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价格提高 买了保险收入下降降

农产品价格下降使农民收入减少的一种现象
时间: 19:59:51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是研究既定制度下稀缺资源的配置和利用问题的学科。机会成本:当把一定的资源用来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其他产品的最大收益。资源配置:是指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一个社会如何把经济资源分配到不同的生产部门、不同企业以及不同的社会各成员中,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实证分析:主要涉及对经济现象的分析和预测。规范分析:主要涉及对经济现象做出“好与坏”的判断。二、选择题BCBCD三、判断题√√√X√√四、简答题1、请简单介绍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研究内容。答: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主要有:(1)、均衡价格理论(2)、消费者行为理论(3)、生产者行为理论主要包括:投入-产出理论、成本-收益理论和市场实现理论。而市场实现理论是生产者行为理论的第三个部分,分析不同市场中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的实现问题。这里的不同市场是指:完全竞争市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4)、生产要素市场理论,由生产要素的需求理论和生产要素的供给理论组成。(5)、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6)、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2、西方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有什么区别?请举例说明。答:两者的区别:(1)实证经济学企图超脱和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规范经济学则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是以某些标准来分析处理经济问题,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2)实证经济学所要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或者是“对经济问题如何解决”;规范经济学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准则,作为判断经济事物的好坏以及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它力求说明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或者是“对经济问题应该如何解决”;(3)实证经济学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因此实证经济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即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所得的结论可以根据事实来进行检验。规范经济学则没有客观性,它所得的结论要受到不同价值观的影响,具有不同价值判断标准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好坏会作出截然不同的评价,谁是谁非没有什么绝对标准,从而也就无法进行检验。举例说明,比如,政府对农业实行补贴,实证分析重点分析的问题包括:政府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政府财政能够负担得起这样的农业补贴吗;如果实行全国范围内的农业补贴,补贴资金来自哪些途径等等。而规范分析重点分析的问题包括:大量资金用于对农业补贴值得吗;农业补贴资金用在其他方面是否会更好;如果实行全国范围内的农业补贴,补贴资金应该来自于哪些途径等等。&&&&&&&&第二章参考答案&&&&&&&&1&&&&&&&&&&&&一、名词解释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该商品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该商品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该种商品的数量。需求的变动: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影响因素的变动而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影响需求的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由该商品自身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影响因素的变动而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影响供给的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由该商品自身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数量的变动。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需求价格弹性:商品需求量随价格变化的反映程度即需求的价格弹性,通常被简称为需求弹性,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该消费者收入量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消费者的收入量的变动率的比值。需求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它的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率的比值。供给弹性:商品供给量随价格变化的反映程度即供给的价格弹性,通常被简称为供给弹性。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即商品供给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二、选择题BDBCBCCBBDADA1、B.均衡价格的下降或者由需求曲线左移即需求下降所致,或者由供给曲线右移即供给上升所致。粮食替代品的价格上升将使得对粮食的需求上升,因此A和C都是错误的,D收入上升会使得需求曲线右移,也不对。只有B会促进供给从而使得均衡价格下降。2、D.购买者(消费者)收入变化、消费者偏好变化和其他有关商品价格变化都会引起需求的变动,而需求的变动会引起需求曲线位置的变化。所以只有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引起的是需求量的变动,不会使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变化。3、B.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是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变动。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其供给量将增加,需求量将减少。4、C.5、B.根据需求弹性大小与销售收入的关系,我们知道对于一种缺乏弹性的商品而言,其价格与销售收入是同方向变动的。所以当粮食产量由于灾害而减少时,其价格必然上升,因此农民收入也将增加。6、C.7、C.价格下降比例明显大于需求量增加比例,则其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为缺乏弹性。8、由于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变动是同方向的,B.则这两种商品的弹性大于零,两者互为替代品。9、B.需求弹性越小,则消费者承担的税收就越多。这里由于此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零,所以其税收将全部由消费者承担。&&&&2&&&&&&&&&&&&10、D.需求的收入弹性等于“需求的变动率”比“收入的变动率”,由于其比值大于零而小于一,则说明其需求的变动率大于收入的变动率。11、A.低档品的需求量总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的。12、D.13、A.三、判断题1、错2、对3、错4、错5、错6、错7、错1、错。需求不仅强调的是愿意购买,而且还强调能够购买,即有购买能力。2、对。3、错。互补品的交叉价格弹性是小于零的。4、错。交叉价格弹性是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它的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率的比值。5、错。支持价格当然是政府规定的最低价格。6、错。应该说商品越是缺乏弹性,消费者所承担的税就越多。7、错。直线型需求曲线的斜率确实不变,但就其价格弹性而言,是其中点为一。越往上价格弹性越大,越往下价格弹性越小。四计算题1、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100-5P,供给函数为Qs=-50+5p,求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解:由均衡条件有:?&&&&?Qd?100?5P?Pe?15?Qs50?5P?Qe?25&&&&&&&&2、某商品的价格由20元上升到30元后,需求量相应减少10%,问该商品的需求弹性是多少?该商品价格变化对总收益有何影响?&&&&?QQ?PP?10%30?2020&&&&&&&&解:需求弹性ed&&&&&&&&&&&&&&&&?0.2,&&&&&&&&由上式可知其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为缺乏弹性,所以期价格与总收益之间是同方向变动的。价格上升,总收益增加。3、已知某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值Ed=0.5,该产品原销售量为Qd=800件,单位产品价格P=10元,若该产品价格上调10%。计算该产品提价后销售收入变动多少元?解:设提价后价格为P11,销售量为&&&&?Q?Qd?QdQd?PP&&&&?Qd?&&&&&&&&?Qd?.5?Qd?760&&&&&&&&由需求价格弹性Ed&&&&&&&&Qd?PP&&&&&&&&则:提价前总销售收入为:TR?Qd?P?800?10?8000提价后总销售收入为:TRQd?P760?11?8360所以:?TR?3604、X公司和Y公司是某商品的两个竞争者,这两家公司产品的需求曲线分别为PX?1000?5X,PY?1600?4QY,这两家公司现在的销售量分别为100单位X和Q250单位Y,求:(1)X和Y当前的价格点弹性?(2)假设Y的价格下降,导致Y的销售量增加到300单位,同时导致了X的销售量下降到75单位,求X产品的交叉价格弹性为多少?(3)如果Y公司的目标是销售收入的最大化,你认为它的降价合理吗?解:(1)EdX?1,EdY?&&&&35&&&&3&&&&&&&&&&&&(2)将QY?250代入PY?1600?4QY?PY?600设:当Y销量增加为300时,价格下降为PY&&&&?Q300?250250?PY?PY?400Q?PP&&&&?&&&&&&&&由EdY&&&&&&&&?QX&&&&&&&&75?100?100?0.&&&&&&&&X产品的交叉价格弹性为:EXY?&&&&&&&&QX?PYPY&&&&&&&&(3)TR1=150000,TR2=120000,降价不合理。5、假设市场中有100个消费者,其中80个消费者购买该市场2/3的商品,且每个消费者的需求价格弹性均为3;另外20个消费者购买该市场1/3的商品,且每个消费者的需求价格弹性均为6,试问这100个消费者合计的需求价格弹性为多少?解:已知市场2\3商品被80个消费者购买,每个消费者需求价格弹性为3,则单个消费者的需求价格弹性为:&&&&edidQidP&&&&dQjdP&&&&&&&&?&&&&&&&&PQi&&&&PQj&&&&&&&&?3?&&&&&&&&dQdP&&&&dQjdP&&&&&&&&i?&&&&&&&&QP&&&&&&&&3?i?&&&&&&&&i&&&&&&&&1&&&&&&&&,2?,其中?Qi,?&&&&i?1&&&&&&&&80&&&&&&&&2Q.3&&&&&&&&.&&&&&&&&.&&&&&&&&.&&&&&&&&.&&&&&&&&同理,另20个消费者中。单个消费者j的需求价格弹性为:&&&&edj6?6?QjP&&&&&&&&?&&&&&&&&j?1,2,.........20?,其中?Qi?&&&&j?1&&&&&&&&20&&&&&&&&Q3&&&&&&&&该市场上100个消费者合计的需求价格弹性为:&&&&?80dQii?1dP&&&&&&&&ed&&&&dQidP&&&&&&&&dQdP&&&&&&&&?&&&&&&&&PQ&&&&&&&&?Q&&&&j?1&&&&&&&&20&&&&&&&&j&&&&&&&&&&&&&&&&?80dQi?PQi?1dP?&&&&&&&&?&&&&j?1&&&&&&&&20&&&&&&&&dQj?PdP?Q&&&&&&&&将&&&&&&&&3?&&&&&&&&QiP&&&&80&&&&&&&&和&&&&&&&&dQjdP&&&&&&&&6?&&&&&&&&QjP&&&&&&&&代入得:&&&&&&&&?3ed?P&&&&&&&&?&&&&i?1&&&&&&&&Qi?&&&&&&&&?6P&&&&20&&&&&&&&?Q&&&&j?1&&&&&&&&20&&&&&&&&j&&&&&&&&?P?Q&&&&&&&&再将?Qi?&&&&i?1&&&&&&&&80&&&&&&&&2Q3&&&&&&&&和?Qi?&&&&j?1&&&&&&&&Q3&&&&&&&&代入得:&&&&&&&&ed?