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甲方乙方如何确定中“由乙方所在地法院依法解决”换成“ 管辖法院为乙方所在地深圳基层法院“哪个会比较好,本人甲方

《特别风险的应对措施》_优秀范文十篇 www.fanwen99.cn
优秀范文《特别风险的应对措施》日期:
范文一:特别风险应对措施及结果汇总特别风险应对措施及结果汇总项目1.经营目标简要填写说明记录对当期审计有影响的经营目标只记录那些对当期审计有影响的经营风险,或注册会计师认为对未来审计产生影响并有必要向被审计单位报告的经营风险记录源自经营风险的特别风险,或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并非由经营目标和经营风险导致的特别风险举例被审计单位通过发展中小城市的新客户和放宽授信额度争取销售收入比上一年度增长25%不严格执行对新客户的信用记录调查和筛选、放宽授信额度都会增加坏账风险2.经营风险3.特别风险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可能不足(1)财务部每月编制账龄分析报(2)对超过一年未收回的账款由销售人员与客户签订还款协议,其条款须经区域销售经理和销售总监批准(3)销售部每月编制逾期应收账款还款协议签订及执行情况报告,经销售总监审阅并决定是否降低授信额度或暂停供货(4)财务经理根据该报告并结合账龄分析报告,对有可能难以收回的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应收账款(相关认定:计价)(1)与销售总监讨论所执行的坏账风险评估程序(2)与财务经理讨论坏账准备的计提(3)审阅账龄分析报告和还款协议签订及执行报告(4)抽查还款协议和货款收回情况无或详见管理建议书4.管理层应对或控制措施记录管理层认为有助于降低特别风险的控制及其评价。如果评价结果显示注册会计师不能依赖这些内部控制,应相应调整审计方案,并考虑把这个问题报告给被审计单位5.财务报表项目及认定记录受特别风险影响的财务报表项目和认定记录应对特别风险的审计措施,即综合性方案或实质性方案。根据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的结果对本栏内容予以更新汇总记录向被审计单位报告的事项,并注明与相关工作底稿的勾稽关系6.审计措施7.向被审计单位报告的事项
范文二:风险及应对措施《劳动合同法》对于企业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劳动合同法》于08年1月1日正式施行,它是以已颁布的劳动法律法规为基础并作了极大调整,同时根据实践所暴露出来的新问题又新增了一些内容,新法更倾向于保护劳动者的利益,企业不遵守法律法规的成本也极大的提高了,这也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相应的应对措施,分别介绍如下:
新法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与风险:一、对企业规章制度制定的程序要求更为严格《劳动合同法》第四条中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而05年最新修订的《公司法》,在其表述上是这样说的,“公司研究决定改制以及经营方面的重大问题、制定重要的规章制度时,应当听取公司工会的意见,并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公司法》中是用的“听取”一词,而《劳动合同法》则是用的“平等协商确定”,可见,新法极大的提高了员工在涉及员工利益的重要制度制定中的参与权,而且根据新法的意思,企业的规章制度要具备法律效力,能够在未来的劳动争议中作为证明的依据,那么就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工会或是职代会平等协商确定;二是要进行必要的公示。根据法律制定的宗旨,平等协商并非是要剥夺企业在规章制度制定中的权利,只要程序合法,最后的确定权仍然在企业自己。二、对企业因不签劳动合同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处罚力度加大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中规定,劳动合同应该在建立劳动关系起一个月内订立。第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因此新法对于超期不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要承担两个法律后果,一是从应该订立劳动合同时起到最后订立劳动合同时止,这期间都要为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二是,如果超过一年不签订劳动合同则会被视为与劳动者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新法还堵上了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中的漏洞,在这个司法解释中有如下一个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然在原用人单位工作,原用人单位未表示异议的,视为双方同意以原条件续订履行劳动合同。一方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这当中有一个很大的对于用人单位漏洞就是,对于该续订而没有续订劳动合同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可以随时终止合同,而不用支付经济补偿金。新法实施后,这个漏洞将会被堵上。三、对试用期的规定更为严格相对于原来的法律法规相比,新法对于试用期的规定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新法明确规定了试用期的期限。在十九条中有如下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而《劳动法》中只有笼统的规定试用期不能超过六个月。2、明确了试用期的使用范围。十九条中有规定,“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3、明确了试用期的工资标准。二十条中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就是说前面两个条件满足其中一个,最后一个条件必须满足。4、明确了试用期解除员工劳动合同的条件。二十一条规定,“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这条中包括两层意思,一是,企业在试用期中解除员工劳动合同只能是上述规定的缘由;二是,企业对解除职工的缘由负有举证责任。四、对员工的自由流动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1、《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也就是说,在双方都没有过错的情况下,上述条件是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的唯一法律要求。2、新法在二十五条中规定,除了培训协议和保密协议中可以约定违约金外,用人单位不得约定由劳动者承担的违约金。3、新法第九条中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4、新法也增加了员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与《劳动法》相比增加的有如下几项:①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的;②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违法违规,损害劳动者权益的;③用人单位的原因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5、新法第五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那就是说,用人单位不能够通过上述这些事项是来阻碍员工的自由流动。上述五个方面都是新法为了提高员工的自由流动率而新增加的内容,那么对于我们企业也就意味着,明年新法实施后,员工的流失率可能会更为严重,这是我们面临的很大的一个风险。五、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要求及代价提高1、用人单位对诸多类型的劳务争议都负有举证义务。根据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中有如下规定:“因用人单位做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那就是说,一旦发生此类争议,不管是谁先主张,用人单位都负有举证义务,如果不能举证,则以劳动者说的为准。2、用人单位对有双重劳动关系的员工负有连带赔偿责任。新法三十九条和九十一条规定,对于员工存在双重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如果对先前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要承担连带责任。3、取消了经济补偿金的年限限制,增加了企业解除劳动合同成本。新法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而原来的《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办法》中,对经济补偿金多有不超过12个月的限制,新法取消了。4、对企业违法解除或是终止劳动合同的惩罚力度加大,新法八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而且对于违法解除或是终止的,如果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的,企业还应该继续履行劳动合同。5、对于“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巨法定退休五年”的这部分员工要特别注意,因为根据新法规定,这部分人只能在其有新法第三十九条过错的情况下才能解除劳动合同,不能以劳动合同到期或者其他任何理由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对于企业能够解除劳动合同的合法情况,主要集中在《劳动合同法》的三十六,以及三十九到四十二条,这是今后实际工作中要特别注意的条款。六、劳务派遣和业务外包的风险加大,非全日制工种相对宽松
