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评:4家IPO+2018年美股暴跌跌 绝望中是否有希望

同花顺旗下品牌
【兴证医药】创新药行业深度研究||变革之下 路在何方【下】
  来源:()医药团队(徐佳熹/项军/孙媛媛/李鸣/霍燃/赵垒/张佳博)  新财富请支持兴业证券医药徐佳熹团队!!!  本篇报告的前半部分我们从国内整个创新药产业出发,阐释在药政变化的大环境下,行业潜在的巨大空间及未来发展的推动力,并通过对比国外创新药物的研发,探讨我国可以借鉴的模式。报告的后半部分我们着重探讨中国创新药企发展的三种模式,并挖掘研发的机遇、剖析应规避的风险。最后我们将推荐创新药领域相关投资标的。  3、中国创新药企发展路径模式及估值探讨  3.1由仿到创的大型创新药企-1.0模式  在我们看来,国内当下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使得我们很难向大洋彼岸的美国大药企看齐—那是一个商业保险为主的市场,高度鼓励创新,高度自主定价,同时人均的医疗支出也高达数千美金,而且很多创新药在研品种的并购对价高达数十亿美金,其“土豪”程度也绝非国内药企可望其项背。也许从我们的近邻—日本、韩国或台湾能够找到答案。例如日本,其医保系统以政府组织和雇主统筹为主,在60-70年代实现全民医保后从80年代开始经历了多项系统性的改革,包括药品降价、临床路径、医药分家、仿制药再评价—和中国的现在很相似。  尽管日本医药行业在80年代上中旬遭遇了一定的困难,但90年代以后随着武田、第一三共、安斯泰来、大冢等一系列企业“创新+全球化”战略的适时,使得日本的医药产业再度腾飞,以武田为例,无论是亮丙瑞林缓释微球、还是后来的兰索拉唑、比格列酮,都成为了响当当的国际重磅品种,在日本股市并不景气的那些年成就了其Tenbagger的美名。放眼国内,也有不少像()、绿叶制药这样的大型药企有望复制武田模式,由仿制到创新,再到国际化,最终成为Big Pharma。  恒瑞医药  恒瑞是国内创新药研发的领军企业,已经度过了过去几年的经营低谷,仿制药业务增速逐步回升,创新药陆续获批,制剂出口逐步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公司近年来国际化进程显著加快,相关产品和技术“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成为推动公司业绩增长的新动力。  恒瑞从仿制向创新转型所采取的策略是:由抢仿到创仿(me-too, me-better);先国内新药上市,后国际新药上市;先仿制药国际化,后创新药国际化。我们认为,公司这种转型模式和当年武田制药的发展历程非常类似,在率先实现仿制药国际化和日本国内专利药上市之后,武田的创新药逐步进入全球市场,成长为世界前十五位的大型制药公司。  公司高层次研发人才达1300多人(海归50多人),并有多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研发费用投入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在国内都居于领先地位。在创新成果方面,公司目前已有艾瑞昔布和阿帕替尼两个1.1类创新药获批;其中阿帕替尼自2014年12月规模化销售以来,保持了加速增长的态势。根据样本医院数据放大测算,我们认为去年年底阿帕替尼单月已达到6000万的规模,据此测算全年销售额有望达到8亿(2015年预计不到3亿)。公司正在积极争取进入江苏和其它地区的医保,即使暂时不考虑医保,我们预期未来也将至少达到10亿元的规模。生物药PEG-GCSF已提交补充资料,预计今年有望获批;瑞格列汀和法米替尼目前处在II-III期临床阶段,临床进展也较为顺利;此外,公司其他在研产品紧跟国际前沿技术,多个创新药研发进度在国内外都居于领先水平(如生物药领域最前沿的PD-1抗体已申报临床),未来公司的创新药也会在全球申报临床。总体来看,我们认为经过近几年的研发布局,公司的创新药研发管线已经初具成型,未来创新药陆续上市并贡献业绩也将加速公司创新转型的步伐  绿叶制药   微球是实现药物长效缓释最经济的路径,主要应用于抗精神分裂、激素依赖型肿瘤、降糖药三大领域,核心难点在于产业化生产,无标准化的生产设备,临床试验周期也非常长,全球目前仅有15个微球产品上市生产,有9个在研。