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塘论坛洪水河水泥厂至武宣仙鱼水泥厂有多少公里

【58同城】重庆水泥价格_重庆水泥厂_重庆水泥品牌
重庆诚信水泥经营十年有余,主城九区均送货上门,主要经营南海水
矿山石料厂面向重庆主城区直销石粉,瓜米石,鱼米石,(1-2、
吴哥水泥河沙营业10年有余,人手资源丰富专做河沙水泥生意量大...
重庆安然建材,已有十年有余,主城九区均送货上门,可带搬运,主...
重庆佳园新型墙体材料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加气混凝土砌块,轻质水...
矿山石料厂面向重庆主城区直销石粉,瓜米石,鱼米石,(1-2、...
重庆强锋建材经营范围:河沙【粗沙,细沙】,水泥【各种品牌水泥...
出售 水泥:拉法基水泥 希望水泥 红狮水泥 海螺水泥 南海水...
重庆鑫满泰建材有限公司为一家从事室内外商用民用弹性地面材料的...
我们专业从事地坪施工十多年,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现场施工、...
重庆同心建材公司自成立以来,成绩有目共睹,受到了装修公司的关...
重庆建方建材有限公司成立10年,一直秉着用心服务,品质保障的...
我们专业从事地坪施工十多年,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现场施工、...
重庆满天露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专业承接木地板安装,维修,翻新,保...
张氏建材是南岸区长生、茶园批发水泥、河沙、石粉、石子,标砖,...
重庆安然建材,已有十年有余,主城九区均送货上门,可带搬运,主...
我们专业从事地坪施工十多年,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现场施工、...
价格低,分量足!!!重庆市九龙坡区,江北区,南岸区,渝中区,...
重庆建方建材有限公司成立10年,一直秉着用心服务,品质保障的...
本公司专业从事河沙【粗沙,细沙】,水泥【各种品牌水泥】,石子...
出售 水泥:拉法基水泥 希望水泥 红狮水泥海螺水泥 南海水泥...
重庆加气砖隔墙|重庆轻质隔墙 | 重庆加气砖隔墙|重庆轻质隔...
重庆鑫满泰建材有限公司为一家从事室内外商用民用弹性地面材料的...
重庆同心建材公司自成立以来,成绩有目共睹,受到了装修公司的关...
吴哥水泥河沙营业部营业10年有余,人脉资源丰富,可以提供各种...
我公司致力于专业房屋改造,为用户做出高质量,高品质的改梁公司,所打立柱... (02-22)
承接复古地坪,艺术地坪,水泥自流平,环氧地坪,墙绘施工地址:九龙坡石桥... (02-16)
江北区友圆建材经营部公司自成立以来,本着诚信为本的理念,服务于每个客户... (02-12)
业务范围:批发水泥、沙石、红砖、轻质砖、陶粒、防水材料、运输建筑垃圾承... (02-05)
大量出售: 拉法基水泥 海螺水泥 希望水泥 南海水泥 红狮水泥 河沙 ... (02-04)
张氏建材是南岸区长生、茶园批发水泥、河沙、石粉、石子,标砖,配砖,加气... (01-30)
沙坪坝加气砖隔墙,渝北加气砖隔墙,渝中加气砖厂家,巴南鱼洞加气砖,大渡... (01-29)
彩砖 透水砖 路沿石 机刨石 水泥管 水泥板 水泥 沙子 水泥构件 石... (01-27)
重庆王浩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建材配送部建材配送中心重庆主城区24小时配送。... (01-24)
重庆建方建材有限公司成立10年,一直秉着用心服务,品质保障的宗旨服务客... (01-19)
大量批发水泥、沙子、石子、加气砖,同时还承接除渣业务。重庆跑得快建材配... (01-17)
小向建材批发配送部专业从事河沙,水泥,石子,砖批发配送,欢迎选够,厂价... (01-08)
小向建材批发配送
矿山石料厂面向重庆主城区直销石粉,瓜米石,鱼米石,(1-2、
重庆诚信水泥经营十年有余,主城九区均送货上门,主要经营南海水
重庆水泥介绍:58同城重庆水泥网是重庆专业的水泥信息免费发布查询平台,免费提供重庆水泥相关信息,感谢您选择信息平台。手机版请访问
重庆水泥全部商圈:
水泥- 相关类别:
重庆水泥周边城市:
水泥- 热门城市:广西武宣属于哪个市
广西武宣属于哪个市
(C)2017 列表网&琼ICP备号-12&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您当前的位置: ->
鱼仙河散记
三门峡日报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灵宝市朱阳镇鱼仙河,当我听到这一仙境般的名字时,不禁怦然心动,飘飘欲仙。&&&&芳菲四月,我们一行人驱车穿越青崖壁立、碧流清澈的南弘农涧河谷,顺河而行,行走15公里之后,河谷越来越狭窄,河水声也越来越小。在水泥路的拐弯处,便来到杨沟口村,这是鱼仙河谷的入口处。&&&&在杨沟口村,一道千米长的仿古长城耸立在眼前。这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地人战天斗地、“农业学大寨”的杰作,也是鱼仙河的标志性建筑,颇具匠心。城墙以青石条砌成,用白石灰线条勾勒,古朴典雅。城墙下有一个半月形门洞,越过门洞,就在不远处,依山而居着两三户人家,青瓦白墙的屋檐下悬挂着几串红色的干辣椒。院子里干净整洁,几只鸡在闲庭信步,几位精神矍铄的老汉坐在阳光下悠闲地抽烟聊天儿,惬意地享受着明媚的春光。&&&&进入鱼仙河谷,山路忽然一转,眼前豁然开朗。极目远眺,在蓝天下,远山峰峦叠翠,绵延起伏,云雾缭绕,如同三面翠绿的屏风,把精致的鱼仙河谷渲染成一幅清丽隽秀的山水画,或工笔,或雕塑,或纵情泼墨。近处的山坡上,一些叫不上名字的野花漫山遍野地竞相绽放,红的似火,白的如雪,黄的灿烂如金,飘飘洒洒地点缀于苍松翠柏中。