《劳动合同法》在第五章中分两节分别对劳务派遣和非全日制用工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这在以前的立法中是没有的。相较于以前的法律法规而言,下面这些方面是我们需要重点注意的:1、向本单位的劳务派遣将不被允许。以前为了降低成本和减少风险,很多单位都自设劳务派遣单位,然后向本单位进行劳务派遣,但新法中对这一作法做了明文禁止,新法六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设立劳务派遣单位向本单位或者所属单位派遣劳动者。”2、派遣人员与本单位人员应享受同工同酬。新法六十三条规定,“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3、我们作为用工方或是业务的发包方,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风险在增大。新法第九十二条规定,“劳务派遣单位违反本法规定的,”“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九十四条规定,“个人承包经营违反本法规定招用劳动者,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发包的组织与个人承包经营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4、对非全日制用工的规定很宽松,新法在六十八到七十二用了五条的内容对非全日制用工做了大致的规定,但是不管是合同形式、社保缴费还是工资标准等都规定得很宽松,是企业今后用工一个非常重要的可选形式。七、对工资支付及休息休假要求也更为严格1、工资支付应当足额及时。根据新法三十八条规定,如果用人单位不按时足额的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那么按照理解,即使晚发一天或是少付一元也是没有按时足额发放,那么此项就极有可能成为员工离职的借口。2、加班费问题。对于不同工时制度的加班费标准在《关于印发的通知》、《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和《关于职工工作时间有关问题的复函》中有明确的规定,现在问题就是,员工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要求企业支付其在工作期间的加班费,而这部分的案子基本上是企业败诉的居多。3、休息休假问题,根据以前的规定,标准工时制的员工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个小时,对于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制和不定时工时制的员工,其标准也不应该超过标准工时制。虽然工资支付,加班费支付,休息休假并不是此次《劳动合同法》新的地方及焦点所在,但是由于这方面企业在以前并不是很在意,在这次《劳动合同法》颁布后,肯定会有一波学习劳动法律法规的热潮,职工的法律意识肯定会增强,因此,从整体上来看,这方面的劳动争议肯定会增加,对于我们以前做得不好的地方,应该借此机会,在问题还处在个案的时候争取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八、建立长期和无固定期限合同是此次立法的导向《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中明确规定了四种应该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的情况:①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②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③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④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原来的《劳动法》对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订立情况作的是如下规定:“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续延劳动合同的,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它当中规定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有两个条件:一是,在同一用人单位工作满十年的;二是,双方同意续延劳动合同,而且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的。但是现实中往往第二个条件不能满足,因为企业往往不会同意。而新法中删去了双方同意的内容,只要劳动者没有明确表示要签订固定期限合同的,都应该签无固定期限合同。而且新法还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增加了其他三种应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况。企业以前不愿意订立长期或是无固定期限合同,主要是因为订立短期合同到期终止企业不需要给经济补偿金,这增加了企业用人的灵活性。订立为了配合使企业订立长期和无固定期限合同的立法思想,新法中也大大缩小了固定期限合同和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差异性。体现主要在两个地方:一是经济补偿问题,新法四十六条规定,“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原来到期终止而不支付补偿金的情况将不复存在。二是,新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空间,其中主要体现在对企业裁员限制的适当放开。为了应对上述要求和风险,我们应当采取如下措施:一、让企业的规章制度合法化1、对以前涉及到员工利益的没有通过工会讨论的规章制度,从新让工会进行讨论,并出具讨论通过的决议案;2、对没有进行公示的制度进行公示,手段包括:①员工手册发放(要有员工签领确认);②劳动合同约定法(如:下列规章制度作为劳动合同附件,与劳动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乙方知悉并认可该附件);③传阅(传阅并签字已阅);④职工入职声明法(公司××制度会在××时间内学习并遵守,签字)。对于通过KOA公示的方式,需要通过合约的约定,而且也并不是所有的员工都能登陆KOA。而对于通过宣传栏或是公告栏公示的方式,到时候也会存在举证难的问题。二、规避企业中可能存在的事实劳动关系1、抓紧办理劳动合同的订立工作,我们结合SPV的推进,计划在今年会为全体职工订立劳动合同;2、向不愿意订立劳动合同的员工发出限期订立劳动合同通知书,掌握其不愿订立劳动合同的证据,告知其后果,随时解除事实劳动关系,并且不承担任何责任;3、对于我们已不愿意使用的员工,解除事实劳动关系,根据情况可以给予适当补偿。4、对于离职后并没有办理相关手续的员工,公司一定要出具劳动合同解除通知书,而且还要确保送达,送达根据先后顺序依次为:①本人签字送达;②邮寄送达;③登报公示送达(法律规定,登报公示后60日就算已经送达了)。5、对于劳动关系的确认,法律上一般采取如下程序:①有劳动合同的首先看劳动合同中的用人单位;②无劳动合同的则依次看工资的支付方、社保关系所在方及档案关系所在。因此如果公司还存在已经离职,但是社保、档案关系还没有转走的人员,要清理出来并通知其转走。三、合理处理试用期员工1、应该按照要求确定试用期期限、和工资标准;2、完善录用条件,对于录用条件的设计要全面,尽可能涵盖所有要求;录用条件不得违法;要有可操作性,免除主观判断要求。如:我们可以在录用条件中写明,下列情况将被视为不符合录用条件:①职工伪造学历证书,伪造工作经历等;②犯有严重传染性疾病、不可治愈性疾病及其他疾病的;③非因工伤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④在试用期内有违纪旷工行为的;3、对于试用期过短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下面两种手段:一是,直接签订一个短期合同不约定试用期,在这个短期合同内对其进行考察,如果决定留用,合同到期后再续订合同;二是,签订三年以上的长期合同,使试用期达到6个月的最大限制。四、采取适当措施,减少重要员工的流失率1、虽然新法实施后,违约金受到限制,但是我们还是有补救的措施,具体为:①明细培训协议和保密协议的内容,尤其是保密协议;②对于具有保密义务的岗位可以在其在职期间支付适当的保密津贴,以增加其岗位的薪资吸引力,减少其跳槽的风险;③法律规定企业不能约定其他性质的违约金,但并不是说明企业不能约定赔偿金,对于项目人员,关键开发人员等我们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其离职后对企业造成损失的赔偿责任,这在法律上是允许的。2、对于享受特殊福利的员工,可以采用变通的方式与其签订协议。如,对于向其提供特殊机会深造的,企业可先以借款的名义向员工支付学费,并要求其签订一个借贷协议的民事合同,可以写明每工作一年就可以抵消多少债务,到时候发生争议就完全属于民事诉讼的范畴,而不是劳动争议。3、对于证件的扣押,如果是单位出资或是单位与员工双方出资所获得的证书等,单位可以代为保管,只要不是恶意的,这在法律上是允许的。4、对于担保性质的财务收取,比如,保安、驾驶员等。这种担保的实际意义并不是很大,如果他真是要有所谋,那么可能不是这少许的担保金所能够阻止的了。可以采用担保人的制度,但重要的是要做好其入职前的审查和入职后的考察工作。五、合理合法解除与员工的劳动合同1、加强证据收集意识,在解除员工劳动合同时,一定要证据充分,避免任意性,以免出现不利于企业的劳动纠纷。2、完善公司的规章制度,到时候就有理可依。现当前最需要完善的就是考勤制度、福利制度、薪酬制度和考核制度。比如,哪些情况是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多少次小错累积算是大错可以作为解除劳动合同理由的,要进行说明。而且根据具体情况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3、明细岗位说明书,因为员工不能胜任工作的时候企业可以调换岗位而无需征求员工的同意,也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要证明其不能胜任工作不能以绩效考核排在靠后的位臵为证明材料,必须要以明确的岗位说明书为基准。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也可以以岗位说明书作为参照标准。