露出了难以掩饰的喜悦之色。
  听了有关机器人价格、功能、效率、量身定制的信息后,陈燕平脸上露出了难以掩饰的喜悦之色。
  陈燕平:感觉赶紧升级换代。我们尽快的把这些设备,用上这些设备的话,我们就可以提高我们的竞争力,我们的人力成本把它降下来。
  陈燕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原来他的车间需要300位工人,如果采用这种机器人,车间的人数就可以降低到150人,仅一年节约资金就能达到900余万元。2016年,陈燕平计划投入1千万元以上的资金来升级厂里的生产线,提高自动化水平。不过他还认为,企业要做到转型升级,光靠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是远远不够的。
  采用机器人,工作人数就可以降低一半,一年节约资金能达到900余万元。
  经历过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陈燕平感受了一个OEM工厂的无奈。只做传统代工是没有出路的,他不满足于根据别人的设计加工产品,而是要有为客户进行产品设计的能力,他要做代工企业的升级版。为此,陈燕平建立了自己的研发团队。首先,他从最简单的电视机外形做起。
  在积累了一定经验后,他开始做起了电视内部五金、光学元件的设计,这样一来产品的附加值一下子就提高了。
  陈燕平:比如说像这一个,你看这个产品就是我们的第二代,我们就是说把里面的五金、结构件全部都包括了,包括了这些产品以后,我们的空间,利润间进一步大了,也能够给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了。
  陈燕平自主设计出来的电视机配件被客户选用后,可以增加几倍的附加值。如今,他早已经不做传统只是傻卖力气的代加工产品。眼下,以设计为主的代工制造占了整个工厂生产总量的70%,但照这样发展下去,陈燕平心里依旧没底。
  陈燕平:很多品牌已经非常强了,你说我们要出来要做电视机做一个新的品牌,其实这个是非常非常难的事。
  眼下,国内外电视机市场已经竞争到了白热化。一个品牌的搭建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陈燕平自知并不具备这个条件。唯有剑走偏锋,利用自己企业小好转型的优势寻找市场缺口。
  电视机市场已经竞争白热化,陈燕平利用自己企业小好转型的优势寻找市场缺口。
  陈燕平:我们叫它异型平台,什么异型呢,你看正常的它的长宽跟我们平时所见的都不一样,它的作用就是放到一些比较特定的场合,比方说公交车、地铁站或者是一些特定的场合做一些显示,做一些通告用,这个也是我们刚刚开发出来的。目前市场的反馈,包括我们从国外这边都接到一些订单反馈过来,还是不错的,效果也很好。
  陈燕平:这个是我们自己研发开发出来的,所以说这个我们如果只要客户有需要,他一定会找到我们,我们不会像以前代工一样的被别人,别人想替换掉你就替换掉,现在如果说他只要用开了我们产品,他就会对我们也有一些依赖性。
  异形屏幕主要出口欧美市场,带来的利润比做代工多了将近二十倍。
  陈燕平研发的这类异形屏幕主要出口欧美市场,不仅迎来了大批订单,带来的利润比做代工多了将近二十倍,并且他还要继续拓展国内市场。但是和陈燕平相比,在东莞产业转型的道路上跑的更快还大有人在。
  广东伯朗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荣造:我们今年的营收目标增长是60%,实际上1-9月是45%,我们明年目标要做到3个亿的营收,都是为了把这个基础的产能给释放出去。
  生产研发智能机器人装备的尹荣造,在这个冬天迎来了商机。生产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厂房院子里,一排排制造包装好的机械臂随时准备装车出发。生产车间里,工人们加班加点地生产调试设备,一派繁忙景象。
  尹荣造:在旁边,21亩地,村委会帮我定做的,在办手续了现在,国土局、规划局都来了,就是为了加快办手续。
  生产研发智能机器人装备企业迎来了商机,市场红火。
  尹荣造向我们介绍,企业目前红火的场景,首先得益于整个东莞制作业的转型升级,现在很多都在通过升级自动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以一台六轴机械手为例,可以多方向活动,如同人类的手臂一样灵活,已经基本可以取代普通制造业的人工环节。
  一台六轴机械手,可多方向活动,如人手臂般灵活。
  尹荣造:从这里一个关节,两个关节,三个关节,四个关节,五个关节,六个关节,就是六个轴,它是完全模仿人手的动作的。
  其实,真正让尹荣造的机器人销量飙升的是低廉的价格,伴随着自主研发和几大核心部件的国产化,一台六轴机械臂的价格只要六到八万元,和进口设备相比差了一半。眼下许多中小型企业渴望转型,但又苦于资金紧张囊中羞涩,这种物美价廉的机器人自然受到了欢迎。
  尹荣造:一个是伺服马达,一个是控制器,还有一个就是跟伺服马达连接的减速机。那好了,目前我们的减速机也是国产化的,那我们的伺服马达我们的控制系统是源自于我们注塑机械手的国产化,延伸过来的,将它升级和应用的。
  自主研发和几大核心部件的国产化使一台六轴机械臂的价格只要六到八万元,和进口设备相比差了一半。
  东莞市政府也在企业机器换人的转型升级上,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扶持和补贴政策,作为东莞市商务局副调研员的雷慧明看来,正是机器换人后工人的减少,使得外界看来东莞有些萧条。
  广东省东莞市商务局副调研员雷慧明:首先这是人口红利在慢慢减退,很多工厂都采用比较先进的技术设备来代替过去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所以说工人在减少。
  截至2015年11月,申报“机器换人”专项资金项目共759个,总投资达62.28亿元,新增设备仪器25999台。项目实施后可减少用工45117人,劳动生产率反倒提高65.25%。而从企业产值角度来看,前三季度东莞全市的生产总值为4563.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7.9%,东莞的步伐依旧不慢。
  “机器换人”项目实施后可减少用工45117人,劳动生产率反倒提高65.25%。
  半小时观察:代工转型,自主品牌是王道
  “东莞塞车,全球缺货”,一度被用来形容“世界工厂”东莞制造业曾经的盛况,而这一轮的危机,恰恰也暴露出了代工企业没有品牌和技术的短板。不止是东莞,全国很多代工企业的遭遇也是一样的。在人力成本提高,海外需求不足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叠加之下,传统的“中国制造”走向微利时代已是一个大势所趋,要摆脱这种困境,代工企业必须从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两方面着手转型,通过创新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鉴于苹果封闭的软硬结合模式产生的iOS移动生态的封顶和开源谷歌A...