面对如此壮观的山花烂漫景象,大家欢呼雀跃。再往前行,陡峭的青崖之上有一种松树映入眼帘,树干银白发亮,树荫苍翠如盖。这是白皮松,属天然保护珍稀树种。村东面有巍巍的佛山,在风雨中守望着鱼仙河村。青山翠谷之间,田野平坦如砥,碧绿的麦苗郁郁葱葱地延展到山边。宁静的溪流上,横跨着几座弯弯的小石桥,此时,炊烟袅袅的鱼仙河村庄被青青的翠竹环绕拥抱。清风徐来,松风和鸣,山歌荡漾,鸡鸣犬吠,竹林青青,把鱼仙河谷点缀得格外秀美,俨然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当地人自古就有栽植绿竹的传统习惯,据村里人讲,竹子象征着青春、长寿和幸福。鱼仙河两岸的道路边、溪水旁、岩石上、村落里、庭院中和田间地头,到处生长着一丛丛翠竹,到处是修颀俊美的竹林。细细品味,稍细一些的竹子,秀逸富有神韵,纤细柔美,似亭亭玉立的少女;稍粗的竹子,潇洒挺拔,清丽俊逸,高风亮节,似风度翩翩的君子。我想起了东坡居士的名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道尽了竹子的风流高雅。郑板桥老人的竹画、竹论也是写尽了竹子的清恬神韵:“一二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自然淡淡疏疏,何必重重叠叠。”勤劳淳朴的鱼仙河人之所以种竹、爱竹、赏竹,也是他们热爱山水、热爱生活和自强不息的品格写照。&&&&清澈明净的鱼仙河水从村中悠然流过,使小山村显得更加灵动。鱼仙河水由大大小小的山泉水汇聚而成,有的泉水从岩缝里喷涌,有的从古树洞下冒出,有的从竹林深处流出,河水晶莹明亮、清澈甘甜,鱼儿在水中快乐地嬉戏。口渴了,用手掬一捧河水,清香而凉爽,甜在心里。相传,佛山南麓有一条河,原名鱼现河。河岸边住着一位淳朴善良的青年渔娃,与私自下凡的鱼仙女喜结良缘,他们一块上山采药为百姓治病,深受村民的喜爱。天上的王母娘娘知道后大怒,一时间电闪雷鸣、洪水暴涨,眼看就要淹没村庄。为使村民免遭灾难,夫妻二人挥泪作别,鱼仙女驾云而去。后来,鱼娃因思念妻子郁闷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将鱼现河改为鱼仙河。优美的传说,使鱼仙河极富传奇色彩。&&&&在鱼仙河村,勤劳淳朴的村民大都依山傍水而居,村前村后挺立的几棵古树苍干虬枝、古朴遒劲,为山村增添了古典韵味。村舍小巧玲珑、精致典雅,大都是白墙青瓦,院墙是白色的圆柱形围栏。过了白色的小石桥,走进一家庭院,一丛翠竹格外醒目,一株红豆杉飘溢着清香,勤劳的主人正在精雕细刻奇石盆景。如今,鱼仙河村已成为休闲避暑山庄,吸引了许多前来休闲度假的城里游客。据村里人讲,到了麦黄季节,田野里种植的几百亩芍药便会绽放,艳丽硕大的花朵如同红色的海洋,与金色的麦浪交相辉映,置身花海,令人流连忘返。&&&&夕阳西下,在返回的途中,鱼仙河的青山、翠竹、碧水和村庄组成一幅幅迷人的山水画,不时在我的眼前浮现,我也仿佛沾了鱼仙河的灵气,羽化成仙了。
作者:■ 冯敏生
&& 主办:三门峡日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 &
运营维护:三门峡日报社网络技术部
&& 技术支持:( &&
地址:河南省三门峡市崤山路中段17号
&& 建议您使用IE6以上版本,或以上屏幕分辨率以达到最佳浏览效果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西部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漓江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漓江,属西江水系,为支流上游河段的通称,位于东北部。传统意义上的漓江起点为桂江源头,现代水文定义为溶江镇口,终点为三江口。漓江上游河段为,下游河段为传统名称的桂江。灵渠河口为桂江大溶江段和漓江段的分界点,荔浦河、恭城河口为漓江段和桂江段的分界点。漓江段全长164公里。沿江河床多为水质卵石,泥沙量小,水质清澈,两岸多为岩溶地貌。旅游资源丰富,著名的桂林山水就在漓江上。[1]
关于旅游文化请参阅:
漓江干流概况
漓江河道走向
漓江,西江(珠江上游干流)的支流上游河段的通称,位于东北部。
历史上对漓江的发源地,有三种说法:(一)《水经注》称:“漓水亦出阳海山”,“湘漓同源,分为二分,南为漓水,北则湘川”。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称:“湘漓二水,皆出灵川之海阳,行百里,分南北而下。北曰湘……,南曰漓,……”。(二)清·乾隆五至八年任兴安知县的黄海则说,漓水发源于县南之双女井。(三)唐兆民在《灵渠文献粹编》的《引言》中说:“……离水(漓水),实际上就是源出今兴安县西的严冈,上游称源江、中段称石龙江、下游称清水河、水流三十多里的一条溪河,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澪水(零水)”。“可知澪(零)水即是离(漓)水”。 各说所指均系灵渠的水源,并非今天的漓江。
漓江发源于壮族自治区华江乡(四百里山脉的最高峰)东北面海拔1732米(黄海基面)的南侧。四周群山环抱,竹海茫茫,漓江主源乌龟江和砂木江在山脚下高寨村区域的十里峡谷()相会,在南流中西接龙塘江,东纳黑洞江,三江汇合后称六峒河,往南流至司门前与、汇合称,至附近与汇合,始称漓江。漓江经过在平乐镇北与恭城河汇合,漓江段全长164公里。平乐镇以下称。河流继续南流至梧州汇入。[1]
在境,自溶江镇河口,接古运河灵渠,为漓江起点(古代水文认为:灵渠为漓江的上源[3]
),接后出境。
在境,在小溶江村进入境。漓江境内流域面积2173.29平方公里。 全长45公里,分两段:上段长33.5公里,河面平均宽度160米。自小溶江村起,流经峡背、岩头、三街、富丘渡、渡头、双潭、崔家圩、三岔尾;先后纳、、、瀑布水、三百源、诸水,沿下秦至大面圩流入桂林市。下段11.5公里,河面平均宽度220米,均卵石夹沙泥河底。自大圩镇上力脚村再人县境, 经敢兴、大圩镇至南村,纳黄沙河、涧沙河、潮田河3水,南流至清水潭受,出桂林市郊、下阳朔县。[4]