要明细每个岗位的说明书难度也较大,需要时间也最多,这可能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4、对于双重劳动关系的避免,企业在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前一定要让其出具上一单位开据的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而且在必要的时候应对其真实性做调查。5、对于企业裁员,目前常用的手段是给予员工一定额外的补偿金,让其自动提出辞职,而不是走法定的程序自束手脚。6、对于“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五年”这类人员,如果公司确实想解除劳动合同的,应该尽快解除,而不等其达到这个条件的时候。7、对于需要员工签名的地方,企业一定要细心谨慎,确保其签名的真实性,避免对企业不利的劳动争议。8、企业对员工解除、终止劳动合同以及其他一些处理,一定要按照前面的要求及时送达。六、合理利用劳务派遣、业务外包和非全日制用工1、注册独立的劳务派遣公司,把原来的劳务派遣人员全部放在新公司里面,这项工作我们已经在做。2、对于同工同酬问题,有如下措施:①清理岗位,把需要劳务派遣的岗位和本单位职工的岗位区分开,比如明确这类易混淆岗位的工作职责,划清其界限;②清理管辖关系,把公司某类岗位全部处理为劳务派遣的方式,比如:保安、食堂后勤人员、装载工等;③清理制度,从制度上说明其劳务派遣人员的工资标准,做到有据可循。对于什么是“同工同酬”,不管是理论界还是政策制定者都存在分歧,这将是下一步《工资法》中需要说明的问题,我们应该给予关注。3、在做劳务派遣和业务外包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对方的资质审查,而且在签订协议的时候写明工资支付、社保缴纳等容易产生纠纷的内容,督促其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避免公司收到连带拖累。4、由于法律对非全日制用工的规定还处在探索阶段,对非全日制用工限制甚少,比如,非全日制用工可以签订口头协议,也可以不用缴纳社会保险,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而不需要支付任何的补偿金,因此,非全日制用工现在可以说是企业用工的蓝海,公司在以后可以在适合岗位上使用这类用工形式,如清洁工、收发报纸和信件的人员等。七、妥善处理员工的工资报酬和休息休假问题1、及时足额的支付工资,我们到不至于拖欠员工工资的问题,有时候晚两天可能主要是由于各单位工作效率的问题,今后应注意这种完全可以避免的风险。2、对于加班费问题,一方面是做好综合计时工时制和不定时工时制的申报工作,因为这两种工时制它的用工时间相对灵活;另一种是实行计件工资的工人,我们做的主要工作应该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在适当的劳动定额前提下而不至于加班。3、对于标准工时制的员工,如果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补休的应该支付200%的工资,那么如何在补休和200%工资之间进行权衡,以实现最小成本最大利益,是我们下一步需要考虑的问题。4、对于员工加班可以参照国外的“工时银行”的做法,即把加班的时间存入一个虚拟的银行,当员工需要有事请假或是其他需要的时候就可以从“工时银行”中支取。八、正确认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新法在第十四条中规定了四种应该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的情形,根据新法的立法宗旨,就是要让劳动合同长期化,减少短期合同。对于劳动着来说,订立固定期限合同和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在求职自由度上并没有明显差异,在双方无过错的情况下,只要提前三十日通知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对于我们用人单位来说,由于新法取消了约定终止这一条,所以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除了多了一条“劳动合同期满的”外,其他终止条件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完全一样,而且固定期限合同可以到期终止,那么无固定期限合同仍然可以解除,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所以二者对于企业来说也没有很大的不同。而且从实践中看,真正到期终止合同的这种情况并不占多数,更多的情况是劳动合同的解除,而且是员工炒单位鱿鱼,因此,无固定期限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也并非洪水猛兽。
范文三:2015版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程序(质量的)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控制程序1. 0目的:通过对公司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影响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内外部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有效应对风险和机遇。2. 0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所覆盖范围内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内外部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和应对风险和机遇的策划与实施。3. 0权责:3.1. 总经理负责公司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影响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内外部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的确认,应对风险和机遇策划的审批。3.2. 各相关部门负责内外部环境因素信息的获取和应对风险和机遇策划相关职 责的实施3.3. 技术部负责内外部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策划应对风险和机遇方案,并监 督实施。4. 定义:4.1. 环境因素:对公司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影响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 的正面和负面要素或条件。4.2. 机遇:可能导致采用新的实践,开辟新市场,赢得新顾客,建立合作伙伴 关系,利用新技术以及能够解决组织或其顾客需求的其他有利可能性。5. 工作流程:5.1. 内外部环境因素信息的获取应考虑:5.1.1. 可能对企业的目标造成影响的变更和趋势;5.1.2. 与相关方的关系,以及相关方的理念、价值观;5.1.3. 企业管理、战略优先、内部政策和承诺;5.1.4. 资源的获得和优先供给、技术变更;5.1.5. 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要求。5.2. 风险与机遇识别时机: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企业宗旨变化、战略变化、内外部环境变化、组织及其背景、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变化。5.3. 风险与机遇的类型:5.3.1. 质量风险与机遇:直接产品质量风险与机遇、间接产品质量风险与机遇。5.3.2. 环境风险与机遇:主要有自然、人文、政治、经济以及其他。5.3.3. 经营风险与机遇:主要有原材料、员工、设备、供销链、技术、管理、 产品、法律、专利及产权。5.3.4. 市场风险与机遇:包括市场容量、竞争力、价格、促销。5.3.5. 财务风险与机遇:有融资/筹资、资金偿还、资金使用、资金回收、效益 分配。5.4. 质量风险:5.4.1. 直接质量风险:产品质量问题,导致退货、报废、修理等风险。5.4.2. 间接质量风险:产品使用过程,损坏了顾客的其它财产权或人身权,应 负民事赔偿责任。5.5. 环境风险:5.5.1. 产品销售淡季与旺季,影响顾客的采购,也间接影响公司产品生产。5.5.2. 人文环境:
主要体现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消费习惯不同。5.5.3. 政策环境: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经济环境的变动,以及个地方的相关政策的变动会间接的影响到企业资金融入以及企业运营的必要条件。5.5.4. 经济环境:
利率的变动、汇率的变动、同伙膨胀或通货紧缩等。5.6. 经营风险:5.6.1. 原材料供应:
主要包括了原材料的价格、质量和送货时间的变化、采购过程的欺诈行为,采购人员的疏忽,导致原材料数量以及质量上的不达标等。5.6.2. 员工风险:
采购人员、服务人员,技术人员和其他生产管理人员,由于他们的疏忽导致的风险,以及各岗位主要人员的离职等风险。5.6.3. 设施:
生产设备出现意外的故障,甚至损坏等。5.6.4. 供销链风险:
主要包括供应商及顾客违约,以及供应或销售渠道不畅通等风险。5.6.5. 法律纠纷:
消费者投诉等潜在的法律纠纷。5.7. 市场风险:5.7.1. 市场容量:
对市场容量的调查所采用的方法不合适,没有准确的弄清市场对象对产品的用量,使得产品的产量大于实际需求,而增加公司的投资风险。5.7.2. 市场竞争力:
对竞争对手的错误分析可能导致对我们的产品市场的竞争力高估或低估,引发期望值风险。5.7.3. 价格风险:
产品的价格风险受产品的成本、质量和声誉、顾客消费等的影响。5.7.4. 促销风险:
促销风险包括促销活动的成本的控制、效果预测失误以及对品质的怀疑等。5.8.
财务风险:5.8.1. 险融资/筹资过程中的风险:
比如风险筹资的费用很高, 而且受到政策限制较多,加大了筹资的不确定性。5.8.2. 资金偿还过程中的风险:
主要受到利率的影响,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增加偿还风险。5.8.3. 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风险:
主要表现为短期资金风险和长期资金投资风险。5.8.4. 资金回收过程中的风险:
应收款无法及时到位,增加了坏账的出现率。5.8.5. 收益分配过程中的风险:
主要表现在确认风险和对投资者进行收益分配不当而产生的风险。5.9. 对风险等级评价后,找出重要风险项目,确定如何应对风险和机遇。5.10. 风险应对措施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接受等,并制定可行实 施方案。5.11. 对风险措施有效性进行评价,直到目标达成。6. 相关文件。6.1. 文件信息控制程序6.2. 沟通控制程序6.3.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6.4. 市场需求的确定和顾客沟通控制程序7. 表单7.1. 无
范文四: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应对措施的探讨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应对措施的探讨—以中磊事务所未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恰当的审计程序为例 摘
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经营环境的发展也越来越复杂,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管理者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随之也就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财务舞弊事件,而审计失职的案件也大幅增加,会计师事务所和执业注册会计师面对的审计风险扩大,因此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就要求审计行业能够尽快降低审计风险。本文首先阐述了重大错报风险及其评估的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现状及研究方法,然后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理论上的介绍,最后以中磊事件为案例进行分析重大错报风险及其存在的漏洞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重大错报风险
应对措施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nvironment is more complex, more and more intense competition, enterprises are facing more and more pressure, it has also brought more and more financial fraud, and the audit failure cases also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ll be the face of CPA and accountant registered audit risk is expanded, so that to a great extent, requires the audit industry as soon as possible to reduce the risk of audit. The background, significance,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research method in this paper first describes the material misstatement risk evaluation, then theoretical introduction to the risk of material misstatement, and finally to Zhonglei incident as a case to analyze the material misstatement risks and vulnerabili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Risk of m D Response measures目录摘
要.................................................................................................................... 1Abstract .................................................................................................................. 2一、绪论................................................................................................................ 4(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4(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4(三)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5二、重大错报风险及评估其的审计程序概述.................................................... 5(一)重大错报风险的内涵........................................................................ 5(二)重大错报风险产生的原因................................................................ 6(三)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 7(四)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程序 .......................................................... 8三、以“中磊事务”为例进行分析.................................................................. 11(一)重大错报风险审计程序漏洞的概述.............................................. 11(二)“中磊”案例分析............................................................................ 11(三)“中磊”案例产生的原因................................................................ 12(四)“中磊”案例吸取的经验教训........................................................ 13四、总结.............................................................................................................. 14参考文献.............................................................................................................. 14致
谢.................................................................................................................. 15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在市场经济越来越发达的当今,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管理者所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越来越多的财务舞弊案件曝光。这就使得会计师事务所和执业会计师将面临更大的压力要研究出降低审计风险水平的方法。之前较为广泛流传的传统审计风险模型是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83年首次提出,其计算公式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这种模型随着后来审计环境的变化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使得在审计过程中难以发现重大错报的存在。于是,现代审计风险模型也随之应运而生,即: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将成为审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在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型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病之后,为了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对审计过程中风险和财务舞弊的发现,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的国际审计与保证准则委员会(IAASB)在2003年10月发布了新的国际审计风险准则,该准则于日后正式施行。为了紧跟国际的步伐,我国也努力将审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相靠近和接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日正式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准则,在该准则当中,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被提出来,于是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及应对成为了审计过程中关注的重点,为了识别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必须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在对重大错报风险作出评估后要实施进一步必要的审计程序。