现在这些都还是远景和愿景,复星并未构建起上述行业的真正壁垒。...
各位网友对乐视的未来是什么样的看法?乐视的所谓生态,是否真的...
超过一半的印度、意大利和土耳其的科学家,认为自己是笃信宗教的。
阿里这次收购花了多少钱呢?《纽约时报》报道称,交易的价格约为1亿美元。  一个机械生的成长之路    我是01年毕业的机械生,大本,无学位。准确的说,我学的专业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也有叫机电一体化的,随便啦,反正毕业的时候老师也是这么说,哪个好就业咱就在毕业证上印上啥名。现在在北京的一个披着外企壳壳的民企的做电子结构,9K,13薪,期权,弹性工作制,8天带薪休假及婚假、病假等一切国家规定的假期,医药费90%报销,其他诸如餐补、通信补、交通补、旅游、娱乐、按摩等一些福利。跳槽到这里已经半年了,工作非常的轻松,极少有加班,一天大概工作3个小时就可以把所有的工作完成,其余时间大多我都会用来学习。    我从来不认为我的薪水会很高,高到可以来天涯四处炫耀的程度,只是看到制造业里好多搞机械的兄弟拿着菲薄的工资,一边累死累活的干着一边对前途迷茫着,觉得很有必要把自己的经历和大家分享一下,共同探讨一下我们机械生该怎么做才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发展的更好。    说起来大学毕业那会我的运气真的是糟糕透了。长期以来家里给我灌输的思想是万事靠自己,大学毕业就要自强自立,不要依靠家里,而01年大家都知道,如果不是一流大学的毕业生且有没有关系的话,去广州深圳就是唯一的最佳的选择。说实话,看着电气生、计算机生轻松拿到3,4K的offer,机械生仅拿到2K就洋洋自得的傻样,真是蛮不把自己的专业当回事。回想起来,近乎无知的自己就这样把自己卖给了一家广州化工厂,职位是设备管理,月薪2K,年入不低于3W。01年3月便赶到了厂里,准备一边拿工资一边在这里把毕业论文也给搞了,想起还在学校混日子的同学,心里那个美呀。拿到安家费(1K)的那天,第一时间给家里打电话,大言不惭的说自己独立了。以至于多年以后,我妈仍会愤愤的跟我提起,说我那时不知天高地厚已经到了可以放弃家里任何东西,包括那栋价值几百万的房子的地步。01年3月22日,也许是我一生中最悲惨的一天,我骑着老板的摩托赛车在高速公路上被大卡车撞了,右腿开放性粉碎型骨折。我亲眼看见自己的碎骨从皮肉中刺出,第二天在病床上醒来的,发现自己的右腿还在,甚至脚趾头还可以动,幼稚的我竟然还不让同事打电话告诉家里。在接下来三个月的治疗里,我关心的不是今后是否残疾,能否走路的问题,我关心的是如何能及时回到学校去答辩,如何在广东继续自己的所梦想的“工程师”生活。多么愚蠢可笑的想法,每每回忆起这些,我都为当时的自己心悸胆寒。    7年以后的五一,我对我即将毕业的小姨子是这样总结那段经历,并传授其经验的:不管到了任何时候,尤其是在刚毕业一穷二白之时,对于职业的选择家里人的意见是最重要的。家里人如果告诉我们一切要靠自己,可以善意的理解为他们是在真诚的勉励我们要自强,也可以恶意的曲解为他们在为自己的无能做掩饰,但我们有责任告诉他们,自强是一回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让自己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又是另外一回事。所以在找工作时,与其让我们像个无头苍蝇一样自处碰壁饱受挫折,还不如发动家里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在社会上先占领一个有利的地形以图发展。    从心底里接受自己从大本毕业到残疾一生是需要时间和历程的,其中就包括今后两年里6次入院,9次手术,先是急性骨髓炎后转慢性,没有及时回去答辩而推迟毕业直至丢掉学士学位证,长期卧床导致体重飙升至210斤,头发白了近1/3。那时谈专业无异于痴人说梦,专业书在毕业时丢的干干净净,从学校带回来的唯一值得一提的东西就是那台用了3年的K6-266的电脑。记得最后一次出院,医生的结论是:慢性骨髓炎引发再次骨折且不能愈合。这意味着我如果不选择截肢安假肢的话,今后就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一生,且还需时时担心骨髓炎再次发作。而最好的情况是骨髓炎在今后的一两年内自愈,骨折也愈合,而右腿的膝关节也将由于长期固定而基本丧失功能,再加上右腿左侧腓肠肌80%断裂和严重的贴骨疤,总而言之就是:不是一般的瘸。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再也没有人会不识趣让我捡起机械专业了,一个老板的脑袋被驴踢了,请一个没有学位、没有经验、影响市容的瘸子在机械设计的领域里从零干起,并把他最终培养成公司技术骨干,疯了。于是我看了很多历史、文学、管理方面的书,开始尝试也写些东西,后来还一段时间收到过几笔少的可怜的稿费。那时,用自家的门面开茶座是我的最高理想。而03年的第一次商业尝试也以惨败告终,我也终于意识到一个大本生搞个体户的本事不及那些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民兄弟的1/10。    03年下半年,也就是被西医彻底定了调子的4个月后,我们家很偶然的认识了一个中医院的副院长,他了解了情况以后说如果相信他的话,他可以试一试。中医的路子和西医完全是两回事,但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在用中药外敷内服调理了两个月后,因为慢性骨髓炎作梗的骨折位置居然开始愈合了。那个副院长区别于一般老军医、祖传老中医的特点在于,他从不认为他的法子可以适用于每一个人,哪怕这个人的各个特征在西医看来都差不多,而产生上我身上的良好反应大大超过了他的预期,僵硬的膝关节完全恢复功能则是他所料未及的,他还一再强调,我的慢性骨髓炎是否还会发作,什么时候发作都是未知数。这次治疗总共花了4K多,他没有接受我家的私下的酬谢,他是我的恩人。    04年的元旦,我仅用手杖便可以慢慢走路了,一个月后应聘到本地的一家只有8人的广告公司里做起了策划。我只在那工作了25天,高价卖掉了一个户外广告位,为一个手机店做了一个盈利方案。