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80年代前后的社会,经济,政治广告,思考广告活动与宏观环境的关系。谢谢

20世纪中国广告学理论的发展
一、广告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一)广告学研究溯源纵观人类历史,可以说,广告历史悠久。人类祖先开始利用姿态(如舞蹈)、声音(如叫卖)、火光(如烽火)进行广告传播,后来又发明和运用语言与文字,扩大了广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注:何猛修编:《现代广告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页。 )广播与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出现,使人类广告传播再次发生质的变化。在广告传播媒介不断发展的同时,19世纪以来专业广告公司的形成、普及与发展,加速了广告研究的进程。1812年,世界第一家广告专业公司在伦敦开业;1869年,美国费城成立了艾尔父子广告公司。(注:赵育冀编:《现代广告学》,中国商业出版社1987年版,第6页。)这些都说明, 人类对广告的研究,已从静止的文字、图案,发展到动态的广告活动过程,并促成了广告学的产生。广告实践与广告学理论是互动发展的。广告是一种操作性的社会实践,而广告学则是关于广告这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广告学最早产生于经济发达的美国。1901年,美国西北大学心理学家瓦尔特&狄尔&斯科特在芝加哥的一次集会上,首次提出了要把现代广告活动和广告工作的实践发展成为科学。1903年,他编著了《广告原理》一书,第一次把广告当作一种学术理论来探讨,"任何一次重要的实际事业都需要有一个理论的基础"(注:赵育冀编:《现代广告学》,中国商业出版社1987年版,第7页。)。1908年, 斯科特撰写了《广告心理学》一书,他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分析了消费者的接受心理,开始了对广告理论的较为系统的探索。此外,年期间,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加州大学、密西根大学的经济系都开始讲授有关广告学方面的课程。上述研究和理论探讨,可以说是世界广告学研究的开端,为广告学理论的形成打下了基础。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由于市场营销竞争的需要,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注重对市场规律的变化进行研究。1912年,哈佛大学教授赫杰特奇访问了许多大企业主,在研究了他们的市场活动和广告活动之后,编写以讲授广告方法和推销方法为主的教科书,其中对广告理论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注:丁俊杰:《现代广告通论》,中国物价出版社1997年版,第43页。)随着研究的深入,广告学逐渐从市场学中分化出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1926年,美国成立了"全美市场学与广告学教员协会",对广告学展开了更加广泛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并写出了一批广告学的教材和书籍。如1926年哈洛德《广告文稿》出版,1928年威治米斯的《广告构图》问世。(注:刘林清编:《中国广告学》,人民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6、7页。)随后,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也开展了对广告学的研究,如英国等国相继出版了《广告学》、《实用广告学》等著作。这一时期广告学术理论的发展,已由过去仅对市场营销中的广告策略和广告计划的单项研究,扩展为对广告中涉及的心理学、销售学、管理学的交叉研究。这一时期的研究还处在雏形阶段,未形成系统、严密的理论体系。(二)我国广告学研究的起步我国最早出版的广告学研究专著,当推由甘永龙编译的《广告须知》。(注:陈培爱:《中外广告史》,中国物价出版社1997年版,第53页。)该书1918年6月由商务印书馆初版,至1925年11月已出至第7版。它译自美国的《How To Advertise》一书,全书篇幅不大,其中第14章《稿本为广告之魂魄》中认为广告是:"将有关发卖品之事实,布告于公众,并宣传其价目也。"我国最早的广告研究团体是1918年成立的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它把广告作为新闻学研究和教学的组成部分。1919年12月,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所聘的导师之一徐宝璜,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全面的新闻学著作《新闻学》,全书共14章,其中把《新闻纸之广告》列为第10章,予以专章探讨。(注:邓白云主编:《中国广告实用手册》,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4年版,第23页。)作者认为"求一报广告之发达,应先求其销路之推广"。年一些大学相继开设了广告学的课程,如上海圣约翰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平民大学、北京国际大学、燕京大学和上海南方大学等。当时广告学课程只是作为新闻学研究与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仅限于报纸广告的研究。早期对广告学的研究做过贡献的还有新闻界名人戈公振。他在1927年出版的《中国报学史》中,利用丰富的广告史料,较系统地论述了关于广告学的理论和观点,并着重论述了广告的政治思想和文化价值。