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率英作品正规出手成交正规的拍卖公司司有多少

商品名称:
评价得分: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多品类齐全,轻松购物
快多仓直发,极速配送
好正品行货,精致服务
省天天低价,畅选无忧<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连环画藏市新宠儿 拍卖会上卖20万元">
连环画藏市新宠儿 拍卖会上卖20万元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文化名人访老一代小人书作家与经典作品
&&1、从40年代起小人书步入飞黄腾达的时期。一些专事小人书创作的画家出现了。他们的风格各异,擅长的题材互不相同,异彩纷呈地并立在小人书的世界中。比如,以喜剧和闹剧著称的陈光镒,精于江湖武侠题材的梅华(颜梅华)和红叶,专事历史故事的严绍康,还有沈曼云、赵宏本、赵三岛、钱笑呆、笔如花、张令涛、水天宏等等。他们都象今日的笑星或歌星,为千万
读者迷恋与热爱。
  然而从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小人书因走红而粗制滥造,或胡编乱造,或拉长故事,或画技低劣。正是小人书渐渐走上歧途之时,50年代末连环画家们开始进行了一次自我“革命”。一是一些较大出版社精心绘制和推出成套的连环画。比如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的《聊斋故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三国演义》和《红楼梦》,北京朝花美术出版社的《说岳全传》等等,都是连环画史上的精品。至今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人物造型还要参考这套深入人心的连环画形象。二是各出版社联合对连环画进行规范化,将画面的文字搬出画面,移到画面下边,成为新式的上图下文。以使画面更具欣赏价值,同时注意了说明文字的精炼与图文的相辅相成。三是加强人物的性格造型与表情描写。人物的喜怒哀乐,俯仰正背,一看即知,完全不必在人物身旁注明姓名。这一要求提高了小人书的艺术质量。四是一批名画家涉足连环画。如王叔晖的《西厢记》、刘继卣的《大闹天宫》,以及贺友直、戴敦邦、刘旦宅、程十发等。画家的介入,使得小人书精品迭出,并登堂入室,成为当代美术的一种创作形式。
  2、解放后到“文革”前的一段时期内,连环画的出版进入了又一个繁荣期。1950年,国家在文化部艺术局成立了以出版连环画、年画等美术普及读物为主的大众图画出版社。1951年,人民美术出版社成立(“大众”并入其中),同年6月创办了第一个全国性的连环画刊物
——《连环画报》。1953年该社成立了连环画册编辑室,专门从事连环画的编辑出版工作。1952年,上海成立的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后改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也专门设立了连环画编辑室,以此同时,上海又将190家私营出版社整顿合并,成立了新美术出版社,专门从事连环画出版。1955年,新美术并入上海人美,成为全国最大的连环画编创出版部门,当时的东北画报社、河北大众美术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等出版社也以出版连环画为主要任务。1951年,全国出版连环画册1840种,总印数为1945万册;至1957年全国共出版连环画2200种,总印数达1.06亿册。1951年至1956年全国的累计出版过万种,印数达2.6亿册。为鼓励创作,1963年文化部与中国美协共同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连环画评奖,53部作品获绘画奖。1957年,大批连环画作者被错划“右派”之后,并受三年经济困难的影响,连环画出版品种大大收缩,1960年人美社的初版只有两种,是年,《连环画报》停刊。除一些解放前便已成名的画家继续从事其创作外,大批毕业于专业美术院校的学生也加入到了这支队伍中来。期间,形式上除传统白描、西洋素描外,水彩、水粉、水墨、摄影等手法也得以娴熟运用,而创作题材上更是显多样化趋势,中外文学名著及戏剧电影、童话神话、科幻科普故事此时均进入了画家们的视野。
  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更是以往连环画创作所不及的。结合形势,画家们创作的大批作品,在当时起到了宣传鼓励、号召倡导的功用,如1952年的《不朽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同志》、《葡萄熟了的时候》;1953年的《斗争得来的美满婚姻》、《婚姻法解放了杜二妮》、《她们走上了组织起来的道路》、《人民代表游苏联》;
1954年的《童工》、《不能走那条路》、《让犁》;1955年的《白杨树下》、《永远活着的人》、《萧阿篮打海匪》;1956年的《初春时节》;
1957年的《十五贯》、《旷野的春天》、《两社之间》、《好邻居》、《女管库员之死》;1958年的《一杆秤》;1959年的《打响第一枪》、《钢铁战线上的英雄汉》、《乡村女教师》、《党的好女儿向秀丽》、《新式结婚》;1960年的《一颗铜钮扣》、《枣木扁担》、《跟随毛主席长征》、《刘文学》、《养猪好处多》、《三个炊事员》;1961年的《元元爱劳动》、《空军英雄杜凤瑞》、《巧渡恩阳河》;1962年的《朝阳沟》、《深厚友谊》、《山乡巨变》、《堵决口》、《红鹰展翅》;1963年的《胆剑篇》、《栽树苗》、《冬梅》、《春笋》;1964年的《红心》、《李双双》、《两个队长》、《夺印》;1965年的《沙家浜》、《红岩》、《白毛女》等等。
 由于是应急之作,从编绘质量来看,这批作品的质量并不太高,为后人认可的并不多。而此时引人注目的作品仍是那些老画家创作的从容之作,如刘继卣的《东郭先生》、《大闹天宫》、《武松打虎》、《鸡毛信》、《穷棒子扭转乾坤》;华三川的《白毛女》、《青年近卫军》、《王孝和》、《永不消逝的电波》、《刘胡兰的小故事》;王弘力的《十五贯》、《天仙配》;刘旦宅的《李时珍》、《屈原》、《木兰从军》、《破釜沉舟》;程十发的《画皮》、《胆剑篇》、《孔乙己》、《列宁的故事》;戴敦邦的《红楼梦故事》、《陈胜吴广》;王亦秋的《杨门女将》、《兰亭传奇》;顾炳鑫的《渡江侦察记》、《英雄小八路》、《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黎明的河边》、《红岩》;贺友直的《山乡巨变》;王叔晖的《西厢记》、《杨门女将》、《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生死牌》、《孟姜女》、《红楼梦》等。
3、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连环画的发展,当时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旧连环画遍布许多城市的书摊和书店,内容多不健康。国家文化主管部门对连环画编绘队伍进行改造扶持,1950
年,新美术出版社和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合并成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河北美术出版社和辽宁美术出版社形成了强大的连环画出版阵容,连环画名家辈出,一些民国时期的画家如赵宏本、胡若佛、汪玉山、钱笑呆等也重新焕发出新的创作热情。从1951
年至1956 年,全国累计出版连环画一万余种,印数多达2 亿6 千万册。1957 年至1965
年是中国连环画的成熟期,一批内容健康向上,艺术上有鲜明特色的作品纷纷涌现,这一时期的优秀代表作品有赵宏本、钱笑呆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王叔晖的《西厢记》、顾炳鑫的《渡江侦察记》、贺友直的《山乡巨变》、王弘力的《十五贯》、丁斌曾、韩和平的《铁道游击队》等。代表中国传统连环画的古典连环画纷纷出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60
册的《三国演义》系列,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30 册的《水浒》系列和15
册的《岳飞全传》系列。中国现代连环画艺术继承了古代绘画、民间绘画的优良传统,注意骨法用笔,讲求神韵,以传统线描为主来表现内容。贺友直的《山乡巨变》取法于古代陈老莲“博古叶子”及明清木刻版画画法,古为今用,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王叔晖的《西厢记》,则采用“兰叶描”和“界画”手法,令人耳目一新。还有一些画家大胆地吸收苏、欧国家的绘画技巧,极大丰富了连环画的表现手段,如华三川的《青年近卫军》、顾炳鑫的《渡江侦察记》,运用了铅笔素描或钢笔素描技法。
  这个资料直观全面:全国第一届(1963年)连环画创作评奖获奖作品
  绘画一等奖(共6部)
  1 山乡巨变 贺友直
  2 穷棒子扭转乾坤 刘继卣
  3 铁道游击队(1-9)
丁斌曾、韩和平
  4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赵宏本、钱笑呆
  5 我要读书 王绪阳、贲庆余
  6 西厢记 王叔晖
  绘画二等奖(共12部)
&1 渡江侦察记 顾炳鑫
  2 交通站的故事 华三川
  3 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
吴敏、高山
  4 东郭先生 刘继卣
  5 屈原 刘旦宅
  6 创业史 板乔
  7 灯芯绒 王永阳
  8 孔乙己 程十发
  9 风暴 费声福
  10 穆桂英 钱笑呆、汪玉山
  11 甲午海战 林锴
  12 51号兵站 徐思
  绘画三等奖(共35部)
  1 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
王真、刘馗、金岩、李子纯、房英魁、赵明钧、徐思
  2 浑河水 申申
  3 革命的一家
姚有多、姚有信、杨丽娜
  4 车轮飞转 陈宏仁
  5 恨透铁 宋怀林、孙耀盛
  6 黄河飞渡 陈惠冠
  7 战火中的青春 吴樊祥
  8 李双双 杜滋龄
  9 刘三姐 邓二龙
  10 回民支队 端木勇
  11 万水千山 罗兴
  12 灵泉洞 任伯宏、任伯言
  13 山鹰之歌 胡少飞
  14 木匠迎亲 盛亮贤、沈悌如
  15 耕云记 刘国辉
  16 西山义旗 张文忠
  17 在静静的卡甫河畔 龚建新
  18 布克奇传 何国华
  19 草原的儿子 杜连仁
  20 胭脂 戴仁
  21 三进王窑村 张辛国
  22 五彩路 乐小英、戴敦邦
  23 红心向太阳 章桂征
  24 阿克里木和他的儿子 承力
  25 我当上了学习小组长 陶琦
  26 我们村里的年青人 赵明钧
  27 八百鞭子 赵洪武
  28 杨门女将 王亦秋
  29 石碣村 墨浪
  30 初出茅庐 王齐
  31 桃花公主 丁世弼
&& & 32 草上飞
  33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毅进
  34 在人间 董洪元
  35 祖传秘方 王纯信
  脚本一等奖(共4部)
  1 鸡毛信 张在学
  2 穷棒子扭转乾坤 姜维朴
  3 风暴 费声福、吴兆修
  4 屈原 董子畏
  脚本二等奖(共8部)
  1 铁道游击队 董子畏
  2 老孙归社 杨兆麟
  3 懒龙伸腰 曹作锐
  4 英雄列车 叶惠元
  5 浑水河 申申等
  6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王星北
  7 苏武 陆士达