在区,漓江在灵川县秦家进入桂林市区,由北向南穿过城区,汇桃花江后至斗鸡山折向南流,过灵川大圩镇又蜿蜒向南,在草坪乡冠岩处入阳朔境,流经市区49.3公里。在桂林水文站(穿山乡樟木村尾)处流域面积为2762平方公里,流域平均宽度39.2公里,干流长105公里。流域形状为上、下游两头较窄,中间宽的长形多支流河系。大溶江至桂林为岩溶峰林平原,河床比降为0.94‰,市区段河床平均比降为0.44‰。[1]
在境,自杨堤乡官岩村流入县境。入本县境流经杨堤、兴坪、福利、阳朔镇、城关、普益、接纳山背河、土岭河、大源河、樟桂河、双月河、田家河、双桥河等支流,至普益乡马草坪入平乐县境,共长69公里,占漓江干流(通常称兴安至平乐河段为漓江,全长164公里) 的42%,为流经各县境最长的一段。[5]
在境,荔江(荔浦河、漓江、茶江(恭城河)三江在平乐镇相汇称桂江,往南流入。[6]
漓江河床特征
漓江桂林市区段两岸地面标高在154~132米之间,属一级阶地的堆积物,上部为粉砂质粘土,一般厚度2~4米,下部为砂卵层,最厚达20~30米。河槽宽在125~585米之间,河岸高3~5米。河床由砂、卵石组成,并常年长有水草。河床滩潭相间,滩长潭深。河滩主要分布在董家巷、新码头、解放桥、象山、漓江桥、白果树村、吴家里、王家里、柘木镇及小龙门村附近河段。枯水期河滩水深一般不足1米,滩长一般在500~1000米,其中以吴家里滩为最长,达1970米。河床上的深潭主要分布在白石潭、泗洲湾、木龙渡、伏波山、九娘码头、象山、南溪山、净瓶山、胡子岩、龙门村、马家坊等附近。河段深潭处枯水时水深在6米以上, 最深处是净瓶山潭,水深达14米以上,其次是南溪山和马家坊,水深在12米以上。[1]
漓江阳朔段两岸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岩溶峰林地貌,也是广西最美丽的河段。从近阳朔县境的潜经村开始,漓江进入峡谷地段,蜿蜒予丛山之中,河谷深切400米。漓江不但河谷深,且河床比降大,平均为千分之四,形成许多滩、洲、峡、矶。县境内漓江有滩38个。两岸有29个宽度不一的泛滥小平原和河漫滩,面积为2397亩,土层厚且质地松软,有机质丰富,酸碱度适中,自然肥力很高。[5]
漓江主要支流
漓江干流支流情况表汇流口岸别
及支流级别
河长(公里)
(平方公里)
1642860(水文站以上)
兴安县华江乡
兴安县、灵川县、桂林市区
右--灵渠33.15--兴安县左--小溶江49-资源县两水乡塘垌村南资源县、兴安县、灵川县左--甘棠江60767.22灵川才喜界大虎山灵川县---白云江9.220.9灵川北障山和尚岭灵川左
--董家河
大河乡鸟树岭
--清风河
大河乡、穿山乡
--小东江
大河乡潘家
大河乡、穿山乡
--桃花江
临桂县五通乡
临桂县、甲山乡、市区
临桂县庙岭乡称勾山
临桂庙岭乡、甲山乡、市区
--瓦窑冲
柘木镇石家湾
--谷木河
柘木镇瓦窑村
--樟木江
穿山乡望城岗
--朝阳河
朝阳乡皎霞
--窑头河
柘木镇瓦窑村
--柘木河
柘木镇常家村
--相思江
临桂县南边山乡、柘木镇
老陡门(临桂县会仙)
临桂县会仙、雁山镇
大埠乡李汕坪
雁山镇安门底
雁山镇枫林
  -佛殿河
二塘乡銮塘
二塘乡、柘木镇
二塘乡西村
临桂县会仙
白滕崴、二塘乡
柘木镇白竹境
--蒋家河
朝阳乡、柘木镇
--竹江河
,黄柏江是漓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越城岭东部资源县境内的打鸟界。自北向南流,经补里、中洞,于排山凹进入兴安县境内,经文家湾,有静塘边河及免江先后自西和东汇入。往南经苏家湾至浪江,有香草江从西来汇,至清水江,东面有小河汇入。折西南流,有赐荣江从北向南汇入, 又西南流,出白桃后进入开阔地带,经茶源头至司门前南1里汇入大溶江。源流高程918米,河口高程190米,兴安境内河长35.4公里,平均河宽60米,河床结构以卵石和石沙为主, 平均纵坡5.9‰,流域面积173.63平方公里。兴安境内154.75平方公里。 县外18.8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7.54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径流深1401.8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2.38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61万千瓦,可开发0.38万千瓦。黄柏江多在山岭间穿行,上游段沿岸有少量农田,岸高3~5米。下游出白桃后两岸较平坦,多农田。黄柏江含沙率0.166公斤每吨,多年平均流失量6.415万吨。
,川江是漓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华江瑶族乡西北,越城岭西南麓之大竹山以南第二峰,自北向南流,经曹江、洞上。从东面来的河流,先有白站底江自月江汇入,再有盐里江、坪水江分别在洞上之上首和下游汇入,又往南至竹江口,有小河从西来汇。折东南流至一渡水,有自北来之崩江汇入。复南流,经滑石堰、六家凸至茨塘有反壁江自西汇入,又南流至渡船头与杨家庄之间入大溶江。 河源高程1745米,河口高程190米,河长25公里。平均纵坡11.4‰,平均河宽43米,流域面积182.7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0.55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径流量3.33亿立方米。 河床以卵石和石沙为主。含沙率0.166公斤每吨,年流失量3.166万吨。 流域内多崇山峻岭,上游只有月江、洞上河段沿岸有少量农田,下游自罗田村至杨家庄沿河两岸多农田。