公司研发的主要用于精神分裂和抑郁症的治疗的利培酮微球注射剂(LY03004)于2015年9月获得美国FDA授权,不需再进行任何临床试验,可在美提交新药上市申请(NDA),这便会为其节省大约1年的上市准备时间,从而相应地加快了上市速度,完成生产样品及稳定性观察后,预计2016年底申报NDA,最快2017年底能在美国上市。CFDA的优先审批政策也有利于LY03004在中国的审评加快进度。  此外,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注射用罗替戈汀微球缓释剂在美国的一期临床已经完成,根据原研厂家UCB的财报,预计2015年传统的罗替戈汀药物产品全球销售约3亿美金,公司预计注射用罗替戈汀微球缓释剂将实现4-5亿美金的销售额。同时,公司于日公告,用于治疗前列腺癌的注射用醋酸戈舍瑞林缓释微球(LY01005)获批美国临床试验。  在生物药领域,绿叶还在从事单抗相关药物研发,已经建成国内第一个自主研发的转基因动物全人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平台,在转基因小鼠血清中已经检测到抗原特异性全人抗体表达;2015年7月,绿叶制药的母公司绿叶集团还收购了新加坡基因测序公司Vela Diagnostics,拟借力基因测序技术的蓬勃兴起助力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将基因测序业务与药物研发相结合,开发出具有针对“基因”水平的靶向药物疗法。  3.2研发驱动型小型biotech药企-2.0模式  过去的十年,我们已经习惯于独家大品种,习惯于“中国神药”,以至于忽略了在中国还有一批致力于新药研发的创新型企业。在行业政策面临巨变的今天,我们也不应只看到行业增速的下降,更要看到巨变中蕴藏着的创新机遇。类似于百济神州、复旦张江、信达生物、君实生物这样的小型研发型药企有望在未来的竞争中一枝独秀。  信达生物   信达生物是一家致力于高端生物药制药公司。信达生物公司建立起了一条包括10个新药品种的产品链,覆盖肿瘤、眼底病、自身免疫疾病、心血管病等四大疾病领域,其中两个品种入选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建成了大规模的产业化基地。  2015年3月,礼来和信达将联合开发至少3种潜在治疗淋巴瘤、胃癌、肺癌等多种肿瘤的药物。其中,礼来将提供其cMET单克隆抗体项目,用于开发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信达将提供以CD20为靶点的单抗药物和一个临床前试验药物进行合作。研发工作将由信达完成,礼来负责将其成功研发出来的产品商业化。这个项目礼来出价4亿美元,这使得信达的产品可以在研发完成后就可快速进入国际市场获得回报。随后在恒瑞医药将其PD-1抗体出售后的一个月后,即2015年10月,礼来跟信达又达成协议将出价10亿美元跟信达共同研发信达的3个PD-1药物。  百济神州  百济神州成立于日,是一家全球性的、以研发为基础的生物科技公司,目前有超过200名科学家,临床医学家和员工。公司专注于开发和推广靶向和免疫肿瘤治疗,在研产品线包括新型小分子口服靶向类和单克隆抗体类抗癌药物,并已有部分产品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百济神州致力于通过寻找最优的肿瘤药物联合治疗方案,使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获得显著提高。百济神州的ADS股票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Global Select Market板块进行交易,代码为“BGNE”。  公司在早期就开发了一个癌症生物学平台,以提供更好的药物研究模型和流程。通过与国内领先的肿瘤中心建立密切联系,可获得大量肿瘤活检标本和组织样本,构建新的体内、体外和细胞生物学水平肿瘤模型,从而更好地选择靶点,并筛选和评估可能具有显著单一或组合疗效潜力的药剂。目前公司有4个药物进入临床,3个小分子药物BGB-3111、BGB-283、BGB-290和一个单抗药物BGB-A317。  此外,肿瘤免疫制剂与靶向疗法结合有可能产生协同作用,形成更持久的抗肿瘤反应,并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目前公司正在开发的肿瘤免疫试剂BGB-A317以及三种靶向疗法,包括BGB-3111、BGB-290以及BGB-283有望在组合治疗中大展头角,BGB-A317+BGB-3111、BGB-A317+BGB-290、BGB-A317+BGB-283的三种组合在小鼠癌症治疗模型及其他类似模型中均表现一定的抑制协同作用。  