直至07年年底我回老家时,我仍是这个广告公司老板和手机店老板的座上宾,据说手机店老板后来搞了房地产,现在资产已经过千万了,而我当年给他出的那个损招让他在短短半年内赚了80多万。    04年3月,我的一个长沙的亲戚跟我说他们公司在招机械生,问我要不要去试试。也许我真的是太想过那个只会在梦里才有的工程师生活了,于是当即就驻着我的手杖,带着我老妈到了亲戚家,又找还在读研的同学借来了基本专业书准备起面试来。面试那天也是极具戏剧性的,我如约到了公司以后,HR恰有急事出去了,恰好我又很会来事的向一个貌似领导模样的人很谦恭的道了声:您好。他得知我是来面试的,就说他先面吧,反正最终也得他拍板。和一个不是机械专业的又冒充很在行的人谈机械设计是件相对轻松的事,尤其是对于我这种临时抱佛脚的人。我隐瞒了自己的伤病,没有带手杖并尽量让自己看起来不像个瘸子,编造了一个似乎还算合情合理的职业经历,心很虚仍会自信的盯着这位老总的眼睛来回答他不算专业的问题。    “你说电子机箱对于抗振来说,强度重要还是刚性重要?”    “强度重要。”    “刚性就不重要了?”    “如果我说强度刚性都重要的,我不就等于没有回答您的问题嘛。”    第一个回合,我压根就忘记了什么是强度什么是刚性,尽管以后我已很清楚的知道,从专业的角度严格的来说,他问的是一个伪命题,但我仍然坚持认为,面对这样这个半吊子水平的领导,这样的回答得分是最高的。对于外行来说,肯定的语气,简单的结论是证明自己专业水平最好的武器。之后的几个回合的情形大体如此,他立刻叫来了一个项目组的主任,不容分说的把我安排在他的旗下。之后就是例行公事的笔试、机试和HR的确认。在专业人员面前,我的水平立刻就暴露无遗了,副总工程主持的机试里我连机械制图的投影关系都会搞错,而在HR确认的环节中我编造的职业经历更是被她问的破绽百出。等HR真正接受我是我帮了她很多的忙以后,HR很坦白的说起我入职的情况,如果被她先面的话就会直接刷掉,甚至在很长的时间里,她都不认为我是一个适合搞技术的人。但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就很容易理解我成功入职的原因,不管是项目组主任、副总工程师还是HR,对于这样一个貌似很得老总欢心的新人,天知道他和这个老总有什么样的特殊关系。试用期里,我的谦逊、积极的态度虽不足以掩饰我专业上的不足,却可以让我的顶头上司无奈的接受一个事实:他水平不行,人还可以,就这么着吧。  
  需要提的一个细节是,有一次在我实习的生产线上,老总突然就公司的产品问了我几个非常专业的问题,我一个也回答不上来。之后我便马上请教了一些老同志,也翻了一些理论书,把这几个问题的来龙去来弄得“一清二楚”。而我们这位似乎很健忘的老总仿佛忘记了曾经问过我这些问题,在试用期转正考核的那天,他又把这些问题重新问了一遍,我滔滔不绝的回答直说的他满脸堆笑。我的薪水定在了1.8K,超过了和我同时进公司的所有同事。后来我所了解到的事实是,原来这位老总特喜欢问这几个问题,几乎所有新近的机械生都会被他问到,所不同的是,有人答不上会去学,有的人会以为答不上理所应当工作久了自然就会,何必去学。当我们自怨自艾而后又怨天尤人时,我们真的需要时时反省自己,机会是否真的从未光顾过我们,还是他来过,只是我们没有察觉。    头半年的工程师生活是很累人的,尤其是对于一个瘸子,一个时时需要担心旧伤复发,还得拼命隐瞒假装正常的瘸子。难以想象,如果不是妈妈天天给我熬中药,补营养,我如何能够熬过这半年。我真的是足够的幸运,高压下的工作没有让我旧伤复发,工作常常出错却没有让上司对我失去信心。那位给我提供消息的亲戚夸我很聪明,但我知道,谦逊、努力及家人的支持才是我起步的三大推动力。    那段时间常会听到老员工抱怨,说在公司学不到任何东西,无非是照着前辈的图纸修修改改,依葫芦画瓢罢了,包括公司做的东西也毫无技术含量,哦,对了,忘了介绍了,这家公司是做军用电子设备的。简单点来说,就是把买的商用的或工业级的设备加上一个机械的手段变成军品级的,对外宣称的核心技术也是面对恶劣环境的高可靠性设计。而幸运的是,我所在的项目组也开发电路板,尽管这家公司从来就没有把自己设计电路板成功的产业化过,也着实从国家那弄来了不少科研经费。    这里我不得不说一下我们这位可爱的项目组主任,典型的工作狂,尽管公司里大多数人都认为他只会夸夸其谈,并且连他自己都认为自己做某一件真的不怎么样,但对于这个事的大体过程真是说的头头是道。在头一年里,我的图纸常常会被他批的一文不值,对于细枝末节的错误他表现那种批判欲简直赛过了街道办事处管计生工作的大妈,而对于真正于工程上有重大影响的错误,要么就是他失明了,要么就是在他毫无重点的带过下我失明了,以至于我常常会恨的他牙根痒痒,拜托,摘重点的说会死呀。其实他真的不是故意的,太多来自书本的东西,太少的工程实践,让他老人家真的不知道什么是重点,更不要说那些本来是似是而非的技术细节,他认为的对的往往是错的,我也就不可避免的被他一次次的引向歧途。我有一次不耐烦的对他说,好了好了,老大,理论咱就先不讲了,你就直接告诉我该怎么做吧。他的回答堪称经典:如果我知道怎么做,要你做什么。  
  07年我给我的徒弟这样评价这位主任,在公司,如果能跟上这么一位领导,该算是福利,要折算成薪酬的。实事求是的讲,诚如是。工程上只有唯一答案,既然他不能告诉我,就只有靠我自己去找,于是我会频繁的、主动的出现在生产线、加工厂,真诚的向那里的工艺师、操作工、车工、钳工、绘图员、检测员请教,亲眼看着他们怎样工作,甚至在他们帮助下完成他们的工作。07年,我带着我的几个徒弟来到加工厂,如数家珍的向他们介绍这些技术细节时,我从加工厂工艺师的脸上读到的是敬佩。还有07年我在一个军用连接器厂和那里的结构主管谈起他们厂产品的技术细节时,他们甚至会以为我曾经至少在类似厂家工作过不止3年。在这家公司就职四年间,在军用连接器领域里我提起了两个发明专利(其中一个已授权),另外在机加工的领域里我也提起了两个发明专业。反而在电子结构设计这块,我仅提起了一项发明专利。工程领域里,只要你用心便处处都是学问,哪有学不到东西道理呀。    05年,我开始接触PROE,在此之前我号称精通三维设计,其实什么都不会。但基于对公司产品加工过程的深刻理解让我对这个三维设计工具上手极快,总共花了不到1个月的时间。和其他领域不同的是,做电子结构设计所用的PROE功能其实很简单,不需要机构仿真,也不需要复杂的加工过程分解。