,灵渠又名兴安运河,或称湘桂运河,属漓江的一级支流。它凿成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灵渠由北南两渠组成。北渠俗称湘江新道,全由人工开凿而成。北渠大致与湘江故道略成平行,渠槽在田畴间,其水位高过湘江故道,湘江水在分水塘经铧嘴分流和大小天坪坝引流后, 约7分水流入北渠,在高塘村与湘江故道相会,全长3.25公里,最大引流量为12立方米每秒。
,小溶江是漓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资源县两水乡塘垌村南,越城岭西南麓,戴云山东南面大坳, 自北向南流经白竹江,折向西流,至双江口前1公里入兴安县境,经罗江至两渡桥,西纳干河之水,此后折向南流,至观里,有仓江、大鸟石江先后从西、东两边汇入。南流至中洞又有松江、粟家江先后从东西两方汇入。再南流,东有杨柳江自座石岩入汇。至大碧江口,西有大碧江,东有古楼江分别汇入,又南流,有从西边来的小黄江在塔边汇入,松江在松江口汇入。又南流至白鱼峰入灵川县境,经小河竹至山门口重入兴安县境,进入开阔地带, 经田洞至大埠头对岸汇入漓江。源流高程1656米,河口高程175米,河长49公里,其中兴安境内河长39.6公里, 平均河宽44米,平均纵坡5.5‰,流域面积262.78平方公里,县内215.75平方公里, 多年平均流量13.24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径流量4.18亿立方米。河床多卵石和石沙,含沙率0.15公斤每吨,平均年流失量7.07万吨。水能理论蕴藏量3.37万千瓦,可开发1万千瓦,已开发800千瓦。小溶江穿行于越城岭西南之山岭中。流域内竹木茂盛,植被良好,多年平均降雨量2598毫米,水源充沛。上游只在两渡桥至塔边沿岸有部分农田,下游出山门口后进入农田区。解放以来,沿河建有堰坝6处,灌田4334亩;建发电站6处,装机658千瓦。[7]
,旧名白银江或北溶江, 发源于北障山和尚岭南侧,源头海拔853.9米,南流进白云江水库。 下游受小溪流,穿越湘桂铁路,经留田至三街圩注入漓江。河长9.2公里,流域面积20.9平方公里。白云江下游,水土流失严重。
,发源于德王岭南的胆江坪, 海拔871.3米,汇黄洲水成河,蜿蜒东南流,经子岭门、新安村、赵家田、途纳磨槽界、井眼塘、铜涔门、老安、岭冲诸水,穿铁路至三街圩注入漓江,河长20.18公里,流域面积58.85平方公里。河道宽25米,卵石河底。清初始建南堰、北堰,灌田至今。
,古称龙岩江或灵岩江,为境内漓江最大支流。河长60公里,总流域面积767.22平方公里。甘棠江干流发源于才喜界大虎山东坡,源头海拔1613米。南流经簸箕塘、龙涔、门部、西岭、石垒、竹山堡、草涔,途纳大虎山、黄泥江、荣涔、南山、岭门、牛塘、汀江、茅后、红涔、大塘涔、草涔诸小溪,下屋围至唐家尾汇蓝田河(西江),下至狼脊汇七都河。以上古称东江,下为甘棠江。折东流,出青狮潭峡谷经九屋村至龙岩,穿越天然山洞,后经官桥,至江洲、纳社江水,继沿渡潭、潭下、田南至狮子埠;途纳吕竹、绿宝河水,穿越湘桂铁路、 桂黄公路后沿甘棠渡至湘潭村,受同化、土坡2水,折南流,经三排、大树底、过尼龙坝至三岔尾注入漓江。出口海拔145.1米。主河道全长约60公里(含青狮潭水库淹没段)。河道平均宽: 东江段55米,甘棠江段150米。河底,青狮潭峡口以上多裸砂基岩及大卵石;以下段则为泥沙夹卵石,多河滩。自青狮潭水库建成后,上游的东江、蓝田河、七都河等均注入青狮潭水库。
,古名义江、扬江或称潦塘河。发源于公平乡沿口村(原名孔里村)北,海拔756米,南流经界底至中间江,纳大勒里水,折西流受山口水,转南流经田洞至寨底村出临桂县板屋;续南流,经江背底,下西山,途受寨底、岩山、汤家、下宅、新寨、马安诸水后,经新建、潮田纳留村水,折东流经白田、莫边,受木叶寨水,续东流经潦塘、龙头纳金陵水,至桥头村复入灵川境。沿塘东、聚田、榄头,纳南村水,出桂林市,经财贸干校折北流至庭江洞,又入灵川境石巷村,至船埠头纳法源河水,再流入桂林市水南村,受社塘水,折东流至燕水岩,受道光水,折南流经白塘、穿工农桥至敦睦村北弯向东流,穿湘桂铁路、西门桥、南门桥,一支自象鼻山注入漓江;另一支南下雉山麓注入漓江。桃花江全长45公里,其中灵川境内长10.6公里,总流域面积321.9平方公里,其中灵川境内面积119.23平方公里。河宽45米,河底多淤泥。 该河多弯曲,河面宽狭变化大,堰坝多,坡降极缓,径流量大,又常受漓江洪水顶托,因此,沿河一带涝灾频繁而又严重。
,发源于兴安县东山(又名银矿山) 的南侧,南流5.1公里入境,经莫家、陡田诸村,途纳殿塘寺、殿底、周家、小落、金竹、福江等支流后,折西,出军营村北,注入漓江。全长21.4公里,其中境内长16.3公里,总流域面积89.08平方公里,其中境内80.78平方公里。陡田以上河宽30米,以下50米。河底多裸露砂岩。流域内松林苍翠,盛产松脂,河道古堰众多,新建淦江水电站1座。 淦江较大的支流有福江:发源于灵田乡福家田村南坡,曲折向西北流,经楼底、囊村、金狮洞至陡田,途纳竹篓江、荔坡水后注入淦江。全长13.5公里,流域面积21.78平方公里。囊村以上河宽12米,以下宽3.5米。
,也称湴湴水,发源于塘源村北的大岭头,海拔730.7米,向南经桥亭至薄岭,在峡谷中下跌成瀑布,折南流至崔家圩注入漓江。河长5.8公里,流域面积12.28平方公里,瀑布水以上河宽9米,以下15米,流域盛产石英矿,亦蕴藏大量腐殖酸土待开发。 三百源水 发源于五将岭南坡,海拔647.3米,向西北流,经三百源至崔家圩注入漓江,全长4.9公里,流域面积13.28平方公里,河面平均宽9米,泥质河床。 黄沙河 古名秋皮江、花江、西江或牛河。发源于老雷公殿西南侧,海拔1016米。自西转南流至盐沙坪东, 两溪相会成河。续南流,至三岔河,受金竹、弩塘、香炉田3水;南下洞上、莫家,转北流,经江洲至阳旭头,纳大岭脚水,折西南流,经廖家、江南至大汀,纳四联水, 转南流经花江、 阳家、 苏家、 陶皮洲、马家、嵅村至石家渡,注入漓江。河长48.71公里, 流域面积207.45平方公里。大汀以上河宽20米,以下至阳家河宽25米,往下至出口河宽45米,河底多沙泥含卵石,沿河一带涝灾严重,下游尤甚。 河道上游及支流区,松林翠绿,产松脂。