该新的审计准则已经于日起在我国境内所有的会计师事务所开始实施。随着2004年国际新准则的修订和推行,国内外的学者都纷纷对此进行研究,但是大多数的研究仍然停留在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定性评估方面以及对国际审计准则内容的介绍方面。而在2007年后新的审计准则在国内正式推行之后,国内学者的研究也只停留在对重大错报风险注意事项、确定原则、评价思路以及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建立后使用数学方法进行评估的研究上。总体来说,目前国内外对重大错报风险的研究还是停留在原来模型研究之上,大多为定性研究和规范性的研究,而准则规定的也较为笼统,未能形成相应的实务操作规范的研究和定量的研究。(三)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本文的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对重大错报风险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并简要的介绍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重大错报风险及评估其审计程序概述,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含义、产生原因、识别以及评估的审计程序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是对重大错报风险审计程序漏洞的概述;接着第四部分以中磊事务所对万福生科IPO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未能勤勉尽责,出具的审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为案例进行进一步分析审计过程中重大错报风险识别和评估;第五部分文章提出了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程序审计程序漏洞的改进;最后是结论,总结全文,并对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展望。在本文的研究中,采用了规范分析法,从规范的角度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了相关的理论介绍;还采用了案例分析法,以中磊会计师事务所未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恰当的审计程序为例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应对等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二、重大错报风险及评估其的审计程序概述(一)重大错报风险的内涵根据ISA315,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定义和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会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征求意见稿)”对重大风险错报风险的定义是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根据国际审计准则和国内的独立审计风险准则,重大错报风险可以被分为两种:会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会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是指企业的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这种错报风险并不是单独收到某种认定的影响,它是企业经济环境中多种要素共同产生的结果,如果某项认定出现重大错报则可能会导致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而几项认定的非重大错报也可能导致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而这种形式的错报一般表现为:误导性的陈述,不正当披露、虚假性的记载等等。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认定层次的是指在交易类型、账户余额、表达与披露层次存在又可以被分为交易类型、账户余额、表达与披露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这种重大错报风险是与具体的报表项目的认定有关,它只是影响到具体项目的真实性。这种错报风险主要表现为:重大遗漏、不正当披露、误导性陈述、虚假性记载等等。(二)重大错报风险产生的原因1、委托代理制度现在很多的企业采用委托代理制度,将企业的拥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所谓的委托代理制度即企业的所有者不改变其对企业的所有权而将管理权按照一定的条件交给他人经营管理的制度。这样,企业的所有者可以享有资产的收益权和剩余财产的处置权而委托代理人则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享受到财产的使用权和一定的收益权。从根本上来说,不管是委托人还是代理人都是以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的,而在这种信息不完全对称的环境下,就使得代理人有机会为自己谋取利益而以损害委托人的利益为代价。例如,企业的投资者希望公司的附加越高越好,公司的业绩越高越好,而管理者则希望自身的薪水越高越好,而这种薪水是与公司的业绩相挂钩的,所以管理经营者为了使自己利益最大化,除了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公司业绩之外,还会粉饰报表,尽量让公司的业绩看出来比较好看。由此,变会产生会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2、政治环境的影响我国的税收制度决定了上市公司是交税的重点对象,所以政府官员为了创造政绩,对许多公司违规上市、包装上市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这些公司很多情况下都是甩掉包袱、剥离不良资产包装上市的,这些公司的会计报表在很大程度上都存在重大错报。正由于政府部门对这种现象的容忍,使得重大错报风险更高。3、经济环境的影响有些行业有严格的准入制度,想要进入该行业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资质和相应的业务能力,例如:注册资本数额的限制、年营业额的限制,而为了进入该行业进行发展,很多公司就会采取做假账、粉饰报表的形式来使公司符合有关的准入制度。而在公司内部也会设置很多的考核指标,许多奖金和薪酬、职位都会与此相挂钩,因此,许多经营管理者为了保持自己的业绩,都会选择在财务报表中做文章。4、股票市场的影响上市公司通过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为了筹集到更多的资金,就必须向广大的投资者展现公司的发展前景和良好的经营业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企业就会财务粉饰报表的形式。5、审计目的的影响对企业的审计有年度报表审计、对企业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的审计、清产核资审计、破产审计等,这些审计的目的更不相同,同时企业对这些审计的认识不同以及本身想要达到的目的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程度上的重大错报风险。当然,除了上述的几种影响重大错报风险的因素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可以影响到重大错报风险。例如,经营管理者的自身品行问题而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公司相关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不高或意识不够等都会产生重大错报风险。(三)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重大错报风险识别,即对自身存在重大错报的认识,这包括对风险的感知和对风险的分析两个部分。风险的识别就是要认清现在所存在的风险、引起这些风险的原因以及发生这些风险后将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最后就是要掌握风险识别的方法。而风险识别的前提就是对风险的感知,这就是要学会分析存在的风险以及哪些风险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接着就需要对风险进行分析,这是风险识别的核心,通过对风险进行分析要了解引起风险的原因是什么以及这些风险将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主要有两种途径:内部风险识别和外部风险识别。所谓外部风险识别就是依靠风险主体以外的力量(如保险公司等)来进行风险的识别,这主要包括风险因素预先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风险事故事后分析法、风险分析调查法、保单对照法。相反,内部风险识别方法就是依靠风险主体(企业自身)内部特有的因素、现象来对风险进行识别。这主要包括财务报表分析法、流程图分析法。在这些分析法当中,财务报表分析法、流程图分析法、保险调查法较多被用于感知风险,事件树分析法以及风险因素分析法较多被用于分析风险。(四)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程序在对企业的环境有所了解,对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有一定的识别后,注册会计师就要对被审计单位有可能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进行相关的审计,对于那些极有可能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进行评估测试,一般来说,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风险因素分析法所谓风险因素分析法即对可能导致重大错报风险产生的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有所掌握确定的一种风险评估方法。