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下,为什么有利于私募基金发展的原因

私募基金注册要求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私募基金注册要求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私募基金注册要求,名称应符合《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允许达到规模的投资企业名称使用“投资基金”字样。
私募基金注册要求基金型企业设立条件
《2》名称中的行业用语可以使用“风险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投资基金”等字样 。“北京”作为行政区划分允许在商号与行业用语之间使用。
《3》、 基金型:投资基金公司“注册资本(出资数额)不低于5亿元,全部为货币形式出资,设立时实 收资本(实际缴付的出资额)不低于1亿元;5年内注册资本按照公司章程(合伙协议书)承诺全部到位。”
《4》、 单个投资者的投资额不低于1000万元(有限合伙企业中的普通合伙人不在本限制条款内)。
《5》、 至少3名高管具备股权投基金管理运作经验或相关业务经验。
《6》、 基金型企业的经营范围核定为:非证券业务的投资、投资管理、咨询。(基金型企业可申请从事上述经营范围以外的其他经营项目,但不得从事下列业务:
(1)、发放贷款;
(2)、公开交易证券类投资或金融衍生品交易;
(3)、以公开方式募集资金;
(4)、对除被投资企业以外的企业提供担保。)
《7》管理型基金公司:投资基金管理:“注册资本(出资数额)不低于3000万元,全部为货币形式出资,设立时实收资本(实际缴付的出资额)”
《8》、 单个投资者的投资额不低于100万元(有限合伙企业中的普通合伙人不在本限制条款内)。
《9》、 至少3名高管具备股权投基金管理运作经验或相关业务经验。[1]
私募基金注册要求特点
(一)私募资金,但渠道广阔
私募股权基金的募集对象范围相对公募基金要窄,但是其募集对象都是资金实力雄厚、资本构成质量较高的机构或个人,这使得其募集的资金在质量和数量上不一定亚于公募基金。可以是个人投资者,也可以是机构投资者。
(二)股权投资,但方式灵活
除单纯的股权投资外,出现了变相的股权投资方式(如以可转换债券或附认股权公司债等方式投资),和以股权投资为主、债权投资为辅的组合型投资方式。这些方式是近年来私募股权在投资工具、投资方式上的一大进步。股权投资虽然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主要投资方式,其主导地位也并不会轻易动摇,但是多种投资方式的兴起,多种投资工具的组合运用,也已形成不可阻挡的潮流。
(三)风险大,但回报丰厚
私募股权投资的风险,首先源于其相对较长的投资周期。因此,私募股权基金想要获利,必须付出一定的努力,不仅要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还要为企业带来利益,这注定是个长期的过程。再者,私募股权投资成本较高,这一点也加大了私募股权投资的风险。此外,私募股权基金投资风险大,还与股权投资的流通性较差有关。股权投资不像证券投资可以直接在二级市场上买卖,其退出渠道有限,而有限的几种退出渠道在特定地域或特定时间也不一定很畅通。一般而言,PE成功退出一个被投资公司后,其获利可能是3~5倍,而在我国,这个数字可能是20~30倍。高额的回报,诱使巨额资本源源不断地涌入PE市场。
(四)参与管理,但不控制企业
一般而言,私募股权基金中有一支专业的基金管理团队,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市场运作经验,能够帮助企业制定适应市场需求的发展战略,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进行改进。但是,私募股权投资者仅仅以参与企业管理,而不以控制企业为目的。
私募基金注册要求发展前景
普通基金是为中产阶级投资,私募股权基金为机构和富人投资。第二,望文生义,一个是公募,一个是私募。第三,前者投资上市后公司,后者投资上市前公司,所以利润大很多。第四是前者投资报酬率论百分比,后者投资报酬率论倍。第五是后者熊市、牛市都能做。所以后者远远是胜于前者。公募股权投资相对于“公众股权”。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于未上市的公司股权,这里的“私募”指的是所投资公司为未上市的“私”有公司;而私募证券基金主要是指通过私募形式,向投资者筹集资金进行管理并投资于证券市场(多为公共二级市场)的基金,主要区别于共同基金(mutualfund)等公募基金。私募证券基金的投资产品,是以二级市场债权等流动性远高于未上市企业股权的有价证券为投资对象。在美国,私募股权市场出现于1945年,参与其中的各家基金表现始终超过美国私募证券投资市场的参与者.