涧沙河,发源于兴安县西岭背村之西北部山坡,海拔986米,东流至西岭背,折南流2.2公里入灵川境。续南流入罗姑山水库;出库后,蜿蜒曲折西南流,下小界岭至干上(涧沙)村,途受小界岭、沙田、大江背、梅庆4水,转南流经周家至大前江,折东流受侯山背2水,复西南流至同山岗岭纳芦田水,折西流经下张、熊村圩至上桥村,纳南积水(马河),折南流,经沙桥、廖村。受泥蛇出洞水,沿下西岸至大圩四瀛洲注入漓江。河长35.86公里.其中灵川境长32.71公里, 总流域面积129.18平方公里,其中境内流域面积124.93平方公里。小界岭以上河宽10米,以下河宽35米。小界岭以上砂岩河底,下段卵石夹泥沙河底。 干流上建有罗姑山水库及水电站;九牛岭水库座落在南积水九牛岭支流上;另有木桶井、角岭头、南积、南岸、石壁、江积、泥蛇洞等小(二)型水库。
潮田河,是漓江第二大支流,发源于陶涔东山坡上,海拔1137米。西流至高塘受高塘左支溪水,续西流经彩爵至深江桥,纳小平乐水,然后下泻落入深谷,形成大瀑布,每当山洪暴发时,声闻数里。此处具备建水电站条件。瀑布以下,该河转西南流,经河里至栗木根,途纳思江、采上、思安头、松江4水,然后曲折西流至大尖坪,受响岭、马家、暗山底3水;续西流经石井、阳安至寨底,受国清暗河水后汇合大江源,继西流,途纳绕芳、毛村、富足3水,续西流经潮田、袁家至秦岸,途受枫皮洲、百家、袁家、阳龙山、大埠5水,沿吕岸至南村,注入漓江。河长44.2公里,总流域面积450.14平方公里。河宽,栗木根以上20米,以下至寨底30米,寨底至出口60米;河底状况:栗木根以上多裸露砂岩及大块石,以下多卵石间砂岩,寨底以下为卵石河床,幸陂以下为卵石夹沙河底。 河道于寨底村以上均为林区,盛产松、杉、杂木。运输量仅次于甘棠江。 因森林滥伐严重,地表植被遭到破坏,1972年以来,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河床普遍淤积升高0.8米,洪水经常溢岸,河流出口段曾多次改道。
四源河,又名南圩河, 发源于崧坪龙北麓西侧,海拔1701米,有4水汇合注入空岩,潜为暗河,西至阳朔县西塘村,露出地表一段。向北复潜至河伯源,再露地表一段,继潜出官岩,注入漓江。河长8.47公里,(县内外空岩以下长未计入),流域面积83.5平方公里,河宽40米,河底卵石夹泥沙。历年沿河一带均有洪涝灾害。
黄泥江,发源于盂公亭,海拔1006.5米,东南流。纳利江河、畔江河诸水,流入恭城县境。 灵川境内河长22.8公里,境内流域面积82.78平方公里;河宽15~35米,河底多卵石或裸露砂岩。[8]
漓江水文特征
漓江上游的华江、川江、砚田、上洞、高寨一带是我国高值暴雨区之一,中心区多年平均降水量达2600毫米, 3小时最大降水量达271.9毫米, 24小时最大降水量可达425毫米, 是漓江洪水的主要发源地。灵川三街、桂林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900毫米,流域降水量呈自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趋势。
漓江的地表径流来源于流域内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在雨洪时地表水向地下水渗透。低水和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槽,形成漓江的径流过程。漓江在桂林水文站断面处实测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0.3亿立方米(年),实测最大值为56.3亿立方米(1968年),实测最小值为23.3亿立方米(1963年)。年内各月径流分配与流域降水量年内分配相似。其中3~8月径流量占全年的77.5%,5~6月占37.7%,为全年高值期,12月至翌年1月占4.5%,为径流量低值期。高值期与低值期相差8.4倍。据实测,漓江桂林水文站瞬时最高水位为147.43米(1952年),最大流量为5200立方米每秒(1952年) ,最低水位为140.18米(1989年),最小流量为3.8立方米每秒,年平均水位为141.36米。
年桂林市区平均径流深为1120毫米, 年径流量为6.33亿立方米, 入境水为38.8亿立方米,共计地表水资源为45.1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量1.0万立方米。
漓江的泥沙主要来自上游兴安、灵川及桃花江沿岸,由暴雨、洪水冲刷地面和河岸而形成,以悬沙为主。含沙量的变化随暴雨、洪水而定,洪水期含沙量较大,桂林水文站断面实测最大值达10.3公斤每立方米(1977年),低水时含沙量较小。每年1、2月和11、12月常接近零, 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084公斤每立方米,多年平均输沙量34.3万吨。漓江上游河道流经山区,植被繁茂,覆盖率高,表土流失少,司门前以下河床主要由卵石、砂组成,泥质甚少,同时在它的河床上有一个又一个的深潭起着沉降泥沙、澄清水色的作用,造就了晶莹的江水,成为广西含沙量最小的河流,获“江作青罗带”的美誉。[1]
具体到段,又有如下特征:
(一) 相对流量丰富。据阳朔水文站资料,年最大径流模数为55.8立方分米/秒·平方公里, 平均为38.8立方分米/秒·平方公里,仅次于柳江,高于红水河,郁江。但年比多年平均值偏小10%。这与流域内植被遭受严重破坏有关。
(二)夏涨冬枯,暴涨暴落。据1967年至1985年的资料,漓江枯水期的最小流量和洪水期的最大流量相差514.6倍,为广西河流之冠,而居广西第二位的南流江仅相差240倍。1974年最大流量为6330立方米/秒,而同年最小流量仅为13.1立方米/秒,且出现日期为11月30日,比各年都早。1972年的最小流量只有12.3立方米/秒。