3.3参与国际创新分工的开放式创新药企-3.0模式  创新+并购重组+国际化驱动日本像武田、第一三共这样的优质企业脱颖而出,即使在不利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中仍然可以逆势生长,为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可见,创新和国际化是在行业低迷的形势下药企比较正确的发展道路。对于像韩国、日本、中国这样的在新药研发领域和欧美发达国家有明显差距的国家,到底如何走创新和国际化之路?除了武田之外,韩美药业也为我们指明另一条道路。  韩美的28个全球性研发项目中,有8个处于临床前,8个处于临床一期,6个处于临床二期,6个处于临床三期,将海外权益转让(license out)的有10个项目(其中2015年就有6个),其中处于临床一期的有4个项目,临床二期的有4个项目,临床前和临床三期各1个项目;取得项目许可(license in)的有2个项目,分别处于临床一期和二期。2015年对于韩美药业来说是大丰收的一年,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韩美药业共推动了6个license out项目,合作伙伴包括Spectrum、礼来、BI、再鼎、赛诺菲、杨森等,项目治疗领域涵盖癌症、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共取得研发预付款6.56亿美元,未来里程金64.26亿美元。创新驱动市值,2015年公司股价一路飚升,市值增长了近700%。  韩美这样的黑马企业的创新发展之路对于我国的一些规模较小的药企有积极的借鉴意义:通过持续的创新研发,部分品种在临床一期、二期以lisence out的方式实现全球化收益,对于不能负担过多资金和时间成本的小型企业来说不失为一条捷径。同时,我国的一些研发效率高的小型药企license in国外药企的一些品种,挖掘国内市场的潜力。同时,新药成果交易模式正在从一次性交易向更复杂多样的条款模式转变。在早期,国内药企多采取一次买断和转让的模式获取成果,包括临床前及后续阶段。近年来,药企开始更多的采取国际通行的交易模式:首付+里程碑+未来销售提成。  恩华药业  ()分别于2011年和2016年有两起licensein项目。第一起是在日与以色列D-Pharm公司就DP-VPA治疗癫痫药物在中国的独家许可与合作开发事宜进行洽谈,并签署了《许可与共同开发协议》。合作方D-Pharm公司授权给恩华的产品DP-VPA是由D-Pharm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药物,用于治疗癫痫、偏头痛和双向情感障碍患者,DP-VPA与中国癫痫治疗的一线药物丙戊酸相比,克服了丙戊酸的伴随的一系列不良反应问题,表现出了更好的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特性。恩华凭借该license in协议可以独家在中国开展DP-VPA(许可产品)用于治疗癫痫患者方面的临床研究、注册、生产和销售,D-Pharm将获得预付款和开发各阶段付款共计240万美元,当DP-VPA在中国销售额超过约定金额时,恩华将向D-pharm公司支付销售总额5%的提成。恩华已于2014年2月申报1.1 类新药 DP-VPA(原料药及片剂),并于日获批临床。这是恩华国际合作的第一步,引进现有产品领域新一代优秀品种将有力推动自身原料药和制剂的海外出口销售,继续巩固自身在国内神经中枢药物领域的龙头地位。  另外一起是日,恩华与美国立博公司(LIPOSEUTICAL Inc,LSI)就其在中国境内开发和销售新型丙泊酚注射剂的独家许可与合作事宜进行了洽谈,并签署了《产品许可暨股份认购协议》。LSI 此次独家许可给公司的品种是糖脂高分子及以其为基质的丙泊酚注射剂(简称:“ProSQ”),当前临床上应用的丙泊酚脂肪乳注射剂具有注射痛、脂质代谢异常等不良反应,ProSQ为真溶液制剂不含脂肪酸,克服了这些不良反应并具有更加简便的生产工艺和安全性。  恩华此次通过license in获得该产品独家许可,在国内市场推进 ProSQ 的临床、注册和上市、销售,在协议生效后 14 日内支付 200 万美元作为首付款、在获得批件后30日内支付150 万美元作为里程碑款,上市后按照一定比例支付 LSI 销售提成。恩华将获得LSI 4%的股权、以及LSI在美国销售这一品种的一定比例提成。