他认为,"广告为商业发展之史乘,亦即文化进步之记录","不仅为工商界推销出品之一种手段,实负有宣传文化与教育群众之使命"。他还指出:"人类生活,因科学之发明日趋于繁荣与美满,而广告即有促进人生与指导人生之功能。"作者深刻认识到广告除了推销商品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宣传文化、指导人生和教育群众的功能,这种看法颇具远见卓识。他还强烈抨击了"不道德与不忠实之广告","不但为我国实业界之大忧,亦广告界之大耻"。稍后出版的广告学专著还有1929年出版的蒯世勋的《广告学ABC》、1930年出版的刘葆儒的《广告学》、 1931年出版的孙孝钧编的《广告经济学》、1933年出版的王贡三的《广告学》等。但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告学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非常有限。(三)我国广告学研究的发展我国从五四以来开始的广告学研究与教育,由于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其发展速度受到限制,比较缓慢。广告理论研究还很肤浅,体系还不完善。自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广告理论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1983年6月, 我国第一个广告学专业在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创办,(注:陈培爱:《中外广告史》,中国物价出版社1997年版,第161页。 )标志着我国广告专业人才培养和广告理论研究走上正规的发展轨道。随后,广告学成了一门热门学科,许多高校相继开设了广告学专业或广告学系。至1998年止,全国已有近90所高校开设广告学专业。高校广告学专业的开办,促进了我国广告理论研究和广告学科建设的快速发展。80年代中后期,在我国广告事业蓬勃发展的推动下,广告理论界度过了仅靠译介海外广告读物的"拿来主义"的日子,开始进入广告理论建树的发展期。这期间出版了广告理论研究方面较有影响的一批著作,如傅汉章、邝铁军《广告学》,杨荣刚《现代广告学》,赵育冀《现代广告学》&&这些广告理论研究和著作的出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广告理论研究正从浅表向深层发展。他们尝试着把广告理论探讨与广告教育、广告理论与广告实践、外来的广告理论与国内的实际结合起来。90年代以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了广告业的空前繁荣,广告理论研究也向更为科学化、系统化、多元化方面发展,出现了一批较有影响的广告系列丛书,为不断完善广告学的独立学科地位立下了汗马功劳。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广告学理论建设和学科建设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在迅猛发展的中国广告事业跟前,广告理论工作者面对着更多的无法回避的广告学理论中的新课题。例如,对广告学原理的研究不应再局限于狭隘的经济学范畴,而是更加深入到社会、文化、政治、伦理、科技、教育等各种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广阔领域。广告不单是推销商品的工具和手段,它还承担着社会生产、生活以及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广泛的沟通职能。90年代以后,以计算机为主的网络发展为继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之后的第五大广告媒体。从广告发展的历史来看,新媒体的出现为广告业拓展了新天地,同时也为广告理论研究带来新的课题。展望广告学理论研究的趋势,今后将更加集中在广告文化学、广告传播学、广告信息学、广告社会学、广告美学等更加宏观的领域和更加相互融合的范畴。在研究重点上也发生了转移,将从理论的研究,到行为的研究;从分离的研究,到综合、交叉的研究;从静态的研究,到动态的研究。其核心是从以作品为中心的研究,到以人为中心的研究。总之,要不断探讨建构既适合我国国情,又有独立学科意义的广告学理论,使广告学理论研究更具有现实性和贴切性。二、广告学理论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索广告学是研究广告活动规律的学科。通过大量的广告实践经验的积累,逐步升华和抽象,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形成理论体系,构成了广告学。广告活动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但其侧重点在市场经济信息的传播方面。因此,广告学本质上属于信息传播学科的范畴,与众多的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然,对于广告学发展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学术界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80年代以来,我国广告学理论经历了许多重大理论问题的探索与研究,其相对集中在几个关键问题方面。如广告学科的科学与艺术之争,有关广告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及关于广告学的社会学思考等。这些理论问题的探讨,不仅明确了广告学理论发展的方向,而且在实践中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作用。(一)关于广告学科的科学与艺术之争在广告学理论研究中,关于广告学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之争由来已久,目前代表性的说法有以下三类。