而我们要做的是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参数化作图。显然,我的那些同事们似乎没有意识到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比埋怨公司加班制度来得更直接有效。在不断的积累、学习后,我的PROE的零件库涵盖了产品大多的元器件,我的三维模型覆盖了大部分的公司产品,一个普通的产品的设计时间在我手里只需要3个工作日,而我的同事们仍需花上2周的时间。差距就这样拉开了,当然我说的不是收入。    工作效率的提高意味着你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而不用动用私人的时间,事实上,06年~07年我就极少加班了,除非是强制性的。而05年6月已在我手上发挥巨大作用的三维参数化作图,在05年年底的年终总结会上,被副总工程师认为是06年07年需要尝试、推广的技术,并要下决心利用软件的自动纠错功能,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水平。    06年公司里的一个项目遇到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电子设备热仿真技术。也就是说,以往先靠经验去设计,再用样机来验证的设计模式被客户一票否决,太低级,太不专业了。公司引进了一个研究生,而研究生引进了flotherm,今天在电子结构设计领域被广为应用的仿真软件,在06年的那家公司还是个新鲜事。老总视这个洋玩意为杀手锏般的宝贝,神秘而不肯示人,先是把我叫过去让我跟着那位硕士大人学,后来不知怎的又没了音讯,等我去问,他又说公司只有一个密钥,只能装在服务器里,而服务器的使用权理所当然的就只能是那位新进的硕士。后来我才知道,公司其实组织了一个技术小组,三位硕士组成并对其他人保密,我是没有资格学这个的。    鲁迅先生说的好,他和尚摸的,我便摸不得?一番地毯式的扫听,我从华为的同学那搞到了flotherm的密钥以及一套初级的资料。我一边看英文帮助,一边学传热理论,一边做工装验证数学模型,仅2个月的时间,我就把这个貌似神秘的洋玩意学通了。我不得不要再次感谢我的上司,那位知识渊博却无实践能力的主任,他的理论知识让我极快的明白了这是怎么一回事,他广博的见识又直接告诉了我该怎么处理这个事,他的权力有给我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来完成这么个事。而我所能给他的回报是,在他的立项报告了多了热仿真的章节,这个章节的结论和以后样机的实测数据吻合的程度超过了那个神秘的硕士三人组的结论。硕士三人组在对外封闭的同时也相互封闭,其中一个得知了我也在学后,迅速了倒向了我这边,他太需要我的经验数据,我也太需要他那里的理论资料了。    07年是咸鱼翻身的一年,加了薪升了职带了兵,申请了三个发明专利,参与了公司技术难度最大的项目,电子结构振动仿真也提上了日程。在不知不觉中,一个啥也不懂得瘸子慢慢的也就专业化了起来。06年07年也是身体正常化的两年,体重从210年减到了180斤,脂肪肝没了,高血压没有,就连黑头发也越来越多了。对了,我还买房了,装修了。还需要特别提一提的是,我在国防科大带了一个研究生做徒弟教他热仿真,作为回报,他让我在有限元仿真理论这个领域用很轻松的状态入了门。  
  当晚,我写好了自己的简历,如流水帐般的记录了自己所参与的项目和所取得的成绩。在google里输入“猎头 电子结构设计”,查到以后然后就投了出去了一份。第二天猎头给我来电话了,让我提供一个作品。我将一个产品的设计报告将其中所有涉密的文字删除后给了猎头。两天后,我接到了新雇主的电话,双方约好了面试时间。    我实在是太没有找工作的经验了,我甚至忘记了应该货比三家的原则,我就这么再也没有发出去过简历了,也没有拿面试当回事。直到后来我特意浏览了网络上关于面试的信息,才知道原来面试起来有那么多的技巧,不由感叹当时的自己的自我感觉要么是太好了,要么就是有那么点听天由命的意思,糟糕透了。    面试的时间是根据我的日程安排的,那天我正好到北京出差。面试的时候有7个面试官,而后我才知道他们是和我同组的同事。和4年前的那场面试完全不同的,我在这个专业领域的见识要远远高于他们这些门外汉,也许他们仅仅知道有这么个专业,但从来不知道这个领域里原来也有那么多实实在在的学问。他们那天问了很多的专业问题,我也给出了自己专业的回答,所以效果很好。我没有过多的纠缠于薪酬的问题,在我看来,拿一份可观的薪水是个自然的事,而非争取的事。咱不是搞行政、做市场的,咱也不是某个研究所里写报告的,咱是做工程的,唉,迂腐的技术工作者呀。    对于这位新东家,虽看上去像是病急乱投医的意思,其实个中就里我也看了个大概。几个海归,披着外企的壳,弄得是民企的事,回头还找了个党内的大BOSS做靠山,趁了天时。一个领域里,拿住了最核心的技术,起草了标准,守着最顶端还覆盖了整个产业链,抢了地势。奥运将近,市场催熟,官方民间均翘首以盼这个玩意面市,有了人和。不说这个东家今后会大富大贵,估摸着混吃混喝折腾了三年、五年的问题不大。而新东家那,电子结构设计岗位我是第一个人,既无环比标准,又无同比标准,工作质量无从考察,这便有了自由发挥的空间。通过和面试官的聊天,大体知道自己今后工作的内容,撑死不过我满载工作量的1/3,我又有了时间。薪酬待遇全部写入合同,唯一悬念在于期权,再加上这个可爱的医疗全险,这就是保障。如果东家发达了,咱是元老一族,中间管理层必有我一席之地,即便他嘎巴挂了,咱也轻松过了几年还学了不少东西,兹当在读研啦。    来北京新东家这里工作一个月后,我先前的猜想完全被验证。如果是头一个月适应新环境工作接近饱满外,第二月实在是轻松得让我发工资那天都觉得亏心。每日快10点才到公司,处理一下邮件,和相关部门沟通一下工作进展,一天的常规工作也就基本结束了。中午休息、午饭、看新闻要磨到两点,下午要么做点设计,要么就学点理论。由于有了固定的学习时间,07年规划的振动仿真模型基本完成了,模态、正弦扫频、随机振动、冲击、跌落五项和电子设备紧密相关的抗振动性能指标的数学模型我已基本掌握,剩下的就是对模型不断的优化和验证了。今年下半年就开始做温度场和力学场的多物理场耦合数学模型,明年开始做电磁场的仿真。