结合公司在精麻领域固有研发和销售能力,公司有望在6-9个月内完成临床并申报生产批件,2017年中期正式上市销售。丙泊酚作为临床最为常用的麻醉大品种之一,2015年样本医院销售额达8.46亿元,由于品种老化增长乏力,近年来销售增速不断下滑,而解决了注射痛等不良反应问题的新剂型上市有望带来对老剂型的逐步替代,目前原研阿斯利康和外资费森尤斯卡比占据了近80%的市场份额,恩华2012年上市的泊得乐销量较小,预计公司将借助这一独家新剂型打开市场,逐步完成对外资和老剂型的替代,长期看有望达到约3亿元的销售规模,进一步提升公司在精麻领域的优势地位。  海思科  ()也有两起license in项目,而且都发生在今年。海思科及下属全资子公司于日与美国MicrobionCorporation公司签署了《股权投资协议》及《许可协议》,拟使用约235万美元对Microbion进行股权投资,并根据《许可协议》,海思科将获得Microbion全球首创用于与细菌生物膜(Biofilm)密切相关的慢性伤口感染的新型抗生素MBN-101在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独家专利许可权,在《许可协议》有效期内,可在上述许可区域就MBN-101进行临床研究、注册申报、生产和市场销售,如海思科未来在中国将MBN-101成功研制上市,Microbion将根据《许可协议》获得一定比例的中国销售分成。目前MBN-101在美国已经顺利进入二期临床试验,适应症为细菌生物膜造成的骨科感染,已获得FDA快速审评通道资格。我国糖尿病呈爆发式增长,2015年中国糖尿病人已达到1.09亿(包括至少1,000万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再考虑到数量巨大的医疗器械植入者、压疮患者等,因此预计MBN-101如果能在中国成功上市销售,不仅将巩固海思科在抗感染药物领域的市场地位,也将为公司带来新的巨量利润增长空间。  海思科及下属全资子公司于日与美国MaveriX Oncology,Inc.公司签署了《合作开发协议》及《股权投资协议》,用999,999.60美元对MaveriX进行股权投资,并根据《合作开发协议》,海思科将获得 MaveriX 全球首创新型肿瘤靶向释放吉西他滨前药 MVX 系列化合物在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独家专利许可权,在《合作开发协议》有效期内,可在上述许可区域就 MVX 系列化合物进行临床研究、注册申报、生产和市场销售。如海思科未来在中国将MVX 系列化合物成功上市销售,MaveriX 将获得一定比例的中国销售分成。  合作方MaveriX是一家位于美国特拉华州专注于研发新型前药的生物技术公司,其最新产品MVX系列化合物拥有全球首创的靶向释放机制,通过一种特殊的酶使吉西他滨在肿瘤细胞内靶向释放。这种特殊的酶在多种实体瘤中高表达,包括:肺癌、卵巢癌、结直肠癌、小肠癌、头颈部癌、胰腺癌、黑色素瘤、多器官转移性实体瘤、淋巴转移性癌症等,在正常组织中含量很少。MaveriX 公司设计了一系列仅针对这种特殊的酶才能氧化断裂的前药分子,能够特异性在肿瘤组织中释放药物。MVX系列化合物是基于这一全新肿瘤靶向释放前药技术平台的吉西他滨前药,能够提高吉西他滨的靶向性,从而使得其疗效优于吉西他滨,并减少了毒副作用,降低了耐药性。根据目前已有的临床前数据,在各种 PDX(人源肿瘤移植)模型中MVX系列化合物药效优于吉西他滨,并初步验证了其安全性。 MaveriX 和海思科将尽快在美国和中国启动临床试验,主要适应症为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胰腺癌、膀胱癌等,未来潜在市场空间有望超过20亿人民币。此次license in通过与具有国际水平的医药公司合作,提升了公司在抗肿瘤新药领域的研发实力,有力地丰富了公司产品线,预期海思科在抗肿瘤药物领域的市场份额将因此提高。  3.4创新药估值方法探讨  从国外的情况来看,2000年之后生物科技指数(NBI)开始领先指数,2011年之后远超纳斯达克指数。纳斯达克生物技术板块中许多创新药没有利润,PE估值方法难以沿用,通常是靠内生技术进步驱动,估值通过判断新药潜在市场大小,计算未来销售的NPV数据。  在治疗领域及药物机制类似的情况下,创新药企的估值和在研管线的产品数量和所处阶段基本呈现正相关,同时综合考虑研发团队实力等因素。当前受到国内药企青睐的新药成果,至少应当具有以下几大特征:市场容量大,能够实现进口替代,拥有成熟的技术,竞争优势独特。