  8 八百鞭子 任朴
  脚本三等奖(共15部)
  1 交通站的故事 大鲁
  2 耕耘记 林烽
  3 红旗谱
第4册“反割头税”,赵成章、敦谦
  4 沱江的早晨 程浩飞
  5 野火春风斗古城 洪剑
  6 两代人 修明、高铁林
  7 渔岛之子 刘鉴、星索
  8 牧羊姑娘 王拓明
  9 老宝贝和刺儿梅 杨润自
  10 祖传秘方 高铁林、修明
  11 喜相逢 李春元
  12 赵百万 吴秾
  13 虎符 白宇
  14 西山义旗 林如稷
&15 锦鸡 唐庚
1908年-1980年,国画家,连环画大师,连环画与张令涛齐名,人称“黄金搭档”。胡若佛尤擅长画古装人物,一时无人能及。字大空,号谷华,署名十卉庐主,浙江余姚人。&
清朝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胡若佛于生于浙江余姚坎敦(现慈溪),本名国华。&
14岁,赴宁波读中学。中学毕业后,入读上海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转学入读新华艺术专科学校。&
1927年,任南京国民政府总政治部宣传员。1928年,任蔡公时之少校副官。1929年,辞职,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美术编辑部任高级职员。与潘思同、张令涛二人共同主编《儿童画报》杂志,并始用胡若佛作笔名、画名。&
抗日战争初期,入世界兴地学社任职,其间用笔名胡也佛,将自己的画室署名作“大空堂”。&
解放后,与张令涛合作,创作连环画,署名有胡若佛、胡丁文、胡新、胡杰等,二人被称为连环画界之“黄金搭档”。&
1952年,,转入新美术图画书店任职,后又转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58年,入朵支轩,任水印木刻社构描组组长。&
1980年患肺癌,于上海逝世,享年七十二岁。
连环画作品
《红楼梦》&
《西厢记》&
《杨家将》&
《东周列国》&
《楚汉之争》&
《三国演义》&
《女娲补天》
在解放前就开始从事连环画创作,曾先后创作了《班超》(与胡若佛合作)、《梁红玉》、《梁山伯与祝英台》、《梁红玉击鼓讨金》(与胡若佛合作)以及《武松与潘金莲》、《西厢记》、《孟姜女万里寻夫》、《鲁滨逊漂流记》等多部连环画。&
解放后,他与胡若佛成为自由职业者,长期进行连环画合作,绘制了大量古典连环画。他俩是多产、全能的连环画家,特别是古装人物,信手拈来,神情兼备。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妖魔鬼怪、市井百姓,无所不能。虽然他俩的作品也存在人物造型雷同的特点,但他们熟练流畅的传统技法,精心刻画的人物造型,华丽多彩的画面,独树一帜的画风,深受连环画读者的喜爱。
张令涛是浙江宁波人,出生于1903年,1988年病逝。原为上海文史馆馆员。他和胡若佛创作的一系列古典连环画作品至今使人难以忘怀。&
主要连环画作品:
《东周列国志》之《勾践》、《宋襄公》、《楚汉相争》之《韩信拜师》、《自称齐王》&
《西汉演义》之《暗渡陈仓》、《追韩信》&
《三国演义》之《三国归晋》&
《杨家将》之《杨业归宋》、《杨七郎打擂》、《双龙会》、《李陵碑》、《智审潘仁美》&
《红楼梦》之《宝玉初会黛玉》、《王熙凤》、《黛玉葬花》、《刘姥姥进大观园》、《鸳鸯抗婚》、《刘姥姥救巧姐》&
《西游记》之《怒打假国丈》。&
《聊斋》之《辛十四娘》、《小谢》、《娇娜》&
《女娲补天》&
《硃痕记》&
《双生赶船》&
《文天祥》&
《夏完淳》&
《梁红玉击鼓讨金》&
《女娲补天》&
《昆仑奴》&
《吕布与貂蝉》。&
《盘丝洞》&
《蔡文姬》&
《血染长平》(与张子凡)&
《老桑树下的故事》(与张子凡)&
《拉郎配》(与黄子希)&
《杨金花夺帅印》(与黄子希)&
感人的艺术:张令涛胡若佛的艺术魅力
提起张令涛、胡若佛这一组名字,相信在连藏界中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他们塑造的一系列连环画如《勾践》、《文天祥》、《班超》、《夏完淳》、《梁红玉击鼓讨金》以及《红楼梦》、《东周列国》、《楚汉相争》、《聊斋》、《杨家将》、《西汉演义》、《女娲补天》、《三国演义》、《昆仑奴》等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狐妖鬼怪的作品光彩照人、璀璨夺目,为世人所称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套《杨家将》近六百幅图画,洋洋大观,给连环画爱好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由于这套书故事完整、格调统一、风格一致,更被收藏者作为收藏品的典范。&
  翻开张令涛、胡若佛的连环画艺术春秋史,艺术之光熠熠生辉。他们先后所刻画的文天祥、夏完淳、梁红玉、刘邦、韩信、杨业、杨七郎等英雄形象和红楼女儿、辛十四娘、小谢、女娲、娇娜等女性形象光彩照人,他们的艺术风采享誉大江南北,风靡海内外。&
  张令涛生于1903年,胡若佛生于1908年,均属浙江人,两自幼者酷爱画画,抗战胜利后,由于大众对文化的需求,共同的爱好使他们走上了共同创作连环画的道路。当时,由于日本的侵略,张令涛、胡若佛各自的家庭与全国人民一样,都陷入空前的灾难中。日本投降后,胜利的喜悦使张令涛与胡若佛利用手中的画笔,与春江书局合作,画出了《文天祥》、《文天祥矢志不屈》、《夏完淳》、《梁红玉击鼓讨金》等几册表现民族英雄抗击外邦侵略的连环画。在这几册连环画作品中,由于张令涛、胡若佛都倾注入浓厚的感情色彩,更加上他俩精湛的艺术融合,世人无不为之瞩目,张令涛、胡若佛的连环画艺术风格也因此而在当时的连坛上脱颖而出,成为耀眼的明星。之后,他们各自都进入连环画这块艺术宝地进行勤奋耕耘,创作内容包罗万象:古代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历史故事的、传说传奇的无不涉及。这种题材广泛的创作方式,为他们后来再度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建国后,我国的连环画事业进入空前的全盛时期。这时,一些古典名著陆续被出版社改编成连环画脚本,并约请当时画坛上略有成就和较知名的画家绘制成连环画,此举受到大众的普遍欢迎。当时上海的三民图书公司把触角指向古典名著《红楼梦》,为了出好这套名著,该公司广邀能人,对原著进行精心的改编和绘制,张令涛、胡若佛被委以重任,全套书十三册他俩共画了六册,几乎占二分之一(后期新美术、上海人美先后补六册,全套共19册)。在创作中,张令涛胡若佛为了能较好地突出原著的精神,做了两种绘法的尝试。原来,他俩的合作一般是先商讨好作品的构图,再由张令涛起草好人物的造型,然后由胡若佛进行勾线,而胡若佛平时的用笔有两种:一种是钢笔,一种是毛笔。在这里,关于要用钢笔或用毛笔进行勾勒,他们进行了一番探讨。最后,张令涛建议胡若佛先用钢笔画一本《刘姥姥进大观园》,接着再用毛笔勾勒《鸳鸯抗婚》,然后把两者作比较,结果毛笔的勾线比钢笔更能充分体现原作的韵味。从此,胡若佛便摒弃钢笔勾线的画法,一直使用毛笔绘画,这就是《刘姥姥进大观园》的风格为什么与他俩其它作品不一样的内在原因。可是,《鸳鸯抗婚》的勾法虽能与原著吻合,却由于鸳鸯这一人物形象刻画来特别突出,几乎成为一个大家闺秀,以致与其他画家所刻画的形象不协调,只在第一版中问世。后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继续出这套书的时候,《鸳鸯抗婚》由出版社请刘锡永重画。导致张令涛、胡若佛这本《鸳鸯抗婚》传世稀,大多数读者都未能一见它的面目。幸好,当年香港新雅图书公司引版这套书的时候,尚把它列入其中,使我们今天能得以一睹它的真容。&
  由于艺术家们严肃认真、细致入微的演绎,连环画《红楼梦》问世后,读者无不为之喝彩。特别是张令涛、胡若佛绘的《宝黛初会》、《王熙凤》、《鸳鸯抗婚》、《刘姥姥进入大观园》、《刘妊妊救巧姐》、《黛玉葬花》等那自成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更为人所称道,而他们笔下那些神采灵动、妩媚多姿、淡雅秀美、神形兼备、自得天趣的红楼女儿形象尤其脍炙人口,有口皆碑。
《红楼梦》的绘制,可以说是张令涛胡若佛绘画史上的转折点,它奠定了张令涛胡若佛的艺术风格。从此他们那枝优扬的画笔常常穿梭于我国的古典时空中,经典佳作源源问世,使人目不暇接。由于此时期他俩传世的作品较多,。使我们今天尚能一饱眼福。
 正当人们惊叹于张令涛胡若佛那些娟秀卓绝的仕女形象的时候,1958年初,他俩又推出了另一部惊世之作《杨家将》。如果说《红楼梦》中几册作品是张令涛胡若佛合作历程中树起的一块“里程碑”,那么,《杨家将》中的艺术形象的塑造则标志着他们艺术造诣的高峰。&
  杨家将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家族,这个以杨令公与佘太君为代表的家族是正义的象征。连环画《杨家将》从杨令公佘太君晓大理、重大局带领杨家众儿郎归顺大宋开始,从而展示出一幕幕杨家与东辽以及潘家的文武较量的情节。张令涛胡若佛画《杨家将》以传统的笔墨功底,吸收了戏剧上表现将帅的功架、风度、气质等手法的生活化、感染力。其中,杨七郎的形象更为鲜明和突出。由于杨七郎是杨家的小儿郎,在秉性为人上有耿直、果敢的一面,也有一般小儿郎那种任性、独断的一面。张令涛胡若佛在刻画杨七郎英伟形象的同时,对他任性的一面也作细致的铺排,以浓眉、大眼、厚嘴唇显示出七郎铁血男儿的憨厚个性;以两鬓边发向上逆长和一肩长发衬托出七郎那种不畏强暴,泰然自若傲笑败类,愤怒反诘雷霆万钧的气势更是刻画得淋漓尽致,令人叹服。&
  在烘托沙场的氛围上,《杨家将》更是一绝。在战场上,人奋马喧。张令涛、胡若佛就充分在马喧上做文章,他们利用当时的这种特殊的坐骑的各种动态,诸如腾、跃、飞、跑、奔、纵、跳等动作来烘托人物在特定场境的各种情绪,使战争的氛围比较浓烈,有色彩、有力度、有深蕴,取得较好的艺术效果,看到这些情态,我们仿佛如闻厮杀之声,充满艺术的感染力。&
  纵观张令涛、胡若佛所有的连环画作品,人物不但刻画来独具风韵,而且造境也是独树一帜。张令涛、胡若佛的背景设计,在强化作品主题,为人物提供必要的艺术环境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一是明丽抒情、渲染突出地方色彩;二是意境逼真、声色俨然的情境氛围。&
  在《红楼梦》中,他们在明确作品主题的基础上,以精、雅、华丽、别致等意趣刻意去铺排整个贾府的陈设,把贾府装扮得堂皇富丽、美伦美奂。书中诸如大观园中的亭台楼阁、奇花异草、鱼虫鸟兽,室内诸如金银器皿、玉石古玩、盆景字画乃至家具上的花鸟图案,都安排贴切,细致入微。这样的铺排粉饰,更有力地衬托出《红楼梦》中封建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白茫茫大地一片的”主旨。&
  从《杨家将》的营造环境情趣来看,更是达到了情化艺术的高层次。在《杨七郎打擂》中。为了体现卞梁的繁华历史,张令涛、胡若佛在洁净的宽敞的长街上装点上奇屈苍老的古树、宝塔和做不同买卖生意的店铺、小商贩,贴切地描写了地方特色。当杨业在北汉受刁党的排斥而为归不归宋左右为难时,他背后的屏风上,出现一轮明月和一枝寒梅;当杨业在前无援兵后,背临大敌而准备自尽明志当头,李陵碑旁一株饱经风霜的古松,都比较含蓄地揭示了主人公的品格。&
  如果说张令涛、胡若佛擅于以物托情倒不如说他们更擅于借景抒情。首先,表现在他们对远境的执意追随者求,使作品更具深度和穿透力。在描写背境的篇幅中,他们在处理好近境与中境关系同时,着意雕琢诗一般的远境,当我们在欣赏那些逶迤连绵的远峰的时候,作品中幽远深阔的空间感凸现在我们眼前。其次,以水流的变化烘托故事情节的起伏,使作品更具节奏感。在《杨业归宋》第44图至47图中,当宋太宗接到哨马来报说辽国派兵援助北汉时,泉水虽波折却变慢流。当辽将在山涧间补宋军伏兵截击的时候,泉水急流。当辽将敌烈补郭进挥刀斩杀之时,急流又变为激流;在《智审潘仁美》第23图中,涓涓细流的泉水又仿佛在为杨六郎的际遇而哭泣低诉。再者,以同样的晚景去揭示不同故事内涵,使作品异彩纷呈。在整套《杨家将》中,晚景有描绘共出现三次,同样都是残阳、霞光、归鸟,可是由于画家的刻意安排,显示出非一般的艺术效果。第一次出现是在宋军大败辽兵之后,呼延赞、高怀德本想乘胜追击,然辽兵却得到辽国上将耶律斜轸的接应,时天色将晚,便收兵不再追赶。这里,画家把晚景的残阳等安排在画面的中上部分,再另加上几道晚霞,宋军得胜后喜庆的气氛如霞光一样呈现出来;第二次出现是在黑水河边的战场上,这里的晚景被安排在画面的右上角,璀璨的晚霞隐含着父子被辽军围困在两狼山中,这时,杨业父子几经冲杀,已是精疲力竭。人倦马乏了,这里残阳将西下,一方面既突杨业父子的英勇形象,另一方面杨业在这大势已去的形势下将像夕阳陨落,意味深长。&