第一,认为广告学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持这种看法的人多是海外的广告学者,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一些广告学者认为:广告乃是一种艺术,它是艺术家生产的产品,是用艺术的手法去塑造产品的形象。他们还认为没有艺术性的广告,是没有生命力的广告。我国广告界也有人认为,广告学涉及的学科很多,既无规律可循,又无系统的理论基础,其表现主要是以艺术的形式出现,因此是一门艺术科学。第二,认为广告学是一门科学,而不是艺术。杨荣刚先生在1989年出版的《现代广告概论》中,认为"广告作为一门科学,它必然有自己固有的特性。这种特性是在人们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而不是人们的主观想象和假设。因此,广告必须是事实。"(注:杨荣刚:《现代广告概论》,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年版,第35页。)程春先生1994年在《电视广告效果初探》一文中也指出"广告是科学,而不是艺术。"(注:程春:《电视广告效果初探》,《94"中国广告年鉴》,新华出版社1995年版,第188页。 )他认为广告是从属于市场经济范畴的一门科学,艺术只能是一种手段,是为广告目标服务的。上述观点认为科学和艺术都是反映客观存在的一种形式,但两者有不同的概念。科学是对事物进行总结的规律性知识,艺术是对事物进行加工和提炼的某一典型形象。广告是从属于信息传播范畴的一门科学,艺术只能是一种手段,是为广告目标服务的,只有从本质上弄清两者的关系,才能真正理解广告学的内涵。第三,广告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是我国广告界的老前辈、原中国广告学会顾问徐百益先生。他在1983年8月召开的全国第二次学术研讨会上, 提出如下看法:"广告是有计划的通过各种媒介向消费者介绍商品和劳务的科学和艺术。"(注:陈培爱:《广告原理与方法》,厦门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页。 )我国广告理论研究者持这种看法者居多,认为广告学不仅有特定的研究对象,而且有其固有的客观规律和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是一门科学。广告学又是一门艺术,因为广告学所涉及的范围很广,特别是在广告创意和表现方面都离不开艺术的加工,是通过艺术的手法来表现产品或企业信息,从而引起消费者对广告的兴趣。综观上述几种提法,我们认为,广告学应是一门科学,而不是一门艺术,也不是科学与艺术的混合体。广告学是将多种元素有机地结合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并能达到特定目的的综合体。人们在长期的广告活动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和总结经验,通过科学的抽象的总结,逻辑的推理,逐步把广告活动和广告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上升为理论知识。从广告学的知识体系来看,广告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已组成了系统化的结构,从而形成了现代广告学这门科学。而艺术仅仅是表现广告科学原理的一种手段。科学与艺术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补充的,我们应当克服片面追求广告的"艺术效果",而忽视广告科学观念的倾向。(二)关于广告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对于广告学研究的理论基础的认识,学术界长期以来有过不同的看法。一是认为其理论基础应是市场经济理论,因为广告是推销产品的手段,其应用范畴主要在市场经济领域。二是认为广告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其本质特征是信息传播,市场只是广告发挥其作用功能的一个重要领域。我们认为广告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应当以传播学理论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广告学研究中涉及到多种学科门类,但广告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不是一种大杂烩,它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事实非常明显,广告学的研究对象是信息传播,它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不是从经济优先的观点出发,而是从传播信息的立场出发。广告实际上做的是三件事:传播一种信息;提供一种服务;宣传一种信念。而传播学的具体研究对象是包括广告在内的所有大众传播手段,传播学的许多理论完全适合广告学的研究。广告学应隶属于传播学研究的范畴。随着对理论问题探讨的深入,绝大多数人对广告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本质特征深信不疑,并认定传播学是广告学研究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广告学应纳入传播学的研究范畴。这种认识也被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认同。国家教委在90年代初组织对"文科专业目录"进行修订时,经专家多方论证,草案中在八大类学科净减1/3专业时,却在新闻大类下增加了"广告学专业",把原有个别学校设置的"专业方向"上升为"专业",这是很有远见的正确决定。1997年,教育部又一次大规模削减专业目录时,却把新闻类从文学中独立出来,以"新闻传播类"的名称升格为一级学科,并保留了广告学专业。