&&&&&&&&6Q?P?32Q?4?P3P3?Q&&&&?12?2P&&&&&&&&6、在商品X市场中,有10000个相同的消费者,每个人的需求函数均为Qd&&&&&&&&,&&&&&&&&有1000个相同的生产者,每个生产者的供给函数均为Qs?20P,求(1)X商品的市场需求函数和市场供给函数;(2)求市场均衡的价格和数量;(3)假设政府对每个生产者出售的每单位商品征收2元的销售税,对市场均衡有何影响?实际上谁支付了税款?政府征收的税收总额为多少?解:(1)D?1(12?2P)?00P&&&&S?1?20P?20000P&&&&&&&&(2)P=3,Q=60000&&&&4&&&&&&&&&&&&(3)设均衡价格为P,则有:1P)=1000×20(P-2)?P=4,Q=40000,所以税收由消费者、生产者各负担一半。税收总额=2×元五、简答题1、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哪些?请举例说明。答: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等。2、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哪些?请举例说明。答:商品的可替代程度、商品用途的范围大小、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商品的消费支出所占消费者收入总支出的比重以及所考察时间的长短。3、说明“谷贱伤农”和“薄利多销”的经济学原理。答:运用市场均衡理论与弹性理论来说明。“谷贱伤农”是我国民间流传的一句谚语。他描述了在丰收年份,农产品价格下降使农民收入减少的一种现象。根据供求原理,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农产品的需求大多缺乏弹性。如图2—1所示,农产品需求曲线比较陡峭,假定初始年份农产品的供给曲线为S,在丰收年份,供给曲线右移至S*,农产品的均衡价格由P0下降至P1。由于价格下降的幅度超过需求增加的幅度,导致农民收入的减少,减少量为图中矩形OP0EQ0和OP1E*Q1的面积之差。PP0ESS*&&&&&&&&P1&&&&&&&&E*&&&&&&&&D图2—1&&&&&&&&4、请解释为什么当全国的干旱了,农民通过出售粮食得到的总收益增加了,但如果只是湖南省(或某省)出现干旱,湖南农民得到的总收益就会减少?答:由于粮食是缺乏弹性的商品,所以其价格与收益是同方向变动的。当全国出现干旱时,粮食的总供给量必然会减少,价格上升,所以农民收益会增加;但是如果只是湖南省出现干旱,那么只有湖南的产量减少,但这个减少量相对于总的供给量来说不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均衡价格不会下降,而湖南省的粮食产量却减少了,所以湖南农民的收入也会减少。&&&&&&&&六、作图分析题1、利用图形阐述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大小与厂商的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并举例加以说明。&&&&&&&&5&&&&&&&&&&&&答: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卖方比买方会更重视需求的价格弹性。作为卖方的厂商应针对需求的价格弹性大小不同的商品,采取不同的价格,以便获得最大化的销售收入。⑴ed1的商品,降价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提价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因为降价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小于需求量增加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以图2-2(a)图为例,当ed1时,在A点的销售收入PA?QA?3?20?60,B点的销售收入&&&&PB?QB?2?50?100。显然,B点的收入大于A点的收入。所以当ed1时,降&&&&&&&&价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提价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即商品的价格与厂商的销售收入成反方向变动。⑵0ed1的商品,降价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提价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增加。因为降价导致的需求量增加带来的销售收入增加量小于降价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以图2-2(b)图为例,当0ed1时,在A点的销售收入PA?QA?3?20?60,B点的销售收入PB?QB?2?25?50.显然,A点的收入大于B点的收入。所以当0ed1时,降价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提价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即商品的价格与厂商的销售收入成正方向变动。⑶ed=1的商品,降价或提价对厂商的销售收入都没有影响。因为价格变动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或减少量等于需求量变动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或增加量。P(a)富有弹性54321AQ=f(P)B54321P(b)缺乏弹性P(c)单位弹性ABQ=f(P)Q&&&&&&&&ABQ=f(P)4050Q&&&&&&&&0102030&&&&&&&&4050Q&&&&&&&&0102030&&&&&&&&2—2需求的价格弧弹性与厂商的销售收入&&&&&&&&2、利用图形说明限制价格与支持价格带来的市场后果。答:(1)政府价格管制:最高限价。图2-3表示政府对某种产品实行最高限价的情形。政府实行最高限价政策,规定该产品的市场最高价格为P0,市场价格为Pe,最高限价P0小于均衡价格Pe,且在最高限价格P0的水平,市场需求量Q2大于市场供给量Q1,市场上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即会出现供给缺口,其数量为Q2-Q1。政府实行最高限价的目的往往是为了抑制某些产品的价格上涨,特别是为了对付通货膨胀。当然为了限制某些行业,如一些垄断性很强的公用事业部门产品的价格,政府也采取最高限价的做法。但是政府实行最高限价的做法往往导致市场上消费者排队抢购和黑市交易盛行。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往往又不得不采取配给的方法来分配产品。此外,生产者也可能粗制滥造,降低产品质量,形成变相涨价。(2)政府价格管制:最低限价。图2-4表示政府对某种产品实行最低限价的情形。政&&&&6&&&&&&&&&&&&府实行最低限价所规定的市场价格为P0。最低限价P0大于均衡价格Pe,在最低限价P0的水平,市场供给量Q2大于市场需求量Q1,市场上出现产品过剩的情况,即会出现需求缺口,其数量为Q2-Q1。PDPSP0PeP0供给缺口OQ1图2-3最高限价第三章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基数效用论:消费者消费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即效用可以用基数(1、2、3)加以表示。序数效用论:商品的效用很难准确加以度量,只能排出偏好次序。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等级,即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某一时间内消费一个单位的商品所增加的满足,也就是增加一个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带来的总效用的增量。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总效用是增加的,但是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消费者均衡:在商品价格和消费者收入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消费各种商品的数量实现了最大的效用并保持不变的状态称为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或者说,是消费者消费某种一定量商品所获得的总效用与为此花费的货币的总效用的差额。无差异曲线:是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的不同数量的商品组合点的轨迹,也叫等效用线。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收入效用。替代效用:由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替代效应。二、选择题BADCAADABBCD&&&&&&&&D&&&&&&&&需求缺口&&&&&&&&S&&&&&&&&Pe&&&&&&&&Q2&&&&&&&&Q&&&&&&&&O&&&&&&&&Q1&&&&&&&&Q2&&&&&&&&Q&&&&&&&&图2-4最低限价&&&&&&&&1、B.2、A.位于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任意两点其效用都是相等的,而同一平面内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是不相交的。所以处在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上的点表示的效用是不可能相等的。3、D.商品效用水平的高低在图形上是由无差异曲线离原点的远近决定的。4、C.由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知,边际效用减少了说明商品的消费量增加了,所以消费者的生活状况7&&&&&&&&&&&&当然是变好了。&&&&&&&&?MSRXY2,所以其表示的是:增加一单位X消费,所要减少的Y的消费量为2.dX6、A.MRSXY表示的是用商品X替代商品Y。所以题意可以描述为:小王愿意用2单位X替换1单位Y,而小张只愿意用1单位X去替换1单位Y。显然1单位X给小王带来的效用要小于同样以1单位X给小张带来的效用。所以为了使小王的总效用增加可放弃X,用以与小张交换Y。7、D.8、A.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是由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出来的。而价格—消费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是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交点,所以需求曲线上的点都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点。9、B.10、B.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是反方向变化的,但其收入效应和总效用与价格是同方向变化的。11、C.12、D.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且等于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5、A.三、判断题1、错1、错。2、错。商品效用的大小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3、错。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代表的是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它表示的是: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斜率不变只能说明增加一单位一种商品的消费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消费量是不变的,并不能说明它们之间就是互补关系。互补关系是说: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另一种商品的价格是反方向变动的。4、错。价格同比例变动则说明预算线的斜率不变,预算线平行移动。但由于是同比例上升,所以预算线应该是往左下方平移。5、错。消费者剩余只是消费者的一种心里感受而已。6、错。称之为收入——消费曲线。7、错。需求曲线是从价格——消费曲线推导而来的。8、对。低档品中的一种特例——吉芬商品,其需求曲线的斜率为正。四、简单题1、简要比较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答:一基数效用论:消费者消费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即效用可以用基数(1、2、3)加以表示。正如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重量可以用千克作为单位一样,消费者消费不同商品或者不同商品数量获得的效用也有一个共同的单位,由于不同消费者获得的效用具有共同的计量单位,因而,不同消费者的效用大小可以比较,也可以进行加总求和。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方法。二序数效用论:商品的效用是消费者对商品满足其欲望的一种心理评价,因而很难准确加以度量,更难以对不同消费者的效用进行比较和加总,而只能排出偏好次序。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等级,即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2、简要分析无差异曲线的基本特征。答:⑴无差异曲线斜率为负。⑵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且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⑶一般情况下,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也就是说,无差异曲线不仅向右下方倾斜,而且以凸向原点的形状向右下方倾斜,这是由于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作用的结果。