这种方法一般先是调查风险的来源,然后要识别风险转化条件,接着确定该风险转化条件是否具备,是否能转化成相应的风险,再然后要对产生风险后所发生的后果进行估计,最后是对相应风险的评价。对风险的评价可以按照一定的级别几星划分,也可以划分一定的档次,还可以用专家大风的形式进行区分,最后将这许多的风险评价因素聚集到一起进行总结就完成了对该企业的风险评估。这种风险评估方法在一定的程度上定量的确定了风险的大小,但是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还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并不能定量的对风险进行评价。2、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很多的实际案例中,风险评估往往是不能准确的计量和描述的,比如说一个企业有多大的财务风险或是这个企业到底内控制度是如何的有效,这些都是无法准确的用某个指标计量出来的,对于这类模糊事件就必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这种风险评价方法可以将评价的对象按照相应的分值进行排序、评价,甚至还可以评定对象所属的等级依据模糊评价集上的最大隶属度原则,相比较第一种风险评价方法,这种方法更加客观和详细,因此应用于重大错报的风险评价更加的准确,它既可以将风险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同时又可以把各种因素按照权重比例进行区分。但是,这种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就是他需要经过严密的数学逻辑计算才能得出相应的结论,相比于第一种定性的分析更加的繁琐,在实际的操作中会受到成本、客户客观要求等等因素的限制。但是,如果审计的公司是家规模比较大,发展比较完善,所需资料齐全且风险比较明确的公司,则运用该种办法将会十分的可靠和有效。3、内部控制评价法顾名思义,内部控制评价法就是通过对企业的内控进行评价而确定审计风险的一种评估方法。由于良好的内控制度可以降低相应的风险,所以对内控制度的评价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应该企业的审计风险。这种方法主要分为三步来对企业的内控制度进行评价:首先,注册会计师需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进行一定的了解并能做出一定的记录;然后,还需要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内控测试,来评估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的完善性和相关规定的执行效果,最后再对控制风险进行评价。这种评估方法既可以对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同时也加强了对被审计单位的环境和相关流程、政策的了解,这对于在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时,可以帮助提供相应的有效证据。4、分析程序法分析程序是在财务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的稳定预期关系且重大错报风险较低的时候,通过比较分析被审计单位相关的财务指标、比率和发展趋势的一种评估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包括当这些指标、比率或趋势存在异常情况的时候或其与预期的数据有很大出入的时候要进行相关的调整。这中分析方法不仅仅可以在评估风险时可以运用,同时在实施实质性程序以及最后总体复核的时候也是可以运用的。它的作用就是通过对比率、指标的分析找出潜在的重大错报风险以及发现存在不合理解释的重大差错领域,从而降低错报风险水平。同时在审计的过程中,应该遵循没哟发现异常的情况就不予调整的原则。运用这种分析方法,在审计将要结束时,通过对财务报表比率和其他方面变动的分析,能够在总体上确定对账户及其余额变化情况的分析是否与执行其他审计程序而得到的结果相一致。5、定性风险评价法上述的几种方法在评价的过程中都需要进行大量的资料统计和复杂的数学运算,成本大、耗时长且在分析的过程中很容易出错,而定性风险评价法则可以通过观察、调查与分析,在审计人员经验的帮助下,通过专业的判断和一定的专业标准来进行定性的风险评估。这种风险评估方法便捷、有效,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可以按次序揭示系统、子系统中存在所有风险因素;这种分析方法还可以将所有的风险按照其重要的程度来进行归类和划分,这样管理这就可以按照风险的重要程度来进行恰当的风险控制和处理的措施。这种定性风险评价法,在很大的程度上要依赖注册会计师们的经验和判断,它可以根据以往的审计经验以及对现有客户环境的分析来进行相关的判断,而会计师事务所也可以将不同的项目进行分级,对每个项目进行评分,对于评分较低的项目,事务所应该给予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6、风险率风险评价法风险率风险评价法是定量风险评价法中的一种,基本思路是:先计算出风险率,然后把风险率与风险安全指标相比较,若风险率大于风险安全指标,则系统处于风险状态。两数据相差越大,风险越大,这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风险率等于风险发生的频率乘以风险发生的平均损失,风险损失包括无形损失,无形损失可以按一定标准折换成金额进行计算。风险安全指标则是在大量经验积累以及统计运算的基础上,考虑到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社会经济情况、法律因素以及人们的心理因素等确定的普遍能接受的最低风险率。风险率风险评价法可在一些大的会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以及注册会计师行业风险管理中使用。根据上述分析,在对评估方法选择时不仅要考虑方法的特点,而且要注意评估目标和评估对象的类型与评估方法的对应问题。从审计角度来看,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是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建立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评价涉及主观和客观因素,其评价过程表现出较大模糊性;同时,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和审计风险的关系等审计风险评估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因此,本文在识别出被审计客户重大错报风险发生的~级风险领域之后,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识别出的一级风险领域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进行评估。该方法是通过模糊数学计算来评估出一级风险领域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的。根据确立的因素集、评语集、权重集、进行单因素评判,根据评判结果和权重,做最大最小值运算,进行综合评判来计算重大错报风险水平,最终确定检查风险水平。对一级风险领域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计算步骤:第一,确立因素集、权重集、评语集;第二,进行单因素评判。将注册会计师的打分结果归属于相应的评语集,按归属某一评语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作为单因素评判结果;第三,根据单因素评判结果和权重集通过最大最小值运算进行综合评判,得到评价矩阵,根据评价矩阵和评语集计算出重大错报风险水平;第四,根据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计算出检查风险水平。 三、以“中磊事务”为例进行分析(一)重大错报风险审计程序漏洞的概述审计程序的漏洞也会造成重大错报风险的提高。由于我国现阶段审计工作的发展还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审计业务发展极其不平衡,执业环境也相对不完善,经常会出现会计师事务之间相互恶性压价、竞争的现象,有时事务所为了获取业务必须赢得被审计单位的满意,出具客户满意的报告,于是就会减少一些审计程序或是故意弯曲审计结果;当然除此之外,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相关的专业素养也是造成审计漏洞的原因。在我国很多的事务所中,很多项目的负责人本身的专业素质并不高,同时也缺少对重大错报风险的敏感意识,这就使得风险控制方面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审计程序也会出现一定的漏洞。除此以外,我国法治的不健全,对相应审计环境的建设不够以及公司治理的不完善,不能协调各利益主体,从而导致虚假账务的出现都是提高重大错报风险的根本所在。(二)“中磊”案例分析中磊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是经财政部批准设立、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登记注册的社会中介机构。总部设在北京,在北京、江西、吉林、福建、浙江、上海、深圳、广西等地设有分所。经财政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建设部、最高人民法院等国家部委批准,本所具有证券、期货、金融、特大型国有企业审计、评估资格和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甲级资质及相关业务司法鉴定资格。现有员工368人,其中:注册会计师166人;注册资产评估师64人;注册税务师24人;造价工程师20人;房地产评估师9人。业务收入和注册会计师人数连续三年位居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布的会计师事务所全国百家排行榜前50强。