暴涨暴落极不利于旅游船只一年四季通航。阳朔水文站的实测资料表明:1974年最高水位 (指珠江基面以上) 为111.75米,最低水位为102.64米,一般相差8—9米。以致通航水位(103.20米)保证率低、天数少,最高年份(1982年)为304天,最低年分(1974年)仅有180天。  这是由予漓江流域河流深切,河道狭窄,河床比降大,每遇暴雨,山洪暴发,河水猛涨,水位急升;暴雨过后,河水消退,水位急降。特别是桂林地区秋旱多,冬季雨水稀少,致使水位降到最低点,造成较大的水位差。另外,流域内植被遭破坏关系也很大,如地处漓江流域的白沙镇古板村五十年代共有森林面积1万亩,四处有清流。如今全村132个山头中,剃光头26个, 砍成癞子头的83个, 保留稍好的23个。森林复盖率由原来的59.8%下降到30%,近5000亩森林遭破坏。因此森林涵养水源功能降低,小溪经常断流,到秋冬,有些地方的群众要到1里多远的地方去挑水吃。
(三)汛期较长。由于夏季东南季风来得早,秋季又受台风影响,漓江雨季较长,区水文总站确定的汛期为3月1日至9月1日,长达半年。
(四)含沙量少。1967年至1984年平均含沙量为0.131公斤/立方米,年输沙量为172万吨。最低的1969年平均含沙量仅为0.053公斤/立方米,年输沙量为52.2万吨。是广西比较清的河流。 但进入七十年代后含沙量均比1969年高一倍以上, 最严重的1971年竟高达每立方米0.241公斤, 1984年也达每立方米0.15公斤。主要是因流域内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另外过往游船形成的波浪冲击沿岸也带下泥沙。 1980年被冲刷的绿化地段为980米,到1987年却长达37206米, 计有164处,其中最小的宽2米,最大的宽20米,一般的都有4—6米。被冲刷移位的竹木有1856株(丛),被冲走的有2234株(丛),其中最大的竹丛有土方达50立方米的。另外,还冲掉淹死新造幼林49120株。
水质:阳朔流断1980年除溶解氧、大肠杆菌数为二级标准外,其余指标均达到一级标准。1981年镉浓度上升为二级,其余指标与1980年相同。1982年溶解氧和镉浓度及其他指标均达一级,大肠杆菌为二级,水质有较大好转。1983年与1982年的情况相同。1984年大肠杆菌群数上升为三级,其余保持一级水平。而1985年溶解氧上升到二级,大肠杆菌群数严重超过了三级标准,其余各项为一级。可见,自1981年至1983年漓江水质有所好转,1984年和1985年水质又变差:大肠杆菌群数猛增,溶解氧降低。这是由于受上游桂林市流断影响较大,小东江、良丰河、宁远河、南溪河等支流,1983年后污染程度加重。加之杨堤—兴坪—阳朔沿江城镇的垃圾、粪便等没有进行妥善处理,下雨时冲刷入江。旅游船的迅速增多,船只粪便、垃圾等排入江中,以及游船冲击江岸带入的悬浮物。根据1985年的监测,杨堤至兴坪断面,溶解氧为二级,大肠杆菌为三级。而阳朔大桥断面,大肠菌杆群数为三级标准的3至6倍。为保护漓江水质,阳朔镇治理桂花沟工程已于1986年投入使用,县城污水经氧化塘净化后排入漓江。另外在旅游船上设置垃圾、粪便收集设备,集中上岸定点处理。1986年12月在阳朔漓江大桥断面采样化验的监测数据说明,漓江水质好转:大肠杆菌群数年平均基本上达三级标准, 溶解氧年平均达一级,其余指标达到或优于一级。据1988年4月县环境保护监测站对县城污水氧化塘监测的数据表明:1986年以来的年平均水平,化学耗氧量去除率85%,生化耗氧量去除率91%,菌落总数去除率58%,大肠杆菌去除率60%以上。出水(即进入漓江)溶解氧达到4.70—7.66毫克/升,悬浮物去除率为67.2%。[5]
漓江水利概况
漓江曾是岭南与中原交往的水上重要通道,对于国家的统一、经济文化的交流起过重要作用。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 ,秦监史禄在今兴安县境凿灵渠,沟通长江与珠江两水系。 元代至元二十四年 (1287) 镇南王托欢率师征交趾, 设银江站于县东。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 ,于县境漓江分置千秋峡、白石潭、芦田市3巡检司。20世纪30年代后,漓江航运地位与作用逐步为公路、铁路所取代。
据统计, 解放前,漓江灵川境内河段共筑有堰坝17条,安装竹简水车176架,灌溉农田4078亩。今为蓄水、引水、提水工程所代替。漓江河沙蓄量丰富,为优质建材,尤以三街河沙为著。[4]
阳朔县境,沿途主要渡口有5处(双全、兴坪、阳朔、福利、普益) ,4个主要码头(杨堤、兴坪、阳朔、富安)。[5]
漓江引水工程
灵渠,又名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建成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 ,是秦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它由枢纽工程大天平、小天平、铧嘴,渠系工程南渠、北渠和渠道上的附属工程,组成一个完整的水道工程体系。灵渠属沟通湘江和漓江的水利工程。
平乐堰:位于溶江镇龙源村司门前川江河(漓江上游支流)上,系木桩卵石坝,坝长120米,坝高0.8米,引水流量1.5立方米每秒,灌田1880亩。
滑石堰:位于溶江镇富江村川江河上,为浆砌石坝,原坝长150米,高4米,灌田3085亩。1956年、1957年和1963年,共投资18.71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6.71万元,投工16万个,完成土石方15.05万方, 建成坝长115米,宽9米,高3米,引水流量0.7立方米每秒的浆砌石坝,并建有附属工程93处;“长藤结瓜工程”水库2座,水塘4处,可蓄水13.5万立方米,灌田扩大到1万亩。[9]
南 堰,位于三街镇车上冲村南,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由知县王士姿捐俸修筑。堰身长49.5米,高1.84米,为大块石镶砌坝面。引潞江水,灌田1000亩。解放后,用水泥沙浆填缝加固大坝。