3、为什么劣质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可能为负的、零或正的?2、错3、错4、错5、错6、错7、错8、对&&&&&&&&dY&&&&&&&&8&&&&&&&&&&&&答:劣质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倾向于增加这种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应则倾向于减少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两种相反的力量同时发生作用。若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则随价格下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时,需求价格弹性是负的。若替代效应等于收入效应,价格下降,商品的需求量不发生变化。这时,需求价格弹性为零。若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随价格下降,商品需求量也减少。这时,需求价格弹性为正的。这样的劣质商品就是吉芬商品。&&&&&&&&4、钻石用处极小而价格昂贵,生命必不可少的水却非常之便宜,请用边际效用的概念加以解释。答:商品的价格不是由其作用来决定的,是由其边际效用决定的,即&&&&&&&&MUiPi&&&&&&&&水虽然对人来&&&&&&&&说非常重要,但水量很多,最后一单位的水的边际效用相对比较小,所以水的价格相对较低,而钻石的数量非常少,最后一单位的钻石的边际效用相对比较大,所以其价格较高。5、为什么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答:由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为&&&&&&&&MUiPi&&&&&&&&,它表示:消费者对于任何一种商品的最优购买量应该&&&&&&&&是使购买商品的最后一单位货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和所付出的这一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相等。对于任何一种商品如果价格下降,在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的条件下,其边际效用必然下降,而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只有当商品需求量不断增加时,边际效用才会减少。由此可以看出,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这也是为什么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6、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之间的关系解释低档品和正常品之间的区别。答:商品类别替代效应与价格的关系反方向变化反方向变化收入效应与价格的关系反方向变化同方向变化总效应与价格的关系反方向变化反方向变化需求曲线的形状&&&&&&&&正常商品低档商品&&&&&&&&向右下方倾斜向右下方倾斜&&&&&&&&根据以上表格可以看出低档品与正常品之间的区别。五、计算题1、已知效用函数为U?X、MRS。&&&&a?1a?1&&&&a&&&&&&&&?Y,求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a&&&&&&&&XY&&&&&&&&、MRS&&&&&&&&YX&&&&&&&&,以及X=10,Y=5时的&&&&&&&&MRS&&&&&&&&XY&&&&&&&&YX&&&&&&&&解:MU&&&&&&&&X&&&&&&&&=ax&&&&&&&&a-1&&&&&&&&,MU&&&&&&&&y&&&&&&&&=aY&&&&&&&&a-1&&&&&&&&,MSR&&&&&&&&xy&&&&&&&&?&&&&&&&&MUMU&&&&&&&&xy&&&&&&&&?&&&&&&&&XY&&&&&&&&9&&&&&&&&&&&&MSR&&&&&&&&yx&&&&&&&&?&&&&&&&&MUMU&&&&&&&&yx&&&&&&&&?&&&&&&&&YX&&&&&&&&a?1a?1&&&&&&&&当X=10,Y=5时,MSR&&&&&&&&xy&&&&&&&&?&&&&&&&&MUMU&&&&&&&&xy&&&&&&&&?&&&&&&&&XY&&&&&&&&a?1a?1&&&&&&&&?1?2?&&&&&&&&a?1&&&&&&&&MSR&&&&&&&&yx&&&&&&&&?&&&&&&&&MUMU&&&&&&&&yx&&&&&&&&?&&&&&&&&YX&&&&&&&&a?1a?1&&&&&&&&?2&&&&&&&&a?1&&&&&&&&2、若甲用全部收入能购买4单位X和6单位Y,或者12单位X和2单位Y。①作出预算线。②商品X的价格与商品Y的价格之比是多少?解:①预算线如下图所示:&&&&Y&&&&&&&&6&&&&&&&&2&&&&&&&&0&&&&&&&&4&&&&&&&&12&&&&&&&&X&&&&&&&&②设收入为M,则4Px+6Py=M,12Px+2Py=M,&&&&&&&&PxPy&&&&&&&&=&&&&&&&&12&&&&&&&&设预算线为y=-&&&&&&&&PxPy&&&&&&&&x+a=-&&&&&&&&12&&&&&&&&x+a,把x=4,y=6带入方程,得a=8&&&&&&&&所以预算线为y=-&&&&&&&&12&&&&&&&&x+8&&&&&&&&3、设某人的效用函数为U=2X+2Y+XY+8,预算约束为5X+10Y=50(PX=5,PY=10),求:①X,Y的均衡值;②货币的边际效用;③最大效用。&&&&&&&&?MUX?2?Y?MUy?2?XX?6?解:(1)?MUxPxY?2?MUPyy5X?10Y?50?&&&&(2)货币的边际效用=MUx/Px=MUy/Py=(2+y)/5=0.8(3)最大效应U=2x+2y+xy+8=3610&&&&&&&&&&&&4、假定效用函数为U=Q+2M,Q为消费的商品量,M为收入。求:(1)需求函数;(2)反需求函数;(3)消费者剩余。解:(1)根据题意可得,商品的边际效用MU?&&&&&&&&0.5&&&&&&&&?U?Q&&&&&&&&?0.5Q&&&&&&&&0.5&&&&&&&&单位货币的效用为&&&&&&&&?U?M&&&&&&&&?2MUP&&&&&&&&若单位商品售价为P,则单位货币的效用?就是商品的边际效用除以价格,即&&&&&&&&于是得,&&&&&&&&?U?M&&&&&&&&?&&&&&&&&?U?Q&&&&&&&&/P,即2?&&&&&&&&0.5QP&&&&&&&&0.5&&&&&&&&进而得Q?&&&&&&&&116P116P&&&&2&&&&&&&&,得需求函数为:P?&&&&&&&&14Q&&&&&&&&(2)由Q?&&&&&&&&2&&&&&&&&,得P?&&&&&&&&14Q&&&&&&&&,这就是反需求曲线。&&&&&&&&(3)当P=0.05,Q=25时,消费者剩余为:&&&&Q&&&&&&&&1&&&&&&&&?&&&&&&&&Q0&&&&&&&&14Q&&&&&&&&dQ?PQ?&&&&&&&&1&&&&&&&&Q&&&&2&&&&&&&&2&&&&&&&&?PQ?&&&&0&&&&&&&&12&&&&&&&&1&&&&&&&&Q2?PQ?&&&&&&&&12&&&&&&&&1&&&&&&&&?252?0.05?25?1.25&&&&&&&&5、某消费者消费100单位的X和200单位的Y,如果X的价格PX从2元上升到4元,而PY不变,为使消费水平不变(斯卢茨基补偿),则他的收入应增加多少?解:消费水平不变,即为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数量不变。本题中,由于商品Y的价格没变,所以只需考虑X变化所带来的收入的变化&&&&&&&&M?XPX?&&&&&&&&6*、某人对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0.02M?4P,当收入为5000元,价格从10上升到20时,问价格上涨的价格效应为多少单位?其中替代效应为多少?收入效应为多少?(提示:运用“斯卢茨基补偿”解题,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不变就意味着,价格变化的前后,消费者可以购买相同的商品数量)解:当M=5000,P=10时,Q=60P=20时,Q=20,价格效应ΔQ=-40价格上升后,为了使他能购买价格变化前同样数量的商品,需要的收入为:M=5000+60×(20-10)=5600当M=5600,P=20时,消费者不会购买60个单位,会发生替代效应,Q=0.02×=32则:替代效应为ΔQ=32-60=-28,&&&&&&&&11&&&&&&&&&&&&收入效应为ΔQ=20-32=-12六、作图分析题1、作图分析序数效用论者是如何推导出消费者均衡,以及进一步在此基础上对需求曲线的推导。答:序数效用论者对消费者均衡条件的分析是将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结合起来。(1)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全部组合的,其斜率&&&&?XMRS&&&&12&&&&&&&&dX&&&&2&&&&&&&&?X&&&&&&&&dX&&&&&&&&2&&&&&&&&;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组合的价格给定条件下,消费者全&&&&&&&&1&&&&&&&&1&&&&&&&&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斜率为?&&&&&&&&P&&&&1&&&&&&&&P&&&&2&&&&&&&&(2)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发生在一条给定的预算线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的切点上,均衡条件为MRS12=&&&&&&&&P1P2&&&&&&&&(3)在(2)的基础上进行比较静态分析,令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得到价格消费消费曲线,如下图所示。再将不同价格水平和相应的最优消费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描绘在同一坐标平面上,即可得到需求曲线。需求曲线在一般情况下斜率为负,即商品价格和需求量成反比。&&&&&&&&X2价格-消费曲线&&&&&&&&U3&&&&&&&&U2&&&&&&&&U1&&&&&&&&O&&&&X1&&&&1&&&&&&&&X1&&&&&&&&2&&&&&&&&X1&&&&&&&&3&&&&&&&&X1&&&&&&&&Ⅰ&&&&&&&&需求曲线&&&&&&&&O&&&&&&&&X1&&&&&&&&1&&&&&&&&X1&&&&&&&&2&&&&&&&&X1&&&&&&&&3&&&&&&&&X1&&&&&&&&2、作图分析如何利用消费者的收入-消费曲线推导出恩格尔曲线的(要求分类讨论)。答: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某商品的需求量。与恩格尔曲线对应的&&&&&&&&函数关系为X&&&&&&&&?f&&&&&&&&?I?,其中,I为收入水平;X为某商品的需求量。&&&&&&&&12&&&&&&&&&&&&在图3—1中,两图的收入消费曲线反映了消费者是收入水平和商品的需求量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图(a)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消费者对商品1的需求是上升的,所以图(a)中的商品是正常品;图(b)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消费者对商品1的需求开始是增加的,但当收入上升到一定水平之后,消费者对商品1的需求反而减少了,这说明在一定的收入水平上,商品1由正常品变成了劣等品。以商品1为例,由收入—消费曲线推导恩格尔曲线。当收入水平为I1时,商品1的需求量为X1;当收入水平增加为I2时,商品1的需求量为X1;当收入水平为I3时,商品1的需求量为X1……..,把这种一一对应的收入和需求的组合描绘在相应的平面坐标图中,便可以得到相应的恩格尔曲线,如图3—2所示,图3—1(a)和图3—2a)相对应,图中商品1是正常品,商品1的需求量X1随着收入水平I的上升而增加。图3—1(b)和图3—2(b)相对应,在一定的收入水平上,图中的商品1由正常品转变为劣等品。&&&&X2&&&&AA?A收入-消费曲线&&&&231&&&&&&&&X2&&&&AA?&&&&&&&&收入-消费曲&&&&&&&&E1&&&&&&&&E2&&&&&&&&E3U3U2U1&&&&BB?B&&&&&&&&E3E2E1&&&&B&&&&&&&&线&&&&&&&&A&&&&&&&&U3U2U1B?&&&&B&&&&&&&&X1&&&&图3-1收入消费曲线&&&&&&&&X1&&&&&&&&(a)&&&&&&&&(b)&&&&&&&&I&&&&恩格尔曲线X1=f(I)&&&&&&&&I&&&&&&&&恩格尔曲线X1=f(I)&&&&&&&&劣等品正常品&&&&&&&&O&&&&&&&&3、作图分析正常商品、低档商品和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进一步说明这三类商品的需求曲线的特点。&&&&&&&&(a)aaa(a)&&&&&&&&X1&&&&(b)&&&&&&&&X1&&&&&&&&图3-2恩格尔曲线&&&&&&&&答: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可以分解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化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动,进而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引起的商品&&&&&&&&X2AFacU1BO&&&&13&&&&&&&&bU2G&&&&X?&&&&B?&&&&&&&&X?&&&&&&&&X&&&&&&&&X1收入效应&&&&&&&&替代效应&&&&&&&&总效应图3—3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需求量的变动。正常物品:如图3-3所示。初始预算线为AB,与无差异曲线U1相切于均衡点a.