本所业务范围遍及全国,主要客户有中国铝业公司等一批中央企业和北京燕化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近40家上市公司。中磊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称在上市公司审计机构中频繁出现。2011年,该事务所就承接了7单IPO审计项目。而证监会公布的最新IPO在审企业名单显示,由该事务所负责审计的项目达到12家。从2009年至2012年,中磊会计师事务所共承接10单IPO审计项目。其中,2009年承接2单,2010年承接1单,2011年承接7单,2012年没有承接IPO审计项目。不过,证监会公布的最新IPO在审企业名单显示,截至2月28日,由中磊会计师事务所负责审计的项目共有12家。其中主板、中小板项目有8家,其中有2个项目在初审中,4个项目在落实反馈意见中,2个项目已预披露;另外4个创业板项目中,1个项目在初审中,另外3个项目在落实反馈意见中。在2011年的审计机构业务排行榜中,IPO业务方面,中磊会计师事务所在65家会计师事务所中排第15位,为7家上市公司担任审计工作。但是这家在行业内排名前20的事务所却在万福生科事件中受到了重创。 万福生科于2012年半年报中虚增营业收入1.88亿元、虚增营业成本1.46亿元、虚增利润4023.16万元,未披露公司上半年停产事项。其真实的业绩为,营业收入8216.94万元,同比减少64.61%;净利润-1641.2万元,同比减少157.86%。同时,其循环经济型稻米精深加工生产线项目,因技改出现长时间停产,对业务造成重大影响,但公司未及时履行临时报告义务,也未在半年报中披露。在万福生科造假案中,中磊会计师事务所被认定在万福生科的发行上市审计和2011年年度报告的审计中,未勤勉尽责,审计程序缺失,在审计证据的获取以及审计意见的形成方面存在不当行为,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因此,中磊被证监会处以没收业务收入138万元,处以2倍的罚款,并撤销其证券服务业务许可的处罚。万福生科签字会计师王越、黄国华、邹宏文都被给予警告,并分别处10万元、13万元、3万元罚款,王越、黄国华终身证券市场禁入。这一惩处无疑对中磊会计师事务所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没有了证券业资格,在原有规模下会计师事务所的生存都会受到挑战。(三)“中磊”案例产生的原因1、内控问题半年报显示,公司负责人龚永福、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覃学军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 鲁小清声明:保证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如今,需要对这份存在“虚假记载和重大遗漏”的报告直接负责的,无疑亦是这几个人。实际上,覃学军在公司创立之初便负责财务,与董事长龚永福关系匪浅。 上市前,万福生科就因其远高于同行的高增长率而备受质疑。招股书显示,、2008年连续三年,主要业务为淀粉糖类产品和食用类米产品的万福生科的整体毛利率均约23%。2、管理问题万福生科这家公司,基本就是董事长龚永福一个人说了算。缺少相应的分权机制。原本按规定设立了会计事务室、证券事务室等,但后来有的并合了,有的还改成了洗手间。这家公司根本就不像公司所宣称的高科技概念公司该有的样子。3、上市的影响万福生科为了上市发行股票来筹集更多的资金,就必须向广大的投资者展现公司的发展前景和良好的经营业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公司就会不惜一切手段来粉饰财务报表,使得公司的业绩看起来充满了希望,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4、保荐机构难辞其咎在万福生科此次业绩造假事件中,平安证券两保代吴文浩和何涛还出具了对万福生科月规范运作情况的跟踪报告,结果显示:公司较好地执行了《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关联交易决策制度》等规章制度。平安证券所谓的督导只是流于形式而已,没有尽到应尽的督导责任。而对于中磊会计师事务所也在利益的驱使之下,在审计过程中,未勤勉尽责,缺失必要审计程序,在审计证据的获取以及审计意见的形成方面存在不当行为,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四)“中磊”案例吸取的经验教训从中磊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的经验教训:1、 要提高公司的内控制度有效实施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的失效是滋生和导致虚假会计信息和审计失败的内在原因,而有效的公司治理不仅能够协调和平衡上市公司与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而且能够从根本上控制和减少会计信息失真和审计失败现象。因此,健全公司治理是防范舞弊、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避免审计失败的长期措施和根本途2、 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审计质量的好坏和审计风险的大小,审计人员不仅要有深厚的业务知识,还必须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职业判断能力、综合控制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强化道德意识,提高道德水准,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3、 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由于我国目前法制不健全,经济生活的各方面都处于发展过程中,企业的重大错报风险非常高,但没有得到有关部门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注册会计师是社会的经济警察,如果得不到全社会的配合就无法行使其职能。因此,全社会都应把审计环境的建设当作己任,建立健全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及应对各项法规制度,给审计业务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四、总结审计准则在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当中,如何正确的识别、评估和应对相应的重大错报风险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本文以中磊事件为例对重大错报风险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一些论述,今后还需要在有关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1]张龙平,聂曼曼试涟观代审计风险模型的理论进步与运用[J].审计研究,2005(4):26-33.[2]潘超.独立审计风险分析及评估体系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6.5.[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4.[4]周勤业、龙家荣、达士华.[5]张楚堂.《论审计风险的概念》[J].审计研究,2001(2).[6]朱锦余.审计风险及其模型新探一从实务角度的考察[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l(12):80.83.[7]王素梅.论我国审计风险模型的重构——基于国际审计风险模型的演变分析[J].财会通讯,2004(12):61.63.[8]王琼.审计风险模型的发展与应用[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2006(6)[9]周家才.试论审计风险概念及审计风险模型的重建rJ].财经问题研究,2002(6):66-67.[10]冯义秀,高亮英.国际审计准则审计风险模型的变更及我们的借鉴r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5(1):78—82.[11]郑月红.有关审计风险模型的探讨——修订审计风险准则的启示[J].北方经贸,--67.[12]王耀明.传统审计风险模型与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比较[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3):87-88.[13]郭莉.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评析rJ].财会通讯,2006(9):87—89.[14]杨蕾.审计风险模型的改进对民间审计的影响及对策[J].商业会计2007(2):29-30.[15]曾佳.论审计风险新模型[J].时代经贸,2007(3):57.58.[16]刘洋.新旧审计风险模型对比分析[J].时代金融,2007(7):116-117.[17]董丽英.试析审计风险模型及其运用[J].财会月刊,2007(5):60-62.[18]张仁寿.论审计风险模型的局限性及改进意见[J].广东审计,2000(5):60—62.[20]高晓春.从信息学角度重建审计风险模型[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4):19—22.[21]冯普.审计风险模型探讨[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3(11):13-15.致