我相信,两、三年以后,涉及电子设备结构设计的三大问题:热、振动、电磁兼容在我手里便都可以量化仿真分析了。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呀。    女朋友不在身边,业余的时间我会常去健身房,五个月下来体重从180斤减至145斤,身材竟呈现出27年来从未有过的标准,就连头上原来那许多的白头发也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我还捡起了丢了多年的陈氏太极拳,最近又在清华报了个陈氏太极剑班。这段日子感觉人年轻了很多,有一次和以前的同事聊起新的生活,我说,其实人呐,如果这段时间没有在进步,那就拼命的让自己年轻,争取了时间就相当于进了一大步。大哉斯言!    叨逼叨叨逼叨的罗嗦那么些,不是炫耀自己有多牛,比我牛的人海了去了,尤其在天涯,说起薪水来,年薪低于50W你都不好意思说。我只是想告诉咱机械门的兄弟们,投资啥都不如投资咱这个破专业,更何况咱这破专业保不齐过几年就一点都不破了。这几年咱这个专业不赚钱,尤其对于新入行的兄弟那简直就叫一个惨淡,这是坏事,也是好事。咱最需要钱去抠女、去风流、去搞搞震的时候,咱穷得就快当裤子了。眼见着搞硬件、搞软件、搞金融的那帮子哥们几十K几十K这样兜起,咱眼红呀。凭啥呀,咱努力了,咱不傻呀!我要说,不要急。机械设计本就是急不来的东西,这些年国家没有制造业只有代工业也不需要什么机械设计,咱窝囊是内因加外因,终也是没办法的事。可反过来想,搞机械的一批一批的转了行,要不就身在业内心飘着,本来是好苗子的蔫了,不成器的死了,几年以后会是一个什么场景了,不说几年以后,就现在,你去猎头那去扫听,猎个有用的机械容易还是硬件容易。现在我看着那些搞硬件、软件的,天天要去看资料,加起班来跟雷锋似的,他们怕呀,天天担心过了气就被后面的师弟们给撵了去。他们在拿命换钱,懂吗?IT业压力大概由于此。咱机械门的不用怕,咱的师弟们都快饿死了,放句狂话,今天咱就是休个两年假回头再找工作照样有猎头上杆子打理。搞硬件写软件做市场的行吗?休半个月婚假就休的自己失魂落魄了吧。还有,现在国家仿佛也知道总代工恐怕也不成,终于想起来几十年前咱也有过制造业,于是大飞机项目上马了。劳动密集,外贸代工最近日子也不好过了。这是什么的预兆,这是咱机械门改运的预兆呀。    但话又说回来,身处机械门您准备好了吗?  
  准备中
  在自己发愣的时候,能看到,了解到一些重要的可参考的东东,那是多大的一个饼啊
  我是一名08届的机械生,今天获益良多。
  给我迷茫的未来点亮一盏灯
  很好,不错,羡慕前辈啊
  昨天和一个老同学通电话,谈了谈当前搞电子结构设计这个行业,真是还是有蛮多无奈的。不过我始终坚信,靠代工过日子的中国很快就会过去的。
  谢谢你,让我充满了希望。我本科的专业是电气自动化,但是我对电子真的很不感兴趣,所以毕业后一直搞的是机械设计方面的工作,基础不好,也费了很多时间,一直在想自己的选择到底对不对。  下个月,我就跳槽去深圳工作了,为了自己的理想,我一定会加倍努力,楼主的帖子也让我信心十足,坚持就是胜利。
  您的经历影响了一个05级机械生,谢谢,未来我想和你一样有作为一个工程师的骄傲
  谢谢LZ的经历,也给我很多启示,很佩服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让我对机械更有信心了
你是我们的骄傲  
  LZ是一个非常有毅力的人,非常佩服。希望有机会能认识一下,看起来我和LZ还是老乡。    说起来我也是一个机械生。大学,学的是机械电子。学习的时候真的是拼了命在学习,尤其是电类的专业课,没有低于90分的。因为我爱好无线电,但是因为我是色盲,调剂到机械经历让我曾经痛苦。我对机械并不反感。后来我又报考了本校的机电研究生,但是没考上,调剂去了西部的一个院校。专业也是调剂的机械设计,主要学了可靠性设计和有限元。毕业时就业有限制。只能又考博士到了上海的一个高校。我当时已经对机械没啥兴趣了,所以和导师商量,选择的研究方向是软科学,决策方面的,可以说机械没有一点关系。读得很辛苦,最后有了2篇英文SCI论文才毕业。花了4年才读完,读完后,又觉得对这些泛泛的研究和报告失去了耐心,不想以后再做这个不着边际的方向了。高校也不想去,多年的学生生涯使我对高校教育已经彻底失望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不想去“误人子弟”的老师。那时候我对企业有一种崇拜感,我觉得只有企业才是代表社会最高生产力,没有企业经历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真的是很担心,4年没做过机械了。而且几乎没有机械行业的工作经验,企业招人都是非常实际的,最初的找工作,投汽车行业基本上没回应的,投了一个不大的制造外企,第2轮就被淘汰了,让我感到一些沮丧。    后来我同学推荐我到一个500强美企研发中心,获得了一次面试机会,我认真准备了一番。最后是靠临场发挥通过了2轮面试,获得了offer…在外企2年了,感觉在这里技术含量真的不高。能学到的主要是6-sigma设计,项目管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供应商管理。还有环境,健康,安全,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我知道这些也很重要,是在外企的资本之一,我也花了时间在学。但是我一直担心自己的硬实力会持续下降,会象温水青蛙一样死去。所以我不断想通过业余时间的加强自己在硬技术方面的实力。    我并不喜欢(也不讨厌)机械。我比较喜欢单片机和嵌入式系统,但是从未真正做过项目。多年的反复,我觉得机械就是我的老婆,和她在一起我能够生活下去。电子就是我的情人,时时在诱惑着我。我32岁了,想转行。我知道这里面的风险,也知道靠技术不能一头走到黑,将来也可能不搞技术,而且自己年龄上也存在劣势,但是心不甘。      