据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1997年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的广告学专业不仅设在综合性大学、商学院、新闻学院、广播电视类学院,而且艺术学院、师范学院、印刷学院、民族学院也有,几乎所有类型的院校都对广告这一新兴的专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其中,设在新闻院系所占的比例最高(占44.8%)。这些充分说明,把广告纳入传播学的研究范畴的认识居大多数。现代广告学的综合性、边缘性与交叉性的学科特性,表面上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但是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规范性、科学性,我们完全可以为广告学科体系正名界定:广告本质上是属于信息传播活动,它属于传播学的研究范畴,其运用重点在于经济活动的社会实践。在这种基本认定之下,去建立富于完整而稳健体系的广告学。在给广告学准确的定位后,要面向世界,面向市场,面向未来,在探索与国际广告接轨的同时,注意结合中国广告的现状,去建构现代广告学的体例框架。(三)关于广告的社会学思考90年代以来,广告学的研究开始往纵深发展。一些理论工作者不满足于现有的研究状态,提出要把广告放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思考。1995年,陈宏军在《关于广告的社会学思考》中敏锐指出:"学术界对广告学的研究基本上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广告学所涉及的信息传播原理去研究广告活动的内在规律,二是从广告与市场的关系中去研究广告的外在因素。无论是从哪个角度研究广告学,都应把广告放在整个社会这个大系统中去考察与分析,以便从全新的角度(人、社会、广告)去进行系统的研究。"(注:陈宏军:《关于广告的社会学思考》,《95"中国广告年鉴》,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第271页。 )欧阳康在1996年也提出把社会学融入广告学研究的必要性。他在《现代广告》一书中阐述了社会学与广告学的关系:"社会学总是将自己的研究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它认为任何脱离整体的个体都是不存在的。社会学研究的整体性原理,对广告活动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注:欧阳康:《现代广告》,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年版,第38页。)广告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信息传播活动,它不仅传递商品信息,而且还传递各种政治信息、社会生活信息、文化信息等。因此,从广义的广告活动来看,广告可以说是一种大众性的社会信息传播活动。如果从狭义的广告活动来看,商业广告或经济广告活动,也必须以广大的社会为背景,以特定的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生活习惯与民族风俗等为依据,才能创作出符合特定社会条件的广告作品。广告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与各种社会现象必然有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广告不仅遵循着广告学的准则和规律,同样也遵循着社会学的准则和规律。只有运用社会学的整体原理,从社会这个整体出发去研究广告的活动,才能够找到广告活动的内在特征。三、现代广告理论的观念变革20世纪中国广告学理论的发展,其深刻的思考不仅来自于对广告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更来自于中国广告业在改革开放中所勃发的无限生机。进入90年代以来,以市场经济为中心,以现代社会为依托的中国现代广告,无论在实际操作还是在理论建设上,都呈现出发展与创新的态势。中国广告业的实际操作,更注重广告的有效传播,注重广告运动,注重消费者的接受心理,注重对信息资源统一配置的"IMC "整合营销传播,把广告更为严格地纳入科学运作的轨道,使之体现出科学的精神。中国广告业在实务操作方面的全面提升,得益于本世纪末我国广告理论观念的全面变革。(注:孟建:《论中国广告业的观念变革与运作形态》,南京大学《新闻传播论坛》总第2辑。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经济学观念的确立当有些人还拘泥于广告的科学与艺术之争时,90年代以来人们更深刻地感受到广告对经济发展的积极的催化作用。广告在引导消费、加速流通、刺激经济增长方面,显露出十分突出的功用。目前,世界经济正向信息经济发展,信息正成为新一轮竞争中的巨大财富,广告业具备了信息经济的产业特征,今后必将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国家在产业发展规划中,已十分明确地规定"广告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注:国家工商局、国家计委:《关于加快广告业发展的规划纲要》,邓白云主编:《中国广告实用手册》,第575页。)经济学观念的确立, 改变了以往对"广告提供商品信息","广告促进市场销售"等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学思考,而深入到对广告业经济形态结构方面更为深刻层面的分析与研究。(二)文化学观念的确立文化是一个外延十分广泛的概念,把广告视为一种文化是不言而喻的事。其主旨是提高广告的文化艺术品味,挖掘广告应具有的文化艺术意蕴,增强广告的艺术表现张力,使广告学超越一般广告学的范畴,进入文化学广阔而深刻的视野,从而提升广告运作的科学水平与实际效果。