  这样的山光、水色、夕阳交替变化,意境美好,情境交融,寄深邃达到了“景语皆情语”的美学意蕴。&
  欣赏张令涛、胡若佛的作品,实在是美的享受。当我们在赞美他们的线条运用绝妙的时候,神采飞扬的人物造型又使人赞不绝口;当我们在褒扬他们意境幽远的山光水色的时候,精雅逸致的室内装置又使人不住击节;当我们在谌叹他们那卓绝的花卉古树的时候,灵巧玲珑的翎毛走兽又使人不禁拍案叫绝。虽然他们的人物有些脸谱化,但他们那多姿多彩的画面却异彩纷呈;虽然他们的作品因大多是描写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题材而未能入选历届连环画评奖,但他们那出类拔萃的艺术造诣在历史长河中永放光彩!(作者:马徐豪,由佛门清静连友提供)(转自卡通之窗网)
)字郁芬,祖籍浙江绍兴,生于天津,是现代著名工笔重彩人物女画家。&
她自幼喜欢绘画,十五岁入中国画学研究会,先后师从吴镜汀、徐燕荪、吴光宇等名家习画。
她天资聪慧,勤苦好学,画风尤受仇英、陈老莲的影响,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人物造型含蓄中略加夸张,线描健劲有力,落墨洁净,设色明艳清雅,一扫明清以来的颓废画风,开一代新气象。
王叔晖学古不泥古,用她的话讲就是:“绕开道,走自己的路”。同时,她也没有拒绝西方的绘画经验,合理的吸收了比例、解剖、透视等创作技巧。尤其在整体价值取向上,她追求的是纯中国的古典式审美情趣,在“尽精微”的工笔重彩画中追求“致广大”的生动气韵。这使王叔晖成为当代工笔重彩画的一代宗师。
大事年表:
1949年参加工作,历任出版总署美术科员,新华书店总管理处美术室图案组组长,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创作组组长、专业画家
1949年参加工作,历任出版总署美术科员,新华书店总管理处美术室图案组组长,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创作组组长、专业画家
1976年退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第三届理事。擅长工笔重彩人物画
中国画作品有《夜宴桃李园》;连环画作品有《孔雀东南飞》和《西厢记》等,《西厢记》获第一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一等奖
王叔晖是我国著名的女画家,擅长中国工笔人物画、连环画。她毕生孜孜以求,探索画艺,作画题材以古代仕女为主,其作品有连环画《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生死牌》、《杨门女将》,单幅人物画有王昭君、李清照、花木兰等,晚年以《红楼梦》人物创作为主。其代表作《西厢记》所赢得的声誉远远超出了国界,《西厢记》特种邮票的发行,再次在国内外引起轰动。对王叔晖,著名画家潘兹是这样评价的:“王叔晖是老一辈著名的女画家,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以工笔重彩形式从事连环画创作,对连环画艺术的提高做出重大贡献的一位。她的《西厢记》运用极其娴熟的传统的技法,细腻而生动地刻划了人物的形象,再现了这个千古传诵的爱情故事,称得起是一部划时代的杰作,是可以和王实甫的《西厢记》名剧百世并传的……中国连环画史将永远记载她的创辟之功和这部代表作品。”&
T82《西厢记》邮票的创作,动议产生于1979年,完成于1980年底,1983年2月发行,而王叔晖的第一部《西厢记》彩色连环画,是在1954年画的,前后历时近30年。&
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婚姻法公布之后,人民美术出版社把创作《西厢记》连环画的任务交给了王叔晖。选择这一题材当然有配合宣传的意思,但当时大概任何人都没有想到,一年后问世的这部连环画,竟成了载入新中国美术史的佳作。专家评价这套16幅本的《西厢记》连环画特点是:人物形神生动,环境充满诗情画意,色彩典雅端丽,线条流畅刚劲。为画这组作品,王叔晖几乎投入了几十年画仕女画的全部经验,也投入了自己的丰富情感。10年之后,这部作品荣获第一届全国连环画创作评奖的“绘画一等奖。”&
1957年,王叔晖再次提笔,创作了128幅本的白描连环画《西厢记》。如果说前一次画《西厢记》所要求的是超越古人,那么这一次创作的要求是超越自己。然而,“文革”时,这部作品被判为“毒草”,118幅绘画原稿被销毁,唯存中国美术馆收藏的10幅。
1979年初,《西厢记》重印本发行,与第一版一样,印数在10万册以上,至今已成为连环画收藏者寻觅的珍品。&
1981年第一期《中国画报》将16幅本的工笔重彩连环画《西厢记》全部刊出,大受欢迎。&
1979年第四届全国文代会期间,王叔晖接受刘硕仁代表邮票发行局的邀请,答应创作《西厢记》邮票。她考虑,虽然仍是画仕女画,但专为邮票而作还是第一次,计划一下自己的时间安排,决定在次年年底之前完稿。&
果然,王叔晖如期完成“惊艳”、“听琴”、“佳期”和“长亭”4幅邮票图稿。这4个场景在原来的16幅本连环画中都曾出现过,考虑到邮票的特点和局限,人物都尽量放大,占了画面的主要位置,同时舍去了次要人物和一些场景。&
这里还有一段小插曲:一位音乐家曾向画家指出,16幅本《西厢记》中“听琴”一幅有个小小错误:张生弹琴右手用了食指拨弦,其实应该用中指。这一提醒,王叔晖在心里记了多年,终于在这次再创作中得以改正。&
1983年《西厢记》邮票发行这一年,王叔晖已71岁高龄。&
《50年精品连环画鉴赏》(段锡编著,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说:“《西厢记》绘画技法娴熟,线条流畅,折转自然,飘洒俊逸,若金丝银线,丝丝入扣。人物形象刻划生动细腻,情感关注,设色淡雅素静。特别是莺莺高耸的发髻、鹅蛋般的脸形、飘洒的衣襟;张君瑞朴实的相貌、诚实的品格、对莺莺的痴情都令人难忘。环境、庭院画法严谨、规范、透视比例准确……这些,都成为后生学习研究、临习的楷模,也是王叔晖绘画艺术的风格特色。”
仔细想想中国历史上那些弱女子们,像孟姜女、刘兰芝、祝英台、崔莺莺、林黛玉等,都是为自己的真实生命在笑,在哭,在爱,在恨,在生,在死,王叔晖为她们请命,为她们造型。无论是千金小姐还是丫环仆人,在王叔晖的笔下都充满着人的尊严。
王叔晖画出了“虽是照人的明艳,却不飞扬妖治;是低眉垂袖,璎珞矜严”的东方女性美,那是充满了人格力量的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结合。王叔晖以女儿之身,深刻体验了中国妇女的深重苦难和神圣悲愤,经过自己感情世界的热烈燃烧和提炼,冷却成一种思想,一种情怀,一种品质,而超凡入圣。
她笔下的人物情浓意抒,优雅恬静,境韵悠长。崔莺莺清丽文秀、脉脉情深,红娘机敏善良、情趣盎然,张生痴心一片、如醉如迷,都通过她流畅、细密的线条,色勒出传神的形态、动作、表情。而充分表达出来人物个性鲜明,生动形象,活现于画中,肯有沁人心脾的美感,读后久久不能忘怀。
王叔晖晚年深居简出,闭门作画,极少应酬,病逝于1985年。王叔晖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女画家,她的作品被载入我国美术史册。&
(1918——1983),天津市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杰出的中国画家。他为天津“八大家”之一的“土城刘家”后裔,自幼受其父著名画家刘奎龄的影响,酷爱绘画,十六岁入天津市立美术馆西画系,系统学习了素描、速写、水彩、油画,并从刘子久学习山水画技法。十八岁开始卖画生活。1947年曾在天津永安饭店举办个人画展。解放初期在文化部艺术局搞创作,后转入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组。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市工笔人物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擅长中国画、连环画。作品有组画《武松打虎》,获1956年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美术作品奖;组画《闹天宫》参加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国画《金丝猴》、《东北虎》被中国邮票公司采用为纪念邮票发行,1980年同获全国最佳邮票奖。连环画《穷棒子扭转乾坤》、《东郭先生》1963年分别获全国连环画创作评奖绘画一等奖、二等奖。
他临终前抱病创作了巨幅中国画《双狮图》,献给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刘继卣以他高尚的品格、精湛的画艺为祖国艺术宝库增添了宝贵财富。他长于工笔、白描和重彩,后多画写意,融中西画法于一炉。他笔下的人物、动物、花鸟、山水形神兼备,画放严谨,独具特色,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以他的连环画创作看,有古代题材《东郭先生》、《大闹天宫》、《武松打虎》、革命历史题材《鸡毛信》、《王秀鸾》,现代题材《穷棒子扭转乾坤》、《朝阳沟》,童话题材《奇怪的旅行》、《乌鸦与狐狸》等。
&刘继卣先生技法精湛,依据传统而不拘泥传统,融中西绘画于一体,自成一派。这种画风成为五十年代连环画界仿效的典范。刘先生由于有着深厚的绘画功力,在创作的连环画中,熟练地运用各种线描技法和绘画技巧,来表现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作品。
  《水帘洞》、《武则天》采用多种线描技法融一体,以表现金鸾殿金碧辉煌,人物服饰雍荣华贵(以长线,密线和细线为主)。而表现现实题材的则多采用短线、疏线、粗细结合的线条(指一组线条或一根线条不同的部分),体现出朴实简练的绘画风格。
                 
  从《穷棒子扭转乾坤》中可以看出朴实简练的绘画及他对人体解剖掌握得如此成熟,表现得游刃有余。而在《东郭先生》中对树木的表现则采用明暗法,增强了立体感。此外他还运用了国画中不同的皴法来表现景物,使其远近关系更为明显,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与完美。
  对于同题材的作品,刘先生在表现手法上也不是千篇一律。工笔画《武松打虎》在着色上明快清秀,《闹天宫》则着色艳丽、凝重,疏密有致。
  刘先生秉承家学(其父刘奎龄,以擅长画鸟兽而闻名于中国画坛),在描绘连环画中所出现的鸟兽,可谓得心应手,技高一筹。《水帘洞》《筋斗云》中的群猴、虎、鹿、鹤;《东郭先生》中的狼、牛、驴;《鸡毛信》中的羊;《武松打虎》中的老虎。刘先生通过对动物骨骼结构、肌理驰懈、皮毛、班纹等内外形体及生理特征的描绘,展现在人们面前的鸟兽,不仅形神兼备栩栩如生,还赋予鲜明的性格,他笔下的动物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动物的写照,还经过画家的艺术再创造,赋予了思想感情的拟人化动物形象。
                 
  在描绘动物上,刘先生还有一手绝技——劈笔丝毛,是由其父刘奎龄独创的一种特殊绘画技法发展而来。《水帘洞》、《筋斗云》中群猴的皮毛,《闹天宫》中孙大圣的面部都采用了这种技法,表现出了细腻入微的质感,令人叫绝!