北 堰 , 位于三街镇岭冲村南。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由知县李天荣捐俸修筑。长45.8米,宽5.7米,高2.7米,木石结构。北引潞江水,灌三街,龙门田2500亩。
金陂堰 ,为“木框暗道式” 引水工程。清道光年间建。位于三街陶田村西,暗沟长200米,引白云江地下水灌溉陶田、东田、柴田、矮树底等村农田共1400亩。因白云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卵石泥沙常淤平河床,故采用挖一跨河深槽至地下水渗出处以下,用松木制成方框架 (高宽比为1.5×1米) 放入槽内;(框架底排置松木以阻沙石。两侧密排松桩打入河底,以固牢木框和防止沙石入内。桩外上侧砌大块石并堆碎卵石以取渗水入槽;下侧垫松板,板外填粘壤土与框架平,并夯实以阻水。框架顶密架松木条.上压砌大片石加卵石封平深槽)框架埋入河底0.3~0.6米以下,暗沟取水口端紧接河岸引水渠。迄今仍完好。
新全堰 ,位于淦江口北侧。 清雍正年间由邑民全尔炜创筑。坝长20米,高0.6米。引淦江灌倒风潭村农田329亩。至今受益。
甘棠江引水工程,位于灵川镇桥头村南。 坝型为砌条石溢流坝,高1.4米,长24米,引甘棠江水;青狮潭水库建成后,改引绿宝河水。引水流量1.31立方米每秒,灌溉禾嘉铺村至定江圩及桂林市郊的矮山塘、 白塘一带农田,设计灌溉面积1.45万亩,1978年实灌面积11960亩,1986年实灌面积仅7306亩。为灵川最大的一项引水工程。
两河沟引水工程,位于大圩镇上悻陂村东,引潮田河水2.5立方米每秒。灌溉袁家、秦岸、茯荔、潜经4个大队22个村的田地共9700亩,并解决了高宅、大埠、浮石、上、下茯荔、古东等村群众生活用水问题;年工程总收入达26.29万元,总支出25.38万元。 该工程1962年10月施工,1965年春工程建成后投入运行。1974年开通潜经隧洞,配套完成。[10]
漓江蓄水工程
青狮潭水库,是一个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防洪、航运、养鱼、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总库容6亿立方米。它位于东经110°05′~110°25′,北纬25°04′之间,座落灵川县县西北部。枢纽离桂林市30公里,距灵川县城18公里,大坝填筑在漓江支流~甘棠江的青狮潭峡谷口,以坝址所在地取名。该库地处广西东北部南岭山脉南侧,水库总库容6亿立方米,有效库容4.05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43.86万亩,电站装机4台, 每台容量3200千瓦,总装机容量1.28万千瓦,保证出力4130千瓦,年利用小时4180小时,年平均发电量5350万千瓦小时。主要供桂林市和桂林地区部分城镇及农村的工农业用电。水库的修建极大地改善了上游航运条件,有利于库区竹木筏运。工程于日破土动工, 1961年基本完成大坝、溢洪道、灌溉发电引水隧洞等主体建筑物。年,东西干渠相继建成通水。从此,灵川、临桂二县及桂林市郊区数十万亩干旱土地得到自流灌溉, 变成旱涝保收的肥沃良田。1966年7月开始水电站地下厂房的施工, 日、9月5日、11日、29日和日4台机组先后安装、调试并网发电。青狮潭水库主要建筑物有大坝、溢洪道、灌溉发电隧洞、水电站厂房、东西干渠等。
白云江水库,位于三街镇陡上坪村西。截蓄北溶江水,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有大坝、放水管、放木隧洞筏道、干渠和南、北支渠,较大的附属工程有双曲拱钢筋混凝土渡槽1座。跌水1座、隧洞2座。 设计灌溉陡上坪,甘奢铺、凉风桥、上花坪、上、下横岭、岩头、陶田、奶子山等村面积共3100亩,1986年实灌田1900亩。其《大坝工程技术说明》载入《中国拱坝图集》一书。
芦田水库,位于灵川县潮田乡北,以灌溉为主,兼防洪、发电、养鱼等。其大坝为浆砌石重力拱坝,溢洪道采用坝顶溢流方式。设计泄洪量159立方米每秒;放水量1立方米每秒。有总干渠、干渠、支渠共10条,全长45.2公里;实际挖通运行37.42公里。大型附属工程有跌水工程,隧洞2座,反虹管1座, 长320米,渡槽2座。水电站1座,装机1台,200千瓦,10千伏输电线路30.45公里,变压器15台。共容量900千伏安。该工程原设计灌溉大圩、潮田两公社的7个大队的高浪田7315亩。 最高有效灌溉面积5078.4亩 (1976年) , 而1987年仅灌溉2651亩。 总发电量184.849万千瓦小时, 总收入38.71万元,总支出36.81万元。
九牛岭水库,位于灵川县大圩镇九牛岭村东。 大坝为均质土坝,高18.1米,总库容121万立方米,放水管长66米,卧管长20米,梯级放水,共26级,级差0.5米,管孔出水量0.2立方米每秒。排洪道宽4.9米, 最大泄洪量24.65立方米每秒,有渠道4条,长9.4公里,反虹管2座。水库以灌溉为主,灌溉九牛岭、上龙塘、回龙、大村、古元、西隆、福恋等村田共1980亩。[10]
漓江航道航运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 ,秦史禄凿成的灵渠,不仅是全国南来北往最早的内陆水上交通运输的重要航道,也是境内最早的主要航道。此航道北自界首圩起,经唐家司、县城、严关、溶江圩至灵河止,全长约60公里。 古时灵渠航道沿途建有36个陡,陡与陡之间距离最长为2.5公里,最短为200米,一般为1公里; 均设有陡卒负责管理。高塘至界首圩一段,则有田产,供沿途村民拉纤之用。沿途河滩,由船民临时修整,或雇工修整,由通行的船主支付工钱。但因通航条件差,常误船期。清代以前,每年春季南来北往的民船较多,到冬季水浅时,南来的船只能在唐家司停靠,货物采用人力挑运到大溶江后,再装船转运至桂林。民国17年(1928年)、27年,桂黄公路和湘桂铁路相继建成通车后,水路运输逐步由陆路运输取代。 解放后,50~60年代,灵渠航道仅在南陡口至县城一段有少数农船通行。70年代停止使用。80年代,随着开放旅游,有部分游船载客通行。1984年,交通部批准湖南、广西两省区在灵渠航道的基础上开发湘桂运河梯级航道规划。但由于资金问题,到1990年此规划尚未实施。