不管是创新药还是仿制药,市场容量永远是第一位的,市场容量决定了项目的天花板价值。新药的适应症群体首先要大,患者数量、适应症覆盖程度、治疗意愿、医生处方习惯都是决定高销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能够覆盖多科室或多种适应症,以及实现长期用药的新药品种,会更容易受到企业的追捧。此外,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注重临床价值,实现真正的创新性是很重要的方面。竞争的饱和度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比如针对热门的PD-1靶点竞争非常激烈,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因素。  由于原始创新能力薄弱,通过投入资金,购买研究成果,完成不同程度的后续开发,成为了本土医药企业的主要新药来源。随着研发进程的推进,各阶段新药成果估值也有所不同。对比两个最为关键的节点,获批临床和获批生产上市,后者的价格大概是前者的8到10倍,近年新药临床费用大幅上升,同时审批时间也在延长,生产批件价格增幅大于临床批件也是合理的,这个差距与跨国药企支付给国内药企相应成果的首付和里程碑金额差额基本类似,其中有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当然更重要的是研发的风险成本。  4、创新药物研发机遇与风险并存  4.1创新药成为产业资本追逐宠儿  2015年至今,A股生物医药行业并购数量295起,其中并购标的锁定生物制药、中药化药的创新药领域的案例达125起,占并购总数的42%,较2014年大幅提高约一倍。环顾近期医药业并购市场,创新药及创新技术已成为产业资本重金追求的“新宠儿”。此外,PE/VC界也普遍看好创新药市场。值得关注的还有,去年以来,包括()、()、()等多家药企纷纷成立自家的医药投资基金,主要投向创新药投资、培育、研发等领域。  事实上,风投机构的介入在欧美创新型药企中屡见不鲜,甚至成为一股重要力量,而这也将成为()领域早期投资的一种趋势。全球市场上,跨国制药企业曾耗费巨资建立研发中心,这种大的研发模式已经过去,目前比较流行的趋势是VIC模式,即“VC(风险投资)+IP(知识产权)+CRO”模式。风投机构投资新药看重的3个因素:一是药物靶点明确且已成药,具有估值优势;二是公司与国外药企有合作;三是公司创始人具有国外药企的从业经验,并且熟悉国内医药产业环境。  自2015年以来,以百济神州、华领医药为代表的近十家本土创新型新药研发公司先后宣布了大笔融资,主要集中在A轮到C轮之间,金额均达到了亿元人民币以上。其中,再鼎医药在2016年初获得的B轮融资超过了1亿美元。  4.2国内医保制约放量  如果创新药开发成功,良好的竞争格局将为企业带来巨额的垄断利润和估值的显著提升,临床需求(品种)+强大的学术支持(营销)是国产创新药放量的重要因素。以石药集团的恩必普为例,主要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其软胶囊剂型和注射剂型分别于2005年和2010年上市,随着注射剂型的上市,恩必普进入飞速增长阶段,2015年终端销售额已经达到15亿元的量级;恒瑞医药的艾瑞昔布于2011年获批,主要用于缓解骨关节炎的疼痛症状,2015年终端销售额达到2亿,阿帕替尼于2014年底上市,是全球首个上市的胃癌小分子靶向药,预计2016年收入超过5亿。  国内创新药短期放量面临一定政策制约,医保和招标是制约国内创新药快速放量的重要因素,而国外的创新药通常不会面临这些政策障碍。创新药无法及时纳入医保体系,影响终端快速放量,由于我国医保目录4-5年调整一次(2004年、2009年各调整一次,各省医保目录调整滞后1年左右),创新药获批后如果错过医保目录的调整时间,则需要等待4-5年后的下一轮医保目录调整,导致产品获批后5-10年才有机会进入全国医保目录,如石药集团的恩必普真正实现快速放量也是在2009年纳入全国医保目录后,而国外的创新药一般不会遇到产品无法及时纳入医保影响终端放量的问题。在中国的在当前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恩必普、埃克替尼等部分国产创新药已经被纳入国家或各地医保,我们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国产创新药成为地方医保的支付品种,患者支付水平的提升进一步推动了销售的放量增长。  