私募基金注册要求经济作用
私募股权基金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积极作用。如今天我国的重化工业已出现超重的特点。发达国家重化工业在发展的最顶峰时期占工业产值的比重为65%,而中国重化工业比重已达70%。重化工业具有自循环或自我加强的性质,而我们的金融体系也是明显向这个产业倾斜。因为这个行业以大中型国有企业为主,而现有金融渠道也主要向大中型国有企业敞开。相比较急需发展的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各类消费品制造业和消费服务业大都以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为主。而现有的金融体系却没有为他们提供相应的融资渠道。这就是私募股权基金大有作为的领域。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国家大产业结构的调整。 私募股权基金真正的优势在于它是真正市场化的。基金管理者完全以企业成长潜力和效率作为投资选择原则。投资者用自己的资金作为选票,将社会稀缺生产资源使用权投给社会最需要发展的产业,投给这个行业中最有效率的企业,只要产品有市场、发展有潜力,不管这个企业是小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这样整个社会的稀缺生产资源的配置效率可以大幅度提高。
私募股权基金在传统竞争性行业中的一个十分重要功能是促进行业的整合。举例来说,2004年我国服装企业8万多家,出口服装170多亿件,全球除中国以外的人口50多亿,我们一年出口的服装为其他所有国家提供了人均3件以上。如果8万家服装企业都想做大做强,那么全球如何来消化我们如此巨大的产能和产量呢?可见,中国竞争性行业需要让前3名、前10名、前100名、或前1000名的优秀企业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做大做强。中国最稀缺的资源是优秀企业家和有效的企业组织。最成功的企业就是优秀企业家与有效企业组织的有机结合。让优秀企业去并购和整合整个行业,也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优秀企业家人才与有效企业组织对社会的积极贡献。因此,私募股权基金中的并购融资是对中国产业的整合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私募股权基金专业化的管理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分享中国的经济成长。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拓宽了投资渠道,可能疏导流动性进入抵补风险后收益更高的投资领域,一方面可减缓股市房地产领域的泡沫生成压力,另一方面可培育更多更好的上市企业,供投资者公众选择,使投资者通过可持续投资高收益来分享中国经济的高成长。
私募基金注册要求市场作用
私募股权基金作为一种重要的市场约束力量,可以补充政府监管之不足。私募股权基金作为主要投资者可以派财务总监、派董事,甚至作为大股东可直接选派总经理到企业去。在这种情况下,私募股权基金作为一种市场监控力量,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以后的企业上市在内部治理结构和内控机制方面创造良好的条件。
最后,私募股权基金可以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可以为股票市场培育好的企业,私募股权基金壮大以后,可以推动我们国内创业板和中小企业板市场的发展。
中央财经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目前私募基金占投资者交易资金的比重达到30%—35%,资金总规模在亿元之间,整体规模超过公募基金一倍。 地区分布上,我国的私募资金又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辽宁和江苏等地,但主体地域却在动态演变。从2001年11月开始,广州地区的交易量攀升很快,并已经超过上海、北京,形成“南强北弱”的格局。 但是中国的私募基金暂时难与国际接轨,主要原因是监管执行上问题。 私募基金是在市场发展的血雨腥风中顽强生长起来的,尽管存在着欺诈,存在着诸多的不规范,而且私募基金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始终是躲躲闪闪,处于“地下”工作状态。但是,一直处于“地下”状态的私募基金性质的机构日益增多,它们完全是由市场需求而自发“成长”起来的,其顽强的生命力令人侧目。 缺乏合规身份的私募基金对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弱的中小投资者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部分私募基金灵活的操作手法和成功的运作水平为投资者带来较大的投资机会;另一方面,中小投资者普遍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及有效手段。即使有自我保护意识,当其权益遭到损害时,组成联合集体与损害者抗衡,但也会由于其是分散的个体组合,因缺乏诸如有效的组织者、专业知识以及联合成本过高等原因而导致无法保护自己的权益。 2011年以来,私募基金积极创新以打破瓶颈,目标回报型、行业/主题型、定向增发型成为私募发力点。根据最新统计,目前私募基金创新还有对冲策略型、风险缓冲型、半结构化等类型,另外为摆脱股票及期货账户的限制,合伙制产品发行也在提速。