广告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特别是作为现代商品经济的伴生物,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不能只停留于经济行为的物化形态,而应当将其视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来予以考察。比如人们常喝可口可乐,与其说是一种碳酸饮料,不如说是吮吸美国文化。可口可乐的"文化含量"使其呈现出"软化"的消费特征。这种"形象观念"可以通过广告去塑造,并要寻求文化学的支持。再如,广告的社会效益成为广告文化学思考的重要课题,广告中的文化品格、文化道德对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推动作用。(三)传播学观念的确立我国广告界接受传播学观念的影响,均在经济学、文化学之后。从广告发展史来看,广告人才培养原先都以艺术学科为主,后来转向经济类学科,而目前更大的转向则是传播学学科。当广告还与艺术渊源极其密切,而忽视经济学,更不了解传播学时,很难说广告的研究与运作是一种科学行为。艺术学中强烈的主体意识、感情色彩、非理性活动,往往与现代广告的科学精神相悖。传播学把广告现象作为一种特有的传播现象进行系统分析,散发着严格科学精神的气息。传播学系统地概括了各种传播媒介的全部复杂内容,其研究范围包括所有传播媒介及附属媒介的种类、性质与功能,探讨媒介的选择与应用。广告是一系列信息传递活动,是一种非常典型的传播行为。它必须明确广告主的意图,在收费的基础上,把产品、服务等信息针对接受者进行传播。广告学作为传播学研究中的一项内容,应该以传播学所阐明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例如,传播学所阐明的关于传播过程五要素的理论,关于"双向传播"的理论,关于传播学理论对于广告学及实际运作的启示等,都为广告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广告学是在传播学所揭示的信息传播整体运动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广告领域的特殊矛盾和特殊规律。传播学是一门理论性强、操作性亦强的学科。这门学科一旦与广告学"结缘",其可操作性的特点就十分突出。广告业的实践运用问题,基本上都可以在传播学中找到相应的对位,如控制者研究、传播过程研究、受传者研究、传播效果研究,都体现着实证哲学的思辨,并促使广告学作为一个系统性强的学科对象进行科学定位。现代广告理论的观念变革,更深刻地反映了新时期广告实践的整体与本质,更加正确地揭示了广告业的内在联系,加快了现代广告突破传统广告模式的进程。广告理论建设的繁荣,给世纪末的中国广告业注入了深刻而巨大的驱动力,使现代广告运作出现了一幅崭新的画卷。其突出表现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广告的价值观以公众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准绳。目前广告的发展已脱离开"告知型"的观念,而趋向于市场营销观和社会营销观。市场营销观是一切以顾客需求为中心,以买方需求为前提,强调营销活动的整体性。社会营销观强调正确处理消费者欲望、消费者利益和社会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做到利益协调,统筹兼顾。其二,是广告操作程式日趋"整体化、战略化"。集中体现在广告界对广告整体运动的企划意识日益增强,对广告整体运动的运作方法更加多样。"IMC"整合营销理论的提出, 更增强了对信息资源的统一配置与使用,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其三是广告产品宣传日益突出"附加形象",在产品功能形象已被消费者普遍认同的时候,需要借助"附加形象"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提升产品的文化品味,获取更好的广告效果。综上所述,20世纪中国广告学理论的发展,是在引进与借鉴西方广告学理论的基础上,在中国广告业不断发展的推动下,经过长期探索、积累、深化,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告教育的兴起,促进了广告学理论建设的繁荣,提升了中国广告业的整体水平,从而使广告事业与广告学科得到共同发展。^
值班电话400-
投诉中心400-中国新时期广告事业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分析;广告1张海洋;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国家,而广告事业;关键词:中国广告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关系;我们先通过统计数据简要回顾一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广告业在过去的32年间;最终,中国还是进入了新时期的广告阶段,这个阶段的;1.广告行业的规模不断扩大;2.广告
中国新时期广告事业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分析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国家,而广告事业则是中国最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当今的中国的广告业,尚是一个包含无限潜力的新兴产业,尚处在一个需要大力发展的不完善阶段。如果说十多年前的中国广告是纯粹的党和国家的耳目喉舌,那么当今的中国广告就是为商家代言。而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新闻传播领域,广告的影响早已渗透于其方方面面。西方传媒号称其脱离并独立于政府,拥有至高无上的“话语霸权”,是社会的“第四势力”,可是无论他们承认与否,在以经济利益为主导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里,广告商在一定程度上对新闻领域施加着影响,甚至随时都有可能点中传媒的“死穴”。在我看来,广告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关键词:中国广告业