除灵渠航道外还有由溶江圩至司门前的大溶江航道, 长8公里,水旺时还可上溯至华江的六洞升坪;由河口至松江口的小溶江航道,长10公里,此两条航道,皆曾有民船通行,运输竹木、柴炭、土纸、茶叶、香菇、玉兰片及其它各种山货顺桂江至桂林、柳州、梧州。自60年代后期,陆路交通进一步发展,金石、华江公路通车,航运逐渐废除,只有水上排筏由金石和华江运出山区竹木。[11]
漓江灵川段,流程45公里,上段(灵河口至董家巷)33.5公里;下段(大圩至阳朔县境)11.5公里。 1990年上段河宽平均200米;下段河宽平均150米。有6座堰坝,26条滩。水深1米至4米。南宋时可“渠通万斛船”。民国27年(1938)因抗日军运需要,曾进行疏浚。1958年后,因上游修建水库和植被破坏等原因水位逐渐低落。 60年代初, 曾采用“民工建勤”疏浚。1987年至1990年从青狮潭水库共调水入漓江4亿立方米,保证了桂林至阳朔的旅游船运行。
甘棠江航道, 原为县境西部主要航道,全程66公里。1990年潭下圩以上河宽55米,以下至三岔尾150米,水深2米。可航行5吨位船舶。历史上公平、蓝田、青狮潭3乡所产的竹、木、土纸、蓝靛等土特产品,均由此江运往桂林。1960年,因青狮潭水库截流,水位下降,航道缩短至45公里,其运输功能也为公路所代替。
潮田河 航道,是漓江主要支流。长44公里。50年代河宽20~60米,水深1~3米,滩浅水急。70年代以后因水位降低,只在春夏水涨时可放木排。
青狮潭水库航道 , 大坝至蓝田堡,航程17公里;大坝至公平,航程12公里。终年可航行5~20吨位船舶。[12]
漓江旅游开发
漓江风光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胜”之誉。从桂林至阳朔的83公里漓江河段,是漓江精华,还有“深潭、险滩、流泉、飞瀑”的佳景,是岩溶地形发育典型、丰富和集中地带,集中了桂林山水的精华,令人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之感。
1982年11月“”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要求重点保护。1991年12月漓江风景区在国家旅游局公布的“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名单中名列第二。1996年11月漓江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13条江河之一。1997年4月,桂林—阳朔航线被广西交通厅评为“广西水路运输文明航线”。1998年5月,桂林--阳朔旅游航线获自治区“广西水路运输文明航线”。1998年7月被确定为首批“全国文明风景区旅游区示范点”。1998年12月,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桂林至阳朔航线为“广西文明航线”。2000年12月交通部授予桂林—阳朔航线为部级“文明航线”;授予磨盘山码头部级“一级文明客运站”,授予竹江码头部级“三级文明客运站”。漓江游览景区由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点”。2001年1月被誉为“黄金水道”的漓江航线,被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水路客运旅游管理委员会评定为“部级文明航线”。2002年4月以桂林市交通局为管理主体的漓江旅游管理一举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保护管理体系、OHSASI8001职业健康安全三项国际管理体系认证。[13]
.桂林地情网[引用日期]
.桂林嘉美[引用日期]
.县志 兴安县志[引用日期]
.县志 灵川县志[引用日期]
.县志 阳朔县志[引用日期]
.县志 平乐县志[引用日期]
兴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兴安县志 :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年 ,: 2002 :第一篇 地 理
 第六章 水 文
  第一节 地 表 水 .
灵川县志编纂委员会.灵川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12:第二篇 自然环境
 第三章 水文
  第一节 地表水
兴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兴安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年,: 2002:第四篇 经 济
 第二十九章 水 利
  第二节 水利工程
灵川县志编纂委员会 .灵川县志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7-12 :第六篇 水利
 第一章 水利工程 .
兴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兴安县志 :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年 ,: 2002 :第四篇 经 济
 第三十四章 交通运输
  第三节 水路运输 .
灵川县志编纂委员会 .灵川县志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7-12 :第九篇 交通 邮电
 第一章 交通
  第一节 水路 .
.中国桂林漓江景区官方网站[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宣润仙风电有限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