当前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一是大力发展本土私募股权基金还是加快引进国外基金。从国内流动性过剩和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优先权看,应该优先发展本土基金。但是海外基金在企业境外上市、招聘优秀企业经理人、企业估值技术与基金管理经验方面比本土基金具有更大优势。当然国内多层次市场发展后,境外基金的第一个优势将不再存在。二是发展本土私募股权基金和培育经理人市场之间的关系。以往私募股权企业投资失败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企业总经理不尽如人意。企业家、经理人市场和我们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依存关系。三是私募股权基金和地方政府的关系。
2011年12月,为规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从事非公开交易企业股权投资业务的股权投资企业(含以股权投资企业为投资对象的股权投资母基金)的运作和备案管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今日发布《关于促进股权投资企业规范发展》的通知。
私募基金注册要求私募股权基金市场动态
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在“2011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发展论坛”上表示将把大型阳光私募和私募股权基金纳入正在修订的基金法,随后的一周,基金法修订中对于PE的监管成为了关注焦点; 29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忠民正式宣布,社保基金将出资100亿元入股中国人保。一直被视为引领市场投资风向标的社保基金,正大踏步地进入了PE市场;
同样是29日,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表明,国企参与了超出半数的于2010年完成(首轮)募资的新基金,参与金额占比高达69%。国企成人民币PE基金主要投资者。
私募基金注册要求纳入基金法调整范围
6月26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在“2011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发展论坛”上透露,将把大型阳光私募和私募股权基金纳入正在修订的基金法,并表示该修订法案已向地方人大财经委和中央十几个部委征求意见,即将提交人大财经委全体委员会讨论,通过后就会提交国务院正式征求意见。
吴晓灵主要表达了如下三方面的观点:
1、未上市股权也算“证券”
证券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界境内,股票、公司债券和国务院依法认定的其他证券的发行和交易,适用本法。
《证券法》第十条规定,公开发行证券要经过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或国务院授权部门的核准。这就证明还有未公开发行证券,因而不能认为未公开发行和上市交易的股权凭证不属于证券范畴。
证券投资基金法调整的范围也包括投资于未上市股权的基金,这是本次修法的一个重大调整。
2、对公募和私募应区别监管
金融立法是为了规范某类金融行为,相同法律关系的金融活动应遵循同样的行为准则。但是,对于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监管,应该实行有区别的监管。按法律关系和行为准则立法、按行为的社会效应进行有区别的监管是本次修法的理念体现。
3、部分基金不是市场纳税主体
吴晓灵特别指出,无论是有着公司制还是有限合伙制的基金,都不从事实体活动,只是资金的集合,都不应成为市场纳税主体。这两类基金既不必进行企业登记,也不能适用公司法与合伙企业法,也不是市场纳税主体。
私募基金注册要求私募股权迎来发展良机
6月27日,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忠民在“2011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发展论坛”上表示,货币紧缩和宽松都能催生私募股权投资。目前的货币紧缩状态,正是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的最佳时机。