令商品1价格下降,预算线移至AB?,与更高的无差异曲线U2相切于均衡点b.从a点到b点,商品1的消费数量从X?增加到X1?,这就是价格变化所引起的总效应。作一条平行于且AB?与&&&&1&&&&&&&&无差异曲线U1相切的补偿预算线FG,切点为c,该点表示当商品1价格下降,消费者为维持原有效用水平而增加对商品1的购买而减少对商品2的购买,从X1?到X1即为替代效应。再考虑价格变化导致的实际收入的变化:将补偿预算线向上平移至AB?,与更高的无差异曲线U2相切于均衡点b。由c点到b点商品1的消费数量从X1进一步增加到X1?,即为收入效应。对于正常物品来说,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均与价格变化成反向变动,因此需求曲线必定向右下方倾斜的。低档物品和吉芬物品:可参照正常品的图示分析,此处略去具体图示(一般低档物品b点落在a点和c点之间,吉芬物品b点落在a点的左侧)。这两类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正常品一样,都与价格呈反向变化,但是收入效应却和价格成同向变化。一般低档品的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因此需求曲线依然右下倾斜。但是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其特殊在于其收入效应非常大以至于超过了收入效应,因此导致了向右上方倾斜的异常需求曲线。&&&&&&&&第四章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要素的数量与所以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边际产量:是增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边际报酬递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几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价值,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这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边际技术替代率递规律: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这一规律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规律。等产量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规模报酬:规模报酬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以分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扩展线:在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企业改变成本,等成本线就会发生平移;如果企业改变产量,等产量曲线就会发生平移。这些不同的等产量曲线将与不同的等成本线相切,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生产均衡点,这些生产均衡点的轨迹就是扩展线。二、选择题&&&&&&&&14&&&&&&&&&&&&DCCBDDCCABCDB1、D.2、D.厂商要素投入的合理区域为生产的第Ⅱ阶段。第Ⅱ阶段可描述为:①开始于AP的最大值,终止于TP的最大值。②开始于AP与MP相交处,终止于MP等于零。③是MP递减的一个阶段。3、A.4、C.等成本线是在企业生产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不变的前提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5、C.单一可变要素投入量为最佳时,必定处于生产第二阶段。有平均产量大于或者等于边际产量,且总产量在以递减的速率增加。6、D.7、D.8、C.9、D.10、A.成本线以纵轴为交点逆时针旋转,意味着横轴代表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增加了,所以其价格当然是下降的。11、B.12、C.规模报酬不变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现在两种生产要素只有一种增加,另一种不变。所以产量的增加比例当然就小于要素增加的比例。13、D.规模报酬的递增、递减或者不变与要素量如何变化是没有关系的,只与生产函数有关。14、D.规模报酬递减问题讨论的是一座工厂本身规模增大(这假定为该厂的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和劳动、原材料等可变要素发生了同比例的增加)相应的产量是递减的。而边际收益递减论及的则是厂房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增加可变要素时相应的产量是递减的。因此规模报酬递减和边际收益递减是可以并存的,并没有谁是谁的原因。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根源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详见课本第103页。15、D.三、判断题对错对对错错错1、对。2、错。边际产量曲线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3、对。4、对。对于齐次生产函数,次数大于1则属于规模报酬递增,等于1则是规模报酬不变,小于1就属于规模报酬递减。5、错。A的价格下降,A的使用量将增加,所以B的使用量反而将减少。6、错。7、错。厂商生产一定产量使总成本最小的条件是花费每1元钱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所得的边际产量都相等,即&&&&MPAPA?MPBPB&&&&&&&&,当PA?PB时,均衡的条件是&&&&&&&&15&&&&&&&&&&&&MPA?MPB,而不是A=B。&&&&&&&&四、填表与简答1、填写下列表格&&&&&&&&2、怎么区分固定比例生产函数和规模报酬不变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答:固定比例生产函数反映的是资本和劳动在技术上必须以固定比例投入的情形,其等产量曲线为一直角形式,表示劳动和资本完全不能替代,其一般形式的生产函数可以写成Q=f(L,K)=min(aK,bL)。由于f(λL,λk)=min(ak,bL)=λmin(ak,bL)=λQ,即当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都增加λ倍时,其产量亦增加λ倍,所以固定比例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然而,除了固定比例生产函数外,其他形式的线性生产函数Q=f(l,K)=aK+bL以及柯布—道格拉斯函数Q=f(L,K)=AK0.5L0.5等也具有不变的规模收益。3、请说明为什么企业会沿着扩展线扩大生产规模。答:在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企业改变成本,等成本曲线就会发生平移;如果企业改变产量,等产量曲线就会发生平移。这些不同的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曲线相切,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生产均衡点,扩展线是厂商的生产均衡点所形成的轨迹。扩展线表示:在生产要素价格、生产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生产的成本和产量发生变化时,因此厂商必然会沿着扩展线来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从而实现厂商在既定成本下的最大产量或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化,因此扩展线是厂商在长期的扩张或收缩生产时所必须遵守的路线。五、计算题1、如果某企业仅生产一种产品,并且惟一可变要素是劳动,也有固定成本。其短期生产函数为Q0.1L?3L?8L,其中,Q是每月产量,单位为吨,L是雇用工人数,试问:&&&&32&&&&&&&&(1)欲使劳动的平均产量达到最大,该企业需要雇用多少工人?(2)要使劳动的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其应该雇用多少工人?解:(1)劳动的平均产量为:APL=Q/L=-0.1L2+3L+8对上式求导并令其为0,有-0.2L+3=0,则有L=15即企业雇用15个工人时,劳动的平均产量达到最大。(2)劳动的边际产量为:MPL=dQ/dL=-0.3L2+6L+8对上式求导并令其为0,-0.6L+6=0,则有L=10可变要素的数量总产出可变要素的边际支出00-36即企业雇用10个工人时,劳动的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可变要素的平均产出-182150&&&&&&&&2、某厂商的生产函数为Q=L3/8K5/8,又假定市场上的要素价格为PL?3元,PK?5元,&&&&&&&&16&&&&&&&&&&&&求:(1)如果厂商的总成本为160元,厂商的均衡产量以及所使用的劳动量和资本量。(2)求产量为25时的最低成本以及所使用的劳动量和资本量。解:(1)劳动的边际产量为:MPL?&&&&?Q?K&&&&MPLMPK&&&&&&&&?Q?L&&&&3?&&&&&&&&?&&&&&&&&38&&&&&&&&?&&&&&&&&58&&&&&&&&5&&&&&&&&L&&&&&&&&K&&&&&&&&8&&&&&&&&资本的边际产量为:MPK?&&&&&&&&?&&&&&&&&58&&&&&&&&38&&&&&&&&L8K&&&&&&&&厂商生产时的均衡条件为:&&&&&&&&?&&&&&&&&PLPK&&&&&&&&即有:K/L=1由厂商的等成本函数有:C=K·K+L·LPP即:160=L×5+L×3解得:L=K=20Q=20(2)由(1)可知:K=L所以Q=K=L=25最低成本&&&&Cm&&&&in&&&&&&&&?L?PL?K?PK?25?3?&&&&&&&&2?5?5&&&&&&&&200&&&&&&&&3、已知生产函数为Q=min(2L,5K),求:(1)当产量Q=100时,最优的L与K值分别为多少?(2)如果PL=1,PK=4,则生产300单位产量时的最小成本为多少?解:(1)由固定比例生产函数的均衡条件有:Q=2L=5K,又Q=100所以L=50,K=20(2)由(1)可知,当Q=300时,L=150,K=60此时&&&&Cm&&&&in&&&&&&&&?L?PL?K?PK?1501&&&&&&&&60?4?&&&&&&&&390&&&&&&&&4、已知生产函数为Q=AL1/4K3/4,判断:(1)在短期生产中,该生产函数是否受边际报酬规律支配?(2)在长期生产中,该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属于哪一种类型?解:(1)在短期生产中,若假设资本的投入量不变,只有劳动是可变的,生产函数可&&&&Q写为:?f?L,KALK&&&&1434&&&&&&&&M有:PL?&&&&&&&&A4&&&&&&&&L&&&&&&&&?34&&&&&&&&K&&&&&&&&34&&&&&&&&,且&&&&&&&&dMPLdL&&&&&&&&&&&&&&&&3A16&&&&&&&&L&&&&&&&&?74&&&&&&&&34&&&&&&&&K&&&&&&&&?0,&&&&&&&&即MPL是递减的。同理可证,当劳动投入不变,只有资本投入可变时,MPK也是递减的。所以在短期生产中,该生产函数受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支配。(2)在长期生产中,所有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对生产函数Q?f?L,KALK&&&&1434&&&&&&&&令1,有:fL,?KAL?产函数为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六、作图分析题&&&&&&&&14&&&&&&&&K?&&&&&&&&34&&&&&&&&?A?L&&&&&&&&14&&&&&&&&K&&&&&&&&34&&&&&&&&f&&&&&&&&?L,K?,所以该生&&&&&&&&17&&&&&&&&&&&&1、利用短期生产规律,做出曲线图并分析说明理性生产厂商为什么会把生产区域停留在第二阶段?答:如图4-1所示,第一阶段(O~L3D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三条产量曲线中至TPL少有两条曲线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而上升,QC从0到L2三条曲线都呈上升趋势,从L2到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L3两条曲线上升,一条曲线下降。劳动的边B′B际产量始终大于劳动的平均产量,从而劳动AC′D′的平均产量和总产量都在上升,且劳动的平′APLA〃均产量在L3达到最大值。说明在这一阶段,ALL1L2L3L4可变生产要素相对于固定生产要素投入量OMPL图4-1短期生产中的三种产量曲线(二)显得过小,固定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不高,因此,生产者增加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就可以增加总产量。因此,理性的生产者不会将自己的生产停留在此阶段,将增加生产要素投入量,把生产扩大到第Ⅱ阶段。第二阶段(L3~L4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三条产量曲线中只有一条曲线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而上升。劳动的边际产量小于劳动的平均产量,从而使平均产量递减。但由于边际产量仍大于零,所以总产量仍然连续增加,但以递减的变化率增加,在终点L4,TPL达到最大。第三阶段(L4之后):在这一阶段中,三条产量曲线中没有一条曲线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而上升。平均产量继续下降,边际产量变为负值,总产量开始下降。