  LZ你火星来的?欺骗我的感情,LZ是要负责的。我现在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周末的时候和在一个圈子里面的一棒子同学一起玩,聊到业内的一些事情。总体感觉有两个:  1、薪水到了10K是一个关键点了,如果不带team就极少有上的余地了。这一点和硬件软件不同,不带team拿20k的多的是;  2、消费电子结构和工业电子结构对于机械生来说是个不错的避风港,较多的外企,可观的利润,有限的发挥空间。但是跳槽极不容易,招人也极不容易,裁员首先裁的就是这个领域;  3、代工业的发达,制造业的萎靡是机械生惨淡生活的直接原因,不过目前只是稍有改善,我们的日子仍然不是很好过;  4、机械没有35岁问题,越老越精,我们的师弟们死亡率很高,不象硬件软件,长江后浪追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我的MSN:leo_,希望和大家多交流。
  同是机械行业的,互勉,加油
  谢谢LZ  
  这几天又把杨继深的《电磁兼容技术之产品研发与认证》重新看了一遍,感觉收获还是蛮大的。想想,如果不是要给新来的同事做一个training我还真不会看。和layout也就一些问题沟通了一下,思路明晰了许多。
  楼主我对你真的非常佩服,我这几天一直都在关注这篇文章,只是等不到下文.所以想开口问您一些事情.我是07年毕业的,学校是北京某重点理工大学,学材料科学的,对专业不是很感兴趣,但是数学和物理学学的非常好,加上自己也有些天分,学工程上的东西都不算慢加上这个专业找工作难度大非一度想转IT或者制造业,你的文章中有些观点我非常赞同,也坚定了从事制造业的决心,目前定位是电子产品设计.但是不太清楚如何去做,而且社会能否给我工作机会让我开始也是大问题,毕竟专业偏见很大.对于这种情况,我很想听听您的建议.我在线洗耳躬听.感激不尽
  一时慌乱,语句都不通了,不好意思
  顶到LZ出现为止.强烈呼唤LZ现身解答愚问,谢谢~~~~~~~~~谢谢
  To cherryknight:    1、文章没下文了,我也仅仅是刚找着方向。  2、如果你要搞电子产品设计,如果有得选的话,尽量不要去搞消费电子设备,说实在话,我认为那玩意没有太多的含量。消费电子设备已经有技术的东西变成了时尚的东西。单纯去为了满足市场去做壳子没意思。而且现在到处都在裁员。  3、搞工业产品和军工产品都不错,工业产品设计相对比较简单,容易入门,军工的东西难做,含量要高些,当然做OEM的那种地方就真的不怎么样了。  4、还有一个方向是我向往而没有实践的,汽车电子或工程车的控制系统。  
  有一本书我推荐你读一下:    《电子设备结构设计原理》    这本书是搞这行我见过的最经典的一本教材,够你读个几年的,而且对你去应聘极有好处。
  终于等到LZ了.非常感谢您的指导.如果能够有幸入的本行,我一定不会忘记您慷慨指导.以后遇见问题,可能还会在此留言,望不吝对一个迷茫青年多加斧正.
  具体说下我的情况。高中时学习可以说很好,学校前三,不出意外往往是第一。物理数学比较不错,记得有次物理考试有个附加题,全校12个班只有我一个人做出来。但是高考遭到惨痛的失败,排在学校100名以后老远,最终带着抵触情绪选择进了北京的一个重点理工科大学。但是专业不是很喜欢,学业上堕落最终让我在毕业半年后才取得毕业证书,对这个学校的失望也降低到了冰点。  半年挣扎也没帮助我多少,报了心中梦想的学校的研究生,差一些分数,这次考试可悲的证明了我在过去4年知识的残缺,我已经不是以前的物理高手了。  于是走上了找工作的道路。霉运总是连在一起的。我失业了。没人愿意在招聘时过问我究竟能够做什么,经验和专业不符合让我非常沮丧。看到很多人,无论什么样的,都好像比我强太多了。我不怕失败,我已经遭受了很多,但是问题我怎么才能获得认可,获得一个开始的机会呢》?  LZ帮我分析一下,目前的方向和实现的可能性好么》?跪谢了
  北京这个鸟地方对于机械门的毕业生不是很好混。上次和同学聊天,我们的一致看法是绝对不要新人,除非是自己带的team内的人,绝对不带徒弟。稍微好一点企业对电子结构这个岗位也不会要新人的,培养起来太麻烦了,即便长大了也难留得住。    我文中说过了,这个行当的新人死亡率很高就是这个道理。我的意思不是说难入行,即便入行3年如果自己进步不大也很容易挂掉。我有一个师弟,和我同时进的那家军工,现在在厦门也就3K多。    去地方上的国企试试吧,工资低+学历歧视+派系斗争,那种地方留不住人所以经常招人,进去机会还是蛮大的。不过要找个好师傅带很难。
  我也是一名即将毕业的机械专业的学生,刚看了一便获益良多!谢谢了!
  好文,要顶!
  加油中......
  受益很深 表示感谢
  学机械还是不错的,什么都能做,逻辑思维也强.
  LZ心态不错
  好心态,好好学下
  楼主,你好,我们有着许多多很相似的的地方:  1、专业一样,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我的方向是机电一体化;  2、现在在一家军工小国企里做结构设计。  我们公司,刚好是做无线电方面的,所以,对于你所说的热,振动,电磁兼容,突然感觉很亲切。  
先自我鄙视一下,刚刚毕业工作一年。所以对现在工作的感觉是,很没前途。究其原因:  一、公司里核心技术是电子与高频微波方面的。开发部里几个领导都是电方向的。他们对结构方面觉得就是辅助他们的。没什么技术难度。  二、领导也就罢了,项目负责人也这么认为。于是乎,当这些机械的就是拧螺丝的。最近一直在做整机调试,明明就拧个螺丝,机子边一堆搞电的,不叫他们拧,打个电话从老远的地方,叫搞结构的过来拧,我无语了。  三、公司在机械方面,说句实在的,没什么专业人才,搞设计主要4个人。一位50多岁的师傅,现在主要对我们其它几个机械的做技术指导。主要的技术就是几十年的经验,但多是表层的东西。没有楼主所说的什么量化仿真,有限无分析之类的。一个是我现在的师傅,但除了会一画结构图外,其它的一窍不通。一个是比我早两年毕业的,也算新人吧。除了老师傅外,我们其它3人现在各负责一部机子。说白了,真正搞的也就是结构的东西,什么热啊,电磁屏蔽啊,靠常人都有的那种常识来做了,呵呵,自嘲一下。连运动仿真,也是我到公司之后,第一个这样做的。  
于是让我在公司里,感觉不到什么技术的追求,也不知道自己该学些什么来给自己充电。有时候感觉很孤单,因为没有人能一起交流技术方面的问题。当几个同事一起在那聊电的东西的时候,我只能在一边沉默,好可怜哦。  
这次看了楼主的文章,突然发现原来还有这么多的东西可以学习,很感谢楼主。先买本电子设备结构设计看看吧。  
希望得到楼主更多的指点与交流。谢谢!  