当货币政策收紧的时候,企业难以获得流动性的支持,表现为货币市场短期利率急剧升高。从这个逻辑角度延伸,紧缩的货币政策推动了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货币宽松时也是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良机,那时私募股权投资将会肩负中国改革责任,提供更多的权益类投资通道和可能性,以保证中国权益类市场蓬勃发展。
他还透露,社保基金目前对11家股权投资基金承诺出资额170亿元,实际出资额100亿元,投资企业达100家。目前正在进行的合作包括:进入签约条件的一家,正在调研两家,纳入前期讨论的两家。
6月29日,王忠民正式宣布,社保基金将出资100亿元入股中国人保。“这将成为今后双方全面战略合作的良好开端,双方可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资产管理、养老产业投资等方面积极开展合作, 为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和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做出更大贡献。”王忠民如是说。
除了已经投资的上述11家PE之外,社保基金目前还在和无数家基金进行密切沟通。显然,一直被视为引领市场投资风向标的社保基金,正大踏步地进入了PE市场。
私募基金注册要求国企成人民币PE基金主力军
就在王忠民透露社保基金投资动向的同一天,厚朴投资董事长方风雷也表示,国内的PE规模尽管已经快速增长,但依然处于初级阶段,要想成规模的增长,还需要中央的金融机构起带头作用。实际上,在社保基金以及险企的影响下,包括众多大型国企在内的央企早已成为了国内PE募集资金的主要来源。
来自国家发改委和中国投资协会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创业投资行业发展报告2010》报告显示,2006年~2009年,共有483家创业投资企业在发改委备案,国有机构所占LP实到资本的比例最大,接近50%。6月29日,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表明,国企参与了超出半数的于2010年完成(首轮)募资的新基金,参与金额占比高达69%。
尤其是排除了江浙、深圳的基金外,其他地区的基金LP几乎都是以国企和政府引导基金为主,表明国企已经开始成为PE行业主力军。
国企之所以能够如此积极地参与股权投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股权投资符合国家的政策引导方向,二是充沛的资金为国企参与股权投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PE行业的整合和发展,将有更多的国有企业和中央金融机构出现在PE领域。
在目前货币紧缩状态的催生下,私募股权基金迎来了发展的良好时机。随着新基金法的修订,PE被纳入调整范围将有法可依。可以预见,国内的PE行业必将迎来高速、有序的进一步发展。 [1]
..[引用日期]252被浏览27,361分享邀请回答zhihu.com/question/19841884,虽然答案很粗略,但不至于说出“参考的法律只有《公司法》,《证券法》,《合同法》,《合伙企业法》”这样的外行话。
关于私募基金在中国的发展概况,我推荐读一读袁铭良先生为《财经·金融实务》撰写的文章《股权投资中国局》,虽然这篇文章现在看资料已不够新(发表于2010年5月),也有一些遗漏,但在综述文章中还是最好的。37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blog.renren.com/GetEntry.do?id=&owner=这里谈得私募是Private Equity Fund,国内普遍翻译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或者叫“私人权益投资基金”(其实后者更为准确)。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私募创投基金,就是把富人钱集中起来投资未上市的企业,通过投资扶植企业上市来获利,比如软银,红杉,IDG,。还有并购基金,就是通过兼并收购大型企业,然后转手卖出,赚取差价来获利,比如KKR,黑石,凯雷。这里提到的私募,不是那种大家集资投资二级市场,那种是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或是对冲基金(Hedge Funds)。私募和企业谈判时候具有最大议价权是在企业发展时期,因为风险大;如果到了企业成熟期,企业现金流充足,私募已经不具备很多和企业谈判的筹码,所以这个阶段,私募一般是组团来投资企业,类似“团购”。举几个最新案例:人人网纽交所上市,软银首日获利6倍奇虎上市,红杉5年获利72倍当当网上市,老虎基金6年获利超过30倍维尔利深交所上市,中国风投账面回报率25.96倍优酷纽交所上市,6轮风投共计1.6亿美元事实上,你的周围很多产品,日用品都有私募的股权投资影子,甚至就是私募并购的企业,比如谷歌,苹果,阿里巴巴,如家,携程,李宁,蒙牛,盛大,航美传媒,潍柴动力。