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一部电影如果芳华投资与票房一亿元票房多少才能回本,两亿,三亿呢?

10部让投资方血本无归的中国电影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10部让投资方血本无归的中国电影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下一部中国纪录片票房破亿,何时会再现?真正的春天有多远?
2017年,可谓是中国纪录片迈入了新纪元。这一年,纪录片拿到的“龙标”数照比往年增多不少,且一部《二十二》就以首日排片1.5%的占比,日后逆袭,终以1.7亿打破纪录片亿元票房记录,而去年6部纪录片票房的总和也才不过8292万而已。试问,下一部亿元票房的中国纪录片何时还会出现?这些纪录片,虽然以排片微弱的条件下放映,却仍受到全国群众关注。以往,纪录片给人以一种“犯困”的印象被全然打破,更想不到的是,观众平均的观影年龄为23岁,而且在传播最广的自发群众都是85、90、00后群体。这一切预示着,纪录片的春天即将到来。深刻、思考、有内涵……让我们记住了这些纪录片:艺术家蔡国强导演的《天梯:蔡国强的艺术》、所有男人都值得一看的《生门》、一个女人的诗歌《摇摇晃晃的人间》、抹不掉的那段记忆《二十二》等作品,让观众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感受大银幕,去沉静、冥思。在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的论坛上,导演周浩(《大同》、《棉花》、《7%》)作为主持人,与嘉宾珠江影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张海燕董事总经理,传递故宫匠人精神《我在故宫修文物》导演萧寒,中国纪录片票房破亿的《二十二》导演郭柯,以及热播网络纪录片《寻找手艺》的导演张景,共同探讨了纪录片的未来。周浩:借着郭柯的话题,探讨下,怎么突然出现一部《二十二》票房那么好的纪录片?这有点出乎你的意料吧。郭柯:这是我第一次把片子往院线里推,当时对票房的概念还不是特别清晰,现在经历过后,才知道它的曲线和走向。所以,片子能过亿,运气占了很大一部分,也包括慰安妇这个题材的优势和社会大众的帮助。众筹来的104万作为宣传发行费,其中跑路演、做海报和物料花掉很大一部分,其他在新媒体的宣传都是大家自发的,包括艺人朋友,像冯小刚导演,他们都是义务地为这个片子做自来水,才取得来今天这样的成绩。还有一点原因可能是之前做的一部短片,叫《三十二》。在2014年,它就在网络上开始播放了,也许大家通过它对这个群体有了一些自己的认知,上映后又占到了题材的优势。在众筹上,有3万多民众转化成了票房,当时联系了50多个城市的几千群众,建了50个群,与他们密切联系,在宣传发行上有这样一个策略。周浩:张海燕总您好像对《二十二》有一些研究,跟我们分享一下。张海燕:《二十二》的票房会超过一个亿,不能忽略市场的因素。60%以上的纪录片没有办法上院线,而平均观众群体的年龄是23岁,它决定了什么样的片子能上院线,哪些才能够成功。《二十二》这部片子占80%的观众群体年龄是20-29岁,也就是说,能够看懂或者比较欣赏这部影片的,一定比平均的观众年龄高一截。所以,在选择片子上,不能选择难懂的,或者揭露一些原来中国乡村社会问题的影片,因为观众没有接近性,就没有感受。张海燕《二十二》有一个国际化大的关系背景,在焦点问题中,最感性的是慰安妇问题。而该纪录片的成功不仅仅是用纪录片的形式展示慰安妇问题,而是通过讲述慰安妇的故事,来打动这帮年轻的观众群体。