4.3me-too药物存在一定劣势  我国创新的层次主要处于以仿制为主到仿创结合的阶段,仿制药占比达到96%,上市药物多为me-too药物,新药市场被国际大公司产品垄断,缺乏首创药物(first-in-class)。Me-too实际上是一种对药物研发的伤害,尽管中国多年擅长于此,这种所谓的“模式”偏离了药物研发本质过程,多年这种“模式”的运转已经伤害到中国药物研发的基本层面:市场驱动力和评审制度。Me-too模式实际上是以药品上市后的市场、销售的风险为代价换取研发过程的安全。此外,me-too新药由于作用机制,适应症等和首创新药几乎没有区别,所以后来上市很难被临床、政府以及保险公司所接受,更难走出国门。  国际上也不乏me-too药物在研发过程中,尤其是上市销售后不达预期甚至推出市场的失败案例,这些案例充分说明me-too药物的研发看似绕过了研发风险,其实转嫁了风险到市场销售环节,这种风险比研发风险更加难以弥补。  4.4创新药研发失败率高  一个创新药从研发到上市通常需要10-15年的时间。漫长的研发周期催生了无数不确定因素,潜在导致新药的夭折。根据美国医药研究与制造商协会(PhRMA)的统计,平均种化合物中只有250种能够进入临床前期,进而只有5种能够进入临床实验,最终只有一种能够进入FDA审评阶段,并最终获得审批。而这还只是成功的情况,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发生的失误、错误都会造成失败,不成功的案例数量是成功案例的9倍。可见,新药研发周期长、投入高,成功率低,因而投资风险巨大。  新药研发主要有六大类风险:技术、生产、市场、管理、资金、环境风险。其中技术、生产、市场风险分别影响新药研发的三大阶段:研发阶段、生产阶段及销售阶段,这三方面是推动新药研发的基础。技术风险主要影响的因素包括研发能力、技术的竞争优势和技术的产业化潜力、技术的生命周期以及知识产权等方面。生产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原材料和能源供应能力、生产设备和工艺水平、生产人员构成、生产费用的满足程度等。市场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市场竞争优势、市场增值潜力、市场规模、市场产品周期、产品的商业化运作水平以及竞争对手等方面。  资金、管理、环境风险则贯穿整个研发流程。其中,一旦资金链断裂,新药研发将无法继续。资金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融资方案、企业自有资金、资本运营、项目成本、利率汇率税率的变动等。管理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管理者的素质和管理体系的素质。环境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经济环境、政策环节和金融环境。  新药研发失败率高,对于一些国际医药巨头来说也毫无例外。例如罗氏、礼来、诺华、阿斯利康、默沙东、赛诺菲等都有过失败经历。在这些新药项目中,大多数项目都折戟于III期临床实验,带来了数十亿美金的损失。  日Nature Review-Drug Discovery刊载了一篇文章,集中回顾了年间新药研发成功率变化。年这个时间段是全球新药近20年来研发累积成功率的高峰,从临床I期到上市的成功率达到16.4%。而之后从2000年开始,就进入了长达11年的新药研发低迷期,成功率下降到7.5%,不到的一半。可喜的是,年,我们看到新药研发成功率回升至11.6%。  近三年新药研发逐渐回暖的原因,也许能够从新药研发的结构中一探究竟。Nature Biotechnology在2014年初发布的一篇报告中,对年间的4451种研发新药进行饿成功率统计分析,涉及835家制药、生物技术公司及7372个适应症。结果发现,新药研发成功率有着结构性差异。例如,新分子实体的总研发成功率只有7.5%,而生物制品的成功率接近其两倍达到14.6%。近年来,以单抗药物为代表的生物制品研发火热,因而带动了整体创新药研发的成功率。  5、相关投资标的  恒瑞医药  公司是国内创新药研发的领军企业,已经度过了过去几年的经营低谷,仿制药业务增速逐步回升,创新药陆续获批,制剂出口逐步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公司近年来国际化进程显著加快,相关产品和技术“卖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成为推动公司业绩增长的新动力。  