这说明,在这一阶段,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对于固定生产要素来说已经太多,生产者减少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是有利的。因此,理性的生产者将减少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把生产退回到第二阶段。由此可见,短期内合理的生产阶段在第二阶段,理性的厂商将选择在这一阶段进行生产。至于选择在第二阶段的哪一点生产,还要结合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收益进行分析。如果相对于资本的价格而言,劳动的价格相对较高,则劳动的投入量靠近L3点对于生产者有利;如果相对于资本的价格而言,劳动的价格相对较低,则劳动的投入量靠近L4点对于生产者有利。2、运用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作图论证厂商在既定的成本条件下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生产要素组合原则。K答:如图4-2所示,对于唯一的等成本线,在存在多条等产量线时进行分析:产量Q1最大,但自己目前成本支出无法实现该产量;产量Q3的生产中存在成本的浪费;Aa只有产量Q2是既定成本下的最高产量,对应最优要求组合为(L1,K1)。所以,当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线相切时,RK1达到最大产量Q。此时均衡条件为俩条曲线斜率相等Q1Q2MPLPLb?即两种投入品的边际产量比率等于它们的价Q3MPKPKOBL1L格比率。图4-2既定成本下产量最大的要素组合&&&&&&&&3、一个厂商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生产汽车。假设平均劳动生产率(总产出除以工人的数量)在最近几个月里一直增加。这是否意味着工人工作越来越努力了?或者,这&&&&&&&&18&&&&&&&&&&&&是否意味着该厂商变得更加有效率了?请作图并加以解释。答:这种情况并不意味着工人工作起来越努力了,因为当工显得过少,显得过多,劳动使用量时,劳动的平均产量会增加,但这不一定是工人更APLMPL加努力的结果,而是劳动的边际产量超过平均产量的结果。如图4-3所示在图中,当MPL超过APL时,APL是上升的。当然,BA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撇开其他情况。例如,撇开劳动和APL资本的使用价格及其变动,那么,劳动平均产量上升,会使劳动的平均成本(即单位产品中劳动成本或者说AVC)COL下降,并进而使产品平均成本(AC)下降。这显然意味着MPL图4—3该厂商变得更加有效率了。&&&&&&&&第五章参考答案:一、略二、选择题DACAAADACACB1、D2、A.3、C.正常利润是隐形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4、A.短期平均成本呈现为“U”型是由于边际报酬递减;5、D.6、A.根据边际量与平均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知道:当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时,平均成本递减;当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时,平均成本递增;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曲线交与平均成本的最低点。7、D.根据边际量与平均量的关系,我们知道: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是交与平均成本的最低点。所以当边际成本曲线上升时,对应的平均成本曲线和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既有可能是上升也有可能是下降。8、A.由MC?w?9、C.&&&&()?10、A.LTC与STC相切,必定有LTC=STC;因为LACQSAC(Q)?STC(Q)QLTC)Q(,Q&&&&1MPL&&&&&&&&可知。&&&&&&&&,所以在同一产量水平下&&&&&&&&LAC=SAC;又因为&&&&&&&&SMC(Q)?dSTC(Q)dQ,LMC(Q)?dLTC(Q)dQ,切点处两曲线斜率相等,所以&&&&&&&&LMC=SMC。11、C.12、B.长期边际成本小于长期平均成本,根据边际量与平均量之间的关系,长期平均成本是下降的。&&&&&&&&19&&&&&&&&&&&&三、判断题√√1、?。2、?。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交与平均成本的最低点。所以当边际成本达到最低点时,平均成本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而不可能是平均成本的最低点。3、√。4、?。由于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使得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由于长期边际成本与长期平均成本的关系也使得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也呈U型。5、?。只要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成本曲线的上方,平均成本曲线将递增,向上倾斜。6、√。规模报酬不变是指随着产量的增加,长期平均成本保持不变(常数)。假设LAC=K(K为常数),则LTC=KQ,LMC?&&&&dLTCdQ?K,所以长期平均成本等于边际成本且不变。&&&&&&&&7、?。短期总成本与长期总成本相切时,SMC=LMC且SMC与LMC相交。8、?。短期生产函数中的最高平均产量水平上的平均成本对应的是短期成本函数中的最低平均可变成本而非最低平均成本。四、计算题1、假设某产品生产的边际成本函数是MC?6Q2?12Q?350,若生产3单位产品时总成本是1200,求:(1)总成本函数、平均成本函数、可变成本函数及平均可变成本函数;(2)平均可变成本极小时的产量。&&&&&&&&解:(1)由边际成本函数MC?6Q?12Q?350积分可得总成本函数:&&&&2&&&&&&&&TC?2Q?6Q?350Q,&&&&32&&&&&&&&又因为生产3单位时总成本为1200,所以150&&&&TC?2Q?6Q?350Q?150,&&&&32&&&&&&&&所以AC?2Q?6Q?350?150/Q&&&&2&&&&&&&&VC?2Q?6Q?350Q,&&&&32&&&&&&&&AVC?2Q?6Q?350&&&&2&&&&&&&&(2)由(1)可知:AVC?2Q?6Q?350&&&&2&&&&&&&&令&&&&&&&&dAVCdQ&&&&&&&&?0?4Q?6?0?Q?&&&&&&&&32&&&&&&&&所以AVCmin?345.5,此时的产量为:Q?&&&&&&&&32&&&&&&&&20&&&&&&&&&&&&2、考虑以下生产函数Q?K&&&&&&&&14&&&&&&&&Lm&&&&&&&&14&&&&&&&&14&&&&&&&&在短期中,令PL?2,PK?1,Pm?4,K?8,推导出短&&&&&&&&期可变成本函数和平均可变成本函数,短期总成本及平均总成本函数以及短期边际成本函数。解:我们可以参照求长期成本的方法来解该题。&&&&minTC?2L?4m?8S?t?Q?8&&&&1414&&&&&&&&Lm&&&&&&&&14&&&&&&&&设拉格朗日函数为X=2L?4m?8(Q?8&&&&14&&&&&&&&Lm&&&&&&&&14&&&&&&&&14&&&&&&&&)&&&&&&&&分别对L、m及?求偏导得?L?m?24?&&&&&&&&?&&&&4&&&&&&&&1&&&&&&&&?8&&&&&&&&14&&&&&&&&L&&&&&&&&?34&&&&&&&&m&&&&&&&&4&&&&&&&&?0?L?0?&&&&&&&&8&&&&&&&&&&&&&&&&?34&&&&&&&&...........................................................................................(1)&&&&&&&&m&&&&&&&&?&&&&4&&&&&&&&?8&&&&14&&&&&&&&14&&&&&&&&Lm&&&&14&&&&&&&&14&&&&&&&&?34&&&&&&&&2?8Lm&&&&14&&&&&&&&..........................................................................................(2)&&&&&&&&?Q?8&&&&&&&&Lm&&&&&&&&14&&&&&&&&?0..........................................................................................................................(3)&&&&&&&&由(1)、(2)两式8L1m&&&&3414?34&&&&&&&&?&&&&&&&&2?8Lm&&&&14&&&&&&&&34?34&&&&&&&&m2&&&&&&&&?&&&&&&&&L&&&&&&&&L?2m&&&&&&&&代入(3)式Q?8&&&&14&&&&&&&&Lm&&&&2&&&&&&&&14&&&&&&&&14&&&&&&&&?8&&&&&&&&14&&&&&&&&(2m)&&&&&&&&14&&&&&&&&m&&&&&&&&14&&&&&&&&?2m&&&&&&&&12&&&&&&&&?m?Q/4L?2m?Q2则短期总成本TC?Q?Q?8?2Q?8&&&&2222&&&&&&&&短期可变成本VC?2Q&&&&&&&&2&&&&&&&&短期平均可变成本AVC?2Q短期平均成本AC?短期编辑成本MC?TCQdTCdQ?4Q?2Q?8Q&&&&&&&&3、短期中,某厂商用固定资本(K)和可变资本劳动(L)生产A产品,周产量为:&&&&QL?24L?240L,L是劳动量,产品价格为2。每人每周工作40个小时,工资每小&&&&32&&&&&&&&时12元。试求:(1)生产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的L值?(2)该厂商每周纯利&&&&21&&&&&&&&&&&&润要达到1096元,需雇用16个工人,该厂商固定成本是多少?解:(1)我们知道生产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临界点为平均产量的最高点。由Q=-L+24L+240L?&&&&dAPLdQ&&&&32&&&&&&&&APL&&&&&&&&-L+24L+240&&&&&&&&2&&&&&&&&令&&&&&&&&?02L?24?0?L?12&&&&&&&&而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的临界点为总产量的最大值,所以令&&&&dQdL&&&&0所以生产的第一、三阶段的L指值分别为:?L?12,12?L?20,L?20二、&&&&&&&&?03L?48L?240?0?L?20或者L4(舍去)&&&&2&&&&&&&&(2)当L=16时Q=-L+24L+240L=5888知,&&&&W?12?40?480&&&&&&&&3&&&&&&&&2&&&&&&&&产品价格P=5因此总收益TR?PQ?11776,TVC?480?16?7680又TC?TR?10680,TFC?TC?TVC??30004、假定某厂商需求如下:Q?5000?50P。其中,Q为产量,P为价格。厂商的平均成本函数为:AC?&&&&6000Q?20。&&&&&&&&(1)是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价格和产量是多少?最大化的利润是多少?(2)如果政府对每单位产品征收10元税收,新的价格与产量是多少?新的利润是多少?解:(1)由Q=5000-50P得P=100-0.02QTR=P&&&&TR?P?Q?(100?Q)Q?100Q?Q&&&&2&&&&&&&&由AC?&&&&&&&&6000Q&&&&&&&&?20得TC?6000?20Q&&&&2&&&&&&&&利润?=TR?TC?100Q?0.02Q&&&&&&&&?.02Q&&&&&&&&2&&&&&&&&?80Q?6000&&&&&&&&0.04Q?80?0,此时Q=2000,P=100-0.02?2000=60?=-0.02?0?&&&&2&&&&&&&&?2?如果单位产品征10元税收,则TC=Q&&&&利润?=TR-TC=100Q-0.02Q?6000?30Q&&&&2&&&&&&&&0.04Q?70?0&&&&Q?1750,此时P?100?0.02?1750?65&&&&&&&&?0.02?0?&&&&&&&&2&&&&&&&&22&&&&&&&&&&&&五、简答题1、如何从生产函数推导出成本函数的?答:设生产函数为Q?Q?L?,只有一种可变生产要素L,且其价格为:w。则总成本函数为:TC?TFC?w?L?Q?,其中TFC是总的固定成本为常数,L?Q?为生产函数的反函数。2、为什么MC曲线都与AVC曲线、AC曲线相交于其最低点?答: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可变成本先下降后上升,在边际成本MC下降阶段,平均可变成本AVC也在下降,且AVCMC,即在产量变化的这一阶段AVC曲线在MC曲线之上。MC上升,但只要边际成本仍低于平均可变成本,AVC就继续下降,直至AVC=MC为止。之后MC高于AVC,从而使平均可变成本提高,因此边际成本曲线交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当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AC时,平均成本下降,当MCAC时,AC上升,所以边际成本曲线交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3、请分析说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呈现U型形状的原因。答: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形,即最初阶段递减后又转入递增阶段。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是由于产量达到一定数量前,每增加一单位的可变要素所增加的产量超过先前每一单位可变要素之平均产量。这表现为,平均可变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当产量达到一定数量后,随着投入可变要素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所增加的产量小于先前的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即短期平均可变成本曲线自此点开始转入递增。