比如张杨拍的《冈仁波齐》,他不承认这是一部纪录片,但它跟纪录片有一个相同之处,就是在院线上,都称为艺术片。为什么大家会去看《冈仁波齐》?因为题材占了优势,体现了西藏的神秘文化。那《皮绳上的魂》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因为,第一部已经赚了两部片子的钱。类似题材做完后,再去重复这样的题材,观众就会有一种审美疲劳,很难成功。另外,《二十二》还有一个最成功的因素是宣传。这部片子第二天票房是300多万,如果故事片第一天的票房只有300多万,那么就预示着片子在两千多万时就会结束。但是,《二十二》从第一天开始就很平均,放映了100多天。因为纪录片有可持续性,它的成功在于题材的选择、表现的手法和宣传的手段、发行的手段。周浩:萧寒导演的《二十二》前面一部创中国纪录片票房的是《喜马拉雅天梯》,跟我们讲讲。萧寒:《喜马拉雅天梯》2015年上映,宣传都是靠大家奔走相告,针对深圳、广州有很多热爱登山和户外的人群,凭自己的想象寻找观众。那时预测,五年之内有可能会有过亿的纪录片,但没想到两年时间郭柯的影片就实现了一亿。这是艺术类型影片能够爆发的时代,是特别让人兴奋的一件事。萧寒 回过头来,冷静思考一下,不能单纯因为《二十二》票房过亿,就认为纪录片的夏天到了。其实,并不需要每年都有过亿的纪录片,如果能有五部达到几千万票房,这才是一个最良性的、最好的市场。这对于所有做纪录片创作,做小众类型电影的创作者来讲,是一个强心针。周浩:《我在故宫修文物》也是上院线的片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个经验对你下面的创作有什么借鉴?萧寒:所谓积累的经验就是对市场和观众的经验。如果说和创作关系最大的经验就是共情性。通俗一点讲,因为没有明星可以卖,没有大的制作、大的CG可以卖,我们还能拿出来什么呢?这些相对小众的片子,成功就是卖情怀,与观众产生情感的共鸣。至于在营销这部分的层面,就是围绕着这样一个点,去寻找什么样的人士成为我们的观众。《我在故宫修文物》在央视播出的时候没有那么热烈的反响,但是一个月之后它在B站火了。突然发现原来是这样一个群体,非常热衷于做自己喜欢作品作者的传播者。他们年纪很小,平均17.5岁,不断有年纪更小的观众进来,就这样一直保持着特别年轻的状态。这也是在前两部片子上的尝试,小众的片子如何尽可能多地寻找到它的观众。周浩:我特别反感寻找规律,但是今天又企图去总结以前所谓的成功经验,为未来的需要去做某种预测。张景,你的片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关注度?张景: 我的片子为什么能火,郭柯已经解答了,还有《我在故宫修文物》为什么能火,如果能找到规律,早就被大的制片公司应用了,正因为没有现成的规律,所以每一位都有机会。周浩:亿元票房可以被定制吗?张总的看法是什么?周浩张海燕:所有纪录片、艺术类的片子都是不可以定制的,它有创作的个性。全国有600多个艺术电影厅,一些比较好的影院会拿出一个厅来排艺术电影,纪录片是艺术电影的一种形式。通过这样一个举措,不断地提高中国电影观众的欣赏水平,使中国电影的市场走向成熟,但23岁这样的平均年龄反映出的中国电影市场是不成熟的,把年龄层次提上来,才是关键。但是做艺术电影,并不仅仅是情感的共鸣点,还有思想的共鸣点,找到了共鸣点,就能找到观众群体,才有足够的观众和票房来支持纪录片的再度发展。周浩:亿元本身是一种白纸,我们更喜欢探讨的是怎样才能拿到钱去拍纪录片,拍什么样的纪录片。郭柯有这么好的机会,你的下一个片子题材是什么,是不是钱追着你来了?郭柯:说钱追着我来,有点夸张,但确实有些人来找我。个人觉得这是最危险和特别容易迷失的时候,先不要去接外面的活。