  我的邮箱:  
  前两周去武汉做电磁屏蔽的实验,竟然,不关我们搞结构的事,没让我们一起去,结果有几处电磁泄漏,回来又逛说我们的错误。可能只有振动实验,需要结构的人上了。
  07机制生,大专一年级,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很迷茫,看到LZ的经历,唉,浪费了太多时间啊!
  这个贴应该属于红脸贴!
  做电子设备的以电为主也对也不对。结构设计真正的价值体现在批量生产的可靠性上,而且必须在前期方案阶段参与。如果一直在研发阶段,结构真的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晶振在某个频点上响应过大产生很大的杂散,样机阶段很容易可以解决,毕竟不在实际环境中嘛,过试验有很多方法可以糊弄过去,真正到了批产阶段你看看,搞死你,天天调试去吧  。    还有接地的问题,真正到了产品批量的时候,你能指望还能象实验室一样这里搭接一下,那里飞根地线嘛。    多交流吧,咱先窝囊着过,不就不信中国的企业总能靠骗研发费过日子。
  前两周去武汉做电磁屏蔽的实验,竟然,不关我们搞结构的事,没让我们一起去,结果有几处电磁泄漏,回来又逛说我们的错误。可能只有振动实验,需要结构的人上了。    说实话,如果我是领导我也不会让搞结构的去,在现场的话能解决问题的还是搞电的有效些。比如对外传导试验,有哪个频点超标的话,只有搞电的知道是哪块电路泄露出来的,只要把哪块电路做一个接地处理或者直接关掉辐射源就可以了。至于结构的,到了那个时候只能把缝隙或者端口捂住,其他的招还真不多。    如果东西要做的象国外那么好,结构在布板,设备内部布局,直到系统布线部分都要处理好。我刚入行的时候别人也蛮不把我当个事的,现在我写内部培训教程教那些新入行的搞电的,这需要一个过程。
  楼住真是有才华  望尘莫及啊   让人钦佩    前两天刚刚把工作辞掉了  我毕业就分到沈阳机床 了  分到机械加工的岗位上  没办法  做加工真是没兴趣  真是迷茫啊  我觉得在国企里许多院校的学生<吉林大学 大连理工  燕山大学  天津大学 等>都被埋没了  而且他们也逐渐的自甘堕落了    我觉得象楼主这样有才华有毅力的人的真是太少了  在我们单位除了清华北大的没有国内所有重点院校都全了  而且边地都是  象我这样的专科生在这里真是没发展    
  LZ推荐的 电子产品结构设计原理我找到了。感激不尽!即使没机会找到合兴趣的工作,我仍然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处自己的产品出来,不管大小,都要出点成就
  lZ 的ID意思是笼中之蛇,笼子是关不住蛇的,我希望自己也不要为目前的困难困住
  共勉中!
  &前两周去武汉做电磁屏蔽的实验,竟然,不关我们搞结构的事,没让我们一起去,结果有几处电磁泄漏,回来又逛说我们的错误。可能只有振动实验,需要结构的人上了。        说实话,如果我是领导我也不会让搞结构的去,在现场的话能解决问题的还是搞电的有效些。比如对外传导试验,有哪个频点超标的话,只有搞电的知道是哪块电路泄露出来的,只要把哪块电路做一个接地处理或者直接关掉辐射源就可以了。至于结构的,到了那个时候只能把缝隙或者端口捂住,其他的招还真不多。        如果东西要做的象国外那么好,结构在布板,设备内部布局,直到系统布线部分都要处理好。我刚入行的时候别人也蛮不把我当个事的,现在我写内部培训教程教那些新入行的搞电的,这需要一个过程。&      楼主,真的是同道中人啊!!!    &做电子设备的以电为主也对也不对。结构设计真正的价值体现在批量生产的可靠性上,而且必须在前期方案阶段参与。如果一直在研发阶段,结构真的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    我们公司差不多只做研发的,我真没折了,看来,真的该好好考虑一下自己的职业方向了.
  如果刚开始就不以批产为目标,靠混研发费过日子的科研机构,结构确实就是个打杂的。
  能人还是很多啊
  我也是学机械的,还没毕业,也一直很迷茫,不知道出来能干什么。公司里招实习生几乎全部都是管理,计算机方面的,机械方面的实习生很少,想实践也没有机会。  
看了LZ文章,觉得看到了一点希望。最近我考虑了一下自己的兴趣和以后打算的发展方向,想问问楼主或这里各位高人:  
机械行业的测试工程师具体工作是什么?需要学哪些专业知识呢?技术含量高吗?行情怎么样?就业形势好吗?机械行业就业形势最好的是什么?如果不想搞纯技术,有什么与管理沾边的职位吗?  
其实我们这些在校学生对这些具体行业职位真的是一点也不了解,感觉大学里的教育实在是与实际脱钩太严重,现在简直是有点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感觉啊!希望各位大虾指点指点。
  先留言再看贴,前人的经验是留给我们的财富!
  前人的经验是留给我们的财富!    
  08毕业的机械生,待业中呢  看了帖子貌似有了动力,哈哈  
  加了红脸,自恋式呼唤一把。    上个星期解决了一个困扰了我们部门半个月的问题
  看的心里很难受
  大家都不容易,一起努力吧!做共同进步的朋友!
  牛人,留个狗印
  最近申请了一下上班开QQ:8016169,同行业的朋友多交流呀。
  我在公司的职位是机构工程师,其实也就打杂,真正画图设计的时间相对很少,但没有我们这群打杂的,很多事是干不成的哦
  我是一名在读的机械自考生
我感到我的就业前景很渺茫,尤其是我这中自考的学生.各位能指点以下迷经吗
  我是一个机械在读本科生,收益良多。。谢谢!!