私募是真正的金融大鳄,而且是潜在水里的大鳄。他们雄厚资本不输于任何一下公募基金和银行。KKR收购RJR时候,公司合伙人只有十几个,加上47人的职员,但是他们管理的资产池达到590亿美元,足以和埃克森美孚,福特比肩,但是KKR这个名字想必在内地只有业内人士知晓。那么既然私募如火如荼,是不是得到公众和企业完全认可呢?问题根源:信息不对称 Asymmetric Information一位私募经理曾经说过这句话:I told the entrepreneur that I can help you, I am an investor, but he said no, you are a barbarian.他的意思是,“我告诉企业我能帮你,投资扶持你上市,我是一个投资家。但是企业说,不,你是一个野蛮人。”《门口野蛮人》(Barbarians At The Gate)是有关私募股权并购的经典之作。KKR对RJR250亿美元的并购,99.94%来自迈克米尔肯的垃圾债券,后来迈克自己也进了联邦监狱。而且KKR老板Henry Kravis这笔生意最后还是亏了,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不过作为历史上最大一笔杠杆收购之一的案例,有着很重要的研究价值。KKR那种不择手段的收购方式让私募股权很长时间被套上“野蛮人”的帽子。后来各大私募不得不通过慈善捐款,投资公益事业和环保产业来改善形象。私募不缺钱,缺的是公众和企业的理解。确有企业因为没有按照对赌协议按时上市被私募贱卖,比如南孚电池这家公司在1999年就坐上国内行业第一把交椅。公司为了日后上市,引入私募股权。从1999年开始的4年里,国内私募巨头鼎辉还有全球顶尖投行摩根斯坦利逐步投资4200万美元入股79%。可是由于南孚公司未能依照对赌协议按时实现上市,于是投资方以1亿美元的价格将所持股份转让给南孚的最大的对手——美国吉列电池公司。私募巨头们投资4200万美元,却赚取5800万美元,可是南孚公司最终成为跨国公司的子公司,民族品牌就这样流失他人。也有大型企业被私募收购之后,私募进行资产剥离,大量裁员,最后高价转让赚取差价,KKR就最擅长做杠杆收购。这些案例造成了人们对私募的偏见,一方面私募的高回报率,让企业和民众趋之若鹜,是企业上市融资的推手;另一方面对私募商业道德和手段的批评不绝于耳,几乎成为很多企业销声匿迹的黑手。私募到底是推手还是黑手的根源在于信息不对称。很多企业家不了解私募的运作流程。私募的本质上没有好坏之分,它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企业资金和辅导,另一方面鞭策企业向对赌协议制定的目标努力。进一步说,并不是所有中小企业都适合利用私募股权来融资,也不是找到有意向的私募就能达成协议,即使达成协议也不能说融资成功。克服其中的信息不对称,私募股权会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评估和预测,企业也要在签订对赌协议之前,聘请专业人士操作,必需要进行详细的财务分析,竞争力分析和市场分析,甚至宏观经济环境分析,了解PE的背景、投资风格和擅长行业。如何面对“门口野蛮人” How to face barbarians at the gate?2004年6月,美国新桥资本斥资12.53亿人民币从深圳政府中收购深圳发展银行17.89%的控股股权,被业内认为是国内第一宗典型的私募股权案例。2006年,“徐工收购案”和“苏泊尔收购案”一直是中外媒体和舆论的焦点话题,反映了国内在私募股权投资的诸多问题。2010 年中国大陆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共发生投资案例375起,募集资金规模达到407.56亿美元,投资总额196.13亿美元,无论是数额还是投资金额,都是历史新高,平均单笔投资金额5230万美元。但是在“全民PE”的背后隐藏的非理性投机因素也在增加。成功的案例涌现的同时也有不少失败的案例令人反思。如果单从私募角度看问题,风险主要是退出方式和法律问题。退出方式有:上市,回赎,重组,并购,清算,随着创业板和三版,海外上市的成功案例涌现,退出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法律是一种很模糊的问题,因为国内目前只有公募基金法律,没有针对私募的立法,参考的法律只有《公司法》,《证券法》,《合同法》,《合伙企业法》。私募股权虽然已经在内地资本市场发展迅猛,但是法律界定不清,处于灰色地带,做得好是扶持企业发展,万一做得过了有很多案例显示就是扣上“非法集资罪”,这点私募业内人士都讳莫如深。仅仅从私募角度考虑风险来完善服务其实很单一,换位思考一下,从企业角度来说,私募股权融资同样存在巨大的风险。如果不恰当地使用私募融资,也可能对企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面对“门口的野蛮人”,企业如何应对通过私募股权融资中的风险,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简单来说,对于企业,私募股权融资有3个风险。1.