五十年代,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和后来的中国画系,都开设过连环画创作课。刘继卣的连环画《穷棒子扭转乾坤》、《鸡毛信》、《东郭先生》原稿被选借来当课堂范画。这些作品不仅当时是当之无愧的高水平,拿到今天,仍不失光彩。特别是《鸡毛信》,塑造了纯朴、机敏、勇敢的农村少年海娃形象,被广大小读者引为知己、当作楷模,《鸡毛信》连环画册被当作心爱之物珍藏、传看。连环画界的“北刘南顾”之说,北刘即指刘继卣,南顾指顾炳鑫,他两人称雄南北,不少初学者,多是从临摹他们的作品开始的,现在有些优秀的连环画家都是他们的学生。
刘继卣主要作品有歌颂社会变革的《王秀鸾》、表现抗日战争爱国少年的《鸡毛信》、农村题材的《穷棒子扭转乾坤》、《东郭先生》、《武松打虎》、《大闹天宫》等。其中《鸡毛信》在1955年曾获中国保卫儿童委员会儿童题材作品一等奖,《武松打虎》获1956年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美术奖。《穷棒子扭转乾坤》获
1963年全国连环画评奖一等奖.《东郭先生》获二等奖。
他不仅是我国一位优秀的国画家,也是杰出的连环画家。他于198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83年11月逝世。&
[现代]一九二三年生。上海人。擅版画、连环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顾先生在绘画技巧方面先后在单线、黑白、钢笔画、铅笔画、中国水墨画等领域作过尝试,开辟了连环画创作多样化的广阔道路。连环画《渡江侦察记》作者采用的是铅笔画手法,在刻画人物,渲染气氛、丰富层次和追求真实感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它以惊险、紧张的故事情节,变化多样的画面和生动的英雄人物形象以及严谨完整的风格,在全国第一届连环画评奖中获绘画二等奖。该连环画初版时共178画页,1977年再版时,画家为使故事连贯性更强又增画了4页,共182画页。如今,50年代中期出版的《渡江侦察记》连环画十分稀少,人们只有在连环画精品拍卖会上才能偶见它的芳容。
&&&早在五十年代中期,顾炳鑫就以其精湛的连环画创作艺术而享有“南顾北刘”的美称。至今他已创作了近百部风格独特,富有意境,耐人寻味的连环画作品。
&&&顾炳鑫连环画的创作艺术,在于勇于探索,不懈追求,创作手法多样化。如五十年代中期创作的曾荣获全国第一届连环画评比绘画二等奖的《渡江侦察记》采用的是铅笔素描;诞生于五十年代初期,反映俄国农民为土地而抗争的传说故事《蓝壁毯》则用的是钢笔素描,《黎明的河边》采用的是黑白画,第一版《英雄小八路》尝试以中国水墨画来表现,特别是他的单线白描更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代表作除《列宁在十月》和《列宁在1918年》之外,还有《虹南作战史》第一册,《向阳院的故事》、《英雄小八路》(再版本)和《红灯记》(文革之前版本)等。上述所有作品均给人以一种强烈的真实感和亲切感,至今仍为广大读者津津乐道。
&&&为认真创作连环画,顾炳鑫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在创作《渡江侦察记》时他下钟山,游长江,又整整化了八个月的时间绘制成功;为创作《英雄小八路》,他在福建前线过了一段军旅生活;为创作《红岩》,他和其他创作人员在重庆的白公馆和渣滓洞等进行实地考察……就连篇幅不多的《洛阳纸贵》(见《中国成语故事选》)和《不上鬼圈套》(见《不怕鬼的故事》)他同样都认认真真,一丝不苟。“文革”时期,他正值上海“五·七”新闻干校,当接受连环画《列宁在十月》的创作任务后,他和创作组的另外几位同志,冒着大雪特意赶到十里之外的奉县县城,观摩电影《列宁在十月》。他边看边记,回到新闻干校的宿舍以后又立即进行回忆默写,使影片中的一幕幕场景跃然纸上。另外他还找来了许多资料作参考。《列宁在十月》等连环画中的列宁形象均由他一人完成,经过认真反复修改,直至人物形象设计达到十分精确的程度。就这样从1969年开始创作到1970年11月出版为止,他花了约一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人物形象的设计和正稿勾描。
&&&1984年顾炳鑫告别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创办了国画系并担任系主任和教授,目前已退休。颜梅华
出生于苏州,从业连环画后长期定居上海。在四十年代后期就被称为中国连环画的“江南七雄”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所创作的《群英复国记》是当时一册激励人心的有名的连环画,其选材进步、绘画技法已较熟练,具有当时连坛名家赵宏本的笔墨风貌,仅在画面构图方面取景稍逊一筹,两者相比,画面人物略大于赵宏本的作品。由于当时连环画为普及读者的消闲书,所以,内容方面大多为武侠书。但其在消闲中使一大批中下层社会的群众接受了教育,甚至起到了一定的扫盲作用。直至解放,作者已经有数十册连环画出版。解放后便成了上海美术出版社的连环画主力创作者。(苦于前期图例笔者已无法收集,当时破“四旧”而毁去)。八十年代开始由于年龄、视力等诸因,便开始从事了中国画人物的创作,所以在较近时期发行的大型套书中,除聊斋中的《白秋练》之外,仅在中国成语故事中有看到几个短篇幅的小故事。
                 
  颜老连环画:一、所选题材内容广泛。他的创作没有题材范围的限制,不论古代、现代、国内、国外及少数民族等内容方面,都能见到他的连环画作品;二、他的绘画技巧全面、多样。他使用了纯线描、线描加黑白块面、线描衬色、纯素描、钢笔画采用素描阴暗、写意中国画等各种绘画形式的作品都运用到了连环画创作上。这是与他重视速写和熟练的绘画基本功分不开的;三、表现人物性格鲜明。在他的作品中,画面上以人物的动态表现来吸引读者,而是以表现人的神态来感染读者,他长于细致的刻划人物的思想感情,让读者在印象中接受教育;四、人、景完备,造型优美。他以雄厚的绘画基本功,使连环画中的每幅图都能达到单幅画面的效果,给读者以深刻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在五、六十年代时,他的作品在《连环画报》、《天津画报》、《河北美术》等各种画刊中多能见到。
  其代表作品:《比目鱼》、《白秋练》、《白蛇传》为古典之作;《风云初记》、《小伙子们》为农村题材;《一幅僮锦》为彩色少数民族故事;《一朵鲜花》为工厂故事;还有《智取生辰纲》、《误入白虎堂》、《抗击老沙皇》、《三叉口》、《张飞审西瓜》等。其中以彩色的《比目鱼》特别受欢迎。《三叉口》以舞台剧的艺术再现,使读者得到极深的印象。
                 
  颜老虽然连环画稿等身,由于转向中国画人物的创作较早,因此对老一辈读者来说,可谓“人皆知之”。
  颜老还有一个值得人们尊敬的高尚品格便是:“谦虚好学、不竞名利、乐意助人”。在数年前,《文汇报》为了向下一辈推荐颜老,曾经要采访他,被他婉言谢绝:“本人作品水平甚差,虽然留得数幅笔墨,待让后人指评吧。”然而他对上海青年连环画作者们的指导却是毫不保留的,如韩敏等一批人都曾得到他教益,所以称他为连环画作者中的宿将是名副其实的。&
颜梅华,号雪庵,江苏苏州人,1927年生。出身书香世家,自幼喜读书,嗜丹青,聪明智绝,才情别具。四十年代中期从事连环画创作,师从陈光镒。他尤其擅长武侠剑客和古典等题材,其笔下的侠客男士形象和绘画风格独具特色,解放前,被誉为连环画"四小名旦"之一。抗战胜利以后,他编绘的一系列武侠连环画如:《一字乾坤剑》、《九纹龙》、《三雄铲霸》、《双刀虎》、《江南大四义》、《北侠草上飞》、《阮氏三雄》、〈〈红侠〉〉、〈〈神剑客〉〉、〈〈新荒江女侠〉〉、《武侠王先生》、《巫山四剑客》、《法律之外还有钢刀》等成为当时的畅销书,被许多读者争相传阅,广为流传。
解放后他创作的《风云初记》、《误入白虎堂》、《白秋练》、《被开垦的处女地》、《宝船》、《卫公好鹤》等连环画深受读者普遍喜爱。近年来,他致力于国画创作,人物、花卉、山水,乃"颜氏三绝"。现为中国美协会员、上海文史馆馆员,人民日报神州书画院特聘画师。
是连环画“四小名旦”之一。他酷爱美术,擅长连环画、油画,于1938年辞去上海电报局工作,投师钱笑呆先生学艺。他每日勤学苦练,常常在煤油灯下学画至深夜。1940年离师自立,为上海各书局创作连环画。
徐宏达的处女作《白相大世界》出版后,即博得读者的喜爱,引起各家书局的广泛关注。随后陆续创作出版了不少连环画作品。代表作有《小陈与王先生》、《济公活佛》、《为国争光》、《天灯》、《天罗地网》、《孔雀胆》、《功成身死》、《洋泾浜小侠》、《活捉阎罗王》、《秦始皇》、《弱者女人》等。&
徐宏达在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绘有《万民伞》、《贼老爷》、《苟观察》、《刘胡兰》、《赤壁大战》、《桃园结义》、《假西天》、《十三妹》、《火焰山》等一批较有影响的连环画作品。
徐宏达一生共创作近百部连环画作品。日不幸病逝,终年66岁。
徐宏达作品桃园结义
笔如花,原名盛焕文,被誉为连环画“四小名旦”之一。青年时期曾从事工艺美术。1931年转入连环画创作,三四十年代先后创作了七八十部深得广大读者喜爱的连环画作品。他擅长古典题材的连环画创作,其笔下的仕女形象和绘画风格颇有特色,有“笔派”之称。他曾开设“艺海书局”,前后收徒近20名,进一步推广了连环画艺术。&
解放后他与赵宏本、程十发、赵延年等一起参加了连环画联谊学习班。1976年病逝,享年65岁。代表作有《牡丹花》、《恋之梦》、《江湖女侠》、《寒江雪》、《现代夫妻》、《双珠凤》、《再相逢》、《新红楼梦》、《新杜十娘》、《巧合姻缘》、《二朵花》、《侠女雪恨》、《龙图大侠》等。&
曾用名赵三涛,1919年6月出生于江苏省吴县洞庭东山镇。少年时因为家贫当过学徒,聪颖好学,业余时喜好绘画并写得一手好毛笔字。1939年前后来到上海,受同乡画家严绍唐的影响,开始进行连环画的最初创作,他当时十分敬仰老一辈画家朱润斋的画风,平时刻苦自学绘画,无师自通。久而久之,他的绘画技法日渐成熟,尤其是他以白描工笔技法为主的绘画,做到了人物生灵活现,场景丰富多彩,整幅画面细腻工整。在解放前的上海滩即享有连环画“四小名旦”的赞誉。红极一时。他创作的连环画在当时即拥有一大批的读者,连环画册甚至远销到香港和南洋群岛等地。