下次拍的是更冷门的题材,关于临终关怀的90后女孩,她是做音乐治疗的,给人们舒缓情绪。从我个人来讲,如果是由心发现的东西,才会去拍。郭柯有一点自我总结的,是未知性。不要太考虑后果,只要价值观是正确的,就做下去。我个人比较极端一点,拍片子的时候先不想能拿出多少钱,但前提是生活上要有基本保障,这样在没有交易的前提下去做片子,自己会更执着,只为片子好,这是当时拍《二十二》的状态。《二十二》不能成为纪录片界的一个标杆,更不能成为榜样,因为它不可控因素太多。对于这个题材,我相对地用一些电影化留白的方式处理,让大家觉得这个纪录片在手机、电视上可体会到所未有的感受,目不转睛的观看下去。那么,《二十二》能给纪录片界带来什么呢?我希望张总对纪录片的排片更加有信心,让更多老板给纪录片导演投入一些资金,让大家自由地创作。周浩:大多数人拍片子,还是“我要拍片子”的状态,一定要去表达,这是一个好片子的根本。萧寒谈谈你的新片子,肯定是冲着票房去的吧。萧寒:不是冲着票房。之前跟周浩导演一起聊,他说人应该在30岁之后再开始去做纪录片,因为需要更多的积累、积淀之后才可能对生活认识,才会有自己表达的态度和观点,这是挺重要的。30多岁才做第一部片子的好处是,心理的准备够,钱上的准备够,有了这笔钱,去做喜欢的片子,而不是到处去找钱,这样就会少一些干扰和顾虑。纪录片应该在一个黑的场景里面放映,在更大的荧幕上去感受,有一个安静的场景下,才能更容易的把情感带入。第一部片子算是我对于纪录片的了解、实践。第二部开始筹拍《喜马拉雅天梯》,花了四年时间,从决定要拍的开始,就想进入影院。所以就奔着这个目标去,不管票房怎么样,但至少有这样一个情结,可以去实现。从摄影、画质上的考虑,我们要做4K,包括调音、调色,找来两位格兰美奖的音乐获得者,和金马奖最佳剪辑马修。先有这样一个目标,再去做所有的一切。在拍摄《我在故宫修文物》前,我也想好了一定要让它上院线。所以,从拍摄许可的审批、报备等等,都按照计划去做。我一直很反对说纪录片是纪录片,电影是电影,我们做的只是电影中的某一个类型,但前提都是在为一部电影做准备。周浩:听大家说完,觉得自己特别悲催,因为我属于老一辈了。在这一辈人里面,包括刚刚获得金马的马莉的片子《囚》,是一个人拍出来的,郭柯拍《二十二》,团队将近30个人,这种阵容是一般人没法企及的。我不清楚,也没有答案,是不是像我们这样的人拍出来的片子注定没有观众。因为我的观众群体是在30岁以上的,昨天我还自以为地说《大同》如果能上映,也能过亿吧,现在可能是一个梦想。希望老天爷能保佑我用一个小团队,用非4K、一般的拍摄也能够有几千万的票房。周浩:张景,最近有人找你拍片子,给钱吗?给多少?张景张景:有。这时就考验,到底是跟着自己内心走,还是跟着资本走,这时的选择是很痛苦的。当时,有8家平台或投资方找到我,但在谈到钱的时候,他们把口袋捂的很紧,说白了就是想让我卖身。比如版权,不能再和第三方合作,意味着版权给了他,我只作为虚有的版权共享者。而且,如果在不能按计划和时间交片的情况下,就要给我派一个执导,当听到执导的名字时,觉得大家根本谈不笼。周浩:这方面萧寒老师是有经验的,《喜马拉雅天梯》植入广告500万。给我们分享下你跟钱交流的经验。萧寒:我对钱既不逢迎,也不排斥。《喜马拉雅天梯》从刚开始开拍的时候,一开始预算是一两百万,钱一下子就花没了,最后的制作成本是1300万。其中,有3家品牌植入,即便不植入,我们也规避不了它。2014年,没有人知道萧寒是谁,也没有人知道《喜马拉雅天梯》。当时我们拿了一支3分钟的4K精美片花,挨家挨户去找人谈,硬着头皮找钱。当五百万花到四百万的时候,红牛的第一笔赞助进来了,当时真的弹尽粮绝了,挺惊险的。如果钱花完了,钱没有进来,怎么办?拍纪录片有一个好处就是可先停下来,明年再拍,用一年的时间去找钱。