对赌协议失败造成企业控制权损失风险企业作为融资方和投资方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谈判结束后要签订协议。在诸多风险防范的条款中,最关键的就是——对赌协议,意思就是融资方和投资方达成对未来的一种约定,如果约定出现,投资方可以行使一种权利,如果没有出现,融资方则行使一种权利。具体地说,如果没有达到投资人的要求以及没有按时公开发行上市进入证券市场,企业必须从投资人手中要按时回购股权或赔偿股权,即降低当时的股权价格。企业需要认识到私募股权投资人一般都是财务投资者而不是战略投资者,资金的安全性是投资人最关心的。对赌协议的核心是在于投融资双方对企业未来有着不一样的预期。由于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所以对赌协议关注的方面也不尽相同,双方各自设计自己的预期。对赌协议从效果和作用上类似一把双刃剑,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有着强大的鞭策力量,与此同时管理者也承担着失去股权的风险。从以往案例来看,的确有企业能赢,比如蒙牛乳业,获得飞跃式发展;有的企业输了,一败涂地,从此消失,比如太子奶被私募和投行收购,永乐被国美收购等。在我实习调查中,许多企业起家于贸易,然后在制造业中壮大规模,接着培育自己的品牌,开拓多元业务。品牌在这个企业的至关重要的发展。成功的大型企业往往在于其在中小阶段发展了知名品牌。中小企业成长不易,建立品牌更为不易,倘若失去自主品牌,对企业本身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都是很大的一个损失和打击。国人熟知的品牌其实很多都在私募股权主导的并购浪潮中消失得无影无踪:熊猫洗衣粉,活力28,扬子冰箱等,这些企业的遭遇令人扼腕。私募股权投资企业的最终目标是企业上市,他们看重的不是企业股权,而是未来现金流。但是如果不能上市,私募不得不根据对赌协议来进行企业清算和变卖。股权投资顾名思义就是会对原有股权进行重新洗牌,稀释原有股东的股权,所以中小企业在签署对赌协议之前不能单单依靠初步的了解,而应该聘请专业人员来准确计算风险收益,特别在最坏的时候是否对彻底改变企业的控制权。2.
企业价值被私募股权低估引发资产流失风险中小企业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接洽的过程中,投资方需要对融资方做一个评估,算出企业的当前价值和未来的发展潜力,从而体现其投资价值。评估价值不仅是对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预测,而且直接决定企业的未来所占股权。事实上,完美的评估几乎不可能,因为其中有很多双方博弈导致的结果。但是从宏观上看,私募股权往往力求在评估中小企业价值上,低估企业的价值,从而获得超高的收益。比如2005年,鼎辉和摩根斯坦利投入5000万美元购入永乐电器27%的股本,当时每股的价值是0.92港元。当永乐电器以每股2.25港元在香港恒生上市,两家私募利却通过每股1.38港元得到1280万股份,获利近亿港元。永乐最终被国美收购的结局其中原因之一是其被价值低估,导致企业的资产流失,私募股权的获利。所以估值的合理性对于中小企业利用私募股权融资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有不少企业家不甚了解私募操作的流程和评估方法,认为净资产就是底线,而净资产来衡量企业已经不再合理。事实上,时下企业的并购价格超过二级市场水平,而二级市场水平又高于企业净资产。但是我们没有一个详细的标准,这些价格到底具体超出多少数额算资产流失,这种缺憾使得中小企业的资产没有准确的价值表达。与此同时,私募股权资本家往往擅长谈判辩论,熟悉并购的详细流程和各种评估企业方法,他们不遗余力地捍卫自己的低价观点,使得不少民营企业家束手无策。3.