解放后在上海市人民图书馆做办事员,并兼职进行业余创作连环画。1954年11月被吸收进入上海新美术出版社工作,在连环画创作室工作,后并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赵三岛先生为人正直,从不阿谀奉承,对不同意见很有自己的看法。1958年受到政治运动的冲击,年底被迫告别自己心爱的连环画事业。文革中再一次受到冲击,被遣送回原籍劳动改造,十年动乱结束后,他的错案才得到纠正,此时的赵三岛先生已退休,身体状况也不好。已无法再创作连环画。只得在家乡默默渡过二十年的光阴。日,一代连环画大师赵三岛先生不幸病逝于江苏吴县,享年79岁。&
解放前作品主要有:《三极三绝技》、《白云观夺剑》、《铁戟江山》、《一发千钧》、《二打八里庄》、《三斗牛天王》、《弓》、《小侠王阿三》、《以德报恩》、《浮生六记》、《吓倒离间计》等。&
解放后作品:
《丁甲山》(同康书局,1950年12月出版)&
《三战小霸王》(东亚书局,1950年出版)&
《苏武牧羊》(大方书店,1951年11月出版)&
《洞庭英雄破鼎州》(上、下)(隆兴书店,1952年11月出版)&
《虹霓关》(上、下)(文化书局,1953年8月出版)&
《三气周瑜》(全球书局,1953年3月出版)&
《一鼓作气》(新美术出版社,1955年4月出版)&
《血战睢阳》(新美术出版社,1955年9月出版)&
《茶瓶计》(美术读物出版社,1955年1月出版)&
《李定国抗清兵》(新美术出版社,1955年7月出版)&
《祖逖》(美术读物出版社,1955年11月出版)&
《马骏飘海》(天津美术出版社,1956年出版)&
《百骑劫魏营》(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1956年6月出版)&
《左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6年8月出版)&
《天鹅山》(少年儿童出版社,1956年出版)&
《南瓜王》(少年儿童出版社,1956年出版)&
《盐商万雪斋》(新艺术出版社,1956年3月出版)&
《犯长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年12月出版)&
《白衣渡江》(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年出版)&
《枪挑小梁王》(朝花美术出版社,1958年出版)&
《天水关》(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8年5月出版)&
《李郭交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年12月出版)赵宏本(00.5)。别名赵卿、张弓,江苏阜宁人。擅连环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15年生于上海,自幼酷爱绘画,16岁正式从艺。早在三十年代,他便在连环画界崭露头角,解放前创作了几百部有影响的连环画作品。他主要以编绘较多的侠义一类连环画吸引读者,在当时,赵宏本编绘的连环画不分成人、儿童都喜欢看。主要作品有《大破九道山》、《小五义》、《七侠五义》、《宏碧缘》、《忍无可忍》、《三支金镖》、《文武财神》、《水浒》、《杨家将》等。四十年代更因创作《雷雨》、《桃李劫》、《上海即景》、《史可法》、《天堂与地狱》、《海国英雄》、《小快船》等一批进步连环画而驰名于世,他被誉为连环画的"四大名旦"之首。解放前夕,作为中共地下党员的赵宏本先生还组织和团结一批连环画作者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为新中国连环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连环画发展的大本营在上海,赵宏本画的书,有颂史可法抗清英烈事迹的《扬州十日》,《天堂与地狱》等难以计数的佳作。文革时赵宏本被造反派诬为“连环画祖师爷”,也从另一方面说明赵宏本在连环画界的地位。赵宏本解放前是党的地下工作者,解放后担负了上海连环画改造和发展的领导工作,三十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中国人物画专业画家和誉满国内外的优秀作品。&
为发展繁荣连环画普及教育事业,赵宏本几乎没有创作时间,热爱艺术创作的赵宏本只好抓紧业余零星时间抱灯画画,先后也出版了《桃花扇》、《三打白骨精》等优秀作品,《三打白骨精》获得全国一等奖。&
他的画室取斋名“抱灯楼”,创作了水浒一百零八将造像手卷,文革后期,赵先生有了比以前多些画画时间,重新拿起画笔完成了梁山群象六米的长卷稿。表达其留给社会的一份珍贵的精神财富,也了却他几十年的心愿。誉满国内外的赵宏本于2000年5月去世。&
沈曼云(1911年--1978年)上海吴淞人。从小就爱画画,收集各种香烟牌,作为他学画的范本。受老连环画作者刘伯良的影响和启蒙,正式走上连环画的创作道路。他精通历史,自1928年开始创作大批连环画作品,他以武侠带滑稽为题材的连环画争取读者。绘画风格比较浪漫,属于变形夸张漫画式。他编绘的连环画男女老少都爱阅读。代表作有〈〈济公传〉〉、《十八罗汉收大鹏》、《七个红面孔》、《八个黑面孔》、《沈万山》、《霓儿》、《小梁山》、《虎儿》、《审头刺汤》、《公主与狮子》、《豪侠马青锋》等。他被誉为当时连环画的"四大名旦"之一。解放后,因新中国连环画要求写实,而他却擅长夸张的绘画技巧,在以写实来表现工农兵形象,对他来说是个难题。于是,他辍业,转到图书馆去工作,后又到文化馆工作,一直到他退休。
1978年因工作过度疲劳而病逝于脑溢血。享年67岁。
沈曼云从小喜爱绘画,收集各种香烟牌,作为学画的范本。受老连环画作者刘伯良的影响和启蒙,正式走上连环画的创作道路。他精通历史,自1928年开始创作大量连环画。
沈曼云以带滑稽的武侠故事为题材来争取和吸引读者,绘画风格比较浪漫,属于变形夸张漫画式。他编绘的连环画男女老少都爱阅读,被誉为当时连环画坛“四大名旦”之一。
解放后,因新中国连环画要求写实,而他却擅长夸张的绘画技巧,因此辍业转去图书馆工作,后又转到文化馆,直至退休。1978年由于工作过度疲劳病逝于脑溢血,享年67岁。
沈曼云的代表作有《济公传》、《十八罗汉收大鹏》、《沈万山》、《霓儿》、《审头刺汤》、《豪侠马青锋》、《七个红面孔》、《小梁山》、《公主与狮子》、《虎儿》、《八个黑面孔》等。&
钱笑呆(1912年—1965年)原名钱爱荃,祖籍江西,出生于江苏阜宁县。7岁时便和父亲一起替人画肖像(水墨画),后家乡逢灾年,16岁便离开老家前往上海谋生。一个偶然的机会经人介绍画起连环画。他绘制的连环画偏重在文戏方面,以描绘古装仕女题材见长。他笔下的仕女,无论是小家碧玉,还是大家闺秀,巾帼英雄,都描绘得那样细腻精巧。有娇羞、有含情、有天真、有英姿,在画面中始终给人以美的感受。在当时,钱笑呆的连环画作品拥有较多的家庭妇女读者。代表作有《青楼泪》、《红楼梦》、《洛阳桥》、《孤女春秋》、《佳人殉节》、《梁氏三姊妹》、《清宫秘史》、《泣残花》等。被当时的连环画读者和出版者誉为"四大名旦"之一。1965年7月21日因脑溢血突发病逝,年仅53岁。&
在众多的连环画大家中,钱笑呆是称得上线描大家的。现在比较熟悉他作品的读者,大都是从他和赵宏本合作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开始的,其他看到的还有《吉平下毒》、河北版的《女儿国》等,但还有许多五、六十年代出版的古典题材优秀作品,现在已很少能见到。像《空城计》(与徐余兴合作)、《李时珍》、《五羊皮》等。
钱笑呆的作品绝大部分是单线白描,其出色的造型艺术、简练流畅的线条,令连环画爱好者深为叹服。&
他笔下的人物个个生动,呼之欲出。又讲究画面美观,风格统一且构图上、透视上也有变化,仰视俯视的画面都有,也有特写的。就连他和汪玉山合作的页数极少的连环画《黄道婆》,也都是一丝不苟,笔笔精到。
如果说张令涛画的“华丽”,董天野较“写实”,那钱笑呆就是国画中的“工笔淡彩”。有些作品较严谨,如《吉平下毒》、《芙蓉屏》等,有些则更见熟练和精细,代表作有上海版的《荆钗记》(与曹增潮合作),《穆桂英》等。尤其是他笔下的仕女,无论是小家碧玉,还是大家图秀,巾帼英雄,都描绘得细腻精巧。有娇羞、有含情、有天真、有英姿,在画面中始终给人以美的感受。陈光镒(1919年&#8213;&#年)江苏南京人。他从小来沪学徒,起初在上海一家印刷厂学工商美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他便自编自画一些连环画,随后就以画连环画为生。他的第一部连环画作品叫《狮儿》。他以引人发噱的滑稽题材取胜,他的滑稽连环画最能吸引儿童读者。主要作品有《牛》、《豹》、《雨》、〈〈雪〉〉、《科学封神榜》、《小皮匠》、《金玉楼》、《杏儿救主》、《乱世小侠》、《洋囡囡》等。他别开生面创作的滑稽连环画,名传全国,被誉为连环画
"四大名旦"之一。 日不幸去世,离享年72岁。
一九二二年生。浙江镇海人。擅连环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49年起开始画连环画,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1980年被借调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授,后为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当代著名连环画家贺友直自27岁起开始与连环画“结缘”以来,不论身处何种境遇,始终对连环画“痴心不改”,创作不辍。迄今为止,他已创作了近万幅作品,其代表作《山乡巨变》、《白光》、《十五贯》、《朝阳沟》、《皮九辣子》已成为新中国连环画史上的经典之作。他创作的连环画“好看、好懂、又有嚼头”,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五次获全国性的奖项,并先后在法国、挪威、意大利、瑞士参加国际性连环画展。
贺友直将他花费毕生心血创作的连环画作品原稿捐赠给上海美术馆。上海美术馆设专厅陈列贺友直先生的作品和文献资料,这是我国国家美术馆首次为连环画家设立专门的展厅。由上海美术馆收藏他的代表作《山乡巨变》及其他34种代表作,除《山乡巨变》外,还有《朝阳沟》、《李双双》、《白光》、《小二黑结婚》、《十五贯》、《皮九辣子》等,总计原稿922幅,草图450幅,速写38幅。贺友直同时还向上海美术馆捐赠了论文27篇、教案18份,出版物39册及有关专家的评述文章等。
虽然国内连环画创作处于不景气的状况,亲戚朋友都劝贺友直“改行”画国画,可以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许多人也向他求画,但贺友直断然“拒绝”。他依然每天坚持四、五个小时的连环画创作。因为年事已高,他长篇画不了,就给报刊画单幅作品。他颇像一个连环画创作领域的“独行侠”,豪气满怀地表示“我决不临阵而退!”