在创新成果方面,公司目前已有艾瑞昔布和阿帕替尼两个1.1类创新药获批;其中阿帕替尼自2014年12月规模化销售以来,保持了加速增长的态势。根据样本医院数据放大测算,我们认为去年年底阿帕替尼单月已达到6000万的规模,据此测算全年销售额有望达到8亿(2015年预计不到3亿)。公司正在积极争取进入江苏和其它地区的医保,即使暂时不考虑医保,我们预期未来也将至少达到10亿元的规模。生物药PEG-GCSF已提交补充资料,预计今年有望获批;瑞格列汀和法米替尼目前处在II-III期临床阶段,临床进展也较为顺利;此外,公司其他在研产品紧跟国际前沿技术,多个创新药研发进度在国内外都居于领先水平(如生物药领域最前沿的PD-1抗体已申报临床),未来公司的创新药也会在全球申报临床。总体来看,我们认为经过近几年的研发布局,公司的创新药研发管线已经初具成型,未来创新药陆续上市并贡献业绩也将加速公司创新转型的步伐。  制剂出口势头良好,创新药签署海外授权协议。制剂出口方面,公司的环磷酰胺、伊立替康、奥沙利铂、来曲唑已经通过海外认证,未来还有七氟烷、多西他赛、磺达肝癸钠等多个品种将陆续提交海外注册;其中环磷酰胺美国市场规模达到6亿美元,且仅有Baxter和恒瑞两家企业销售,其中恒瑞的环磷酰胺进入美国市场后铺货迅速,该品种作为高毛利品种预计今年有望贡献一定业绩弹性;长期来看公司大部分高端产品未来都将积极参与国际认证,进入国际市场,我们认为公司制剂出口符合产业发展趋势,值得长期看好。同时公司积极考察海内外先进技术和项目,引进美国Tesaro 公司用于肿瘤辅助治疗的止吐专利药 Rolapitant。此前公司和Incyte合作标志着公司从制剂出口到技术输出的升级。我们认为公司未来仍然会积极同国外合作实现相关产品和技术“卖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成为推动公司业绩增长的新动力。  创新+首仿+制剂出口驱动公司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总体来说,我们认为公司经过过去几年的积累,未来几年将进入新产品群和国际化的全面收获期,随着创新药和仿制药新产品的逐步上市并放量,以及国际化进程的稳步推进,公司正在进入全面收获期,经营趋势不断向好,我们坚定看好公司作为创新药龙头进入全面收获期后的成长空间。  康弘药业  公司主营业务为生物制品、中成药及化学药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目前公司的业绩基础主要来自于其独家品种、剂型的中成药和化学药,2015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74亿元,同比增长23.8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94亿元,同比增长44.00%,其中中成药和化学药为公司贡献了18.00亿元收入,经营形势良好,目前公司正在进行生物药方面的市场拓展。  战略布局方面,公司正在持续拓展国际市场份额。公司研发的KH901、KH902、KH903、KH906等多个1类生物新药,在美国、日本、印度、韩国、俄罗斯等国拥有多项国际专利,其中,2012年-2014年,国际上与KH902类似产品的生物药品Lucentis年销售额均超过40亿美元;与KH903类似的生物药品Avastin2012年-2014年销售额超过60亿美元,可见国外市场已经取得成熟的应用,未来随着公司国际市场的开拓,KH系列新药销售前景广阔。  公司重磅新产品,新研发的国家一类生物新药朗沐(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是全新一代全人源化重组融合蛋白,是眼底新生血管疾病(视力下降和失明风险)的有效治疗药物。适应症方面,康弘和诺华目前在中国都只获批了 WAMD 适应症,DME适应症正在申报中,而且朗沐治疗CNV新适应症已被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推荐列入优先审评品种。因此我们预计在康弘积极的市场开拓和诊疗教育下,朗沐的销量将进入快速增长期。总体来说,在康弘主营中成药和化药销售状况稳定的基础上,随着康弘几个重磅新药的研制成功和生物新药的市场拓展,我们坚定看好公司作为创新药国际化民族品牌企业今后的成长空间。  