现在回过头来好像谈笑风生,但当面临那一刻时,花钱的速度飞快,是什么样的一个心情。无论选择什么样的钱,绝不能干扰我的创作,这是一个前提,这是我的一点经验。另外,问张总一个问题,在座有志于纪录片电影创作的人,都希望片子进到院线,在给一个片子确定排片量,依据来自于哪些?张海燕:大家不要期望给艺术片或者纪录片多高的排片率。院线给片子排片,首先要看观众的反响,比如豆瓣、猫眼,还有其他的网络,像微博、朋友圈对片子的评价,这是一个标准。第二是给院线的经理们放一场,让他们先看,看后对影片也会有一个比较公正和准确平均值的排片率。周浩:第一次看《二十二》后,张总对它有信心吗?张海燕:《二十二》这部纪录片,跟我在电视上或者在网络上看的纪录片不同,它确实有差异性,是用电影的方式在表述,这是最关键的。在电影院里还有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力,这样的纪录片更震撼,更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郭柯:现在有更多资金来支持纪录片行业,也确实应该有世界上的一些标准。比如,我会把老人的采访做完后,再去收一些,比如鸡叫、昆虫声等等。声音全部要在后期做5.1声道,只有在电影院里,才能让观众相对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表达的环境,这些都是在资金支持的前提下才能达到的。周浩:怎么才能做出亿元票房的纪录片?张海燕:院线可以支持导演,不仅给排片,还可以给钱。比如在全国8000多家影院,多找几条院线之后,投资者完全可以与终端市场先结合,大家再一起组盘。现在市场不能搞独立制片的模式,需要市场的力量。市场可以给大家更多、更大的舞台,更好的展现。当然,还需要更多的钱来做支撑,资本的支撑不可能没回报,因为这是市场的规则。这种支撑,只要在没有破坏性或者不影响独立表达的情况下,做任何片子,只要愿意跟市场结合,它一定会有更好的结果。张景:现在这个社会会让你不小心就冒出来,《寻找手艺》对外说花了160万,这包括我整个家庭的吃喝拉撒,四年没收入,而真正花在这部片子上的大概是50万左右,这些钱就能拍一部5集200多分钟的片子。当然,这些钱上院线就别想了。下一部《寻找手艺》要上院线,不管它成不成,先做出来再说,有这种想法是因为萧寒导演给了我很大的支持。现在网络什么都有可能,只要是好东西就能滚起来。郭柯:任何事情可以尝试一下,有人给投资,我们不拒绝。纪录片界可以稍微拧成一股绳往前推进,大家可以往这条路上去想该怎么做,虽然力量很小,但是会尽自己的力量去帮一把。萧寒:这个建议我赞成。我认识很多纪录片导演,一个人一台机器,一拍就是五、六年,那样的拍摄方式,坚持下来需要承受的更多。在这个行业,大家真的需要有更多的合作交流,纪录片是一个创作,把它当成一个作品去做。在这样的条件基础下,如果有更好的年轻导演,我也可以不做导演,利用我的经验做监制,帮助更好的片子出来,尝试着让一些更年轻、更有机会的导演进到院线。本文为作者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107cine.com/stream/97599/
影视工业网编辑
关于人类一切&*%?……&*语言,我都喜欢码成字
邮箱:chenyiyao#cinehello.com
扫一扫,快速分享到微信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帖
14:56:57 记得有位游戏制作人说过,当游戏不知道如何去吸引玩家时,把剧情做好,引起情感共鸣就会有支持玩家继续下去的动力。
作者:机构类型:影视媒体
人气:862382
作者的其它文章
扫一扫,即可添加影视工业网为微信好友.