贺友直不仅在创作上硕果累累,而且在连环画理论方面也颇有建树,他还身兼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带教了一批连环画创作的硕士研究生。
连环画大师贺友直:现在人心太浮躁
木门的颜色是褪得不能再褪的旧红。白净的贺师母同时旋开斯别林锁、圆把手的新式锁为我们开门。顺着窄而陡的木楼梯望上去,贺友直笑眯眯站着迎客。
此处原是“过街楼”(上海新式里弄搭在弄堂入口上方的阁楼),1955年贺友直携家眷搬进其中一间30平米的一居室,从此没有挪过地方。58年大跃进时,楼下的弄堂被加砌两堵墙,几家人从此有了公用厨房。他向朋友们宣布:画画、见客、饮食、起居都在这里,真是“一室四厅”。静安区政府和朋友都曾为他张罗过新房子,他不想搬。
“我觉得住这种地方人情味浓!我在画画,她们婆婆妈妈在灶披间(厨房)里烧小菜,声音哗哗上来:‘今朝上当,这点虾么哪能(怎样)……’我都听见;隔壁邻舍熟透,马路上打打招呼:最近好,人蛮神气嘛。这种乐趣!住在二十几层楼上跟蹲提篮桥(上海一监狱所在地)有啥两样?”他曾对好友陈村说。
现在,“一室四厅”旁边多出一个五六平米的工作室,塞进一张写字台、一顶书橱和一堆堆画册之后,来客若多于两位,须到隔壁暂候。
贺先生正在画一个烫头发、穿短裤、趿着绣花拖鞋、拈根香烟的“旧上海品牌女人”。“这种女人老结棍(很厉害)的,碰不起的。”他说。
贺友直画自己&
画家刘旦宅曾经赞叹:在连环画领域,贺友直是张乐平之外上海美术界的“另一只鼎”。他画的360行——黄包车夫、扦脚工、卖报童、白相人、押宝人、裱画师傅、兑币黄牛、拿摩温(工头)现在陈列在地铁的灯箱橱窗里;《申江风情录——小街世象》、《新石契老街风情录》里的石库门、百乐门、有轨电车、浑堂(浴室),都会让老上海心头一软,一下跌落到旧时或明亮或黯淡的回忆里。
贺友直画过自己,用连环画画他在镇海县城的童年:5岁没了娘,与父亲相依为命;小学读到毕业没有再上学,整条街没有人上过中学;父亲临终一句话他记得:“
我没有让你读书。”画初到上海的学徒生涯:天不亮就被踢醒,晚上睡水泥地;上4年夜校学英文,想“吃外国人饭”,到头来“单词蛮多,就是组装不起来”。每天去夜校,从广元路走到雁荡路,步行一个多小时。2路有轨电车从徐家汇到十六铺,坐不起,只好张望头等车厢里的风景:三六九(警察)或巡捕房里的人上车向售票员点个头,就算买票了;洋行职员在看外文报纸,有人拿反了……
后来到印刷厂设计商标,手里有了几个钱,看循环放映的电影,逛游乐场,听京戏——“最高听到周信芳,没有听过梅兰芳。”
1948年结婚,与姐夫的堂房阿妹,从此“相濡以沫”60年。“我讨的这个老婆好,生得也比我好,是我福气。屋里厢的事体,养儿育女,都是她的,我可以专心搞创作。”
1949年画出第一本连环画《福贵》,从此在上海人美画了近百本。那个容纳了108将的大办公室里,有赵宏本、顾炳鑫、刘继卣等影响过他的同道,有呷三糊(聊天)的大愉快——他后来不爱去那种划成一小格一小格的新式办公室,比作“把人放进冰箱格子”,并画了一张《最没有人性的格局》。
问他怎么走上艺术道路的,贺友直只记得“从小就喜欢画”,此外说不出别的。在他,生活就是一个结实的打包,哪里容得下拆解和分析,那些擅长自我筛选的记忆,对于想知道真相的人来说,是不可靠的。
贺友直保有那个年代过来人根深蒂固的谨慎:可能得罪旁人的、涉及名流闻人的、触及政治的,统统摇手摇头“不谈不谈”。但他心里有杆尺子,譬如“陈村是个好人”,“陈丹青善于思考、有骨气,我常跟他讲,不要人家一噱就开口”……在这个“下作事体多来兮”的时代,他说着宁波口音的上海话,穿插几句半个多世纪前的英文I’msorry,excuseme,stop,每天呷两口黄酒,吃着师母烧的“比饭店好交关(好多了)”的小菜,嘲笑那些花千多元进大剧院,散场时又无法将票根贴在头上炫耀的人——优哉游哉。
画小人书,我是比较聪明的一个&
人物周刊:
约您采访不容易。&
贺友直:我现在不要他们来采访,有许多话上面不要听,所以他们回去一审查都剪掉了。有次电视台来访我,我就按我的想法讲了,播的时候一看,我讲的闲话都没了,就放了一张照片,话都是他们的。我看着那张照片就想,接下来要放哀乐来!
我讲了什么呢?就是书价和稿费。我一张新创连环画50元稿费,再版每张30元。我一天只能画一张,一个月1500元,还不如钟点工的收入。
人物周刊:在体制内,这是没有办法的。最近孙道临先生去世,写文章时发觉他退休后不如意。
贺友直:没有体制,就没有现在的我,它为我提供了许多实践机会。我小学毕业,连中等教育都没有受过,画画也没有进过专业学堂,可以这样一步一步过来。
体制规定到一定年龄退休,既合理又不合理。合理的是,让年轻人上来;不合理的是,有的人还可以用的呀,啥事体硬劲叫伊退休。我85年退休只有64岁,可是我到现在还在画。当时我心里失落了半年,我也没上网求职应聘,我坐在家里推都来不及,最好勿要来寻我。我看到有种老头拿根
stick(拐棍),花园里匐匐太阳;还有种退休老干部,手里拿只半导体听中央台新闻,一路走一路听,津津有味,实在是……也蛮伤心哦,过去是指挥人的人。
人物周刊:您的老同事顾炳鑫在评论《山乡巨变》的文章里讲过,您“在形式风格的探索上,已有门径”。
贺友直:手法可以变,风格只有一种,这跟做人是一样的。像电影导演张艺谋,他的《红高粱》是一种手法,《大红灯笼》是一种手法,《秋菊》、《菊豆》各有手法,等等等等,但人家一看,这是张艺谋,万变不离其宗。其实多看之后,张艺谋就那一套东西,他已经玩不出花样来了。
人物周刊:每一个从事艺术工作的人都会碰到这个问题吧。
贺友直:都会碰到:他定型了。最可怕的就是定型。为啥现在《老娘舅》(上海一档电视滑稽剧)人家不要看了?他老是那副腔调,定型了。
人物周刊:您在创作中是怎样求变的呢?
贺友直:让我夸夸我自己哦。在画小人书这个行业,我是比较聪明的一个。我们是来料加工哎,不是原创。来的料不一样,就像裁缝师傅,今天给你的确&#63865;,明天给你毛货,后天给你泡泡纱,不同料子不同做法。我就知道,小说都有基调的,小说家的文风也不一样的,你要根据小说的基调和文风定下你绘画的手法,这是我聪明的地方。你看我每一本小人书都不一样的,都有变化。
喜欢赵树理,难画鲁迅
人物周刊:您最喜欢谁的小说?
贺友直:我欢喜赵树理的,因为他很朴实,很幽默,这跟我的性格是吻合的。如果作品中的人物很有趣的,很幽默,我画起来会很有劲。《福贵》就是他的,讲山西农村的故事。
人物周刊:小时候看过您画的《李双双》,印象很深,那些人物真活。
贺友直:我创作有几个特点,一个是出手很快,但构思的时间很长,要找人物心理活动最微妙最深刻的部分。小说是一种语言,绘画是一种语言,电影戏剧是另一种语言,它是会动的,还有声音。但小人书的画是平面的,要画到跟读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对得拢,他才能看懂。不要挖空心思,俏媚眼做给瞎子看。形象的特殊性跟表达语言的普遍性要统一起来。是这道理吧?
人物周刊:具体讲,从《白光》到《山乡巨变》,到后来的《朝阳沟》、《连升三级》、《十五贯》,这5部您比较满意的作品是怎样找到合适的绘画语言的?
贺友直:画《山乡巨变》,曾经推翻过两次。为啥推翻?感觉画出来的东西不像。为啥不像?因为用的黑白明暗的洋办法,画出来黑糊糊的,跟在湖南资江边上看到的山水田地、村舍景物、男女老少清秀明丽的感觉不相称。1961年开始,我苦画了3个年头,都不满意。突然我遇到了陈老莲的版画,找到了一条可走的路,前后一共用了4年。
《十五贯》里,尤葫芦被杀,最后娄阿鼠是判死罪的,我就明确一点:不把它作为悲剧处理,因为这出戏是周总理肯定的,强调要调查研究,然后下结论,所以许多细节我画得非常清楚、真实。
《朝阳沟》是根据舞台剧移植过来的,舞台是平面的,我就套用过来,每一幅画都好像在戏台上;还有一点,知识青年下乡是很苦的,我把农村尽可能画得美一点,这是一个基调。
《白光》用的是水墨,形式上变了一下,但我觉得不成功,因为白光是一种幻觉,不是真有一圈光。这是很可悲的一个作品,我到今天还没有想出怎么把鲁迅的本意画出来,怎么抓住白光的本质。我曾经想画鲁迅的小说《过客》,但想了很长时间,捉不住该用什么语言表达。鲁迅的小说,难就难在本质的东西非常深奥,人物周刊:《阿Q正传》呢?
贺友直:那个也难。首先阿Q这个形象难,我觉得严顺开演的阿Q,程十发画的阿Q,还有赵延年木刻的阿Q,都不是我心中理想的阿Q形象,这个人物太丰富了……人有一点阿Q精神不是坏事,因为许多事情由不得你啊,像社会上许多不平的事,没有办法,只好阿Q一番。
我们这种画画的太傻太傻了
人物周刊:我在一个卡通网站找到您的主页……
贺友直:其实狗屁,我不是卡通。卡通跟我浑身不搭界。
人物周刊:我看了您的作品目录,您画过婚姻法。
贺友直:我在单位里拿工资,上面派任务,叫画什么就画什么。
人物周刊:还画过《孔老二罪恶的一生》。
贺友直:所以说中国文人不值钱哎。上头叫我画孔老二,上面的政治斗争我一个画画的哪里晓得。好,孔老二画好,隔手(不久)江青捉起来,马上叫我画《吕后篡权》,……后来我想想,我们这种画画的太傻太傻了,有口饭吃,滴溜滴溜跟了人走……讲讲讲讲又讲到政治问题了。
人物周刊:那时候是不是也可以这样:我不想画,我请病假,逃掉?