君实生物  公司主要从事抗体药的研发及相关技术的转让和服务,日正式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2015年11月实现了换股吸收合并众和医药的工作,完善了产品线,实现了品种覆盖肿瘤免疫治疗和免疫性疾病治疗等两大治疗领域的产品布局,具备了跨平台研发代谢类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肿瘤、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等重症疾病的新药开发实力。此外,公司于 2015年12月成立了深圳前海君实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借此子公司进军医疗服务领域。2015 年公司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 288.68 万元和-5797.03 万元,目前公司主要处在新药研发战略亏损阶段,营业收入主要通过提供技术服务实现。  新药研发方面进展顺利,公司现有6个药物已正式立项并处于研发阶段,其中特别是 JS001,已经在2016年1月成为国内首例取得 PD-1 抑制剂临床批件的药物,预计2017年能完成III期临床试验。该项目获得国家新药创制重点专项资助,专项预算470.10万元,该产品的后续申请工作也列入优先通道。另外,公司在研品种重组人源化抗PCSK9 单克隆抗体注射液于近日向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药品注册申请(临床研究),该品种用于高脂血症等的治疗,为中国境内为首个提交临床研究申请的同类品种。  生产能力方面,公司通过建立的 6 个关键技术平台,此外,公司在中美两地建立了三个研发生产基地,其中上海为研发总部,负责抗体的开发和评价;位于苏州的单抗药物产业化基地建筑面积达 40000 平方米,可年产 PD-1 单克隆抗体注射液200万支,保证了公司新药上市后的生产能力。单抗药物市场增长迅速,我国抗体药物在重症疾病中的使用比例仍远远低于国际标准,随着医保报销范围的扩大和患者、医生对单抗药物接受程度的提高、以及产品竞争加剧及国产化导致价格下降等因素带动,单抗药物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公司核心产品市场前景广阔。日,公司进行股份第二次定向增发,募资金额3060万元,目前公司资金充裕,技术服务获利稳定,核心产品的研发进展顺利,预计2017年随着核心产品的正式注册投产,公司业绩将进入爆发期。  6、风险提示  创新药行业鼓励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创新药研发失败风险;创新药上市后的安全性风险;医保和招标政策变更对创新药带来的风险。  声明:感谢原创作者!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敬请尽快联系我们处理:个人微信号itouzi3,也可以通过公众号留言。
同顺号仅为用户提供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的平台,作者的发文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不表明同顺号立场,作者需为自己账号的一切行为负责。
已有--个人赏过
i投资如何?打个分吧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 &
禁止发表不文明、攻击性、及法律禁止言语
请发表您的意见(游客无法发送评论,请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符
热门评论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span class="sub-rq-num" id="atNum_关注人气
94文章数量
71179访问量
&&搭建专业的产业链研究社群。
24小时热文排行
您有什么问题想要告诉我们?(内容或者商务合作请联系)
写下您的看法和建议...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向您反馈结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股暴跌对黄金的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