我们先通过统计数据简要回顾一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告事业的发展。 1979年,全国广告行业从业人员为1000人左右,广告经营单位只有十几户,当年的广告营业额约1000万元,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随着商品经济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广告行业蓬勃发展,1981年广告营业额突破1亿元,1987年超过10亿元,1993突破100亿元,2011年则一举突破1000亿元大关,与此同时,广告行业的队伍也不断发展壮大,2004年广告从业人数已经超过93万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广告业在过去的32年间不仅发展迅速,而且广告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逐步提高,广告营业额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已经由1981年的0.02%提高到2004年的0.93%,提高了大约45倍这说明,广告业的发展速度明显超过国民经济总体的发展速度,我们将1981年~2011年全国GDP增长速度和经过价格调整之后的广告营业额 ,总体来看,32年间广告业快于国民经济整体的发展速度。 最终,中国还是进入了新时期的广告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 1.广告行业的规模不断扩大。2000年,广告经营单位已达70747户从业人员从1.6万人发展到641116人 2.广告营业额大幅度增加。2000年已达到712.66亿 3.广告媒介迅速发展。 4.广告法规和广告管理体系初步形成。 5.广告教育和人才培养广开渠道,并已初见成效。 6.广告业的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采用国际先进的技术装备广告策划为主导,以创意为中心90年代公关广告出现 7.广告业逐步走向 专业化、科学化与现代化。 8.广告业新技术新材料开发应用取得初步成果。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中国新时期广告事业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
一、广告与社会政治 21世纪中国将完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由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无论从何种意义来说,都要求我们把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建立新的伦理道德规范提到重要日程上来。公益广告在帮助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多生态挑战和社会问题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经济发展过程又被理解为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速度、规模、数量的增长过程从而导致了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人们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忽视了社会全面发展的综合效益;还有的经济项目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去换取短暂的经济效益,像生态平衡严重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能源日趋紧张等等,这些问题正在威胁着我们生存的环境和生活的质量。 政府已经意识到并越来越重视这些问题,提出并提倡在全社会建立节约型社会,倡导树立“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益”、“生态文明”、“绿色消费”等理念,从宏观上引导社会向着文明、民主、富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在这个过程中,公益广告无疑应该成为政府和社会公众进行规范社会行为、培育共同的价值观念的重要宣传教育形式。 企业出于对自身社会生存的考虑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一种全新的企业理念产生了:企业取之于社会,回报于社会,企业应对社会负责。企业界现在非常重视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并且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态危机、社会热点等问题。 广告业须进行一场革命性的变革,从过去单一的商业广告中走出来,大力发展公益广告,大众传媒和广告人应积极参与社会文化的建设,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等全新的文明观念,疏导社会文化心理,建设新的伦理道德规范,以帮助社会全体成员在形成共同拥有的新的价值观念体系等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 广告对媒体的政治影响是以经济为手段的。在美国新闻界早已共识了一条普遍的“真理”:报道了一起空难意味着这家航空公司的广告将被立即撤出。在这种情况下,恐怕记者会在广告效益和他们内心对于新闻的真实、客观原则中难以抉择。