贺友直:没那么大胆。那时候能让你活下去已经感恩不尽了,你还敢不三不四?北京来的红卫兵真凶啊,拿皮带抽人,皮带上这么大铜钉;有小青年吐口痰在地上,让人家舔掉……小朋友,你没有经历过“文化大革命”。
人物周刊:我看过不少资料。
贺友直:看没有用的,隔靴搔痒,让侬到北大荒去蹲蹲(生活一段)侬就觉着了。厕所都在外面,外面零下廿几度,夜里要解决问题,只好到外面去,天寒地冻,小姑娘不要冻出毛病来啊……我那时候到黑龙江蹲了7个月,搞创作,就听到枪毙掉两个团长。一个连队里女会计,八月麦收,日里劳动一天已经相当疲劳了,夜里团长打个电话来,叫伊去。青年人都有这种心态,跟团长接近接近么好上调回城,结果被他折腾一夜天。第二天还要去劳动,黑龙江的田是一眼可以看到地平线的,吃力呀,她就睏在麦垛旁边睏着了。拖拉机不管,咣咣咣开过,从她身上碾过去了。
人物周刊:这故事是您听来的还是亲身经历的?
贺友直:(听)拉线广播。所以我女儿去插队,我就担心被人糟踏……谁要是敢,我跟他拼命!那时候都是:儿子出去怕变成流氓,小姑娘出去怕被人家欺侮。
人物周刊:您有没有想过,什么原因让文人那么听话呢?
贺友直:一个是不知道(政治),二一个是骨头软。反右的时候,文人整文人,比外界整文人厉害得多。“文化大革命”中我也是,写过很多对不起人的大字报。我有时候问自己:贺友直,啥原因?其实是骨头软,脊椎骨非常软,才会干出这种事情来。“文革”中不是没有头脑很清醒的人,有的哎!有人给中央写信反对江青、林彪,这种人有骨气,但是傻;有种人看清爽了,不响;像我们这种,属于小人,美其名曰“跟着毛主席走”……后来碰到(被写大字报的人),哦,对不起,上当上当(抱拳作揖),一句话就过去了。其实呢,是骨头软。
人物周刊:您这样讲,让我想到巴金先生的《真话集》。
贺友直:是软。我常常讲,人家拳头刚刚举起来,我就趴下了。
上海沦陷时畸形的繁华&
人物周刊:
您讲沦陷时的上海有种畸形的繁华,哪里畸形哪里繁华?
贺友直:日本人把上海四面都包围了,就剩下英租界和法租界,能够在上海生存下去的人都逃到租界里去了。抗战前上海就是中国的经济中心,解放前香港不如上海的。有这许多人进来、消费,当然繁华,戏院、餐馆、舞厅、妓院,这些行当都兴起了。穷人、富人、外国人,混在一起避难,造成一种畸形的发展。
人物周刊:您跟陈村老师讲起过四马路(今福州路)的妓院。
贺友直:这一条福州路,从外滩到河南路,是外国洋行、公司多;从河南路到福建路,是书店多;从福建路到西藏路,是餐馆、妓院多,所以在旧社会,福州路是一条综合了色情、文学、饮食各方各面文化的街。殖民文化呢,要属淮海路、南京路。
那辰光上海有好多游乐场,里面有电影、本滩(沪剧的前身)、昆剧、京戏、杂技、变戏法、小吃——油豆腐线粉汤啊,鸡鸭血汤啊,肉丝汤面啊,五花八门都有。在我印象里,永安公司属于比较高档的,接下来是大新公司、先施公司、新世界,小东门也有一个福安,大世界属于档次比较低的,里面放的电影也不入流。
我们那时主要看美国片,都是西部牛仔片,打的。看电影不需要几个钱,有时候门口检票的人跑开了,就溜进去,看白戏。它是循环放的,你跑进去只看到下半场,不要紧,隔个几分钟又重头放过,你再看全上半场。国泰、大光明是进不去的,进的是浙江、荣金、八仙桥恩派亚,那种放第三轮第四轮电影的。
人物周刊:那时除了电影,您还有别的娱乐吗?
贺友直:没有了。到现在,凡是有输赢的东西,下棋、打牌,我都不会,我没赌性。&
现在穿才(都)穿得老(很)挺括,
骨子里厢老推板咯
人物周刊:您说过抗战时期,升斗小民关心的主要是衣食住行。几十年过来,您觉得人们关心的东西有没有大的变化?
贺友直:你看现在上海,生意最好是啥人?是饭馆餐厅。多数是官吃,大老板吃,小老百姓谁去吃,我跟老太婆两个去吃?一桌要上千啊。我到对过吃碗面好了,不,我到菜场买斤生面自己下下好了。
接下来是穿。陕西路上开了这么多小店,快变成服装一条街了,就是骗骗你们小姑娘钱的,阿拉老头子伊是骗不进的,伊也不想骗我们。现在最好骗铜钿(钞票)的,一个是小囡,一个是时髦小姑娘,从服装到化妆品。
我是苦出来的,所以我晓得升斗小民关心啥,晓得买一斗米和一升米之间的差别:假使这家人今天买了5斗米,米店有人送上门来,真是令人侧目啊。小辰光(小时候)我爷(父亲)失业,屋里1升米都买不起;买1升米,爷两个要过两天。我小辰光从来不晓得啥叫棉毛衫,啥叫绒线衫,也没穿过新棉花做的棉袄,冷天就一条夹裤,就是这样过来的。我现在都想不起那辰光冷冷到哪能(什么样),热热到哪能。我姐夫的小五金厂那时候在天平路,现在教育宾馆这一带,做捻凿,北方人叫改锥的。因为我是亲戚,叫我多做生活,没有月规钱的。睏了(睡在)姐夫厂里的水门汀地上,没有垫被的,盖的有,但不是很柔和的那种,油腻得一塌糊涂,但年纪轻,钻进去佝拢来马上就睏着了。那种苦……人真苦时,就想有个避风的地方。
后来在印刷厂里给人设计商标,有一笔生活(生意),就有两天饭好吃。那种收入极低,设计一个小图案,相当于现在给你100块、200块,最多三五百,有几天好开销?所以有一顿,没一顿,长期处在半失业状态。混到解放初,好多厂都关门了,更没生活做了,日脚更难过了。那时候我已经成家了,住在南市区。
人物周刊:您觉得以前的商标好看,还是现在的好看?
贺友直:当然是现在的好看。那时的商标也有要求,画起来水平有高低,但比现在简单,现在是一只月饼盒子的外包装都能吓死人。但是商标里厢的物什是以前的好,搭(跟)人一样咯,现在穿才(都)穿得老(很)挺括,骨子里厢老推板(糟糕)咯。
人物周刊:您讲过老早亭子间里小老百姓打花会,早上起来脸还没洗,跟隔壁邻舍讲昨天晚上做的梦,梦见什么赶紧去打什么;现在呢,看自行车的老阿姨也在炒股。
贺友直:每个时代不一样。过去人是不攀比的,顶多楼上楼下比比,不会去跟荣毅仁、跟住花园洋房的人比,现在日脚是好过了,但风气极坏,衣裳是越穿越讲究,心是越来越大,心态都不好,浮躁。就说知识分子圈里的事体,复旦剽窃人家成果的,还是professor来,多可悲啊,过去是不会有的。大环境不好,人心坏了,走在路上,一路能看到多少不堪入目的事情啊……我只好眼睛朝伊看看,我管不了,一管老头子被人家拷(打)煞来。
人物周刊:您觉得哪个时代比较好?就您经过的这几十年。
贺友直:我觉得从解放到57年比较好,后来各种各样事情都来了,这个大家肚皮里都清爽。现在呢,我这个人是比较容易满足的,对生活的要求不高。收入高的人房子一套套在买,我此地蹲蹲蛮好,还想啥?有两样物什我是不会买了:房子,个是(那是)真买不起;车子,我年龄超过了,要是我现在六十几岁,肯定买部开开,哗啊,开到宁波去了。
我喜欢吃点黄酒,一天一瓶,下酒菜不讲究,随便什么都可以。我人缘还算蛮好,逢年过节有人会送咯,呵呵呵。我很坦率地跟你说,现在我跟老太婆到淮海路晃一圈,晃个50块100块,不在乎;或者今天要买件衣服穿穿,也不在乎。人能到这一步,可以了。
人物周刊:听讲您喜欢孵(泡)旧钟表店看劳力士手表,那您有没有一块好手表呢?
贺友直:嗳,是的,看看反正不要钱的。前几年我花35块钱买过一只浪琴表,其实是假的。哎,你不要看,戴在我手上别人就以为是真的。但是那根表带太差了,我就花135
块配了根表带,蛮像样的。但是一个礼拜之后,它不走了。个么我到钟表店去,老师傅朝我看看,笑啊:“这种表你还修它做什么?”我想想反正也不上班,不需要戴表,就丢在家里了。但是,历史上我总算该(有)过一只浪琴表的!