还可添加微信账号:Ilove107cine QQ号
加我们为微信好友
今日热销产品
【京公网安备16号】一部电影投资方投2亿,票房3亿 问投资方有没有赚钱?你怎么看?一部电影投资方投2亿,票房3亿 问投资方有没有赚钱?你怎么看?游戏小富百家号以下抬杠者慎入。谢谢邀请。首先,一部电影的收入由票房收入和非票房收入两部分组成。票房收入又分为国内和国外两部分。国内部分,投资方的票房收入,首先要票房总额—(票房总额X5%上交电影专项资金)—(票房总额X3.3%所得税)—(票房总额X5%发行代理费),最后的票房数X43%才是片方或投资方应得的票房分账收入。但这并非纯收入,还要再去掉宣传发行等费用,然后才是投资方的票房纯收入。国际部分,一般是卖断或授权,主要看片方与代理方的具体商务条款约定,价钱不一。其次,作为非票房收入,包括基于影片版权的所有收入。目前主要有国内外的播映版权收入,包括电视、网络等播映权收入。此外,还有版权授权收入(比如电视、游戏改编收入等)以及电影的衍生品等周边收入。另外,还有商务收入,比如植入广告、异业合作收入、赞助收入,各种落地活动的冠名赞助收入等。其实,电影作为文化创意的头部内容产业,更多的收入在于非票房收入,而非仅仅靠国内的票房收入。真正制作精良具有极强市场竞争力的影片,往往会在影片启动之初就进行科学合理周密规划,比如国内首个电影测评和观众调研平台聚影汇(ID:juyinghui2016)通过专业的测评,帮助一些优质影片项目在非票房收入部分做专业分析规划,进行深耕细作。因此,一部投资2亿元,票房3亿元的影片,仅靠国内票房,肯定无法实现盈利。但如果在非票房收入部分规划得当,投资方就有可能赚到钱。当前的电影产业,已经具备千亿级别的容量,电影产业的规模不是简单的票房总量,而是基于内容的多渠道、跨行业、发散性规模发展。这是一个方兴未艾的新产业,期待与大家一起共建共享共赢。如果是正常的商业秩序,或是十年前的电影市场,这电影是铁赔的,但今时不同往日。很多人粗泛地把总投资乘以三倍,作为票房回报的基点,这个算法有点简单粗暴,对于不懂电影圈又蠢蠢欲动的金主们来说,这也算是一种比较保险的算法之一。还有一种更加精准的算法:票房总额—(票房总额X5%上交电影专项资金)—(票房总额X3.3%所得税)—(票房总额X5%发行代理费),最后的票房数X43%再减去宣发成本=投资方应得的票房分账收入。当然,此中还有不少小账还要扣除,具体不一。这种算法比较科学,但也不是适用所有项目,尤其是商业搭载和商业植入比较繁荣的今天,票房并非计算回报与否的唯一参数。大概是2010年前后,广告植入和商业捆绑开始在电影里繁荣起来,以冯小刚的《非诚勿扰》等为例,各种植入和商业搭载汗牛充栋,包括一些地方旅游形象的软植入投资,电影在上映之前就赚了个盆满钵满。姜文的《让子弹飞》拒绝植入,但后期宣发各种商业搭载和授权合作,获得几千万的宣发助推,不仅宣发不必花钱,还有盈余入账。徐静蕾的《杜拉拉升职记》更是典型,专业广告公司助力搭载,兴业银行、立顿、12580、联想、高姿、智联招聘、德芙、ozzo、诺基亚、马自达、益达、高丽元时尚餐厅、芭堤雅旅游、乐途、中国移动等充斥电影,有人开玩笑说这部电影是广告里植入了一点点的剧情,传说徐静蕾导演在前期就收回成本,剩下几乎都是利润。这种广告搭载已然观众深恶痛绝。好莱坞的办法是做衍生产品,比如一些超级英雄大片,科幻片,动画片,他们在线下衍生产品上赚到的钱,有时比票房还多。比如迪士尼、环球、漫威等。我们在衍生产品这块还是处女地,不爱动大脑小脑却过于发达。有一种更加鸡贼的玩法,就算票房和商业合作均不足以实现利润分账,主控投资方也可能不会赔钱。