谢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是在到老师们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感谢老师严肃的教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感染和激励着我。是我坚持把这篇论文完成下去。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历时半年,从论文选题到搜集资料,从开题报告、写初稿到反复修改,期间经历了各种不同的心情变换,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心情是如此复杂。如今,伴随着这篇毕业论文的最终成稿,自己有一点成就感。之前的总总努力总算小有成果。在此谨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范文五:医疗卫生行业财务风险及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管理制度已难以适应现阶段医疗卫生行业的需求。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也在逐步开展,出现了新的卫生财务管理体制与机制。财务工作人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革新自身财务风险意识,提高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推动卫生行业全面发展。这也是新卫生体制对卫生财务工作人员提出的共同要求。文章主要针对医疗卫生行业财务风险及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财务风险   [DOI] 10.13939/j.cnki.zgsc.   1 医疗卫生行业财务风险   各行各业皆有其风险,医疗行业也不例外,本文主要针对医疗行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讨论。医疗行业财务风险是相关单位在开展财务活动时,由于各种无法预料或不可控力的缘故,让单位通过一段时间经营所取得的最终成果不符合预期目标,以至于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或浪费资源的情况。由于医疗卫生单位所从事财务活动贯穿了整个公益活动的全过程,使其在诊疗过程中许多环节都可能产生相应的财务风险。如病人收费、投资建设更新医疗设备、基础设施扩建,等等。   1.1 财务风险在医疗卫生行业的认知程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风险的认知也上升到了全新的阶段,其认知程度关系到医疗卫生行业的整体发展。卫生行业与各大企业一样,在财务风险中具有客观性的同时也具备主观性。正是因为这种两面性,人们在认知风险进行选择时才会出现主客观交替的现象。大部分人在面临选择风险时,都只注重风险的危险面,如会给资产造成相当的损失、监管不严格等,继而产生畏惧心理。但风险本身并不是绝对的坏,风险是把双刃剑且无法规避,就单位角度而言,利用得当,单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学会从风险中寻找机遇能给企业及单位带来更大、更好的收益。而因害怕而一味的躲避,不仅会让机遇白白流失,还会有更大的风险出现。外界会产生舆论多是因从事该行业的工作人员因认知有限造成。舆论一旦形成便会引发更多的社会问题。例如现实生活中所常见的医闹问题便是因为人民对医疗卫生行业产生了错误的认知从而导致该现象的发生,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到从事该行业的工作人员人身安全问题,最终还将给医疗卫生行业财务造成破坏性的影响,给社会以及国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2 财务风险在卫生行业的识别方法   分析财务风险管理的方法很多,但总的来说可以归结为定性与定量两种类型。其区别于其他行业财务风险的识别技术与特点。医疗卫生行业也以这两种分析方法为主。通过卫生行业财务风险进行定性分析,需要工作人员具备相当的主观性,此外还要依靠工作经验。虽然医疗卫生行业的财务标准与企业和事业单位相比较为简单,但要求该行业工作分析者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不仅要对药品管理流程了若指掌,还要熟悉管理中的每一个细节,除了要求工作人员要有足够的工作经验,还要有高超的财务管理能力。否则会导致最终核算指标出现偏差,并逐渐偏离最初目标,继而在财务分析时出现失误,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定量分析法也是财务风险在卫生行业的识别方法之一,其方法主要是为能对卫生行业造成风险的各种因素进行赋值,通常多针对潜在的因素,通过集体的数值或金额,将分析、评估财务风险进行量化才能更形象地进行比较。利用定量分析法,需要站在客观的角度进行分析,针对对此方面有较高要求的单位如卫生行业,因其操作难度相对较大,有时还需借助外力的帮助。例如,在对病人死亡率进行预期衡量时,可以结合马尔科夫矩阵分析法或决策树法等。学会选择使用何种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通常没有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在面临这类选择问题时,往往不能选择最恰当的方式,如选择了错误的财务分析方式便难以获取精确的财务数据,财务数据不精确则会加大财务风险,继而导致更大的财务风险出现。   2 医卫领域的财务风险管理措施   2.1 提升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   医疗卫生行业,除了要重视预控风险,更好提升全体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在医院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要预防与控制风险,面临风险合理预测、尽量规避。特别是管理层,需要具备预判风险的能力,并能带领员工共同提升风险管理意识和预防能力。   2.2 强化套计人员的培育力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也在逐步开展,已然出现了新的卫生财务管理体制与机制。医院除了对财务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应有的专业业务知识技能的培训外,还要培训其职业道德。使其在管理财务风险时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做到不违法、不逾矩、依法守法;培养财务工作人员整体素养,及时制止其舞弊、作弊行为并严厉惩处。此外,财会人员在掌握财务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充实自身,了解与管理相关的理论,通过不同的解析方式提升自身技能。   2.3 完善内控体制与风险方略   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将医院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为医院的正常运作打下基础。通过财务管理机制,形成有效的制衡,以此使内控体制得以完善,使其更科学、高效。医院的首选工作便是通过内控体制,将投资解析、论述、报告体制完善,使制定财务策略的盲目性得到控制,继而降低财务风险。此外,将不兼容岗位进行分离,并相互监督约束,清除并整理未缴欠款,建立个人责任制,有个人直接负责相应的资产流失情况,让医院的资产安全得到保障。通过新会计法的规定,医院为工作人员购买医疗责任保险也是为了有效避免财务风险。   2.4 强化医院的资金管控   医院要实现长期战略目标,其前提必须是有畅通的资金支持。加强财务管理工作,运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让资金流转速度加快,以维持资金的良性循环;将库存信息充分利用起来,预防出现呆账、坏账以及资金闲置的情况。对医院资金,要进行全面的解析,并重视反馈工作信息,将欠款尽早回收,使资金的利用率提高,及时发现风险并加以管控。   2.5 提升诊疗服务效率   医院就诊的维护力度应得到加强,监督医疗医护人员的日常行为。避免出现工作人员在诊疗过程中为提高收入乱开药、开贵药等现象。有效提升医院诊疗效率。医院口碑的塑造工作亦不能懈怠,要持续进行,避免纠纷与事故的发生,缓解拖欠医疗费用等情况,从根本上减小医院损失,降低财务风险。   2.6 打造财务风险评价系统   加强医院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应打造相应的财务风险评价系统作为预防。为最大限度降低财务风险,医院应以现阶段行业标准与制度为基础,结合医院特征,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评价系统,并评估出医院所能承受的预警数据,打造相应数据库针对各项数据设立相对应的临界值。事实追踪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在产生重大风险前采用有效的针对策略,进而最大限度降低财务风险。   3 结 论   总而言之,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医院管理人员应该全面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因此,在面对市场竞争与财务风险时,做到正视财务风险,掌握市场变化规则,利用杠杆式的调整功能,打造财务风险评价系统,将资金使用率提升,并加强监管财务的力度,提升医院的各项抗风险能力,让医院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持续发展,从而实现更长远的目标。医院在日常管理财务风险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自身的定位,对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各个环节都不能疏忽,一旦出现状况,能有效减少影响,让医院的损失降到最低。控制风险应在医院承受范围内。如果管控不力,在影响医疗服务同时,还将医院带入深渊,所以医疗卫生行业的财务风险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革新自身财务风险意识,提高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从而推动卫生行业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琴.医疗卫生行业财务风险及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5(12):197.   [2]吴中山.浅析医疗卫生行业财务风险及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J].商,2014(20):8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合同是甲方还是乙方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