(访谈以普通话穿插沪语完成,在不影响阅读的前提下保留部分沪语。)程十发(),中国海派书画大师,上海松江人。程十发1921年出生于江南小城松江,家里三代人都是一悬壶济世的中医师,雅好书画艺术,家里的墙上壁间,经常挂满各种艺术作品,由于这样的家庭“优雅气氛”,使得年少的程十发很早就喜欢上美术。&
程十发18岁进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求学,他聪慧早熟,从小就对绘画的墨守成规无法接受,他的看法和做法,在当时很引起学院派保守人士的反感,老师骂他,有时还拒绝批改他的作业。他的那类“离经叛道”的作品,一幅也卖不出去。为了养家活口,他毅然放下手中的画笔,转行当了钱庄职员,又通过画“小人书”来赚取家用,一直到后来进了上海美术出版社当专业画家。程十发创作了不少影响深远的连环图,如《葡萄熟了的时候》、《老孙归社》、《列宁在一九一八》、《孔乙己》、《阿Q正传一百零八图》。&
程十发是大师级的画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从1986年两大拍卖行开始拍卖他的作品,当年5月拍卖他的第一幅作品时,价格仅及齐白石、傅抱石作品价格的十分之一。但6个月后价格就上升一倍,转年,拍卖的一幅《山鬼图》达2.8万港元。1989年一般作品达到5万元左右。1990年更高达到
12万港元。程十发作品在美国更受欢迎一些,他是最早在美国打开市场的国画家之一。
日,程十发先生在华东医院病逝,享年86岁。
刘旦宅原名浑,又名小粟,后改名旦宅,别名海云生。男,汉族,浙江温州人,1931年3月生。自幼喜好绘画,1941年便在温州举办“十龄童刘小粟画展”。
1951年到上海,为私营大中国图画出版社画书籍插图、教学挂图等,亦作连环画。后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任职。擅人物,兼花鸟,取法汉唐人物、宋元山水及陈老莲和八大之花鸟,广泛吸取古人之长而融会贯通,工写兼长,创作多取古典题材及历史人物,造型清俊,情思横逸,秀拙相蕴,生动雅健,风格别具;又作减笔泼墨,融工笔、线描、泼墨为一体,格外古朴脱俗,耐人寻味。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大型美术作品展览及在多种专业报刊上发表,为多次美术馆、博物馆、艺术馆收藏。
主要作品有《曹血雪芹生平》(组画)、《琵琶行》、《洛神赋》、《长恨歌》、《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组画)、《九歌图》(组画)、《太白观瀑》、《东坡舞月》、《虎溪三笑》、《换鹅》、《群玉之山》、《春消息》等。出版画册《石头记人物画》、《红楼梦故事图》、《历代诗人图册》、《齐鲁哲贤图》、《刘旦宅画集》等。工书法,善诗词。历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专业画家,长期从事人物画、连环画及插图创作,后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师范大学美术系主任、教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戴敦邦,自号“民间艺人”,祖籍镇江丹徒,
1937年生于上海。解放初他读中学的时候,为了贴补学杂费用,就开始给出版商画连环画。1956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师范学校,先后就职于中国少年报社和中国福利会儿童时代社,任美术编辑,业余创作连环画,内容多为儿童题材。
六十年代初,他开始追随贺友直的画风,几乎能够乱真,但直到1965年他才真正认识贺友直,从此两人既有师徒之谊、又是忘年之交。后来戴敦邦创作了《陈胜吴广》连环画,画风大变,独具风貌。该作品得到国内外舆论的好评,并在国际上获奖。
戴敦邦此后偏重古典题材的创作,先后创作了连环画《逼上梁山》(获全国第二届连环画评奖二等奖),《狮子楼》、《红楼梦故事》(获全国第三届连环画评奖三等奖),《蔡文姬》、《白蛇传》、《王熙凤》、《红楼人物百图》、《长很歌》、
《红楼群芳图谱》《旧上海百多图》等等。
1981年戴敦邦被上海交通大学聘为教授,执教中国画。他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和诸多艺术学会团体的会员和理事。近年来他集教学和创作经验之大成,完成了一部12万字图文并茂的《自说自画》专著。&
任率英(),河北省束鹿(今辛集市新城镇南街)人。擅国画,著名工笔重彩
画家。3岁丧母,7岁丧父,寄居舅父家。时有当地老画师冯老智,聚徒讲画,任常趋而学技,是为启蒙。20岁因避战乱,只身去关外,流落哈尔滨,于一家文具店当学徒,后因肺结核病被辞退。抱病返乡,稍好,即刻苦钻研画技,觅得任伯年、王小某、费小楼等画家画谱(册)临摹自学。后以务农所得,求学于香港中国肖像学校,上海十联漫画函授学校,上海忠彪油画函授学校,北京国画函授学校等,学习四、五年,兼得诸法之长,眼界大开,画技遂高。旋将夏夜乘凉所听《杨家将》、《呼家将》、《岳飞传》等中人物勾画出来。因专心致志静攻细研不料肺病竟愈,大为慨然。
   1937年去北京,从北京国画函授学校
吴一舸学国画。后经雕刻家张志渔引荐,被著名人物画家徐燕孙收为入室弟子。专攻工笔重彩人物画。名师指导,艺技日进。之后,在北京、天津、上海、徐州等地多次举行画展,享有盛名。
1951年调人民美术出版社,任创作室专业画家,长期从事年画、连环画、中国画创作。时值盛年,精力充沛。著成《
鲁智深》、《白蛇传》、《劈山救母》、《西破童贯》、《桃花扇》、《昭君出塞》、《苏武牧羊》等连环画;《天女散花》、《嫦娥奔月》、《巾帼英雄》、《岳飞》、《花木兰》、《红娘子》、《百岁挂帅》、《红线盗盒》、《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梁红玉击鼓战金山》、《荀灌娘突围救父》等工笔重彩年画。其中一些已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文化大革命"中,任被诬为"黑画家",其大量年画被当作"四旧"送造纸厂化浆,长篇连环画稿《钟离剑》被抄。一些优秀的工笔重彩画传统资料,他只得依靠至亲好友保藏起来。然于艰难之中,托进驻出版社的工人师傅支持,极编辑出版了12辑《连环画参考资料》。
1978年后,任焕发了艺术青春。将毕生绘画之经验写成《怎样画刀马人物》一书,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书中叙述了刀马人物画史料、技法、及有关形象资料。是十分珍贵的技法著作。&
  任从画50年,绘画雅致细腻,精品迭出,且发行数之大,为国画史上所罕见。据人民美术出版社统计,仅年,该社出版的几种任率英年画,印刷发行累计达1700多万份,其中主要作品《百岁挂帅》210万份,《
虹桥赠珠》350万份《岳飞》264万份。而《嫦娥奔月》、《天女散花》、《洛神图》等年画年年再版,畅销不衰。
1986年春节前夕,任回家乡辛集举办画展,展出其40余年的年画精品。&
  曾荣获1963年连环画工作劳动奖,1981年连环画工作荣誉奖。?&
  任率英生前系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北京市农民民主党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东城区人大代表、北京工笔重彩画协会副会长、北京东方书画研究社社长、中国连环画研究会顾问、北京工业大学书画协会顾问。1988年逝世。&豪放无隐栩栩如生
怀念任率英先生
&前不久,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了《任率英连环画艺术回顾展》,并举办任率英先生连环画艺术研讨会,因时间关系我未在会上发言。看到任先生的一幅幅精品,真是感慨万端:现在还会有这样一丝不苟的画家吗?因而愿意形诸笔墨,兼为怀念任率英先生和他卓越的艺术成就。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曾若干次见到过任率英先生,但都没有深谈。其实非常想告诉先生:我是先生的私淑弟子。因为少年时代即开始习画,不仅习小写意,也临摹过先生的《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名作。至于先生的连环画《苏武》、《岳云》、《三盗芭蕉扇》、《鲁智深》、《逼上梁山》等,垂髫时即已捧读,真正是津津有味,爱不释手。甚至废寝忘食而受到家长的责罚。青年时代读过任先生的《怎样学习工笔重彩人物》,颇有心得。先生早于1989年逝去,当然永无请教的机缘了。
  任先生在连环画领域的成就是巨大的,从1950年至1965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等共出版社独创连环画28部,2001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钟离剑》,当是任先生的遗作。这么多的连环画足资证明任先生绘画艺术的生命力久盛不衰,也证明任先生连环画对社会的影响力。
  有人说:连环画是大艺术,能出大师。这绝非过誉。试想,连环画需要勾勒、白描,也需工笔重彩、青绿山水,举凡人物、山川、鸟兽、虫、花卉、服饰、楼阁及典章制度无不囊括,没有功底,岂可涉足连环画?
  任先生10岁时即随河北束鹿县老画工习画,后又师承名家徐燕荪先生,专攻工笔重彩人物。40年代即参加中国画研究会。1951年开始从事国画、连环画、年画创作。任先生连环画的重要特征是用白描技法创作连环画,正如欧阳中石老在研讨会上发言所云是:“豪放无隐,栩栩如生”。而如此白描竟多达三十余部!这是何等的付出与心血的结晶。在创作连环画的同时,他还运用工笔重彩的传统技法创作了10余部四条屏年画形式的彩色连环画及大量单幅年画,这些绚丽多彩的精品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仍不断再版。从展览中可见作者的连环画作品,须发可见,纤细如丝,那种精细令人感叹之极!由中可见他于中国画上的深厚功底。任先生连环画的特点之一即是每幅画的构图都非常注意营造意境和氛围,通过典型的环境去烘托人物的一颦一笑、一喜一哀、举手投足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这无疑大大增强了连环画的感染力。尤其是在严谨不苟的线描基础上熟练地运用工笔重彩绘画技法,以透明的植物质颜料和浓重的矿物质颜料相互溶合调配,使整体画面的颜色丰富多彩又浑然一体,使之咫尺之间绚烂生辉!
  任先生的连环画包括年画、中国画的创作,绝大多数以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古典名著、戏曲、诗词等为表现题材,任先生学画的经历使他能将传统技法与民间艺术兼收并蓄,熔于一炉。尤长于工笔重彩,因之所绘人物造型准确,形象秀雅。人物衣纹线条工细圆劲而流畅,设色匀净,构图富丽典雅,于严谨中不失于变化。而且,任先生特别善于刻画不同类型人物的形神兼备,使之栩栩如生而呼之欲出。启功先生曾有跋语评价任先生《百美图》,精当之语,不妨录之以见论定:“北直鹿邑任率英先生专精六法,出徐霜江(即徐燕荪先生之号——笔者注)翁之门,于仕女尤备古法。盖自晚明以来,南陈北崔之后,几成绝学。若费晓楼、王小梅,姿媚偏多古厚未免稍逊。世传晓楼白描仕女一卷,实为钩存古本,不同于造意创编者。率英先生摹其全卷,复为点染丹碧,观者披图如见宋元妙迹。惜搁笔未久先生遂归道山。公子梦熊珍重装池,属识缘起。先生长功一岁,暮年精进于此巨卷,足以概见。念余衰朽自废泚笔书后,即用志愧且以自励焉。”启先生此跋语写于日。“如见宋元妙迹”,可见评价之高。另外启先生看了任先生的画卷后感慨要“即用志愧且以自励”,是见任先生绘画艺术的精进神魄和艺术感染力!
  任先生的人品在画界众口一词,无不赞叹。很多前辈名家多有赞语,此不赘述。任先生的成就不仅在于他留下了如此之多的瑰宝,还在于他的绘画教育领域的成就,不仅培养了众多的学生,他自己的儿女竟也皆成画家而成名,予谓不信,兹列之如下:
  任梦璋
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文化部委托中央美术学院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研究生班)毕业。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油画和全景画创作。
  任梦龙
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北京市美协会员,从事绘画与教学40余年。
  任梦熊
毕业于北京教育学院美术系,北京市美协会员,中国和平出版社编审,从事绘画与出版40余年。
  任梦云
中国侨联文化交流部部长,中国华侨文学艺术家协会副会长。亦能画。
  任梦虎
自学成才,北京联合大学图书馆主任科员,业余绘画。
  任梦强
毕业于北京教育学院美术系,北京市美协会员,线装书局副总经理。
直接受教于父亲,并拜王叔晖等为师,北京市美协会员。
  这样的渊源足以令人感叹,可见任先生不但是大师级的宗师,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斯人已去,遗泽乃存,这未尝不是一件幸事!观任先生遗作并叨陪末座于研讨会,口占一绝以抒心臆:“纤发金描咫尺间,凌云豪放隐毫端。髫龄痴读连画册,感慨临摹一少年。”丁斌曾1927年3月出生。擅长连环画、工艺美术创作。在40余年连环画创作的道路上,受鲁迅、顾炳鑫以及程十发的影响最大。&
第一部连环画作品是1952年华东人民出版的《老爹打猎》,迄今为止共创作连环画作品60余部。&
自己比较满意的五部作品是《铁道游击队》(1-10册)(合作)、《沙家浜》(合作)、《赵巧儿送灯台》、《蒙根花》、《松帕敏与嘎西娜》在从事连环画创作中,最花精力和时间的是《铁道游击队》,前后共花了7年时间。&
王亦秋1991年12月,连环画画家王亦秋被中国新闻出版署授予“连环画优秀编辑”殊誉。
王亦秋在四十年代末始学习创作连环画,解放初期与人合作的《白毛女》,跳越旧时“先学衣着,后学背景”的顺序,显露了连环画创作天才。1956年公私合营,王亦秋进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其间,他画有《小闯王》、《重耳复国》、《绒花记》等连环画。在连环画创作中兢兢业业,执著认真,重视每一个构思和细节。有一次,他断然否定了半年前的《杨门女将》初稿,另起炉灶,重新构思北宋杨氏巾帼的风采,完全抛开老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最正规的拍卖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