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形的原因在于:随着产量的扩大,使用的厂房设备等的规模扩大,因而产品的生产经历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这表现为产品的单位成本将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长期平均成本经历递减阶段以后,最好的资本设备和专业化的利益已全被利用,这时可能进入报酬不变,即平均成本固定不变阶段,由于企业管理这个生产要素不会像其他要素那样增加,因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的困难和成本将越来越增加,若再增加产量,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最终将转为递增。4、为什么会产生规模经济?导致规模不经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规模经济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N倍的投入产生了大于N倍的产出。在特定的限度内,企业规模扩大后,产量的增加幅度会大于生产规模扩大的幅度。随着产出的增加,单位产品的成本会逐步降低。而产生规模经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厂商可以使用更加先进的生产技术;(2)生产规模的扩大有利于专业分工的细化;(3)随着规模的扩大,厂商可以更加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副产品;(4)规模的扩大,厂商在生产要素的购买和产品的销售方面就拥有更多的优势。导致规模不经济的原因是管理的低效率。由于厂商规模扩大,信息传递费用的增加,信息失真。同时规模过大也会滋生内部官僚主义,从而使规模扩大所带来的成本增加,出现规模不经济。六、作图分析题1、作图分析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和边际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答: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和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5-1说明,平均成本AC、&&&&23&&&&&&&&&&&&平均可变成本AVC和边际成本MC曲线都成“U”形,。AC曲线在AVC曲线的上方,他们之间的距离相当于AFC,而且MC曲线与AVC曲线、AC曲线相交于AVC曲线、AC曲线的最低点,即M、E点。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起作用,增加的可变投入要素最终会导致产量增长到一定产量后呈递减趋势,从而使边际成本上升。当MC=AVC时,则可变投入要素的增加所带来的收益恰好能弥补可变要素的成本,即MC交于AVC曲线的最低点。随后AVC呈递增趋势。当边际成本超过平均成本时,即多生产一个单位的产品所增加的生产成本大于平均成本了,平均成本函数开始上升。所以边际成本曲线交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SMCCSAC&&&&&&&&EM&&&&&&&&SAVC&&&&&&&&Q图5-12、作图分析短期边际产量与短期边际成本的之间的对应关系。答:第一,生产函数与成本函数存Q在对偶关系,MC与MPL成反比关系,二者的变动方向相反。由于MPL曲线先上升,然后下降,所以MC曲线先下降,后上升;且MC曲线的最低点对应MPL曲线的最高点,如图5-2所示。&&&&APL&&&&&&&&3、由短期总成本曲线推导出长期总成本曲线,并说明长期总成本的经济含义答:由短期总成本曲线推导长期总成本曲线。在短期内,由于生产规模不能调整,厂商对产量的调整只能通过调整可变生产要素进行,即厂商可能按较高的生产成本来生产既定的产量。但在长期内,厂商可以变动全部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来调整生产,从而总可以将总成本降至最低,这就决定了长期总成本是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O(a)CMPLL&&&&&&&&SMC&&&&&&&&SAVC&&&&&&&&O&&&&&&&&Q(b)图5-2短期边际产量与短期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24&&&&&&&&&&&&C&&&&&&&&STC3&&&&&&&&LTC&&&&&&&&dSTC1e&&&&&&&&STC2c&&&&&&&&ba&&&&&&&&O&&&&&&&&Q1&&&&&&&&Q2&&&&&&&&Q3&&&&&&&&Q&&&&&&&&图5-3短期总成本曲线推导长期总成本曲线&&&&&&&&4、由短期边际成本曲线推导出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并说明长期边际成本的经济含义。答:由短期边际成本曲线推导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如图5-4所示,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都有一种最优的短期生产规模SAC曲线与其SMC曲线相交,并且交于SAC曲线的最低点。当产量水平为Q1时,最优的生产规模为SAC1和SMC1所代表,相应的短期边际成本为PQ1,它既是最优的短期边际成本,又是长期边际成本,即在Q1的产量水平上,长期边际成本LMC等于最优生产规模的短期边际成本SMC1。因为由图5-11可知,LAC与SACi有i个切点,LAC设与SAC1相切于点A,对应产量点是Q1,同时有SMC3MCLMCLTC=STC1。由此可推出LMC=SMC1。同理,在产量为Q2时,LMC等于最优生产规模的短期边际SAC3SAC1SMC1LAC成本SMC2,在生产规模可以无限细分、产量为SMC2SAC2Qi的条件下,必有LMC=SMCi,可以得到无数个AC类似于P的点Pi,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可以得B到一条长期边际成本LMC曲线。P在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作用下,使得Q1Q3Q2QO长期平均成本呈现U形特征,由于长期平均成图5-4短期成本曲线推导长期边际成本曲线本与长期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也使得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呈现U形。如果规模经济存在,成本增加比例就会低于产出增加比例,边际成本就会低于平均成本;如果规模经济不存在,成本增加比例就会高于产出增加比例,边际成本就会高于平均成本。根据边际量和平均量之间的关系,当LMC位于LAC下方时,会向下拉动LAC,当LMC位于LAC上方时,会向上拉动LAC,并且长期边际成本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第六章参考答案&&&&一、略&&&&&&&&二、ACBBCCCCCAAC&&&&25&&&&&&&&&&&&1、A.2、C.3、B.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而非制定者。4、B.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价格是一个确定的常数,所以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相等且等于价格。5、C.6、C.7、D.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即为收支相抵点,经济利润为零,但可获得正常利润。8、C.9、C.完全竞争市场中,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由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连接而成的。10、A.成本不变行业产量变化不改变生产要素价格,企业成本曲线位置不变。因此单个厂商最终还是在原来的LAC曲线的最低点实现长期均衡,单个厂商产量不变。市场均衡产量的增加完全由新加入的厂商提供。11、A.一般在短时期内,厂商只能在固定的厂房设备下增加产量,因而供给量的变动有限,这时供给弹性就小。而在长期内,厂商能够通过调整规模来扩大产量,这时供给弹性将大于同种商品在短期内的供给弹性。12、C.由于物品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完全有弹性的,即其供给曲线是平行于横轴的。所以即使需求量增加,价格也不会上升,但是会有新的厂商加入该行业。三、判断题√×√××√√××√√×1、√。2、×。3、√。当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位于平均可变成本与平均成本之间时,SAC曲线处于下降阶段。4、×。只有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由该行&&&&业内所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的水平加总而得到。5、×。6、√。7、√。8、×。长期行业供给曲线比短期行业供给曲线更富有弹性。9、×。10、√。11、√。12、×。规模报酬并未讨论所投入生产要素的价格。而具有完全弹性的长期供给曲线表述的对象是成本不变行业。即产品需求量的变化不会引起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动。四、计算题1、已知某完全竞争行业中的单个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STC=Q3-3Q2+25Q+15。试求:(1)当市场上产品的价格为P=40时,厂商的短期均衡利润。(2)厂商什么时候必须停产?(3)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解:(1)SMC=3Q2-4Q+25又知价格P=40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为P=SMC即:40=3Q2-4Q+25解方程得:Q1=3,Q2=-5/3&&&&26&&&&&&&&&&&&产量不应是负值,故知Q=3此时最大化的利润为:π=TR-TC=21(2)厂商停产的条件是P=AVC的最小值。由AVC=Q2-2Q+25令&&&&dAVCdQ?0?2Q?2?0?Q?1&&&&&&&&此时P?AVCmin?1?2?1?25?24(3)根据第2问的答案,可以得到: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为&&&&Q?2?3p?713(p?24)&&&&&&&&P=&&&&&&&&MC=3Q2-6Q+25(P≥24)或&&&&&&&&2、一个完全竞争的厂商每天利润最大化的收益为6000元。此时,厂商的平均成本是6元,边际成本是10元,平均变动成本是3元。求厂商每天的产量是多少,固定成本是多少?解:(1)由于完全竞争厂商每天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为P=MC当MC=10时,P=10元,Q=TR/P=600(2)TC=AC*Q=3600元TVC=AVC*Q=1800元TFC=TC-TVC=1800元3、假设某完全竞争厂商的边际成本函数为MC?0.4Q?20,总收益函数为TR&&&&&&&&?16Q&&&&&&&&,&&&&&&&&且已知生产10件产品的总成本为100元,求利润最大化时应生产多少件产品,最大利润为多少?解:(1)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为:MC=MR&&&&MC?0.4Q?20,MR?dTRdQ?0.4Q?20?16?Q?90?16&&&&&&&&由已知有&&&&&&&&MC?0.4Q?20?TC?0.2Q?20Q&&&&2&&&&&&&&(2)由&&&&&&&&又由已知可得:当Q?10时,TC?100&&&&&&&&=280?TC?0.2Q?20Q?280&&&&2&&&&&&&&?max?TR?TC?16?900.2?90?20?90?2801340&&&&2&&&&&&&&4、某成本不变行业中一个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成本函数为:LTC商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为Q&&&&?3000?5P&&&&&&&&?Q?40Q?600Q&&&&32&&&&&&&&厂&&&&&&&&,求:(1)该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2)该行业长期&&&&&&&&均衡时有多少家厂商?解:(1)由于是成本不变的行业,所以该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为一条通过LAC最低点且平行于横轴的直线。&&&&&&&&27&&&&&&&&&&&&由LTC?Q&&&&dLACdQ&&&&&&&&3&&&&&&&&?40Q&&&&&&&&2&&&&&&&&?600Q?LAC?Q&&&&&&&&2&&&&&&&&?40Q?600&&&&&&&&令&&&&&&&&?0?2Q?40?0?Q?20&&&&&&&&所以该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为:P?LAC?20&&&&&&&&2&&&&&&&&?40?20?600?200&&&&&&&&(2)由(1)可知:长期均衡时,P=200,单个厂商产量Q=20。&&&&将P?200代入市场需求函数&&&&?单个厂商的产量为&&&&&&&&Q?3000?5P?Q?2000&&&&N?&&&&&&&&20?厂商数为&&&&&&&&5、已知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厂商的长期成本函数为LTC=Q3-20Q2+200Q,市场的产品价格为P=600。求:(1)该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平均成本和利润为多少?(2)该行业是否处于长期均衡?为什么?