他们把制作权和主控权抓在手里,吸引其他投资方加盟,首先在制作消耗上虚报瞒报,把制作费洗进自己口袋,其次所控大股私下再分摊一些出去,降低自己的实际投资,甚至都不用出资,就可以坐享票房分账。就算电影票房不佳最后赔了,赔的也是其他资方,自己已在制作费里洗出利润来。这种垃圾投资人我竟然还遇见过,请大家擦亮眼睛,别上当。这个问题要分开讲,国产电影,欧洲等国电影还是好莱坞电影不一样。国产电影出品方拿43%票房。投资两亿票房三亿肯定亏。通常投资费用应该是包括宣发费用的,所以不另计。欧洲电影甚至包括以前国内的艺术电影一般不靠票房。通常是拿到电影节上去交易。这些电影大多小成本,买个几百万美元就大赚了。南美及其他小地方的艺术电影类似。好莱坞电影大片通常是票房两倍投资就赚钱。当然投资有时候公布的是不占宣发费用的。某些大片宣发超高,于是两倍投资的票房仍然会亏。不过好莱坞电影周边开发的好,往往通过周边大赚,典型就是迪士尼。他的乐园全球都是大赚,靠加勒比海盗甚至开辟了乐园新增长点。单独拿出来讲的是好莱坞著名的碟厂华纳。最喜欢出导演剪辑版的蓝光。据说dc除了神奇女侠票房都是亏的,全靠铁粉买蓝光赚回来了。说了这么多顺便说说旧时的香港,当年除了香港本土票房,东南亚也是香港片的吸金地。至于日韩,本土片的支持力度就相当惊人了。韩国的国民电影,日本的动画片,那都是可以单开问答说的。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游戏小富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游戏大爆炸,小富是个好小编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长城电影票房预测可达10亿 投资1.5亿美元究竟能否回本
  近期,电影《长城》正在热映,关于《长城》的票房预测让不少网友十分关注!有业内人士预测,《长城》的票房突破10亿是有可能的,《长城》12月16日在全国公映,小编从中国电影票房榜获悉:《长城》从16日零点到晚间10时30分,总票房突破1.2亿。
  据了解,12月15日晚,《长城》提前举行了&百城联动&黄金场点映,从晚上7点开始,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同时开启黄金场电影,张艺谋更携鹿晗、王俊凯、郑恺于北京上海分别连线各城市首批观众,实时互动,开创全新点映见面会方式。
  5小时后,《长城》点映已收5000万票房,占全天票房一半以上。而映后口碑更是炸裂,除了称赞视效一流、娱乐性超强外,大家一致的观感就是气势,&不仅是人海战术,还有兽海战术,万兽奔腾,气势如虹&,&好莱坞大片的霸气,穿插中国风元素的商业大片&,有媒体人直接感叹&温吞吞的贺岁档,终于来了个猛的&。
  在当晚的见面会上,一开场就遭遇粉丝&始于颜值,陷入人品,终于才华&表白的鹿晗,谈到了与马特&达蒙的合作,他透露两人在片场全程用肢体语言沟通,不过巧合的是正好符合电影的设定。
  一个人在上海分会场的郑恺,被张艺谋导演调侃称&上海你一个人就够了&,而郑恺笑称自己还承担了文戏的重任,因为是电影中唯一一个文官。
  第一次触电大银幕的王俊凯则谈到导演在片场对他很照顾,并透露自己是如何努力演好一个皇帝:在拍戏之前,看其他(有)小皇帝的电影学习如何表演。同时他还聊到如何与饕餮对戏,和鹿晗一样,两人都是从兴趣中找灵感,鹿晗是从游戏中找参考,而他的参考则是奥特曼。