私募股权阶段性投资导致企业资金链风险私募股权投资者具有强烈的投机色彩,为了追求高额的回报可以“不择手段”,而且他们采取的是逐步投资的方式,而不是一次性投入所有的资金。考虑到投入资金的安全性,一般PE是先投入部分资金,然后通过观察企业的发展情况决定是否追加投资。私募股权都秉承利润的最大化的策略。此外他们完全可能为了短期业绩,采取揠苗助长的手段,实现尽快上市,回购,转让或者并购等方式收回投资。这种短视的行为不仅会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造成中小企业沦为私募股权股市圈钱的工具。对于企业而言,私募股权融资只能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结局,一种是实现融资目标,企业跳跃式发展;二是欲速不达,弄巧成拙,资金链出现问题。这可谓是冰火两重天。但是无论哪一种情况,对于私募股权投资者都是获得巨额利润而且能全身而退的稳赚买卖。因为私募股权投资工具十分灵活,可转债券,债转股,股转债等等。假设把握住退出的时机,也可以中途转让股权给竞争对手,甚至当私募发现企业未来势头低于预期,可以果断停止投资,进行止损,导致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带来很大的融资风险,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其实最大的风险就是信息不对称,以上的3个风险也是从信息不对称中衍生出来的问题。请允许我把PE说得一无是处,因为我想从企业角度看待PE融资的风险,需要把情况设想到最坏(prepare for the worst),才能充分把控风险。针对3个风险,提出3条对策作为企业参考。1. 准确地预测企业的盈利水平对于很多和私募股权签订对赌协议的企业,失败的案例就是没有对自己的未来的盈利预期作出准确地估计,未能达到对赌协议的要求,最后股权转让,丧失了企业的控制权。合理地预测企业未来的盈利水平,这能让企业家胸有成竹地签署对赌协议,同时给管理层激励,发展企业。蒙牛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赢得对赌协议给蒙牛的飞跃式发展提供了契机和保障。厦门迈士通集团也因高科技产品的突出和迅速的规模效应引起私募的关注和兴趣,但是迈士通集团权衡利弊,考虑到股权稀释的风险和集团发展阶段的问题,最后以融资租赁方式解决子公司的融资问题,谢绝了私募股权投资的意向。以上案例说明,对企业的评估,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流程,也是对赌协议的重要参考。既然投资方会把情况想到最坏来对赌,那么作为融资方的企业在评估过程中也需要将情况想到最坏,如果没有达到盈利预期,投资方稀释股权,该如何应对。做了这些“坏”假设,才能将风险进一步把控,将损失降到最低。2. 全面合理地评估企业的价值企业为了避免上文中价值被低估的风险,在估值上一定要遵循合理的方式,保护企业的资产。在投资活动中投资方和融资方都总结了很多估值方法,各有千秋,没有绝对的好坏,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特殊的背景和使用条件,有现金流估算法,收益法和账面价值法等。此外还有一些因素可能对评估企业价值造成影响,这些因素虽难以量化,但需要留意。首先是企业发展的阶段。早期企业没有规模,容易被低估,风险很大,而且需要出让的股权数额巨大,因此股权稀释很严重。未来再次融资可能对股权造成更大的影响。然后是对于融资需要的资金到位时间。从投融资双方谈判开始到最后资金到位有一段很长的时间,半年或者一年,这期间,企业的价值发生的变化将难在最后协议中体现。再者是管理层。私募和风投其实最后都是在“投人”,企业家和管理团队的优劣对企业价值评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的因素在投融资过程的影响不可小觑。最后,行业背景。不同行业的发展潜力和市场趋势不一样,企业所处行业是朝阳产业还是夕阳产业将会左右企业的投资价值。综上所述,企业在评估自身的时候,除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还要考虑多方面主观的因素,确定合理的价格,防止被廉价出售。3. 抓住时机优化企业商业模式私募股权融资具有时机和阶段性特征,企业要得到私募的垂青和长期投入,得努力达到私募股权对合格企业考核的标准。融资方需要了解私募股权看重3点:管理团队和企业理念,产品的市场容量或发展潜力是否足够大,商业模式或者盈利模式。其中商业模式最为重要,私募股权会特别考察企业是否具备一个在将来5年内可以成立的商业模式,不容易被赶超,不容易被复制,作为企业在市场持久的核心竞争力,保障私募股权进一步投资的未来现金流。企业得率先抓住私募股权融资时机,发现优化重构商业模式,剥离缺乏竞争优势或者投资价值下降或者投资收益率低于公司投资机会成本的业务。加速实现投资计划,增强后续股权融资能力,抑制竞争对手的股权融资并降低其投资能力和价值。