而在西方国家的大选时期,那些广告主和大财团更是直接影响媒介的运作。他们通过各种政治广告在媒体上大肆作秀和造势,这种极端的政治广告使传媒沦为其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之下的附属品和工具,使传媒一贯标榜的独立公正不复存在。而传媒之所以唯命是从甚至俯首称臣,也无非是因为害怕失去广告份额。不过,还是有传媒相对较少地受制于广告主的,这些媒介主要依靠政府拨款和一些私人性质和小团体的经济支持,如英国广播公司,也就是著名的BBC。但这种性质的媒体同样可以通过广告来扩大自己的收益。这类媒体的公益广告相对丰富,其目标更多在于社会效益而非经济效益。 在中国,广告传播更多的是商业信息。我觉得中国媒体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广告中的传播和宣传效果。在中国受众的观念里,广告是难以和政治沾上边的。而作为受众,对硬性的宣传有着本能的抵触和抗拒心理。我们应该认识到,广告,作为一种形式多样、短小精悍的传播载体,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以一种轻松随意的方式在广告中传递思想和传播观念,这需要一个不露痕迹的高超的传播技巧来达成。这就为广告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这为我们新闻人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如果可以在商业广告中发挥政治影响力,那么广告也许会成为新闻领域的又一个重大突破。
二、广告与经济 几十年来,中国广告事业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逐步变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广告大国。 “广告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是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度量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风向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助推器。”国家工商总局主管广告监管工作的副局长刘凡如此精彩而独到地概括了广告业在中国经济及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30年的发展中,中国广告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同时这种发展又是健康向上的。中国的广告业发展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对消费生活、企业营销的信息传递和沟通发挥了重大作用。 在所有的媒体平台中,“互联网广告业有48%的成长,但是电视是最强的,100元钱有74元被电视挣走了, 可以说,中国广告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广告,就没有有效的消费需求刺激,也就没有企业的营销,没有系统的品牌建立。 首先,中国广告发挥了重要的营销作用,是中国企业实现销售的渠道与工具。没有中国广告,就没有企业的营销,更谈不上品牌的建构,中国经济就不能健康地发展。 其次,正是中国的广告养育了中国大量的媒体。中国媒体的生存之源在广告,尤其是一些大型媒体。最后,中国广告是中国消费的重要推动力。现在中国的内需不足,这和产品信息传递不足,企业品牌建构不清晰有很大关系,这是中国广告受到压抑的必然结果。 众所周知,广告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广告费在GNP的比例问题,一直是现代经济学关注的焦点之一。中国广告业近年发展之快,世界罕见。联合国世界银行的几位著名经济学家在分析中国经济发展时,几乎无一例外地把中国广告业连续多年的高持续发展,特别时广告费在GNP的比例问题,作为非常重要的动力性因素。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据介绍,在80年代初,中国广告业几乎从零起步,当时全国广告营业总额只有1.1亿元,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广告业以每年45%的速度增长,1997年全国广告营业总额达462亿元人民币,1998年尽管遭遇了亚洲金融危机的重大影响,可全国广告营业总额还是突破了500亿元人民币大关,年增长率达到了7.8%。广告费在GNP的比例已经从1990年的0.13增长到1997年的0.6,离0.7―0.8的平衡点只有一步之遥,递增速度已从80年代的平均40%―60%降至90年代后期的20%―25%。从这一大的发展趋势看,中国广告虽然将告别高增长、高速度发展的辉煌时期,开始了相对平稳的发展,但发展速度仍将会在10%―20%间。估在未来五年,广告营业额还会保持相当速度递增,至2002年,全国广告营业总额将达1300多亿元,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之一。同时,全国广告经营单位已由1990年的8000多家发展到现在的6.1万多家,全国广告从业入员共达58万多人。 由此可见,在广告的诸多功能中,最大的功能,莫过于广告在市场经济中强烈的扩张作用。我们应当在此前提下,深入地研究中国广告业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中所具的“引导消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等其它重要作用。 然而中国广告业的起步相比国外起码晚70年,但迅猛发展的中国经济不允许有太多时间,让中国广告的发展一步踏上一马平川