(3)该行业处于长期均衡时每个厂商的产量、平均成本和利润为多少?(4)判断(1)中的厂商处于规模经济阶段还是规模不经济阶段?解:(1)?LMC?3Q?40Q?200&&&&3&&&&&&&&P?LMC?600?3Q&&&&&&&&2&&&&&&&&?40Q?200?Q?20?20Q?200?200&&&&&&&&根据所以LAC?&&&&&&&&LTCQ&&&&&&&&?Q&&&&&&&&2&&&&&&&&?PQ?LAC?Q?600?20?200?20?8000&&&&&&&&(2)求LAC最低点价格,令&&&&&&&&dLACdQ&&&&&&&&?0?2Q?20?0?Q?10&&&&&&&&将Q?10代入LAC函数中得:&&&&&&&&P?10&&&&&&&&2&&&&&&&&?20?10?200?100&&&&&&&&因此,在行业长期均衡点价格应为100,但此时市场价格为600,厂商经济利润大于零,因此未处于长期均衡状态。(3)行业长期均衡时有:Q=10,P?LAC?100,0(4)(1)中的厂商处于规模不经济,因为该短期均衡点处于LAVC曲线的上升阶段。五、简答题1、什么是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有哪些?答:完全竞争市场(PerfectCompetitionMarket)又称为纯粹竞争市场,是指市场交易双方都不具有竞争优势,即只有竞争没有垄断的一种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四个:第一,市场上有许多的卖者和买者。第二,市场上所有的厂商出售的产品是没有差别的。第三,厂商可以完全自由的进入或退出该行业。第四,参与市场活动的交易方掌握的信息是完全的。2、为什么企业在亏损时还可以继续进行生产?答:假定厂商的某些不变成本或者全部不变成本是沉没成本,则当价格或平均收益介于&&&&&&&&28&&&&&&&&&&&&平均总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之间时,虽然出现亏损,厂商仍会继续生产,因为此时厂商获得的全部收益,不仅能够弥补全部的可变成本,还能够收回一部分固定成本,即厂商继续生产所获得的收益超过继续生产所增加的成本。3、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它的哪一条成本曲线的哪一个线段,为什么?答: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厂商的平均变动成本的最低点以上的边际成本曲线,它是厂商在既定的市场价格下选择利润最大化的供给量的结果。由于边际成本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所以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4、为什么说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供给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使厂商获得最大利润?答:厂商的供给曲线是厂商在一系列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产量与这些价格的对应关系连成的曲线。根据厂商理论,在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驱使下,厂商将依据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确定供给量。这一位于边际成本曲线上的数量必然使得厂商获得最大的利润。5、厂商的长期均衡意味着:厂商实现其利润最大化;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而行业的长期均衡意味着没有一个厂商倾向于改变自己的行为,包括:厂商的产出水平是最优的,即实现了利润最大化;该行业中厂商数目是均衡的。所以完全竞争厂商实现了长期均衡并不意味着整个行业也实现了长期均衡,因为行业的长期均衡状态实在指既没有新的厂商加入也没有旧的厂商退出。即行业中的厂商数目是均衡的。但如果完全竞争行业实现了长期均衡,则一定代表了完全竞争厂商实现了长期均衡。六、作图分析.。1、作图分析完全竞争厂商实现短期均衡的五种情况。⑴厂商盈利情况:价格或平均收益大于平均总成本,即P=AR>SAC,厂商处于盈利状态,见图6-1。PP1HE1FE0SMCSAC(d1)AR1=MR1=P1&&&&&&&&O&&&&&&&&Q1&&&&&&&&Q*&&&&&&&&Q&&&&&&&&图6-1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当市场价格为P1时,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为d1,厂商根据MR=SMC的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厂商的短期均衡点为SMC曲线与MR1曲线的交点E1,确定均衡产量点为Q1。这时平均收益为OP1,平均总成本为Q1F,单位产品获得的利润为E1F,总收益为OQ1*OP1,总成本为OQ1*Q1F,*利润总量为OQ1*E1F,即图中矩形HP1E1F的面积。如果产量超过Q1不超过Q,SMC>P1,增加产量会降低总利润却仍有正利润;若产量小于Q1,增加产量都能增加总利润;如果产量超过*Q,增加产量只会有负利润;只有使产量确定在Q1,MR=P=SMC,总利润达到最大。⑵盈亏平衡情况:价格或平均收益等于平均总成本,即P=AR=SAC,厂商的经济利润恰&&&&29&&&&&&&&&&&&好为零,处于盈亏平衡状态,见图6-2。PP2SMCE2SAC(d2)AR2=MR2=P2&&&&&&&&O&&&&&&&&Q2&&&&&&&&Q&&&&&&&&图6-2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当市场价格为P2时,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为d2,这条需求曲线刚好切于短期平均总成本曲线SAC的最低点,同时短期边际成本SMC曲线也通过此点,SMC曲线与MR2曲线的交点E2即为厂商的短期均衡点。相应的均衡产量确定在Q2。在Q2产量上,有OP2=Q2E,平均收益等于平均成本,总收益也等于总成本,如图中矩形OP2E2Q2面积,此时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但实现了全部的正常利润。由于在该点上,厂商既无经济利润,又无亏损,所以也把SMC与SAC的交点称为“盈亏平衡点”或“收支相抵点”。⑶亏损还可以继续生产情况:价格或平均收益小于平均总成本,但仍大于平均可变成本,即AVC<AR=P<SAC,厂商亏损,但还可以继续生产,见图6-3。PGP3E3(d3)AR3=MR3=P3ISMCSACAVC&&&&&&&&O&&&&&&&&Q3&&&&&&&&Q&&&&&&&&图6-3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当市场价格为P3时,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为d3,整个平均总成本曲线SAC处于价格P3线之上,出现了亏损。为使亏损达到最小,厂商按照MR=SMC原则将产量确定在由SMC曲线和MR3曲线的相交的均衡点E3决定,均衡产量点为Q3。在Q3产量上,平均收益为OP3,平均成本为Q3I,由于OP3<Q3I,总成本与总收益的差额构成厂商的总亏损量,如图中矩形P3GIE3面积。厂商在这种情况下,应立即停止生产还是继续进行生产,取决于可变成本与收益的大小比较,而不取决于固定成本的大小了,因为短期内的固定成本可看做是一种沉没成本,固定成本已经投入生产了,不管生不生产,这一部分成本已经存在,厂商做经济决策时就不应考虑此项成本了,所以此时厂商需要考虑的是可变成本与收益的大小比较了。只要厂商的产品价格大于平均变动成本,虽然出现亏损,厂商仍会继续生产,因为一是此时厂商每一单位产量可得到高于变动成本的收益,获得的全部收益,不仅能够弥补全部的可变成本,还能够收回一部分固定成本,即厂商继续生产所获得的收益超过继续生产所增加的成本,这比不生产能得到更高的收益。二是厂商对未来的预期仍然看好,当产品价格上升或者生产成本下降时可获得利润。&&&&&&&&30&&&&&&&&&&&&⑷亏损,生产与停产都可以的情况:价格或平均收益等于平均可变成本,即P=AR=AVC,厂商处于亏损状态,且处于生产与停产的临界点,见图6-4。P&&&&SMC&&&&&&&&SACJP4KAVC(d4)AR4=MR4=P4E4&&&&&&&&O&&&&&&&&Q&&&&&&&&Q&&&&&&&&图6—4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当价格为P4时,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为d4,此线恰好切于平均可变成本AVC曲线的最低点,SMC曲线也交于该点。厂商选择任何产量点生产都会出现亏损。为了使亏损最小,根据MR4=SMC原则,厂商选择短期均衡点E4,决定的均衡产量为Q4。在Q4产量上,平均收益为OP4,平均成本为OJ,OP4<OJ,厂商必然是亏损的。同时平均收益仅等于平均可变成本,这意味着厂商进行生产所获得的收益只能弥补可变成本,而不能收回任何的固定成本,生产与不生产对厂商所追求的收益来说,没有任何正效益。所以,SMC曲线与SVC曲线的交点是厂商生产与不生产的临界点,也称为“停止营业点”或“关闭点”。⑸亏损且必须停产的情况:价格或平均收益小于平均可变成本,即P=AR<AVC,厂商处于亏损状态,且必须停止生产,见图6—5。当价格为P5时,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为d5,此线位于于平均可变成本AVC曲线的下方,根据MR5=SMC原则,这个点就是厂商短期均衡点E5,决定的均衡产量为Q5。在Q5产量上,平均收益小于平均总可变成本,这意味着厂商进行生产所获得的收益,不能收回任何的固定成本,连部分可变成本也得不到弥补,对厂商来说,必须停止生产。P&&&&SMC&&&&&&&&SACAVCJP5O(d5)AR5=MR5=P5&&&&&&&&E5&&&&&&&&Q5Q图6-5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上述分析表明,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短期内,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无论市场价格怎样变化,由于厂商不能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厂商只能在既定的生产规模下按P=AR≥AVC;SMC=MR原则来选择自己的产量点。厂商应该将生产产量点推进到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点。即可得出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条件:P=AR≥AVC;SMC=MR=P2、推导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供给曲线。答:如图6-6所示,根据MR=P=LMC(Q)的长期均衡条件,商品的价格和厂商的最&&&&31&&&&&&&&&&&&优产量的组合点或均衡点E1、E2、E3,都出现在厂商的长期边际成本LMC曲线上。若进一步严格地说,商品价格与厂商愿意提供的产量的组合点,并非出现在全部的边际成本曲线上。我们知道,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穿过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价格低于这一点,厂商停止生产,产量为零;价格超过这一点,产量与价格的关系由长期边际成本曲线所决定。既然是通过长期边际成本曲线来确定厂商在某价格下的产量,那么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就反映了产量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供给曲线,就是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边际成本LMC曲线上等于和高于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最低点的部分。显然,完全竞争厂商长期供给曲线上的点均是满足生产者长期均衡条件的点。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图中实线部分所示即为完全竞争厂商长期供给曲线&&&&PLMCPP1P2P3P4E2E1S&&&&&&&&P1P2P3OE2E3&&&&&&&&LACE1(d1)AR1=MR1=P1(d2)AR2=MR2=P2(d3)AR3=MR3=P3Q&&&&&&&&LAC&&&&&&&&Q3Q2Q1(a)&&&&&&&&O&&&&&&&&Q2(b)&&&&&&&&Q1&&&&&&&&Q&&&&&&&&6-6完全竞争厂商长期供给曲线&&&&&&&&3、作图分析完全竞争行业长期均衡的实现过程和特点。答:如图6-7所示,如果当某一行业开始时的产品价格较高为P3,厂商根据利润最大化均衡条件MR=LMC=SMC,将选择最优生产规模SAC3和SMC3进行生产,最优产量为Q3。此时厂商获得了经济利润,这会吸引一部分厂商进入到该行业中。随着行业内厂商数量的增加,市场上的产品供给就会增加,在市场需求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市场价格就会不断下降,单个厂商的利润随之逐步减少,厂商也将随着价格的变化进一步调整生产规模。只有当市场价格水平下降到使单个厂商的经济利润减少为零时,新厂商的进入才会停止,至此厂商的生产规模调整至SAC2和SMC2上,最优产量为Q2。相反,如果市场价格较低为P1,厂商根据MR=LMC=SMC的条件,相应的最优生产规模选择在SAC1和SMC1上,最优产量为Q1。此时,厂商是亏损的,这会使得行业内原有厂商中出现亏损的一部分厂商退出该行业的生产,随着行业内厂商数量的逐步减少,市场上产品的供给就会减少,若市场需求相对稳定,产品的市场价格就会上升,单个厂商的收益又会随之逐步增加。只有当市场价格水平上升到使单个厂商的亏损消失时,厂商的退出才会停止。总之,不论是新厂商的加入,还是原有厂商的退出,最终这种调整将使市场价格达到等于单个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的水平,即图中的价格水平P2。在这一水平,行业中的厂商数量不再改变,实现了行业的长期均衡,每个厂商既无经济利润,也无亏损,单个厂商也实现其长期均衡。图中E2点是完全竞争行业实现均衡时单个厂商的长期均衡点。