获得PE的信任和长期投入,扶植和培育中小企业上市,防止私募股权中途退出或者拔苗助长带来的资金链问题。其中促进商业模式的优化,需要注意的一个误区是,在传统银行系统环境下,企业为了增强债务融资能力,往往形成多元化业务结构,多元化企业的一些业务处于竞争劣势,投资价值下降,需要重组业务结构。而在证券主导的时代,具有高成长潜力和能力的专业化企业可以获得私募股权的青睐,做专做精的经营效率和投资价值可能高于多元化企业,具有更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价值。往哪里上呢?IPO, where?对于上市的问题,私募和企业一个需要协商的问题就是上市地点。不少民营企业在内地和香港间徘徊,事实上私募辅导企业在不同上市地点会有非常大的不同。仅以香港和内地比较。香港上市的优势就是快,市盈率低而且相对稳定理性,估值合理,多家券商,但是内地知名度有限,投资港股的人和内地股市人相比毕竟不多;内地上市超募资金超过香港,市盈率高,绿鞋机制犹如蓄水池作用,券商一家,同时国内上市知名度高。房地产和金融业多选择在香港,因为内地目前政策有所限制,比如说禹州和宝龙,远东宏信等等。制造业企业建议在内地,很多案例也表明内地的优势。苏宁(其实属于贸易型企业)过去是国美的十分之一,由于定向增发,规模已超国美;龙工香港上市,三一重工在内地分红送配,翻5倍,定向1增发0个亿,稀释10%股权,规模早超过龙工。此外随着过去很多企业纷纷走向海外,政府出台政策“十号文”限制海外上市,希望留住优质企业在国内资本市场。往哪里上市?是私募和企业都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私募也可能为了到股市圈钱,让企业迅速上市,企业一定要权衡利弊,慎重考虑。社会型私募 Social Private Equity私募想做好,我想不仅仅是完美的风控方案,天衣无缝的对赌协议和利润最大化的策略,还有换位思考,考虑企业面临的风险,从企业角度上完善私募的服务,提升私募的形象。通过顺利上市达到真正的双赢。很早就有人因为反感企业不择手段的利润最大化策略,导致员工福利低,环境污染,政商勾结,贪污腐败,商业欺诈等各种商业道德和社会问题,进而有人提出“社会型企业”(Social Enterprise)。 社会企业是用商业模式解决社会问题的企业(Achieving a social or environmental aim with a sustainable business model)。社会企业和商业企业最大的不同是在于如何处理利润和盈余,社会企业是把利润和盈余用于扩大对社会的影响,解决普通企业不解决的问题,社会企业是一种商业模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不过国内目前没有成熟的社会型企业,国际上一个著名的案例是格莱珉银行Grameen Bank,也就是在孟加拉国的穷人银行。创办人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因此获得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一个经济学家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也是史无前例的。虽然目前他因为和政府关系紧张而被勒令辞职,但是他创立的模式充分融合了商业理念和社会资本。颠覆了几百年的银行业法典,也创造性为解决贫困问题提出办法。社会型企业的涌现不仅保证了企业的盈利,还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事实上,私募也可以做得更好,国外已经有社会型私募股权,社会型风投的出现,比如:Acumen Fund, Grassroots Business Fund, Tandem Fund等。只是内地的私募雨后春笋的发展都只是看准了上市套利,而很少考虑私募对社会产生的正面影响。成为社会性私募需要私募重构商业模式。关注慈善事业,投资新能源环保企业,资助NGO,投资欠发达地区的企业。简单地说企业在投资时候除了盈利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投资的回报将有两种,账面回报和社会回报,ROI (finan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 and SROI (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当私募开始社会化的时候,开始关注民生环保的时候,开始同时创造利润和社会价值的时候,私募也就不是黑手,而是推手,不再是门口的野蛮人,而是门口的文明人,成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公民。 28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