三、 广告与文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广告已不再只是一种促销手段,更是成为了一种文化载体,“广告是文化”的观念也渐渐为人们所接受。而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各国之间文化的渗透和冲突也变得越来越频繁。广告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它不仅要在本国传播,而且要跨出国界,融入到世界经济文化的大潮流中。也因此,广告传播中所带来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有目共睹,它是影响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安全,还是促进了各个国家间文化的交流?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探讨 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目标与价值各不相同,并且经过长期积淀而根深蒂固,因此即使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多元化也是不会消失的。相反,越是经济全球化,文化的渗透与冲突便越为激烈。 在这样一个时代,对广告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挑战在于广告跨文化传播不可避免地遭遇文化冲突,而机遇在于把这种冲突转化为双方共赢的策略。 机遇首先在于通过广告传播,应在更大程度上借鉴、吸收世界文明的先进成果。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广告意亦是如此。其次,通过广告传播,有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 世界上的成功广告都是通过传播本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广告传播的背后总是伴随着本土文化的呈现。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为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卓越贡献。我们应始终把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作为广告传播的主要内容,将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传播出去,使它成为走向世界的中国品牌。应该来说,广告与文化是一个整体,一个好的广告必定运用了许多元素,民族的、现代的等等,甚至是相对立的两面,也有可能在同一个广告中出现。
注释:本文大部分原创,部分摘自相关资料。
三亿文库3y.uu456.com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文学作品欣赏、应用写作文书、生活休闲娱乐、专业论文、中国新时期广告事业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分析95等内容。 
 广告 百度文库 专业资料 人文社科 哲学/历史论...情和社会现代化的发展 趋势,明确新形势下中国特色...新型的和谐的利益关系,是当前我国最先进的政治文化...  新时期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与科技_政史...教育事业的发展 新时期中国的经济与社会生活 1.工作...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关于发展...  现如今, 各国的关系日益密切, 广告作为商品经济发展...无论是对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还是对社会文化发展 的推动...中国的广告历史是依据政治、 经济、文化发展的历程...  广告
百度文库 教育专区 外语学习 韩语学习...新时期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意义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未有的态势迅猛发展,呈现出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  论新时期中国政府文化管理职能的转变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日趋加深的大背景下,政府与社会、政府与群众、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生了明 显而深刻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政府...  文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分析_军事/政治_人文社科...而从中国经济的发展来看,整 个经济运行的制度与状态...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把握经济个体与社会整 体经济的...  广告
百度文库 教育专区 外语学习 韩语学习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历史选择及其...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选择过程中所 体现出的与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战略...  新时期城乡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及社会问题调查研究_...经济建设才能促进社会各项 事业的全面的可持续性发展...部与国家文物局等部 门联合评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