在这个长期均衡点上,LAC曲线达到最低点,代表短期最优生产规模的SAC2曲线相切于该点,相应的SMC2曲线和LMC曲线都从该点通过,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与LAC曲线相切于这一点。此时不仅生产的平均成本降到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而且商品的价格也等于最低的长期平均成本。&&&&&&&&32&&&&&&&&&&&&PP3↓P2↑P1&&&&E1SAC1SMC1SAC2SMC2E3d2(AR2=MR2=P2)E2D1(AR1=MR1=P1)SMC3LMCLACd3(AR3=MR3=P3)&&&&&&&&SAC3&&&&&&&&O&&&&&&&&Q2Q3QQ1图6—7完全竞争行业调整时的单个厂商均衡&&&&&&&&第七章习题答案一、略&&&&&&&&二、选择题&&&&CBBBBDDBDCCAD1、C.2、B.3、B.由于总收益下降,则边际收益为负。且MR?P?1?&&&&1Ed?&&&&&&&&4、B.由MR?P?1?&&&&&&&&1,可知,当Ed?1时,MR=0,所以此时总收益最大。Ed?&&&&&&&&5、B.完全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是在需求价格弹性小的市场上提高价格,而在需求价格弹性大的市场上降低价格。6、D.7、D.8、B.垄断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点是其主观需求曲线与LAC曲线的切点。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垄断力对价格有一定的控制能力,所以其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与LAC曲线的切点当然也就位于LAC曲线最低点的左边,即LAC曲线的下降阶段。9、D.10、C.11、C.12、A.13、D.垄断势力的存在使厂商可以维持低产高价,从而使资源配置无效率。三、判断题××√√√√××1、×。2、×。垄断厂商没有确定的供给曲线。&&&&&&&&33&&&&&&&&&&&&3、√。一级价格歧视下,虽然所有的消费者剩余都被厂商剥夺了,但是其均衡的价格和产量与完全竞争下的均衡价格和产量一样,所以其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4、√5、√6、√7、×。垄断竞争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是根据其相应的主观需求曲线得到的。8、×。短期内垄断厂商既可能获得经济利润也可能经济利润为0,还可能出现亏损。四、计算题1、已知某垄断者的成本函数为TC=0.5Q2+10Q,产品的需求函数为P=90-0.5Q,(1)计算利润最大化时候的产量、价格和利润;(2)假设国内市场的售价超过P=55时,国外同质的产品将输入本国,计算售价p=55时垄断者可以销售的数量和赚得的利润;(3)假设政府根据P=MC的原则制定的国内最高售价P=50,垄断者会提供的产量和利润各为多少?国内市场是否会出现经济需求引起的短缺?解:(1)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MR=MC,已知TC可得MC=Q+10;又TR=(90-0.5Q)Q可得MR=90-Q;于是:MR=MC即Q+10=90-Q,解之Q=40;将Q=40带入需求函数,解之P=70;利润π=TR-TC=1600(2)当P=55时,即90-0.5Q=55得,Q=70;当Q=70时,TC=3150;TR=P*Q=3850π=TR-TC=700;(3)假设国家最高限价P=50,这实际上是对垄断厂商采取了边际成本定价的原则即P=MC;此时厂商提供的产量为Q=40;厂商的利润为π=TR-TC=800;然而此时市场的需求根据需求函数计算得Q=80,故会出现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2、垄断竞争市场中一厂商的长期总成本函数为:LTC=0.001Q3-0.425Q2+85Q;LTC长期总成本,Q表示月产量,不存在进入障碍,产量由整个产品集团调整。若产量集团中所有的厂商按照同比例的调整价格,出售产品的实际需求曲线为:Q=300-2.5P,这里Q是月产量,P商品的售价;(1)计算厂商长期均衡产量和价格;(2)计算厂商主观需求曲线上长期均衡点的弹性;(3)若厂商的主观需求曲线是线性的导出厂商的长期均衡时的主观需求曲线。解:(1)由LTC可推知::LAC=0.001Q2-0.425Q+85由Q=300-2.5P可知,P=120-0.4Q长期均衡时,实际需求曲线必然和LAC曲线在均衡点上相交,令LAC=P则有0.001Q2-0.425Q+85=120-0.4Q,解之得Q=200,P=40(2)长期均衡时,主观需求曲线必然和LAC曲线相切,且MR=MC由LTC得LMC=0.003Q2-0.85Q+85当Q=200时,LMC=35,因此,MR=35;运用公式可求的弹性MR?P(1?&&&&1ed&&&&34&&&&&&&&)&&&&&&&&&&&&可求得ed为8。(3)由于主观需求曲线被假定为直线,假定其函数形式为:P?A?BQ由上面计算有:当从价格从40增加到A时,厂商的产量从200下降为0.&&&&0?200&&&&&&&&则根据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有:ed&&&&&&&&200A?PP&&&&&&&&?&&&&&&&&40A?40&&&&&&&&?8?A?45,&&&&&&&&而再将P?40,Q?200,A?45代入主观需求函数P=A-BQ中可得主观需求曲线的斜率为:B?&&&&A?PQ?45?,&&&&&&&&于是可得到主观反需求函数为:P=45-0.025Q。变换形式有主观需求函数为:Q?1800?40P&&&&&&&&3、垄断竞争市场中代表性厂商的长期成本函数为LTC=0..5Q2+384Q,需求曲线为P=A-0.1Q(其中A可认为是生产集团中厂商人数的函数),实现长期均衡时需求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求长期均衡条件下代表性厂商的均衡价格和产量,以及相应的A值。&&&&&&&&解:由LTC?0.Q?384Q?LAC?0.Q?384&&&&322&&&&&&&&又由于厂商上期均衡时,其需求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0.1?dLACdQ所以,P?LAC?0.0025?80&&&&2&&&&&&&&0.1?0.005Q?0.5?Q?80?0.5?80?384?360&&&&&&&&再将Q?80,P?360代入P?A?0.1Q?A?368&&&&&&&&4、假设有两个寡头厂商的行为遵循古诺模型,它们的成本函数分别为:TC1=0.1Q12+20Q1+100000,TC2=0.4Q22+32Q2+20000,其市场需求曲线为Q=4000-10P,根据古诺模型,试求:(1)厂商1和厂商2的反应函数;(2)厂商1和厂商2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3)厂商1和厂商2的利润。&&&&&&&&35&&&&&&&&&&&&解:(1)由Q?4000?10P,可得反需求函数为:P?400?0.1Q?400?0.1(Q1?Q2)则厂商1的利润函数为:&&&&&&&&?1?P?Q1?TC1??Q2)?Q10.1Q1?20Q1100000?&&&&2&&&&&&&&令&&&&&&&&1?Q1&&&&&&&&?0,有:&&&&&&&&-0.1Q1?400?0.1?Q1?Q2&&&&&&&&0.2Q&&&&&&&&1&&&&&&&&?20?0&&&&&&&&?Q1?950?0.25Q2即为厂商1的反应函数同理可得厂商2的反应函数为:Q2?368?0.1Q1&&&&&&&&(2)5、某垄断厂商在甲乙两地进行销售,在甲地的边际收益曲线是MR1=37-3Q1,在乙地的边际收益曲线是MR2=40-2Q2,该厂商的边际成本为16,固定成本为150,求利润最大化时的两地销售量以及最大的利润为多少?&&&&解:厂商最大化的条件为:MR1?MR2?MC即&&&&&&&&?MRMR&&&&&&&&1&&&&&&&&?37?3Q1?16?40?2Q2?16&&&&&&&&?&&&&&&&&2&&&&&&&&?QQ&&&&&&&&1&&&&&&&&?7?12&&&&&&&&2&&&&&&&&又由MC?16?TC?16Q,而固定成本为150,所以TC?16Q?150&&&&&&&&由&&&&&&&&?MRMR&&&&&&&&1&&&&&&&&?37?3Q1?40?2Q2&&&&&&&&?&&&&&&&&2&&&&&&&&TRTR?&&&&&&&&1&&&&&&&&?37Q1?&&&&&&&&32&&&&&&&&Q1?&&&&2&&&&&&&&3712&&&&&&&&2&&&&&&&&?40Q2?Q2&&&&&&&&?336&&&&&&&&所以TR?TC?&&&&&&&&3712&&&&&&&&?336?304?15?67.5&&&&&&&&五、简答1、垄断厂商一定能获得经济利润吗?如果短期内垄断厂商在最优产量处生产出现亏损,他仍然会继续生产吗?在长期内又如何呢?答:垄断厂商并不一定能够保证获得经济利润,能否获取经济利润取决于该商品的社会需求。如果该商品的社会需求比较大,消费者能够接受垄断厂商制定的超过商品平均成本(AC)的定价,那么垄断厂商就可以获得经济利润。如果需求者只能接受PAC的价格,那么垄断厂商就会出现亏损。出现亏损后,垄断厂商既可能选择停止生产,也有可能继续生产,这取决于短期内商品的价格P与短期可变生产成本之间的关系SAVC;若PSAVC,则会继续生产,此时企业将亏损部分固定成本;若PSAVC,则会停止生产,若不停止生产,损失会更大,不仅损失全部的固定成本还将损失一部分的可变成本。在长期中,垄断企业会通过调整自身的规模,实现最优的生产规模。此外,他还会作广告、提高服务质量,扩大产品的需求以使得需求曲线向外扩展,当然这会增加垄断厂商的成本,垄断厂商经过综合考虑,发现即使采取这些可能性的措施仍然会亏损,那么垄断厂商将停止生产并退出这个行业。2、比较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与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答:第一,长期均衡的条件不同。完全竞争的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为:P=MR=SMC=LMC=SAC=LAC,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为:MR=LMC=SMC;第二,长期均衡&&&&36&&&&&&&&&&&&点的位置不同,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产生于LAC的最低点,二完全垄断厂商长期均衡不可能产生在LAC的最低点;第三,获得利润不同,完全竞争的厂商在长期均衡时职能获得正常利润,而垄断厂商长期均衡时可以获得经济利润。3、垄断厂商实施的三级价格歧视时的价格和产量是如何确定的?答:(1)三级价格歧视,指垄断者对同一商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收取不同的价格,或者对不同的人收取不同的价格,但使得每一市场上P出售产品的边际收益相等。(2)垄断者若想通过实行三级价格歧视获得最大化利润,必须使在各个市场所出售产品的边际收益相等。假定垄断者要在市场1与P1MC市场2两个市场上出售产品,对于垄断者而P2言,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使得MR1?MR2。右图是垄断者在两个市场实行三级价格歧视的情况。在右图中,市场1的需求曲线是D1,垄断者在市场1出售产品的&&&&O&&&&&&&&MR1Q1Q2&&&&&&&&MR2&&&&&&&&D1&&&&&&&&D2Q&&&&&&&&边际收益是MR1;市场2需求曲线是D2,垄断者在市场2出售产品的边际收益是MR2。MC是垄断者的边际成本曲线。垄断者要想获得最大化利润,必须使得两个市场的边际收益相等并等于边际成本,即MR1?MR&&&&2&&&&&&&&?MC。MC依赖于垄断者的总产量Qt,而这一总产&&&&&&&&量被分为两个部分分别在市场1与市场2出售,产出的边际收益分别是MR1、MR2。垄断者在达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时,在两个市场上出售的产品数量加总一定等于其产出总量。因此通过对MR1与MR2的加总得到MRt。按照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垄断者在市场1出售Q1的数量,收取P1的价格;在市场2出售Q2的数量,收取P2的价格可以达到利润最大化,因为此种情况下MR1?MR&&&&2&&&&&&&&?MC。&&&&&&&&(3)实际上,可以通过构造成本函数与收益函数导出垄断者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假定垄断者从市场1获得的总收益为R1(Q1),从市场2获得的总收益为R2(Q2);垄断者所花费的总成本为C(Q1?Q2)或C(Qt)。由此得到垄断者的利润函数&&&&R1(Q1)?R2(Q2)?C(Qt)&&&&&&&&(1)&&&&&&&&就(1)分别对两个市场的销售量Q1、Q2求一阶偏导数,并令一阶偏导数值等于0,便得到垄断者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即&&&&MR1(Q1)?MC(Qt)&&&&&&&&(2)&&&&&&&&37&&&&&&&&&&&&MR2(Q2)?MC(Qt)&&&&&&&&(3)&&&&&&&&或&&&&MR1?MR&&&&2&&&&&&&&?MC&&&&&&&&垄断者按照这一条件确定各个市场销售的数量与收取的价格。不同的市场上垄断者收取的价格是不同的。每个市场收取价格的高低依赖于该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大的市场收取的价格低,需求价格弹性小的市场收取的价格高。利用边际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间的关系式MR?P(1?1/ed)可以证明这一点。右图直观地显示了这一特征。市场1需求价格弹性小于市场2需求价格弹性,因此均衡时,垄断者在市场1收取的价格P1高于在市场2收取的价格P2。&&&&&&&&4、试述古诺模型的主要内容和结论.答:(1)在分析寡头市场的厂商行为的模型时,必须首先要掌握每一个模型的假设条件.古诺模型假设是:第一,两个寡头厂商都是对方行为的消极的追随者,也就是说,每一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收入下降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