  邀请大家来这里指点一下这个小朋友,他还迷茫这呢,还不知道学机械做什么呢:http://www.pkping.com/WorkSury/view.aspx?Sur_Guid=086b563a-dd1c-47ea-cefd0a
  深有启发。佩服,向你学习。
  刚毕业,上班天天闲的慌,无聊啊  看了LZ的作为,我感觉我现在是在浪费时间!
  好帖!  
  一个普通本科院校机械专业毕业一个月,现在在施工单位工作,感觉很无奈.请指教.
  楼上的,看看你的同行在干什么,想想目前所在公司的核心技术。你才毕业一个月,到任何地方都没有必要无奈。
  我是08届刚毕业的,学数控技术的,我现在正处于迷茫中,看到周围的同学都改行了,自己还在机械行业中,觉得好辛苦,自己也想改行但是有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就暂时坚持着,今天偶然看到,觉得自己找到近来要找的,明白自己现在该怎么做了,
  好贴。留个记号慢慢看。    
  今天报名了工程硕士,努力努力。。。。
  电子设备结构设计原理  买本来看下
  楼主加油~~    软件 没有35岁问题~~
  向你学习
  迷茫。。。。。    
  好贴,好贴,我敢说楼主楼主拯救了万千的机械生,两个字,“谢了~~”。
  楼主有毅力,赞一个!  我也是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的,本科学的是机械电子,研究生学的是机械制造工艺。在北京一个以航空航天著称的学校,现在面临找工作和毕业。  巧合的是,我现在正经历着和楼主几乎有着相同遭遇。我的腿前不久由于严重的骨伤,做了手术,现在还没法正常走路,眼看着同学们一个个忙着找工作,心里很着急,也产生了对未来的怀疑。  看了楼主的经历,不禁暗暗嘲笑自己。楼主当初经历的比我要严重的多的腿伤,尚且坚持下来,我这些伤痛又算得了什么?大不了年后再找工作!  机械行业的起薪不高,但是只要坚持下去,不断充实自己,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楼主好!  我也是机械电子的,研究生快毕业了,请指点!  
  我本科学的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研究生学的机械电子!  但是点的东西写的很少,跟导师作项目设计了一台大型机器,  用的气压,PLC控制!  现在面临就业,不知道进什么样的行业?什么性质的企业好?  英语一般,六级还差一点,又有找个&语环境&公司的想法,怕到了有些企业丢掉了英语以后跳槽也没有什么选择的优势了!  希望楼主指点一下!
  我也是一名机制学生,现在正为找工作犯愁,没有英语4级根本没人要,现在一些同学都签到上海一些大型造船厂,我们家门口有一个小机械厂,很小。去了有了工作,不去烂在家里,很迷茫。不管怎么说看了lz的文章,我对机械有了激情。
  一看到LZ的这篇文章就有种真实的感觉 不像某些文章一看就是假的 我学机械制造的 快要毕业了,现在是天天压力都很大,晚上睡不怎么着,都是为了工作的事情。看到楼主的经历,看来前面的学习之路漫漫无期,找到一个能学习的地方更是不容易,有点迷茫。在厦门这边发展机械不知道好不好,还是要去广东或者其他地方??楼主能给点建议吗?谢谢!!!
  和原来那家公司的最后一点关系在今天彻底结束了:股权连本带红利一分不少的打到了我的帐头上。庆祝一下,非常完美的胜利大逃亡。    buaacgh:别逞强,我当年就是太逞强,吃了很多亏,能在家养着就养着,职业空白不要紧,千万别歇着就可以。如果要学东西的话,建议学学有限元分析。这个东西理论很重要,不需要太多实践的经验,自己在家有台电脑就可以搞。可以从热分析上突破,那个相对比较简单。你的教育背景非常好,盯住大公司,外企,不然就进研究所,不要贱卖自己。唉!我要是有你的教育背景,特想去安氏亚太。    liujigen2008:唉,你的方向太泛泛了,其实我也懂的不多,关键看你哪方面强。不像前面那位,他的北航机械的背景让他在航空航天、工业控制领域有很强的竞争力。    zheng212213:去成都、西安、长沙、深圳的以制造为核心的企业,哪怕工资低一点,沿海那些小家电、OEM就算了吧。    突然觉得自己很装13。:)    
  yu:傻仔,办一个假证不就得了。学位证、学历证这些搞个假还真有人看的出来,一个四级证谁去看呀。应聘前先突击应聘英语和专业英语,整份英文简历。别去小厂,那种地方混不出名堂。
  学习了先  
  zheng212213:去成都、西安、长沙、深圳的以制造为核心的企业,哪怕工资低一点,沿海那些小家电、OEM就算了吧。        突然觉得自己很装13。:)        能不能给我介绍几个企业啊,呵呵 我了解企业的地方还不够,也不知道哪几家好,呵呵 !!谢谢你给我的建议!!!
  也说说我的制造业经历吧(实际我的人生很失败,但单就制造方面来说我没给自己丢脸)  从来不懂任何机械,机械加工知识完全为零的我,97年接触线切割,在某大学培训一星期之后找到第一份工作,300元每月,做了一星期.  第二份工作做了三年,从1500元每月做到3000每月,职位从技术员做到组长做到工程师做到部门主管,期间从线切割国产机到日本机到瑞士机,到车铣磨加工中心内外圆磨火花机全部接触并且熟悉.  此后进入过多家跨国公司做工程师或者技师,因性格不好都没赚到钱,但一路走来电脑软从MASTER CAM 到AUTO CAD 到 PRO E 到 SOLID WORKS 全部学完.  第一个创业项目是想做电脑培训,但当时经济能力不够.  第二个创业项目是自己生产一个耗材类的产品,从没有任何机械设备完全外发请人加工做起,做到现在完全自己生产三四个产品.创业过程中又学到了许多的新东西,比如陶瓷加工、宝石加工、钻石加工等.  相对于许多的创业者来说,我这点东西根本没资格称做成就.但我希望做机械行业的XDJM不要灰心,制造业大有前途.  如果不要求大富大贵的话,只要你真正弄懂一样东西,就足够成就你的一生.  努力吧!  
  说说就好了~
  01年?那时大学还包分配  是该你拽塞!
  今年毕业的和楼主一个专业的
  留名,  今天面试刚被刷,真郁闷着,  看了LZ的贴 又有了动力  想请LZ推荐几个进入比较容易,而且能真正学到东西的公司
  今天大环境超级差,唉!机械生本来就苦,但还有口饭吃,现在可能得饿着过冬了。    现在每个企业都打算削减费用,招人的公司超少,要求也高,这个世道!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十多万买什么车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