扫描下载潮粉APP冯小刚又说实话了,一亿的投资,要三亿的票房才能保本。【电影票房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337,443贴子:
冯小刚又说实话了,一亿的投资,要三亿的票房才能保本。收藏
在入围本届创投项目的8位导演的影片计划中,《倔强的萝卜》导演田蒙的新作《螳螂岛》讲述了一个发生在2012年的魔幻题材故事,预计投资1000万美元。冯小刚现场就为影片算了一笔账,“1000万美元预算,折合约6500万人民币,这样投资额的电影宣传发行费用不能少于3000万,加起来就是9500万人民币。再除去7%-8%的资金成本,预算就要达到1亿500万。(影片上映后)片方只能分到票房总额的40%,而且新导演可能还分不到40%那么多,再扣去了5%电影基金,5.5%营业税。起码需要3亿人民币的票房才能够保本。” 冯小刚说:“现在票房三亿以上的电影导演很少。这个题材如何回收成本,如何说服投资商,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晕 现在电影要赚钱还不好赚哦
如果单卖大陆的话,就是这个算法。对新晋导演来说,好像也只能在大陆卖一下了
他只认国内票房,不认海外票房。。。
现在的华语片绝大多数都是只能在大陆卖一下了,港台那点票房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那些动不动就吹两亿、三亿的投资,得多少票房才能回本?
所以说很多宣传投资多少多少的……很多都是假的……反正吹牛不上税!!!还有就是很多明星所谓的片酬,都TMD很假
海外现在能卖多少!那些老吹海外的
现在的华语片在北美卖个20万美元就算很多很多了。
哈哈,小刚就是敢说,那些吹投资的当人傻的?
动不动就一个亿的投资。尼玛的,那个投资人脑残了??做这样不靠谱的事???
看张大嘴能不能靠13X把分账的比例再提高点。
小刚光是广告费就能回本了,
现在还是搞买断外片赚钱啊,一个敢死队50万买断,赚了多少
王中军不也说过实话嘛,三千万到四千万就算是大制作了。
多植入广告呗还有,卖网络版权对小成本电影来说,是生机
陈凯歌的《赵氏孤儿》在上映前就吹投资一个亿。其实这部片子能有就顶天了所以在赵氏孤儿1个多亿的票房后,陈红说:已经回本了。1个多亿的票房,也就是可以收回万元,然后加点广告费之类的,勉强回本不亏的那种。
所以在电影里能放广告的就拼命放广告。小刚同学电影投资虽然少,但一定会努力做到赢利最大化。放广告塞到极致。老徐,小刚是这方面的聪明人。
在中国大陆大部分的影片来说,万的制作也就是意味着要1个亿以上的票房才能回收成本算算中国每年有多少部上亿票房的电影……一目了然!
是啊,如果仅以不亏本为目标,都没有利润的话,哪有钱拍下一部?如何才能发展呢?投资商都靠啥生存? 多数电影的实际投资只会更低。
晕,你怎么算的不亏?就算收回6000万元,减去营业税电影基金10.5%,剩下不到5000万,再减去宣传费,怎么回本?
时装片才能放广告古装怎么放?不过现在的植入也做得太恶心了
想那么多?人鱼帝国能回本吗?人家就愿意花那个钱。
压力大啊,小刚压力都这么大,别说别人了。别人也想放广告,牌不够大啊。名导的时装爱情片应该是最容易赚到钱的
几百万的制作电影就卖卖网络版权还可以……起码回收个几十万还是可以的……
我说的是加上宣传费才有万的
那投资也就万
那可否说其实中小制作比大制作更容易赚钱?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芳华投资与票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